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476445C - 检查信号供给装置和检查信号施加方法 - Google Patents

检查信号供给装置和检查信号施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476445C
CN100476445C CNB2004800337749A CN200480033774A CN100476445C CN 100476445 C CN100476445 C CN 100476445C CN B2004800337749 A CNB2004800337749 A CN B2004800337749A CN 200480033774 A CN200480033774 A CN 200480033774A CN 100476445 C CN100476445 C CN 100476445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ic wire
hobs
signal
terminal
conne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48003377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882844A (zh
Inventor
大西秀夫
谷口芳和
山冈秀嗣
涂冈明
林美志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OHT Inc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OHT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OHT Inc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ublication of CN18828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8284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76445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76445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1/00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rrangements for locating electric faults;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al testing characterised by what is being tested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1R31/50Testing of electric apparatus, lines, cables or components for short-circuits, continuity, leakage current or incorrect line connections
    • G01R31/58Testing of lines, cables or conducto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nufacturing Of Electrical Connectors (AREA)
  • Testing Of Short-Circuits, Discontinuities, Leakage, Or Incorrect Line Connec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切压电线架台,不会损坏连接器,能够以非接触方式向构成线束的切压电线施加检查信号。在工作台(600)附近设置切压电线架台(500),将多个切压电线悬置于切压电线保持部(550)上。使悬置的切压电线中的安装到连接器上的切压电线(工作用切压电线)(300)向前端部的工作电线保持部(560)移动,从而成为悬置于供电部(570)设置部位上的状态。在该状态下进行检查信号的供电时,向悬置于供电部(570)上的工作用切压电线施加检查信号,能够以不与切压电线直接电气连接的方式,在两端的两端部检测出检查信号,在制造线束时,能够在线束的制造工序中不通过特别的检查工序而预先检测出装配不良。

Description

检查信号供给装置和检查信号施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向构成线束的切压电线施加检查信号的检查信号施加方法和向切压电线供给检查信号的检查信号供给装置。
背景技术
在线束的制造中,固定有要插入到连接器的端子的切压电线,成为按照种类进行分类后保持在电线架台上的状态,从电线架台取下安装有要安装到连接器的端子的切压电线后,将端子安装到连接器外壳内。
例如,专利文献1所述的装置包括:卡定部,将安装在电线两端的一对以上的连接器卡定到工作台上的卡定部;和导水管状的电线架台,以列形状排列固定有安装到连接器内的端子的切压电线,从多个电线架台中的闪烁着的电线架台取下电线后,插入到引导其一端的连接器外壳的空腔内,从而防止发生错误配线。
专利文献1所述的装置,安装到连接器后,接触接触板而指示安装结束,并进行下一个电线的插入引导。
并且,专利文献2所述的装置,根据切压电线是否通过设在电线架台端部上的门来确认是否取下切压电线。
专利文献1:特开2001-43950
专利文献2:特开平5-297046号
但是,专利文献1和专利文献2所述的装置,只是引导电线的插入位置,不能在实际进行制作的生产工序中检测切压电线的状态,对防止错误配线而言,不充分。
并且,专利文献2所述的装置也只能简单地判别是否从电线架台无错误地正确地取下正确的切压电线。
即,在以往,是否正确地安装到连接器上的检查,例如只是通过是否从电线架台取下正确的切压电线来进行。如上所述,在以往不能在制造过程中检查切压电线的端子是否可靠地安装到连接器的所希望位置上。
这是因为,限定了能够向切压电线供给检查信号的方法。即,在以往,向切压电线供给检查信号时,由于使固定在端部上的端子部和检查信号供给源介于探针等而直接接触,必须要进行电气连接,因而在作业中的切压电线中,位置也未定,检查信号在作业结束后,介于探针等与安装在连接器外壳上的端子直接接触。
其结果,具体的导通检查,通常在切压电线端子安装到连接器的作业在线束两端全部结束后,在安装有线束两端的切压电线端子的连接器上安装导通检查装置侧的夹具,例如对应每个连接器的触点(或电线的线材号数)供给检查信号,通过在另一方的连接器侧是否检测出检查信号来检查导通后,检查错误配线的有无。
在线束的制造过程中,如果向检查对象切压电线供给检查信号,能够向检查对象的切压电线施加检查信号的同时将切压电线端子插入连接器时,还能够检查端子安装到连接器的端子安装状态。因此,优选的是,实现以检查信号供给源和切压电线不接触的方式,只要能够向检查对象切压电线的电线施加检查信号就能够检查错误配线,即使在两端安装有端子的切压电线,也能够可靠地供给检查信号的检查信号供给装置和检查信号施加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检查信号供给装置和检查信号施加方法,能够以检查信号供给源和切压电线不接触的方式,向检查对象切压电线施加检查信号,能够对将切压电线安装到连接器时的配线进行检查。
作为达成上述目的的一个方式例如具有以下结构。
即,一种检查信号施加方法,用于向构成线束的、至少在一方端部上固定有端子的切压电线施加检查信号,其特征在于,将交流信号作为检查信号,并且对用导电材料形成的、接触或靠近作为工作对象的切压电线的包覆材料的供电部进行定位,维持上述定位状态并向上述供电部供给检查信号,以不与上述切压电线的端子和内部导体接触的方式向该切压电线施加检查信号。
并且,一种检查信号供给装置,能够向构成线束的、至少在一方端部上固定有端子的切压电线施加检查信号,其特征在于,包括:供电装置,其至少一部分由能够供给检查信号的导电材料形成;和定位装置,将上述供电装置导电材料部分的至少一部分定位在接触或靠近切压电线的包覆材料的位置上,能够在以不与上述切压电线的端子和内部导体接触的方式向该切压电线施加检查信号状态下,将端部端子安装到上述连接器外壳内。
例如上述定位装置包括能够悬置切压电线的悬置保持部,至少在上述悬置保持部中的悬置保持切压电线的悬置保持面附近设置上述供电装置的导电材料,能够在悬置保持上述切压电线的状态下向上述切压电线施加检查信号,在维持施加检查信号的状态下而将端子安装到连接器外壳内。
并且,例如上述悬置保持部具有能够悬置保持多个切压电线的剖面大致形成拱形的切压电线保持部,在与上述切压电线保持部相连的前端部附近设有供电装置,在该供电装置的上部设有上述导电材料。
并且,例如上述供电装置由形成指套形状的导电材料形成,上述定位装置形成工作人员能够在进行工作时佩戴的手套形状,能够在捏住切压电线的手指部前端部上介于绝缘层保持上述供电装置,至少在上述手指部前端部绝缘层和工作人员抵接面之间设有由导电材料形成,并能够维持接地电平的密封部件。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一方面的实施例所涉及的切压电线架台的结构例的图。
图2是用于说明使用本发明的一方面的实施例所涉及的、检测向使用切压电线架台的连接器安装线束端子的状态的端子的安装状态确认装置的基本原理示意图。
图3是用于说明本实施例所涉及的检查控制部的检查信号处理部的详细构成图。
图4是用于说明本实施例所涉及的检查控制部中的检测例的图。
图5是表示本实施例所涉及的连接器保持部的例子的图。
图6是用于说明使用本实施例所涉及的装置的切压电线架台的、向连接器安装切压电线端子的切压电线安装控制的流程图。
图7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所涉及的向切压电线供给检查信号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一方面的实施例。
第一实施例
首先,作为本发明所涉及的向切压电线供给检查信号的检查信号供给装置的例子,说明适用于能够悬置保持切压电线的切压电线架台的第一实施例。本发明一个方面的实施例的切压电线架台的结构例表示在图1。图1是表示本发明一个方面的实施例所涉及的切压电线架台的结构例图,省略表示施加有检查信号的切压电线端子安装到连接器的安装状态检查装置的结构。
在图1中,500是本实施例所涉及的切压电线架台,600是用于组装线束的工作台,710是构成设在工作台600上的线束的一方端部的A连接器,720是构成设在工作台600上的线束的另一方端部的B连接器。
在切压电线架台500中,510是基座部,520是从基座部510直立设置的立起臂部,通过基座部510和臂部520构成用于卡定切压电线保持部550的卡定部。
550是能够在与切压电线大致接触的状态下,悬置保持切压电线的切压电线保持部(悬置保持部),560是与切压电线保持部550相连的工作电线保持部(接触部),在设在其前方部上的至少前端部附近设有构成供给有检查信号的信号导电部的供电部570。
570是向至少形成于切压电线保持部550的上表面上的切压电线施加检查信号的供电部,551、552、561是形成在切压电线保持部550两端上的导向板,防止悬置于切压电线保持部550上的切压电线脱离。
在本实施例中,在实际制造线束的情况下,将切压电线架台500设在工作台600附近。在工作台600,能够在各自不同的位置上设置2处或更多的连接器,在各个连接器附近配置有后文详细说明的安装状态确认装置,能够确认切压电线端子相对于各个连接器的安装状态。
另外,虽然在图1中只表示切压电线架台500,但是实际上,除了切压电线架台500以外,在切压电线种类数工作台600附近配置有用于保持构成线束的各种各样的多个切压电线的切压电线架台,根据安装在连接器上的切压电线类别,依次选择用于保持下一个要进行工作的切压电线的切压电线架台,通过所选择的切压电线架台取下切压电线。
使用图1所示的切压电线架台500制作线束时,首先将多个切压电线悬置在切压电线保持部550上。
然后,使该悬置的切压电线中的安装到连接器上的切压电线(工作用切压电线)300向前端部的工作电线保持部560移动,从而成为悬置于供电部570设置部位上的状态。
在该状态下供给检查信号时,能够向悬置于供电部570上的工作用切压电线施加检查信号,能够以不与切压电线直接电气接触的方式供给检查信号。因此,能够在切压电线的两端部检测出检查信号,例如通过使用后述的检查装置,在制造线束时,在线束的制造工序中不经过特别的检查工序就能够预先检测出装配不良。
另外,连接器710、720收容到后文进行详细说明的连接器收容部内。并且,在图1的例子中设有2个连接器,可以根据线束的规格设置1个或3个以上。
切压电线架台500包括用于悬置切压电线的悬置保持部550,可以在悬置保持部550的一部分或如图1所示的在悬置保持部550前端部附近设有供电部570。
通过在悬置切压电线的部分设置供电部570的结构,即使是在切压电线的两端设置端子的切压电线300,也不会有在途中卡住而被取下等情况。
并且,由于构成在切压电线中间部配置供电部570的结构,因而即使在切压电线的两端安装有端子,也能够以非接触方式向切压电线的内部导体供给检查信号,即使在切压电线两端的各个端子安装在规定的各个连接器上等的情况下,也能够检查各个两端端子安装到各连接器上的安装的正确与否。
参照图2,说明在使用以上切压电线架台500的线束制造现场,确认安装在切压电线端部上的端子安装到连接器外壳的安装状态的安装状态确认装置的结构例。
图2是用于说明端子安装状态确认装置的基本原理示意图,该装置用于检测向使用本发明一个方面的实施例所涉及的构成切压电线架台的连接器的切压电线端部上安装的端子的状态。
使用本实施例所涉及的切压电线架台的、确认切压电线端子安装到连接器外壳的切压电线端子安装状态确认装置,是能够以不与连接器外壳和端子接触的方式,判定切压电线端子是否安装到连接器外壳的正确位置上的装置,使用该端子的安装状态确认装置时,能够在线束的制造工序中在将切压电线端子安装到连接器时判别是否正确地进行安装,不必在以后的工序中检查是否安装到连接器上。
在图2中,10是构成检查对象的线束端部的连接器外壳(以下称为“连接器”),在连接器10内的规定位置上,固定在预先确定规格的切压电线300的一方端部上的端子插入至规定深度。
安装在该连接器上的工作用切压电线300预先切断为规定长度,在端部上例如通过压接等方式固定有用于安装到连接器10内的规定规格的端子。
20a、20b是连接器10的相对的一侧面,例如连接器10从俯视图看为长方形时设在长边两侧面的外壁附近的Y轴传感器板,30a、30b是连接器10的相对的另一侧面,例如连接器10从俯视图看为长方形时设在短边两侧面的外壁附近的X轴传感器板。
40a、40b是将靠近连接器10的与对应的连接器扣合的表面(在图1中为底部面)设置的2张导电板分离一定距离后,大致平行地进行定位的Z轴传感器板,例如在图1的例子中,在绝缘薄片的双面形成传感器板后分离一定距离而构成。但是,并不限定于以上例子。
500是图1所示的本实施例的切压电线架台,对有安装在连接器10内的端子的多个被固定的切压电线进行悬置保持。
为了便于说明,图2的例子只例示出一个切压电线架台,在实际作业现场中,至少包括数量等于安装在连接器10的切压电线个数的、适合保持各个切压电线的切压电线架台。
在切压电线架台500的工作电线保持部560的至少一部分(例如前端部附近)上,设有发送交流信号,用于向收容状态的切压电线施加交流信号的供电部570,与工作用切压电线300例如以能够静电结合的状态进行悬置保持。
其结果,在将切压电线端部的端子安装到连接器10的规定位置上的过程的全部状态时,切压电线的至少一部分位于供电部位上,在供电部处于进行驱动的状态的情况下,维持向安装在连接器上的切压电线施加交流信号的状态。
在连接器10的各侧面附近设有传感器板(20a、20b、30a、30b),在底部面(与对方连接器的接合面)附近设有传感器板(40a、40b),在通过本实施例的切压电线架台500,施加有交流信号的切压电线端子安装在连接器10上的情况下,通过各个传感器板(20a、20b、30a、30b、40a、40b)检测通过端子传输的信号,从而得到检测信号。具体而言,根据与到端子的距离能够检测出不同的检测信号。
100是主管检查装置的控制的检查控制部,170是主管相对于切压电线架台500的供电部570的交流检查信号的供电控制的供电控制部,通过检查控制部100的控制,仅向保持下一个要安装到连接器内的切压电线的切压电线架台进行供电。并且,检查控制部100,对不进行供电的其他切压电线架台的供电部控制为短路,以接地或接近接地电平的状态。
在本实施例的检查控制部100中,以用传感器板(20a、20b、30a、30b、40a、40b)中的相对的一对传感器板检测出的检测信号值作为基础,检测以传感器板之间的距离作为基准的传感器板和端子之间的相对距离。由此,能够减少从切压电线架台500的供电部施加在切压电线上的交流信号的电平差(施加信号强度的偏差)的影响。
通过Y轴传感器20a、20b检测连接器10内的Y轴方向(短边方向)的位置,通过X轴传感器30a、30b检测连接器10内的X轴方向(长边方向)的位置,从而能够特别指定施加有交流检查信号的端子插入连接器10内的插入位置,能够检测到是否插入到正确的位置上。
并且,通过在连接器10的底部附近设置2张Z轴传感器板40a、40b,从Z轴传感器板40a、40b的检测结果能够检测出端子从Z轴传感器板插入到哪个距离,即插入到连接器10内的哪个位置,能够判定是否正确地插入到规定位置或插入是否不充分。
并且,由于各传感器板的检测电压通过相对于切压电线端子的相对面积确定,因而即使在一部分设有孔,即使在一部分形成有切口,对检测结果产生的影响也非常小,几乎能够忽略。
以下参照图3,说明图2表示的检查控制部100的检查信号处理部的详细构成。图3是用于说明本实施例的检查控制部的信号处理部详细构成图。
在图3中,111~116是对通过传感器板(20a、20b、30a、30b、40a、40b)检测出的检测信号进行放大的放大器A~F,121~126是用于检测通过传感器板(20a、20b、30a、30b、40a、40b)检测出的检测信号的峰值的峰值检测电路A~F。
131是输入通过X轴传感器30a、30b检测出的峰值检测信号Vx1、Vx2,对其检测值作为(Vx1+Vx2)加法运算的X轴加法电路,132是输入通过Y轴传感器20a、20b检测出的峰值检测信号Vy1、Vy2,对其检测值作为(Vy1+Vy2)加法运算的Y轴加法电路,133是输入通过Z轴传感器40a、40b检测出的峰值检测信号Vz1、Vz2,输出其差值(Vz1-Vz2)的Z轴减法电路。
141是X轴除法电路,输入X轴加法电路131的输出和通过一方的X轴传感器板(例如30b)检测出的峰值检测信号值,求解将通过X轴加法电路131检测出的X轴加法信号(Vx1+Vx2)作为分母,将通过一方的X轴传感器板(例如30b)检测出的峰值检测信号(Vx2)作为分子的{Vx2/(Vx1+Vx2)}。
X轴除法电路141的输出表示X轴传感器板30a、30b的检测信号的相对变化,能够抵消通过供电部向切压电线施加(供电)的交流信号的强度变化的影响。其结果,由于X轴除法电路141的输出成为与连接器10内的X轴方向直接对应的信号电平,因而通过X轴除法电路141的输出,能够以非接触方式检测出安装在连接器10内的切压电线端子的X轴方向位置。
142是Y轴除法电路,输入Y轴加法电路132的输出和通过一方的Y轴传感器板(例如20b)检测出的峰值检测信号值,求解将通过Y轴加法电路132检测出的Y轴加法信号(Vy1+Vy2)作为分母,将通过一方的Y轴传感器板(例如20b)检测出的峰值检测信号(Vy2)作为分子的{Vy2/(Vy1+Vy2)}。
Y轴除法电路142的输出表示Y轴传感器板20a、20b的检测信号的相对变化,能够抵消通过供电部向切压电线施加(供电)的交流信号的强度变化的影响。其结果,由于Y轴除法电路142的输出成为与连接器10内的Y轴方向直接对应的信号电平,因而通过Y轴除法电路142的输出,能够以非接触方式检测出安装在连接器10内的切压电线端子的Y轴方向位置。
通过X轴除法电路141的输出和Y轴除法电路142的输出,能够以非接触方式检测出安装到连接器10内的切压电线端子的X-Y方向的安装位置(二维位置)。
并且,143是对将通过Z轴减法电路133检测出的Z轴差值信号(Vz1-Vz2)作为分母,将通过Z轴传感器40b检测出的检测信号(Vz2)作为分子的{Vz2/(Vz1-Vz2)}进行求解的Z轴除法电路。
Z轴除法电路143的输出表示Z轴传感器板40a、40b的检测信号的相对变化,能够抵消通过供电部向切压电线施加(供电)的信号的强度变化的影响。其结果,由于Z轴除法电路143的输出成为与切压电线端子和通过各个Z轴传感器板40a、40b检测出的距离成正比的信号电平,因而通过Z轴除法电路143的输出,能够检测出切压电线端子插入连接器10内多少,能够以非接触方式检测出是否插入到正确的安装位置上。
通过以上的电路结构,在X轴传感器板、Y轴传感器板中,设X或Y为n时,成立下述式:
[1/{(1/Vn2)+(1/Vn1)}]/Vn1
={(Vn1×Vn2)/(Vn1+Vn2)}/Vn1
=(Vn2)/(Vn1+Vn2)
在Z轴传感器板中成立下述式:
[1/{(1/Vz2)-(1/Vz1)}]/Vz1
={(Vz1×Vz2)/(Vz1-Vz2)}/Vz1
=(Vz2)/(Vz1-Vz2)
在本实施例中,虽然Z轴传感器40b,从连接器侧看位于Z轴传感器40a的内侧,但是由于连接器10由非导电材料形成,并且Z轴传感器板40a、40b都维持在高阻抗状态,因而Z轴传感器40b检测出的通过端子传输的交流信号的检测值即使受到一些Z轴传感器40a的影响,通过端子传输的交流信号的影响也不会被Z轴传感器40a隔绝,能够可靠地检测出一定电平的值。其结果,Z轴传感器40a和Z轴传感器40b的检测值的相对关系仅通过端子的插入位置确定,能够大致正确地检测出端子插入连接器10内的插入位置。
即,通过Z轴传感器40a的存在,不会有不能从Z轴传感器40b检测出交流信号的情况,通过Z轴传感器40a的存在,即使存在Z轴传感器40b的检测电平有点下降的情况,也能够可靠地检测出一定电平的值。
这种情况在插入连接器10的端子不是最初的端子的情况下也相同,在已经有多个端子安装在连接器10内的情况下,即使通过所安装的端子的位置和个数,在传感器板中的检测电平发生变动,也能够正确地识别各情况下的端子插入位置是否正确。
检查控制部中的检查结果的例子如图4所示。图4是用于说明本实施例的检查控制部中的检测结果例的图。
图4的例子是使连接器外壳的端子保持部(空腔)如图2所示地形成具有格子状空腔的结构,使端子从空腔位置(1、2)依次移动而插入时,在硬件运算电路进行处理的例子(单位为“V”)。
由于为了向切压电线供给交流检查信号而利用静电结合,因而预测不能使检查信号的电平恒定,会很大地进行变动。因此,在向切压电线施加20Vp-p的检查信号的情况和施加10Vp-p的检查信号的情况下,对分别将端子插入连接器外壳的各空腔内时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
在图4的例子中,上段为施加20Vp-p的检查信号时的检查信号检测结果和运算后的除法电路输出例,下段为施加10Vp-p的检查信号时的检查信号检测结果和运算后的除法电路输出例,即便是如上所述地向切压电线施加的检查信号电平变动很大的情况下,除法电路输出电压X1的变动也不足4%,得到空腔位置所固有的检测结果。
检测结果如表1所示。在表1中,纵轴表示X电压运算值,横轴表示空腔的端子插入列位置,表示从第1列至第6列的每列中的端子插入位置,在图4的下段表示的左端成为第1列,右端成为第6列。
表1
Figure C20048003377400141
空腔位置
○系列1  ×系列2  ◆系列3  △系列4
表1中的除法器的运算值X和空腔位置的关系如表2所示。
表2
Figure C20048003377400142
如图4的下段所示,运算结果和空腔位置的关系如上述图表。
由于连接器外壳以大约2.5mm间距等间隔地具有空腔,因而X的运算值和空腔位置之间存在比例关系,并且由于表2所示的连接器外壳的上下段大致为相同值而不会影响供给电压,因而通过X的运算值能够特别指定插入端子的空腔。
这对于Y轴传感器板20a、20b、Z轴传感器板40a、40b也完全相同,构成即使向切压电线供给的检查信号存在变动,也能够得到稳定的检测结果的安装状态确认装置。
由此,通过X轴传感器板30a、30b能够特别指定向列方向的各空腔插入的插入位置,通过Y轴传感器板20a、20b能够特别指定向行方向的空腔插入的插入位置,通过Z轴传感器板40a、40b能够特别指定插入深度。
另外,在制造工序中使用的检查装置中,在安装切压电线的制造现场,在如图5所示的连接器保持部内收容连接器。图5是表示本实施例的连接器保持部的例子的图。需要将连接器10定位并收容到连接器保持部60的连接器收容部61内,并将各传感器板定位在连接器的侧面附近或底面附近上。因此,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保持连接器并对传感器板进行定位而使用连接器保持部。
在本实施例的连接器保持部60中,在连接器保持部60的侧壁部分上配置各传感器板,连接器的大小与连接器收容部61的大小大致相同的情况下,通过收容在正中,能够进行良好的检查。
并且,在连接器保持部60的侧面分别固定有X轴传感器板30a、30b和Y轴传感器板20a、20b,收容保持在连接器收容部60内的连接器侧面大致成为一定距离而构成。
因此,在安装切压电线时,只在连接器保持部60的连接器收容部61收容并保持连接器10,就能够进行切压电线的安装检查。
下面参照图6的流程图,说明使用具有以上结构的本实施例装置的切压电线架台的向连接器10安装切压电线的切压电线端子安装控制。图6是用于说明使用本实施例装置的切压电线架台的向连接器10安装切压电线端子的切压电线安装控制的流程图。
首先在步骤S1,将构成线束的要安装到连接器10的切压电线,至少悬置于所需个数的量的切压电线架台500上,或收容到其他切压电线架台内。在该切压电线的两端部通过压接等方式固定有用于安装到连接器10的端子。
接着在步骤S2,将构成线束端部的连接器10收容到连接器保持部的规定的连接器收容部内。
这个步骤可以通过手动方式进行定位,或者也可以用工作机器人自动地进行定位。在正确进行该连接器10的收容的情况下,检测到该情况后转移到步骤S3以后的处理就行。
收容连接器后,如步骤S3所示,向供电控制部170指示,并向切压电线架台500的供电部570供给作为规定频率的交流信号的检查信号,向悬置于工作位置上的切压电线施加检查信号。工作人员将悬置着的切压电线中的至少一个拉出至工作电线保持部560。
由此,成为向下一个安装到连接器的切压电线发送交流信号,在位于工作电线保持部560位置的切压电线300施加有通过供电部供给的交流信号。
在本实施例中,作为检查信号可以是数十V以下的电压电平的交流信号,例如可以是1KHz程度的信号。并且,施加在切压电线300上的检查信号不需要大的电压(電力),不仅切压电线,即使直接接触到切压电线端部的端子,也不会有工作人员触电的担忧,能够确保安全性。
另外,优选的是,在切压电线架台添加指示器,能够目测确认地显示用于保持下一个要安装在连接器上的切压电线端子的切压电线架台(使在供电部施加有交流信号的切压电线架台的指示器发光)。
通过如上所述的发光控制,工作人员通过确认切压电线架台的指示器,能够无错误地确认保持下一个安装到连接器10上的切压电线的切压电线架台。
接着在步骤S4中,对检查控制部100进行驱动,开始检测端子插入位置(安装状态)。
然后在步骤S5,通过工作人员进行切压电线端子的安装作业。同时,如在步骤S6所示,通过检查控制部100检测端子插入位置(安装状态)。在检查控制部100,通过上述动作峰值检测电路A~F(121~126)开始检测通过各传感器板检测出的检测信号的峰值,并通过各传感器板检测出的峰值,检测插入到连接器的插入位置、插入深度。
然后将切压电线端子安装到连接器,安装位置的检测结束时进入步骤S7,检查控制部100判断是否检测到施加有交流信号的切压电线端子插入预先确定的连接器位置,插入深度是否为适当的位置。
优选的是,切压电线端子安装到连接器10的步骤的结束检测,例如通过在Z轴传感器板40a的峰值检测电压Vz1超过规定值后,是否经过一定时间来进行判定。
或者,在经过一定时间后也未检测出切压电线端子安装到规定位置、深度的情况下也作为安装结束。并且,在成为切压电线端子安装在连接器10内,端子的位置一定时间内不变化的状态的时刻作为安装结束。
即,在成为通过各传感器板(20a、20b、30a、30b、40a、40b)检测出的检测信号的电平在恒定电平以上且一定时间内不变化的状态时,判断为切压电线端子的插入结束。优选的是,组合以上各方法中的几个来判断为安装结束。
在本实施例中,在未安装到正常位置的情况、或插入深度不充分的情况、端子变形等的情况下,与通过各个传感器板(20a、20b、30a、30b、40a、40b)检测出的检测信号正常的情况不同。
因此,预先测定向正常位置插入正常的端子时的检测信号值,对正常的端子插入错误的位置,例如插入旁边位置时的检测信号值进行比较,或者,对变形了的端子插入正常的位置上时的检测信号值进行比较,并从所述测定检测信号值,对用于判别为正常的端子插入正常的位置的阈值进行求解,能够进行检测信号值在上述阈值的范围内或范围外是否正确的判定。
利用这个,例如判断插入位置,是通过对预先检测出的向正确的位置插入正确的切压电线端子时的检测结果和由工作人员安装切压电线端子时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来进行的,误差在规定范围内的情况下判断为安装正常。
在步骤S7,在未检测到施加有交流信号的切压电线端子插入预先确定的连接器位置,插入的深度为适当位置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8,并特别指定不良原因。
例如,在几乎未检测到端子的插入的情况下,判断为搞错取下切压电线端子的切压电线架台,并安装了不应该安装的切压电线端子,判断为X-Y检测值的不同为插入连接器的插入位置的不同,并特别指定误插入的连接器位置。
并且,可以举出将Z轴传感器板40a、40b的检测值的不足判断为端子插入的不良的情况等。
接着在步骤S9向工作人员报告不良发生及其原因。不良发生除了用警报音的报告和错误部位的闪烁显示以外,例如在显示面板进行原因显示、显示不良部分和正确的插入位置的显示等。
工作人员接收该错误报告后进行必要的错误处理。例如,在插入不充分的情况下充分地插入到深处,在插入位置错误的情况下取下所插入的切压电线端子,将新的另一切压电线端子插入到连接器10内。
另一方面,在步骤S7,在检查控制部100检测出施加有交流信号的切压电线端子插入预先确定的连接器位置、插入的深度也达到适当位置上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10,判断切压电线端子安装到连接器10的步骤是否全部结束。在切压电线端子安装到连接器10的过程全部结束的情况下例如用结束音报告其要旨,向该连接器的端子的安装结束。
在步骤S10,在切压电线端子安装到连接器10的过程未全部结束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15,接着特别指定保持要安装的切压电线端子的切压电线架台和收容到连接器10内的位置,并进入步骤S3。
如以上说明,根据本实施例,只在保持安装到连接器上的切压电线的切压电线架台500的切压电线保持部的一部分上设置导电区域(供电部),并向该导电区域作为检查信号供给低电压的交流信号,不使其他导电材料等与保持在切压电线保持部内的切压电线的导电材料进行接触,能够以从切压电线的端子之间的中间部分完全不接触的方式施加检查信号,在施加有检查信号的切压电线端子安装到连接器时,能够用传感器板检测出端子的插入状态。
如上所述,由于向切压电线以非接触方式施加检查信号,因而即使在切压电线的两端安装有端子的情况下也能够介于中间部的包覆向切压电线施加检查信号,还能够同时检查两端的端子安装到连接器的安装状态。因此,能够在线束的制造过程中检查出切压电线的正误、插入位置的正误等,能够进行效率良好的线束制造。
并且,由于如上所述地能够从安装在连接器上的线束的中间部分施加检查信号,因而即使在长度不同的线束混合存在的情况下,也能够完全相同地进行检查。
并且,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检查控制部100利用成为各对的传感器板的检测信号的相对值例如差值,能够控制为不会产生施加在切压电线上的检查信号(交流信号)的变动、偏差的影响,从而能够提供将检查信号的供给效率的变动等的影响抑制在最小限度的、可靠性高的装置。
因此,例如不会使直接供给检查信号的探针等接触到切压电线,而能够进行良好的检查信号供给。
并且,在本实施例中,形成悬置于工作电线保持部560上的切压电线300的中间部与供电部570紧密接触的状态,能够实现良好的检查信号的施加。
另外,切压电线架台的切压电线保持部550、工作电线保持部560的形状不限定于图1所示的表面为拱形(弧形)形状的形状,可以是流线型,也可以是圆柱状,也可以是方形的。只要是悬置切压电线的结构,也可以是台面长方形。
如上所述,本实施例的切压电线架台不限定于在两端安装切压电线端子的情况,也可以是切压电线在中间形成分支,安装到连接器时切压电线在中间可能被卡住等的切压电线,能够可靠地保持且对连接器进行安装和拆卸。
在以上说明中,关于供电部的表面构造进行了说明,供电部的导电材料可以露出在表面,或者用绝缘材料进行涂敷。这是因为,由于能够以非接触方式向切压电线施加检查信号,因而只要是传递电磁波的形态,就可以是任意形状、构造。
并且,例如供电部表面老化,作为供电部的性能也几乎没有影响,能够维持稳定的供电性能。
第二实施例
以上说明,关于通过拱形的切压电线架台向切压电线中间部施加检查信号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定于以上例子,可以是通过捏住切压电线的端部,将端子安装到连接器上的工作人员的手指尖(手指部分),向切压电线供给检查信号的结构。
通过如上所述地构成,在切压电线架台等切压电线保持部上不设置特别的结构,就能够可靠地向切压电线供给检查信号。
以下参照图7,说明通过捏住切压电线的端部将端子安装到连接器上的工作人员的手指尖(手指部分),向切压电线供给检查信号的本发明第二实施例。图7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向切压电线供给检查信号的构成的图。
第二实施例,除了向切压电线施加检查信号的构成以外,还可以直接应用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构成。因此,以下说明仅说明与上述第一实施例不同的构成,省略共同部分的说明。
在图7中,750是戴在工作人员手上使用的手套,构成手套的缝制材料的表面或将缝制材料作为多重构造,在其中间部上设置导电薄片。
在图7的例子中,使用761、762、763的三层构造的缝制材料形成手套形状,中间部由导电薄片762构成。另外,导电薄片762的全部部分成为电气导通状态而进行缝制。
导电薄片762的一部分762a作为连接部拉出到外部,通过连接维持在接地电平上的夹子770,手套750成为对工作人员的手进行密封的状态。
在制作线束时,例如在大拇指和食指部分包覆用导电材料构成的、构成检查信号的供电部的指套781、782。指套由导电材料形成,分别连接在检查信号供给部上,供给来自检查信号供给部的检查信号时,能够向通过工作中的指套781、782捏住的切压电线施加交流检查信号。
另外,在以往,用导电性材料形成的指套主要是为了防止静电引起的生产障碍而使用,由于本发明人发现向导电性指套供给检查信号后,向积极靠近的电线施加检查信号的正相反的使用方法,因而通过简单的结构就能够可靠地向切压电线施加检查信号。
另外,该指套不限定于形成一体型的情况,也可以是将导电性带子缠绕到手指上而覆盖手指部前端部分的结构。
并且,只要由导电性材料形成,也可以是除去指尖部分的指套。在将该指套安装到手套750上的情况下,由于指尖部分变得更加自由,因而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
即,佩戴该手套750后将导电薄片762连接到接地电平上,并且安装指套781、782后将指套781、782和检查信号供给部进行连接。对要安装到连接器外壳上的切压电线,戴上该手套750的工作人员捏住要安装到连接器外壳内的切压电线的端子附近,插入捏在连接器外壳的规定位置上的端子。
此时,虽然切压电线和指套781、782处于接触的状态,但是只要能够向指套781、782供给检查信号,就能够向切压电线施加检查信号。因此,成为向端子部施加检查信号的状态,能够检查端子是否插入到连接器外壳内的正确位置上。另外,此时,即使直接捏端子的基底部分,也只是改变检查信号的供给效率,没有任何问题。
根据以上说明的第二实施例,为了向切压电线施加检查信号,不设置特别复杂的夹具,工作人员利用用于防止因工作而手变粗糙的手套,不使检查探针接触到切压电线的导体就能够可靠地施加检查信号。特别是如通常一样,能够在进行线束制造工作的同时向切压电线施加检查信号,仅设置检查信号的检测装置,就能够在线束的制造工序中可靠地检查出切压电线的错误插入。
另外,在以上说明中,手套作为三层构造在中间层设置了导电薄片,本发明不限定于以上例子,也可以通过导电材料(导电橡胶等)形成整个手套。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容易地将手套维持在接地电平。
在这种情况下,安装在指尖部分上的供给有检查信号的作为供电部的例如指套等,必须在与手套接触的表面上设置绝缘层,并与手套部分成为电气非接触状态。
绝缘层也可以是例如形成用覆盖整个手指的薄的绝缘材料制作的指套,在指套上安装导电性小型指套的结构。通过如上所述地构成,能够简化手套的结构,也可以将市面上出售的导电性手套的一部分介于端部夹子等连接在接地电平的接地线。
产业上的利用可能性
根据本发明,能够以非接触方式,例如从切压电线的中间部向构成线束的切压电线施加检查信号,例如在切压电线的两端安装端子,两端端子分别位于连接器外壳内的情况下,也能够以与端子不接触的方式向切压电线施加检查信号,还能够检查出各个两端安装到连接器的安装位置。
在这种情况下,同样地,也不必直接接触到端子上而供给检查信号,不会损坏端子前端的触点,能够进行可靠性高的线束制作。

Claims (5)

1.一种检查信号施加方法,用于向构成线束的、至少在一方端部上固定有端子的切压电线施加检查信号,其特征在于,
将交流信号作为检查信号,并且对用导电材料形成的、接触或靠近作为工作对象的切压电线的包覆材料的供电部进行定位,维持所述定位状态并向所述供电部供给检查信号,以不与所述切压电线的端子和内部导体接触的方式向该切压电线施加检查信号。
2.一种检查信号供给装置,能够向构成线束的、至少在一方端部上固定有端子的切压电线施加交流检查信号,其特征在于,包括:
供电装置,其至少一部分由能够供给所述交流检查信号的导电材料形成;和
定位装置,将所述供电装置导电材料部分的至少一部分定位在接触或靠近切压电线的包覆材料的位置上;
能够在以不与所述切压电线的端子和内部导体接触的方式向该切压电线施加检查信号状态下,将端部端子安装到连接器外壳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检查信号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位装置包括能够悬置切压电线的悬置保持部,至少在所述悬置保持部中的悬置保持切压电线的悬置保持面附近设置所述供电装置的导电材料;
能够在悬置保持所述切压电线的状态下向所述切压电线施加检查信号,维持施加检查信号的状态而将端子安装到连接器外壳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检查信号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悬置保持部具有能够悬置保持多个切压电线的剖面大致形成拱形的切压电线保持部;
在与所述切压电线保持部相连的前端部附近设有供电装置,在该供电装置的上部设有所述导电材料。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检查信号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供电装置由形成指套形状的导电材料形成;
所述定位装置形成工作人员能够在进行工作时佩戴的手套形状,能够在捏住所述切压电线的手指部前端部设置绝缘层,在所述绝缘层的一面保持所述供电装置,在所述绝缘层的另一面设有由导电材料形成,并能够维持接地电平的密封部件。
CNB2004800337749A 2003-11-28 2004-11-26 检查信号供给装置和检查信号施加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76445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400162/2003 2003-11-28
JP2003400162A JP4351032B2 (ja) 2003-11-28 2003-11-28 検査信号供給装置及び検査信号印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82844A CN1882844A (zh) 2006-12-20
CN100476445C true CN100476445C (zh) 2009-04-08

Family

ID=346316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480033774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76445C (zh) 2003-11-28 2004-11-26 检查信号供给装置和检查信号施加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4351032B2 (zh)
KR (1) KR100886307B1 (zh)
CN (1) CN100476445C (zh)
WO (1) WO200505260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039748A (ja) * 2006-08-10 2008-02-21 Hitachi Ltd 電線加工導通検査装置
CN101980034B (zh) * 2010-10-20 2012-07-25 天津豪风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汽车线束导通的检测方法
JP6284344B2 (ja) * 2013-11-13 2018-02-28 古河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挿入作業補助装置及び挿入作業補助方法
DE102017118980B4 (de) * 2017-04-23 2018-11-08 Franka Emika Gmbh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r elektrischen Prüfung eines elektrischen Bauteils
JP7392034B2 (ja) 2022-05-11 2023-12-05 エクシオグループ株式会社 電気工事用絶縁手袋および電気工事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797976B2 (ja) * 1994-09-08 1998-09-17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電線取出検出装置と、これを含むワイヤーハーネスの組立装置
JPH09211059A (ja) * 1996-02-07 1997-08-15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ワイヤーハーネスの導通検査方法および導通検査器
JP2002090407A (ja) * 2000-09-11 2002-03-27 Oht Inc 検査装置及び検査方法
JP2003090858A (ja) * 2001-09-20 2003-03-28 Hitachi Constr Mach Co Ltd 末端電子機器の検査用接続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0886307B1 (ko) 2009-03-04
WO2005052609A1 (ja) 2005-06-09
JP2005164280A (ja) 2005-06-23
JP4351032B2 (ja) 2009-10-28
KR20060132831A (ko) 2006-12-22
CN1882844A (zh) 2006-12-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65217C (zh) 接触型单面探针装置及测试导线开路或短路的设备和方法
US7764067B2 (en) High voltage cable testing method
CN100504413C (zh) 线束检查器以及线束检查方法
CN105611728B (zh) 柔性电路板及其检测设备、检测方法、显示设备
JP4930705B2 (ja) 構造化配線システムおよびパッチング方法
CN100476445C (zh) 检查信号供给装置和检查信号施加方法
KR20130066443A (ko) 에어 리크 검사 장치 및 방법
CN112034388A (zh) 一种线束自动检测系统及检测方法
EP0450807B1 (en) Fault detection and isolation in automotive wiring harness
CN101785154A (zh) 多级连接器系统
KR101890230B1 (ko) 커넥터의 단자 검사장치
KR20100060808A (ko) 정션박스 하측 접속단자 검사장치
CN100580821C (zh) 安装检查用夹具
CN213122204U (zh) 一种继电器板故障检测工装
CN205539299U (zh) 可测试连接正确性的检测装置
CN102841289B (zh) 跳线地址插头的检验装置和方法
CN220137358U (zh) 一种发动机线束导通检测仪
CN109073695A (zh) 基板的配线路径的检查方法及检查系统
CN105182098A (zh) 一种用于检测线束的通用测试治具
CN220019674U (zh) 一种线束型集成母排的测试装置
CN217523145U (zh) 电气检测设备及smt生产线
JP5455524B2 (ja) 検査装置及び検査方法
CN117347672A (zh) 显示屏模组接口检测装置
JPH07280864A (ja) 導通検査方法及び導通検査装置
KR20010061435A (ko) 다중심선케이블점검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408

Termination date: 2009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