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533307C - 环状金属带及使用该环状金属带的定影带、加热定影装置 - Google Patents

环状金属带及使用该环状金属带的定影带、加热定影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533307C
CN100533307C CNB2007100891970A CN200710089197A CN100533307C CN 100533307 C CN100533307 C CN 100533307C CN B2007100891970 A CNB2007100891970 A CN B2007100891970A CN 200710089197 A CN200710089197 A CN 200710089197A CN 100533307 C CN100533307 C CN 100533307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quality
nickel alloy
photographic fixing
fixing band
ba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71008919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042562A (zh
Inventor
阵在诚
林康弘
岸野一夫
周耀民
高桥纯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010425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4256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33307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33307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 G03G15/200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 G03G15/20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 G03G15/2053Structural details of heat elements, e.g. structure of roller or belt, eddy current, induction heating
    • G03G15/2057Structural details of heat elements, e.g. structure of roller or belt, eddy current, induction heating relating to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the heat element and layers thereof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20Details of the fixing device or porcess
    • G03G2215/2003Structural features of the fixing device
    • G03G2215/2016Heating bel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20Details of the fixing device or porcess
    • G03G2215/2003Structural features of the fixing device
    • G03G2215/2016Heating belt
    • G03G2215/2035Heating belt the fixing nip having a stationary belt support member opposing a pressure member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20Details of the fixing device or porcess
    • G03G2215/2003Structural features of the fixing device
    • G03G2215/2048Surface layer material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ixing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利用热容量小的加热体能够低能量加热的像加热装置,提供一种具有优异的耐弯曲性、耐热性及耐久性的定影带、可靠性高的像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影带为由镍合金构成的环状金属带,该镍合金是含有选自主族元素磷、硼、硅、锗、硒、锑、碲、铋、砹中的至少一种元素的镍合金,在X射线衍射图中的(111)晶面及(200)晶面的X射线衍射峰的半高宽二者均为0.5°~2.5°。

Description

环状金属带及使用该环状金属带的定影带、加热定影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摄影装置·静电记录装置等图像形成装置的加热定影装置、定影带和其中使用的环状(endless)金属带。
背景技术
在图像形成装置中,在电摄影处理、静电记录处理和磁记录处理等图像形成处理装置部,作为定影装置,热辊方式或带加热方式的装置被广泛应用,所述定影装置将通过转印方式或直接方式在被记录材料(转印材料片材·电子传真片材、静电记录纸、OHP片材、印刷用纸和格式纸等)上形成并载置的目标图像信息的未定影图像(调色剂图像)加热定影在被记录材料表面,形成永久固定图像。
作为上述带加热方式中的带可以使用耐热树脂等,特别是能够使用耐热性、强度优异的聚酰亚胺树脂。但是,针对更加高速化、高耐久化的要求,树脂带强度不充分,因此,公开了使用将SUS、钛、镍等金属作为基材的带的方案。
由SUS材料构成的无缝带状基材是通过旋压等塑性加工法制得的(参见特开2001-225134号)。通过塑性加工法(压延、拉拔、旋压等)得到的SUS材质的带,一般存在着不能与小型·高速·高耐久定影装置所要求的定影带的小径化(直径在18mm以下)和定影基材的薄壁化(厚度在15μm以下)相适应的情况。而且,由于长度方向与圆周方向的应力分布不同,故有可能聚集于一个方向而产生裂纹。另外,能够进行塑性加工的带的长度、直径、厚度、尺寸精度有限度。
由镍材构成的无缝带状基材,一般可通过利用氨基磺酸镍浴或硫酸镍浴等的电铸法进行制备(参见特开平09-034286号)。另外,作为在高频电磁感应加热方式的定影器中使用的电铸镍材料,可以使用改善了常用光泽电铸镍的热劣化的电铸镍材料(参见特开2002-258648号)。
在上述电铸镍带的滑动面上,为了补充耐磨性,有时设置聚酰亚胺等的滑动层。但是,由于与作为基材的镍相比,包括聚酰亚胺的所谓树脂类材料的热阻率约大300倍,故必须较长的升温时间,掩盖了导热率良好的镍材料的优点。单一金属的电铸带,难于具有同时满足耐磨性、耐热性、耐弯曲性、耐久性等要求的性能。通过组合多种金属元素,能够得到具有更加优异特性的电铸带。
因此,公开了下述技术,即通过以质量比率为10~10000ppm的比例含有属于周期表的第2族、第3族、第4族、和第5族中的至少一种金属元素,可以调整镀镍结晶的生长、使结晶生长得整齐、镍结晶在(200)面取向强,另外,通过升高结晶转移温度,提高电铸带材的耐热老化性、耐久性。但是,对于小型·高速定影器用的定影带所要求的耐磨性、耐弯曲性、耐热性、耐久性仍有改善的空间(参见特开2002-241984号)。
另外,含有5质量%以上镍以外的其他金属的镍合金,通过规定半高宽,使金属层的X射线衍射图的(111)晶面及(200)晶面的半高宽两者都为0.5~2.0,能够确保充分的耐磨性、耐久性(参见特开2005-165291号)。但是,其他金属的含量大于5质量%,较多时,镍合金的导热率降低,在用于高频电磁感应加热方式的定影器时,由于电磁感应加热效率降低,所以要求减少其他金属的含量。
发明内容
用于电摄影装置·静电记录装置等图像形成装置的环状带必须具有长时间的耐久性。并且,随着加热定影器的小型化·高速化·高性能化,要求环状金属带具有耐磨性、耐弯曲性、耐热性。
本发明是应上述要求而产生的,其目的在于,在维持由电铸镍合金构成的环状金属带的耐磨性的同时,提高耐弯曲性、耐热性、耐久性。
通过下述本发明,可实现上述目的。
本发明涉及一种环状金属带,所述金属带由镍合金构成,其特征为该镍合金是含有选自主族元素磷、硼、硅、锗、硒、锑、碲、铋、砹中的至少一种元素的镍合金,在X射线衍射图中(111)晶面及(200)晶面的X射线衍射峰的半高宽二者均为0.5°~2.5°。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定影带的层结构模式图之一例。
图2是本发明的定影带的层结构模式图之一例。
图3是像加热装置的构成简图之一例。
图4是像加热装置的构成简图之一例。
图5A是表示X射线衍射图中由内应力引起的X射线衍射峰的变化(无内应力)的图。
图5B是表示X射线衍射图中由内应力引起的X射线衍射峰的变化(宏观内应力)的图。
图5C是表示X射线衍射图中由内应力引起的X射线衍射峰的变化(微观内应力)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定影带进行说明。
图1是定影带的层结构模式图之一例。定影带10具有由下述结构构成的复合结构:由本发明的环状金属带构成的带状基材1;层叠在其外表面上的硅橡胶弹性层2;和通过粘合层3覆盖在硅橡胶弹性层2上的脱模层(例如,PFA管)4。在定影带10中,环状金属带的内表面为内表面侧(带状导轨面侧),脱模层4为外表面侧(加压辊面侧)。另外,可以在带状基材1与硅橡胶弹性层2之间设置用于粘合的底涂层(图中未示出)。底涂层使用硅类、环氧类、聚酰胺-酰亚胺类等公知的底涂料即可,其厚度通常约为1~10μm。由于本发明的镍合金具有充分的耐磨性,故可以将环状金属带的内表面或外表面直接作为滑动面,而无需滑动层。但也可以在定影带的滑动面设置聚酰亚胺之类的滑动层。
图2是本发明例中定影带10′的层结构模式图的其它例之一,是在带状基材1的表面不形成弹性层2,而是通过粘合层3形成脱模层4的例子。特别是在加热定影被记录材料上的调色剂承载量少且调色剂层的凹凸比较小的单色图像时,可以使用上述省略弹性层2的方案。即使在定影带10′的情况下,也可以在定影带内表面设置聚酰亚胺之类的滑动层,但是并非必须。
定影带10或10′使用陶瓷加热器(图3)时、和用于电磁感应加热方式(图4)时,都能够实现充分的物理、机械功能。
a.带状基材1
带状基材中使用由镍合金构成的环状金属带。环状镍合金带,例如,可以使由不锈钢材料等构成的圆柱状或圆筒状母模浸渍在电铸浴中,通过电铸处理在母模的表面或内表面上成膜而制备。
已知在一般的电镀金属中,在母相金属中溶质原子固溶的状态存在两种。即所谓的间隙固溶体和替位固溶体。前者是碳、氮、氢原子之类溶质原子的原子直径明显小于母相原子直径时,溶质原子进入母相原子间的间隙中,形成间隙固溶体,使母体晶格强烈地变形。另一方面,溶质原子和母相原子的原子直径差较小时,溶质原子与部分母相原子交换位置,形成替位固溶体。
已知固溶状态下的内应力存在以下两种:由母相金属晶格间的收缩或膨胀状态(母相金属晶格变形)导致的宏观应力;及在微小区域中溶质聚集导致的微观应力。可以从材料的X射线衍射图确认上述状态。例如,图5A是材料的X射线衍射图的模式图,将其作为无内应力时的衍射图时,具有宏观应力的情形如图5B所示,能够观测到在X射线衍射图中峰位置向左右偏移,另外,具有微观应力的情形如图5C所示,X射线衍射图中峰的半高宽变宽。
以前,在特开2005-165291号公报中,提到了关于固溶状态中微观应力和半高宽的关系及微观应力和使用镍合金制环状金属带的定影带的耐久性的关系。微观应力的大小能够作为半高宽测量,通过使此微观应力最适化,能够确保定影带的耐久性。并且,使用将固溶状态下的半高宽抑制在某范围内的镍合金制环状金属带时,定影带能够得到充分的耐久性。
但是,对于一般的电铸镍合金,镍以外的金属元素不足5质量%的组成,不能实现微观应力的最适化。
为了改善上述情况进行了潜心的研究,结果发现,通过使其含有特定的金属,即使不足5质量%的组成,也能实现微观应力的最适化。镍以外的金属元素的含量大于5质量%,较多时,存在所用金属元素导致镍合金的导热率降低的问题,适用于高频电磁感应加热方式的定影器时,存在电磁感应加热效率降低的问题。
由镍合金构成的环状金属带中含有的元素是半金属类元素或长周期型周期表中位于半金属类元素周边的元素。所谓半金属类元素,是金属和非金属中间的物质,显示金属性传导,但比通常的金属电导率低。本发明中可以使用的元素(主族元素)具体而言可以举出磷、硼、硅、锗、硒、锑、碲、铋、砹。在本发明的环状金属带中,含有上述元素中的至少一种,其中优选磷、硼。
通过加入上述主族元素中包括的元素,即使镍以外的金属元素不足5%的组成,也能实现微观应力的最适化。而且,通过使X射线衍射图中(111)晶面及(200)晶面的X射线衍射峰的半高宽为0.5o~2.5°(较优选为0.5°~2.0o),能够得到良好的耐久性。上述主族元素中包括的元素的含量优选为0.001质量%~12.000质量%。在上述范围内时,可产生微观应力的最适化效果,得到充分的耐久性。另外,能够抑制成膜的带难于从不锈钢母模中脱模的问题,可以维持成膜中的应力平衡,抑制带容易断裂的不利情况。进而,为了控制电铸处理,较优选为0.015质量%~10.000质量%。另外,在上述范围内时,能够同时得到良好的耐热性和耐弯曲性。更优选在0.015质量%以上、不足5.000质量%,特别优选为0.015质量%~3.000质量%。
另外,在镍合金制环状金属带中,也可以含有镍及上述主族元素以外的元素,优选含有铁。作为铁的含量优选为0.100质量%~60.000质量%,使铁含量在上述范围内时,能够维持良好的导热率。
另外,在镍合金制环状金属带中,也可以含有镍及上述主族元素以外的元素,例如,可以含有选自钴、锰、钨、钼(副族元素)中的金属元素。作为上述选自副族元素的元素,从磁特性·发热特性的观点来看较优选钴。上述副族元素中包括的元素的含量范围优选为0.100质量%~60.000质量%。在上述范围内时,能够得到良好的耐磨性、耐弯曲性、耐久性,另外,能够使带的内应力的平衡良好,抑制带的断裂。进而,从控制电铸处理的观点来看,更优选为1.000质量%~50.000质量%以下。
另外,考虑到导热率或电磁感应加热效率时,优选使包含在上述主族元素中的元素和包含在上述副族元素中的元素的总和在1.000质量%以上不足5.000质量%。
本发明的镍合金性环状金属带,例如,可以以不锈钢制等的母模作为阴极,通过电铸处理进行制备。作为此时的电铸浴,例如可以使用加入了必要的其他金属成分的氨基磺酸镍或硫酸镍等公知的镍电铸浴,也可以适当地加入pH调节剂、凹坑防止剂、光泽剂等添加剂。
作为pH调节剂可以使用氨基磺酸、硫酸等;作为凹坑防止剂,可以使用十二烷基硫酸钠等;作为应力减小剂·一次光泽剂可以使用糖精、糖精钠、苯磺酸钠、萘磺酸钠等;作为二次光泽剂可以使用丁炔二醇、香豆素、二乙基三胺等。
例如,作为镍电铸浴的基本浴液组成,可以举出含有400~650g/l氨基磺酸镍、0~60g/l氯化镍、20~50g/l硼酸、0.01~2g/l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5~300mg/l一次光泽剂糖精、10~1000mg/l二次光泽剂丁炔二醇等的组成。
为了使镍以外的金属元素与镍共析,可以在上述基本浴液中加入适量的氨基磺酸钴、硫酸钴、硫酸亚铁、氨基磺酸锰、钨酸钠、钼酸钠。需要说明的是,基本浴液的硼酸与硼的共析无关。
为了使磷与镍共析,例如可以在镍电铸浴中以盐的形态添加次亚磷酸钠一水合物、亚磷酸、亚磷酸钠等水溶性含磷的酸。针对硼,例如可以通过以三甲基氨基硼烷之类水溶性有机硼化合物的形式加入到镍电铸浴中,使其与镍共析。
并且,在调整上述镍电铸浴的各成分浓度的同时,通过控制阴极电流密度、电铸浴pH值、添加的光泽剂浓度、电解液温度等,可以得到具有所期望的金属含量和所期望的衍射峰的半高宽的镍合金带。
电铸处理的条件根据电铸处理所用的电解液有所不同,但通常优选在阴极电流密度约为1~30A/dm2、电铸浴pH值约为1~9、电解液温度约为30~65℃的条件下进行。
电铸镍合金带的耐弯曲性·耐热性·耐久性受到电铸条件(电镀液的组成、电流密度、pH、搅拌方法、温度等)的影响。除控制电铸镍合金液组成之外,通过控制电铸处理的电流密度、电铸浴的pH值,能够使其他元素与镍共析。除此之外,能够实现在带的电铸镍合金基材的X射线衍射图中,使(111)晶面及(200)晶面的X射线衍射峰的半高宽为0.5°~2.5°,在具有高硬度、高强度的同时,获得优异的耐弯曲性、耐热性。即使用于严格要求耐弯曲性的小口径定影带时,由于上述镍合金带的耐弯曲性优异,故也能确保高耐久性。
为了减小热容量而提高快速起动性,带状基材的厚度优选在100μm以下,从制备上的观点来看优选在10μm以上。
b.弹性层2
弹性层2不是必需的,但通过设置弹性层,使定影带脱模层表面对未定影调色剂像表面的跟踪性增强,能够高效地传导热。设有弹性层2的定影带特别适合于未定影调色剂的承载量多的彩色图像的加热定影。
作为弹性层2的材质,没有特殊的限定,选择耐热性好、导热率高的材质即可。作为弹性层2,优选硅橡胶、氟橡胶、氟硅橡胶等,特别优选硅橡胶。
作为弹性层中使用的硅橡胶,可以列举出:聚二甲基硅氧烷、聚甲基三氟代丙基硅氧烷、聚甲基乙烯基硅氧烷、聚三氟代丙基乙烯基硅氧烷、聚甲基苯基硅氧烷、聚苯基乙烯基硅氧烷、上述聚硅氧烷的共聚物等。
此外,也可以根据需要,使弹性层中包含干式二氧化硅、湿式二氧化硅等增强用填充材料、或碳酸钙、石英粉、硅酸锆、粘土(硅酸铝)、滑石(含水硅酸镁)、矾土(氧化铝)、铁丹(氧化铁(III))等。
从能够提高定影图像的质量的观点来看,弹性层2的厚度优选在10μm以上(特别是在50μm以上),优选在1000μm以下(特别是在500μm以下)。在印刷彩色图像时,特别是利用照相图像等在被记录材料P上的大面积范围内形成实心图像。此时,如果加热面(脱模层3)不能跟踪被记录材料的凹凸或调色剂层的凹凸,则产生加热不均匀,在传热量多的部分和传热量少的部分,图像上有时出现光泽不均匀。即,传热量多的部分光泽度变高,传热量少的部分光泽度变低。弹性层的厚度在上述范围内时,能够对凹凸进行良好的跟踪,抑制图像光泽不均匀的发生,并且,弹性层的热阻适度,能够实现快速起动。
弹性层2的硬度(与国际规格匹配,1993年制定的JIS-K-6253(ISO-7619)1993)优选在60°以下,特别优选在45°以下。此时,能够充分抑制图像光泽不均匀的发生,得到更好的定影图像质量。
弹性层2的导热率λ优选在0.25[W/m·K]以上(特别是在0.33[W/m·K]以上),优选在2.00[W/m·K]以下(特别是在1.50[W/m·K]以下)。导热率λ在上述范围内时,能够维持定影带表层(脱模层3)的升温速度,同时抑制硬度变高或压缩永久应变的恶化。
上述弹性层可以通过下述公知的方法形成,例如:利用刮板涂敷等手段以均匀的厚度将液态硅橡胶等材料涂敷到金属层上,进行加热固化的方法;将液态硅橡胶等材料注入成型模中,进行硫化固化的方法;在挤压成型后进行硫化固化的方法;在注射模塑成型后进行硫化固化的方法等。
c.脱模层3
作为脱模层3的材料,没有特殊的限定,选择脱模性、耐热性好的材料即可。作为脱模层3的材料,优选PFA(四氟乙烯/全氟烷基醚共聚物)、PTFE(聚四氟乙烯)、FEP(四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等氟树脂、硅树脂、氟硅橡胶、氟橡胶、硅橡胶,特别优选PFA。此外,根据需要,可以在脱模层中含有脱模层的10质量%以下范围内的炭黑、氧化锡等导电剂。
脱模层3的厚度优选在1μm以上,优选在100μm以下。脱模层3的厚度在上述范围内时,能够同时实现充分的耐久性和良好的导热性。
上述脱模层可以采用下述公知的方法来形成,例如,为氟树脂类时,可以采用通过涂敷·干燥·烧成使氟树脂粉末分散涂料化得到的物质、或覆盖·粘合预先管状化的树脂的方法;为橡胶类时,可以用将液态材料注入成型模进行硫化固化的方法、在挤压成型后进行硫化固化的方法、在注射模塑成型后进行硫化固化的方法等。
另外,如果使用下述方法,则还可以同时形成弹性层和脱模层,所述方法为将预先对内表面施行了底涂处理的管、和预先对表面施行了底涂处理的镍带装入圆筒母模内,在管与镍带间的间隙中注入液态硅橡胶,使橡胶固化,进行粘合。
需要说明的是,在定影带的滑动面也可以设置聚酰亚胺之类的滑动层,但不是必需的。
下面,说明本发明的加热定影装置。
图3是加热定影装置200的横截面模式图之一例。在本例中加热定影装置200是使用陶瓷加热器作为加热体的带加热方式的装置,定影带10为上述本发明的定影带。为了实现装置的小型化,定影带优选内径在30mm以下。
带状导轨216是耐热性·绝热性的带状导轨。作为加热体的陶瓷加热器212嵌入到在带状导轨216下表面的大致中央部沿着导轨的长度方向形成的沟部,并被固定支撑。然后,将圆筒状或环状的本发明定影带10宽松地外嵌到带状导轨216上。
加压用刚性撑条222穿过带状导轨216的内侧。
加压构件230在本例中是弹性加压辊。该加压构件230在金属芯230a上设置硅橡胶等弹性层230b,降低构件硬度,将金属芯230a的两端部可自由转动地支承保持在装置的未在图中示出的纸面前方与后方的机壳(chassis)侧板之间。为了提高表面性,还可以在弹性加压辊外周部设置PTFE(聚四氟乙烯)、PFA(四氟乙烯/全氟烷基醚共聚物)、FEP(四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等氟树脂层。
在加压用刚性撑条222的两端部与装置机壳侧的弹簧支架构件(图中未示出)之间分别压缩设置加压弹簧(图中未示出),对加压用刚性撑条222施加向下压力。在带状导轨构件216下表面配设的滑动板240的下表面与加压辊230的上表面之间夹住定影带10进行压接,由此形成规定宽度的定影辊隙(nip)部N。需要说明的是,作为带状导轨构件216,可以使用耐热酚树脂、LCP(液晶聚酯)树脂、PPS(对聚苯硫)树脂、PEEK(聚醚醚酮)树脂等耐热性优异的树脂。
通过驱动装置如箭头所示沿逆时针方向旋转驱动加压辊230。通过该加压辊230旋转驱动所引起的加压辊230与定影带10的外表面的摩擦力,对定影带10施加转动力,定影带10的内表面在定影辊隙部N与陶瓷加热器212的下表面密接并滑动,同时,如箭头所示沿顺时针方向以与加压辊230转动的圆周速度大致对应的圆周速度在带状导轨216的外圈上转动(加压辊驱动方式)。
基于印刷起动信号,加压辊230开始转动,另外陶瓷加热器212开始加热。在加压辊230转动所产生的定影带10转动的圆周速度稳定化、陶瓷加热器212的温度已上升到规定温度的状态下,将作为被加热材料的、载置着调色剂图像t的被记录材料P的调色剂图像载置面侧朝向定影带10侧,导入定影辊隙部N的定影带10与加压辊230之间。然后,被记录材料P在定影辊隙部N通过定影带10与陶瓷加热器212的下表面密接,与定影带10一起移动并通过定影辊隙部N。在其移动通过的过程中,陶瓷加热器212的热通过定影带10被赋予被记录材料P,将调色剂图像t加热定影到被记录材料P表面。通过定影辊隙部N的被记录材料P与定影带10的外表面分离并被输送出去。
作为加热体的陶瓷加热器212是将与定影带10·被记录材料P的移动方向正交的方向作为长度方向的、低热容量的横向线状加热体。陶瓷加热器212的基本结构如下:氮化铝等制成的加热器基板;在该加热器基板的表面上沿着其长度方向设置的发热层212a(例如通过丝网印刷等涂敷约10μm厚、1~5mm宽的Ag/Pd(银/钯)等电阻材料而设置的层);以及再于其上设置的玻璃或氟树脂等的保护层212b。需要说明的是,所用的陶瓷加热器并不限于上述陶瓷加热器。
通过在陶瓷加热器212的发热层212a的两端间通电,使发热层212a发热,加热器212迅速升温。由温度传感器(图中未示出)检测该加热器温度,利用控制电路(图中未示出)控制对发热层212a的通电,使加热器温度维持在规定的温度,从而进行陶瓷加热器212的调温管理。
陶瓷加热器212以保护层212b侧朝上的状态嵌入在带状导轨216下表面的大致中央部沿着导轨的长度方向形成的沟部中而被固定支持。该陶瓷加热器212朝向滑动构件240的面与定影带10的内表面,在与定影带10接触的定影辊隙部N互相接触滑动。为了确保记录纸在辊隙部的停留时间,使辊隙部的宽度与处理速度相对应地变更。对于100mm/sec以上的处理速度,辊隙部的宽度优选设定在5mm以上。
本发明的环状金属带及使用该环状金属带的定影带,也可以适用于图4所示的电磁感应加热定影装置。
图4为表示本发明加热定影装置的其他实施方案的横剖面的模式图。加热定影装置300是电磁感应加热型带加热方式的加热定影装置,定影带是上述本发明的定影带。
加热定影装置300中,磁场发生装置由磁芯17a、17b及17c和激磁线圈18构成。
磁芯17a~17c是高导磁率的构件,优选铁氧体或坡莫合金等用于变压器芯的材料,特别优选即使在100kHz以上时损耗也较小的铁氧体。
激磁线圈18使用将每一条分别绝缘被覆的多条铜制细线制成束(束线)作为构成线圈(绕组)的导线(电线),将其缠绕多圈而形成。本实施方案中,缠绕11圈,形成激磁线圈18。
考虑到定影带10发热引起的热传导,绝缘被覆优选采用具有耐热性的被覆。例如优选使用被聚酰亚胺树脂被覆的材料等。此处,也可以从激磁线圈18的外部施加压力以提高密集度。
在磁场产生装置与加压用刚性撑条22之间配设绝缘构件19。作为绝缘构件19的材质,只要是绝缘性优异、耐热性优异的材质即可。例如可以优选举出酚树脂、氟树脂、聚酰亚胺树脂、聚酰胺树脂、聚酰胺酰亚胺树脂、PEEK(聚醚醚酮)树脂、PES(聚醚砜)树脂、PPS(对聚苯硫)树脂、PEA(四氟乙烯/全氟烷基醚共聚物)树脂、PTFE(聚四氟乙烯)树脂、FEP(四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树脂、LCP(液晶聚酯)树脂等。
激磁线圈18的激磁电路(图中未示出)与供电部(图中未示出)连接。作为该激磁电路(图中未示出),优选能够利用开关电源产生20kHz至500kHz高频的激磁电路。激磁线圈18利用由激磁电路(图中未示出)供给的交变电流(高频电流)产生交变磁通。
导入到磁芯17a-17c中的交变磁通,使定影带10的金属带层(电磁感应发热层)(图1、图2中的符号1)产生涡流。该涡流通过金属带层(电磁感应发热层)的固有电阻使金属带层(电磁感应发热层)产生焦耳热(涡流损耗)。此处的发热量Q由通过金属带层(电磁感应发热层)1的磁通密度确定。通过利用包含图中未示出的温度检测装置的调温系统控制对激磁线圈18供给的电流,对辊隙部N的温度进行调温,以使其维持在规定值。在图4所示的实施方案中,温度传感器26为检测定影带10的温度的热敏电阻等,基于利用温度传感器26测定的定影带10的温度信息来控制辊隙部N的温度。
作为加压构件的加压辊30由金属芯30a和弹性层30b构成,该弹性层在金属芯外周部上同心一体地成型被覆为辊状,例如由硅橡胶、氟橡胶、氟树脂等耐热性弹性材料构成。配设加压辊30,使金属芯30a的两端部可自由转动地支承保持在装置的图中未示出的机壳侧板间。
通过在加压用刚性撑条22的两端部与装置机壳侧的弹簧支架构件(图中未示出)之间分别压缩设置加压弹簧(图中未示出),对加压用刚性撑条22施加向下压力。由此,配设在带状导轨构件16下表面的滑动板40的下表面与加压辊30的上表面之间夹住定影带10进行压接,由此形成规定宽度的辊隙部N。需要说明的是,作为带状导轨构件16,优选使用由耐热的酚树脂、LCP(液晶聚酯)树脂、PPS(对聚苯硫)树脂、PEEK(聚醚醚酮)树脂等耐热性优异的树脂构成的材料。
利用驱动装置M如箭头所示沿逆时针方向旋转驱动加压辊30。通过该加压辊30旋转驱动所引起的加压辊30与定影带10间的摩擦,对定影带10施加转动力,在辊隙部N,定影带10的内表面在滑动板40的下表面上滑动,同时,使带状导轨构件16的外圈如箭头所示地沿顺时针方向,以与加压辊30的转动速度大致对应的圆周速度转动。
这样,旋转驱动加压辊30,伴随该转动,定影带10转动,通过从激磁电路(图中未示出)向激磁线圈18供电,如上所述,定影带10进行电磁感应发热,在辊隙部N上升到规定温度的状态下,将从图像形成装置部输送过来的形成了未定影调色剂图像t的被记录材料P以图像面朝上、即朝向定影带面地导入辊隙部N的定影带10与加压辊30之间。而且,在辊隙部N,图像面与定影带10的外表面密接,与定影带10一起夹持通过辊隙部N。在该过程中,通过定影带10的电磁感应发热而被加热,未定影调色剂图像t被加热定影到被记录材料P表面上。被记录材料P通过辊隙部N时,与定影带10的外表面分离并被输送出去。
被记录材料上被加热定影的调色剂图像在通过辊隙部N以后,进行冷却成为固定图像。虽然在本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中未设置用于防止偏移的涂油机构,但是,在使用不含低软化物质的调色剂时,可以设置涂油机构。另外,在使用含有低软化物质的调色剂时,也可以进行涂油或冷却,分离被记录材料P并将其输送出去。
另外,加压构件30不限于加压辊之类具有辊形状的定影构件,也可以制成转动膜型等其它形态的定影构件。另外,为了从加压辊30侧对被记录材料P供给热能,可以制成在加压辊30侧也设置有电磁感应加热方式等的发热装置,加热到规定的温度并进行调温的装置结构。
在本发明中,使用理学株式会社制的RIX3000型荧光X射线分析装置对环状金属带(带状基材)中的镍、铁及其他金属元素组成(副族元素)进行了定量分析。另外,使用Seiko株式会社制的感应耦合等离子体发光分析装置(ICP Vista-PRO)对环状金属带(带状基材)中微量的其它元素(主族元素)进行了定量分析。
另外,使用X射线衍射装置(理学株式会社制RINT2000型X射线衍射装置,波长1.54059埃)测定了环状金属带(带状基材)中的X射线衍射图,根据该图的解析得到X射线衍射峰的半高宽。
实施例
[实施例1]
硫酸镍6水合物:140.000g
硫酸亚铁:0.200g
硼酸:30.000g
氯化钠:25.000g
应力减少剂(糖精钠):0.300g
凹坑防止剂(十二烷基硫酸钠):0.020g
亚磷酸钠水合物:0.100g
配制每1升水溶液中含有上述化合物的水溶液(镍合金电铸浴)。以不锈钢制的母模作为阴极,控制浴液温度为50℃、pH值为2.6、电流密度为6A/dm2,在母模的表面成膜制作电铸镍合金带状基材。所得电铸镍合金带状基材(镍合金环状带),外周长400mm,内径30mm,厚度30μm,组成为Ni(99.85质量%)-Fe(0.10质量%)-P(0.05质量%)。而且,(111)晶面、(200)晶面的衍射峰的半高宽分别为0.50、0.60。
并且,在电铸镍合金带状基材上,分别通过底涂层层叠300μm硅橡胶作为弹性层2、30μmPFA管作为脱模层3,得到如图1所示结构的定影带。
[实施例2]
除将亚磷酸钠水合物的量改为1.500g之外,与实施例1相同地制作电铸镍合金带状基材。所得电铸镍合金带状基材(镍合金环状带)的组成为Ni(97.90质量%)-Fe(0.10质量%)-P(2.00质量%)。
使用所得电铸镍合金带状基材,与实施例1相同地得到定影带。
[实施例3]
除将硫酸亚铁的量改为4.000g,并且使用0.150g三甲基氨基硼烷代替亚磷酸钠水合物之外,与实施例1相同地制作电铸镍合金带状基材。所得电铸镍合金带状基材(镍合金环状带)的组成为Ni(96.90质量%)-Fe(3.00质量%)-B(0.10质量%)。
使用所得电铸镍合金带状基材,与实施例1相同地得到定影带。
[实施例4]
除将硫酸亚铁的量改为15.000g,并且将亚磷酸钠水合物的量改为0.400g之外,与实施例1相同地制作电铸镍合金带状基材。所得电铸镍合金带状基材(镍合金环状带)的组成为Ni(78.50质量%)-Fe(20.00质量%)-P(1.50质量%)。
使用所得电铸镍合金带状基材,与实施例1相同地得到定影带。
[实施例5]
除将硫酸亚铁的量改为20.000g,并且使用0.050g三甲基氨基硼烷代替亚磷酸钠水合物之外,与实施例1相同地制作电铸镍合金带状基材。所得电铸镍合金带状基材(镍合金环状带)的组成为Ni(54.95质量%)-Fe(45.00质量%)-B(0.05质量%)。
使用所得电铸镍合金带状基材,与实施例1相同地得到定影带。
[实施例6]
氨基磺酸镍:450.000g
氨基磺酸钴:7.500g
硼酸:30.000g
氯化镍:28.000g
应力减少剂(糖精钠):0.030g
二次光泽剂(丁炔二醇):0.300g
凹坑防止剂(十二烷基硫酸钠):0.020g
亚磷酸钠水合物:0.400g
配制每1升水溶液中含有上述化合物的水溶液(镍合金电铸浴)。以不锈钢制的母模作为阴极,控制浴液温度为50℃、pH为2.6、电流密度为10A/dm2,在母模的表面成膜制作电铸镍合金带状基材。所得电铸镍合金带状基材(镍合金环状带)的组成为Ni(96.50质量%)-Co(3.00质量%)-P(0.50质量%)。
使用所得电铸镍合金带状基材,与实施例1相同地得到定影带。
[实施例7]
氨基磺酸镍:450.000g
氨基磺酸锰:90.000g
硼酸:30.000g
氯化镍:25.000g
应力减少剂(糖精钠):0.030g
二次光泽剂(丁炔二醇):0.300g
凹坑防止剂(十二烷基硫酸钠):0.020g
亚磷酸钠水合物:0.400g
配制每1升水溶液中含有上述化合物的水溶液(镍合金电铸浴)。
以不锈钢制的母模作为阴极,控制浴液温度为50℃、pH为2.6、电流密度为10A/dm2,在母模的表面成膜制作电铸镍合金带状基材。所得电铸镍合金带状基材(镍合金环状带)的组成为Ni(98.50质量%)-Mn(1.00质量%)-P(0.50质量%)。
使用所得电铸镍合金带状基材,与实施例1相同地得到定影带。
[实施例8]
硫酸镍6水合物:60.000g
硫酸钨2水合物:3.500g
硼酸:30.000g
氯化钠:25.000g
柠檬酸:36.700g
应力减少剂(糖精钠):0.300g
凹坑防止剂(十二烷基硫酸钠):0.020g
亚磷酸钠水合物:0.400g
配制每1升水溶液中含有上述化合物的水溶液(镍合金电铸浴)。以不锈钢制的母模作为阴极,控制浴液温度为65℃、pH为2.0、电流密度为5A/dm2,在母模的表面成膜制作电铸镍合金带状基材。所得电铸镍合金带状基材(镍合金环状带)的组成为Ni(96.50质量%)-W(3.00质量%)-P(0.50质量%)。
使用所得电铸镍合金带状基材,与实施例1相同地得到定影带。
[实施例9]
除将硫酸亚铁的量改为2.00g,并且使用0.50g甲磺酸铋代替亚磷酸钠水合物之外,与实施例1相同地制作电铸镍合金带状基材。所得电铸镍合金带状基材(镍合金环状带)的组成为Ni(96.50质量%)-Fe(3.00质量%)-Bi(0.50质量%)。
使用所得电铸镍合金带状基材,与实施例1相同地得到定影带。
[实施例10]
硫酸镍6水合物:47.800g
钼酸钠2水合物:3.630g
柠檬酸钠:82.240g
硼酸:30.000g
氯化钠:25.000g
应力减少剂(糖精钠):0.100g
凹坑防止剂(十二烷基硫酸钠):0.010g
亚磷酸钠水合物:0.400g
配制每1升水溶液中含有上述化合物的水溶液(镍合金电铸浴)。以不锈钢制的母模作为阴极,控制浴液温度为40℃、pH为5.0、电流密度为8A/dm2,在母模的表面成膜制作电铸镍合金带状基材。所得电铸镍合金带状基材(镍合金环状带)的组成为Ni(96.50质量%)-Mo(3.00质量%)-P(0.50质量%)。
使用所得电铸镍合金带状基材,与实施例1相同地得到定影带。
[比较例1]
硫酸镍6水合物:140.000g
硫酸亚铁:2.000g
硼酸:30.000g
氯化钠:25.000g
应力减少剂(糖精钠):0.300g
凹坑防止剂(十二烷基硫酸钠):0.020g
配制每1升水溶液中含有上述化合物的水溶液(镍合金电铸浴)。以不锈钢制的母模作为阴极,控制浴液温度为50℃、pH为3.8、电流密度为6A/dm2,在母模的表面成膜制作电铸镍合金带状基材。所得电铸镍合金带状基材(镍合金环状带)外周长400mm,内径30mm,厚度30μm,组成为Ni(99.00质量%)-Fe(1.00质量%)。
使用所得电铸镍合金带状基材,与实施例1相同地得到定影带。
[比较例2]
氨基磺酸镍:450.000g
氨基磺酸钴:75.000g
溴化镍:14.000g
硼酸:30.000g
氯化镍:28.000g
应力减少剂(糖精钠):0.030g
二次光泽剂(丁炔二醇):0.300g
凹坑防止剂(十二烷基硫酸钠):0.020g
亚磷酸钠水合物:14.000g
配制每1升水溶液中含有上述化合物的水溶液(镍合金电铸浴)。以不锈钢制的母模作为阴极,在pH4、浴液温度50℃、电流密度为2A/dm2的条件下,在母模的表面成膜,制作电铸镍合金带状基材。所得电铸镍合金带状基材(镍合金环状带)的组成为Ni(34.00质量%)-Co(50.00质量%)-P(16.00质量%)。
使用所得电铸镍合金带状基材,与实施例1相同地得到定影带。
[比较例3]
氨基磺酸镍:450.000g
氨基磺酸钴:2.000g
溴化镍:9.000g
硼酸:30.000g
氯化镍:28.000g
应力减少剂(糖精钠):0.030g
二次光泽剂(丁炔二醇):0.300g
凹坑防止剂(十二烷基硫酸钠):0.020g
亚磷酸钠水合物:0.050g
配制每1升水溶液中含有上述化合物的水溶液(镍合金电铸浴)。以不锈钢制的母模作为阴极,在pH4、浴液温度50℃、电流密度为10A/dm2的条件下,在母模的表面成膜制作电铸镍合金带状基材。所得电铸镍合金带状基材(镍合金环状带)的组成为Ni(98.09质量%)-Co(1.00质量%)-P(0.01质量%)。
使用所得电铸镍合金带状基材,与实施例1相同地得到定影带。
[比较例4]
氨基磺酸镍:450.000g
氨基磺酸钴:0.500g
硼酸:30.000g
氯化镍:20.000g
应力减少剂(糖精钠):0.025g
二次光泽剂(丁炔二醇):0.300g
凹坑防止剂(十二烷基硫酸钠):0.500g
甲磺酸铋:0.500g
配制每1升水溶液中含有上述化合物的水溶液(镍合金电铸浴)。以不锈钢制的母模作为阴极,控制浴液温度为50℃、pH为4.0、电流密度为10A/dm2,在母模的表面成膜,制作电铸镍合金带状基材。所得电铸镍合金带状基材(镍合金环状带)的组成为Ni(99.00质量%)-Co(0.50质量%)-Bi(0.50质量%)。
使用所得电铸镍合金带状基材,与实施例1相同地得到定影带。
{空转实验}
首先,将实施例1~10、比较例1~4中制备的定影带安装到图3所示结构的定影器中,按照下述条件进行空转实验。
空转耐久实验,调温到220℃,同时,将加压辊以规定的压力压紧在定影带上,使定影带随加压辊被动地转动。加压辊使用由在壁厚3mm的硅层上覆盖30μm的PFA管形成的外径30mm的橡胶辊。本实施例中,规定的条件为压力200N,定影辊隙部8mm×230mm,定影带的表面速度为100mm/sec。将各定影带分别提供给上述旋转试验,将直到带发生龟裂·断裂的时间作为耐久时间。
实施例1~5的镍-铁-磷(或硼)的合金,通过与镍以外的金属铁的含量相适应地调整磷或硼的含量,能够确保X射线衍射图中(111)晶面及(200)晶面的X射线衍射峰的半高宽在0.5°以上。使用含有此合金作为基材的环状金属带的定影带,能够实现耐久时间在500小时以上。
实施例6~8的镍-钴(或锰、钨)-磷的合金,即使镍以外的金属钴、锰、钨的含量较少,也可以通过含有0.50质量%磷,确保X射线衍射图中(111)晶面及(200)晶面的X射线衍射峰的半高宽在0.5°以上。使用含有此合金作为基材的环状金属带的定影带,能够实现耐久时间在500小时以上。
实施例9中,即使在镍-铁合金中加入铋,也能够确保镍合金的X射线衍射图中(111)晶面及(200)晶面的X射线衍射峰的半高宽在0.5°以上。使用含有此合金作为基材的环状金属带的定影带,能够实现耐久时间在500小时以上。
实施例10中,即使镍以外的金属为钼,也可以通过含有0.50质量%的磷,确保X射线衍射图中(111)晶面及(200)晶面的X射线衍射峰的半高宽在0.5°以上。使用含有此合金作为基材的环状金属带的定影带,能够实现耐久时间在500小时以上。
比较例1是使用镍中含有1.00质量%铁、未添加本发明中规定的元素的合金的例子,X射线衍射图中(111)晶面及(200)晶面的X射线衍射峰的半高宽不足0.5°。使用含有此合金作为基材的环状金属带的定影带,耐久时间为240小时。
比较例2是使用镍中含有50.00质量%钴、16.00质量%磷的合金的例子,X射线衍射图中(111)晶面及(200)晶面的X射线衍射峰的半高宽超过2.5°。使用含有此合金作为基材的环状金属带的定影带,耐久时间为150小时。
比较例3是镍中含有1.00质量%钴、0.01质量%磷的例子,X射线衍射图中(111)晶面及(200)晶面的X射线衍射峰的半高宽不足0.5°。使用含有此合金作为基材的环状金属带的定影带,耐久时间为200小时。
比较例4是镍中含有0.50质量%钴、0.50质量%铋的例子,X射线衍射图中(111)晶面及(200)晶面的X射线衍射峰的半高宽不足0.5°。使用含有此合金作为基材的环状金属带的定影带,耐久时间为350小时。
[表1]
 
合金组成 (111)晶面的衍射峰的半高宽(deg)       (200)晶面的衍射峰的半高宽(deg)       环状金属带厚度(μm)      耐久时间(小时)  
实施例1 Ni-0.10%Fe-0.05%P 0.50 0.60 30 550
实施例2 Ni-0.10%Fe-2.00%P 0.65 0.98 30 650
实施例3 Ni-3.00%Fe-0.10%B 0.75 1.10 30 650
实施例4 Ni-20.00%Fe-1.50%P 1.35 2.50 30 980
实施例5 Ni-45.00%Fe-0.05%B 1.05 1.35 30 800
实施例6 Ni-3.00%Co-0.50%P 0.60 0.93 30 650
实施例7 Ni-1.00%Mn-0.50%P 0.65 0.98 30 630
实施例8 Ni-3.00%W-0.50%P 0.68 1.01 30 650
实施例9 Ni-3.00%Fe-0.50%Bi 0.72 1.05 30 670
实施例10 Ni-3.00%Mo-0.50%P 0.55 0.85 30 780
比较例1 Ni-1.00%Fe 0.34 0.45 30 240
比较例2 Ni-50.00%Co-16.00%P 2.60 3.00 30 150
比较例3 Ni-1.00%Co-0.01%P 0.34 0.40 30 200
比较例4 Ni-0.50%Co-0.50%Bi 0.40 0.46 30 350
{耐久送纸实验}
在全彩色激光束打印机(full color laser beam printer)LBP-2040(佳能(株)制)上安装上述定影装置,设定压力为200N,定影辊隙为8mm×230mm,定影温度为200℃,处理速度为100mm/sec,进行10万张耐久打印试验。需要说明的是,在定影带内表面涂覆0.9g润滑脂(道康宁(Dow Corning)亚洲社制,HP300)作为润滑剂。
使用实施例1~10的定影带的装置,能够不发生故障地顺利完成10万张耐久打印试验。

Claims (5)

1.一种在电摄影成像设备的定影装置中使用的环状金属带,所述环状金属带由镍合金构成,所述镍合金含有选自Fe、Co、Mn、W中的至少一种金属元素,所述金属元素在镍合金中的总含量的范围为0.100质量%以上,且不足5质量%,
其特征为,所述镍合金还含有选自磷、硼、铋中的至少一种元素,在X射线衍射图中镍合金的(111)晶面及(200)晶面的X射线衍射峰的半高宽二者均为0.5°~2.5°。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在电摄影成像设备的定影装置中使用的环形金属带,其特征为,选自磷、硼和铋中的至少一种元素在镍合金中的总含量为0.05质量%~2.00质量%。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在电摄影成像设备的定影装置中使用的环形金属带,其特征为,所述选自Fe、Co、Mn、W中的至少一种金属元素的总含量为0.100质量%~3.00质量%。
4.一种定影带,其特征为,所述定影带至少含有由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环状金属带构成的金属层和其上形成的脱膜层。
5.一种加热定影装置,其包括带状定影构件和与所述定影构件相对的构件,所述加热定影装置使保持未定影图像的转印材料通过由带状定影构件和与所述定影构件相对的构件形成的辊隙部,使未定影图像加热定影在转印材料上,
其特征为,所述带状定影构件为至少含有由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环状金属带构成的金属层和脱膜层的定影带。
CNB2007100891970A 2006-03-22 2007-03-21 环状金属带及使用该环状金属带的定影带、加热定影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33307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078358/2006 2006-03-22
JP2006078358 2006-03-2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42562A CN101042562A (zh) 2007-09-26
CN100533307C true CN100533307C (zh) 2009-08-26

Family

ID=381789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710089197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33307C (zh) 2006-03-22 2007-03-21 环状金属带及使用该环状金属带的定影带、加热定影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7558519B2 (zh)
EP (1) EP1837715B1 (zh)
JP (1) JP5512758B2 (zh)
KR (1) KR100878404B1 (zh)
CN (1) CN100533307C (zh)
DE (1) DE602007001202D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016803B2 (ja) 2005-09-13 2012-09-0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加熱装置
JP2007156171A (ja) * 2005-12-06 2007-06-21 Canon Inc 像加熱装置
JP2007272035A (ja) * 2006-03-31 2007-10-18 Canon Inc 画像加熱装置
US7623817B2 (en) 2007-03-20 2009-11-2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US8005413B2 (en) 2007-06-26 2011-08-2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heating apparatus and pressure roller used for image heating apparatus
JP2009109952A (ja) * 2007-11-01 2009-05-21 Canon Inc 加圧部材、及びその加圧部材を有する像加熱装置
US8219014B2 (en) * 2008-05-13 2012-07-1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heating apparatus having magnetic flux confining means
JP5393134B2 (ja) * 2008-12-24 2014-01-2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像加熱装置、像加熱装置に用いられる加圧ローラ及び加圧ローラの製造方法
JP5761518B2 (ja) * 2009-07-31 2015-08-12 シンジーテック株式会社 電磁誘導発熱体及び定着ベルト
JP5424801B2 (ja) 2009-10-05 2014-02-2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定着部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像加熱定着装置
JP5414450B2 (ja) * 2009-10-19 2014-02-1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加圧部材、像加熱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WO2013086741A1 (en) * 2011-12-16 2013-06-20 Sandisk Semiconductor (Shanghai) Co., Ltd. Emi shielding and thermal dissipation for semiconductor device
JP6103200B2 (ja) * 2013-02-13 2017-03-29 Nok株式会社 電鋳ベルトの製造方法
JP6079443B2 (ja) 2013-05-01 2017-02-15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ベルト用基材、定着ベルト、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6513286A (zh) * 2016-10-07 2017-03-22 常州市鼎日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散热性机壳材料的制备方法
JP6734486B2 (ja) * 2018-11-06 2020-08-05 株式会社徳力本店 電気・電子機器用のPd合金、Pd合金材、プローブピン及び製造方法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225134A (ja) * 1999-12-03 2001-08-21 Dymco:Kk 金属環状体並びにその製造方法
JP2002127296A (ja) * 2000-10-25 2002-05-08 Fuji Xerox Co Ltd 積層体及び無端状ベルト並びにそれらの製造方法
JP2002241984A (ja) * 2001-02-09 2002-08-28 Sumitomo Electric Fine Polymer Inc 電鋳ニッケルベルト、被覆ニッケルベルト、及び被覆ニッケルベルトの製造方法
JP2004157529A (ja) * 2002-10-16 2004-06-03 Ricoh Co Ltd 加熱定着部材及びそれを有する画像形成装置
JP2004294634A (ja) * 2003-03-26 2004-10-21 Canon Electronics Inc 定着ベルト
JP2004309830A (ja) * 2003-04-08 2004-11-04 Canon Electronics Inc 定着ベルトおよび像加熱定着装置
CN1619436A (zh) * 2003-11-12 2005-05-25 佳能株式会社 环形金属带、定影带和加热定影装置
JP2005165291A (ja) * 2003-11-12 2005-06-23 Canon Inc 無端状金属ベルト、定着ベルトおよび加熱定着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706432B2 (ja) 1995-07-24 1998-01-28 日東工業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装置用定着ベルト及び定着装置
JPH10254263A (ja) * 1997-03-12 1998-09-25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定着用ベルト
AUPQ262499A0 (en) 1999-09-02 1999-09-23 University Of Queensland, The Novel iron chelators
US6564033B2 (en) 2000-12-12 2003-05-1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Fixing belt and image heating and fixing apparatus
JP3472286B2 (ja) 2000-12-12 2003-12-0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定着ベルトおよび像加熱定着装置
WO2005054960A1 (ja) 2003-12-02 2005-06-16 Canon Denshi Kabushiki Kaisha 金属ベルト、定着ベルト及び加熱定着装置
JP4444648B2 (ja) * 2003-12-25 2010-03-31 シンジーテック株式会社 定着ベルト
JP4262140B2 (ja) 2004-06-07 2009-05-1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US7200354B2 (en) 2005-06-21 2007-04-0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heating apparatus
JP5016803B2 (ja) 2005-09-13 2012-09-0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加熱装置
JP2007156171A (ja) 2005-12-06 2007-06-21 Canon Inc 像加熱装置
JP5099749B2 (ja) * 2006-03-22 2012-12-1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無端状金属ベルト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定着ベルト、加熱定着装置
JP2007272035A (ja) 2006-03-31 2007-10-18 Canon Inc 画像加熱装置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225134A (ja) * 1999-12-03 2001-08-21 Dymco:Kk 金属環状体並びにその製造方法
JP2002127296A (ja) * 2000-10-25 2002-05-08 Fuji Xerox Co Ltd 積層体及び無端状ベルト並びにそれらの製造方法
JP2002241984A (ja) * 2001-02-09 2002-08-28 Sumitomo Electric Fine Polymer Inc 電鋳ニッケルベルト、被覆ニッケルベルト、及び被覆ニッケルベルトの製造方法
JP2004157529A (ja) * 2002-10-16 2004-06-03 Ricoh Co Ltd 加熱定着部材及びそれを有する画像形成装置
JP2004294634A (ja) * 2003-03-26 2004-10-21 Canon Electronics Inc 定着ベルト
JP2004309830A (ja) * 2003-04-08 2004-11-04 Canon Electronics Inc 定着ベルトおよび像加熱定着装置
CN1619436A (zh) * 2003-11-12 2005-05-25 佳能株式会社 环形金属带、定影带和加热定影装置
JP2005165291A (ja) * 2003-11-12 2005-06-23 Canon Inc 無端状金属ベルト、定着ベルトおよび加熱定着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7558519B2 (en) 2009-07-07
KR100878404B1 (ko) 2009-01-13
CN101042562A (zh) 2007-09-26
JP2012212184A (ja) 2012-11-01
EP1837715A1 (en) 2007-09-26
JP5512758B2 (ja) 2014-06-04
EP1837715B1 (en) 2009-06-03
KR20070095807A (ko) 2007-10-01
US20070223979A1 (en) 2007-09-27
DE602007001202D1 (de) 2009-07-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33307C (zh) 环状金属带及使用该环状金属带的定影带、加热定影装置
CN100367130C (zh) 环形金属带、定影带和加热定影装置
US6782230B2 (en) Fixing belt, and image heat fixing assembly
CN100419592C (zh) 金属带、定影带及其加热定影装置
CN100470397C (zh) 具有挠性套筒的像加热装置
US20060285893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fixing unit,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using induction heater
JP3472286B2 (ja) 定着ベルトおよび像加熱定着装置
JP5099749B2 (ja) 無端状金属ベルト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定着ベルト、加熱定着装置
CN102681410B (zh) 定影装置以及具有该定影装置的成像设备
JP2005165291A (ja) 無端状金属ベルト、定着ベルトおよび加熱定着装置
JP2004068148A (ja) 定着ベルトおよび像加熱定着装置
JP6136498B2 (ja)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10012934B2 (en) Fixation device that heats a fixation belt by an electromagnetic induction heating method
JP2004309830A (ja) 定着ベルトおよび像加熱定着装置
JP2007240624A (ja) 定着装置
JP2021103270A (ja) 円筒部材及び、加熱定着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JP2016128899A (ja)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4123031A (ja) 加熱装置、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826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