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577132C - 椅子型按摩机、按摩机用盖、腿载置台用盖、以及按摩机 - Google Patents

椅子型按摩机、按摩机用盖、腿载置台用盖、以及按摩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577132C
CN100577132C CN200480014331A CN200480014331A CN100577132C CN 100577132 C CN100577132 C CN 100577132C CN 200480014331 A CN200480014331 A CN 200480014331A CN 200480014331 A CN200480014331 A CN 200480014331A CN 100577132 C CN100577132 C CN 100577132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bag
treatment
chair
massage machine
support se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48001433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794962A (zh
Inventor
稻田二千武
田子光范
渡边史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JIME MITORI KK
Original Assignee
HAJIME MITORI KK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JIME MITORI KK filed Critical HAJIME MITORI KK
Publication of CN17949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9496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77132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77132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2201/00Characteristics of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preceding codes
    • A61H2201/01Constructive details
    • A61H2201/0119Support for the device
    • A61H2201/0138Support for the device incorporated in furniture
    • A61H2201/0149Seat or chair

Landscapes

  • Massag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够以就坐姿势接受小腿部的施疗,而且对小腿部的按压角度和按压位置的自由度和精度高,还能够不妨碍使用者采取自由姿势的椅子型按摩机。为此,本发明的椅子型按摩机(1)具备具有能够支持被施疗者的小腿(22)的支持部(7)、以及能够进退动作,按压被施疗者的小腿(22)的施疗部(8)的腿载置台(4)。支持部(7)具有在其左右方向两侧能够向左右方向内侧上升地突出而且能够后退地上升部(9),施疗部(8)设置在上升部(9)上。而且在上升部(9)和施疗部(8)后退的状态下上升部(9)及其左右方向内侧上的支持部(7)与施疗部(8)形成大致平坦面。

Description

椅子型按摩机、按摩机用盖、腿载置台用盖、以及按摩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被施疗者的身体进行施疗的椅子型按摩机,特别是涉及具备支持被施疗者的小腿的腿载置台的椅子型按摩机。又,本发明涉及对脚等身体部分进行按摩的按摩机用盖或腿载置台用盖,还有具备这些盖的按摩机。
背景技术
对被施疗者的身体进行搓揉、敲打、指压、滚压等刺激的按摩机已经广泛为人所知。这样的按摩机有椅子型、床垫型等多种。其中,椅子型按摩机能够使被施疗者在采取放松的姿势的状态下进行按摩,而且设置面积比床垫型按摩机小,因此需要量大,得到广泛普及。
这样的已有的椅子型按摩机的大多数,主要采用能够对被施疗者的脊背及肩膀进行按压刺激的结构。但是为了能够更有效促进被施疗者的血液循环、恢复疲劳、以及取得放松等效果,对被施疗者的臂部和脚部等身体部位进行施疗也是重要的,近年来正在研究开发能够对臂部和脚部进行施疗的椅子型按摩机。
作为这种椅子型按摩机的一种,有具备椅子主体(按摩椅)、以及设置分别支持被施疗者的小腿的两个凹状承受部的腿载置台(下肢按摩器)的按摩机(参照日本特许第301217号公报)。这种椅子型按摩机在各凹状承受部的相对的侧面上分别设置空气袋,形成能够通过使这些空气袋膨胀、收缩,从左右两侧对被施疗者的腿肚子包夹搓揉的结构。
日本特许第3012127号公报的椅子型按摩机中,椅子主体与腿载置台分离,但是也有像日本特许第3012780号公报所记载的那样将腿载置台安装于椅子主体的按摩机。在这种情况下,腿载置台安装于椅子主体的座位部的前侧,被施疗者坐在椅子主体上,以此将该被施疗者的小腿部放置于腿载置台上。在该日本特许第3012780号公报上公开的椅子型按摩机中,也与特许第3012127号公报中公开的椅子型按摩机一样,在腿载置台上设置凹状承受部,通过在该凹状部分分别载置左右小腿,能够进行按摩(参照日本特许第3012780号公报)。
又,在床垫型按摩机中,也存在能够施疗被施疗者的小腿的结构。作为这种按摩机的一种,有与被施疗者的左右腿肚子对应,将两个重叠的空气袋设置于被施疗者仰着身子躺时,左侧腿肚子和右侧腿肚子分别搁置的地方的两侧结构的床垫型按摩机(参照日本特开平10-57436号公报及特开平10-118143号公报)。在这种床垫型按摩机中,利用这样的空气袋的膨胀、收缩,可以进行按摩,从左右两侧夹着被施疗者的腿肚子进行搓揉,而在使两个重叠的空气袋同时膨胀的情况下,能够使该夹着腿肚子的力加大。
但是,日本特许第3012127号公报以及特许第3012780号公报中公开的椅子型按摩机中,在被施疗者将两小腿插入各凹状承受部的情况下,被施疗者的姿势受到拘束,即使被施疗者想采取其他姿势的情况下,由于凹状承受部的侧壁阻挡,被施疗者难于采取所希望的姿势。
又,特别是在日本特许第3012780号公报中公开的椅子型按摩机中,被施疗者就坐的状态下,虽然有时候也可以不将小腿插入凹状承受部,但是在这种情况下,由于腿载置台阻挡,被施疗者要采取所希望的姿势是困难的。
而且人体的小腿的腿肚子的外侧部分、及小腿的前外侧部分上,存在例如称为三里、丰隆的多个经络穴位,通过对这些地方进行刺激,不仅能够得到促进血液循环、恢复疲劳以及松弛等效果,而且能够得到调整各种内脏功能等的效果,但是,如上所述,特许第3012127号公报以及特许第3012780号公报中所公开的椅子型按摩机,不能够对腿肚子的外侧部分进行按摩。
又,也可以将日本特开平10-57436号公报以及特开平10-118143号公报所公开的发明使用于椅子型按摩机的腿载置台,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在使各空气袋收缩时腿载置台的前面大致变得平坦,因此被施疗者容易采取所希望的姿势,但是这样的结构的椅子型按摩机,也不能对所述腿肚子的外侧部分进行按摩。
又,特开平10-57436号公报中公开的发明不是椅子型按摩机,而是床垫型按摩机的发明,因此被施疗者必须躺在床垫上,不能够以坐在椅子上的状态简便地接受对小腿部的施疗。
又,在特开平10-57436号公报以及特开平10-118143号公报公开的发明中,在空气袋收缩的状态下,床垫部分大致平坦,因此在这样的收缩状态下不存在限制或影响被施疗者的姿势的突出部分。但是,这些按摩机的进退机构由于后退时成为大致平坦状态的空气袋利用膨胀从小腿部的下侧突出,因此对小腿部按压的角度和按压位置的自由度极小,施疗模式受到很大制约。又,由于突出的是空气袋或覆盖这些空气袋的布制造的盖等,柔软性好,按压位置和按压角度的精度不够好。
又,对身体进行按摩的按摩机中,有使施疗器等施疗机构向使用者的身体突出和后退以施加按压等,进行按摩的按摩机。
作为覆盖这样的具备进退动作机构的施疗机构的盖,在日本特开平8-112330号公报中有记载。这种盖是覆盖利用空气袋的膨胀和收缩使具备指压器的指压驱动板实施进退动作的施疗机构的侧面的盖,是其一片(没有缝线迹和接缝部分的连续的一片)蛇腹状蜿蜒弯曲,同时在其内侧缝合橡胶等伸缩材料形成的。这样的蛇腹状片在空气袋膨胀时随着上述伸缩材料的伸长同时展开,而且在空气袋收缩时通过上述伸缩材料的抽缩折叠起来(参照日本特开平-8-112330号公报)。
这样的日本特开平8-112330号公报所公开的盖,不覆盖施疗机构的身体一侧,而避开该身体一侧,覆盖施疗机构的侧面。而特开平10-295753号公报中,作为覆盖施疗机构的身体一侧的盖,采用具有伸缩性的布或橡胶片等伸缩性材料。采用这样的伸缩性材料,可以形成能够对应于向身体侧进退的施疗机构的所述进退而伸缩的盖(参照特开平10-295753号公报)。
上述日本特开平8-112330号公报中公开的按摩机中,在空气袋收缩时(施疗机构后退时)折叠的盖的折叠部分不设置于支持接受按摩的使用者的身体一侧的支持面一侧,而配置于避开该支持面一侧的侧面位置。因此,该盖不覆盖支持使用者身体的支持面。又,该盖不能够应对在支持使用者的身体侧的支持面内进退动作的按摩机的该支持面内的突出和后退。
又,作为能够覆盖具有进退机构的施疗机构的身体一侧,能够应对该进退动作的盖,是使用特开平10-295753号公报中记载的那样的具有优异的伸缩性的材料的盖。但是,这样的伸缩性材料由于使用时连续收缩,伸缩性受到损害,有时盖在伸长状态下松弛着,影响了美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情况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不拘束就坐状态的被施疗者的小腿地,使被施疗者能够采取自由的姿势的椅子型按摩机。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是,提供对小腿部的按压角度和按压位置的自由度和精度高的椅子型按摩机。
本发明的再一个目的是,通过能够对被施疗者的小腿的腿肚子的外侧部分进行施疗的椅子型按摩机。
本发明的第4个目的是,提供能够应对支持使用者的身体在支持面内的进退动作,而且能够维持美观的盖、以及使用这种盖的按摩机。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问题,本发明的椅子型按摩机有具备支持被施疗者的小腿的支持部、以及为按压被施疗者的小腿,能够从所述支持部向前方鼓出又能够后退的膨出部的腿载置台;该腿载置台形成如下结构,即在所述膨出部后退的状态下,所述支持部与所述膨出部形成大致平坦面。
又,在上述发明中,所述膨出部具有能够执行进退动作以按压被施疗者的小腿的施疗部、以及在所述支持部的左右方向两侧能够向左右方向内侧上升地突出,而且能够后退的所述上升部,所述施疗部设置于所述上升部上,在所述上升部和所述施疗部后退的状态下,以所述上升部的左右方向内侧的所述支持部与所述施疗部形成大致平坦面。
由于这是椅子型按摩机,能够以坐姿接受对小腿部的施疗。而且在上升部和施疗部后退时以所述上升部以及其左右方向内侧的所述支持部与所述施疗部形成大致平坦面,所以包含位于左右两侧的上升部,在其左右方向内侧的范围内大致平坦,不影响被施疗者。而且,由于在能够向左右方向内侧上升地突出的上升部的上面设置能够进退动作的施疗部,对小腿部的按压角度和按压位置的设定自由度变得很高。也就是利用上升部的上升角度与施疗部的突出角度和位置的各种组合,大大提高对小腿的按压角度和按压位置的设定自由度。而且作为施疗部的基础的上升部是支持部的一部分,是支持部本身变形形成的构件,所以施疗部的位置偏差和角度偏差角度到最低限度,按压角度和按压位置的设定精度极高。
在上述发明中,最好是形成所述上升部具有板状的承受板,该承受板能够以配置于其左右方向内侧的第1转动轴为中心转动,同时能够利用配置于其背面侧的空气袋的膨胀收缩转动的结构。
这样一来,可以使能够向左右方向内侧上升地突出而且能够后退的上升部的结构大大简化,可以谋求椅子型按摩机的小型化和轻量化,同时降低生产成本和零部件成本。
所述施疗部最好是形成具有板状的施疗板,该施疗板能够以配置于其左右方向内侧的第2转动轴为中心转动,同时能够利用配置于所述承受板与所述施疗板之间的空气袋的膨胀收缩转动的结构。这样一来,可以在上升部上向左右方向内侧突出而且能够后退,因此可以谋求椅子型按摩机的小型化和轻量化,同时降低生产成本和零部件成本。
最好是所述第1转动轴与所述第2转动轴配置于不同的位置上。
在这种情况下,由于这两支轴的位置关系,施疗板的位置及其上升角度的自由度变得更大,施疗板对小腿的按压位置和按压角度的设定自由度变得极高。
在这种情况下,最好是使上述承受板或施疗板进退的空气袋能够膨胀为断面为大致扇形的形状,而且相对于该扇形该扇形的中心侧配置于所述支持部的左右方向内侧。这样一来,由于承受板或施疗板的上述转动轴(第1或第2转动轴)与空气袋的扇形执行配置于左右方向的同一侧相互靠近,所以利用空气袋的膨胀收缩能够极其有效地使各板转动。
在上述发明中,最好是所述支持部还具备在其左右方向中央部进退的中央施疗部,同时在所述上升部、所述施疗部、以及该中央施疗部后退的状态下,由所述上升部及其左右方向的内侧的所述支持部和所述施疗部形成大致平坦面。这样一来,由于可以利用在上升部上设置的所述施疗部和该中央施疗部夹着小腿,所以能够对小腿进行确实的或强有力的按压。而且在中央施疗部等后退时上升部及其左右方向内侧部分大致为平坦部,因此不妨碍被施疗者。
在这种情况下,最好是所述中央施疗部具有空气袋,该空气袋以所述支持部的左右方向中央线为对称轴左右对称配置,同时左右对称配置的各空气袋能够膨胀为断面为扇形的形状,而且相对于该扇形该扇形的中心侧配置于所述支持部的左右方向的外侧。
这样一来,能够形成空气袋分别对左右小腿侧像倾倒似地膨胀,因此能够高效率地从左右方向内侧(即左右小腿之间)分别对左右小腿进行按压的中央施疗部。而且由于使用空气袋,能够简化中央施疗部的结构,而且容易实现在中央施疗部等后退时变得大致平坦的结构。
又,在上述发明中,又可以是所述支持部具有支持被施疗者的小腿的支持面,所述膨出部具有按压被施疗者的小腿的施疗部,所述施疗部具有利用空气的供气和排气进行膨胀和收缩的空气袋,形成在该空气袋收缩时形成所述支持面和大致平坦面,在所述空气袋膨胀时,略向后方按压被施疗者的小腿的腿肚子的外侧部分的结构。
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在空气袋收缩时腿载置台的前侧部分变得大致平坦,因此不会拘束就坐状态下的被施疗者的小腿,被施疗者能够采取自由的姿态。而且也能够利用施疗部对被施疗者的小腿的腿肚子的外侧部分进行施疗。
在这种情况下,最好是所述施疗部分别对应于被施疗者的左右小腿在所述支持部的两侧端部分别设置。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采用这样的结构,即所述支持部在所述支持面的外侧部具有与所述支持面大致平行的安装面,所述施疗部具有:形成一端能够蛇腹状展开,另一端不展开的结构,在得到供气时从扁平状态膨胀为扇状,使所述另一端接近所述支持面,所述一端背离所述支持面,安装于所述安装面上的后侧空气袋、配置于该后侧空气袋的前侧,在所述支持部的所述支持面与所述后侧空气袋的安装处之间的部分,利用大致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枢轴进行轴支承的承受板、以及形成一端能够蛇腹状展开,另一端不展开的结构,在得到供气时从扁平状态膨胀为扇状,使所述另一端接近所述枢轴,所述一端背离所述枢轴,配置于所述承受板的前侧的前侧空气袋。
在这种情况下,最好是所述支持面与所述安装面形成为台阶状,而且使所述安装面比所述支持面低一级。
在上述发明中,最好是对所述施疗部进行动作控制,以在使所述后侧空气袋膨胀的状态下能够反复进行使所述前侧空气袋膨胀和收缩的动作。
在上述发明中,最好是采用这样的结构,即所述施疗部还具有配置于所述前侧空气袋的前侧,接触被施疗者的小腿同时对该接触处进行按压的凸状施疗器。
在上述发明中,最好是采用这样的结构,即所述承受板其外侧端部能够向前方弯曲。
在上述发明中,最好是采用这样的结构,即所述支持部左右并设能够分别支持被施疗者的左右小腿的两个支持面,该两个支持面之间还具有与所述支持面大致平行的中间安装面,还具备具有安装于该中间安装面上,收缩时形成所述支持面和大致平坦面,膨胀时比所述支持面向前方突出的中间空气袋的中间施疗部。
在这种情况下,最好是采用这样的结构,即所述所述支持面与所述中间安装面形成为台阶状,而且使所述中间安装面比所述支持面低一级。
在上述发明中,使所述中间空气袋形成越向下方宽度越大的结构。
在上述发明中,最好是采用这样的结构,即所述支持部左右并设能够分别支持被施疗者的左右小腿的两个支持面,该两个支持面之间还具有与所述支持面大致平行的中间安装面,还具备具有分别形成一端能够蛇腹状展开,另一端不展开的结构,在得到供气时从扁平状态分别膨胀为扇状,使各所述一端相互对向,安装于所述中间安装面上的一对或多对中间空气袋的中间施疗部。
在这种情况下,最好是采用这样的结构,即所述中间施疗部的一对或多对中间空气袋安装于所述中间安装面上,而且使其越往下方构成对的中间空气袋的间隔距离越大。
在上述发明中,最好是采用这样的结构,即形成能够对所述施疗部及所述中间施疗部进行动作控制,以使所述前侧空气袋与所述中间空气袋同步地分别反复膨胀和收缩的结构。
在上述发明中,最好是采用这样的结构,即形成能够对所述施疗部及所述中间施疗部进行控制动作,以在使所述后侧空气袋膨胀之后使所述前侧空气袋及所述中间空气袋同步地分别膨胀,然后保持所述前侧空气袋和所述中间空气袋的膨胀不变,使所述后侧空气袋收缩的结构。
在上述发明中,最好是采用这样的结构,即所述支持部具有相互上下排列配置的上侧支持部和下侧支持部,所述施疗部分别在所述上侧支持部和下侧支持部上设置,所述腿载置台还具备使所述上侧支持部和下侧支持部的间隔距离改变的间隔距离改变手段。
又,在上述发明中,最好是采用这样的结构,即所述支持部为了分别支持被施疗者的左右小腿,具有左右并设的两个支持面、以及在该两个支持面之间比所述支持面向前方突出地设置,支持被施疗者的腿肚子内侧部分的支持突起,所述膨出部具有按压被施疗者小腿的施疗部,所述施疗部具有利用空气的供排气膨胀收缩的空气袋,形成在该空气袋收缩时所述支持面与所述大致平坦面,在所述空气袋膨胀时,将被施疗者的小腿的腿肚子的外侧部分略向后方按压的结构。
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在空气袋收缩时,腿载置台的前侧部分由于在大致平坦的宽度中央部分支持突起形成突出的状态,不妨碍就坐状态的被施疗者的小腿,被施疗者能够采取自由的姿势。而且只要寻找腿肚子内侧与支持突起基础的位置,就能够将被施疗者的小腿引向正确的施疗位置。而且也能够利用施疗部对被施疗者的小腿的腿肚子的外侧部分进行施疗。
在这种情况下,最好是采用这样的结构,即形成所述支持突起越向下宽度越大的结构。
在上述发明中,最好是采用这样的结构,即所述施疗部分别对应于被施疗者的左右小腿,分别设置于所述支持部的两侧端部。
在这种情况下,最好是采用这样的结构,即所述支持部在各所述支持面外侧的部分上具有大致平行于所述支持面的安装面,所述施疗部具有形成一端能够蛇腹状展开,另一端不展开的结构,在从大致扁平的状态开始得到供气时,能够膨胀为扇状,使所述另一端接近所述支持面,使所述一端背离所述支持面,安装于所述安装面的后侧空气袋、配置于该后侧空气袋前侧,在所述支持部的所述支持面与所述后侧空气袋的安装位置之间的部分上,利用大约在上下方向延伸的枢轴支承的承受板、形成一端能够蛇腹状展开,另一端不展开的结构,在从大致扁平的状态开始得到供气时,能够膨胀为扇状,使所述另一端接近所述枢轴,使所述一端背离所述枢轴,配置于所述承受板的前侧的前侧空气袋。
在这种情况下,最好是采用这样的结构,即所述支持面及所述安装面形成台阶状结构,而且所述安装面比所述支持面低一级。
在上述发明中,最好是采用这样的结构,即对所述施疗部进行控制动作,从而能够在使所述后侧空气袋膨胀的状态下使所述前侧空气袋反复膨胀收缩。
在上述发明中,最好是采用这样的结构,即所述施疗部还具有配置于所述前侧空气袋的前侧,抵住被施疗者的小腿,同时按压该接触处的凸状的施疗器。
在上述发明中,最好是采用这样的结构,即所述承受板其外侧端部向前方弯曲。
在上述发明中,最好是采用这样的结构,即所述支持部具有相互上下排列配置的上侧支持部和下侧支持部,所述施疗部分别设置于所述上侧支持部和下侧支持部上,所述腿载置台还具备改变所述上侧支持部与下侧支持部的间隔距离的间隔距离变化手段。
又,为了解决上述存在问题,本发明的盖能够覆盖具有支持使用者的身体的支持面和在所述支持面内能够向所述身体一侧突出和后退的进退机构的按摩机的该支持面,具有能够对应于所述突出展开,而且能够对应于所述后退折叠的折叠部。这种盖由于能够对应于支持使用者的身体的支持面内的进退动作展开和折叠,所以能够作为覆盖该支持面的盖使用。而且即使是由于设置折叠部,没有必要使用伸缩性材料,又使用伸缩性材料的情况下,也能够减少伸缩程度,因此能够保持美观。
又,本发明的盖是覆盖具有能够突出和后退的进退机构的按摩机的盖,具有能够对应于所述突出展开,而且能够对应于所述后退与盖表面大致平行地折叠的折叠部。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利用折叠部应对进退动作,如上所述维持美观。又由于该折叠部能够与盖的表面大致平行地折叠,因此折叠部的突出能够抑制于最低限度。这样一来,即使是将在作为支持身体的支持面的盖使用的情况下,折叠部也不会做成妨碍,能够保持美观。
在上述覆盖支持使用者的身体的支持面的盖中,所述支持面在后退时成为大致平坦面,同时所述折叠部能够在所述后退时与盖表面大致平行折叠,这是理想的。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折叠部能够与盖表面大致平行折叠,折叠部对支持面的平坦性几乎不造成损害。因此能够形成可保持非常美观,而且对身体不妨碍的盖。
所述折叠部具有多个折缝,同时所述折缝将以所述大致平行折叠的状态重叠的盖构件在该折缝近旁在厚度方向上结合形成,这是理想的。在这种情况下,折叠部不是简单折叠,而是将重叠的该构件在厚度方向上结合,因此重叠的结合状态产生约束力,利用进退机构的突出展开的折叠部在进退机构后退时容易返回折叠状态。
最好是所述折叠部在折缝线的方向端部位置上的展开受到限制。在这种情况下,利用进退机构的突出展开的折叠部中,由于该限制产生对折叠状态的约束力,在后退时容易返回折叠状态。
本发明的腿载置台用盖,是覆盖具有支持左右两腿的支持面和在该支持面内能够向所述两腿侧突出和后退的进退机构的腿载置台的腿载置台用盖,具备在所述支持面的左右方向中央部上配置,能够相应于所述进退机构的突出和后退而扩展收缩的扩展收缩部。这种盖由于具有能够对应于腿支持面的中央部的进退动作而扩展收缩的扩展收缩部,能够作为具备这样的进退机构的腿载置台的盖使用。而且由于在进退机构后退时扩展伸缩部伸缩,因此在所述后退时盖不容易造成妨碍。而且在腿载置台上由于在支持面的只要方向中央部设置进退机构,所以成为能够使进退机构向左右两腿之间突出,适于腿的按摩的结构。
最好是在腿载置台用盖中,所述腿载置台上设置的所述进退机构在所述后退时所述支持面形成大致平坦面,同时所述扩展收缩部采用能够相应于所述突出而展开,而且能够相应于所述后退与盖表面大致平行折叠的折叠部。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扩展伸缩部形成能够与盖表面大致平行折叠的折叠部,能够形成在后退时对大致平坦的支持面的平坦性几乎不造成损害的盖。因此能够实现扩展伸缩部对使用者不造成妨碍而且非常美观的盖。
本发明的按摩机,具备支持使用者的身体的支持面、能够在所述支持面内向所述身体一侧突出和后退的进退机构、以及具有覆盖所述支持面,能够相应于所述突出而展开,而且相应于所述后退而折叠的折叠部的盖。这样一来,能够以盖覆盖支持身体而且具有进退机构的支持面。而且通过设置能够对应于进退动作展开和折叠的折叠部,可以实现能够维持美观的按摩机。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其他目的、特征以及优点从参照附图进行的下述最佳实施形态的详细说明中能够更加清楚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形态1的椅子型按摩机的立体图。
图2是图1的椅子型按摩机的腿载置台从前侧观察时的正视图。
图3是空气袋收缩的状态下的图2的腿载置台的平面图。
图4是空气袋膨胀的状态下的图2的的腿载置台的平面图。
图5是下部空气袋收缩的状态下该下部空气袋的剖面图。
图6是下部空气袋膨胀的状态下该下部空气袋的剖面图。
图7是从前侧观察本发明实施形态2的腿载置台的正视图。
图8是空气袋收缩的状态下的图7的腿载置台的平面图。
图9是空气袋膨胀的状态下的图7的腿载置台的平面图。
图10是空气袋收缩的状态下的本发明实施形态3的腿载置台的平面图。
图11是空气袋膨胀的状态下的本发明实施形态3的腿载置台的平面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形态4的椅子型按摩机的总体结构立体图
图13是本发明实施形态4的椅子型按摩机具有的按摩机构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14是本发明实施形态4的椅子型按摩机具有的腿载置台的结构的正视图。
图15是本发明实施形态4的椅子型按摩机具有的腿载置台的结构的平面图。
图16是本发明实施形态4的椅子型按摩机具有的腿载置台的结构的平面图。
图17是表示收缩状态下的后侧空气袋的结构的平面剖面图。
图18是表示膨胀状态下的后侧空气袋的结构的平面剖面图。
图19是说明本发明实施形态4的承受板的铰链结构的部分放大平面图。
图20是说明本发明实施形态4的腿载置台的转动结构的侧面图。
图2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形态4的椅子型按摩机的结构的一部分的方框图。
图22是表示本发明实施形态4的椅子型按摩机上的腿载置台动作控制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
图23是表示本发明实施形态5的椅子型按摩机的总体结构的立体图。
图24是表示本发明实施形态5的椅子型按摩机具有的腿载置台的结构的正视图。
图25是表示本发明实施形态5的椅子型按摩机具有的腿载置台的结构的平面图。
图26是表示本发明实施形态5的椅子型按摩机具有的腿载置台的结构的平面图。
图27是表示本发明实施形态5的椅子型按摩机的结构的一部分的方框图。
图28是表示本发明实施形态5的椅子型按摩机的腿载置台的动作控制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
图29是表示本发明实施形态6的椅子型按摩机的总体结构的立体图。
图30是表示本发明实施形态6的椅子型按摩机具有的腿载置台的结构的正视图。
图3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形态6的椅子型按摩机具有的腿载置台的结构的平面图。
图32是表示本发明实施形态6的椅子型按摩机具有的腿载置台的结构的平面图。
图33是表示本发明实施形态6的椅子型按摩机的结构的一部分的方框图。
图34是表示本发明实施形态6的椅子型按摩机的腿载置台的动作控制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
图35是表示本发明实施形态7的椅子型按摩机的腿载置台的结构的正视图。
图36是表示本发明实施形态7的椅子型按摩机的腿载置台的结构的平面图。
图37是表示本发明实施形态7的椅子型按摩机的腿载置台的结构的平面图。
图38是图37所示的腿载置台的部分放大平面图。
图39是表示本发明实施形态8的椅子型按摩机的腿载置台的一个例子的结构的正视图。
图40是表示本发明实施形态8的椅子型按摩机的腿载置台的一个例子的结构的平面图。
图4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形态8的椅子型按摩机的腿载置台的一个例子的结构的平面图。
图42是表示本发明实施形态8的椅子型按摩机的腿载置台的另一例子的结构的正视图。
图43是表示本发明实施形态8的椅子型按摩机的腿载置台的另一例子的结构的平面图。
图44是表示本发明实施形态8的椅子型按摩机的腿载置台的另一例子的结构的平面图。
图45是表示本发明实施形态9的椅子型按摩机的腿载置台的结构的正视图。
图46是表示本发明实施形态9的椅子型按摩机的腿载置台的结构的侧面图。
图47是表示本发明实施形态9的椅子型按摩机的腿载置台的各空气袋膨胀时的结构的正视图。
图48是表示本发明实施形态9的椅子型按摩机的腿载置台的各空气袋膨胀时的结构的侧面图。
图49是表示本发明实施形态10的椅子型按摩机的腿载置台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50是表示本发明实施形态10的椅子型按摩机的腿载置台的伸缩机构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5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形态10的椅子型按摩机的腿载置台的伸缩机构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52是表示本发明实施形态10的椅子型按摩机的腿载置台的伸缩机构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53是表示本发明实施形态10的椅子型按摩机的腿载置台的伸缩机构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54是表示本发明实施形态11的椅子型按摩机的总体结构的立体图。
图55是表示本发明实施形态11的椅子型按摩机具有的腿载置台的结构的正视图。
图56是表示本发明实施形态11的椅子型按摩机具有的腿载置台的结构的平面图。
图57是表示本发明实施形态11的椅子型按摩机具有的腿载置台的结构的平面图。
图58是表示本发明实施形态12的椅子型按摩机的腿载置台的结构的正视图。
图59是表示本发明实施形态12的椅子型按摩机的腿载置台的结构的平面图。
图60是表示本发明实施形态12的椅子型按摩机的腿载置台的结构的平面图。
图61是图60所示的腿载置台的部分放大平面图。
图62是表示本发明实施形态13的椅子型按摩机的腿载置台的结构的正视图。
图63是表示本发明实施形态13的椅子型按摩机的腿载置台的结构的平面图。
图64是表示本发明实施形态13的椅子型按摩机的腿载置台的结构的平面图。
图65是表示本发明实施形态14的椅子型按摩机的腿载置台的结构的正视图。
图66是表示本发明实施形态14的椅子型按摩机的腿载置台的结构的侧面图。
图67是表示本发明实施形态14的腿载置台的各空气袋膨胀时的结构的正视图。
图68是表示本发明实施形态14的腿载置台的各空气袋膨胀时的结构的侧面图。
图69是表示本发明实施形态15的椅子型按摩机的腿载置台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70表示安装本发明实施形态16的盖的椅子型按摩机的立体图。
图71是本发明实施形态16的盖覆盖着两腿施疗机构的状态的剖面图。
图72(a)是本发明实施形态16的盖的折叠部的放大剖面图,(b)是其变形例的放大剖面图。
图73(a)是本发明实施形态16的盖的折叠部阿处于折叠状态的外观图,(b)是上述折叠部展开时的外观图。
图74是蛇腹状折叠部的放大剖面图。
图75是表示本发明实施形态17的盖覆盖着两腿施疗机构的状态的剖面图。
图76是本发明实施形态17的盖上的中央折叠部的放大剖面图。
图77是折叠部的变形例的放大剖面图。
图78是两腿施疗机构的正视图。
图79是两腿施疗机构后退时的平面图。
图80是两腿施疗机构突出时的平面图。
图81表示中央折叠部展开时的情况。
图82表示左右折叠部展开时的情况。
图83表示左右折叠部的变形例展开时的情况。
具体实施形态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形态进行说明。
实施形态1
图1是本发明实施形态1的椅子型按摩机的立体图。这种椅子型按摩机1具有座位2、靠背部3、腿载置台4、扶手5。腿载置台4安装于座位2的前侧部分上,而且位于腿载置台4的上端,能够沿着该上端绕轴旋转。这样能够改变腿载置台4相对于座位2的安装角度,能够应对就坐的被施疗者的膝盖的弯曲角度的变化。在靠背3、座位2,还有,扶手5等上可以设置对被施疗者的各部位进行施疗的施疗机构(未图示)。还有,腿载置台4利用布等做成的盖加以覆盖,但是,图1中覆盖腿载置台4的盖被省略。
图2是腿载置台4的正视图,图3和图4为其平面图。图3表示下述各空气袋收缩的状态,图4表示下述各空气的袋膨胀状态。该腿载置台4具备具有能够支持被施疗者小腿的支持面6的支持部7。又,该腿载置台4形成左右对称的结构,能够均等地分别对被施疗者的左右小腿部进行施疗。
还有,本申请的所谓左右方向和前后方向,是指从椅子型按摩机1上就坐的被施疗者看来的左右方向和前后方向,所谓上下方向是在与支持面6平行的平面上垂直于前后左右方向的方向。
支持部7具有大约在平板上的基体16(参照图3),同时能够在其左右两侧具有向左右方向内侧上升地突出,而且能够后退的上升部9。该上升部9如图2和图3所示,由在腿载置台4的上下方向较长的大约为长方形的作为板状构件的承受板13构成。而且该承受板13在其左右方向内侧边缘部,利用铰链20安装在支持部7的基体16(参照图3)上。在该铰链20上安装螺旋弹簧21,使承受板13承受向左右方向外侧(后退侧)的弹力。使该铰链20的转动轴Z1朝上下方向进行安装。又,在该承受板13的背面侧、即该承受板13与基体16之间配置下部空气袋14。
在该承受板13上安装作为施疗部8的施疗板10。如图1和图2所示,该施疗板10被分割为上侧施疗板11和下侧施疗板12。如图2和图3所示,上侧施疗板11和下侧施疗板12在其左右方向内侧边缘部利用铰链20安装承受板13。该铰链20的转动轴Z2也与上述转动轴Z1一样向着上下方向。在铰链20上安装螺旋弹簧21,对上侧施疗板11和下侧施疗板12向左右方向外侧(后退侧)施加弹力。
又,在这些上侧施疗板11和下侧施疗板12的背面侧、即该上侧施疗板11和下侧施疗板12与承受板13之间配置空气袋17,但是,该空气袋17也与施疗板10一样分割为上下部分。即空气袋17由位于上侧施疗板11和承受板13之间的上侧施疗空气袋18和位于下侧施疗板12与承受板13之间的下侧施疗空气袋19构成。还有,在图2中,上侧施疗空气袋18和下侧施疗空气袋19的轮廓线与上侧施疗板11和下侧施疗板12的轮廓线重叠。
又,在上侧施疗板11和下侧施疗板12上的适当位置上,安装具有向被施疗者一侧突出的凸曲面的指压器26。这样一来,利用施疗部8和上升部9构成本身发明申请的膨出部。
下面对施疗板10和承受板13的进退动作进行说明。
上述各空气袋(下部空气袋14、上侧施疗空气袋18、下侧施疗空气袋19)以及下述中央空气袋23利用空气软管等分别适当连接于未图示的供排气装置,能够利用该供排气装置的供气或排气反复膨胀和收缩。
如图4所示,下部空气袋14一旦膨胀,承受板13就由下部空气袋14从其背面侧推向左右方向内侧,承受板13上升突出。又,一旦下部空气袋14收缩,承受板13就由于上述螺旋弹簧21的弹力而向左右方向外侧后退。
又,上侧施疗空气袋18和下侧施疗空气袋19等施疗空气袋17一旦膨胀,施疗板10(上侧施疗板11和下侧施疗板12)就被该空气袋17从背面侧推动,上侧施疗板11和下侧施疗板12向左右方向内侧(被施疗者的小腿22一侧)倾倒地突出。又,一旦空气袋17收缩,由于上述螺旋弹簧21的弹力的作用,上述施疗板11和下侧施疗板12向左右方向外侧后退。这些上侧施疗空气袋18和下侧施疗空气袋19能够相互独立地膨胀收缩,因此,这些被推动的上侧施疗板11和下侧施疗板12也能够相互独立地进退动作(转动)。
另一方面,在支持部7的左右方向中央部设置作为中央施疗部15的中央空气袋23。这些中央空气袋23以支持部7的左右方向中央线25(图2中的虚线所示的假想线)作为对称轴左右对称配置左右各1个,总共2个。而且如图4所示,利用中央空气袋23的膨胀,从左右方向内侧按压小腿22,形成用中央空气袋23和施疗板10(或按压器26)夹着小腿22的状态。
这样,利用腿载置台4具有的全部空气袋、即空气袋14、18、19、23的膨胀收缩,实施施疗板10、承受板13、以及作为中央施疗部15的中央空气袋23的进退动作。又,在全部这些空气袋收缩,施疗板10、承受板13、以及中央施疗部15后退的状态下,由位于承受板13以及其左右方向内侧,而且具有中央空气袋23的支持部7与施疗板10形成大致平坦面,而且腿载置台4的前表面的全部形成大致平坦面(参照图3)。
在这里对各空气袋的机构进行详细说明。图5是下部空气袋14收缩的状态下的剖面图,图6是其膨胀状态下的剖面图。还有,在这里对下部空气袋14进行说明,但是其他空气袋(上侧施疗空气袋18、下侧施疗空气袋19、中央空气袋23)也具有相同结构,因此省略其说明。
该下部空气袋14如图6所示采用将多个(在这里是3个)空气袋重叠的结构,而且这些空气袋的空气室相互之间利用贯通孔14a连通,空气室相互之间空气能够往来。而且这些空气袋在下部空气袋14的一端侧14b相互接合,在该一端侧14b不能够展开。另一方面,在下部空气袋14的另一端侧14c不相互接合,在该另一端侧14c能够展开。由于采用这样的结构,从未图示的供排气装置提供的空气从注入口14d流入下部空气袋14内时,这样的空气通过上述贯通孔14a,达到上述所有的各空气袋,下部空气袋14膨胀(参照图6)。而且,在一端侧14b,展开受到限制,另一方面,在另一端侧14c能够展开,因此如图6所示,另一端侧14c展开为蛇腹状,下部空气袋14膨胀为截面大致扇形。于是,展开受到限制的一侧的一端侧14b的端部成为断面大致为扇形的扇形中心14z。
还有,注入口14d最好是只在不因这样的膨胀收缩而移动的位置(本实施形态的下部空气袋14中最下侧的底面部分14e)设置。这样一来,注入口14d不制约下部空气袋14的膨胀。
这样,在本实施形态的腿载置台4上,全部空气袋14、18、19、23都能够膨胀为剖面大致为扇形,而且这些空气袋的配置的方向是有讲究的。
首先,下部空气袋14配置为其扇形中心14Z一侧为支持部7的左右方向内侧(参照图3和图4)。而且,扇形中心14Z作为下部空气袋14的展开的展开轴向上下方向延伸。这样一来,下部空气袋14的扇形中心14Z与被下部空气袋14推动而转动的承受板14的转动轴、即承受板13的左右方向内侧上配置的第1转动轴Z1(与承受板13上安装的铰链20的转动轴相同)被配置于左右方向同一侧上而且相互接近,因此下部空气袋14和承受板13都形成向左右方向外侧有大移动的状态(参照图4)。因此下部空气袋14的膨胀和收缩造成的承受板13的转动能够以很高的效率进行。
同样的关系在施疗板10与空气袋17(上侧施疗空气袋18、下侧施疗空气袋19)之间也成立。
也就是说,上侧施疗空气袋18(下侧施疗空气袋19)配置为使得其扇形中心18Z(19Z)为支持部7的左右方向内侧(参照图3和图4)。而且扇形中心18Z(19Z)作为上侧施疗空气袋18(下侧施疗空气袋19)的展开轴在上下方向延伸。这样一来,上侧施疗空气袋18(下侧施疗空气袋19)的扇形中心18Z(19Z)与被上侧施疗空气袋18(下侧施疗空气袋19)推动而转动的施疗板10(上侧施疗板11和下侧施疗板12)的转动轴、即第2转动轴Z2(与施疗板10上安装的铰链20的转动轴相同)配置于左右方向同一侧而且相互接近,因此上侧施疗空气袋18(下侧施疗空气袋19)与施疗板10都形成向左右方向外侧大移动的状态(参照图4)。因此,利用上侧施疗空气袋18(下侧施疗空气袋19)的膨胀收缩使施疗板10(上侧施疗板11和下侧施疗板12)转动能够极有效地进行。
还有,所谓第1转动轴Z1和第2转动轴Z2不意味着构成所述各轴Z1、Z2的轴体本身,而意味着作为各转动的中心的假想的轴线。因此作为具有这些转动轴Z1、Z2的构件,不仅包含像上述铰链20那样具有轴体的构件,而且包含像例如薄壁的铰链等不具有那样轴体本身,但是,具有作为转动中心的假想轴线的构件。
又,采用如上所述的结构,则能够使施疗部8和上升部9的结构及其简单化。从而,能够谋求椅子型按摩机(特别是腿载置台4)的小型化和轻量化,同时具有降低生产成本和零部件成本的效果。
作为中央施疗部的中央空气袋23的配置如下所述。即如上所述中央空气袋23左右两侧各配置一个,而且相对左右方向中央线25轴对称配置于其左右(参照图2)。而且,左右的中央空气袋23分别配置为其扇形中心23Z侧为左右方向外侧(参照图3和图4)。而且扇形中央23Z作为中央空气袋23的展开轴在上下方向上延伸。因此如图4所示,左右的中央空气袋23膨胀时分别向被施疗者的左右小腿22倾倒向该小腿22一侧,因此形成能够从其左右方向内侧(左右小腿22相互之间)高效率地分别按压左右小腿的中央施疗部15。而且由于能够利用中央空气袋23和施疗板10(上侧施疗板11和下侧施疗板12)夹着小腿22进行施疗,所以能够可靠地或更强有力地按压小腿22或进行施疗。
如上所述构成的本实施形态的椅子型按摩机1,由于是椅子型按摩机,被施疗者能够以坐姿接受对小腿22的施疗。又,在施疗部8、上升部9、以及中央施疗部15后退时,上升部9及其左右方向内侧的支持部7与施疗部8构成大致平坦面,因此不会成为被施疗者的障碍,被施疗者的姿势的自由度极高。又,作为椅子型按摩机1,也是比较简单的设计,能够实现美观的按摩机。
还有,上升部9位于支持部7的左右方向两侧,而且向左右方向内侧上升地突出,因此在后退时向左右方向外侧展开后退。所以上升部9后退的状态下上升部及其左右方向内侧的支持部7占有的左右方向范围形成不妨碍小腿22的程度的大范围。
而且,由于在能够向左右方向内侧突出的上升部9上还设置能够进退动作的施疗板10,所以施疗部8对小腿22的按压角度和按压位置的设定自由度极高。也就是说,利用上升部9的上升角度和施疗板10的位置及其突出角度的各种组合,能够使对小腿22的按压角度和按压位置的设定自由度变得极高。而且施疗板10不是设置于柔软性大的空气袋上等,而是设置于作为支持部7的一部分的上升部9的承受板13上,因此施疗部8被设置于刚性高的基础上。因此施疗板10的位置偏差和角度偏差降低到最低限度,按压角度和按压位置,还有按压力的设定精度极高。
作为椅子型按摩机极其重要的事情是对被施疗者进行最合适的施疗,就对被施疗者的小腿22进行施疗的施疗机而言,对被施疗者的小腿22如何正确、合适地设定其按压位置、按压角度以及按压力是极其重要的。因此这些设定的自由度和精度的提高作为按摩机的性能能够实现很好的效果。
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形态中,是从小腿22的大约前侧向后方对其按压的状态。这样的施疗板10(或指压器26)对小腿22的按压位置和按压角度通过适当设定设置于转动的承受板13上的施疗板10的位置和角度等,能够进行微妙的调整。例如也比较容易调整按压位置,以便能够在小腿的多个经络穴位上进行按压。
又,如本实施形态所述,利用转动的施疗板10构成施疗部8,而且利用转动的承受板13构成上升部9的情况下,如上所述,能够采用极其简单的结构构成,但是在这里,作为承受板13的转动轴的第1转动轴Z1和作为施疗板10的转动轴的第2转动轴Z2采用不同的位置。其第1转动轴Z1和第2转动轴Z2都在与腿载置台4的上下方向大致平行的方向上延伸,但是第2转动轴Z2比第1转动轴Z1配置于左右方向的更外侧。
在这种情况下,与转动轴Z1和转动轴Z2的位置一致的情况相比,施疗板10对于小腿22的按压角度和按压位置的设定自由度极高。
还有,在实施形态1的腿载置台4中,将施疗板10分割为上侧施疗板11和下侧施疗板12上下两个施疗板,但是也可以不实施这样的分割,或也可以左右分割或是分割为3个以上。或是也可以将承受板13适当进行分割。这样进行分割,而且对这些板进行推动的空气袋也对应于这些分割的板分离配置,这样就能够使分割的各板独立实施进退动作,因此能够实现多种多样的施疗模式。
如图3所示,实施形态1的支持部7的基体16,其支持面6的一部分高一级。换句话说,其左右方向两侧低一级,因此上升部9(承受板13)以及施疗板8(施疗板10)后退时,该低一级的部分上容纳承受板13以及施疗板10的至少一部分。通过这样做,上述平坦性更好,因此是理想的。还有,中央施疗部15(中央空气袋23)的配置部分也低一级,该低一级的部分上容纳中央空气袋23的至少一部分。因此同样提高了所述平坦性,所以是理想的。
实施形态2
图7~图9是本发明实施形态2的椅子型按摩机1上安装的腿载置台4的图,图7是从前侧观察的正视图,图8和图9是平面图(图8是空气袋收缩时,图9是空气袋膨胀时的图)。
在该实施形态2中,作为中央施疗部15的中央空气袋23不是2个(左右各1个,总共2个),而是只设置1个。该中央空气袋23不是膨胀为如上所述的剖面大致为扇形的空气袋,而是如图8和图9所示其整体大约相同,向前方膨胀的类型的空气袋。
而且如图7所示,在这里中央空气袋23以作为假想线的左右方向中央线25作为对称轴轴对称,同时随着从上侧往下侧,其左右方向宽度连续增加。通过这样做,能够提高对于从膝盖一侧向脚腕一侧慢慢变细的小腿22的形状的合适程度。这样,也可以形成使中央施疗部15或上升部9或是施疗部8的配置相对于上下方向倾斜,在突出时施疗部8与中央施疗部15的间隔随着对于支持部7越是向下越变窄的结构。
又,在该实施形态2中,不设置施疗部10和指压器26,施疗部8由上侧施疗空气袋18和下侧施疗空气袋19构成。也就是说,在这里不通过施疗板10和指压器26,而利用上侧施疗空气袋18(下侧施疗空气袋19)对小腿22进行按压。当然在本发明中也可以采用这样的结构。
实施形态3
图10和图11是本发明实施形态3的腿载置台4的平面图,图10表示空气袋收缩的状态,图11表示空气袋膨胀的状态。在该实施形态3中,支持部7中没有设置中央施疗部15。而且与实施形态1和实施形态2不同,支持部7的承受板13不是完金平坦的平板状,其左右方向的大约中央附近向前侧弯曲角度α,在该弯曲部分的左右方向外侧的位置上设置上侧施疗空气袋18和下侧施疗空气袋19作为施疗部8。即使这样,也由于在各空气袋收缩的状态下上升部9以及其左右方向内侧的支持部7和施疗部8形成大致平坦面,因此对于施疗者不构成妨碍,在坐姿状态的姿势的自由度大。还有,如果该角度α过大,则平坦性变差,最好是该角度α为30°或30°以下。
实施形态4
图12是本发明实施形态4的椅子型按摩机的总体结构立体图。如图12所示,本实施形态的椅子型按摩机101形成椅子型,主要由座位102、靠背部103、腿载置台104、以及扶手105构成。座位102是在其下部两侧分别具有脚部102a的基台(未图示)的上部,配置上表面形成为能够作为座位面102b使用的大致平坦面的坐垫部102c构成的。坐垫部102c是(聚)氨基甲酸乙酯泡沫、海绵、或泡沫苯乙烯制造的添装材料(未图示),再用聚酯制造的起毛经编针织物、合成皮革或天然皮革等构成的外包装材料将其覆盖构成。
座位102的上部前侧(指椅子型按摩机101上就坐的被施疗者观察时的前侧以下左是坐在椅子按摩机101的被施疗者左侧,右是同样被施疗者观察时的右侧。)上,由枢轴支持着对被施疗者的脚腕和腿肚子进行按摩用的腿载置台104的上端部。以此使腿载置台104能够以该上端部为中心前后转动。
这样的腿载置台104总体上形成大致平板状,在其前表面上能够支持被施疗者的腿肚子部分。详细情况如下面所述,在腿载置台104上设置多个空气袋,这些空气袋利用空气软管139与内装于座位102或靠背部103中的泵和阀门等构成的供排气装置109连接(参照图21),形成能够利用该供排气装置109的供气和排气使空气袋膨胀和收缩的结构。借助于此,在被施疗者就坐时利用该空气袋的膨胀和收缩的反复进行,对被施疗者的小腿进行按压刺激。
又,多个空气袋也在座位102的座位面内侧配置。这些空气袋也形成通过(未图示的)空气软管连接于供排气装置109,利用由供排气装置109提供的空气膨胀或收缩的结构。又在座位102的座位面中央的内侧设置如上面所述相同结构的振动器(未图示)。利用这样的结构,在被施疗者就坐于座位102上的状态下反复使所述空气袋膨胀、收缩,以此能够对被施疗者的臀部进行按压刺激,通过在该状态下驱动振动器,能够对被施疗者的肛门部提供振动刺激。
而且在座位102的后部设置靠背部103。靠背部103为了支持被施疗者的上半身,形成标准体格的成年人就坐于椅子型按摩机101时该成年人的身体不会有一部分超出到其外部的大小,从前表面看来大致为长方形。靠背部103的下端部,利用横向的枢轴支持于座位102的后部,靠背103以该枢轴为中心转动,能够向前后方向倾斜。又在靠背部103的两侧部分别设置支持固定于座位102的基台上的扶手105。该扶手105从靠背部103的两侧部向前方延伸,被施疗者在椅子型按摩机101上就坐时,扶手5可以用作搁肘部。
在靠背部103的内部,设置如图13所示的按摩机构106。图13是本发明实施形态的椅子型按摩机101具有的按摩机构106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按摩机构106具有用于对被施疗者的身体进行机械性刺激的4个辊状的施疗器110。又设置对该施疗器110进行位移驱动的DC伺服电动机111、112。施疗器110分别安装于两个V字形臂113的前端。各臂113分别安装于大致形成V字形的两个连杆114上,并且能在规定的范围内能够转动。各连杆114上设置嵌合孔115,在旋转轴116的两端设置的倾斜部117可游动地嵌入该嵌合孔115。该倾斜部117相对于转动轴116以规定角度倾斜状态设置。在转动轴116的中间部分同轴设置螺旋形齿轮118a,该螺旋形齿轮118a与蜗杆118b啮合。这样,以螺旋形齿轮118a与蜗杆118b构成蜗杆齿轮机构118。
蜗杆118b的一端上同轴设置皮带轮119a,利用皮带119b连接该皮带轮119a与电动机111的输出轴上设置的皮带轮119c。从而,电动机111的旋转运动能够通过皮带119b传递到蜗杆118b,利用蜗杆118b的旋转使转动轴116旋转。于是,随着旋转轴116的转动,倾斜部117移动并且描画出圆锥形的轨迹,以此使连杆114有规则地动作,左右施疗器110向左右和上下方向移动,一会儿接近,一会儿离开地大致描画出椭圆。这就是施疗器110的搓揉动作。还有,在施疗器110的搓揉动作中,包含在左右施疗器110靠近时向前方(施疗者一侧)移动,在左右施疗器110分离时向后方移动的动作。这样,在搓揉动作中施疗器110实现三维移动。
又,如图13所示,在连杆114的下部设置嵌合孔120,在该嵌合孔120插入设置于连接构件121的突出部122。连接构件121上设置横方向的孔123,在该孔123游动嵌合着设置于转动轴124两端部的偏心部125。又,在转动轴124的中间部分同轴设置皮带轮126a,利用皮带126b连接该皮带轮126a和设置于电动机112的输出轴上的皮带轮126c。从而,电动机112的旋转运动能够通过皮带126b传递到转动轴124,转动轴124的两端的偏心部125的公转使得连接构件121大致在上下方向移动。其结果是,连杆114以嵌合孔115为中心往复运动,因此施疗器110大致在上下方向上描画出圆弧地往复移动。在使电动机112以一定的速度旋转时,施疗器110以一定的周期往复移动,这就是施疗器110的叩击动作。又,在使电动机112一边改变其旋转速度一边旋转时,施疗器110以不规则的周期往复运动,这就是施疗器110的指压动作。
这样,利用电动机111的驱动进行施疗器110的搓揉动作,利用电动机112的驱动进行施疗器110的叩击动作和指压动作,通过同时驱动电动机111、112,能够进行搓揉动作和叩击动作或搓揉动作和指压动作的合成动作。当然,也可以独立进行各动作。
这样的按摩机构106,如图12所示安装于升降台128,在该升降台128的两侧设置辊128a,该辊128a可转动地支持于导轨129上。又,升降台128上设置未图示的螺帽,在该螺帽中拧入与上述导轨129平行设置的螺杆130。该螺杆130其上下端由枢轴支承,又,其下端连接于设置在靠背部103的下部的电动机(未图示)的输出轴上。从而,通过驱动该电动机使螺杆130旋转时,辊128a系合于导轨129,以此限制具有所述螺帽的升降台128与螺杆130成一整体旋转,上述螺帽与上述螺杆130相对旋转,使升降台128和按摩装置106升降。利用这样的结构,在被施疗者上半身靠在靠背部103的状态下使按摩机构106升降,借助于此,施疗器110能够在被施疗者的背部进行上下滚动的滚动动作。
下面对腿载置台104的结构进行更详细的说明。在以下所述的记载中,为了简化说明,除了的文中特别表示的情况以外,就从座位面102b的前端大致向下方延伸的状态对腿载置台104进行说明。图14是本发明实施形态4的椅子型按摩机101具有的腿载置台104的结构的正视图。图15和图16为其平面图。如图14~图16所示,本施形态的腿载置台104主要由支持部131和施疗部132构成。支持部131形成大致平坦状,其上端边由在座位102的上部前侧横向延伸的枢轴支持(参照图12)。
如图14~图16所示,支持部131的宽度方向中央部分形成支持被施疗者的小腿的后部、即腿肚子的支持面133。支持部131的该支持面133的左右两侧上分别设置比支持面133低一级的,与支持面133大致平行的安装面134。各安装面134上安装主要由后侧空气袋135、承受板136、以及前侧空气袋137构成的施疗部132。
还有,在本实施形态4中,对支持面133与安装面134形成台阶状结构,安装面134比支持面133低一级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并不限于此,也可以是支持133与安装面134形成构成平坦面的结构。
图17是表示收缩状态下的后侧空气袋135的结构的平面剖面图。图18是表示膨胀状态下的后侧空气袋135的结构的平面剖面图。如图17和图18所示,后侧空气袋135形成如同多个(在图17和图18中是3个)空气袋135a~c重叠的结构。空气袋135a~c中相邻的两个、即135a和135b、以及空气袋135b和135c的接合部分上设置孔138,以此连通空气袋135a~c。连接于安装面134的空气袋135c上,了解空气的供排气用的空气软管139。支持部131的安装面134上设置未图示的孔,通过该孔,空气软管139连接于座位102或靠背部103上设置的供排气装置109上,形成能够利用该供排气装置109提供的空气使后侧空气袋135膨胀或收缩的结构。
后侧空气袋135的外侧端、即支持面133的相反侧的端部能够呈蛇腹状展开。另一方面,后侧空气袋135的内侧端、即接近支持面133的一侧的端部形成展开限制部135d,形成空气袋135a~c的端部之间相互不背离的结构。在该展开限制部135d,空气袋135a的端部与空气袋135c的端部连接,以此使空气袋135a和空气袋135c的端部相互不背离。空气袋135b由于介于空气袋135a和135c之间,如果空气袋135a和135c的端部不相互背离,则空气袋135b的端部不和它们背离。这样,就形成后侧空气袋135的内侧端不能够展开的结构。
如同17所示,从后侧空气袋135排出空气的状态下,后侧空气袋135大约为扁平状态。从这样的状态开始对后侧空气袋135提供空气的情况下,如图18所示,后侧空气袋135的内侧端保持不展开而外侧端展开,其结果是,后侧空气袋135大致膨胀为扇形。
如图14~图16所示,这样的后侧空气袋135被安装于安装面134上,其展开限制部135d固定于安装面134上。因此后侧空气袋135膨胀为扇状时后侧空气袋135的内侧端不背离安装面134。
在这样的后侧空气袋135的前方,配置承受板136。承受板136形成比后侧空气袋135的主面部分面积稍大的大约四方形的板状,配置于后侧空气袋135的前方,覆盖整个后侧空气袋135。而承受板136,其主面具有比安装面134稍小的面积,其内侧端中央部利用铰链140轴支承于支持部131的安装面134与支持面133的台阶部近旁,形成能够利用该铰链140以在纵方向上延伸的枢轴为中心前后转动的结构。而且,这样的承受板136也可以利用金属等比较硬的材料构成,还可以利用具有可挠性的合成树脂等比较柔软的材料构成。
图19是说明承受板136的铰链结构的部分放大平面图。铰链140具有在安装面134的与支持面133的台阶的近旁,在纵向的大约中央的部分上下排列突出的两个支持构件140a以及跨越两个支持构件140a之间的铰链140b。从承受板136的基端中央部延伸设置幅度(纵向长度)比两个支持构件140a的间隔距离稍小的延伸设置部140c,在该延伸设置部140c,在纵向、即承受板136的长度方向设孔。延伸设置部140c配置于两个支持构件140a之间,铰链140b贯通所述孔并且保持若干游隙,这样将承受板136轴支承于支持部131。
又,承受板136利用螺旋弹簧140d如下所述附加弹力。螺旋弹簧是140d两端部具有盘绕部140e,形成利用直线状连接部(未图示)连接于2个盘绕部140e之间那样的形状,利用1根弹簧钢钢丝构成的。各盘绕部140e配设于延伸设置部140c与支持构件140a之间,销子140b贯通该盘绕部140e。螺旋弹簧140d的两端分别直线状延伸,在安装面134的比支持构件140a外侧的部分突出设置牵制板134a,螺旋弹簧140d的两端被牵制于该牵制板134a上。又,螺旋弹簧140d的上述连接部被牵制于延伸设置部140c。这样一来,由于该螺旋弹簧140d的弹力,承受板136承受着向安装面134接近的方向的弹力,在后侧空气袋135膨胀时,承受板136对抗螺旋弹簧140d的弹力向前方转动,在后侧空气袋135收缩时,由于螺旋弹簧140d的弹力,承受板136又恢复到与安装面134大致平行的位置。
还有,这样的承受板136的返回手段不限定于利用螺旋弹簧140d的手段,也可以采用例如使后侧空气袋135的前表面部分接触承受板136的后表面,与空气袋135的收缩同时,承受板136恢复到与安装面134大致平行的位置的结构等其他结构。
如图14~图16所示,在承受板136的前表面上上下并排设置两个前侧空气袋137。前侧空气袋137是与后侧空气袋135相同结构的空气袋,形成其尺寸比较小的结构,与后侧空气袋135一样,在得到供气时,从大约扁平的状态膨胀为扇形。这样的前侧空气袋137,其宽度方向的尺寸为承受板136的宽度方向尺寸的大约一半,安装于承受板136前表面的大约靠外侧的一半的部分上。各前侧空气袋137配置为,使其不能展开的一端向内侧、即与支持面133接近的一侧,其能够展开的一端向外侧、即与支持面133背离的一侧的状态,安装于承受板136上,而展开限制部137d(参照图17和图18)被固定于承受板136上。本实施形态中,利用这样构成的施疗部,构成本发明的膨出部。
利用这样的结构,在不使用椅子型按摩机101时,如图15所示,通过使后侧空气袋135和前侧空气袋137分别收缩,施疗部132的前侧部分形成大致平坦状,因此腿载置台104外观上大约形成平板状,椅子型按摩机101的整体简单而且美观。
又,当被施疗者在这样的状态下的椅子型按摩机101上就坐时,腿载置台104的前表面大致为平坦面,因此被施疗者容易将小腿放在腿载置台104上。又,在小腿部分不进行按摩,或将椅子型按摩机101单纯座位安乐椅使用的情况下等,由于腿载置台104的前表面大致形成平坦面,因此被施疗者的小腿不受到妨碍,被施疗者能够自由采取所希望的姿势。
还有,在将被施疗者的腿肚子部分放置于支持面133的状态下,使后侧空气袋135和前侧空气袋137膨胀时,由于后侧空气袋135膨胀为扇状,左右承受板136利用铰链140向前方转动,从而与被施疗者的小腿的外侧部分大约相对,由于空气袋137膨胀为扇状,左侧的前侧空气袋137的作为前表面的按压面向右后方转动,右侧的前侧空气袋137的按压面向左后方转动,以此能够将存在三里、丰隆等经络穴位的小腿的外侧部分向内侧后方按压。从而可以期待能够得到对被施疗者促进血液循环、疲劳的恢复、放松和调整各种内脏功能的结果。
图20是说明腿载置台104的转动结构的侧面图。如图20所示,在座位102的内部设置框架结构141,在该框架结构141上安装2个直动式驱动器142、143。一个直动式驱动器142的一端利用枢轴安装于框架结构141上,使其能够以向横方向延伸的枢轴为中心摇动,其另外一端利用枢轴安装于靠背部103的下端部,并使其能够以横向延伸的枢轴为中心摇动。直动式驱动器142、143分别具有电动机,形成能够将该电动机的输出轴的旋转运动变换为直线运动,直动式驱动器142、143本身能够收缩的结构。该直动式驱动器142与框架结构141的利用枢轴安装位置比直动式驱动器142与靠背部103的利用枢轴安装位置靠前,直动式驱动器142配置为能够在大约前后方向上延伸。又,靠背部103在其下端部近旁利用在横方向上延伸的枢轴144支承于框架141。借助于此,直动式驱动器142伸缩时,靠背部103以枢轴144为中心向前后方向转动,借助于此,能够进行倾斜角度的变更。
又,直动式驱动器143其一端利用枢轴安装于框架结构141上,从而能够以横向延伸的枢轴为中心摇动,另一端利用枢轴安装于腿载置台104的后部,从而能够以横向延伸的枢轴为中心摇动。该直动式驱动器143与框架结构141的利用枢轴安装位置比直动式驱动器143与腿载置台104的利用枢轴安装位置靠后,直动式驱动器143配置为能够在大致前后方向延伸。又,腿载置台104在其上端近旁利用横向延伸的枢轴145支承于框架结构141上。借助于此,在直动式驱动器143伸缩时,腿载置台104以枢轴145为中心向前后方向转动,借助于此,能够进行腿载置台104倾斜角度的变更。
还有,在本实施形态4中,靠背部103的倾斜手段以及腿载置台104的转动手段采用分别具有电动机的直动式驱动器142、143,但是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使用汽缸或线性马达等其他直动式驱动器,又可以使用利用空气袋使靠背部103或腿载置台104转动的结构。又,也可以采用以手动实施靠背部103的倾斜角度调整或腿载置台104的转动的结构。
图2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形态4的椅子型按摩机101的结构的一部分的方框图。如图21所示,在椅子型按摩机101上枢轴控制电路146。该控制电路146由CPU、ROM、RAM、以及输入输出接口等构成,在座位102或靠背部103的内部配置。该控制电路146连接于设置多个操作按键的操作部147以及驱动电路148~150上,能够从操作部147接收操作信号,将相应于该操作信号的控制信号分别向驱动电路148~150发送。又,在控制电路146,对应于参照按键及其组合预先设定椅子型按摩机101的动作,在被施疗者按压与所希望的动作对应的操作按键时,该操作信号被传送到控制电路146,控制电路146输出与该操作输入对应的控制信号。
驱动电路148、149分别连接于直动式驱动器142、143上,借助于此,能够对应于被施疗者对操作部147的操作,自由改变靠背倾斜角度和腿载置台104的倾斜角度。
又,驱动电路150连接于供排气装置109,形成能够根据从控制电路146接收的控制信号驱动供排气装置109的结构,能够利用控制电路146对供排气装置109的动作进行控制。供排气装置109利用电磁阀等切换阀门和空气泵等构成,利用空气软管139分别连接于后侧空气袋135和前侧空气袋137。又,供排气装置109能够分别独立地对后侧空气袋135和前侧空气袋137进行供气和排气。
下面对腿载置台104的动作控制进行说明。图22是表示本发明实施形态4的椅子型按摩机101的腿载置台的动作控制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就坐于椅子型按摩机101的被施疗者对操作部147进行规定的操作输入,在指示开始利用腿载置台104对小腿进行按摩时(步骤S1),控制电路146向驱动电路150发送规定的控制信号,对供排气装置109的动作进行控制,以向后侧空气袋135供气预定的设定时间(步骤S2)。以此使承受板136向前方转动,在其后对后侧空气袋135的供气停止时固定承受板136。
接着,控制电路146将规定的控制信号发送给驱动电路150,对供排气装置109的动作进行控制,以向前侧空气袋137供气预定的设定时间(步骤S3)。借助于此,前侧空气袋137膨胀为扇形,被施疗者的小腿的外侧部分被压向内侧后方。
在开始对前侧空气袋137供气以后经过所述设定时间之后,控制电路146对驱动电路150发送规定的控制信号,对供排气装置109的动作进行控制,以从前侧空气袋137排气(步骤S4)。借助于此,松开对被施疗者的小腿的外侧部分的按压力。
然后,控制电路146判断被施疗者是否有结束小腿按摩的指示(步骤S5),在没有接收到结束指示的情况下,返回步骤S3进行处理。又,在步骤S5接收到结束指示的情况下,控制电路146向驱动电路150发送规定的控制信号,控制供排气装置109的动作,以从后侧空气袋135排气(步骤S6),然后结束处理。
因此,只要不接收到来自施疗者的结束小腿按摩的指示,所述前侧空气袋137就反复膨胀、伸缩,反复按压被施疗者的小腿的外侧部分。又,小腿的按摩强度可以通过被施疗者对操作部147进行规定的输入操作进行调节,在使该按摩强度加强的情况下,将对后侧空气袋135的供气时间设定得长,在使按摩强度减弱的情况下将对后侧空气袋135的供气时间设定得短。还有,也可以采用能够改变对前侧空气袋137的供气时间的结构。
又,也可以形成不改变后侧空气袋135或前侧空气袋137的供气时间,而可以调节相同供气时间下的供气量,以此调节按摩强度的结构。
又,后侧空气袋135、承受板136以及前侧空气袋137的数目、大小不限于实施形态4,也可以使例如后侧空气袋、承受板136以及前侧空气袋137的大小大致相同,对被施疗者每一条小腿设置一个,与上述数目、大小不同。又,不限定于后侧空气袋135与前侧空气袋137隔着承受板136重叠的结构,也可以例如只用一个空气袋,或是不隔着承受板136将后侧空气袋135与前侧空气袋137加以重叠的结构,还可以是3个或以上空气袋重叠的结构。
实施形态5
图23是表示本发明实施形态5的椅子型按摩机152的总体结构的立体图。如图23所示,本实施形态的椅子型按摩机152在座位102的上部前侧利用枢轴安装着腿载置台153,形成在该腿载置台153的宽度方向大致中央部设置主要由中间空气袋154(参照图24~26)构成的中间施疗部155的结构。
下面对这样的腿载置台153的结构进行更详细的说明。还有,在以下记载中,为了简化说明,除了在文中表示的情况外,对使腿载置台153从座位102b的前端向大约下方延伸的状态进行说明。图24是表示本发明实施形态5的椅子型按摩机152具有的腿载置台153的结构的立体图,图25和图26为其平面图。如图24~图26所示,腿载置台153主要由支持部156、中间施疗部155、施疗部132构成。支持部156大致形成平板状,其上端边利用横向延伸的枢轴支承于座位102的上部前侧(参照图23)。
如图24~图26所示,支承部156的宽度方向中央部分为安装中间施疗部155的中间安装面157。又,支持部156的中间安装面157的左右两侧成为分别支持被施疗者的左右腿肚子的支持面158,而且两支持面158的外侧成为安装施疗部132的安装面159。中间安装面157、支持面158以及安装面159分别相互平行,中间安装面157比支持面158更低一级,安装面159比其形成得更低。这样,在中间安装面157与支持面158之间、以及安装面159与支持面158之间分别形成阶梯状。又如图24所示,中间安装面157形成为从下方向上宽度逐渐变大,相对于纵向倾斜,以便形成与支持面158的各阶梯部大约为“八”字形。
还有,也可以使支持面158和中间安装面157构成平坦面,又可以使支持面158和安装面159构成平坦面。
在这样的中间安装面157上安装尺寸比该中间安装面157稍小,与中间安装面157同样越往下宽度越大的中间空气袋154。该中间空气袋154在收缩时形成扁平状,以形成与支持面158大致相同的平面,形成从该状态供气时,比支持面158更向前方膨出的结构。
还有,也可以形成被施疗者的小腿不必只用支持面158进行支持,也可以利用支持面158支持小腿的一部分,其余的一部分利用中间空气袋154支持的结构。
图27是表示本发明实施形态5的椅子型按摩机152的结构的一部分的方框图。如图27所示,在控制电路146上连接驱动电路148、149、160,能够对备电路发送控制信号。驱动电路160连接于供排气装置161,形成能够根据从控制电路146接收的控制信号驱动供排气装置161的结构,能够利用控制电路对供排气装置161的动作进行控制。供排气装置161由电磁阀等切换阀以及空气泵等构成,利用空气软管分别连接于后侧空气袋135、前侧空气袋137、以及中间空气袋154。又,供排气装置161能够分别对后侧空气袋135、前侧空气袋137、以及中间空气袋154独立进行供气和排气。
下面对腿载置台153的动作控制进行说明。图28是表示本发明实施形态5的椅子型按摩机152的腿载置台153的动作控制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在椅子型按摩机152上就坐的被施疗者对操作部147进行规定的输入操作,指示腿载置台153开始对小腿进行按摩时(步骤S21),控制电路146向驱动电路160发送规定控制信号控制供排气装置161的动作,对中间空气袋154供气规定的时间(步骤S22)。借助于此,中间空气袋154向比支持面158更前方突出,被施疗者只要移动小腿使腿肚子的内侧部分压在中间空气袋154上,容易实现使小腿接受按摩的正确姿势。还有,在步骤S22之后继续进行的步骤S23~S27的处理与实施形态4说明的步骤S2~S6的处理相同,因此省略其说明。
本实施形态5的椅子型按摩机152的其他结构及其作用效果与实施形态4的椅子型按摩机101的结构及其作用效果相同,因此对于相同的结构要素标以相同的符号,省略对相同的结构及左右效果的说明。
利用如上所述的结构,在不使用本实施形态5的椅子型按摩机152时,如图25所示,通过分别使后侧空气袋135、前侧空气袋137、以及中间空气袋154收缩,施疗部132及中间施疗部155的前侧部分形成形成大致平坦面,因此腿载置台153在外观上大致为平坦状,椅子型按摩机152总体上简单而且美观。
又,被施疗者在这样的状态下的椅子型按摩机152上就坐时,腿载置台153的前表面形成大致平坦面,因此被施疗者容易将小腿放在腿载置台153上。如果对小腿部分不进行按摩时,或只是将椅子型按摩机152做为安乐椅使用的情况下等,腿载置台153的前表面大致形成平坦面,被施疗者能够小腿能够不受妨碍地自由采取所希望的姿势。
又,在使中间空气袋154膨胀时,被施疗者的腿肚子的内侧部分与该中间空气袋154接触,如图26所示,在这样的状态下,分别使后侧空气袋135及前侧空气袋137膨胀时,利用前侧空气袋137的按压面将被施疗者的小腿的外侧部分向内侧后方按压,其结果是,被施疗者的小腿被前侧空气袋137与中间空气袋154夹着,受到所谓搓揉。
在这里所谓搓揉是指按摩师对被施疗者的脚部或胳膊进行指压施疗时,施疗者夹着该脚部或胳膊将其抓住,通过改变该抓握力的强弱进行施疗的方法,使被施疗者往往能够感觉到良好的心情的按摩方法之一。
这时,由于中间空气袋154设置于支持部156,而且越往下方宽度越大,因此中间空气袋154在长度方向的很大范围上与被施疗者的小腿接触,可以防止发生被施疗者的腿肚子的长度方向的只有一部分与中间空气袋154接触的不方便的情况。
还有,在本实施形态5中,叙述了中间空气袋154越往下方宽度越大的结构,但是,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将中间空气袋154形成为长方形形状。
又,通过使被施疗者的腿肚子的内侧部分与中间空气袋154接触,在将被施疗者的小腿的外侧部分向内侧后方按压时,能够防止被施疗者的小腿向内侧后退。因此,与只利用施疗部132对小腿的外侧部分进行按摩的情况相比,能够取得更好的按摩效果。
还有,腿载置台153的控制不限定于上面所述,例如也可以反复进行如下循环动作,即从后侧空气袋135、前侧空气袋137、以及中间空气袋154分别膨胀的状态下,仅使后侧空气袋135收缩,然后,分别使前侧空气袋137和中间空气袋154分别收缩。在这种情况下,在分别使后侧空气袋135、前侧空气袋137、以及中间空气袋154膨胀的状态下,由施疗部132与中间空气袋155夹着被施疗者的小腿,从这一状态出发仅使后侧空气袋135收缩,借助于此,前侧空气袋137在螺旋弹簧140d的弹力作用下后退。从而,施疗部132和中间空气袋155仍然夹着被施疗者的小腿向后方拉,对被施疗者的小腿进行所谓拉搓。
在这里所谓拉搓,是指施疗者夹着被施疗者的小腿等施疗部位以抓住施疗部位的状态使施疗位置(手指等接触被施疗者的身体位置)向施疗部位的外侧挪动进行施疗的按摩手法。这种拉搓手法也是使被施疗者感到舒适的多种按摩手法之一。
又,除此以外也可以控制腿载置台153的动作,使后侧空气袋135保持膨胀,使前侧空气袋137和中间空气袋154同步地反复分别膨胀和收缩。在这种情况下,对被施疗者的小腿的抓揉反复进行。
又,与实施形态4相同,后侧空气袋135、承受板136、以及前侧空气袋137的数目、大小不限定于本实施形态5,也可以与上述数目、大小不同。又,不限于后侧空气袋135与前侧空气袋137隔着承受板136重叠的结构,也可以是例如只有一个空气袋,又可以是不隔着承受板136将后侧空气袋135与前侧空气袋137加以重叠的结构,还有,也可以是将3个或3个以上空气袋重叠的结构。
又,中间空气袋154的数目和大小也不限于本实施形态5的结构,也可以采用多个空气袋154上下排列的结构,又可以采用多个空气袋重叠的结构。
实施形态6
图29是表示本发明实施形态6的椅子型按摩机的总体结构的立体图。如图29所示,本实施形态的椅子型按摩机162如下所述构成,即其座位102的上部前侧上利用枢轴支承着腿载置台163的上端部,在该腿载置台163的宽度方向大致中央部分上设置主要由一对中间空气袋164(参照图30~32)构成的中间施疗部166。
下面对这样的腿载置台163的结构进行更详细说明。还有,在下述记载中,为了说明简单起见,除了特别在文中表示的情况外,对使腿载置台163从座位面102b的前端大致向下方延伸的状态进行说明。图30是表示本发明实施形态6的椅子型按摩机162具备的腿载置台163的结构的正视图,图31和图32为其平面图。如图30~图32所示,腿载置台163主要由支持部165、中间施疗部166、施疗部132构成。支持部165,其宽度方向大致中央部分形成用于安装中间施疗部166的中央安装面167(图30中的二点锁线包围的台状部分。又,支持部165的中间安装面167的左右两侧形成分别支持被施疗者的左右腿肚子的支持面168,而且,两个支持面168的外侧形成安装施疗部132的安装面169。中间安装面167、支持面168、以及安装面169分别相互平行,中间安装面167以及支持面168构成一平面,即高度一致,安装面169比它们低一级。借助于此,在安装面169与支持面168之间分别形成台阶状。还有,并不限定于这样的结构,也可以采取利用安装面169和支持面168构成平坦面的结构,又可以使中间安装面167与支持面168形成台阶状结构,使中间安装面167比支持面168低一级。
在这样的中间安装面167上左右并排分别安装一对中间空气袋164。中间空气袋164形成如同使后侧空气袋135的横向宽度减小的形状,与后侧空气袋135和前侧空气袋137相同,从大致为扁平状态充气时膨胀为扇形。各中间空气袋164使其能够展开的一端相互靠近,其不能展开的一端相互背离,或越往下方间隔距离越大地,成“八”字形安装于中间安装面167。这样的中间空气袋164,与在实施形态4中说明的后侧空气袋135安装于支持面133的安装结构相同地将展开限制部164d固定于中间安装面,在中间安装面167上安装。
还有,并不限于使中间空气袋164相互倾斜地安装于中间安装面167的结构,也可以采用将中间空气袋164相互平行排列地安装于中间安装面167的结构。
又,被施疗者的小腿不必只利用支持面168支持,也可以形成利用支持面168支持腿肚子的一部分,其余的一部分利用收缩时的中间空气袋164支持的结构。在这样的情况下,通常中间空气袋164与被施疗者的小腿接触,可以期望能够更高效率地利用中间空气袋164对被施疗者的小腿施加按压力。
图33是表示本发明实施形态6的椅子型按摩机162的结构的一部分的方框图。如图33所示,在控制电路146上连接着驱动电路148、149、170,能够对各驱动电路发送控制信号。驱动电路170连接于供排气装置171,形成能够根据来自控制电路146的控制信号驱动供排气装置171的结构,能够利用控制电路146控制供排气装置171的动作。供排气装置171利用电磁阀等切换阀以及空气泵等构成,利用空气软管139分别连接于后侧空气袋135、前侧空气袋137以及中间空气袋164。又,供排气装置171能够分别对后侧空气袋135、前侧空气袋137以及中间空气袋164进行独立供气和排气。
下面就腿载置台163的动作控制进行说明。图3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形态6的椅子型按摩机162中的腿载置台163的动作控制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椅子型按摩机162上就坐的被施疗者对操作部147进行规定的输入操作,在有开始利用腿载置台163对小腿进行按摩的指示时(步骤S31),控制电路146向驱动电路170发送规定的控制信号,对供排气装置171的动作进行控制,以分别对后侧空气袋135、前侧空气袋137以及中间空气袋164供气设定的时间(步骤S32)。借助于此,后侧空气袋135、前侧空气袋137以及中间空气袋164分别膨胀,前侧空气袋137与被施疗者的小腿的外侧部分接触,中间空气袋164与腿肚子的内侧部分接触,利用前侧空气袋137与中间空气袋164夹着小腿进行按压。
这时,由于中间空气袋164从下方向上其间隔距离越来越大地设置于支持部165上,因此中间空气袋164在长度方向的大范围内接触被施疗者的小腿,能够防止发生只有被施疗者的腿肚子的长度方向的一部分与中间空气袋164接触的不方便的情况。
对后侧空气袋135、前侧空气袋137以及中间空气袋164分别开始供气以后经过所述设定时间之后,控制电路146对驱动电路170发送规定的控制信号,对供排气装置171的动作进行控制,以从后侧空气袋135排气(步骤S33)。借助于此,使后侧空气袋135收缩,利用螺旋弹簧140d的弹力使承受板136向后方转动,与此同时,前侧空气袋137后退。于是前侧空气袋137与中间空气袋164夹着被施疗者的小腿向后拉,对被施疗者的小腿进行所谓拉搓。
后侧空气袋135排气开始后经过规定时间之后,控制电路146对驱动电路170发送规定的控制信号控制供排气装置171的动作,以便从前侧空气袋137和中间空气袋164分别排气(步骤S34)。借助于此,松开对被施疗者小腿的按压力。
然后,控制电路146判断被施疗者是否只是结束对小腿的按摩(步骤S35),在没有接收到结束指示的情况下,返回步骤S32进行处理。又,在步骤S35,在接收到结束指示的情况下,结束处理。
从而,只要没有接收到来自被施疗者的结束小腿按摩的指示,腿载置台163就进行对小腿的反复拉搓的动作。又,对小腿的按摩强度可以通过由被施疗者对操作部147进行规定的操作输入加以调节,在要使按摩强度加大的情况下,在步骤S32延长分别对后侧空气袋135、前侧空气袋137、以及中间空气袋164供气的设定时间,在要使按摩强度减弱的情况下,将该供气时间设定得短。
本实施形态6的椅子型按摩机162的其他结构和作用效果,与实施形态4的椅子型按摩机101的结构和作用效果相同,因此对于相同的结构要素标以相同的符号,对同样的结构和作用效果省略其说明。
又,与实施形态4相同,后侧空气袋135、承受板136以及前侧空气袋137的数目、大小不限定于本实施形态6,也可以与上述数目、大小不同。又,不限定于后侧空气袋135与前侧空气袋137隔着承受板136重叠的结构,例如也可以是只有一个空气袋,也可以形成不隔着承受板136将后侧空气袋135与前侧空气袋137重叠的结构,还可以是将3个或3个以上空气袋重叠的结构。
又,中间空气袋164的数目、大小也不限于本实施形态6的结构,也可以将多个中间空气袋164形成上下两列并排的结构,也可以形成将多个空气袋重叠的结构。
实施形态7
图35是表示本发明实施形态7的椅子型按摩装置的腿载置台172的结构的正视图,图36和图37为其平面图。又,图38是图37所示的腿载置台172的部分放大平面图。如图35~图37所示,本实施形态7的腿载置台172的施疗部240形成在各前侧空气袋137的前侧将两个指压头(施疗器)173分别排列在纵方向上的结构。更详细地说,如图38所示,在前侧空气袋137的前表面固定主面与其形成大约相同形状的按压板174,在该按压板174的前表面上,上下并排安装两个指压头173。借助于此,在后侧空气袋135和前侧空气袋137膨胀时,按压头173按压被施疗者的小腿的外侧部分,如同由按摩师对该部分进行指压那样能够对被施疗者给予刺激。
还有,指压头173的材料没有特别限定,可以是金属材料也可以是合成树脂材料,最好是具有某种程度的弹性的弹性体、各种聚氨基甲酸乙酯泡沫、其他发泡材料等构成的材料。借助于此,可以防止对被施疗者的刺激过强。又,指压头173的形状也没有特别限定,但是最好是像例如半球形那样没有尖锐部分的形状。
本实施形态7的椅子型按摩机的其他结构和作用效果与实施形态6的椅子型按摩机162的结构和作用效果相同,因此对于相同的结构要素标以相同的符号,并且对同样的结构和作用效果省略其说明。
又,与实施形态4相同,后侧空气袋135、承受板136以及前侧空气袋137的数目、大小不限定于本发明实施形态7,也可以与上述数目、大小不同。又,不限于后侧空气袋135与前侧空气袋137隔着承受板136重叠的结构,也可以是只有例如1个空气袋的结构,或也可以是不隔着承受板136将后侧空气袋135与前侧空气袋137重叠的结构,还可以是3个或3个以上空气袋重叠的结构。
又,与实施形态6相同,中间空气袋164的数目、大小也不限定于本实施形态7的结构,也可以是将多个中间空气袋164上下两列并排形成的结构,还可以是将多个空气袋重叠的结构。
实施形态8
图39是表示本发明实施形态8的椅子型按摩机的腿载置台的一个例子的结构的正视图,图40和图41为其平面图。如同39~图41所示,本发明的腿载置台175的施疗部241具有的承受板176使其宽度方向外侧端部向前方屈曲规定的角度。在该承受板176上,在比其屈曲处所外侧的部分上安装前侧空气袋137。又如图41所示,后侧空气袋135能够膨胀到承受板176的基端部垂直于支持面168,这样,在后侧空气袋135膨胀时支持面168的前方被承受板176的外侧端部覆盖。还有,这样的承受板176只要是具有能够维持屈曲的程度的硬度,可以采用任何材料构成,最好是用金属或常温附近显示出可塑性的塑料等硬度比较高的材料构成。
这样,与承受板为平板状的情况相比,在后侧空气袋135膨胀时能够使前侧空气袋137更靠近被施疗者的小腿,从而通过使前侧空气袋137膨胀能够将包含被施疗者的小腿的外侧部分的小腿的前侧部分向大约后方按压,能够对该小腿的外侧部分施加较强的刺激。又,即使采用更小型的空气袋137,也能够充分保证按摩的强度。
还有,并不限于使承受板176一处向前方屈曲的结构,也可以采用例如使承受板整体向前方弯曲成圆弧状的结构。
本实施形态8的椅子型按摩机的其他结构和作用效果与实施形态6的椅子型按摩机162的结构和作用效果相同,因此对相同的结构要素标以相同的符号,对同样的结构和作用效果省略其说明。
又与实施形态4一样,后侧空气袋135、承受板176、以及前侧空气袋137的数目和大小不限于实施形态7所述,也可以与上述数目和大小不同。又可以配置在承受板176的前表面上重叠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空气袋的部件,还可以配置在承受板176的后方重叠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空气袋的部件。
又与实施形态6一样,中间空气袋164的数目和大小不限于实施形态7所述,也可以采用将多个中间空气袋164排列为上下两列的结构,又可以采用多个空气袋重叠的结构。
图42是表示本发明实施形态8的椅子型按摩机的腿载置台的另一个例子的结构的正视图。图43和图44为其平面图。如同42~图44所示,本发明的腿载置台242,其支持部165的中间安装面167形成长方形形状(参照图42中的2点锁线包围的部分),在该中间安装面167上安装四方形状的扁平的中间空气袋243构成的中间施疗部244代替一对中间空气袋164构成的中间施疗部166。该中间空气袋243在收缩时呈扁平状,因此支持部165的前表面大致平坦。中间空气袋243膨胀时,如同44所示,从支持面168向前方鼓出,借助于此,使中间空气袋243与被施疗者的腿肚子的内侧部分接触,对该处所进行按压。又,被施疗者将小腿搁置于支持部165时,使腿肚子的内侧与中间空气袋243接触,这样能够将被施疗者的腿肚子引导到支持面168上的施疗位置上。
还有,不限于中间空气袋243做成长方形形状的结构,例如也可以做成越往下方宽度越大的梯形形状。
又,中间空气袋243的数目、大小也不限于这样的结构,也可以采用多个中间空气袋上下排列的结构,又可以采用多个空气袋重叠的结构。
实施形态9
图45是表示本发明实施形态9的椅子型按摩机的腿载置台177的结构的正视图,图46为其侧面图。如同45和图46所示,本实施形态9的腿载置台177具有对被施疗者的小腿、即膝盖到脚腕的部分进行施疗的小腿施疗单元和对被施疗者的脚、即从脚腕开始向前的部分进行施疗的脚施疗单元179。小腿施疗单元178以2对中间空气袋181构成中间施疗部180,左右两侧的施疗部183采用将施疗部132的后侧空气袋135和承受板136上下多个为二,具有分别上下配置的后侧空气袋184和承受板185的结构,除此以外,具有与实施形态7说明的腿载置台163相同的结构。对中间施疗部180的结构的详细说明如下,在中间安装面167的上半部分左右并排设置一对中间空气袋181,在中间安装面167的下半部分上左右并排设置又一对中间空气袋181。构成各对的中间空气袋181相对于纵向倾斜配置,越往下各间隔距离越大。又,纵向并排设置的两个中间空气袋181、即右侧的两个中间空气袋181或左侧的两个中间空气袋181成直线排列。这样,在对被施疗者的小腿进行按摩时,中间空气袋181与被施疗者的小腿在长度方向上的大范围上接触,能够防止发生中间空气袋只接触到被施疗者的腿肚子的长度方向上的一部分的情况发生。
下面对施疗部183的结构进行更详细的说明。各安装面169上上下并排安装各两个后侧空气袋。后侧空气袋184与实施形态4中说明的后侧空气袋135及前侧空气袋137一样,具有能够在得到供气时从大致扁平状态膨胀为扇形的结构。后侧空气袋184其主面部分比安装面169的上半部分(或下半部分)稍小,以使其不能够展开的一端向内侧、即支持面168一侧,其可展开的一端向外侧的状态,以与实施形态4的后侧空气袋135相同的形态固定于安装面169上。
在这样的后侧空气袋184的前方配设承受板185。承受板185形成比后侧空气袋184的主面部分面积稍大的大致为正方形的板状,配置于后侧空气袋184的前方以覆盖整个后侧空气袋184。该承受板185以与实施形态4的承受板136相同的形态,利用铰链186安装于安装面169上。其详细情况与实施形态4的承受板136的安装结构相同,因此其说明省略。又在承受板185的前表面的外侧半部的部分上以与实施形态4相同的形态安装一个前侧空气袋137。还有,与实施形态4的承受板136一样,承受板185也可以利用金属等比较硬的材料构成,也可以利用具有可挠性的合成树脂等比较柔软的材料构成。
这样一来,能够利用后侧空气袋184、承受板185、以及前侧空气袋137构成施疗部183。
脚施疗单元179具有形成大致为平板状的脚底板支持部187和空气袋188~191及振动器(未图示)构成的脚施疗部192。空气袋188~191与后侧空气袋135以及前侧空气袋137一样,形成能够在供气时从大致扁平状态膨胀为稍小的结构。脚底板支持部187其宽度方向中央部分为安装空气袋188及振动器的中间安装面193。而且在脚底板支持部187的中间安装面193的左右外侧部分上设置具有支持被施疗者的脚底板的支持面194。又,脚底板支持部187的上表面的外侧端部,即支持面194的左右两个外侧部分形成安装空气袋189、190的安装面195。中间安装面193、支持面194、以及安装面195相互平行,中间安装面193形成为比支持面194低一级,安装面195形成为比其又低一级。这样,在中间安装面193与支持面194之间、以及安装面195与支持面194之间分别形成梯级状。
还有,支持面194及中间安装面193也可以构成平坦面,又可以是支持面194与安装面195构成平坦面。
这样的中间安装面193的前半部分上左右并排分别安装一对空气袋188。各空气袋188使其可展开的一端相互接近,其不可展开的一端相互背离地安装于中间安装面193上。
又,中间安装面193中两个空气袋188的各后方的部分上分别安装上述振动器。各振动器安装于标准体格的成人把脚放置于脚施疗单元179上时正好相当于脚心的位置。
安装面195的前半部分、即正好空气袋188的侧面位置上,安装空气袋189。该空气袋189具有比安装面195的前半部分稍小的主面尺寸,不能够展开的一端向内侧配置。在空气袋189的上表面配置具有与其大致相同形状的主面的承受板196,还在承受板196的上表面上安装空气袋191。这些空气袋189、191、以及承受板196的配置和构成与实施形态4中说明的后侧空气袋135、承受板136及前侧空气袋137的配置和结构相同,因此省略其说明。
安装面195的后半部分、即正好振动器的侧面位置上安装着空气袋190。这样的空气袋190形成比空气袋189稍小的尺寸,与空气袋189一样将不能够展开的一端向内侧配置。
图47是表示使各空气袋188~191膨胀时的腿载置台177的结构的正视图,图48为其侧面图。在将标准体格的成年人被施疗者的脚底板搁置于脚施疗单元179上时,脚底板的一部分搁置于支持面194上,其余一部分搁置于空气袋188以及振动器上,在这样的状态下使空气袋189、191膨胀时,如同47、48所示,空气袋191从上方按压被施疗者的脚背。借助于此,可以对被施疗者的脚背部分脚心按摩,而且在从上方压着被施疗者的脚,其他空气袋188、190或振动器动作时,也能够防止被施疗者的脚利用该按压或振动逃离。
又,通过使空气袋188膨胀,能够在被施疗者的脚尖的背面一侧的部分到内侧部分上进行按压。还能够利用使空气袋190膨胀按压被施疗者的脚踝部分,通过使振动器振动,对被施疗者的脚心部分提供振动刺激。
反复使这样的空气袋188~191分别独立地或同步地膨胀和收缩,又独立于它们或同步地使振动器工作,能够对被施疗者的脚进行按摩,以对被施疗者予以刺激使其感到舒畅。
这样的小腿施疗单元178和脚施疗单元179,也可以如同45~图48中的2点锁线所示,利用框架197连结,构成腿载置台177。又,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在框架197上设置伸缩机构,形成能够改变小腿施疗单元178与脚施疗单元179的间隔距离的结构。又可以不利用框架197等连结小腿施疗单元178和脚施疗单元179,利用枢轴只支持小腿施疗单元178于座位102上,使脚施疗单元179独立,在使用脚施疗单元179时将脚施疗单元179设置于小腿施疗单元178的下方的地面上。
还有,小腿施疗单元178不限于如上所述的结构,例如也可以采用与实施形态4~9中的任一形态的腿载置台相同的结构。又,脚施疗单元179不限于如上所述的结构,例如既可以采用没有空气袋189、191以及承受板196的结构,又可以采用并且/或没有空气袋188、190和振动器中的一个或多个的结构,也可以采用在上述空气袋188~191和振动器之外另外设置其他空气袋或振动器的结构。又可以将空气袋188~191和振动器中的一个或多个设置于与上面所述不同的位置上。
本实施形态9的椅子型按摩机的其他结构和作用效果与实施形态4的椅子型按摩机101的结构和作用效果相同,因此对相同的结构要素标以相同的符号,对同样的结构和作用效果省略其说明。
又与实施形态4一样,后侧空气袋184、承受板185、以及前侧空气袋137的数目和大小不限于本实施形态9所述,也可以与上述数目和大小不同。又,不限于将后侧空气袋184与前侧空气袋137隔着承受板185重叠的结构,也可以只是例如一个空气袋,还可以形成不隔着承受板185将后侧空气袋184与前侧空气袋137重叠的结构,还可以是3个或3个以上的空气袋重叠的结构。
实施形态10
图49是表示本发明实施形态10的椅子型按摩机的腿载置台198的结构的立体图。在以下的记载中,为了简化说明,除了特别在文中表示的情况外,对使腿载置台198从座位102b的前端向大约下方延伸的状态进行说明。
本实施形态10的腿载置台198主要由上侧单元199a、下侧单元199b以及伸缩机构(间隔距离变化手段)200构成。上侧单元199a主要由上侧支持部201a、施疗部202a、以及中间施疗部203a构成,下侧单元199b主要由下侧支持部201b、施疗部202b、以及中间施疗部203b构成。又由上侧支持部201a和下侧支持部201b构成本发明的支持部。
上侧支持单元199a配置于座位102的座位面102b的前下方,还在其下方配置下侧单元199b。这样的上侧单元199a和下侧单元199b以分别上下并排的状态安装于利用枢轴204可转动地支承于座位102的上部前侧的伸缩机构200的前侧。也就是说,像实施形态9说明的将小腿施疗单元178上下分割那样,上侧单元199a和下侧单元199b可相互接近或背离地上下并排设置。
上侧单元199a具有大致形成平板状的上侧支持部201a。上侧支持部201a其宽度方向的大约中央部分形成安装中间施疗部203a用的中间安装面205a(图49中2点锁线包围的梯形部分)。又,上侧支持部201a的中间安装面205a的左右两侧形成分别支持被施疗者的左右腿肚子的支持面206a,而且两个支持面206a的外侧形成安装施疗部202a的安装面207a。中间安装面205a、支持面206a、以及安装面207a分别相互平行,中间安装面205a及支持面206a构成一平面,即形成为高度相同,安装面207a形成为比它们低一级。这样,在安装面207a与支持面206a之间分别形成阶梯状。
而且不限定于这样的结构,又可以是由安装面207a(207b)与支持面206a(206b)构成平坦面,又可以中间安装面205a(205b)与支持面206a(206b)构成阶梯状结构,使中间安装面205a(205b)比支持面206a(206b)低一级。
在左右安装面207a上分别安装有后侧空气袋208a。后侧空气袋208a与实施形态4说明的后侧空气袋135和前侧空气袋137一样,形成在供气时能够从大约扁平状膨胀为扇状的结构。后侧空气袋208a其主面部分形成为比安装面207a稍小,以其不能展开的一端向内侧即支持面206a一侧,其可展开的一端向外侧的状态,以与实施形态4的后侧空气袋135一样的形态固定于安装面207a上。
在这样的后侧空气袋208a的前方配置承受板209a。承受板209a形成比后侧空气袋208a的主面部分面积稍大的大约四方形板状,配置于后侧空气袋208a前方,覆盖整个后侧空气袋208a。该承受板209a以与实施形态4的承受板136相同的形态利用铰链210a安装于安装面207a。其详细情况与实施形态4的承受板136的安装结构相同,因此省略其说明。还有,也可以与实施形态4的承受板136一样,承受板209a和下述209b利用金属等比较硬的材料构成,也可以利用具有可挠性的合成树脂等比较柔软的材料构成。
在承受板209a的前表面上安装着一个前侧空气袋211a。该前侧空气袋211a,其主面部分形成与承受板209a的主面的外侧的一半面积大致相同的大约为长方体的形状以和实施形态4的前侧空气袋137相同的形态安装于承受板209a的前表面的大约外侧一半的部分上。
这样,利用后侧空气袋208a、承受板209a、以及前侧空气袋211a构成施疗部202a。另一方面,在中间安装面205a上左右并排分别安装一对中间空气袋212a。中间空气袋212a与后侧空气袋208a和前侧空气袋211a相同,在得到供气时从大约扁平状态膨胀为扇状。各中间空气袋212a使其可展开的一端相互接近,使其不可展开的一端相互背离,又成“八”字形地安装于中间安装面205a,使其越往下方间隔距离越大。这样的中间空气袋212a与实施形态4说明的在后侧空气袋135的支持面133上安装的结构一样,将展开限制部固定于中间安装面,安装在中间安装面167上。利用这样的两个中间空气袋212a构成中间施疗部203a。
还有,并不限于使相邻的中间空气袋212a(212b)相互倾斜安装的结构,也可以是使中间空气袋212a(212b)相互平行排列安装于中间安装面205a(205b)的结构。
下侧单元199b主要由在该下侧支持部201b的安装面207b上安装的后侧空气袋208b、承受板209b和前侧空气袋211b构成的施疗部202b、以及在下侧支持部201b的中间安装面205b(图30中2点锁线包围的梯形部分)上安装的,2个中间空气袋212b构成的中施疗部203b构成。2个中间空气袋212b,以各中间空气袋212b之间间隔距离比中间空气袋212a大的状态配置为“八”字形,各中间空气袋212b相对于纵方向的倾斜角度与中间空气袋212a的倾斜角度相同,以使得在如下所述使上侧单元199a与下侧单元199b接近时,两个中间空气袋212b与上侧单元199a的各中间空气袋212a成直线排列。该下侧单元199b的其他结构与上述上侧单元199a的结构相同,因此省略其说明。
如上所述构成的上侧单元199a和下侧单元199b,如图49所示安装于伸缩机构200上,能够相互接近或背离地相对移动。图50~图53是表示伸缩机构200的结构的立体图,图50和图51是从斜前方和斜后方观察缩到最短的状态下的伸缩机构200的情况,图52和图53是从斜前方和斜后方观察伸长最长的状态下的伸缩机构200的情况。如图50和图52所示,伸缩机构200主要由上部构件213、中间构件214、以及下部构件215构成。上部构件213具有2个平行的纵向比较长的方管216,该方管216的上端部分利用连结构件217相互连结。又,为了确保强度在2个方管216的中间部分之间设置棒状的加强构件218。
连结构件217在其中间部分向前方突出地屈曲,该突出部分217a上利用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枢轴支承伸缩腕219的一端的关节。伸缩腕219是3个菱形连续而形成的缩放式结构。
又在各方管216的中间部分的前侧分别固定安装构件216a。各安装构件216a具有向前方的平面部分,在该平面部分上能够安装上述上侧单元199a(参照图49)。
而且在各方管216的上端部分外侧,上述枢轴204在横方向上延伸。以此能够使上部构件213相对于座位102向前后方向转动。又,该枢轴204支承于座位102,直动式驱动器143的前端利用设置于伸缩机构200后部的枢轴支承构件(未图示)支承,能够根据被施疗者对操作部147进行规定的操作输入自动使腿载置台198向前后转动。
另一方面,中间构件214具有形成平行的纵向较长的方棒状的2个滑动棒220和连接2个滑动棒220下端的横向较长的连结棒221。滑动棒220分别插入方管216,借助于此,2支滑动棒220能够成一整体地进入各方管216和退出。又,连结棒221的横向中央上安装纵向较长的螺帽222的下端。该螺帽222中拧入螺杆223,该螺杆223的上部从螺帽222的上端突出。
螺杆223利用枢轴支承于连结构件217的突出部分217a的背面侧、即凹状的凹部,从而能够以轴心为中心旋转。又在连结构件217的螺杆223的安装处的侧面上安装电动机224,该电动机224与螺杆223利用由皮带和皮带轮构成的转动传递机构224a连结。借助于此,电动机224的输出轴的旋转运动被传递到螺杆223,使螺杆223能够进入或退出螺帽。
由,螺帽222其外观形成方棒状,在其长度方向中央部,伸缩腕219的中间的2个连杆交叉的关节利用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枢轴支承。这样,通过驱动电动机224,使中间构件214上升或下降,随着其上升或下降,伸缩腕219伸长或缩短。
各方管216的对向面、即从内侧面的下端到中央部分,设置在上下方向较长的切口216b。又从滑动棒220的各长度方向中央部,连结板220a向内侧,即向另一方的滑动棒220一侧延伸设置,在该连结板220a上设置与滑动棒220平行的具有圆孔的导向构件225。连结板220a贯通切口216b跨越方管216的内外,这样就能够使连结板220a与方管216互不干涉地通过滑动棒220进入方管216,而且能够使滑动棒220从方管216退出。这样一来,滑动棒220、连结板220a、以及导向构件225就能够升降。
下部构件215主要由两支滑动棒226、以及两个安装构件227构成。滑动棒226形成直径比导向构件225上设置的圆孔稍小的圆棒状,插通导向构件225的圆孔。各滑动棒226的下端利用横向较长的连结构件226a连结。又,各滑动棒226的下端部分上分别安装安装构件227。这些安装构件227具有朝前方的平面部分,该平面部分上安装上述下侧单元199b(参照图49)。
各安装构件227的上端利用横向较长的连结板227a连结,该连结板227a上利用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枢轴支承伸缩腕219的下端的关节。从而,利用电动机224的驱动能够使中间构件214相对于上部构件213在背离或靠近的方向上移动,伸缩腕219伸长或缩短时,下部构件215也相对于中间构件214在背离或接近的方向上滑动,伸缩机构200作为整体延伸或缩短。
利用如上所述的结构,腿载置台198能够以枢轴204为中心前后转动,又能够使上侧单元199a与下侧单元199b的间隔距离改变,使腿载置台198本身伸缩。通过这样使腿载置台198伸缩,不管被施疗者的体格如何,能够使上侧单元199a移动到能够支持被施疗者的小腿的上部的位置,使下侧单元199b移动到能够支持被施疗者的小腿的下部的位置。
又在支持部165上设置中间空气袋212a、212b,使其越向下方间隔距离越大,因此中间空气袋212a、212b能够在长度方向的很大范围内与被施疗者的小腿接触,能够防止发生仅使被施疗者的腿肚子的长度方向的一部分与中间空气袋212a、212b接触的不利情况。
本实施形态10的椅子型按摩机的其他结构和作用效果与实施形态4的椅子型按摩机101的结构及作用效果相同,因此对于相同的结构要素标以相同的符号,并且省略就同样的结构和效果进行的说明。
还有,上侧单元199a和下侧单元199b不限于如上所述的结构,例如可以采取将实施形态4~9中的任意一个腿载置台分割为上下部分那样的结构。又,与实施形态4相同,后侧空气袋208a(208b)、承受板209a(209b)、以及前侧空气袋211a(211b)的数目和大小不限于本实施形态10所述,也可以不同于上述数目、大小。又,不限于隔着承受板209a(209b)将后侧空气袋208a(208b)与前侧空气袋211a(211b)加以重叠的结构,例如也可以是仅仅1个空气袋,又可以是不隔着承受板209a(209b)将后侧空气袋208a(208b)与前侧空气袋211a(211b)加以重叠的结构,还可以是将3个或3个以上空气袋重叠的结构。
实施形态11
图54是本发明实施形态的椅子型按摩机的总体结构的立体图。如图54所示,本实施形态的椅子型按摩机301是将实施形态4的椅子型按摩机101的腿载置台104替换为以下所述的腿载置台304的结构。
这样的腿载置台304在其前表面的宽度方向的大致中央部分设置纵向较长的支持突起331,在该前表面的该支持突起331的两侧部分上能够支持被施疗者的腿肚子部分。又,详细地说,在腿载置台304上设置多个空气袋,这些空气袋利用空气软管连接于由内装于座位102或靠背部103的泵和阀门等形成的供排气装置109上,形成利用该供排气装置109的供排气使空气袋膨胀或收缩的结构。借助于此,在被施疗者就坐于按摩机上时,通过反复使该空气袋膨胀和收缩,能够对被施疗者的小腿施加按压刺激。
下面对腿载置台304的结构进行更详细的说明。还有,在下面的记载中,为了说明方便,除了在文中特别表示的情况外,是对使腿载置台304从座位面102b的前端大约向下方延伸的状态进行说明。图55是表示本发明实施形态11的椅子型按摩机301具有的腿载置台304的结构的正视图,图56和图57为其平面图。如图55~图57所示,本实施形态的腿载置台304主要由支持部332、施疗部333构成。支持部332形成纵向放置的平板的前表面的宽度方向的大致中央部分突出设置纵向较长的支持突起331的形状,其上端边缘利用在横方向延伸的枢轴支承于座位102的上部前侧(参照图54)。
如图55~图57所示,支持部332的支承突起331的左右两侧形成分别支持被施疗者的左右腿肚子的支持面334,而且2支持面334的外侧形成安装主要由后侧空气袋336、承受板337、以及前侧空气袋338构成的施疗部333的安装面335。还有,后侧空气袋336和前侧空气袋338具有与实施形态4说明的后侧空气袋135和前侧空气袋137相同的结构,承受板337的构成及其转动结构与实施形态4说明的承受板136的构成及其转动结构相同,因此其说明省略。支持面334和安装面335分别相互平行,安装面335比支持面334低一级。这样,在安装面335与支持面334之间形成台阶状。
还有,在本实施形态11中,支持面334与安装面335构成台阶状,而且安装面335比支持面334低一级,但是并不限于此,又可以是支持面334与安装面335构成平坦面。
支持突起331是聚氨酯泡沫、海绵、或发泡苯乙烯、低弹性聚氨酯或碎片聚氨酯制造的,在支持部332的前表面中央部,在上下方向全长上设置,比支持面334稍向前方突出。其突出量与标准体格的成年被施疗者的小腿的粗细相比小得多,在被施疗者将小腿搁置于腿载置台304时,支持突起331的两侧部分只分别接触两小腿的后方内侧部分、即腿肚子的内侧部分。即与已有的按摩机的腿载置台具有的中间壁或侧壁相比,该支持突起331的高度足够低,因此在例如被施疗者采取小腿交叉的姿势的情况下,只要从支持面334稍微提高小腿并使小腿交叉,被施疗者容易采取所希望的姿势。而且该支持突起331形成越往下方宽度越大的形状。
还可以根据该腿载置台304的使用形态,或只利用支持面334支持被施疗者的形态,或利用支持面334支持腿肚子的一部分,而其余的一部分利用支持突起331支持。
又,支持突起331是聚氨酯泡沫、海绵、或发泡苯乙烯、低弹性聚氨酯或碎片聚氨酯制造的,但是并不限于此,又可以利用这些材料以外的其他材料制造。
本实施形态11的椅子型按摩机301的其他结构和作用效果与实施形态4的椅子型按摩机101的结构和作用效果相同,因此对于相同的结构要素标以相同的符号,对同样的结构和作用效果省略其说明。
利用这样的结构,在不使用椅子型按摩机301时,如图56所示,通过使后侧空气袋336和前侧空气袋338分别收缩,施疗部333的前侧部分形成只在其宽度方向中央部分设置突出部分的大致平坦状,因此腿载置台304外观上大致形成平板状,椅子型按摩机301的整体简单而且美观。
又,当被施疗者在这样的状态下的椅子型按摩机301上就坐时,腿载置台304的前表面除了其宽度部分中央部分外大致为平坦面,腿载置台304的前方和侧面开放着,因此被施疗者容易将小腿放在腿载置台304上。又,在被施疗者将形态搁置于支持部332上时,使腿肚子的内侧与支持突起331接触,这样能够将被施疗者的腿肚子引向支持面334的施疗位置上。而且不对小腿部分进行按摩的情况下,或将椅子型按摩机301单纯作为安乐椅使用等情况下,即使被施疗者例如采取跷起二郎腿的姿势时,也由于与已有的按摩机的腿载置台上设置的中间壁等相比,支持突起331的高度低得多,该支持突起331不会形成妨碍,被施疗者能够自由采取所希望的姿势。
还有,由于支持突起331形成越往下方宽度越大的结构,容易使被施疗者的小腿顺着支持突起331,可以防止发生只有被施疗者的腿肚子的长度方向上的一部分与支持突起331接触的不方便的情况发生。
还有,支持突起的数目和大小不限于本实施形态11的结构,也可以采用例如多个突起上下排列的结构。
实施形态12
图58是表示本发明实施形态12的椅子型按摩机的腿载置台的结构的正视图,图59和图60为其平面图。而图61是图60所示的腿载置台的部分放大平面图。如图58~60所示,本实施形态12的腿载置台351的施疗部352形成在各前侧空气袋338的前侧分别将两个指压头(施疗器)353设置于纵方向上的结构。更详细地说,如图61所示,在前侧空气袋338的前表面上固定主面与其形成大约相同的形状的按压板354,在该按压板354的前表面上上下排列安装两个指压头353。借助于此,在后侧空气袋336和前侧空气袋338膨胀时指压头353能够按压被施疗者的小腿的外侧部分,能够对被施疗者予以宛如按摩师对该部分进行指压那样的刺激。
还有,指压头353的材料没有特别限定,可以采用金属,也可以采用合成树脂,但是最好是采用具有一定程度的弹力的弹性体、各种聚氨酯泡沫、其他发泡材料等构成的材料。借助于此,可以防止对被施疗者的刺激过强。又,指压头353的形状也没有特别限定,但是最好是像例如半球形那样没有尖锐部分的形状。
本实施形态12的椅子型按摩机的其他结构和作用效果与实施形态11的椅子型按摩机301的结构和作用效果相同,因此对于相同的结构要素标以相同的符号,对同样的结构和作用效果省略其说明。
又,与实施形态4相同,后侧空气袋336、承受板337、以及前侧空气袋338的数目、大小不限定于本实施形态12,也可以与上述数目、大小不同。又,不限于后侧空气袋336与前侧空气袋338隔着承受板337重叠的结构,也可以是例如只有一个空气袋,又可以是不隔着承受板337将后侧空气袋336与前侧空气袋338加以重叠的结构,还可以是将3个或3个以上空气袋重叠的结构。
又,与实施形态11一样,支持突起331的数目和大小也不限于本实施形态12的规定,也可以采用例如多个支持突起上下排列的结构。
实施形态13
图62是表示本发明实施形态13的椅子型按摩机的腿载置台的结构的正视图,图63和图64为其平面图。如图62~64所示,本实施形态13的腿载置台361的施疗部362具有的承受板363,其宽度方向外侧端部以规定的角度向前方屈曲,在平面上观察时为倒立的“ヘ”字形。在该承受板363上,前侧空气袋安装于比该屈曲处理外侧的部分。又如图64所示,后侧空气袋336能够膨胀到出射面363的基端部相对于支持面334垂直,这样,在后侧空气袋336膨胀时支持面334的前方被承受板363的外侧端部所覆盖。还有,这样的承受板363只要具有能够维持屈曲的程度的硬度,可以采用任何材料构成,但是最好是采用金属或在常温附近显示出高强度和高刚性的塑料等硬度比较高的材料。
这样,与承受板为平板状的情况相比,在后侧空气袋336膨胀时能够使前侧空气袋338更靠近被施疗者的小腿,从而,通过使前侧空气袋338膨胀能够将包含被施疗者的小腿的外侧部分的小腿的前侧部分向大约后方按压,能够给予该小腿的外侧部分更强的刺激。又,即使是采用更小型化的前侧空气袋338的情况下,也能够充分确保按摩的强度。
还有,并非限定于使承受板363在一处向前方屈曲的结构,例如也可以采用使整个承受板向前方圆弧状弯曲的结构。
本实施形态13的椅子型按摩机的其他结构和作用效果与实施形态11的椅子型按摩机301的结构和作用效果相同,因此对于相同的结构要素标以相同的符号,对同样的结构和作用效果省略其说明。
又,与实施形态4相同,后侧空气袋336、承受板363、以及前侧空气袋338的数目、大小不限定于本实施形态13,也可以与上述数目、大小不同。又可以在承受板363的前表面上重叠2个或2个以上的空气袋,也可以采用在承受板363的后方重叠2个或2个以上的空气袋的配置。
又与实施形态11相同,支持突起331的数目、大小也不限定于本实施形态13的结构,例如也可以采取将多个支持突起上下排列的结构。
实施形态14
图65是表示本发明实施形态14的椅子型按摩机的腿载置台371的结构的正视图,图66为其侧面图。如图65和图66所示,本实施形态14的腿载置台371具有对被施疗者的小腿、即从膝盖到脚腕的部分进行施疗的小腿施疗单元372、以及对被施疗者的脚、即脚腕到脚尖的部分进行施疗的脚施疗单元373。小腿施疗单元372其左右两侧的施疗部374将实施形态11所示的施疗部333的后侧空气袋336以及承受板337上下分割为两部分,分别上下排列配置,形成具有后侧空气袋375和承受板376的结构,除此以外,与实施形态11说明的腿载置台304采取同样的结构。
下面对施疗部374的结构进行更详细的说明。在各安装面335上上下排列安装各两个后侧空气袋375。后侧空气袋375与实施形态4所说明的后侧空气袋135和前侧空气袋137一样采用在从扁平状态得到供气时能够膨胀为扇状的结构。后侧空气袋375其主面部分比安装面335的上半部分(或下半部分)稍小,在使其不能展开的一端向内侧、即支持面334一侧,其能够展开的一侧向外侧的状态下,以与实施形态4的后侧空气袋135相同的形态在安装面335上固定。
在这样的后侧空气袋375的前方配置承受板376。承受板376形成比后侧空气袋375的主面部分稍大面积的大约四方板状,配置于后侧空气袋375的前方,以覆盖整个后侧空气袋375。该承受板376以与实施形态4的承受板136同样的形态利用铰链377安装于安装面335上。其详细情况与实施形态4的承受板136的安装结构相同,因此省略其说明。又在承受板376的前表面的外侧一半的部分上以与实施形态4相同的状态安装一个前侧空气袋338。还有,与实施形态4的承受板136一样,承受板376也可以用金属等比较硬的材料构成,又可以由具有可挠性的合成树脂等比较柔软的材料构成。
这样利用后侧空气袋375、承受板376以及前侧空气袋338构成施疗部374。
脚施疗单元373具有大约形成平板状的脚底支持部378和由空气袋379382及振动器(未图示)构成的脚底施疗部383。空气袋379~382与后侧空气袋336以及前侧空气袋338一样,形成能够在从扁平状态得到空气时膨胀为扇状的结构。脚底支持部378,其宽度方向中央部分形成安装空气袋379和振动器的中间安装面384。而且在脚底支持部378的中间安装面384的左右外侧部分设置用于支持被施疗者的脚底的支持面385。又,脚底支持部378的上表面的外侧端部、即支持面385的左右两外侧部分形成安装空气袋380、381的安装面386。中间安装面384、支持面385、以及安装面386分别相互平行,中间安装面384形成为比支持面385低一级,安装面386形成为比其更低。这样,在中间安装面384与支持面385之间、以及安装面386与支持面385之间分别形成阶梯状。
还有,可以使支持面385和中间安装面384构成平坦面,也可以使支持面385和安装面386构成平板面。在这样的中间安装面384的前半部分,左右排列分别安装一对空气袋379。各空气袋379使其可展开的一端相接近,使其不能展开的一端相互背离地被安装于中间安装面384上。
这样的中间安装面384的前半部分上左右并排分别安装一对空气袋379。各空气袋379使其可展开的一端相互接近,其不可展开的一端相互背离地安装于中间安装面384上。
又,在中间安装面384中,两个空气袋379各自的后方部分上,分别安装上述振动器。各振动器安装于在标准体格的成年被施疗者将脚放在脚施疗单元373上时正好相当于脚心的位置。
在安装面386的前半部分、即正好空气袋379的侧面的位置上,安装空气袋380。该空气袋380具有比安装面386的前半部分稍小的主面尺寸,将不能展开的一端向内侧配置。在空气袋380的上表面上,配置具有与其大约相同形状的主面的承受板387,还在承受板387的上表面上安装空气袋382。这些空气袋380、382以及承受板387的配置和结构与实施形态4说明的后侧空气袋135、承受板136、以及前侧空气袋137的配置和结构相同,因此省略其说明。
在安装面386的后半部分、即正好振动器的侧面的位置上,安装空气袋381。这样的空气袋381采用比空气袋380稍小的尺寸,与空气袋380一样将不能展开的一端向内侧配置。
图67是表示各空气袋379~382膨胀时的腿载置台371的结构的正视图,图68为其侧面图。在标准体格的成年被施疗者的脚底放在脚施疗单元373上时,脚底的一部分放在支持面385上,其余的部分放在空气袋379和振动器上,在这样的状态下使空气袋380、382膨胀时,如图67和图68所示,利用空气袋382从上面对被施疗者的脚背进行按压。借助于此能够对被施疗者的脚背部分进行按摩,又,从上方按住被施疗者的脚,其他的空气袋379、381或振动器动作时,也能够防止被施疗者的脚由于该按压或振动而逃离。
又,通过使空气袋379膨胀,能够按压被施疗者的脚尖的脚指缝部分到内侧部分。又,通过使空气袋381膨胀,能够按压被施疗者的脚踝部分,通过使振动器工作能够对被施疗者的脚心部分给予振动刺激。
使这样的空气袋379~382分别独立或同步地反复膨胀和收缩,又通过与其独立或同步使振动器工作,能够按摩被施疗者的脚,对被施疗者提供刺激使其感到舒适。
这样的小腿施疗单元372和脚施疗单元373,也可以如图65~图68中2点锁线所示,利用框架388连结,构成腿载置台371。又,在这样的情况下,也可以在框架388上设置伸缩机构,形成能够改变小腿施疗单元372与脚施疗单元373的间隔距离的结构。又可以利用框架388等连结小腿施疗单元372与脚施疗单元373,只将小腿施疗单元372利用枢轴支承于座位102,使脚施疗单元373独立地使用脚施疗单元373时,在小腿施疗单元372的下方的地面上放置脚施疗单元373。
还有,小腿施疗单元372不限定于如上所述的结构,也可以采用例如与实施形态11~13的任一种腿载置台相同的结构。又,脚施疗单元373不限定于如上所述结构,例如也可以采用没有空气袋380、382以及承受板387的结构,也可以采用并且/或者没有空气袋379、381以及振动器中的一个或多个的结构,又可以采用在上述空气袋379~382和振动器之外另外设置其他空气袋或振动器的结构。又可以将空气袋379~382和振动器中的一个或多个配置于与上述不同的位置上。
本实施形态14的椅子型按摩机的其他结构和作用效果与实施形态11的椅子型按摩机301的结构和作用效果相同,因此对于相同的结构要素标以相同的符号,对同样的结构和作用效果省略其说明。
又,与实施形态4相同,后侧空气袋375、承受板376、以及前侧空气袋338的数目、大小不限定于本实施形态14的结构,也可以与上述数目、大小不同。又不限于隔着承受板376将后侧空气袋375与前侧空气袋338重叠的结构,例如也可以只设置一个空气袋,又可以采用不隔着承受板376将后侧空气袋375与前侧空气袋338重叠的结构,还可以采用将3个或3个以上的空气袋加以重叠的结构。
实施形态15
图69表示本发明实施形态15的椅子型按摩机的腿载置台的结构的立体图。在以下的记载中,为了简化说明,除了在文中没有特别表示的情况下以外,对使本实施形态15的腿载置台391从座位面102b的前端大约向下方延伸的状态进行说明。
本实施形态15的腿载置台391主要由上侧单元392、下侧单元393、以及伸缩机构(间隔距离变化手段)200构成。上侧单元392主要由上侧支持部395、施疗部396、以及支持突起397构成,下侧单元393主要由下侧支持部398、施疗部399以及支持突起400构成。又,由上侧支持部395和下侧支持部398构成本发明的支持部。
上侧单元392配置于座位102的座位面102b的前下方,还在其下方配置下侧单元393。这样的上侧单元392和下侧单元393以分别在上下排列的状态安装于伸缩机构200的前侧,伸缩机构200在座位102的上部前侧上安装得能够利用枢轴204转动。也就是说,将实施形态14说明的小腿施疗单元372上下分割似地,上下排列设置使得上侧单元392和下侧单元393能够相互靠近或相互背离。
上侧单元392具有形成大致为板状的上侧支持部395。上侧支持部395的宽度方向大致中央部分,有支持突起397向前方突出。又,上侧支持部395的支持突起397的左右两侧成为分别支持被施疗者的左右腿肚子的支持面402,而且两支持面402的外侧形成安装施疗部396的安装面403。形成为支持面402和安装面403相互平行,安装面403比支持面402低一级。这样,安装面403与支持面402间分别形成台阶状。
而且不限定于这样的结构,也可以利用安装面403(405)和支持面402(404)构成平坦面。
在左右安装面403上分别安装后侧空气袋406。后侧空气袋406与实施形态4说明的后侧空气袋135和前侧空气袋137一样,形成从扁平状态开始得到供气时膨胀为扇状的结构。后侧空气袋406形成其主要部分比安装面403稍小,以使其不能展开的一端向内侧、即支持面402一侧,其能够展开的一端向外侧的状态,以与实施形态4中的后侧空气袋135同样的形态在安装面403上固定。
在这样的后侧空气袋406的前方配置承受板407。承受板407形成比后侧空气袋406的主面部分面积稍大的大致为四方形的板状,配置于后侧空气袋406的前方,覆盖整个后侧空气袋406。该承受板407以和实施形态4的承受板136相同的形态,利用铰链408安装于安装面403。其详细情况与实施形态4的承受板136的安装结构相同,因此省略其说明。还有,与实施形态4的承受板136一样,承受板407以及下述承受板411也可以利用金属等比较硬的材料构成,还可以由具有可挠性的合成树脂等比较柔软的材料构成。
在承受板407的前表面上安装一个前侧空气袋409。该前侧空气袋409,其主面部分形成与承受板407的主面的外侧的一半大致相同面积的大约为长方体的形状,使不能展开的一端向内侧,能够展开的一端向外侧,以与实施形态4的前侧空气袋137相同的形态安装于承受板407的前表面的大约外侧的一半的部分上。
这样,利用后侧空气袋406、承受板407、以及前侧空气袋409构成施疗部396。
另一方面,支持突起397越向下方宽度越增加地其两侧端缘形成“八”字形。还有,并不限于支持突起397越向下方宽度越大的结构,也可以是两侧端缘平行形成正面看来大致为长方形的结构。
下侧单元393主要由下侧支持部398、以及安装于该下侧支持部398的安装面405上的后侧空气袋410、承受板411、前侧空气袋412构成的施疗部399构成。从下侧支持部398的宽度方向的大约中央部分,越向下方宽度越大的支持突起400向前方突出,这样的支持突起400,在如下所述使上侧单元392与下侧单元393靠近时,其侧端缘与上侧单元392的支持突起397的侧端缘直线状排列地,宽度比支持突起397大地,形成“八”字形,各支持突起400的侧端缘相对于纵方向的倾斜角度采用与支持突起397的侧端缘的倾斜角度相同的角度。又,下侧支持部398的支持突起400的左右两侧成为分别支持被施疗者的左右腿肚子的支持面404。该下侧单元393的其他结构与上述上侧单元392的结构相同,因此省略其说明。
如上所述构成的上侧单元392和下侧单元393设置于实施形态10说明的伸缩机构200上,能够相互接近或背离地相对移动。还有,伸缩机构200的结构和作用效果与实施形态10说明的相同,因此对于相同的结构标以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说明。
采用如上所述的结构,腿载置台391能够以枢轴204为中心前后转动,而且能够改变上侧单元392与下侧单元393之间的间隔距离,使腿载置台391本身伸缩自如。通过这样使腿载置台391伸缩自如,不管被施疗者的体格如何,都能够使上侧单元392移动到能够支持被施疗者的小腿的上部的位置,使下侧单元393移动到能够支持被施疗者的小腿的下部的位置。
由于采用支持突起397、400越往下方其宽度越是大的结构,支持突起397、400能够在长度方向上的大范围与被施疗者的小腿接触,能够防止出现被施疗者的腿肚子只有长度方向上的一部分与支持突起397、400接触的不方便的情况发生。
本实施形态15的椅子型按摩机的其他结构和作用效果与实施形态11的椅子型按摩机301的结构和作用效果相同,因此对于相同的结构要素标以相同的符号,对同样的结构和作用效果省略其说明。
还有,上侧单元392和下侧单元393不限于如上所述的结构,例如也可以采用实施形态11~14中的任一种的腿载置台分割为上下两个的结构。又,与实施形态4一样,后侧空气袋406(410)、承受板407(411)、以及前侧空气袋409(412)的数目、大小不限于本实施形态15的数目和大小,也可以与上述数目和大小不同。又不限于后侧空气袋406(410)与前侧空气袋409(412)隔着承受板407(411)重叠的结构,例如也可以是只有他个空气袋的结构,又可以是后侧空气袋406(410)与前侧空气袋409(412)不隔着承受板407(411)重叠的结构,还可以是3个或3个以上的空气袋重叠的结构。
实施形态16
图70表示安装本发明实施形态16的按摩机用盖501的按摩机的立体图。该按摩机是具备包含使用者就坐的座位502、支持使用者的背部的靠背部503、能够放置两腿的腿载置台504、以及具有左右两侧的扶手部510的椅子主体505的椅子型按摩机。
该椅子型按摩机上安装着盖501。该盖501是覆盖靠背部503的靠背盖506与该靠背506能够分离的另一个盖,由覆盖座位502与腿载置台504的下部盖507构成。还有,也可以是覆盖座位502与腿载置台504的盖不形成为一体,采用将只覆盖腿载置台504的部分分离的腿载置台用盖。
下面对盖501的安装状态进行说明。靠背盖506覆盖靠背部503的整个身体载置面侧,同时其上缘部分和两侧边缘部分折回靠背部503的背面侧。而且在折回的各边缘部分的端部上,利用拉锁固定于靠背部503的背面上。又,下部盖507中覆盖座位502的部分,在座位502的边缘利用尼龙搭链固定于座位502上。
又,下部盖507中覆盖腿载置台504的部分是座位腿载置台504用的盖起作用的部分,如图71的剖面所示,左右方向两端边缘部530的上下侧边缘部折回,返回背面侧,而且该左右方向两端边缘部530的上下侧边缘部与与其相对的中央折叠部509的表面侧部分的上下侧边缘部通过相互缝合封闭。借助于此,在中央折叠部509的左右方向两端部分分别形成口袋状的袋状部532(参照图71)。该左右袋状部532具有分别在中央折叠部509的背面侧向左右方向内侧开放的开口,下述上升板513、上侧空气袋515、承受板522、以及指压器523从该开口插入袋状部532内。该上升板513采取如下所述能够向左右方向内侧上升的状态,而上述插入在上升板513上升的状态下进行。这样的插入之后使上升板513向左右方向外侧倒退时,如图71所示,左右方向两端边缘部530形成被夹在下侧空气袋514与上升板513之间的状态。这样,下部盖507中覆盖腿载置台504的部分被安装于腿载置台504上,而且与腿载置台504之间不使用拉锁或尼龙褡裢等手段固定。而且所述袋状部532容纳所述上升板513等,因此不能够从腿载置台504上取下。通过采取这样的结构,形成容易安装的腿载置台用的盖结构。
又,该盖501,其靠背盖506与下部盖507中的任何一个都能够取下。
还有,这种椅子型按摩机的左右两侧的扶手部510的前方部分上,设置能够插通手掌等手部的拱状手部收容体510a。该手部收容体510a的内侧设置空气袋(图示省略)等施疗机构,能够进行对手部的按摩。
如图79所示,椅子主体505的腿载置台504具有支持在椅子上就坐的使用者是左右脚的支持面518和在该支持面518内向两腿方向突出和后退的进退机构。该图79是在这样的进退机构508中空气袋没有膨胀的状态下(后退时)的平面图,图80是全部空气袋处于膨胀状态下(突出时)的平面图。而图78为进退机构508的正视图。
如图79和图80所示,该进退机构508具有位于该进退机构508的左右方向上的中央部的中央空气袋511和位于左右方向两边缘部的左右空气袋512。左右空气袋512由配置于上升板513的下侧(背面侧)的下侧空气袋514与配置于上升板513的上侧(表面侧)的上侧空气袋515构成。于是,在使用者对脚进行按摩时,左右脚放置于这些中央空气袋511与左右空气袋512之间。图79与图80中,虚线表示这时载置的左右脚517的剖面轮廓形状。
如图78~80所示,在上升板513的左右方向内侧安装铰链520,基体516与上升板513利用这样的铰链520安装。利用铰链520,使得上升板513能够向左右方向内侧上升。而且在铰链520上安装有螺旋弹簧521,利用该螺旋弹簧521对上升板513向左右方向外侧施加弹力。因此在空气袋产生的外力不起作用的时,上升板513形成如图79所示的后退状态。
在上升板513的上侧(表面侧),利用铰链520安装承受板522,该铰链520配置于承受板522的左右方向内侧。因此,承受板522能够向左右方向内侧倒入。又在铰链520上安装螺旋弹簧521,利用该螺旋弹簧521对上升板513向左右方向外侧施加弹力。因此,在空气袋产生的外力不起作用时,上升板513如图79所示处于后退状态。在这样的图79所示的后退状态下,整个后退机构508形成大致平坦状。这样,支持使用者两腿的支持面518、后退机构508在其后退时形成大致平坦的形状。
而且,所有的空气袋511、514、515如图80所示,剖面全部大致形成扇形,该扇形膨胀展开。
中央空气袋511如图78的正视图所示,在平面上看来形成上下方向上较长的大致为长方形的形状,左右对称地分别设置一个,总共为2个,而且如图80所示,中央空气袋511左右都配置,其剖面扇形中心位于左右方向外侧。因此,一旦中央空气袋511膨胀,该左右的中央空气袋511就形成分别向左右方向外侧突出的状态。
另一方面,左右的外侧空气袋514配置于基体516的左右边缘部与上升板513之间,而且如图80所示,其剖面的扇形中心向着左右方向内侧。因此该下侧空气袋514一旦膨胀,该左右的下侧空气袋514就分别向左右方向内侧突出,从背面侧按压上升板513。以此使上升板513向左右方向内侧上升。而且在这里一旦上侧空气袋515膨胀,该上侧空气袋515就从背面侧推动承受板522,使承受板522向左右方向内侧倒入。在承受板522的表面侧设置呈半球形突出的指压器523,左右脚517被夹在该指压器523与上述中央空气袋511之间按摩。上侧空气袋515的上述扇形中心由于向着安装承受板522的铰链520的一侧,通过使上侧空气袋515膨胀为剖面大致为扇形的形状,能够高效率地按压承受板522。
还有,如图78所示,上侧空气袋515被在扇形方向上分割,由腿肚子用的空气袋515a和脚腕用的空气袋515b构成,能够分别独立进退动作。又,在图78的正视图中,适当省略了承受板522与指压器523等的记载。
如上所述,椅子主体505的腿载置台504上设置进退机构508,但是覆盖该进退机构508的就是盖501中的下部盖507。该下部盖507覆盖进退机构508的状态的剖面图示于图71。如该图71所示,下部盖507在其左右方向中央部具有对应于中央空气袋511的突出(膨胀)能够展开的作为折叠部的中央折叠部509。
图72(a)是在进退机构508后退的状态下形成折叠状态的中央折叠部509的放大剖面图。如该图所示,中央折叠部509由构成下部盖507的表面部分的第1表面部509a及第2表面部509b、配置于该第1表面部509a的背面侧的第1重复部509c、以及配置于该第1重复部509c的背面侧的第2重复部509d构成。第1表面部509a在左右方向内侧端t1与第2表面部509b的左右方向内侧端t2形成隔着间隙S相对的状态。间隙S如图70所示,在左右两腿之间在位置上向扇形方向延伸。而且在中央折叠部509折叠着的情况下,第1重复部509c及第2重复部509d被第1表面部509a及第2表面部509b遮蔽,从外侧无法看到(但是从间隙S能够看到第2重复部509d的极小的一部分)。
还有,从美观的观点出发,最好是间隙S尽可能狭窄,下部盖507的尺寸设计时可以使间隙S大致为0。
中央空气袋511膨胀突出时,中央折叠部509向左右方向展开,盖的表面积变大。图73(a)、(b)为表示该中央折叠部509展开时的情况的外观图。如图73(a)所示,在中央折叠部509折叠的状态下,除了微小的间隙S部分,第1重复部509c及第2重复部509d形成从外侧看不见的状态。
一旦中央空气袋511膨胀、突出,中央空气袋509就展开,第1重复部509c及第2重复部509d在盖的表面侧露出。借助于此,下部盖507中覆盖腿载置台504的部分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盖的表面面积扩大。
这样,由于中央折叠部509的展开,盖发生延伸,因此盖的材料不必采用具有伸缩性的材料,例如可以采用合成革和皮革等非伸缩性材料。又,即使是使用伸缩性材料的情况下,也由于盖因折叠部的展开而延伸,该伸缩性材料本身的伸缩少。因此即使是使用伸缩性材料也能够提高耐用性,能够维持美观。而且伸缩性材料通常比合成革等非伸缩性材料贵,因此使用非伸缩性材料能够降低成本。根据这样的成本观点,盖的材料最好是采用合成革。
如图72(a)的剖面图所示,构成中央折叠部509的第1表面部509a、第2表面部509b、第1重复部509c及第2重复部509d这4个盖构件在中央折叠部509内分别相互断开,这些切断开来的各盖部的端部相互之间通过适当缝合接合形成连续的下部盖507。具体地说,第1重复部509c的一端的侧端t3近旁与第1表面部509a的左右方向内侧端t1近旁缝合,形成第1折缝c1。又,第1重复部509c的另一端的侧端t4近旁与第2重复部509d的一端的侧端t5近旁缝合,形成第2折缝c2。还有,第2重复部509d的另一端的侧端t6近旁与第2表面部509b的左右方向内侧端t2近旁缝合,形成连接缝g。
还有,在本实施例和以下所述的各实施例中,各折缝和各连接缝的连结方法采用缝合的方法,但是不限于缝合方法。但是在使用能够缝合的盖构件的情况下,最好是采用接合强度高而且成本低的缝合方法。
第1、第2折缝c1、c2与连接缝g采用不同的结构。即在图72(a)的剖面上,折缝c1、c2形成缝合的两个构件从该折缝向同一方向上延伸的结构(即折叠状的结构),而连接缝g形成缝合的两个构件从该连接缝向相反方向延伸的结构。利用这样的结构,形成第1重复部509c与第2重复部509d向同一侧(图72(a)上的向左侧)折叠,第1表面部509a的背面侧上配置第1重复部509c,而且第1重复部509c的背面侧上配置第2重复部509d的结构。
而且在折叠状态下,第1表面部509a、第1重复部509c、第2重复部509d以及第2表面部509b全部与盖表面h大致平行。在这里,所谓盖表面是指在中央折叠部509构成盖的外表面的部分,在图72(a)的实施形态中,中央折叠部509的第1表面部509a的外侧表面以及第2表面部509b的外侧表面就是盖表面h。
图72(b)是中央折叠部509的变形例。在这里,图72(a)的实施形态中用第2表面部509b和第2重复部509d分开的构件采用形成一体的第2表面部509b,以此构成在图72(a)的实施形态中存在的不设置连接缝g的结构。这时,在折叠状态下从外侧能够看到的折缝或连接缝只有第1折缝c1一条,具有看不见间隙S的外观上的好处。
图72(a)的实施形态中,设置第1折缝c1和第2折缝c2这样的折缝,这第1折缝c1和第2折缝c2是将大致平行折叠的状态下重叠的各盖构件509a、509c以及509d在该折缝c1、c2近旁、在厚度方向上结合。这样一来,该重叠的结合状态产生约束力,因此利用进退装置的突出展开的折叠部在进退机构后退时容易恢复折叠状态。这样的约束力产生的效果的详细情况将在后面叙述。
另一方面,在图72(a)那样设置连接缝g的情况下,如上所述,在该连接缝g的近旁k,平行重叠的第2表面部509b与第2重复部509d在厚度方向上接合,因此平行重叠的部分的弯曲刚性增加,所以一旦展开后容易恢复折叠状态。而且,通过与第1折缝c1同时设置第3连接缝g,第1表面部509a与第2表面部509b隔着间隙S形成相对的状态,这样的第1表面部509a和第2表面部509b容易形成同一平面状态,因此折叠状态下的盖表面的高低差比较少。于是就更加美观,同时也将对使用者有妨碍的高低差减小到最低限度。
设置连接缝g也带来设计上的好处。在图70的立体图中,在中央折叠部509的间隙S的两侧设置有缝合线525,该两条缝合线525与左右方向中央的线L2一起从靠背部503经过座位502,通过中央折叠部509的两侧到达腿载置台504的最下部。
中央折叠部509的两侧的缝合线525中的一条,是图72的连接缝g的第2表面部509b与第2重复部509d的缝合线。也就是说,通过设置这样的连接缝g在其近旁进行缝合,可以将上述左右两条缝合线525从下部盖507的座位被覆部连续延伸到腿载置台被覆部的最下部分,可以增加美观。假如向图72(b)那样没有连接缝g的情况下,图72(a)的第2表面部509b与第2重复部509d的缝合线也不存在,因此在中央折叠部509沿着间隙S设置的缝合线525只成为第1表面部509a与第1重复部509c的缝合线525一条,不再成为图70所示那样在间隙S的左右两侧存在缝合线525的状态。但是,由于对连接缝g进行缝合,在间隙S的左右两侧设置缝合线525,增加了设计上的美观性。这样,通过采用缝合方法实现折叠部的接合,将该缝合线与其他缝合线连续设置,提高了设计的美观性。
还有,通过将第2表面部509b与第2重复部509d相互断开不形成一体,第1表面部509a与第2表面部509b形成相同尺寸,具有能够使用相同型号的纸样的好处。
还有,在下部盖507与腿载置台504的支持面518之间设置图71的虚线所示的背面盖531,与下部盖507适当缝合。该背面盖531使用例如用于紧身潜水衣的材料那样的具有伸缩性的材料。由于这样的背面盖531的存在,中央折叠部509更加容易返回折叠状态。又,由于进退机构508没有直接与下部盖507接触,在进退机构508突出时,下盖507被进退机构508的牵拉,下部盖507受到的强应力作用少。因此提高下盖509的耐用性。
关于上述折叠缝近旁k的缝合位置,最好是缝合的两个构件的端部位置与缝合位置的距离d(参照图72(a))为3mm~7mm左右。该距离d如果过小,则这样的缝合重叠,部分α减少,导致减少折叠状态恢复的效果的倾向。又,如果距离d过大,则覆盖构件的浪费变大。
盖构件的材料没有特别要求,但是为了容易恢复到利用上述折缝折叠的状态,最好是使用具有规定以上的弯曲刚性的盖构件。但是,如果弯曲刚性够高,则不容易展开。因此与使用例如厚度为0.4mm~1mm左右为宜,更理想的是0.5mm~0.75mm左右的皮革(例如合成革或皮革等)。
而且该中央折叠部509形成与该中央折叠部509的该表面h大致平行折叠的状态,而且,中央折叠部509的支持面518在后退时形成大致为平面的形状,因此该折叠部向外侧的突出被抑制于最低限度,形成接近平坦的状态。因此使用者将两腿517放置方便,不容易受到阻碍。又,形成及其美观的盖。
又,该下部盖507覆盖的进退机构508在后退时构成平坦的支持面518(参照图79),中央折叠部509覆盖该支持面518的一部分。在这种情况下,中央折叠部509与大致平坦的支持面518平行地折叠,中央折叠部509对支持面518的平坦性几乎不造成任何损害。因此使用者将脚517放在支持面518上时,下部盖507的中央折叠部509并不形成妨碍。又,在不将腿载置台504座位按摩机使用而座位单纯的腿载置台使用的情况下,也不形成妨碍。又,如上所述,由于几乎不对大致平坦面的支持面518的平坦性造成损害,因此能够形成美观的盖。
如图70所示,在覆盖椅子主体505的盖501上,也考虑设计的美观,从靠背盖506到下部盖507在上下方向上设置3条线L1、L2、L3。中央折叠部509沿着这些线中左右方向中央的中央线L2的向下延伸部分设置,用中央折叠部509的第1折缝c1与连接缝g(参照图72(a))构成线L2的下方部分。然后,如图70所示,在中央线L2的两侧设置沿着该L2的缝合线525直到下部盖507的最下部。
如图73所示,在形成中央折叠部509的折缝c1的折缝线的延长线方向两侧上的中央折叠部509的近旁533,将上述各盖构件(第1表面部509a、第2表面部509b、第1重复部509c、第2重复部509d)相互缝合并使其不能相互展开。因此,中央折叠部509在折缝线方向端部位置的展开受到限制。从而,中央折叠部509被约束于折叠状态,在中央空气袋511后退时,容易恢复到折叠状态。还有,在本实施形态中,使中央折叠部509的折缝线方向两侧的近旁不能展开,但是,也可以只使折缝线方向的一侧不能展开。
不能展开的中央折叠部509的近旁533的位置与中央空气袋511的配置相关设定。即如图73(a)所示,构成间隙S的折缝c1的折缝线方向的长度Lc比在该中央折叠部509近旁设置的进退机构即中央空气袋511的上述折缝线方向的长度Le长。这样一来,由不能展开的近旁533对中央空气袋511的突出进行的制约几乎不存在。
还有,在这种情况下作为进退机构的中央空气袋511最好是配置于中央折叠部509的折缝线方向的中央位置上。在这种情况下,中央空气袋511与不能够展开的部分(近旁533)之间的距离在中央空气袋511两侧均等,因此也能够使对折叠状态的约束力均等。
又,最好是能够使腿载置台504按照使用者的脚517的位置在上下方向上滑动,也能够改变下部盖507与中央空气袋511的上下方向上的相对位置。在这种情况下,最好是在中央空气袋511的全部滑动范围内上述长度Lc比上述长度Le大,以使中央空气袋511的上下方向的两端位置位于比中央折叠部509的上下方向上的两端位置更靠内侧(靠上下方向的中央)。
如图70所示,在本实施形态中,有L1、L2、L3三条线,但是如图71所示,在本实施形态中,在下部盖507覆盖腿载置台504的部分,存在L1、L2线的位置上不存在折叠部,也就是说,该L1和L3不是折缝或连接缝,中央折叠部509的左右两侧上的L1和L3主要是根据设计上的要求设置的。
如图71所示,中央折叠部509避开作为被施疗的身体的左右脚517放置的位置,在不放置脚517的位置、即左右脚517之间配置。这样一来,中央折叠部509不会夹在脚517与进退机构508(按摩机)之间,因此在中央空气袋511突出(膨胀)时中央折叠部509能够顺利展开。而且在发生所述突出(膨胀)时中央折叠部509在脚517与进退机构508之间展开不会带来不方便的感觉。
这样,所述折叠部最好是配置于不载置使用者的所述身体的位置上。还有,所谓“不载置使用者的所述身体的位置”,是指通常使用按摩机的情况下应该载置身体的位置以外的位置。
又,中央折叠部509配置于中央空气袋511近旁,而且覆盖着中央空气袋511配置。假如中央折叠部509被配置于偏离中央空气袋511的位置上,则由于中央空气袋511的膨胀的拖拽,盖从中央折叠部509向中央空气袋511的方向移动。在这种情况下,脚517搁置于该被拖拽的部分时,由于该盖的移动,脚517受到不同于本来的施疗目的的外力而感到不舒适。而且随着中央折叠部509的展开而发生的盖的移动大,因此所述展开不能够顺利进行。但是在本实施形态中,中央折叠部509配置于中央空气袋511近旁,因此中央空气袋511膨胀,中央折叠部509展开时盖的移动能够控制于最低限度。因此中央折叠部509能够顺利展开,而且不会有身体与按摩机之间由于盖的移动产生的使用者的不舒适感觉。
这样,折叠部配置于进退机构的突出部近旁为宜,配置于进退机构的突出部上则更加理想。在这种情况下,在盖展开时盖移动的部分能够控制于最低限度。因此折叠部能够顺利展开,而且能够减小身体与按摩机之间由于盖的移动产生的使用者的不舒适感觉。
在折叠的状态下,中央折叠部509的第1重复部509c与第2重复部509d被收容于盖表面h的背面侧,换句话说收容于第1表面部509a和第2表面部509b的背面侧(内部)。也就是说,中央折叠部509被折叠起来,能够被收容于盖表面h的背面侧。因此折叠的第1重复部509c与第2重复部509d被收容于盖的背面侧,变得不显眼而美观。而且,折叠着处于松弛状态的第1重复部509c与第2重复部509d表面侧(外)侧露出,不妨碍使用者。
还有,如图71所示,在这样的实施形态16的下部盖507的左右方向两端部分设置蛇腹状折叠部526。该蛇腹状折叠部526主要是进退机构508的下侧空气袋514和上侧空气袋515膨胀,上升板513和承受板522突出时展开、延伸。如上所述,下部盖507与腿载置台504之间没有特别固定,因此假如是在不存在蛇腹状折叠部的情况下,下部盖507不能够追随承受板522的突出(或上侧空气袋515的膨胀),恐怕会发生下部盖507偏离腿载置台504或下部盖507对腿载置台504的覆盖位置的偏差。但是,利用蛇腹状折叠部526的存在,能够防止这样的下部盖507的脱离和偏移。
该蛇腹状折叠部526不同于通常的蛇腹状盖,容易恢复到折叠状态。图74是蛇腹状折叠部526的放大剖面图,如该图所示,在折叠状态下,作为构成蛇腹状折叠部526的各盖构件的表面部526a、第1重复部526b、第2重复部526c、第3重复折叠部526d、第4重复部526e、第5重复部526f、第6重复部526g以及背侧部526h,与后退时的进退机构508的支持面518大致平行地折叠。而且各盖构件526a~526h是在折缝c的近旁k,在厚度方向上缝合折叠状态的各盖构件526a~526h形成的。因此与上述中央折叠部509一样,在进退机构508后退时容易恢复折叠状态,因此更加美观。
实施形态17
图75是表示本发明实施形态17的下部盖507覆盖着后退时的进退机构508的状态的剖面图。在该实施形态17中,作为将进退机构508的支持面518上形成为与该支持518大致平行折叠的折叠部,除了中央折叠部509外,具有左右折叠部519。而且不具备上述实施形态16中的蛇腹状折叠部526。
图76表示实施形态17的中央折叠部509的放大剖面图。在该实施形态17的中央折叠部509中,第1表面部509a和第2表面部509b隔着间隙S相对。而且第1表面部509a的间隙S一侧端部与第1重复部509c的间隙S一侧的端部缝合形成第1折缝c1。又,第2表面部509b的间隙S一侧端部与第3重复部509e的间隙S一侧的端部缝合形成第4折缝c4。还有,重复部509c、509e的间隙S一侧的相反侧端部与第2重复部509d的两个端部分别缝合,形成第2折缝c2和第3折缝c3。第1重复部509c与第3重复部509e的左右方向的宽度作为相同大小,同时第2重复部509d的左右方向的宽度形成为所述重复部509c、509e的左右方向的宽度的大约2倍。而且在折叠状态下所有的盖构件509a 509e都与盖表面h大致平行。
左右折叠部519形成例如图72(b)所示的实施形态的折叠结构。该图75所示的实施形态的下部盖507的立体图也像图70那样,在上下方向上具有L1~L3三条线,而这些线中位于中央折叠部509的左右位置的线L1和线L3是左右折叠部519的第1折缝c1(参照图72(b))构成的间隙。
这样,将折叠状态下的折叠部的折缝构成的折缝线设置于盖501上外观上看来是其他线条的延长线上,因此该折缝线与其他线形成一体,不仅不显眼,而且对设计上的美观有贡献。反之,在设置多个折叠部的情况下,也可以在该多个折叠部生成的多个折缝形成的折缝线的延长线上,在盖501上可以设置外观上能够看到的下其他线。对于这样的折缝构成的折缝线以及以这些折缝线为其一部分的线条的数目和方向没有特别限定。
在本实施形态中也与上述实施形态16的中央折叠部509一样,形成在进退机构508后退时容易恢复折叠状态的结构。全部盖构件509a~509e在缝合部被切断,而全部折缝c1~c4是将在大致相互平行折叠的状态下重叠的各盖构件509a~509e,在各折缝c1~c4的近旁k,在厚度方向上缝合。因此本实施形态17的中央折叠部509也与上述实施形态16的中央折叠部509一样,容易恢复折叠状态。
又,在折叠状态下作为折叠后松弛的部分的第1重复部509c、第2重复部509d以及第3重复部509e,被收容于盖表面h的背面侧、即第1表面部509a和第2表面部509b的背面侧,因此不但美观而且松弛的部分不妨碍使用者。
作为本实施形态17的例子,下面对进退机构508实施后退动作时该盖507的展开状态进行说明。在中央空气袋511收缩的状态(后退状态)下,如图81(a)所示,中央折叠部509形成折叠状态。而在中央空气袋511膨胀(突出)的状态下,如图81(b)所示,中央折叠部509形成展开状态。以此形成对应于中央空气袋511的膨胀(突出)能够展开的下部盖507。
在这里,如上所述,中央折叠部509的缝制是,在第1折缝c1~第4折缝c4近旁,将在大致相互平行折叠的状态下重叠的盖构件509a~509e在厚度方向上缝合。因此,由于该缝合的约束力,在图81(b)的展开状态下,第1重复部509c在其左右方向两端部分(第1折缝c1和第2折缝c2近旁)形成大约弯曲为“U”字形的状态。在这一点上,第3重复部509e的左右方向两端部分(第3折缝c3和第4折缝c4近旁)也同样弯曲为大约“U”字形。这些第1重复部509c和第3重复部509e等盖构件具有规定数值的弯曲刚性,在弯曲的情况下,企图恢复大致平坦状态的力起作用。于是,像上述弯曲状态那样,弯曲程度(曲率)越大,企图恢复大致平坦面的力也越大。而且由于上述缝合产生的约束力,展开时的盖构件的曲率变大,所以想要恢复折叠状态的倾向变强。因此在中央空气袋511从图81(b)的展开状态再度收缩的情况下,中央折叠部509容易恢复折叠状态。
另一方面,左右折叠部519对应于左右空气袋512中的上侧空气袋515的膨胀(突出)而展开。图82表示该左右折叠部519展开的状态。在图82中,下侧空气袋514、承受板522、指压器523等的图示省略。
在利用下侧空气袋514(未图示)的膨胀使上升板513上述的状态下(图82(a)),左右折叠部519几乎不展开。这是因为,如上所述下部盖507在左右方向两端边缘部530被夹在上升板513与下侧空气袋514之间,而且与腿载置台504一侧也没有固定,所以下部盖507没有受到随着上升板513的上升而发生的拉力。而且如图82(b)所示,一旦上侧空气袋515膨胀(突出),与其对应,左右折叠部519就展开。在没有设置这样的左右折叠部519的情况下,下部盖507的左右方向两端边缘部530由于上侧空气袋515的膨胀而受到拉拽发生移动,下部盖507或被从腿载置台504上拉开或偏离,但是并不因左右折叠部519的展开而发生这样的情况。
在图82(b)的展开状态下,在左右折叠部519的第1折缝c1和第2折叠c2的近旁,盖构件形成弯曲的状态,因此如上所述,其趋向恢复平坦状的力起作用,容易恢复折叠状态。
还有,图83表示左右折叠部519的变形例中展开的状况,该变形例的左右折叠部519采用与图76所示的实施形态的中央折叠部509相同的结构。该左右折叠部519也在上侧空气袋515膨胀时如图83(b)所示展开,在各折缝c1~c4,盖构件形成弯曲形状,因此想要恢复原形的力起作用所以容易恢复折叠状态。
还有,图76的本实施形态17的中央折叠部509采用左右方向对称的结构,因此容易左右均等展开。因而,如图75所示,通过使作为左右对称地突出的突出机构的两个中央空气袋511的突出对称轴与折叠部的对称轴的位置相互大致一致,展开会更加顺利。
图77(a)、(b)是中央折叠部509的变形例。但是这些折叠结构也当然使用于左右折叠部519等所有位置的折叠部。
图77(a)的实施形态与图72(a)的实施形态相比,不同点在于,连接缝g形成第1表面部509a及第1重复部509c的背面侧(下侧)。也就是在这里连接缝g被收容于盖表面h的背面侧。这样一来,在折叠状态下连接缝g被遮蔽,因此有只能够看到第1折缝C1,不产生间隙S(参照图72(a))的优点。但不是像图72(a)的实施形态那样第1表面部509a与第2表面部509b形成相对的状态,而是第1折缝c1的部分形成高低不平。
又,图77(b)所示的实施形态与上述图76所示的实施形态结构相似,具有折缝状的折缝c1~c4,但是第4折缝c4成为第1表面部509a和第1重复部509c的背面侧(下侧),被收容于盖表面h的背面侧,这一点与图76所示的实施形态不同。这样一来,如图76的实施形态所示,第1折缝c1与第4折缝c4不形成相对的状态,第1折缝c1的部分形成高低差,另一方面,在折叠状态下,第4折缝c4被遮蔽,因此从外侧能够看到的折缝只有第1折缝c1一条,也有不产生间隙S(参照图76)的优点。
在折叠部中,在折叠状态下重叠的盖构件的最大重叠数目在4个或4个以下为宜,如果在3个或3个以下,则从折叠状态下的高折叠部的突出为最低限度这点来看是理想的。也就是说,在例如图72(a)所示的中央折叠部509的实施状态中,上述最大个数采用3个(也就是第1表面部509a、第1重复部509c、第2重复部509d三个)。这一点上,图76所示的实施形态的中央折叠部509也相同,同样为3个。而在图77(a)所示的实施形态中为4个(也就是第1表面部509a、第1重复部509c、第2重复部509d以及第2表面部509b四个),图77(b)所示的实施形态中为5个,该最大重复个数越多,盖越是大大上升,对于承载身体有妨碍,从美观上看来也是不利的。另一方面,为了构成折叠部,通常有必要使3个或3个以上盖构件重复,因此从盖的平坦性的观点考虑,上述最大重复个数最好是3~4个,更理想的是3个。
以上所述的各实施形态的按摩机具备在腿载置台504支持左右两腿的支持面518、在该支持面518内实施向脚517一侧突出和后退的进退机构508、以及具有覆盖该支持面518、能够相应于所述突出展开,而且相应于所述后退折叠的中央折叠部509的盖501。在该按摩机中,能够用盖覆盖支持身体而且具有进退机构的支持面518。又,由于设置能够对应于进退动作进行展开和折叠的折叠部,盖不需要使用具有伸缩性的材料,即使是使用伸缩性材料的情况下,收缩的程度也将减少。收缩性材料在使用时由于连续收缩会失去收缩性,有时候会在延伸的状态下松弛,但是采用上述结构不必要使用具有伸缩性的材料,而且伸缩的程度也减少了,因此能够形成可维持美观的按摩机。
又,在上述各实施形态中,下部盖507中覆盖腿载置台504的部分作为腿载置台用盖起作用。该腿载置台用盖覆盖具有支持左右两腿的支持面518、以及在该支持面518内向脚517一侧突出和后退的进退机构的腿载置台504。而且作为配置于该支持面518的左右方向中央部上,能够根据进退机构的突出和后退扩张收缩的扩张收缩部,具备中央折叠部509。
在腿载置台504上为了能够对左右两腿进行按摩,有必要分别独立对左右脚实施施疗,因此通常左右两腿之间设置分割壁,从内侧分别支持左右两腿,但是,一旦设置该分割壁,脚的放置不方便。因此一旦在左右两腿之间设置突出的进退机构,可以切削所述分割壁,脚的放置变得容易,因此是理想的。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将所述扩张收缩部配置于支持面518的左右方向中央部,能够形成相应于这样的中央部的突出而扩张,而且相应于其后退而收缩的盖。这盖由于相应于后退而收缩,在后退时搁脚不容易受影响。而且该扩张收缩部避开放置左右两腿517的位置,设置于左右两腿之间的左右方向中央部,因此如上所述能够顺利进行扩张收缩,而且能够将给使用者造成的不舒服感觉降低到最低限度。
还有,在进退机构后退时,一旦腿载置台504的两腿支持面518形成大致平坦面,两腿就更容易放置,而且设备更加美观。
该扩张收缩部的材料没有要求,例如可以使用各种伸缩性材料。但是在使用收缩材料时由于连续收缩,伸缩性会受到损坏,有时会在延伸状态下松弛着。因此为了维持美观,最好是采用皮革(合成革等)为代表的非伸缩性材料,而且最好是形成如上所述的中央折叠部509那样的折叠部。而且,如果采用能够将该折叠部与盖表面h大致平行地折叠的结构,则在腿载置台504的支持面518上盖的突出达到最低限度,脚的放置变得容易,而且能够形成美观的盖。如上所述,其效果比支持面518为大致平坦面的情况更好。
如上所述的中央折叠部509和左右折叠部519的折叠结构不限于覆盖腿载置台504的部分,当然也可以作为按摩机的所有部位的折叠部使用。例如可以使用于靠背部503、扶手部510、座位502等所有部位。又,本发明不限于椅子型按摩机,也可以使用于伴随进退动作的所有按摩机。又,进退动作不限定于按摩动作。
从以上说明中,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了解本发明的多种改良和其他实施形态。从而,上述发明应该只解释为例示,是以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了解实施本发明的最佳实施形态为目的而提供的。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的情况下,其结构和/或功能的详情可以有实质性改变。
工业应用性
本发明的椅子型按摩机、按摩机用盖、腿载置台用盖、以及按摩机,对于作为具备支持被施疗者的小腿的腿载置台的椅子型按摩机、椅子型按摩机和对脚等身体部分进行按摩的按摩机用盖、或腿载置台用盖、具备这些盖的按摩机是有用的。

Claims (40)

1.一种椅子型按摩机,其特征在于,
具备具有支持被施疗者的小腿的支持部、以及为按压被施疗者的小腿,能够从所述支持部向前方膨出又能够后退的膨出部的腿载置台,
该腿载置台形成如下结构,即在所述膨出部后退的状态下,所述支持部与所述膨出部形成大致平坦面,而且
所述支持部为了分别支持被施疗者的左右小腿,具有左右并设的两个支持面、在比各所述支持面靠外侧的部分与所述支持面大致平行地形成的安装面、以及在所述两个支持面之间比所述支持面向前方突出地设置,支持被施疗者的腿肚子内侧部分的支持突起,
所述膨出部具有按压被施疗者小腿的施疗部,
所述施疗部具有
安装于所述安装面,利用空气的供排气膨胀收缩的后侧空气袋、
配置于该后侧空气袋的前侧,在所述支持部的所述支持面与所述后侧空气袋的安装位置之间的部分,利用大致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枢轴支承的承受板、以及
形成一端能够蛇腹状展开,另一端不展开的结构,在得到供气时能够从大致扁平状态膨胀为扇形,使所述另一端接近所述枢轴,所述一端背离所述枢轴,配置于所述承受板前侧的前侧空气袋,
所述施疗部形成这样的结构,即在所述后侧空气袋和前侧空气袋收缩时形成所述支持面与大致平坦面,在所述后侧空气袋和所述前侧空气袋膨胀时,所述前侧空气袋能够将被施疗者的小腿的腿肚子的外侧部分略向后方按压的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椅子型按摩机,其特征在于,形成所述支持突起越向下宽度越大的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椅子型按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施疗部分别对应于被施疗者的左右小腿,分别设置于所述支持部的两侧端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椅子型按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后侧空气袋具有
形成一端能够蛇腹状展开,另一端不展开的结构,在从大致扁平的状态开始得到供气时,能够膨胀为扇状,使所述另一端接近所述支持面,使所述一端背离所述支持面,且所述后侧空气袋安装于所述安装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椅子型按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持部形成这样的结构,即所述支持面及所述安装面形成台阶状结构,而且所述安装面比所述支持面低一级。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椅子型按摩机,其特征在于,对所述施疗部进行控制,从而能够在使所述后侧空气袋膨胀的状态下使所述前侧空气袋反复膨胀收缩。
7.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椅子型按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施疗部还具有配置于所述前侧空气袋的前侧,接触被施疗者的小腿,同时按压该接触处的凸状的施疗器。
8.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椅子型按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承受板其外侧端部向前方弯曲。
9.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椅子型按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持部具有相互上下排列配置的上侧支持部和下侧支持部,
所述施疗部分别设置于所述上侧支持部和下侧支持部上,
所述腿载置台还具备改变所述上侧支持部与下侧支持部的间隔距离的间隔距离变化手段。
10.一种腿载置台用盖,是覆盖具有支持左右两腿的支持面和在该支持面内能够向所述两腿侧突出和后退的进退机构的腿载置台的盖,其特征在于,
具备在所述支持面的左右方向中央部上配置,能够相应于所述进退机构的突出和后退而扩展收缩的扩展收缩部,
所述腿载置台上设置的所述进退机构在所述后退时所述支持面形成大致平坦面,同时
所述扩展收缩部采用能够相应于所述突出而展开,而且能够相应于所述后退与盖表面大致平行地折叠的折叠部。
11.一种椅子型按摩机,其特征在于,
具备具有支持被施疗者小腿的支持部、以及为了按压被施疗者的小腿,能够从所述支持部向前方膨出,而且能够后退的膨出部的腿载置台,
该腿载置台形成如下结构,即在所述膨出部后退的状态下,所述支持部与所述膨出部形成大致平坦面,而且
所述膨出部具有能够实施进退动作以对被施疗者的小腿进行按压的施疗部、以及在所述支持部的左右方向两侧能够向左右方向内侧上升地突出而且能够后退的上升部,所述施疗部设置于所述上升部上,
形成在所述上升部和所述施疗部后退的状态下,所述上升部的左右方向内侧的所述支持部和所述施疗部构成大致平坦面的结构,而且
所述上升部具有板状的承受板,
所述承受板形成能够以配置于其左右方向内侧的第1转动轴为中心转动,同时能够利用配置于其背面侧的空气袋的膨胀收缩而转动的结构,而且
所述施疗部具有板状的施疗板,
所述施疗板形成能够以配置于其左右方向内侧的第2转动轴为中心转动,同时能够利用配置于所述承受板与所述施疗板之间的空气袋的膨胀收缩转动的结构。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椅子型按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转动轴与所述第2转动轴配置于不同的位置上。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椅子型按摩机,其特征在于,相对于所述第1转动轴,所述第2转动轴配设于所述支持部的左右方向外侧。
14.根据权利要求11~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椅子型按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袋能够膨胀为剖面大致为扇形的形状,而且相对于该扇形该扇形的中心侧配置于所述支持部的左右方向内侧。
15.根据权利要求11~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椅子型按摩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支持部的左右方向中央部还具备进退的中央施疗部,
所述上升部、所述施疗部、以及所述中央施疗部后退的状态下,由所述上升部的左右方向内侧的所述支持部与所述施疗部形成大致平坦面。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椅子型按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央施疗部具有空气袋,
该空气袋以所述支持部的左右方向中央线为对称轴左右对称配置,
配置为左右对称的所述空气袋分别能够膨胀为剖面为大致扇形的形状,而且相对于该扇形该扇形的中心侧配置于所述支持部的左右方向外侧。
17.根据权利要求11~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椅子型按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持部具有支持被施疗者的小腿的支持面以及在该支持面外侧部与所述支持面大致平行的安装面,该安装面比所述支持面低一级地将所述支持面和所述安装面形成在阶梯上,
所述施疗部还具有配设于所述施疗板的前侧,与被施疗者的小腿接触,同时对该接触处进行按压的凸状的施疗器。
18.一种椅子型按摩机,其特征在于,
具备具有支持被施疗者小腿的支持部、以及为了按压被施疗者的小腿,能够从所述支持部向前方膨出,而且能够后退的膨出部的腿载置台,
该腿载置台形成如下结构,即在所述膨出部后退的状态下所述支持部与所述膨出部形成大致平坦面,而且
所述文持部具有被施疗者的小腿的支持面、以及在比该支持面外侧的部分大致平行形成的安装面,
所述膨出部具有按压被施疗者的小腿的施疗部,
所述施疗部分具有安装于所述安装面,利用空气的供排气而膨胀收缩的后侧空气袋、
配置于该后侧空气袋的前侧,在所述支持部的所述支持面与所述后侧空气袋的安装部分之间,以向大略上下方向延伸的枢轴枢着的承受板、
形成一端能够蛇腹状展开,另一端不展开的结构,能够在从扁平状态下得到供气时膨胀为扇形,使所述另一端接近所述枢轴,所述一端背离所述枢轴,配置于所述承受板前侧的前侧空气袋,
所述施疗部具有在所述后侧空气袋和所述前侧空气袋收缩时形成所述支持面与大致平坦面,在所述后侧空气袋和所述前侧空气袋膨胀时所述前侧空气袋略向后方按压被施疗者小腿的腿肚子的外侧部分的结构。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椅子型按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施疗部分别对应于被施疗者的左右小腿分别设置于所述支持部的两侧端部。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椅子型按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后侧空气袋
形成一端能够蛇腹状展开,另一端不展开的结构,能够在从扁平状态下得到供气时膨胀为扇形,使所述另一端靠近所述支持面,所述一端背离所述支持面,且所述后侧空气袋在所述安装面上安装。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椅子型按摩机,其特征在于,
相对于所述枢轴,所述前侧空气袋的另一端配置于所述支持部的左右方向外侧。
22.根据权利要求20或21所述的椅子型按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持部形成所述安装面比所述支持面低一级,将所述支持面和所述安装面形成台阶状的结构。
23.根据权利要求20或21所述的椅子型按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施疗部受到动作控制,从而能够在使所述后侧空气袋膨胀的状态下使所述前侧空气袋反复膨胀和收缩。
24.根据权利要求20或21所述的椅子型按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施疗部还具备配置于所述前侧空气袋前侧,在与被施疗者的小腿接触的同时按压该接触处的凸状施疗器。
25.根据权利要求20或21所述的椅子型按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承受板其外侧端部向前方弯曲。
26.根据权利要求520或21所述的椅子型按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持部为了分别支持被施疗者的左右小腿,左右并设两个支持面,该两个支持面之间还具有与所述支持面大致平行的中间安装面,
还具备具有安装于该中间安装面,在收缩时形成所述支持面与大致平坦面,在膨胀时比所述支持面更向前方突出的中间空气袋的中间施疗部。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椅子型按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持部将所述支持面和所述中间安装面形成台阶状,而且使所述中间安装面比所述支持面低一级,收缩的所述中间空气袋与所述支持面大致形成同一平面。
28.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椅子型按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空气袋形成越往下方宽度越大的结构。
29.根据权利要求20或21所述的椅子型按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持部为了分别支持被施疗者的左右小腿,所有并设两个支持面,在该两个支持面之间还具有与所述支持面大致平行的中间安装面,
还具备具有形成一端能够蛇腹状展开,另一端不展开的结构,从大致扁平的状态得到供气时能够分别膨胀为扇状,使各所述一端相互靠近,各所述另一端相互背离,安装于所述中间安装面的一对或多个中间空气袋的中间施疗部。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椅子型按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施疗部的一对或多对中间空气袋安装于所述中间安装面,并使其越往下方,构成一对的中间空气袋的间隔距离越大。
31.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椅子型按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施疗部和所述中间施疗部受到动作控制,以使所述前侧空气袋与所述中间空气袋同步地分别反复膨胀和收缩。
32.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椅子型按摩机,其特征在于,对所述施疗部和所述中间施疗部进行动作控制,以在使所述后侧空气袋膨胀之后,使所述前侧空气袋和所述中间空气袋同步地分别膨胀,然后维持该前侧空气袋和中间空气袋的膨胀,使所述后侧空气袋收缩,以此拉揉被施疗者的小腿的外侧部分。
33.根据权利要求20或21所述的椅子型按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持部具有相互上下并排配置的上侧支持部和下侧支持部,
所述施疗部分别设置于所述上侧支持部和下侧支持部上,所述腿载置台还具备使所述上侧支持部和下侧支持部的间隔距离改变的间隔距离变化手段。
34.一种按摩机用盖,是覆盖具有能够突出和后退的进退机构的按摩机的盖,其特征在于,
具有能够对应于所述突出而展开而且对应于所述后退折叠的折叠部,
该折叠部具有并排设置的第1表面部和第2表面部、以及设置于它们的背后,连接两个表面部,根据所述进退机构的突出和后退进行扩大和缩小的扩展缩小部,所述第1表面部和第2表面部在所述扩展缩小部缩小时形成大约为一个平面的盖表面。
35.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按摩机用盖,其特征在于,
所述折叠部具有形成所述盖表面的第1表面部的端部上形成的第1折缝与形成所述盖表面的所述第1表面部之外的第2表面部的端部上形成的第2折缝,
该第2折缝配置于所述第1折缝的背面侧。
36.根据权利要求34或35所述的按摩机用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部具有多个折缝,同时所述折缝是将上述大致平行折叠的状态下重叠的盖构件在该折缝近旁在厚度方向上接合形成的。
37.根据权利要求34或35所述的按摩机用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部在折缝线方向端部位置上的展开受到限制。
38.一种按摩机用盖,其特征在于,
能够覆盖具有支持使用者的身体的支持面、以及在所述支持面内实施向所述身体侧突出和后退的进退机构的按摩机的该支持面,
具有能够相应于所述突出而展开,而且相应于所述后退而折叠的折叠部,而且
所述支持面在后退时形成大致平坦面,同时
所述折叠部具有并排设置的第1表面部和第2表面部、以及设置于它们的背后,连接两个表面部,根据所述进退机构的突出和后退进行扩大和缩小的扩展缩小部,所述第1表面部和第2表面部在所述扩展缩小部缩小时形成大约为一个平面的盖表面。
39.根据权利要求38所述的按摩机用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部具有多个折缝,同时所述折缝是将上述大致平行折叠的状态下重叠的盖构件在该折缝近旁在厚度方向上接合形成的。
40.根据权利要求38或39所述的按摩机用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部在折缝线方向端部位置上的展开受到限制。
CN200480014331A 2003-05-26 2004-04-30 椅子型按摩机、按摩机用盖、腿载置台用盖、以及按摩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77132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3148173A JP3854944B2 (ja) 2003-05-26 2003-05-26 椅子型マッサージ機
JP148173/2003 2003-05-26
JP184464/2003 2003-06-27
JP331423/2003 2003-09-24
JP379329/2003 2003-11-1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94962A CN1794962A (zh) 2006-06-28
CN100577132C true CN100577132C (zh) 2010-01-06

Family

ID=335344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48001433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77132C (zh) 2003-05-26 2004-04-30 椅子型按摩机、按摩机用盖、腿载置台用盖、以及按摩机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3854944B2 (zh)
CN (1) CN100577132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200343A (ja) * 2007-02-21 2008-09-04 Family Co Ltd 椅子型マッサージ機
JP4903069B2 (ja) * 2007-03-02 2012-03-21 株式会社フジ医療器 マッサージ機
JP5103413B2 (ja) * 2009-01-29 2012-12-19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エアマッサージ機及びマッサージ椅子
KR101662766B1 (ko) * 2014-12-24 2016-10-06 주식회사 세라젬 에어포켓 타입의 마사지장치
DE102015105371A1 (de) * 2015-04-09 2016-10-13 Kongsberg Automotive Ab Massagevorrichtung für einen Fahrzeugsitz
KR101934383B1 (ko) 2017-03-20 2019-01-02 주식회사신화의료기 키조절 가능한 척추 견인기
JP6678335B2 (ja) * 2017-03-31 2020-04-08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オットマン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るマッサージ機
CN110525555B (zh) * 2018-05-25 2021-10-29 日本富拉司特株式会社 安全气囊
CN109124982A (zh) * 2018-06-29 2019-01-04 燕山大学 一种可穿戴康复助力柔性气动关节
JP7282353B2 (ja) * 2018-10-02 2023-05-29 ファミリーイナダ株式会社 マッサージ機
JP7331577B2 (ja) * 2019-09-20 2023-08-23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オットマン装置
CN111759699B (zh) * 2020-07-14 2023-12-29 王新跃 智能按摩枕及基于互联网的健康诊疗系统
CN111888215B (zh) * 2020-08-06 2023-08-29 艾的平方健康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肩部按摩机构的按摩椅及其工作方法
CN112158113B (zh) * 2020-10-27 2021-08-31 杭州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汽车座椅用的腿部支撑结构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WO02096346A1 2002.12.05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3854944B2 (ja) 2006-12-06
JP2004344589A (ja) 2004-12-09
CN1794962A (zh) 2006-06-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38968B (zh) 椅式按摩器
CN100577132C (zh) 椅子型按摩机、按摩机用盖、腿载置台用盖、以及按摩机
KR100724750B1 (ko) 의자형 마사지기, 마사지기용 커버, 다리 받침대용 커버 및마사지기
CN101410083B (zh) 按摩机
JP4056285B2 (ja) マッサージ機
JP4773272B2 (ja) 施療機
CN101057811B (zh) 前臂按摩装置
KR101725401B1 (ko) 경추 스트레칭 베개
JP2005245803A (ja) 足用マッサージユニット
JP4917358B2 (ja) 施療機
JP2005287831A (ja) 施療機
JP5628551B2 (ja) マッサージ機
JP6300002B2 (ja) ストレッチ器具
JP2006320630A (ja) 施療用パッド
KR200344858Y1 (ko) 쿠션
JP2007044389A (ja) 運動補助具
JP5220933B2 (ja) マッサージ機
JP2001299847A (ja) マッサージ機
JP5200131B2 (ja) 施療機
JP2005013559A (ja) 椅子型マッサージ機
JP2007252674A (ja) 施療機
JP2018082834A (ja) ピロー付マット
JP2024062674A (ja) エアストレッチ運動装置
JP5470486B2 (ja) マッサージ機
CN218552667U (zh) 用于颈部的护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088210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GR

Ref document number: 1088210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Assignee: Hajime Mitori Kabushiki Kaisha

Assignor: Family health equipment (Shanghai) Co., Ltd.

Contract record no.: 2009990000277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Chair-type massage machine, cover for massage machine, cover for ottoman, and massage machin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106

License type: Common License

Open date: 20060628

Record date: 20090403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Assignee: Family health equipment (Shanghai) Co., Ltd.

Assignor: Hajime Mitori Kabushiki Kaisha

Contract record no.: 2009990000277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Chair-type massage machine, cover for massage machine, cover for ottoman, and massage machin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106

License type: Common License

Open date: 20060628

Record date: 20090403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106

Termination date: 2011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