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464577C - Av服务器中存储的av数据的参照系统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Av服务器中存储的av数据的参照系统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464577C
CN100464577C CNB2003801089953A CN200380108995A CN100464577C CN 100464577 C CN100464577 C CN 100464577C CN B2003801089953 A CNB2003801089953 A CN B2003801089953A CN 200380108995 A CN200380108995 A CN 200380108995A CN 100464577 C CN100464577 C CN 100464577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udio frequency
data
editor
video data
ser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38010899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739290A (zh
Inventor
盐原敏充
乡原陵之
T·安藤
田中信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7392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3929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64577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64577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levision Signal Processing For Recording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For Digital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AREA)
  • Management Or Editing Of Information On Record Carriers (AREA)
  • Information Retrieval, Db Structures And Fs Structure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在多个编辑终端参照AV服务器中存储的AV数据的系统中,具备比该AV服务器内的记录部件可更高速访问且与这些编辑终端连接的记录装置的同时,在各编辑终端中,设置请求从AV服务器传送AV数据到该记录装置的第一处理部件,和从该记录装置参照AV数据的第二处理部件。从而,不受AV服务器的输入输出端口数量的制约,多台编辑终端可同时并行地参照AV服务器中存储的素材,同时编辑终端参照AV服务器中存储的素材时的等待时间也变短。

Description

AV服务器中存储的AV数据的参照系统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多台编辑终端参照AV服务器中存储的素材的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当今,在广播电台中,一般将作为素材的AV(音频和/或视频)数据,存储在大容量的AV服务器中。
AV服务器,一般具备使用多个硬盘驱动器构成的RAID(RedundantArrays of Inexpensive Disks)的同时,还具备多个如SDI(SerialDigital Interface)端口的输入输出端口。
从外部(广播电台内的VTR和通过广域网络与广播电台连接的采访现场的摄像机等)发送到AV服务器的AV数据,分别输入到其中一个输入输出端口,在输入输出端口进行压缩等处理。然后,从该输入输出端口向RAID发送,记录在RAID中。
另外,从RAID读出,发送到其中一个输入输出端口的AV数据,在该输入输出端口进行解压缩等处理。然后,从该输入输出端口输出,从AV服务器发送到外部(广播用服务器和备份用服务器等)。
但是,在广播电台中,并不是将AV服务器中存储的素材在广播时直接送出,而是通常在编辑终端(非线性编辑机)对该素材进行编辑,送出该编辑结果(所谓完全打包)。
传统上,为了编辑AV服务器中存储的素材,作为编辑终端中参照(读出)的方法,有例如,采用AV服务器的输入输出端口与编辑终端一一对应连接,经由该连接的输入输出端口,从AV服务器直接参照素材的方法(例如,参照日本专利局的特开平8-221951号公报的段落编号0003~0006,图3)。
但是,该方法中,由于AV服务器的输入输出端口与编辑终端一一对应连接,所以有下述缺点:可同时并行地参照AV服务器中存储的素材的编辑终端的台数被AV服务器的输入输出端口的数量制约。
广播电台中,多台编辑终端同时并行地编辑AV服务器中存储的各种·大量的素材并不少见。该场合中,可同时并行地参照素材的编辑终端的台数受这样的制约,会非常不方便。
另外,该方法中,AV服务器内的RAID中,由于AV数据被分散记录在多台硬盘驱动中,编辑终端中参照大量的AV数据时,及编辑终端中参照随机帧的AV数据时,有等待时间变长的缺点。
编辑操作中,编辑终端中参照(预览)作为编辑对象的素材的某种程度的大量AV数据(例如,从某些采访现场的摄像机通过广域网络发送到广播电台的AV服务器中存储的AV数据)的全体后,确定该AV数据中编辑所必要的部分。另外,编辑时,有时编辑终端中参照随机帧的AV数据(以帧为单位,跳跃观看映像,以确定·修正入点和出点)。在这些场合,如果等待时间变长,则非常不方便。
本发明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不受AV服务器的输入输出端口数量的制约,多台编辑终端可同时并行地参照AV服务器中存储的素材,同时,编辑终端参照AV服务器中存储的素材时,缩短等待时间的课题。
发明的公开
为了解决该课题,本发明人提出了下述的参照系统:在用于多台编辑终端参照AV服务器中存储的AV数据的系统中,具备可比该AV服务器内的记录部件更高速访问且与这些编辑终端连接的记录装置,各编辑终端具备请求从AV服务器将AV数据传送到该记录装置的第一处理部件,和从该记录装置参照AV数据的第二处理部件。
该参照系统中,多台编辑终端与可比AV服务器内的记录部件更高速访问的记录装置连接。
然后,在各编辑终端中,第一处理部件请求从第一AV服务器将AV数据传送到该记录装置,第二处理部件从该记录装置参照AV数据。
从而,在各编辑终端中,可从该记录装置参照AV服务器中存储的AV数据。从而,不同于AV服务器的输入输出端口与编辑终端一一对应连接的情况,可不受AV服务器的输入输出端口的数量的制约,多台编辑终端可同时并行地参照AV服务器中存储的素材。
而且,由于该记录装置可比AV服务器内的记录部件更高速访问,编辑时编辑终端从该记录装置参照随机帧的AV数据时的等待时间,比直接从AV服务器参照随机帧的AV数据的场合短。
从而,编辑终端参照AV服务器中存储的素材时的等待时间变短。
另外,作为该参照系统的一个例子,最好还具备将与该AV服务器(设为第一AV服务器)相同的AV数据以比第一AV服务器高压缩率压缩存储的第二AV服务器,各编辑终端还具备从该第二AV服务器参照AV数据的第三处理部件,各编辑终端的第一处理部件,根据该第三处理部件参照的AV数据中确定编辑所必要的部分,请求将该确定部分的AV数据从第一AV服务器传送到该记录装置。
由此,编辑对象的素材全体(确定编辑所必要部分的素材),也可以从比第一AV服务器有更高压缩率(低清晰度)的第二AV服务器参照(预览),比直接从第一AV服务器参照的场合,等待时间变短。
然后,从该参照的素材全体中只将确定的编辑所必要部分的AV数据从第一AV服务器传送到该记录装置即可,所以与将编辑对象的素材全体从第一AV服务器传送到该记录装置的场合不同,传送所需时间可以更短。
从而,编辑终端参照第一AV服务器中存储的素材时的等待时间可进一步变短。
另外,作为该参照系统的一个例子,最好该记录装置使用具有多个光纤通道的端口,与该记录装置连接的同时,也与第一AV服务器连接,还具备根据编辑终端的第二处理部件的请求,从第一AV服务器传送AV数据到该记录装置的网关终端,各编辑终端的第二处理部件对该网关终端发送请求。
由此,网关终端·记录装置·编辑终端间的AV数据的收发通过光纤通道进行,因此通过利用光纤通道特性的网络进行连接,更多台数的编辑终端可同时并行地参照第一AV服务器中存储的AV数据。
另外,这样的网关终端·记录装置·编辑终端间的AV数据的收发通过光纤通道进行的场合中,作为一例,网关终端最好在记录装置写入AV数据的文件中记录表示该文件中写入完成AV数据的部分的信息,各编辑终端的第三处理部件,参照该文件中该信息所表示部分的AV数据。
由此,即使是在记录装置将AV数据写入文件的途中,编辑终端从记录装置参照AV数据的场合,也可防止参照该文件中还未写入AV数据的部分(越程读取)。
另外,作为该参照系统的一例,一台该记录装置与多台编辑终端连接,而且,各编辑终端的第一处理部件,最好请求从AV服务器的该输入输出端口传送AV数据到该记录装置。
因此,AV服务器通过从一个同步输入输出端口传送AV数据到该记录装置,多台编辑终端可从该记录装置同时并行地参照AV服务器中存储的AV数据。从而,比AV服务器的同步输入输出端口的数量还多数量的编辑终端,可同时并行地参照AV服务器中存储的AV数据。
然后,由于从同步输入输出端口输出AV数据(不是从网络接口根据文件传输协议发送),可从AV服务器追踪AV数据并重放,通过编辑终端可读入。
另外,作为该参照系统的一例,本参照系统最好具备:该记录装置具有稀疏(Sparse)功能;第一控制部件,根据AV服务器中存储的AV数据中编辑对象的AV数据由编辑终端指定,控制该记录装置,作成与具有该指定AV数据的数据量等量的稀疏区域的空文件;第二控制部件,控制AV服务器,重放该指定AV数据并发送到该记录装置的同时,响应该记录装置中空闲容量消失,暂时停止重放,响应该记录装置中再次生成空闲区域,再次开始重放;第三控制部件,控制该记录装置,在将从AV服务器发送的AV数据写入文件的同时,响应该记录装置中空闲容量消失,暂时停止写入,响应该记录装置中再次生成空闲区域时,再次开始写入;第四控制部件,根据写入该记录装置内的该文件的AV数据中由编辑终端确定编辑所必要的范围,控制该记录装置,将该文件中写入该范围以外的AV数据的部分作为稀疏区域。
由此,编辑对象的AV数据存在多种类型的场合,由编辑终端分别指定那些多种类型的AV数据,针对那些多种类型的AV数据,分别根据第一控制部件在该记录装置中作成具有与该AV数据的数据量等量的稀疏区域的空文件。(此时,那些文件的逻辑大小的总和,与那些多种类型的AV数据的数据量的总和相等,由于那些文件的物理大小的总和为零,可使那些文件全部存在于该记录装置内。)
然后,通过第二控制部件及第三控制部件,将那些各种类型的AV数据,分别在AV服务器重放,发送到该记录装置,写入该记录装置内的对应文件中。
任意种类的AV数据被写入文件的途中,文件的物理大小的总和(写入文件的AV数据的数据量的总和)达到该记录装置的容量时,而使记录装置中的空闲容量变成无,通过第二控制部件及第三控制部件,暂时停止该AV数据的重放·写入。但是,如果写入其他文件的AV数据从该记录装置读出到编辑终端,在编辑终端确定该AV数据中编辑所必要的范围,则通过第四控制部件,记录装置内的该文件中写入该范围以外的AV数据(编辑所不必要的AV数据)的部分设为稀疏区域,由于文件的物理大小的总和减少与被设为该稀疏区域部分的AV数据的数据量相同,记录装置中再次产生空闲容量。从而,通过第二控制部件及第三控制部件,再次开始已暂时停止的AV数据的重放·写入。
这样,由于AV服务器中存储的AV数据中由编辑终端指定的各种类型的AV数据分别作为稀疏文件拷贝,可将AV服务器中存储的AV数据中的编辑对象的多种类型的AV数据拷贝到小容量的记录装置。
另外,该拷贝途中,即使记录装置中空闲容量变成无,通过将稀疏文件中,写入编辑所不必要的AV数据的部分设为稀疏区域,记录装置的空闲容量自动而且快速增加,再次开始拷贝。
从而,可将AV服务器中存储的多种类型的编辑对象的AV数据,拷贝到小容量的记录装置并可高效地参照。
另外,作为该参照系统中的一例,该记录装置最好具备,多个输入输出接口;半导体存储器;控制该半导体存储器的存储器控制部件;根据指定逻辑地址的访问请求输入到这些输入输出接口,将该逻辑地址变换成该半导体存储器的物理地址,经由存储器控制部件,访问该半导体存储器的该变换后的物理地址区域的处理部件。各编辑终端和使AV服务器中存储的AV数据传送到该记录装置的传送部件分别与该记录装置各个输入输出接口连接,将指定逻辑地址的访问请求发送到该记录装置。
由此,与该记录装置连接的传送部件,根据来自各编辑终端的分别指定的逻辑地址的访问请求,该记录装置可将那些逻辑地址变换成相互不重复的区域的物理地址,执行数据的写入,则不需设置控制那些传送部件,各编辑终端对该记录装置的访问的计算机,也可防止数据的破坏。
从而,不导致系统的大型化·复杂化的同时,各编辑终端可迅速参照AV数据。
接着,本发明人对多台编辑终端参照AV服务器中存储的AV数据的方法,提出了参照方法,具备:第一步骤,各编辑终端请求从AV服务器传送AV数据到与编辑终端连接的记录装置,其比AV服务器内的记录部件可更高速访问;各编辑终端从该记录装置参照AV数据的第二步骤。
根据该参照方法,与前述的本发明的参照系统完全一样,不受AV服务器的输入输出端口数量制约,多台编辑终端可同时并行地参照AV服务器中存储的素材,同时,编辑终端参照AV服务器中存储的素材时的等待时间变短。
图面的简单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参照系统的一个实施例的全体构成图。
图2是表示图1的系统中的操作·处理的流程图。
图3是表示图1的系统中,从AV服务器1传送AV数据到SSD4的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参照系统的其他实施例的全体构成图。
图5是表示图4的编辑终端·网关终端内的软件的图。
图6是表示图4的各编辑终端从AV服务器读入素材时,图5的软件执行的顺序图。
图7是表示图4的各编辑终端将编辑结果写入AV服务器时,图5的软件执行的顺序图。
图8是表示图4的系统中编辑终端·SSD·网关终端间的连接的变形例的图。
图9是表示图1或图4的编辑终端内的素材管理软件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10是表示图1或图4的编辑终端内的素材管理软件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11是表示图1或图4的编辑终端内的素材管理软件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12是举例说明图1或图4的SSD中作成的文件的图。
图13是表示图1或图4的SSD中作成的文件的状态变化的例子的图。
图14是表示图1或图4的SSD中作成的文件的状态变化的其他例的图。
图15是表示图1或图4的SSD的构成例的方框图。
图16是表示图15的各CPU83(1)~83(n)执行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17是表示图15的半导体存储器的存储区域的图。
发明的最佳实施例
以下,使用图面对本发明进行具体地说明。
(本发明的参照系统的一例)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参照系统的整体构成例。该参照系统,适用例如广播电台的新闻制作系统,包括:AV服务器1、AV服务器2、多台编辑终端3(3(1)~3(N)),与编辑终端3有相同数量的SSD(固态盘)4(4(1)~4(N))、网关终端5。
AV服务器1,虽未图示,具备:多个SDI端口、RAID、对RAID中记录的素材(AV数据)进行列表化管理的管理系统、用于经由以太网进行通信的网络接口、网关终端5之间收发AV数据的接口(例如称为MDR的专用总线)。
AV服务器1的各SDI端口包括,将输入的AV数据压缩成规定的压缩率的AV数据(例如144兆比特/秒)的编码器。
由外部(广播电台内的VTR,及通过广域网络与广播电台连接的采访现场摄像机等)向AV服务器1供给AV数据。供给AV服务器1的AV数据输入到任意的SDI端口,在该SDI端口进行压缩处理等。然后,从该SDI端口发送到RAID,记录在RAID。
AV服务器2也未图示,具备:SDI端口、RAID、用于经由以太网进行通信的网络接口。
AV服务器2的SDI端口,包括:将输入的AV数据压缩到比AV服务器1的SDI端口有更高压缩率的(低清晰度)AV数据(例如4~8兆比特/秒)的编码器。
与供给AV服务器1相同的AV数据提供给AV服务器2。供给AV服务器2的AV数据分别输入SDI端口,在SDI端口进行压缩处理等。然后,从SDI端口发送到RAID,记录在RAID。
SSD4是带有固态存储器(SDRAM)同时具有光纤通道的端口的存储系统,可比硬盘驱动器更高速访问。
各编辑终端3(1)~3(N)与SSD4(1)~4(N)通过光纤通道一对一连接。网关终端5与AV服务器1连接的同时,经由FC(光纤通道)开关6通过光纤通道与各SSD4连接。
另外,各编辑终端3、网关终端5、AV服务器1以及AV服务器2,通过以太网7连接。
编辑终端3由类似工作站的计算机构成。编辑终端3安装有AV数据编辑用的应用程序软件即编辑器。根据该编辑器,编辑终端3显示的操作画面中,包括下面的(1)~(4)的操作画面。
(1)经由以太网,从AV服务器1内的管理系统参照素材列表,从该素材列表选择编辑对象素材的操作画面。
(2)预览上述操作画面(1)中选择的编辑对象的素材,从中确定编辑所必要部分的操作画面。
(3)参照并编辑上述操作画面(2)中确定部分的AV数据(入点、出点的确定·修正及时间线上的粘贴等)的操作画面。
(4)将编辑完成的AV数据记录到AV服务器1的操作画面。
另外,编辑终端3中,除了该编辑器,还安装了执行如下(a)~(c)处理的软件。
(a)根据上述操作画面(1)中选择的编辑对象素材,经由以太网从AV服务器2参照该选择的素材全体的处理。
(b)经由以太网对网关终端5进行请求根据上述操作画面(2)中确定编辑所必要的部分,将该确定部分的AV数据从AV服务器1传送到对应的SSD4的处理。
(c)根据上述操作画面(3)中执行参照AV数据的操作,从SSD4参照该AV数据的处理。
(d)根据上述操作画面(4)中执行编辑完成的AV数据记录在AV服务器1的操作,经由以太网对网关终端5,请求将该编辑完成的AV数据记录在AV服务器1的处理。
网关终端5,也由类似工作站的计算机构成。网关终端5中,安装了执行如下(e)及(f)处理的软件。
(e)根据编辑终端3的上述(b)的处理的请求,将AV数据从AV服务器1发送到网关终端5,并将该AV数据发送到SSD4,记录在SSD4的处理。
(f)根据编辑终端3的上述(d)的处理的请求,将编辑完成的AV数据从SSD4发送,并将该编辑完成的AV数据发送到AV服务器1,记录在AV服务器1的处理。
另外,网关终端5的上述处理(e)中,将该文件中表示写入完成AV数据的部分的结尾的信息,即数据结尾数据(EOD)也记录在SSD4写入AV数据的文件的元数据区域。
另外,编辑终端3的上述处理(c)中,SSD4写入AV数据的文件中,参照元数据区域的该EOD所表示的结尾以前的部分的AV数据。
接着,针对该参照系统中,各编辑终端3参照AV服务器1存储的AV数据时的操作员的操作及基于该操作的处理流程进行说明。
图2表示操作和处理的流程,最初,各编辑终端3的操作员,在前述操作画面(1)中,参照AV服务器1的素材列表,从该素材列表中选择编辑对象的素材(例如,某些采访现场的摄像机通过广域网络发送到广播电台,存储在AV服务器1的AV数据)(步骤S1)。
接着,通过该编辑终端3执行前述的处理(a),经由以太网7从AV服务器2参照该选择的编辑对象的素材全体。(步骤S2)。
接着,该编辑终端3的操作员,在前述的操作画面(2)中,预览选择的编辑对象的素材,从中确定编辑所必要的部分(步骤S3)。
接着,通过该编辑终端3的执行前述的处理(b),经由以太网7向网关终端5提出请求,将该确定的部分的AV数据从AV服务器1传送到与该编辑终端3对应的SSD4(步骤S4)。
然后,网关终端5根据该请求执行上述处理(e),将该确定的部分(编辑所必要的部分)的AV数据从AV服务器1发送到网关终端5,记录在SSD4(此时,SSD4写入AV数据的文件的元数据区域也记录前述的EOD)(步骤S5)
接着,该编辑终端3的操作员,在前述操作画面(3)中,若执行指定并参照该编辑所必需使用的部分的AV数据,例如随机帧的操作,通过该编辑终端3执行前述的处理(c),从SSD4参照该随机帧的AV数据(此时,SSD4写入AV数据的文件中,参照元数据区域的EOD表示的终端以前的部分的AV数据)(步骤S6)。
这样,各编辑终端3参照AV服务器1存储的AV数据。图3是将用于该AV数据的参照的从AV服务器1传送到SSD4的AV数据,与编辑对象的素材全体对比的图。如同图A,参照来自低清晰度的AV服务器2的编辑对象的素材全体(图2的步骤S2)后,如同图B,从该编辑对象的素材全体中确定编辑必用的部分(图2的步骤S3)。然后,如同图C,只将编辑对象的素材全体中该编辑所必要的部分从AV服务器1传送到SSD4。
各编辑终端3的操作员,分别参照并编辑前述的操作画面(3)中AV数据后,执行将前述操作画面(4)中编辑完成的AV数据记录在AV服务器1的操作,然后该编辑终端3执行前述的处理(d),据此网关终端3执行前述处理(f),从而该编辑完成的AV数据从SSD4经由网关终端5发送到AV服务器1,记录在AV服务器1。
这样,记录在AV服务器1的编辑完成的AV数据,从AV服务器1的其中一个SDI端口输出,从AV服务器1发送到外部(广播用服务器及备份用服务器等)。
如上所述,该参照系统中,与AV服务器1中存储的相同AV数据,也存储在比AV服务器1以更高压缩率压缩AV数据的AV服务器2。另外,多台编辑终端3与比AV服务器1内的RAID可更高速访问的SSD4连接。
然后,各编辑终端3,根据从AV服务器2参照编辑对象的素材全体后从中确定编辑所必要的部分,请求将该确定的部分的AV数据从AV服务器1传送到SSD4,从SSD4参照该编辑所必要的部分的AV数据。
从而,各编辑终端3中,可从SSD4参照AV服务器1存储的AV数据。从而,与AV服务器1的SDI端口和编辑终端一一对应连接的场合不同,不受AV服务器1的SDI端口数量制约,多台编辑终端3可同时并行地参照AV服务器1中存储的素材。
另外,编辑对象的素材全体(确定编辑所必要的部分的素材),可从比AV服务器1有更高压缩率(低清晰度)的AV服务器2参照(预览),比直接从AV服务器1参照的场合,等待时间缩短。
然后,由于只将从该参照的素材全体中确定的编辑所必要的部分的AV数据从AV服务器1传送到SSD4即可,与将编辑对象的素材全体从AV服务器1传送到SSD4的场合不同,传送所需的时间只需很短。
而且,由于SSD4比AV服务器1内的RAID可高速访问,编辑时编辑终端3从该SSD4参照随机帧的AV数据时的等待时间,比直接从AV服务器1参照随机帧的AV数据的场合变短。
从而,编辑终端3参照AV服务器1中存储的素材时等待时间变短。
另外,由于SSD使用固态存储器,虽然一般比RAID价格要贵,但是只需要能存储SSD4中编辑所必要的部分的AV数据所需的最小限度容量的存储器即可,所以可以将设置SSD的成本增加抑制到最小。
另外,由于网关终端5·SSD4·编辑终端3间的AV数据的收发通过光纤通道进行,因而利用光纤通道特性进行网络连接,可使更多台数的编辑终端3同时并行地参照AV服务器1存储的AV数据。
另外,网关终端5,将表示该文件中写入完成AV数据的部分的结尾的信息即数据结束(EOD)记录在SSD4写入AV数据的文件的元数据区域,各编辑终端3由于参照该文件中元数据区域的该EOD所表示的结尾以前的部分的AV数据,即使是SSD4将AV数据写入文件的途中,编辑终端3从SSD4参照AV数据的场合,也可防止参照该文件中或未写入AV数据部分的发生(越程读取)。
另外,在以上例子中,将具有SDI端口的AV服务器中存储的AV数据作为参照对象。但是,不局限于此,也可以将具有SDI端口以外的输入输出端口的AV服务器中存储的AV数据作为本发明的参照对象。
另外,以上的例子中,位于AV服务器1和编辑终端3之间的是SSD4。但是,作为其他例子,也可以是将SSD以外的记录装置(比AV服务器1内的RAID可更高速访问的记录装置)安装在AV服务器1和编辑终端3之间。
另外,以上的实施例中,本发明适用于新闻制作系统。但是,不局限于此,本发明也适用于需要编辑终端参照AV服务器中存储的AV数据的适当系统(例如,新闻以外的节目的制作系统、CM的制作系统及电影的制作系统)。
[本发明的参照系统的其他实施例]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参照系统的整体构成的其他实施例。该参照系统,适用例如广播电台的新闻制作系统,包括:2台编辑终端41、固态盘(SSD)42、网关终端43、AV服务器44。
SSD42是带有固态存储器(SDRAM),同时具备4个光纤通道的端口的存储系统,可比硬盘驱动器更高速访问。
在AV服务器44内(省略图示),SDI输入输出端口、RAID和控制AV服务器全体的控制器经由总线连接。
各编辑终端41和SSD42通过光纤通道连接。网关终端43,与AV服务器44内的控制器及SDI输入输出端口连接,同时通过光纤通道与SSD42连接。
另外,各编辑终端41和网关终端43通过以太网45连接。编辑终端41、网关终端43,分别由类似工作站的计算机构成。
图5是表示编辑终端41,网关终端43中安装的软件。编辑终端41中,除安装了编辑用的应用程序软件即编辑器11外,还安装了以下软件:经由以太网针对网关终端43请求从AV服务器44的SDI输入输出端口向SSD42传送AV数据的处理软件,即IFC12;将记录在SSD42的AV数据读入编辑终端41(为此,在SSD42的系统软件,即SSD-FC21之间进行数据交换,控制SSD42)的处理软件,即FSD13。
网关终端43中,安装有根据来自编辑终端41内的IFC12的请求,从AV服务器44发送AV数据,将AV数据格式变换成用于光纤通道传送的软件即网关32,和将根据网关32格式变换后的AV数据记录在SSD42(为此,SSD42的系统软件即SSD-FC21之间进行数据交换,控制SSD42)的处理软件即FDL31。
图6是表示各编辑终端41从AV服务器44读入素材(AV数据)时,图5的编辑器11、IFC12、FSD13、网关32、FDL31的处理顺序。
编辑器11的操作画面上,如果执行使AV服务器44中存储的某些文件传送到SSD42的操作,则编辑终端41内的编辑器11向相同编辑终端41内的IFC12发送向SSD42传送的请求。
IFC12如果接收该传送请求,则经由以太网45(图4),向网关终端43内的网关32发送加载该文件到SSD42的请求。
网关32根据该加载请求,针对AV服务器44内的控制器指定该文件名,从与网关终端43连接的SDI输入输出端口请求使该文件内的AV数据输出。另外,经由网关终端43内的FDL31,在SSD42中作成用于记录该AV数据的文件。然后,将加载开始的信息及SSD42中作成的文件名经由以太网45,通知发送加载请求的编辑终端41内的IFC12。
接着,网关32,从AV服务器44的SDI输入输出端口向网关终端43发送AV数据,将该AV数据格式变换成用于光纤通道传送后,经由FDL31发送到SSD42,写入SSD42内的作成文件。而且,经由FDL31,将表示该文件中AV数据记录部分结尾的信息,即数据结束(EOD)记录到该文件的元数据记录用区域。
接着,网关32将来自AV服务器44的AV数据全部写入SSD42内的该文件后,经由FDL31将写入结束位记录到该文件的元数据记录用的区域。然后,经由FDL31,在SSD42关闭该文件,针对AV服务器内的控制器也关闭文件。
如果从网关终端43内的网关32加载开始的信息及SSD42中作成的文件名通知编辑终端41内的IFC12,则将接收向SSD42传送的请求的信息(“OK”)及SSD42中作成的文件名通知编辑终端41内的编辑器11。
编辑终端41内的编辑器11从IFC12接收该通知后,编辑器11的操作画面上,如果执行将传送到SSD42的AV数据读入编辑终端41的操作,则编辑器11通过相同编辑终端41内的FSD13对SSD42指定由IFC12通知的文件名。
SSD42针对该文件名的指定,经由编辑终端41内的FSD13,将该文件的句柄值(在系统内该文件的固有值)返回编辑器11。
如果句柄值返回,则编辑器11经由FSD13随时不断将该文件内的元数据从SSD42读入,将该文件中该元数据中的EOD表示的结尾之前的部分的AV数据从SSD42读入编辑终端41。另外,如果该元数据中包含写入结束位,则可知道对该文件全部的AV数据已写入。
图7是表示将编辑终端的编辑结果(编辑完成的AV数据)写入AV服务器44时,图5的编辑器11、IFC12、FSDI3、网关32、FDL31的处理顺序。
以图6的顺序,读入编辑终端41的AV数据在编辑器11的操作画面上被编辑后,如果编辑完成的AV数据写入AV服务器44的操作在该操作画面上执行,则编辑终端41内的编辑器11经由相同编辑终端41内的FSD13,在SSD42内作成用于记录该编辑完成的AV数据的文件。
SSD42经由编辑终端41内的FSD13,将作成的文件的句柄值(在系统内该文件的固有值)返回编辑器11。
如果句柄值返回,则编辑器11经由FSD13针对SSD42开始对该作成的文件写入编辑完成的AV数据。然后,向相同编辑终端41内的IFC12发送,向SSD42内的该文件的AV数据的AV服务器44传送的请求。
IFC12如果接收该传送请求,则经由以太网45(图4),向网关终端43内的网关32,发送将SSD42作成的文件保存到AV服务器44的请求。
网关终端43内的网关32,根据该保存请求,针对AV服务器44内的控制器,作成用于记录该编辑完成的AV数据的文件。另外,经由网关终端43内的FDL31,针对SSD42,指定用于记录编辑完成的AV数据的作成文件。然后,将保存开始的信息及AV服务器44中作成的文件名经由以太网45,通知发送保存请求的编辑终端41内的IFC12。
如果保存的信息及AV服务器44中作成的文件名从网关终端43内的网关32通知编辑终端41内的IFC12,则将接受保存到AV服务器的请求的信息(“OK”)及AV服务器44中作成的文件名通知编辑终端41内的编辑器11。
编辑终端41内的编辑器11经由FSD13,针对SSD42不断将编辑完成的AV数据写入文件,将表示该文件中AV数据记录的部分的终端的信息,即数据结束(EOD)记录到该文件的元数据记录用的区域。然后,如果编辑完成的AV数据全部写入,则将表示全部的AV数据已写入的写入结束位,记录到该文件的用于记录元数据的区域。(从前述的编辑完成的AV数据的写入开始时到该写入结束位的记录时刻,是实际数据写入SSD42的文件的期间。)
如果网关终端43内的网关32向编辑终端41内的IFC12通知保存开始的信息及AV服务器44中作成的文件名后,则经由FDL31,随时不断将SSD42中作成的文件的元数据从SSD42读入,将该文件中元数据中的EOD表示的结尾之前的部分的AV数据从SSD42读入。然后,将读入的AV数据变换成SDI传送用的格式后,输入AV服务器44的SDl输入输出端口,写入AV服务器44作成的文件。
然后,网关32如果将写入结束位作为SSD42中作成的文件的元数据读入,则将传送完成位记录到该文件的元数据区域。然后,针对AV服务器44的控制器,关闭作成的文件。而且,经由FDL31,也对SSD42关闭文件。
编辑终端41内的编辑器11,将写入结束位记录到SSD42中作成的文件的元数据记录用的区域后,如果从该文件的元数据区域读入传送完成位,则经由FSD13,对SSD42关闭文件。如果关闭文件,则SSD42经由FSD13,将关闭文件的信息(“OK”)通知编辑器11。
接着,对该新闻制作系统中,各编辑终端41编辑AV服务器44中存储的素材的情形进行说明。
各编辑终端41的操作员在编辑器11的操作画面上,如果执行分别将AV服务器44中存储的文件(例如,某些从采访现场摄像机通过广域网发送到广播电台,在AV服务器中存储的AV数据)传送到SSD42的操作,则通过该编辑终端41内的编辑器11、IPC12及网关终端43内的网关32、FDL31,将该文件内的AV数据从AV服务器44的共同的SDI输入输出端口输出,传送·记录到SSD42(图6)。
接着,那些操作员在编辑器11的操作画面上,如果分别执行将传送到SSD42的AV数据读入到编辑终端41的操作,则根据该编辑终端41内的编辑器11、IFC12、FSD13,将传送·记录到SSD42的AV数据读入该编辑终端41(图6)。
那些操作员在编辑器11的操作画面上,分别执行编辑该读入的AV数据的操作(剪辑和时间线的粘贴等)后,如果执行将编辑完成的AV数据写入AV服务器44的操作,则通过编辑终端41内的编辑器11、IFC12、FSD13及网关终端43内的网关32、FDL31,将编辑完成的AV数据从该编辑终端41传送·记录到SSD42,之后,从SSD42输入AV服务器44的共同的SDI输入输出端口,写入AV服务器44(图7)。
这样,在该新闻制作系统中,与比AV服务器44内的RAID可高速访问的SSD42连接的2台编辑终端41本身,分别在编辑器11及IFC12,请求从AV服务器44的共同的SDI输入输出端口传送AV数据到SSD42后,通过在编辑器11及FSD13读入SSD42中记录的AV数据,从AV服务器44将AV数据读入该编辑终端41。
从而,通过AV服务器44从一个SDI输入输出端口传送AV数据到SSD42,经由SSD42,2台编辑终端41可以同时并行地从AV服务器44读入AV数据。从而,AV服务器44的SDI输入输出端口的数量更多的台数(每1个SDI输入输出端口2台)的编辑终端可以同时并行地从AV服务器44读入AV数据(即,参照AV数据中存储的AV数据)。
另外,例如具有TCP/IP协议的网络接口的AV服务器中,从该网络接口根据文件传输协议(FTP)传送AV数据的方法的场合中,如果不是文件完成后,不能重放该文件内的AV数据的文件传输协议的性质,不能从外部向AV服务器存储AV数据的同时,从AV服务器重放(追踪重放)传送该AV数据。
新闻节目中,在广播预定时刻之前的有限时间内,请求编辑AV服务器中存储的素材的场合并不少见。这样场合中,如果不能追踪重放,则非常不方便。
相对地,由于从SDI输入输出端口输出AV数据(不是从网络接口根据文件传输协议发送),因此可从AV服务器44追踪重放AV数据,在编辑终端41中读入。
另外,由于SSD42比AV服务器44内的RAID可高速访问,编辑终端2(编辑器11及FSD13)从SSD42读入随机帧的AV数据时的等待时间,也比从AV服务器44读入随机帧的AV数据时的等待时间变短。
另外,网关终端43(网关32)将表示该文件中AV数据记录完成部分的信息,即数据结束(EOD)记录到SSD42记录AV数据的文件的元数据区域,各编辑终端41(编辑器11)由于根据该EOD从该文件中记录完成AV数据的部分读入AV数据,即使在SSD42记录AV数据到文件的途中,编辑终端41从SSD42读入该AV数据的场合,也可防止编辑终端41越程读取该文件中或AV数据未记录部分。
最后,图8是表示该新闻制作系统中,编辑终端41·SSD42·网关终端43间连接的变更例。
其中,图8A的例中,全部使用SSD42具有的4个光纤通道的端口,SSD42与3台编辑终端41连接。该例中,AV服务器44的每1个SDI输入输出端口,3台编辑终端41可同时并行地从AV服务器44读入AV数据。
图8B例中,多台编辑终端41与SSD42一一对应连接,同时,各SSD42与网关终端43以级联状连接。该例中,在AV服务器44的每1个SDI输入输出端口,这些多台编辑终端41可同时并行地从AV服务器44读入AV数据。
图8C的例中,多台编辑终端41与SSD42一一对应连接,同时经由FC(光纤通道)开关46将各SSD42与网关终端43连接。该例中,通过AV服务器44的每个SDI输入输出端口,这些多台编辑终端41可同时并行地从AV服务器44读入AV数据。
这样,该新闻制作系统中,由于网关终端43·SSD42·编辑终端41间的AV数据的收发通过光纤通道进行,如图8的各例,利用光纤通道的特性进行网络连接,通过AV服务器44的一个SDI输入输出端口,更多台的编辑终端41可同时并行地从AV服务器44读入AV数据。
另外,以上的实施例中,将具有SDI端口的AV服务器,作为本发明的AV数据的读入对象。但是,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将具有SDI以外的同步输入输出端口的AV服务器,作为本发明的AV数据的读入对象。
另外,以上的实施例中,本发明适用于新闻制作系统。但是,并不局限于此,本发明也可适用于需要从AV服务器读入AV数据到编辑终端的某些适宜系统(例如,新闻以外的节目制作系统、CM的制作系统、电影的制作系统)。
[使用具有稀疏功能的SSD的实施例]
接着,针对以上的各例的系统适用的SSD(及与之对应的编辑终端的处理)的更具体的一例,进行说明。
该例中,作为SSD(图1的系统中,是SSD4(1)~4(N),在图4的系统中是SSD42),使用带有作为记录媒体的64吉字节容量的固态存储器(SDRAM),同时带有相当于NTFS5文件系统(支持Windows XP和Windows 2000(「Windows」是注册商标)的文件系统)的文件系统的存储系统。
NTFS5文件系统中,可使用稀疏(sparse)功能,SSD搭载的文件系统也可使用该稀疏功能。根据该功能作成的稀疏文件,只消耗文件全体中实际使用的数据块(实际数据存在的部分)的容量。
另外,该例中,在编辑终端(图1的系统中,是编辑终端3(1)~3(N),图4的系统中,是编辑终端41)中,安装有图9~图11所示的素材管理软件。
其中,图9的处理是根据通过编辑终端指定编辑对象的AV数据以及在编辑终端编辑中的时间线上访问AV数据,经由光纤通道控制SSD的处理。
该处理在每次指定编辑终端中新的编辑对象的AV数据时开始,最初,在SSD作成空文件的同时,在该文件中作成与指定的编辑对象的AV数据的数据量等量的稀疏区域(步骤S1)
接着,判断SSD中现在是否存在空闲容量(步骤S2)。如果是否,则重复步骤S2,如果变成是,则从AV服务器(图1的系统中是AV服务器1,图4的系统中是AV服务器44)经由网关终端(图1的系统中是网关终端5,图4的系统中是网关终端43)将被发送的该指定编辑对象的AV数据,从头开始写入SSD内的该文件(步骤S3)。
接着,反复进行SSD中空闲容量是否消失的判断(步骤S4)、时间线上SSD内的该文件的成为稀疏区域的帧(未将AV数据写入SSD的帧)是否被访问的判断(步骤S5)、直到SSD内的该文件的末尾的AV数据的写入是否结束的判断(步骤S6)中的任意一个步骤,直到成为是。
步骤S4中,如果变成是,则暂时停止对SSD内的该文件的AV数据写入(步骤S7)。然后,反复进行SSD中是否再次产生空闲容量的判断(步骤S8),直到成为是,若成为是,则再次开始对SSD内的该文件的AV数据的写入(步骤S9),返回步骤S4。
步骤S5中,如果成为是,则将对SSD内的该文件的AV数据的写入位置,变更成时间线上访问的成为帧的稀疏区域的部分(步骤S10)。然后返回步骤S4。另外,在步骤S6中,如果变成是,则结束处理。
图10的处理是,根据编辑终端中指定编辑对象的AV数据,编辑终端的编辑中时间线上访问AV数据,控制AV服务器的处理(在图1和图4的系统中,AV服务器的控制经由控制网关终端进行)。
该处理与图9的处理相同,每次在编辑终端指定新的编辑对象的AV数据时开始,最初,判断SSD中现在是否存在空闲容量(步骤S11)。如果是否,则重复步骤S11,如果变成是,则通过网关终端,将该指定的编辑对象的AV数据,从RAID在AV服务器重放,发送到SSD(步骤S12)。
接着,反复进行SSD中空闲容量是否消失的判断(步骤S13)、时间线上还未从AV服务器重放AV数据的帧(即,根据图9的处理,将该编辑对象的AV数据写入SSD内的文件稀疏区域的帧)是否被访问的判断(步骤S14)、到该编辑对象的AV数据的末尾的重放是否结束的判断(步骤S15)中的任意一个步骤,直到变成是。
步骤S13中,如果变成是,则暂时停止AV服务器的AV数据的重放(步骤S16)。然后,重复进行SSD中是否再次产生空闲容量的判断(步骤S17),直到变成是,如果变成是,则再次开始AV服务器的AV数据的重放(步骤S18),返回步骤S13。
步骤S14中若变成是,则在AV服务器中,重放时间线上被访问的帧以下的AV数据(步骤S19)。然后返回步骤S13。另外,步骤S15中若变成是,则结束处理。
图11的处理是根据编辑终端编辑中时间线上编辑对象的AV数据中编辑所必要的范围由入点及出点确定,以及编辑结束后编辑终端执行将编辑结果登录到AV服务器的操作,经由光纤通道控制SSD,并控制AV服务器的处理。
该处理中,反复执行,针对编辑终端已经指定的1个或多个种类的编辑对象的AV数据中的任意一个AV数据,在时间线上是否由入点及出点确定了编辑所必要范围的判断(步骤S21),和通过编辑终端是否已执行将编辑结果登录到AV服务器的操作的判断(步骤S22)中的任意一个步骤,直至变成是。
步骤S21中,如果变成是,则控制SSD,在写入该AV数据的文件中,将写入从该入点到出点的范围以外的AV数据(编辑所必要的AV数据)的部分,作为稀疏区域(步骤S23)。然后返回步骤S21。
步骤S22中,如果变成是,则将该编辑结果发送到AV服务器并存储(步骤S24)。然后,控制SSD,删除写入该AV数据的文件(步骤S25)。然后返回步骤S21。
接着,在使用这样的SSD的系统中,针对在编辑终端编辑AV服务器中存储的AV数据的情况进行说明。
操作编辑终端的操作员在依次编辑AV服务器中存储的多种AV数据(例如从多个采访现场发送的,在AV服务器中存储的AV数据)的场合,首先,在编辑终端中,从显示的AV数据列表的一览中,将那些多种AV数据全部指定作为编辑对象的AV数据。
然后,根据编辑终端内的素材管理软件的图9的处理步骤S1,针对那些多种AV数据,在SSD分别作成具有与该AV数据的数据量等量的稀疏区域的空文件。
图12中作为一例,表示了10种AV数据101~110指定作为编辑对象,针对各AV数据101~110,分别在SSD中作成文件101~110的状态。
此时刻中,文件101~110的逻辑大小的总和与AV数据101~110的数据量的总和相等(例如,如果各AV数据101~110的数据量分别为20吉字节,逻辑大小的总和是200吉字节),由于文件101~110的物理大小的总和为零,可将文件101~110全部存在SSD内。
接着,编辑终端指定的那些多种AV数据,根据素材管理软件的图10的处理步骤S11~S12及图9的处理步骤S2~S3,依次在AV服务器重放,并经由网关终端发送到SSD,写入到SSD内的对应的文件。
图13是表示,着眼于根据图9的处理步骤S1在SSD中作成的文件中的任意一个文件,该文件作成之后的状态变化的一例的图。
同图中,状态A是文件作成时刻的状态(文件全体变成稀疏区域的状态)。状态B是,根据图10的处理步骤S11~S12及图9的处理步骤S2~S3,写入AV数据的状态。
编辑终端的操作员在变成该状态B时刻之后,在时间线上,如果访问SSD内的该文件写入完成AV数据的帧,则将该帧之后的AV数据从SSD读出到编辑终端。从而,操作员可从该帧参照AV数据,开始编辑。
状态C是,表示直到SSD内的该文件的末尾的AV数据写入结束的(即某些编辑对象的AV数据全部从AV服务器拷贝到SSD)状态。如果变成该状态C,编辑终端的操作员则可参照编辑对象的AV数据直到最后的帧。
然后,如果操作员在时间线上根据入点及出点确定编辑所必要的范围,则根据素材管理软件的图11的处理步骤S21、S23,如图13中状态D所示,SSD内的该文件中,将写入从确定的入点到出点的范围以外的AV数据(编辑所不必要的AV数据)的部分作为稀疏区域。
从而,SSD的空闲容量只以该稀疏区域部分的量自动且快速增加。
然后,操作员在时间线上进行粘贴,结束编辑,执行登录编辑结果的操作,根据素材管理软件的图11的处理步骤S22、S24~S25,编辑结果登录到AV服务器的同时,如图13中的状态E所示,由于SSD内的该文件被删除,SSD的空闲容量继续增加。
状态B中,如果SSD内的该文件的物理大小(写入该文件的AV数据的数据量),与SSD内的先前结束的AV数据写入的文件的物理大小(写入那些文件的AV数据的数据量)的总和达到SSD的容量,则根据素材管理软件的图10的处理步骤S13、S16及图9的处理步骤S4、S7,暂时停止对SSD内的该文件的AV数据的写入。
但是,针对之前结束的写入文件的AV数据,操作员时间线上根据入点及出点确定编辑所必要的范围,通过将之前结束的写入文件中确定的从入点到出点的范围以外的AV数据的写入部分作为稀疏区域(图11的处理步骤S21、S23),SSD的空闲容量只以该稀疏区域部分的量自动且快速增加。
因此,从图10的处理步骤S16,图9的处理步骤S7快速进入图10的处理步骤S17~S18,图9的处理步骤S8~S9,再次开始对SSD内的该文件的AV数据写入。
图14是,表示着眼于根据图9的处理步骤S1在SSD中作成的文件中的任意一个,该文件作成之后的状态变化的其他例的图。
Figure C200380108995D0031104557QIETU
图中,状态A、B、E、F分别相当于图13例中的状态A、B、D、E。
图14的状态B中,对SSD内的文件从开头帧到帧F1写入AV数据后,编辑终端的操作员由于知道从帧F1到帧F2之前的帧部分的AV数据是编辑所不需要的,因此,如果访问时间线上的帧F2(AV数据还未写入SSD内的文件的帧),则根据图10的处理步骤S14及S19,图9的处理步骤S5及S10,跳过从帧F1到帧F2之前的帧的部分,帧F2之后的AV数据从AV服务器重放,将对SSD内的文件写入AV数据的位置变更成成为帧F2的稀疏区域的部分。
图14的状态C是,表示这样变更对SSD内的文件的AV数据写入位置的状态。从而,由于从SSD优先将帧F2之后的AV数据读出到编辑终端,操作员可快速参照帧F2之后的AV数据并进行编辑。
图14的状态D是表示这样变更写入位置后,直到SSD内的该文件的末尾的AV数据的写入结束的状态。
如上所述,如果使用该SSD,在AV服务器中存储的AV数据中,编辑终端指定的各种AV数据分别作为稀疏文件拷贝,所以可将AV服务器中存储的AV数据中编辑对象的多种AV数据,拷贝到小容量的SSD中。
另外,在该拷贝途中,即使SSD中空闲容量消失,通过将稀疏文件中写入编辑所不必要的AV数据的部分作为稀疏区域,SSD的空闲容量也可自动且快速增加,再次开始拷贝。
从而,将AV服务器中存储的多种编辑对象的AV数据,拷贝到小容量的SSD中,可在编辑终端高效地编辑。
而且,如图14的状态C所例示,编辑终端的操作员在预先知道编辑对象的AV数据(例如,某些从采访现场的摄像机通过广域网络发送到广播电台,AV服务器中存储的AV数据)中的特定部分的AV数据是编辑所必要的场合中,如果执行访问写入SSD内的文件的稀疏区域中该AV数据的部分的操作,则将编辑对象的AV数据中该必要部分的AV数据优先拷贝到SSD。
从而,由于可快速将编辑所必要的部分拷贝到SSD,从SSD读出到编辑终端,可更高效地进行编辑。
另外,该实施例中,如果访问时间线上未写入SSD内的文件的AV数据的帧,则该帧之后的AV数据优先写入SSD内的文件直到末尾(图10的处理步骤S14及S19,图9的处理步骤S5及S10,图14的状态C、D)。但是,作为其他实施例,也可以在时间线上,通过访问SSD内的文件中未写入AV数据的2个帧(开始帧及结束帧),将从该开始帧到结束帧的AV数据优先写入到SSD内的文件。
另外,该实施例中,编辑终端本身安装有素材管理软件。但是,作为其他实施例,也可以是与编辑终端不同的其他计算机中安装素材管理软件,根据编辑终端的操作从编辑终端向该计算机请求图9~图11的处理。
因此,由于从AV服务器向SSD拷贝AV数据的处理全部在该其他计算机中执行,编辑终端的负载轻减。
[使用具有访问控制功能的SSD的实施例]
接着,如图4的例所示,对1台SD与多台编辑终端连接的系统中适用的SSD(及与之对应的编辑终端的处理)的更具体的其他例,进行说明。
图15是表示这样SSD的构成例的方框图。该SSD81中,设置了n个(4个以上)的光纤通道的输入输出接口82(1)~82(n)。从而,该SSD81,可将n台计算机80(1)~80(n)分别与输入输出接口82(1)~82(n)连接。
另外,在SSD81中设置有:与各输入输出接口82(1)~82(n)一一对应的CPU83(1)~83(n)、半导体存储器控制用的CPU84、半导体存储器85(例如数十吉字节容量的SDRAM)。
各CPU83(1)~83(n)(以下简称为CPU83)执行图16所示的处理。该处理中,首先,反复进行,指定对应于数据大小的逻辑地址(例如,数据大小为p兆字节,则地址为0~p)的文件的保存请求是否输入到对应的输入输出接口82(1)~82(n)(以下简称为输入输出接口82)的判断(步骤S1)、文件的读出请求是否输入到输入输出接口82的判断(步骤S2)、文件的删除请求是否输入输入输出接口82的判断(步骤S3)中的任意的步骤,直至变成是。
步骤S1中,如果变成是,则将该数据大小通知半导体存储器85的控制用CPU,即CPU84,向CPU84请求该数据大小对应的半导体存储器85的空闲区域的检索(步骤S4)。
如果有该请求,则CPU84从半导体存储器85的未使用的存储区域中,检索该数据大小对应的区域。例如图17所示,在半导体存储器85的存储区域中,地址0~x,地址(x+1)~(x+y)的区域中,分别存储文件的数据,如果地址(x+y+1)之后的区域未使用,则从该地址(x+y+1)之后的区域中,检索对应于数据大小的区域。
接着,CPU84判断是否找到对应于该数据大小的空闲区域判断(步骤S5)。如果为是,则经由输入输出接口82,向该保存请求的发送源的计算机(例如CPU83(1),是与输入输出接口82(1)连接的计算机,在图15的例中,是计算机80(1)),请求发送请求保存的文件的数据(步骤S6)。
接着,经由输入输出接口82接收的该文件的数据发送到CPU84的同时,向CPU84请求对在步骤S5中找到的半导体存储器85的空闲区域写入该数据(步骤S7)。
接着,将半导体存储器85的该空闲区域的地址,与该文件对应存储(步骤S8)。然后,经由输入输出接口82,通知请求保存的发送源的计算机,保存已结束(步骤S9),返回步骤S1。
步骤S5为否的场合(找不到空闲区域的场合),通知文件保存请求的发送源的计算机不能写入数据(步骤S10),返回步骤S1。
步骤S2如果为是,则指定有读出请求的文件对应的半导体存储器85的地址(该文件保存时,在步骤S8中存储的地址),向CPU84请求从半导体存储器85的该地址的区域读出数据(步骤S11)。
然后,通过CPU84,将从半导体存储器85读出的数据,经由输入输出接口82,向该读出请求的发送源的计算机发送(步骤S12),返回步骤S1。
步骤S3中如果为是,则指定有删除请求的文件对应的半导体存储器85的地址(该文件保存时,步骤S8中存储的地址),向CPU84请求从半导体存储器85的该地址的区域删除数据(步骤S13)。
然后,当数据被删除时,则经由输入输出接口82,通知该删除请求的发送源的计算机,删除已结束(步骤S14),返回步骤S1。
该SSD81中,并不是直接指定半导体存储器85的物理地址的访问请求,而是指定逻辑地址的访问请求从多个输入输出接口82(1)~82(n)中任意一个输入,通过与CPU83(1)~83(n)中该输入输出接口对应设置的CPU,将该逻辑地址变换成半导体存储器85的物理地址,经由CPU84,访问半导体存储器85的该变换后的物理地址的区域。
从而,输入输出接口82(1)~82(n),如图15所例示,分别与各个计算机80(1)~80(n)连接,通过执行从各计算机80(f)~80(n)分别指定逻辑地址的访问请求,可将那些逻辑地址变换成半导体存储器85的相互不重复的区域的物理地址,执行数据的写入,所以可防止数据的破坏。
这样,该SSD81即使与多台计算机连接,也不用设置控制那些计算机对SSD81的访问的计算机,可防止数据的破坏。
接着,针对作为图4的系统的SSD42使用该SSD81的(各编辑终端41、网关终端43与SSD81的各自输入输出接口82连接)场合,在编辑终端和网关终端执行的处理进行说明。
首先,从任意的编辑终端向网关终端,经由以太网(图4的以太网45)发送要编辑的AV数据文件向SSD81的传送请求,则网关终端从AV服务器(图4的AV服务器44)向网关终端发送该文件的AV数据。然后,将指定该AV数据的数据大小对应的逻辑地址(例如,数据大小为p兆字节,则为地址0~p)的文件的保存请求,向与网关终端连接的SSD81的输入输出接口82发送。
SSD81中,根据该保存请求,通过与该输入输出接口82对应设置的CPU83,执行图16的处理步骤S1、S4~S5。然后,如果有该数据大小对应的空闲区域,则向网关终端请求发送请求保存的文件的数据(步骤S5、S6)。
网关终端根据该请求,将从AV服务器发送的AV数据,发送到SSD81的输入输出接口82。SSD81中,通过与该输入输出接口82对应的CPU83,通知网关终端,该AV数据已写入半导体存储器85,保存已结束(图16的步骤S7~S9)。从而,操作员指示的AV数据文件从AV服务器传送到SSD81。
接着,该编辑终端中,如果执行SSD81内的AV数据的读出操作,则该编辑终端将该文件的读出请求发送到与该编辑终端连接的SSD81的输入输出接口2。
SSD81中,根据该读出请求,通过与该输入输出接口82对应设置的CPU83,执行图16的处理步骤S2、S11~S12。从而,由于从SSD81向该编辑终端发送AV数据,该编辑终端可参照该AV数据,并进行编辑。
然后,该编辑终端中,执行将编辑完成的AV数据写入SSD81的操作,则该编辑终端将指定该编辑完成的AV数据的数据大小相应的逻辑地址的文件的保存请求,发送到SSD81的输入输出接口82。
SSD81中,根据该保存请求,通过该输入输出接口82对应设置的CPU83,执行图16的处理步骤S1、S4~S5。然后,如果有该数据大小相应的空闲区域,则向该编辑终端请求发送请求保存的文件的数据(步骤S5、S6)。
该编辑终端根据该请求,将编辑完成的AV数据向SSD81的输入输出接口82发送。SSD81中,通过该输入输出接口82对应设置的CPU3,通知该编辑终端,该编辑完成的AV数据已写入半导体存储器85,保存已结束(图16的步骤S7~S9)。从而,编辑完成的AV数据写入SSD81。
这样,与SSD81连接的网关终端,根据来自各编辑终端分别指定逻辑地址的访问请求,SSD81将那些逻辑地址变换成半导体存储器85的不相互重复的区域的物理地址,执行数据的写入,从而不设置控制对网关终端、各编辑终端的SSD81的访问的计算机,也可防止数据的破坏。
从而,不导致系统的大型化、复杂化,各编辑终端也可迅速参照AV数据进行编辑。
而且,基于从网关终端、各编辑终端输入SSD81的各输入输出接口82的访问请求的处理分别由各个CPU83同时并行地执行,因此,基于来自网关终端、各编辑终端的访问请求的SSD81的数据读写能在更短时间执行,结果能更迅速进行编辑。

Claims (17)

1.一种通过多台编辑终端参照音频和/或视频服务器中存储的音频和/或视频数据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具备可比所述音频和/或视频服务器内的记录部件更高速访问的与所述编辑终端连接的记录装置,
各个所述编辑终端具备,
第一处理部件,请求从所述音频和/或视频服务器传送音频和/或视频数据到所述记录装置;
第二处理部件,从所述记录装置参照音频和/或视频数据,
还具备将与所述音频和/或视频服务器相同的音频和/或视频数据以比所述音频和/或视频服务器更高压缩率压缩存储的第二音频和/或视频服务器,
各个所述编辑终端还具备:第三处理部件,从所述第二音频和/或视频服务器参照音频和/或视频数据,
各个所述编辑终端的所述第一处理部件,根据从通过所述第三处理部件参照的音频和/或视频数据中确定编辑所必要的部分,请求将所确定的编辑所必要部分的音频和/或视频数据从所述音频和/或视频服务器传送到所述记录装置。
2.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过多台编辑终端参照音频和/或视频服务器中存储的音频和/或视频数据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记录装置具备多个光纤通道的端口,
还具备网关终端,与所述记录装置连接的同时,还与所述音频和/或视频服务器连接,根据来自所述编辑终端的所述第一处理部件的请求,从所述音频和/或视频服务器传送音频和/或视频数据到所述记录装置,
各个所述编辑终端的所述第一处理部件对所述网关终端发送请求。
3.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过多台编辑终端参照音频和/或视频服务器中存储的音频和/或视频数据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网关终端,在所述记录装置写入音频和/或视频数据的文件中记录将该文件中表示写入音频和/或视频数据完成部分的信息,
各个所述编辑终端的所述第二处理部件,参照所述文件中所述信息表示部分的音频和/或视频数据。
4.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过多台编辑终端参照音频和/或视频服务器中存储的音频和/或视频数据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记录装置,与多台所述编辑终端连接。
5.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过多台编辑终端参照音频和/或视频服务器中存储的音频和/或视频数据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音频和/或视频服务器具有同步的输入输出端口,
各个所述编辑终端的所述第一处理部件,请求从所述音频和/或视频服务器的所述输入输出端口传送音频和/或视频数据到所述记录装置。
6.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过多台编辑终端参照音频和/或视频服务器中存储的音频和/或视频数据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记录装置具有稀疏功能,
还具备:
第一控制部件,根据所述编辑终端从所述音频和/或视频服务器中存储的音频和/或视频数据中指定编辑对象的音频和/或视频数据,控制所述记录装置,作成具有与该指定编辑对象的音频和/或视频数据的数据量等量的稀疏区域的空文件;
第二控制部件,控制所述音频和/或视频服务器,重放所述指定的音频和/或视频数据并发送到所述记录装置的同时,响应所述记录装置中空闲容量消失,暂时停止重放,响应所述记录装置中再次产生空闲区域,再次开始重放;
第三控制部件,控制所述记录装置,将从所述音频和/或视频服务器发送的音频和/或视频数据写入所述文件的同时,响应所述记录装置中空闲容量消失,暂时停止写入,响应所述记录装置中再次产生空闲区域,再次开始写入;
第四控制部件,根据所述编辑终端从写入所述记录装置内的所述文件的音频和/或视频数据中确定编辑所必要的范围,控制所述记录装置,将写入所述文件中所述范围以外的音频和/或视频数据部分作为稀疏区域。
7.权利要求6所述的通过多台编辑终端参照音频和/或视频服务器中存储的音频和/或视频数据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控制部件,根据通过所述编辑终端访问所述文件中的稀疏区域部分,控制所述音频和/或视频服务器,优先重放应该写入被访问的所述文件中的所述稀疏区域部分的音频和/或视频数据,
所述第三控制部件,根据通过所述编辑终端访问所述文件中的稀疏区域部分,控制所述记录装置,优先将音频和/或视频数据写入所述访问的部分。
8.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过多台编辑终端参照音频和/或视频服务器中存储的音频和/或视频数据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记录装置,具备:
多个输入输出接口,
半导体存储器,
控制所述半导体存储器的存储器控制部件,
处理部件,根据指定逻辑地址的访问请求输入所述输入输出接口,将所述逻辑地址变换成所述半导体存储器的物理地址,经由所述存储器控制部件,访问所述半导体存储器的所述物理地址区域,
各个所述编辑终端,和将所述音频和/或视频服务器中存储的音频和/或视频数据传送到所述记录装置的传送部件,分别与所述记录装置各个所述输入输出接口连接,将指定逻辑地址的访问请求发送到所述记录装置。
9.权利要求8所述的通过多台编辑终端参照音频和/或视频服务器中存储的音频和/或视频数据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记录装置的所述处理部件,执行:
根据指定对应于数据大小的逻辑地址的文件的保存请求输入所述输入输出接口,使所述存储器控制部件检索对应于该数据大小的所述半导体存储器的空闲区域的处理;
根据所述空闲区域存在,经由所述输入输出接口,请求发送所述文件的数据到所述保存请求的发送源的处理;
将经由所述输入输出接口接收的所述文件的数据,通过所述存储器控制部件写入所述半导体存储器的所述空闲区域的处理;
将所述半导体存储器的所述空闲区域的地址,与所述文件对应存储的处理,
所述传送部件、各个所述编辑终端,
向所述记录装置请求文件保存时,指定对应于数据大小的逻辑地址。
10.权利要求8所述的通过多台编辑终端参照音频和/或视频服务器中存储的音频和/或视频数据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记录装置,具有多个所述处理部件,与各个所述输入输出接口一一对应。
11.一种通过多台编辑终端参照音频和/或视频服务器中存储的音频和/或视频数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具备:
第一步骤,各个所述编辑终端请求从所述音频和/或视频服务器传送音频和/或视频数据到可比所述音频和/或视频服务器内的记录部件更高速访问且与所述编辑终端连接的记录装置;
第二步骤,各个所述编辑终端从所述记录装置参照音频和/或视频数据;以及
第三步骤,各个所述编辑终端从将与所述音频和/或视频服务器相同的音频和/或视频数据以比所述音频和/或视频服务器更高压缩率压缩存储的第二音频和/或视频服务器进行参照,
所述第一步骤中,根据从所述第三步骤中参照的音频和/或视频数据中确定编辑所必要的部分,请求将所确定的编辑所必要部分的音频和/或视频数据从所述音频和/或视频服务器传送到所述记录装置。
12.权利要求11所述的通过多台编辑终端参照音频和/或视频服务器中存储的音频和/或视频数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具备以下步骤:
所述第一步骤中,各个所述编辑终端与具有多个光纤通道端口的所述记录装置连接的同时,还向与所述音频和/或视频服务器连接的网关终端发送请求,
所述网关终端,根据来自所述编辑终端的请求,从所述音频和/或视频服务器传送音频和/或视频数据到所述记录装置。
13.权利要求12所述的通过多台编辑终端参照音频和/或视频服务器中存储的音频和/或视频数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网关终端,还具备将该文件中表示写入完成音频和/或视频数据部分的信息记录在所述记录装置写入音频和/或视频数据的文件中的步骤,
所述第二步骤中,参照所述文件中所述信息表示部分的音频和/或视频数据。
14.权利要求11所述的通过多台编辑终端参照音频和/或视频服务器中存储的音频和/或视频数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音频和/或视频服务器具有同步输入输出端口,
所述第一步骤中,请求从所述音频和/或视频服务器的所述输入输出端口传送音频和/或视频数据到所述记录装置。
15.权利要求11所述的通过多台编辑终端参照音频和/或视频服务器中存储的音频和/或视频数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步骤中,请求传送音频和/或视频数据到与多台所述编辑终端连接的所述记录装置。
16.权利要求11所述的通过多台编辑终端参照音频和/或视频服务器中存储的音频和/或视频数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记录装置具有稀疏功能,
还具备以下步骤:
第四步骤,根据通过所述编辑终端在所述音频和/或视频服务器中存储的音频和/或视频数据中指定编辑对象的音频和/或视频数据,控制所述记录装置,作成具有与该指定编辑对象的音频和/或视频数据的数据量等量的稀疏区域的空文件;
第五步骤,控制所述音频和/或视频服务器,重放所述指定的音频和/或视频数据并发送到所述记录装置的同时,响应所述记录装置空闲容量消失,暂时停止重放,响应所述记录装置再次产生空闲区域,再次开始重放;
第六步骤,控制所述记录装置,将从所述音频和/或视频服务器发送的音频和/或视频数据写入所述文件的同时,响应所述记录装置中空闲容量消失,暂时停止写入,响应所述记录装置中再次产生空闲区域,再次开始写入;
第七步骤,根据通过所述编辑终端在写入所速记录装置内的所述文件的音频和/或视频数据中确定编辑所必要的范围,控制所述记录装置,将在所述文件中,写入所述范围以外的音频和/或视频数据的部分作为稀疏区域。
17.权利要求16所述的通过多台编辑终端参照音频和/或视频服务器中存储的音频和/或视频数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五步骤中,根据通过所述编辑终端访问所述文件中的稀疏区域部分,控制所述音频和/或视频服务器,优先重放应该写入被访问的所述文件中的所述稀疏区域部分的音频和/或视频数据;
所述第六步骤中,根据通过所述编辑终端访问所述文件中的稀疏区域部分,控制所述记录装置,优先将音频和/或视频数据写入到所述访问的部分。
CNB2003801089953A 2002-11-22 2003-11-20 Av服务器中存储的av数据的参照系统及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64577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339687/2002 2002-11-22
JP2002339687A JP3747904B2 (ja) 2002-11-22 2002-11-22 Avサーバーに蓄積されたavデータの参照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JP342971/2002 2002-11-26
JP364289/2002 2002-12-16
JP063980/2003 2003-03-10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0062064A Division CN101488358B (zh) 2002-11-22 2003-11-20 Av服务器中存储的av数据的参照系统及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39290A CN1739290A (zh) 2006-02-22
CN100464577C true CN100464577C (zh) 2009-02-25

Family

ID=32702586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006206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488358B (zh) 2002-11-22 2003-11-20 Av服务器中存储的av数据的参照系统及方法
CNB200380108995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64577C (zh) 2002-11-22 2003-11-20 Av服务器中存储的av数据的参照系统及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006206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488358B (zh) 2002-11-22 2003-11-20 Av服务器中存储的av数据的参照系统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3747904B2 (zh)
CN (2) CN10148835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287236A (ja) * 2006-04-17 2007-11-01 Sony Corp 記録再生装置及び再生装置
JP5086663B2 (ja) * 2007-02-28 2012-11-28 株式会社東芝 放送素材管理システム、およびその素材管理方法
DE112009005021T5 (de) * 2009-07-02 2012-07-26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Datenaufzeichungseinrichtung und audiosystem
CN115047996A (zh) * 2022-05-05 2022-09-13 北京达佳互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711073A2 (en) * 1994-10-31 1996-05-08 Sony Corporation Recording and reproduction of video signals
US5852435A (en) * 1996-04-12 1998-12-22 Avid Technology, Inc. Digital multimedia editing and data management system
CN1332925A (zh) * 1998-12-28 2002-01-23 索尼公司 图像信息编辑方法和编辑设备
US6414725B1 (en) * 1998-04-16 2002-07-02 Leitch Technology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ynchronized multiple format data storage
US6446141B1 (en) * 1999-03-25 2002-09-03 Dell Products, L.P. Storage server system including ranking of data source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711073A2 (en) * 1994-10-31 1996-05-08 Sony Corporation Recording and reproduction of video signals
US5852435A (en) * 1996-04-12 1998-12-22 Avid Technology, Inc. Digital multimedia editing and data management system
US6414725B1 (en) * 1998-04-16 2002-07-02 Leitch Technology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ynchronized multiple format data storage
CN1332925A (zh) * 1998-12-28 2002-01-23 索尼公司 图像信息编辑方法和编辑设备
US6446141B1 (en) * 1999-03-25 2002-09-03 Dell Products, L.P. Storage server system including ranking of data sour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88358B (zh) 2011-02-23
CN1739290A (zh) 2006-02-22
CN101488358A (zh) 2009-07-22
JP3747904B2 (ja) 2006-02-22
JP2004173200A (ja) 2004-06-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117616B2 (ja) 編集システム、その制御方法及び編集装置
US6341278B1 (en)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ccessing data stored on a randomly accessible recording medium, and for managing data thereon
CN100386746C (zh) 具有增强性能的视频存储网络
US7424202B2 (en) Editing system and control method using a readout request
US8032613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eviewing AV data stored in AV server
JP3778055B2 (ja) 記録再生装置及び記録再生方法
CN100464577C (zh) Av服务器中存储的av数据的参照系统及方法
US6374258B1 (en) Data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data from a non-linear recording medium
US6694339B1 (en) File management device and method thereof, and audio visual data recording/reproducing device and method thereof
US6349349B1 (en) System for linking a main control unit to data receiving and transmitting units and a first and second storage units by a network
JP2000059326A (ja) 送出ログファイル作成方法およびデータ送出装置
JPH11203782A (ja) 情報記録再生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JPH08241230A (ja) データ管理方法およびデータ記録装置
US6347180B1 (en) Signal processor
JPH11265263A (ja) データ処理装置
JP4471304B2 (ja) 映像アーカイブ装置
US6598101B1 (en)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recording method, and reproducing apparatus and reproducing method
US7693846B2 (en) Data management system and method for data synchronization
JP3714323B2 (ja) 編集システム及びavサーバーからのavデータのコピー方法
US20010018683A1 (en) High-speed audio/video information server and magnetic disk device extension method thereof
US8320730B2 (en) Input/output device and input/output management system
JP2001086448A (ja) データ記録再生装置及び方法
JP2004274506A (ja) 半導体記憶装置及び編集システム
JP2000082279A (ja) デ―タ記録方法及びデ―タ記録装置
JP2000285653A (ja) 情報記録再生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225

Termination date: 20151120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