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519204C - 墨盒 - Google Patents

墨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519204C
CN100519204C CNB2007100062652A CN200710006265A CN100519204C CN 100519204 C CN100519204 C CN 100519204C CN B2007100062652 A CNB2007100062652 A CN B2007100062652A CN 200710006265 A CN200710006265 A CN 200710006265A CN 100519204 C CN100519204 C CN 100519204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int cartridge
ledge
light
ink
hou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71000626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015992A (zh
Inventor
佐佐木丰纪
服部信吾
横江好则
桃崎元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other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rother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0159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1599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19204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19204C/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66Ink level or ink residue contro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66Ink level or ink residue control
    • B41J2002/17573Ink level or ink residue control using optical means for ink level indic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66Ink level or ink residue control
    • B41J2002/17576Ink level or ink residue control using a floater for ink level indication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Abstract

一种墨盒,可以尽量控制墨盒的大型化、以及储墨器内存留的墨量减少,并可以检测到储墨器内的墨的减少的情况。在右侧端部附近的支点(41a)可转动地支撑在支撑台(31)上的臂部(41)的左侧的端部那设置挡光部分(42)。臂部(41)具有在挡光部分(41)和支点(41a)之间的部分分支并向下延伸的分支臂部(44),在其前端设置浮子部分(43)。在储墨器(111)内存有充足的墨时,挡光部分(42)阻挡从光传感器的发光部分(1014a)发出的光。在储墨器(111)内的墨变少时,挡光部分(42)向下方移动,不阻挡从发光部分(1014a)发出的光,光接收部分(1014b)接收该光。

Description

墨盒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将墨供给喷墨打印机的墨盒。
背景技术
在将墨供给到打印机的墨盒中,有构造成能够检测出何时墨盒中的剩余墨量已经变低的墨盒。例如,在如专利文件1所述的墨盒中,配置有遮光机构,该遮光机构包括杠杆,该杠杆的在杠杆延伸的方向上的中心部分被支撑成使杠杆能够绕设置在墨容器(储墨器)的底部处的支撑台转动。遮光机构包括在杠杆的一个端部处的遮光器(挡光部分)和在杠杆的另一个端部处的浮子。当墨容器中有很大的墨量时,由于浮子的因浮力而向上的运动,杠杆转动,并且遮光器位于墨容器的凹入部分的底部附近,并阻挡从光学传感器的发光部分发出的光。当墨容器中的墨量减少时,浮子下降并且杠杆转动,从而导致遮光器位于凹入部分的顶部部分附近,并且停止阻挡从发光部分发出的光。此时,光学传感器的光接收部分接收到该光,并检测出墨容器中的墨已经用完。
(专利文件1)日本未审查专利申请公布2005-125738(图1、图2)
但是,在专利文件1公开的墨盒中,因为具有设置在由支撑台支撑的杠杆的两个端部上的遮光器和浮子的相对较大的遮光机构设置在墨容器内,所以必须增大墨盒的尺寸以便收容这类遮光机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墨盒,该墨盒能够检测何时墨剩余很少,同时还尽可能地防止墨盒尺寸的任何增加。
通过根据技术方案1的墨盒来解决该目的。
根据该墨盒,因为浮子部分设置在从臂部的位于挡光部分和枢轴部分之间的部分分支出的分支臂部的端部处,所以能够缩短臂部,因为不必使臂部延伸到枢轴部分的与挡光部分相反的那一侧。因此,能够使转动构件的尺寸最小化,并且能够在不必增大墨盒的尺寸的情况下在储墨器内设置转动构件。另外,因为当墨盒安装在打印机中时浮子部分位于挡光部分下方,能够有效地检测出储墨器内的墨已经用完。而且,因为浮子部分位于分支臂部的端部处,所以,当墨盒安装在打印机中时,能够容易地将浮子部分定位在挡光部分下方。
而且,根据技术方案2所述的墨盒,因为能够在有足够的剩余墨时在整个转动构件上产生足够大的浮力,所以能够减小由于转动构件的摆动例如当外部摆动施加于墨盒时而错误检测出几乎剩余墨量变少的可能性。
而且,根据技术方案3所述的墨盒,因为浮子部分位于枢轴部分下方,所以能够当储墨器内的墨液面到达低得多的位置时检测出储墨器内的墨已经用完。
而且,根据技术方案4所述的墨盒,墨出口和突出部分相互靠近地位于壳体的同一侧上,能够使打印机的尺寸最小化,因为能够将打印机中所有所需的光学传感器和供墨管相互靠近地安置在同一表面上。而且,因为约束内部空间的表面能够被用作转动限制装置,所以不必具有单独的转动限制装置,从而使简化墨盒构造成为可能。
根据技术方案5所述的墨盒,当墨盒安装在打印机中时,因为光学传感器的发光部分和光接收部分夹着突出部分,所以能够基于光接收部分是否接收到发光部分发出的光来容易地检测何时储墨器内的墨已经用完。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墨盒的透视图。
图2是图1的分解透视图。
图3是图2中的储墨器单元的侧视图。
图4是图3的局部分解图。
图5(a)的简图示出图3的摆动部件的简图,并且图5(b)的简图示出传统摆动部件的简图。
图6是示出将图1中的墨盒安装到打印机中的方法的简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在参考附图的同时描述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图1是透视图,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墨盒1的外部。图2是图1的分解透视图。稍后将描述的侧壁160是透光的(可透视的),并且能够观察稍后将描述的储墨器100的内部。但是在图2中省略储墨器100的内部。
如图1和2所示,墨盒1包括储墨器100、外部壳体200、和保护器300,该储墨器100用于存储可透光的墨,该外部壳体200覆盖整个储墨器100,当运输墨盒1时,将该保护器300连接到外壳200上以保护储墨器100。在本实施例中,储墨器100、外部壳体200、和保护器300由树脂材料例如尼龙、聚乙烯、或聚丙烯形成。
外部壳体200由两个壳体部件210和220构成,这两个壳体部件210和220从顶部和底部(图2的顶部和底部)夹着储墨器100。第一壳体部件210是覆盖图2中储墨器100的下侧的部件,并且第二壳体部件220是覆盖图2中储墨器100的上侧的部件。第一壳体部件210和第二壳体部件220由树脂材料制成,并且通过注模制造。
在第一壳体部件210中,有两个壳体切口部分211和212,以便将供墨部分120和进气部分130露出于外部壳体200的外部。壳体切口部分211和212形成为半圆形。图2的右前侧处的壳体切口部分211是与供墨部分120对应的切口,并且图2的左后侧处的壳体切口部分212是与进气部分130对应的切口。而且,在壳体切口部分211和壳体切口部分212之间,形成有呈矩形形状的壳体切口部分213,并且该壳体切口部分213是用于接收光学传感器1014(见图6)使得光学传感器1014夹着突出部分140的切口。而且,在与第一壳体部件210的壳体切口部分211连接的内侧表面上,有与供墨部分120接触的接触凹槽211a,而在与第一壳体部件210的壳体切口部分212连接的内侧表面上,有与进气部分130接触的接触凹槽212a。通过使用这些接触凹槽211a和212a,容易相对于第一壳体部件210对准储墨器100。
而且,在第一壳体部件210中,有两个壳体突出部分214a和214b,这两个壳体突出部分214a和214b从形成有壳体切口部分211-213的表面向保护器300(向图2中的左前方向)突出。壳体突出部分214a和214b形成在第一壳体部件210的两侧(图2的右前侧边缘和图2的左前侧边缘)上,使得壳体切口部分211-213位于壳体突出部分214a和214b之间,并且位于供墨部分120侧(图2的右前侧)的壳体突出部分是壳体突出部分214a,且位于进气部分130侧(图2的左前侧)的壳体突出部分是壳体突出部分214b。而且,壳体突出部分214a具有从与第一壳体部件210的侧壁连接的部分到壳体突出部分214a的端部的倾斜表面214a2。当将墨盒1安装到打印机1000(见图6)中时,在壳体突出部分214a位于下侧的情况下进行安装。因此,当安装墨盒1时,如果倾斜表面214a2与打印机1000的下部接触,则墨盒1由于该倾斜而被平稳地诱导到某个安装位置中。
另外,在壳体突出部分214b中,有被切成矩形形状的壳体突出切口部分214b1,并且该壳体突出切口部分214b1形成在壳体切口部分211-213侧的内侧表面上。另外,在壳体突出部分214b中,有壳体配合凹槽214b2,当将墨盒1安装到打印机1000中时,该壳体配合凹槽214b2能够与配合杆1016b1(见图6)配合。
而且,在第一壳体部件210中,有用于对准储墨器100的杆部件215a,该杆部件215a将被内封在外部壳体200内,并在第一壳体部件210的位于供墨部分120侧(图2的右前侧)的侧壁附近向第二壳体部件220(图2的上侧)突出,并且有用于对准储墨器100的杆部件215b和215c,这些杆部件将被内封在外部壳体200内,并在第一壳体部件210的位于进气部分130侧(图2的左后侧)的侧壁附近向第二壳体部件220(图2的上侧)突出。由于能够通过这些杆部件215a-215c的三个位置执行储墨器100的对准的,所以能够防止储墨器100以错误的方向连接。
在第二壳体部件220内,如在壳体部件210中那样,不仅有三个壳体切口部分221-223,还有连接到壳体切口部分221上的接触凹槽221a和连接到壳体切口部分222上的接触凹槽222a。而且,在壳体切口部分221-223的两侧上,有壳体突出部分224a和224b,该壳体突出部分224a具有从与第二壳体部件220的侧面连接的部分到壳体突出部分224a的端部的倾斜表面224a2。另外,在壳体突出部分224b中,存在具有与壳体突出切口部分214b1相同的构造的壳体突出切口部分224b1,并存在壳体配合凹槽224b2,该壳体配合凹槽224b2从壳体突出部分224b的端部起在第二壳体部件220的侧面上延伸。而且,在第二壳体部件220内,与形成有第一壳体部件210的杆部件215a-215c的位置对应地,具有用于与杆部件215a-215c配合的孔(未示出),这些孔向第一壳体部件210侧(图2的下侧)敞开。
接着,将描述外部壳体200的外部形状。第一壳体部件210和第二壳体部件220在与纵向方向A(如图2中A所示的连接图2的右后侧和图2的左前侧的方向)相交的方向上使两个侧面成形为凹入形状,相对于第一壳体部件210和第二壳体部件220的表面形成有阶梯。在该阶梯部分中,连接第一壳体部件210和第二壳体部件220,并且相对于外部壳体200固定储墨器110。供墨部分120侧(图2的右前侧)的阶梯部分是第一壳体连接部分216和226,并且进气部分130侧(图2的左后侧)的阶梯部分是第二壳体连接部分217和227。
在下文中,第一壳体部件210和第二壳体部件220的纵向方向A被称为墨盒1的纵向方向、储墨器100的纵向方向、和外部壳体200的纵向方向。
将描述第二壳体部件220的第一壳体连接部分226和第二壳体连接部分227。第一壳体连接部分226不仅连接到与壳体突出部分224a相同的平面上,在壳体突出部分224a的相反侧上还有凹入部分226a和配合部分226b,该凹入部分226a在第二壳体部件220的内部方向上形成为凹入形状,当将墨盒1安装到打印机1000(见图6)中时,该配合部分226b与接合部件1017(见图6)配合。凹入部分226a是在接合构件1017(见图6)移动时用于接合构件1017的运动范围的区域。壳体连接部分227具有锁定部分227a,该锁定部分227a在第二壳体部件220的纵向方向的中央位置处形成为凹入形状,并且该锁定部分227a是用于当墨盒1安装在打印机1000(见图6)中时锁定墨盒1的部分。
尽管省略详细说明,但是,在第一壳体部件210内,有形成为与第二壳体部件220的凹入部分226a、配合部分226b及锁定部分227a相同的形状的凹入部分、配合部分及锁定部分217a,虽然在图中未示出这一点。
接着,将在参考图3-5的同时描述储墨器100。图3是图2中的储墨器100的侧视图。图4是图3所示的储墨器100的左边缘区域的在与图3的平面垂直的方向上的中央部分处的剖视图。图5的简图示出转动构件的简图,其中(a)是本实施例的转动构件32,并且(b)是传统结构的转动构件50,在该转动构件50中有位于臂部51的两个端部处的挡光部分52和浮子部分53。臂部51被支撑在它的中部处,使得它能够绕该中部处的支点51a转动。挡光部分52和浮子部分53位于支点51a的两个相反侧上。图3所示储墨器100的状态是当墨盒1安装在打印机1000(见图6)中时的状态。换言之,供墨部分120、进气部分130、和突出部分140位于侧面上,其中供墨部分120位于下侧,并且进气部分130位于顶部侧。而且,在图3中,在使用粗线示出侧壁160的外部边界的同时,使用点划线示出当将墨盒1安装在打印机1000中时发光部分1014a和光接收部分1014b的位置。而且,在图4中,省略转动构件32的图示。
如图3和4所示,储墨器100由矩形形状壳体110内的储墨器腔室111和供墨通道116等形成。而且,在壳体110的下表面上,有向下延伸的单个连接部分110a,而在壳体110的上表面上,有向上延伸的两个连接部分110b和110c,其中连接部分110a-110c具有分别与第一壳体部件210的杆部件215a-215c配合的通孔460a-460c。另外,通过使通孔460a-460c分别与杆部件215a-215c配合,能够将储墨器100对准到外部壳体200中。
储墨器腔室111设置在壳体110内部除稍后都将描述的供墨通道116、进气通道117和突出部分140外的几乎全部空间。在储墨器腔室111内存储墨。该墨具有透光性,并从供墨通道116供给到打印机1000。
突出部分140在储墨器腔室111的左侧的侧壁(一个侧壁)161的垂直方向的中央部分中向左突出。在突出部分140内部,有与储墨器腔室111连通的内部空间140a。突出部分140形成为,当将墨盒1安装到打印机1000中时,突出部分140位于形成稍后将讨论的光学传感器1014的发光部分1014a和光接收部分1014b之间。发光部分1014a和光接收部分1014b分别放置在图3的前侧和后侧。突出部分140具有透光性(透光),并且当挡光部分42不阻挡从发光部分1014a发出的光时,该光将到达光接收部分1014b。
在储墨器腔室111内部,如图3所示,有遮光机构30.遮光机构30由支撑台31和转动构件32构成。转动构件32由具有比储墨器腔室111内的墨的比重小的比重的树脂材料模制,并且单位体积质量比储墨器腔室111内的墨的单位体积质量小。支撑台31从储墨器腔室111的底面垂直地延伸,并且如以下将描述的那样,该支撑台31支撑转动构件32,使得转动构件32能够转动。转动构件32具有臂部41、挡光部分42、浮子部分43、和分支臂部44。臂部41以可转动的方式被支撑在支撑部分中的支点41a(枢轴部分)处,该支撑部分设置在支撑台31中。支点41a形成在臂部41的右端部处。臂部41从支点41a向图3的左上侧延伸到突出部分140。挡光部分42设置在(连接到)臂部41的左端处,并且位于突出部分140的内部空间140a内。另外,挡光部分42在位于内部空间140a内时将如稍后将描述的那样阻挡从光学传感器1014的发光部分1014a发出并透过突出部分140的光(换言之,挡光部分42具有挡光性)。另外,分支臂部44从臂部41的位于支点41a和挡光部分42之间的部分分支并突出。并且分支臂部44向储墨器腔室111的底部侧突出。浮子部分43设置在分支臂部44的端部上,并且浮子部分43的体积与转动构件32的其它部分相比足够大。浮子部分43具有在内部的空腔,在该空腔中填充空气,并且包括内部的空气在内的单位体积质量比转动构件32的其它部分小。
在储墨器腔室111内有足够的剩余墨的状态(整个转动构件32位于墨溶液内的状态)下,因为在整个转动构件32上产生的浮力大于重力,相对图3中的支点41a的顺时针力矩作用在转动构件32上,并且臂部41与挡光部分42一起沿着顺时针方向绕支点41a转动。但是,此时,挡光部分42的顶部边缘与突出部分140的约束内部空间140a的顶部的上表面(转动限制装置)接触,并且防止臂部41沿着顺时针方向转动。换言之,当储墨器腔室111内的墨大于特定量时(当储墨器腔室111内的墨液面比图3中的实线的位置高时),挡光部分42与突出部分140的上表面接触。此时,挡光部分42阻挡从发光部分1014a发出的光。这样,因为通过突出部分140的上表面而防止臂部41的转动,所以,当储墨器腔室111内有多于一定量的剩余墨时,挡光部分42精确阻挡从发光部分1014a发出的光。
于是,当储墨器腔室111内的墨量减少时,挡光部分42和臂部41逐渐从墨表面露出,并且转动构件32上产生的浮力减少。但是,在墨内的浮子43的体积与露出部分的体积相比足够大。另外,浮子部分43与露出部分相比具有较小的单位体积质量(单位体积浮力比露出部分的单位体积浮力大),因此,在整个转动构件32上产生的浮力仍大于重力,因此转动构件32的位置不改变。于是,当墨量进一步减少时,浮子部分43的一部分将从墨表面露出,并且转动构件32上产生的浮力变得等于重力。(在本实施例中,这些部件的体积设定为,当臂部41、挡光部分42和分支臂部44完全从墨表面露出时,并且当浮子部分43的一部分也露出时,转动构件32上产生的浮力和重力变得相等。)此后,随着墨减少,浮子部分43与墨液面的下降同步地向下移动。结果,转动构件32沿着反时针方向转动。结果,挡光部分42在图3中向下移动,并且当臂部41已经沿着反时针方向转动一定量时,挡光部分42不再能够阻挡从发光部分1014a发出的光,并且该光到达光接收部分1014b。结果,光学传感器1014(见图6)检测出储墨器腔室111内的剩余墨量已经下降。于是,通过图中未示出的显示装置,显示要换墨盒的警告。
当储墨器腔室111内的墨量进一步下降时,臂部41进一步沿着反时针方向转动。但是,当臂部41沿着反时针方向转动时,挡光部分42的下边缘在某个点(图3中的双点划线所示)处与突出部分140的约束内部空间140a的底部的下表面接触。结果,防止臂部41沿着反时针方向进一步转动。换言之,臂部41能够在使挡光部分42的顶部边缘与突出部分140的上表面接触的位置、以及使挡光部分42的底部边缘与突出部分140的下表面接触的位置之间的范围中转动。另外,当臂部41在该范围内转动时,支点41a总是位于挡光部分42下方,并且浮子部分43总是位于挡光部分42和支点41a下方。结果,当储墨器腔室111内的墨液面实际上已经下降时,换言之,当储墨器腔室111内的墨实际上已经减少时,挡光部分42停止阻挡从发光部分1014a发出的光。但是,挡光部分42停止阻挡从发光部分1014a发出的光时的浮子部分43的高度(墨液面的高度)比稍后将讨论的供墨通道116的墨出口116a的顶端高。结果,在墨不能从供墨通道116供给到打印机1000之前,能够精确检测出储墨器腔室111内的剩余墨量已经下降。因为转动构件32的单位体积质量比储墨器腔室111内的墨的单位体积质量小,转动构件32能够与墨液面的下降同步地转动。
将参考图5(a)和(b)中的转动构件32和50的简图描述本实施例的转动构件32和传统转动构件50的比较。为了使挡光部分42和52的运动距离相同,如果使在支点41a和挡光部分42之间的距离与在支点51a和挡光部分52之间的距离相同,则代替如图5(b)所示将浮子部分53设置在支点51a的与挡光部分相反的那一侧上,当如图5(a)所示将浮子部分43设置成位于支点41a与挡光部分42之间时,能够将臂部41缩短成比臂部51小,因为不必如臂部51中那样将臂部41延伸到支点41a的与挡光部分42相反的那一侧。结果,能够使转动构件32的尺寸最小化。另外,在转动构件32中,如图5(a)所示,因为浮子部分43位于从臂部41分支出的分支臂部44的端部上,所以,能够在储墨器腔室111内的墨液面在比图5(b)所示的传统情况低的位置处时检测出墨剩余很少。
回到图4,在侧壁161上的突出部分140下方形成有供墨通道116,并且在侧壁161的突出部分140上方有进气通道117。在图4所示的状态(安装状态)下,供墨通道116和进气通道117在水平方向上延伸,在供墨通道116内部有能够打开或关闭供墨通道116的墨出口116a的阀机构500,并且在进气通道117内部有能够打开或关闭进气通道117的进气入口117a的进气机构510。另外,供墨部分120由供墨通道116和阀机构500构成,并且进气部分130由进气通道117和进气机构510构成。
供墨通道116如图4所示由阀容纳部分800和供墨腔室801构成。阀容纳部分800容纳阀机构500的一部分。阀容纳部分800通过连接孔421与供墨腔室801连通。供墨腔室801通过连接孔423与储墨器腔室111连通。从供墨腔室801经由连接孔421和阀容纳部分800到墨出口116a的通道总体上沿着水平方向延伸。在供墨通道116中,储墨器腔室111内的墨经由连接孔423流动到供墨腔室801中,并且墨进一步经由连接孔421流动到阀容纳部分800中。
将更详细地描述阀机构500。如图4所示,阀机构500包括供给帽600、供给接头610、供给阀620、第一供给弹簧630、供给滑块640、第二供给弹簧650、阀座660、止回阀670、和盖680。
供给帽600连接在供墨通道116的墨出口116a的附近。供给接头610由具有弹性的树脂材料例如橡胶构成。在供给接头610的中央部分中形成有沿着水平方向延伸的通孔610a,打印机1000(见图6)的抽墨管1015(见图6)能够插入到该通孔610a中。供给接头610覆盖供墨通道116的墨出口116a的周围区域。当墨盒1没有安装在打印机1000中时,供给阀620被第一供给弹簧630压向该图的左手侧,并且供给阀620的左侧壁与供给接头610的右侧边缘部分接触,结果,通孔610a被关闭。另一方面,当墨盒1安装到打印机1000中时,供给接头610因为被稍后将讨论的抽墨管1015挤压而移动到该图的右侧,并且因为在供给接头610和供给阀620之间形成间隔,供墨通道116(阀容纳部分800)和抽墨管1015连通,从而使将墨供给到打印机1000成为可能。这样,能够执行供墨通道116的墨出口116a的打开和关闭。
第一供给弹簧630和第二供给弹簧650夹着供给滑块640。供给滑块640能够在被抽墨管1015挤压的供给阀620的运动方向(图4的左右方向)上操作,并且供给滑块640还覆盖供给阀620的右侧。第二供给弹簧650采用与第一供给弹簧630相同的材料以相同的形状形成,并被容纳在供给滑块640内。第二供给弹簧650向左侧挤压供给滑块640。阀座660与第二供给弹簧650接触,并且还支撑止回阀670。止回阀670设置在连接孔421附近,并且止回阀670防止连接孔421中的墨逆流。盖680和阀座660覆盖止回阀670。
进气通道117在水平方向上延伸,并且它具有进气机构容纳部分810和连接孔434,该进气机构容纳部分810容纳进气机构510的一部分,该连接孔434连通进气机构容纳部分810和储墨器腔室111。
将详细描述进气机构510。进气机构510如图4所示由空气帽700、空气接头710、空气阀720、第一空气弹簧730、空气滑块740、和第二空气弹簧750组成。
空气帽700连接到进气通道117的进气入口117a上。空气接头710由具有弹性的树脂材料例如橡胶构成。沿着水平方向延伸的通孔710a形成在空气接头710的中央部分中。空气接头710覆盖进气入口117a的周围区域。当墨盒1没有安装在打印机1000内时,供给阀720被第一供给弹簧730压向该图的左手方向。供给阀720的左侧壁与供给接头710的右边缘部分接触,并且结果通孔710a被关闭。另一方面,当墨盒1安装到打印机1000中时,从空气阀720的左边缘向进气入口117a的外侧突出的突出部分720a,由于与稍后将讨论的连接表面1013(见图6)接触而被挤压,从而移动到该图的右侧,并且因为在空气接头710和空气阀720之间产生间隔,进气通道117和稍后将讨论的进气部分1013b连通,从而使进气成为可能。这样,能够执行进气通道117的进气入口117a的打开和关闭。
第一空气弹簧730和第二空气弹簧750夹着空气滑块740。空气滑块740覆盖空气阀720的右侧。空气滑块740还能够在由于与连接表面1013的壁面接触而被挤压的空气阀720的运动方向(图4的左右方向)上操作。第二空气弹簧750由与第一空气弹簧730相同的材料以相同的形状形成。第二空气弹簧750被容纳在空气滑块740内,并且第二空气弹簧750向左侧挤压空气滑块740。
接着,将在参考图6的同时描述将墨盒安装到打印机1000中的方法。
在描述如何将墨盒1安装到打印机1000中之前,将首先描述打印机1000中的用于墨盒1的安装部分。
如图6(a)所示,打印机1000的安装部分1010具有锁定杆1011,该锁定杆1011从连接部分1010向着图6中的右侧方向突出。锁定杆1011锁定外部壳体200的锁定部分217a和227a。安装部分1010还具有支撑部分1012,该支撑部分1012从下方支撑外部壳体200的第一壳体连接部分216和226,而且形成为与第一连接部分216及226的形状对应的凹入形状。在锁定杆1011上有凸出部分1011a,该凸出部分1011a向支撑部分1012突出,并形成为与锁定部分217a及227a相同的形状。
在安装部分1010的安装面1013上有光学传感器1014。光学传感器1014形成为U形。U形光学传感器1014的一端是发射光的发光部分1014a,U形光学传感器1014的另一端是接收光的光接收部分1014b。发光部分1014a和光接收部分1014b从安装面1013突出,使得发光部分1014a和光接收部分1014b能够插入到由壳体切口部分213及223和突出部分140形成的通孔中。当从发光部分1014a发出的光被光接收部分1014b接收时,光学传感器给打印机1000中的控制基板(未示出)输出信号,并且当从发光部分1014a发出的光被阻挡时,并且光接收部分1014b没有接收到该光,没有信号输出到控制基板。于是,当没有将该信号输出到控制基板时,能够打印,并且当该信号输出到控制基板时,可以通过图上未示出的显示装置作出换墨盒的警告。
而且,抽墨管1015在与供墨部分120对应的那一侧上从安装面1013突出。在与进气部分130对应的那一侧(图6(a)的上侧)上的安装面1013形成为平面。墨通道1013a连接到抽墨管1015上,并且墨经由墨通道1013a供给到打印机1000。而且,在进气部分130侧的安装面1013上形成有进气通道1013b,并且空气经由进气通道1013b被吸入储墨器腔室111。
而且,将外部壳体200的壳体突出部分214a和224a以及壳体突出部分214b和224b缓和地插入到安装面1013的两侧(在图6(a)的锁定杆1011和支撑部分1012之间的安装面1013的两个端部)中,并且与壳体突出部分214a及224a和壳体突出部分214b及224b的外部形状对应地形成凹入部分1016a及1016b。另外,在凹入部分1016b上形成有配合杆1016b1,配合杆1016b1与由外部壳体200的壳体配合凹槽214b2和224b2形成的配合凹槽配合。当安装墨盒1时,配合杆1016b1被插入到由壳体配合凹槽214b2和224b2形成的配合凹槽中。换言之,不仅由外部壳体200的壳体突出部分214a及224a形成的壳体突出部分的形状不同于由壳体突出部分214b及224b形成的壳体突出部分的形状,而且因为打印机1000的凹入部分1016a和1016b的形状也不同,当颠倒安装墨盒1时,配合杆1016b1成为障碍,并且不能安装墨盒1。因此,因为防止了墨盒1的错误安装,所以能够防止对供墨部分120或对进气部分130的任何损坏,以及防止对光学传感器1014或对抽墨管1015的任何损坏。
另外,在安装部分1010内,在支撑部分1012的边缘侧(图6(a)的左侧、墨盒1侧的边缘)上有接合构件1017,该接合构件1017能够转动并与锁定部分226b接合,还能够配合在外部壳体200的凹入部分226a内部。接合部件1017包括:接合边缘1017a,该接合边缘1017a与外部壳体200的锁定部分216b及226b接合;轴部1017b,该轴部1017b连接到接合边缘1017a上,并充当接合构件1017的转动轴;和覆盖部分1017c,该覆盖部分1017c连接到轴部1017b上,并覆盖外部壳体的与面对着安装面1013的侧面相反的侧面。从轴部1017b形成有沿周向突出的凸出部分1017d。通过该凸出部分1017d与形成于打印机1000的连接部分1010上的凹入部分1018的接合,能够使接合构件1017处于直立姿势。
如图6(a)所示,当墨盒1(在已经拆去保护器300的状态下)安装到打印机1000中时,墨盒1被安装成,供墨部分120位于下侧,并且进气部分130位于上侧。这是因为,如果供墨部分120不位于下侧,将不能够有效地使用墨盒1(储墨器腔室111)内的墨。
而且,当墨盒1安装到打印机1000中时,供墨部分120、突出部分140和进气部分130以该顺序从底部到顶部设置,另外,供墨部分120、突出部分140和进气部分130形成在同一表面上。因此,因为供墨部分120、突出部分140、和进气部分130构造成相互靠近地位于同一表面上,所以能够将光学传感器1014、抽墨管1015(墨通道1013a)和进气通道1013b相互靠近地设置在打印机1000的同一表面上。因此,能够减小打印机1000的尺寸。
墨盒1的安装执行如下:插入外部壳体200的壳体突出部分214a和224a(第一壳体连接部分216和226),使得它们与支撑部分1012接触;并推动墨盒1,使得第一壳体连接部分216和226在支撑部分1012的顶部上滑动。换言之,如图6(a)所示,墨盒1在箭头E的方向上滑动。如上所述,因为倾斜表面214a2和224a2形成在壳体突出部分214a和224a上,所以能够利用这些倾斜表面214a2和224a2将墨盒1平稳地插入到支撑部分1012上。
如图6(b)所示,当向安装部分1010(图6(b)的左侧)挤压墨盒1时,第二壳体连接部分217和227挤压锁定杆1011,并且锁定杆1011在离开支撑部分1012的方向上弹性变形。而且,接合构件1017的接合边缘部分1017a进入外部壳体200的凹入部分226a内,然后,与锁定部分226b接触。另外,当插入墨盒1时,接合构件1017向上(图6(b)中的箭头F的方向)转动。
如图6(c)所示,当从图6(b)所示的状态更进一步插入墨盒1时(或者当用户使锁定构件1017沿着图6(b)的箭头F方向转动时),锁定杆1011的凸出部分1011a配合到外部壳体200的锁定部分217a及227a中,并与锁定部分217a及227a接合,从而固定墨盒1。而且,接合构件1017的凸出部分1017d与凹入部分1018接合,从而固定墨盒1。因此,当墨盒1安装到安装部分1010中时,能够防止墨盒1由于由打印所引起的振动等而容易移出。
而且,因为锁定杆1011和支撑部分1012能够限制墨盒1在垂直方向上的运动,所以能够防止由于成一定角度地插入墨盒1而损坏光学传感器1014或抽墨管1015。
而且,当墨盒1安装到安装部分1010中时,抽墨管1015插入供墨部分120内部,而且如上所述,能够执行供墨,并且由于进气部分130的空气阀720的突出部分720a与连接表面1013接触,所以能够如上所述进气,并且当光学传感器1014插入到由壳体切口部分213及223和突出部分140形成的通孔中时,如上所述,能够执行剩余墨量的检测。
而且,当墨盒1安装到安装部分1010中时,光学传感器1014插入到由壳体切口部分213及223和突出部分140形成的通孔中,因此光学传感器1014的发光部分1014a和光接收部分1014b定位在外部壳体200内。因此,不仅能够减少对光学传感器1014的任何损坏,而且还能够减少由于发光部分1014a或光接收部分1014b上的灰尘或碎屑而引起的任何错误检测。
根据上述实施例,浮子部分43设置在从臂部41的位于挡光部分42和支点41a之间的部分突出的分支臂部44的端部处。不必使臂部41延伸到支点41a的与挡光部分42相反的那一侧。从而使缩短臂部41成为可能。因此,能够减小转动构件32的尺寸,并且能够在不必增大墨盒1的尺寸的情况下设置转动构件32。而且,因为能够减小转动构件32的尺寸,所以能够避免由于转动构件32的设置而减少能够存储在储墨器腔室111内的墨量。
而且,当臂部41在可能转动的范围内时,浮子部分43总是位于挡光部分42和支点41a下方,因此当浮子部分43在实际上很低的位置上时,换言之,当储墨器腔室111内的剩余墨量实际上已经下降时,能够检测出储墨器腔室111内的剩余墨量已经下降。通过将浮子部分43设置在分支臂部44的端部处,能够容易地将浮子部分43定位在挡光部分42和支点41a下方。尽管将转动构件32构造成使得支点41a位于浮子部分43下方也是可行的,但是,通过将支点41a定位在浮子部分43下方,臂部41与本实施例的壳体相比变长,因此优选将浮子部分43定位在支点41a下方。
而且,因为由臂部41、挡光部分和浮子部分43组成的整个转动构件32的单位体积质量比墨小,所以当整个转动构件32位于墨内时(当有很大的剩余墨量时)能够产生足够大的浮力(相对于重力足够大的浮力)。因此,能够减小由于转动构件32的意外转动例如当有外部振动时而错误检测出剩余墨的低液面的可能性。
而且,通过增大浮子部分43在转动构件32中的体积比,并且进一步通过在浮子部分43内具有填充有空气的内部空间,使浮子部分43的单位体积质量比转动构件32的其它部分小,当墨液面已经充分下降时,能够平衡重力和在转动构件32上产生的浮力。因此,因为能够在墨剩余很少时转动转动构件32,所以能够减少任何墨浪费。
而且,储墨器腔室111形成在矩形壳体110内,并且供墨通道116、进气通道117和突出部分140形成在壳体110的左侧的同一侧壁上,从而能够将光学传感器1014和抽墨管1015相互靠近地设置在打印机1000的同一表面上,从而能够减小打印机1000的尺寸。
接着,将描述已经将各种变形加入到本发明中的改进实施例。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挡光部分42的顶部边缘与突出部分140的约束内部空间140a顶部的上表面接触,臂部41限于一定程度的顺时针转动,并且通过挡光部分42的下边缘与突出部分140的约束内部空间140a的下表面接触,臂部41限于一定程度的反时针转动,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还可以具有单独的用于限制臂部41的转动的装置,例如形成用于防止臂部41的过度转动的突起,当臂部41已经在储墨器腔室111中作出一定程度的顺时针或反时针转动时,该突起与臂部41接触。
而且,在本实施例中,当转动构件32在可允许的转动范围内时,支点41a总是位于挡光部分42下方,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还可以将支点41a定位成总是在挡光部分42上方。还可以构成为,将支点41a定位在位于挡光部分42处于它的最高位置时的位置和当挡光部分42处于它的最低位置时的位置之间的高度处的构造,并且当挡光部分42位于一定位置上方时,支点41a位于挡光部分42下方,但是当挡光部分42位于一定位置下方时,支点41a位于挡光部分42上方。
而且,在本实施例中,在转动构件32的臂部41上形成有支点41a,其中该支点41a被支撑在支撑台31的支撑部分中,但是,只要转动构件32被支撑台31枢轴支撑,还可以构成为,其中将支点形成在支撑台31上、且转动构件32具有用于接收该支点的部分。
而且,在本实施例中,已经描述了将本发明应用于其中供墨通道116在壳体110的侧面上的墨盒的情况,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可以将本发明应用于其中供墨通道116形成在壳体的形成有储墨器腔室的底面上的墨盒。

Claims (7)

1.墨盒,包括:
存储墨的储墨器;
转动构件,该转动构件被支撑在储墨器内,并构造成绕位于储墨器内的支点转动;
其中,该转动构件包括:
挡光部分;
用作该支点的枢轴部分;
臂部,该臂部连接挡光部分和所述枢轴部分;
分支臂部,该分支臂部从臂部的位于挡光部分和枢轴部分之间的部分分支出;和
浮子部分,该浮子部分具有比墨的单位体积质量小的单位体积质量,并位于分支臂部的末端处;
转动限制装置,该转动限制装置构造成,控制转动构件因浮子部分浸在墨中时在浮子部分上产生的浮力而转动的方向上的转动;
其中,浮子部分构造成,当墨盒安装在打印机中时,浮子部分位于挡光部分下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墨盒,其中,整个转动构件具有比墨的单位体积质量小的单位体积质量。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墨盒,其中,浮子部分构造成,当墨盒安装在打印机中时浮子部分位于枢轴部分下方。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墨盒,其中,储墨器形成在矩形壳体内,并且所述壳体包括墨出口和透光突出部分,该透光突出部分具有形成在其中的内部空间,该内部空间与储墨器连通,该突出部分位于壳体的与墨出口相同的那一侧上,并且当墨盒安装在打印机中时,该突出部分位于墨出口上方,并且转动限制装置包括约束所述内部空间顶部的表面。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墨盒,其中,储墨器形成在矩形壳体内,并且所述壳体包括墨出口和透光突出部分,该透光突出部分具有形成在其中的内部空间,该内部空间与储墨器连通,该突出部分位于壳体的与墨出口相同的那一侧上,并且当墨盒安装在打印机中时,该突出部分位于墨出口上方,并且转动限制装置包括约束所述内部空间顶部的表面。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墨盒,其中,当墨盒安装在打印机中时,所述突出部分位于该打印机的光学传感器的发光部分和光接收部分之间。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墨盒,其中,当墨盒安装在打印机中时,所述突出部分位于该打印机的光学传感器的发光部分和光接收部分之间。
CNB2007100062652A 2006-03-28 2007-02-07 墨盒 Active CN100519204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088204 2006-03-28
JP2006088204A JP4867427B2 (ja) 2006-03-28 2006-03-28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15992A CN101015992A (zh) 2007-08-15
CN100519204C true CN100519204C (zh) 2009-07-29

Family

ID=373097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7100062652A Active CN100519204C (zh) 2006-03-28 2007-02-07 墨盒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1839873B1 (zh)
JP (1) JP4867427B2 (zh)
CN (1) CN100519204C (zh)
DE (1) DE602006000196T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052261B2 (en) 2007-01-30 2011-11-08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nk cartridge determination systems and ink cartridges
US7416290B2 (en) 2007-01-30 2008-08-26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nk cartridges
US8038275B2 (en) 2007-03-28 2011-10-18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Liquid containers
US8025378B2 (en) 2007-03-28 2011-09-27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nk cartridges
JP5145824B2 (ja) 2007-08-31 2013-02-20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インク容器
JP5157325B2 (ja) * 2007-08-31 2013-03-0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インク容器及びインク容器の製造方法
JP5056335B2 (ja) 2007-10-15 2012-10-24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インク容器
JP5286760B2 (ja) * 2007-11-30 2013-09-11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内圧調整方法
DE602008000756D1 (de) 2008-02-28 2010-04-15 Brother Ind Ltd Tintenkartuschen
DE602008006016D1 (de) * 2008-02-28 2011-05-19 Brother Ind Ltd Tintenpatrone, Identifizierungsein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r Identifizierung einer Tintenpatrone
DE602008006014D1 (de) * 2008-02-28 2011-05-19 Brother Ind Ltd Tintenpatronen
EP2165838B1 (en) * 2008-02-28 2011-11-09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nk cartridge
DE202008017959U1 (de) * 2008-02-28 2011-01-20 BROTHER KOGYO K.K., Nagoya-shi Tintenpatrone, Tintenpatronenset und Tintenpatronenbestimmungssystem
ATE449685T1 (de) * 2008-02-28 2009-12-15 Brother Ind Ltd Flüssigkeitsbehälter
ATE526170T1 (de) * 2008-02-28 2011-10-15 Brother Ind Ltd Tintenpatrone, satz von tintenpatronen und tintenpatronenbestimmungssystem
JP4952633B2 (ja) * 2008-03-29 2012-06-13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装着装置
CN102161278B (zh) 2008-06-30 2014-03-05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用于墨盒的转接器
JP2010012602A (ja) 2008-06-30 2010-01-21 Brother Ind Ltd パッケージ、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
EP2335928B1 (en) * 2008-07-25 2013-09-11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Adapter for ink cartridge
JP2010089336A (ja) * 2008-10-07 2010-04-22 Brother Ind Ltd インク液面検知システム
JP2010228383A (ja) 2009-03-27 2010-10-14 Brother Ind Ltd インク供給装置
JP2010228385A (ja) 2009-03-27 2010-10-14 Brother Ind Ltd インク供給装置
JP2010228384A (ja) 2009-03-27 2010-10-14 Brother Ind Ltd インク供給装置
CN101927609B (zh) * 2009-06-24 2012-06-20 珠海格美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墨盒
JP5532820B2 (ja) * 2009-10-29 2014-06-25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容器
JP4893845B2 (ja) * 2010-04-26 2012-03-07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液体カートリッジ及び液体吐出システム
EP2397332B1 (en) * 2010-06-17 2013-10-23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nk cartridge and recording apparatus
EP2397334B1 (en) * 2010-06-17 2013-01-09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nk cartridge
EP2397331B1 (en) * 2010-06-17 2014-07-23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Set of ink cartridges
JP5482489B2 (ja) 2010-06-17 2014-05-07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液体供給装置
ES2397650T3 (es) * 2010-06-17 2013-03-08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Aparato de registro y cartucho de tinta
FR2961435B1 (fr) * 2010-06-17 2012-08-17 Brother Ind Ltd Ensemble de cartouches d'encre
FR2961433B1 (fr) * 2010-06-17 2012-08-31 Brother Ind Ltd Cartouche d'encre
EP2397333B1 (en) * 2010-06-17 2013-09-25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nk cartridge and recording apparatus
JP2012000858A (ja) 2010-06-17 2012-01-05 Brother Industries Ltd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
EP2952353B1 (en) * 2011-03-30 2019-05-22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nk cartridge and recording apparatus
CN104999798B (zh) * 2011-12-22 2017-09-05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打印流体盒、打印设备和打印流体盒的使用
JP6019697B2 (ja) 2012-04-19 2016-11-02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印刷流体収容装置及び印刷流体供給装置
CN203157373U (zh) * 2012-12-27 2013-08-28 珠海纳思达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墨水罐用适配器及包含该适配器的墨盒
JP6387694B2 (ja) * 2014-06-12 2018-09-12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タンク
JP6387693B2 (ja) * 2014-06-12 2018-09-12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タンク
JP6589325B2 (ja) * 2015-03-27 2019-10-1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液体カートリッジ及び液体消費装置
JP6723729B2 (ja) * 2015-11-17 2020-07-1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液体収容容器および液体収容容器の製造方法
JP2017185734A (ja) * 2016-04-07 2017-10-12 東芝テック株式会社 インク供給装置、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7236280B2 (ja) * 2019-01-31 2023-03-09 理想科学工業株式会社 タンク
JP7164455B2 (ja) * 2019-01-31 2022-11-01 理想科学工業株式会社 容器
CN110077119A (zh) * 2019-05-20 2019-08-02 黄春燕 一种环保型供墨装置
CN111605318A (zh) * 2020-06-30 2020-09-01 南阳柯丽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墨盒缺墨检测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115757A (ja) * 1986-11-04 1988-05-20 Canon Inc 液体噴射記録装置
JPH023322A (ja) * 1988-06-17 1990-01-08 Canon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のインク残量検知装置
JP4595359B2 (ja) * 2003-09-30 2010-12-08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JP2001287380A (ja) * 2000-02-01 2001-10-16 Seiko Epson Corp インクジェット式記録装置
ATE269788T1 (de) * 1999-11-05 2004-07-15 Seiko Epson Corp Tintenstrahlaufzeichnungsvorrichtung
JP2001191548A (ja) * 1999-11-05 2001-07-17 Seiko Epson Corp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TWI246465B (en) * 2003-09-30 2006-01-01 Brother Ind Ltd Ink cartridge and ink-jet printer
JP4746843B2 (ja) * 2004-03-15 2011-08-10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15992A (zh) 2007-08-15
EP1839873A1 (en) 2007-10-03
JP2007261051A (ja) 2007-10-11
EP1839873B1 (en) 2007-10-31
JP4867427B2 (ja) 2012-02-01
DE602006000196D1 (de) 2007-12-20
DE602006000196T2 (de) 2008-08-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19204C (zh) 墨盒
EP1839872B1 (en) Ink cartridge
US7690773B2 (en) Ink cartridges
AU2004214527B2 (en) Ink cartridge and ink-jet printer
US7192128B1 (en) Ink cartridges
EP1772270B1 (en) Ink Cartridge
CN100560372C (zh) 墨盒
US8007091B2 (en) Ink supply device
US7918548B2 (en) Ink cartridges
CN102350880B (zh) 墨盒、墨盒组以及墨盒确定系统
US7185977B2 (en) Ink tank and ink supplying apparatus
EP1772274B1 (en) Ink cartridge, set of ink cartridges and ink jet recording system
CN109328140B (zh) 液体容器及液体喷射装置
EP1772271A2 (en) Ink Cartridge and inkjet recording apparatus
WO2007037449A9 (en) Ink cartridge, and system including ink cartridge and ink jet recording apparatus
JP2011011388A (ja) 液体供給装置及び液体カートリッジ
KR101634261B1 (ko) 프린트 카트리지용 무한 리필 잉크공급장치
WO2007037546A9 (en) Ink cartridge and ink jet recording apparatus
CN216708373U (zh) 给料装置及3d打印机
WO2007037528A9 (en) Ink cartridge and ink jet recording apparatus
CN201604356U (zh) 墨盒
WO2007037527A9 (en) Ink cartridge and printer
EP1772276B1 (en) Ink cartridge with light-receiving and light-blocking portion
WO2007037445A9 (en) Unit of ink cartridg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