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540932C - 离合器分离机构 - Google Patents

离合器分离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540932C
CN100540932C CNB2007100053672A CN200710005367A CN100540932C CN 100540932 C CN100540932 C CN 100540932C CN B2007100053672 A CNB2007100053672 A CN B2007100053672A CN 200710005367 A CN200710005367 A CN 200710005367A CN 100540932 C CN100540932 C CN 100540932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m parts
stationary cam
spline
axial region
clut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71000536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029661A (zh
Inventor
久保田良
内田博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0296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2966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40932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40932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2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emical industry
    • Y02P20/50Improvements relating to the production of bulk chemicals
    • Y02P20/52Improvements relating to the production of bulk chemicals using catalysts, e.g. selective catalysts

Landscapes

  • Mechanical Operated Clutches (AREA)

Abstract

一种离合器分离机构,其能够有助于构成零件的减少、降低成本。离合器分离机构具备:固定凸轮部件(46),其被支承轴(45)支承;止转装置(53),其设置在该固定凸轮部件(46)及曲轴箱(15)之间、阻止固定凸轮部件(46)绕支承轴(45)的转动;可动凸轮部件(47),其与固定凸轮部件(46)对向、可以转动地与支承轴(45)配置在同轴上,其中,止转装置(53)由止转轴部(54)和止转孔(55a)构成,止转轴部(54)的构成为,在使止转装置(53)向固定凸轮部件(46)半径方向外方延伸的悬臂(51a)上,其局部和支承轴(45)平行弯曲而形成一体;止转孔(55a)在曲轴箱(15)内侧面形成,嵌合止转轴部(54)。

Description

离合器分离机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离合器分离机构的改良,该离合器分离机构具备:固定凸轮部件,其被设于发动机曲轴箱内的支承轴支承;止转装置,其设置在该固定凸轮部件及曲轴箱之间,阻止固定凸轮部件绕上述支承轴的转动;可动凸轮部件,其与固定凸轮部件对置、可以转动地与上述支承轴同轴配置,这些固定凸轮部件以及可动凸轮部件构成为,随着可动凸轮部件的往复转动,可动凸轮部件相对于固定凸轮部件在轴方向往复移动,可动凸轮部件通过一方的轴向移动,给予离合器分离动作。
背景技术
这样的离合器分离机构如特许文献1公示中所示,已经众所周知。
特许文献1:特开平1-145427号公报。
目前,这种离合器分离机构的固定凸轮部件的止转装置,由通过铆接或焊接固定在向固定凸轮部件的半径方向延伸的悬臂前端部的止转销、和在曲轴箱内侧面形成的与上述止转销嵌合的止转孔构成,固定凸轮部件和止转销分别形成,因此,构成的零件多,成本的降低有限。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这种情况而构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离合器分离机构,能够有助于减少构成零件,降低成本。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离合器分离机构,其具备:固定凸轮部件,其被设于发动机曲轴箱内的支承轴支承;止转装置,其设置在该固定凸轮部件和曲轴箱之间,阻止所述固定凸轮部件绕所述支承轴的转动;可动凸轮部件,其与固定凸轮部件相对,可以转动地与上述支承轴配置在同轴上,这些固定凸轮部件以及可动凸轮部件的构成为,随着可动凸轮部件的往复转动,使可动凸轮部件相对于固定凸轮部件在轴方向往复移动,可动凸轮部件通过向一侧轴向移动,给予离合器分离动作,其特征在于,所述止转装置由止转轴部和止转孔构成,其中:止转轴部的构成为,在向固定凸轮部件的半径方向延伸的悬臂上,其局部和所述支承轴平行地弯曲而形成一体;止转孔在曲轴箱的内侧面形成,嵌合所述止转轴部。
本发明第二方面在第一方面的基础上,提供离合器分离机构,其特征在于:由从所述悬臂的前端部两侧缘弯曲,并使凹面相互对向的截面圆弧状的一对突出片构成所述止转轴部。
本发明的第三方面在第一或第二方面的基础上,提供离合器分离机构,其特征在于:在突出设置在曲轴箱内面的圆筒壁的内周面形成所述止转孔,并在该圆筒壁上设置容纳所述悬臂局部的切口。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由于止转轴部在固定凸轮部件悬臂的前端部通过其局部一体形成,因此,能够在冲压加工制作固定凸轮部件的同时,将止转轴部成形,从而能够实现固定凸轮部件的构成零件的减少,进而实现成本降低。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因为由从悬臂的两侧边缘到侧盖一侧直角弯曲、并且使凹面相互对向的截面圆弧状的一对突出片构成止转轴部,所以,能够容易地进行一对突出片、即止转轴部的冲压成型加工,同时,能够充分确保止转轴部与止转孔的嵌合面积,提高耐久性。
根据本发明第三方面,能够避免固定凸轮部件的悬臂和圆筒壁干扰,同时能够在止转孔内嵌合一对突出片即止转轴部整体,能够大幅度确保止转轴部与止转孔的嵌合面积。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二轮摩托车的侧视图;
图2是同一二轮摩托车发动机中的离合器周围部的放大剖面图;
图3是图2分离机构部的放大图;
图4是图3的4-4线的剖视图;
图5是图4的5-5线的剖视图;
图6是图3的6-6线剖视图面,(A)表示离合器接合时,(B)表示离合器分离时的状态图;
图7表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与图3对应的图;
图8是图7的8-8线剖视图。
符号说明
E发动机
15曲轴箱
24离合器
44分离机构
45支承轴
46固定凸轮部件
47可动凸轮部件
53止转装置
54止转轴部
54a突出片
55圆筒壁
55a止转孔
62切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二轮摩托车的侧视图,图2是同二轮摩托车发动机离合器周围部的放大剖面图,图3是图2的分离机构部的放大图,图4是图3的4-4线剖视图,图5是图4的5-5线剖视图,图6是图3的6-6线剖视面,(A)表示离合器接合时,(B)表示离合器分离时的状态图,图7表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与图3对应的图,图8是图7的8-8线剖视图。
首先,从图1~图6所示的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进行说明。
图1中,二轮摩托车M的车架F由一个管状主构架部2、枢轴支承构架部3、左右一对座位导轨部4、4构成,其中:主构架部2从头管1向后下方倾斜;枢轴支承构架部3从该主构架部2的后端向下方延伸;座位导轨4、4结合在该枢轴支承构架部3以及主构架部2的后端部并向后上方延伸,通过该头管1支承支持前轮5f的前叉6的转向杆6a,在该转向杆6a的上端连接转向把7。在枢轴支承构架部3上固定设置枢轴9,由此,轴支承后轮5r的后叉8被上下摆动自如地支承。在该后叉8以及座位导轨4、4之间设有后减震器12。
位于前轮5f以及后轮5r中间位置的发动机E安装在主构架部2以及枢轴支承构架部3上,该发动机E的动力通过链式传动装置11传递到后轮5r。
在车身构架F上安装覆盖其和发动机E的气缸部的车身罩16,在该车身构架的前端连接设置一对挡风板17。
另外,在发动机E的曲轴箱15上支承用于变换其内部的齿轮变速器的变速轴20,在该变速轴20的从曲轴箱15的左侧面突出的外端部安装变速踏板21。
如图2所示,曲轴箱15由主箱体15a和侧盖15b构成,其中:主箱体15a旋转自如地支承发动机的曲轴(未图示)以及齿轮变速器的输入轴19以及输出轴(未图示);侧盖15b可以分离地螺栓连接在该主箱体15a的右端面、与主箱体15a之间形成离合器室22。离合器室22中容纳有在所述曲轴以及输入轴19间配置的初级减速齿轮组23和控制从该初级减速齿轮组23向输入轴19的动力传递的离合器24。另外,通过主箱体15a以及侧盖15b转动自如地支承所述变速轴20。
初级减速齿轮组23的从动齿轮23a是通过滚针轴承25转动自如地支承在输入轴19上的齿轮,所述离合器24具备:底圆筒形状的离合器外座圈30,其经由橡胶减振器26连接在该从动齿轮23a的一侧面;离合器内座圈33,其配置在该离合器外座圈30内,与输入轴19花键嵌合,同时由螺母41紧固;主动摩擦片31,其在离合器外座圈30的内周壁能够滑动地花键嵌合有多片...;一片或多片从动摩擦片32,其与这些主动摩擦片31...交替重叠,同时,在离合器内座圈33的外周可滑动地花键嵌合;被动压板34,其一体连设在离合器外座圈33上,与最外侧的主动摩擦片31...邻接配置,同时,可沿轴向滑动地与离合器内座圈33花键结合;主动压板35,其与最内侧位置的主动摩擦片31...邻接配置。在该主动压板35上一体形成有贯通设于离合器内座圈33上的多个通孔36...(图中只显示其中的一个。)的多个连接凸台37...(图中只显示其中的一个。),分离板38通过螺栓39固定在这些连接凸台37的端面,在该分离板38及离合器内座圈33之间压缩设置离合弹簧40,该离合弹簧40发挥通过分离板38将主动压板35压向被动压板34侧的弹力。
而且,在分离板38自由的状态下,主动压板35通过离合器弹簧40的压紧力,对从动压板34按压主动摩擦片31...以及从动摩擦片32组...,因而,主动摩擦片31...以及从动摩擦片32组...相互压紧,将离合器外座圈30与离合器内座圈33之间连接,离合器24处于接合状态,能够通过初级减速齿轮组23将曲轴的动力传递到输入轴19。另外,如果分离板38抗拒离合器弹簧40的压紧力,使主动压板35从主动摩擦片31...以及从动摩擦片32组...后退,则主动摩擦片31...以及从动摩擦片32组...相互处于自由状态,解除离合器外座圈30于离合器内座圈33之间的连接,从而使离合器24处于分离状态,能够切断从初级减速齿轮组23向输入轴19的动力传递。
图3中,在所述分离板38上连结分离机构44,其中分离机构44通过变速轴20规定的转动,能够使分离板38向离合器24分离的方向移动。该分离机构44具备:与输入轴19同轴支承在侧盖15b上且能够转动的支承轴45;在离合器室22中支承在该支承轴45上的固定凸轮部件46;在该固定凸轮部件46上可以相对转动地对置的可动凸轮部件47;为使该可动凸轮部件47转动而与变速轴20花键结合的离合器杆48。
上述支承轴45具有螺合在可动凸轮部件47的后述的轮毂50上的调节螺纹轴45a和与侧盖15b内面抵接的突缘45b,该支承轴45通常通过在突出到侧盖15b之外的外端部螺合锁紧锁紧螺母49而固定在侧盖15b上。
固定凸轮部件46由与上述调节螺纹轴部45a螺合支承的轮毂50和在该轮毂部50的外周通过铆接或焊接紧固的固定凸轮板51构成。固定凸轮板51一体具有从其外周沿半径方向延伸的悬臂51a,在该悬臂51a以及侧盖15b之间设置阻止绕固定凸轮部件46的支承轴45转动的止转装置53。该止转装置53由止转轴部54和有底止转孔55a构成,其中,止转轴部54通过悬臂51a的前端部的局部一体形成,与支承轴45平行,向侧盖15b侧突出;有底止转孔55a形成于侧盖15b的内侧壁,以使该止转轴部54可以滑动地嵌合。
如图3~图5所示,上述止转孔55a由在侧盖15b内壁一体突出设置的圆筒壁55的内面形成。另一方面,止转轴部54在悬臂51a的前端部通过其局部一体形成,特别理想的是,由从悬臂51a的两侧边缘向侧盖15b侧直角弯曲、并使凹面相互相对的截面圆弧状的一对突片54a、54a构成。此时,突片54a、54a在通过冲压加工由一块钢板制作固定凸轮板51时同时形成。
可动凸轮板部件47由在上述轮毂50的外周面转动自如地支承的轮毂52h和在该轮毂52h的一端一体连设的可动凸轮板52构成,在该轮毂52h的外周,通过分离轴承61与上述分离板38连接。
固定凸轮板51以及可动凸轮板52具有在它们的对向面沿圆周方向等间隔排列的多个凸轮凹部51b...52b...,在各对向的凸轮凹部51b、52b之间配置由保持架57保持的滚珠56,同时为将这些滚珠56压向可动凸轮板52一侧而在保持架57以及固定凸轮板51之间压缩设置弹簧58。
可动凸轮板52一体具备从其外周沿半径方向延伸的悬臂52a,在该悬臂52a上形成的长孔60中卡合被上述离合器分离杆48的前端部轴支承的滚轮48a。
在变速轴20以及主箱体15a之间设置将变速轴20向中立位置按压的公知的中间回位机构42。另外,变速轴20与齿轮变速器进行变速的公知的变速机构(未图示)连接。
下面,对第一实施例的作用进行说明。
在变速轴20保持在中立位置的状态下,可动凸轮部件47如图6(A)所示,使其自身的凸轮凹部51b与固定凸轮部件46的凸轮凹部52b正相对,通过将相对应的滚珠56深度收容在凸轮凹部51b、52b内,使其占据接近固定凸轮部件46侧的位置,释放分离板38。其结果是,由于主动压板35通过离合器弹簧40的押紧力将主动摩擦片31...以及从动摩擦片组32压向被动压板34侧,所以,离合器24处于结合状态。
在该状态下,如果松开锁紧螺母49使支承轴45转动,则调整螺纹轴部45a可以依其转动方向,使可动凸轮部件47沿轴方向进退,且可适当调节两个凸轮部件46、47的凸轮凹部51b、52b与滚珠56之间的间隙。此时,由于固定凸轮部件46的止转轴部54在侧盖15b的止转孔55a中滑动,因此,不会妨碍固定凸轮部件46沿轴方向的移动。
现在,为使齿轮变速器进行一档变速,当变速踏板21从中立位置转动一个行程时,首先,通过该变速踏板21转动前半部分,离合器杆48使可动凸轮部件47按图6(B)所示的箭头转动,随之,滚珠56滚移到两个凸轮部件46、47的凸轮凹部51b、52b的斜面,由此,由于使可动凸轮部件47向从固定凸轮部件46离开的方向、即分离板一侧压动,故该压动经由分离弹簧61、分离板38传递到主动压板35,抵抗离合弹簧40的压紧力而使该主动压板35从主动摩擦片31...以及从动摩擦片组32后退,使离合器24处于分离状态。
当变速轴20的转动进入到后半部分时,在维持该离合器24的分离状态下,变速机构动作,齿轮变速器进行一档变速。
其后,当通过中间回位机构42使变速轴20恢复到中立位置时,可动凸轮部件47向原状恢复动作,随之,通过离合器弹簧40的反作用力,分离板38以及主动压板35也恢复原状,同时,主动压板35再次将主动摩擦片31...与从动摩擦片32组压向被动压板34一侧,因此,离合器24处于接合状态。
其间,固定凸轮部件46的止转轴部54嵌合在侧盖15b的止转孔55a内,阻止可动凸轮部件47的绕支承轴45转动,因此,能够确保使两凸轮部件46、47进行相对转动,且能够确保相对分离机构44的离合器24的分离以及接合动作。
但是,上述止转轴部54如前所述,在悬臂51a的前端部通过其中的一部分一体形成,所以能够在冲压加工制作固定凸轮板51同时,形成止转轴部54,从而能够实现固定凸轮部件46的构成零件的减少,进而降低成本。
此时,特别理想的是,由从悬臂51a的两侧边缘到侧盖15b侧直角弯曲、并使凹面相互相对的截面圆弧状的一对突出片54a、54a构成止转轴部54,由此,能够容易进行一对突出片54a、54a即止转轴部54的冲压成型加工,同时,能够充分确保止转轴部54的和止转孔55a的嵌合面积,从而能够提高耐久性。
下面,对如图7以及图8所示的第二实施例进行说明。
在该第二实施例中,在侧盖15b内壁的圆筒壁55的局部形成将止转孔55a的一侧开放的切口62,在该切口62中容纳固定凸轮板51的悬臂51a的局部。因为其他结构和上述的实施例相同,所以,图7以及图8中,和前实施例对应的部分使用同一参考符号,省略重复的说明。
根据第二实施例,能够避免固定凸轮板51的悬臂51a和圆筒壁55的干扰,同时,能够将一对突出片54a、54a即止转轴部54整体嵌入止转孔55a,内,从而能够大幅度确保止转轴部54的和止转孔55a的嵌合面积。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但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不超出本发明的宗旨范围内,可以进行各种设计变更。

Claims (3)

1、一种离合器分离机构,其具备:固定凸轮部件(46),其被设于发动机(E)的曲轴箱(15)内的支承轴(45)支承;止转装置(53),其设置在该固定凸轮部件(46)及曲轴箱(15)之间、阻止固定凸轮部件(46)绕所述支承轴(45)的转动;可动凸轮部件(47),其与固定凸轮部件(46)对向、可以转动地与所述支承轴(45)配置在同轴上,固定凸轮部件(46)以及可动凸轮部件(47)的构成为,随着可动凸轮部件(47)的往复转动,使可动凸轮部件(47)相对于固定凸轮部件(46)在轴方向往复移动,可动凸轮部件(47)通过向一侧轴向移动,给予离合器(24)分离动作,其特征在于:
所述止转装置(53)由止转轴部(54)和止转孔(55a)构成,其中:该止转轴部(54)的构成为,在固定凸轮部件(46)的半径方向向外延伸的悬臂(51a)上,该止转轴部(54)局部和所述支承轴(45)平行弯曲而与所述悬臂(51a)形成一体;该止转孔(55a)在曲轴箱(15)的内侧面形成,嵌合所述止转轴部(54)。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合器分离机构,其特征在于:由从所述悬臂(51a)的前端部两侧缘弯曲,并使凹面相互对向的截面圆弧状的一对突出片(54a、54a)构成所述止转轴部(54)。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离合器分离机构,其特征在于:在突出设置在曲轴箱(15)内面的圆筒壁(55)的内周面形成所述止转孔(55a),并在该圆筒壁(55)上设置容纳所述悬臂(51a)局部的切口(62)。
CNB2007100053672A 2006-02-27 2007-02-14 离合器分离机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40932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051231/06 2006-02-27
JP2006051231A JP4832110B2 (ja) 2006-02-27 2006-02-27 クラッチのレリーズ機構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29661A CN101029661A (zh) 2007-09-05
CN100540932C true CN100540932C (zh) 2009-09-16

Family

ID=385528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710005367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40932C (zh) 2006-02-27 2007-02-14 离合器分离机构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4832110B2 (zh)
CN (1) CN100540932C (zh)
MY (1) MY151615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717025B2 (ja) * 2010-09-17 2015-05-13 株式会社エフ・シー・シー クラッチ装置におけるクラッチレリーズ機構
JP2014224580A (ja) * 2013-05-17 2014-12-04 株式会社エクセディ モータサイクル用クラッチ装置
JP6644499B2 (ja) * 2015-08-25 2020-02-12 Ntn株式会社 自動クラッチ装置
CN107387672A (zh) * 2017-08-22 2017-11-24 重庆市柯森汽车配件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行星减速传动组件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1145427A (ja) * 1987-11-30 1989-06-07 Honda Motor Co Ltd 車両用クラッチ
JPH11247883A (ja) * 1998-03-05 1999-09-14 Honda Motor Co Ltd クラッチリフターカムプレート
JP3426524B2 (ja) * 1999-02-01 2003-07-1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クラッチレリーズ機構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29661A (zh) 2007-09-05
MY151615A (en) 2014-06-30
JP2007231989A (ja) 2007-09-13
JP4832110B2 (ja) 2011-12-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900737B2 (en) Working vehicle
CN100540932C (zh) 离合器分离机构
JP6315812B2 (ja) パワーユニットの駆動トルクダンパ構造
JP2014070650A (ja) ドラム式変速機のシフトドラム構造
CN1103888C (zh) 汽车变速器用的换档装置
CN103562058A (zh) 带有行星齿轮变速器的变速单元
CN101680500A (zh) 用于机动车的基于力矩差/速度差的离合器操纵机构
DE602004001215T2 (de) Drehmomentübertragungsvorrichtung mit einem dämpfenden zweimassenschwungrad, für ein kraftfahrzeug
DE10021934A1 (de) Pneumatic Annular Actuator
DE102012211476B4 (de) Fahrzeugantriebsgruppe
US20090014272A1 (en) Driving force interrupting mechanism
EP2175153B1 (en) Friction clutch
AU2014200329B2 (en) Parking brake system for vehicle
US10801554B2 (en) Multiplate friction clutch
DE102012209892B4 (de) Kupplungsvorrichtung
JPH08232981A (ja) 車両用クラッチ機構のパワーアシスト装置
JPH10176727A (ja) 車両の遠心クラッチ構造
JP4108343B2 (ja) 自動二輪車用クラッチ装置
AU2014200259B2 (en) Vehicle driving force transmission structure
JP3921170B2 (ja) 作業車両の後輪駆動装置
JP2646161B2 (ja) 自走作業機の転舵ブレーキ装置
JP4133472B2 (ja) 水田作業車
WO2007085287A1 (de) Lamellenkupplung für kraftfahrzeuge, insbesondere motorräder
JPH06312625A (ja) 乗用作業機
JP2587616Y2 (ja) 乗用作業車のブレーキ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916

Termination date: 20200214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