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474685C - 一种聚合物锂离子二次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聚合物锂离子二次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0474685C CN100474685C CNB2005100593012A CN200510059301A CN100474685C CN 100474685 C CN100474685 C CN 100474685C CN B2005100593012 A CNB2005100593012 A CN B2005100593012A CN 200510059301 A CN200510059301 A CN 200510059301A CN 100474685 C CN100474685 C CN 100474685C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olymer
- pole piece
- lithium ion
- ion secondary
- inorganic particulat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2—Li-accumulators
- H01M10/0525—Rocking-chair batteries, i.e. batteries with lithium insertion or intercalation in both electrodes; Lithium-ion batterie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 Battery Electrode And Active Subsutan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聚合物锂离子二次电池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的聚合物锂离子二次电池,包括正极极片、负极极片和电解质,其中,所述负极极片上还有聚合物-无机粒子混合物膜。本发明的聚合物锂离子二次电池通过在负极极片上成膜的方式来替代锂离子电池专用隔膜的使用,降低了电池的生产成本;而且原料来源丰富,价格低廉,制作过程操作简单,易于工业化生产;电池性能优良,首次充放电容量可以达到142mAh/g(LiCoO2为正极材料)和98mAh/g(LiMn2O4为负极材料),每次充放电循环的放电容量衰减率低,约为0.4‰左右,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二次电池及其制备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聚合物锂离子二次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锂离子二次电池是近十年来高新技术研究的重要成果之一,是继铅酸二次电池、镍镉二次电池和镍氢二次电池之后发展起来的一种具有更高能量密度的新型高能电池。锂离子二次电池用途广泛,不仅应用在移动通讯设备和小型储能元件,还可以作为电动汽车的动力来源。锂离子二次电池一般由正极、负极、隔膜和非水电解质几部分组成。正极活性材料通常是LiCoO2或者LiMn2O4,负极活性材料是碳素材料,电解质一般是以LiPF6为导电盐的有机电解液,隔膜是多孔聚烯烃薄膜,如聚乙烯(PE)或聚丙烯(PP)隔膜等。
锂离子二次电池目前主要是液态锂离子二次电池,液态锂离子二次电池中使用液态电解液。近年来发展起来一种新型的聚合物锂离子二次电池,通常该电池含有一种半干态或者称为凝胶态的,由液态电解液吸附在聚合物孔隙中形成的电解质。作为新一代锂离子二次电池,聚合物锂离子二次电池被认为不仅具有液态锂离子二次电池的技术优点,而且具有更优越的电化学特性和更好的安全性能。此外,由于聚合物锂离子二次电池在形状尺寸设计方面具有更充分的灵活性,能够广泛地适应不同的应用需求,因此聚合物锂离子二次电池被认为是未来最具发展潜力的新型电池。
最早一代聚合物锂离子二次电池采用的是Bellcore技术(A.S.Gozdz,et al,USPatent 5296318(1994),5418091(1995),5429891(1995),5456000(1995),5460904(1995),5470357(1995),5478668(1995),5540741(1996),5552239(1996),5554459(1996),5571634(1996),5587253(1996),5607485(1997),5804087(1998)),制作过程是将含有增塑剂的正负极和隔膜热压得到电池芯,然后用有机溶剂萃取增塑剂造孔,最后注液得到聚合物锂离子二次电池。这种方法工艺过程复杂,成本高,对环境要求苛刻,制约了工业化生产和聚合物锂离子二次电池的发展。SONY公司采用将混有电解液的聚合物涂敷在隔膜表面制成复合膜,然后制作电池,此方法对操作环境要求也高。TOSHIBA公司所应用的技术实际应属于液态锂离子二次电池,其特点是在电解液中添加了一些增稠剂,有利于界面稳定。SANYO公司采用在液态电解液中溶解可反应单体、胶联剂和引发剂,注液后经过进一步处理得到凝胶态聚合物电解质,但此种聚合物锂离子二次电池通常低温放电性能和倍率放电性能较差。
总的说来,聚合物锂离子二次电池的制备工艺可以分为如下几个步骤:1)制浆:用溶剂和粘接剂分别与粉末状的正负极活性物质混合,经高速搅拌均匀后,制成浆状的正负极物质;2)制备正负极极片:将制成的浆料均匀地涂覆在金属箔的表面,烘干,分别制成正负极极片;3)正负极极片装配:将正负极极片组装成电池极芯,再经注入电解液、封口等工艺过程,即完成电池的装配过程,制成成品电池。但是,采用上述方法制作聚合物锂离子二次电池时,需要使用锂离子电池专用隔膜,存在价格比较高等缺点。制备廉价隔膜或者隔膜替代品,降低电池生产成本,是聚合物锂离子二次电池研究的热点之一。一种方法是制备新型锂离子电池的聚合物隔膜,采用相转移法,使用增塑剂造孔制备以聚合物为主要成分的隔膜,但其有机械强度差的缺点。另外一种方法是把聚合物成分涂敷在机械强度较高的支撑体系上制备复合聚合物隔膜,如Jeong等人(Jeong Y B,Kim D W.Journal of Power Sources,2004,128:256~262)在多孔膜(PE膜)上涂敷聚合物;Song等人(Song M K,Kim Y T,Cho J Y,et al..Journalof Power Sources,2004,125:10~16)使用无纺布为支撑体系制备复合聚合物隔膜。但是由于极性聚合物溶液和非极性的支撑体系材料的相容性不好,所以在涂敷过程中往往会发生涂敷不匀的现象,制备的隔膜存在短路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制备操作简便的聚合物锂离子二次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聚合物锂离子二次电池,包括正极极片、负极极片和电解质,其中,所述负极极片上还有聚合物—无机粒子混合物膜。
在电池负极极片上的聚合物—无机粒子混合物膜的厚度一般控制在15—50μm。
聚合物选自聚烯烃,含氟聚烯烃,含氟聚烯烃共聚物,聚丙烯酸酯,聚丙烯腈和聚烷氧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几种。常用的有聚乙烯、聚偏氟乙烯、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丙烯腈、聚环氧乙烷等,以及这些聚合物的混合物。
无机粒子选自SiO2、TiO2、Al2O3、BaTiO3和MgO中的一种或几种。无机粒子为所述聚合物重量的1%—25%。一般使用具有纳米尺寸的超细无机粒子粉末掺杂的电解质能提高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的电化学性能。
该电池的制备方法,包括制浆、制备正负极极片、和正负极极片装配步骤,其中,在正负极极片装配步骤前还经过负极极片成膜步骤:将聚合物溶液和无机粒子的有机悬浮液混合均匀后,用混合溶液在所述负极极片上形成聚合物—无机粒子混合物膜。
所述聚合物溶液的溶剂为丙酮、丁酮、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乙酰胺、N—甲基吡咯烷酮、碳酸三乙酯,或二甲基亚砜等。所述无机粒子的有机悬浮液的有机溶剂为丁醇、四氢呋喃、二甲基碳酸酯或二乙基碳酸酯等。所述聚合物溶液的重量百分浓度为10—25%;所述无机粒子的有机悬浮液重量百分浓度为0.5%—20%;混合溶液中无机粒子的量控制在聚合物重量的1—25%。
为了增大聚合物-无机粒子混合物膜的孔隙率,在混合溶液中还加有增塑剂。常用增塑剂为二甲基碳酸酯或二乙基碳酸酯;所述增塑剂用量为聚合物溶液质量的50—80%。
本发明电池可以本领域常用的材料作为电池的正负极材料,如以LiMn2O4、LiCoO2以及其它金属氧化物为正极活性材料;MCMB、石墨为负极活性材料。在负极极片上成膜的方法有多种,一般采用涂布的方式,也可以采用浸润的方式。由于负极极片与聚合物溶液的相容性较好,可以在极片表面形成均匀致密的膜。这样制得的负极与正极直接接触时不发生短路的现象,使得制作聚合物锂离子二次电池不需要使用锂离子电池专用隔膜。
本发明的聚合物锂离子二次电池通过在负极极片上成膜的方式来替代锂离子电池专用隔膜的使用,降低了电池的生产成本;而且原料来源丰富,价格低廉,制作过程操作简单,易于工业化生产;电池性能优良,首次充放电容量可以达到142mAh/g(LiCoO2为正极材料)和98mAh/g(LiMn2O4为负极材料),每次充放电循环的放电容量衰减率低,约为0.4‰左右,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聚合物锂离子二次电池的充放电循环性能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聚合物锂离子二次电池的制备
以LiMn2O4为正极活性材料,石墨为负极活性材料,按照常规方法制备出正负极极片。
然后,配制以下溶液:(1)称取100克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PVDF-HFP)溶解在丁酮中,溶液的浓度为10%(重量);(2)称取10克纳米SiO2粒子(粒径约12nm)分散在丁醇中,浓度为1%(重量);(3)将两种溶液混合,并加入650克增塑剂二乙基碳酸酯(DEC),混合均匀。
用延流法将上述混合后的溶液涂布在石墨负极极片上,形成15μm厚的聚合物—无机粒子混合物膜,并于65℃干燥,然后将极片置于85℃真空烘箱干燥。
将干燥后的负极极片以及正极极片,以叠片的方式组装成电池芯,用铝塑膜封装,并注液化成。可以按照要求改变极片尺寸以及叠片片数,得到不同的额定容量的聚合物锂离子二次电池。
二、电池性能测试
按照常规方法对所得电池进行充放电实验(电池尺寸:100×60×3mm,正极叠片层数为4层,约8.7g),结果如图1所示。结果表明,电池的初次放电容量约为850mAh,经过300多次循环,聚合物锂离子二次电池的放电容量保持在85%以上,平均每次充放电循环的放电容量衰减率为0.45‰,显示本发明的聚合物锂离子二次电池具有优良的充放电循环性能。
实施例2、
以LiCoO2为正极活性材料,中间相碳微球(MCMB,mesocarbon microbead)为负极活性材料,按照常规方法制备出正负极极片。
然后,配制以下溶液:(1)称取100克聚乙烯(PE)溶解在二甲基乙酰胺中,溶液的浓度为25%(重量);(2)称取20克纳米TiO2粒子(粒径约21nm)分散在四氢呋喃中,浓度为20%(重量);(3)将两种溶液混合,并加入320克增塑剂二甲基碳酸酯,混合均匀。
将MCMB负极极片浸润在上述混合后的溶液中,形成45μm厚的聚合物—无机粒子混合物膜,取出后于65℃干燥,然后将极片置于85℃真空烘箱干燥。
将干燥后的负极极片以及正极极片,以叠片的方式组装成电池芯,用铝塑膜封装,并注液化成。可以按照要求改变极片尺寸以及叠片片数,得到不同的额定容量的聚合物锂离子二次电池。
当电池尺寸为100×60×3mm,正极叠片层数为4层时(约8.8g),所得电池的首次充放电容量为1250mAh,每次充放电循环的放电容量衰减率约为0.47‰。
实施例3、
以LiMn2O4为正极活性材料,石墨为负极活性材料,按照常规方法制备出正负极极片。
然后,配制以下溶液:(1)称取100克聚偏氟乙烯(PVDF)溶解在丙酮中,溶液的浓度为15%(重量);(2)称取25克纳米Al2O3粒子(粒径约13nm)分散在二乙基碳酸酯中,浓度为0.5%(重量);(3)将两种溶液混合均匀。
用延流法将上述混合后的溶液涂布在石墨负极极片上,形成25μm的聚合物—无机粒子混合物膜,并于65℃干燥,然后将极片置于85℃真空烘箱干燥。
将干燥后的负极极片,以及正极极片,以叠片的方式组装成电池芯,用铝塑膜封装,并注液化成。可以按照要求改变极片尺寸以及叠片片数,得到不同的额定容量的聚合物锂离子二次电池。
当电池尺寸为100×60×3mm,正极叠片层数为4层时(约8.8g),所得电池的首次充放电容量为850mAh,每次充放电循环的放电容量衰减率约为0.53‰。
实施例4、
以LiMn2O4为正极活性材料,石墨为负极活性材料,按照常规方法制备出正负极极片。
然后,配制以下溶液:(1)称取100克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溶解在碳酸三乙酯中,溶液的浓度为20%(重量);(2)称取15克纳米SiO2粒子(粒径约12nm)分散在二乙基碳酸酯中,浓度为5%(重量);(3)将两种溶液混合均匀。
用延流法将上述混合后的溶液涂布在石墨负极极片上,形成20μm的聚合物—无机粒子混合物膜,并于65℃干燥,然后将极片置于85℃真空烘箱干燥。
将干燥后的负极极片以及正极极片,以叠片的方式组装成电池芯,用铝塑膜封装,并注液化成。可以按照要求改变极片尺寸以及叠片片数,得到不同的额定容量的聚合物锂离子二次电池。
当电池尺寸为100×60×3mm,正极叠片层数为4层时(约8.8g),所得电池的首次充放电容量为860mAh,每次充放电循环的放电容量衰减率约为0.42‰。
实施例5、
以LiMn2O4为正极活性材料,石墨为负极活性材料,按照常规方法制备出正负极极片。
然后,配制以下溶液:(1)称取100克聚丙烯腈(PAN)溶解在N—甲基吡咯烷酮中,溶液的浓度为15%(重量);(2)称取20克纳米BaTiO3粒子(粒径约24nm)分散在二甲基碳酸酯中,浓度为5%(重量);(3)将两种溶液混合均匀。
用延流法将上述混合后的溶液涂布在石墨负极极片上,形成30μm的聚合物—无机粒子混合物膜,并于65℃干燥,然后将极片置于85℃真空烘箱干燥。
将干燥后的负极极片以及正极极片,以叠片的方式组装成电池芯,用铝塑膜封装,并注液化成。可以按照要求改变极片尺寸以及叠片片数,得到不同的额定容量的聚合物锂离子二次电池。
当电池尺寸为100×60×3mm,正极叠片层数为4层时(约8.8g),所得电池的首次充放电容量为850mAh,每次充放电循环的放电容量衰减率约为0.55‰。
实施例6、
以LiMn2O4为正极活性材料,石墨为负极活性材料,按照常规方法制备出正负极极片。
然后,配制以下溶液:(1)称取100克聚环氧乙烷(PEO)溶解在二甲基亚砜中,溶液的浓度为15%(重量);(2)称取15克纳米MgO粒子(粒径约23nm)分散在二甲基碳酸酯中,浓度为10%(重量);(3)将两种溶液混合,并加入320克二乙基碳酸酯,混合均匀。
用延流法将上述混合后的溶液涂布在石墨负极极片上,形成35μm的聚合物—无机粒子混合物膜,并于65℃干燥,然后将极片置于85℃真空烘箱干燥。
将干燥后的负极极片,以及正极极片裁片,以叠片的方式组装成电池芯,用铝塑膜封装,并注液化成。可以按照要求改变极片尺寸以及叠片片数,得到不同的额定容量的聚合物锂离子二次电池。
当电池尺寸为100×60×3mm,正极叠片层数为4层时(约8.8g),所得电池的首次充放电容量为860mAh,每次充放电循环的放电容量衰减率约为0.54‰。
Claims (12)
1、一种聚合物锂离子二次电池,包括正极极片、负极极片和电解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极片表面还有用来替代锂离子二次电池专用隔膜的聚合物—无机粒子混合物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合物锂离子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物一无机粒子混合物膜的厚度为15—50μ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合物锂离子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物选自聚烯烃,含氟聚烯烃,含氟聚烯烃共聚物,聚丙烯酸酯,聚丙烯腈和聚烷氧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几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聚合物锂离子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物选自聚乙烯、聚偏氟乙烯、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丙烯腈、聚环氧乙烷中的一种或几种。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聚合物锂离子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无机粒子选自SiO2、TiO2、Al2O3、BaTiO3和MgO中的一种或几种。
6、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聚合物锂离子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无机粒子为所述聚合物重量的1%—25%。
7、权利要求1所述聚合物锂离子二次电池的制备方法,包括制浆、制备正负极极片、和正负极极片装配步骤,其特征在于:所述正负极极片装配步骤前还经过负极极片成膜步骤:将聚合物溶液和无机粒子的有机悬浮液混合均匀后,用混合溶液在所述负极极片上形成聚合物—无机粒子混合物膜。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物选自聚烯烃,含氟聚烯烃,含氟聚烯烃共聚物,聚丙烯酸酯,聚丙烯腈和聚烷氧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聚合物溶液的溶剂为丙酮、丁酮、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乙酰胺、N—甲基吡咯烷酮、碳酸三乙酯,或二甲基亚砜。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无机粒子选自SiO2、TiO2、Al2O3、BaTiO3和MgO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无机粒子的有机悬浮液的有机溶剂为丁醇、四氢呋喃、二甲基碳酸酯或二乙基碳酸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物溶液的重量百分浓度为10—25%;所述无机粒子的有机悬浮液重量百分浓度为0.5%—20%;所述混合溶液中所述无机粒子为所述聚合物重量的1—25%。
11、根据权利要求7—10任一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溶液中还加有增塑剂。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塑剂为二甲基碳酸酯或二乙基碳酸酯;所述增塑剂用量为所述聚合物溶液质量的50—80%。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B2005100593012A CN100474685C (zh) | 2005-03-25 | 2005-03-25 | 一种聚合物锂离子二次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B2005100593012A CN100474685C (zh) | 2005-03-25 | 2005-03-25 | 一种聚合物锂离子二次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838468A CN1838468A (zh) | 2006-09-27 |
CN100474685C true CN100474685C (zh) | 2009-04-01 |
Family
ID=370157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200510059301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74685C (zh) | 2005-03-25 | 2005-03-25 | 一种聚合物锂离子二次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0474685C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877422B (zh) * | 2009-04-30 | 2013-04-10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的制备方法 |
CN101609877B (zh) * | 2009-07-20 | 2012-02-01 | 东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锂离子电芯及其阳极极片 |
CN106681049A (zh) * | 2017-03-23 | 2017-05-17 | 合肥鑫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显示基板的制作方法、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及显示面板 |
CN110323493B (zh) * | 2018-03-30 | 2022-09-20 | 天津国安盟固利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正极极片和聚合物电解质膜的组合片及其制备方法 |
KR102259219B1 (ko) | 2018-07-03 | 2021-05-31 |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 리튬 이차 전지 |
KR102259218B1 (ko) | 2018-07-03 | 2021-05-31 |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 리튬 이차 전지용 전극,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리튬 이차 전지 |
KR102492832B1 (ko) | 2019-05-03 | 2023-01-26 |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 리튬 이차 전지 |
KR102425514B1 (ko) | 2019-05-03 | 2022-07-25 |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 리튬 이차 전지 |
KR102487627B1 (ko) * | 2019-05-03 | 2023-01-12 |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 리튬 이차 전지용 음극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리튬 이차 전지 |
CN112421178A (zh) * | 2019-08-05 | 2021-02-26 | 付冬 | 一种制备陶瓷浆料涂覆的锂离子电池隔膜的方法 |
-
2005
- 2005-03-25 CN CNB2005100593012A patent/CN100474685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838468A (zh) | 2006-09-2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0474685C (zh) | 一种聚合物锂离子二次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 |
CN110444750B (zh) | 负极材料及包含其的电化学装置和电子装置 | |
CN107925058B (zh) | 二次电池用负极、其制造方法及包含其的二次电池 | |
CN103493253B (zh) | 隔膜、其制造方法和具有该隔膜的电化学器件 | |
CN110651385B (zh) | 负极活性材料和包含该材料的固态电池用负极 | |
US11145852B2 (en) | Anode active material and anode using same, electrochemical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 |
CN101436655A (zh) | 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负极极片及其制备方法 | |
KR20120000708A (ko) | 전기화학소자용 음극, 그 제조방법 및 이를 구비한 전기화학소자 | |
JP6972350B2 (ja) | リチウム−硫黄電池用電解質複合体、それを含む電気化学素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
CN112840480B (zh) | 负极和包含所述负极的锂二次电池 | |
KR101643819B1 (ko) | 표면 코팅된 양극 활물질의 제조방법 및 이에 의해 제조된 양극 활물질 | |
KR20140140980A (ko) | 리튬 이차전지용 전극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리튬 이차전지 | |
KR20170084450A (ko) | 전고체 전지용 고체 전해질의 제조방법 | |
KR102419750B1 (ko) | 리튬 이온 배터리 내 신규한 실리콘/그래핀 애노드를 위한 전도성 중합체 결합제 | |
CN102054966A (zh) | 多层膜负极极片及其制作方法 | |
US10490821B2 (en) | Electrode for lithium secondary battery comprising hygroscopic material and lithium secondary battery comprising the same | |
CN114026713A (zh) | 硅碳复合颗粒、负极活性材料及包含它的负极、电化学装置和电子装置 | |
KR20180107014A (ko) | 고출력 특성을 갖는 음극 활물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리튬이차전지 | |
WO2024073509A2 (en) | Aqueous based anode with mechanical enhancement additives | |
KR20190064012A (ko) | 랜덤 공중합체를 포함하는 바인더, 그를 포함하는 리튬이온 2차전지용 음극, 상기 음극을 포함하는 리튬이온 2차전지, 및 상기 공중합체의 중합방법 | |
CN115714200B (zh) | 一种选择性固化制备固态电池的方法 | |
CN115275325A (zh) | 一种固态锂离子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 |
US20210384488A1 (e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water soluble weak acidic resins as carbon precursors for silicon-dominant anodes | |
CN117038851B (zh) | 多孔负极电极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
US20230361287A1 (en) | Silicon-dominant electrodes for energy storage using wet oxidized silicon by acid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401 Termination date: 201603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