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488792C - 充气轮胎 - Google Patents

充气轮胎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488792C
CN100488792C CN200480027701.9A CN200480027701A CN100488792C CN 100488792 C CN100488792 C CN 100488792C CN 200480027701 A CN200480027701 A CN 200480027701A CN 100488792 C CN100488792 C CN 100488792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rown
translot
inclination
stria
ti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48002770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856410A (zh
Inventor
越智直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idgeston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Bridgeston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ridgestone Corp filed Critical Bridgestone Corp
Publication of CN18564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5641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88792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88792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0302Tread patterns directional pattern, i.e. with main rolling direc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12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narrow slits or incisions, e.g. sip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2011/0337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particular design features of the pattern
    • B60C2011/0339Grooves
    • B60C2011/0374Slant grooves, i.e. having an angle of about 5 to 35 degrees to the equatorial plan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S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S152/00Resilient tires and wheels
    • Y10S152/03Slits in thread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ir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能够在确保干、湿地性能的同时提高雪上性能的充气轮胎。在胎面(12)上设置多条倾斜横槽(16),倾斜横槽(16)从接地端(12E)朝向轮胎赤道面(CL)且相对于周向倾斜延伸,通过指定方向性,能够得到高的湿地性能。在雪上行驶时,由于雪进入倾斜横槽(16)中,得到雪柱剪切力,从而能够得到在积雪路面上行驶时的基本的雪上性能。通过在由周向上相邻的倾斜横槽(16)所夹持的胎冠部分(18)中,在压入侧形成凸状曲线细槽(20)及刀槽花纹(22),这样,可在压入积雪时得到较大的边缘效果,能够提高在雪上的牵引性能。此外,在胎冠部分(18)中,由于离地侧与压入侧相比,槽较少而胎冠部刚性高,能够确保作为胎冠部分整体的胎冠部刚性,能够确保干、湿地操控性能。

Description

充气轮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四季通用充气轮胎。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例如图3所示,高性能的通用式轮胎的胎面具有形成如下部分的图案,即,包括多条周向主槽104,以及将在轮胎中央区域的周向主槽104上开口的倾斜横槽106沿周向等间隔地布置而形成的多个胎冠部分108。
此外,在图3所示的图案以外,还有例如专利文献1~5所示的图案。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03-3841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03-112704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05-278416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平2002-248906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平2003-54224号公报
但是,在通用式轮胎中,需要将干、湿地行驶性能以及雪上的性能多维地平衡。
现有技术的图案的结构中,在要确保雪上性能时,一般采取在胎冠部分108内均等地加入刀槽花纹112、114的条数加以增加的方法,但在这种方法中,雪上性能较好时,胎冠部分的刚性就会降低,使得干、湿地操控性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用于解决上述问题,其目的为提供一种能够在确保干、湿地性能的同时可提高雪上性能的充气轮胎。
技术方案1所述的发明为,一种充气轮胎,在胎面上从接地端朝向轮胎赤道面设置相对于周向倾斜延伸的多条倾斜横槽,回转方向指定为所述倾斜横槽从轮胎赤道面侧开始接地,其特征为,在由周向上相邻的所述倾斜横槽所夹持的胎冠部分上形成多条比所述倾斜横槽宽度窄的细槽,所述回转方向侧的区域与相反侧的区域相比,由所述细槽形成的轮胎轴方向边缘分量较多。
以下对技术方案1所述的充气轮胎的作用进行说明。
由于在胎面上设置从接地端朝向轮胎赤道面并相对于周向倾斜延伸的多条倾斜横槽,所以接地面内的水可由倾斜横槽排水,能够得到在潮湿路面上行驶时的基本的湿地性能。
此外,在雪上行驶时,由于雪进入倾斜横槽中,能够得到雪柱剪切力,因此能够得到在积雪路面上行驶时的基本的雪上性能。
在此,由于以倾斜横槽从轮胎赤道面侧开始接地的方式指定回转方向,倾斜横槽能够将接地面内的水从轮胎赤道面侧向接地端外侧顺畅地排出,能够得到潮湿路面上的高的防水上打滑性能。
到目前为止的高性能的通用式轮胎中,为了兼顾干、湿地时的操控性能和雪上性能,通过设置大的块体,以比较大的间隔在其中均等地设置刀槽花纹来实现性能。
但是,根据发明者各种实验研究的结果发现,为了提高雪上性能的牵引性,与在胎冠部上沿周向均等地形成在轮胎轴方向上延伸的细槽(或刀槽花纹)相比,在回转方向侧(压入侧)上较多地形成细槽(或刀槽花纹)而在压入雪上时有效地发挥边缘功能所起到的效果更好。
在本发明中,由于在由周向上相邻的倾斜横槽所夹持的胎冠部分上,形成比倾斜横槽宽度窄的细槽,回转方向侧的区域与相反侧的区域相比较,由细槽形成的轮胎轴方向的边缘分量多,所以在压入雪上时能够得到较大的边缘效应,能够提高雪上的牵引性能。
此外,在由周向上相邻的倾斜横槽所夹持的胎冠部分上,与回转方向相反侧的区域同回转方向侧的区域相比较,细槽较少,胎冠部刚性较高,因此能够确保作为胎冠部分整体的胎冠部刚性,能够确保干、湿地操控性能。
技术方案2的发明为,一种充气轮胎,在胎面上设置从接地端朝向轮胎赤道面且相对于周向倾斜延伸的多条倾斜横槽,以所述倾斜横槽从轮胎赤道面侧开始接地的方式指定回转方向,其特征为,在由周向上相邻的所述倾斜横槽所夹持的胎冠部分上形成多条比所述倾斜横槽宽度窄的细槽,并且胎冠部分具有第1胎冠部分和第2胎冠部分,其中,第1胎冠部分的所述回转方向侧的区域与相反侧的区域相比,由所述细槽形成的轮胎轴方向边缘分量较多,第2胎冠部分设置在所述第1胎冠部分的所述回转方向侧的相反侧并在沿所述倾斜横槽方向上连续。
以下对技术方案2所述的充气轮胎的作用进行说明。
技术方案2所述的充气轮胎的胎冠部分由于与回转方向相反侧的区域是沿倾斜横槽连续的(第2胎冠部分),所以与技术方案1相比,与回转方向相反侧区域的胎冠部刚性进一步得到提高。
技术方案3所述的发明的特征为,在技术方案1或2所述的充气轮胎中,其特征为,在俯视胎面时,所述倾斜横槽的回转方向侧的槽壁形成为沿长度方向的大致直线状,相反侧的槽壁为接续多条向相反侧凸出的凸状曲线而形成。
以下对技术方案3所述的充气轮胎的作用进行说明。
在潮湿路面行驶时,接地面内的水在倾斜横槽内从轮胎赤道面侧向接地端侧流动,此时,水一面由倾斜横槽的回转方向侧壁面(胎冠部分的离地缘部)推压一面流动。
在本发明中,由于倾斜横槽的回转方向侧的槽壁形成为沿槽长度方向大致直线状,所以水能够在槽内顺畅地流动。
此外,由于倾斜横槽的与回转方向侧相反侧的槽壁为将多条凸状曲线接续地形成,所以增加了在雪上行驶中的牵引时的胎冠部分的牵引成分。
再者,若象现有技术中的图案那样,槽的压入侧的槽壁及离地侧的槽壁的两壁为直线或曲线而不凸凹,相对于周向的角度较小(60度以下),则浸入槽内的雪运动(流动),难以作用雪柱剪切力,难以发生牵引力。
在本发明中,由于一侧的槽壁面在长度方向上凹凸,在槽内运动的雪被凸部分压紧,因此在槽内能够可靠地抓紧雪,能够产生非常高的牵引力。
此外,在雪上的制动时,槽内的雪沿胎冠部分的离地侧缘从接地端侧向轮胎赤道面侧流动。
因而,存在着如下情况,即,对于具有直线或曲线而不凹凸的槽壁形状的倾斜槽的情况,雪过分积聚于胎面中央,雪积聚至槽体积以上,不能排雪而较滑,雪上的制动性能恶化。
但在本发明的倾斜横槽中,由于与回转方向侧相反侧的槽壁为接续多条凸状曲线而形成,所以能够与牵引时同样有效地产生雪柱剪切力,也能够提高雪上的制动性能。
技术方案4所述的发明的特征为,在技术方案3所述的充气轮胎中,其特征为,所述倾斜横槽在回转方向侧的相反侧的槽壁上至少设置3处以上所述凸状曲线,所述凸状曲线为曲率半径在10~200mm范围内的圆弧形状,所述倾斜横槽的最小宽度相对于最大宽度的比例在15~85%的范围内。
以下对技术方案4所述的充气轮胎的作用进行说明。
在倾斜横槽中,凸状曲线的曲率半径不足10mm时,在倾斜横槽内凸状曲线的数量过多,排水性恶化。
另一方面,在倾斜横槽中,凸状曲线的曲率半径超过200mm时,在槽内欲流动的雪的压紧效果不佳,不能有效地发挥牵引、制动性能。
此外,在倾斜横槽中,最小宽度相对于最大宽度的比例不足15%时,排水性恶化。
另一方面,在倾斜横槽中,最小宽度相对于最大宽度的比例超过85%时,在槽内欲流动的雪的压紧效果不佳,不能有效地发挥牵引、制动性能。
技术方案5所述的发明的特征为,在技术方案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中,其特征为,在所述胎冠部分上多条凸状曲线细槽沿所述倾斜横槽接续,其中,上述凸状曲线细槽向回转方向侧的相反侧凸出,不从所述倾斜横槽的回转方向侧的槽壁以朝向相反侧的方式在相反侧的倾斜横槽上开口。
以下对技术方案5所述的充气轮胎的作用进行说明。
通过在胎冠部分上多条凸状曲线细槽沿所述倾斜横槽接续,其中,上述凸状曲线细槽向回转方向侧的相反侧凸出,不从倾斜横槽的回转方向侧的槽壁朝向相反侧地在相反侧的倾斜横槽上开口,这样,在胎冠部分的压入侧细槽集聚,由凸状曲线细槽划分的多个辅助胎冠部分以集聚在压入侧的方式设置。并且,由于这些辅助胎冠部分在压入时适度地运动,所以在雪上行驶时这些辅助胎冠部分的边缘能够有效地工作,提高雪上行驶性能。此外,由于凸状曲线细槽具有轮胎周向的成分及轮胎轴方向的成分这两方面的成分,所以能够相对于来自所有方向的力使辅助胎冠部分工作,提高了牵引、制动、防侧滑等各项性能。
技术方案6所述的发明的特征为,在技术方案5所述的充气轮胎中,其特征为,设置在轮胎赤道面侧的所述凸状曲线细槽设定成比设置在接地端侧的所述凸状曲线细槽的槽宽窄。
以下对技术方案6所述的充气轮胎的作用进行说明。
通过将设置在轮胎赤道面侧的凸状曲线细槽的槽宽较窄地设定,能够确保胎面中央附近的胎面刚性,能够提高干、湿地行驶时的操控性能。
此外,通过较宽地设定槽宽的接地端侧的凸状曲线细槽,能够确保雪上的制动性能。
技术方案7的发明的特征为,在技术方案5或6所述的充气轮胎中,其特征为,所述胎冠部分在所述凸状曲线细槽与所述凸状曲线细槽的回转方向侧的所述倾斜横槽之间的辅助胎冠部分内形成多条胎冠部分割细槽,所述辅助胎冠部分由所述多个胎冠部分割细槽分割为多个副辅助胎冠部。
以下对技术方案7所述的充气轮胎的作用进行说明。
通过在辅助胎冠部上形成胎冠部分割细槽,增加了边缘效应,能够提高雪上性能(牵引、制动)。
再者,通过调整胎冠部分割细槽的条数(多则有利于提高雪上性能,少则有利于提高干、湿地操控性能),能够调整性能平衡。
技术方案8所述的发明的特征为,在技术方案7所述的充气轮胎中,其特征为,所述胎冠部分割细槽的槽宽在0.5~4.0mm范围内。
以下对技术方案8所述的充气轮胎的作用进行说明。
在胎冠部分割细槽的槽宽不足0.5mm时,在接地时辅助胎冠部分不能有效地工作(运动),不能充分地发挥胎冠部分割细槽的边缘效应。
另一方面,在胎冠部分割细槽的槽宽超过4.0mm时,接地时离地侧的胎冠部分支承压入侧的胎冠部分的效果减小,胎冠部分的压入过大,对干、湿地行驶性能施加不良影响。
技术方案9所述的发明的特征为,在技术方案7或8所述的充气轮胎中,其特征为,所述凸状曲线细槽被设定成比所述胎冠部分割细槽的槽宽大。
以下对技术方案9所述的充气轮胎的作用进行说明。
通过凸状曲线细槽被设定成比胎冠部分割细槽槽宽大,能够在接地时使辅助胎冠部分有效工作。
技术方案10所述的发明的特征为,在技术方案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中,其特征为,在所述胎面中,在轮胎轴方向中央至少具有一条周向主槽,所述倾斜横槽不与所述周向主槽相连接。
以下对技术方案10所述的充气轮胎的作用进行说明。
通过在胎面中央设置在周向上连续的周向主槽,能够提高排水性,并提高防水上打滑性能。
此外,通过倾斜横槽不与周向主槽连接,能够确保胎面中央区域的刚性,能够确保干、湿地行驶时的操控性能。
如上所述,由于技术方案1所述的充气轮胎为上述的结构,所以具有在确保干、湿地性能的同时能够提高雪上性能的良好效果。
由于技术方案2所述的充气轮胎为上述的结构,所以具有在确保技术方案1的充气轮胎高的干、湿地性能的同时能够提高雪上性能的良好效果。
由于技术方案3所述的充气轮胎为上述的结构,所以在潮湿路面行驶时,接地面内的水能够在倾斜横槽内顺畅地流动,具有在雪上行驶时能够得到高牵引性能及高制动性能的良好效果。
由于技术方案4所述的充气轮胎为上述的结构,所以能够兼顾排水性、牵引性、制动性。
由于技术方案5所述的充气轮胎为上述的结构,所以能够使辅助胎冠部分相对于所有方向的力工作,具有能够提高牵引、制动、防侧滑等各项性能的良好效果。
由于技术方案6所述的充气轮胎为上述的结构,所以具有能够提高干、湿地行驶时的操控性能,此外,能够确保雪上的制动性的良好效果。
由于技术方案7所述的充气轮胎为上述的结构,所以增加了边缘效应,具有能够提高雪上性能(牵引、制动)的良好效果。
由于技术方案8所述的充气轮胎为上述的结构,所以具有对于干、湿地行驶性能没有不良影响且能够充分发挥胎冠部分割细槽的边缘效应的良好效果。
由于技术方案9所述的充气轮胎为上述的结构,所以具有能够在接地时使辅助胎冠部分有效地工作的良好效果。
由于技术方案10所述的充气轮胎为上述的结构,所以具有能够提高防水上打滑性能的良好效果。此外具有能够确保胎面中央区域的刚性,确保干、湿地行驶时的操控性能的良好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的胎面的俯视图。
图2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的胎面的俯视图。
图3为现有技术例的充气轮胎的胎面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进行详细地说明。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10的胎面12中,在轮胎赤道面CL上形成有直线状的周向主槽14。此外,周向主槽14根据情况可形成2条以上。
本实施方式的周向主槽14设定为槽宽7.8mm,槽深8.5mm。
在周向上形成多个倾斜槽16,其在轮胎赤道面CL的左侧向左上倾斜,在轮胎赤道面CL的右侧向右上倾斜。
本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10的回转方向被指定为,从倾斜横槽16的轮胎赤道面CL侧端部开始接地的回转方向(图中箭头A方向为轮胎回转方向)。
倾斜横槽16一端在周向主槽14的附近终止,另一端在胎面12的接地端12E上开口。
所谓接地端12E为,将充气轮胎10安装在JATMA YEAR BOOK(2003年度版,日本汽车轮胎协会规格)中规定的标准轮圈上,充填与JATMA YEAR BOOK中的适用尺寸、帘布层等级分类的最大负载能力(内压-负载能力对应表的粗字负载)相对应的空气压(最大空气压)的100%的内压,承载最大负载能力时的位置。此外,在使用地或制造地,在使用TRA规格、ETRTO规格的情况下依据各自的规格。
在俯视胎面12时,倾斜横槽16的轮胎回转方向侧的槽壁16A形成直线状,相反侧的槽壁16B以接续多个向相反侧圆弧状凸出的凸状曲线壁部分16Ba而形成。
在此,在1条倾斜横槽16中,接续凸状曲线壁部分16Ba的数量最好为3个以上。
在本实施方式中,倾斜横槽16的相对于周向的角度θ为40度,但角度θ也可为40度以外的角度,角度也可逐渐地变化。
凸状曲线壁部分16Ba的曲率半径最好在10~20mm的范围内。
此外,倾斜横槽16的最小宽度Wmin相对于最大宽度Wmax的比例最好在15~85%的范围内。
本实施方式的倾斜横槽16的凸状曲线壁部分16Ba为3个接续,凸状曲线壁部分16B的曲率半径R设定为40mm,最小宽度(3mm)Wmin相对于最大宽度(8mm)Wmax的比例设定为37.5%。
此外,倾斜横槽16的深度设定为8.5mm。
在此,在周向上相邻的倾斜横槽16与倾斜横槽16之间的胎冠部分18上,沿倾斜横槽16的长度方向形成多条凸状曲线细槽20,该凸状曲线细槽20向与轮胎回转方向相反方向上凸出。
凸状曲线细槽20为圆弧形状,其在轮胎赤道面CL侧的一端在倾斜横槽16的槽壁16B上开口,相反侧的端部与在轮胎宽度方向外侧相邻的另一凸状曲线细槽20的长度方向中间部分相连接。
此外,接地端12E侧的凸状曲线细槽20的槽宽最好设定成比轮胎赤道面CL侧的凸状曲线细槽20的槽宽还宽。
本实施方式的凸状曲线细槽20从最靠近轮胎赤道面CL侧开始依次设定为0.8mm、1.5mm、2.0mm。
在此,在周向上相邻的倾斜横槽16与倾斜横槽16之间的胎冠部分18被多条凸状曲线细槽20分割,分割为轮胎回转方向侧的多个第1胎冠部分18A和与轮胎回转方向相反侧的凸缘状的第2胎冠部分18B。
第2胎冠部分18B沿倾斜横槽16从轮胎赤道面CL侧向接地端12E侧延续。
在第1胎冠部分18A上,形成多条(本实施方式中为2条)大致沿轮胎轴方向延伸的刀槽花纹22。
刀槽花纹22被设定成槽宽比凸状曲线细槽20窄,刀槽花纹22的槽宽最好在0.5~4.0mm的范围内。在本实施方式中,刀槽花纹22的槽宽被设定为0.5mm。
此外,在第1胎冠部分18A的轮胎赤道面CL侧的端部上形成倒角23。
再者,在周向主槽14的两侧设有在周向上连续延伸的周向胎冠部24。
在第2胎冠部分18B的轮胎赤道面CL侧的端部上形成有倒角26,该胎冠部分18与周向胎冠部24由倾斜横槽16、倒角26及凸状曲线细槽20分离。
再者,本实施方式的周向胎冠部24的宽度(最大值)为8.5mm。
以下,对本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10的作用进行说明。
由于在胎面12上配置有从接地端12E朝向轮胎赤道面CL且相对于轮胎周向倾斜延伸的多条倾斜横槽16而指定方向性,并且在轮胎赤道面CL上设置在周向上连续的周向主槽24,因此可得到高排水性、高的防水面打滑性。
在此,由于倾斜横槽16不与周向主槽14连接,故能够确保胎面中央区域的刚性,确保了干、湿地行驶时的操控性能。
在雪上行驶时,由于雪进入倾斜横槽16中,能够得到雪柱剪切力,因此能够得到在积雪路面上行驶时的基本的雪上性能。
由于在周向上相邻的倾斜横槽16所夹持的胎冠部分18中,回转方向侧的区域与相反侧的区域相比,细槽(凸状曲线细槽20及刀槽花纹22)构成的轮胎轴方向上的边缘分量较多,在压入雪上时能够得到较大的边缘效应,能够提高在雪上的牵引性能。
再者,在该胎冠部分18中,与回转方向侧相反侧的区域与回转方向侧的区域相比较,细槽(凸状曲线细槽20及刀槽花纹22)较少,胎冠部刚性较高,因此能够确保作为胎冠部分整体的胎冠部刚性,能够确保干、湿地操控性能。
潮湿路面行驶时,接地面内的水在倾斜横槽16中从轮胎赤道面CL侧向接地端侧12E流动,由于此时倾斜横槽16的回转方向侧的槽壁16A形成直线形状,所以水能够在槽内顺畅地流动。
此外,由于倾斜槽16的槽壁16B为将凸状曲线壁部分16Ba多条接续地形成,因此在雪上行驶中的牵引时的胎冠部分的牵挂成分增加。此外,由于槽壁16B在长度方向上凹凸,则在槽内运动的雪能够通过凸部分(槽宽窄的部分)被压紧,因此雪能够在槽内被可靠地抓紧,能够产生非常高的牵引力。
在雪上制动时,倾斜横槽16内的雪欲沿倾斜横槽16的离地侧缘从接地端12E侧向轮胎赤道面CL侧流动,但在本实施方式的倾斜横槽16中,由于倾斜横槽16的离地侧缘,即槽壁16B为将凸状曲线壁部分16Ba多条接续地形成,对于槽内的雪的流动形成阻抗,能够与牵引时同样有效地产生雪柱剪切力,也能够提高雪上的制动性能。
再者,在倾斜横槽16中,凸状曲线壁部分16Ba的曲率半径不满10mm时,在倾斜横槽16内,凸状曲线壁部分16Ba的数量过多,排水性恶化。
另一方面,在倾斜横槽16中,凸状曲线壁部分16Ba的曲率半径超过200mm时,要在槽内流动的雪的压紧效果不佳,不能有效地发挥牵引、制动性能。
此外,在倾斜横槽16中,最小宽度相对于最大宽度的比例不满15%时,排水性恶化。
另一方面,在倾斜横槽16中,最小宽度相对于最大宽度的比例超过85%时,要在槽内流动的雪的压紧效果不佳,不能有效地发挥牵引、制动性能。
由于在胎冠部分18中,由凸状曲线细槽20划分的多个第1胎冠部分18A在压入(开始接地)时适度地运动,在雪上行驶时这些第1胎冠部分18A的边缘能够有效地工作,提高了雪上行驶性能。
此外,由于凸状曲线细槽20具有轮胎周向的成分及轮胎轴方向的成分这两方面的成分,能够相对于来自所有方向的力使第1胎冠部分18A的边缘工作,提高牵引、制动、防侧滑等各项性能。
通过将胎面12的轮胎赤道面CL侧的凸状曲线细槽20的槽宽设定成比接地端12E侧的凸状曲线细槽20的槽宽还窄,能够确保胎面中央附近的胎面刚性,能够提高干、湿地行驶时的操控性能。
此外,通过较宽地设定接地端侧12E的凸状曲线细槽20的槽宽,能够确保雪上的制动性能。
通过在第1胎冠部分18A上形成刀槽花纹22,增加了边缘效应,能够提高雪上性能(牵引、制动)。
再者,通过调整刀槽花纹22的条数(多则雪上性能好,少则干、湿地操控性能好),能够调整性能平衡。
在此,在刀槽花纹22的槽宽不满0.5mm时,在接地时第1胎冠部分18A不能有效地工作(运动),不能充分地发挥刀槽花纹22的边缘效应。
另一方面,在刀槽花纹22的槽宽超过4.0mm时,接地时离地侧的胎冠部分支承压入侧的胎冠部分的效果减小,胎冠部分的压入过大,对干、湿地行驶性能施加不良影响。
通过将凸状曲线细槽20的槽宽设定成比刀槽花纹22的槽宽大,能够使第1胎冠部分18A在接地时有效地工作。
第2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进行详细地说明。此外,对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结构标注以相同符号,省略对其说明。
如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10的图案与第1实施方式有若干不同,在周向主槽14的两侧形成第2周向主槽28,在第2周向主槽28的胎肩侧由第2周向主槽28及横槽31划分出胎肩块30。
在胎肩块30上形成横槽32、横刀槽花纹34、横刀槽花纹36、纵刀槽花纹38,倒角40。
此外,在周向胎冠部24与胎冠部分18的第2胎冠部分18B之间形成刀槽花纹42。再者,在本实施方式中,周向主槽14侧的凸状曲线细槽20设定成槽宽比第2周向主槽28侧的凸状曲线细槽20窄,与刀槽花纹的槽宽相同。
在本实施方式中,也是在由周向上相邻的倾斜横槽16夹持的胎冠部分18中,回转方向侧的区域与相反侧的区域相比,由细槽(凸状曲线细槽20及刀槽花纹22)构成的轮胎轴方向边缘较多,因此能够在压入到雪上时得到较大的边缘效应,能够提高在雪上的牵引性能。
此外,在胎冠部分18中,与回转方向侧相反侧的区域为不形成细槽或刀槽花纹的刚性高的第2胎冠部分18B,因此能够确保作为胎冠部分18整体的胎冠部刚性,能够确保干、湿地操控性能。
试验例
实施例:为前述的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10。
现有技术例:如图3所示,在现有技术例轮胎100的胎面102中,在轮胎赤道面CL的两侧形成周向主槽104,在轮胎赤道面CL的两侧形成倾斜横槽106,该倾斜横槽106以从接地端102E开始到与周向主槽104连接的方式延伸,并沿周向开成多个。
这些倾斜横槽106在轮胎赤道面CL的左侧向左上倾斜,而在轮胎赤道面CL的右侧向右上倾斜。
此外,在周向上相邻的倾斜横槽106与倾斜横槽106之间的胎冠部分108上,形成相对于轮胎周向少许倾斜的周向辅助槽110、大致在轮胎轴方向上延伸的刀槽花纹112、114及横槽116。
此外,在由一对周向主槽104夹持的凸缘状的胎冠部分118中,在两侧部形成短刀槽花纹122。
再者,在胎冠部分108中,符号124、126、128为倒角部分。
此外,在胎冠部分118中,符号130为细长的三角状突起,突起整体被倒角。
试验条件、试验方法及评价方法
将轮胎尺寸205/55R16的适用本发明的实例的轮胎和现有技术例的轮胎安装在实车上,进行各种试验。内压为230kPa,载荷相当于实车2名乘员重。
雪上感觉:积雪路面的测试路线上的制动性、起步性、直行性、防侧滑性的试车员的综合评价。以现有技术例为100的指数表示,评价数值越大表示性能越好。
雪上制动:在积雪上从40km/h开始全制动时的制动距离的测量。以现有技术例的制动距离的倒数为100的指数表示,评价数值越大表示性能越好。
雪上牵引:积雪上的50m距离中的从起步开始的加速时间的测量。以现有技术例的加速时间为100的指数表示,评价数值越大表示性能越好。
防潮湿水面打滑性:通过水深5mm的潮湿路时的发生水面打滑临界速度下的试车员的感觉评价。以现有技术例为100的指数表示,评价数值越大表示性能越好。
干地操控稳定性:在干地状态的环行路线上使用各种模式运动行驶时的试车员的感觉评价。以现有技术例为100的指数表示,评价数值越大表示性能越好。
湿地操控稳定性:在湿地状态的环行路线上使用各种模式运动行驶时的试车员的感觉评价。以现有技术例为100的指数表示,评价数值越大表示性能越好。
表1
 
现有技术例 实例
雪上感觉 100 120
雪上制动 100 112
雪上牵引 100 210
防潮湿水面打滑性能 100 102
干地操控稳定性 100 102
湿地操控稳定性 100 104
从试验的结果可知,适用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轮胎在所有的项目中均比现有技术例在性能上优越。
不仅适用于干、湿地行驶,也适用于在雪上也需得到高的行驶性能的情况。

Claims (10)

1.一种充气轮胎,在胎面上从接地端朝向轮胎赤道面设置相对于轮胎周向倾斜延伸的多条倾斜横槽,回转方向指定为所述倾斜横槽从轮胎赤道面侧开始接地,其中,在由周向上相邻的所述倾斜横槽所夹持的胎冠部分上形成多条比所述倾斜横槽宽度窄的细槽,所述回转方向侧的区域与相反侧的区域相比,由所述细槽形成的轮胎轴方向边缘分量较多。
2.一种充气轮胎,在胎面上设置从接地端朝向轮胎赤道面且相对于轮胎周向倾斜延伸的多条倾斜横槽,回转方向指定为所述倾斜横槽从轮胎赤道面侧开始接地,其特征为,在由周向上相邻的所述倾斜横槽所夹持的胎冠部分上形成多条比所述倾斜横槽宽度窄的细槽,并且上述胎冠部分具有第1胎冠部分和第2胎冠部分,其中,上述第1胎冠部分的所述回转方向侧的区域与相反侧的区域相比,由所述细槽形成的轮胎轴方向边缘分量较多,上述第2胎冠部分设置在所述第1胎冠部分的所述回转方向侧的相反侧并在沿所述倾斜横槽方向上连续。
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俯视胎面时,所述倾斜横槽的回转方向侧的槽壁形成为沿长度方向的直线状,相反侧的槽壁以接续多条向相反侧凸出的凸状曲线而形成。
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为,所述倾斜横槽在回转方向侧的相反侧的槽壁上至少设置3处以上所述凸状曲线,所述凸状曲线为曲率半径在10~200mm范围内的圆弧形状,所述倾斜横槽的最小宽度相对于最大宽度的比例在15~85%的范围内。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为,在所述胎冠部分上多条凸状曲线细槽沿所述倾斜横槽接续,其中,上述凸状曲线细槽向回转方向侧的相反侧凸出,不从所述倾斜横槽的回转方向侧的槽壁以朝向相反侧的方式在相反侧的倾斜横槽上开口。
6.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为,设置在轮胎赤道面侧的所述凸状曲线细槽设定成比设置在接地端侧的所述凸状曲线细槽的槽宽窄。
7.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为,所述胎冠部分在所述凸状曲线细槽与所述凸状曲线细槽的回转方向侧的所述倾斜横槽之间的辅助胎冠部分内形成多条胎冠部分割细槽,所述辅助胎冠部分由所述多个胎冠部分割细槽分割为多个副辅助胎冠部。
8.按照权利要求7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为,所述胎冠部分割细槽的槽宽在0.5~4.0mm范围内。
9.按照权利要求7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为,所述凸状曲线细槽被设定成比所述胎冠部分割细槽的槽宽大。
10.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为,在所述胎面中,在轮胎轴方向中央至少具有一条周向主槽,所述倾斜横槽不与所述周向主槽相连接。
CN200480027701.9A 2003-09-05 2004-09-06 充气轮胎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88792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313799/2003 2003-09-05
JP2003313799 2003-09-0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56410A CN1856410A (zh) 2006-11-01
CN100488792C true CN100488792C (zh) 2009-05-20

Family

ID=342697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480027701.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88792C (zh) 2003-09-05 2004-09-06 充气轮胎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7814951B2 (zh)
EP (1) EP1661733B1 (zh)
JP (1) JP4505417B2 (zh)
CN (1) CN100488792C (zh)
DE (1) DE602004026601D1 (zh)
WO (1) WO200502356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312823B1 (ja) * 2008-07-07 2009-08-12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およびタイヤ成形金型ならびに空気入りタイヤの製造方法
JP5529578B2 (ja) * 2010-02-19 2014-06-25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タイヤ
CN110722934B (zh) 2014-06-19 2021-12-07 倍耐力轮胎股份公司 车辆轮胎
FR3033142B1 (fr) * 2015-02-27 2017-02-24 Michelin & Cie Pneumatique avec bande de roulement directionnelle comportant une alternance de blocs et rainures incurves
JP2017052329A (ja) * 2015-09-07 2017-03-16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乗用車用空気入りタイヤ
JP6790722B2 (ja) * 2016-10-26 2020-11-25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タイヤ
JP6844244B2 (ja) * 2016-12-20 2021-03-17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7106950B2 (ja) * 2018-04-04 2022-07-27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タイヤ
IT202100014642A1 (it) 2021-06-08 2022-12-08 Pirelli Pneumatico per ruote di veicoli per trasporto leggero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31637A (zh) * 1998-11-19 2002-01-16 倍耐力轮胎公司 车轮轮胎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299264A (en) * 1979-04-12 1981-11-10 Dunlop Limited Tires
GB8505414D0 (en) * 1985-03-02 1985-04-03 Sp Tyres Uk Ltd Wheel driven vehicles
JPH0536963Y2 (zh) * 1987-08-27 1993-09-20
JP3096351B2 (ja) * 1992-03-30 2000-10-10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H08318708A (ja) * 1995-05-26 1996-12-03 Bridgestone Corp 傾斜溝を備えた空気入りタイヤ
JPH09109614A (ja) * 1995-10-18 1997-04-28 Yokohama Rubber Co Ltd:The 乗用車用空気入りタイヤ
EP1019258A1 (en) * 1997-10-04 2000-07-19 Philip Blood Tyre
JP3238376B2 (ja) * 1998-12-28 2001-12-10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3912468B2 (ja) * 1999-04-12 2007-05-09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00309207A (ja) * 1999-04-26 2000-11-07 Sumitomo Rubber Ind Ltd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H11334319A (ja) * 1999-05-10 1999-12-07 Bridgestone Corp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4275283B2 (ja) * 2000-02-16 2009-06-10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空気入りタイヤ
US6378583B1 (en) * 2000-02-28 2002-04-30 The Goodyear Tire & Rubber Company Heel and toe wear balancing
FI115833B (fi) * 2000-05-23 2005-07-29 Nokian Renkaat Oyj Kuviopalat ajoneuvon renkaan kulutuspinnassa
DE60128774T2 (de) * 2000-11-13 2008-02-07 Société de Technologie Michelin Laufflächenprofil für einen Fahrzeugluftreifen
JP4570262B2 (ja) * 2001-02-26 2010-10-27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4104982B2 (ja) * 2001-02-28 2008-06-18 ピレリ・タイヤ・ソチエタ・ペル・アツィオーニ 冬用タイヤ用の方向性トレッドパターン
USD486122S1 (en) * 2002-11-21 2004-02-03 The Goodyear Tire & Rubber Company Tire tread
JP3678727B2 (ja) * 2003-01-07 2005-08-03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31637A (zh) * 1998-11-19 2002-01-16 倍耐力轮胎公司 车轮轮胎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661733A1 (en) 2006-05-31
CN1856410A (zh) 2006-11-01
WO2005023564A1 (ja) 2005-03-17
EP1661733A4 (en) 2008-10-22
US20070089822A1 (en) 2007-04-26
JP4505417B2 (ja) 2010-07-21
DE602004026601D1 (de) 2010-05-27
JPWO2005023564A1 (ja) 2007-11-01
US7814951B2 (en) 2010-10-19
EP1661733B1 (en) 2010-04-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815173B (zh) 充气轮胎
CN105873775B (zh) 用于车辆车轮的具有改进的胎面花纹的轮胎
CN104816595B (zh) 充气轮胎
CN101489808B (zh) 充气轮胎
CN103144502B (zh) 充气轮胎
EP2586628B1 (en) Pneumatic tire
CN105377584B (zh) 汽车轮胎
CN110722934B (zh) 车辆轮胎
CN102232025B (zh) 充气轮胎
CN102458883B (zh) 充气轮胎
CN106042783B (zh) 充气轮胎
CN108688411B (zh) 充气轮胎
CN106394138B (zh) 充气轮胎
CN103476602B (zh) 充气轮胎
WO2004082965A1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03459170B (zh) 充气轮胎
JPH10230712A (ja) オール・シーズン乗用車用空気入りラジアル・タイヤ
CN103402792B (zh) 充气轮胎
CN106739834A (zh) 轮胎
CN100488792C (zh) 充气轮胎
CN103717406A (zh) 乘用车用充气子午线轮胎及该轮胎的使用方法
JP4776059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及びその装着方法
JP3917406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00357121C (zh) 充气轮胎
CN104512205B (zh) 充气轮胎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520

Termination date: 2016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