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495657C - 降低导电层与掩模层间应力的方法以及制造栅极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降低导电层与掩模层间应力的方法以及制造栅极的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0495657C CN100495657C CNB2006101360616A CN200610136061A CN100495657C CN 100495657 C CN100495657 C CN 100495657C CN B2006101360616 A CNB2006101360616 A CN B2006101360616A CN 200610136061 A CN200610136061 A CN 200610136061A CN 100495657 C CN100495657 C CN 100495657C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ayer
- conductive layer
- mask layer
- mask
- plasma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sulated Gate Type Field-Effect Transistor (AREA)
- Internal Circuitry In Semiconductor Integrated Circuit Devices (AREA)
Abstract
一种降低导电层与掩模层间的应力的方法,包含于该导电层上方形成该掩模层之前,进行一含氮气体的等离子体处理以改质一导电层与一掩模层接触的表面的步骤。该方法可用于栅极的制造,此栅极制造方法包含下列步骤:提供一衬底;以及于衬底上依序沉积一氧化层、一导电层、及一掩模层,以形成一栅极堆叠结构。其中,于沉积掩模层之前,进行一含氮的气体的等离子体处理以改质导电层表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制造栅极的方法。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半导体元件的制造方法;尤其,关于一种具降低导电层与掩模层间应力的栅极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集成电路技术的进步,电子元件尺寸讲求短小轻薄,相对地使得电子元件的集成度必须提高,电路切换速度必须加快,而且电子元件耗电量亦必须随之降低。其中,于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MOSFET)中,藉由降低栅极电阻的手段,便可达到减少电阻及电容(RC)所造成的信号延迟的目的,提升电子元件的操作效能。
前述现有常见的栅极结构中,包含栅极氧化层、导电层以及保护该导电层的掩模层。其中,为降低栅极电阻,栅极结构的导电层通常包含一经掺杂的多晶硅层,以及一金属硅化物层或其它金属层等。期藉由金属(硅化物)层低电阻的特性,达到降低栅极电阻、提升元件效能的目的。另一方面,掩模层通常以氮化硅作为主要的材料,以于后续的相关工艺中(例如自对准接触窗蚀刻工艺)有效地保护导电层,并达到隔离栅极导电层的目的。
然而,进行此栅极的相关工艺时,导电层与掩模层之间常有剥离(peeling)的现象发生,严重影响生产成品率。举例而言,于现有双通道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ouble data rate synchronous 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DDR SDRAM)的工艺中,便可能因此而有百分之一以上,甚至百分之十以上的成品率损失。
目前已知的现有技术中已有数种减少前述导电层与掩模层间剥离现象的数种解决方案。例如:1.于沉积导电层之后,进行750℃的快速热退火(rapidthermal annealing,RTA);2.于沉积导电层之后,进行800℃的快速热退火(rapid thermal annealing,RTA);3.于沉积导电层之后,通入氮气并进行800℃的退火;以及4.于形成掩模层前,先形成一层缓冲层于导电层之上。
前述数种可能的解决方案于工艺步骤及结果上仍多有不足。举例而言,退火工艺虽能消除材料中累积的内应力,但因退火工艺对环境及衬底中的氧气成分十分敏感,若未妥善控制,则易影响工艺的稳定性和重复性,更增加了工艺的不便。
因此,为减少栅极中导电层与掩模层间的剥离状况产生,业界亟须一种能符合上述要求、技术简便且能提高产品成品率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降低导电层与掩模层间的应力的方法,包含于该导电层上方形成该掩模层之前,进行一含氮气体的等离子体处理以改质导电层与掩模层接触的表面。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造栅极的方法,此方法包含下列步骤:提供一衬底;以及于衬底上依序沉积一氧化层、一导电层、及一掩模层,以形成一栅极堆叠结构。其中,于沉积掩模层之前,进行一含氮的气体的等离子体处理以改质导电层表面。
在参阅附图及随后描述的实施方式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具有通常知识者当可轻易了解本发明的基本精神及其它发明目的,以及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手段与优选实施例。
附图说明
图1为应用本发明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2A为应用本发明实施例的栅极结构进行导电层表面改质处理的剖面图;以及
图2B为应用本发明实施例的栅极结构剖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
201:衬底 203:介电层
205:多晶硅层 207:导电层
209:掩模层 213:栅极堆叠结构
215:间隙壁
具体实施方式
鉴于现有技术未能针对栅极结构中导电层与掩模层间的剥离现象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本案发明人特研究分析该剥离状况的可能成因。
经研究发现,于一栅极结构的具体实施例中,导电层材料包含硅化钨,而掩模层的材料包含氮化硅,当于该两者相迭之后,掩模层对导电层产生不同压力时,所产生剥离的情形亦不相同。例如,当于接合处应力为0百万帕斯卡(MPa)的应力后,根据实际统计的结果,导电层与掩模层间产生剥离现象的数目较高;当应力降低为-100百万帕斯卡后,两者间产生剥离的数目有降低的趋势;若进一步将应力降低至-200百万帕斯卡后,则发现导电层与掩模层间产生的剥离数目明显减少。此即,剥离现象随着导电层与掩模层间的应力的增加而趋于严重。换言之,剥离现象的成因可能来自导电层与掩模层间材料结构的差异而产生应力所致。
基于上述发现,本发明提供一种使导电层表面改质的方法,以降低导电层与掩模层间的应力,从而改善导电层与掩模层间的剥离问题,提升栅极工艺的成品率。
以下将以一制造栅极的方法为例,完整详细地说明本发明,其流程图如图1所示。配合图2A及2B,此栅极制造方法包含下列步骤:于步骤101中,提供一衬底201。接着执行步骤103,于衬底201上形成一介电层203。于优选实施例中,该介电层203可以是,举例言之(但不以此为限),一氧化层,其可利用热氧化法形成。步骤105为于该介电层203上形成一多晶硅层205。该多晶硅层205可以低压化学气相沉积法,以加热解离硅甲烷的方式沉积而得。
其次,步骤107于多晶硅层205上形成一导电层207。该导电层207优选为一金属层。举例言之(但不以此为限),该导电层207可为钨金属层或为硅化钨层的含钨层。其中以硅化钨层为例,可藉由低压化学气相沉积法,由六氟化钨与硅甲烷反应沉积形成该层207。
接着执行步骤109,针对导电层207进行一导电层表面的改质处理。于一具体实施例中,此表面处理利用一含氮的等离子体气体轰击该导电层表面,如图2A所示。其中,该含氮的气体可选自下列群组:氨气、氮气、及其组合,且优选为氨气。将该含氮的气体于200W或更高的能量下形成等离子体气体,轰击该导电层表面5秒或更长的时间。于此,有别于现有技术需于750℃或更高的温度进行热退火工艺,进行本发明方法前述步骤时,无须经热退火处理,且无须针对晶片衬底的温度进行相当的控制,从而,有助于降低整个工艺的热预算。
再于步骤111中,沉积一掩模层209。于一具体实施例中,掩模层209是一介电层,举例言之(但不以此为限),是一氮化硅层。于步骤113中,图案化上述氧化层、多晶硅层205、导电层207及掩模层209,以形成一栅极堆叠结构213。在步骤115中,沉积覆盖栅极堆叠结构213的一绝缘层。最后在步骤117中,对绝缘层进行非等向性蚀刻,以于该栅极堆叠结构213的侧边形成一间隙壁215。之后,便可得如图2B所示的栅极结构。
下表显示于半导体工艺中的,未经本发明的减少应力处理的第一晶片与经施加本发明的降低导电层与掩模层间应力方法的第二晶片,两者的缺陷晶粒数及缺陷数。其中,「缺陷数」指在晶片上所发生的缺陷数目,而「缺陷晶粒数」指晶片上具缺陷的最小操作单位面积的个数。由表中可知,未经处理的第一晶片的缺陷数为270个,缺陷晶粒数则为170粒;相较之下,经本发明处理以氮气的第二晶片的缺陷数仅为60个,缺陷晶粒数则只有21粒,不论缺陷数,或是缺陷晶粒数均远少于第一晶片。是故,于工艺中进行本发明的减少应力方法后,能明显改善剥离发生。
晶片编号 | 处理状况 | 缺陷数 | 缺陷晶粒数 |
第一晶片 | 未经处理 | 270 | 170 |
第二晶片 | 以氨气处理 | 60 | 21 |
综上所述,由于本发明针对栅极中硅化钨导电层与氮化硅掩模层间的接触面进行改质,因此硅化钨层与氮化硅层的接触面将改变为氮化硅层与氮化硅层间的接触,是故能大幅地减小导电层与掩模层接触面的应力,进而避免剥离。于其它的实施例中,若栅极的导电层为金属层,例如为金属钨层,进行前述类似的等离子体表面处理,亦有减小导电层与掩模层接触面间应力的效果。因而,利用本发明的制造栅极方法,可使导电层与掩模层间的应力降低,避免导电层与掩模层发生剥离的情况,进而提升半导体元件的工艺成品率。
本发明上述栅极的制造方法的步骤顺序仅为简单说明之用,任何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可推及的栅极制造方法,皆可使用本发明的降低导电层与掩模层间应力的方法,以减少栅极导电层与掩模层发生剥离的情况。
上述的实施例仅用来例举本发明的实施例,以及阐释本发明的技术特征,并非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畴。任何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可轻易完成的改变或均等性的安排均属本发明所主张的范围,本发明的权利范围应以权利要求书为准。
Claims (18)
1.一种降低导电层与掩模层间的应力的方法,包含于该导电层上方形成该掩模层之前,进行一含氮气体的等离子体处理以改质该导电层与该掩模层接触的表面,该导电层为一含钨金属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该含钨金属层是一硅化钨层。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该掩模层是一介电层。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该介电层是一氮化硅层。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该含氮气体选自下列群组:氨气、氮气、及其组合。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该含氮气体是氨气。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该等离子体处理于200W或更高的能量下进行。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该等离子体处理进行5秒或更长的时间。
9.一种制造栅极的方法,包含:
提供一衬底;以及
于该衬底上依序沉积一氧化层、一导电层、及一掩模层,以形成一栅极堆叠结构,该导电层为一含钨金属层;
其中,于沉积该掩模层之前,进行一含氮的气体的等离子体处理以改质该导电层表面。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该含钨金属层是一硅化钨层。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该掩模层是一介电层。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该介电层是一氮化硅层。
13.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该含氮气体选自下列群组:氨气、氮气、及其组合。
14.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该含氮气体是氨气。
15.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该等离子体处理于200W或更高的能量下进行。
16.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该等离子体处理进行5秒或更长的时间。
17.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于形成该栅极堆叠结构的步骤中,更包含于沉积该导电层之前,先沉积一多晶硅层。
18.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于形成该栅极堆叠结构的步骤后,更包含于该栅极堆叠结构的侧边形成一间隙壁。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B2006101360616A CN100495657C (zh) | 2006-10-20 | 2006-10-20 | 降低导电层与掩模层间应力的方法以及制造栅极的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B2006101360616A CN100495657C (zh) | 2006-10-20 | 2006-10-20 | 降低导电层与掩模层间应力的方法以及制造栅极的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165859A CN101165859A (zh) | 2008-04-23 |
CN100495657C true CN100495657C (zh) | 2009-06-03 |
Family
ID=393344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200610136061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95657C (zh) | 2006-10-20 | 2006-10-20 | 降低导电层与掩模层间应力的方法以及制造栅极的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0495657C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820215A (zh) * | 2011-06-08 | 2012-12-12 | 上海华虹Nec电子有限公司 | 栅极制作方法 |
-
2006
- 2006-10-20 CN CNB2006101360616A patent/CN100495657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165859A (zh) | 2008-04-2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938378B (zh) | 半导体器件制造方法 | |
US4983544A (en) | Silicide bridge contact process | |
US7465617B2 (en) | Method of fabricating a semiconductor device having a silicon oxide layer, a method of fabricating a semiconductor device having dual spacers, a method of forming a silicon oxide layer on a substrate, and a method of forming dual spacers on a conductive material layer | |
US5736455A (en) | Method for passivating the sidewalls of a tungsten word line | |
JP2000188401A (ja) | 半導体素子のゲ―ト電極形成方法 | |
JPH08115984A (ja) | 半導体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
CN101174650A (zh) | 薄膜晶体管及其制造方法 | |
CN1610096A (zh) | 利用自行对准金属硅化物制程形成多晶硅电容器的方法 | |
CN100495657C (zh) | 降低导电层与掩模层间应力的方法以及制造栅极的方法 | |
KR20050064787A (ko) | 반도체소자의 도전배선 형성방법 | |
US6800553B2 (en) |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 silicide layer of semiconductor device | |
US20210404056A1 (en) | Ultra-thin films with transition metal dichalcogenides | |
US10707214B2 (en) | Fabricating method of cobalt silicide layer coupled to contact plug | |
US20080076241A1 (en) | Method for reducing stress between a conductive layer and a mask layer and use of the same | |
CN101894752A (zh) | 半导体制造方法 | |
KR100296133B1 (ko) | 반도체 장치의 금속 게이트 전극 형성방법 | |
JPH10189915A (ja) | ダイナミック・ランダム・アクセス・メモリ用の金属シリサイド・ゲートを形成するプロセス | |
CN101459068A (zh) | 金属硅化物接触层的制造方法 | |
US6268285B1 (en) | Method of removing plasma etch damage to pre-silicidized surfaces by wet silicon etch | |
CN102237270B (zh) | 金属栅极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 |
CN102623326A (zh) | 具有介电层的半导体结构及该介电层的制造方法 | |
US20230043874A1 (en) | Semiconductor structur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 |
CN102446813A (zh) | 互连结构的制作方法 | |
KR100268802B1 (ko) | 반도체 소자의 금속배선 형성방법 | |
CN1430249A (zh) | 避免尖峰现象的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7 |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603 Termination date: 200911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