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542578C - 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组合中药材的提取物及提取方法 - Google Patents

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组合中药材的提取物及提取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542578C
CN100542578C CNB2004100417340A CN200410041734A CN100542578C CN 100542578 C CN100542578 C CN 100542578C CN B2004100417340 A CNB2004100417340 A CN B2004100417340A CN 200410041734 A CN200410041734 A CN 200410041734A CN 100542578 C CN100542578 C CN 100542578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xtract
radix
chinese medicin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materi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41004173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733194A (zh
Inventor
蔡宝昌
潘扬
章晨峰
曹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Kanion Pharmaceut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Zeukov Pharmaceutical S & T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Zeukov Pharmaceutical S & T Inc filed Critical Jiangsu Zeukov Pharmaceutical S & T Inc
Priority to CNB200410041734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0542578C/zh
Publication of CN17331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3319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42578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42578C/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 Medicinal Preparation (AREA)

Abstract

一种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组合中药材的提取物及提取方法,桑叶、陈皮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桑叶、陈皮蒸馏后的药渣与前胡、枇杷叶、南沙参、姜半夏、甘草加水浸泡,煎煮,滤液浓缩得水提取物;黄芩、杏仁、浙贝母、桔梗,加乙醇浸泡,回流提取,滤液减压回收乙醇,浓缩得醇提取物;合并水提取物、醇提取物得组合中药材液体提取物。将其制成药剂学所述的颗粒剂、胶囊剂和片剂、软胶囊口服液。本发明疗效高、减少用药体积、便于患者服用;有稳定可控的质量和疗效;克服了汤剂的缺点。实验证明,本发明的制剂,在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等呼吸系统疾病方面有确切的疗效。

Description

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组合中药材的提取物及提取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组合中药材的提取物及提取方法,特别是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组合中药材的提取物及提取方法。
背景技术
呼吸系统疾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随着现代工业发展,空气污染日益严重。外界的有害物质,如各种有害气体、粉尘、致敏微生物和致敏原直接吸入肺部,使呼吸系统发病率和病死率都在增加。1998年我国农村地区抽样调查显示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居于首位,占总死亡率的25%。上海地区居民医院就诊占首位的也是呼吸道疾病。据不完全统计,这一疾病成人的发病率为5%,而老人和儿童的发病率更高。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等呼吸系统疾病主要是由于风、寒、暑、湿、燥、火六气之邪犯肺所致。风、寒、暑、湿、燥、火六气皆能致咳,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等呼吸系统疾病久延不愈可转为内伤咳嗽,内伤咳嗽复感外邪,又易诱发和加重。但是由于四时气候变化的不同,人体所感受的致病外邪亦有区别,因而在临床上有风寒、风热及燥热等不同咳嗽。不论由于风寒、风热或燥热,多以风为先导,挟寒、热、燥等外邪入侵,伤于肺系而为咳嗽。近年来对呼吸系统疾病常见的咳、痰、喘的病因病理学及其相互关系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也试用过多种疗法,但仍以药物治疗为主。呼吸系统疾病最近几年来开发出的新药也不少,但疗效尚不够理想。现有技术中,虽有一些临床经验组方,药效方中的成份因产地、气侯等不可预知因素,无法控制稳定的质量和疗效。但用药极度为不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通过对祛邪宣肺,肃肺止咳的临床经验组方的进行药理研究筛选,提高治疗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等呼吸系统疾病的疗效。提出了一种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组合中药材的提取物及提取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由以下技术方案来达到的,本发明是一种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组合中药材的提取物及提取方法,其特点是组合中药材提取物原料的重量配方为:
桑叶400~600   前胡400~600   黄芩400~600
杏仁400~600   桔梗160~240   浙贝母400~600
枇杷叶400~600 南沙参400~600 姜半夏400~600
陈皮240~360   甘草120~180
(a)桑叶、陈皮加4~8倍量水浸泡2~4小时后,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收集4~10倍量的蒸馏液,蒸馏液经重蒸馏-冷藏后,得桑叶和陈皮挥发油;
(b)取上述桑叶、陈皮蒸馏后的药渣与前胡、枇杷叶、南沙参、姜半夏、甘草加水浸泡0.5~2.0小时后,煎煮2~4次,每次2~3小时,每次用水4~8倍量,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50℃下相对密度1.05~1.1,得水提取物;取黄芩、杏仁、浙贝母、桔梗,先加50~80%乙醇浸泡0.5~2.0小时后,加热回流提取2~4次,每次1.0~2.0小时,每次乙醇用量为4~7倍量,合并提取液,滤过,滤液减压回收乙醇,并浓缩至50℃下相对密度1.05~1.1,得醇提取物;合并以上水提取物、醇提取物,混匀,得组合中药材液体提取物;
上述方法为所述的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组合中药材的提取物的提取方法;桑叶和陈皮挥发油和组合中药材液体提取物为所述的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组合中药材的提取物。
本发明的目的由以下技术方案来进一步达到,根据前述的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组合中药材的提取物及提取方法,其特点是按β-环糊精:桑叶和陈皮挥发油为6~9:1的重量比,在20~40℃的包合温度下,将(a)步骤得到的桑叶和陈皮挥发油用β-环糊精包合,包合时间为2.5~3.5小时,得桑叶和陈皮挥发油的β-环糊精包合物;再将(b)步骤得到的组合中药材液体提取物,浓缩,干燥,粉碎加入桑叶和陈皮挥发油的β-环糊精包合物,混匀,制粒,制成药剂学所述的颗粒剂、胶囊剂和片剂。
本发明的目的由以下技术方案来进一步达到,根据前述的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组合中药材的提取物及提取方法,其特点是将(b)步骤得到的组合中药材液体提取物加分散剂,再加入(a)步骤得到的桑叶和陈皮挥发油,混匀,制成软胶囊。
本发明的目的由以下技术方案来进一步达到,根据前述的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组合中药材的提取物及提取方法,其特点是将(b)步骤得到的组合中药材液体提取物加入(a)步骤得到的桑叶和陈皮挥发油,按药剂学所述的常规方法制成口服液。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依据上述中医理论而确立治法,其中筛选的是祛邪宣肺,肃肺止咳的临床经验组方的进行药理研究筛选,将临床上用于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等呼吸系统疾病经验方中的药材经现代化提取工艺制成新剂型,提高了临床疗效。并根据其组成药物在处方中的地位及其所含活性成分的理化特性,制订了较为客观的质量标准,有稳定可控的质量和疗效。选用本发明的剂型。它不仅保持了汤剂的特色,而且提高疗效、减少用药体积、便于患者服用;克服了汤剂服前临时煎煮、容易变质霉败的缺点,有利于大批量生产和贮运。实验也证明,本发明的组合中药材的提取物制得的制剂,在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等呼吸系统疾病方面有确切的疗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为本发明的实施例,进一步描述本发明的发明内容。
实施例一、本实施例是一种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组合中药材的提取物及提取方法,组合中药材提取物原料的重量(克)配方为:
桑叶500   前胡500   黄芩500   杏仁500
桔梗200   浙贝母500 枇杷叶500 南沙参500
姜半夏500 陈皮300   甘草150
(a)桑叶、陈皮加6倍量水浸泡3小时后,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收集6倍量的蒸馏液,蒸馏液经重蒸馏-冷藏后,得桑叶和陈皮挥发油;
(b)取上述桑叶、陈皮蒸馏后的药渣与前胡、枇杷叶、南沙参、姜半夏、甘草加水浸泡1小时后,煎煮3次,每次2.5小时,每次用水7倍量,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50℃下相对密度1.08,得水提取物;取黄芩、杏仁、浙贝母、桔梗,先加60%乙醇浸泡1小时后,加热回流提取3次,每次1.8小时,每次乙醇用量为6倍量,合并提取液,滤过,滤液减压回收乙醇,并浓缩至50℃下相对密度1.08,得醇提取物;合并以上水提取物、醇提取物,混匀,得组合中药材液体提取物。
实施例二、本实施例是一种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组合中药材的提取物及提取方法,按β-环糊精:桑叶和陈皮挥发油为8:1的重量比,在30℃的包合温度下,将实施例一中(a)步骤得到的桑叶和陈皮挥发油用β-环糊精包合,包合时间为3小时,得桑叶和陈皮挥发油的β-环糊精包合物;再将实施例一中(b)步骤得到的组合中药材液体提取物,浓缩,干燥,粉碎加入桑叶和陈皮挥发油的β-环糊精包合物,混匀,制粒,制成药剂学所述的颗粒剂、胶囊剂和片剂。
实施例三、本实施例是一种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组合中药材的提取物及提取方法,按β-环糊精:桑叶和陈皮挥发油为6:1的重量比,在20℃的包合温度下,将实施例一中(a)步骤得到的桑叶和陈皮挥发油用β-环糊精包合,包合时间为2.5小时,得桑叶和陈皮挥发油的β-环糊精包合物;再将实施例一中(b)步骤得到的组合中药材液体提取物,浓缩,干燥,粉碎加入桑叶和陈皮挥发油的β-环糊精包合物,混匀,制粒,制成药剂学所述的颗粒剂、胶囊剂和片剂。
实施例四、本实施例是一种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组合中药材的提取物及提取方法,按β-环糊精:桑叶和陈皮挥发油为9:1的重量比,在40℃的包合温度下,将实施例一中(a)步骤得到的桑叶和陈皮挥发油用β-环糊精包合,包合时间为3.5小时,得桑叶和陈皮挥发油的β-环糊精包合物;再将实施例一中(b)步骤得到的组合中药材液体提取物,浓缩,干燥,粉碎加入桑叶和陈皮挥发油的β-环糊精包合物,混匀,制粒,制成药剂学所述的颗粒剂、胶囊剂和片剂。
实施例五、本实施例是一种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组合中药材的提取物及提取方法,组合中药材提取物原料的重量(克)配方为:
桑叶400   前胡400   黄芩400   杏仁600
桔梗160   浙贝母600 枇杷叶600 南沙参400
姜半夏600 陈皮360   甘草120
(a)桑叶、陈皮加4倍量水浸泡4小时后,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收集4倍量的蒸馏液,蒸馏液经重蒸馏-冷藏后,得桑叶和陈皮挥发油;
(b)取上述桑叶、陈皮蒸馏后的药渣与前胡、枇杷叶、南沙参、姜半夏、甘草加水浸泡0.5小时后,煎煮4次,每次2小时,每次用水4倍量,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50℃下相对密度1.1,得水提取物;取黄芩、杏仁、浙贝母、桔梗,先加50%重量浓度的乙醇浸泡2小时后,加热回流提取2次,每次2小时,每次乙醇用量为7倍量,合并提取液,滤过,滤液减压回收乙醇,并浓缩至50℃下相对密度1.1,得醇提取物;合并以上水提取物、醇提取物,混匀,得组合中药材液体提取物。
实施例六、本实施例是一种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组合中药材的提取物及提取方法,将实施例五中(b)步骤得到的组合中药材液体提取物加分散剂,再加入将实施例五中(a)步骤得到的桑叶和陈皮挥发油,混匀,制成软胶囊。
实施例七、本实施例是一种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组合中药材的提取物及提取方法,组合中药材提取物原料的重量(克)配方为:
桑叶600   前胡600   黄芩600   杏仁400
桔梗240   浙贝母400 枇杷叶400 南沙参600
姜半夏400 陈皮240   甘草180
(a)桑叶、陈皮加8倍量水浸泡2小时后,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收集10倍量的蒸馏液,蒸馏液经重蒸馏-冷藏后,得桑叶和陈皮挥发油;
(b)取上述桑叶、陈皮蒸馏后的药渣与前胡、枇杷叶、南沙参、姜半夏、甘草加水浸泡2小时后,煎煮2次,每次3小时,每次用水8倍量,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50℃下相对密度1.05,得水提取物;取黄芩、杏仁、浙贝母、桔梗,先加80%重量浓度的乙醇浸泡0.5小时后,加热回流提取4次,每次1小时,每次乙醇用量为4倍量,合并提取液,滤过,滤液减压回收乙醇,并浓缩至50℃下相对密度1.05,得醇提取物;合并以上水提取物、醇提取物,混匀,得组合中药材液体提取物。
实施例八、本实施例是一种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组合中药材的提取物及提取方法,将实施例七中(b)步骤得到的组合中药材液体提取物加入实施例七中(a)步骤得到的桑叶和陈皮挥发油,按药剂学所述的常规方法制成口服液。
药效实验:
在下述药效实验中定义本发明的药剂名称为:止咳桑杏颗粒
一、概述
经主要药效学试验,止咳桑杏颗粒具有抗菌、抗病毒、止咳、祛痰、抗炎等药理作用。
1)体外抗菌实验表明,止咳桑杏颗粒对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不动杆菌、表葡萄球菌、洋葱假单孢杆菌、人葡萄球菌、链球菌、变形杆菌有一定的抑菌作用。
2)体内抗菌实验表明,止咳桑杏颗粒对小鼠体内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3)体内外抗病毒实验表明,止咳桑杏颗粒体外虽未显示直接抑制甲型流感病毒的作用,但体内对小鼠流感病毒性肺炎均有明显的保护作用,提示其具有一定的抗病毒作用。
4)止咳桑杏颗粒能明显减少豚鼠电刺激所致咳嗽次数;延长氨水所致小鼠引咳潜伏期,减少其咳嗽次数,具有一定的止咳作用。
5)止咳桑杏颗粒能明显增加小鼠气道酚红排出量,表明止咳桑杏颗粒具有增加气道分泌物,促进痰液排出的作用。止咳桑杏颗粒能明显增加大鼠的排痰量,表明止咳桑杏颗粒有显著的化痰作用。
6)止咳桑杏颗粒能明显减轻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抑制HAc所致的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表明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
二、实验目的
通过主要药效学实验验证止咳桑杏颗粒与临床功能主治有关的作用。
三、实验结果
3.1 体外抑菌实验
3.1.1 平板打洞法
取16小时培养的各菌株营养肉汤培养物,用营养肉汤作10-3稀释用于实验,在直径9cm的灭菌平皿中加菌液1ml,然后倒入已熔化冷却至45℃的营养琼脂培养物20ml,旋转混匀,等凝固后用直径6mm的灭菌铜管于琼脂平皿上打3个小孔,用无菌镊子取出孔内培养基,于每个孔内分别加入1.0g/ml、0.5g/ml和0.25g/ml药液0.1ml,置37℃培养20h,取出平皿,量取抑菌圈直径,重复一次,取二次实验的平均值。实验按常规设定只有药物不接种细菌的阴性对照和没有药物只接种细菌的阳性对照,
结果见表1。
表1  止咳桑杏颗粒对标准菌株和临床分离菌株的抑菌作用
Figure C200410041734D00151
3.1.2 试管法
取16h培养的各营养菌株营养肉汤培养物,用营养肉汤作10-3稀释用于实验,取止咳桑杏颗粒药液(200mg/ml)0.4ml加入第1管中,混匀后取1ml至第2管,再从第2管中吸取1ml加入第3管中,从第3管吸取1ml弃去,第4管不加药液作为对照,每管加入菌液0.1ml,37℃培养18h。取出观察,结果见表2。
表2  止咳桑杏颗粒对标准菌株和临床分离菌株的MIC(试管法)
Figure C200410041734D00161
*两次实验平均值。
实验结果显示:止咳桑杏颗粒对标准金黄色葡萄球菌、不动杆菌、标准枯草芽孢杆菌、标准藤黄微球菌、标准短小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洋葱假单孢杆菌有较强的抑菌作用。
3.2 体内抑菌实验
3.2.1 对肺炎克雷百氏球菌的抑菌作用
取昆明种小鼠10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1)止咳桑杏颗粒小剂量组,9.0g/kg鼠重给药;(2)止咳桑杏颗粒中剂量组,18.0g/kg鼠重给药;(3)止咳桑杏颗粒大剂量组,36.0g/kg鼠重给药;(4)阳性对照组,双黄连口服液0.2ml/10g鼠重给药;(5)空白对照组,给0.2ml/10g鼠重等量生理盐水。各组灌胃容积为20ml/kg,连续8天,于第五天给药后1h腹腔注射肉汤培养的肺炎克雷百氏菌液0.5ml/只,观察72h内感染小鼠的死亡数,计算死亡率和保护率。结果见表3。
表3  止咳桑杏颗粒对小鼠体内肺炎克雷百氏菌的抑菌
结果表明:止咳桑杏颗粒对小鼠感染肺炎克雷百氏菌无明显的抑菌作用。
3.2.2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
取昆明种小鼠10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1)止咳桑杏颗粒小剂量组,9.0g/kg鼠重给药;(2)止咳桑杏颗粒中剂量组,18.0g/kg鼠重给药;(3)止咳桑杏颗粒大剂量组,36.0g/kg鼠重给药;(4)阳性对照组,双黄连口服液0.2ml/10g鼠重给药;(5)空白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各组灌胃容积为20ml.kg-1,连续8天,于第五天给药后1h腹腔注射肉汤培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液0.5ml/只,观察72h内的死亡数,计算死亡率和保护率。结果见表4。
表4  止咳桑杏颗粒对小鼠体内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保护作用
Figure C200410041734D00181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5,**P<0.01
结果表明:止咳桑杏颗粒在9.0g/kg、18.0g/kg、36.0g/kg剂量时对小鼠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3.3 抗病毒实验
3.3.1 体外抗病毒实验
3.3.1.1 细胞培养半数感染量TCID50滴定
病毒鸡胚尿囊液用培养基作10倍递次稀释。将已长成单层细胞的96孔微孔塑料培养板的培养液弃去,每个病毒稀释度接种4孔,每孔100μl,摇匀,37℃吸附1h,弃病毒液,Hank‘s液洗3次,加维持液,每孔0.1ml,放37℃ 5%CO2孵箱培养。每日用倒置显微镜检查,以最高稀释度不再出现新病变时进行观察。细胞病变在25%以下为+,25~50%为++,50~75%为+++,>75%为++++。以病变++为终点,用Reed and Muench法计算TCID50。结果TCID50为5.5。
3.3.1.2 药物对细胞毒性鉴定
细胞长成单层细胞后,弃培养基,将药液按2倍稀释,每孔加各稀释度药液100μl,每个稀释度加4孔,37℃ 5%CO2孵箱培养。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病变。对细胞无毒性浓度为10.0mg/ml。应用10.0mg/ml、5.0mg/ml浓度进行实验。
3.3.1.3 止咳桑杏颗粒体外抗病毒作用
挑选生长良好的Hep-2细胞,经消化、洗脱,细胞计数为2.8×105/ml,取0.1ml接种到96孔微孔塑料培养板,37℃ 5%CO2培养2d,使长成单层细胞。弃生长液,30TCID50病毒悬液感染宿主细胞(0.1ml),37℃吸附1h,弃病毒液,加含有药液的维持0.1ml,每个浓度4孔,37℃ 5%CO2培养,同时取正常细胞对照、病毒对照、病毒唑对照。试验结果见表5。
表5  止咳桑杏颗粒对体外培养流感病毒的影响
Figure C200410041734D00191
注:n=4。
结果表明:止咳桑杏颗粒在体外抗病毒实验中,未显示直接抑制甲型流感病毒的作用。
3.3.2 体内抗病毒实验
3.3.2.1 病毒致小鼠半数死亡量的测定(LD50)
昆明种小鼠35只,分为7组,取甲型流感病毒(H1N1)鸡胚尿囊液(血凝效价为640)作10倍稀释,每个病毒稀释浓度感染小鼠5只,30μl/只鼠滴鼻观察14天内死亡数,按Reed and Muench法计算LD50。结果:LD50为6.5。
3.3.2.2 对甲型流感病毒感染小鼠的保护作用
取昆明种小鼠120只,体重12~14g。随机分为6组,每组20只,♀♂各半。(1)常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2)病毒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3)病毒唑对照组:0.07g/kg鼠重给药;(4)止咳桑杏颗粒I组,9.0g/kg鼠重给药;(5)止咳桑杏颗粒II组,18.0g/kg鼠重给药;(6)止咳桑杏颗粒III组,36.0g/kg鼠重给药。
上述各组动物ig给药,1次/d,连续5d。给药后第2d,各组小鼠在乙醚浅麻醉下,以病毒尿囊液滴鼻感染,每鼠30μl(15个LD50攻击量)。观察动物感染后发病症状,记录感染后15d内死亡数。结果如表6所示。
表6  止咳桑杏颗粒对流感病毒感染小鼠死亡的保护作用
Figure C200410041734D00201
实验结果表明:止咳桑杏颗粒三个剂量组,对流感病毒感染小鼠死亡未显示明显的保护作用。
3.3.2.3 对小鼠甲型流感病毒性肺炎的作用
取昆明种小鼠60只体重12~14g,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1)空白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2)病毒对照组,等量生理盐水;(3)病毒唑组,0.07g/kg鼠重给药;(4)止咳桑杏颗粒I组,9.0g/kg鼠重给药;(5)止咳桑杏颗粒II组,18.0g/kg鼠重给药;(6)止咳桑杏颗粒III组,36.0g/kg鼠重给药。各组均ig给药,容量为0.2ml/10g鼠重,1次/d,连续5d。除(1)组外,各组小鼠于给药后第二天以病毒尿囊液滴鼻感染,每鼠30μl,15倍LD50攻击量,正常对照组以生理盐水滴鼻,感染后继续给药4d。实验前各组小鼠禁食12h,不禁水,称重,脱颈椎处死,解剖,肉眼观察肺部病变,取全肺称重,计算肺指数值、肺指数抑制率。实验结果见表7。
表7  止咳桑杏颗粒对流感病毒感染小鼠肺炎的作用
Figure C200410041734D00211
与病毒对照组比较:*P<0.05,**P<0.01。
结果所示:止咳桑杏颗粒18.0g/kg和36.0g/kg剂量组的肺指数明显低于病毒对照组,表明该药可减轻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小鼠肺炎的病变程度。
3.4 止咳、祛痰和抗炎实验
3.4.1 止咳作用
3.4.1.1 小鼠氨水引咳法
取昆明种小鼠60只,雄性,体重18~22g,随机分6组:(1)空白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2)止咳桑杏颗粒I组:9.0g/kg鼠重给药;(3)止咳桑杏颗粒II组:18.0g/kg鼠重给药;(4)止咳桑杏颗粒III组:36.0g/kg鼠重给药;(5)急支糖浆组:22ml/kg鼠重给药;(6)咳必清组:20mg/kg鼠重给药。(1)~(4)给药容积均为10ml/kg,各组每天给药一次,连续给药5d,咳必清组连续给药3d。末次给药45min,将小鼠置于500ml的钟罩中,以超声雾化器将25%浓氨水喷雾5秒钟,然后观察和记录小鼠咳嗽的潜伏期和5分钟内咳嗽的次数。结果见表8。
表8  止咳桑杏颗粒对小鼠氨水所致引咳潜伏期和咳嗽次数的影响(X±S)
Figure C200410041734D00221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5,**P<0.01。
实验结果表明:止咳桑杏颗粒36.0g/kg剂量组能明显延长氨水所致小鼠引咳潜伏期,减少小鼠的咳嗽次数。
3.4.1.2 豚鼠电刺激法
取豚鼠30只,雌雄兼用,体重300~400g,随机分6组:(1)空白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2)止咳桑杏颗粒I组:3.7g/kg;(3)止咳桑杏颗粒II组:7.5g/kg鼠重给药;(4)止咳桑杏颗粒III组:15.0g/kg鼠重给药;(5)咳必清组:7.0mg/kg鼠重给药;(6)急支糖浆组:8.6ml/kg鼠重给药;(1)~(5)给药容积均为10ml/kg,各组每天给药一次,连续给药5d,咳必清组连续给药3d,末次给药后30min,以25%的乌拉坦1g/kg ip麻醉,分离气管,插入Y形气管套管,一个支管与压力换能器相连,连接二道生理记录仪器,记录呼吸运动。用一白金制的单极电极固定于气管背面,另一无关电极插入胸部皮下组织中(手术过程10min做完)。于给药45min时,采用刺激强度3.5V,脉冲宽度50ms,频率10次/秒,刺激时间20s,从记录纸读取咳嗽次数。结果见表9。
表9  止咳桑杏颗粒对豚鼠电刺激所致的咳嗽次数的影响(X±S)
Figure C200410041734D00231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5,**P<0.01。
实验结果表明:止咳桑杏颗粒15.0g/kg剂量组能明显减少豚鼠电刺激所致咳嗽次数。中、小剂量组与对照组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但仍具有作用的趋势。
3.4.2 祛痰试验
3.4.2.1 小鼠酚红法
取昆明种小鼠50只,雄性,体重20~25g,随机分5组:(1)空白对照组:给予容积生理盐水;(2)止咳桑杏颗粒I组:9.0g/kg鼠重给药;(3)止咳桑杏颗粒II组:18.0g/kg鼠重给药;(4)止咳桑杏颗粒III组:36.0g/kg鼠重给药;(5)氯化氨组:1.0g/kg鼠重给药;各组每天给药一次,连续给药3d,给药容积均为10ml/kg。末次给药30min后,腹腔注射5%酚红生理盐水溶液500mg/kg,注射后30分钟,处死动物,分离气管,以1ml注射器取2.24mmol/LNaHCO3溶液0.5ml,冲洗气道3次,吸取灌洗液0.5ml,重复上述操作3次,共吸取灌洗液1.5ml,将冲洗液吸入试管。在波长546nm处,测量OD值。结果见表10。
表10  止咳桑杏颗粒对小鼠气道内酚红排出量的影响(X±S)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5,**P<0.01。
实验结果表明:止咳桑杏颗粒36.0g/kg剂量组能明显增加小鼠气道酚红排出量,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明显差异。表明止咳桑杏颗粒具有增加气道分泌物,促进痰液排出的作用。
3.4.2.2 大鼠毛细玻管法
取大鼠80只,随机分5组:(1)空白对照组:给予容积生理盐水;(2)止咳桑杏颗粒I组:4.5g/kg鼠重给药;(3)止咳桑杏颗粒II组:9.0g/kg鼠重给药;(4)止咳桑杏颗粒III组:18.0g/kg鼠重给药;(5)氯化氨组:0.5g/kg鼠重给药。实验前禁食不禁水12小时。大鼠乌拉坦1g/kg腹腔麻醉后,仰位固定。剪开颈中部皮肤,分离出气管,在甲状腺软骨下缘正中两软骨环之间用尖锐的注射针头扎一小孔,然后插入玻璃毛细管一根,使毛细管刚好接触气管底部表面,借以吸取气管后部之痰液。当毛细管内被液充满时,立即换一根。以毛细管吸取痰液长度作为药物的化痰效果。记录前2小时的正常分必量后,灌胃给药,继续再观察4小时分泌量。结果见表11。
表11  止咳桑杏颗粒对大鼠的祛痰作用(X±S)
Figure C200410041734D00251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5,**P<0.01。
实验结果表明,止咳桑杏颗粒4.5g/kg、9.0g/kg、18.0g/kg给药,能明显增加大鼠的排痰量。表明止咳桑杏颗粒有显著的化痰作用。
3.4.3 抗炎作用
3.4.3.1 止咳桑杏颗粒对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的影响
取昆明小鼠60只,雌雄兼用,18~22g,随机分7组:(1)空白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2)止咳桑杏颗粒I组:9.0g/kg;(3)止咳桑杏颗粒II组:18.0g/kg;(4)止咳桑杏颗粒III组:36.0g/kg;(5)阿司匹林组:0.3g/kg;(6)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连续给药5d,阿司匹林组连续给药3d,给药容积均为10ml/kg。末次给药1h后,将30μl二甲苯涂于小鼠右耳廓两面致炎,左耳不涂作为对照,致炎后45min处死小鼠,用直径8mm的打孔器打下左、右耳片,称重,以左、右耳重量差作为肿胀度,计算肿胀抑制百分率,结果见表12。
表12  止咳桑杏颗粒对小鼠耳二甲苯致炎的影响(X±S)
Figure C200410041734D00261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1;与模型组比较,*P<0.05,**P<0.01。
实验结果显示:止咳桑杏颗粒36.0g/kg能明显减轻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其中、小剂量组具有一定的作用趋势;提示止咳桑杏颗粒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
3.4.3.2 止咳桑杏颗粒对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影响
取昆明小鼠50只,雌雄兼用,体重18~22g,随机分5组:(1)空白对照组:给予等容积的生理盐水;(2)阿司匹林组:0.3g/kg鼠重给药;(3)止咳桑杏颗粒I组:9.0g/kg鼠重给药;(4)止咳桑杏颗粒II组:18.0g/kg鼠重给药;(5)止咳桑杏颗粒III组:36.0g/kg鼠重给药。连续给药5d,阿司匹林组连续给药3d,给药容积为10ml/kg。末次给药45分钟后,每鼠尾静脉注射0.5%伊文思兰0.1ml/10g鼠重,随即腹腔注射0.6%HAc 0.2ml/只,20分钟后脱颈椎处死,用6ml生理盐水分数次洗涤腹腔,吸出洗涤液后,加入生理盐水至10ml,3000rpm离心15分钟;取上清液于590nm处比色,记录OD值,结果见表13。
表13  止咳桑杏颗粒对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影响(X±S)
Figure C200410041734D00271
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
实验结果显示:止咳桑杏颗粒18.0g/kg和36.0g/kg剂量组可以显著抑制HAc所致的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

Claims (5)

1、一种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组合中药材的提取物,其特征在于组合中药材的提取物的原料的重量配比为:
桑叶400~600   前胡400~600   黄芩400~600
杏仁400~600   桔梗160~240   浙贝母400~600
枇杷叶400~600 南沙参400~600 姜半夏400~600
陈皮240~360   甘草120~180
(a)桑叶、陈皮加4~8倍量水浸泡2~4小时后,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收集4~10倍量的蒸馏液,蒸馏液经重蒸馏-冷藏后,得桑叶和陈皮挥发油;
(b)取上述桑叶、陈皮蒸馏后的药渣与前胡、枇杷叶、南沙参、姜半夏、甘草加水浸泡0.5~2.0小时后,煎煮2~4次,每次2~3小时,每次用水4~8倍量,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50℃下相对密度1.05~1.1,得水提取物;取黄芩、杏仁、浙贝母、桔梗,先加50~80%乙醇浸泡0.5~2.0小时后,加热回流提取2~4次,每次1.0~2.0小时,每次乙醇用量为4~7倍量,合并提取液,滤过,滤液减压回收乙醇,并浓缩至50℃下相对密度1.05~1.1,得醇提取物;合并以上水提取物、醇提取物,混匀,得组合中药材液体提取物;
上述桑叶和陈皮挥发油和组合中药材液体提取物为所述的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组合中药材的提取物。
2、一种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组合中药材的提取物制成的制剂,其特征在于按β-环糊精:桑叶和陈皮挥发油为6~9:1的重量比,在20~40℃的包合温度下,将权利要求1的(a)步骤得到的桑叶和陈皮挥发油用β-环糊精包合,包合时间为2.5~3.5小时,得桑叶和陈皮挥发油的β-环糊精包合物;再将权利要求1的(b)步骤得到的组合中药材液体提取物,浓缩,干燥,粉碎加入桑叶和陈皮挥发油的β-环糊精包合物,混匀,制粒,制成药剂学所述的颗粒剂、胶囊剂和片剂。
3、一种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组合中药材的提取物制成的制剂,其特征在于将权利要求1的(b)步骤得到的组合中药材液体提取物加分散剂,再加入权利要求1的(a)步骤得到的桑叶和陈皮挥发油,混匀,制成软胶囊。
4、一种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组合中药材的提取物制成的制剂,其特征在于将权利要求1的(b)步骤得到的组合中药材液体提取物加入权利要求1的(a)步骤得到的桑叶和陈皮挥发油,按药剂学所述的常规方法制成口服液。
5、一种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组合中药材的提取物的提取方法,其特征在于,组合中药材的提取物的原料的重量配比为:
桑叶400~600  前胡400~600  黄芩400~600
杏仁400~600  桔梗160~240  浙贝母400~600
枇杷叶400~600   南沙参400~600   姜半夏400~600
陈皮240~360     甘草120~180;
提取方法步骤为:
(a)桑叶、陈皮加4~8倍量水浸泡2~4小时后,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收集4~10倍量的蒸馏液,蒸馏液经重蒸馏-冷藏后,得桑叶和陈皮挥发油;
(b)取上述桑叶、陈皮蒸馏后的药渣与前胡、枇杷叶、南沙参、姜半夏、甘草加水浸泡0.5~2.0小时后,煎煮2~4次,每次2~3小时,每次用水4~8倍量,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50℃下相对密度1.05~1.1,得水提取物;取黄芩、杏仁、浙贝母、桔梗,先加50~80%乙醇浸泡0.5~2.0小时后,加热回流提取2~4次,每次1.0~2.0小时,每次乙醇用量为4~7倍量,合并提取液,滤过,滤液减压回收乙醇,并浓缩至50℃下相对密度1.05~1.1,得醇提取物;合并以上水提取物、醇提取物,混匀,得组合中药材液体提取物;
上述方法为所述的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组合中药材的提取物的提取方法。
CNB2004100417340A 2004-08-15 2004-08-15 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组合中药材的提取物及提取方法 Active CN100542578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4100417340A CN100542578C (zh) 2004-08-15 2004-08-15 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组合中药材的提取物及提取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4100417340A CN100542578C (zh) 2004-08-15 2004-08-15 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组合中药材的提取物及提取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33194A CN1733194A (zh) 2006-02-15
CN100542578C true CN100542578C (zh) 2009-09-23

Family

ID=360759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4100417340A Active CN100542578C (zh) 2004-08-15 2004-08-15 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组合中药材的提取物及提取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0542578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39445B (zh) * 2006-09-21 2012-03-14 福州大学 一种枇杷叶水提取物的制备方法与用途
CN103330817B (zh) * 2013-05-28 2015-03-25 陈松 一种治疗支气管炎的中药
CN103623203B (zh) * 2013-12-09 2015-08-26 百花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咳舒口服制剂的制备方法
CN103989911A (zh) * 2014-06-12 2014-08-20 路明芳 一种治疗百日咳的中药
CN104225328A (zh) * 2014-09-29 2014-12-24 洛阳御平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治疗支气管扩张的中药配方
CN105796853A (zh) * 2016-04-07 2016-07-27 刘爱红 治疗咳嗽的内服中药制剂
CN113274330A (zh) * 2021-06-09 2021-08-20 浙江曲蔓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桑叶挥发油水混合物及其在护肤品中的应用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桑菊饮加减治疗风热咳嗽. 郝双全.西北国防医学杂志,第4期. 1983
桑菊饮加减治疗风热咳嗽. 郝双全.西北国防医学杂志,第4期. 1983 *
止咳合剂. 方显明.广西中医药,第17卷第5期. 1994
止咳合剂. 方显明.广西中医药,第17卷第5期. 1994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33194A (zh) 2006-02-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27569B (zh) 一种畜禽用甘草颗粒的制备方法
CN102688332B (zh) 一种治疗感冒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0542578C (zh) 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组合中药材的提取物及提取方法
CN101628108B (zh) 治疗外感风寒的中药颗粒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895326B (zh) 一种治疗小儿感冒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2526568B (zh) 一种中药复方组合物
CN103028001A (zh) 一种用于平喘、镇咳、抗炎的中药组方、其制备方法及其用途
CN102283838B (zh) 乙氧基血根碱在制药中的应用
CN1957994A (zh) 一种具有清热解毒功能的兽用复方药剂及其制法
CN1958008A (zh) 一种具有清热解毒功能的兽用复方药剂及其制法
CN101181561B (zh) 一种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3816281B (zh) 一种预防和治疗风热感冒的中药组合物
CN101411752A (zh) 一种用于治疗小儿肺炎的颗粒剂
CN100531757C (zh) 一种治疗风热型感冒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1607032B (zh) 治疗儿童咳嗽的复方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5943540B (zh) 一种西米杜鹃醇的用途
CN1686277A (zh) 一种治疗小儿感冒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751244A (zh) 一种治疗鸡传染性鼻炎的中药口服液及其制备方法
CN1957998A (zh) 一种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功能的兽用复方药剂及其制法
CN1775242A (zh) 具有抑菌抗炎抗病毒作用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用途
CN107582778B (zh) 一种治疗咽喉疾病的中药组合物、药物制剂及其应用
CN103356813B (zh) 一种了哥王胶囊
CN102078529B (zh) 一种用于治疗小儿感冒的中药制剂
CN101352489B (zh) 一种治疗乳蛾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CN106265658B (zh) 平贝酮在制备预防和/或治疗人疱疹病毒感染药物中的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KANGYUAN PHARMCEUTICAL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JIANGSU ZEUKOV PHARMACEUTICAL S. + T. INC.

Effective date: 20121022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FROM: 222001 LIANYUNGANG, JIANGSU PROVINCE TO: 222047 LIANYUNGANG, JIANGSU PROVINCE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21022

Address after: 222047 Jiangning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Jiangsu, Lianyungang industrial city

Patentee after: Kangyuan Pharmceutical Co., Ltd.

Address before: 222001 Jiangsu Province, Lianyungang city Sinpo District Haichang Road No. 58

Patentee before: Jiangsu Zeukov Pharmaceutical S. & T.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