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477628C - 通过多层进行通信的通信网中的路径设定方法和通信装置 - Google Patents

通过多层进行通信的通信网中的路径设定方法和通信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477628C
CN100477628C CNB038257661A CN03825766A CN100477628C CN 100477628 C CN100477628 C CN 100477628C CN B038257661 A CNB038257661 A CN B038257661A CN 03825766 A CN03825766 A CN 03825766A CN 100477628 C CN100477628 C CN 100477628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th
aforementioned
communicator
layer path
request mess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0382576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720696A (zh
Inventor
宫部正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tsu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tsu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tsu Ltd filed Critical Fujitsu Ltd
Publication of CN17206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2069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77628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77628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可以在通信网中利用来自用户的请求信息的路径设定方法,该通信网具有分层化的上层路径和下层路径,在进行路径设定的通信装置-通信装置之间,通过以另一通信装置为中继来进行通信。该方法具有以下步骤:在位于路径途中的通信装置中判定到达处于上层的目的地的通信装置的可能性;当判定为无到达可能性时,送出进一步添加了上层路径设定请求消息内的路由指定信息和带宽信息的下层路径设定请求消息;以及把所送出的下层路径设定请求消息通知给到目的地的通信装置的路径上的各个通信装置。

Description

通过多层进行通信的通信网中的路径设定方法和通信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多层路径并通过例如由信令机构所设定的路径在通信装置之间进行通信的通信网中的路径设定方法和通信装置。
这里,多个层表示在存在多种用于设定从发送信息的发送侧通信装置到接收其信息的接收侧通信装置的路径的层的情况下的多个层。列举示例,目前有:通过交换分组来设定路径的层,即分组路径层、通过交换光波长来设定路径的层,即波长路径层,等等。因此,把在前一情况下设定的路径称为分组路径,把在后一情况下设定的路径称为波长路径。
背景技术
近年,利用多协议标签交换(Multi Protocol Label Switching:MPLS)技术的通信网迅速普及。该MPLS首先为到要发送分组的目的地通信装置的各条路径请求标签,响应于该请求确定所分配的标签,根据基于该标签的路由,来实现与上述目的地通信装置的通信。
而且,最近具有的一种倾向是,该MPLS技术不仅扩展到分组层,而且扩展到分组层以外的层来实现上述通信。为此,提出了不仅可以将现有MPLS技术中的信令技术应用于原始的分组层,而且还可以将其直接应用于除此以外的例如波长层(或时隙层等)的通信网。另外,下面将参照图25~图34对在此所述的现有技术进行详细说明。
另外,作为与本发明相关的公知技术,有下述专利文献1~3。
专利文献1:特开2002-271373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2002-84228号公报
专利文献3:特开2001-358771号公报
然而,任何公知技术都没有暗示本发明的技术思想。
参见上述专利文献1,本文献1设为对象的平面与本发明设为对象的平面完全不同。即,MPLS网可以在逻辑上考虑划分为:用于实际转发数据分组的转发平面,以及用于设定或控制标签交换路径(LabelSwitching Path:LSP)的控制平面,其中,本文献1涉及上述转发平面,特别是其输入端。相反,本发明涉及上述控制平面,两者完全不同。
然后,参见上述专利文献2,本文献2涉及以下技术:在进行光突发交换的网络中,为了提供更大的空间作为用于突发的标识符的空间,而利用组合了被称为光码的波长轴和时间轴的编码空间。相反,本发明涉及路径设定和信息路由,因而两者在这点上基本不同。
而且,参见上述专利文献3,本文献3涉及把输入数据报映射到具有各种通信质量的连接的方法。相反,本发明涉及用于设定该连接的方法(即信令)、和路由计算(即路由),因而两者完全不同。
在后面参照图25~图34进行详细说明的现有技术中具有同样在后面进行详细说明的2个课题。
第1课题是,在计算路径的路由时,常常不能利用与来自操作员或用户的请求有关的信息。
因此,不能选择适于收容分组层路径的波长层路径的路由,例如,能够将最新成为必要的波长数保持为最小的波长层路径的路由。
第2课题是,为了设定多个层(例如分组层和波长层)的各自路径,必须将路径设定请求消息和对该消息进行响应的路径设定响应消息在多个通信装置之间传送多次。
因此,各个通信装置中的“路径设定的过程”变得繁杂。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课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路径设定方法和通信装置,其能够在计算路径的路由时利用与来自操作员或用户的请求有关的信息,并能够减少路径设定请求消息和路径设定响应消息在通信装置之间的传送次数。
在本发明中,为了解决前述2个课题,提供如下的路径设定方法。
(1)首先,第1课题是,如前所述,在计算路径的路由时,常常不能利用与来自操作员或用户的请求有关的信息。
作为解决该第1课题的路径设定方法,在本发明中提出以下2种方法(1-1)和(1-2)。
(1-1)第1方法
当在第1通信装置中,必须在下层路径的路由途中计算该路径的路由时,设定可终止该路径的到第2通信装置最近的路由,在该第2通信装置中一度终止下层路径。
这样,由于上层的路径设定请求消息到达该第2通信装置,因而这里可以利用与来自操作员或用户的请求有关的信息。
(1-2)第2方法
在下层的路径设定请求消息中具有由该下层路径进行了隧道化的上层路径的路由指定信息和带宽信息。
这样,当在下层的路径途中,必须在该下层的通信装置中计算该路径的路由时,该通信装置可以利用上述上层路径的路由指定信息和带宽信息。
(2)然后参见第2课题,该课题是,如前所述,为了设定多个层(例如分组层和波长层)的各自路径,必须将路径设定请求消息和对该消息进行响应的路径设定响应消息在多个通信装置之间传送多次。解决该课题的第2方法如下所述。
即,该方法是将上层的所有路径设定请求消息包含在下层的路径设定请求消息中的方法。
这样,在必须在下层路径的路由途中的通信装置中计算该路径的路由的情况下,可以利用包含在上层的路径设定请求消息中的路径设定信息。因此,可以减少要传送的消息的总数。
通过采用以上方法(1-1)、(1-2)以及(2)中的任何一种,可以在本发明的设为对象的、具有多个层并且需要分散计算路径的路由的网络中,在计算该路径的路由的通信装置中,利用与来自操作员或用户的请求有关的信息。
因此,为了对来自操作员或用户的请求进行响应,可以选择更加理想的路由。结果,可以更高效地利用网络资源。并且,可以使用少的消息数进行多路径的设定。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图(之1);
图2是表示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图(之2);
图3是实施例1中的通信装置2“#3”的功能方框图;
图4是实施例1中的通信装置1“I”的功能方框图;
图5是表示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图(之1);
图6是表示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图(之2);
图7是表示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图(之3);
图8是实施例2中的通信装置2“#3”的功能方框图;
图9是表示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3的图(之1);
图10是表示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3的图(之2);
图11是表示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3的图(之3);
图12是表示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4的图(之1);
图13是表示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4的图(之2);
图14是表示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4的图(之3);
图15是表示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4的图(之4);
图16是表示图12的通信装置1“I”的功能方框图;
图17是表示图14的通信装置1“J”的功能方框图;
图18是表示图13的通信装置1“J”的功能方框图;
图19是表示图13和图15的通信装置2“#3”的功能方框图;
图20是具体示出图4表示的功能的方框图;
图21是具体示出图8表示的功能的方框图;
图22是具体示出图16和图17表示的功能的方框图;
图23是具体示出图18表示的功能的方框图;
图24是具体示出图19表示的功能的方框图;
图25是示出使用RSVP-TE的路径设定动作的示例的图;
图26是示出在通过图25的路径设定所确立的路径上传送的分组的示例的图;
图27是示出使用基于RSVP-TE的GMPLS信令的波长路径设定动作的示例的图;
图28是示出在通过图27的路径设定所确立的路径上转发的信息的示例的图;
图29是示出具有多个层并通过信令设定路径的网络的示例的图;
图30是例示出在图29的网络中从“A”到“Z”设定路径的过程(之1)的图;
图31是例示出在图29的网络中从“A”到“Z”设定路径的过程(之2)的图;
图32是例示出在图29的网络中从“A”到“Z”设定路径的过程(之3)的图;
图33是用于对本发明要解决的第1课题进行说明的图(之1);以及
图34是用于对本发明要解决的第1课题进行说明的图(之2)。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容易理解本发明,首先参照图25~图34,对现有技术进行说明。
注意,本发明设为前提的通信网,如前所述,是可由信令机构设定路径,并通过该信令在该路径中进一步设定另一路径(隧道化),从而使这些路径分层化的通信网。
开发了利用诸如资源预留协议-通信量工程(Resource ReservationProtocol-Traffic Engineering:RSVP-TE)或者基于约束的路由-标签发布协议(Constraint-based route-Label Distribution Protocol:CR-LDP)的信令协议,对分组通信装置设定路径的技术,作为用于设定多协议标签交换(Multi Protocol Label Switching:MPLS)中的标签交换路径(LSP)的技术。
在使用这种技术的网络中,将使用RSVP-TE或CR-LDP而分配的标签显式加入到要传送的分组中并对其进行传送。图25和图26分别示出该路径设定的状态和该路径设定后的通信状态。
图25是示出使用RSVP-TE的路径设定动作的示例的图;以及
图26是示出在通过图25的路径设定操作建立的路径上传送的分组的示例的图。
注意,在图25的示例中,虽然使用了RSVP-TE的消息名,然而使用CR-LDP也能实现相同的效果。
用于请求路径设定的路径设定请求消息PM可以包含路径要通过的路由作为显式路由指定信息EX,并可以包含对路径所请求的带宽作为请求带宽信息BW。
该显式路由指定方法有多种,大致可分为严格(S:strict)指定和自由(L:loose)指定2种。在图25中,这些指定由“S”和“L”表示。接收到该严格指定“S”的通信装置1必须选择所指定的通信装置1作为下一跳。另外,通信装置1在图中由节点1、节点2…区别表示。并且,在图25中,由于节点3被指定为严格路由指定,所以节点2把消息PM送出到节点3。
相反,接收到松散指定“L”的通信装置1可以在通向所指定的通信装置1的路由途中包含未指定的另一通信装置1。在图25中,由于节点5被指定为自由路由指定“L”,所以节点3可以在该路由途中包含节点4。在这种情况下,该节点3确定计算从节点3自身到节点5的路由,并在途中包含节点4。
这样,在信令协议中,容许在路径途中的各个通信装置1中分散计算路径的路由。
在路径设定响应消息(表示为Resv消息RM)中,如图25所示,存储有在各自的链路中使用的标签值(标签“3”、标签“2”、标签“8”…),各个通信装置1根据该标签信息,生成标签转发表FT。
当实际利用图25所示的通过信令设定的路径时,按照图26所示的表FT(仅示出1个节点2)转发分组PT。另外,图中的IF表示接口。
近年来,为了实现将传输网和路由器网进行集成的转发控制,提出在时分复用(Time Division Multiplex:TDM)路径和波长路径的设定中应用该MPLS技术。为了达到该目的,引入了以下想法,即:对上述标签的概念进行扩展,并把时隙和波长等也纳入广义的(generalized)标签内。这样,可以使用基于RSVP-TE和CR-LDP的信令协议,来设定TDM路径和波长路径等。图27示出了该路径设定的状态。
图27是示出使用基于RSVP-TE的GMPLS信令的波长路径设定动作的示例的图。
将图27的情况与上述图25的情况进行比较,在图27的情况下,由于扩展为可以对各种层应用G(generalized)MPLS,所以添加用于指定路径层的标识符ID。
图28是示出在通过图27的路径设定而建立的路径上转发的信息的示例的图。
另外,在通过该信令设定的波长路径的情况下(与TDM路径的情况相同),与前述分组路径的情况不同,只是使用所指定的波长(或时隙)来传送信息INF,不把显式广义标签添加给所传送的信息。
由于利用上述信令协议来设定路径是对路径设定步骤进行分散化处理,所以认为其在可扩展性(scalability)方面也是优异的。关于这种信令协议,目前在互联网工程任务组(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IETF)的多协议标签交换工作组(Multi Protocol Label Switching(MPLS)Working Group)中已进行了标准化。
下面,对针对多个传送机构通过信令来设定路径的网络进行说明。
图29是示出具有多个层并通过信令来设定路径的网络的示例的图。并且,
图30是例示出在图29的网络中从“A”到“Z”设定路径的步骤(之1)的图;
图31是例示出在图29的网络中从“A”到“Z”设定路径的步骤(之2)的图;以及
图32是例示出在图29的网络中从“A”到“Z”设定路径的步骤(之3)的图。
首先,参照图29,在该示例中,网络NW由分组交换和波长交换2种通信装置1和2构成,并具有分组层中的分组交换和波长层中的波长交换2种传送机构。
在这种情况下,在波长层的路径中对分组层的路径进行隧道化。即,对分组层的路径和波长层的路径进行分层化。这两个层的路径分别通过基于RSVP-TE或CR-LDP的GMPLS信令来设定。另外,在以下说明中,把通信装置1称为“分组交换机”,并把通信装置2称为“波长交换机”。
并且,假定网络NW内的各个通信装置1、2保持足以用于对所谓的路径设定请求计算路由的网络NW内的所有拓扑和资源信息,这些拓扑信息和资源信息例如可以通过分散路由协议操作来获得。
在这种网络NW中,假定由网络的操作员或者用户(以下称为操作员等)请求从分组交换机“A”通向分组交换机“Z”的分组路径。这样,由于在分组交换机“A”保持足以用于计算该请求的路径的信息,所以例如,作为使为了收容该路径设定请求而最新需要的波长数最小的分组层的路径的路由,可以计算“A”→“I”(严格)→“J”(严格)→“Z”(严格)的路由。原因是,在“A”和“I”之间以及“J”和“Z”之间,在收到该请求的时刻已设定有具有充分带宽的波长路径,通过仅在“I”和“J”之间新设定波长路径,可以使所需要的波长数最小。
将包含由此计算的路由的分组路径设定请求消息PM(例如,Path(路径)消息或者LABEL REQUEST(标签请求)消息)从分组交换机“A”发送到分组交换机“I”。图30示出了这种状态。
由于在接收到上述路径设定请求消息PM的分组交换机“I”中,在与分组交换机“J”之间没有在分组层的到达性,即未设定波长路径,因而该交换机“I”判断为通过临时等待对分组交换机“J”的信令处理,来设定与该分组交换机“J”之间的波长路径。因此,在分组交换机“I”中,计算诸如“I”→“#2”→“#3”→“#4”→“J”的波长路径的路由,送出将该路由作为严格显式路由而包含在其中的波长路径设定请求消息。图31示出了这种状态。这样,当设定与上述路径设定请求相对应的波长路径时,继续执行在分组交换机“I”等待分组路径的信令处理,并最终设定分组路径。图32示出了这种状态。
下面,对本发明要解决的上述课题(第1课题和第2课题)进行说明。
在前述的使用现有技术进行说明的示例中,进行路径计算的通信装置是2个部分(分组交换机“A”和“I”),由于在进行该路由计算之前,来自网络NW的操作员等的请求被传递到这些装置,所以可以计算适于该请求(例如,使最新需要的波长数最小)的路由。
然而,由于各个通信装置只能利用有限的拓扑和资源信息等原因,必须分散进行路径的路由计算,并且在网络具有多层的情况下,在该路由计算时,常常不能利用与来自网络的操作员等的请求有关的信息。在这种情况下,各个通信装置可以利用多少拓扑和资源信息依赖于要利用的路由机构和路由协议。
例如,在使用分散路由协议的情况下,在为了确保可扩展性而将网络划分为多个路由区域和域的情况下,在各个通信装置中不能利用网络整体的拓扑和资源信息。图33示出了该示例。
图33是用于对本发明要解决的第1课题进行说明的图(之1);以及
图34是同样的图(之2)。在将路由划分为多个区域(例如,AR1和AR2)的情况下,某个区域(例如AR1)内的通信装置1,尽管知道该区域内的拓扑和资源信息,然而对于别的区域(例如AR2)的通信装置和区域,只能知道经由哪个区域边界通信装置(例如通信装置#3)才能到达那里的通信装置等的这种程度的信息。
因此,在AR1内的分组交换机“A”中,当从操作员等接收发送到AR2内的分组交换机“Z”的路径设定请求RQ时,仅把在区域AR1内较接近该分组交换机“Z”的分组交换机“I”和由该操作员等所指定的“Z”指定为路由(本图中的EX),将路径设定请求消息PM朝分组交换机“I”送出。然而在分组交换机“I”中,虽然接受该路径设定请求消息PM的信息,却无法到达分组层上的区域AR2。因此,分组交换机“I”此次通过设定波长路径,尝试将分组路径设定请求消息PM(p)发送到作为该波长路径终点的通信装置1“Z”。
然而,分组交换机“I”由于只能利用区域AR1内的拓扑和资源信息,所以指定到位于该区域与区域AR2之间的边界处的通信装置(波长交换机“#3”)的路由,并将波长路径设定请求消息PM(λ)经由“#2”送出到“#3”。
在接收到上述消息PM(λ)的波长交换机“#3”中,尽管可以利用区域AR2内的拓扑和资源信息,但却不能利用与来自操作员等的请求有关的信息,即不能利用请求设定到“Z”的分组路径的信息。因此,不能选择适合用于收容该分组路径的波长路径(例如使最新需要的波长数最小的波长路径)的路由。图34示出了这种状态。
并且,作为上述第2课题,可以列举如下:在多层路径设定中,由于进行多次的路径设定请求消息PM和路径设定响应消息RM的传送,所以路径设定步骤变得繁杂(前述)。
以下根据以上所详述的现有技术的理解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图1是表示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图(之1);以及
图2是同样的图(之2)。
参见在图1和图2中所示的实施例1中执行的路径设定方法,如下所述。
首先,适用该路径设定方法的通信网是具有分层化的上层(例如分组层)路径和下层(例如波长层)路径,并在进行路径设定的第1通信装置1(例如“A”)和第2通信装置1(例如“Z”)之间以位于路径途中的至少一个其他通信装置(“I”、“#1”~“#5”、“K”、“J”等)为中继来进行通信的通信网,该路径设定方法至少具有下述步骤S11、S12以及S13。
步骤S11:在发出请求通过从第1通信装置1“A”到第2通信装置1“Z”的上层来设定路径的路径设定请求消息PM(p)之后,在位于路径途中的中继用通信装置1和2中判定是否存在到达上层的第2通信装置1“Z”的可能性。
步骤S12:当在上述步骤S11判定为没有上述到达可能性时,进一步设定到位于可终止下层的路径的最近位置处的其他中继用通信装置的路由。
步骤S13:在上述其他中继用通信装置(在本附图的示例中为“K”)中,根据通过上述所设定的路由接收到的路径设定请求消息PM内所包含的路径设定信息(路由指定和带宽信息),进一步设定到第2通信装置1“Z”的路由。
这样,可以在通信装置1“A”和1“Z”之间设定在分组层的路径。
在进行上述路径设定方面,实现特征作用的是中继用通信装置2“#3”和通信装置1“I”。
图3是实施例1中的通信装置2“#3”的功能方框图;以及
图4是实施例1中的通信装置1“I”的功能方框图。
首先参照图3,通信装置2“#3”至少具有接收单元11、确定单元12以及发送单元13。
接收单元11接收从上游侧的另一通信装置(“I”)送出的下层路径设定请求消息PM(λ),而不是在该通信装置(“I”)接收的上层路径设定请求消息PM(p)。
确定单元12确定位于可终止所接收的下层路径设定请求消息PM(λ)的最近位置处的下游侧的另一通信装置1(在本附图中为“K”)。
发送单元13将通过该确定获得的路由指定信息添加到上述下层路径设定请求消息PM(λ),并对其进行发送。该路由指定信息是来自图1所示的通信装置2“#3”的“#6”和“K”。
接下来参照图4,通信装置1“I”至少具有判断单元15和上层路径设定信息添加单元16。
判断单元15从上游侧的另一通信装置(“A”)接收上层路径设定请求消息PM(λ),判断是否存在设定使到所接收消息中指定的通信目的地(“Z”)的路径打开的下层路径(波长路径)的必要性。
当在上述判断单元15判断存在该必要性时,上层路径设定信息添加单元16生成相关的下层路径设定请求消息PM(λ),并把要设定在下游侧的路径的路由指定信息和带宽信息添加到该消息PM(λ)。
将对上述实施例1进行更详细的说明。
图1和图2所示的通信网NW具有分组层和波长层两层,分组路径分层地形成在波长路径上。
并且,如图中所示,通信网NW被划分为2个区域AR1和AR2,各个通信装置知道各自所属区域内的拓扑和资源信息。然而,不保持该区域以外的拓扑和资源信息,仅知道通过哪个区域边界装置(例如通信装置2“#3”)才能到达区域外的通信装置。
这里,假定通信装置1(以下也称为分组交换机)“A”从网络的操作员等接收从“A”到“Z”的分组路径的设定请求。这样,交换机“A”生成用于分组层的路径设定请求消息PM(p)。该消息PM(p)例如被指定图1的<1>所示的显式路由EX,并被发送到分组交换机“I”。
在该分组交换机“I”中,由于波长路径交换机#2和#3没有分组路径的终止能力,所以判定为在分组层没有到“Z”的到达性,暂时等待该分组路径设定请求消息PM(p)在“I”中的处理。然后,确定设定波长路径。例如,送出图1的<2>所示的波长路径设定消息PM(λ)。该所送出的波长路径设定消息PM(λ)首先在“#2”进行处理,然后到达“#3”。
在通信装置2(波长交换机)“#3”中,由于没有所到达的上述波长路径设定请求消息PM(λ)内的显式路由(图1的<2>内的“#3”),所以确认是否能成为由通信装置“I”所请求的波长路径的终端点。通信装置2“#3”是波长交换装置,由于如上所述其不具有终止波长路径的能力,所以这里装置#3计算到位于可终止该波长路径的最近位置处的通信装置(在本附图的示例中为“K”)的路由。然后,把基于该计算结果的路由指定信息添加到上述波长路径设定请求消息PM(λ)中,并将其发送到通信装置2“#6”(参照图1的<3>)。
此后,以与现有技术相同的方式进行消息处理,在通信装置1“I”和“K”之间设定波长路径。
这样,如图2所示,将在通信装置1“I”中等待处理的前述分组路径设定请求消息P(λ)发送到装置“K”。由于在该消息P(λ)中包含有与来自操作员等的请求有关的、设定到“Z”的分组路径的信息,所以在装置“K”中,可以根据该信息以及区域AR2的拓扑和资源信息来计算该目的地的路由。
[实施例2]
图5是表示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图(之1);以及
图6是同样的图(之2)。
图7是同样的图(之3)。
参见在图5、图6以及图7表示的实施例2中执行的路径设定方法的步骤S21、S22以及S23,如下所述。
步骤S21:在发出请求通过从第1通信装置1“A”到第2通信装置1“Z”的上层(例如分组层)来设定路径的上层路径设定请求消息PM(p)之后,在位于路径途中的中继用通信装置1(例如“I”)中判定有无到达处于上层的第2通信装置1“Z”的可能性。
步骤S22:当在上述步骤S21判定为没有上述到达可能性时,在中继用通信装置1“I”中生成请求通过下层设定路径的下层路径设定请求消息PM(λ),并且提取在装置“I”接收的上述上层路径设定请求消息PM(p)内的路由指定信息EX和带宽信息BW,把进一步添加了该提取信息的下层路径设定请求消息PM(λ)(参照图5的<2>)送出给第2通信装置1“Z”。
步骤S23:把在上述步骤S22所送出的上述下层路径设定请求消息PM(λ)通知给到达第2通信装置1“Z”的路径上的各个中继用通信装置(图中的“#2”、“#3”、“#4”、“J”)。
这样如图6所示,可以在通信装置1“A”和1“Z”之间设定在分组层的路径。
在进行上述路径设定方面,实现特征作用的是通信装置2“#3”。
图8是实施例2中的通信装置2“#3”的功能方框图。
参照本图,通信装置2“#3”至少具有判断单元21、输入单元22以及送出单元23。
判断单元21从上游侧的另一通信装置1“I”接收下层路径设定请求消息PM(λ),判断在该接收消息内是否添加有包含在该通信装置1“I”所接收的上层路径设定请求消息PM(p)内的路由指定信息EX和带宽信息BW。
输入单元22提取在上述判断单元21判断为“添加”的上述路由指定信息EX和带宽信息BW,并把这些信息输入到用于确定要设定在下游侧的下层路径的路由的机构(公知的路由计算机构)。
送出单元23生成包含基于上述机构中的确定的路径路由指定信息EX的下层路径设定请求消息PM(λ),并把上述上层路径设定请求消息PM(p)内所包含的路由指定信息EX和带宽信息BW添加到该消息PM(λ),并将其送出。
对上述实施例2进行更详细的说明。
图5和图6所示的通信网NW具有分组层和波长层2个层,分组路径分层地形成在波长路径上。
并且,该通信网NW如图中所示被划分为2个区域AR1和AR2,各个通信装置知道各自所属的区域内的拓扑和资源信息。然而,假定不保持该区域之外的拓扑和资源信息,而仅知道通过哪个区域边界装置(例如通信装置2“#3”)才能到达区域外的通信装置。
这里假定分组交换机1“A”从网络的操作员等接收从“A”到“Z”的分组路径设定请求。这样,该交换机1“A”生成分组层用的路径设定请求消息PM(p)。该消息PM(p)被指定例如图5的<1>所示的显式路由EX,并被发送到分组交换机“I”。
在该分组交换机“I”中进行以下处理。
1.由于判断为没有能够在分组层从分组交换机1“I”到达“Z”的下一跳,所以决定在该交换机1“I”临时等待分组层的路径设定请求消息PM(p)的处理,设置作为下层的波长层的路径,生成该波长层的路径用的路径设定请求消息PM(λ)。
2.在分组交换机1“I”提取上述消息PM(p)内的显式路由指定信息EX和带宽信息BW,把该提取信息连同表示包含上层信息的标志(图5的<2>中的“有上层”)一起存储在波长路径设定请求消息PM(λ)中。
即,该消息PM(λ)通过例如图5的<2>所示的显式路由EX,被发送到通信装置2(以下也称为波长交换机)“#2”。
在该波长交换机2“#2”中,由于只能根据波长层的显式路由来确定下一跳,所以如图6的<3>所示,所接收的分组层的路径路由指定信息EX和带宽信息BW包含在要送出的波长路径设定请求PM(λ)中,并被发送到波长交换机2“#3”。
在该波长交换机2“#3”中进行以下处理。
1.由于不能根据所接收的波长层路径请求消息PM(λ)内的显式路由来确定下一跳,所以确认是否包含所请求的、由下层路径隧道化的上层路径的路由指定信息EX和带宽信息BW。
2.由于通过上述确认得知存在上层路径的路由指定信息EX和带宽信息BW,所以通过把这些信息输入到公知的路由计算机构(算法),来计算要求出的路径的路由。另外,这里假定计算“#3”→“#4”→“J”的路由。
通过这种步骤,即使在下层路径途中计算路径的路由的连续的情况下,也能够利用与来自操作员等的请求有关的路径信息。
3.在要从分组交换机2“#3”送出的波长层路径请求消息PM(λ)中,如图6的<4>所示,包含有所接收的上层路径的路由指定信息EX和带宽信息BW。
这样,上述消息PM(λ)通过图6的<4>所示的显式路由,被发送到波长交换机2“#4”。
由于在该波长交换机2“#4”中只能根据波长层的显式路由来确定下一跳,所以如图6的<5>所示,所接收的分组层路径的路由指定信息EX和带宽信息BW包含在要送出的波长路径设定请求消息PM(λ)中,并被发送到分组交换机2“J”。
这样,由于在分组交换机1“J”中具有终止波长路径的能力而没有中继波长路径的能力,所以在此终止上述波长路径。
然后,如图7所示,针对路径设定请求消息,使用与现有技术相同的机构,把波长路径设定响应消息RM(λ)从交换机1“J”向交换机2“#4”送回,最终在“I”和“J”之间设定波长路径。
然后,通过与现有技术相同的步骤,重新开始在1“I”中等待的分组层的路径设定处理。
[实施例3]
图9是表示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3的图(之1);
图10是同样的图(之2);以及
图11是同样的图(之3)。
本实施例3是上述实施例2的变形。两者的不同点是,在本实施例3中不考虑区域(前述的AR1和AR2)。即,实施例3中的区域认为是1个网络。
在这种网络中,根据分散路由协议,拓扑信息等满溢,并且产生传送延迟。这造成资源竞争。并且,最终在各个通信装置之间发生带宽和标签的竞争,从而信令不成功地结束。
图9~图11示出本发明如何可以避免这种问题。以下,参照图9~图11对实施例3进行详细说明。
在通信网NW中,各个通信装置1、2知道网络的所有拓扑和资源信息,然而考虑在上述分散路由协议下由满溢引起的延迟,除了来自操作员等的请求以外,不进行超过1跳的显式路由指定。即,假定各个通信装置仅具有到相邻通信装置的显式路由,通过各个通信装置逐跳计算路由。
假定分组交换机1“A”接收来自网络的操作员等的从“A”到“Z”的分组路径设定请求。这样,该交换机1“A”生成分组层用的路径设定请求消息PM(p)。该消息PM(p)通过上述1跳的指定而被指定图9的<1>所示的显式路由EX,并被发送到分组交换机1“I”。这样,在分组交换机1“I”中进行以下处理。
1.由于判断为没有能够在分组层从分组交换机1“I”到达“Z”的下一跳,所以确定在该交换机1“I”临时等待分组层的路径设定请求消息PM(p)的处理,并设置作为下层的波长层的路径。生成该波长层的路径用的路径设定请求消息PM(λ)。
2.提取上述消息PM(p)内的显式路由指定信息EX和带宽信息BW,把该提取信息连同表示包含上层信息的标志(图9的<2>中的“有上层”)一起存储在波长路径设定请求消息PM(λ)中。
即,该消息PM(λ)通过例如图9的<2>所示的显式路由EX,被发送到波长交换机2“#2”。这样,在该波长交换机2“#2”中进行以下处理。
1.由于不能根据所接收的波长层路径请求消息PM(λ)内的显式路由来确定下一跳,所以确认是否包含所请求的、由下层路径隧道化的上层路径设定请求消息PM(p)。
2.由于通过上述确认得知包含有上层路径设定请求消息PM(p),所以从该消息中提取路由指定信息EX和带宽信息BW,输入到上述的路由计算机构(算法),来计算路径的路由。另外,这里假定计算“#2”→“#3”→“#4”→“J”的路由。
3.在要送出的波长层路径请求消息PM(λ)中,如图9的<2>所示,包含所接收的上层路径设定信息。
如前所述,由于通信网NW内的各个通信装置不进行超过1跳的显式路由指定,所以从交换机1“I”送出图10的<3>所示的消息。
在波长交换机2“#3”和2“#4”中也进行相同处理,分别送出图10的<4>和<5>所示的消息。
在分组交换机1“J”中接收该消息,然而由于“J”仅具有终止波长路径的能力而没有中继波长路径的能力,所以在此终止上述波长路径。
然后,如图11所示,针对路径设定请求消息,使用与现有技术相同的机构,把波长路径设定响应消息PM(λ)从交换机1“J”向交换机2“#4”送回,最终在“I”和“J”之间设定波长路径(图11)。
然后,通过与现有技术相同的步骤,重新开始在“I”中等待的分组层的路径设定处理。
[实施例4]
图12是表示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4的图(之1);
图13是同样的图(之2);
图14是同样的图(之3);以及
图15是同样的图(之4)。
参见在图12~图15表示的实施例4中执行的路径设定方法,如下所述。
首先,与前述情况一样,使用该路径设定方法的通信网是具有分层化的上层路径和下层路径,并在进行路径设定的第1通信装置和第2通信装置之间以位于途中的至少一个其他通信装置为中继来进行通信的通信网,该路径设定方法至少具有下述步骤S31、S32和S33以及步骤S34和S35。
步骤S31:在发出请求通过从第1通信装置1“A”到第2通信装置1“Z”的上层来设定路径的上层路径设定请求消息PM(p)之后,在位于路径途中的中继用通信装置1和2中判定有无到达处于上层的第2通信装置1“Z”的可能性。
步骤S32:当在上述步骤S31判定为没有上述到达可能性时,在上述中继用通信装置中生成请求通过下层设定路径的下层路径设定请求消息PM(λ),并且把所接收的上述上层路径设定请求消息PM(p)自身直接与上述下层路径设定请求消息PM(λ)合并,向第2通信装置1“Z”送出。
步骤S33:把在上述步骤S32所送出的与上层路径设定请求消息合并后的上/下层路径设定请求消息通知给到达第2通信装置1“Z”的路由上的各个上述中继用通信装置。
而且,继续以下步骤S34和S35。
步骤S34:在第2通信装置1“Z”中生成对通过上述步骤S33接收的上述上层路径设定请求消息进行响应的上层路径设定响应消息,并将其送回到上述路由上。
步骤S35:在下一级的中继用通信装置中生成对上述下层路径设定请求消息进行响应的下层路径设定响应消息,并把使前述送回的上层响应消息与该下层路径设定响应消息合并后的上/下层路径设定响应消息通知给到达第1通信装置1“A”的上述路由上的各个中继用通信装置。
在进行上述路径设定方面,实现特征作用的通信装置是后述说明中引用的装置,即:
(i)图12的1“I”;
(ii)图14的1“J”;
(iii)图13的1“J”;
(iv)图13的2“#3”;以及
(v)图15的2“#3”。
图16是表示图12的通信装置1“I”的功能方框图;
图17是表示图14的通信装置1“J”的功能方框图;
图18是表示图13的通信装置1“J”的功能方框图;以及
图19是表示图13和图15的通信装置2“#3”的功能方框图。
首先参照图16,图15的通信装置1“I”至少具有判断单元31和路径设定请求合成单元32。
判断单元31从上游侧的另一通信装置1“A”接收上层路径设定请求消息PM(p),判断有无设定使到在该接收消息内所指定的通信目的地1“Z”的路径开通的下层路径的必要性。
当在上述判断单元31判断为有该必要性时,路径设定请求合成单元32生成该下层路径设定请求消息PM(λ),并使上述所接收的上层路径设定请求消息PM(p)与该PM(λ)合并,向通信目的地1“Z”送出。
然后参照图17,图14的通信装置1“J”至少具有判断单元34、取出单元35以及标签分配单元36。
判断单元34从下游侧的另一通信装置1“J”接收朝向上游侧(1“A”)的下层路径设定响应消息RM(λ),判断在该接收消息内是否包含有上层路径设定响应消息RM(p)。
取出单元35取出由该判断单元34判断为“包含”的上述上层路径设定响应消息RM(p)。
标签分配单元36分配与上述所取出的消息RM(p)相对应的标签。
然后参照图18,图13的通信装置1“J”至少具有判断单元38、标签分配单元41以及合成响应消息生成单元42。
判断单元38判断在上游侧(1“A”)所送出的上层路径设定请求消息PM(p)与从上游侧的另一通信装置(2“#4”)所接收的下层路径设定请求消息PM(λ)是否合并。
标签分配单元41把标签分配给分别与由上述判断单元38判断为“合并”的上/下层路径设定请求消息相对应的路径。该分配标签为还包含波长和时隙等的广义标签。
合成响应消息生成单元42生成包含该上/下层各条路径的上述分配标签的上/下层路径响应消息。
然后参照图19,图13的通信装置2“#3”,一方面,至少具有判断单元43、输入单元44以及路径设定请求合成单元45。并且另一方面,至少具有判断单元48和路径设定响应合成单元49。
首先参见本图的左侧,
判断单元43判断在上游侧(1“A”)所送出的上层路径设定请求消息PM(p)与从上游侧的另一通信装置(2“#2”)所接收的下层路径设定请求消息PM(λ)是否合并。
输入单元44提取在上述判断单元43判断为“合并”的路由指定信息EX和带宽信息BW,并把这些信息输入到用于确定要设定在下游侧的下层路径的路由的机构46。
路径设定请求合成单元45生成下层路径设定请求消息PM(λ),该下层路径设定请求消息PM(λ)包含基于上述确定的路由指定信息EX,并把上述所接收的上层路径设定请求消息PM(p)与该消息PM(λ)合并,向通信目的地(1“Z”)送出。
然后参见本图的右侧,
判断单元48从下游侧的另一通信装置(2“#4”)接收去往上游侧(1“A”)的下层路径设定响应消息PM(λ),判断在该接收消息内是否包含有上层路径设定响应消息PM(p)。
路径设定响应合成单元49还生成要送回到上游侧(1“A”)的下层路径设定响应消息RM(λ),并把由上述判断单元48判断为“包含”的上述上层路径设定响应消息PM(p)照原样与该生成消息合并,向该上游侧送出。
对上述实施例4进行更详细说明。
如上所述,图12~图15所示的通信网NW具有分组层和波长层2层,分组路径在波长路径上被分层化。
并且,该通信网NW也被划分为2个区域AR1和AR2,各个通信装置知道各自所属的区域内的拓扑和资源信息。然而,不保持该区域外的拓扑和资源信息,仅知道通过哪个区域边界装置(例如2“#3”)才能到达区域外的通信装置。
这里假定分组交换机1“A”从网络的操作员等接收从“A”到“Z”的分组路径设定请求。这样,交换机1“A”生成分组层用的路径设定请求消息PM(p)。该消息被指定有例如图12的<1>所示的显式路由EX,并被发送到分组交换机1“I”。在该分组交换机1“I”中进行以下处理。
1.由于判断为没有能在分组层从分组交换机1“I”到达“Z”的下一跳,所以确定设置作为下层的波长层的路径,生成该波长层的路径用的路径设定请求消息。
2.把上述分组层的路径设定请求消息PM(p)连同包含上层信息的标志(“有上层”)一起与波长层的路径设定消息PM(λ)合并。该消息通过例如图12的<2>所示的显式路由EX,并被发送到波长交换机2“#2”。
由于在该波长交换机2“#2”中只能使用波长层的显式路由EX来确定下一跳,所以如图13的<3>所示,使所接收的分组层的路径设定请求消息PM(p)与要送出的波长路径设定请求消息PM(λ)合并,并将其发送到波长交换机2“#3”。在该波长交换机2“#3”中进行以下处理。
1.由于不能根据所接收的波长层路径请求消息PM(λ)内的显式路由来确定下一跳,所以确认所请求的由下层路径隧道化的上层路径设定请求消息PM(p)是否合并。
2.由于通过上述确认得知上层路径设定请求消息PM(p)合并,所以从该消息中提取路由指定信息和带宽信息,将其输入到前述的路由确定用的路由计算机构46,来计算路径的路由。另外,这里假定计算“#3”→“#4”→“J”的路由。
3.使所接收的上层路径设定请求消息PM(p)与要送出的波长层路径请求消息PM(λ)合并。
这样,上/下层合并消息通过图13的<4>所示的显式路由,被发送到波长交换机2“#4”。
由于在该波长交换机2“#4”中只能根据波长层的显式路由来确定下一跳,所以如图13的<5>所示,使所接收的分组层的路径设定请求消息PM(p)与要送出的波长路径设定请求消息PM(λ)合并来发送到分组交换机1“J”。
这样,由于在分组交换机1“J”中具有终止波长路径的能力而没有中继波长路径的能力,所以在此终止上述波长路径,进行以下处理。
1.确认上层路径设定请求消息PM(p)与所接收的波长路径请求消息PM(λ)是否合并。
2.处理该所接收的波长路径设定请求消息PM(λ),分配广义标签,生成波长路径设定响应消息RM(λ)。由于上层路径设定请求消息PM(p)与该消息RM(λ)合并,所以在该1“J”中等待上述所生成的波长路径设定响应消息RM(λ)的送出,直到可以送出上层路径设定响应消息RM(p)为止。
3.从所接收的上述波长路径设定请求消息PM(λ)中分离出上层路径设定请求消息PM(p),把自身的标识符ID添加到该显式路由指定的头部。
4.对所分离的上述分组路径设定请求消息进行处理,并如图14的<6>所示,向分组交换机1“Z”发送。在该分组交换机1“Z”中,对所接收的分组路径设定请求消息进行与现有技术一样的处理,如图14的<7>所示,将分组路径设定响应消息RM(p)返回到分组交换机1“J”。在该分组交换机1“J”中进行以下处理。
1.处理所接收的上述路径设定响应消息RM(p),生成要发送的分组路径设定响应消息。
2.确认针对要送出的分组路径设定响应消息RM(p)是否有等待的下层路径设定响应消息。
3.由于有等待上述下层路径设定响应消息的交换机(图14的交换机“J”),所以如图14的<8>所示,使分组路径设定响应消息RM(p)连同表示包含上层信息的标志(“有上层”)一起与该消息合并。该路径响应消息(上述图14的<8>)还被发送到波长交换机2“#4”。在该波长交换机2“#4”中进行以下处理。
1.处理所接收的上述路径设定响应消息,生成要发送的波长路径设定响应消息。
2.在这种情况下,确认上述所接收的路径设定响应消息与上层路径设定响应消息是否合并。
3.由于通过上述确认,上述所接收的路径设定响应消息RM(λ)伴随上层路径设定响应消息RM(p),所以如图15的<9>所示,使该上层路径设定响应消息RM(p)与要发送的波长路径设定响应消息RM(λ)合并。
而且,在上游侧的波长交换机2“#3”和2“#2”中也进行与上述相同的处理,生成和送出图15的响应消息<10>和<11>。这样,当在分组交换机1“I”中接收波长路径设定响应消息RM(λ)时,在该交换机1“I”中进行以下处理。
1.处理所接收的上述波长路径设定响应消息RM(λ)。
2.确认上层路径设定响应消息RM(p)与该所接收的波长路径设定响应消息RM(λ)是否
Figure C0382576600291
并。
3.由于通过上述确认得知包含有该上层路径设定响应消息,因而将该消息分离并进行处理。即,在转发表FT或波长交换机/转换部(图28)中设定广义标签,并生成要向交换机1“A”发送的路径设定响应消息。
4.把所生成的上述路径设定响应消息送回到交换机1“A”。
在确认为没有能在分组层到达的下一跳而确定设定波长层的路径的通信装置(1“I”)通过使用上述步骤,不能针对该波长层的路径提供充分的路由指定信息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上述两个消息的合并,使用比现有技术少的消息传送次数来设定多层路径。
以上,对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1~实施例4作了描述,然而最后,对这些实施例中所示的图3、图4、图8、以及图16~图19进行更具体地说明。
以下说明的图20~图24根据实际情况具体表示上述图3、图4、图8、以及图16~图19表示的概念功能方框。
图20是具体示出图4表示的功能的方框图;
图21是具体示出图8表示的功能的方框图;
图22是具体示出图16和图17表示的功能的方框图;
图23是具体示出图18表示的功能的方框图;以及
图24是具体示出图19表示的功能的方框图。
首先参照图20。
在上层路径设定请求消息处理部52对通过控制消息接收部51所接收的路径设定请求消息进行处理。在仅使用该上层不能提供所请求的路径的情况下,将所接收的上述路径设定请求消息发送到下层路径设定判断部56和路径路由/带宽信息提取部53。
在下层路径设定判断部56判断是否设定下层路径,在判断为设定下层路径的情况下,把消息生成请求输出到下层路径设定请求消息生成部57。
在下层路径设定请求消息生成部57,当接收到上述消息生成请求时,生成下层路径的路径设定请求消息,并把该消息发送到路径设定请求消息结合部54。
在上述路径路由/带宽信息提取部53,从所接收的上述路径设定请求消息中取出路由指定信息和带宽信息,并把这些信息发送到路径设定请求消息结合部54。
在该路径设定请求消息结合部54,把所收取的上述下层路径设定请求消息与上层路径的路由指定信息和带宽信息相结合,生成要送出的消息。
控制消息发送部55把上述所生成的消息向相邻的通信装置送出。
然后参照图21。另外,实现相同功能的各个部分在上述图20以及以下的图21~图24中分别使用相同名称来表示。然而,即使是相同名称的部分,每当图号改变时,就附上不同的参照编号。
在上层信息有无判断部62判断通过控制消息接收部61所接收的路径设定请求消息是否包含上层信息。在判断为包含该上层信息的情况下,将上述消息发送到上层路径路由/带宽信息分离部63。
在该上层路径路由/带宽信息分离部63,把所接收的上述路径设定请求消息分离成下层路径的路径设定请求消息和上层路径的路由/带宽信息。然后,将所分离的下层路径的路径设定请求消息发送到下层路径设定请求消息处理部64,另一方面,将所分离的上层路径的路由/带宽信息发送到下层路径路由计算部68和路径设定请求消息结合部66。
在下层路径设定请求消息处理部64处理所接收的路径请求消息,然后在要发送消息的通信装置没有确定等必要情况下,指示上述下层路径路由计算部68计算路由。而且根据该处理结果,指示下层路径设定请求消息生成部65生成路径设定请求消息。
在上述下层路径路由计算部68,把从上述下层路径设定消息处理部64传送的信息和上层路径的路由/带宽信息作为输入,进行上述路由计算。
在上述下层路径设定请求消息生成部65,根据来自处理部64的消息生成请求和来自路由计算部68的输出,生成下层的路径设定请求消息,并把该消息发送到上述路径设定请求消息结合部66。
在该路径设定请求消息结合部66,把所收取的上述下层的路径设定请求消息与前述的上层路径的路由/带宽信息相结合,生成要送出的消息。
控制消息发送部67把所生成的消息向相邻通信装置送出。
然后参照图22。
在上层路径设定请求消息处理部72对通过控制消息接收部71所接收的路径设定请求消息进行处理。在判断为仅使用该上层不能提供所请求的路径的情况下,把该路径设定请求消息发送到下层路径设定判断部75,并请求上层路径设定请求消息生成部73生成该路径设定请求消息。
在上述下层路径设定判断部75判断是否设定下层路径,在判断为设定下层路径的情况下,对上述下层路径设定请求消息生成部76发出消息生成请求。
在该下层路径设定请求消息生成部76,当接收到上述消息生成请求时,生成下层路径的路径设定请求消息,并把该消息发送到路径设定请求消息结合部74。
另一方面,在上述上层路径设定请求消息生成部73,当接收到上述消息生成请求时,生成上层路径的路径设定请求消息,并把该消息发送到路径设定请求消息结合部74。
在该路径设定请求消息结合部74,把所接收的上述下层路径设定请求消息与上层路径设定请求消息相结合,生成要送出的请求消息。
而且,控制消息发送部80把所生成的请求消息向相邻通信装置送出。
另一方面,在上层路径设定响应有无判断部77判断通过上述控制消息接收部71所接收的路径设定响应消息是否在接收消息中包含上层路径的路径设定响应消息。在判断为包含有该上层路径设定响应消息的情况下,将上述接收消息发送到上层路径设定响应消息分离部78。
在该上层路径设定响应消息分离部78,把所接收的上述消息分离成上层的路径设定响应消息和下层的路径设定响应消息,并把各个消息发送到转发表(FT)设定部79。
在该转发表设定部79,根据所接收的上层和下层的各个路径设定响应消息来进行交换机的设定。
然后参照图23。
在上层设定请求有无判断部82判断通过控制消息接收部81所接收的路径设定请求消息是否包含上层的路径设定请求消息。在判断为“包含”的情况下,把该接收请求消息发送到上层路径设定请求消息分离部83。
在该上层路径设定请求消息分离部83,把所接收的上述路径设定请求消息分离成下层路径的路径设定请求消息和上层的路径设定请求消息。将下层路径的路径设定请求消息发送到下层路径设定请求消息处理部89,另一方面,将上层路径设定请求消息发送到上层路径设定请求消息处理部84。
该下层路径设定请求消息处理部89处理上述路径请求消息,当该请求消息被正确处理时,请求下层路径标签分配部90分配标签。
在上层路径设定请求消息处理部84中也处理上述路径请求消息,如有必要,还向路径的下游侧发送路径设定请求消息,当该请求消息被正确处理时,请求上层路径标签分配部85分配标签。
在上述下层路径标签分配部90接受上述标签分配请求,分配下层的广义标签,把该分配标签发送到下层路径设定响应消息生成部91,请求生成响应消息。
另一方面,上述上层路径标签分配部85接受上述标签分配请求,分配上层的广义标签,把该分配标签发送到上层路径设定响应消息生成部86,请求生成响应消息。
上述下层路径设定响应消息生成部91在接收到上述所分配的广义标签时,把包含该标签值(标签2、标签3…等)的路径设定响应消息发送到路径设定响应消息结合部87。
另一方面,上层路径设定响应消息生成部86在接收到上述所分配的广义标签时,把包含该标签值的路径设定响应消息发送到上述路径设定响应消息结合部87。
该路径设定响应消息结合部87等待与下层路径设定响应消息相对应的上层路径设定响应消息从下游侧到达,当该下层和上层的各个消息双方齐全时,输出该所结合的响应消息。
而且,从控制消息发送部88把该结合消息向相邻通信装置送出。
最后参照图24。
在上层设定请求有无判断部102判断通过控制消息接收部101所接收的路径设定请求消息在接收请求消息内是否包含上层的路径设定请求消息。在判断为“包含”的情况下,把该接收请求消息发送到上层路径设定请求消息分离部103。
在该上层路径设定请求消息分离部103,把所接收的上述路径设定请求消息分离成下层路径的路径设定请求消息和上层的路径设定请求消息。将下层路径的路径设定请求消息发送到下层路径设定请求消息处理部104,另一方面,将上层路径设定请求消息发送到路径路由/带宽信息提取部107和路径设定请求消息结合部106。
在上述路径路由/带宽信息提取部107,从所收取的上述路径设定请求消息中提取路径的路由指定信息和带宽信息,并把这些信息传送到下层路径路由计算部108。
上述下层路径设定请求消息处理部104处理下层路径设定请求消息,如有必要,指示下层路由计算部108计算路由,并请求下层路径设定请求消息生成部105生成路径设定请求消息。
该下层路径路由计算部108按照下层路径设定请求消息的路由计算指示,根据从路径路由/带宽信息提取部107所传送的上层路径的路由指定信息和带宽信息,来计算下层路径的路由,并把该计算结果传送到下层路径设定请求消息生成部105。
该下层路径设定请求消息生成部105按照来自下层路径设定请求消息处理部104的请求,根据来自上述下层路径路由计算部108的路由指定信息,生成下层路径设定请求消息,并把该消息传送到路径设定请求消息结合部106。
在该路径设定请求消息结合部106把上层和下层的各个路径设定请求消息相结合,完成要送出的设定请求消息。
而且,控制消息发送部120把所完成的设定请求消息向相邻通信装置送出。
另一方面,在上层路径设定响应有无判断部111判断通过上述控制消息接收部101接收的路径设定响应消息是否包含上层路径的路径设定响应消息。在判断为包含该上层路径设定响应消息的情况下,将所接收的设定响应消息发送到上层路径设定响应消息分离部112。
该上层路径设定响应消息分离部112把所接收的该设定响应消息分离成上层的路径设定响应消息和下层的路径设定响应消息,把所分离的上层路径设定响应消息传送到路径设定响应消息结合部115,并把所分离的下层路径设定响应消息传送到下层路径设定响应消息处理部113。
该下层路径设定响应消息处理部113处理上述下层路径设定响应消息,并请求下层路径设定响应消息生成部114生成响应消息。
该下层路径设定响应消息生成部114接收上述响应消息的生成请求,生成下层路径的路径设定响应消息。
在上述路径设定响应消息结合部115把上层和下层的各个路径设定响应消息相结合,生成要送出的响应消息。
而且,上述控制消息发送部120把所生成的响应消息向相邻通信装置送出。
如以上详细说明的那样,根据本发明,通过消除上述第1和第2课题,可以在路径的路由计算时利用涉及来自操作员或用户的请求的信息,并且可以减少路径设定请求消息和路径设定响应消息在通信装置间的传送次数。

Claims (12)

1、一种通过多个层进行通信的通信网中的路径设定方法,该通信网具有分层化的上层路径和下层路径,在进行路径设定的第1通信装置和第2通信装置之间以位于路径途中的至少一个其它通信装置为中继来进行通信;其特征在于,该路径设定方法具有以下步骤:
第1步骤,在从所述第1通信装置发出请求前述上层从前述第1通信装置到前述第2通信装置设定路径的路径设定请求消息之后,在位于路径途中的中继用的前述通信装置中判定有无到达处于前述上层的前述第2通信装置的可能性;
第2步骤,当在前述第1步骤判定为没有前述到达可能性时,进一步设定到位于可终止前述下层的路径的最近位置处的其它中继用的前述通信装置的路由;以及
第3步骤,在前述其它中继用通信装置中,根据通过前述设定的路由接收到的前述路径设定请求消息中所包含的路径设定信息,进一步设定到前述第2通信装置的路由。
2、一种通过多个层进行通信的通信网中的路径设定方法,该通信网具有分层化的上层路径和下层路径,在进行路径设定的第1通信装置和第2通信装置之间以位于路径途中的至少一个其它通信装置为中继来进行通信;其特征在于,该路径设定方法具有以下步骤:
第1步骤,在发出请求通过从前述第1通信装置到前述第2通信装置的前述上层来设定路径的上层路径设定请求消息之后,在位于路径途中的中继用的前述通信装置中判定有无到达前述上层的前述第2通信装置的可能性;
第2步骤,当在前述第1步骤判定为没有前述到达可能性时,在前述中继用的通信装置中生成请求通过前述下层来设定路径的下层路径设定请求消息,并且提取所接收的前述上层路径设定请求消息内的路由指定信息和带宽信息,把进一步添加了该提取信息的前述下层路径设定请求消息向前述第2通信装置送出;以及
第3步骤,把在前述第2步骤送出的前述下层路径设定请求消息通知给到达前述第2通信装置的路由上的各个前述中继用的通信装置。
3、一种通过多个层进行通信的通信网中的路径设定方法,该通信网具有分层化的上层路径和下层路径,在进行路径设定的第1通信装置和第2通信装置之间以位于路径途中的至少一个其它通信装置为中继来进行通信;其特征在于,该路径设定方法具有以下步骤:
第1步骤,在发出请求通过从前述第1通信装置到前述第2通信装置的前述上层来设定路径的上层路径设定请求消息之后,在位于途中的中继用的前述通信装置中判定有无到达处于前述上层的前述第2通信装置的可能性;
第2步骤,当在前述第1步骤判定为没有前述到达可能性时,在前述中继用的通信装置中生成请求通过前述下层来设定路径的下层路径设定请求消息,并且把所接收的前述上层路径设定请求消息本身直接与前述下层路径设定请求消息合并,并向前述第2通信装置送出;以及
第3步骤,把在前述第2步骤所送出的、与前述上层路径设定请求消息合并后的上/下层路径设定请求消息通知给到达前述第2通信装置的路由上的各个前述中继用的通信装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路径设定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具有如下步骤:
第4步骤,在前述第2通信装置中生成上层路径设定响应消息,并送回到前述路由上,其中该上层路径设定响应消息对通过前述第3步骤所接收的前述上层路径设定请求消息进行响应;以及
第5步骤,在下一级的前述中继用的通信装置中,生成对前述下层路径设定请求消息进行响应的下层路径设定响应消息,并把前述送回的上层响应消息与该下层路径设定响应消息合并后的上/下层路径设定响应消息通知给到达前述第1通信装置的前述路由上的各个前述中继用的通信装置。
5、一种通信装置,其构成通信网的一部分,该通信网具有分层化的上层路径和下层路径,并通过这些路径进行通信;其特征在于,该通信装置具有:
接收单元,接收从上游侧的另一通信装置所送出的下层路径设定请求消息,而不是接收在该另一通信装置所接收的上层路径设定请求消息;
确定单元,确定位于可以终止前述所接收的下层路径设定请求消息的最近位置处的下游侧的另一通信装置;以及
发送单元,把通过前述确定所获得的路由指定信息添加到前述下层路径设定请求消息并对其进行发送。
6、一种通信装置,其构成通信网的一部分,该通信网具有分层化的上层路径和下层路径,并通过这些路径进行通信;其特征在于,该通信装置具有:
判断单元,从上游侧的另一通信装置接收上层路径设定请求消息,判断有无设定使到所接收到的该上层路径设定请求消息内所指定的通信目的地的路径开通的下层路径的必要性;以及
上层路径设定信息添加单元,当在前述判断单元判断为有该必要性时,生成下层路径设定请求消息,并把要设定在下游侧的路径的路由指定信息和带宽信息添加到该下层路径设定请求消息。
7、一种通信装置,其构成通信网的一部分,该通信网具有分层化的上层路径和下层路径,并通过这些路径进行通信;其特征在于,该通信装置具有:
判断单元,从上游侧的另一通信装置接收下层路径设定请求消息,判断在所接收到的该下层路径设定请求消息内是否添加有在前述另一通信装置接收的上层路径设定请求消息内所包含的路由指定信息和带宽信息;
输入单元,提取在前述判断单元判断为所添加的前述路由指定信息和带宽信息,并把这些信息输入到用于确定要设定在下游侧的下层路径的路由的机构;以及
送出单元,生成包含基于前述机构的确定的路径路由指定信息的下层路径设定请求消息,并把前述上层路径设定请求消息内所包含的路由指定信息和带宽信息添加到该下层路径设定请求消息,并将其送出。
8、一种通信装置,其构成通信网的一部分,该通信网具有分层化的上层路径和下层路径,并通过这些路径进行通信;其特征在于,该通信装置具有:
判断单元,从上游侧的另一通信装置接收上层路径设定请求消息,判断有无设定使到在所接收到的该上层路径设定请求消息内所指定的通信目的地的路径开通的下层路径的必要性;以及
路径设定请求合成单元,当在前述判断单元判断为有该必要性时,生成下层路径设定请求消息,并使前述所接收的上层路径设定请求消息与该下层路径设定请求消息合并,并向前述通信目的地送出。
9、一种通信装置,构成通信网的一部分,该通信网具有分层化的上层路径和下层路径,并通过这些路径进行通信;其特征在于,该通信装置具有:
判断单元,从下游侧的另一通信装置接收朝向上游侧的下层路径设定响应消息,判断在所接收到的该下层路径设定响应消息内是否包含有上层路径设定响应消息;
取出单元,取出由前述判断单元判断为所包含的前述上层路径设定响应消息;以及
标签分配单元,分配与前述所取出的消息相对应的标签。
10、一种通信装置,其构成通信网的一部分,该通信网具有分层化的上层路径和下层路径,并通过这些路径进行通信;其特征在于,该通信装置具有:
判断单元,判断从上游侧的另一通信装置所接收的下层路径设定请求消息与在前述上游侧所送出的上层路径设定请求消息是否合并;
标签分配单元,把标签分配给分别与由前述判断单元判断为合并的上/下层路径设定请求消息相对应的路径;以及
合成响应消息生成单元,生成包含该上/下层的各条路径的前述分配标签的上/下层路径响应消息。
11、一种通信装置,其构成通信网的一部分,该通信网具有分层化的上层路径和下层路径,并通过这些路径进行通信;其特征在于,该通信装置具有:
请求消息判断单元,判断从上游侧的另一通信装置所接收的下层路径设定请求消息与在前述上游侧所送出的上层路径设定请求消息是否合并;
输入单元,提取在前述请求消息判断单元判断为要被合并的路由指定信息和带宽信息,并把这些信息输入到用于确定要设定在下游侧的下层路径的路由的机构;以及
路径设定请求合成单元,生成包含基于前述确定的路由指定信息的下层路径设定请求消息,并把前述所送出的上层路径设定请求消息与所接收的该下层路径设定请求消息合并,并向前述通信目的地送出。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有:
响应消息判断单元,从下游侧的另一通信装置接收朝向上游侧的下层路径设定响应消息,判断在该接收消息内是否包含有上层路径设定响应消息;以及
路径设定响应合成单元,进一步生成要送回到前述上游侧的下层路径设定响应消息,并把由前述响应消息判断单元判断为所包含的前述上层路径设定响应消息直接与所生成的消息合并,并向前述上游侧送出。
CNB038257661A 2003-05-16 2003-05-16 通过多层进行通信的通信网中的路径设定方法和通信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77628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03/006147 WO2004102904A1 (ja) 2003-05-16 2003-05-16 複数レイヤを介して通信を行う通信網におけるパス設定方法および通信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20696A CN1720696A (zh) 2006-01-11
CN100477628C true CN100477628C (zh) 2009-04-08

Family

ID=334465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3825766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77628C (zh) 2003-05-16 2003-05-16 通过多层进行通信的通信网中的路径设定方法和通信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7710883B2 (zh)
JP (1) JP4079946B2 (zh)
CN (1) CN100477628C (zh)
WO (1) WO200410290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436855B2 (en) * 2003-02-21 2008-10-14 Alcatel Lucent Prohibit or avoid route mechanism for path setup
JP4494357B2 (ja) * 2006-03-08 2010-06-30 富士通株式会社 パス経路計算方法及び,この方法を適用する光通信ネットワーク
TWI429219B (zh) * 2006-05-01 2014-03-01 Koninkl Philips Electronics Nv 在分散式存取無線通信網路的多重跳躍式傳輸中以最大延遲保証保留資源的方法
CN101136712B (zh) * 2006-09-22 2010-09-2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通信传输中提高路径发现效率的方法
CN101617483B (zh) * 2007-07-02 2012-10-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带宽请求方法及中继站
US8493984B2 (en) * 2008-06-13 2013-07-23 Cisco Technology,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establishment of a 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ing (MPLS) tunnel
US20090327443A1 (en) * 2008-06-26 2009-12-31 Sprint Spectrum L.P. Method and System for Aggregating Messages
CN101997765B (zh) * 2009-08-13 2015-01-2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多层网络中转发邻接的属性继承方法及相应的多层网络
JP5633281B2 (ja) * 2010-09-29 2014-12-03 富士通株式会社 光通信システム、光ネットワーク管理装置および光ネットワーク管理方法
US10305788B2 (en) * 2016-06-30 2019-05-28 Alcatel Lucent Near-real-time and real-time communication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384319B2 (ja) 1998-03-27 2003-03-10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仮想専用網構築システム
US7233569B1 (en) * 1999-05-19 2007-06-19 Cisco Technology, Inc. Tunnel reroute
JP4388667B2 (ja) * 2000-04-12 2009-12-24 富士通株式会社 ラベルスイッチングネットワークにおけるパス設定装置および方法
US7046669B1 (en) * 2000-06-28 2006-05-16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Communications network
JP3472809B2 (ja) 2000-09-06 2003-12-02 独立行政法人通信総合研究所 多波長ラベルを用いた光パケットルーティング方法とその装置、および多波長ラベルを用いた光パケットネットワーク
JP2002084280A (ja) * 2000-09-08 2002-03-22 Fujitsu Ltd ポリシベース通信管理システム
JP2002208946A (ja) 2001-01-11 2002-07-26 Hitachi Ltd 経路情報通知方法、vpnサービス及びエッジルータ装置
JP2002271373A (ja) * 2001-03-07 2002-09-20 Hitachi Ltd Mplsポリシールーティング機能を有するインタネットワーク装置
JP4386598B2 (ja) * 2001-03-29 2009-12-16 富士通株式会社 階層構造のパスの設定方法およびそれを実現するノード装置
WO2002087175A1 (fr) * 2001-04-19 2002-10-31 Fujitsu Limited Procede et appareil de restauration/protection
JP2001358771A (ja) 2001-04-26 2001-12-26 Nec Corp 通信品質制御装置
JP4316822B2 (ja) * 2001-05-18 2009-08-19 富士通株式会社 パスの経路を変更する方法及びこれを用いるスイッチ装置
JP2003209564A (ja) * 2002-01-15 2003-07-25 Nippon Telegr & Teleph Corp <Ntt> パケット通信網およびノードおよびパケット通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記録媒体
US7254138B2 (en) * 2002-02-11 2007-08-07 Optimum Communications Services, Inc. Transparent, look-up-free packet forwarding method for optimizing global network throughput based on real-time route status
CA2419477C (en) * 2002-02-28 2010-05-04 Nippon Telegraph And Telephone Corporation Node used in photonic network, and photonic network
US7269135B2 (en) * 2002-04-04 2007-09-11 Extreme Networks, Inc.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providing redundant connectivity across a network using a tunneling protocol
JP3823867B2 (ja) * 2002-04-11 2006-09-20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通信ネットワーク制御システム、制御方法、ノード及びプログラム
US7171120B2 (en) * 2002-06-05 2007-01-30 Alcatel Optical switch controller for fair and effective lightpath reservation in an optical network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04102904A1 (ja) 2006-07-20
JP4079946B2 (ja) 2008-04-23
WO2004102904A1 (ja) 2004-11-25
CN1720696A (zh) 2006-01-11
US7710883B2 (en) 2010-05-04
US20050232231A1 (en) 2005-10-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805409B (zh) 在基于策略的路由网中识别预先计算的路径的系统和方法
US8588611B2 (en) Method for establishing an inter-domain path that satisfies wavelength continuity constraint
JP4647835B2 (ja) 伝送装置及び障害回避方法
EP2249525B1 (en) Traffic-engineered connection establishment across resource domains for data transport
Sengupta et al. From network design to dynamic provisioning and restoration in optical cross-connect mesh networks: An architectural and algorithmic overview
US7639607B2 (en) Signaling system for simultaneously and autonomously setting a spare path
US20130266317A1 (en) Optical switch and protocols for use therewith
EP1953956A1 (en) Communication network system and leaf-node network element of the multicasting tree signal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node network element thereof
CN105637818A (zh) 增加了分布式控制消息收发的集中式数据路径建立
US7626924B2 (en) Transmission device and label allocation method
JP5135748B2 (ja) 伝送装置及びパス設定方法
CN101517985A (zh) 一种确定路由路径的方法和路由路径确定单元
US7710883B2 (en) Path setting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 performing communications through a plurality of layers
US7502389B2 (en) Signaling control method and signaling-based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furnished in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ystem
JP4760628B2 (ja) 伝送装置
US7639944B2 (en) Method for protecting cross-ring service in optical network
JP3845087B2 (ja) 光通信ネットワークの所定の接続についてスペクトル経路を決定する方法
CN100373866C (zh) 跨越多域连接的网络故障恢复的方法
US20090182801A1 (en) Communication transmitting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transmitting method
Francisco et al. Interdomain routing in optical networks
JP4878536B2 (ja) 通信装置および通信システム
CN101702674B (zh) 一种基于混合光交换网络的多播数据传输方法
CN101835066A (zh) 基于链路捆束的标签交换路径处理方法
CN101753450A (zh) 三层网络联合资源优化方法
CN102036126B (zh) 实现自动交换光网络和传统光网络互通的方法和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408

Termination date: 20210516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