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511537C - 旋转开关 - Google Patents

旋转开关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511537C
CN100511537C CNB2006101605416A CN200610160541A CN100511537C CN 100511537 C CN100511537 C CN 100511537C CN B2006101605416 A CNB2006101605416 A CN B2006101605416A CN 200610160541 A CN200610160541 A CN 200610160541A CN 100511537 C CN100511537 C CN 100511537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tary body
diapire
housing
elastic component
rotary swit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61016054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971791A (zh
Inventor
佐佐木康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lps Alpin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lps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lps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Alps Electric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9717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7179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11537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11537C/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9/00Switches operated by an operating part which is rotatable about a longitudinal axis thereof and which is acted upon directly by a solid body external to the switch, e.g. by a hand
    • H01H19/02Details
    • H01H19/08Bases; Stationary contacts mounted there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1/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electric switch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9/00Switches operated by an operating part which is rotatable about a longitudinal axis thereof and which is acted upon directly by a solid body external to the switch, e.g. by a hand
    • H01H19/02Details
    • H01H19/10Movable parts; Contacts mounted thereon
    • H01H19/14Operating parts, e.g. turn knob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9/00Switches operated by an operating part which is rotatable about a longitudinal axis thereof and which is acted upon directly by a solid body external to the switch, e.g. by a hand
    • H01H19/02Details
    • H01H19/10Movable parts; Contacts mounted thereon
    • H01H19/20Driving mechanisms allowing angular displacement of the operating part to be effective in either direc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3/00Tumbler or rocker switches, i.e. switches characterised by being operated by rocking an operating member in the form of a rocker button
    • H01H23/02Details
    • H01H23/12Movable parts; Contacts mounted thereon
    • H01H23/16Driving mechanis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Rotary Switch, Piano Key Switch, And Lever Switch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即使将壳体薄壁化也不会产生翘曲等变形,并且减轻棘轮机构的磨损,寿命长的旋转开关。就本发明的壳体(2)而言,下方由底壁(3)遮蔽,并且周围由外周壁(2a)包围,内部成为空洞状,在壳体(2)的空洞内部配置有可伴随旋转体(9)的旋转而得到卡搭触感的棘轮机构,所述棘轮机构具有由金属板构成的棘爪板(7)、和可在形成于该棘爪板(7)上的多个卡搭产生部(7b)滑动而得到卡搭触感且由金属板构成的弹性构件(10),所述弹性构件(10)可与旋转体(9)一同旋转,棘爪板(7)配置于壳体的底壁(3)上且被弹性构件(10)的推顶力按压于底壁,因此能够防止壳体的变形。

Description

旋转开关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旋转开关,尤其涉及可切换数码相机等显示装置所显示的菜单等的旋转开关。
背景技术
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来说明现有的旋转开关,如图6、图7所示,专利文献1所述的旋转开关30在最下部配置有由树脂材料构成的壳体31,在该壳体31上形成有基盘部31c,该基盘部31c具有圆筒状的支承部31a、和在该支承部31a的下端侧的大致圆环状的收纳部31b。
在所述基盘部31c上形成有导出到外方的开口部31d,在该开口部31d上配置有固定端子部32。另外,固定端子部32形成有由绝缘材构成的基座32a、和从该基座32a的一端侧伸出的多个连接端子32b。而且,多个连接端子32b埋设于基座32a中,并且与从基座32a的另一端部侧伸出的多个滑动件32c连接。
另外,在壳体31的收纳部31b中配置有由树脂材料构成的电路基板33,该电路基板33在中央形成有壳体31的支承部31a可插通的插通孔33a,且外形形成为圆环状。
另外,电路基板33在下面形成有多个与滑动件32c滑动的环状的接点部(未图示),并固定于旋转体34的下面。
而且,通过电路基板33伴随着旋转体34的旋转而旋转,接点部相对滑动件32c滑动,从而切换开关电路。
所述旋转体34由树脂材料构成,且形成有可插入壳体31的支承部31a中而旋转的圆筒状的旋转轴部34a。
另外,在旋转轴部34a的图示下端侧形成有收纳于壳体31的收纳部31b中的凸缘状的基部34b,在该基部34b的下面用胶粘剂等固定有电路基板33。而且,在基部34b的上面,在内侧的内周区域沿周方向形成有多个凹槽34c,并且在凹槽34c的外侧的外周区域形成有平坦状的辅助弹簧支架部34d。
另外,在凹槽34c上配置有大致圆环状的弹簧构件35,在该弹簧构件35的相互面对的位置形成有一对平坦部35a,在该平坦部35a上形成有铆接孔35b。
另外,弹簧构件35形成有以平坦部35a为边界而将两端部弯曲为大致V字状的弹性臂部35c,在该弹性臂部35c的一端侧的中央形成有可与凹槽34c卡合分离的凸部35d。
形成有从所述凸部35d附近延设到外侧、且沿弹性臂部35c的圆弧方向呈大致T字状的自由端状的辅助弹簧部35e。
另外,在弹簧构件35的上部配置的由金属板构成的框架36上形成有旋转体34的旋转轴部34a所插通的窗孔36a,并且形成有用于将弹簧构件35安装于下面的一对安装孔36b。
而且,通过在使弹簧构件35的铆接孔35b与安装孔36b重合的状态下插入并铆接铆钉37,弹簧构件35固定于框架36上而形成一体。
另外,在框架36上形成有用于铆接安装于壳体31上的多个卡合片36c、和用于通过回流焊料等安装于电子设备等的基板(未图示)上的安装脚36d。
这种现有的旋转开关通过将框架36的卡合片36c铆接于壳体31上而组装,从壳体31突出到图示下方的框架36的安装脚36d可通过回流焊料等安装于电子设备等的基板上。
就这种构成的现有的旋转开关的操作而言,若首先旋转操作在旋转体34的旋转轴部34a上安装的旋钮(未图示),则旋转体34以壳体31的支承部31a为中心而旋转。
此时,安装于旋转体34上的电路基板33转动,形成于该电路基板33上的接点部(未图示)以与固定端子部32的滑动件32c抵接的状态滑动,从而进行开关的切换。
另外,如图8所示,通过旋转体34旋转,辅助弹簧部35e的自由端部以与平坦状的辅助弹簧支架部34d抵接的状态滑动,并且旋转体34的凹槽34c与弹簧构件35的凸部35d卡合分离,从而得到卡搭感。
即,用由树脂材料构成的旋转体34的凹槽34、和由金属板构成的弹簧构件35的凸部35d构成棘轮机构,从而能够得到卡搭触感。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110002号公报
但是,现有的旋转开关若对应于最近的薄型化要求而将壳体31形成为薄壁,则有可能存在如下的弊端:薄壁的壳体31因通过回流焊接等安装于电子设备等的基板上时的热而产生翘曲、或扭曲等不良情况。因此,现有的旋转开关需要用于防止壳体的变形的专用构件。
另外,由于旋转体34由树脂材料形成,且弹簧构件35由金属板形成,因此,作为棘轮机构的旋转体34的凹槽34c反复与弹簧构件35的凸部35d卡合分离,由此产生如下问题:凹槽34c的角部被切削而磨损,从而旋转开关的寿命缩短。
另外,由于凹槽34被切削,因此产生树脂粉等磨损粉,且这些磨损粉附着于滑动件32c、或电路基板33的接点部等,所以有可能引起开关的导通不良等。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所述问题而作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将壳体薄壁化也不会产生翘曲等变形,并且减轻棘轮机构的磨损,寿命长的旋转开关。
为了解决所述问题,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旋转开关,其特征在于,具备:可旋转的旋转体;具有收纳该旋转体的一部分并使其可旋转的空洞部的壳体;配置于所述空洞部内的固定接点;安装于所述旋转体上并可与所述固定接点接触分离的可动接点;遮蔽所述壳体的空洞部上方并且保持所述旋转体并使其可进行所述旋转操作的保持构件,
所述壳体具有遮蔽所述空洞部的下方的底壁、和在所述空洞部的周围形成的外周壁,在所述壳体的所述空洞部内配置有可伴随所述旋转体的旋转而得到卡搭触感的棘轮机构,所述棘轮机构具有由金属板构成的棘爪板、和可在形成于该棘爪板上的多个卡搭产生部滑动而得到所述卡搭触感且由金属板构成的弹性构件,所述弹性构件可与所述旋转体一同旋转,所述棘爪板配置于所述壳体的底壁上且被所述弹性构件的推顶力按压于所述底壁。
另外,为了解决所述问题,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旋转开关,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弹性构件上形成有可与所述卡搭产生部卡合分离的卡合分离部,在所述棘爪板上形成有所述弹性构件的所述卡合分离部可滑动的滑动部,并且在所述滑动部上形成有多个所述卡搭产生部。
另外,为了解决所述问题,本发明第三方面提供一种旋转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棘爪板的所述卡搭产生部由以规定间隔贯通所述滑动部形成的多个孔部构成,所述弹性构件的所述卡合分离部形成为可与所述孔部卡合分离的凸状。
另外,为了解决所述问题,本发明第四方面提供一种旋转开关,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棘爪板上,在所述滑动部的外周缘形成有止转部,该止转部可与形成在所述壳体的所述外周壁上的卡合部卡合。
另外,为了解决所述问题,本发明第五方面提供一种旋转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构件的一部分埋设于所述旋转体中而形成一体,所述卡合分离部在夹着所述旋转体的旋转中心的对称位置形成有一对。
另外,为了解决所述问题,本发明第六方面提供一种旋转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体具有夹着旋转中心沿对称方向伸出形成的一对臂部,所述弹性构件的形成为环状的一部分埋设于所述一对臂部而形成一体。
另外,为了解决所述问题,本发明第七方面提供一种旋转开关,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壳体的所述空洞部内,在内周侧形成有内周区域,在外周侧形成有外周区域,在所述内周区域的所述底壁上配置有所述固定接点,在所述外周区域的所述底壁上配置有所述棘爪板,在所述内周区域和所述外周区域之间形成有规定高度的防尘壁。
另外,为了解决所述问题,本发明第八方面提供一种旋转开关,其特征在于,在与由形成于所述棘爪板上的所述孔部构成的所述卡搭产生部相对的位置的所述底壁上,形成有规定深度的凹部。
另外,为了解决所述问题,本发明第九方面提供一种旋转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部由在与所述卡搭产生部相对的位置的所述底壁上形成的圆弧状的凹槽构成。
另外,为了解决所述问题,本发明第十方面提供一种旋转开关,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壳体的所述底壁的中心部形成有突出到上方的支承轴,在与所述支承轴相对的所述旋转体的旋转中心形成有可与所述支承轴嵌合而旋转的支承孔。
(发明效果)
本发明的旋转开关的棘轮机构由于具有由金属板构成的棘爪板、和可在形成于该棘爪板上的多个卡搭产生部滑动而得到卡搭触感且由金属板构成的弹性构件,该弹性构件可与旋转体一同旋转,棘爪板配置于壳体的底壁上且被弹性构件的推顶力按压于底壁,因此通过被弹性构件按压于底壁上的棘爪板,能够防止因回流焊料等的热而导致的壳体的变形。因此,不需要壳体的变形防止用的专用构件。另外,因为弹性构件及棘爪板这两方均是金属板,因此能够减轻相互的磨损,能够提供长寿命的旋转开关。
另外,由于在弹性构件上形成有可与卡搭产生部卡合分离的卡合分离部,在棘爪板上形成有弹性构件的卡合分离部可滑动的滑动部,并且在滑动部上形成有多个卡搭产生部,因此通过弹性构件的卡合分离部卡合分离棘爪板的多个卡搭产生部,能够可靠地得到卡搭触感。
另外,由于棘爪板的卡搭产生部由以规定间隔贯通滑动部形成的多个孔部构成,弹性构件的卡合分离部形成为可与孔部卡合分离的凸状,因此由孔部构成的卡搭产生部用滑动部连接,能够提高棘爪板的刚性,从而能够更可靠地防止壳体的变形。另外,由于凸状的卡合分离部与孔部卡合分离,因此能够得到更可靠的卡搭触感。
另外,由于在棘爪板上,在滑动部的外周缘形成有止转部,该止转部可与形成在壳体的外周壁上的卡合部卡合,因此能够可靠地对棘爪板进行止转。
另外,由于弹性构件埋设于旋转体中而形成一体,卡合分离部在夹着旋转体的旋转中心的对称位置形成有一对,因此通过一对卡合分离部,能够平衡性良好且均匀地弹性推顶棘爪板。
另外,由于旋转体上形成有夹着旋转中心沿对称方向突出的一对臂部,弹性构件的形成为环状的一部分埋设于一对臂部,因此能够在旋转体的外周部配置弹性构件,并且能够在旋转体的厚度内埋设弹性构件。因此,可薄型化。
另外,由于在壳体的空洞部内,具有在内周侧形成的内周区域、和在外周侧形成的外周区域,在内周区域的底壁上配置有固定接点,在外周区域的底壁上配置有棘爪板,在内周区域和外周区域之间形成有规定高度的防尘壁,因此能够防止涂敷于固定接点上的接点用润滑脂、和涂敷于棘爪板上的润滑用润滑脂混合。
进而,即使棘爪板或弹性构件磨损而产生了金属粉,也能够防止该金属粉侵入内周区域的接点区域。
另外,由于在外周区域的底壁上,在与由形成于棘爪板上的孔部构成的卡搭产生部相对的位置,形成有规定深度的凹部,因此即使与由孔部构成的卡搭产生部卡合的凸状的卡合分离部从卡搭产生部突出,也能够防止与底壁抵接。
另外,由于凹部由在与卡搭产生部相对的位置的底壁上形成的圆弧状的凹槽构成,因此能够容易地制造用于制造壳体的成型模具。
另外,由于在壳体的底壁的中心部形成有突出到上方的支承轴,在与支承轴相对的旋转体的旋转中心形成有可与支承轴嵌合而旋转的支承孔,因此能够防止旋转体的偏心。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旋转开关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的旋转开关的俯视图;
图3是图2的侧视图;
图4是图2的4-4剖视图;
图5是图2的5-5剖视图;
图6是现有的旋转开关的分解立体图;
图7是现有的旋转开关的旋转体的要部放大图;
图8是说明现有的旋转开关的旋转体和弹簧构件的凸部的关系的要部剖视图。
图中:1—本发明的旋转开关;2—壳体;2a—外周壁;2b—钩部;2c—卡合部;2d—定位突起;2e—空洞部;3—底壁;3a—防尘壁;3b—内周区域;3c—外周区域;3d—避让槽;3e—棘爪板承受部;4—固定接点;4a—独立接点;4b—共用接点;5—外部端子;6—支承轴;7—棘爪板;7a—滑动部;7b—卡搭产生部;7c—止转部;7d—切口弯曲部;8—可动接点;8a—第一滑动件;8b—第二滑动件;8c—安装孔;9—旋转体;9a—基部;9b—旋钮部;9c—臂部;9d—凸条部;9e—支承孔;10—弹性构件;10a—卡合分离部;11—保持构件;11a—遮蔽部;11b—轴孔;11c—卡止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说明本发明的旋转开关的实施方式。首先,若基于图1~5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旋转开关1,则外形形成为多边形(例如八边形)且由树脂材料构成的壳体2配置于最下部。
就该壳体2而言,周围由外周壁2a包围,在该外周壁2a的外周面的四个部位突出形成有块状的钩部2b。在所述外周壁2a的内周面的多个部位形成有可与后述的棘爪板7的止转部7c及切口弯曲部7d卡合的卡合部2c。
另外,壳体2在内部形成有空洞部2e,该空洞部2e的下部由底壁3遮蔽且上方开放。在所述底壁3的背面,如图3所示,突出形成有用于定位于电子设备等的基板(未图示)上的定位突起2d。
在所述底壁3上环状形成有规定高度的防尘壁3a,空洞部2e隔着防尘壁3a,在内侧形成有内周区域3b,在外侧形成有外周区域3c。而且,在内周区域3b形成有多个固定接点4。
所述固定接点4在与防尘壁3a相接的内周区域3b的外侧沿圆周方向相互邻接地形成有多个独立接点4a,并且在独立接点4a的内周侧形成有环状的共用接点4b。
另外,在外周区域3c的底壁3上配置有由金属板构成的后述的棘爪板7。
即,在壳体2的空洞部2e内具有在内周侧形成的内周区域3b、和在外周侧形成的外周区域3c,在内周区域3b的底壁3上配置有固定接点4,在外周区域3c的底壁3上配置有棘爪板7,在内周区域3b和外周区域3c之间形成有规定高度的防尘壁3a。
另外,独立接点4a及共用接点4b分别绝缘地埋设于底壁3中,并从外周壁2a伸出到外方,与多个外部端子5连接。
另外,在外周区域3c的底壁3上以规定深度沿圆周方向形成有由圆弧状的凹槽构成的凹部3d,在夹着该凹部3d的内周侧和外周侧形成有相同高度的棘爪板承受部3e。
另外,在共用电极4b的内侧且底壁3的中心部,突出形成有规定的径尺寸和高度尺寸的支承轴6。
另外,在壳体2的空洞部2e内配置有棘轮机构,该棘轮机构能够通过旋转操作后述的旋转体9而得到卡搭触感。所述棘轮机构具有由规定厚度的金属板构成的棘爪板7,该棘爪板7形成为可载置于壳体2的外周区域3c的棘爪板承受部3e上的环状。
另外,在棘爪板7上设置有作为一面的图示上面形成为平坦状的滑动部7a。在所述滑动部7a上沿圆周方向以规定间隔冲裁而贯通形成有多个由方孔状的孔部构成的卡搭产生部7b。
由所述孔部构成的卡搭产生部7b由于从一面(图示上面)侧冲裁加工,因此在一面侧的角部产生塌边(剪断面),并且在另一面(图示下面)侧产生飞边(截断面)。
因此,能够顺利地将后述的弹性构件10的凸状的卡合分离部10a与卡搭产生部7b卡合分离,从而能够得到操作感良好的卡搭触感。
另外,在棘爪板7上,在环状的外周缘部的相互面对的位置的2个部位突出形成有止转部7c、7c,且在一个止转部7c附近形成有在图示上方的一方向上以规定高度切口弯曲的切口弯曲部7d。
而且,若将棘爪板7载置于壳体2的外周区域3c的棘爪板承受部3e上,则止转部7c与外周壁2a的卡合部2c卡合,棘爪板7的旋转方向的运动受到限制,从而被止转。
另外,由于切口弯曲部7d在一方向上切口弯曲,因此能够识别棘爪板7的表里,并且在组装时能够卡紧棘爪板7。
另外,在壳体2的内周区域3b上配置有大致环状的可动接点8,所述可动接点8形成有可与共用接点4b抵接而滑动的第一滑动件8a、和可与独立接点4a抵接而滑动的第二滑动件8b。
在所述可动接点8上,在相互面对的位置的2个部位形成有安装孔8c、8c,该安装孔8c、8c可安装于旋转体9上。
另外,旋转体9由树脂材料构成,且形成有外形呈圆形状的基部9a、从该基部9a突出到上方的旋钮部9b、和夹着旋转中心(旋钮部9b)从基部9a沿对称方向以规定长度延伸的一对臂部9c、9c。
另外,在一对臂部9c、9c的靠近前端部的位置形成有以旋转体9的旋转中心为中心的圆弧状的凸条部9d、9d,通过该凸条部9d、9d减小后述的保持构件11和旋转体9之间的摩擦阻力。
另外,如图4所示,在旋转体9上,在与形成于底壁3上的支承轴6相对的旋转中心处,以规定深度形成有可与支承轴6嵌合而旋转的支承孔9e。另外,在臂部9c的靠近端部,埋设地固定有由具有不锈钢板等的弹性的金属板构成的外形呈环状的弹性构件10。
所述环状的弹性构件10在夹着旋转体9的旋转中心(旋钮部9b)且与臂部9c、9c的伸出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对称位置,形成有突出到图示下方侧的凸状的卡合分离部10a、10a。而且,在基部9a下面安装有可动接点8,从而构成了旋转体9。
这种构成的旋转体9若使卡合分离部10a、10a位于棘爪板7的滑动部7a上,并用后述的保持构件11遮蔽壳体2开放的上方,则棘爪板7被弹性构件10的推顶力按压于壳体2的底壁3。此时,若旋转操作旋转体9,则卡合分离部10a与方孔状的卡搭产生部7b卡合分离,从而得到规定大小的卡搭触感。
另外,在旋转体9的上方配置有由金属板构成的保持构件11,所述保持构件11用于克服弹性构件10的推顶力而将旋转体9保持于壳体的空洞内部。
该保持构件11具有外形大致八边形的遮蔽部11a,在该遮蔽部11a的中央部形成有旋钮部9b所插通且可支承旋转体9并使其旋转自如的轴孔11b。另外,在遮蔽部11a的外周缘部,在相互面对的位置的4个部位形成有可与壳体2的钩部2b咬合卡止的卡止部11c。
在这种构成的本发明的旋转开关1的组装中,在使棘爪板7的切口弯曲部7c朝上的状态下,使止转部7c与壳体2的卡合部2c卡合,从而将棘爪板7载置于底壁3的棘爪板承受部3e上。然后,在棘爪板7的滑动部7a上对弹性构件10的卡合分离部10a进行对位,从而载置旋转体9。
于是,可动接点8的第一滑动件8a位于共用接点4b上,并且第二滑动件8b位于独立接点4a上。
接着,若使保持构件11位于旋转体9上,将旋转体9的旋钮部9b插通保持构件11的轴孔11b,并且使卡止部11c与壳体2的钩部2b咬合卡止,则旋转体9克服弹性构件10的推顶力而被保持构件11按压到下方,弹性构件10的卡合分离部10a将棘爪板7按压于壳体2的底壁3。
同时,可动接点8的第一滑动件8a与共用接点4d弹性接触,并且第二滑动件8b与独立接点4a弹性接触,从而组装成本发明的旋转开关1。
如此组装的旋转开关1为了应对薄型化而将壳体2的底壁3形成为薄壁,不过由于由金属板构成的棘爪板7被弹性构件10按压而紧贴于底壁3上,因此即使将外部端子5通过回流焊接而安装于数码相机等电子设备的基板(未图示)上,也能够防止因焊接时的热而产生的壳体2的翘曲、或扭曲等变形。因此,能够形成为可薄型化的旋转开关1。另外,在壳体2内,即使棘爪板7、或弹性构件10磨损而产生金属粉,也能够通过在内周区域3b和外周区域3c之间形成的防尘壁3a,可靠地防止该金属粉侵入内周区域3b的接点区域。因此,能够使固定接点4和可动接点8的接触更可靠,从而能够形成稳定的接触。
另外,为了提高棘爪板7的滑动部7a和弹性构件10的卡合分离部10a的滑动性能,而在滑动部7a的上面涂敷了润滑脂等润滑剂,不过可以通过防尘壁3a来防止该润滑剂流入内周区域3b。
就这样的旋转开关1的操作而言,若操作者旋转操作旋转体9的旋钮部9b,则弹性构件10的卡合分离部10a在棘爪板7的滑动部7a上滑动,与卡搭产生部7b卡合分离,从而产生卡搭触感。
由此,旋转操作旋钮部9b的操作者得到卡搭触感,并且对应于该卡搭触感,第一滑动件8a与多个独立接点4a接触分离,从而切换开关电路。
即,操作者能够与开关电路的切换连动地得到卡搭触感,从而操作性优异。
这样的本发明的旋转开关1例如用于数码相机等电子设备中,通过旋转操作旋转体9,能够进行显示装置上显示的菜单等的选择或滚动等。
还有,在图1中说明了形成于底壁3上的凹部3d是规定深度和宽度尺寸的环状的凹部,不过也可以在与载置于底壁3上的棘爪板7的卡搭产生部7b相对的位置上以规定深度挖入形成为方孔状。
另外,说明了将棘爪板7的卡搭产生部7b冲裁形成为方孔状,不过也可以将滑动部7a以规定深度向图示下方凹入为凹状。

Claims (10)

1.一种旋转开关,其特征在于,
具备:可旋转的旋转体;具有收纳该旋转体的一部分并使其可旋转的空洞部的壳体;配置于所述空洞部内的固定接点;安装于所述旋转体上并可与所述固定接点接触分离的可动接点;遮蔽所述壳体的空洞部上方并且保持所述旋转体并使其可进行所述旋转操作的保持构件,
所述壳体具有遮蔽所述空洞部的下方的底壁、和在所述空洞部的周围形成的外周壁,在所述壳体的所述空洞部内配置有可伴随所述旋转体的旋转而得到卡搭触感的棘轮机构,所述棘轮机构具有由金属板构成的棘爪板、和可在形成于该棘爪板上的多个卡搭产生部滑动而得到所述卡搭触感且由金属板构成的弹性构件,所述弹性构件可与所述旋转体一同旋转,所述棘爪板配置于所述壳体的底壁上且被所述弹性构件的推顶力按压于所述底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开关,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弹性构件上形成有可与所述卡搭产生部卡合分离的卡合分离部,在所述棘爪板上形成有所述弹性构件的所述卡合分离部可滑动的滑动部,并且在所述滑动部上形成有多个所述卡搭产生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转开关,其特征在于,
所述棘爪板的所述卡搭产生部由以规定间隔贯通所述滑动部形成的多个孔部构成,所述弹性构件的所述卡合分离部形成为可与所述孔部卡合分离的凸状。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转开关,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棘爪板上,在所述滑动部的外周缘形成有止转部,该止转部可与形成在所述壳体的所述外周壁上的卡合部卡合。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转开关,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构件的形成为环状的一部分埋设于所述旋转体中而形成一体,所述卡合分离部在夹着所述旋转体的旋转中心的对称位置形成有一对。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旋转开关,其特征在于,
所述旋转体具有夹着旋转中心沿对称方向伸出形成的一对臂部,所述弹性构件的形成为环状的一部分埋设于所述一对臂部而形成一体。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开关,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壳体的所述空洞部内,在内周侧形成有内周区域,在外周侧形成有外周区域,在所述内周区域的所述底壁上配置有所述固定接点,在所述外周区域的所述底壁上配置有所述棘爪板,在所述内周区域和所述外周区域之间形成有规定高度的防尘壁。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旋转开关,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底壁的与由形成于所述棘爪板上的所述孔部构成的所述卡搭产生部相对的位置上,形成有规定深度的凹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旋转开关,其特征在于,
所述凹部由在所述底壁的与所述卡搭产生部相对的位置上形成的圆弧状的凹槽构成。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开关,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壳体的所述底壁的中心部形成有突出到上方的支承轴,在与所述支承轴相对的所述旋转体的旋转中心形成有可与所述支承轴嵌合而旋转的支承孔。
CNB2006101605416A 2005-11-25 2006-11-23 旋转开关 Active CN100511537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340237 2005-11-25
JP2005340237A JP4528253B2 (ja) 2005-11-25 2005-11-25 ロータリースイッチ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71791A CN1971791A (zh) 2007-05-30
CN100511537C true CN100511537C (zh) 2009-07-08

Family

ID=381125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6101605416A Active CN100511537C (zh) 2005-11-25 2006-11-23 旋转开关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4528253B2 (zh)
KR (1) KR100823906B1 (zh)
CN (1) CN100511537C (zh)
TW (1) TW200735153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099296A (ja) * 2007-10-15 2009-05-07 Panasonic Corp クリック装置
KR101467874B1 (ko) * 2008-08-21 2014-12-0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회전식 모드 전환 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디지털 기기
JP5155245B2 (ja) * 2009-04-21 2013-03-06 アルプス電気株式会社 スイッチ付き回転型電気部品
CN102683080A (zh) * 2012-06-14 2012-09-19 宁波永佳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集成开关编码器
CN103915265B (zh) * 2013-01-08 2016-09-14 上海伊莱克斯实业有限公司 触头基座
CN103196468B (zh) * 2013-03-27 2015-10-28 东莞市长泰尔电子有限公司 新型结构编码器
CN105761992B (zh) * 2016-05-10 2017-10-13 宁波永佳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转动开关的提示音发生结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18246Y2 (ja) * 1978-08-10 1983-04-13 アルプス電気株式会社 電気部品の回転体
JPH0421224Y2 (zh) * 1986-10-16 1992-05-14
JP2575246Y2 (ja) * 1992-07-29 1998-06-25 ホシデン株式会社 ロータリエンコーダ
JP3923714B2 (ja) 2000-09-26 2007-06-06 アルプス電気株式会社 回転型電気部品
KR20020057601A (ko) * 2001-01-02 2002-07-12 신영주 자동차용 로터리 스위치의 유동방지구조
JP3821683B2 (ja) * 2001-10-19 2006-09-13 帝国通信工業株式会社 つまみ
JP3821696B2 (ja) * 2001-12-07 2006-09-13 帝国通信工業株式会社 多重回転式電子部品
JP2004172042A (ja) 2002-11-22 2004-06-1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ロータリースイッチ
JP2005078844A (ja) 2003-08-28 2005-03-24 Teikoku Tsushin Kogyo Co Ltd クリック機構
KR100532048B1 (ko) 2004-04-29 2005-11-30 씨멘스브이디오한라 주식회사 차량의 공조기용 스위치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4528253B2 (ja) 2010-08-18
TWI321799B (zh) 2010-03-11
KR20070055397A (ko) 2007-05-30
CN1971791A (zh) 2007-05-30
KR100823906B1 (ko) 2008-04-21
JP2007149428A (ja) 2007-06-14
TW200735153A (en) 2007-09-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11537C (zh) 旋转开关
CN100511536C (zh) 旋转式输入装置
EP1158627A1 (en) Coaxial connector with switch
US6814623B2 (en) Connector for speaker
KR100279397B1 (ko) 다방향 스위치
JP3183776B2 (ja) 操縦杆式スイッチ
JP2002110001A (ja) 回転型電気部品
EP1653124A2 (en) Rotary changeover switch
CN107452533B (zh) 开关组件、推动开关和包括推动开关的电子设备
EP3477674B1 (en) Key structur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US6896522B2 (en) Hinge connector, and circuit board connected to connector
US6791049B2 (en) Electric part with click feeling
JP2008071589A (ja) 多方向押圧形スイッチ
JP5269277B2 (ja) プッシュオン式スイッチ
JP3937526B2 (ja) プッシュ機能付回動操作型電子部品
JP2009070684A (ja) 複合操作型電気部品
JP2005166460A (ja) 回転型電気部品
JP2007149429A (ja) ロータリースイッチ
JP3212009B2 (ja) トラックボール組立
JP3576037B2 (ja) 回転型電気部品
JP5483648B1 (ja) 入力装置
JP2017188209A (ja) 回転式電子部品
JP4440668B2 (ja) 回転型電気部品
JP2021068609A (ja) 押圧スイッチ付き回転式電子部品
JP2000307318A (ja) アンテナ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after: Alpine Alpine Company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before: Alps Electric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