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506603C - 一种自卸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自卸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506603C
CN100506603C CNB2003801013460A CN200380101346A CN100506603C CN 100506603 C CN100506603 C CN 100506603C CN B2003801013460 A CNB2003801013460 A CN B2003801013460A CN 200380101346 A CN200380101346 A CN 200380101346A CN 100506603 C CN100506603 C CN 100506603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ush pedal
compartment
hydraulic actuating
actuating cylinder
fix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38010134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741918A (zh
Inventor
程颖
张程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pen program
Original Assignee
CHENG YING ZHANG CHENGCHEN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CN 02155700 external-priority patent/CN1212246C/zh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 YING ZHANG CHENGCHENG filed Critical CHENG YING ZHANG CHENGCHENG
Publication of CN17419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4191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06603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06603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PVEHICLES ADAPTED FOR LOAD TRANSPORTATION OR TO TRANSPORT, TO CARRY, OR TO COMPRISE SPECIAL LOADS OR OBJECTS
    • B60P1/00Vehicles predominantly for transporting loads and modified to facilitate loading, consolidating the load, or unloading
    • B60P1/006Vehicles predominantly for transporting loads and modified to facilitate loading, consolidating the load, or unloading charge and discharge with pusher plat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Reciprocating Convey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卸车,所述自卸车具有一个车底盘,在所述车底盘上设置有车厢,其中:所述车底盘和所述车厢之间设置有滑动机构,一可驱动所述车厢前后平移的驱动机构设置在所述车底盘上,并与所述车厢连接,所述车厢至少后部的底板为空设,所述车厢内设有推板,所述推板可沿车厢纵向前后移动地设置。因此本发明克服了公知结构的缺点,其通过所述车底盘和所述车厢之间设置的滑动机构,可驱动所述车厢前后平移的驱动机构,以及可推移推板前后移动的推板驱动装置,使得本发明克服了公知结构的缺点,不用举升车厢,通过平移车厢就可将其内的货物卸除干净,从而提高了车辆行驶的稳定性、安全性。

Description

一种自卸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运输车辆,尤其是指一种不用举升车厢,不增加整车高度的卸车方式,而是通过车厢和车厢内推板配合后推平移的自卸车。
背景技术
公知的后翻自卸车,一般是通过举升液压缸将车厢顶起,使车厢与车底盘形成一个前高后低的倾角,从而使货物沿倾角向后泻出。但是该公知的后翻自卸车,其液压缸在举升期间,会将车厢的高度抬起很多,该车在路基不好的情况下容易侧翻,从而使得车辆的稳定性差。而且若司机出现误操作的情况,车辆就会在举升状态下行驶,高耸的车厢会对该车沿线上空的电线、管架、桥梁造成破坏,甚至造成车毁人亡的大事故。
本发明人鉴于上述公知结构存在的缺陷,遂乃构思研发加以改进,经过了潜心的研究之后,终于克服了上述缺陷,完成了本发明的一种自卸车。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自卸车,尤其是指一种车厢和车厢内推板可配合后移以卸除货物,并可提高卸车时车辆稳定性、行车安全性的自卸车。
为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自卸车,所述自卸车具有一个车底盘,在所述车底盘上设置有车厢,其中:所述车底盘和所述车厢之间设置有滑动机构,一可驱动所述车厢前后平移的驱动机构设置在所述车底盘上,并与所述车厢连接,所述车厢至少后部的底板为空设,所述车厢内设有推板,所述推板可沿车厢纵向前后移动地设置。
如上所述的自卸车,所述滑动机构由分别设置在所述车底盘和车厢底部的滑轨及滑道构成。
如上所述的自卸车,所述车底盘与车厢底部间设有一承载架,该承载架与车厢底部固定连接,上述滑轨/滑道固定在该承载架的下部。
如上所述的自卸车,所述滑动机构由分别设置在所述车底盘和车厢底部的滑轨及滑轮构成,所述滑轮设有防止脱离滑轨的止挡结构。
如上所述的自卸车,所述车底盘与车厢底部间设有一承载架,该承载架与车厢底部固定连接,上述滑轨/滑轮固定在该承载架的下部。
如上所述的自卸车,所述车底盘的后部设有对应所述车厢后部底板空设段的固定式车底板,所述固定式车底板与所述车底盘固定设置。
如上所述的自卸车,所述承载架设置在车厢的前部,所述车厢中部固定有底板,且该底板与上述车底盘上设置的固定式底板为密闭式接触。
如上所述的自卸车,所述驱动机构为一个以上的车厢平移液压缸,所述车厢平移液压缸固定在所述车底盘上,活塞杆与所述车厢固定连接。
如上所述的自卸车,所述车厢平移液压缸为一个,设置在所述承载架和一车厢前限位部之间,所述车厢前限位部设置在所述车底盘前端,可限制所述车厢的复位位置。
如上所述的自卸车,所述驱动机构为一个螺旋伸缩机构,该螺旋伸缩机构由车辆动力源驱动。
如上所述的自卸车,在装载状态下,所述推板设置在所述车厢的前端,在卸载状态下,所述推板被一推板驱动装置向所述车厢的后端推移。
如上所述的自卸车,所述推板的高度和宽度与车厢内部尺寸相配合,所述推板的截面型状为ㄧ型或L型。
如上所述的自卸车,所述推板的上部啮合在推板滑槽中,所述推板滑槽设置在所述车厢两侧顶端。
如上所述的自卸车,所述推板驱动装置包括至少一个推板液压缸,该推板液压缸的一端固定在所述车厢的厢体上,其活塞杆与推板液压缸套筒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推板与所述推板液压缸套筒固定。
如上所述的自卸车,所述推板驱动装置包括两个推板液压缸,该两推板液压缸设置在所述车厢两侧部。
如上所述的自卸车,所述推板驱动装置为一个推板液压缸,所述推板液压缸设置在所述车厢中部。
如上所述的自卸车,所述推板驱动装置为两个以上的推板液压缸,所述推板液压缸设置在所述车厢中部和端部。
如上所述的自卸车,所述推板为两个可以套叠的第一推板和第二推板,所述推板驱动装置为两个双级推板液压缸,推板液压缸套筒为内外两个,第一级活塞杆的端部固定在推板液压缸套筒的内套筒上,所述内套筒与所述第一推板固定,第二级活塞杆的端部固定在推板液压缸套筒的外套筒后端,所述外套筒与所述第二推板固定。
如上所述的自卸车,所述第一推板和第二推板均具有二侧臂,该二侧臂可嵌设于所述推板滑槽中,所述推板液压缸的外套筒的侧壁与第二推板的侧臂固定设置。
如上所述的自卸车,所述滑动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车底盘上的滑轨,和可与所述滑轨配合的滑道,所述滑道设置在一承载车厢的承载架和车厢固定式底板上,所述承载架设置在所述车厢底部的前端,车厢中部设有固定式底板,在所述车底盘的后部设置对应所述车厢后部底板空设段的固定式车底板,所述车厢设置在所述承载架和所述固定式车底板上;所述驱动机构为一个车厢平移液压缸,所述车厢平移液压缸固定在所述车底盘上,设置在所述承载架和一车厢前限位部之间,活塞杆与所述车厢固定连接;所述车厢前限位部设置在所述车底盘前端,可限制所述车厢的复位位置;所述推板的高度和宽度与车厢内部尺寸相配合,所述推板的截面型状为L型,所述推板的上部啮合在推板滑槽中,所述推板滑槽设置在所述车厢两侧顶端;在装载状态下,所述推板设置在所述车厢的前端,在卸载状态下,所述推板被一推板驱动装置向所述车厢的后端推移;所述推板驱动装置为两个推板液压缸,所述推板液压缸设置在所述车厢两侧部,所述推板液压缸的一端固定在所述车厢的厢体上,活塞杆的端部固定在推板液压缸套筒的顶端,所述推板与所述推板液压缸套筒固定;所述推板为两个可以套叠的第一推板和第二推板,所述推板驱动装置为两个双级活塞的推板液压缸,推板液压缸套筒为内外两个,第一级活塞杆的端部固定在推板液压缸套筒的内套筒上,所述内套筒与所述第一推板固定,第二级活塞杆的端部固定在推板液压缸套筒的外套筒后端,所述外套筒与所述第二推板固定,所述第一推板和第二推板均具有二侧臂,该二侧臂可嵌设于所述推板滑槽中,所述推板液压缸的外套筒的侧壁与第二推板的侧臂固定设置。
本发明的特点及优点是:本发明提出的一种自卸车,通过所述车底盘和所述车厢之间设置的滑动机构,可驱动所述车厢前后平移的驱动机构,以及可推移推板前后移动的推板驱动装置,使得本发明克服了公知结构的缺点,不用举升车厢,通过平移车厢就可将其内的货物卸除干净,从而提高了车辆行驶的稳定性、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自卸车卸载状态下的主视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自卸车卸载状态下的俯视示意图,图中未显示推板驱动装置;
图3为本发明的自卸车装载状态下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自卸车装载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5A、5B、5C为本发明自卸车的推板驱动装置的运动过程图;
图6为本发明的自卸车卸载状态下的部分结构剖视图;
图7为本发明中的自卸车第一推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自卸车右视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的自卸车的承载架、固定式车底板与滑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的自卸车另一种实施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兹配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6所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自卸车,具有一个车底盘1,在所述车底盘1上设置有车厢2,其中:在所述车底盘1和所述车厢2之间设置有滑动机构3,如图3所示,一可驱动所述车厢2前后平移的驱动机构4设置在所述车底盘1上,并与所述车厢2连接,所述车厢2至少后部的底板为空设,所述车厢2内设有推板24,所述推板24可沿车厢2纵向前后移动的设置。
如图8所示,所述滑动机构3由滑轨11及滑道21构成,本实施例中该滑轨11设置在所述车底盘1上,该滑道21设置于车厢2底部。当然,所述滑轨11亦可设置于车厢2底部,而滑道21设置于车底盘1上。
所述车底盘1与车厢2底板间设有一承载架22,参见图4、9,该承载架22与车厢2底部固定连接,上述滑轨/滑道固定在该承载架22的下部。在本实施例中,该承载架22设置在车厢2的前部,所述车厢2中部设有底板23,上述滑道21固定在该支承架22的下部。
所述驱动机构4为一个以上的车厢平移液压缸41,所述车厢平移液压缸41固定在所述车底盘1上,活塞杆与所述车厢2固定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车厢平移液压缸41为一个,设置在所述承载架22和一个车厢前限位部13之间,该车厢前限位部13设置在所述车底盘1前端,可限制所述车厢2的复位位置。当然,所述驱动机构亦可为一个由丝杠、螺母或蜗轮、蜗杆组成的螺旋伸缩机构,该螺旋伸缩机构由车辆动力源驱动。
所述车底盘1的后部设有对应所述车厢2后部底板空设段26的固定式车底板12,所述固定式车底板12与所述车底盘1固定设置。在装载状态下,所述固定式车底板12对应嵌入车厢2的空设段26,使车厢2可以承载货物;在卸载状态下,通过车厢平移液压缸41使车厢2后移,该空设段26脱离固定式车底板12,车厢内的货物则可从该空设段26中卸载。
上述可沿车厢2纵向前后移动设置的推板24,其高度和宽度与车厢2内部尺寸相配合,所述推板24的截面型状为ㄧ型或L型。所述推板24的上部啮合在推板滑槽25中,如图8所示,该推板滑槽25设置在所述车厢2两侧顶端。
在装载状态下,如图3、4所示,所述推板24设置在所述车厢2的前端,使车厢2内尽可能地承载货物;在卸载状态下,如图6所示,所述推板24被一推板驱动装置5向所述车厢2的后端推移。所述推板驱动装置5包括至少一个推板液压缸51,该推板液压缸51的一端固定在所述车厢2的厢体上,其活塞杆与推板液压缸套筒52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推板24与所述推板液压缸套筒52固定。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推板驱动装置5包括两个推板液压缸51,该两推板液压缸51设置在所述车厢2两侧部。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5A-5C所示,所述车厢2的中部设有底板23,车厢前部亦为空设,且承载架22固定设置在车厢的前端底部,该车厢2的前端底部亦为空设,所述推板24可为一个截面形状为ㄧ型的推板,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推板24为两个可以套叠的第一推板241和第二推板242,该第一推板241的截面形状为L型,推板242的截面形状为ㄧ型,该第一推板241的底面2412构成所述车厢2前端底板,即该车厢底板由固定于车厢底部的底板23、固定于车底盘1上的固定式底板12及L型推板241的底面2412组成,为使所述车厢前后移动顺利,可将上述底板设置为在装载状态下,即图4所示状态,底板23的一端搭设于固定式底板12上,L型推板241的底面2412的一端搭设于底板23上,由该三部分组成的底板呈阶梯状设置,构成一密闭的车厢底板,且底板23和L型推板底面2412的搭设部可呈楔形。
如图5A-5C所示,所述推板驱动装置5为两个双级推板液压缸51,推板液压缸套筒52具有相互套设有内外两个套筒521、522,在装载状态下,所述液压缸51套设于所述液压缸套筒内,第一级活塞杆511的端部固定在推板液压缸套筒的内套筒521上,所述内套筒52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推板241固定,第二级活塞杆512的端部固定在推板液压缸套筒的外套筒522后端,所述外套筒522的前端与所述第二推板242固定。因此,当卸载时,首先在车厢平移液压缸41的推动下使车厢沿滑轨11向后平移,由车厢后部的底板空设段26将部分货物卸下,然后启动所述推板液压缸51,首先通过第一级活塞杆511带动内套筒521、外套筒522及第一推板241、第二推板242一起向车厢2后端移动,将车厢内的货物向后推动,由底板空设段26卸下;当将第一推板241的侧臂2411端部推顶至车厢后壁部20时(如图5B所示),第二级活塞杆512顶出带动外套筒522及第二推板242继续向车厢2后端移动至如图5C所示位置,即该第二推板242至第一推板241底面2412端部处,从而将车厢2内的货物从车厢2后部的空设段26全部卸除。配合图2、7所示,其中所述第一推板241两侧延伸的侧臂2411位于车厢2的两内侧并可嵌设于推板滑槽25中,其长度可约为车厢2的三分之二,所述底面2412、底板23、固定式底板12可分别约为车厢长度的三分之一,或为其它合适的尺寸。而所述第二推板242亦可于两侧延伸侧臂2421,该侧臂2421位于车厢两内侧并可嵌设于推板滑槽25中,其长度约为车厢2的三分之一,所述外套筒522的侧壁可固定于该侧臂2421上。所述第一推板241的底面2412与本体2413的连接处可设有一沟槽2414,当卸料完成第二推板242向第一推板241推移时,其间的物料可从该沟槽中卸除。其中上述推板两延伸的侧臂,在推料时可减少物料对车厢厢体向外的张力。
当货物卸除完后,推板液压缸51的第一级活塞杆511、第二级活塞杆512回缩,从而带动外套筒522、内套筒521和第一推板241、第二推板242回复到初始可装载货物的状态。
其中如图8所示,在车厢2的两侧、推板液压缸51的上方设置了隔板6,可保护推板液压缸51、套筒521、522及活塞杆511、512不会沾染上杂质而可顺利工作。另外,所述车厢2的前部固定于承载架22上,后部设有一连接件7(如厢体固定滑板)与固定式车底板12相连接,从而使该车厢2可纵向滑动地连接于车底盘1上。在本实施例中,车厢侧壁的两侧分别设有L型连接件7,其一边与车厢侧壁固定连接,另一边可钩设于固定式车底板12的底部。
本发明的自卸车,通过车厢2内所设置的推板驱动装置、推板液压缸套筒521、522、推板以及驱动装置4,使得其克服了公知结构的缺点,可确保车厢在不举升、而是平移就将货物清除,提高了车辆的稳定性。
实施例2
如图10所示,所述滑动机构3亦可由分别设置在所述车底盘1和车厢2底部的滑轨11’及滑轮12’构成,所述滑轮设有防止脱离滑轨的止挡结构(图中未示)。所述车底盘1与车厢底板间设有一承载架,该承载架与车厢底板固定连接,上述滑轨/滑轮固定在该承载架的下部。
本实施例的其它结构,及其所取得的有益效果同上述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实施例3
如图10所示,所述推板驱动装置5也可为一个推板液压缸51,所述推板液压缸51设置在所述车厢2中部。在所述推板液压缸51的上方同样设置有隔板6’,该隔板可为半圆形,或三角形或其它合适的形状,使该推板液压缸51与车厢2内的货物间隔开来,免受污染。
当然,所述推板驱动装置5亦可为两个以上的推板液压缸51,所述推板液压缸51设置于所述车厢2的中部和端部。该中部和端部的推板液压缸51亦可分别设置隔板6’、6,以保护液压缸51免受污染。
本实施例的其它结构,及其所取得的有益效果同上述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唯上所述,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这些属于本发明的构思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20)

1、一种自卸车,所述自卸车具有一个车底盘,在所述车底盘上设置有车厢,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底盘和所述车厢之间设置有滑动机构,一可驱动所述车厢前后平移的驱动机构设置在所述车底盘上,并与所述车厢连接,所述车厢至少后部的底板为空设,所述车厢内设有推板,所述推板可沿车厢纵向前后移动地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卸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机构由分别设置在所述车底盘和车厢底部的滑轨及滑道构成。
3、根据权力要求2所述的自卸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底盘于车厢底部间设有一承载架,该承载架于车厢底部固定连接,上述滑轨/滑道固定在该承载架的下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卸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机构由分别设置在所述车底盘和车厢底部的滑轨及滑轮构成,所述滑轮设有防止脱离滑轨的止挡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卸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底盘于车厢底部间设有一承载架,该承载架与车厢底部固定连接,上述滑轨/滑轮固定在该承载架的下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卸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底盘的后部设有对应所述车厢后部底板空设段的固定式车底板,所述固定式车底板与所述车底盘固定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3或5所述的自卸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架设置在车厢的前部,所述车厢中部固定有底板,且该底板于上述车底盘上设置的固定式车底板为密闭式接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卸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为一个以上的车厢平移液压缸,所述车厢平移液压缸固定在所述车底盘上,活塞杆与所述车厢固定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自卸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底盘于车厢底部间设有一承载架,所述车厢平移液压缸为一个,设置在所述承载架和一车厢前限位部之间,所述车厢前限位部设置在所述车底盘前端,可限制所述车厢的复位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卸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为一个螺旋伸缩机构,该螺旋伸缩机构由车辆动力源驱动。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卸车,其特征在于:在装载状态下,所述推板设置在所述车厢的前端,在卸载状态下,所述推板被一推板驱动装置向所述车厢的后端推移。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自卸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板的高度和宽度与车厢内部尺寸相配合,所述推板的截面型状为|型或L型。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自卸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板的上部啮合在推板滑槽中,所述推板滑槽设置在所述车厢两侧顶端。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自卸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板驱动装置包括至少一个推板液压缸,该推板液压缸的一端固定在所述车厢的厢体上,其活塞杆与推板液压缸套筒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推板与所述推板液压缸套筒固定。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自卸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板驱动装置包括两个推板液压缸,该两推板液压缸设置在所述车厢两侧部。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自卸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板驱动装置为一个推板液压缸,所述推板液压缸设置在所述车厢中部。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自卸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板驱动装置为两个以上的推板液压缸,所述推板液压缸设置在所述车厢中部和端部。
18、根据权利要求12至15、17任一项所述的自卸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板为两个可以套叠的第一推板和第二推板,所述推板驱动装置为两个双级推板液压缸,推板液压缸套筒为内外两个,第一级活塞杆的端部固定在推板液压缸套筒的内套筒上,所述内套筒与所述第一推板固定,第二级活塞杆的端部固定在推板液压缸套筒的外套筒后端,所述外套筒与所述第二推板固定。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自卸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推板和第二推板均具有二侧臂,该二侧臂可嵌设于所述推板滑槽中,所述推板液压缸的外套筒的侧臂与第二推板的侧臂固定设置。
2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卸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车底盘上的滑轨,和可与所述滑轨配合的滑道,所述滑道设置在一承载车厢的承载架和车厢固定式底板上,所述承载架设置在所述车厢底部的前端,车厢中部设有固定式底板,在所述车底盘的后部设置对应所述车厢后部底板空设段的固定式车底板,所述车厢设置在所述承载架和所述固定式车底板上;所述驱动机构为一个车厢平移液压缸,所述车厢平移液压缸固定在所述车底盘上,设置在所述承载架和一车厢前限位部之间,活塞杆与所述车厢固定连接;所述车厢前限位部设置在所述车底盘前段,可限制所述车厢的复位位置;所述推板的高度和宽度与车厢内部尺寸相配合,所述推板的截面形状为L型,所述推板的上部啮合在推板滑槽中,所述推板滑槽设置在所述车厢两侧顶端;在装载状态下,所述推板设置在所述车厢的前端,在卸载状态下,所述推板被一推板驱动装置向所述车厢的后端推移;所述推板驱动装置为两个推板液压缸,所述推板液压缸设置在所述车厢两侧部,所述推板液压缸的一端固定在所述车厢的厢体上,活塞杆的端部固定在推板液压缸套筒的顶端,所述推板与所述推板液压缸套筒固定;所述推板为两个可以套叠的第一推板和第二推板,所述推板驱动装置为两个双级活塞的推板液压缸,推板液压缸套筒为内外两个,第一级活塞杆的端部固定在推板液压缸套筒的内套筒上,所述内套筒与所述第一推板固定,第二级活塞杆的端部固定在推板液压缸套筒的外套筒后端,所述外套筒与所述第二推板固定,所述第一推板和第二推板均具有二侧臂,该二侧臂可嵌设于所述推板滑槽中,所述推板液压缸的外套筒的侧臂与第二推板的侧臂固定设置。
CNB2003801013460A 2002-12-17 2003-11-18 一种自卸车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06603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02155700 CN1212246C (zh) 2002-12-17 2002-12-17 车厢、推板后推式自卸车
CN02155700.4 2002-12-17
PCT/CN2003/000977 WO2004054841A1 (fr) 2002-12-17 2003-11-18 Camion-benn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41918A CN1741918A (zh) 2006-03-01
CN100506603C true CN100506603C (zh) 2009-07-01

Family

ID=360961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380101346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06603C (zh) 2002-12-17 2003-11-18 一种自卸车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0506603C (zh)
AU (1) AU200330301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05671A (zh) * 2010-03-31 2010-12-08 赵永胜 一种自卸车粘箱清除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41918A (zh) 2006-03-01
AU2003303018A1 (en) 2004-07-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12246C (zh) 车厢、推板后推式自卸车
CN200992236Y (zh) 两层汽车车厢和垂直升降尾板系统
KR20130046391A (ko) 평대형 견인 트럭 피봇식 플랫폼 조립체 및 이용 방법
CN102336161A (zh) 自卸车及其底板
CS219879B2 (en) Lorry
CN100506603C (zh) 一种自卸车
JP5142733B2 (ja) 荷受台昇降装置
CN114620651A (zh) 一种随车叉车及液压系统
CN102602319A (zh) 平推式自卸车
US8333543B1 (en) Mining scoop material ejection retrieval system
US7841604B2 (en) Detachable trailing tag axle
CN201086663Y (zh) 自卸车箱内推板
KR20010072274A (ko) 짐을 싣는 적재함을 가진 차량
CN202480938U (zh) 平推自卸车平底式车厢
CN114572897A (zh) 一种随车叉车
JPH09315348A (ja) 貨物自動車
EP3712045A1 (en) A mechanical extension assembly developed for container trailers
CN201816574U (zh) 车用防倒行装置
CN212047066U (zh) 一种多车厢自卸车
CN217374287U (zh) 一种定缸式后移翻转框架总成及集装箱骨架车
CN1966308A (zh) 一种自卸车
JP2007314106A (ja) コンテナトレーラ
CN217497351U (zh) 一种辅助支撑装置及自装卸垃圾车
CN216301276U (zh) 一种牵引半挂清障车
CN217892647U (zh) 一种基于降低卸货阻力的车箱横拉杠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57 Notification of unclear or unknown address
DD01 Delivery of document by public notice

Addressee: Cheng Ying

Document name: Resumption of patent approval decision

Addressee: Cheng Ying

Document name: Notification of Passing Examination on Formalities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ZHANG CHENGCHENG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CHENG YING

Effective date: 20090612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090612

Address after: Room 211, biology institute,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12 South Avenue, Beijing, Haidian District, China: 100081.

Co-patentee after: Cheng Tianhang

Patentee after: Open program

Address before: Room 211, biology institute,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12 South Avenue, Beijing, Haidian District, China: 100081.

Co-patentee before: Zhang Chengcheng

Patentee before: Cheng Ying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701

Termination date: 2010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