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580567C - 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580567C
CN100580567C CN200810004387A CN200810004387A CN100580567C CN 100580567 C CN100580567 C CN 100580567C CN 200810004387 A CN200810004387 A CN 200810004387A CN 200810004387 A CN200810004387 A CN 200810004387A CN 100580567 C CN100580567 C CN 100580567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per
discharge tray
reading unit
image
paper dischar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100043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231485A (zh
Inventor
秋山卓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Original Assignee
Kyocera Mit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yocera Mita Corp filed Critical Kyocera Mit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2314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3148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80567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80567C/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519Constructional detai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housings, covers
    • H04N1/00525Providing a more compact apparatus, e.g. sheet discharge tray in cover
    • H04N1/00527Discharge tray at least partially sandwiched between image generating and reproducing component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65Apparatus which relate to the handling of copy material
    • G03G15/6552Means for discharging uncollated sheet copy material, e.g. discharging rollers, exit tray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519Constructional detai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housings, covers
    • H04N1/00525Providing a more compact apparatus, e.g. sheet discharge tray in co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567Handling of original or reproduction media, e.g. cutting, separating, stacking
    • H04N1/0062Removing sheets from a stack or inputting media
    • H04N1/00623Selectively inputting media from one of a plurality of input sources, e.g. input tray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567Handling of original or reproduction media, e.g. cutting, separating, stacking
    • H04N1/00631Ejecting or stack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21/00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 G03G2215/00, e.g. cleaning or residual charge elimination
    • G03G22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 G03G2221/1678Frame structur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0077Types of the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 H04N2201/0091Digital copier; digital 'photocopier'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包括:箱形的装置主体,其内部具有图像形成部;图像读取部,配置在所述装置主体的上部;操作部,配置在所述图像读取部的前方一侧,用于提供与图像形成动作有关的指定的操作信息;出纸部,设置在所述装置主体与所述图像读取部之间,包括排出图像形成后的纸的出纸盘,并至少向前方敞开,用来取出所述纸;以及支柱部,配置在所述出纸部的侧部,支承所述图像读取部,并且还设有把纸排出到所述出纸盘上去的出纸口,其中,在所述操作部与所述支柱部之间设有一直到达所述图像读取部的前缘部、并能够看到所述出纸盘的一部分的间隙。因而能提高体内排纸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出纸盘的可见性。

Description

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以及同时具有以上这些设备的功能的数码复合机等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例如,特开2006-58689号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4-355019号专利公开公报中所公开的,在内部具有图像形成部和供纸部的装置主体上,中间隔着出纸部而配置有图像读取部的所谓体内排纸型的图像形成装置已为公众所知。在这种装置中,在装置主体内进行了图像形成动作的纸,被排到由图像读取部和装置主体所夹持的出纸部的出纸盘上。
然而,体内排纸型的图像形成装置,对于正对着装置前面站立而进行操作的用户来说,与把纸排到装置的上面或者侧面的方式相比,无论如何都难以看到出纸盘。即,位于装置上部的图像读取部,以及附设在图像读取部前方位置上的操作面板等,遮挡了用户的视线,用户看不到出纸盘(出纸部)。因此,在以上所提到的两篇专利文献中,提出了一种方案,通过使操作面板的一部分向后方凹进去,以便能从前面的斜上方看到排到出纸盘上的纸。
然而,仅仅是让操作面板的一部分向后方凹进去,并不一定能提高排到出纸盘上的纸的可见性。例如,在排出小尺寸的纸时,根据操作面板的一部分凹进去的程度,有可能看不到该纸。此外,即使操作面板的一部分较大地凹进去,如果不考虑纸的排出位置而设置凹部,则在例如纸以短边方向被运送并被排出的情况下,仍然存在用户看不到该纸的可能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进一步提高体内排纸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出纸盘(出纸部)的可见性。
为达到所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包括:箱形的装置主体,其内部具有图像形成部;图像读取部,配置在所述装置主体的上部;操作部,配置在所述图像读取部的前方一侧,用于提供与图像形成动作有关的指定的操作信息;出纸部,设置在所述装置主体与所述图像读取部之间,包括排出图像形成后的纸的出纸盘,并至少向前方敞开,用来取出所述纸;以及支柱部,配置在所述出纸部的侧部,支承所述图像读取部,并且还设有把纸排出到所述出纸盘上去的出纸口;其中,所述操作部具有第一端部边缘,所述支柱部具有与所述第一端部边缘相对的第二端部边缘,在所述第一端部边缘与所述第二端部边缘之间设有一直到达所述图像读取部的前缘部、并能够看到所述出纸盘的一部分的窄缝状的间隙。
本发明还提供另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包括:箱形的装置主体,其内部具有图像形成部;图像读取部,配置在所述装置主体的上部;操作部,配置在所述图像读取部的前方一侧,用于提供与图像形成动作有关的指定的操作信息;出纸部,设置在所述装置主体与所述图像读取部之间,包括排出图像形成后的纸的出纸盘,并至少向前方敞开,用来取出所述纸;以及支柱部,配置在所述出纸部的侧部,支承所述图像读取部,并且还设有把纸排出到所述出纸盘上去的出纸口;其中,所述图像读取部配置在其前缘部比所述出纸盘的前缘部还要后退的位置上,而所述支柱部处于其前缘部与所述出纸盘的前缘部基本相同的位置上,所述操作部具有第一端部边缘,配置在所述图像读取部的前方一侧,占据位于所述出纸盘上方的空间的一部分,所述支柱部具有与所述第一端部边缘相对的第二端部边缘,并且,从上方看,在所述第一端部边缘与所述第二端部边缘之间,设置有能够看到所述出纸盘的一部分的窄缝状的间隙。
按照上述构成,在所谓的体内排纸型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在设置了出纸口的支柱部与在图像读取部的前方一侧、位于所述出纸盘上方的操作部之间,设置了能够看到出纸盘的一部分的间隙。这种间隙是一直达到图像读取部的前缘部的间隙。因此,在用户处于正对图像形成装置前面站立的状态下,能通过这个间隙,看到处于深处的体内排纸型的出纸盘的一部分。因此,即使在小尺寸的纸被排出到出纸盘上的情况下,用户也能确切地看到这种纸。此外,由于间隙处于能够看到出纸口的附近的位置上,因而能确认纸从出纸口排出来的情形,此外,即使在纸是沿着短边方向被运送排出的情况下,也能确切地看到该纸。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作为本发明图像形成装置的一个例子的复印机外观的立体图。
图2是示意表示复印机内部结构的断面图。
图3是图1所示的复印机的俯视图。
图4是间隙G的局部放大图,是沿正对着复印机前面站立的用户的视线方向的立体图。
图5A、5B是用于说明操作面板的滑动状态的俯视图。
图6是实施方式变形例的间隙G的局部放大立体图。
图7是表示实施方式变形例的复印机外观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作为本发明图像形成装置一个例子的复印机1外观的立体图。另外,在图1和其它附图中,把X-X方向称为左右方向,Y-Y方向称为前后方向,Z-Z方向称为上下方向,特别是将+X方向称为右方,-X方向称为左方,+Y方向称为前方,-Y方向称为后方,+Z方向称为上方,-Z方向称为下方。
复印机1是一种所谓体内排纸型的复印机,包括:内部具有图像形成部和供纸部的箱形装置主体10;配置在装置主体10上部的图像读取部20;以及设置在装置主体10与图像读取部20之间、排出图像形成之后的纸、并为取出该纸而至少向前方敞开的出纸部30。
在装置主体10的前面,设置有具有多个排列在上下方向、并能向前方敞开的单元盖构件的装置前盖部100。在本实施方式中所示例子的装置前盖部100的单元盖构件,包括配置在最上方位置上的开关盖11的装饰面11F、沿上下方向重叠地配置在其下方的第一~第四供纸盒12~15的装饰盖12F~15F。
如图1中的箭头a所示,开关盖11能以其左端一侧作为转动轴,向着前左方向打开或关闭。另一方面,第一~第四供纸盒12~15,安装成能分别相对于装置主体10向前方拉出来。此外,在开关盖11、第一~第四供纸盒12~15上,分别具有用于对它们进行敞开操作的把手部111、121、131、141、151。
装置前盖部100,从前方看装置主体10的前面呈上下方向较长的矩形形状。在装置前盖部100上具有:比该装置前盖部100的周围边缘部更向前方凸出的凸出平面101;以及从凸出平面101的端部边缘,向着装置前盖部100的周围边缘部形成的三个倾斜面。这三个倾斜面包括:从凸出平面101的上侧边缘部向着装置前盖部100的上边缘部形成的圆弧倾斜面102;以及从凸出平面101的左、右侧边缘部向着装置前盖部100的左、右边缘部形成的左倾斜面103和右倾斜面104。
在凸出平面101的左右方向中央位置上,具有跨越开关盖11的装饰面11F和第一~第四供纸盒12~15的装饰盖12F~15F的全部、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凹部105。凹部105包括:相对于突出平面101凹进指定深度的底面105B;以及为使开口宽度从该底面105B向着开口边缘扩大而形成的左右一对倾斜面105L、105R。
上述的把手部111~151分别配置在这个凹部105内,沿着上下方向排列。此外,在第一~第四供纸盒12~15的把手部121~151的前面一侧上,为了便于确认其位置,具有色彩与凸出平面101的色彩不同的着色部12A、13A、14A、15A。此外,在装置前盖部100(开关盖11)的上部中央位置上,安装有标识106。
图像读取部20,隔开用于出纸部30的空间,设置在装置主体10的上部。图像读取部20由设置在装置主体10上面左侧的支柱部40和设置在装置主体10上面后侧的侧壁来支承。该图像读取部20包括:把要复印的原稿提供到原稿读取位置上、然后把它输送出去的自动原稿供纸单元20B;以及具有读取所述原稿图像的光学系统的扫描单元20A(图2)。
出纸部30位于根据图像读取部20所读取的原稿图像而在装置主体部10中形成了图像的纸被排出的部位,包括出纸盘31和出纸口32。出纸口32设置在支柱部40的右侧面(对着出纸部30的面)上,是把形成图像之后的纸从装置主体10排出去的开口。出纸盘31是用于接收从出纸口32排出来的纸的收纸面。从前方来看,出纸盘31是从右向左缓缓地向下倾斜的倾斜面,在与出纸口32相邻的部分,具有最低的底部31B。由于存在这种倾斜,从出纸口32向出纸盘31排出的纸,其送纸方向后端一侧就能在出纸口32附近(底部31B)对齐。
位于出纸部30左侧的支柱部40的前后宽度,大致与装置主体10的前后宽度相同。即,它的前缘部(前面)处于大致与出纸盘31的前缘部31F相同的位置上。另一方面,图像读取部20的前缘部则配置在比出纸盘31的前缘部31F后退指定长度的位置上。这种配置的用意是,让正对着复印机1前面站立的用户以从斜前方看过来的视线,尽可能地不受图像读取部20(以及操作面板50)阻挡而能看见出纸部30。
在图像读取部20的前面,安装了能向左右方向滑动的操作面板50。操作面板50配置成占据了图像读取部20的前方一侧、位于出纸盘31上方的空间的一部分。在该操作面板50与支柱部40之间,设有间隙G。这样,用户就能通过这个间隙G,从上方看到体内排纸型的出纸盘31的一部分。关于该间隙G,将在下文中详细描述。
操作面板50用于接受从用户发来的各种操作指令、设定指令。在操作面板50上,显示用于输入各种复印动作的设定等的操作向导信息,并且图中还示意了由显示各种操作按钮的液晶显示器(LCD)等构成的操作显示部51、以及用户输入打印执行指示的开始键52。此外,还具有接受输入打印份数等的数字键。
接着,说明复印机1的内部结构。图2是示意地表示复印机1内部结构的断面图。如上所述,复印机1包括:上面具有支柱部40的装置主体10;图像读取部20;出纸部30、以及操作面板50。而且,在装置主体10的内部,具有供纸部60、图像形成部70和定影部80。
图像读取部20包括扫描单元20A和设置在其上面的自动原稿供纸单元20B。在扫描单元20A的内部,包含了具有把光线照射到原稿上的曝光灯的移动框体21。此外,虽然图中省略了,但在扫描单元20A的内部,还安装了将来自原稿的反射光进行光电变换而生成图像数据的CCD(电荷耦合器件Charge Coupled Device)传感器,和用于把所述反射光引导到该CCD传感器的光学系统等。此外,在扫描单元20A的上表面上,还具有读取所放置的原稿用的第一压印玻璃22,和读取自动供纸的原稿用的第二压印玻璃23。
自动原稿供纸单元20B包括储存要读取的原稿的供纸盘、和接受读取后的原稿的排出部。自动原稿供纸单元20B借助于其内部具有的原稿输送机构的动作,把从所述供纸盘送来的原稿输送到第二压印玻璃23的原稿读取位置上,并把读取后的原稿排出到排出部中。
在对着出纸部30的空间的后侧壁上,安装有照亮出纸部30的空间的照明构件33。作为这种照明构件33,可以使用白炽灯或者LED灯等。此外,在装置主体10内部,具有控制照明构件33的点亮动作的控制部331。该控制部331,不仅在按下图中省略了的亮灯开关时点亮照明构件33,并且还在检测到操作面板50已经滑动时,自动进行点亮照明构件33的控制。
装置主体10的供纸部60,把纸(记录纸)供应给图像形成部70。供纸部60具有分别与所述第一~第四供纸盒12~15对应的、容纳各种尺寸纸的第一~第四供纸储存部120~150;以及包括开关自如地安装在装置主体10的右侧部上的手动供纸盘16的手动供纸部160。在第一~第四供纸储存部120~150中,具有进行纸摞定位的游标;以及弹性地使纸摞上升,使得最上方的纸抵接在后述的搓纸辊621~624上的提升器等,但,图中省略了这些构件。
在从这种供纸部60通过图像形成部70和定影部80,一直到出纸口32的通道上,设有用于运送纸的送纸通道。这种送纸通道包括:从第一~第四供纸储存部120~150到图像形成部70的第一送纸通道611;从手动供纸部160到图像形成部70的第二送纸通道612;以及从图像形成部70到出纸口32的第三送纸通道613。
在第一~第四供纸储存部120~150的纸取出一侧的上部,分别具有用于把所收纳的纸一张张地取出的搓纸辊621、622、623、624;以及设置在其下游一侧的供纸辊对631、632、633、634。供纸辊对631、632、633、634用来把所抽出的纸送入第一送纸通道611。
在第一送纸通道611上,具有把纸向图像形成部70运送的运送辊对641、642、643、644。此外,在第二送纸通道612上,具有手动的收进纸的供纸辊635和把该手动提供的纸运送到图像形成部70的运送辊对645。还有,在第一送纸通道611的终端位置上,设有用于让纸在图像形成部70附近待机的对准辊对65。在第三送纸通道613的终端位置上,配置了用于把纸运送(排出)到出纸部30中的排出辊对66。出纸口32被设成沿着该排出辊对66。
图像形成部70,根据图像读取部20所获得的原稿的图像数据,进行把调色剂像转印到从供纸部60运送过来的纸上的转印处理。图像形成部70包括:设置成能绕轴转动的感光鼓71;配置成沿着该感光鼓71的圆周面的带电器72;曝光装置73;显影装置74;转印辊75和清洁装置76。
感光鼓71用于在其圆周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影、以及对应该静电潜影的调色剂像。作为感光鼓71,最好是在其圆周面上层叠了非晶态硅层的非晶态硅感光鼓。
带电器72在绕着鼓中心向顺时针方向转动的感光鼓71的圆周面上,形成均匀的电荷。作为带电器72,可以采用借助于电晕放电使电荷附着在感光鼓71的圆周面上的方式。此外,也可以采用带电辊,其圆周面一边抵接在感光鼓71的圆周面上,一边从动旋转,把电荷赋予感光鼓71。
曝光装置73,把根据所述图像数据区分为强、弱不同的激光照射在正在转动的感光鼓71的圆周面上。感光鼓71圆周面上的被激光照射的部分,电荷被消除,由此,在该感光鼓71的圆周面上,形成了与激光照射的图案相对应的静电潜影。
显影装置74通过安装在其内部的显影辊,把调色剂颗粒供应到感光鼓71的圆周面上。当把调色剂颗粒供应到感光鼓71上时,调色剂颗粒便附着在形成有所述静电潜影的部分上,于是,在感光鼓71的圆周面上形成了调色剂像。在显影装置74中,以能够拆卸的方式安装着图中省略了的调色剂容器,当显影装置74内的调色剂颗粒被消耗掉的时候,便由该调色剂容器补充调色剂颗粒。
转印辊75与感光鼓71构成夹缝部,把在该感光鼓71的圆周面上形成的调色剂像转印到被送入该夹缝部的纸上。感光鼓71圆周面上的调色剂像带有正电荷。另一方面,转印辊75则把与调色剂像的电荷极性相反的负电荷施加在纸上。带有正电荷的感光鼓71圆周面上的调色剂像,向着带有负电荷的纸的表面被剥离,并转印到纸上。
清洁装置76清除残留在转印处理后的感光鼓71的圆周面上的调色剂,使其清洁干净。借助于这种清洁装置76而被进行了净化的感光鼓71的圆周面,为了随后的图像形成处理而再次朝向带电器72。
定影部80通过加热对由图像形成部70实施调色剂像的转印处理后的纸进行定影处理。定影部80具有内部安装有通电发热体的加热辊81、和其圆周面与该加热辊81的圆周面彼此相对而配置的加压辊82。转印处理后的纸,通过被驱动转动的加热辊81与跟着加热辊81向与其相反的方向转动的加压辊82之间的夹缝部,从加热辊81获得热量,从而被实施定影处理。实施定影处理后的纸,经过第三送纸通道613和排出辊对66之后,向出纸部30排出。
接着,详细说明设置在操作面板50与支柱部40之间的间隙G。图3是复印机1的俯视图,图4是间隙G的局部放大图,是沿着正对着复印机1前面而站立的用户的视线方向的立体图。如图3所示,从上面看,操作面板50具有左右方向细长的长方形框体结构,操作显示部51配置在其大致中央部位上,开始键52则配置在其右端一侧。操作面板50的左端边缘50L是与前后方向平行的平坦面。
为了与所述定影部80和第三送纸通道613的尺寸相对应,支柱部40是具有与装置主体10的前后宽度大致相同的前后宽度、在X-Y平面的断面上看具有前后方向较长的长方形形状的框体结构部。图像读取部20的前后宽度比装置主体10的前后宽度短,其结果,支柱部40的前方一侧没有被图像读取部20所覆盖而露了出来。此外,支柱部40的右端边缘40R是与前后方向平行的平坦面。
在这种支柱部40的右端边缘40R与操作面板50的左端边缘50L之间,设有前后方向较长的窄缝状的间隙G。换言之,把操作面板50的尺寸设定成从上方看,操作面板50的左端边缘50L不与支柱部40的右端边缘40R相干涉。虽然操作面板50配置在图像读取部20的前方一侧、出纸盘31上方的空间里,但通过这种尺寸设定,支柱部40前方一侧的上表面不会被操作面板50所覆盖,而显露出来,并且,与支柱部40的右端边缘40R相邻的出纸盘31的一部分也显露出来。
正是因为设置了这种间隙G,用户在正对着复印机1的前面站立的状态下,能通过间隙G看到排到出纸盘31上的纸P(参见图4)。此外,间隙G还是一直达到处于比出纸盘31的前缘部31F还要后退的位置上的图像读取部20的前缘部的间隙。因此,能够直至深处地看到出纸盘31一部分,即使是在把小尺寸的纸P排到出纸盘31上去的情况下,用户也能确切地看到该纸P。特别是,该间隙G处于出纸口32的几乎正上方,与对齐被排出的纸的运送方向上后端一侧的出纸盘31的处于最低的底部31B的位置相对应,所以,用户能确切地看到出纸盘31上是否存在纸,或者正在排出纸的状况等等。
如上所述,操作面板50安装在图像读取部20的前面,能向左右方向滑动。图5A、5B是用于说明操作面板50滑动状态的俯视图。图5A表示操作面板50不滑动的状态。该状态为操作面板50的初始位置,此时的间隙G呈狭窄的窄缝状。
另一方面,图5B表示操作面板50向图中的箭头方向滑动的状态。此时,因为支柱部40的右端边缘40R与操作面板50的左端边缘50L之间的间隔变宽,所以间隙G便成了左右方向间隔扩大了的间隙Gw。用户能通过这个扩大了的间隙Gw,在更宽阔的范围内看到出纸盘31。
此外,操作面板50的滑动被控制部331检测到之后,就点亮照明构件33(图1)。这是因为,操作面板50被滑动表示了用户想看到出纸部30的意向,与此相应,对出纸部30的空间进行照明,从而让用户进一步看清楚。
作为操作面板50的滑动机构,可以采用各种公知的滑动机构。例如,可以在扫描单元20A的前面设置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导轨,并且在操作面板50的后面安装能沿所述导轨移动的移动体。在这种情况下,优选的是,还要设置限制操作面板50的移动范围的挡块,以及始终压靠操作面板50使其返回到初始位置的压靠构件。
如果采用这种滑动机构,用户只要用手把操作面板50向右推,让操作面板50滑动,则能通过宽的间隙Gw看到出纸部30。此外,使用结束之后,只要让手离开操作面板50,则能借助于压靠构件的压靠力使操作面板50回到初始位置。
按照以上构成的复印机1,由于在设有出纸口32的支柱部40的右端边缘40R与操作面板50的左端边缘50L之间,设置能看到出纸盘31的一部分的间隙G,因而能提高对排出到出纸盘31上的纸P的可见性。因此,即使是出纸部30为体内排纸型、在结构上很难了解图像形成后的纸P的去向的复印机1,也能很容易地看到纸P是否被排出到出纸盘31上,其结果,能很好地接近纸P。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复印机1,但本发明并不是仅限于这个实施方式,例如,也可以采用下列各种实施方式。
(1)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说明了以复印机1为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一个例子。不言而喻,本发明也可以用于打印机、传真机、以及它们的数码复合机等其它的图像形成装置中。
(2)如图6所示,优选的是,在支柱部40的右端边缘40R和操作面板50的左端边缘50L的上面一侧,设有向着间隙G前端向下倾斜的倾斜面40C、50C。该倾斜面40C、50C,可以作成削掉立方体角部后所形成的所谓“C面”,也可以是近似于C面的形状。通过设置这种倾斜面40C、50C,即使间隙G的间隔变窄,或者,不仅从间隙G的正上方看,从左右的倾斜方向来看,也能很容易地看到出纸盘31。
(3)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表示的是操作面板50向左右方向移动的例子,但也可以采用把操作面板50固定在图像读取部20的前面的方式。此外,优选的是,把操作面板50的后端一侧作为转动轴,使操作面板50能向上下方向进行摆动。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操作面板50与支柱部40隔开间隙G而配置,所以,即使让它摆动也不会与支柱部40发生干涉。
(4)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表示的是照明构件33响应操作面板50的滑动而被点亮,对出纸部30的空间进行照明的例子,但也可以省略照明构件33的使用。
(5)关于复印机1的色彩,例如,可以是象牙色等单色调,但优选的是把体内排纸型的出纸部30做成容易引人注目的颜色。图7是表示提高了出纸部30在色彩上的可见性的复印机1A的立体图。图中,表示了把出纸部30(出纸盘31)、支柱部40、操作面板50和装置主体10的左边缘部10L的色彩,设计成比其它部分的色彩浓(暗)的例子。采用这种方式,使用两种色调,不仅能提高其外观设计性能,而且还能使因体内排纸型而在结构上很难引人注目的出纸部30,从色彩上很容易注目。
在这种情况下,优选的是,出纸盘31的色彩是在迈歇尔图表(MunsellChart)(JIS)的迈歇尔值中选择亮度在1~5范围内的色彩。通过把出纸盘31做成这种暗的色彩,能提高与白色纸的对比度,从而使用户容易看到排入出纸盘31内的纸。
此外,在图7中,优选的是,出纸盘31、支柱部40、操作面板50和装置主体10的左边缘部10L的色彩,与装置前盖部100的色彩和亮度上的差别,在迈歇尔图表(JIS)的迈歇尔值中的亮度差别大于3。通过具有这种亮度差,能提高出纸部30的附近与装置前盖部100的对比度,从而能使出纸部30更容易引人注目。
(6)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表示的例子是,图像读取部20的前缘部配置在比出纸盘31的前缘部31F还要后退的位置上,而操作面板50配置在图像读取部20的前方,占据着位于出纸盘31上方空间的一部分。然而,在支柱部40的前缘部比出纸盘31的前缘部31F还要向前方凸出的情况下,也可以让图像读取部20的前缘部位于与出纸盘31的前缘部31F大致相同的位置上,或者比它突出的位置上,而把操作面板50安装在这种图像读取部20的前缘部上。
在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中,主要包含具有下述结构的发明。
本发明提供的图像形成装置包括:箱形的装置主体,其内部具有图像形成部;图像读取部,配置在所述装置主体的上部;操作部,配置在所述图像读取部的前方一侧,用于提供与图像形成动作有关的指定的操作信息;出纸部,设置在所述装置主体与所述图像读取部之间,包括排出图像形成后的纸的出纸盘,并至少向前方敞开,用来取出所述纸;以及支柱部,配置在所述出纸部的侧部,支承所述图像读取部,并且还设有把纸排出到所述出纸盘上去的出纸口,其中,在所述操作部与所述支柱部之间设有一直到达所述图像读取部的前缘部、并能够看到所述出纸盘的一部分的间隙。
此外,本发明提供的另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箱形的装置主体,其内部具有图像形成部;图像读取部,配置在所述装置主体的上部;操作部,用于提供与图像形成动作有关的指定的操作信息;出纸部,设置在所述装置主体与所述图像读取部之间,包括排出图像形成后的纸的出纸盘,并至少向前方敞开,用来取出所述纸;以及支柱部,配置在所述出纸部的侧部,支承所述图像读取部,并且还设有把纸排出到所述出纸盘上去的出纸口,其中,所述图像读取部配置在其前缘部比所述出纸盘的前缘部还要后退的位置上,而所述支柱部处于其前缘部基本与所述出纸盘的前缘部相同的位置上,所述操作部配置在所述图像读取部的前方一侧,占据位于所述出纸盘上方的空间的一部分,并且,从上方看,在该操作部与所述支柱部之间,隔开能够看到所述出纸盘的一部分的间隙而予以配置。
按照上述构成,在所谓的体内排纸型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在设置了出纸口的支柱部与在图像读取部的前方一侧、位于所述出纸盘上方的操作部之间,设置了能够看到出纸盘的一部分的间隙。这种间隙是一直达到图像读取部的前缘部的间隙。因此,在用户处于正对图像形成装置前面站立的状态下,能通过这个间隙,看到处于深处的体内排纸型的出纸盘的一部分。因此,即使在小尺寸的纸被排出到出纸盘上的情况下,用户也能确切地看到这种纸。此外,由于间隙处于能够看到出纸口的附近的位置上,因而能确认纸从出纸口排出来的情形,此外,即使在纸是沿着短边方向被运送排出的情况下,也能确切地看到该纸。
在上述的任何一种构成中,优选的是,所述出纸盘做成倾斜面,在与所述出纸口邻接的部分最低。
按照这种构成,排到出纸盘中的纸,其沿运送方向的后端一侧,随着倾斜面而在出纸口附近对齐。这样,由于纸能切实地位于能够通过出纸盘的间隙看到的位置上,从而能进一步提高出纸盘上的纸的可见性。
在上述的任何一种构成中,优选的是,所述操作部能向左右方向滑动,所述间隙的间隔能够调整。
按照这种构成,用户能根据需要使操作部滑动,扩大间隙的间隔,从而能在大的范围内看到出纸盘。
在这种情况下,优选的是,还包括:照明构件,照亮所述出纸部的空间;以及控制部,控制所述照明构件的动作,其中,所述控制部在检测到所述操作部已经滑动时,点亮所述照明构件。
按照这种构成,由于根据操作部的滑动动作来照亮出纸部的空间,即,配合用户想看到出纸部的意图来照亮出纸部的空间,因而可以更容易看见出纸部。
在上述的任何一种构成中,优选的是,在与所述间隙邻接的所述操作部和支柱部的端部的边缘的上面一侧,分别设有朝向所述间隙的、前端向下倾斜的倾斜面。
按照这种构成,由于具有朝向间隙的倾斜面,因而,即使间隙狭窄一些,或者,不仅从正上方的方向,从左、右的倾斜方向来看间隙,也能看到出纸盘。
按照以上所说明的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由于在设置了出纸口的支柱部与在图像读取部的前方、位于所述出纸盘上方的操作部之间,设置了一直达到图像读取部的前缘部的能够看到出纸盘的一部分的间隙,从而能提高对排到出纸盘上的纸的可见性。因此,能提供一种可很好地接近图像形成之后的纸、且对用户便利的图像形成装置。

Claims (10)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装置主体,呈箱形,其内部具有图像形成部;
图像读取部,配置在所述装置主体的上部;
操作部,配置在所述图像读取部的前方一侧,用于提供与图像形成动作有关的指定的操作信息;
出纸部,设置在所述装置主体与所述图像读取部之间,包括排出图像形成后的纸的出纸盘,并至少向前方敞开,用来取出所述纸;以及
支柱部,配置在所述出纸部的侧部,支承所述图像读取部,并且还设有把纸排出到所述出纸盘上的出纸口;其中,
所述操作部具有第一端部边缘,所述支柱部具有与所述第一端部边缘相对的第二端部边缘,
在所述第一端部边缘与所述第二端部边缘之间,设有一直到达所述图像读取部的前缘部、并能够看到所述出纸盘的一部分的窄缝状的间隙。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纸盘为倾斜面,在与所述出纸口邻接的部分最低。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部能向左右方向滑动,所述间隙的间隔能够调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照明构件,照亮所述出纸部的空间;以及
控制部,控制所述照明构件的动作;其中,
所述控制部在检测到所述操作部已经滑动时,点亮所述照明构件。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与所述间隙邻接的所述操作部和支柱部的端部的边缘的上面一侧,分别设有朝向所述间隙的、端部向下倾斜的倾斜面。
6.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装置主体,呈箱型,其内部具有图像形成部;
图像读取部,配置在所述装置主体的上部;
操作部,用于提供与图像形成动作有关的指定的操作信息;
出纸部,设置在所述装置主体与所述图像读取部之间,包括排出图像形成后的纸的出纸盘,并至少向前方敞开,用来取出所述纸;以及
支柱部,配置在所述出纸部的侧部,支承所述图像读取部,并且还设有把纸排出到所述出纸盘上的出纸口;其中,
所述图像读取部,配置在其前缘部比所述出纸盘的前缘部还要后退的位置上,而所述支柱部,处于其前缘部基本与所述出纸盘的前缘部相同的位置上,
所述操作部具有第一端部边缘,配置在所述图像读取部的前方一侧,占据位于所述出纸盘上方的空间的一部分,所述支柱部具有与所述第一端部边缘相对的第二端部边缘,并且,从上方看,在所述第一端部边缘与所述第二端部边缘之间,设置有能够看到所述出纸盘的一部分的窄缝状的间隙。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纸盘为倾斜面,在与所述出纸口邻接的部分最低。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部能向左右方向滑动,所述间隙的间隔能够调整。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照明构件,照亮所述出纸部的空间;以及
控制部,控制所述照明构件的动作;其中,
所述控制部在检测到所述操作部已经滑动时,点亮所述照明构件。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与所述间隙邻接的所述操作部和支柱部的端部的边缘的上面一侧,分别设有朝向所述间隙的、端部向下倾斜的倾斜面。
CN200810004387A 2007-01-22 2008-01-22 图像形成装置 Active CN100580567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011338 2007-01-22
JP2007011338A JP2008176187A (ja) 2007-01-22 2007-01-22 画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31485A CN101231485A (zh) 2008-07-30
CN100580567C true CN100580567C (zh) 2010-01-13

Family

ID=396413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004387A Active CN100580567C (zh) 2007-01-22 2008-01-22 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080175640A1 (zh)
JP (1) JP2008176187A (zh)
CN (1) CN100580567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939240B2 (ja) * 2007-01-22 2012-05-23 京セラミ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174724B2 (ja) * 2009-03-12 2013-04-03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4815517B2 (ja) * 2009-08-31 2011-11-16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4967042B2 (ja) * 2010-04-26 2012-07-04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操作装置、情報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131785B2 (ja) 2010-08-23 2013-01-30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
JP5834444B2 (ja) * 2010-12-24 2015-12-24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3003356A (ja) * 2011-06-16 2013-01-07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5447877B2 (ja) * 2011-06-16 2014-03-19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776476B2 (ja) 2011-10-03 2015-09-09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
JP5772463B2 (ja) 2011-10-03 2015-09-02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
CN103171790B (zh) * 2011-12-20 2015-04-22 深圳比科斯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液晶屏幕保护膜自动贴装机器
JP5571830B2 (ja) * 2013-07-19 2014-08-13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793223B2 (ja) * 2014-06-26 2015-10-14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634344B2 (ja) * 2016-05-31 2020-01-22 株式会社沖データ 画像形成装置
JP6740063B2 (ja) * 2016-09-09 2020-08-1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812183B2 (ja) * 2016-09-29 2021-01-1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8061182A (ja) * 2016-10-07 2018-04-12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768443B2 (ja) * 2016-10-12 2020-10-1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8173448A (ja) * 2017-03-31 2018-11-08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7310454B2 (ja) * 2019-08-30 2023-07-19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22113259A (ja) * 2021-01-25 2022-08-0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747094B2 (ja) * 1996-05-31 2006-02-22 京セラミ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US7062197B2 (en) * 2004-02-10 2006-06-13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rotatable control panel unit
US20070170823A1 (en) * 2006-01-20 2007-07-26 Sligh Furniture Company Display cabinet with modular slide doo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8176187A (ja) 2008-07-31
CN101231485A (zh) 2008-07-30
US20080175640A1 (en) 2008-07-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80567C (zh) 图像形成装置
JP4939240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176188A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01470372B (zh) 体内排纸型的图像形成装置
JPS63172172A (ja) 複写機
CN100520612C (zh) 图像形成装置的供纸结构
CN101533238B (zh) 成像设备
CN101458473B (zh) 具有图像读取部的图像形成装置
JP2006343613A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20080080916A1 (en) Transport apparatus and image-forming apparatus
JPS6352381B2 (zh)
CN100458599C (zh) 图像形成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US20010008587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8333890B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00524057C (zh) 图像形成装置
JP2006264850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2287449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3106110A (ja)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230831B2 (ja) 両面印字装置、両面印字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H10222022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H01236155A (ja) 複写機
JPH10105319A (ja) 表示装置、およびこの表示装置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549699Y2 (ja) 給紙装置
JPS617856A (ja) 電子写真複写機における複写画像位置のシフト方法及びそのための装置
JP2002211822A (ja) 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