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568709C - 调整非线性元件的输入信号属性的电路和方法 - Google Patents
调整非线性元件的输入信号属性的电路和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0568709C CN100568709C CNB2005800035512A CN200580003551A CN100568709C CN 100568709 C CN100568709 C CN 100568709C CN B2005800035512 A CNB2005800035512 A CN B2005800035512A CN 200580003551 A CN200580003551 A CN 200580003551A CN 100568709 C CN100568709 C CN 100568709C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ircuit
- signal
- attribute
- input signal
- analog controll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F—AMPLIFIERS
- H03F1/00—Details of amplifiers with only discharge tubes, only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nly unspecified devices as amplifying elements
- H03F1/32—Modifications of amplifiers to reduce non-linear distortion
- H03F1/3241—Modifications of amplifiers to reduce non-linear distortion using predistortion circuits
- H03F1/3282—Acting on the phase and the amplitude of the input signal
-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F—AMPLIFIERS
- H03F1/00—Details of amplifiers with only discharge tubes, only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nly unspecified devices as amplifying elements
- H03F1/32—Modifications of amplifiers to reduce non-linear distortion
-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F—AMPLIFIERS
- H03F1/00—Details of amplifiers with only discharge tubes, only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nly unspecified devices as amplifying elements
- H03F1/32—Modifications of amplifiers to reduce non-linear distortion
- H03F1/3241—Modifications of amplifiers to reduce non-linear distortion using predistortion circuits
- H03F1/3247—Modifications of amplifiers to reduce non-linear distortion using predistortion circuits using feedback acting on predistortion circuits
-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F—AMPLIFIERS
- H03F2200/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amplifiers
- H03F2200/102—A non-specified detector of a signal envelope being used in an amplifying circuit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Amplifiers (AREA)
- Tone Control, Compression And Expansion, Limiting Amplitude (AREA)
- Transmitters (AREA)
- Oscillators With Electromechanical Resonators (AREA)
- Air Bags (AREA)
- Picture Signal Circuits (AREA)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 Input Circuits Of Receivers And Coupling Of Receivers And Audio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调整非线性元件的输入信号的至少一个属性的电子电路。检测器检测该输入信号的强度。模拟控制器形成至少一个控制信号作为该检测器检测的输入信号的强度和该至少一个属性之间的非线性关系的分段逼近。调整电路根据来自至少一个控制器的至少一个控制信号调整该输入信号的至少一个属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调整非线性元件的输入信号的电子电路。
背景技术
诸如功率放大器的非线性元件引起信号失真。人们努力尝试用各种方法来降低放大器引起的失真。因为作为输入信号的幅度的函数的幅度或相位的失真往往与已知函数类似,所以利用具有类似特征行为的部件来补偿失真。典型预失真部件包括二极管、场效应晶体管或双极结晶体管。虽然该解决方案简单,但是它不准确。一个部件的特征曲线不能很好地消除诸如功率放大器的非线性元件的失真。
通过使用查找表可以实现预失真,另外,可以更新查找表,以实现适应性,因为例如温度、放大器的年龄和提供给该放大器的信号的变化会影响放大器失真。
可以使用高于一阶的多项式代替查找表来估计失真。通常,阶数必须至少为五阶或甚至七阶以便很好地消除失真。然而,这会大大增加乘法运算的次数。
查找表和多项式导致非常复杂的、非理想的补偿电路,该电路会在信号处理中引起有问题的延迟。此外,多项式解决方案中使用的乘法算子难以实现,并且引起不必要的延迟。因此,不管是否使用线性化,如果引入信号的功率电平变化,则功率放大器不能线性放大该信号,而例如在UMTS(通用移动电话系统)、CDMA(码分多址)和WCDMA(宽带CDMA)无线电系统中,引入信号的功率电平是变化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调整非线性元件的输入信号的改进电路。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用于调整非线性元件的输入信号的至少一个属性的电子电路,该电路包括:检测器,用于检测该输入信号的强度;至少一个模拟控制器,用于形成至少一个控制信号作为该检测器检测的输入信号的强度和该至少一个属性之间的非线性关系的分段逼近;以及至少一个调整电路,用于根据来自至少一个控制器的至少一个控制信号调整该输入信号的该至少一个属性。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用于调整放大器的输入信号的幅度的电子电路,该电路包括:检测器,用于检测该输入信号的强度;模拟控制器,用于形成一个控制信号作为该检测器检测的输入信号的强度和该至少一个属性之间的非线性关系的分段逼近;以及调整电路,用于根据该控制信号调整该输入信号的幅度。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用于调整放大器的输入信号的相位的电子电路,该电路包括:检测器,用于检测该输入信号的强度;模拟控制器,用于形成一个控制信号作为该检测器检测的输入信号的强度和该至少一个属性之间的非线性关系的分段逼近;以及一个调整电路,用于根据该控制信号调整该输入信号的相位。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用于调整非线性元件的输入信号的至少一个属性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利用检测器检测该输入信号的强度;利用至少一个模拟控制器形成至少一个控制信号作为该检测器检测的输入信号的强度和该至少一个属性该之间的非线性关系的分段逼近;以及利用至少一个调整电路,根据来自至少一个控制器的至少一个控制信号调整该输入信号的该至少一个属性。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电子电路,该电路包括:检测装置,用于检测输入信号的强度;形成装置,用于利用至少一个模拟控制器形成一个控制信号作为该输入信号的强度和至少一个属性之间的非线性关系的分段逼近;以及调整装置,用于根据来自至少一个模拟控制器的控制信号调整该输入信号的至少一个属性。
从属权利要求中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方法和系统提供了几个优点。该电路简单,可以容易地把它调谐成非线性元件并调谐成期望行为。该电路具有短延迟。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优选实施方式和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其中
图1表示无线电系统;
图2表示调整电路;
图3表示控制器的电路;
图4图示控制的属性和输入信号强度之间的关系;
图5图示该方法步骤的流程图;
图6A表示带有传输线的调整电路;
图6B表示带有定向耦合器的调整电路;
图6C表示带有循环电路的调整电路;以及
图7表示信号发生器和负载之间的调整电路。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特别适合于诸如UMTS或WCDMA的无线电系统中的发射机,然而本发明并不限于此。
首先,用图1描述无线电系统。典型的数字无线电系统包括用户设备100-104,至少一个基站106,以及基站控制器108。也可以把基站106称为节点B,把基站控制器108称为无线电网络控制器。用户设备100-104通过使用信号110-114与基站106通信。可以利用数字传输链路116将基站106连接到基站控制器108。用户设备100-104可以是固定安装的终端,安装在机动车辆内的用户设备或便携移动终端。用户设备100-104和基站106之间的信号110-114承载数字化信息,该数字化信息如用户或无线电系统生成的话音或数据信息或控制信息。
根据本解决方案,利用电子电路来调整非线性元件的输入信号的至少一个属性。该属性可以是该非线性元件的增益或相位。如果元件的输出功率与输入功率之比为常数,亦即,Poutput/Pinput=c1,则认为元件是线性的,其中Poutput为输出功率,Pinput为输入功率,而c1为常数。可以将信号的强度以电压或功率进行测量。在线性元件中,输出电压和输入电压之比为常数,亦即,Voutput/Vinput=c2,其中Voutput为输出电压,Vinput为输入电压,而c2为常数。也可以把线性定义成这样的,线性元件引起的相移在输入信号的所有功率电平上为常数。在这种情况中,输出信号的相位和输入信号的相位之间的差为独立于该输入信号的功率电平的常数。
例如,在图2中,功率分配器200把要输入到非线性元件中的信号分成两个分量,第一分量进入检测器202,第二分量进入至少一个调整电路208、210。可以延迟第二信号分量(图2未示出该特征),以至其延迟与检测器202和至少一个模拟控制器204、206中的第一信号分量的延迟对应。检测器202检测该信号的功率,它可以是一个包络检测器。把检测器202的输出信号提供给至少一个模拟控制器204、206,每个模拟控制器形成控制信号作为该输入信号的所检测的功率和该至少一个属性之间的非线性关系的分段逼近。在图2的例子中,模拟控制器可以是幅度控制器204和相位控制器206。可以把来自每个模拟控制器204、206的控制信号提供给相应的调整电路208、210,以便根据该控制信号调整第二信号分量的该至少一个属性。接着带有至少一个控制的属性的输入信号进入非线性元件212。因为非线性元件212可以是对射频信号进行放大的功率放大器,所以可以把经过放大的信号提供给天线,以便像电磁辐射那样发射该信号。要放大的信号也可以是从天线进入放大器的接收信号。射频信号可以是基带信号或用载波调制的信号,其频率可以从数千赫兹到数千兆赫兹不等。因此,该电子电路可以应用于例如基站或移动设备。
分段逼近可以与非线性元件212的非线性行为相反,因此可以使用本解决方案的实施方式对非线性元件进行线性化。另外,可以使用本解决方案的实施方式来产生对于信号的至少一个期望的非线性影响。
本解决方案的实施方式可以包括从非线性元件212的输出到至少一个控制器204、206的反馈214(用虚线表示),但是该特征不是必需的。该反馈可以包括各控制器204、206的反馈变换器(未示出),该变换器把非线性元件212的输出信号转换成适合控制器204、206的形式。代替非线性元件212的输出信号或除了该信号之外,反馈信号214可以向控制器204、206传送与非线性元件212有关的例如温度或湿度之类的属性方面的信息,以补偿这些属性的影响。
在图3中,更详细地表示了模拟控制器。本例包括两个倒相级。第一级300是检测器和实际控制级302之间的缓冲器。第一级300可以包括一个运算放大器或晶体管3000和具有相同阻值的两个电阻器3002、3004,导致总放大系数为-1。通常,总放大系数的结果是A=-Rs1/RI,其中Rs1意指并联电阻器3004,而RI意指输入电阻器3002。原则上,缓冲级300未必总是必需的。然而,可以利用缓冲器来分离检测器和控制器,以降低控制器的载荷。
正如图3所示,实际控制级302可以包括三个电压发生器3020-3024、三个非线性部件3026-3030、输入电阻器3032-3036、放大器3038和并联电阻器3040。放大器3038可以是晶体管或运算放大器。通常,实际控制级302可以包括N或N+1个电压发生器和N+1个非线性部件,其中N至少为1。仅仅使用N个电压发生器的原因是,可以省略与图3中的电压发生器3020相对应的第一电压发生器。该电压发生器3020可以布置在缓冲器300内,以至电压发生器3020在例如地线和放大器3000的正极端之间进行耦合。所有输入电阻器3032-3036未必是必需的,但是当使用输入电阻器时,其数目通常可以为N+1。
模拟控制器可以包括以串联方式耦合的至少一个电压发生器3020-3024,用并联方式耦合的至少两个非线性部件3026-3030(如二极管)以及一个运算放大器3038。至少两个非线性部件3026-3030的每一个都有一个串联电阻器3032-3036,并且利用至少一个电压发生器3020-3024,使得与电阻器3032-3036串联的至少两个非线性部件3026-3030的每一个偏压到不同电压。接着,带有并联电阻器3040的运算放大器3038把来自非线性部件3026-3030的并联耦合的电压组合成控制信号。
可以用并联方式代替串联耦合方式耦合电压发生器3020-3024。以相似的方式,可以用串联方式耦合至少非线性部件3026-3030。也可以耦合例如四个电压发生器,使两个电压发生器是用并联方式耦合的,而另两个电压发生器是用串联方式耦合的。可以把它们与具有串联耦合或并联耦合的非线性部件相耦合。可以用许多方式来耦合这些部件,并且因为串联耦合和并联耦合之间的转换(对应)本身是明显的,所以不再表示有关耦合可能性方面的变形。
假定非线性部件3026-3030为正向偏压二极管,认为其电阻以最简单的可能方式起作用,从而在低于偏移电压Uth时,其电阻无穷小,高于偏移电压Uth时,其电阻为零。二极管的偏移电压可以为0.7V。缓冲放大器级300使来自检测器的信号反相。当输入信号的电压小于U1+Uth时,输入缓冲放大器级300的输出小于-U1-Uth并且控制器的输出340为零。在分段逼近的第一分段中,如果假定第一分段是线性的,也可以认为其斜率(亦即,输入电压和控制器的输出340的电压之间的关系的导数)为零。
当以电压测量的输入功率达到U1+Uth时,与电阻器R13032串联的二极管D13026开始导电。当超过U1+Uth时,二极管3026和电阻器3032之间的电压为-Uin+U1+Uth。这使得通过电阻器3032的电流和控制器的输出向上摆动。控制器的差分增益G现在为:G=(-Rs1/Ri)·(-Rs2/R1)=(-1)·(-Rs2/R1)=Rs2/R1,如果假定第二分段是线性的,可以认为它是分段逼近的第二分段中的输入功率和控制器的输出340的电压之间关系的斜率。因此,在阈值点U1+Uth上,控制器的输出340的电压和输入电压之间关系从一种逼近变化到另一种逼近。
如果信号电平增加直至检测器输出电压达到U1+U2+Uth,则二极管D23028开始使电流通过电阻器R23034。现在,控制器的差分增益G增加到G=(-Rs1/Ri)·(-Rs2/(R1||R2)=(-1)·(-Rs2/(R1||R2))=Rs2(1/R1+1/R2),如果假定第三分段是线性的,可以认为它是分段逼近的第三分段中的输入功率和控制器的输出340的电压之间的关系曲线的斜率。因此,在阈值点U1+U2+Uth上,输入电压和控制器的输出340的电压之间的关系再次改变。
如果信号电平继续增加直至检测器输出电压达到U1+U2+U3+Uth,则二极管D33030开始使电流通过电阻器R33036。现在,差分增益G增加到G=(-Rs1/Ri)·(-Rs2/(R1||R2||R3)=(-1)·(-Rs2/(R1||R2||R3))=Rs2(1/R1+1/R2+1/R3),如果假定第四分段是线性的,可以认为它是分段逼近的第四分段中的输入功率和控制器的输出340的电压之间的关系曲线的斜率。因此,在阈值点U1+U2+U3+Uth上,输入电压和控制器的输出340的电压之间的关系发生改变。
根据这种类型的分段线性逼近,代表该控制信号之电压的曲线突然在阈值点变向,这意味着该曲线在这些阈值点具有不连续导数。实际上,可以认为二极管的行为要复杂得多,因此该逼近中的各分段不是严格线性的。这是一个优点。在这些阈值点上,控制信号的斜率实际上不会突然变向,而是可以认为它们具有连续导数,并且控制信号中的电压在分段逼近中逐个分段地光滑地改变。通过适当地设计电路,可以控制各阈值点的光滑度。
利用电压发生器3020-3024来确定各阈值点,在各阈值点上,控制信号从分段逼近的一种逼近变化到另一种逼近。诸如二极管3026-3030的非线性部件可能对这些阈值点有影响。
可以把非线性元件的输出连接到电压发生器3020-3024和/或电阻器3032-3036上作为反馈信号。在此情况下,根据该反馈信号,电压发生器3020-3024和/或电阻器3032-3036可以是可调的。另外,取决于非线性部件,该反馈信号也可以调整非线性部件3026-3030的操作。因此,相对于各阈值点的值和每个分段中的倾斜(或曲线形状)的斜度,控制信号的分段变化电压可以是适合的。该反馈信号可以是非线性部件的输出信号或者该反馈信号可以涉及非线性部件的状态,如用来补偿温度漂移的温度。
该电路的一个优点是,可以相对于非线性元件和期望的行为调整这些参数。通过选择适合的电阻器3032-3036,可以调整分段逼近的每个分段中的差分增益。通过使用可调电阻器而不是选择适合的电阻器,可以调整电阻值。利用电阻器3040,可以调整控制器的总增益。电阻器3040可以有固定值,或者电阻器3040可以是可调的。该控制器中的并联耦合的数目确定实际行为和期望行为的符合程度。并联耦合、阈值点和逼近中的分段越多,实际行为就越精确地与所期望的非线性行为一致。
如果使用反馈(图2中的参考标号214),则该反馈信号可以改变分段逼近的参数。这些参数可以包括发生器3020-3024中的电压电平和/或电阻器3032-3036的电阻。该反馈也可以改变其它部件的工作值。它们可以改变分段逼近的分段的倾斜(或形状)和阈值点。
图4表示非线性行为及其分段逼近。X轴代表检测的输入信号的功率,Y轴表示失真。在典型放大器中,当信号功率增加时,诸如相位延迟的失真非线性地增加。用曲线402表示该放大器的归一化的相位延迟。控制器的分段线性运算与分段逼近400相对应。三个阈值点406-410与图3中的电压发生器3020-3024确定的阈值点相对应。
检测器把输入信号的功率转换成具有幅度信息的电压。把位于检测器的输出的电压转换成该输入信号功率和诸如相位或幅度的控制的属性之间的分段变化的电压关系。功率越高,控制器的输出的电压越高。该电压控制对应的调整电路,例如相位调整电路使得进入放大器的信号提前,并补偿非线性元件的相位滞后。相应地,幅度调整电路增加进入放大器的信号电平,并补偿非线性元件的增益下降。
可以选择重整形分段曲线400以使相位提前,目的是消除所有输入信号功率电平上的非线性元件的相位滞后。因此,非线性元件对所有信号电平都可以具有线性输出相位。
可以选择重整形分段曲线400以放大该信号,目的是消除所有输入信号功率电平上的非线性元件的放大的下降。因此,非线性元件对所有信号电平都可以具有线性输出幅度(恒定增益)。
本解决方案可以是集成电子电路或分立电子电路。二极管可以是肖特基二极管。
最后,图5中的流程图表示主要的方法步骤。在步骤500中,检测器检测输入信号的功率。在步骤502中,至少一个模拟控制器形成至少一个控制信号作为该检测器检测的输入信号的功率和至少一个属性之间的非线性关系的分段逼近。在步骤504中,至少一个调整电路根据来自至少一个控制器的至少一个控制信号调整该输入信号的至少一个属性。
图6A表示用于调整信号的幅度的调整电路(图2,参考标号210)的一个例子。图6A中的调整电路包括一个输入端600和一个输出端602。通常,该电路可以有多个端用于输入和输出。信号发生器604向输入端600提供信号,该信号发生器604可以是用户设备或者基站中的发射机。该电路还包括一个匹配部件606,该部件影响输入到端600的信号和从端602输出的信号的匹配。该匹配部件影响该电路的阻抗,并且带有不同属性的匹配部件可以改变该电路的阻抗。例如,匹配部件606可以是传输线,其长度l可以是该信号的波长λ的四分之一,亦即,l=λ/4+nλ/2,其中n=0,1,2,...,∞。相应地,也可以把该匹配部件中的相移(单位为弧度)表示为其中π≈3.1415926。该传输线的阻抗可以是50Ω、75Ω、100Ω、600Ω或任何其它期望值。图6A中的调整电路包括位于匹配部件606和地线之间的两个可调电阻单元608、610,用于改变位于幅度调整电路的输入端600和输出端602的电阻。负载612可以是诸如放大器之类的非线性元件,该负载612可以与输出端602相耦合。借助于调整电路,可以消除负载612引起的幅度方面的非线性。
每个可调电阻单元608、610可以包括用并联方式和/或用串联方式耦合的许多部件,其中至少某些部件是可调的。电阻单元608、610中的部件相对于彼此也可以有互补电抗。例如,电阻单元608可以包括可调阻抗单元6080、6082,而电阻单元610可以包括可调阻抗单元6100、6102。阻抗元件6080可以是电感的,而阻抗单元6082可以是电容的,反之亦然。在调整电阻单元608内的阻抗单元6080、6082期间,其电抗可以保持彼此相反,而该调整仅仅改变电阻单元608的电阻值。以相似方式,通过调整具有互补电抗的阻抗单元6100、6102,可以改变电阻单元610的电阻。
本解决方案的实施方式可以包括从非线性元件612的输出到可调电阻单元608、610的反馈614(用虚线表示),用于调整阻抗单元6080、6082和6100、6102,但是该特征不是必需的。
图6B图示一个例子,其中匹配部件为带有四个端652-658的定向耦合器650。在本例中,两个端652、654具有可调电阻单元660、662,但是通常至少一个端具有可调电阻单元。
图6C图示一个例子,其中匹配部件为带有三个端672-676的循环电路670。在本例中,端672具有可调电阻单元678。当从端674到端676传送一个传输时,端676为输出端。任何其它端也可以有可调电阻单元。
图7表示用于调整信号的幅度的调整电路的另一个例子。图7中的调整电路包括一个输入端700和一个输出端702。通常,该电路可以有多个端用于输入和输出。信号发生器704向输入端700提供信号。在信号线(端700、702之间的线路)和地线之间用并联方式耦合一对可调阻抗单元706、708。地线可以是零电势或任何其它参考电平,其中对照该零电位或参考电平检测信号线中的信号。阻抗单元706可以是电感的,而阻抗单元708可以是电容的。通常,该电路可以配备有多于一对可调阻抗单元,以至在一对输入端和输出端之间布置每一对可调阻抗单元。每对阻抗单元相对于彼此具有互补电抗。负载710可以是诸如放大器之类的非线性元件,该负载710与输出端702耦合。如图6A、6B和6C所示,每个阻抗单元可以包括用并联方式和/或用串联方式耦合的许多部件。
可以认为图6A、6B、6C和图7描述的调整电路为可调衰减器,因为其可变电阻以期望程度衰减输入到负载的信号。
通过使用复数,可以用数学方式表示与图6A、6B、6C和图7有关的阻抗单元的互补电抗,这样可以把阻抗看作一个复数值,其实部为电阻,其虚部为电抗。反过来电抗起因于电感或电容。可以把两个阻抗单元Z1=R1+jX1、Z2=R2+jX2的并联耦合的阻抗Z表示为:
其中R1+jX1是第一阻抗单元Z1,R2+jX2是第二阻抗单元Z2,R1是第一阻抗单元的电阻部分,R2是第二阻抗单元的电阻部分,X1是第一阻抗单元的电抗部分,X2是第二阻抗单元的电抗部分,j是虚数单位。也可以把阻抗Z表示为:
该阻抗Z可以为实数值,亦即,如果电阻部分R1和电阻部分R2的值相同(R1=R2),并且电抗部分X1和电抗部分X2相反(X1=-X2),则阻抗Z可以为电阻的。当阻抗Z为纯电阻的时,并联阻抗Z1、Z2的值彼此为复共轭,亦即,Z1=R1+jX1,Z2=Z1=R1-jX1。
尽管上面参照根据附图的例子描述了本发明,但是很清楚的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但是在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可以用多种方法修改本发明。
Claims (16)
1.一种用于调整非线性元件的输入信号的至少一个属性的电子电路,该电路包括:
检测器,用于检测输入信号的强度;
至少一个模拟控制器,用于形成控制信号作为该检测器检测的该输入信号的强度和至少一个属性之间的非线性关系的分段逼近;以及
至少一个调整电路,用于根据来自该至少一个模拟控制器的该控制信号调整该输入信号的该至少一个属性。
2.如权利要求1的电路,其中该非线性元件是放大器。
3.如权利要求2的电路,其中该至少一个属性是幅度。
4.如权利要求2的电路,其中该至少一个属性是相位。
5.如权利要求1的电路,其中配置该至少一个模拟控制器以形成该控制信号作为该分段逼近,其中该分段逼近包括分段线性逼近。
6.如权利要求1的电路,其中配置该至少一个模拟控制器,以便在该分段逼近的不同分段中在该输入信号的强度和该至少一个属性之间具有不同关系。
7.如权利要求1的电路,其中该电路进一步包括从非线性元件的输出到该至少一个模拟控制器的反馈,用于根据该反馈的信号改变该分段逼近中的参数。
8.如权利要求1的电路,其中至少一个模拟控制器包括:
至少一个电压发生器;
至少两个非线性部件,借助该至少一个电压发生器使该至少两个非线性部件的每一个偏压到不同的电压电平;以及
配置该模拟控制器以把来自该非线性部件的输出信号组合成该控制信号。
9.如权利要求1的电路,其中该至少一个模拟控制器包括:
至少一个电压发生器;
至少两个二极管,借助该至少一个电压发生器使该至少两个二极管的每一个偏压到不同的电压电平;以及
配置该模拟控制器以把来自该二极管的输出信号组合成该控制信号。
10.如权利要求1的电路,其中该至少一个模拟控制器包括:
至少两级,包括由缓冲器组成的第一级以及第二级,该第二级包括以下至少一个:
至少一个电压发生器;
至少两个二极管;
带有串联电阻器的至少两个二极管;
放大器;
借助该至少一个电压发生器使带有电阻器的该至少两个二极管的每一个偏压到不同的电压电平;以及
配置该放大器,以把从该至少两个二极管输出的信号组合成控制信号。
11.如权利要求1的电路,其中用于形成该控制信号的该至少一个模拟控制器包括该输入信号的强度和该至少一个属性之间的非线性关系的分段逼近,其中该至少一个属性包括增益或相位。
12.一种调整非线性元件的输入信号的至少一个属性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利用检测器检测输入信号的强度;
利用至少一个模拟控制器形成控制信号作为该检测器检测的该输入信号的强度和至少一个属性之间的非线性关系的分段逼近;以及
利用至少一个调整电路,根据来自该至少一个模拟控制器的该控制信号调整该输入信号的该至少一个属性。
13.如权利要求12的方法,进一步包括,利用该至少一个模拟控制器形成该控制信号作为分段逼近,其中该分段逼近包括分段线性逼近。
14.如权利要求12的方法,进一步包括,利用该至少一个模拟控制器在该分段逼近的不同分段中形成该输入信号的强度和该至少一个属性之间的不同关系。
15.如权利要求12的方法,进一步包括,从非线性元件的输出向该至少一个模拟控制器输入反馈信号,以及根据该反馈信号改变该分段逼近中的参数。
16.一种电子电路,包括:
检测装置,用于检测输入信号的强度;
形成装置,用于利用至少一个模拟控制器形成控制信号作为该输入信号的强度和至少一个属性之间的非线性关系的分段逼近;以及
调整装置,用于根据来自该至少一个模拟控制器的该控制信号调整该输入信号的该至少一个属性。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FI20040139A FI20040139A0 (fi) | 2004-01-30 | 2004-01-30 | Elektroninen piiri |
FI20040139 | 2004-01-30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914793A CN1914793A (zh) | 2007-02-14 |
CN100568709C true CN100568709C (zh) | 2009-12-09 |
Family
ID=301294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2005800035512A Active CN100568709C (zh) | 2004-01-30 | 2005-01-28 | 调整非线性元件的输入信号属性的电路和方法 |
Country Status (12)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7113035B2 (zh) |
EP (1) | EP1709731B1 (zh) |
JP (1) | JP4700623B2 (zh) |
KR (1) | KR100922966B1 (zh) |
CN (1) | CN100568709C (zh) |
AT (1) | ATE482522T1 (zh) |
BR (1) | BRPI0507154A (zh) |
DE (1) | DE602005023706D1 (zh) |
FI (1) | FI20040139A0 (zh) |
RU (1) | RU2377716C2 (zh) |
TW (1) | TWI355152B (zh) |
WO (1) | WO2005074123A1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689779A (zh) * | 2011-10-10 | 2018-02-13 | 阿斯特里姆有限公司 | 功率放大器控制系统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7375578B1 (en) * | 2004-10-29 | 2008-05-20 | On Semiconductor | Radio frequency envelope detector |
US7474149B2 (en) * | 2005-03-25 | 2009-01-06 | Pulsewave Rf, Inc. | Radio frequency power amplifier and method using a controlled supply |
US7756493B2 (en) * | 2005-04-05 | 2010-07-13 | Powerwave Technologies, Inc. | Feed forward amplifier system and method using the pilot frequency from a positive feedback pilot generation and detection circuit to improve second loop convergence |
US8165045B2 (en) * | 2009-02-27 | 2012-04-24 |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 Mobile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device including a power divider connecting an LNA to multiple receive signal chains |
US8423814B2 (en) * | 2010-03-19 | 2013-04-16 | Netlogic Microsystems, Inc. | Programmable drive strength in memory signaling |
DE102010012433B4 (de) * | 2010-03-23 | 2013-01-24 | Northrop Grumman Litef Gmbh | Verstärkerschaltung und Verfahren zur Konditionierung eines Ausgangsstromsignals eines Detektorelements |
US9974038B2 (en) * | 2016-06-30 | 2018-05-15 | Macom Technology Solutions Holdings, Inc. | Circuits and operating methods thereof for correcting phase errors caused by gallium nitride devices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3198512A (ja) * | 1989-12-27 | 1991-08-29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高周波増幅器 |
US5742201A (en) | 1996-01-30 | 1998-04-21 | Spectrian | Polar envelope correction mechanism for enhancing linearity of RF/microwave power amplifier |
KR20010064900A (ko) * | 1999-12-20 | 2001-07-11 | 서평원 | 적응성 선왜곡 선형화 장치 |
KR100674586B1 (ko) * | 1999-12-30 | 2007-01-25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전력증폭기의 전치왜곡 선형화기 |
JP2001203541A (ja) * | 2000-01-20 | 2001-07-27 | Sony Corp | 歪補償装置及び歪補償方法、増幅装置並びに無線送信装置 |
JP3590571B2 (ja) | 2000-08-30 | 2004-11-17 | 株式会社日立国際電気 | 歪補償装置 |
EP1199797A1 (en) | 2000-10-11 | 2002-04-24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ducing distortion |
US6735419B2 (en) | 2001-01-18 | 2004-05-11 | Motorola, Inc. | High efficiency wideband linear wireless power amplifier |
JP2003273659A (ja) * | 2002-03-15 | 2003-09-26 | Hitachi Kokusai Electric Inc | 歪補償増幅装置 |
US6859101B1 (en) | 2003-09-05 | 2005-02-22 | Andrew Corporation | Frequency-selective phase/delay control for an amplifier |
-
2004
- 2004-01-30 FI FI20040139A patent/FI20040139A0/fi unknown
- 2004-05-24 US US10/851,650 patent/US7113035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5
- 2005-01-28 CN CNB2005800035512A patent/CN100568709C/zh active Active
- 2005-01-28 TW TW094102555A patent/TWI355152B/zh active
- 2005-01-28 BR BRPI0507154-2A patent/BRPI0507154A/pt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5-01-28 JP JP2006550213A patent/JP4700623B2/ja active Active
- 2005-01-28 DE DE602005023706T patent/DE602005023706D1/de active Active
- 2005-01-28 WO PCT/FI2005/000058 patent/WO2005074123A1/en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05-01-28 AT AT05708139T patent/ATE482522T1/de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5-01-28 KR KR1020067015451A patent/KR100922966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05-01-28 RU RU2006126528/09A patent/RU2377716C2/ru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5-01-28 EP EP05708139A patent/EP1709731B1/en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689779A (zh) * | 2011-10-10 | 2018-02-13 | 阿斯特里姆有限公司 | 功率放大器控制系统 |
CN107689779B (zh) * | 2011-10-10 | 2021-01-26 | 阿斯特里姆有限公司 | 功率放大器控制系统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4700623B2 (ja) | 2011-06-15 |
US7113035B2 (en) | 2006-09-26 |
RU2377716C2 (ru) | 2009-12-27 |
WO2005074123A1 (en) | 2005-08-11 |
EP1709731A1 (en) | 2006-10-11 |
RU2006126528A (ru) | 2008-03-10 |
BRPI0507154A (pt) | 2007-06-26 |
KR20060129355A (ko) | 2006-12-15 |
TWI355152B (en) | 2011-12-21 |
TW200533097A (en) | 2005-10-01 |
EP1709731B1 (en) | 2010-09-22 |
FI20040139A0 (fi) | 2004-01-30 |
US20050168282A1 (en) | 2005-08-04 |
DE602005023706D1 (de) | 2010-11-04 |
CN1914793A (zh) | 2007-02-14 |
JP2007519353A (ja) | 2007-07-12 |
ATE482522T1 (de) | 2010-10-15 |
KR100922966B1 (ko) | 2009-10-2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0568709C (zh) | 调整非线性元件的输入信号属性的电路和方法 | |
CN100546174C (zh) | 调整电路以及调整射频信号的幅度的方法 | |
US7109796B2 (en) | Amplifying circuit with adjustable amplification and transmitter system comprising such an amplifying circuit | |
CN103210582B (zh) | 具有失配容忍度的rf功率放大器电路 | |
US7679449B2 (e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a highly efficient power amplifier utilizing dynamic biasing and predistortion | |
CN1838530B (zh) | 高频功率放大器电路 | |
US8489037B2 (en) | Power amplifying apparatus with bandwidth limitation processing on variable power supply | |
CN101257329B (zh) | 发射器中的控制方法和控制系统 | |
US5796309A (en) | Temperature compensated wide dynamic range power detection circuitry for portable RF transmission terminals | |
CN101036288B (zh) | 双重偏置控制电路及其控制方法 | |
JP3316351B2 (ja) | Agc装置 | |
EP4152607A1 (en) | Phase and amplitude error correction in a transmission circuit | |
US20070183530A1 (en) | Transmission device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device | |
US20120314746A1 (en) | Controlling a Transmit Path Based on Monitored Error Vector Magnitude (EVM) Performance | |
US20040140851A1 (en) | Apparatus, methods and articles of manufacture for control in an electromagnetic processor | |
CN102754338A (zh) | 具有伺服控制回路的对数均方功率检测器 | |
EP0818880A2 (en) | Gain control circuit for a linear power amplifier | |
EP1568236B1 (en) | Continuously variable gain radio frequency driver amplifier having linear in decibel gain control characteristics | |
US20060057981A1 (en) | Communication terminal device and amplifying circuit | |
JP2005295533A (ja) | 送信装置及び無線通信装置 | |
US7538610B2 (e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enhancement of power amplifier efficiency through controlled variation of gain in a power Amplifier Driver | |
JP2009004843A (ja) | 電力増幅装置 | |
JP2000261255A (ja) | 歪補償電力増幅回路 | |
CN100471040C (zh) | 起动信号输出电路 | |
US20240022212A1 (en) | Equalizer circuit in an envelope tracking integrated circuit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56 |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
Owner name: RENESAS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NAME: NOKIA OY |
|
CP03 |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
Address after: Kanagawa Patentee after: Renesas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Address before: Espoo, Finland Patentee before: Nokia Oyj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