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562794C - 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562794C
CN100562794C CNB2007100964079A CN200710096407A CN100562794C CN 100562794 C CN100562794 C CN 100562794C CN B2007100964079 A CNB2007100964079 A CN B2007100964079A CN 200710096407 A CN200710096407 A CN 200710096407A CN 100562794 C CN100562794 C CN 100562794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ilting member
swing
pivot
display part
respe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71009640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055405A (zh
Inventor
寺田洋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lympu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Olympus Imaging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lympus Imaging Corp filed Critical Olympus Imaging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0554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5540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62794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62794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udio Devices (AREA)
  • Camera Bodies And Camera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REA)
  • Structure And Mechanism Of Cameras (AREA)
  • Indication In Cameras, And Counting Of Exposur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具有显示部的显示装置以及使用该显示装置的摄像装置,所述显示部通过使用至少4个摆动部件而可以在预定的摆动范围内向至少2个方向摆动。显示装置具有:第1摆动部件,其设置成可以相对于预定的基部沿第1方向摆动;第2摆动部件,其设置成可以相对于上述第1摆动部件沿与第1方向相同的方向摆动;第3摆动部件,其设置成可以相对于上述第2摆动部件沿与第1方向不同的第2方向摆动;第4摆动部件,其设置成可以相对于上述第3摆动部件沿与第2方向相同的方向摆动;以及显示部,其设置在上述第4摆动部件上。

Description

显示装置
本申请基于2006年4月13日在日本提交的在先专利申请2006-110978号公报和4月13日提交的2006-110979号公报并要求它们的优先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在照相机等摄像装置中,存在如下的装置:将用于显示由摄像镜头拍摄的像的液晶显示器等显示部配置在装置主体的背面部分。在这种摄像装置中,也存在如下的例子:为了能够以各种各样的视角(角度)进行摄影,将显示部构成为可相对于装置主体移动。
例如,在日本特开2003-315891号公报所公开的摄像装置中,显示部配置在沿着装置主体的背面的基准位置(at the base position along theback-surface of a device body)。操作者使显示部绕设置在装置主体的一侧(one side of the device body)与显示部的一侧之间的第1轴从基准位置大致转动180°,从而能够移动显示部。另外,操作者使显示部绕与第1轴的大致中央部正交设置的第2轴转动,从而能够移动显示部。即,通过将显示部的绕第1轴和第2轴的移动组合起来,就能够以各种各样的视角进行摄影。
但是,虽然上述结构可以将显示部设定为各种各样的视角,但移动后的显示部的位置大大地偏离摄像镜头的光轴,向摄像装置(例如照相机等)主体的外侧突出。因此,当改变摄像装置的姿态时,由于该姿态,显示部有可能与位于摄像装置主体附近的外部装置等发生干涉而不能进行自由取景(framing)。此外,当某些外力不经意地作用在该显示部上时,显示部向其他的方向移动,在其影响下,摄像方向发生变化,显示不期望的摄影范围(摄影视场角),在对其进行修正期间,也有可能错过拍摄机会(shutter chance)等或必要操作。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其特征在于提供不会妨碍自由取景而可以将显示部自由地设定到期望的位置的显示装置和摄像装置。此外,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提供可确保必要的最低限度的移动范围,并可以防止显示部不经意地向不必要的方向移动的情况的显示装置和摄像装置。
本发明的显示装置可以实现如下的显示部,即,该显示部通过使用至少4个摆动部件能够在预定的摆动范围内向至少2个方向摆动。
作为上述预定范围的例子,可以(能够)形成为上述显示部的显示面与摄像镜头的光轴交叉的范围。此外,可以形成为在一部分摆动部件摆动时禁止其它摆动部件摆动的结构。
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的一例如下所述。显示装置具有:第1摆动部件,其设置成能够相对于预定的基部沿第1方向摆动;第1枢轴,其设置在所述基部与所述第1摆动部件之间,所述第1摆动部件能够绕该第1枢轴摆动;第2摆动部件,其设置成能够相对于上述第1摆动部件沿与第1方向相同的方向摆动;第2枢轴,其设置在所述第1摆动部件与所述第2摆动部件之间,并与所述第1枢轴平行,所述第2摆动部件能够相对于所述第1摆动部件绕该第2枢轴摆动;第3摆动部件,其设置成能够相对于上述第2摆动部件沿与第1方向不同的第2方向摆动;第3枢轴,其设置在所述第2摆动部件与所述第3摆动部件之间,并位于与所述第2枢轴扭转的位置;所述第3摆动部件能够相对于所述第2摆动部件绕该第3枢轴摆动;第4摆动部件,其设置成能够相对于上述第3摆动部件沿与第2方向相同的方向摆动;第4枢轴,其设置在所述第3摆动部件与所述第4摆动部件之间,并与所述第3枢轴平行,所述第4摆动部件能够相对于所述第3摆动部件绕该第4枢轴摆动;以及显示部,其设置在上述第4摆动部件上。
附图说明
通过以下说明、所附权利要求及附图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装置和方法的这些和其它特征、方面以及优点,在附图中:
图1是从背面观察应用了显示装置的摄像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从下方观察显示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表示显示装置的动作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显示装置的动作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显示装置的动作的立体图。
图6是表示显示装置的动作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
另外,本发明并不受本实施方式的限定。
图1是从背面观察应用了显示装置的摄像装置的立体图。在这里,作为示例说明的摄像装置是拍摄照片的照相机。特别是表示不使用胶片而通过摄像元件(CCD等)对被摄体像进行摄像、并将摄像后的图像作为数字信息贮存在存储介质中的数码照相机。
如图1所示,摄像装置(摄像部)具有:形成大致矩形的壳体的摄像装置主体10;以及设置在上述摄像装置主体10的正面部分的摄像镜头11。摄像镜头11将被摄体像成像在配置于摄像装置主体10的内部的摄像元件(未图示)上,并被设置为其光轴O沿着正面/背面的方向。
在摄像装置主体10的上面部分设置有:电源开关12,其用于使摄像装置成为动作状态或非动作状态;以及释放按钮13,其用于对摄像指令进行输入操作。在摄像装置主体10的背面部分设置有:取景器14,其用于观察由摄像镜头11成像的被摄像体;以及显示部20,其由构成显示装置的液晶显示元件等构成。另外,在摄像装置主体10的背面部分设置有显示按钮15,其用于在摄像装置的动作状态下,使由摄像镜头11拍摄的被摄体像显示在显示部20上。除此之外,在摄像装置主体10的背面部分设置有用于进行摄像装置的各种设定等的操作按钮。
在上述摄像装置中,操作者操作电源开关12,使该摄像装置成为动作状态,利用取景器14或显示部20观察并确认由摄像镜头11成像的被摄体像。进而,通过按下释放按钮13,用摄像元件(未图示)对由摄像镜头11成像的被摄体像进行摄像,并将该图像贮存在存储介质(未图示)中。此外,在上述动作状态下,由操作者进行图像再现用的操作,由此,摄像装置将贮存在存储介质中的图像显示在显示部20上。
显示装置设置在摄像装置主体(基部)10的背面部分,该显示装置具有显示部20,该显示部20用于显示如上所述地由摄像镜头11拍摄的被摄体像和存储在存储介质中的图像。显示部20形成为大致长方形状的外形,如图1所示,显示部20收纳在容纳凹部101中,该容纳凹部101呈大致矩形开口地设置在摄像装置主体10的背面部分。显示部20在收纳到容纳凹部101中的基准位置上朝向背面侧的面具有矩形的显示面201。在本显示装置中,显示部20构成为可以从基准位置相对于摄像装置主体10移动。
图2是从下方观察显示装置的分解立体图。如图2所示,显示装置除显示部20外,还具有固定部件21、第1摆动部件22、第2摆动部件23、第3摆动部件24以及第4摆动部件25。固定部件21固定在装置主体10上,并通过第1摆动部件22、第2摆动部件23、第3摆动部件24以及第4摆动部件25连接到显示部20上。显示部20固定在第4摆动部件上。固定部件21与第1摆动部件22、第1摆动部件22与第2摆动部件23、第2摆动部件23与第3摆动部件24、第3摆动部件24与第4摆动部件25被分别连接起来,且可以相对摆动。
固定部件21在形成为平板状的金属板211的板面上,用螺钉固定在摄像装置主体10的容纳凹部101的底面。另外,固定部件21具有一对支承片212,所述支承片212是将金属板211的上下端部向容纳凹部101的外方向(摄像装置主体10的背面方向)折弯并直立而设置的。在各支承片212上设置有枢轴孔213和长孔214。枢轴孔213设置在支承片212的靠近摄像装置主体10的左方向的一侧。长孔214在支承片212的中央,在从一侧向另一侧的方向(摄像装置主体10的左右方向)上设置为纵长状。
第1摆动部件22具有一对支承片222,所述支承片222是将平板状的金属板221的上下端部向摄像装置主体10的背面方向折弯并直立而进行设置的。在各支承片222上设置有枢轴(第1枢轴)223、连结臂224以及枢轴孔225。枢轴223以沿铅直方向延伸的方式设置在支承片222的靠近摄像装置主体10的左方向的一侧。连结臂224的形成为纵长形状的中间部可旋转地支承(枢转支承)在支承片222的中央。枢轴孔225设置在支承片222的靠近摄像装置主体10的右方向的另一侧。
第1摆动部件22是在如下的形态下安装在固定部件21上的,即,使自身的金属板221的板面沿着固定部件21中的金属板211的板面,并且该第1摆动部件22位于被收纳在固定部件21的各支承片212之间的基准位置。在这里,枢轴223支承在固定部件21的枢轴孔213中。连结臂224的设置在其一端的销2241贯穿到固定部件21的长孔214中。从而,第1摆动部件22可以相对于固定部件21,以靠近摄像装置主体10的左方向设置的枢轴孔213和枢轴223为中心,从基准位置沿左右方向(第1方向)摆动。另外,在上述摆动时,第1摆动部件22的摆动角度通过连结臂224的销2241与固定部件21的长孔214的卡合被限定。这样,第1摆动部件22可以相对于固定部件21(以及固定有固定部件21的摄像装置主体(基部)10)摆动。
第2摆动部件23具有一对支承片232,所述支承片232是将形成为平板状的金属板231的上下端部中央向摄像装置主体10的正面方向折弯并直立而进行设置的。在各支承片232上设置有枢轴(第2枢轴)233。此外,第2摆动部件23具有一对支承片234,所述支承片234是将金属板231的左右端部向摄像装置主体10的背面方向折弯并直立而进行设置的。在各支承片234上设置有枢轴孔235和长孔236。枢轴孔235设置在支承片234的靠近摄像装置主体10的下方向的一侧。长孔236在支承片234的中央,在从一侧向另一侧的方向(摄像装置主体10的上下方向)上设置为纵长状。
第2摆动部件23是在如下的形态下安装在第1摆动部件22上的,即,使自身的金属板231的板面沿着第1摆动部件22中的金属板221的板面,并且第2摆动部件23位于被收纳在第1摆动部件22的各支承片222之间的基准位置。在这里,沿铅直方向延伸的枢轴233支承在第1摆动部件22的枢轴孔225中,且配置为与第1摆动部件22的枢轴223平行。进而,第2摆动部件23可以相对于第1摆动部件22,以靠近摄像装置主体10的右方向设置的枢轴孔225和枢轴233为中心,从基准位置沿左右方向(与第1方向相同的方向)摆动。这样,第2摆动部件23可以相对于第1摆动部件22,绕设置在其与该第1摆动部件22之间的枢轴233摆动。
第3摆动部件24具有一对支承片242,所述支承片242是将形成为平板状的金属板241的左右端部向摄像装置主体10的背面方向折弯并直立而进行设置的。在各支承片242上设置有枢轴(第3枢轴)243、连结臂244以及枢轴孔245。枢轴243设置在支承片242的靠近摄像装置主体10的下方向的一侧。连结臂244的形成为纵长形状的中间部可旋转地支承在支承片242的中央。枢轴孔245在支承片242的另一侧靠近摄像装置主体10的上方向进行设置。
第3摆动部件24是在如下的形态下安装在第2摆动部件23上的,即,使自身的金属板241的板面沿着第2摆动部件23中的金属板231的板面,并且第3摆动部件24位于被收纳在第2摆动部件23的各支承片234之间的基准位置。在这里,枢轴243支承在第2摆动部件23的枢轴孔235中。由此,枢轴243沿着与第1摆动部件22的枢轴223和第2摆动部件23的枢轴233的方向成为扭转关系的左右方向延伸配置。沿左右方向延伸设置在连结臂244的一端的销2441贯穿到第2摆动部件23的长孔236中。进而,第3摆动部件24可以相对于第2摆动部件23,以靠近摄像装置主体10的下方向设置的枢轴孔235和枢轴243为中心,从基准位置沿上下方向(第2方向)摆动。另外,在上述摆动时,第3摆动部件24的摆动角度通过连结臂244的销2441与第2摆动部件23的长孔236的卡合被限定。这样,第3摆动部件24可以相对于第2摆动部件23,绕设置在该第3摆动部件24与该第2摆动部件23之间的枢轴243摆动。
第4摆动部件25具有一对支承片252,所述支承片252是将形成为平板状的金属板251的左右端部向摄像装置主体10的背面方向折弯并直立而进行设置的。在各支承片252上,以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方式设置有枢轴(第4枢轴)253。枢轴253设置在支承片252的靠近摄像装置主体10的上方向的一侧。
第4摆动部件25是在如下的形态下安装在第3摆动部件24上的,即,使自身的金属板251的板面沿着第3摆动部件24中的金属板241的板面,并且第4摆动部件25位于被收纳在第3摆动部件24的各支承片242之间的基准位置。在这里,枢轴253支承在第3摆动部件24的枢轴孔245中,并配置为与第3摆动部件24的枢轴243平行。进而,第4摆动部件25可以相对于第3摆动部件24,以靠近摄像装置主体10的上方向设置的枢轴孔245和枢轴253为中心,从基准位置沿上下方向(第4方向)摆动。这样,第4摆动部件25可以相对于第3摆动部件24,绕设置在该第4摆动部件25与该第3摆动部件24之间的枢轴253摆动。另外,显示部20通过螺钉固定在第4摆动部件25的金属板251的板面上。
此外,在上述显示装置中,在显示部20上连接有从摄像装置主体10引出的柔性印刷电路板26。柔性印刷电路板26被从摄像装置主体10分别沿着第1摆动部件22、第2摆动部件23以及第3摆动部件24向显示部20引导。
具体地讲,如图2所示,柔性印刷电路板26从固定部件21的金属板211的左端通过该金属板211与第1摆动部件22的金属板221之间,到达第1摆动部件22的右端。接着,柔性印刷电路板26在第1摆动部件22的金属板221的右端折回而朝向左侧,通过金属板221与第2摆动部件23的金属板231之间,沿摄像装置主体10的背面方向通过设置在金属板231的大致中央的贯通孔237。接着,柔性印刷电路板26在贯通孔237折回而朝向右侧,通过金属板231与第3摆动部件24的金属板241之间,形成为大致Z字形状,到达第3摆动部件24的下端部,在该下端部折回而朝向上侧,到达第3摆动部件24的上端。接着,柔性印刷电路板26从第3摆动部件24的上端到达显示部20。
即,柔性印刷电路板26灵活地对应于弯曲和扭转,通过固定部件21与第1摆动部件22之间、第1摆动部件22与第2摆动部件23之间、第2摆动部件23与第3摆动部件24之间,并且在各枢轴223、233、243、253的部位折回。其结果是,柔性印刷电路板26不会阻碍各摆动部件22、23、24、25的摆动地从摄像装置主体10到显示部20进行布线。
但是,上述显示装置具有限制机构,在向同一方向摆动的作为第1摆动机构的第1摆动部件22和第2摆动部件23摆动的情况下,该限制机构对向不同方向摆动的作为第2摆动机构的第3摆动部件24和第4摆动部件25的摆动进行限制,在第3摆动部件24和第4摆动部件25摆动的情况下,该限制机构对第1摆动部件22和第2摆动部件23的摆动进行限制。
如图2所示,限制机构具有第1限制部31、第2限制部32、第3限制部33以及第4限制部34。
第1限制部31具有钩状部件311和弹簧312。钩状部件311形成为大致コ字形状,在一端具有朝向外侧延伸的钩部3111,在另一端具有与钩部3111连续且笔直地延伸的按压部3112。该钩状部件311通过沿上下方向延伸设置的轴(未图示),可旋转(可摆动)地支承在摄像装置主体10的容纳凹部101中。钩状部件311被弹簧312以使得钩部3111向正面侧移动的方式施力。并且,钩状部件311的钩部3111可贯穿到设置在第1摆动部件22的金属板221上的卡定孔226中。
钩状部件311的钩部3111通过弹簧312的施力卡定在位于基准位置的第1摆动部件22的卡定孔226中,从而限制第1摆动部件22的摆动(限制状态)。并且,钩状部件311的钩部3111在按压部3112克服弹簧312的作用力而被按压的情况下,从第1摆动部件22的卡定孔226的卡定脱离开来,从而允许第1摆动部件22的摆动(解除状态)。另外,钩状部件311的按压部3112被位于基准位置的显示部20或者第3摆动部件24的金属板241向正面方向按压。即,在显示部20位于基准位置的情况下,第1限制部31允许第1摆动部件22的摆动,在显示部20伴随第3摆动部件24的摆动而从基准位置移动后的情况下,第1限制部31限制第1摆动部件22的摆动。
第2限制部32具有钩状部件321和弹簧322。钩状部件321形成为大致コ字形状,在一端具有朝向コ字的内侧延伸的钩部3211,在另一端具有向外侧延伸的按压部3212。该钩状部件321通过沿上下方向延伸的轴(未图示),可旋转(可摆动)地支承在第1摆动部件22的支承片222的中央部。钩状部件321被弹簧322以使得钩部3211向背面侧移动的方式施力。并且,钩状部件321的钩部3211可贯穿到设置在第2摆动部件23的金属板231上的卡定孔238中。
钩状部件321的钩部3211通过弹簧322的施力卡定在位于基准位置的第2摆动部件23的卡定孔238中,从而限制第2摆动部件23的摆动(限制状态)。并且,钩状部件321的钩部3211在按压部3212克服弹簧322的作用力而被按压的情况下,从第2摆动部件23的卡定孔238的卡定脱离开来,从而允许第2摆动部件23的摆动(解除状态)。另外,钩状部件321的按压部3212被在第1摆动部件22摆动时动作的连结臂224的另一端2242向背面侧按压。即,在第1摆动部件22相对于固定部件21(摄像装置主体(基部)10)摆动的情况下,第2限制部32允许第2摆动部件23的摆动,在第1摆动部件22没有相对于固定部件21(摄像装置主体(基部)10)摆动的情况下,第2限制部32限制第2摆动部件23的摆动。
第3限制部33具有钩状部件331和弹簧332。钩状部件331形成为大致Z字形状,在一端具有朝向内侧延伸的钩部3311,在另一端具有与钩部3311连续且笔直地延伸的按压部3312。该钩状部件331通过沿左右方向延伸的轴(未图示),可旋转(可摆动)地支承在第2摆动部件23的支承片234上。钩状部件331被弹簧332以使得钩部3311向背面侧移动的方式施力。并且,钩状部件331的钩部3311可卡定到设置在第3摆动部件24的支承片242上的卡定片246上。
在第2摆动部件23从基准位置离开后的摆动状态下,即在第1摆动部件22从基准位置离开后的摆动状态下,钩状部件331的钩部3311通过弹簧332的施力卡定在第3摆动部件24的卡定片246上,从而限制第3摆动部件24的摆动(限制状态)。并且,在按压部3312克服弹簧332的作用力而被按压的情况下,即,在第2摆动部件23与第3摆动部件24位于基准位置的情况下,钩状部件331的钩部3311从第3摆动部件24的卡定片246的卡定脱离开来,从而允许第3摆动部件24的摆动(解除状态)。另外,在显示部20位于基准位置的情况下,钩状部件331的按压部3312被摄像装置主体10向背面方向按压。即,在显示部20位于基准位置的情况下,第3限制部33允许第3摆动部件24的摆动,在显示部20伴随第1摆动部件22的摆动而从基准位置移动后的情况下,第3限制部33限制第3摆动部件24的摆动。
第4限制部34具有钩状部件341和弹簧342。钩状部件341形成为大致コ字形状,在一端具有朝向コ字内侧延伸的钩部3411,在另一端具有向外侧延伸的按压部3412。该钩状部件341通过沿左右方向延伸的轴(未图示),可旋转(可摆动)地支承在第3摆动部件24的支承片242的中央部。钩状部件341被弹簧342以使得钩部3411向背面侧移动的方式施力。并且,钩状部件341的钩部3411可贯穿到设置在第4摆动部件25的金属板251上的切口254中。
在第3摆动部件24没有相对于第2摆动部件23摆动的状态下,钩状部件341的钩部3411通过弹簧342的施力而卡定在第4摆动部件25的切口254中,从而限制第4摆动部件25的摆动(限制状态)。并且,在按压部3412克服弹簧342的作用力而被按压的情况下,钩状部件341的钩部3411从第4摆动部件25的切口254的卡定脱离开来,从而允许第4摆动部件25的摆动(解除状态)。另外,钩状部件341的按压部3412被在第3摆动部件24摆动时动作的连结臂244的另一端2442向背面侧按压。即,在第3摆动部件24相对于第2摆动部件23摆动的情况下,第4限制部34允许第4摆动部件25的摆动,在第3摆动部件24没有相对于第2摆动部件23摆动的情况下,第4限制部34限制第4摆动部件25的摆动。
图3~图6是表示位于使显示部20从基准位置移动后的位置(第2位置)的显示装置的动作的立体图。在这里,如图1所示,在显示部20位于基准位置(第1位置)的情况下,第1限制部31处于解除状态,第2限制部32处于限制状态,第3限制部33处于解除状态,第4限制部34处于限制状态。即,在图1所示的基准位置,第1摆动部件22和第3摆动部件24处于可摆动的状态。
首先,如上所述,在图1的基准位置,由于第1限制部31处于解除状态,所以第1摆动部件22处于可摆动的状态。因此,如图3所示,操作者可以使第1摆动部件22摆动从而移动显示部20。显示部20通过第2摆动部件23、第3摆动部件24以及第4摆动部件25安装在第1摆动部件22上。因此,显示部20伴随第1摆动部件22的摆动,绕枢轴(第1枢轴)223,以左端侧为轴沿左右方向(第1方向)摆动。这样,在操作者使第1摆动部件22摆动的情况下,由于显示部20以左端侧为轴沿左右方向摆动,因此,显示部20在显示面201与摄像镜头11的光轴O交叉的范围内摆动。在该状态下,在摄像装置位于横向位置(横长框架(frame))的状态下,操作者可以用从左方观察显示在显示部20的显示面201上的被摄体像的视角(角度)进行摄影。另外,在摄像装置位于纵向位置(纵长框架)的状态下,操作者可以用从上方或下方观察显示在显示部20的显示面201上的被摄体像的视角(角度)进行摄影。
当操作者使第1摆动部件22摆动时,伴随第1摆动部件22的摆动,第1摆动部件22的连结臂224按压第2限制部32的按压部3212,因此,第2限制部成为使第2摆动部件23可以摆动的解除状态。此外,伴随第1摆动部件22的摆动,按压部3312从摄像装置主体10离开,因此,第3限制部33成为限制状态,从而限制第3摆动部件24的摆动。并且,第4限制部34保持限制状态。即,伴随作为第1摆动机构的一部分的第1摆动部件22的摆动,作为第1摆动机构的一部分的第2摆动部件23成为可摆动的状态。另一方面,作为第2摆动机构的第3摆动部件24和第4摆动部件25成为被限制摆动的状态。
接下来,如图4所示,操作者使第2摆动部件23摆动。显示部20通过第3摆动部件24和第4摆动部件25安装在第2摆动部件23上。因此,显示部20伴随第2摆动部件23的摆动,绕枢轴(第2枢轴)233基本以显示部20的中央为轴,沿左右方向摆动。这样,在使第2摆动部件23摆动的情况下,由于显示部20以大致中央为轴向与第1摆动部件22相同的方向摆动,因此,显示部20在显示面201与摄像镜头11的光轴O交叉的范围内摆动。在这里,在摄像装置位于横向位置(横长框架)的状态下,操作者可以用从右方观察显示在显示部20的显示面201上的被摄体像的视角(角度)进行摄影。另外,在摄像装置位于纵向位置(纵长框架)的状态下,操作者可以用从上方或下方观察显示在显示部20的显示面201上的被摄体像的视角(角度)进行摄影。
当操作者使第2摆动部件23摆动时,伴随第1摆动部件22的摆动,按压部3312从摄像装置主体10离开,因此,第3限制部33处于限制第3摆动部件24的摆动的限制状态。并且,第4限制部34保持限制状态。即,只要不使作为第1摆动机构的第1摆动部件22和第2摆动部件23返回到基准位置的状态从而不使显示部20处于基准位置,作为第2摆动机构的第3摆动部件24和第4摆动部件25就保持被限制摆动的状态。
接下来,如图5所示,对操作者使第3摆动部件24从图1的基准位置摆动从而使显示部20移动的情况进行说明。如上所述,由于显示部20在基准位置上,第3限制部33处于解除状态,所以第3摆动部件24处于可摆动状态。因此,操作者可以使第3摆动部件24摆动。显示部20通过第4摆动部件25安装在第3摆动部件24上。因此,伴随第3摆动部件24的摆动,显示部20绕枢轴(第3枢轴)243,以下端侧为轴沿上下方向(与第1方向不同而与第1方向处于扭转关系的第2方向)摆动。这样,在使第3摆动部件24摆动的情况下,由于显示部20以下端侧为轴沿上下方向摆动,因此,显示部20在显示面201与摄像镜头11的光轴O交叉的范围内摆动。在这里,在摄像装置位于横向位置(横长框架)的状态下,操作者可以用从下方观察显示在显示部20的显示面201上的被摄体像的视角(角度)进行摄影。并且,在摄像装置处于纵向位置(纵长框架)的状态下,操作者可以用从左方或右方观察显示在显示部20的显示面201上的被摄体像的视角(角度)进行摄影。
当操作者使第3摆动部件24摆动时,伴随第3摆动部件24的摆动,第3摆动部件24的连结臂244按压第4限制部34的按压部3412,第4限制部成为使第4摆动部件25可以摆动的解除状态。此外,由于伴随第3摆动部件24的摆动,显示部20和第3摆动部件24从按压部3112离开,因此,第1限制部31成为限制第1摆动部件22的摆动的限制状态。进而,第2限制部32保持限制状态。即,伴随作为第2摆动机构的一部分的第3摆动部件24的摆动,作为第2摆动机构的一部分的第4摆动部件25成为可摆动状态,作为第1摆动机构的第1摆动部件22和第2摆动部件23成为被限制摆动的状态。
因此,如图6所示,操作者使第4摆动部件25摆动。显示部20安装在第4摆动部件25上。因此,伴随第4摆动部件25的摆动,显示部20绕枢轴(第4枢轴)253,以上端侧为轴沿上下方向摆动。这样,在使第4摆动部件25摆动的情况下,由于显示部20以上端侧为轴向与第3摆动部件24相同的方向摆动,因此,显示部20在显示面201与摄像镜头11的光轴O交叉的范围内摆动。在这里,在摄像装置位于横向位置(横长框架)的状态下,操作者可以用从上方观察显示在显示部20的显示面201上的被摄体像的视角(角度)进行摄影。并且,在摄像装置位于纵向位置(纵长框架)的状态下,操作者可以用从左方或右方观察显示在显示部20的显示面201上的被摄体像的视角(角度)进行摄影。
当使第4摆动部件25摆动时,由于伴随第3摆动部件24的摆动,显示部20和第3摆动部件24从按压部3112离开,因此,第1限制部31维持限制第1摆动部件22的摆动的限制状态。进而,第2限制部32维持限制状态。即,只要不使作为第2摆动机构的第3摆动部件24和第4摆动部件25返回到在基准位置的状态从而不使显示部20处于基准位置,就可以使作为第1摆动机构的第1摆动部件22和第2摆动部件23维持被限制摆动的状态。
另外,各摆动部件22、23、24、25对绕枢轴(第1枢轴)223、枢轴(第2枢轴)233、枢轴(第3枢轴)243、枢轴(第4枢轴)253的摆动赋予预定的摩擦阻力,由此构成为可以无级地保持摆动位置。
这样,上述显示装置具有:第1摆动部件22,其设置成可以相对于摄像装置主体(基部)10沿左右方向(第1方向)摆动;第2摆动部件23,其设置成可以相对于第1摆动部件22沿左右方向(与第1方向相同的方向)摆动;第3摆动部件24,其设置成可以相对于第2摆动部件23沿上下方向(与第1方向不同的第2方向)摆动;第4摆动部件25,其设置成可以相对于第3摆动部件24沿上下方向(与第2方向相同的方向)摆动;以及显示部20,其设置在第4摆动部件25上。
换言之,显示装置具有:第1摆动部件22,其设置成可以相对于摄像装置主体(基部)10,绕配置在该第1摆动部件22与该摄像装置主体10之间的枢轴(第1枢轴)223摆动;第2摆动部件23,其设置成可以相对于第1摆动部件22绕枢轴(第2枢轴)233摆动,该枢轴233在第2摆动部件23与该第1摆动部件22之间配置成与枢轴(第1枢轴)223平行;第3摆动部件24,其设置成可以相对于第2摆动部件23绕枢轴(第3枢轴)243摆动,该枢轴243在第3摆动部件24与该第2摆动部件23之间,配置在与枢轴(第1枢轴)223和枢轴(第2枢轴)233扭转的位置;第4摆动部件25,其设置成可以相对于第3摆动部件24绕枢轴(第4枢轴)253摆动,该枢轴253在第4摆动部件25与该第3摆动部件24之间配置成与枢轴(第3枢轴)243平行;以及显示部20,其设置在第4摆动部件25上。
即,第1摆动部件22相对于摄像装置主体10沿左右方向摆动,第2摆动部件23相对于第1摆动部件22沿左右方向摆动,第3摆动部件24相对于第2摆动部件23沿上下方向摆动,第4摆动部件25相对于第3摆动部件24沿上下方向摆动。其结果是,虽然在期望的方向以外的方向也具有使显示部20移动的能力,但只能在期望的方向使显示部20迅速且容易地移动。
此外,显示装置具有:显示部20,其以显示面201向外的方式配置在摄像装置主体(基部)10上;第1摆动机构(第1摆动部件22和第2摆动部件23),其以改变显示面201的朝向的方式使显示部20沿左右方向(预定方向)摆动;第2摆动机构(第3摆动部件24和第4摆动部件25),其以将显示面201的朝向改变为其它方向的方式,使显示部20沿与左右方向处于扭转关系的上下方向(其它方向)摆动;以及限制机构(第1限制部31、第2限制部32、第3限制部33以及第4限制部34),其在使第1摆动机构作用的情况下限制第2摆动机构的作用,在使第2摆动机构作用的情况下限制第1摆动机构的作用。
换言之,在将显示部20配置于摄像装置主体(基部)10并将该显示部20设置成可从预定的基准位置移动的显示装置中,具有:第1摆动部件22,其设置成可以相对于摄像装置主体10沿左右方向(第1方向)摆动;第2摆动部件23,其设置成可以相对于第1摆动部件22沿左右方向(与第1方向相同的方向)摆动;第3摆动部件24,其设置成可以相对于第2摆动部件23沿与左右方向(第1方向)不同的上下方向(第2方向)摆动;第4摆动部件25,其上配置有显示部20,并设置成可以相对于第3摆动部件24沿上下方向(与第2方向相同的方向)摆动;第1限制部31,其在显示部20位于基准位置的情况下允许第1摆动部件22的摆动,在显示部20伴随第3摆动部件24的摆动从基准位置移动后的情况下限制第1摆动部件22的摆动;第2限制部32,其在第1摆动部件22相对于摄像装置主体10摆动的情况下允许第2摆动部件23的摆动,在第1摆动部件22没有相对于摄像装置主体10摆动的情况下限制第2摆动部件23的摆动;第3限制部33,其在显示部20位于基准位置的情况下允许第3摆动部件24的摆动,在显示部20伴随第1摆动部件22的摆动从基准位置移动后的情况下限制第3摆动部件24的摆动;以及第4限制部34,其在第3摆动部件24相对于第2摆动部件23摆动的情况下允许第4摆动部件25的摆动,在第3摆动部件24没有相对于第2摆动部件23摆动的情况下限制第4摆动部件25的摆动。
即,当沿左右方向摆动的第1摆动机构(第1摆动部件22和第2摆动部件23)作用时,限制沿上下方向摆动的第2摆动机构(第3摆动部件24和第4摆动部件25)的作用。并且,在沿上下方向摆动的第2摆动机构(第3摆动部件24和第4摆动部件25)作用时,限制沿左右方向摆动的第1摆动机构(第1摆动部件22和第2摆动部件23)的作用。其结果是,由于期望方向以外的不同方向的摆动不会混杂在一起,因此,可以使显示部20只稳定在期望的方向,此外,也可以与各种各样的角度对应地使显示部20移动。
此外,通过设置从摄像装置主体(基部)10分别沿着第1摆动部件22、第2摆动部件23、第3摆动部件24被引导至显示部20的柔性印刷电路板26,从而不会阻碍各摆动部件22、23、24、25的摆动,就可以连接摄像装置主体10与显示部20。
此外,上述显示装置的显示部20显示由摄像装置拍摄的被摄体像。这样,当将显示装置应用于摄像装置的情况下,如上所述,虽然具有与各种各样的摄像装置的角度对应地使显示部20迅速且容易地移动的能力,但可以防止显示面201朝向不经意的方向的情况发生。
此外,在对由摄像镜头11成像后的被摄体像进行摄像的摄像装置中,具有:显示部20,其以显示面201向外的方式配置在摄像装置主体10的背面,所述显示面201以与摄像镜头11的光轴交叉的状态显示被摄体像;第1摆动机构(第1摆动部件22和第2摆动部件23),其使显示部20在显示面201与摄像镜头11的光轴O交叉的范围内沿左右方向(预定方向)摆动;以及第2摆动机构(第3摆动部件24和第4摆动部件25),其使显示部20在显示面201与摄像镜头11的光轴O交叉的范围内沿与左右方向(预定方向)处于扭转关系的上下方向(其它方向)摆动。即,移动后的显示部20不会从摄像镜头11的光轴O上脱离。其结果是,特别是在宏观摄影中,在一边观察从基准位置移动后的显示部20的显示一边进行摄像的情况下,也可以进行由摄像镜头11拍摄的像的对位。
此外,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设置有从第1限制部31到第4限制部34的各限制部,但也可以省略这些限制部。在此情况下,能够使显示部20的显示面201朝向摄像装置主体10的背面方向的所有方向。换言之,能够使显示部20向摄像装置主体10的背面方向的所有方向移动,即,能够使显示面201相对于摄像装置主体10朝向摄像装置主体10的背面方向的任意方向,即,俯仰方向(上下方向)、偏转方向(左右方向)以及这两个方向的组合方向。此外,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移动后的显示部20不会从摄像装置主体10的侧方以及上下方向的外形向外突出。因此,无论怎样设定显示面201的朝向,无论使摄像装置主体10处于怎样的姿态,显示部20都不会与位于该摄像装置主体10附近的其它装置或物体发生干涉,因此可以将显示部20设定为自由的姿态。
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固定部件21将第1摆动部件间接地安装在摄像装置主体10上,但也可以使固定部件21与摄像装置主体10一体化,将第1摆动部件直接安装在摄像装置主体上。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第4摆动部件将第3摆动部件间接地安装在显示部20上,但也可以使第4摆动部件与显示部20一体化,将显示部20直接安装在第3摆动部件上。
虽然已经示出并说明了被认为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实施例,但毫无疑问应理解到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容易地在形式或细节上进行各种修改和变更。因此意味着本发明不限于说明和例示的精确形式,而是构成为涵盖可能落入所附权利要求书范围内的所有修改。

Claims (7)

1.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具有显示部,其特征在于,
该显示装置还具有:
第1摆动部件,其能够相对于预定的基部沿第1方向摆动;
第1枢轴,其以沿铅直方向延伸的方式设置在所述基部与所述第1摆动部件之间,所述第1摆动部件能够绕该第1枢轴摆动;
第2摆动部件,其能够相对于所述第1摆动部件沿与第1方向相同的方向摆动;
第2枢轴,其以沿铅直方向延伸的方式设置在所述第1摆动部件与所述第2摆动部件之间,并与所述第1枢轴平行,所述第2摆动部件能够相对于所述第1摆动部件绕该第2枢轴摆动;
第3摆动部件,其能够相对于所述第2摆动部件沿与第1方向不同的第2方向摆动;
第3枢轴,其以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方式设置在所述第2摆动部件与所述第3摆动部件之间,并位于与所述第2枢轴扭转的位置;所述第3摆动部件能够相对于所述第2摆动部件绕该第3枢轴摆动;
第4摆动部件,其能够相对于所述第3摆动部件沿与第2方向相同的方向摆动,并且所述显示部设置在该第4摆动部件上;以及
第4枢轴,其以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方式设置在所述第3摆动部件与所述第4摆动部件之间,并与所述第3枢轴平行,所述第4摆动部件能够相对于所述第3摆动部件绕该第4枢轴摆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3枢轴相对于所述第2枢轴配置成直角。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显示装置还具有柔性印刷电路板,该柔性印刷电路板被从所述基部分别沿着所述第1摆动部件、第2摆动部件、第3摆动部件向所述显示部引导。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部是对被摄体像进行拍摄的摄像部,所述显示部显示由所述摄像部拍摄的被摄体像。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显示装置还具有:
第1限制部,其在所述显示部位于所述基准位置的情况下允许所述第1摆动部件的摆动,在显示部伴随所述第3摆动部件的摆动而从基准位置移动后的情况下,限制所述第1摆动部件的摆动;
第2限制部,其在所述第1摆动部件相对于基部摆动后的情况下允许所述第2摆动部件的摆动,在所述第1摆动部件没有相对于基部摆动的情况下限制所述第2摆动部件的摆动;
第3限制部,其在所述显示部位于基准位置的情况下允许所述第3摆动部件的摆动,在所述显示部伴随所述第1摆动部件的摆动而从基准位置移动后的情况下限制所述第3摆动部件的摆动;以及
第4限制部,其在所述第3摆动部件相对于第2摆动部件摆动后的情况下允许所述第4摆动部件的摆动,在所述第3摆动部件没有相对于第2摆动部件摆动的情况下限制所述第4摆动部件的摆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准位置是所有的摆动部件摆动之前的位置。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3枢轴还位于与所述第1枢轴扭转的位置。
CNB2007100964079A 2006-04-13 2007-04-13 显示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62794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110978 2006-04-13
JP2006110979 2006-04-13
JP2006110978A JP2007286177A (ja) 2006-04-13 2006-04-13 表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55405A CN101055405A (zh) 2007-10-17
CN100562794C true CN100562794C (zh) 2009-11-25

Family

ID=387580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710096407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62794C (zh) 2006-04-13 2007-04-13 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07286177A (zh)
CN (1) CN100562794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601134B2 (ja) * 2010-10-04 2014-10-08 ソニー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および表示装置
JP2014059397A (ja) * 2012-09-14 2014-04-03 Olympus Imaging Corp 撮像装置
JP5991928B2 (ja) * 2013-01-16 2016-09-14 三菱製鋼株式会社 開閉装置
CN104280984A (zh) * 2013-07-05 2015-01-14 信泰光学(深圳)有限公司 影像撷取装置及方法
JP5955908B2 (ja) * 2014-08-07 2016-07-20 三菱製鋼株式会社 開閉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JP2018054913A (ja) * 2016-09-29 2018-04-0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電子機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7286177A (ja) 2007-11-01
CN101055405A (zh) 2007-10-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62794C (zh) 显示装置
JP3183056B2 (ja) 撮像装置
US20070242150A1 (en) Display apparatus and imaging device
JP2004056708A (ja) 携帯型電子機器
JP3266092B2 (ja) 電子カメラ
JP4282420B2 (ja) カメラ
JP2007288336A (ja) 表示装置および撮像装置
US7064789B1 (en) Digital camera having a tilting/swinging mechanism
CN101493633B (zh) 可动式显示装置及照相机
JP4481673B2 (ja) デジタルカメラ
CN107852451B (zh) 数字照相机
JP3282622B2 (ja) 電子カメラ
JPH04100382A (ja) 電子カメラ
JP5461739B1 (ja) ディジタルカメラ
JPH10173968A (ja) 収納ケースおよび撮像装置の固定装置
JP2006091598A (ja) 撮像表示装置
JP3865539B2 (ja) 電子カメラ
JP3248481B2 (ja) 電子カメラ
JP3548774B2 (ja) 画像入力処理装置
JP2009239622A (ja) 撮像装置
JP4530838B2 (ja) 撮像表示装置
JP4868715B2 (ja) 電子撮像装置
JP2005192093A (ja) 可動パネルを備えた電子機器
JP4507816B2 (ja) デジタルカメラ、デジタルカメラ付き電子機器、および、電子機器
JP4488260B2 (ja) 電子カメ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51119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after: Olympus Corporation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Olympus Imaging Corp.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1125

Termination date: 20180413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