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547717C - 等离子体显示板 - Google Patents

等离子体显示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547717C
CN100547717C CNB2005100747307A CN200510074730A CN100547717C CN 100547717 C CN100547717 C CN 100547717C CN B2005100747307 A CNB2005100747307 A CN B2005100747307A CN 200510074730 A CN200510074730 A CN 200510074730A CN 100547717 C CN100547717 C CN 100547717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dielectric layer
display panel
plasma display
keep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51007473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770370A (zh
Inventor
藏尚勋
畑中秀和
金永模
李圣仪
李镐年
孙承贤
金起永
朴亨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msung SD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msung SD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msung SDI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msung SDI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7703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7037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47717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47717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11/00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 alternating current induction of the discharge, e.g. alternating current plasma display panels [AC-PDP];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out any main electrode inside the vessel;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 at least one main electrode outside the vessel
    • H01J11/2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1J11/22Electrodes, e.g. special shape, material or configuration
    • H01J11/32Disposition of the electro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11/00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 alternating current induction of the discharge, e.g. alternating current plasma display panels [AC-PDP];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out any main electrode inside the vessel;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 at least one main electrode outside the vessel
    • H01J11/10AC-PDPs with at least one main electrode being out of contact with the plasma
    • H01J11/12AC-PDPs with at least one main electrode being out of contact with the plasma with main electrodes provided on both sides of the discharge spac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11/00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 alternating current induction of the discharge, e.g. alternating current plasma display panels [AC-PDP];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out any main electrode inside the vessel;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 at least one main electrode outside the vessel
    • H01J11/2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1J11/22Electrodes, e.g. special shape, material or configuration
    • H01J11/24Sustain electrodes or scan electro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11/00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 alternating current induction of the discharge, e.g. alternating current plasma display panels [AC-PDP];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out any main electrode inside the vessel;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 at least one main electrode outside the vessel
    • H01J11/2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1J11/34Vessels, containers or parts thereof, e.g. substrates
    • H01J11/38Dielectric or insulating lay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2211/00Plasma display panels with alternate current induction of the discharge, e.g. AC-PDPs
    • H01J2211/2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1J2211/22Electrodes
    • H01J2211/24Sustain electrodes or scan electrodes
    • H01J2211/245Shape, e.g. cross section or patter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2211/00Plasma display panels with alternate current induction of the discharge, e.g. AC-PDPs
    • H01J2211/2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1J2211/22Electrodes
    • H01J2211/32Disposition of the electrodes
    • H01J2211/326Disposition of electrodes with respect to cell parameters, e.g. electrodes within the rib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lasma & Fusion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等离子体显示板,其包括:下基板和上基板,以固定的距离彼此相对设置,且在基板之间形成放电空间;多个隔离物,形成于下基板和上基板之间,用于将放电空间分割为多个放电单元;多个寻址电极,形成于下基板的上表面上;第一介电层,形成于下基板的上表面用于覆盖寻址电极;多个第一维持电极,在每个放电单元中以闭环的形状形成于上基板和隔离物之间;多个第二维持电极,在每个放电单元中以闭环的形状形成于第一介电层上且相应于第一维持电极;和磷光体层,形成于第一介电层的上表面上和隔离物的侧面上。

Description

等离子体显示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等离子体显示板,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能够改进亮度和发光效率以及减少寻址放电电压的等离子体显示板。
背景技术
等离子体显示板(PDP)是一种使用电性放电以形成图像的装置,且由于其诸如亮度和视角上的卓越显示性能正在普及。PDP的原理是将强交流或直流电压施加于两个电极以产生辐射紫外线的气体放电,且紫外线的辐射激发放电单元中的磷光体层以产生可见光。
依据放电的方式,PDP可以分为DC型或AC型PDP。DC型PDP具有一种结构,其中所有的电极均暴露于放电空间,且电荷在相应的电极之间直接移动。AC型PDP具有一种结构,其中至少一个电极由介电层围绕,且电荷不在相应的电极之间直接移动的情况下由壁电荷导致放电。
而且,依据电极的排布结构,PDP分为相对放电型和表面放电型PDP。相对放电型PDP包括各自设置在上基板和下基板上的维持电极对,其中在基板之间垂直产生放电。表面放电型PDP包括在同一基板上设置的一对维持电极,其中与基板平行产生放电。
尽管具有增加的发光效率,相对放电型PDP具有一个缺点,即磷光体层容易被等离子体恶化。最近,表面放电型PDP得到广泛应用。
图1显示了传统的表面放电型PDP。图2A和2B是图1所示的PDP的横向和纵向的剖面图。
请参考图1、图2A和图2B,传统PDP包括以固定间距彼此相对的上基板20和下基板10。在上基板20和下基板10之间的所谓的放电空间的空间中引起放电。
多个寻址电极11以条带形状排列于下基板10的上表面上,且在第一介电层12中被埋覆。在第一介电层12的上表面上,放电空间被分割为放电单元14。在第一介电层12上以固定的间距形成多个隔离物13,以防止在放电单元14之间的电学和光学的相互影响。在放电单元14的内表面上涂布红R、绿G和蓝B磷光体层15至一预期的厚度,且放电单元14用放电气体充满。
上基板20是主要由玻璃制成的透明基板,通过其透射可见光,且上基板20与下基板10连接,在下基板10上形成隔离物13。在上基板20之下沿垂直于寻址电极11的方向以条带形状形成一对维持电极21a和21b。维持电极21a和21b由如铟锡氧化物的透明导电材料制成以透射可见光。为了减少维持电极21a和21b的线电阻,由金属材料制成的总线电极22a和22b形成于每个维持电极21a和21b的下表面下,且具有比所述维持电极的宽度窄的宽度。在第二介电层23中埋覆维持电极21a和21b及总线电极22a和22b。保护层24形成于第二介电层23的下表面下,且一般由MgO制成,其作用是防止等离子体粒子溅射对第二介电层23的损伤,且通过发出二次电子降低放电电压。
如上述构建的PDP对于在放电单元的内壁上涂布的磷光体层的量的增加有限制。另外,存在一个问题,即由于从放电单元产生的紫外线未均匀地透射至磷光体层,降低了PDP的亮度和发光效率。而且,存在另一问题,即由于寻址电极和维持电极之间的距离较长,寻址放电电压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够改进亮度和发光效率以及减少寻址放电电压的等离子体显示板。
依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有一种等离子体显示板,包括:下基板和上基板,以固定的距离彼此相对设置,且在基板之间形成放电空间;多个隔离物,形成于下基板和上基板之间,用于将放电空间分割为多个放电单元;多个寻址电极,形成于下基板的上表面上;第一介电层,形成于下基板的上表面用于覆盖寻址电极;多个第一维持电极,在每个放电单元中以闭环的形状形成于上基板和隔离物之间;多个第二维持电极,在每个放电单元中以闭环的形状形成于第一介电层上且相应于第一维持电极;和磷光体层,形成于第一介电层的上表面上和隔离物的侧面上。
第二介电层可以形成于第一维持电极的内侧面上,且保护膜可以形成于第二介电层的表面上。
在每个放电单元中由介电材料制成的凸出物可以从第一介电层的上表面凸出,且第二维持电极可以形成于凸出物的上表面上。
凸出物可以相应于第二维持电极形成为闭环。
磷光体层还可以形成于凸出物的内和外壁上,且磷光体层还可以形成于上基板的下表面。
第三介电层可以形成于凸出物的上表面上以覆盖第二维持电极,且保护膜形成于第三介电层的表面上。
第一维持电极可以是圆筒状电极。第二维持电极可以是具有在其中心处形成的通孔的板状电极。寻址电极可以是带状电极或具有在其中心处形成的通孔的板状电极。
依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有一种等离子体显示板,包括:下基板和上基板,以固定的距离彼此相对设置,且在基板之间形成放电空间;多个隔离物,形成于下基板和上基板之间,用于将放电空间分割为多个放电单元;多个寻址电极,形成于下基板的上表面上;第一介电层,形成于下基板的上表面上用于覆盖寻址电极;多个第一维持电极,在每个放电单元中以闭环的形状形成于上基板的下表面之下;第二介电层,形成于上基板的下表面之下用于覆盖第一维持电极;多个第二维持电极,在每个放电单元中以闭环的形状形成于第一介电层上且相应于第一维持电极;和磷光体层,形成于第一介电层的上表面上和隔离物的侧面上。
第一和第二维持电极可以是具有在其中心处形成的通孔的板状电极。寻址电极可以是带状电极或具有在其中心处形成的通孔的板状电极。
由金属制成的总线电极可以形成于第一维持电极的外侧。第一维持电极可以由铟锡氧化物制成。
附图说明
通过详细描述其示范性实施例且参考附图,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特征和优点可以会更加明显易懂,其中:
图1是传统PDP的分解透视图;
图2A和2B是图1中的PDP的横向和纵向的剖面图;
图3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PDP的分解透视图;
图4是图3中的PDP的剖面图;
图5是示出图3中的PDP中使用的电极的透视图;
图6是示出形状不同于图5中的寻址电极的寻址电极的透视图;
图7是示出依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在PDP中使用的不同形状的电极的透视图;
图8是示出形状不同于图7中的寻址电极的寻址电极的透视图;
图9是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PDP的分解透视图;
图10是图9中的PDP的剖面图;
图11是示出图9中的PDP中使用的电极的透视图;
图12是示出形状不同于图11中的寻址电极的寻址电极的透视图;
图13是示出在依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PDP中使用的不同形状的电极的透视图;以及
图14是示出形状不同于图13中的寻址电极的寻址电极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在以下的描述和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用来指示相同和相似的元件,且将省略对于相同或相似元件的描述的重复。
图3是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PDP的分解透视图。图4是图3中的PDP的剖面图。图5是示出图3中的PDP中使用的电极的透视图。在图3中,为了清晰,在附图中未显示第二介电层123、磷光体层115和连接电极的线。
请参考图3至5,下基板110和上基板120以固定的距离彼此相对设置,且在基板之间形成放电空间。下基板110和上基板120一般由玻璃制成。
多个寻址电极111形成于下基板110的上表面上。寻址电极111可以形成为带状,如图5所示。可替换地,寻址电极111’可以是具有在其中心形成的通孔的四方板状电极,如图6所示。寻址电极111被埋覆在于下基板110的上表面上形成的第一介电层112中。
多个隔离物113以所需的高度形成于第一介电层112的上表面上以将放电空间分割为多个放电单元114。隔离物113用作防止在放电单元114之间的电学和光学的相互影响。
多个第一维持电极121介于隔离物113的上表面和上基板120的下表面之间。每个放电单元114中沿隔离物113的上表面以闭环的形状形成第一维持电极121。在第一维持电极121之间插入介电材料。第一维持电极121可以形成为四方框架状电极,如图5所示。
第二介电层123形成于隔离物113的上表面和上基板120的下表面之间,以覆盖第一维持电极121的内表面。保护膜(未显示)形成于第二介电层123的表面上,以防止由等离子体粒子溅射对第二介电层123的损伤和通过发射二次电子降低放电电压。优选地,保护膜由MgO制成。
在每个放电单元114中,由介电物质制成的凸出物116以预定的高度从第一介电层112的上表面凸出。凸出物116可以形成为闭环的形状,且相应于第一维持电极121的闭环的第二维持电极117形成于凸出物116的上表面上。可替换地,无凸出物116可以形成于第一介电层112上。在该情况中,第二维持电极117可以形成于第一介电层112的上表面上。
第二维持电极117可以形成为具有在其中心形成的通孔的四方形板的形状,如图5所示。第三介电层118形成于凸出物116的上表面上以覆盖第二维持电极117。保护膜(未显示)可以形成于第三介电层118的表面上。
磷光体层115形成于第一介电层112的上表面上和隔离物113的侧面上,其形成放电单元114的内壁。磷光体层115可以形成于凸出物116的内和外壁,且可以形成于上基板120的下表面。
图7是示出在依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PDP中使用的不同形状的电极的透视图。请参考图7,第一维持电极121’可以是圆筒电极,且第二维持电极117’可以是具有在其中心形成的通孔的圆盘状电极。寻址电极111可以是带状电极。同时,如图8所示,寻址电极111’可以是具有在其中心形成的通孔的圆盘状电极。
虽然前文描述了实施例,其中第一维持电极形成为四方框架形电极121或圆筒电极121’,但是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的实施例,且可以使用不同的电极形状。除了四方板状电极117和圆盘状电极117’以外,第二维持电极还可以形成为具有在其中心形成的通孔的不同形状的板。除了带状电极111、四方板状电极111’和圆盘状电极111”以外,寻址电极还可以形成为具有在其中心形成的通孔的不同形状的板。
以如上构建的PDP,在第一维持电极121和121’与第二维持电极117和117’之间产生维持放电。在此刻,由于第一维持电极121和121’形成为框架或圆筒形状,且第二维持电极117和117’形成为具有在其中心形成的通孔的板状,所以以混合表面和相对放电型方式产生维持放电。由该放电产生的紫外线均匀地透射至在放电单元114的内壁上形成的磷光体层115,其可以改善亮度和发光效率。
同时,在寻址电极111、111’或111”与维持电极对的第二维持电极117或117’之间产生寻址放电。在此刻,在其中寻址电极是带状电极111的情况中,在第二维持电极117或117’的中心区与寻址电极111之间产生寻址放电。在其中寻址电极是板状电极111’或111”的情况中,以如第二维持电极117或117’与寻址电极111或111”的相同的方式产生寻址放电。如此,依据本发明实施例的PDP中的寻址电极111、111’或111”与第二维持电极117或117’之间的距离短于传统的PDP的距离,其可以降低寻址放电电压。而且,在寻址电极111、111’或111”与第二维持电极117或117’之间还产生复位放电,其可以改善对比度。
由于磷光体层115可以形成于凸出物116的内和外壁与上基板120的下表面,以及第一介电层112的上表面与隔离物113的侧面,所以相对于传统的PDP,更多的磷光体层115可以形成于放电单元114的内部,其可以增加由放电发射的可见光的量。由于无介电层形成于上基板120上,所以相对于传统的PDP,更多的从放电单元发射的可见光可以透射上基板。
比较本发明的实施例的PDP和图1所示的传统的PDP,本发明的PDP的发光效率与传统PDP的发光效率相比改进了约38%。而且,本发明的PDP的放电初始电压与传统的PDP的放电初始单元的放电初始电压相比降低了约32%。
图9是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PDP的分解透视图。图10是图9中的PDP的剖面图。图11是示出图9中的PDP中使用的电极的透视图。
请参考图9至图11,下基板210和上基板220以固定的距离彼此相对设置,且在基板之间形成放电空间。多个寻址电极211形成于下基板210的上表面上,且埋覆于第一介电层212中。寻址电极211可以形成为带状,如图11所示。可替换地,寻址电极211’可以是具有在其中心形成通孔的四方板状电极,如图12所示。多个隔离物213形成于第一介电层212的上表面上以将放电空间分割为多个放电单元214。
多个第一维持电极221形成于上基板220的下表面下。每个放电单元214中沿隔离物213的上表面以闭环的形状形成第一维持电极221。第一维持电极221可以形成为具有在其中心形成的通孔的四方板状电极,如图11所示。第一维持电极221可以由铟锡氧化物(ITO)制成,其为透明导电材料。多个由金属制成的总线电极222可以形成于维持电极221的外侧以便减小第一维持电极221的线电阻。
第二介电层223形成于上基板220的下表面下,以覆盖第一维持电极221和总线电极222。优选地,第二介电层223由透明物质制成以透射由放电产生的可见光。保护膜224形成于第二介电层123的下表面下,以防止由等离子体粒子溅射对第二介电层223的损伤和通过发射二次电子降低放电电压。优选地,保护膜由MgO制成。
在每个放电单元214中,由介电材料制成的凸出物216以所需的高度从第一介电层212的上表面凸出。凸出物216可以形成为闭环的形状,且相应于第一维持电极221的闭环的第二维持电极217形成于凸出物216的上表面上。可替换地,无凸出物216可以形成于第一介电层212上。在该情况中,第二维持电极217可以形成于第一介电层212的上表面上。
第二维持电极217可以形成为具有在其中心形成的通孔的四方形板的形状,如图11所示。第三介电层218形成于凸出物216的上表面以覆盖第二维持电极217。保护膜(未显示)还可以形成于第三介电层218的表面上。
磷光体层215形成于第一介电层212的上表面和隔离物213的侧面上,其形成放电单元214的内壁。磷光体层215可以形成于凸出物216的内和外壁。
图13是示出在依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PDP中使用的不同形状的电极的透视图。请参考图13,第一维持电极221’是具有在其中心形成的通孔的圆盘状电极。在此刻,总线电极222’可以形成于第一维持电极221’的外侧。第二维持电极217’是具有在其中心形成的通孔的圆盘状电极。而且,寻址电极211可以是带状电极。同时,如图14所示,寻址电极211”可以是具有在其中心形成的通孔的圆盘状电极。
虽然前文描述了实施例,其中第一维持电极形成为四方板状电极221或圆盘状电极221’,但是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的实施例,且可以使用不同的电极形状。除了四方板状电极217或圆盘状电极217’以外,第二维持电极还可以形成为具有在其中心形成的通孔的不同形状的板。除了带状电极211、四方板状电极211’或圆盘状电极211”以外,寻址电极还可以形成为具有在其中心形成的通孔的不同形状的板。
以如上构建的PDP,在第一维持电极221或221’与第二维持电极217或217’之间产生维持放电。在此刻,由于以表面型方式产生维持放电,所以改善了发光效率。如上述的实施例,可以降低寻址放电电压,且可以在放电单元中形成更多的磷光体层215。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PDP具有以下效应。
首先,在第一和第二维持电极之间以混合的表面和相对放电型的方式产生维持放电。如此,由该放电产生的紫外线均匀地透射至在放电单元的内壁上形成的磷光体层,其可以改善亮度和发光效率。
其次,由于寻址电极与第二维持电极之间的距离短于传统的PDP的距离,可以降低寻址放电电压。而且,在寻址电极与第二维持电极之间还产生复位放电,其可以改善对比度。
最后,由于相对于传统的PDP,更多的磷光体层可以形成于放电单元的内部,可以增加由放电发射的可见光的量。
虽然通过参考在附图中示出的示范性实施例具体地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可以在形式和细节上作不同的改变和润饰。因此,用于保护本发明的真正的精神和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界定。

Claims (20)

1.一种等离子体显示板,包括:
下基板和上基板,以固定的距离彼此相对设置,且在所述基板之间形成放电空间;
多个隔离物,形成于所述下基板和所述上基板之间,用于将所述放电空间分割为多个放电单元;
多个寻址电极,形成于所述下基板的上表面上;
第一介电层,形成于所述下基板的所述上表面用于覆盖所述寻址电极;
多个第一维持电极,在每个放电单元中以闭环的形状形成于所述上基板和所述隔离物之间;
多个第二维持电极,在每个放电单元中以闭环的形状形成于所述第一介电层上且相应于所述第一维持电极;和
磷光体层,形成于所述第一介电层的上表面上和所述隔离物的侧面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板,其中第二介电层形成于所述第一维持电极的内侧面上,且保护膜形成于第二介电层的表面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板,其中在每个放电单元中由介电材料制成的凸出物从所述第一介电层的所述上表面凸出,且所述第二维持电极形成于所述凸出物的上表面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板,其中所述凸出物相应于所述第二维持电极形成为闭环。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板,其中所述磷光体层还形成于所述凸出物的内和外壁上。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板,其中所述磷光体层还形成于所述上基板的下表面。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板,其中第三介电层形成于所述凸出物的所述上表面上以覆盖所述第二维持电极,且保护膜形成于所述第三介电层的表面上。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板,其中所述第一维持电极是圆筒状电极。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板,其中所述第二维持电极是具有在其中心处形成的通孔的板状电极。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板,其中所述寻址电极是带状电极或具有在其中心处形成的通孔的板状电极。
11.一种等离子体显示板,包括:
下基板和上基板,以固定的距离彼此相对设置,且在所述基板之间形成放电空间;
多个隔离物,形成于所述下基板和所述上基板之间,用于将所述放电空间分割为多个放电单元;
多个寻址电极,形成于所述下基板的上表面上;
第一介电层,形成于所述下基板的所述上表面上用于覆盖所述寻址电极;
多个第一维持电极,在每个放电单元中以闭环的形状形成于所述上基板的下表面上;
第二介电层,形成于所述上基板的所述下表面上用于覆盖所述第一维持电极;
多个第二维持电极,在每个放电单元中以闭环的形状形成于所述第一介电层上且相应于所述第一维持电极;及
磷光体层,形成于所述第一介电层的上表面上和所述隔离物的侧面上。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板,其中保护膜形成于所述第二介电层的下表面上。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板,其中在每个放电单元中由介电材料制成的凸出物从所述第一介电层的所述上表面凸出,且所述第二维持电极形成于所述凸出物的上表面上。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板,其中所述凸出物相应于所述第二维持电极形成为闭环。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板,其中所述磷光体层还形成于所述凸出物的内和外壁上。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板,其中第三介电层形成于所述凸出物的所述上表面上以覆盖所述第二维持电极,且保护膜形成于所述第三介电层的表面上。
17.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板,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维持电极是具有在其中心处形成的通孔的板状电极。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板,其中所述寻址电极是带状电极或具有在其中心处形成的通孔的板状电极。
19.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板,其中由金属制成的总线电极形成于所述第一维持电极的外侧。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板,其中所述第一维持电极由铟锡氧化物制成。
CNB2005100747307A 2004-10-28 2005-05-31 等离子体显示板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47717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040086538A KR101082434B1 (ko) 2004-10-28 2004-10-28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KR86538/04 2004-10-2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70370A CN1770370A (zh) 2006-05-10
CN100547717C true CN100547717C (zh) 2009-10-07

Family

ID=362610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510074730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47717C (zh) 2004-10-28 2005-05-31 等离子体显示板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7595589B2 (zh)
JP (1) JP4425849B2 (zh)
KR (1) KR101082434B1 (zh)
CN (1) CN100547717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319200B (en) * 2006-11-03 2010-01-01 Chunghwa Picture Tubes Ltd Flat light modul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JP5775932B2 (ja) * 2011-08-29 2015-09-09 京セラ株式会社 プラズマ発生体及びプラズマ発生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4871967A (zh) 1971-12-28 1973-09-28
JPS5750743A (en) 1980-09-12 1982-03-25 Okaya Denki Sangyo Kk Gas discharge display panel
US4689617A (en) 1985-04-30 1987-08-25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Concentric via plasma panel
JP2917279B2 (ja) 1988-11-30 1999-07-12 富士通株式会社 ガス放電パネル
JP2629982B2 (ja) 1989-11-14 1997-07-16 株式会社富士通ゼネラル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
JP2943210B2 (ja) 1990-02-06 1999-08-30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面放電形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
US6097357A (en) * 1990-11-28 2000-08-01 Fujitsu Limited Full color surface discharge type plasma display device
JP3259253B2 (ja) * 1990-11-28 2002-02-25 富士通株式会社 フラット型表示装置の階調駆動方法及び階調駆動装置
JPH0541165A (ja) 1991-08-07 1993-02-19 Pioneer Electron Corp プラズマ表示装置
DE69220019T2 (de) * 1991-12-20 1997-09-25 Fujitsu Ltd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Steuerung einer Anzeigetafel
EP0554172B1 (en) * 1992-01-28 1998-04-29 Fujitsu Limited Color surface discharge type plasma display device
JPH06267430A (ja) * 1993-03-11 1994-09-22 Noritake Co Ltd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
JP3025598B2 (ja) * 1993-04-30 2000-03-27 富士通株式会社 表示駆動装置及び表示駆動方法
JP2676487B2 (ja) 1993-11-24 1997-11-17 株式会社ティーティーティー 放電表示装置
JP2891280B2 (ja) * 1993-12-10 1999-05-17 富士通株式会社 平面表示装置の駆動装置及び駆動方法
JP3163563B2 (ja) * 1995-08-25 2001-05-08 富士通株式会社 面放電型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845183B2 (ja) 1995-10-20 1999-01-13 富士通株式会社 ガス放電パネル
KR19990004791A (ko) 1997-06-30 1999-01-25 엄길용 플라즈마 표시소자
JP3424587B2 (ja) * 1998-06-18 2003-07-07 富士通株式会社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の駆動方法
US6247987B1 (en) * 1999-04-26 2001-06-19 Chad Byron Moore Process for making array of fibers used in fiber-based displays
JP2000331615A (ja) 1999-05-20 2000-11-30 Fujitsu Ltd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及びその駆動方法
JP4030685B2 (ja) 1999-07-30 2008-01-09 三星エスディアイ株式会社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6853138B1 (en) * 1999-11-24 2005-02-08 Lg Electronics Inc. Plasma display panel having grooves in the dielectric layer
JP2001325888A (ja) 2000-03-09 2001-11-22 Samsung Yokohama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00399787B1 (ko) * 2001-05-04 2003-09-29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기판과 이 기판의 제조방법 및 이 기판을 가지는 플라즈마표시장치
US7330166B2 (en) * 2002-06-28 2008-02-12 Matsushita Electronic Industrial Co., Ltd Plasma display with split electrode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70370A (zh) 2006-05-10
US7595589B2 (en) 2009-09-29
KR101082434B1 (ko) 2011-11-11
US20060091808A1 (en) 2006-05-04
JP4425849B2 (ja) 2010-03-03
KR20060037549A (ko) 2006-05-03
JP2006128103A (ja) 2006-05-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47932C (zh) 等离子体显示板
US6380678B1 (en) Plasma display panel
US6339292B1 (en) Color PDP with ARC discharge electrode and method for fabricating the same
CN1820344B (zh)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CN100487844C (zh)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CN100378896C (zh) 等离子体显示板
CN100547717C (zh) 等离子体显示板
JP4397865B2 (ja) 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US20070108902A1 (en) Plasma display panel
US7504777B2 (en) Plasma display panel with semi-circular discharge electrode structure
US7034459B2 (en) Front panel structure of plasma display panel
US20030227427A1 (en) Plasma display panel
US20080211405A1 (en) Plasma display panel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01118828A (zh)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CN100573793C (zh)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KR100363428B1 (ko) 적층 투명전극 구조를 구비하는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CN1963986B (zh) 平面光源装置
US8179042B2 (en) Plasma display panel, plasma display panel unit,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plasma display panel
KR100603291B1 (ko)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JP2003217454A (ja)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EP2081210B1 (en) Plasma display panel
US8681076B2 (en) Plasma display panel
KR100846602B1 (ko)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JP2001068033A (ja) 発光装置
KR20030076870A (ko)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및 그 제조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1007

Termination date: 2013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