CN100586829C - 不带对重的电梯及其形成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不带对重的电梯及其形成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586829C
CN100586829C CN200380108137A CN200380108137A CN100586829C CN 100586829 C CN100586829 C CN 100586829C CN 200380108137 A CN200380108137 A CN 200380108137A CN 200380108137 A CN200380108137 A CN 200380108137A CN 100586829 C CN100586829 C CN 100586829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vator
rope
lift car
ropes
li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3801081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732121A (zh
Inventor
埃斯科·奥兰科
乔马·穆斯塔拉蒂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n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Kon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ne Corp filed Critical Kone Corp
Publication of CN17321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3212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86829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86829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1/00Main component parts of lifts in, or associated with, buildings or other structures
    • B66B11/04Driving gear ; Details thereof, e.g. seals
    • B66B11/08Driving gear ; Details thereof, e.g. seals with hoisting rope or cable operated by frictional engagement with a winding drum or sheav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7/00Other common features of elevators
    • B66B7/06Arrangements of ropes or cables
    • B66B7/10Arrangements of ropes or cables for equalising rope or cable tens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9/00Mining-hoist operation
    • B66B19/007Mining-hoist operation method for modernisation of elevat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Lift-Guide Devices, And Elevator Ropes And Cables (AREA)
  • Cage And Drive Apparatuses For Elevators (AREA)
  • Types And Forms Of Lifts (AREA)

Abstract

一种代替一现有电梯而建成在一电梯竖井或对等设置之中的电梯。在此电梯中,电梯轿厢借助于由单独一根绳索或几根平行绳索予以悬吊。此电梯具有一牵引滑轮,借助于提升绳索移动电梯轿厢。此电梯具有从电梯轿厢上行和下行的提升绳索各绳段,而从电梯轿厢上行的各绳段处在一第一绳索拉力(T1)的作用之下,此拉力大于一第二绳索拉力(T2),后者是从电梯轿厢下行的各绳段的绳索拉力,以及此电梯是代替装在电梯竖井或对等设置之中的一现有电梯并通过在现有电梯中作出各项改进而建成的。

Description

不带对重的电梯及其形成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不带对重的电梯和一种电梯的形成方法。
背景技术
电梯研制工作的目的之一是实现建筑空间的有效而经济的利用。近些年来,这种研制工作,除了别的以外,已经产生了多种多样的不带机房的电梯解决方案。不带机房的电梯的良好示例公开在说明书EP0631967(A1)和EP0631968之中。在这些说明书中所述的电梯在空间利用方面都是相当有效的,由于它们已经使之可能消除为电梯机房所需的空间而不需要扩大电梯竖井。在这些说明书中公开的电梯中,机器至少在一个方向上是紧凑的,但在其它方向上它可能具有比通常的电梯主机大得多的尺寸。
在这些基本上良好的电梯解决方案中,为提升设备所需的空间限制了电梯布置解决方案的选择自由度。需要空间以用于提升绳索的通行所需的各种配置。至少以合理的成本和在不损害电梯性能和运行质量的情况下,难以减少为电梯轿厢本身在其轨道上所需的空间和同样为对重所需的空间。在一种不带机房的牵引滑轮电梯中,由于提升设备是一个具有相当大重量的大物体,将提升设备安装在电梯竖井之中往往是很困难的,尤其是在机器居于上方的解决方案之中。尤其是在负荷、速度和/或提升高度较大的情况下,机器的大小和重量都是涉及到安装的问题,甚至于所要求的机器大小和重量在实际上已经限制了不带机房的电梯观念的应用范围或至少已经阻止将所述观念引入较大的电梯。在电梯的改装中,电梯竖井中可供使用的空间往往限制了不带机房电梯观念的应用范围。在许多情况下,尤其是当液压电梯必须改装或更换时,由于竖井中空间不足,尤其是在其中有待改装/更换的液压电梯的解决方案中没有对重的情况下,采用不带机房的绳索电梯的观念是不现实的。配有对重的电梯的缺点在于对重的成本及其在竖井中所需的空间。滚筒式电梯,目前罕有应用,具有的缺陷是:提升设备笨重而又复杂,需要大动力/转矩。已有技术中不带对重的电梯解决方案是少见的,并尚未已知适当的解决方案。此前,制作不带对重的电梯在技术上和经济上一直是不合理的。一种这类的解决方案公开在说明书WO9806655之中。近来一种不带对重的电梯解决方案是一种可行的解决方案。在不带对重的已有电梯解决方案中,提升绳索的张紧是利用一重物或弹簧予以实现的,而对于完成提升绳索的张紧来说,这并不是一种吸引人的作法。当比如由于因高悬吊比所需的很大提升高度或大的绳索长度而采用很长绳索时,不带对重的电梯解决方案的另一问题是补偿绳索的伸长和由于绳索伸长,牵引滑轮与提升绳索之间的摩擦不足以用于电梯的运行的事实。在液压电梯中,尤其是在带有从下面施加的升力的液压电梯中,竖井效率,换句话说是由电梯轿厢占有的竖井横截面积对电梯竖井整个横截面积的比值,是相当高的。这一点是传统地选择液压电梯作为一建筑的电梯解决方案的一个重大因素。另一方面,液压电梯具有许多与其提升设备构和油料消耗相关的缺点。液压电梯消耗许多能量,油料可能从电梯设备中泄漏是一种环境风险,所需的定期更换油料构成了高成本,即使处在良好安装的电梯,也会随着少量油料漏逸到电梯竖井或机房里并从该处进一步到建筑的其它部分以及环境等之中而产生令人不快的气味。由于液压电梯的竖井效率,利用可避免液压电梯缺陷的另一类型的电梯来取代该电梯而对其进行的改装同时又必然涉及采用较小的电梯轿厢,这对于电梯的物主来说,并不是一种吸引人的解决方案。另外,液压电梯较小的机器空间,可能位于离开电梯竖井很远处,使得电梯类型难以被改变。
有大量的牵引滑轮电梯被安装并已在使用。这种牵引滑轮电梯是按照当时所想到的用户需要和讨论中的建筑物所指望的用途而在它们那个时期而建造的。此后,在许多情况下,用户的需要和建筑物的用途都已经改变,而老旧的牵引滑轮电梯可能已被证明在轿厢大小或其它方面都已不足。比如,较为老旧和相对较小的电梯必然不适于运送手推车或轮椅。另一方面,在较为老旧的已经从家居用途转为办公或其它用途的建筑物中,在相应时期安装的较小的电梯在容量方面不再是足够的。如所知,因为电梯轿厢和对重已经占取了电梯竖井的横截面积而没有扩大电梯轿厢的合理方式,扩大这样一种牵引滑轮电梯实际上是不可能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一般是实现以下各项目标中的至少一项。在一方面,本发明的目的是研制不带机房的电梯以进一步使得可能在建筑物和电梯竖井中得到比以前有效的空间利用。这意味着,电梯必须设计得使其在必要时可以被安装在相当狭窄的电梯竖井之中。一个目标是实现一种电梯,其中提升绳索在牵引滑轮上具有良好的抓握/接触。另一目标是实现一种不带对重的电梯解决方案而不损害电梯的特性。又一目标是消除绳索伸长的不良效应。本发明的一个目标是创造一种方法,用于将液压电梯替换或更新成具有/为一种绳索驱动式电梯而不减小或至少不显著地减小电梯轿厢的大小。本发明的一个目标是使得绳索驱动式电梯能够更新成为一种具有明显大的电梯轿厢的电梯或替换成为一种具有比以前大的电梯轿厢的电梯。
本发明的目的应当在不损害改变基本电梯布置的可能性的情况下予以实现。
根据本发明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不带对重的电梯,其中电梯轿厢借助于由单独一根绳索或几根平行绳索组成的提升绳索予以悬吊,所述电梯具有一牵引滑轮,其借助提升绳索移动所述电梯轿厢,其特征在于:电梯具有从电梯轿厢上行和下行的提升绳索的各绳段,且从电梯轿厢上行的各绳段处在第一绳索拉力下,此第一绳索拉力大于第二绳索拉力,该第二绳索拉力是从电梯轿厢下行的各绳段的绳索拉力,其中跨过牵引滑轮的绳索拉力的比值是恒定的,并且所述电梯建造用来替代被安装在电梯竖井中的电梯或通过在该现有电梯中做出各种改造而被建造。
优选地,现有电梯是一种液压提升式电梯。
优选地,现有电梯是一种牵引滑轮电梯。
优选地,所述电梯的电梯轿厢具有比现有电梯大的底板面积。
优选地,电梯具有一补偿装置。
优选地,所述补偿装置是杠杆、一组张紧滑轮或补偿滑轮。
优选地,电梯具有一补偿装置,以及所述补偿装置包括一或多个转向滑轮。
优选地,牵引滑轮与提升绳索之间的连续接触角至少为180°。
优选地,所用的提升绳索是采用具有大于2000N/mm2的强度的绳索线材的提升绳索。
优选地,提升绳索具有小于8mm的直径。
优选地,提升绳索的直径在3-5mm之间。
优选地,提升设备的重量远小于负荷。
优选地,牵引滑轮被敷以聚氨酯或橡胶。
优选地,牵引滑轮,至少在各绳槽的区域内是由金属制成的。
优选地,所述金属是铸铁。
优选地,所述牵引滑轮具有下凹的绳槽。
优选地,电梯轿厢以下各转向滑轮的D/d比值在40以下。
根据本发明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方法,用于替代安装在电梯竖井或等同物中的现有电梯来形成一部不带对重的电梯或通过在该现有电梯中做出各种改造来形成一部不带对重的电梯,其特征在于:装设替代现有电梯的提升功能的提升功能装置,包括一组提升绳索,所述组提升绳索包括一根绳索或多根平行绳索;以及驱动所述提升绳索的电梯用设备,以及有待形成的电梯的电梯轿厢如此与提升绳索连接,使得电梯具有从电梯轿厢上行和下行的各绳段,以及电梯布绳配置设置有一补偿系统,用于在向上和向下方向上作用的绳索力之间保持一基本恒定的比值(T1/T2)。
优选地,替代的提升功能装置被安装在一种液压提升功能装置的地方。
优选地,替代的提升功能装置被安装在一种包括对重的牵引滑轮操作式提升功能装置的地方。
优选地,安装所述替代的提升功能装置以替代一个采用一轮鼓或一螺旋执行的提升功能装置。
优选地,包括在现有电梯的提升功能装置之中的设备从电梯竖井或等同物中被去掉。
优选地,尺寸大于现有电梯轿厢的一部替代的电梯轿厢被形成在所述电梯竖井中。
本发明的各实施例也在本申请的说明部分中予以讨论,本发明的申请内容也可以由与技术方案中不同的方式予以确定。本发明的内容也可以由几项分立的发明组成,尤其是如果本发明是根据表述方式或隐含的子任务或从所获得的优点或优点范畴的角度予以考查的话。因此,包含在技术方案之中一些属性,从分别的发明观念的角度来看,可能是多余的。比如,包括要替代现有电梯而予以安装的电梯各主要部件的设备、或者设计用于更新现有电梯的提升系统的设备、包括为提升功能部件所需的机器、绳索和转向滑轮和用于安装它们的辅助装置的设备、以及可能还有电梯轿厢和导轨、连同至少在提升功能部件方面替换和改进一部电梯的指导以便使其与本申请一致,是一个发明的全部。
通过应用本发明,除了别的以外,可以获得一或多项以下的优点。
-由于一个小的牵引滑轮,获得尺寸相当紧凑的电梯和/或电梯机器;
-良好的牵引滑轮抓握力,特别是通过采用双绕布绳而达到的,而重量小的各部件使得电梯轿厢的重量显著降低;
-紧凑的机器尺寸和细而基本上圆的绳索允许电梯机器相对自由地安放在竖井之中。因而,本发明的电梯解决方案在机器居于上方的电梯和机器居于下方的两种情况下可以用相当广为多样的方式予以实施;
-电梯轿厢可以有利地安放在电梯轿厢与竖井壁部之间;
-电梯轿厢的全部或至少部分重量由电梯各导轨承担;
-应用本发明使得可能有效地利用竖井的横截面积。因而,比如,液压电梯可以更新成为绳索驱动式电梯或在同一竖井中用绳索驱动式电梯予以替换而不减小电梯轿厢的大小,或者老旧的牵引滑轮电梯可以被代之以或更新为较大的电梯;
-轻而细的绳索易于处理,允许明显地加快安装;
-比如,在用于名义负荷低于1000kg的电梯中,本发明细而结实的钢丝绳具有只是3-5mm量级的直径,虽然也可以采用较细和较粗的绳索;
-采用大约6mm或8mm的绳索直径,可以获得根据本发明的相当大且快的电梯;
-可以采用或是带敷层的或不带敷层的绳索;
-采用较小的牵引滑轮使之可能采用较小的电梯驱动马达,这意味着降低驱动马达取得/制造成本;
-本发明可以用在无齿轮和带齿轮电梯马达解决方案之中;
-虽然本发明主要是想用于不带机房的电梯之中,它也可以用在带机房的电梯之中;
-在本发明中,通过增大提升绳索与牵引滑轮之间的接触角,得以获得它们之间更好的抓握和更好的接触;
-由于提高了抓握力,电梯轿厢的大小和重量可以降低;
-由于为对重所需的空间至少部分地予以消减,本发明电梯的空间节省潜力大为增加;
-由于电梯系统较轻和较小,获得节能和同时节省成本的效果;
-由于为对重和对重各导轨以布绳所需的空间可以用于其它目的,在竖井的机器的布置可以相对自由地予以选择;
-通过将至少是电梯提升设备、牵引滑轮和起到转向滑轮作用的一滑轮安装在一完整的单元内,将此单元作为本发明电梯的一部分进行装配,将大大地节省安装时间和成本。
-在本发明的电梯解决方案中,有可能将竖井之中的所有绳索设置在电梯轿厢的一侧上;比如,在背包式解决方案中情况下,绳索可以配置得电梯轿厢与电梯竖井后壁之间的空间中电梯轿厢的后面行走;
-本发明使之也易于实施在风景式电梯的解决方案;
-由于本发明的电梯解决方案不必包括对重,所以有可能实施在电梯轿厢的几个壁部上具有电梯门的电梯解决方案,在极端情况下,甚至在电梯轿厢的所有壁部上都具有电梯门。在此情况下,电梯的电梯轿厢各导轨设置在电梯轿厢的各棱角处;
-本发明的电梯解决方案可以用几种不同的机器解决方案予以实施;
-电梯轿厢的悬吊可以采用几乎任一适当的悬吊比予以实施;
-借助于根据本发明的一种补偿系统来补偿绳索伸长是一种廉价和简单的实用方法;
-采用本发明的绳索伸长补偿解决方案,能够获得作用在牵引滑轮上的力量T1/T2之间的恒定比值;
-作用在牵引滑轮上的力量T1/T2之间的比值与负荷无关;
-通过采用本发明的绳索伸长补偿系统,可以避免机器和绳索上的不必要的应力;
-通过采用本发明的绳索伸长补偿系统,力量T1/T2之间的关系可予以优化以获得所需的数值;
-本发明用于补偿绳索伸长的解决方案是安全的解决方案,使之能够保证所有情况下牵引滑轮与提升绳索之间的摩擦/接触;
-此外,本发明的绳索伸长补偿解决方案使之不必要通过时家大于必需的负荷来张紧提升绳索以确保牵引滑轮与提升绳索之间的摩擦,因此提升绳索的使用寿命得以增加且它们的易损性得以降低;
-当利用本发明的以具有不同直径的补偿滑轮来补偿绳索伸长的配置补偿绳索伸长时,将能够利用这一解决方案,依赖于所用各滑轮的直径,来补偿甚至很大的绳索伸长;
-通过采用根据本发明的绳索伸长补偿解决方案,其中所用补偿装置是一差动齿轮,能够补偿甚至很大的绳索伸长,尤其是在提升高度很高的情况下。
本发明的主要应用范围是为运送人员和/或货物设计的电梯。本发明的一般应用范围是在其速度范围是大约1.0m/s或以下但也可以稍高一些的各种电梯之中。比如,一种具有0.6m/s行走速度的电梯易于按照本发明来实施。
在乘客和货物两种电梯中,经由本发明所获得许多优点即使在用于只是2-4人的电梯中也深刻地显示出来,并且已经鲜明地显示在用于6-8人(500-600kg)的电梯之中。
按照本发明,当电梯,比如液压电梯或牵引滑轮电梯,有待更新或更换时,现有的电梯被部分或完全地拆除而形成新的电梯,其中电梯轿厢被悬吊在一组连续的提升绳索上,提升绳索包括从电梯轿厢向上和从电梯轿厢向下行走的各绳段。有待安装的新电梯是牵引滑轮电梯,优选是制作得完全不带对重。原有的提升功能部件总是不再被使用,优选是也在实际上被拆除,这意味着,比如在液压电梯的情况下,液缸和液压机器从电梯上被拆除,或者在牵引滑轮电梯的情况下,原有提升绳索、提升设备和对重都被拆除。同一电梯轿厢,或者加大的或新的电梯轿厢,悬吊在新的一组提升绳索上,电梯轿厢可以在原有提升功能部件正被取消的同时予以安装或者作为分开的一项安装作业。从下面举升的液压电梯或相应的液压电梯可以容易地转换成为绳索式电梯而不必减小电梯轿厢的大小。当所谓的绳索式液压电梯必须更换或更新时,本发明可能采用稍微大一些的电梯轿厢,这是因为,代替安放在电梯轿厢的一侧处的液缸,仅仅需要用于提升绳索的一块空间。当牵引滑轮电梯必须更新或更换时,本发明已经允许采用明显较大的电梯轿厢,这是因为由对重和对重各导轨所需的在侧向上或是朝向后壁的竖井宽度的部分成为可以利用的可用于容纳较大的电梯轿厢。因此,比如,用于6人的电梯可以代之以用于8人的电梯,或者用于8人的电梯可以代之以用于10人的电梯。本发明也适合于结合较大的电梯使用,虽然最适当的适用范围是通常用在家居和办公楼房之内的电梯,亦即设计用于名义负荷大约1000kg或更低的电梯。按照本发明的电梯更新或“全面更换”是通过更换或更新一部安装在电梯竖井或等同物中电梯而予以实现的,比如在位于建筑物的一侧处部分敞开的空间但却限定电梯的替换的位置。一般,更新主要意味着更新提升功能部件和其次增大电梯轿厢尺寸。更新的动机可以包括一或两种以上提及的原因或某种其它原因。当必须更换电梯时,一般要更换电梯轿厢和提升功能部件。电梯系统的深度更新或老旧电梯系统的近乎完全的更换在许多情况下由于各种经济因素是相互可供转换的。
在本发明的电梯中,通常的电梯提升绳索,诸如一般所用的钢丝绳索是可用的。在电梯中,有可能采用由人造材料制成的绳索和其中负荷承载部分是由人造纤维材料,诸如所谓的“芳族聚酰胺(aramid)绳索”制成的绳索,它们近年来已被提出用在电梯之中。可用的解决方案还包括钢材加强的扁平绳索,尤其是因为它们允许挠曲半径较小。在本发明的电梯中特别合用的是由例如圆的和结实的线材扭绞而成的电梯提升绳索。使用圆线材,绳索可以使用不同或相同粗细的线材以许多方式扭绞而成。在本发明中合用的绳索中,线材粗细平均在0.4mm左右。由结实的线材制成的合用绳索是其中平均粗细在0.3mm以下或甚至0.2mm以下的线材。比方,细线材的和结实的4mm绳索可以用线材以相对经济的方式扭绞而成,以致在成品绳索中的平均线材粗细是在0.15-0.25mm的范围之内,而最细的线材可以具有小至只是大约0.1mm的粗细。细的绳索线材可以容易地做得非常结实。在本发明中,可以采用具有大于大约2000N/mm2的强度的绳索线材。适当的绳索线材强度范围是2300-2700N/mm2。在原则上,能够采用具有高达大约3000N/mm2或甚至更高的强度的绳索线材。
本发明的电梯,其中电梯轿厢借助于由单独一根绳索或许多平行绳索组成的提升绳索予以悬吊,而所述电梯具有借助于提升绳索而移动电梯轿厢的牵引滑轮,所述电梯具有从电梯轿厢向上和向下行走的提升绳索各绳段,而从电梯轿厢向上行走的各绳段处在第一绳索拉力(T1)之下,该拉力大于作为从电梯轿厢向下行走的各绳段的绳索拉力的第二绳索拉力(T2)。此外,电梯包括一补偿系统,用于保持第一绳索拉力与第二绳索拉力之间的比值(T1/T2)基本上为常数。
在本发明用于制作电梯的方法中,电梯轿厢与用于提升电梯轿厢的电梯绳索相连接,所述绳索是由单独一根绳索或许多平行绳索组成的并包括从电梯轿厢向上和向下行走的各绳段,而电梯绳索配有一补偿系统,用于保持作用在向上和向下方向上的绳索力之间的比值(T1/T2)基本上为常数。
通过一起到转向滑轮作用的滑轮来增大接触角,可以增大牵引滑轮与提升绳索之间的抓握力。这样,电梯轿厢可以做得较轻而其大小可以减小,从而增大了电梯的空间节省的潜力。通过采用一或多个转向滑轮,可以获得超过180°的牵引滑轮与提升绳索之间的接触角。出自对于摩擦的要求需要补偿所述绳索的伸长,以确保在提升绳索与牵引滑轮之间存在用于电梯的运行和安全的足够的抓握力。另一方面,在电梯运作和安全方面至关重要的是,在不带对重的电梯解决方案中电梯轿厢以下的绳段应当保持充足张紧。这一点如采用一只弹簧或一简单杠杆并不一定能够实现。
附图说明
以下,将借助于其各实施例的一些范例并参照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发明,其中
图1是一示意图,表明根据本发明的一种不带对重的牵引滑轮电梯;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种不带对重的牵引滑轮电梯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三种不带对重的牵引滑轮电梯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第四种不带对重的牵引滑轮电梯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种不带对重的牵引滑轮电梯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种不带对重的牵引滑轮电梯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种不带对重的牵引滑轮电梯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种不带对重的牵引滑轮电梯的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种不带对重的牵引滑轮电梯的示意图;
图10表示一些解决方案,其中现有电梯布置已被一种根据本发明的解决方案取代。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种电梯结构的示意图。电梯优选是不带机房的电梯,具有安放在电梯竖井之内的驱动机器4。示于图中的电梯是不带对重并且机器居于上方的牵引滑轮电梯。电梯提升绳索3的通行如下:绳索的一端不可移动地固定于一固紧于电梯轿厢1的杠杆15上的固定点16,所述固定点位于离开将杠杆连接于电梯轿厢1的枢轴17某一距离a的位置。在图1,杠杆15因而在固定点17处在电梯轿厢1上作枢转。从固定点16起,提升绳索3上行到安放在电梯轿厢1以上电梯竖井上部的转向滑轮14,绳索3由此转向滑轮再下行至电梯轿厢上的转向滑轮13,并且绳索从此转向滑轮13再次向上行至装配在电梯轿厢以上竖井上部的转向滑轮12。从转向滑轮12起,绳索进一步向下行至装在电梯轿厢上的转向滑轮11。绕过这一转向滑轮之后,绳索再次向上行至装配在竖井上部的转向滑轮10,并在绕过这一滑轮之后,它们再次向下行至装配在电梯轿厢上的转向滑轮9。在绕过这一转向滑轮9之后,提升绳索3进一步向上行只是以与绳索“切向接触”的方式经过转向滑轮7然后至安放在电梯竖井上部的驱动机器4的牵引滑轮5。这意味着从牵引滑轮5走向电梯轿厢1的绳索3经过转向滑轮7的各绳槽,而由转向滑轮7造成的绳索3的挠曲是很小的,或者可以说,来自牵引滑轮5的绳索3只是“沿切向”触及转向滑轮7。这种“切向接触”用作阻尼行走绳索的振动的一种解决办法,并且也可用在其它布绳方案之中。绳索沿着牵引滑轮5的绳槽绕过提升设备4的牵引滑轮5。从牵引滑轮5起,绳索3再下行至转向滑轮7,沿着转向滑轮7的绳槽绕过滑轮7并向上返回到牵引滑轮5,在牵引滑轮5上绳索3沿着牵引滑轮的绳槽经过牵引滑轮。从牵引滑轮5起,提升绳索3再向下以与转向滑轮7切向接触地经过沿着导轨2运动的电梯轿厢1,到达安放在电梯竖井下部的转向滑轮8,沿着它上面的绳槽绕过它。从电梯竖井下部的转向滑轮8起,绳索上行至电梯轿厢上的转向滑轮18,由此,绳索再下行到电梯竖井下部的转向滑轮19并进而向上回到电梯轿厢上的转向滑轮20,由此处,绳索3再向下走向电梯竖井下部的转向滑轮21,由此处,又走向电梯轿厢上的转向滑轮22,由此处,绳索3再走向电梯竖井下部的转向滑轮23。从转向滑轮23起,绳索3再到达可枢转地在点17处固定于电梯轿厢1的杠杆15,绳索3的一端在离开枢轴17某一距离b的点24处不可移动地固定于所述杠杆15,在图1中所示的情况下,提升设备和各转向滑轮优选是全部安放在电梯轿厢的同一侧上。这一解决方案在背包式(rucksack-type)电梯的情况下是特别有利的,在此情况下上面提及的各部件设置在电梯轿厢后面的在电梯轿厢与竖井后壁之间的空间之中。提升设备和各转向滑轮也可以用其它适当的方式布置在电梯竖井之中。牵引滑轮5与转向滑轮7之间的布绳配置称作双绕布绳(Double wrap roping),其中提升绳索围绕牵引滑轮两和/或多次。这样,接触角可以增大两和/或多个级。比如,在图1中所示的实施例中,牵引滑轮5与提升绳索3之间达到了180°+180°,即360°的接触角。示于图中的双绕布绳也可以用另一方式予以配置,比如,通过将转向滑轮7安放在牵引滑轮5侧面上,在此情况下,由于提升绳索两次绕过牵引滑轮,可以获得180°+90°,亦即270°的接触角,或者将牵引滑轮布置在其它适当的位置。一种优选的解决方案是如此设置牵引滑轮5与转向滑轮7,以致转向滑轮7也将起到提升绳索3的导向器和起到阻尼滑轮的作用。另一种良好的解决方案是制成一完整的单元,包括带有牵引滑轮的电梯驱动机器和一或多个相对于牵引滑轮成正确工作角度的带轴承的转向滑轮。工作角度是由用于牵引滑轮与转向滑轮/各转向滑轮之间的走绳情况决定的,它确定了牵引滑轮与转向滑轮/各转向滑轮之间彼此相对的相互位置和角度在单元中配合的方式。这一单元可以用与驱动机器相同的方式作为一统一的机组予以安装就位。在一种优选情况下,驱动机器4可以比如固定于一电梯轿厢导轨,而竖井上部之中的转向滑轮7、10、12、14装在竖井上部之中的各梁件上,后者被固紧在电梯轿厢各导轨2上。电梯轿厢上的转向滑轮9、11、13、18、20、22优选是安装在设置在电梯轿厢上和下部之中的各梁件上,但是,它们也可以用其它方式,比如通过将所有转向滑轮装在同一梁件上,而固定于电梯轿厢。在竖井下部之中的转向滑轮8、19、21、23优选是装在竖井底板上。在图1中,牵引滑轮啮合转向滑轮8与9之间的绳段,这是根据本发明的一种优选解决方案。在根据本发明的优选解决方案中,电梯轿厢1借助于至少一个使提升绳索从转向滑轮边缘两侧上行的转向滑轮,以及至少一个使提升绳索从转向滑轮边缘两侧下行的转向滑轮,连接于提升绳索3,而且在此电梯中牵引滑轮5啮合这些转向滑轮之间一部分提升绳索3。牵引滑轮5与转向滑轮7之间的布绳也可以用其它代替双绕布绳的方式,诸如比方通过采用单绕布绳在此情况下转向滑轮7将未必需要,ESW(延伸式单绕)布绳、XW(X绕)布绳或某种其它适当的解决方案,来予以实现。
安放在电梯竖井之中的驱动机器4优选是具有扁平结构,换句话说,机器具有与其宽度和/或高度相比较小的厚度,或者至少机器细长得足以被容纳在电梯轿厢与电梯竖井的某一壁部之间。机器也可以用不同的方式予以安放,比如,通过将此细长的机器部分或完全地设置在电梯轿厢的想象延伸段与某一竖井壁部之间。在本发明的电梯中,能够采用可装配到为其所用的空间里面的几乎任何类型和设计的驱动机器4。比如,有可能采用带齿轮或无齿轮的机器。机器可以具有紧凑和/或扁平的尺度。在根据本发明的悬吊方案中,绳索速度与电梯速度相比往往较高,所以有可能采用不复杂的机器作为基本的机器方案。电梯竖井优选是配有为向驱动牵引滑轮5的马达供电所需的设备以及为电梯控制所需的设备,二者可以安放在共同的仪表板6之内,或者彼此分别安装,或者部分或整体地与驱动机器4形成一体。一种优选的解决方案是包括一永磁马达的无齿轮机器。驱动机器可以固定在电梯竖井的壁部、天花板、一导轨或诸如一梁件或框架的某一其它构件上。在机器居于下方的电梯的情况下,另一种可能是将机器安装在电梯竖井的底部上。图1图示一种优选的悬吊方案,其中电梯轿厢以上各转向滑轮的和电梯轿厢以下各转向滑轮的悬吊比在两种情况下是同样的7∶1。为使这一比值在实际中更形象化,它意味着提升绳索行走的距离对于电梯轿厢行走的距离的比值。电梯轿厢1以的悬吊配置是借助于转向滑轮14、13、12、11、10、9来实现的,而电梯轿厢1以下的悬吊配置是借助于转向滑轮23、22、21、20、19、18、8来实现的。其它一些悬吊方案也可以用以实现本发明。本发明的电梯也可以体现为一种包括机房的解决方案,或者机器可以安装得可与电梯一起移动。在本发明中,连接于电梯轿厢的各转向滑轮可以优选地安装在同一梁件上。这一梁件可以装配在电梯轿厢的顶部、在电梯轿厢的一侧上或在电梯轿厢以下、在电梯轿厢框架上或在电梯轿厢结构中某一另外适当的地方。各转向滑轮也可以各自单独地装配在电梯轿厢上和竖井内一些适当的地方。布置在竖井中所述电梯轿厢上面的,优选地不布置在竖井上部的各转向滑轮以及/或者布置在电梯竖井中所述电梯轿厢以下的,优选地被布置在电梯竖井下部的各转向滑轮,都可以比如装配在一共同的锚座上,诸如一个梁上。
在图1之中点17处铰接在电梯轿厢上的杠杆15的功能是消除出现在提升绳索3之中的绳索伸长。另一方面,在下部绳段中保持充分的拉力对于电梯的运行和安全来说至关重要的,此下部绳段指的是电梯轿厢以下的那部分提升绳索。借助于根据本发明的杠杆装置15,不必采用已有技术中的弹簧或坠重即可实现提升绳索的张紧和绳索伸长的补偿。借助于根据本发明的杠杆装置15,还可能以如下方式实现绳索张紧,以致作用在牵引滑轮5上的不同方向上的绳索力T1与T2之间的比值可以保持在所需的常数值上,此数值可以比如是2,关于绳索力,我们也可以叫做绳索拉力。这一常数比值可以通过改变距离a和b而予以改变,因为T1/T2/=b/a,当奇数悬吊比用在电梯轿厢的悬吊之中时,杠杆15铰接在电梯轿厢上,而当偶数悬吊比被采用时,杠杆15铰接在电梯竖井上。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一种电梯的结构示意图。电梯优选是不带机房的电梯,而驱动机器204安放在电梯竖井之中。示于图中的电梯是一种机器居于上方并不带对重的牵引滑轮电梯,而电梯轿厢201沿着各导轨2移动。图2中提升绳索203的通行类似于图1中的,但在图2中区别在于杠杆215在点217处不可移动地铰接在电梯竖井的壁部上。由于杠杆215铰接在电梯竖井上,优选是在电梯竖井的壁部上,而不是在电梯轿厢上,这就是一种既在电梯轿厢1以上的绳段中和在其以下的绳段中都具有偶数悬吊比的情况。电梯轿厢以上的悬吊包括提升设备204和各转向滑轮209、210、211、212、213、214。电梯轿厢以下的悬吊包括各转向滑轮208、218、219、229、221、222、223。提升绳索的一端在点216处固紧于杠杆215,此点离开枢轴217的距离为a,而其另一端在点224处固紧于杠杆215,此点离开枢轴217的距离为b。在电梯轿厢以上绳段中和电梯轿厢以下绳段中,电梯轿厢的悬吊比都是6∶1。
由于较高的悬吊比,用在不带对重的电梯中的提升绳索的绳索长度较大。比如,在一种以10∶1悬吊比进行悬吊的不带对重的电梯中,电梯轿厢以上及以下都采用同一悬吊比10∶1,而且此电梯具有25m的提升高度,则提升绳索的绳索长度是大约270m。在此情况下,由于绳索应力和/或温度的变动,绳索长度变化多达大约50cm。因此,关于补偿绳索伸长的需求也比较强烈。为了电梯的运行和安全,至关重要的是,在电梯轿厢以下的绳索要保持处在足够的拉力之下。这一点并不总是可以通过采用弹簧或简单杠杆予以实现的。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一种电梯的结构示意图。电梯优选是一种不带机房的电梯,驱动机器304安放在电梯竖井之中。示于图中的电梯是机器居于上方和不带对重的牵引滑轮电梯,电梯轿厢301沿着导轨302移动,在图3中,用于图1和图2中的杠杆解决方案已被代之以在点314处彼此连接的双滑轮状构件,优选是两个滑轮313和315,在此点处两个张紧滑轮固定于电梯轿厢301。在双滑轮状构件之中,啮合电梯轿厢以下提升绳段的滑轮315具有的直径大于啮合电梯轿厢以上提升绳段的滑轮313所具有的直径,两个张紧滑轮313和315的直径之间的直径比值决定了作用在提升绳索上的张紧力以及因而提升绳索伸长补偿力量的大小。在这种解决方案中,采用各张紧滑轮所提供的优点是,这种结构可以补偿甚至很大的绳索伸长。通过改变各张紧滑轮的直径大小,有可能影响有待补偿的绳索伸长的大小和作用在牵引滑轮上的绳索力T1与T2之间的比值,这一比值可以通过这种配置使之成为不变的。由于较大的悬吊比或较大的提升高度,用在电梯之中的绳索长度是很大的。为了电梯的运行和安全,至关紧要的是,电梯轿厢以下的提升绳段要保持足够的拉力,而且有待补偿的绳索伸长是很大的。这一点往往无法采用弹簧或简单杠杆予以实现。在电梯轿厢以上及以下都是奇数悬吊比的情况下,各张紧滑轮不可移动地装配得连接于电梯轿厢,而在偶数悬吊比的情况下,各张紧滑轮不可移动地装配于电梯竖井或其它并不固定装配于电梯轿厢上的相应部位。该解决方案可以采用示于图3和图4之中的各张紧滑轮予以实现,但所用的滑轮状构件的数量可以变化,比如,有可能采用只是一个滑轮而使各提升绳索固定的点的位置在直径上有所不同。还可能采用比如多于两个的张紧滑轮来使各滑轮之间的直径比值通过只是改变各张紧滑轮的直径而予以改变。
在图3中,提升绳索行走如下:提升绳索的一端固定于张紧滑轮313,此滑轮不可移动地接装在滑轮315上。这组滑轮313、315在点314处装配于电梯轿厢。从滑轮313起,提升绳索303上行并遇到安放在电梯竖井中电梯轿厢以上的,优选地是电梯竖井上部的转向滑轮312,沿着设置在转向滑轮312之中各绳槽绕过。这些绳槽可以敷以或不敷以比如增大摩擦的材料,诸如聚氨酯或某种其它的适当材料。从滑轮312起,绳索再下行到电梯轿厢上的转向滑轮311,并在绕过这一滑轮之后,绳索又上行到装配在竖井上部之中的转向滑轮310。绕过这一转向滑轮310之后,绳索再次下行到装在电梯轿厢上的转向滑轮309,而提升绳索在绕过这一滑轮之后再上行到优选是装配在提升设备304附近的转向滑轮307。在转向滑轮307与牵引滑轮304之间,此图表明了X绕布绳,在此种布绳中,提升绳索交叉于从转向滑轮307上行到牵引滑轮305的绳段和从牵引滑轮305返回到转向滑轮307的绳段而行走。滑轮313、312、311、310、309连同提升设备构成电梯轿厢以上的悬吊,其中悬吊比与电梯轿厢以下悬吊之中的相同,此悬吊比在图3中是5∶1。从转向滑轮307起,绳索再走向转向滑轮308,其优选是在电梯竖井下部之中的某一电梯轿厢导轨302上或竖井底板上或在某一其它适当的地方上装配就位,提升绳索303再上行到在电梯轿厢上装配就位的转向滑轮316,绕过转向滑轮316之后,提升绳索303再下行到在电梯竖井下部之中装配就位的转向滑轮317,绕过这一滑轮并返回到在电梯轿厢上装配就位的转向滑轮318。绕过转向滑轮318之后,提升绳索303再下行到在电梯竖井下部之中装配就位的转向滑轮319,绕过它,而后再上行到在电梯轿厢上装配就位并不可移动地装配于张紧滑轮313的张紧滑轮315。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一种电梯的结构示意图。电梯优选是一种不带机房的电梯,驱动机器404安放在电梯竖井之中。示于图中的电梯是不带对重的机器居于上方的牵引滑轮电梯,电梯轿厢401沿着各导轨402移动。在图4之中提升绳索403的通行与图3中的相对应,而区别在于,图4之中张紧滑轮413、415装配就位在电梯竖井之中,优选是在电梯竖井的底部上。由于张紧滑轮413、415装配就位在电梯竖井之中而不连接于电梯轿厢,这是一种在电梯轿厢1以上的绳段中及在其下的绳段中都是偶数悬吊比的情况。在图4中,悬吊比是4∶1。电梯轿厢401以下提升绳索403的端部固紧于具有较大直径的张紧滑轮415,而电梯轿厢以上提升绳索的端部固紧于具有较小直径的张紧滑轮413。张紧滑轮413、415不可移动地装配在一起并经由安装零件420固定于电梯竖井。电梯轿厢以上的悬吊包括提升设备和转向滑轮412、411、410、409、407。电梯轿厢以上的悬吊包括转向滑轮408、416、417、418、419。如示于图4之中,用作补偿系统的一组张紧滑轮(415、413)也可以有利地安装就位于竖井底部处优选是固定于竖井底板的转向滑轮419,及竖井上部中优选是固定于竖井的顶板的转向滑轮412。在此情况下,所需的转向滑轮数量此图4中所示实施例中少一个。因而,在该有利的情况下,电梯的安装作业也是比较容易和比较快速的。
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一种电梯的结构示意图。电梯优选是一种不带机房的电梯,驱动机器504安放在电梯竖井之中。示于图中的电梯不带对重和机器居于上方的牵引滑轮或电梯,电梯轿厢501沿着各导轨502移动。在具有很大提升高度的电梯中,提升绳索的伸长涉及需要对绳索伸长从事补偿,这必须在某些允许的极限数值之内可靠地予以实现。采用一组根据本发明的绳索力补偿滑轮524,如图5之中所示者,可以获得很大的位移用于补偿绳索伸长,这样允许补偿更大的绳索伸长,而采用简单杠杆或弹簧解决方案往往是不能达到的。符合图5之中所示的本发明的补偿滑轮配置在作用在牵引滑轮上的绳索力T1与T2之间造成不变的比值T1/T2。在图5之中所示的情况下,比值T1/T2等于2/1。
图5之中提升绳索的通行如下。提升绳索503的一端被固定在转向滑轮525上,此转向滑轮已经装配于得悬挂在从转向滑轮514下来的绳段上。转向滑轮514和525一起构成绳索力补偿系统524,这在图5的情况下是一组补偿滑轮。从转向滑轮514起,提升绳索的行走如相关以前各图中所述,在装配就位在电梯竖井上部之中的转向滑轮512、510、507与装配就位在电梯轿厢上的转向滑轮513、511、509之间,构成电梯轿厢以上的悬吊配置。在提升设备504与牵引滑轮505之间,采用了DW悬吊,后者已经结合图1予以详细说明。转向滑轮507与牵引滑轮之间的布绳也可以采用其它适当的布绳方案予以实现,诸如比方SW、XW或ESW悬吊。从牵引滑轮起,提升绳索经由转向滑轮507再走向安放就位在电梯竖井下部的转向滑轮508。绕过转向滑轮508之后,提升绳索与相关于前述各图所述的方式行走在装配就位在竖井下部的转向滑轮518、520、522和装配在电梯轿厢501上的转向滑轮519、521、523之间。从转向滑轮523起,提升绳索503进而走向包括在绳索力补偿滑轮系统514之中并固紧于提升绳索的一端的转向滑轮525。沿着其各绳槽绕过转向滑轮525之后,再走向电梯竖井之中或某一其它适当地方上的绳索另一端的锚座526。电梯轿厢以上及以下电梯轿厢的悬吊比都是6∶1。
在图5之中所示的实施例中,绳索力补偿滑轮系统524借助于转向滑轮525补偿绳索伸长。这一转向滑轮525移过距离I,补偿提升绳索503的伸长。补偿距离I等于提升绳索的绳索伸长的一半。此外,这种配置造成牵引滑轮505两边不变的拉力,绳索力之间的比值T1/T2是2/1。绳索力补偿滑轮系统,除了示例中所述的方式以外也可以用其它一些方式,比如通过为各绳索力补偿滑轮采用比较复杂的各悬吊配置,比如通过在补偿滑轮系统中各转向滑轮之间采用各不同的悬吊比,来予以实施。
图6是另一种采用一补偿装置来补偿绳索伸长的实施方案。在图6中,绳索的通行和电梯轿厢以上、以下绳段中的悬吊比都与如上述的图5之中相同。提升绳索603以图5之中所示的方式行走在装在电梯轿厢上的转向滑轮609、611、613与电梯竖井上部的转向滑轮610、612、614和牵引滑轮605之间,而绳索再从牵引滑轮605走向电梯竖井下部到牵引滑轮608,并在绕过此滑轮之后再行走在装配在电梯轿厢上的转向滑轮618、620、622与装配在电梯竖井下部之中的619、621、623之间,如结合图5所述。电梯轿厢以上及以下的两绳段中电梯轿厢的悬吊比是6∶1。图6之中所示的电梯不同于图5之中所示的情况在于在补偿装置624。图6表示出在补偿装置的一组补偿滑轮624方面一种根据本发明的不同的布绳配置。在一组补偿滑轮中,提升绳索603的一端609不可移动地装配于电梯竖井,从此处起,提升绳索走向牵引滑轮625,绕过它而进一步走向可能装配就位在电梯竖井上部的转向滑轮614,从该处再以上述方式走向牵引滑轮605。转向滑轮625结合另一转向滑轮626固定地装配在一起。两个转向滑轮626、625可以安放在同一转轴上,或者它们可以由一杆件或以某一别的适当方式彼此连接起来。电梯轿厢以下的提升绳索603的部分在绕过转向滑轮623之后,到达补偿装置624的转向滑轮626,这一滑轮以上述方式连接于转向滑轮625。绕过转向滑轮626之后,提升绳索603再走向不可移动地装配就位在竖并之中并构成部分补偿系统624的转向滑轮627。在绕过转向滑轮627之后,提升绳索603再走向锚座628,提升绳索的另一端不可移动地固定于此。这一锚座628在转向滑轮625上或固定地连接于它。在补偿装置624中采用这种步绳配置,获得了绳索力T1与T2之间的不变比值T1/T2=3/2。采用这一布绳配置,有可能在牵引滑轮上实施SW布绳,换句话说,图5之中所示的转向滑轮507不是完全必需的。SW可以用在牵引滑轮上,因为图示的补偿装置624中的布绳配置尽量减小了牵引滑轮上的所需摩擦力并允许较小的绳索力T1和T2。不过,需要的话可以采用图5之中所示的转向滑轮507,比如,以提供如相关于先前各图所述的与提升绳索的切向接触。在补偿装置624中,布绳方案和转向滑轮数量也可以用不同于图6之中所述的那些方式加以改变。经由补偿装置624之中的布绳悬吊比,T1/T2比值可以保持在所需的不变大小上。在图6中,绳索伸长的补偿借助于转向滑轮625和固定地装配于它的转向滑轮626予以实现。补偿装置中的绳索伸长补偿距离愈短,其中的悬吊比愈大。
图7表明本发明的一项实施例,其中布绳方案的悬吊比是1∶1。在图7之中所示的电梯中,绳索伸长的补偿是采用杠杆715予以实现的,此杠杆715起到绳索力补偿装置的作用并不可移动地铰接在电梯轿厢701上。各绳索力得以补偿而以结合图1所述的方式达到绳索力T1与T2之间的不变比值,这样得出T1/T2比值为T1/T2=b/a,无关于负荷的大小。图7之中所示的本发明电梯实施例的范例可以采用比如常用的具有8mm的直径的用于4个人亦即大约700kg的名义负荷的电梯中的绳索予以实施。在此电梯中,T1/T2比值是1.5/1,而且它采用的牵引滑轮具有320mm的直径和通常的各下凹的绳槽,电梯轿厢的重量是700kg。在此情况下,向上提升电梯轿厢的力量T1是为提升电梯轿厢重量及其负荷所需的力量的1.5倍,而向下作用在电梯轿厢上的力量T2是为提升电梯轿厢重量和负荷所需的力量。这一范例并不理想,由于它导致相对于负荷来说不必要的很高绳索拉力。通过增大悬吊比,有可能减小这种绳索拉力。本发明的电梯可以配有带齿轮的机器并可以比如按照具有1∶1布绳方案的图7予以设计。
图8表示根据本发明的一种电梯,其中在电梯轿厢801以上及以下的提升绳索绳段803中采用2∶1的悬吊比和在牵引滑轮805与转向滑轮807之间采用DW布绳方案。绳索伸长补偿和各绳索力不变是采用如图5之中的绳索伸长补偿装置来予以实现的,这样形成了绳索力比值T1/T2=2/1,而由转向滑轮825行走的补偿距离等于绳索伸长大小的一半。
图9表明本发明用于补偿绳索伸长和保持不变的绳索力比值的一项实施例。在图9中,提升绳索的通行如以上结合图6所述,其中电梯轿厢以上及以下电梯轿厢的悬吊比是6∶1。图9之中的提升绳索的通行与图6不同之处在于绳索从转向滑轮914下行至转向滑轮924以及补偿系统方面。此外,提升绳索903的一端在点923处不可移动地固定于电梯竖井,而后绳索走向转向滑轮922。在此图中,绳索伸长的补偿是通过将转向滑轮908在点926处与提升绳索903的另一端固紧而实现的。提升绳索的伸长是通过允许转向滑轮908向上或向下移过一个等于绳索伸长的一半的距离而予以补偿的,从而补偿了绳索伸长。在图9之中所示的系统中,补偿绳索伸长和保持不变的绳索力比值是根据与图5所示相同的原理予以实现的,其中绳索力比值是T1/T2而转向滑轮908移过的补偿距离等于绳索伸长的大小的一半。图9之中所示的补偿系统可以借助于电梯竖井下部之中的任一转向滑轮908、919、921,通过将提升绳索的另一端固紧于所讨论的转向滑轮,如上述相关于转向滑轮908的描述。
当电梯轿厢以较小的悬吊比,诸如以1∶1、1∶2、1∶3或1∶4被悬吊起来时,可以采用较大直径的各转向滑轮和较大粗细的提升绳索。在电梯轿厢以下如果需要,能够采用较小的各转向滑轮,因为提升绳索之中的拉力低于在电梯轿厢以上的部分,从而允许采用较小的提升绳索挠曲半径。在电梯轿厢以下具有较小空间的电梯中,在电梯轿厢以下的绳段优选是采用小直径的各转向滑轮。由于,通过采用本发明的绳索力补偿系统,可以获得电梯轿厢以下提升绳段中的不变的拉力,按照比值T1/T2而小于电梯轿厢以上绳段中的拉力,这就使得可能减小电梯轿厢以下绳段中各转向滑轮的直径而不会显著地影响提升绳索的使用寿命。比如,转向滑轮的直径D与所用绳索的直径d之间的比值可以是D/d<40,而优选是这一D/d比值可以只是D/d=25...30,而电梯轿厢以上提升绳索段和各转向滑轮的直径之比值是D/d=40。采用较小直径的各转向滑轮使得电梯轿厢以下的空间被减小到很小的尺寸,可能优选是仅为200mm。
本发明电梯的一项优选实施例是一种不带机房和机器居于上方的电梯,其中驱动机器具有带敷层的牵引滑轮,而此电梯具有基本上圆截面的较细提升绳索。在此电梯中,提升绳索与牵引滑轮间的接触角大于180°。电梯包括一个带有安装底座的单元,在底座上装配一驱动机器、及一牵引滑轮和一以相对于牵引滑轮的正确角度装配好的转向滑轮。此单元固定在电梯各导轨上。电梯制成为不带对重而具有9∶1的悬吊比,使得电梯轿厢以上的布绳悬吊比和电梯轿厢以下的布绳悬吊比都是9∶1,以及电梯的绳索行走在一个电梯轿厢壁部与电梯竖井壁部之间的空间之中。用于补偿电梯绳索的绳索伸长的解决办法包括一组补偿滑轮,其在力量T1与T2之间形成不变的比值T1/T2=2∶1。在所用的补偿滑轮系统下,所需的补偿距离等于绳索伸长大小的一半。
本发明电梯的另一优选实施例是一种不带对重的电梯,其中电梯轿厢以上的以下的悬吊比是10∶1。在此实施例中,采用通常的电梯提升绳索,优选是8mm直径的绳索,而至少在各绳槽的区域上牵引滑轮是由铸铁制成的。牵引滑轮具有各下凹的绳槽,而使用一转向滑轮将牵引滑轮上绳索的接触角调节到180°或以上。当采用通常的8-mm绳索时,牵引滑轮直径优选是340mm。所用的各转向滑轮是较大的滑轮,当采用通常的8-mm提升绳索时,它们具有320、330、340mm或甚至更大的直径。各绳索力保持不变,以致其间的比值T1/T2是3/2。
图10a和图10b表明另一实例情况,其中一种示于图10a之中的带有对重的绳索式电梯已经被取代或被更新为示于图10b之中的根据本发明的一种不带对重的绳索式电梯。示于图10a之中的电梯是带有对重1003的绳索式电梯,在此电梯中对重和各对重导轨,如从门孔1006处可见,被安放在电梯竖井1007之中电梯轿厢1001与竖井壁部1005之间的空间之中沿着各导轨1002移动的电梯轿厢1001的后面。图10b表示为对重1003及其各导轨1004所需的空间在电梯竖井中是如何被消除的,以及在必需时因此而腾出的空间可以如何用于电梯轿厢1001。这样提供了一种可能性来在同一竖井中安装较大的电梯轿厢。在如图10b之中所示的一种通常的载客电梯的情况下,当示于图10a之中的电梯被取代或被更新为如图10b之中所示的不带对重的电梯时,有可能获得比如大约20-25cm或甚至更大的附加电梯轿厢深度。
图10c和10d表明另一实例情况,其中一种示于图10c之中的带有对重的绳索式电梯已经被取代或被更新为示于图10d之中的根据本发明的一种不带对重的绳索式电梯。在示于图10c之中的带有对重的绳索式电梯中,对重1003及其各导轨1004,如从门孔1006处可见,被安放在电梯轿厢1001的一侧上。图10d表明,按照本发明,图10c中的电梯如何被取代或被更新为根据本发明的不带对重的绳索式电梯。通过卸除对重1003及其各导轨1004而在电梯竖井1007中腾出的空间可以用于电梯轿厢1001,使得电梯轿厢1001的宽度得以增大。在如图10d之中所示的通常的载客电梯的情况下,当示于图10c之中的电梯被取代或被更新为如图10d之中所示的电梯时,有可能获得比如大约10-20cm或甚至更大的附加电梯轿厢宽度。
图10e和10f表明第三实例情况,其中一种如图10e之中所示的一种侧举式液压电梯已经被取代或被更新为如图10f之中所示的根据本发明的一种不带对重的电梯。图10e之中的液压电梯包括属于液压举升装置的液缸1009,包括在提升绳索系统之内的转向滑轮1008,以及其可能的各导轨,如从门孔1006处可见,这些全都安放在电梯轿厢1001上的一侧上。在示于图10e之中的情况中,电梯轿厢1001从电梯轿厢上的一侧上沿着各导轨1002被提升,但提升功能部件也可以用其它一些方式予以实现。有待替换或更新的液压举升功能部件也可以由一个从电梯轿厢下方施加举升力的系统构成。图10f图示,按照本发明,图10e中的电梯如何被取代或被更新为根据本发明的一种不带对重的绳索式电梯。通过卸除液压举升装置和可能的对重而在电梯竖井1007之中腾出的空间可以用于电梯轿厢1001,使得电梯轿厢1001的宽度得以增大。在如图10f之中所示的通常的载客电梯的情况下,当示于图10e之中的电梯被取代或被更新为如图10f之中所示的不带对重的电梯时,有可能获得比如大约5-15cm或甚至更大的附加电梯轿厢宽度。
对于本技术领域中的熟练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本发明的各不同实施例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各项范例,而是它们可以在本发明的范畴之内予以改变。例如,虽然通过采用多次绳索通行可能获得某些附加的优点,提升绳索在电梯竖井上部与电梯轿厢之间和在电梯轿厢与其下面各转向滑轮之间通行的次数,就本发明的基本优点而言,并不是一个决定性的问题。一般是,如此付诸实施的,即绳索从上面走向电梯轿厢的次数与从下面一样多,以致上行各转向滑轮和下行的各转向滑轮的悬吊比是相同的。另外显然,提升绳索不一定需要在电梯轿厢下面通过。按照上述的各实例,熟练的人员可以改变本发明的实施例,而牵引滑轮和绳索滑轮,代替带敷层的金属滑轮,也可以是不带敷层的金属滑轮或由适于此种用途的某种其它材料制成的不带敷层的滑轮。
对于本技术领域中的熟练人员来说另外明显的是,用在本发明之中的金属或某种其它适当材料的牵引滑轮和绳索滑轮,起到转向滑轮的作用并至少在其绳槽的区域内敷以非金属材料,可以具有由比如橡胶、聚氨酯或适于此种用途的某种其它材料制成的敷层。
对于本技术领域中的熟练人员来说同样明显的是,电梯轿厢和机器单元可以用不同于各实例之中所述的布局方式布置在电梯竖井的横截面上。这样一种不同的布局比如是一种其中机器在从竖井门孔处观看时位于电梯轿厢的后面而绳索相对于电梯轿厢的底部沿对角线方向在电梯轿厢下面通过的布局。当绳索上电梯轿厢的悬吊为以相对于电梯质心为对称关系由其它类型悬吊布局构成时,使绳索在相对于底部形状的对角或另外倾斜方向上在电梯轿厢下面通过,会具有优点。
对于本技术领域中的熟练人员来说另外明显的是,为向马达供电所需的设备和电梯控制所需的设备可以安放在别的不同于与机器单元相关的地方,比如,安放在单独的仪表板之中,或者为控制所需的设备可以作为为分立的单元来完成,其可以设置在电梯竖井中的不同地方和/或在建筑的其它各部分之中。对于熟练人员同样明显的是,利用本发明的电梯可以用与上述各实例不同的方式进行配备。对于熟练人员更明显的是,本发明的电梯可以采用几乎任何类型的挠性提升装置作为提升绳索,比如一或多股的挠性绳索、扁平皮带、带齿皮带、三角皮带或某种其它类型的适用于此用途的皮带。对于熟练人员同样明显的是,按照本发明以一种根据本发明的不带对重的牵引滑轮电梯也可以完成对轮鼓式电梯、螺旋驱动式电梯或具有基于几乎任何其它技术上的提升功能的电梯的替换或更新。
对于熟练人员来说同样明显的是,代替采用具有填料的绳索,本发明可以采用不带填料绳索予以实现,绳索或是作润滑的或不作润滑的。此外,对于本技术领域中的熟练人员来说同样显然的是,绳索可以用许多不同的方式钮绞而成。
对于本技术领域中的熟练人员来说同样明显的是,本发明的电梯可以采用牵引滑轮与转向滑轮/各转向滑轮之间的各种不同的布绳配置以增大接触角α而大于作为实例所述的那些接触角。比如,有可能以不同于各实例中所述的布绳配置的其它一些方式来设置转向滑轮/各转向滑轮、牵引滑轮和提升绳索。对于熟练人员来说同样明显的是,在本发明的电梯中,电梯也可以配有对重,在此情况下对重具有比如一重物在电梯轿厢的重物以下并由一单独的布绳配置予以悬吊。
由于用作各转向滑轮的绳索滑轮的阻力和由于绳索与各滑轮之间的摩擦以及出现在补偿系统之中的可能的损失,各绳索拉力之间的比值可能稍微偏离补偿系统的名义比值。即使5%的偏离也将不会引发任何显著的缺点,因为在任何情况下电梯必须具有某种内在的强固性。

Claims (23)

1.一种不带对重的电梯,其中电梯轿厢借助于由单独一根绳索或几根平行绳索组成的提升绳索予以悬吊,所述电梯具有一牵引滑轮,其借助提升绳索移动所述电梯轿厢,其特征在于:电梯具有从电梯轿厢上行和下行的提升绳索的各绳段,且从电梯轿厢上行的各绳段处在第一绳索拉力(T1)下,此第一绳索拉力大于第二绳索拉力(T2),该第二绳索拉力(T2)是从电梯轿厢下行的各绳段的绳索拉力,其中跨过牵引滑轮的绳索拉力的比值是恒定的,并且所述电梯建造用来替代被安装在电梯竖井中的现有电梯或通过在该现有电梯中做出各种改造而被建造。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其特征在于:现有电梯是一种液压提升式电梯。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其特征在于:现有电梯是一种牵引滑轮电梯。
4.按照前述各项权利要求中任何一项所述的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梯的电梯轿厢具有比现有电梯大的底板面积。
5.按照权利要求1-3中任何一项所述的电梯,其特征在于:电梯具有一补偿装置。
6.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种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偿装置是杠杆、一组张紧滑轮或补偿滑轮。
7.按照权利要求1-3中任何一项所述的电梯,其特征在于:电梯具有一补偿装置,以及所述补偿装置包括一或多个转向滑轮。
8.按照权利要求1-3中任何一项所述的电梯,其特征在于:牵引滑轮与提升绳索之间的连续接触角至少为180°。
9.按照权利要求1-3中任何一项所述的电梯,其特征在于:所用的提升绳索是采用具有大于2000N/mm2的强度的绳索线材的提升绳索。
10.按照权利要求1-3中任何一项所述的电梯,其特征在于:提升绳索具有小于8mm的直径。
11.按照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梯,其特征在于:提升绳索的直径在3-5mm之间。
12.按照权利要求1-3中任何一项所述的电梯,其特征在于:提升设备的重量远小于负荷。
13.按照权利要求1-3中任何一项所述的电梯,其特征在于:牵引滑轮被敫以聚氨酯或橡胶。
14.按照权利要求1-3中任何一项所述的电梯,其特征在于:牵引滑轮,至少在各绳槽的区域内是由金属制成的。
15.按照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是铸铁。
16.按照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滑轮具有下凹的绳槽。
17按照权利要求1-3中任何一项所述的电梯,其特征在于:电梯轿厢以下各转向滑轮的D/d比值在40以下。
18.一种方法,用于替代安装在电梯竖井中的现有电梯来形成一部不带对重的电梯或通过在该现有电梯中做出各种改造来形成一部不带对重的电梯,其特征在于:装设替代现有电梯的提升功能的提升功能装置,包括一组提升绳索,所述组提升绳索包括一根绳索或多根平行绳索;以及驱动所述提升绳索的电梯用设备,以及有待形成的电梯的电梯轿厢如此与提升绳索连接,使得电梯具有从电梯轿厢上行和下行的各绳段,以及电梯布绳配置设置有一补偿系统,用于在向上和向下方向上作用的绳索力之间保持一基本恒定的比值(T1/T2)。
19.按照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替代的提升功能装置被安装在一种液压提升功能装置的地方。
20.按照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替代的提升功能装置被安装在一种包括对重的牵引滑轮操作式提升功能装置的地方。
21.按照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安装所述替代的提升功能装置以替代一个采用一轮鼓或一螺旋执行的提升功能装置。
22.按照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在现有电梯的提升功能装置之中的设备从电梯竖井中被去掉。
23.按照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尺寸大于现有电梯轿厢的一部替代的电梯轿厢被形成在所述电梯竖井中。
CN200380108137A 2002-11-04 2003-11-04 不带对重的电梯及其形成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86829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FI20021959A FI20021959A (fi) 2002-11-04 2002-11-04 Hissi
FI20021959 2002-11-04
FI20030153 2003-01-31
FIPCT/FI03/00714 2003-10-0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32121A CN1732121A (zh) 2006-02-08
CN100586829C true CN100586829C (zh) 2010-02-03

Family

ID=8564870

Famil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380102697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48855C (zh) 2002-11-04 2003-10-01 不带对重的电梯
CNB200380102698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56789C (zh) 2002-11-04 2003-10-31 不带对重的电梯
CNB200380108208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64874C (zh) 2002-11-04 2003-11-04 不带对重的电梯
CN20038010813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86829C (zh) 2002-11-04 2003-11-04 不带对重的电梯及其形成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380102697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48855C (zh) 2002-11-04 2003-10-01 不带对重的电梯
CNB200380102698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56789C (zh) 2002-11-04 2003-10-31 不带对重的电梯
CNB200380108208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64874C (zh) 2002-11-04 2003-11-04 不带对重的电梯

Country Status (24)

Country Link
US (2) US20050236232A1 (zh)
EP (1) EP1558514B1 (zh)
JP (2) JP2006505470A (zh)
KR (3) KR101160066B1 (zh)
CN (4) CN100548855C (zh)
AR (1) AR041857A1 (zh)
AT (2) ATE551290T1 (zh)
AU (2) AU2003264664B2 (zh)
BR (2) BR0315899A (zh)
CA (2) CA2500819C (zh)
CY (1) CY1107507T1 (zh)
EA (2) EA006907B1 (zh)
ES (1) ES2382919T3 (zh)
FI (1) FI20021959A (zh)
HK (2) HK1081508A1 (zh)
MX (2) MXPA05004243A (zh)
MY (1) MY136569A (zh)
NO (2) NO329964B1 (zh)
PT (1) PT1567442E (zh)
SI (1) SI1567442T1 (zh)
TW (1) TWI308903B (zh)
UA (3) UA92305C2 (zh)
WO (1) WO2004041704A1 (zh)
ZA (4) ZA20050333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500543B2 (en) 2000-01-24 2009-03-10 Doran Paul J Sheave with taper lock coupler
FI118732B (fi) 2000-12-08 2008-02-29 Kone Corp Hissi
FI117434B (fi) * 2000-12-08 2006-10-13 Kone Corp Hissi ja hissin vetopyörä
US9573792B2 (en) 2001-06-21 2017-02-21 Kone Corporation Elevator
ES2302816T3 (es) 2001-06-21 2008-08-01 Kone Corporation Ascensor.
FI119234B (fi) * 2002-01-09 2008-09-15 Kone Corp Hissi
FI119236B (fi) * 2002-06-07 2008-09-15 Kone Corp Päällystetyllä nostoköydellä varustettu hissi
FI118079B (fi) 2004-03-26 2007-06-29 Kone Corp Hissi, menetelmä hissin liikkeen estämiseksi ja/tai pysäyttämiseksi ja hissikorin liikkeen estävän ja/tai pysäyttävän laitteen käyttö hississä
FI20041044A (fi) 2004-07-30 2006-02-08 Kone Corp Hissi
FI118335B (fi) 2004-07-30 2007-10-15 Kone Corp Hissi
US8308478B2 (en) 2005-03-01 2012-11-13 Dentsply International Inc. Methods for indirect bonding of orthodontic appliances
FI117381B (fi) 2005-03-11 2006-09-29 Kone Corp Hissiryhmä ja menetelmä hissiryhmän ohjaamiseksi
JP4874672B2 (ja) * 2006-02-27 2012-02-15 東芝エレベータ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装置
FI120091B (fi) * 2006-11-10 2009-06-30 Kone Corp Vastapainoton vetopyörähissi
ITMI20062544A1 (it) * 2006-12-29 2008-06-30 L A Consulting S A S Ascensore con peso di bilanciamento
ITMI20062543A1 (it) * 2006-12-29 2008-06-30 L A Consulting S A S Combinazione di freno sulla puleffia di deviazione di ascensore e avvolgimenti di funi migliorati
SE0700098L (sv) * 2007-01-17 2008-07-18 Motala Hissar Ab Drivanordning för hiss
WO2009018434A1 (en) * 2007-07-31 2009-02-05 Thyssenkrupp Elevator Capital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to minimize re-leveling in high rise high speed elevators
WO2009036232A2 (en) * 2007-09-13 2009-03-19 Pejavar Rajaram Elevator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operating same
US8162110B2 (en) * 2008-06-19 2012-04-24 Thyssenkrupp Elevator Capital Corporation Rope tension equalizer and load monitor
US8640829B2 (en) 2008-07-16 2014-02-04 William P. Block, JR. Hydraulic elevator system
EP2334583B1 (en) * 2008-08-01 2015-10-07 Otis Elevator Company Elevator car assembly comprising a vibration damper
CH699578B1 (it) * 2008-09-30 2013-06-28 Kone Corp Ascensore dotato di cinghia piatta.
RU2482051C2 (ru) * 2008-12-18 2013-05-20 Тома Ауфцюге ГмбХ Каркас шахты лифтовой установки
FI20090028A (fi) * 2009-01-30 2010-07-31 Kone Corp Menetelmä hissin köysityksen järjestämiseksi, menetelmä hissin modernisoimiseksi ja menetelmällä toteutettu hissi
US8714524B2 (en) * 2009-12-16 2014-05-06 Herkules Equipment Corporation Belt-driven transportation system
US8662477B2 (en) * 2009-12-16 2014-03-04 Herkules Equipment Corporation Belt-driven transportation system
WO2011107152A1 (en) * 2010-03-04 2011-09-09 Kone Corporation Belt-driven elevator without counterweight
US8733508B2 (en) 2010-04-02 2014-05-27 Herkules Equipment Corporation Scissor lift assembly
FI125134B (fi) * 2010-04-12 2015-06-15 Kone Corp Hissi
CH703123A2 (it) * 2010-05-11 2011-11-15 Kone Corp Procedimento e dispositivo di fissaggio di una cinghia di sospensione ad un punto fisso di un ascensore.
FI20105661A (fi) * 2010-06-10 2011-12-11 Kone Corp Nostokoneiston kiinnitysjärjestely sekä hissikokoonpano
US20130130030A1 (en) * 2010-09-09 2013-05-23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Elevator rope
ES2569995T3 (es) 2011-04-06 2016-05-13 Otis Elevator Company Sistema de ascensor que incluye una disposición de cableado 4:1
CN102344079A (zh) * 2011-06-29 2012-02-08 苏州莱茵电梯制造有限公司 风车服务电梯
ES1075599Y (es) 2011-09-07 2012-02-02 Thyssenkrupp Elevator Mfg Spain S L Ascensor sin contrapeso con correa y polea dentada
US9422142B2 (en) 2013-08-01 2016-08-23 Herkules Equipment Corporation Scissor-type lift assembly
EP2868613B1 (en) * 2013-11-05 2019-05-15 KONE Corporation An elevator
EP2873637B1 (en) * 2013-11-13 2016-02-03 Kone Corporation A hoisting machine, an elevator assembly, and method for improving vibration damping of a hoisting machine and in an elevator assembly
EP2873638A1 (en) 2013-11-14 2015-05-20 Inventio AG Elevator drive
EP2876074A1 (en) 2013-11-22 2015-05-27 Inventio AG Elevator drive
CN103640941A (zh) * 2013-12-06 2014-03-19 玉林市科邦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电梯防坠保护装置
CN105398919A (zh) * 2014-09-11 2016-03-16 上海现代电梯制造有限公司 下部驱动型无对重电梯的曳引结构
CN104340911A (zh) * 2014-10-31 2015-02-11 中际联合(北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空升降设备的驱动装置及绕绳方法
WO2016174298A1 (en) * 2015-04-27 2016-11-03 Kone Corporation Arrangement for adjusting the tautness of a traction member of an elevator
CN105110140B (zh) * 2015-08-18 2017-07-07 中国矿业大学 一种荷载变化自适应的钢丝绳牵引提升系统
CN105113823A (zh) * 2015-08-28 2015-12-02 张运福 一种立体停车库和楼层智能升降运载装置和机构
CN105084186B (zh) * 2015-09-10 2017-08-25 中际联合(北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升降装置
JP6321255B1 (ja) * 2017-03-28 2018-05-09 東芝エレベータ株式会社 リニューアルシステム、及び、エレベータ装置
US10669125B2 (en) 2017-05-15 2020-06-02 Otis Elevator Company Elevator rope guide system
US20200031624A1 (en) * 2018-07-26 2020-01-30 Otis Elevator Company Elevator tension member verification
CN113911882A (zh) * 2021-11-19 2022-01-11 日立电梯(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6比1吊挂的电梯装置
CN114847698A (zh) * 2022-06-22 2022-08-05 曼隆蒂升电梯有限公司 一种电梯安全座椅及电梯

Family Cites Families (3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6568A (en) * 1894-03-13 Coupler for cable conveyers
US216568A (en) * 1879-06-17 Improvement in dumb-waiters
AT290784B (de) * 1968-07-26 1971-06-25 Stahl R Fa Fangvorrichtung für Aufzüge
GB1442584A (en) * 1974-04-05 1976-07-14 Johns & Waygood Ltd Drive systems for lifts and hoists
JPS5724313B2 (zh) * 1974-04-26 1982-05-24
US4620615A (en) * 1985-11-14 1986-11-04 Westinghouse Electric Corp. Elevator system
FI77207C (fi) * 1986-05-29 1989-02-10 Kone Oy Drivskivehiss.
EP0292039B1 (en) * 1987-05-20 1991-11-06 N.V. Bekaert S.A. Intermediate coating of steel wire
FI92182C (fi) * 1992-07-07 1994-10-10 Kone Oy Vetopyörähissi
FI101373B1 (fi) * 1993-04-05 1998-06-15 Kone Oy Järjestely ripustus- ja kompensaatioköysien venymän kompensoimiseksi
FI94123C (fi) * 1993-06-28 1995-07-25 Kone Oy Vetopyörähissi
JP3225811B2 (ja) * 1995-11-06 2001-11-05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装置
DE19632850C2 (de) * 1996-08-14 1998-09-10 Regina Koester Treibscheibenaufzug ohne Gegengewicht
US5899300A (en) * 1996-12-20 1999-05-04 Otis Elevator Company Mounting for an elevator traction machine
US5788018A (en) * 1997-02-07 1998-08-04 Otis Elevator Company Traction elevators with adjustable traction sheave loading, with or without counterweights
US6401871B2 (en) * 1998-02-26 2002-06-11 Otis Elevator Company Tension member for an elevator
JP2000038274A (ja) * 1998-07-23 2000-02-08 Otis Elevator Co かご自走型エレベーター
DE69906194T2 (de) * 1998-07-30 2004-01-29 Aster Puteaux Verbunddracht mit einem Kern aus Kohlenstoffstahl und einer Aussenschicht aus einem rostfreiem Stahl
US6365934B1 (en) * 1999-01-29 2002-04-02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limination of parasitic bipolar action in complementary oxide semiconductor (CMOS) silicon on insulator (SOI) circuits
EP1033435A1 (en) * 1999-03-04 2000-09-06 N.V. Bekaert S.A. Steel cord with polymer core
JP4135262B2 (ja) * 1999-07-15 2008-08-20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自走式エレベータ装置
FI111241B (fi) * 1999-09-23 2003-06-30 Kone Corp Menetelmä vetopyörähissin jarruttamiseksi, vetopyörähissi ja varavirtalähteen käyttö
US7137483B2 (en) * 2000-03-15 2006-11-21 Hitachi, Ltd. Rope and elevator using the same
JP2002167137A (ja) * 2000-11-29 2002-06-11 Toshiba Corp エレベータ
DE60115706T2 (de) * 2000-12-01 2006-07-20 Bekaert N.V. S.A. Stahlseil zur verstärkung von geländereifen und förderbändern
FI118732B (fi) * 2000-12-08 2008-02-29 Kone Corp Hissi
CN1285499C (zh) * 2001-01-04 2006-11-22 维托公开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双卷绕传动滑轮的无齿轮缆索电梯
FI4928U1 (fi) * 2001-01-25 2001-05-23 Kone Corp Hissi
FR2823734B1 (fr) * 2001-04-19 2007-04-20 Serge Arnoult Installation d'ascenseur pourvue de moyens d'entrainement et de moyens de suspension independants
US20060225965A1 (en) * 2003-04-22 2006-10-12 Siewert Bryan R Elevator system without a moving counterweight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ATE370909T1 (de) 2007-09-15
AU2003274200A1 (en) 2004-06-07
EA006907B1 (ru) 2006-04-28
NO329964B1 (no) 2011-01-31
CN1735552A (zh) 2006-02-15
CN100364874C (zh) 2008-01-30
AR041857A1 (es) 2005-06-01
BR0315886A (pt) 2005-10-04
CN100548855C (zh) 2009-10-14
JP2006505471A (ja) 2006-02-16
EP1558514A1 (en) 2005-08-03
KR20050067225A (ko) 2005-06-30
NO20051660D0 (no) 2005-04-04
ZA200503334B (en) 2006-07-26
ZA200503335B (en) 2006-07-26
HK1081508A1 (en) 2006-05-19
EA006906B1 (ru) 2006-04-28
ES2382919T3 (es) 2012-06-14
CA2500819C (en) 2011-09-20
ATE551290T1 (de) 2012-04-15
CN1711205A (zh) 2005-12-21
NO330313B1 (no) 2011-03-28
FI20021959A0 (fi) 2002-11-04
CN1732121A (zh) 2006-02-08
TW200415110A (en) 2004-08-16
SI1567442T1 (sl) 2008-02-29
CA2500835A1 (en) 2004-05-21
MXPA05004243A (es) 2005-07-05
NO20051661D0 (no) 2005-04-04
FI20021959A (fi) 2004-05-05
US7225901B2 (en) 2007-06-05
AU2003274200B2 (en) 2008-03-06
US20060231345A1 (en) 2006-10-19
ZA200502720B (en) 2006-03-29
JP2006505470A (ja) 2006-02-16
EA200500495A1 (ru) 2005-12-29
UA93178C2 (ru) 2011-01-25
EA200500494A1 (ru) 2005-12-29
NO20051661L (no) 2005-07-18
US20050236232A1 (en) 2005-10-27
ZA200503332B (en) 2006-07-26
UA81639C2 (ru) 2008-01-25
BR0315886B1 (pt) 2012-08-21
AU2003264664B2 (en) 2008-04-03
KR101160066B1 (ko) 2012-06-26
HK1081509A1 (en) 2006-05-19
AU2003264664A1 (en) 2004-06-07
TWI308903B (en) 2009-04-21
MXPA05004785A (es) 2005-07-22
MY136569A (en) 2008-10-31
BR0315899A (pt) 2005-10-04
NO20051660L (no) 2005-07-18
CN100556789C (zh) 2009-11-04
UA92305C2 (en) 2010-10-25
CN1711206A (zh) 2005-12-21
EP1558514B1 (en) 2012-03-28
PT1567442E (pt) 2007-11-09
CY1107507T1 (el) 2013-03-13
CA2500819A1 (en) 2004-05-21
KR20120011094A (ko) 2012-02-06
WO2004041704A1 (en) 2004-05-21
KR20050063801A (ko) 2005-06-28
CA2500835C (en) 2011-08-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86829C (zh) 不带对重的电梯及其形成方法
CN100513288C (zh) 具有电梯轿厢的不带对重的电梯
KR101047348B1 (ko) 평형추가 없는 트랙션 시브 엘리베이터
CN1934022B (zh) 电梯
CN1993288B (zh) 带有绳索张紧补偿系统的电梯
SK286738B6 (sk) Obloženie vodiacej drážky lanovej kladky
SK6902003A3 (en) Elevator
EP1042209B1 (en) Elevator system having drive motor located adjacent to hoistway door
WO1999043600A1 (en) Elevator system having drive motor located at the bottom portion of the hoistway
EP1911715B1 (en) Elevator system having drive motor located at the bottom portion of the hoistway
EP1604938B1 (en) Elevator system having drive motor located adjacent to hoistway doo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081936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GR

Ref document number: 1081936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203

Termination date: 20181104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