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911067U - 压缩机及制冷循环装置 - Google Patents

压缩机及制冷循环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911067U
CN219911067U CN202321190151.9U CN202321190151U CN219911067U CN 219911067 U CN219911067 U CN 219911067U CN 202321190151 U CN202321190151 U CN 202321190151U CN 219911067 U CN219911067 U CN 21991106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ressor
cylinder
gas
bearing
cav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190151.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小津政雄
周杏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Meizhi Compressor Co Ltd
Guangdong Meizhi Precision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Meizhi Compressor Co Ltd
Guangdong Meizhi Precision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Meizhi Compressor Co Ltd, Guangdong Meizhi Precision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Meizhi Compress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190151.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91106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91106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91106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pplications Or Details Of Rotary Compress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压缩机及制冷循环装置,压缩机,包括:机壳和压缩机构部,机壳内设有内腔,机壳设有与内腔连通的吸气口,机壳设有排气管,压缩机构部设于内腔,压缩机构部包括:气缸组件,气缸组件设有压缩腔,压缩腔设有进气口和排气口,进气口与所述内腔连通;中隔板,中隔板设置有第一排气通道,每个排气口与第一排气通道连通,至少一个所述气缸组件设有第二排气通道,第二排气通道与第一排气通道连通且与所述排气管连通。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压缩机,相比于机壳内部为高压的技术方案而言,本实用新型有效降低了制冷循环装置中制冷剂的封入量,有利于提高制冷循环装置的安全性,而且压缩机构部的排气路径更短,便于压缩机构部排气。

Description

压缩机及制冷循环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压缩机设备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压缩机及制冷循环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从改善全球变暖的观点出发,越来越多的空调机采用制冷剂R290。但是,由于制冷剂R290具有强可燃性,为了保证空调机的安全性,需要对向空调机的制冷剂封入量进行限定。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压缩机,相比于机壳内部为高压的技术方案而言,本实用新型有效降低了制冷循环装置中制冷剂的封入量,有利于提高制冷循环装置的安全性,本实用新型的压缩机构部的排气路径更短,便于压缩机构部排气。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包含上述压缩机的制冷循环装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压缩机,包括:机壳和压缩机构部,所述机壳内设有内腔,所述机壳设有与所述内腔连通的吸气口,所述机壳设有排气管,所述压缩机构部设于所述内腔,所述压缩机构部包括:气缸组件,所述气缸组件设有压缩腔,所述压缩腔设有进气口和排气口,所述进气口与所述内腔连通;中隔板,所述中隔板的两侧均设有所述气缸组件,所述中隔板设置有第一排气通道,每个所述排气口与所述第一排气通道连通,至少一个所述气缸组件设有第二排气通道,所述第二排气通道与所述第一排气通道连通且所述第二排气通道与所述排气管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压缩机,机壳内部的压力为低压,相比于机壳内部为高压的技术方案而言,本实用新型有效降低了制冷循环装置中制冷剂的封入量,有利于提高制冷循环装置的安全性。本实用新型的压缩机构部排气时,多个压缩腔内的高压气体均排向第一排气通道,然后通过某一气缸上的第二排气通道排向排气管,该排气方式使得压缩机构部的排气路径更短,便于压缩机构部排气。并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压缩机为多缸压缩机,相比于单缸压缩机而言,本实用新型的压缩机能够以例如10~90rps或更宽域的转速运转,能够增大制冷循环装置的制冷量。此外,由于本实用新型的机壳内部的压力为低压,所以制冷循环装置无需设置储液器,有利于降低制冷剂的封入量以及降低制冷循环装置的成本。
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所述气缸组件包括:气缸,所述气缸内设有空腔;活塞,所述活塞可偏心转动地设于所述空腔;滑片,所述滑片可往复移动地设于所述气缸且所述滑片的先端抵接于所述活塞。
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一个所述气缸设有所述第二排气通道;其余所述气缸的所述滑片设有弹性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压缩机构部包括贯穿所述气缸组件和所述中隔板的进气通道,所述进气通道与所述内腔连通,每个所述进气口与所述进气通道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压缩机还包括第一轴承和第一消音器,其中一个所述气缸组件的背离所述中隔板的一侧设有所述第一轴承,所述第一消音器设于有所述第一轴承以限定出消音腔,所述第一轴承设有低压气体孔,所述消音腔设有气体进口,所述进气通道通过所述低压气体孔、所述消音腔和所述气体进口与所述内腔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曲轴穿设所述第一消音器、所述第一轴承、所述气缸组件和所述中隔板,所述曲轴带动所述气缸组件的活塞转动,所述第一消音器的内壁和所述曲轴的外周壁间隔设置限定出所述气体进口。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压缩机还包括气液分离筒,所述气液分离筒固定至电机转子以与所述曲轴同步转动,所述气体进口与所述气液分离筒内的分离空间连通,所述分离空间具有与所述内腔连通的走气口。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气液分离筒外套于所述气体进口的外侧,所述气液分离筒的底壁敞开。
在一些实施例中,与所述第一轴承相邻的活塞为第一活塞,所述第一活塞的内壁和所述曲轴的外壁之间具有内部空间,所述第一轴承设置有用于连通所述消音腔和所述内部空间的连通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制冷循环装置,包括: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压缩机。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制冷循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双缸压缩机的压缩机构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符号X射线的剖面图;
图4是图2的符号Y射线的剖面图。
附图标记:1、压缩机;2、机壳;3、电机;3A、定子;3B、转子;4、气液分离筒;5、压缩机构部;6、进气通道;7、润滑油;8、第一轴承;8A、第一消音器;8B、低压气体孔;8C、连通孔;9、吸气口;10、第一气缸;10A、第一压缩腔;10C、第一进气口;10D、第二排气通道;10E、排气管;10F、外部排出管;10R、第一活塞;12A、第一滑片;12B、第二滑片;12b、弹性件;13、曲轴;13A、主轴;13B、第一偏心部;13M、中间轴;13C、第二偏心部;13D、副轴;13E、轴中孔;13F、供油管;15、中隔板;15A、第一排气通道;15a、第一排气口;15b、第二排气口;15C、高压过孔;15V1、第一排气阀;15V2、第二排气阀;20、第二气缸;20A、第二压缩腔;20C、第二进气口;20R、第二活塞;25、第二轴承;30、冷凝器;31、膨胀装置;32、蒸发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考图1-图4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压缩机1。
参照图1、图2和图3,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压缩机1,包括:机壳2、电机3和压缩机构部5。机壳2内设有内腔,机壳2设有与内腔连通的吸气口9,吸气口9适于与制冷循环装置的低压侧连通,使得低压的制冷剂可以通过吸气口9进入内腔,即机壳2内的压力为低压。电机3和压缩机构部5均设置在机壳2内,电机3适于驱动压缩机构部5工作以将低压的制冷剂压缩成高压的制冷剂。
压缩机构部5包括:气缸组件和中隔板15。气缸组件设有压缩腔,压缩腔设有进气口和排气口,进气口与内腔连通。压缩机构部5工作时,内腔中低压的制冷剂通过进气口进入压缩腔进行压缩,压缩后高压的制冷剂通过排气口排出压缩腔。
中隔板15的两侧均设有气缸组件,也就是说,本实用新型的压缩机1设置有至少两个气缸组件,中隔板15设置在相邻的两个气缸组件之间。本实用新型的压缩机1可以是双缸压缩机1或三缸压缩机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压缩机1为双缸压缩机1,即气缸组件设置有两个,两个气缸组件分布在中隔板15的两侧。
中隔板15设置有第一排气通道15A,每个气缸组件均设有压缩腔,每个压缩腔均设有进气口和排气口,每个排气口均与第一排气通道15A连通。至少一个气缸组件设有第二排气通道10D,第二排气通道10D与第一排气通道15A连通。机壳2还设有排气管10E,第二排气通道10D与排气管10E连通,排气管10E适于与制冷循环装置的高压侧连通。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压缩机1工作时,低压的制冷剂通过机壳2上的吸气口9进入内腔中,使得机壳2内的压力为低压,压缩机构部5工作将内腔中的低压制冷剂通过进气口吸入压缩腔,压缩后的高压制冷剂通过排气口进入第一排气通道15A,然后通过第二排气通道10D流向排气管10E,最终排出压缩机1。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压缩机1,机壳2内部的压力为低压,相比于机壳2内部为高压的技术方案而言,本实用新型有效降低了制冷循环装置中制冷剂的封入量,有利于提高制冷循环装置的安全性。而且本实用新型的压缩机构部5排气时,多个压缩腔内的高压气体均排向第一排气通道15A,然后通过某一气缸上的第二排气通道10D排向排气管10E,该排气方式使得压缩机构部5的排气路径更短,便于压缩机构部排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压缩机1为多缸压缩机1,相比于单缸压缩机1而言,本实用新型的压缩机1能够以例如10~90rps或更宽域的转速运转,能够增大制冷循环装置的制冷量。此外,由于本实用新型的机壳2内部的压力为低压,所以制冷循环装置无需设置储液器,有利于降低制冷剂的封入量以及降低制冷循环装置的成本。
参照图2、图3和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压缩机构部5还设置有轴承,每个气缸组件包括:气缸,气缸内设有空腔。当压缩机1中的气缸的数目为两个时,气缸设置于相邻的轴承和中隔板15之间,空腔的内壁、相邻的轴承和中隔板15共同限定出压缩腔;当压缩机1中气缸的数目为两个以上时,部分气缸设置于相邻的轴承和相邻的中隔板15之间,空腔的内壁、相邻的轴承和相邻的中隔板15共同限定出压缩腔,另一部分气缸设置于相邻的两个中隔板15之间,空腔的内壁以及相邻的两个中隔板15共同限定出压缩腔。
每个气缸组件还包括活塞和滑片,活塞可偏心转动地设于空腔,滑片可往复移动地设于气缸,滑片的先端抵接于活塞。当活塞偏心转动时,滑片在气缸上往复移动,滑片始终抵接于活塞。
至少一个滑片的尾端伸入到第二排气通道10D。因为第二排气通道10D用于供高压的制冷剂通过,滑片的尾端伸入到第二排气通道10D,高压的制冷剂可以推动滑片止抵于对应的活塞,保证压缩机构部5可以正常压缩制冷剂。在一些实施例中,气缸上设置有供滑片往复移动的滑片腔,滑片腔的尾端为第二排气通道10D,也就是说滑片腔的尾端分别与第一排气通道15A和排气管10E连通。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压缩机构部5排气时,多个压缩腔中的高压制冷剂均通过各自的排气口排向第一排气通道15A,在第一排气通道15A内合流,最终通过滑片腔尾部的第二排气通道10D以及排气管10E排出。本实用新型可以直接通过滑片腔排气,降低了压缩机构部5的成本。
在一些进一步实施例中,其中一个气缸设有第二排气通道10D,相应的滑片被构造成通过压力差止抵于活塞;其余气缸的滑片设有弹性件12b,滑片通过弹性件12b施加的作用力止抵于活塞。也就是说,第二排气通道10D内没有设置弹性件12b,降低了制冷剂通过第二排气通道10D的阻力。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压缩机1工作时,电机3启动时,设置有弹性件12b的气缸中,滑片在弹性件12b施加的作用力下止抵于活塞,电机3启动一段时间后,设有第二排气通道10D的气缸中,滑片在第二排气通道10D中高压的制冷剂的推动下止抵于活塞。
参照图2、图3和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气缸组件设置有两个且分别为第一气缸组件和第二气缸组件,也就是说压缩机1为双缸压缩机1,第一气缸组件包括:第一气缸10、第一活塞10R和第一滑片12A;第二气缸组件包括第二气缸20。第二活塞20R和第二滑片12B。第一气缸10设有第二排气通道10D,第一滑片12A的尾端伸入到第二排气通道10D。第二气缸20设有弹性件12b,弹性件12b设置在第二气缸20的滑片腔的尾端,弹性件12b与第二滑片12B的尾端止抵以推动第二滑片12B与第二活塞20R止抵。弹性件12b可以为线圈弹簧。
参照图2、图3和图4,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中隔板15上设置有高压过孔15C,第一排气通道15A通过高压过孔15C与第二排气通道10D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压缩机构部5包括贯穿气缸组件和中隔板15的进气通道6,进气通道6与内腔连通,每个进气口与进气通道6连通。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压缩机1工作时,内腔中的低压的制冷剂先进入到进气通道6内,然后从进气通道6分流至多个进气口,以进入多个压缩腔进行压缩。
参照图2、图3和图4,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压缩机1为双缸压缩机1,第一气缸组件包括:第一压缩腔10A,第一压缩腔10A设有第一进气口10C和第一排气口15a,第一进气口10C与进气通道6连通,第一排气口15a与第一排气通道15A连通;第二气缸组件包括:第二压缩腔20A,第二压缩腔20A设有第二进气口20C和第二排气口15b,第二进气口20C与进气通道6连通,第二排气口15b与第一排气通道15A连通。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压缩机1工作时,内腔中的低压的制冷剂先进入到进气通道6内,进气通道6内的部分制冷剂通过第一进气口10C进入第一压缩腔10A,其它部分制冷剂通过第二进气口20C进入第二压缩腔20A,第一压缩腔10A内压缩过的制冷剂通过第一排气口15a进入第一排气通道15A,第二压缩腔20A内压缩过的制冷剂通过第二排气口15b进入第一排气通道15A,制冷剂在第一排气通道15A内合流后进入第二排气通道10D,并通过排气管10E排出压缩机1。
参照图2、图3和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中隔板15上还设置有用于控制第一排气口15a开闭的第一排气阀15V1以及用于控制第二排气口15b开闭的第二排气阀15V2。当第一压缩腔10A内的气体压力达到设定值时,第一排气阀15V1打开第一排气口15a,使得高压气体可以通过第一排气口15a进入第一排气通道15A;当第二压缩腔20A内的气体压力达到设定值时,第二排气阀15V2打开第二排气口15b,使得高压气体可以通过第二排气口15b进入第一排气通道15A。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气缸10上还设置有与第二排气通道10D连通的排气管10E,排气管10E与外部排出管10F连通,外部排出管10F适于与制冷循环装置的高压侧连通。
参照图2、图3和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压缩机构部5还包括第一轴承8和第一消音器8A,其中一个气缸组件的背离中隔板15的一侧设有第一轴承8,第一消音器8A设于第一轴承8以限定出消音腔,第一轴承8设有低压气体孔8B,第一消音器8A设有气体进口,进气通道6通过低压气体孔8B、消音腔和气体进口与内腔连通。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压缩机1工作时,内腔中的低压的制冷剂先通过气体进口进入消音腔,通过消音腔降低制冷剂流动时产生的噪音,消音腔内的制冷剂再通过低压气体孔8B进入进气通道6。
参照图2、图3和图4,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压缩机1为双缸压缩机1,压缩机构部5包括:第一轴承8、第一消音器8A和第二轴承25。第一气缸组件设置于第一轴承8和中隔板15之间,第一气缸10的空腔的内壁、第一轴承8和中隔板15共同限定出第一压缩腔10A;第二气缸组件设置于第二轴承25和中隔板15之间,第二气缸20的空腔的内壁、第二轴承25和中隔板15共同限定出第二压缩腔20A。第一消音器8A设置于第一轴承8背离第一气缸10的一侧,第一消音器8A与第一轴承8限定出消音腔。
在一些实施例中,曲轴13穿设第一消音器8A、第一轴承8、气缸组件和中隔板15,曲轴13带动气缸组件的活塞转动,第一消音器8A的内壁和曲轴13的外周壁间隔设置限定出气体进口,也就是说内腔中的制冷剂需要通过第一消音器8A的内壁和曲轴13的外周壁之间的空间才可以进入消音腔。
参照图2、图3和图4,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压缩机1为双缸压缩机1,曲轴13穿设第一消音器8A、第一轴承8、第一气缸10、中隔板15、第二气缸20和第二轴承25。曲轴13分别与第一轴承8和第二轴承25滑动配合。曲轴13包括第一偏心部13B和第二偏心部13C,第一偏心部13B与第一活塞10R连接以驱动第一活塞10R偏心转动,第二偏心部13C与第二活塞20R连接以驱动第二活塞20R偏心转动。
参照图2、图3和图4,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曲轴13包括:依次连接的主轴13A、第一偏心部13B、中间轴13M、第二偏心部13C和副轴13D。主轴13A与电机3连接,主轴13A还与第一轴承8滑动配合,第一偏心部13B与第一活塞10R连接,中间轴13M穿过中隔板15;第二偏心部13C与第二活塞20R连接,副轴13D与第二轴承25滑动配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机3包括定子3A和转子3B,压缩机构部5还包括气液分离筒4,气液分离筒4固定至电机转子3B,转子3B可以带动气液分离筒4与曲轴13同步转动,第一消音器8A的气体进口与气液分离筒4的分离空间连通,分离空间具有与内腔连通的走气口。
通过吸气口9进入内腔的制冷剂包括低压气态的制冷剂和液态的制冷剂,压缩机1工作时,曲轴13带动气液分离筒4转动,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内腔中液态的制冷剂不会进入气液分离筒4的内壁,气态的制冷剂可以通过走气口进入分离空间,然后通过气体进口进入消音腔。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降低了液态的制冷剂进入压缩腔的可能性。
参照图2、图3和图4,在一些进一步实施例中,气液分离筒4外套与气体进气口的外侧,气液分离筒4的底壁敞开。也就是说第一消音器8A设有气体进气口的部分从气液分离筒4的下方延伸至分离空间。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分离空间的开口朝下设置,气液分离筒4转动时,液体的制冷剂不仅受离心力影响,还受重力影响,进一步降低了液态的制冷剂进入压缩腔的可能性。
参照图2、图3和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机壳2的底部设置有用于盛放润滑油7的盛放槽,盛放槽与内腔连通。曲轴13的一端延伸至盛放槽内,曲轴13位于盛放槽内的一端设置有轴中孔13E,轴中孔13E沿曲轴13的轴线方向延伸;曲轴13上还设置有与轴中孔13E连通的第一供油孔,第一供油孔与曲轴13与第一轴承8之间的间隙连通。盛放槽中的润滑油7可以通过轴中孔13E和第一供油孔进入曲轴13与第一轴承8之间的间隙,有利于曲轴13与第一轴承8的相对滑动。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压缩机1为双缸压缩机1,曲轴13上还设置有与轴中孔13E连通的第二供油孔,第二供油孔与曲轴13与第二轴承25之间的间隙连通。盛放槽中的润滑油7可以通过轴中孔13E和第二供油孔进入曲轴13与第二轴承25之间的间隙,有利于曲轴13与第二轴承25的相对滑动。
参照图2、图3和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活塞10R的内壁与曲轴13的外壁之间具有内部空间,第一供油孔与内部空间连通,使得第一供油孔中排出的润滑油7还可以对第一活塞10R进行润滑。
在一些进一步的实施例中,第一轴承8设置有用于连通消音腔和内部空间的连通孔8C。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使得消音腔、内部空间、第一供油孔和轴中孔13E连通,在压力差的作用下,盛放槽内的润滑油7可以自动进入轴中孔13E,并通过第一供油孔对曲轴13与第一轴承8之间的间隙进行润滑。然后曲轴13与第一轴承8之间的润滑油7可以进入内部空间对第一活塞10R进行润滑,随后内部空间内的润滑油7可以通过连通孔8C进入消音腔,随着制冷剂一起进入压缩腔,最后进入第二排气通道10D,也就是滑片腔对滑片进行润滑。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排气通道15A分别与第一气缸10和第二气缸20的滑片腔连通,使得润滑油7可以分别对第一滑片12A和第二滑片12B进行润滑。
参照图2、图3和图4,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压缩机1为双缸压缩机1,第二活塞20R的内壁与曲轴13的外壁之间也具有内部空间,并且第一活塞10R与曲轴13之间的内部空间连通于第二活塞20R与曲轴13之间的内部空间。第二轴承25设置有用于连通内腔和内部空间的连通孔8C。
以下参考附图1-4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
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的双缸压缩机,在密闭的机壳2的上部具备由定子3A和转子3B构成的变频电机3和由电机3驱动的压缩机构部5,压缩机构部5的第一气缸10的外周壁固定在机壳2的内周壁上。
压缩机构部5包括:固定在第一气缸10上表面的第一轴承8;固定在第一气缸10的下表面的中隔板15;固定在中隔板15的下表面的第二气缸20;固定在第二气缸20的下表面的第二轴承25;曲轴13和润滑油7。曲轴13与转子3B连接,曲轴13分别与第一轴承8和第二轴承25滑动配合,润滑油7可以对曲轴13和第一轴承8的滑动配合进行润滑,润滑油7可以对曲轴13和第二轴承25的滑动配合进行润滑。
另外,在第一气缸10和第二气缸20分别具有第一压缩腔10A和第二压缩腔20A,中隔板15内置有作为高压气体的排气通路的第一排气通道15A。
参照图2和图4,中隔板15设置有:与第一压缩腔10A连通的第一排气口15a、与第二压缩腔20A连通的第二排气口15b、设置于第一排气口15a的第一排气阀15V1、设置于第二排气口15b的第二排气阀15V2、第一排气通道15A。
图2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双缸旋转压缩机1的压缩机构部5的详细情况。第一气缸10固定在机壳2的内周,在其上面连接第一轴承8,在第一气缸10下面连接中隔板15。进而,在中隔板15的下表面连接第二气缸20,在第二气缸20下表面连接第二轴承25。
由电机3的转子3B旋转驱动的曲轴13包括:主轴13A、第一偏心部13B、中间轴13M、第二偏心部13C和副轴13D,主轴13A和副轴13D分别滑动配合于第一轴承8和第二轴承25。进而,在曲轴13的中心具有轴中孔13E,从与副轴13DC的下端接合的供油管13F吸入的润滑油7流入轴中孔13E中。
本实施例由于气液分离筒4固定在高速旋转的转子3B的下表面,因此不会因离心力效应而使液态制冷剂流入气液分离筒4的内部,气态制冷剂从第一消音器8A的上方的空间流入第一消音器8A内部。通过气液分离筒4可以避免液体制冷剂进入压缩腔中压缩。
另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压缩机与机壳2内压力为高压的旋转式压缩机相比,内容积大的机壳2和所述第一消音器8A可以起到储液器的作用,并且本实施例提供的压缩机具有优异的防止液体制冷剂混入吸入气体的功能。
但是,在机壳2压力为低压的旋转式压缩机中,可能发生活塞外周的高压气体泄漏至活塞与曲轴之间的内部空间中,进而导致曲轴外周的润滑油向曲轴内部的供油通路逆流的风险。但是,由于本实施例中,在第一轴承8及第二轴承25均设置了与内部空间连通的连通孔8C。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解决了两个活塞的高压气体逆流到曲轴13导致曲轴13不能润滑的问题。而且,第一偏心部13B的外周润滑的润滑油7还可以通过连通孔8C流向第一消音器8A。
流入第一消音器8A的润滑油7与第一消音器8A的气体制冷剂混合。第一消音器8A内的气体制冷剂从低压气体孔8B流入进气通道6。接着,从第一进气口10C和第二进气口20C分别流入第一压缩腔10A和第二压缩腔20A而成为高压气体。混入高压气体中的润滑油7从中隔板15所具备的两个第一排气口15a和第二排气口15b排出,并且通过第一排气通道15A流动至第一气缸10和第二气缸20的滑片腔内,分别对第一滑片12A和第二滑片12B进行润滑。
接着,结束了两个第一滑片12A和第二滑片12B的润滑的高压气体流入第一气缸10的滑片腔的后端,第一气缸10的滑片腔的后端为第二排气通道10D,然后通过排气管10E向外部排出管10F流出。因此,图1所示的制冷循环成立。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是在第二滑片12B的后端具有构造为线圈弹簧的弹性件12b,但第一滑片12A省略了弹性件,也就是说第一气缸10的滑片腔的后端没有设置弹性件,降低了第一排气通道15A流出的高压气体从第二排气通道10D向排气管10E流出时的阻力。
在电动机3工作时,第二滑片12B起动之后,几秒钟后第一滑片12A在压力差的作用下起动。
图3是图2的符号X射线的剖面图,表示第一气缸10的上平面。第一消音器8A流出的低压气体可以流入进气通道6。进而,图3以图2的2个第一滑片12A和第二滑片12B为基准,表示进气通道6的位置的角度距上述滑片约30度。
将中隔板15的中心沿水平方向分割可以分割成两部分:位于上方的第一部分和位于下方的第二部分。图4是图2的记号Y线的剖面图,第一部分的平面图。第一排气口15a与第一压缩腔10A连通,第一排气阀15V1用于控制第一排气口15a的开闭。从第一排气口15a排出的高压气体进入第一排气通道15A,然后通过高压过孔15C进入图2所示的第二排气通道10D,最终向外部排出管10F排气。另外,如上所述,进气通道6纵向开孔,贯穿第一气缸10、中隔板15和第二气缸20。
中隔板15是分割成两部分的平板,在水平方向上被分割成位于上方的第一部分和位于下方的第二部分,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对称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制冷循环装置,包括:冷凝器30、膨胀装置31、蒸发器32以及上述技术方案中的压缩机1。
从机壳2上端的吸气口9吸入的气液混合的低压制冷剂通过电机3,由于固定在转子3B下端的气液分离筒4的旋转而分离,比重轻的气体制冷剂流入第一消音器8A的内部。接着,第一消音器8A的气体从在第一轴承8上开设的避让孔8B进入贯通第一气缸10、中隔板15和第二气缸20的进气通道6,进气通道6中的气体分流至第一压缩腔10A和第二压缩腔20A。
被上述两个压缩腔压缩的高压气体分别通过在中隔板15上开孔的两个排气口向第一排气通道15A排出。接着,第一排气通道15A内的高压气体通过第一气缸10所具备的第二排气通道10D和连通管10E排出到外部排气管10F。接着,流出到冷凝器30的高压制冷剂成为冷凝制冷剂,通过膨胀装置31的冷凝制冷剂在蒸发器32蒸发成为气体制冷剂。
通过以上技术方案,可以降低封入制冷循环装置中的制冷剂量。因此,能够增大采用R290制冷剂的空调机的空调制冷量。另外,与以往的单缸相比,双缸旋转式压缩机1能够以例如10~90rps或更宽域的转速运转,能够扩大和最小化空调冷量。另外,由于机壳内压力为低压,所以本实用新型的制冷循环装置不需要储液器,这一点也对制冷剂封入量和制造成本有益。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壳和压缩机构部,所述机壳内设有内腔,所述机壳设有与所述内腔连通的吸气口,所述机壳设有排气管,所述压缩机构部设于所述内腔,所述压缩机构部包括:
气缸组件,所述气缸组件设有压缩腔,所述压缩腔设有进气口和排气口,所述进气口与所述内腔连通;
中隔板,所述中隔板的两侧均设有所述气缸组件,所述中隔板设置有第一排气通道,每个所述排气口与所述第一排气通道连通,至少一个所述气缸组件设有第二排气通道,所述第二排气通道与所述第一排气通道连通且所述第二排气通道与所述排气管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气缸组件包括:
气缸,所述气缸内设有空腔;
活塞,所述活塞可偏心转动地设于所述空腔;
滑片,所述滑片可往复移动地设于所述气缸且所述滑片的先端抵接于所述活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其中一个所述气缸设有所述第二排气通道;
其余所述气缸的所述滑片设有弹性件。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构部包括贯穿所述气缸组件和所述中隔板的进气通道,所述进气通道与所述内腔连通,每个所述进气口与所述进气通道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轴承和第一消音器,其中一个所述气缸组件的背离所述中隔板的一侧设有所述第一轴承,所述第一消音器设于所述第一轴承以限定出消音腔,所述第一轴承设有低压气体孔,所述消音腔设有气体进口,所述进气通道通过所述低压气体孔、所述消音腔和所述气体进口与所述内腔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曲轴,所述曲轴穿设所述第一消音器、所述第一轴承、所述气缸组件和所述中隔板,所述曲轴带动所述气缸组件的活塞转动,所述第一消音器的内壁和所述曲轴的外周壁间隔设置限定出所述气体进口。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气液分离筒,所述气液分离筒固定至电机转子以与所述曲轴同步转动,所述气体进口与所述气液分离筒内的分离空间连通,所述分离空间具有与所述内腔连通的走气口。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液分离筒外套于所述气体进口的外侧,所述气液分离筒的底壁敞开。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与所述第一轴承相邻的活塞为第一活塞,所述第一活塞的内壁和所述曲轴的外壁之间具有内部空间,所述第一轴承设置有用于连通所述消音腔和所述内部空间的连通孔。
10.一种制冷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压缩机。
CN202321190151.9U 2023-05-16 2023-05-16 压缩机及制冷循环装置 Active CN21991106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190151.9U CN219911067U (zh) 2023-05-16 2023-05-16 压缩机及制冷循环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190151.9U CN219911067U (zh) 2023-05-16 2023-05-16 压缩机及制冷循环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911067U true CN219911067U (zh) 2023-10-27

Family

ID=884287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190151.9U Active CN219911067U (zh) 2023-05-16 2023-05-16 压缩机及制冷循环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91106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004888B2 (en) Rotary compressor having discharge groove to communicate compression chamber with discharge port near vane groove
CN219911067U (zh) 压缩机及制冷循环装置
CN111836965B (zh) 旋转压缩机以及制冷循环装置
CN116357546A (zh) 压缩机及制冷循环装置
JP6704555B1 (ja) 圧縮機及び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CA2636093C (en) Two-stage rotary compressor
CN112879291A (zh) 变容旋转式压缩机和制冷循环装置
KR101089980B1 (ko) 압축기
CN214837120U (zh) 多缸回转式压缩机和制冷循环装置
CN112412789B (zh) 压缩机及冷冻循环装置
CN217761236U (zh) 压缩机和制冷设备
CN215058153U (zh) 变容旋转式压缩机和制冷循环装置
CN112360739B (zh) 压缩机
JP4074760B2 (ja) 密閉型回転圧縮機及び冷凍・空調装置
CN111608913B (zh) 压缩机及空调系统
WO2022004027A1 (ja) ロータリ圧縮機および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CN116538086A (zh) 压缩机构部、压缩机及制冷循环装置
CN112412785B (zh) 压缩机及冷冻循环装置
JP7470567B2 (ja) 圧縮機及び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CN213838901U (zh) 旋转压缩机和制冷循环系统
KR101041948B1 (ko) 압축기
WO2022004028A1 (ja) ロータリ圧縮機および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KR101096885B1 (ko) 압축기
KR20080006258A (ko) 압축기
JP3872249B2 (ja) 密閉型圧縮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