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494727C - 单向阻尼器以及电器 - Google Patents

单向阻尼器以及电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494727C
CN100494727C CNB2005100890555A CN200510089055A CN100494727C CN 100494727 C CN100494727 C CN 100494727C CN B2005100890555 A CNB2005100890555 A CN B2005100890555A CN 200510089055 A CN200510089055 A CN 200510089055A CN 100494727 C CN100494727 C CN 100494727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housing
rotor
central part
way damp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51008905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730968A (zh
Inventor
荒木实
田中雅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fco Inc
Original Assignee
Nifc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fco Inc filed Critical Nifco Inc
Publication of CN17309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3096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94727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94727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33/00Constructional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G11B33/02Cabinets; Cases; Stands; Disposition of apparatus therein or thereon
    • G11B33/08Insulation or absorption of undesired vibrations or sound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9/00Spring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similarly-constructed movement-dampers using a fluid or the equivalent as damping medium
    • F16F9/10Spring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similarly-constructed movement-dampers using a fluid or the equivalent as damping medium using liquid only; using a fluid of which the nature is immaterial
    • F16F9/14Devices with one or more members, e.g. pistons, vanes, moving to and fro in chambers and using throttling effect
    • F16F9/145Devices with one or more members, e.g. pistons, vanes, moving to and fro in chambers and using throttling effect involving only rotary movement of the effective parts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能够得到较大的制动力矩的同时,能够把制动力矩保持在一定精度的单向阻尼器。该单向阻尼器由以下部件构成:圆筒状的壳体;收放在该壳体内的粘性流体;具有成为旋转中心的中心部和从该中心部向径向竖起而把上述壳体内部分为两半并设有流通路径的竖起部,且上述中心部以及上述竖起部可旋转地收放在上述壳体内的转子;由夹持上述中心部的夹持部和从该夹持部的一端延伸、开闭上述流通路径的自由端部构成的阀体;防止上述粘性流体从上述壳体和上述转子之间漏出的密封部件;在上述壳体的内侧设有限制上述转子旋转的转动限制部,该转动限制部的内周与构成转子的中心部的外周以及构成阀体的夹持部的外周接触。

Description

单向阻尼器以及电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控制旋转体向一个方向旋转或转动的单向阻尼器,以及使用了该单向阻尼器的电器。
背景技术
作为原来的上述单向阻尼器,提出了以下方案,其由以下部件构成:具有圆筒状的壳体;收放在该壳体内的粘性流体;具有成为旋转中心的中心部、从该中心部向径向竖起而把壳体内部分为两半并在与壳体之间形成连通路的控制壁,且中心部以及控制壁可旋转地收放在壳体内的转子;使一端在中心部的控制壁附近为旋转中心,另一端接触壳体的内表面,与转子一起旋转的控制阀;防止粘性流体从壳体和转子之间漏出的密封部件。(参照专利文献1-特许第2882109号公报)
上述单向阻尼器,虽然壳体和转子以及控制阀的空隙之间起节流孔的功能,但由于在控制阀的转动支点具有自由度,所以,制动时的节流孔大,得不到大的制动力矩。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能够得到大的制动力矩,同时,能够使制动力矩保持一定精度的单向阻尼器以及使用了该单向阻尼器的电器。
本发明是以下这种发明。
(1)本发明的单向阻尼器具有以下特征,由以下部件构成:圆筒状的壳体;收放在该壳体内的粘性流体;具有成为旋转中心的中心部、从该中心部向径向竖起而把壳体内部分为两半并设有流通路径的竖起部,且中心部以及控制壁可旋转地收放在壳体内的转子;由夹持上述中心部的夹持部、从该夹持部的一端延伸开闭上述流通路径的自由端部构成的阀体;防止上述粘性流体从上述壳体和上述转子之间漏出的密封部件;壳体和转子之间的间隙变小。
(2)在(1)所述的单向阻尼器中,其特征在于:使上述转子由具有弹性的合成树脂制成。
(3)在(1)或(2)所述的单向阻尼器中,其特征在于:设有配置阀体的凹槽。
(4)在(1)至(3)任何一项所述的单向阻尼器中,其特征在于:上述流通路径的截面朝向上述阀体侧逐渐变窄。
(5)在(1)至(4)任何一项所述的单向阻尼器中,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壳体的内侧设有限制上述转子的旋转的转动限制部。
(6)在(1)至(5)任何一项所述的单向阻尼器中,其特征在于:使上述转子为放入了玻璃的合成树脂制成,使上述阀体为聚缩醛制。
(7)在输入部可起伏地安装在主体上的电器中,其特征在于:把单向阻尼器用作转动轴,控制上述输入部从竖立状态倒下,该单向阻尼器由以下部件构成:圆筒状的壳体;收放在该壳体内的粘性流体;具有成为旋转中心的中心部和从该中心部向径向竖起而把壳体内部分为两半并设有流通路径的竖起部,上述中心部以及上述竖起部可旋转地收放在上述壳体内的转子;由夹持上述中心部的夹持部和从该夹持部的一端延伸、开闭上述流通路径的自由端部构成的阀体;防止上述粘性流体从上述壳体和上述转子之间漏出的密封部件;壳体和转子之间的间隙变小。
(8)在显示部可起伏地安装在主体上的电器中,其特征在于:使用单向阻尼器作为转动轴,控制上述显示部倒向上述主体上,该单向阻尼器由以下部件构成:圆筒状的壳体;收放在该壳体内的粘性流体;具有成为旋转中心的中心部和从该中心部向径向竖起而把壳体内部分为两半并设有流通路径的竖起部,上述中心部以及上述竖起部可旋转地收放在上述壳体内的转子;由夹持上述中心部的夹持部和从该夹持部的一端延伸、开闭上述流通路径的自由端部构成的阀体;防止上述粘性流体从上述壳体和上述转子之间漏出的密封部件;壳体和转子之间的间隙变小。
(9)在使输入部可从水平方向出入而收放在主体中、利用弹性力施加部件对被收放在上述主体中的上述输入部施加向从上述主体推出的方向的弹性力的电器中,其特征在于:用单向阻尼器控制上述输入部因上述弹性力施加部件的弹性力从上述主体弹出,该单向阻尼器由以下部件构成:圆筒状的壳体;收放在该壳体内的粘性流体;具有成为旋转中心的中心部和从该中心部向径向竖起而把壳体内部分为两半并设有流通路径的竖起部,上述中心部以及上述竖起部可旋转地收放在上述壳体内的转子;由夹持上述中心部的夹持部和从该夹持部的一端延伸、开闭上述流通路径的自由端部构成的阀体;防止上述粘性流体从上述壳体和上述转子之间漏出的密封部件;壳体和转子之间的间隙变小。
发明效果
采用本发明的单向阻尼器,由于采用在转子的竖起部设置流通路径,用阀体的自由端部开闭该流通路径的结构,通过使起节流孔作用的壳体和转子之间的间隙变小,从而能够得到大的制动力矩,同时能够使制动力矩保持一定的精度。
由于用具有弹性的合成树脂制成转子,所以,即使粘性流体的制动力矩偏离而作用于转子,通过能够以转子的弹性吸收该制动力矩,也能够防止转子的损伤和破损。
再有,由于设置配置阀体的凹槽,从而能够限制阀体向轴向的移动,使凹槽的深度为阀体的厚度,粘性流体的厚度均一,制动力矩不会变动,同时,能够使制动力矩不变。
并且,由于使流通路径的截面朝向阀体侧逐渐变窄,从而能够使制动力矩还作用于转子向非制动方向的旋转。
再有,由于在壳体的内侧设置限制转子旋转的转动限制部,从而能够做成一个旋转的单向阻尼器。
并且,由于用放入了玻璃的合成树脂制成转子,用聚缩醛制成阀体,从而能够使承受荷重的转子具有强度,能够防止转子的损伤、破损。
采用本发明的电器,能够利用单向阻尼器对输入部从竖起状态到下、或者监控部倒向主体上、或者输入部因弹性力部件的弹性力而从主体弹出进行制动,能够防止输入部和显示部的损伤、破损。
附图说明
图1是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单向阻尼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的外壳的正视图。
图3是沿图2的A-A线的剖面图。
图4是相当于沿图3的B-B线的外壳的剖面图。
图5是图1所示的转子的正视图。
图6是沿图5的C-C线的剖面图。
图7是沿图5的D-D线的剖面图。
图8是组装了图1所示的各零部件的单向阻尼器的正视图。
图9是图8所示的单向阻尼器的俯视图。
图10是沿图8的E-E线的剖面图。
图11是沿图9的F-F线的剖面图。
图12是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单向阻尼器的动作说明图。
图13是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单向阻尼器的动作说明图。
图14是展示使用了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单向阻尼器的电器的说明图。
图15是展示使用了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单向阻尼器的电器的另一个例子的说明图。
图16是展示使用了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单向阻尼器的电器的其它例子的说明图。
图中:D—单向阻尼器,11—外壳(壳体),12—外壳主体,13—轴承部,14—转动限制部,15—台阶部,16—第1安装部,17—安装用缺口,18—第2安装部,19—安装孔,20—助肋,21—盖(壳体),22—阻塞部,23—穿透孔,24—环状突出部,31—硅油(粘性流体),41—转子,42—支轴,43—中心部,44—凹槽,45—竖起部,46—流通路径,47—凸缘部,48—制动轴部,51—阀体,52—夹持部,53—自由端部,61—O形环(密封部件),A、B—区间,PA—个人电脑(电器),PB—个人电脑(电器),PC—个人电脑(电器),O—主体,I—输入部,M—显示部,X—转动部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图1是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单向阻尼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1中,D表示单向阻尼器,其由以下部件构成:具有刚性的合成树脂制、例如聚碳酸酯制的外壳11;堵塞该外壳11的开放端的具有刚性的合成树脂制的例如聚碳酸酯制的盖21;作为收放在被盖21堵塞的外壳11内的粘性流体的硅油(省略图示);可旋转地收放在外壳11内,具有从盖21的穿透孔23向外部突出的制动轴部48的合成树脂制例如聚缩醛制的转子41;安装在该转子41上的合成树脂制的例如聚缩醛制的阀体51;作为防止硅油从盖21和转子41之间漏出的密封部件的例如以自润滑硅胶成型的O形环61。
此外,壳体由外壳11和盖21构成。
图2是图1所示外壳的正视图,图3是沿图2中A-A线的剖面图,图4是相当于沿图3中B-B线的外壳的剖面图。
在这些图中,外壳11由以下部件构成:有底圆筒状的外壳主体12;与该外壳主体12的底部的外侧一体形成的第1安装部16;在外壳主体12的外周向轴向一体形成的、用助肋20增强两端的第2安装部18。
在上述外壳主体12上,在底部内侧设有由圆柱状凹部组成的轴承部13,在外周的轴向设有由向内侧以圆弧状突出的突出部组成的转动限制部14从底部向轴向直到所定位置,在开放端的内侧设有环绕的台阶部15。
并且,在第1安装部16上设有安装用缺口17,另外,在第2安装部18上设有安装孔19。
此外,转动限制部14的内周与构成转子41的中心部43的外周以及构成阀体51的夹持部52的外周接触,背对外壳主体12底部的一侧与构成转子41的凸缘部47接触。
如图1所示,上述盖21由具有穿透孔23的环形的堵塞部22和环绕穿透孔23周围一体设置的插入外壳11的台阶部15内的环形突出部24构成。
图5是图1所示的转子的正视图,图6是沿图5中C-C线的剖面图,图7是沿图5中D-D线的剖面图。
在这些图中,转子41由以下部件构成:可旋转地插入外壳11的轴承部13内的圆柱状支轴42;与该支轴42的一端同心而连起来设置的圆柱状的中心部43;从该中心部43向径向竖起并连起来设置的与外壳主体12的内周接触而把外壳主体12的内部分成两半的竖起部45;在与中心部43的支轴42相反的一侧以同心连起来设置的可旋转地插入外壳主体12的台阶部15内的凸缘部47;在与该凸缘部47的中心部43相反的一侧以同心连起来设置的从盖21突出的I切割状的制动轴部48。
并且,在中心部43以及竖起部45上设有从竖起部45的一端经由中心部43的外周直至竖起部45的另一端的向轴向延伸的凹槽44。
此外,凹槽44的深度为把阀体51的夹持部52安装到中心部43的凹槽44的话,中心部43的外周与夹持部52的外周在一个面上的深度,即,夹持部52的厚度。
另外,在竖起部45上设有流通路径46,其以阀体51安装在凹槽44的状态朝向阀体51的自由端部53截面逐渐变窄。
如图1所示,上述阀体51由安装在中心部43的凹槽44上圆弧状的夹持中心部43的夹持部52和从该夹持部53的一端向径向延伸、位于竖起部45的凹槽44内的开闭流通路径46的自由端部53构成。
图8是组装图1所示的各部件的单向阻尼器的正视图,图9是图8所示的单向阻尼器的俯视图,图10是图8的E-E线剖面图,图11是图9的F-F线剖面图。
在图10或图11中,31表示作为粘性流体的硅油。
A、B表示在壳体内分成两半形成的区间。
以下对单向阻尼器D的组装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
首先,以外壳主体12的开放端侧为上侧固定外壳11,向外壳主体12内注入适量的硅油31。
然后,使自由端部53与流通路径46截面的狭窄的一方对应,同时,使夹持部52面对凹槽44,利用夹持部52的弹性向夹持部52内插入中心部43,通过使中心部43被夹持在夹持部52上,将阀体51安装在转子41上。
其次,在支轴42、中心部43、竖起部45、凸缘部47的中心部43侧以及阀体51涂抹硅油31后,从支轴42侧向外壳主体12内插入转子41。
这样一来,把转子41插入外壳主体12内的话,支轴42可旋转地在轴承部13内嵌合,中心部43与外壳主体12的底部接触,中心部43以及夹持部52与转动限制部14的内周面接触,竖起部45的外周与外壳主体12的内周面接触,同时,凸缘部47与转动限制部14以及台阶部15接触。
然后,把转子41的制动轴部48嵌入O形环61后,以环形突出部24侧为下侧向盖21的穿透孔23内插入制动轴部48,用堵塞部22堵塞外壳主体12的开放端。
这样一来,安装了O形环61以及盖21之后,用堵塞部22堵塞外壳主体12的开放端,或者,通过把O形环压接到外壳主体12、环状突出部24、凸缘部47以及制动轴部48上,防止硅油31从壳体和转子41之间漏出。
其次,如图8~图10所示,通过以高频焊接环绕外壳主体12的上端和盖21的外侧边缘之间,焊接起来而进行密封,就能够组装单向阻尼器,结束组装。
这样一来,组装单向阻尼器D之后,壳体内被转动限制部14以及竖起部45划分成2个区间A、B。
图12以及图13是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单向阻尼器的动作说明图。
其次,对动作进行说明。
此外,单向阻尼器D利用第1安装部16和/或第2安装部18使壳体被固定。
首先,在图12的状态,使转子41的制动轴部48向逆时针方向旋转的力作用时,由于竖起部45以及阀体51也开始向逆时针方向旋转,所以,A区间内的硅油31被加压,被加压的硅油31向竖起部45挤压自由端部53,堵塞流通路径46。
因此,由于A区间内的硅油31通过壳体与转子41的间隙(节流孔)流向B区间内,从而控制制动轴部48向逆时针方向旋转。
其次,在图12的状态,使转子41的制动轴部48向顺时针方向旋转的力作用时,由于竖起部45以及阀体51也开始向顺时针方向旋转,所以,B区间内的硅油31被加压,如图13所示,被加压的硅油31通过流通路径46后挤压自由端部53,使流通路径46开放。
因此,由于B区间内的硅油31通过流通路径46后流向A区间内,从而制动轴部48向顺时针方向的旋转完全不受到制动。
如上所述,采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话,由于采用在转子41的竖起部45上设置流通路径46,用阀体51的自由端部53开闭该流通路径46的结构,所以,通过使具有节流孔功能的壳体与转子41之间的间隙变窄,就能够得到大的制动力矩,同时,能够使制动力矩保持一定精度。
并且,由于用具有弹性的聚缩醛制成转子41,所以,即使硅油31的制动力矩偏离而作用于转子41上,因能够利用转子41的弹性吸收该制动力矩,也能够防止转子41的损伤和破损。
再有,由于设有配置阀体51的凹槽44,所以,能够限制阀体51向轴向的移动,使凹槽44的深度为阀体51的厚度的话,硅油31的厚度变得均匀,制动力矩不会变动,同时,能够使制动力矩恒定。
并且,由于使流通路径46的截面朝向阀体51侧逐渐变窄,所以,也能够使制动力矩作用于转子41向非制动方向的旋转。
再有,由于在外壳主体12的内侧设置限制转子41旋转的转动限制部14,所以,能够做成向一方旋转的单向阻尼器D。
图14是表示作为使用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单向阻尼器的电器的一例的说明图。
在图14中,PA表示作为电器的个人电脑,输入部I可起伏地安装在主体O上,作为转动部分X的转动轴使用了上述单向阻尼器。
并且,单向阻尼器安装成在从沿主体O竖起的状态使输入部I倒下时产生制动力矩。
在使用该个人电脑PA时,把输入部I维持在竖起状态,省略图示,解除锁定机构的锁定,把输入部I的上端稍微向身前拉,输入部I因自重而倒下,该输入部I的倒下是通过单向阻尼器来制动的。
图15是表示使用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单向阻尼器的电器的另一例的说明图。
在图15中,PB表示作为电器的个人电脑,显示部M可起伏地安装在主体O上,作为转动部分X的转动轴使用了上述单向阻尼器。
并且,单向阻尼器安装成在使竖起状态的显示器M向主体O倒下时产生制动力矩。
在结束该个人电脑PB的使用时,往身前拉竖起的显示部M的上端并使显示部M倒向主体O上,显示部M的倒下通过单向阻尼器来制动。
图16是表示使用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单向阻尼器的电器的另一各例子的说明图。
在图16中,PC表示作为电器的个人电脑,使输入部I可向水平方向出入地收放在主体O中,使收放在主体中的输入部I利用省略图示的弹性力施加部件施加向从主体O推出的方向的弹性力。
并且,单向阻尼器被安装成在输入部I从主体O突出时产生制动力矩。
在使用该个人电脑PC时,在使输入部I收放在主体O中的状态,一旦解除省略了图示的锁定机构的锁定,利用弹性力部件的弹性力使输入部I从主体O突出,例如,因与设在搬送该输入部I的搬送台上的齿条啮合的齿轮机构使单向阻尼器的制动轴部转动,能够利用单向阻尼器对从主体O中弹出的输入部I进行制动。
如上所述,采用本发明的个人电脑PA~PC的话,能够利用单向阻尼器对输入部I从竖起状态倒下、或者显示部M倒向主体O上,或者输入部I因弹性力部件的弹性力从主体O弹出进行制动,能够防止输入部I、显示部M的损伤和破损。
在上述实施例中,展示了用聚缩醛树脂形成转子41的例子,利用以放入30重量%玻璃的合成树脂制成转子41,能够使承受荷重的转子41具有强度,同时,能够抑制热膨胀率变小,能够防止转子41的损伤和破损,同时能够把因温度变化而导致的尺寸的变化抑制到很小。

Claims (9)

1.一种单向阻尼器,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部件构成:
圆筒状的壳体;
收放在该壳体内的粘性流体;
具有成为旋转中心的中心部和从该中心部向径向竖起而把上述壳体内部分为两半并设有流通路径的竖起部,且上述中心部以及上述竖起部可旋转地收放在上述壳体内的转子;
由夹持上述中心部的夹持部和从该夹持部的一端延伸、开闭上述流通路径的自由端部构成的阀体;
防止上述粘性流体从上述壳体和上述转子之间漏出的密封部件;
在上述壳体的内侧设有限制上述转子旋转的转动限制部,该转动限制部的内周与构成转子的中心部的外周以及构成阀体的夹持部的外周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向阻尼器,其特征在于:
用具有弹性的合成树脂制成上述转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单向阻尼器,其特征在于:
在中心部以及竖起部上设有从竖起部的一端经由中心部的外周直至竖起部的另一端的向轴向延伸的凹槽,该凹槽是用于配置阀体的凹槽。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单向阻尼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流通路径的截面朝向上述阀体侧逐渐变窄。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单向阻尼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流通路径的截面朝向上述阀体侧逐渐变窄。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单向阻尼器,其特征在于:
用放入了玻璃的合成树脂制成上述转子,用聚缩醛制成上述阀体。
7.一种电器,输入部可起伏地安装在主体上,其特征在于:
使用单向阻尼器作为转动轴,控制上述输入部从竖起状态倒下,该单向阻尼器由以下部件构成:圆筒状的壳体;收放在该壳体内的粘性流体;具有成为旋转中心的中心部和从该中心部向径向竖起而把壳体内部分为两半并设有流通路径的竖起部,且上述中心部以及上述竖起部可旋转地收放在上述壳体内的转子;由夹持上述中心部的夹持部和从该夹持部的一端延伸、开闭上述流通路径的自由端部构成的阀体;防止上述粘性流体从上述壳体和上述转子之间漏出的密封部件;转动限制部的内周与构成转子的中心部的外周以及构成阀体的夹持部的外周接触。
8.一种电器,显示部可起伏地安装在主体上,其特征在于:
使用单向阻尼器作为转动轴,控制上述显示部倒向上述主体上,该单向阻尼器由以下部件构成:圆筒状的壳体;收放在该壳体内的粘性流体;具有成为旋转中心的中心部和从该中心部向径向竖起而把壳体内部分为两半并设有流通路径的竖起部,且上述中心部以及上述竖起部可旋转地收放在壳体内的转子;由夹持上述中心部的夹持部和从该夹持部的一端延伸、开闭上述流通路径的自由端部构成的阀体;防止上述粘性流体从上述壳体和上述转子之间漏出的密封部件;转动限制部的内周与构成转子的中心部的外周以及构成阀体的夹持部的外周接触。
9.一种电器,使输入部可从水平方向出入地收放于主体中、利用弹性力施加部件对被收放在上述主体中的上述输入部施加向从上述主体推出的方向的弹性力,其特征在于:用单向阻尼器控制上述输入部因上述弹性力施加部件的弹性力从上述主体弹出,该单向阻尼器由以下部件构成:圆筒状的壳体;收放在该壳体内的粘性流体;具有成为旋转中心的中心部和从该中心部向径向竖起而把壳体内部分为两半并设有流通路径的竖起部,且上述中心部以及上述竖起部可旋转地收放在壳体内的转子;由夹持上述中心部的夹持部和从该夹持部的一端延伸、开闭上述流通路径的自由端部构成的阀体;防止上述粘性流体从上述壳体和上述转子之间漏出的密封部件;转动限制部的内周与构成转子的中心部的外周以及构成阀体的夹持部的外周接触。
CNB2005100890555A 2004-08-05 2005-08-03 单向阻尼器以及电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94727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228998 2004-08-05
JP2004228998 2004-08-0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30968A CN1730968A (zh) 2006-02-08
CN100494727C true CN100494727C (zh) 2009-06-03

Family

ID=349840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510089055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94727C (zh) 2004-08-05 2005-08-03 单向阻尼器以及电器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7416063B2 (zh)
KR (1) KR20060050094A (zh)
CN (1) CN100494727C (zh)
DE (1) DE102005036801B4 (zh)
GB (1) GB2416820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841290B2 (ja) * 2006-03-31 2011-12-21 株式会社ニフコ ロータリーダンパーの破壊防止機構
US8516657B2 (en) * 2007-10-05 2013-08-27 Sugatsune Kogyo Co., Ltd. Hinge device
US7971318B2 (en) * 2008-04-10 2011-07-05 Samsung Electro-Mechanics Co., Ltd. Hinge assembly and mobile terminal having the same
US20090255091A1 (en) * 2008-04-10 2009-10-15 Samsung Electro-Mechanics Co., Ltd. Hinge assembly and mobile terminal having the same
JP5641976B2 (ja) * 2011-02-25 2014-12-17 株式会社ニフコ ダンパー装置
US8899390B2 (en) 2012-02-14 2014-12-02 C&D Zodiac, Inc. Freewheeling rotary damping mechanism
DE102013209797A1 (de) * 2012-05-30 2013-12-05 Kyowa Sangyo Co., Ltd. Sonnenblende für ein fahrzeug
JP2017198271A (ja) * 2016-04-27 2017-11-02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流体ダンパ装置、ダンパ付き機器および洋式トイレユニット
JP2017198270A (ja) * 2016-04-27 2017-11-02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流体ダンパ装置、ダンパ付き機器および洋式トイレユニット
US10253556B2 (en) * 2016-06-29 2019-04-09 Hunter Douglas Inc. Damper for a covering for an architectural opening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921398A1 (de) * 1989-06-29 1991-01-03 Enidine Co Dreh-daempfungsvorrichtung
US5255396A (en) * 1991-07-26 1993-10-2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Sanitary cleaning device including a rotation deceleration device
JP2882109B2 (ja) 1991-08-22 1999-04-12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油圧式回転減速装置
JP2955813B2 (ja) * 1994-01-21 1999-10-04 株式会社河合楽器製作所 オイルダンパを用いた鍵盤蓋開閉装置
JP3053156B2 (ja) 1994-04-28 2000-06-19 日立粉末冶金株式会社 流体圧ダンパ
JP2894596B2 (ja) * 1994-08-19 1999-05-24 トックベアリング株式会社 回転ダンパおよび該ダンパを用いた蓋等の開閉装置
JPH09190906A (ja) * 1996-01-10 1997-07-2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回転スロットル位置センサ
DE19745038C1 (de) * 1997-10-11 1999-07-08 Itw Ateco Gmbh Rotationsdämpfer
JP4256523B2 (ja) * 1999-03-04 2009-04-22 株式会社ニフコ 回転ダンパー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サンバイザーの取付装置
US6412514B1 (en) * 1999-10-26 2002-07-02 Red Valve Company, Inc. Flip check valve
JP4582512B2 (ja) * 2000-07-19 2010-11-17 トックベアリング株式会社 回転ダンパ
JP4573190B2 (ja) * 2001-06-04 2010-11-04 トックベアリング株式会社 回転ダンパ
US7107084B2 (en) * 2001-08-29 2006-09-12 Danger, Inc. Sliding display apparatus
CN1240952C (zh) * 2002-01-23 2006-02-08 株式会社三协精机制作所 使用粘性流体的阻尼器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JP2003247583A (ja) * 2002-02-21 2003-09-05 Nifco Inc 回転ダンパ
JP2004068992A (ja) * 2002-08-08 2004-03-04 Hitachi Powdered Metals Co Ltd 回転ダンパ
JP3983654B2 (ja) * 2002-11-27 2007-09-26 株式会社ニフコ ダンパ
JP4462887B2 (ja) * 2003-10-06 2010-05-12 トックベアリング株式会社 回転ダンパ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02005036801A1 (de) 2006-03-02
KR20060050094A (ko) 2006-05-19
CN1730968A (zh) 2006-02-08
US7416063B2 (en) 2008-08-26
DE102005036801B4 (de) 2015-01-22
GB0516020D0 (en) 2005-09-07
US20060027432A1 (en) 2006-02-09
GB2416820A (en) 2006-02-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94727C (zh) 单向阻尼器以及电器
BR112013000733B1 (pt) mancal de deslizamento por impulso
US5497863A (en) Rotary damper
CN1321021C (zh) 阻尼器和具有该阻尼器的汽车座位
US9207580B2 (en) Toner refill device
JPH0434015B2 (zh)
US20060011428A1 (en) Rotary damper
GB2267326A (en) Rotary damper
JP4947623B2 (ja) 遠心分離機及びそのロータ
WO2008053574A1 (fr) Amortisseur de rotation
CN106168505A (zh) 燃料箱用流量检测装置
CN202381616U (zh) 一种单向阻尼器
WO2016084739A1 (ja) ダンパー及びダンパーの製造方法
JPS59208220A (ja) 高速回転する複列ころがり軸受け用潤滑装置
WO2005028911A1 (ja) 回転ダンパー
CN106402257B (zh) 旋转阻尼器
KR20180075501A (ko) 밀봉 회전 테이블
JP7445952B2 (ja) ロータリダンパ
CN109477538B (zh) 流体缓冲装置以及带缓冲的设备
JP4898629B2 (ja) ダンパー装置
JPH0865949A (ja) モータ
CN216279332U (zh) 内开手柄总成及车辆
JP2015194231A (ja) 流体ダンパ装置およびダンパ付き機器
JPH04147A (ja) 風向調整装置
JP4335635B2 (ja) 回転ダンパー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603

Termination date: 2021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