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461907C - 无线通信终端 - Google Patents

无线通信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461907C
CN100461907C CNB021499055A CN02149905A CN100461907C CN 100461907 C CN100461907 C CN 100461907C CN B021499055 A CNB021499055 A CN B021499055A CN 02149905 A CN02149905 A CN 02149905A CN 100461907 C CN100461907 C CN 100461907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forementioned
fuselag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ommunication terminal
wirele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0214990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416291A (zh
Inventor
永友正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sio Comput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asio Comput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sio Comput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Casio Compute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4162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41629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61907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61907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06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 H04M1/0208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characterized by the relative motions of the body parts
    • H04M1/0225Rotatable telephones, i.e. the body parts pivoting to an open position around an axis perpendicular to the plane they define in closed posi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无线通信终端,其盖(2)可以在其本体(3)上自由拆装,当盖(2)与本体(3)分离的时候,通过近距离无线通信处理部(44)、(54)可使盖(2)与本体(3)之间进行正常的信号传送。手持设置有拍摄部(4)的盖(2),使安装在与本体(3)分离的盖(2)的顶部拍摄部(4)面向被拍摄物,将由此拍摄得到的影像数据通过近距离无线通信处理部(54)传送到本体(3)中,通过本体(3)中的无线信号处理部(39)、无线信号收发部(38)、及天线(15)向对方发送信号,同时利用本体(3)与对方进行通话,这样便能够大大提高通话中的拍摄操作的操控性。

Description

无线通信终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过无线方式与外部进行声音通信的多功能无线通信终端。
背景技术
如今,便携电话终端(以下称作便携电话)作为一种无线通信终端已被普及,手持便携电话的人们无论在何时何地都能够方便地拨打电话进行通信,电话通信的方便性也得到飞跃性的提高,另外现有的便携电话中,除了可以进行普通的电话通信外,还具有影像收发的功能,其可收发通过机体中具备的CCD照相机所拍摄的影像。
另外,近两年的便携电话不仅能进行单一的电话通信以及影像通信,同时一些搭载了PDA(个人数据助理)功能、WWW(互联网)接入功能(包含浏览器、电子邮件系统、影像、音乐、程序等的各种文档的下载与上传),通过实时操作将声音与影像进行同步收发的功能,以及获取自己位置信息的功能等的并使附加功能得到充实的新型产品也被设计出来并进入市场销售。今后,作为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影像传送协议,将向着采用3G—324M的方向发展。在这种影像传输协议中,将一条通信信道分成4条理论通信信道,分别进行动态影像(MPEG—4形式)、声音(AMR形式)、控制信号、以及一般数据的收发,采用这种影像传输协议的无线通信系统以及便携电话,能够在进行声音通话的同时收发包含影像的各种文档,例如,一边打电话一边将拍摄得到的影像传送到对方手中。
但是对于具有影像拍摄功能的便携电话,若要在通话中对拍摄物进行拍摄就必须连同本体一起转向被拍物,使得拍摄时的使用非常不便。另外,即使是上述采用3G—324M的便携电话,通话的同时进行拍摄,收发电子邮件,以及通过接入互联网进行文档的传送的情况下,也很难保证良好的通话状态。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传统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无线通信终端,其目的在于:显著提高在通话中进行的包括拍摄操作的通话以外的功能的操作性。
本发明的无线通信终端,其具有:第1机身(3、310),该第1机身(3、310)包含有按键操作装置(16)和与该终端外部进行无线通信的无线通信装置,该无线通信装置包括天线(15)、无线信号收发部(38)及无线信号处理部(39);第2机身(2、200),该第2机身(2、200)设有显示装置(7)和声音输出装置(6)的;以及连接装置(12),该连接装置(12)使该第1机身与第2机身可转动地连接,其特征在于:前述连接装置使前述第1机身与第2机身可装卸地连接,前述第1机身具有第1通信装置,该第1通信装置包含有将根据前述按键操作装置的操作的控制信号无线发送给前述第2机身的第1近距离无线通信处理部(44)和第1天线(45),前述第2机身具有:第2通信装置,其包含有将前述控制信号无线接收的第2近距离无线通信处理部(54)和第2天线(55);及第1控制装置(51),其是根据该第2通信装置所接收的控制信号,来控制前述显示装置和前述声音输出装置中的至少一个。
附图的简单说明
图1、表示本发明的无线通信终端的第1种实施例结构的俯视图和侧视图。
图2、表示如图1所示的无线通信终端的盖折合上时的外部形状的俯视图和侧视图。
图3、表示可使图1及图2所示的盖和本体进行转动连接的折叶部分的转动部分的视图。
图4、表示图1及图2部分所示的盖和本体处于相互分离状态下的视图。
图5、表示图1及图2所示的显示部分的显示状态的视图。
图6、表示图1及图2所示的无线通信终端的电路结构的方框图。
图7、表示图6所示的RAM的存储区域的结构图。
图8、表示图7所示的模式标记区域(モ—ドフラグェリア)结构的视图。
图9、表示图7所示的地址簿存储区域中的寄存数据示例的视图。
图10、表示对图6所示的盖和本体中的充电电池进行充电过程的流程图。
图11、表示无线通信终端的盖相对本体处于闭合状态时,即在第1种模式下的工作的流程图。
图12、表示盖相对本体处于打开状态(开盖)时,即在第2种模式中工作的流程图。
图13、表示盖与本体处于分离状态下,即在第3种模式中终端的工作的流程图。
图14、表示本无线通信终端通话过程中的拍摄动作的流程图。
图15、表示第1种实施例中无线通信终端的第2模式和第3模式中使用状态的视图。
图16、表示本发明的无线通信终端的第2种实施例中的本体的电路结构的方框图。
图17、表示本发明的无线通信终端的第2种实施例中的盖的电路结构的方框图。
图18、表示第2种实施例中的无线通信终端的第3种模式中的使用状态的视图。
图19表示第2种实施例中的无线通信终端的操作顺序的流程图。
图20、表示本发明的无线通信终端的第3种实施例中盖的电路结构的方框图。
图21、表示第3种实施例中盖外观的俯视图。
图22、表示如图20所示的ROM63存储区域实例的模式图。
图23、表示可更换使用在无线通信终端的本体上的几个盖被拆装时的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1种实施例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图1是表示本发明中无线通信终端的第1种实施例结构的俯视图和侧视图。图1(A)是俯视图,图1(B)是侧视图。本例中无线通信终端(便携电话)1的盖2(第2机身)和本体3(第1机身)通过折叶(图中未标出)连接起来,形成可以翻盖的样式,图示状态是将盖2打开时的状态(本实施例中的第2种模式)。
盖2上具有:对被拍摄物进行拍摄的拍摄部4;可告知来电或警告的信号灯5;话音输出扬声器6;可显示邮件内容、文字、图形及图象等各种信息,并具有VGA级分辨率的彩色TFT液晶显示部7;拍摄部4的快门按钮8;可自由伸缩的凸状充电用连接部9;用来对送话声音进行集音的麦克风10;被设在使盖2和本体3进行转动连接的折叶(图中略)的转动轴上,并可使盖2和本体3相互脱离的装卸开关11;覆盖折叶的折叶盖12(连接装置)。
本体3具有:由单色液晶形成的,且能够对接受信号的电波强度、现在时刻、来电的发出者姓名、以及分别在盖2和本体3中的充电电池(图中略)的充电状态进行量化显示的显示部13;在盖2将本体3盖住的情况下(本实施例中的第1种模式),会与上述连接部9相接触的凹状的连接部14;与移动电话无线通信协议所使用的频带相符的通信用天线15;进行各种信息输入或功能指示的按键操作部16;扬声器17;接电话用的麦克风18;外部接口用连接部19;与托架(图中未标出)接触用于对本体3内部(后述)的充电电池进行充电的连接部20;耳机连接端子(盖)21;挂绳连接部件22。
上述按键操作部16具有:邮件功能按键161、发信记录按键162、浏览器按键163、地址簿按键164、中心按键165、通话按键(摘机键)166、清除键167、切断键(挂机键)168、数码键169等各种功能按键。
上述无线通信终端1以图象传送协议3G—324M为标准,装有如上所述的显示彩色的显示部7和作为拍摄部4的CMOS元件,该拍摄部4被安装在盖2的前端并可以自由转动,还可以转向背面。在图1的第2种模式下进行通话时,利用麦克风10采集使用者的声音,而通话对象的声音则由扬声器6输出。
图2是表示图1所示的无线通信终端1的盖2处于被折合状态(闭盖)时的俯视图和侧视图。图2(A)是俯视图,图2(B)是侧视图。无线通信终端1的盖2以折叶(图中略)为中心进行转动,形成可将本体3遮盖住的折叠状态(折成两层的状态),麦克风18位于盖2背面的前端。该盖2将本体3遮盖住(闭盖)的状态被称作第1种模式。
在第1种模式中,在待机状态下向图1所示的显示部7的供电被截止,盖体2基本上不会进入耗电模式。当图1所示的连接部9和连接部14接触时,本体3的处于供电充足的状态,若盖2内的充电电池(后述)处于不充足的充电状态,就由本体3的充电电池通过连接部9、14把电力提供给盖2的充电电池以进行充电。
第1种模式下虽然不能够发出呼叫,但可以在检测到来电信号时只进行通话。在这种情况下,通话对象的声音通过耳机23或者耳机麦克风230输出,使用者的声音通过麦克风18被采集并被传输到对方一侧。另外,可将拍摄部4转向盖2的背面并完成拍摄。在此,耳机麦克风230具有发声部233、麦克风231以及挂机用的开关232几个部分。
图3是表示使上述盖2和本体3可进行转动连接的折叶部分的转动部分结构的视图。通过该折叶部可使盖2和本体3相互连接,也可使盖2和本体3相互分离。本体3的折叶部分是由:围绕在轴303周围的弹簧300、可以沿轴303自由移动地配合并可在形成在折叶部内的筒体302内移动的移动部件308、设于筒体302内壁上的微型开关301、在通过移动部件308的移动而与该微型开关301进行接触的接触部304、以及位于轴303的前端处并可与移动部件308的上部内壁接触的微型开关305所构成。
盖2的折叶部分设有导向槽111,并且在折叶部的盖12内侧形成有圆筒形空间112。拆卸开关11被安装在空间112内并可沿轴方向自由移动。在拆卸开关11的本体部件110上,形成有与拆卸开关的轴向移动相一致地移动导向槽111的凸部113。如果沿箭头a方向按下拆装开关11的话,拆装开关11就会在折叶盖12内的空间112中移动,将移动部件308推向箭头b方向。
采用上述结构弹簧300就处于伸展的状态。在图示状态中,由于本体3这方的折叶部分的移动部件308的前端,向盖2的折叶部分内的空间112伸出,因而使得本体3和盖2通过折叶相互连接起来。这种情况下,如果把装卸开关11推向箭头a的方向,由于与该装卸开关11相接触的移动部件308也会被压向箭头b方向,因而本体3这方的折叶部分错开,与盖2的结合被断开,两者便分离开。
盖2与本体3被分离的状态下,由于弹簧300的作用,装卸开关11从盖2的折叶部分返回成图中所示的突出状态,而且,在没有盖2的折叶部分的情况下,在弹簧300的作用下,如图所示,移动部件308的头部便从本体3的折叶部分伸出。此情况下,利用移动部件308头部的倾斜部307,盖2侧的折叶部可将移动部件308推入到本体3侧的折叶部中,并使两折叶的轴心重合,将被推入的移动部件308伸出插入到盖2侧的折叶中,使盖2侧与本体3侧达到图示的配合状态。
这里,微型开关301、305具有板条弹簧状的机械结构,由上述盖2和本体3的装卸动作引起的开关的“通”或“断”信号,将通过检测部(后述)被分别输入到本体3的控制部(后述)和盖2的控制部(后述)中。当按下上述装卸开关11使盖2和本体3分离时,移动部件308就向箭头b方向移动,前述检测部检测出微型开关301和305两者处于“通”状态,便转入到后述的第3种模式。
将处于分离状态的盖2与本体3相连接时,由于移动部件308未向箭头b方向移动那么多,因此前述检测部检测出只有微型开关301处于“通”状态,因此转入到第2种模式。在第2种模式状态下,如果前述检测部检测到图1所示的连接部9与14相接触,就转入到第1种模式。
虽然盖2与本体3处于相互独立电路状态,在第2种模式下通话时,使用者的声音通过麦克风10被采集得到,通话对象的声音由扬声器6输出,通过连接盖2电路与本体3电路的无线通信(由下面讲述的近距离无线通信处理部构成),盖2上的麦克风10采集得到的声音信号被编码然后传送到本体3中,通过天线15从本体3向外部发送。
这种情况下,盖2和本体3是由代表蓝牙标准的2.4MHz频带的近距离无线通信协议来进行耦合连接,例如通过处于蓝牙标准的头带式耳机处理后(ヘッドセットプロファイル),使用者的声音信号被编码后送向本体3,通过无线处理再向外部发送。另外,通话对象的声音数据在本体3经过无线信号处理,然后使用上述头带式耳机将信号传输到盖2中,然后在盖2中恢复成原始声音信号并由扬声器6输出。
图4是表示上述盖2与本体3处于分离状态的俯视图。像上述那样把装卸开关11推向箭头a方向,盖2和本体3相互分离随后进入第3种模式状态。在第3种模式状态下,可以进行信号的发送和信号的接收,如果仅要进行通话,就进行与上述第1种模式基本相同的处理过程。在此,图中的45、55分别是被各自安装在盖2和本体3的近距离无线通信处理部(后述)所需的天线,通过该天线能够在盖2和本体3之间进行无线数据收发。
也就是说,在第3种模式中,盖2相对本体3以独立信息终端(PDA)的形式工作并可进行通话,同时能够将寄存在内置RAM(后述)或者本体3中的内置RAM(后述)中的各种数据传送到盖2中,并在显示部7上显示出来以便能够阅览。但是,第3种模式中的画面操作是利用本体3的中心键165来进行的,根据该中心键165的操作,将寄存在本体3中的各种数据利用后述的近距离无线通信处理部传送到盖2中。另外,还可以把寄存在RAM52中的数据在显示部7上显示出来。此外,拍摄部4的拍摄是通过对快门按钮8的操作进行检测来实现的。
图5是表示图1、图4所示的显示部13的显示状态的视图。显示部13是用来显示无线通信终端1的各种状态的组件,它是由用来显示盖2内部充电电池(后述)的充电状态的部分131、用来显示本体3内部充电电池(后述)的充电状态的部分132、用来显示现在时刻、通话对象的电话号码等各种信息的显示区域133、用来显示信号强度的部分134共同组成。
图6是如图1、2等所示的无线通信终端1的电路结构图。无线通信终端1的电路由盖2部分的电路和本体3的电路组成,两电路通过后面将要叙述的近距离无线通信来进行连接,电源系统是通过端子9、14进行连接。
盖2部分的电路包括:控制盖2的各种动作(操作)以及全体动作(操作)的控制部51;能够对由拍摄部4拍摄得到的图象数据进行存储,并存储用于使控制部51工作的所需数据的RAM52;用来监视充电电池56的充电状态的电源监视部53;与本体3之间可以无线方式进行通信的近距离无线通信处理部54;近距离无线用天线55;向盖2部分的电路提供电力的充电电池56;对向麦克风10及扬声器6提供的输入输出声音信号进行编码及解码处理的声音信号处理部57;驱动显示部7并以显示各种信息的显示驱动器58;对由CCD等拍摄部4得到的影像信号进行编码并转换处理成为影像信号的数字信号处理部(DSP)59;检测拍摄部4的快门按钮接通的快门按钮检测部60;将使报警灯5点灭的驱动器61及上述各个部件进行相互连接的总线500。
本体3的电路包括:用来控制本体3各种操作以及全体操作的控制部31;用来存储无线通信终端1所必需的各种数据并存储使控制部31工作所需数据的RAM32;用来存储对控制部31进行控制的各种程序的ROM33;用来输入按键操作部16的按键按下信息的按键输入部34;驱动显示部13以显示各种信息的显示驱动器35;生成各种声音信号的音源电路部36;对音源电路部36生成的声音源进行放大并通过扬声器17输出的驱动器37;通过天线15与基地(无线)电台(图未示)以无线方式收发声音或数据的无线信号收发部38;用来完成像通过无线信号收发部38对收到的信号进行解调,或对由无线信息收发部38发出的声音或数据进行调制等等无线通信中所必需的处理的无线信号处理部39;使本体3与像笔记本电脑等外部机器相连接的外部接口40;对从麦克风18及耳机麦克风230输入的声音信号进行编码处理的声音信号处理部41;用来检测端子9、14的接通或分离、检测微型开关301、305处于“通”或“断”信号状态、同时还可检测耳机端子21上有否连接耳机23,或有否连接耳机麦克风230的检测部42;监视充电电池46的充电状态的电源监视部43;与盖2之间以无线方式进行通信的近距离无线通信处理部44;近距离无线用天线45;用来向本体3的电路提供电力,同时对盖2部分的充电电池56进行充电的充电电池(主电源)46;以及将上述各个部件相互连接起来的总线400。另外,充电用连接部19从外部向充电电池46提供充电电流,将连接部14连接到盖2部分的连接部9上,从充电电池46向盖2部分的充电电池56提供充电电流。
在此,控制部51对整个盖2进行控制,例如将从麦克风10输入的声音经声音信号处理部57编码后输出到总线500中,然后通过控制部51控制,传送给近距离无线通信处理部54。近距离无线通信处理部44、54内置有两者之间的连接被确立时存储用来确认对方身份所需数据的器件ID存储部441和541。在盖2中被编码的声音信号,通过近距离无线通信处理部54被转换成基于上述蓝牙头带式耳机标准的2.4MHz频带的无线信号,然后从天线5发送向确立连接的本体3的近距离无线通信处理部44。
而且,当控制部51检测到通过快门按钮8的操作使状态转入到照相模式这一状态变化,而进入第2种或第3种模式时,由拍摄部4得到的拍摄影像作为影像通过显示部显示出来。当进一步检测到与模式选择无关的快门按钮8的操作后,拍摄部4得到的拍摄影像由数字信号处理部59编码之后输出到总线500,然后在控制部51的控制下被寄存到RAM52中,并被传送到近距离无线通信处理部54。在此,经编码处理后的声音信号以上述蓝牙数据通信协议为标准,被转化成为2.4MHz频带的无线信号,再通过天线55输出到已确立连接的本体3。
通过头带式耳机和天线接收到的信号在近距离无线通信处理部54内被转换成声音信号(数字信号),通过总线500后传送到声音处理部57中,在此,被解调后的声音从扬声器6输出。当控制部31检测到无线信息收发部38的来电时,将收到的信号通过近距离无线通信从本体3传送到盖2中,并驱动报警灯5,另外显示驱动器58中存储的各种信息在控制部51的控制作用下被显示在显示部7上。将来自本体3的电力在第1种模式中通过连接部14、连接部9对充电电池56进行充电。该充电电池56的充电状态由电源监视部53监视,并定期地向本体3发送信息。
图7是表示上述RAM32的存储区域的结构图。RAM32是由以下各部组成:用来寄存参加者的ID(识别信息)或电话号码、地址簿数据、短信息等各种备份数据,或者访问站点(接入点)的拨号号码等网络连接信息的参加者(用户信息)寄存区域391;通过检测部42对微型开关301、305及连接部9和14的接触进行检测,根据其检测结果判别第1、第2、第3种模式中的哪一种,按照图8所示那样设置和重置标记A或者标记B的模式标记区域392;将用户拨号并呼叫过的电话号码按顺序记录下来的呼叫记录寄存区域393;检测出来电请求的时候,根据发出呼叫方的号码通知来存储所通知的电话号码的来电记录存储区域394;用户可任意登录,寄存自外部接口传来的个人联络数据的地址簿存储区域395;在上述协议中在分组通信过程中寄存接受的邮件数据,并寄存尚未发出的生成邮件数据的邮件数据寄存区域396;在发送邮件时对从盖2传出的影像(数据)进行暂时存储的暂时存储区397。在此,在地址簿存储区域395中,如图9所示那样,寄存着寄存地址和姓名、联络电话、标记C(这是表示该人是否具有邮件地址,或是否登录的标记)、邮件地址、其它各种个人信息。
例如在第1种模式及第3种模式中,将由麦克风18输入的声音经声音信号处理部41进行编码,输出给总线400之后由控制部31进行控制并传送给无线信号处理部39。在无线信号处理部39中被编码的声音信号通过无线信号收发部38被转换成基于便携电话使用的无线通信协议的信号形式,并由天线15输出。
通过近距离无线通信处理部44接收的各种数据(由盖2的拍摄部4拍摄得到影像数据)先通过无线信息收发部38转换成为基于上述影像传送协议3G—324M的信号形式,再由天线15输出。由天线15接收到的信号通过无线信号收发部38、无线信号处理部39、总线400被传送到声音信号处理部41,在此被解码的声音经耳机端子21从耳机23输出。
按照上述影像传输协议由天线15接收的信号,经无线信号收发部38、无线信号处理部39、总线400后被寄存到RAM32中,再被传送到近距离无线通信处理部44中。在此,前述接收的信号以上述蓝牙标准的数据通信协议为标准被转换成2.4MHz频带的无线信号,再通过天线45输出给已确立连接的盖2。在代替耳机23将耳机麦克风230连接在耳机端子21上的情况下,控制部31通过对开关232的操作进行检测,将必须从麦克风18输入的声音改从麦克风231输入。
下面介绍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首先,本例中的无线通信终端1处于本体3被盖2盖住(无线通信终端1处于折叠状态时)的状态即第1种模式时,假定将无线通信终端1收藏到口袋中,即不使用无线通信终端1的情况。在这种状态下,对安装在本体3中的电池41的电压进行监视,下面,参照图10的流程介绍该工作原理。
首先,在步骤S1中用本体3的电源监视部43对充电电池46的电压状态进行检测,并判断电压电位,若是电位1就进入到步骤S9,若是电位2就进入到步骤S2。在此,电位1、电位2、电位3均表示充电电池46、56的电压电位,号码越大表示电压电位越低,且充电电池中的电量越小。
在步骤S2中,终止本体3的充电电池46通过连接部14、9对盖2的充电电池56进行的充电动作。然后,在步骤S3中,通过本体3的电源监视部43对充电电池46的电压状态进行检测,并判断检测结果的值是否为电位3,若不是就进入到步骤S9。若该结果为电位3就进入到步骤S4,在此通过盖2的电源监视部53对充电电池56的电压状态进行检测,并在步骤S5中判断检测结果是否为电位3。当判断到检测结果为电位3就进入到步骤7,从音源电路36通过驱动器37由扬声器输出盖2的低电压报警音直至在步骤S8中经过一端时间之后,就停止从充电电池56向盖2的电力供给。另外,若充电电池56的电压状态不是电位3的情况下,在步骤S56中由充电电池56经连接部9、14向充电电池46提供电力,使充电电池46充电,在充电过程完毕后返回。
在步骤S3中,若充电电池46的电压状态不是电位3,就到步骤S9去判断检测部42有否检测出连接部9与连接部14处于分离状态,未检测出的情况下(即盖2盖在本体2上的状态)就返回,若检测出(即盖2相对本体3处于开盖状态)就进入步骤S10,将RAM32的模式标记区域392的标记A设置成“1”然后转向第2种模式,在步骤S11中进行第2种模式的处理。
第2种模式的处理中,在步骤S12中对检测部42有否检测出接触部304与微型开关301相接触而处于“通”状态,并且微型开关305也处于“通”状态作出判断,若判断结果为被检测出的情况,就进入步骤S13,若判断结果为未被检测出的情况,就进入步骤S18。在步骤S18,对检测部42有否检测出连接部9与连接部14相互接触作出判断,若判断结果为未被检测出的情况,就返回步骤S11,若判断结果被检测出的情况(盖2相对本体处于闭合状态),就进入步骤S19。
在步骤S12中检测出微型开关301、305处于“通”(盖2与本体3处于相互分离状态)状态而进入步骤S13时,将RAM32的模式标记区域392的标记B设置成“1”,然后进入步骤S14并转入第3种模式,之后进入步骤S15进行第3种模式的处理。第3种模式的处理中,进入步骤S16,判断检测部42有否检测出接触部304与微型开关301相接触而处于“通”状态,若处于“通”状态(盖2与本体3处于相连接的状态),就进入步骤S17,在RAM32的模式标记区域392的标记B中写入“0”,之后返回步骤S10。
在步骤S18中检测出连接部9与连接部14处于连接状态后进入步骤S19时,通过电源监视部43对充电电池46的电压进行检测,之后进入步骤S20,判断充电电池46的电压处于电位1或是处于电位2、3。若处于电位1,就进入步骤S21,由充电电池46经连接部14、连接部9开始对充电电池56充电,然后进入步骤S22转入第1种模式。若充电电池46的电压处于电位2、3,则直接进入步骤S22转入第1种模式。
图11用来说明无线通信终端1的盖2相对本体3处于闭合状态(使无线通信终端1处于折叠的状态)即第1种模式下的工作原理。首先,若在步骤S23检测出到达无线信息收发部38的呼叫,就进入步骤S24,通过来自音源电路部36的音源经驱动器37从扬声器17输出声音使得振铃发出鸣响,通过显示驱动器35在显示部13上对来电信息进行显示。之后,在步骤S25中,通过检测部42判断耳机端子21有否与连接物相连,若判断结果为未检测出就进入到步骤S30,判断结果为检测出则进入到步骤S26。
在步骤S26中判断检测部42是否检测到耳机麦克风230的开关231被按下并已接通,没有检测到情况下就进入步骤S30,检测到的情况下则进入步骤S27。在步骤S27中使用麦克风231输入用户的声音,输入的声音经声音信号处理部41进行编码,被编码后的声音信号经无线信号处理部39进行调制,再从无线信号收发部38经过天线15发出。另一方面,通过天线15由无线信号收发部38接收到的来自对方的信号,经无线信号处理部39进行解调后,再经声音信号处理部41进行解码,被解码后的模拟声音信号从耳机麦克风230的发生部233中输出。在通话过程中,在步骤S28中若检测到对方的挂机或者开关232的挂机操作,就进入步骤S29结束通话。
在步骤S26中,在未检测到通过对耳机麦克风230的开关232的操作而进入摘机状态的情况下,由于耳机端子21上连接有耳机23,因而进入到步骤S30通过麦克风18输入话音,并将接收的话音通过耳机23输出即可进行通话,对于通话的通路仅仅是输入和输出的位置不同,其他与步骤S27中说明的通路基本相同。在通话进行中,若在步骤31中检测出通话对方摘机挂机或把耳机23从耳机端子21上摘下,就进入到状态29并结束通话。
在步骤S25中,若未检测出耳机端子21上连有连接物,就进入步骤S32通过检测部42判断连接部9与连接部14是否离开,即盖2是否处于开盖状态,若判断结果为开盖状态就进入到步骤S36,若判断结果是盖2处于闭合状态就进入到步骤S33。在步骤S33中,在振铃鸣响时通过快门按钮检测部60来判断快门按钮8是否被按下,即判断呼叫接收是否请求停止,若判断结果为“没有”就返回步骤S25,若判断结果为呼叫要求停止就进入步骤S34,将RAM32内的来电记录寄存区域394内的来电记录数据更新然后返回。另外,还设置了当盖2处于闭合状态且振铃正在鸣响的状态下,当快门按钮8被按下时出现呼叫到达的请求停止指示这样的程序。
图12是表示无线通信终端1的盖2相对本体3处于开盖状态下的第2种模式下的工作原理流程图。在第2种模式中,如图15A所示那样,通话者手持无线通信终端1,就像平常使用普通的便携电话那样进行通话。
首先,在步骤S35中检测是否有呼叫到达无线信息收发部38,若未检测出就进入到步骤S47,若检测出就进入到步骤S36,在近距离无线通信处理部44与54之间通过天线45、55进行通信,由此开始进行商议(ネゴシェ—ション)并确立连接,在步骤S37中来自音源电路部36的音源经驱动器37从扬声器17输出,由此使振铃鸣响,同时通过显示驱动器35在显示部13上进行来电显示。接着,进入步骤S38,判断是否检测到已经按下按键操作部16的摘机键166并呼叫,若检测到就进入步骤S39,若未检测到就进入步骤S43。在步骤S43中,判断是否有呼叫接收请求停止,若还未停止就返回到步骤S37,若已经停止就进入到步骤S44,并改写RAM23内的来电记录数据,之后返回。
在步骤S38中若摘机操作被检测到,就进入步骤S39,用麦克风10输入将发送的声音,从扬声器6输出接收到的声音以便与对方进行通话。也就是说,利用麦克风10输入用户的声音,输入的声音由声音信号处理部57进行编码,被编码的声音信号经近距离无线通信处理部54进行调制后,由天线55发出。由天线45接收到的无线信号经近距离无线通信处理部44进行解调后,被输入到无线信号处理部39中,在此处被调制之后从无线信息接收部38经天线15发出。
另外,经天线15由无线信息收发部38接收到的来自对方的通话信号,由无线信号处理部39解调之后,输入到近距离无线通信处理部44中,在此处被调制后从天线45发出。天线55接收到的无线信号经过近距离无线通信处理部54进行解调,再经过声音信号处理部57进行解码,最后从扬声器6输出。在通话中,步骤S40是通过检测部42检测微型开关301和305是否处于接通状态(盖2与本体3是否处于分离状态),若检测结果是“未分离”就进入步骤S45,若检测结果是“已分离”就进入步骤S41。在步骤S41中判断是否将挂机键168按下以使机器被挂断,若未处于挂机状态就进入步骤S39,若已经挂机就进入步骤S42结束通话并返回。
在步骤S40中,若盖2与本体3处于相互分离的状态,就进入步骤S45,判断检测部42是否检测到耳机端子21连有连接物,若未检测到连接物就返回到步骤S39,若检测到连接物就进入步骤S46,此步骤中在近距离无线通信处理部44与54之间,通过天线45、55进行通信,由此开始进行协商并解除连接,之后进入图13中的步骤S57。
在步骤S35中若未检测到来电呼叫,就进入步骤S47并在此判断是否检测到发出呼叫,若未检测到发出呼叫就进入到步骤S51,若检测到发出呼叫就进入到步骤S48。进入到步骤S48中,在近距离无线通信处理部44与54之间通过天线45、55进行通信,由此开始进行协商并确立连接,然后进入到步骤S49中在将通话请求信号从无线信息收发部38发出后继续进入到步骤S50中,若检测出通话对象的摘机操作就进入步骤S39。
步骤S47中若未检测到呼叫发出,就进入到步骤S51中检测是否通过操作中心键165使机器转入照相模式,在检测到还未转入照相模式的情况下,就进入到步骤S53以便进行其它模式的处理,在检测到已转入照相模式的情况下,则进入步骤S52以便进行照相模式的处理。
图13是表示盖2与本体3处于相互分离状态下的第3种模式中终端工作的流程图。第3种模式中,如图15B所示那样,通话者用左手拿者无线通信终端1的盖2,用右手拿者无线通信终端1的本体3,并且把连接在本体3上的耳机插入右耳,从而进行通话。当然也可用耳机麦克风230来代替耳机23。
在步骤S54中检测是否有呼叫到达无线信息收发部38,若未检测到呼叫就进入步骤S65,若检测到呼叫就进入步骤S55。在步骤S55中来自音源电路部36的音源经过驱动器37从扬声器17输出,由此使振铃鸣响,同时通过显示驱动器35将来电信息显示在显示部13上。
接着,进入步骤S56,判断检测部42是否检测到耳机端子21上连接有连接物,在未检测出连接物的情况下就进入步骤S61,在检测出连接物的情况下则进入步骤S57。在步骤S57中判断检测部42是否检测到已将耳机麦克风230的开关232按下使得机器进入摘机状态,在未检测出的情况下就进入步骤S63,在检测出的情况下就进入步骤S58。
在步骤S58中若利用麦克风231来输入用户的声音,输入的声音就由声音信号处理部41进行编码,被编码的声音信号再由无线信号处理部39进行调制,之后再从无线信号收发部38经天线15发出。另外,由无线信号收发部38经天线15接收到的通话对象的声音,由无线信号处理部39进行解调,再在声音信号处理部41进行解码,被解码后的模拟声音信号从耳机麦克风230的发声部233输出。在通话中,若在步骤S59中检测到对方的挂机操作或开关232的挂机操作,则进入到步骤S60以结束通话。在步骤S57中,在未检测到开关232的操作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63,使用麦克风18输入要发送的声音并用耳机23输出接收到的声音,以进行通话。在通话过程中,在步骤S64中若判断为检测到对方的挂机操作或开关232的挂机操作,则进入步骤S60以结束通话。
在步骤S56中,若检测到耳机端子21上没有连接任何连接物,就进入到步骤S61判断是否进入呼叫请求停止状态,若变为该状态则继续进入步骤S62,更改RAM32内的来电记录数据同时停止输出来自扬声器17中的铃响,再返回。
步骤S54中在未检测到有呼叫到达的情况下就继续进入步骤S65,判断耳机端子21有否连接耳机23或耳机麦克风230,在未连接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71,将错误显示出来并返回。在耳机端子21与耳机23或耳机麦克风230连接的情况下则进入步骤S66,判断是否检测到发出呼叫的动作,在未检测出的情况下就返回,在检测出的情况下则进入步骤S67。
在步骤S67中从无线信息收发部38通过天线15发出通话请求信号之后,在步骤S68中若检测到通话对象的摘机操作,就进入步骤S69通过麦克风18输入要发送的声音,并将接收到的声音通过扬声器17输出以进行通话。通话过程中,若在步骤S70中检测到通话对象已挂机或者通过按下挂机键168使机器挂断,则进入步骤S60结束通话并返回。
图14是表示本无线通信终端1的通话过程中对进入到照相模式进行检测,即一边进行声音通话的一边进行拍摄的工作原理的流程图。在通话过程中,首先进入步骤S72判断是否有快门按钮检测部60检测到快门按钮8被按下、或者通过操作中心键165进入到拍摄模式,在未检测出的情况下则返回,在检测出的情况下则前进到步骤S73。在步骤S73中判断当前状态是否处于盖2闭合即第1种模式状态,若不处于第1种模式则继续进入步骤S86,若处于盖2关闭的第1的模式则进入步骤S74。
进入步骤S74判断拍摄部4是否正处于面向盖2背面的状态,在拍摄部4不是面向背面的情况下,则进到步骤S85使报警灯闪烁以告知用户将拍摄部4转向背面。若拍摄部4处于面向背面的状态则直接进入步骤S75,并进入待机状态直至在步骤S76中检测到快门按钮8被按下为止。若快门按钮8被按下,则进入步骤S77,由拍摄部4拍摄得到影像信号并经数字信号处理部59编码而得到影像数据,该数据被得到后便在步骤77中被寄存到RAM52中。接着进到步骤S78检查RAM32中的地址簿存储区域395等并检索通话对方的邮件地址等发信目的地信息,在步骤S79中判断有无邮件地址,如果没有就返回步骤S73,如果有就进入步骤S80。
在步骤S80近距离无线通信处理部44和54之间通过天线45、55进行通信,由此开始进行协商并确立连接之后,进入步骤S81,将寄存在RAM52中的前述影像数据,经近距离无线通信处理部54、44传送到本体中3的RAM32之后,在步骤S82中将来自音源电路部36的报警信号经驱动器37从扬声器17中输出以发出报警音,在步骤S83中通过驱动器35的驱动,将影像数据等待发送的指示在显示部13上显示出来。然后在步骤S84中进行一端时间的等待。一段时间过后进入到步骤S90从无线信号处理部39向访问站点发出拨号信号,并将信息从无线信号收发部38发出,步骤S91中等待来自前述访问站的应答(响应)。如果在步骤S92中未作出应答就进入步骤S98,作出应答就进入步骤S93。
步骤S93中启动邮件软件(メ—ラ—),在步骤S94中将传送到RAM32的影像数据添加到邮件中,再由无线信号处理部39进行调制,然后通过天线15从无线信号收发部38向对方的邮件地址处发送。步骤S95中判断此信发送是否正常,正常发信的情况下在步骤S96中显示出OK并返回,发信出现不正常的情况下在步骤S97中显示出ERROR并返回。另一方面,若判断为在步骤S92中不作应答、或在步骤S98中经过一端时间仍未作出应答,就进入步骤S97显示出ERROR并返回。
步骤S73中的判断结果若不是第1种模式就进入步骤S86继续判断是否处于第3种模式,若也不是第3种模式则前进到步骤S89进行其它处理,若是第3种模式则进入步骤S87。
在步骤S87中,由拍摄部4拍摄得到的影像通过显示驱动器58的驱动在显示部7上显示出,在其显示过程中,若在步骤S88中检测到快门按钮8被按下的动作则进入到步骤S77。
按照本实施例,可以翻盖的无线通信终端1的盖2可从本体3上自由地拆装,通过发挥近距离无线通信功能的作用使盖2的电路与本体3的电路之间可以像处于平常连接状态那样工作(传递信息),因而在需要将安装在盖2上的拍摄部4拍摄得到的影像发送到通话对象的情况下,可以在本体3中一边通话,一边将盖2相对被拍摄物自由地移动,以使拍摄部4以最合适的视角面向拍摄物拍摄,这样便大大提高了拍摄部4在拍摄过程中的操控性。另外,在不通话的时候,用手只拿着与机体分离的盖2,即可自由地使拍摄部面向被拍摄物进行拍摄,与连接在本体3的情况相比,拍摄部4的拍摄范围大大增加,而且单独拍摄的操控性也大大提高。
盖2打开的状态自不必说,即使是在与盖2分离的本体3中也可以发出呼叫或在来信时进行通信,而且在盖2关闭的状态下或者仅仅使用盖2也可以在来电时进行通话。
另外,除了安装在盖2上的显示部7之外,在本体3上还安装有辅助显示部13,而且这个显示部13无论是在机盖打开还是关闭的状态下都能从外部看到,而且盖2和本体3各自的充电电池56、46的充电电压状态和来电方的电话号码以及信号电波强度等都可以被显示出来,因而不用将盖2打开就能够获知必要的信息。
另外,即使是在闭盖的状态下,只要将耳机麦克风230连接到耳机端子21上就可以在来电时进行通话,大大提高了便利性。
而且,在闭盖的状态下,盖2中设置的充电电池56即可通过本体中设置的充电电池46进行充电,因而无需专门对盖2中的充电电池56进行充电,只要外部对充电电池46进行充电就可以完成对2个充电电池56、46的充电。
由于拍摄部4可以自由转动,因而不论是盖2处于打开还是关闭状态以及盖2与本体3处于分离状态中哪一种情况下,都可以使拍摄部4的镜头对着被拍摄物完成拍摄。
第2种实施例
图16是表示本发明的无线通信终端的第2种实施例中的本体的电路结构的方框图,图17是表示本发明的无线通信终端的第2种实施例中的盖的电路结构的方框图。本图中与图6所示的第1种实施例中相同的部分均使用相同符号,并在说明上作适当省略。
本实施例中的无线通信终端具有电视电话功能,为此在图6所示的第1种实施例中的电路基础之上,在图16中的本体310上附加了编码解码处理部47,在图17中的盖200上附加了编码解码处理部62,其他部分的结构与第1种实施例的情况相同。
图18表示处于上述第2种实施例中的无线通信终端1的使用情况,具体说是盖200和本体310处于分离状态,即第3种模式下的使用情况。盖200上的显示部7上设有用来显示动态影像的动态影像显示区域71。
接下来参照图19所示的流程图来说明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在步骤S101中,本体310的无线信息收发部38在视频电话模式下,将发信目的地的电话号码和控制码从天线15发向电视电话系统(图中略),在步骤S102中电视电话系统对在非普通的语音通话状态中,按照3G—324协议获取动态影像数据作出判断,并向通话对象发出连接请求信号,当得到对方的应答,就信号将发送向无线通信终端1。
在步骤S103中,本体310的控制部31,若通过无线信息收发部38及无线信号处理部39检测出该应答,则继续进入步骤S104通过近距离无线处理部44将应答检测信号R1从天线45输出到盖200。盖200的控制部51判断是检测出该信号经天线55和近距离无线处理部54被接收到,还是与第1种实施例不同,按照文档传送协议与本体310进行数据通信,然后进入到步骤S115中启动拍摄部4和麦克风10。而且,上述步骤虽然从表面上属于第3种模式,但由于麦克风10输入与前述不同的缘故,因此可以被称作第4种模式也可。
接着,在步骤S116中,通过盖200上的拍摄部4和麦克风10分别对影像和声音进行实时拍摄,在步骤S117中将拍摄得到的影像在显示部7的动态影像显示区域71中显示出来。与此同时,在步骤S118中编码解码处理部62将上述这些影像和声音数据编码,并在步骤S119中通过近距离无线通信处理部54将这些数据作为无线信号R3输出到本体310。
另一方面,在步骤S105中,本体310中的无线信息收发部38按照信息接收时序接收来自通话对象的动画数据,在步骤S106中控制部31将这些数据拷贝,与此同时在步骤S107中其中一份数据在编码解码处理部47中进行编码,另一份数据按照文档传送协议从近距离无线通信处理部44被传送到盖200中(作为R2)。
与此同时,在步骤S108中声音信号处理部41只将声音数据从被编码的数据中提取出来,在步骤S109中经A/D转换器转换后用耳机23输出。
在步骤S120中,当盖200的控制部51检测出通过近距离无线通信处理部54接收到来自本体310的上述的另一份数据时,在步骤S121中开始进行中断处理,步骤S122中另一份数据在编码解码处理部62中被编码。在步骤S123中控制部51只将影像(动态影像)数据从被编码过的数据中提取出来,在步骤S124中该影像数据(动态影像)数据通过显示驱动部58被显示在显示部7的动态影像显示区域71中。
这些来自本体310的信息接受动作(文档传送)一旦结束,在步骤S125中盖200将终止一连串的中断处理(在中断处理中,由拍摄部4和麦克风10从摄取得到的数据被缓存到RAM52中),在步骤S126中判断是否结束对文档信息的接收,没有结束的情况下就返回步骤S116的处理,结束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127终止拍摄部4和麦克风10的启动。
在步骤S110中本体310的控制部31判断是否检测出近距离无线通信处理部44已经接收到利用天线45从盖200传来的编码后的影像、声音数据,未检测到情况下进入到步骤S114,检测出的情况下则进入步骤S111开始进行中断处理,然后进入步骤S112。
在S112中控制部31将编码后的影像、声音数据缓存到RAM32中,按照发信时序在无线信号处理部39中实施处理后,由无线信息收发部38经天线15发送到电视电话系统中,然后进入步骤S113结束中断,再进入步骤S114的处理。
步骤S114中,若控制部31未检测出挂机操作或通话对象挂机的情况下,返回步骤S105的处理,在检测出的情况下,终止电视电话的通话。
按照本实施例,由于可将可以翻盖的无线通信终端1的盖200从本体310上拆下,并能够手持盖200在自己前方对自己进行拍摄,因而通过无线通信终端1通信双方就可以很容易打电视电话。
第3种实施例
图20是表示本发明中无线通信终端的第3种实施例中盖电路结构的方框图。图中与图6所示的第1种实施例相同的部分均使用相同的符号,并在说明上作适当省略。
本实施例中的无线通信终端是一种在盖210中具备有无线局域网(LAN)连接功能及个人数据助理(PDA)功能的便携式多媒体播放器,它可以通过无线局域网下载来自附近中转站的多媒体数据,并具有播放该数据的功能。
因此,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终端的盖210中没有安装拍摄部及数字信号处理部,取而代之的是安装有连接无线局域网(使用IEEE802.11a标准的5GHz带宽)用的天线65和无线通信处理部64,另外,除了在本实施例中增加了操作部66和ROM63以外,其它结构均和第1种实施例中的情况相同。
图21是本实施例的盖210的外观图,作为操作部66的开关,设有确定键661、取消键662、转换开关663(用于菜单选择)。
图22是表示上述ROM63的存储区域的存储情况的模式图。ROM63中设有操作系统区域631、无线网络系统程序设定区域632、应用程序区域633。在利用室外的发射器访问互联网上任意的服务器的时候,将用来实施与提供商进行连接的步骤(IP地址的获得等)的程序寄,存在无线网络系统程序设定区域632中。在应用程序区域633中寄存有互联网浏览器和多媒体播放器等等。
下面说明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将盖210拿到室外的发射器附近,并将无线通信终端设定为多媒体模式,于是无线通信处理部64利用无线局域网并通过天线65,进入互联网并对欲访问的服务器(比如音乐或配信站点等)进行访问。用户通过操作部66的转换开关663,从被访问的主页上显示的操作菜单中选择自己所希望的操作并按下确定键661,然后无线通信处理部64就会利用无线局域网经天线65按照选定的菜单操作将多媒体数据下载到RAM52中。
接着将无线通信终端设定成多媒体播放模式,控制部51可将从RAM52下载得到的多媒体数据读出,通过显示驱动器58将影像数据用显示部7显示出来,并用声音信号处理部57对声音信号进行A/D转换后从扬声器6输出。
而且,由近距离无线通信处理部54通过天线55将声音数据发送到本体(图略),这样便能够通过安装在本体中的耳机进行收听。
按照本实施例,将盖210从本体上卸下来就可以将盖210作为便携式多媒体播放器使用。
虽然采用无线局域网实现的IP电话到今天已被提出,但是即使采用第3种实施例也可以实现IP电话功能。不过,采用IP电话进行通话仅仅限于第3种模式(麦克风使用10、扬声器使用6)。
另外,本发明并不仅限于上述实施例,如具体结构、功能、作用、效果,只要在不脱离其要点的范围内均可以通过其它各种形式进行实施。例如,在如图23所示的第1种实施例中的本体3上安装第2种实施例的盖200,由于不是静态影像拍摄,因而便具有了动态拍摄以及邮件附件功能,或者在第1种实施例的本体3上安装第3种实施例的盖210,由于不是静态影像拍摄,因而便具有多媒体播放器的功能。
像上述的详细说明那样,通过适用于本发明的无线通信终端(便携电话),即使在本体与盖分开的情况下也能够将盖电路和本体电路整体进行使用。
无论是在盖被打开,盖被关闭或者盖与本体分离中的任何状态下都可以进行通话。
此外,用本体进行通话的过程中,仅手持盖,就可以用安装在盖上的拍摄装置自由地面对被拍摄物进行拍摄,因而可以大大提高通话中拍摄操作的操作性。
此外,还能够把拍摄得到的影像通过邮件发送到通话对象的终端,能够实现一边观看对方的动态影像一边进行通话的电视电话功能。
另外,可以利用无线局域网连接到互联网上,自由下载和播放多媒体数据。
此外可以按照不同的用途自由地更换机盖。
外部只需要对本体的内置充电电池充电,就能够使盖上的内置充电电池得到充电。

Claims (13)

1.一种无线通信终端,其具有:第1机身(3、310),该第1机身(3、310)包含有按键操作装置(16)和与该终端外部进行无线通信的无线通信装置,该无线通信装置包括天线(15)、无线信号收发部(38)及无线信号处理部(39);第2机身(2、200),该第2机身(2、200)设有显示装置(7)和声音输出装置(6)的;以及连接装置(12),该连接装置(12)使该第1机身与第2机身可转动地连接,
其特征在于:
前述连接装置使前述第1机身与第2机身可装卸地连接,
前述第1机身具有第1通信装置,该第1通信装置包含有将根据前述按键操作装置的操作的控制信号无线发送给前述第2机身的第1近距离无线通信处理部(44)和第1天线(45),
前述第2机身具有:第2通信装置,其包含有将前述控制信号无线接收的第2近距离无线通信处理部(54)和第2天线(55);及第1控制装置(51),其是根据该第2通信装置所接收的控制信号,来控制前述显示装置和前述声音输出装置中的至少一个。
2.如权利要求1记述的无线通信终端,其特征在于:
前述第1机身具有第1声音输入装置(18),并且前述第2机身具有第2声音输入装置(10),
前述第1机身还具有:对前述第1机身与前述第2机身通过前述连接装置被相互分离的情况进行检测的检测装置(42);第2控制装置(31),根据该检测装置的检测,在通过前述第1声音输入装置进行的声音输入动作、和通过前述第2声音输入装置进行的声音输入动作之间进行转换;将由该控制装置所转换而被输入的声音变换处理为声音信号的声音信号处理装置(41),
在该终端为通话中时,前述无线通信装置将由该声音信号处理装置所变换处理的声音信号无线发送给通话对方处。
3.如权利要求2记述的无线通信终端,其特征在于:前述第2控制装置判别该无线通信终端与终端外部是否在通信中,根据该判别结果,对通过前述第1声音输入装置的声音输入动作、和通过前述第2声音输入装置的声音输入动作进行转换。
4.如权利要求2记述的无线通信终端,其特征在于:在通过前述连接装置进行的转动作用下,而使前述第1机身与前述第2机身处于上下重叠的状态中,前述第1声音输入装置可在前述第1机身的表面上露出来。
5.如权利要求2记述的无线通信终端,其特征在于:前述第2机身具有拍摄装置(4)。
6.如权利要求5所记述的无线通信终端,其特征在于:
前述第1控制装置控制前述第2通信装置、以将前述拍摄装置所拍摄的影像发送给前述第1机身,
前述第2控制装置通过前述第1通信装置而接收由前述第1控制装置所发送的影像,并且控制前述无线通信装置、以使该被接收的影像发送给该终端外部。
7.如权利要求6记述的无线通信终端,其特征在于:
前述第1机身还具有能将通信对象终端机的电话号码与邮件地址进行对应存储的存储装置(395),
前述第2控制装置控制前述无线通信装置,以便从前述存储装置读取邮件地址,并将附加有前述被接收到的影像的邮件发送给该被读取到的邮件地址。
8.如权利要求5记述的无线通信终端,其特征在于:
前述第1机身还具有耳机端子(21),并且前述第2机身还具有声音输入装置(10);
前述第1控制装置通过前述第2通信装置将前述拍摄装置所拍摄的影像和前述声音输入装置所输入的声音无线发送给前述第1机身,
前述第2控制装置,控制前述无线通信装置以使通过前述第1通信装置接收由前述第1控制装置所发送的影像和声音、并且将该接收的影像和声音发送给该终端外部;而且进行控制,以便将该无线通信装置所接收的影像和声音中的声音输出到连接前述耳机端子的耳机,并通过前述第1通信装置将所接收的影像发送给第2机身,
前述第1控制装置还进行控制,以便使通过前述第2通信装置接收由前述第2控制装置所发送的影像,并且使该被接收的影像显示在前述显示装置上。
9.如权利要求1记述的无线通信终端,其特征在于:前述第1机身和前述第2机身的至少一方还具有无线通信处理部(64)和第3天线(65),通过该第3天线(65)和无线通信处理部(64)与终端外部和局域网连接。
10.如权利要求9记述的无线通信终端,其特征在于:还具有通过前述局域网连接而接入互联网、并下载多媒体数据的下载装置,
至少前述显示装置(7)和前述声音输出装置(6)的任一个对由该下载装置下载的多媒体数据进行输出。
11.如权利要求1记述的无线通信终端,其特征在于:前述第2机身还具有用来对前述显示装置进行显示控制操作的操作装置(66)。
12.如权利要求1记述的无线通信终端,其特征在于:还具有通过前述第1通信装置和第2通信装置、在前述第1机身与第2机身之间被用于无线通信时的、用来存储进行设备认证用的设备ID的设备ID存储装置(441、541)。
13.如权利要求1记述的无线通信终端,其特征在于:
前述第1机身具有电源(46)以及监视该电源的充电状态的监视装置(43),并且,第2机身还具有充电电池(56);
前述无线通信终端还具有:状态检测装置(42),检测通过前述连接装置进行转动,而使前述第1机身与前述第2机身处于重叠状态;以及
充电装置(31),当通过该状态检测装置检测出前述第1机身与前述第2机身处于重叠状态时,就根据由前述监视装置的监视状态,由前述电源对前述充电电池进行充电。
CNB021499055A 2001-11-02 2002-11-04 无线通信终端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61907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1337342 2001-11-02
JP2001337342 2001-11-02
JP2002273335 2002-09-19
JP2002273335 2002-09-19
JP2002298862 2002-10-11
JP2002298862A JP3951882B2 (ja) 2001-11-02 2002-10-11 無線通信端末、及び、通信制御プログラ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416291A CN1416291A (zh) 2003-05-07
CN100461907C true CN100461907C (zh) 2009-02-11

Family

ID=273477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2149905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61907C (zh) 2001-11-02 2002-11-04 无线通信终端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3951882B2 (zh)
KR (1) KR100526296B1 (zh)
CN (1) CN100461907C (zh)
TW (1) TW58630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497466B1 (ko) * 2002-07-15 2005-07-01 에스케이텔레텍주식회사 듀얼카메라를 구비하는 휴대폰
KR100486540B1 (ko) * 2002-11-05 2005-05-0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폴더형 휴대단말기의 힌지부 신호전송 장치
KR100608727B1 (ko) 2003-12-09 2006-08-0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화상 통화용 분리형 휴대 단말기 및 그 통신 방법
KR100677303B1 (ko) 2003-12-26 2007-02-0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휴대 단말기
KR100600750B1 (ko) 2004-07-27 2006-07-1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듀얼카메라가 장착된 이동통신 단말기
KR100664146B1 (ko) * 2004-09-18 2007-01-0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복합단말기 및 그의 운용방법
JP2008523663A (ja) * 2004-12-03 2008-07-03 サヴァジェ・テクノロジーズ・インコーポレーテッド 音声電話通話中にデータを送信する方法および装置
JP2006186679A (ja) * 2004-12-27 2006-07-13 Kyocera Corp 撮像機能付き携帯電話機
DE602005016236D1 (de) 2005-06-30 2009-10-08 Nokia Corp Kontextsensitive Datenbehandlung
WO2007049933A1 (en) * 2005-10-28 2007-05-03 Lg Innotek Co., Ltd Portable terminal and data output method thereof
TWI384840B (zh) * 2008-08-11 2013-02-01 Chiayo Electronics Co Ltd Locking structure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JP2010256973A (ja) * 2009-04-21 2010-11-11 Sony Corp 情報処理装置
JP5407770B2 (ja) * 2009-11-04 2014-02-05 富士通株式会社 通信端末装置、通信制御方法及び通信制御プログラム
KR102068749B1 (ko) * 2013-08-23 2020-01-2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촬영 장치 및 이의 제어 방법
KR102464949B1 (ko) * 2016-01-19 2022-11-09 (주)에이유플렉스 연성디스플레이 패널이 설치되는 모바일 통신장치용 힌지구조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9689A (zh) * 1996-10-15 1998-04-22 摩托罗拉公司 便携通信装置
GB2324227A (en) * 1997-02-26 1998-10-14 Motorola Inc Modular communication device
CN1212795A (zh) * 1996-01-16 1999-03-31 艾利森公司 便携式电话机用的可拆卸翻转盖组件
US20020058536A1 (en) * 2000-11-10 2002-05-16 Youichi Horii Mobile phone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019013B2 (ja) * 1996-11-21 2000-03-13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携帯通信機
JP2002208999A (ja) * 2000-12-29 2002-07-26 Zaza International:Kk 携帯情報端末
KR20020078620A (ko) * 2001-04-06 2002-10-1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통신 단말기
KR20020078740A (ko) * 2001-04-10 2002-10-19 주식회사 팬택앤큐리텔 개체화된 모듈로 이루어진 셀룰러 폰
KR100404100B1 (ko) * 2001-06-18 2003-11-0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휴대용 단말기의 디스플레이 장치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12795A (zh) * 1996-01-16 1999-03-31 艾利森公司 便携式电话机用的可拆卸翻转盖组件
CN1179689A (zh) * 1996-10-15 1998-04-22 摩托罗拉公司 便携通信装置
GB2324227A (en) * 1997-02-26 1998-10-14 Motorola Inc Modular communication device
US20020058536A1 (en) * 2000-11-10 2002-05-16 Youichi Horii Mobile phon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3951882B2 (ja) 2007-08-01
CN1416291A (zh) 2003-05-07
JP2004165705A (ja) 2004-06-10
TW586304B (en) 2004-05-01
KR20030038390A (ko) 2003-05-16
KR100526296B1 (ko) 2005-11-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61907C (zh) 无线通信终端
US7109860B2 (en) Surveillance apparatus integrated with mobile phone
US7127271B1 (en) Communication device
JP3862762B2 (ja) 通信端末システムおよび通信端末装置
CN100592782C (zh) 可视移动电话机
US7450977B2 (en) Mobile communication terminal
JP2002305565A (ja) 折畳式通信端末装置および撮影制御方法
CN101401395A (zh) 移动电话
KR100754681B1 (ko) 휴대용 통신 장치 및 촬영 모드 감지 방법
JP2008187221A (ja) 携帯端末装置、その通話切替方法、その通話切替プログラム、及び通話切替プログラムを格納した記録媒体
US7711396B2 (en) Mobile communication terminal and operating method thereof
JP4925805B2 (ja) 通信端末
CN109151619A (zh) 数据通信方法及装置
US8433379B2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erminal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data and method thereof
CN100502414C (zh) 具有照相机的便携式终端以及用于通过该终端拍照的方法
JP4869036B2 (ja) 音声通話装置
JP2010239641A (ja) 通信装置、通信システム、通信装置の制御プログラム、および通信装置の制御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記録媒体
JP2002300237A (ja) 折畳式通信端末装置および画像表示方法
JP2003022066A (ja) 通信端末装置およびスペース文字表示方法
JP4680034B2 (ja) 通信装置、通信システム、通信装置の制御プログラム、および通信装置の制御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記録媒体
CN101438569B (zh) 移动信息终端
JP2005109669A (ja) 表示システム、端末装置及び端末収納用鞄
JP4787577B2 (ja) 携帯端末装置
EP1650933A1 (en) Mobile communication terminal device
JP2002305566A (ja) 折畳式通信端末装置および撮影制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211

Termination date: 20181104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