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516531C - 双气缸旋转压缩机 - Google Patents

双气缸旋转压缩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516531C
CN100516531C CNB200510004385XA CN200510004385A CN100516531C CN 100516531 C CN100516531 C CN 100516531C CN B200510004385X A CNB200510004385X A CN B200510004385XA CN 200510004385 A CN200510004385 A CN 200510004385A CN 100516531 C CN100516531 C CN 100516531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ylinder
runner
refrigerant
aforementioned
su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510004385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644926A (zh
Inventor
茗ケ原将史
白藤好范
柬理寿史
远藤胜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6449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4492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16531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16531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pplications Or Details Of Rotary Compress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靠性高的具有防止反向旋转装置的压缩机及制冷循环装置,能防止由于压缩机动转刚刚停止之后的压缩机的反向旋转所造成的致冷气体向制冷循环内的回流,不会由于制冷机油不足而造成的压缩结构部的润滑不足。解决的方案是,配有第1叶片和第2叶片,所述第1叶片设置在第1气缸中,将第1气缸的内部分隔成高压室和低压室,所述第2叶片设置在第2气缸中,将第2气缸的内部分隔成高压室和低压室,在第1叶片上设置推压第1旋转活塞的弹簧,在第2叶片上不设置推压第2旋转活塞的弹簧。

Description

双气缸旋转压缩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房间空调器和冰箱等的制冷空调系统等的双气缸密封型旋转压缩机。
背景技术
图7是现有双气缸旋转压缩机的纵剖面图。在图中,转动轴3借助电动部件2旋转,旋转活塞9,10在第1和第2气缸4,5各自的压缩室14,15内分别作偏心旋转运动。由此,致冷剂气体分别从吸入连接管21a通过储气筒19吸入到压缩室14内并受到压缩,和从吸入连接管21b吸入到压缩室15内并受到压缩,并且,从主轴承16和副轴承17的排出口23排放到密封容器1中,从设置在密封容器1上部的排出管18流到构成制冷空调系统的制冷循环中。
但是,在上述现有双气缸密封型旋转压缩机中,旋转轴3的偏心部7,8相互具有180度的相位差,由于在停止运转时常常在任何一个气缸4或气缸5的高压室和低压室之间残留压力差,以及由于当制冷机油处于被致冷剂稀释的低粘度状态时密封性恶化,因此,该压力差导致致冷剂气体和制冷机油通过密封容器1内的空间和压缩室14,15之间的间隙流入压缩室14,15内的低压室,从而使旋转轴3反向旋转。
而且,在夹着中间隔板重叠的上下两个气缸中的任何一个气缸中,气缸一端在内周面上开口,并设置和中间隔板大致平行延伸的第1吸入流道,同时,在上下两个气缸中设置有第2吸入流道,该第二吸入流道从第1吸入流道沿锐角方向分支,并在另一个气缸的内周面上开口。(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而且,为防止致冷气体向制冷循环内回流,在连接上下两个气缸中的下侧气缸和储气筒的吸入连接管的内部设置止回阀,同时,经由止回阀成直角地设置该吸入连接管,而且,使止回阀的结构为低压力损失。(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专利文献1日本实开昭61-33993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实开昭62-203989号公报
发明内容
现有双气缸密封型旋转压缩机按照上述方式构成,由于旋转轴3的偏心部7,8相互具有180度的相位差,当制冷机油处于被致冷剂稀释的低粘度状态之际停止运转时,气缸4或5的高压室和低压室的压力差导致旋转轴3反向旋转,由于该压力差在压缩室14,15内交互发生,旋转轴3反向旋转直到高压侧和低压侧的气压达到完全平衡状态,密封容器1内的致冷剂气体及制冷机油在制冷循环内回流而流出。因此,存在密封容器1内的制冷机油不足从而可能导致压缩结构部的润滑不足的问题。
而且,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结构中,由于设置1个连接压缩机主体和储气筒的吸入连接管,流道面积减小,虽然压缩机停止时致冷剂气体和制冷机油从密封容器流向储气筒的回流量减小了,但仍难于完全防止流出。
而且,在专利文献2记载的结构中,由于在连接下侧气缸和储气筒的吸入连接管内部设置止回阀,部件个数增加,导致成本上升,而且止回阀的形状变复杂了。
为解决上述现有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获得高可靠性的压缩机及制冷循环装置。而且,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通过降低压缩机停止时反向转动所造成的噪音,获得低噪音压缩机和制冷循环装置。而且,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通过防止压缩机刚刚停止运转之后压缩机反向转动所造成的致冷剂气体向制冷循环内的回流,获得可靠性高的具有防止反向旋转结构的压缩机和制冷循环装置,所述防止反向旋转结构不会导致由制冷机油不足所造成的压缩结构部的润滑不足。
在本发明的双气缸旋转压缩机中,在第1气缸内配置第1旋转活塞,在第2气缸内配置第2旋转活塞,在该压缩机中包括第1叶片和第2叶片,所述第1叶片设置在第1气缸中,将第1气缸内部分隔成高压室和低压室,所述第2叶片设置在第2气缸中,将第2气缸内部分隔成高压室和低压室,在第1叶片上设置推压第1旋转活塞的弹簧,在第2叶片上不设置推压第2旋转活塞的弹簧。
作用在旋转轴偏心部的弹簧的伸张力能够抑制不平衡,从而能够防止压缩机动转停止时旋转轴的反向旋转,能够防止密封容器中的制冷机油向构成制冷空凋系统的制冷循环内流出,能够提供不发生油耗尽、可靠性高的双气缸密封型旋转压缩机。而且,即使制冷机油处于被致冷剂稀释的低粘度状态,也能防止旋转轴的旋转,提供不发生油耗尽高可靠性的双气缸密封型旋转压缩机。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双气缸密封型旋转压缩机的纵剖面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双气缸密封型旋转压缩机的横剖面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双气缸密封型旋转压缩机的纵剖面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双气缸密封型旋转压缩机的主要部分的纵剖面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3的双气缸密封型旋转压缩机的纵剖面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3的双气缸密封型旋转压缩机正常动转时止回阀的动作的示意图。
图7是现有双气缸密封型旋转压缩机的纵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双气缸密封型旋转压缩机的纵剖面图。而且,图2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双气缸密封型旋转压缩机的压缩室的横剖面图。
在图中,容纳在密封容器1内上部的电动部件2通过旋转轴3使上气缸4和下气缸5内的旋转活塞9,10旋转,上气缸4为第1气缸,下气缸5为第2气缸。在作为第1气缸的上气缸4和作为第2气缸的下气缸5之间设置中间隔板6,用主轴承16封闭作为第1气缸的上气缸4的开口端部(对于上气缸4而言,是在与中间隔板6的轴向相反侧),用副轴承17封闭作为第2气缸的下气缸5的开口端部(对于第2气缸5而言,是在与中间隔板6的轴向相反侧),从而形成各个压缩室14,15。
偏心部7,8和旋转轴3一体形成,旋转活塞9,10整体嵌合装配在偏心部7,8中,叶片11,12分别安放在第1和第2气缸(上下气缸)中以便与旋转活塞9,10接触。叶片11,12通过弹簧13使其前端部压装在旋转活塞9,10的外周面上,叶片槽4b,5b分别设置在作为第1气缸的上气缸4和作为第2气缸的下气缸5中,随着旋转活塞9,10的旋转,叶片11,12安放在上述叶片槽4b,5b中。而且,作为第1气缸的上气缸4、中间隔板6、主轴承16和旋转活塞9形成压缩室14,所述叶片11在叶片槽4b内滑动,将压缩室14内部分隔成高压室14a和低压室14b。另外,作为第2气缸的下气缸5、中间隔板6、副轴承17和旋转活塞10形成压缩室15,所述叶片12在叶片槽5b内滑动,将压缩室15内部分隔成高压室15a和低压室15b。
偏心部7,8形成在旋转轴3上,并相互设有180度相位差。排放管18将从压缩室14,15排出的高压致冷剂气体输送到构成制冷空调系统的制冷循环内。吸入管20使与密封容器1邻近设置的储气筒19和制冷循环连接,并通过第1吸入流道4a将致冷剂供给分别形成在气缸4,5内的压缩室14,15。在这里,吸入连接管21连接作为一个气缸的第1气缸(例如,上气缸)4和储气筒19,并与设置在作为第1气缸的上气缸4中的第1吸入流道4a连通。在第1和第2气缸4,5内的各压缩室14,15中被压缩的致冷剂从排出口23通过排气消音器排放到密封容器1中。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双气缸的两个气缸(作为第1气缸的上气缸4和作为第2气缸的下气缸5)中,只在其中一个气缸(例如作为第1气缸的上气缸4)中插入吸入连接管21,在另一个气缸(例如作为第2气缸的下气缸5)中不插入吸入连接管21。设置在气缸内从其中一个气缸(例如作为第1气缸的上气缸4)的第1吸入流道4a分支出来的分支流道(通孔)6a,通过另一个气缸(例如作为第2气缸的下气缸5)内的第2吸入流道5a,将致冷剂引导到另一个气缸(例如作为第2气缸的下气缸5)的压缩室15中。
中间隔板6设置在一个气缸4和另一个气缸5之间,作为该分支流道的通孔6a由设置在中间隔板6的与所述一个气缸4的吸入流道4a接触的部分上的通孔6a构成。该通孔6a与设置在另一个气缸上的作为第2吸入流道的倾斜槽5a等相连通,通过分支流道6a和作为第2吸入流道的倾斜槽5a,从第1吸入流道4a分流的致冷剂进入到作为第2气缸的下气缸5中的压缩室15中。
另外,第1吸入流道4a设置在插入了吸入连接管21的一个气缸4内,分支流道6a的流道面积比第1吸入流道4a的流道面积大,而且,第2吸入流道5a的流道面积也大于第1吸入流道4a的流道面积。例如,第1吸入流道4a、分支流道6a和第2吸入流道5a是圆形的流道,若第1吸入流道4a的直径为φd2,分支流道的直径为φd1,第2吸入流道5a的直径为φd3,则φd2<φd1,φd2<φd3。
下面说明压缩机的动作。当电动部件2通电时,旋转轴3旋转,在作为一个气缸的第1气缸4的压缩室14内,旋转活塞9进行偏心旋转运动,在作为另一个气缸的第2气缸5的压缩室15内,旋转活塞10进行偏心旋转运动。由此,在压缩室14内,致冷剂气体从吸入连接管21被吸入到第1吸入流道4a,从而流入作为第1气缸的上气缸4的压缩室14中并受到压缩。而且,流入第1吸入流道4a的致冷剂流过设置在中间隔板6上的作为分支流道的通孔6a,且通过作为第2吸入流道的倾斜槽5a流进第2气缸的压缩室15内并受到压缩。
在压缩室14,15中分别受到压缩的致冷剂气体,通过分别设置在主轴承16和副轴承17上的排气口23在排气消音器50内混合,并排放到密封容器1中,然后从设置在密封容器1上部的排放管18排放到构成制冷空调系统的制冷循环中。
在这里,在压缩室14,15中形成各自的高压室14a,15a和低压室14b,15b,当使运转中的压缩机100停止时,高压室14a,15a和低压室14b,15b之间存在压力差,当制冷机油处于被致冷剂稀释的低粘度状态时,该压力差使致冷剂气体和制冷机油通过密封容器1中的高压空间、压缩室14,15之间的间隙和排气口23流入到压缩室14,15中,作用以使旋转轴3反向旋转的力。
但是,由于作为第1气缸的上气缸4的吸入流道4a和作为第2气缸的下气缸5的吸入流道(例如倾斜槽)5a从作为第1气缸的上气缸4内由分支流道6a分支出来,当旋转轴3要反向旋转时,反向流动的致冷剂气体和制冷机油在气缸4内的吸入流道4a内合流。此时,试图从压缩室14和压缩室15双方回流的致冷剂气体和制冷机油在吸入流道4a内合流,因此,在吸入流道4a内的流动阻力变大,能够抑制通过吸入连接管21向储气筒的回流。
在正常运转中,由于作为第2气缸的下气缸5的吸入流道5a从作为第1气缸的上气缸4内由分支流道6a分支,所以吸入效率会趋于恶化,但由于作为分支流道的通孔的直径φd1或者作为第2气缸的下气缸5的吸入流道5a的直径比作为第1气缸的上气缸4的吸入流道的直径φd2大,因此能扩大通向作为第2气缸的下气缸5的吸入流道,从而能提高吸入效率。
以通向作为第2气缸的下气缸5的分支流道6a的直径φd1作为参数,并使之变化来进行实验,其结果是,由于设定通向作为第2气缸的下气缸5的分支流道6a的直径φd1比作为第1气缸的上气缸4的吸入流道4a的直径φd2大10%或更多,能够确保作为第2气缸的下气缸5的吸入效率也等于或超过作为第1气缸的上气缸4的吸入效率。
在图1中,吸入连接管21插入作为第1气缸的上气缸4中,作为分支流道的通孔6a设置在中间隔板上,倾斜槽5a是作为第2气缸的下气缸5的吸入流道,通过通孔6a和倾斜槽5a将致冷剂从作为第1气缸的上气缸4内的吸入流道4a引导向作为第2气缸的下气缸5的压缩室15;但反过来也可以将吸入连接管21插入作为第2气缸的下气缸5中,并这样设置作为第1气缸的上气缸4的吸入流道4a,使得从作为第2气缸的下气缸5内的吸入流道5a通过中间隔板6的作为流道的通孔6a、经由设置在作为第一气缸的上气缸4内的倾斜槽将致冷剂引导至压缩室14。而且,虽然作为第2气缸的下气缸5的吸入流道5a的流道面积大于作为第1气缸的上气缸4的吸入流道4a的流道面积,但作为第1气缸的上气缸4的吸入流道4a的流道面积也可以大于作为第2气缸的下气缸5的吸入流道5a的流道面积,同样能够得到相同的防止旋转轴3反向旋转等的效果。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所示的双气缸密封型旋转压缩机中,吸入连接管21只插入双气缸(第1气缸4、第2气缸5)中的任何一个气缸(例如第1气缸)中,并设置在气缸内向另一个气缸(例如第2气缸)分流的分支流道6a以引导致冷剂,同时,分支流道6a由贯通中间隔板6的通孔构成,在已插入吸入连接管21的一个气缸(例如第1气缸4)中设置吸入流道4a,分支流道6a的流道面积大于吸入流道4a的面积,因此,试图从两个气缸4,5回流的致冷剂气体和制冷机油在一个气缸(例如第1气缸4)内的吸入流道4a中合流,因此,在吸入流道4a内的流动阻力增大,致冷剂难于回流,即使在制冷机油处于被致冷剂稀释的低粘度状态下停止运转时,也能限制旋转轴3的反向旋转,能够防止密封容器1中的制冷机油流入构成制冷空调系统的制冷循环中,能够提供不易发生油耗尽、高可靠性的双气缸密封型旋转压缩机。
实施方式2
下面说明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双气缸密封型旋转压缩机。图3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压缩机的剖面图。另外,图4是从另一个角度看到的在图3中示出的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双气缸密封型旋转压缩机的主要部分的纵剖面图。在图中,和实施方式1及图1、图2相同的部分标记相同的符号,省略详细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吸入连接管21只插入第1气缸或第2气缸中的任何一个之中,并设置在气缸内向另一个气缸分支的分支流道6a以引导致冷剂,同时,只在其中一个气缸(例如第1气缸)上设置弹簧13,弹簧从背部将叶片(例如叶片11)推压到在气缸内旋转的旋转活塞(例如旋转活塞9)上。在另一个气缸中不设置推压叶片(例如叶片12)的弹簧。
在图3中,双气缸密封型旋转压缩机的密封容器1内部由电动部件2、旋转轴3、作为第1气缸的上气缸4、作为第2气缸的下气缸5,和旋转轴3一体形成的偏心部7,8、旋转活塞9,10、叶片11,12构成。而且,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弹簧13设置在作为第1气缸的上气缸4中,将叶片11推压在旋转活塞9侧。另外,由于高压压力施加在叶片11的背面,因此也借助高压压力推压叶片11。在作为第2气缸的下气缸5上不设置将叶片12推压在旋转活塞10侧的弹簧,叶片12只受到在背面施加的高压压力。
下面说明如上述结构的双气缸密封型旋转压缩机的动作。当电动部件2通电时,旋转轴3旋转,旋转活塞9在压缩室14内作偏心旋转运动,旋转活塞10在压缩室15内作偏心旋转运动,其中压缩室14形成于作为第1气缸的上气缸4中,压缩室15形成于作为第2气缸的下气缸5中。因此,致冷剂气体通过吸入连接管21从构成制冷空调系统的制冷循环内被吸入到压缩室14,15中,并被压缩。
当运转中的压缩机停止时,在高压室14a,15a和低压室14b,15b之间残留压力差。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作为第1气缸的上气缸4的压缩室14中,虽然除了上述压力差以外还产生由弹簧13造成的振动力,但由于在作为第2气缸的下气缸5的压缩室15中不存在弹簧,因此除了高压室15a和低压室15b的压力差以外没有力的作用。
因而,在压缩室14中作用在旋转轴3的偏心部7上的力和在压缩室15内作用在旋转轴3的偏心部8上的力不同,由于试图使旋转轴3反向旋转的力变得不平衡,因此不会发生反向旋转。在这里,如果在压缩室14和压缩室15各自的叶片11,12上都设置弹簧13,由于偏心部7,8相差180度,一个弹簧处于伸张且稳定的状态,而另一个弹簧变成压缩且不稳定的状态,从而在弹簧上产生不平衡。由于被压缩的另一个弹簧试图伸展,旋转轴3将会反向旋转,从而不会消除不平衡,因此旋转轴3将会连续地永久旋转(反向旋转)。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只在一个叶片11上设置弹簧13,而在另一个叶片12上不设置弹簧,因此,由于其中一个气缸4中的弹簧13稳定在伸展状态下,所以旋转轴3是稳定的,并能限制旋转轴3的反向转动。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作为第2气缸的下气缸5中不插入推压叶片12的弹簧。在正常动转时,当旋转轴3开始旋转时,在作为第1气缸的上气缸4内的压缩室14中,由于在弹簧13的弹力作用下从背部将叶片11推压在旋转活塞上,压缩室14被分隔成高压室14a和低压室14b,并进行压缩,同时,气体从排气口23通过排气消音器50排放到密封容器1中。由于从该密封容器1中排出的高压致冷剂气体产生高压压力,密封容器1中的高压压力将作为第2气缸的下气缸5中的叶片12从背部推压到旋转活塞10侧,即使不具备推压叶片12的弹簧,叶片12也能在作为第2气缸的下气缸5中分隔出高压室15a和低压室15b,从而正常地进行压缩。
在图4中,虽然只在作为第1气缸的上气缸4中设置弹簧13,而在作为第2气缸的下气缸5中没有设置弹簧,但反过来,只在作为第2气缸的下气缸5中设置弹簧13,而在作为第1气缸的上气缸4中没有设置弹簧,也能同样地防止旋转轴3的反向转动。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的双气缸密封型旋转压缩机中,只在两个(上下)气缸中的任何一个气缸中插入吸入连接管21,且设置在该气缸内向另一个气缸分支的分支流道6a,以便引导致冷剂,同时,只在其中的一个气缸上设置弹簧,该弹簧将叶片从背部推压到在气缸内旋转的旋转活塞上,而在另一个气缸上不设置弹簧。
从而,两个(第1和第2)气缸内各自的压缩室14,15形成得相互相差180度,因此,能够防止作用在旋转轴偏心部上的弹簧的伸张力变得不平衡,能够防止压缩机停止动转时旋转轴的反向旋转,能够防止密封容器1中的制冷机油流向构成制冷空调系统的制冷循环内,能够提供不发生油耗尽、可靠性高的双气缸密封型旋转压缩机。而且,如实施方式1中所说明的那样,即使制冷机油处于被致冷剂稀释的低粘度状态,也能防止旋转轴3的反向旋转,能够提供不发生油耗尽、可靠性高的双气缸密封型旋转压缩机。
实施方式3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3的双气缸密封型旋转压缩机。图5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3的压缩机的纵剖面图。另外,图6是用于说明设置在分支流道上的止回阀的动作的图,图6a是表示正常动转时止回阀的动作的图,图6b是表示致冷剂气体和制冷机油发生回流时止回阀的动作的图。在图中,和实施方式1,2及图1-4相同的部分标记同一符号,因此省略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只在两个(第1和第2)气缸4,5中的一个气缸(例如第1气缸4)中插入吸入连接管,并设置在气缸内向另一个气缸(例如第2气缸5)分支的分支流道6a以引导致冷剂,同时,在该分支流道6a上设置止回阀24以防止致冷剂的回流。
在图中,双气缸密封型旋转压缩机的密封容器1内部由电动部件2、旋转轴3、作为第1气缸的上气缸4、作为第2气缸的下气缸5,和旋转轴3一体形成的偏心部7,8、旋转活塞9,10以及叶片11,12构成。而且,向作为第2气缸的下气缸5内分流的分支流道6a通过止回阀24和止回阀弹簧25形成直角,以开闭分支流道6a。另外,压缩机停止时,止回阀24在止回阀弹簧25的弹力作用下推压设置在中间隔板6上的作为分支流道的通孔6a的端面,以进行密封,成为分隔作为第1气缸的上气缸4的吸入流道和作为第2气缸的下气缸5内的吸入流道的状态。
下面说明压缩机的动作。当电动部件2通电且旋转轴3旋转时,旋转活塞9,10在第1气缸4和第2气缸5各自的压缩室14,15内作偏心旋转运动。因此,致冷剂气体通过吸入连接管21从构成制冷空调系统的制冷循环吸入到压缩室14,15内,并受到压缩。此时如图6所示,在正常动转中,利用吸入的致冷剂气体的压力,作为第2气缸的下气缸5中的止回阀24反抗止回阀弹簧25被压下。
在这里,当使运转中的压缩机停止时,由于在高压室14a,15a和低压室14b,15b之间残留压力差,借助该压力差,致冷剂气体和制冷机油回流,使旋转轴3反向旋转。特别是,当制冷机油处于被致冷剂稀释的低粘度状态时,致冷剂容易发生泄漏,因此容易导致反向旋转。
但是,对于试图通过作为第1气缸的上气缸4的第1吸入流道4a从作为第2气缸的下气缸5的第2吸入流道5a向储气筒19回流的致冷气体和制冷机油,由于借助止回阀弹簧25的弹力和压力差,止回阀24直接按压在中间隔板6的下端面上,设置在中间隔板6上的分支流道6a被封闭,因此阻止了致冷剂和制冷机油的回流,进而能够防止在双气缸密封型旋转压缩机中产生的停止时的反向旋转现象。
在图5中,虽然将吸入连接管21插入作为第1气缸的上气缸4内,通过中间隔板6的作为分支流道的通孔6a从作为第1气缸的上气缸4内的吸入流道4a向作为第2气缸的下气缸5的吸入流道5a分支,并将止回阀24和止回阀弹簧25设置在作为第2气缸的下气缸5的第2吸入流道5a中,但是反过来,将吸入连接管21插入作为第2气缸的下气缸5内,通过中间隔板6的作为分支流道的通孔6a从作为第2气缸的下气缸5内的第2吸入流道将作为第1气缸的上气缸4的第1吸入流道4a分流,并将止回阀24和止回阀弹簧25设置在作为第1气缸的上气缸4的第1吸入流道4a的中途,也具有同样的效果,能够防止旋转轴3的反向旋转。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表示的双气缸密封型旋转压缩机中,只在两个气缸(作为第1气缸的上气缸4和作为第2气缸的下气缸5)中的任何一个气缸中插入吸入连接管21,且在另一个气缸(例如第2气缸5)上设置在气缸内分支的第2吸入流道5a以便引导致冷剂,同时,通过在第2吸入流道5a中设置止回阀,即使致冷剂气体和制冷机油通过气缸的第1和第2吸入流道4a,5a试图向储气筒19回流,在止回阀弹簧25的弹力和压力差的作用下,止回阀24直接按压在端面上以便塞住中间隔板的作为分支流道的通孔6a,因此,能够防止在双气缸密封型旋转压缩机中产生的停止时的反向旋转现象,能够提供可靠性高的双气缸密封型旋转压缩机。
另外,作为在实施方式1-3中所使用的致冷剂,例如是R410A、R407C等HFC致冷剂,作为进行压缩结构部润滑的制冷机油,使用的是烷基苯等与HFC系致冷剂不相溶或弱相溶性的油。
当动转中的压缩机停止时,在高压室14a,15a和低压室14b,15b之间分别残留压力差,由于低压室14b,15b的压力比密封容器1内的压力以及高压室14a,15a内的压力低,在压力差的作用下,高压的致冷剂气体以及制冷机油试图通过密封容器1内的高压空间以及高压室14a,15a和低压室14b,15b之间的间隙流入低压室14b,15b内和低压空间。
特别是,当使用和致冷剂相溶的油时,如果制冷机油被致冷剂稀释,制冷机油的粘度变低容易泄漏,但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制冷机油是烷基苯等与HFC系致冷剂不相溶或弱相溶性的油,制冷机油不会被致冷剂稀释,由于如果制冷机油的粘度仍旧很高,则密封容器1内的高压空间与压缩室14,15之间的间隙极小,所以致冷剂气体以及制冷机油不会泄漏流入压缩室14,15中。因此,不容易发生由泄漏所造成的反向旋转现象,不会发生异常声音或轴承烧毁等,能得到低噪音高可靠性的压缩机。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的双气缸密封型旋转压缩机中,由于致冷剂是R410A、R407C等HFC系致冷剂,制冷机油是烷基苯等与HFC系致冷剂不相溶或弱相溶性的油,因此能够防止在双气缸密封型旋转压缩机中产生的停止时的反向旋转现象,能够提供低噪音高可靠性的双气缸密封型旋转压缩机。
如实施方式1-3中所述,在第1气缸4内设置第1旋转活塞9,在第2气缸内设置第2旋转活塞10,在上述双气缸旋转式压缩机中具有第1叶片11和第2叶片12,第1叶片11设置在第1气缸4内并将第1气缸4内部分隔成高压室14a和低压室14b,第2叶片12设置在第2气缸5内并将第2气缸5内部分隔成高压室15a和低压室15b,在第1叶片11上设置推压第1旋转活塞9的弹簧13,在第2叶片12上不设置推压第2旋转活塞10的弹簧,因此,作用在旋转轴偏心部的弹簧的伸张力能够抑制不平衡,从而能够防止压缩机动转停止时旋转轴的反向旋转,能够防止密封容器1中的制冷机油向构成制冷空凋系统的制冷循环内流出,能够提供不发生油耗尽、高可靠性的双气缸密封型旋转压缩机。并且,即使制冷机油处于被致冷剂稀释的低粘度状态下,仍可以防止旋转轴3的反向旋转,可以提供不发生油耗尽、高可靠性的双气缸密封型旋转压缩机。
而且,在密封容器内两个第1和第2气缸4,5以及两个旋转活塞9,10在轴线方向重合地配置,在这样配置的双气缸旋转式压缩机中包括一个吸入连接管21和第2吸入流道,该一个吸入连接管21只设置在两个气缸4,5中的一个气缸(例如第1气缸4)中,并从密封容器1外部吸入致冷剂,通过第1吸入流道4a将致冷剂导入到该一个气缸(例如第1气缸4)内的压缩室14中,该第2吸入流道(例如第2吸入流道5a或分支流道6a)从第1吸入流道4a分支出来,将从吸入连接管吸入的致冷剂引导到在前述另一个气缸(例如第2气缸5)的压缩室15中,第1吸入流道的流道面积和第2吸入流道(例如第2吸入流道5a或分支流道6a)的流道面积合计大于吸入连接管21的流道面积,因此,试图从压缩室14和压缩室15回流的致冷剂气体和制冷机油在吸入流道4a内合流,从而在吸入流道4a内的流动阻力变大,能够抑制通过吸入连接管向储气筒的回流,从而能够防止反向旋转。
而且,在两个气缸以及两个旋转活塞在轴线方向重合配置的双气缸旋转式压缩机中,包括一个吸入连接管21和第2吸入流道,该一个吸入连接管21只设置在两个气缸中的一个气缸中,并从密封容器1外部吸入致冷剂,通过第1吸入流道4a将致冷剂导入到该一个气缸内的压缩室中,该第2吸入流道(例如第2吸入流道5a或分支流道6a)从第1吸入流道4a分支出来,将从吸入连接管吸入的致冷剂引导到在另一个气缸5内的压缩室15中,在第2吸入流道(例如第2吸入流道5a或分支流道6a)中设置防止从第2气缸5侧回流的止回阀24,通过止回阀24能够阻止致冷剂或制冷机油从第2吸入流道5a回流,能够防止在双气缸密封型旋转压缩机中产生的停止时的反向旋转现象。
而且,在两个气缸4,5以及两个旋转活塞9,10在轴线方向重合配置的双气缸旋转式压缩机中,包括一个吸入连接管和第2吸入流道,该一个吸入连接管只设置在两个气缸4,5中的一个气缸4中,并从密封容器1外部吸入致冷剂,通过第1吸入流道4a将致冷剂导入到该一个气缸4内的压缩室中,该第2吸入流道从第1吸入流道分支出来,将从吸入连接管21吸入的致冷剂引导到在另一个气缸5的压缩室中,第2吸入流道5a的流道面积大于第1吸入流道4a的流道面积,也能够确保另一个气缸5的吸入效率等于或超过所述一个气缸4的吸入效率。
而且,由于致冷剂是R410A、R407C等HFC系致冷剂,制冷机油是烷基苯等与HFC系致冷剂不相溶或弱相溶性的油,因此制冷机油不容易被致冷剂稀释,制冷机油的粘度仍旧很高,因此不容易发生致冷剂泄漏,能够防止压缩机停止时的反向旋转现象,能够提供低噪音高可靠性的双气缸密封型旋转压缩机。

Claims (5)

1.一种双气缸旋转压缩机,在密封容器内两个气缸以及两个旋转活塞在轴线方向重合地配置,其特征在于,在该压缩机中包括一个吸入连接管、分支流道和第2吸入流道,所述一个吸入连接管仅设置在前述两个气缸中的一个气缸中,并从前述密封容器外部吸入致冷剂,经由第1吸入流道将致冷剂导入前述一个气缸内的压缩室中,所述分支流道是从前述第1吸入流道分支出来的,所述第2吸入流道经由前述分支流道将从前述吸入连接管吸入的致冷剂引导至前述另一个气缸的压缩室内,前述分支流道的面积大于前述第1吸入流道的流道面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气缸旋转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吸入流道从前述第1吸入流道分支出来,在前述第2吸入流道中设置止回阀。
3.一种双气缸旋转压缩机,两个气缸以及两个旋转活塞在轴线方向重合地配置,其特征在于,在该压缩机中包括吸入连接管和第2吸入流道,所述吸入连接管仅设置在前述两个气缸中的一个气缸中,并从前述密封容器外部吸入致冷剂,经由第1吸入流道将致冷剂导入到前述一个气缸内的压缩室中,所述第2吸入流道从前述第1吸入流道分支出来,将从前述吸入连接管吸入的致冷剂引导至前述另一个气缸的压缩室内,前述第2吸入流道的流道面积大于前述第1吸入流道的流道面积。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何一项所述双气缸压缩机,其特征在于:致冷剂是HFC类致冷剂,制冷机油是与前述HFC类致冷剂不相溶或弱相溶的油。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气缸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HFC类致冷剂是R410A或R407C,所述制冷机油是烷基苯。
CNB200510004385XA 2004-01-22 2005-01-20 双气缸旋转压缩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16531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014344A JP2005207306A (ja) 2004-01-22 2004-01-22 2気筒回転圧縮機
JP2004014344 2004-01-2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44926A CN1644926A (zh) 2005-07-27
CN100516531C true CN100516531C (zh) 2009-07-22

Family

ID=348790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510004385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16531C (zh) 2004-01-22 2005-01-20 双气缸旋转压缩机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05207306A (zh)
CN (1) CN100516531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780780B1 (ko) 2005-09-12 2007-11-2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용량가변 회전압축기
KR100780785B1 (ko) 2005-09-13 2007-11-2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용량가변 회전압축기
JP4750551B2 (ja) * 2005-12-27 2011-08-17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2気筒回転式密閉型圧縮機の製造方法
KR101311710B1 (ko) * 2006-12-28 2013-09-2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밀폐형 압축기
KR101335421B1 (ko) * 2006-12-29 2013-11-2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밀폐형 압축기
JP5284210B2 (ja) * 2009-07-23 2013-09-11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ロータリ圧縮機、そ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の製造装置
WO2012030741A2 (en) * 2010-08-30 2012-03-08 Oscomp Systems Inc. Compressor with liquid injection cooling
WO2018116912A1 (ja) 2016-12-19 2018-06-28 東芝キヤリア株式会社 回転式圧縮機および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ES2953629T3 (es) * 2017-03-17 2023-11-14 Daikin Ind Ltd Compresor rotativo
CN110848140A (zh) * 2019-11-27 2020-02-28 广东美芝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压缩机吸气结构、压缩机及制冷制热设备
JP7424258B2 (ja) 2020-09-28 2024-01-30 株式会社富士通ゼネラル ロータリ圧縮機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26408A (en) * 1987-02-19 1989-05-02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Two-cylinder rotary compressor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248678A (zh) * 1998-09-24 2000-03-29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蜗壳式压缩机
CN1070281C (zh) * 1992-09-30 2001-08-29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闭环制冷装置及装配这种制冷装置的方法
CN1074452C (zh) * 1995-12-28 2001-11-07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制冷机油以及使用该制冷机油的制冷机
CN1115484C (zh) * 1995-11-03 2003-07-23 运载器有限公司 通过一垂直驱动轴泵送油的回转式压缩机
CN1127625C (zh) * 1997-01-17 2003-11-12 株式会社东芝 旋转式封闭型压缩机以及制冷循环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2109207U (zh) * 1976-02-16 1977-08-19
JPH0643515Y2 (ja) * 1986-06-16 1994-11-14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2シリンダロータリ圧縮機
JPS6365889U (zh) * 1986-10-17 1988-04-30
JP2003227485A (ja) * 2002-02-01 2003-08-15 Hitachi Ltd 複数シリンダ圧縮機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26408A (en) * 1987-02-19 1989-05-02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Two-cylinder rotary compressor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070281C (zh) * 1992-09-30 2001-08-29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闭环制冷装置及装配这种制冷装置的方法
CN1115484C (zh) * 1995-11-03 2003-07-23 运载器有限公司 通过一垂直驱动轴泵送油的回转式压缩机
CN1074452C (zh) * 1995-12-28 2001-11-07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制冷机油以及使用该制冷机油的制冷机
CN1127625C (zh) * 1997-01-17 2003-11-12 株式会社东芝 旋转式封闭型压缩机以及制冷循环装置
CN1248678A (zh) * 1998-09-24 2000-03-29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蜗壳式压缩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44926A (zh) 2005-07-27
JP2005207306A (ja) 2005-08-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16531C (zh) 双气缸旋转压缩机
EP3136020B1 (en) Two-stage compression refrigeration system
EP1655492A1 (en) Rotary-type enclosed compressor and refrigeration cycle apparatus
US8419395B2 (en) Compressor and refrigeration apparatus
EP2085617A2 (en) Mode changing apparatus for a scroll compressor
WO2018094914A1 (zh) 喷气增焓涡旋压缩机及制冷系统
CN103912493A (zh) 压缩机及具有该压缩机的制冷系统
KR20130011941A (ko) 베인 로터리 압축기
JP2000054975A (ja) 2段圧縮機
EP2161454A2 (en) Injectible two-stage rotary compressor
EP2042741A2 (en) Two-stage compression rotary compressor
JP2003148366A (ja) 多段気体圧縮機
CN104948458A (zh) 叶片式压缩机
AU2007237797C1 (en) Fluid machine
KR101587174B1 (ko) 로터리 압축기
KR20110064280A (ko) 로터리 압축기
JP5201045B2 (ja) 2段圧縮ロータリ圧縮機
CN112412785B (zh) 压缩机及冷冻循环装置
KR101397081B1 (ko) 스크롤 압축기의 용량 가변장치
KR100629871B1 (ko) 압축기의 오일공급장치
CN218816987U (zh) 气缸、压缩机及温度调节系统
CN219911067U (zh) 压缩机及制冷循环装置
CN112412789B (zh) 压缩机及冷冻循环装置
WO2022004027A1 (ja) ロータリ圧縮機および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JP5701112B2 (ja) 密閉型圧縮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722

Termination date: 2012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