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455773C - V型发动机的可变气门装置 - Google Patents

V型发动机的可变气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455773C
CN100455773C CNB2005100673869A CN200510067386A CN100455773C CN 100455773 C CN100455773 C CN 100455773C CN B2005100673869 A CNB2005100673869 A CN B2005100673869A CN 200510067386 A CN200510067386 A CN 200510067386A CN 100455773 C CN100455773 C CN 100455773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m
cam
camshaft
tiltler
mak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51006738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683754A (zh
Inventor
村田真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Motor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Motor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Motors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Motor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6837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8375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55773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55773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LCYCLICALLY OPERATING VALVES FOR MACHINES OR ENGINES
    • F01L1/00Valve-gear or valve arrangements, e.g. lift-valve gear
    • F01L1/34Valve-gear or valve arrangements, e.g. lift-valve gear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vision of means for changing the timing of the valves without changing the duration of opening and without affecting the magnitude of the valve lif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LCYCLICALLY OPERATING VALVES FOR MACHINES OR ENGINES
    • F01L1/00Valve-gear or valve arrangements, e.g. lift-valve gear
    • F01L1/02Valve drive
    • F01L1/04Valve drive by means of cams, camshafts, cam discs, eccentrics or the lik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LCYCLICALLY OPERATING VALVES FOR MACHINES OR ENGINES
    • F01L13/00Modifications of valve-gear to facilitate reversing, braking, starting, changing compression ratio, or other specific operations
    • F01L13/0015Modifications of valve-gear to facilitate reversing, braking, starting, changing compression ratio, or other specific operations for optimising engine performances by modifying valve lift according to various working parameters, e.g. rotational speed, load, torque
    • F01L13/0021Modifications of valve-gear to facilitate reversing, braking, starting, changing compression ratio, or other specific operations for optimising engine performances by modifying valve lift according to various working parameters, e.g. rotational speed, load, torque by modification of rocker arm ratio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LCYCLICALLY OPERATING VALVES FOR MACHINES OR ENGINES
    • F01L1/00Valve-gear or valve arrangements, e.g. lift-valve gear
    • F01L1/02Valve drive
    • F01L1/04Valve drive by means of cams, camshafts, cam discs, eccentrics or the like
    • F01L1/047Camshafts
    • F01L1/053Camshafts overhead type
    • F01L2001/0535Single overhead camshafts [SOHC]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LCYCLICALLY OPERATING VALVES FOR MACHINES OR ENGINES
    • F01L1/00Valve-gear or valve arrangements, e.g. lift-valve gear
    • F01L1/02Valve drive
    • F01L1/04Valve drive by means of cams, camshafts, cam discs, eccentrics or the like
    • F01L1/047Camshafts
    • F01L1/053Camshafts overhead type
    • F01L2001/0537Double overhead camshafts [DOHC]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LCYCLICALLY OPERATING VALVES FOR MACHINES OR ENGINES
    • F01L2800/00Methods of operation using a variable valve timing mechanism
    • F01L2800/06Timing or lift different for valves of same cylind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LCYCLICALLY OPERATING VALVES FOR MACHINES OR ENGINES
    • F01L2800/00Methods of operation using a variable valve timing mechanism
    • F01L2800/08Timing or lift different for valves of different cylind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LCYCLICALLY OPERATING VALVES FOR MACHINES OR ENGINES
    • F01L2820/00Details on specific features characterising valve gear arrangements
    • F01L2820/03Auxiliary actuators
    • F01L2820/032Electric mot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Valve Device For Special Equipments (AREA)
  • Valve-Gear Or Valve Arrang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V型发动机的可变气门装置,对于使搭载在各倾斜体(108a、108b)上的、被凸轮轴(10)的凸轮(15)驱动的吸气阀(5)进行开闭的摇臂机构(19),使用一边使被凸轮(15)驱动的位置向凸轮轴(10)的圆周方向进行变位、一边使吸气阀(5)的相位进行变更的结构。并且,使用设有使一方的倾斜体(108b)的凸轮轴(10)的旋转方向相对另一方的倾斜体(108a)的凸轮轴(10)的旋转方向进行反转的反转机构(90)的结构,对于各倾斜体(108a、108b)共用单一的相同结构的可变气门装置(20),另外,对于各倾斜体(108a、108b)作成能进行使闭阀时期比开阀时期有更大变化的相位的可变。

Description

V型发动机的可变气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将吸气或排气阀的驱动相位作成可变的V型发动机的可变气门装置。
背景技术
许多搭载在汽车上的发动机(内燃机),从发动机的排出气体对策及降低燃料费等的理由、而搭载可变气门装置,并根据汽车的运转状态,使吸·排气阀的相位(开闭时间)进行变化。
在这样的可变气门装置中,具有暂时使形成于凸轮轴上的凸轮的相位置换成基础圆区间和提升区间相连的往复式的凸轮的往复凸轮式结构。许多这样的结构,采用使置换成往复式凸轮的基础圆区间与提升区间的比率可变的摇臂机构,使用根据汽车的运转状态使该比率变化的结构(例如参照日本专利第3245492号公报)。
在发动机中,为了降低燃料费,要求减小泵吸损耗。
可是,在考虑减小泵吸损耗的场合,在使吸气阀的相位变化时,使开阀时期大致一致,最好是,使相位(开闭时间)可变(作成无损耗地将吸入空气向气缸内吸入的状况)。
然而,专利文献1所示的可变气门装置,在往复式凸轮上仅使凸轮轴的凸轮相位进行置换的结构方面所获得的凸轮相位的可变,成为一边使构成最大提升量的部分大致一致、一边使开阀时期和闭阀时期进行变化的状态。
因此,在搭载有这样的往复式的可变气门装置的发动机中,另外采用方式与其不同的可变气门装置,具体地说,并用以油压力使凸轮自身向提前角方向进行变位的方式的可变气门装置,使吸气阀的相位可变成与开阀时期大致一致的状态,可降低泵吸损耗。
但是,由于受到这样不同方式的可变气门装置的帮助使阀的相位可变,并由于并用多个的可变气门装置,故需要同时对两方的可变系统正确地进行控制,同时由于还需要使相位可变量增大,故可能存在响应性及可变量不足、不能充分实现改善燃料费的问题。
尤其,在将使这样的阀相位可变的系统应用于V型发动机的场合,V型发动机的大部分,对于各倾斜体的凸轮轴向相同的方向旋转,各倾斜体的动阀系统由于具有夹着倾斜体之间地将吸气侧与排气侧配置在反射镜对称的位置上的结构上的独特的特点,故例如即使应用于用1个机构唯一地从端侧连续地进行阀相位变化的结构,也由于在各倾斜体上相位变化的方向成为相反方向,故在各倾斜体上阀相位的可变量(相位控制量)有较大不同,在V型发动机中,为了弥补该可变量的差,需要另外的相位可变气门装置,或使用对于每个倾斜体相位变化量不同的相位可变气门装置。因此,其结果,引起结构变得复杂的问题、及发动机的响应性变差等的问题。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在各倾斜体中能以共用的单一的可变气门装置结构、并以相同的相位可变量、在各倾斜体中使闭阀时期比开阀时期能更大地可变的V型发动机的可变气门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技术方案1所述的发明,在使搭载于各倾斜体上的被凸轮轴的凸轮驱动的吸气或排气阀进行开闭的摇臂机构中,采用一边使被凸轮驱动的位置向凸轮轴的圆周方向进行变位、一边使吸气或排气阀的相位进行变更的结构,并采用设有使一方的倾斜体的凸轮轴的旋转方向相对另一方的倾斜体的凸轮轴的旋转方向进行反转的反转机构的结构,获得适合于搭载在V型发动机上的可变气门装置。在摇臂机构中,采用以下结构,具有:与凸轮轴并行地配置并设在各倾斜体上的摇臂轴;摆动自如地支承在摇臂轴上并能对吸气或排气阀进行驱动的第1臂;与凸轮抵接、被该凸轮驱动并将摇臂轴侧作为支点进行摆动的第2臂;摆动自如地设置在配置于摇臂轴附近的支承轴上、接受第2臂的变位、随着第2臂的支点移动造成的该第2臂的姿势变化、使凸轮的相位可变并对第1臂进行驱动的第3臂;使第2臂的摇臂轴侧的所述支点进行变位、并使被凸轮驱动的地点向凸轮轴的圆周方向进行变位的可变机构。
技术方案2所述的发明,除了上述目的以外,为了使反转机构紧凑地搭载在V型发动机上、将反转机构设置在因使气缸错开地配置的倾斜体的偏置产生的偏置空间内。
采用技术方案3所述的发明,所述反转机构,被设置在安装于所述凸轮轴上的凸轮链轮与最靠近所述凸轮链轮的凸轮之间。
技术方案4所述的发明,在一对的各倾斜体上设有凸轮轴和被在该凸轮轴上所形成的凸轮驱动而使吸气或排气阀进行开闭的摇臂机构的V型发动机的可变气门装置中,采用以下结构:所述摇臂机构,构成为一边使被所述凸轮驱动的位置向所述凸轮轴的圆周方向变位、一边使所述吸气或排气阀的相位进行变更,在一方的倾斜体上,分别具有与吸气侧和排气侧的凸轮轴对应、被从曲轴传递动力的链轮,在另一方的倾斜体上,具有:与吸气侧或排气侧的任一方的凸轮轴对应、被从所述曲轴传递动力的链轮;设置在另一方的凸轮轴上并利用所述一方的链轮使旋转方向进行反转而传递动力的反转机构。在摇臂机构中,采用以下结构,具有:与凸轮轴并行地配置并设在各倾斜体上的摇臂轴;摆动自如地支承在摇臂轴上并能对吸气或排气阀进行驱动的第1臂;与凸轮抵接、被该凸轮驱动并将摇臂轴侧作为支点进行摆动的第2臂;摆动自如地设置在配置于摇臂轴附近的支承轴上、接受第2臂的变位、随着第2臂的支点移动造成的该第2臂的姿势变化、使凸轮的相位可变并对第1臂进行驱动的第3臂;使第2臂的摇臂轴侧的所述支点进行变位、并使被凸轮驱动的地点向凸轮轴的圆周方向进行变位的可变机构。
采用技术方案1所述的发明,利用凸轮轴的旋转方向的反转,通过一边对于各倾斜体共用单一的相同结构的可变气门装置、一边对于各倾斜体以相同的凸轮相位可变量使闭阀时期比开阀时期更大地可变,能获得使泵吸损耗降低的优异的效果。
采用技术方案2所述的发明,所追加的反转机构,由于被配置在各倾斜体的配置造成的偏置空间内,故能紧凑地搭载在V型发动机中。
采用技术方案3所述的发明,能紧凑地搭载可变气门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将本发明的实施形态1的可变气门装置与搭载有该装置的SOHC式的V型发动机一起表示的俯视图。
图2是该V型发动机的主视图。
图3是在具有表示搭载在该V型发动机的左倾斜体上的可变气门装置的吸气用凸轮的地点进行剖切后的主剖视图。
图4是同样在具有排气用凸轮的附近的主剖视图。
图5是包括可变气门装置的吸·排气阀的动阀系统的俯视图。
图6是包括该可变气门装置的吸·排气阀的动阀系统的分解立体图。
图7是表示搭载在V型发动机的右倾斜体上的可变气门装置的主剖视图。
图8是表示在该可变气门装置的最大阀提升控制时的凸轮面的基础圆区间中具有摇臂的抵接部时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9是同样表示在凸轮面的提升区间中具有摇臂的抵接部时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10是在该可变气门装置的最小阀提升控制时的凸轮面的提升区间中具有摇臂的抵接部时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11是同样表示在凸轮面的提升区间中具有摇臂的抵接部时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12是表示左右倾斜体的可变气门装置的性能的曲线图。
图13是将本发明的实施形态2的可变气门装置与DOHC式的V型发动机一起表示的俯视图。
图14是同上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形态1]
以下,根据图1~图12所示的实施形态1对本发明进行说明。
图1是V型发动机、例如是V型6气缸的往复式汽油发动机(以下仅称为V型发动机)的俯视图,图2是该发动机的主视图,图3是右倾斜体的剖视图,图4是其不同地点的剖视图,图7是左倾斜体的剖视图。
图1和图2中的100,表示V型发动机的发动机本体。该发动机本体100,由具有例如V字形的气缸体、例如在下部共用的曲轴箱部101;在上部将6个气缸102例如分开成每3个排列的气缸组的V字形的气缸组(日文:デツキ)部103构成的气缸体104;在每个气缸组部103处搭载在其头部上的气缸头1;将曲轴箱部101的下部开口覆盖地安装着的油盘107等的零件组合而构成。并且,由各气缸组部103、气缸头1等的组合,构成突出成V字形的左右的倾斜体108a、108b。另外,各倾斜体部108a、108b,具有从可往复运动地收容在气缸102中的活塞(未图示)延伸的连杆(未图示),并在曲轴106的轴线上排列地、使相互的气缸102错开地配置着(倾斜体偏置)。
在左右倾斜体108a、108b的各气缸头1的下面,如图3和图7所示,安装气缸的排列分别形成燃烧室2。这些各燃烧室2,例如各设有2个(一对)吸气口3和排气口4(图中仅表示单侧)。另外,在气缸头1的上部,分别组装着将吸气口3进行开闭的吸气阀5(由往复阀构成)、将排气口4进行开闭的排气阀6(由往复阀构成)。这些吸·排气口3、4;吸·排气阀5、6,都以夹有倾斜体108a、108b间的形态、将吸气口3和吸气阀5(吸气侧)配置在倾斜体内侧,将排气口4和排气阀6(排气侧)配置在倾斜体外侧,利用V字形的气缸组形状,作成合理地进行吸·排气的结构(从倾斜体内侧供给吸入空气、从倾斜体外侧排出排气的结构)。另外,对于吸气阀5、排气阀6,都使用由阀弹簧7向关闭方向施力的常闭式。
在左右倾斜体108a、108b的各气缸头1上,分别搭载着动阀系统、例如SOHC式的动阀系统8。各倾斜体108a、108b的动阀系统8,按照成吸·排气阀5、6的配置,以将吸气侧与排气侧配置成对称的位置的便于相反的布置(将倾斜体108a、108b之间作为中心的线对称(反射镜对称)的布置)搭载着。每个倾斜体108a、108b的动阀系统8,仅将零件便于相反地进行配置,都使用相同的零件、结构。图5中表示其中的右倾斜体108a的动阀系统8的每一气缸部分的俯视图,图6中表示将该结构分解后立体图。
对该右倾斜体108a的动阀系统8进行说明,图3~图6中,10是在燃烧室2的头上旋转自如地配设在气缸头1的长度方向上的凸轮轴,11是在夹有该凸轮轴10的倾斜体内侧(气缸头宽度方向内侧)上与上述凸轮轴10大致平行地配设的可转动的吸气侧的摇臂轴,12是在其相反侧(倾斜体外侧)与上述凸轮轴10大致平行地配设(固定)的排气侧的摇臂轴,13是例如在摇臂轴11与摇臂轴12之间的上侧的地点上、与上述凸轮轴10大致平行地配设(固定)的支承轴(与本发明的支承轴相当)。凸轮轴10,是沿图3中的箭头方向进行旋转驱动的零件。在该凸轮轴10上,形成有对各燃烧室2进行吸气用凸轮15(例如1个)和排气用凸轮16(例如2个)。具体地说,将吸气用凸轮15形成于燃烧室2的头上中央的轴部分,将排气用凸轮16分别形成于夹有该吸气用凸轮15的两侧的部分(示于图5中)。
其中,在排气侧的摇臂轴12上,分别转动自如地设有各排气用凸轮16(各排气阀6)、排气阀6驱动用的一对摇臂18(图中仅表示单侧)。这些摇臂18,都如图4~图6所示,使用以下结构:具有可转动地支承在摇臂轴12上的部分、例如摇臂轴支承用轴套22;在夹有该支承用轴套22的凸轮轴10侧的端部(一端部)上、具有旋转自如的成为抵接件的滚子构件23;在相反侧的端部(另一端部)上、具有构成排气阀6的驱动部分、例如调整螺杆部24。并且,使各摇臂18的滚子构件23分别与排气用凸轮16的凸轮面滚接,相反侧的调整螺杆部27分别被配置在从气缸头1的上部突出的排气阀6的上部端(阀杆端)。
在吸气侧的摇臂轴11上,对于各吸气用凸轮15,设有将多个(一对)的吸气阀5一起驱动的摇臂机构19。该摇臂机构19,还利用上述一对摇臂18,当各吸气用凸轮15、排气用凸轮16旋转时,能获得规定的燃烧循环(例如吸气行程、压缩行程、爆发行程、排气行程的4个循环)地作成将吸气阀5、排气阀6进行开闭的状态。
在该吸气侧的摇臂机构19上,组装着使吸气阀5的阀相位、提升、开阀期间唯一地可变的可变气门装置20。现对该可变气门装置20进行说明,在构成该装置20的摇臂机构19中,如图3~图6所示,使用将摆动自如地支承在摇臂轴11上的摇臂25(与第1臂相当)、被吸气用凸轮15驱动的中心摇臂35(与第2臂相当)、摆动自如地支承在支承轴13上的摆动凸轮45(与第3臂相当)进行组合的结构。
其中,对于摇臂25,采用例如图6所示那样的将变位向多个(一对)的吸气阀5传递的部分作成2股形状的结构。例如,摇臂25使用以下结构:在中央具有筒状的摇臂轴支承用轴套26;在夹有该轴套26的一端侧、并行地配置着构成吸气阀5的驱动的部分、例如具有调整螺杆部27的一对摇臂片29;在这些摇臂片29的另一端部之间、旋转自如地夹入构成抵接件的滚子构件30。另外,32表示转动自如地对滚子构件30进行轴支承用的短轴。并且,如图3和图5所示,组装后的摇臂25的各摇臂轴支承用轴套26摆动自如地嵌插在摇臂轴11上,使滚子构件30朝向气缸头1的中央侧,并将其余的调整螺杆部27分别配置在从气缸头1的上部突出的吸气阀5的上部端(阀杆端)。
又,对于中心摇臂35,如图3和图6所示,使用大致L字形构件,具有与吸气用凸轮15的凸轮面滚接的滚接件例如凸轮从动件36和旋转自如地对该凸轮从动件36进行支承的框架形的支架部37。具体地说,中心摇臂35形成大致L字形,具有:将凸轮从动件36作为中心、从支架部37向上方、具体地向摇臂轴11与支承轴13之间柱状地延伸的中继用臂部38;和从支架部37的侧部向一对摇臂片29之间露出的摇臂轴部分11a(示于图4)的下侧延伸的平板状的支点用臂部39。并且,在中继用臂部38的前端(上端面)上,作为将变位向摆动凸轮45传递的中继面,例如形成有摇臂轴11侧较低、支承轴13侧较高那样倾斜的倾斜面40。其余的支点用臂部39的前端部被摇臂轴部分11a支承。对于该支承,例如,如图3、图4、图6、图8~图11所示,使用将与支点用臂部39组合的销构件41在直径方向(径向)安装在摇臂轴部分11a上的结构。即,对于销构件41,使用在下端部形成有球面状部41a、在外周面上形成有阳螺纹部41c的零件。该销构件41,从形成于摇臂轴部分11a的上侧的安装座11b(例如由缺口部构成)向下侧(径向)贯通状态的、向支点用臂部39的前端部可进退地螺插,再通过将从安装座11b上突出的端部用锁定用螺母41b紧固,固定在摇臂轴部分11a上。另外,虽未图示,但用螺纹孔形成摇臂轴部分11a的贯通销构件41的通孔。并且,从摇臂轴部分11a的下端部突出的销端部,被支承在支点用臂部39上。具体地说,在支点用臂部39的前端部上面,形成有与从摇臂轴部分11a突出的球面状部41a可转动(可动)地嵌合的半球面状的支承部42,当通过该支承利用吸气用凸轮15对凸轮从动件36进行驱动时,中心摇臂35,将摇臂轴11侧作为支点、即、将球面状部41a与支承部42嵌合的枢轴部作为支点作成可向上下方向进行摆动的状态。
在摇臂轴11的端部,作为控制促动器,例如与控制用电机43(示于图1、图6)连接,利用控制用电机43的动作,使摇臂轴11向所需位置进行转动变位,能在例如图8和图9所示的销构件41从配置成大致垂直方向的姿势至向图10和图11所示的向倾斜体108b侧倾斜的姿势的范围中进行转动变位。即,通过控制用电机43、用枢轴支承结构构成的支点移动机构44(与本发明的可变机构相当),能使中心摇臂35的摇臂轴11侧的支点向与该轴11的轴向交叉的方向进行移动(变位)。利用该移动造成的中心摇臂35的位置偏移,如图8~图11所示,作成凸轮从动件36的相对于吸气用凸轮15的滚接位置(抵接位置)能沿凸轮轴10的圆周方向进行变位。
摆动凸轮45,如图3、图4和图6所示,形成具有:转动自如地嵌插在支承轴13上的筒状的轴套部46;从该轴套部46向滚子构件30(摇臂25)延伸的臂部47;形成于该臂部47的下部的变位支承部48。其中,在臂部47的前端,作为将变位向摇臂25传递的传递面部,形成有例如向上下方向延伸的凸轮面49。该凸轮面49与摇臂25的滚子构件30的外周面滚接。又,变位支承部48采用以下结构,例如,如图6所示,在臂部47的下部中,在成为凸轮轴10的正上方的下面部分形成凹陷部51,在该凹陷部51内,在与轴10~12相同的方向上,将短轴52转动自如地收容。即,在从凹陷部51的开放部露出的短轴52的下部形成有凹部53,将中继用臂部38(中心摇臂35)的前端部滑动自如地插入该凹部53内。又,在凹部53的底面上,形成有可滑动地挡接倾斜面40的平面状的支承面53a。
即,摆动凸轮45,当受到中心摇臂35的摆动变位时,将支承轴13作为支点X,将凹部53作为作用有来自中心摇臂35的负荷的作用点Y,将凸轮面49对摇臂25进行驱动的力点作为Z,作成周期地进行摆动的结构,同时,被吸气用凸轮15驱动的中心摇臂35的位置(被驱动位置)向凸轮轴10的圆周方向变位时,从随着该变位的摆动臂45的姿势的变化,作成吸气用凸轮15的相位向提前角方向(或滞后角方向)偏移的状态。
又,对于凸轮面49,使用例如与支承轴13的中心的距离进行变化的曲面(变换部)。对此,例如,如图3中所示,使用将凸轮面49的上部侧作为基础圆区间α、即由将支承轴13的轴心作为中心的圆弧面所形成的区间,并将下部侧作为提升区间β、即由与上述圆弧连续的相反方向的圆弧面,并且,相反方向的圆弧面、例如与吸气用凸轮15的提升区域的凸轮形状同样的圆弧面所形成的区间的曲面。利用该凸轮面49,当凸轮从动件36从吸气用凸轮15的规定位置向提前角方向进行变位时,与滚子构件30接触的凸轮面49的区域发生变化,详细地说,与滚子构件30往来的基础圆区间α与提升区间β之比率发生变化。利用随着该提前角方向所进行的区间α、β的比率的变化,吸气阀5的开闭时间,使闭阀时期比开阀时期较大地发生变化并使开阀时期连续地可变,同时使吸气阀5的阀提升量连续地可变。
又,在销构件41的上端部,作为对转动操作进行支承的支承部例如形成有十字形的凹部55(仅示于图6)。利用该销构件41的凹部55、前面叙述的销构件41的螺插结构和前面叙述的将销构件41锁定的螺母41b,能对每个气缸102的吸气阀5的开阀时期进行调整。
另外,图3~图6中的58是通过对设在例如轴套部46的外周面上的凸肋状的支承部67进行施力而使摇臂机构19的各臂之间密接的推杆,图3中的70是通过吸气侧的摇臂片29、29之间被安装在气缸头1上的火花塞(对燃烧室2内的混合气进行点火的装置)。
另一方面,左倾斜体108b的动阀系统8(包括摇臂机构19、可变气门装置20)的各零件,如图7所示,以在与上述的右倾斜体108a的动阀系统8方便地相反的方向、即在倾斜体108a侧配置有吸气侧、在其相反侧配置有排气侧的布置搭载着。另外,左倾斜体108b的动阀系统8的各零件,由于只要方向相反即可、是与右倾斜体108a的动阀系统8通用(相同)的,故其零件及机构的说明,通过标上相同符号而省略。
并且,在安装于左右倾斜体108a、108b的各凸轮轴10端的凸轮链轮80与安装在曲轴106端的曲轴链轮81之间,架挂着齿形皮带、链条等的环状的传递构件82。通过使用该传递构件82所构成的凸轮传递机构,以来自曲轴106的输出,作成对各倾斜体108a、108b的凸轮轴10进行驱动的状态。另外,图2中的84是对传递构件82进行导向的惰轮,85是向传递构件82赋予张力的张力轮。
这里,在这样的左右倾斜体108a、108b上,搭载着可随意为相反的方向的具有相同的结构的可变气门装置20、20,当作成使曲轴输出单纯地向左右倾斜体108a、108b的凸轮轴10、10传递时,由于使可变气门装置20、20方向成为相反而使凸轮轴10、10成为相同的方向,故对于一方的可变气门装置、这里,相对右倾斜体10的可变气门装置20上的凸轮相位的变化,左侧的倾斜体108b的可变气门装置20,表示与其完全相反的相位变化。
为了应对这样的情况,在左倾斜体108b上,如图1和图2所示,作为使凸轮轴10的旋转方向进行反转的反转机构,例如设有行星齿轮机构90,作成以相同的方向进行左右倾斜体108a、108b上的各可变气门装置20的相位变化的结构。该行星齿轮机构90,例如,如图1和图2所示,被收容在由左右倾斜体108a、108b的倾斜体偏置所形成的空间中、例如被收容在左倾斜体108b的前部端与其前方的凸轮链轮80之间产生的偏置空间S中,并被夹在凸轮链轮80与离其最近的最前面的凸轮组之间的凸轮轴部分。具体地说,其间的凸轮轴部分,例如被分割成两部分。对于行星齿轮机构90,例如将分割后的凸轮轴部分中的一方、例如将中心齿轮91与左倾斜体108b侧的轴部分连接,另一方面,例如将环形齿轮92与皮带轮侧的凸轮轴部分连接,使行星齿轮93与两者间啮合、并使支承行星齿轮93的托架94固定在气缸体1上的结构。采用该结构,从圆环齿轮92所输入的凸轮链轮80的旋转,通过行星齿轮93使旋转方向反转,从中心齿轮91向右倾斜体108b的凸轮轴10传递。
利用这样的行星齿轮机构90(反转机构),都将左右倾斜体108a、108b上的吸气阀5的相位作成由相同方向的相位变化的变更而可变的状态。
即,对左右倾斜体108a、108b上的可变气门装置20的作用进行说明时,现在使发动机进行运转,来自曲轴106的输出通过传递构件82向各倾斜体108a、108b传递。
对这时的右倾斜体108a的动作进行说明,右倾斜体108a的凸轮轴10,利用从上述传递构件82传递的曲轴输出,如图3所示向箭头方向旋转。
这时,中心摇臂35的凸轮从动件36,支承吸气用凸轮15,被该凸轮15的凸轮轮廓进行驱动。于是,中心摇臂35,将摇臂轴11侧的枢轴部作为支点向上下方向进行摆动。该摆动变位,向位于中心摇臂35正上方的摆动凸轮45传递。
这里,摆动凸轮45的一端部摆动自如地支承在支承轴13上,另一端部与摇臂25的滚子构件30滚接。从该状态,将中继用臂部38前端的倾斜面40支承在形成于旋转自如的短轴52在下部具有的支承面53a上。由此,摆动凸轮45,一边在倾斜面40上滑动,一边重复在该倾斜面40上进行上推或下降这样的动作。利用该摆动凸轮45的摆动,凸轮面49向上下方向进行摆动驱动。
这时,由于滚子构件30与凸轮面49滚接,故由凸轮面49对滚子构件30周期地进行推压。受到该推压的摇臂25,将摇臂轴11作为支点进行驱动(摆动),使多个(一对)的吸气阀5一次性进行开闭。
在这样的运转中,利用控制用电机43的动作,使摇臂轴11进行转动,例如在确保最大阀提升量的地点,使中心摇臂35的支点位置进行移动。于是,由支点位置的变位使中心摇臂35的凸轮从动件36在吸气用凸轮15上向凸轮轴10的圆周方向进行变位,将摆动凸轮45的凸轮面49定位成接近于垂直的角度(位于基础圆区间α时)的姿势。
由此,凸轮面49,与滚子构件30往来的区域(比率),被设定在造成最大的阀提升量的区域、即图8所示的最短的基础圆区间α和图9所示的最大的提升区间β中。于是,吸气阀5,根据被由短的基础圆区间α和最长的提升区间β构成的凸轮面部分驱动的摇臂25,以图12中的A1的曲线图所示那样的最大阀提升量、并以所需的开闭时间进行开闭。
从该状态,在使吸气用凸轮15的相位可变时,如图10和图11所示,利用控制用电机43的动作,使摇臂轴11从确保最大阀提升量的位置(图8和图9中的销构件41的位置),向顺时针方向转动。由此,中心摇臂35的枢轴部(支点位置)向摇臂轴12侧偏移。
这里,中心摇臂35,由于使变位向摆动臂45传递的部分利用中继用臂部38的倾斜面40和与该倾斜面40面接触的短轴52的支承面53a来形成、且支承吸气用凸轮15的部分用与吸气用凸轮15滚接的凸轮从动件36来形成,故当受到上述变位(偏移)时,中心摇臂35的整体,使凸轮从动件36的滚接位置变位(偏移)成向吸气用凸轮15的提前角方向前进的状态。利用该滚接位置的变化,要进行改变的凸轮相位的开阀时期,根据枢轴部(支点位置)的可变量而提前。
又,倾斜面40也对支点的移动进行支承,在支承面53a上从起初的位置向提前角方向变位(滑动)。由此,摆动凸轮45,如图10和图11所示,凸轮面49变成向下侧倾斜的姿势。随着该倾斜变大,与滚子构件30往来的凸轮面49的区域,改变成基础圆区间α逐渐地变长、提升区间β逐渐地变短的比率的区域。并且,该可变的凸轮面49的凸轮轮廓向滚子构件30传递,使摇臂25一边提前开阀时期一边进行摆动驱动。由此,吸气阀5的开闭时间,随着中心摇臂35的支点位置的移动,如图12所示,从最大阀提升量A1至通过销构件41倾斜所获得的最小阀提升量A7,从与最大阀提升时大致相同的开阀时期开始对开阀的时间进行保持,一边连续地进行可变控制。另外,图10和图11表示该可变控制中作成最小阀提升量A7时的状态。
另一方面,在左倾斜体108b中,如图7所示,向凸轮轴10传递的曲轴106的旋转,利用组装在该倾斜体108b上的行星齿轮机构90,向与旋转方向相反方向、即反转地进行传递。
利用该反转,对称型的布置造成的左倾斜体108b的可变气门装置20的相位变化方向的方向是正。即,与右倾斜体108a对称地配置的左倾斜体108b的可变气门装置20,与右倾斜体108b时同样地,从吸气用凸轮15受到驱动,进行吸气阀5的相位的可变动作。即,左倾斜体108b的可变气门装置20,用与右倾斜体108a完全同样的动作(图8~图11)进行可变动作。
因此,左右倾斜体108a、108b的两吸气阀5的开闭时间,都在相同的相位可变量(可变控制量)的基础上,如图12中所示,从最大阀提升量A1至通过销构件41倾斜所获得的最小阀提升量A7,被吸气用凸轮15驱动的被驱动位置向凸轮轴10的圆周方向进行变位的时间、即成为从大致相同的开阀时期使开阀的时间连续地可变地进行控制的状态。
因此,V型发动机,共用单一的可变气门装置20,而且在左右倾斜体108a、108b的双方确保相同的相位可变量(可变控制量),并在各倾斜体108a、108b上能进行使闭阀时期比开阀时期更大的相位的可变(变更)。即,能实现应用于V型发动机中的可变气门装置20。
因此,对于左/右倾斜体另外设置的相位可变装置没有左/右侧的相位控制差,故能实现提高V型发动机的响应性。另外,也能去除另外的、弥补在左右倾斜体108a、108b上的相位可变量之差的机构,能使发动机紧凑化、使控制性提高。尤其,对于使吸气用凸轮15的旋转方向进行反转的反转机构,这里,对于行星齿轮机构90的设置,由于采用设在V型发动机特有的空间部分、即左右倾斜体108a、108b的布置造成的偏置空间S中的结构,故将行星齿轮机构90(反转机构)紧凑地搭载在V型发动机上,进一步实现紧凑性。
并且,对于构成可变气门装置20的摇臂机构19,由于使用对摇臂25、中心摇臂35、摆动凸轮45及中心摇臂35的支点位置进行变位的结构(在被吸气用凸轮15驱动的地点向凸轮圆周方向进行变位的结构)进行组合的结构,故结构简单,能使开阀时期大致一致的凸轮相位可变。尤其,对于同时变更开闭时间和提升量的结构,由于使用使从支承轴13至凸轮面49的距离变化的摆动臂45,故是简单的。
[实施形态2]
图13和图14(表示本发明的实施形态2。本实施形态,表示将本发明应用于在左右倾斜体108a、108b上搭载了吸·排气侧分别独立的DOHC式的动阀系统9的V型发动机的例子。
也就是说,该实施形态,在DOHC式的动阀系统9中,对于排气侧的动阀系统9b,例如使用具有排气用凸轮轴110和被该凸轮轴110的排气用凸轮(未图示)驱动并对排气阀进行开闭的摇臂(都未图示)的结构,对于吸气侧的动阀系统9a,使用具有吸气用凸轮轴120和与实施形态1相同结构的可变气门装置20(一边使被吸气用凸轮驱动的地点进行变位一边使吸气阀的相位可变的装置)的结构。这些动阀系统9a、9b,在左右倾斜体108a、108b中以倾斜体中心为基准作成对称。具体地说,使用将吸气侧的动阀系统9a配置在倾斜体内侧、将排气侧的动阀系统9b配置在倾斜体外侧的结构。
对于该动阀系统9a、9b中成为一方的右倾斜体108a侧的驱动,使用利用传递构件82、将来自曲轴106的输出通过吸·排气用的各个凸轮链轮75、76而分别向排气用凸轮轴110、吸气用凸轮轴120传递的结构。与此相反,对于成为另一方的左倾斜体108b侧的驱动,使用1个凸轮链轮71接受来自曲轴106的输出并向排气用凸轮轴110传递、且从该排气用凸轮轴110通过1组齿轮130a、130b使来自曲轴106的输出向吸气用凸轮轴120进行中继的结构,将由该齿轮130a、130b构成的齿轮机构130作为反转机构,向右倾斜体108b的吸气用凸轮轴110传递与向左倾斜体108a传递的吸气用凸轮轴110的旋转相反方向的旋转的状态。
由此,不限于SOHC式的动阀系统8,在搭载了DOHC式的动阀系统9a、9b的V型发动机中,也与实施形态1同样是共用单一的可变气门装置20的结构,并且,一边确保相同的相位可变量(可变控制量)、一边能进行在各倾斜体108a、108b中使闭阀时期比开阀时期更大地变化的凸轮相位的可变(变更)。当然,紧凑性也优异。
另外,构成反转机构的齿轮机构130,被设在左右倾斜体108a、108b的偏置配置所造成的偏置空间S中,与实施形态1同样,能实现V型发动机的紧凑化。
但是,在图13和图14中,对于与实施形态1相同的部分,标上相同符号并省略其说明。
又,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的实施形态1、2,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宗旨的范围内也可进行各种变更。例如,在将DOHC式的气门系统搭载于气缸头上的V型发动机中,举了仅在吸气侧组装可变气门装置的例子,但不限于此,也可以采用在排气侧组装可变气门装置的结构或在吸气侧和排气侧的双方组装可变气门装置的结构、并在该结构中并用反转机构。

Claims (4)

1、一种V型发动机的可变气门装置,在一对的各倾斜体上设有凸轮轴和被在该凸轮轴上所形成的凸轮驱动而使吸气或排气阀进行开闭的摇臂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摇臂机构,构成为一边使被所述凸轮驱动的位置沿所述凸轮轴的周向变位、一边使所述吸气或排气阀的相位进行变更,其中所述摇臂机构,具有:
与所述凸轮轴并行地配置并设在所述各倾斜体上的摇臂轴;
摆动自如地支承在所述摇臂轴上并能对所述吸气或排气阀进行驱动的第1臂;
与所述凸轮抵接、被该凸轮驱动并将所述摇臂轴侧作为支点进行摆动的第2臂;
摆动自如地设置在配置于所述摇臂轴附近的支承轴上、接受所述第2臂的变位、随着所述第2臂的支点移动造成的该第2臂的姿势变化、使所述凸轮的相位可变并对所述第1臂进行驱动的第3臂;
使所述第2臂的所述摇臂轴侧的所述支点进行变位、并使被所述凸轮驱动的地点沿所述凸轮轴的周向进行变位的可变机构;
另外,设有使一方的倾斜体的凸轮轴的旋转方向相对另一方的倾斜体的凸轮轴的旋转方向进行反转的反转机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V型发动机的可变气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各倾斜体,被配置成使一方的倾斜体与另一方的倾斜体偏置并使各倾斜体的气缸错开的状态,
所述反转机构,被设置在所述倾斜体的产生偏置的倾斜体端的偏置空间内。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V型发动机的可变气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转机构,被设置在安装于所述凸轮轴上的凸轮链轮与最靠近所述凸轮链轮的凸轮之间。
4、一种V型发动机的可变气门装置,在一对的各倾斜体上设有凸轮轴和被在该凸轮轴上所形成的凸轮驱动而使吸气或排气阀进行开闭的摇臂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摇臂机构,构成为一边使被所述凸轮驱动的位置沿所述凸轮轴的周向变位、一边使所述吸气或排气阀的相位进行变更,所述摇臂机构,具有:
与所述凸轮轴并行地配置并设在所述各倾斜体上的摇臂轴;
摆动自如地支承在所述摇臂轴上并能对所述吸气或排气阀进行驱动的第1臂;
与所述凸轮抵接、被该凸轮驱动并将所述摇臂轴侧作为支点进行摆动的第2臂;
摆动自如地设置在配置于所述摇臂轴附近的支承轴上、接受所述第2臂的变位、随着所述第2臂的支点移动造成的该第2臂的姿势变化、使所述凸轮的相位可变并对所述第1臂进行驱动的第3臂;
使所述第2臂的所述摇臂轴侧的所述支点进行变位、并使被所述凸轮驱动的地点沿所述凸轮轴的周向进行变位的可变机构;
在一方的倾斜体上,分别具有与吸气侧和排气侧的凸轮轴对应、被从曲轴传递动力的链轮,
在另一方的倾斜体上,具有:与吸气侧或排气侧的某一方的凸轮轴对应、被从所述曲轴传递动力的链轮;设置在另一方的凸轮轴上并利用所述一方的链轮使旋转方向进行反转而传递动力的反转机构。
CNB2005100673869A 2004-04-13 2005-04-13 V型发动机的可变气门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55773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117815 2004-04-13
JP2004117815A JP4327645B2 (ja) 2004-04-13 2004-04-13 V型エンジンの可変動弁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83754A CN1683754A (zh) 2005-10-19
CN100455773C true CN100455773C (zh) 2009-01-28

Family

ID=352201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510067386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55773C (zh) 2004-04-13 2005-04-13 V型发动机的可变气门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7258089B2 (zh)
JP (1) JP4327645B2 (zh)
CN (1) CN100455773C (zh)
DE (1) DE102005017069B4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34848B (zh) * 2016-12-21 2021-10-26 伊顿智能动力有限公司 使用直通轴摇杆臂进行的可变进气门关闭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556897B2 (ja) * 2006-03-28 2010-10-06 三菱自動車工業株式会社 内燃機関の可変動弁装置
JP5196167B2 (ja) * 2008-12-05 2013-05-15 三菱自動車工業株式会社 複数バンクエンジン
JP2010133357A (ja) * 2008-12-05 2010-06-17 Mitsubishi Motors Corp V型エンジン
CN101994533A (zh) * 2010-09-18 2011-03-30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第七○研究所 单顶置凸轮轴三摇臂四气门柴油机配气装置
US9695744B2 (en) * 2010-10-12 2017-07-04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Engine drive system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674452A (en) * 1985-05-29 1987-06-23 Mazda Motor Corporation Camshaft driving system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CN1173214A (zh) * 1994-11-23 1998-02-11 莫蒂夫控股有限公司 内燃机可变气门的升降装置
JP2001182505A (ja) * 1999-10-13 2001-07-06 Unisia Jecs Corp V型内燃機関の可変動弁装置
US6497206B2 (en) * 2000-08-22 2002-12-24 Nissan Motor Co., Ltd. Engine with two cylinder banks each with a valve operating device enabling variation of valve timing and valve lift characteristic
CN1114753C (zh) * 1999-12-28 2003-07-16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内燃机中的阀操作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851023A (en) * 1956-04-26 1958-09-09 Leroy A Durkan Variable valve timing
DE4002080A1 (de) * 1990-01-25 1991-08-01 Opel Adam Ag Brennkraftmaschine
EP0638706A1 (de) 1993-08-05 1995-02-15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Ventiltrieb einer Brennkraftmaschine
JP3834921B2 (ja) * 1997-04-02 2006-10-18 三菱自動車工業株式会社 可変動弁機構
DE19832383A1 (de) * 1998-07-18 1999-09-30 Daimler Chrysler Ag Ventilgesteuerter Mehrreihenmotor
JP2001164911A (ja) * 1999-12-10 2001-06-19 Yamaha Motor Co Ltd 4サイクルエンジンの動弁機構
JP2007126966A (ja) * 2004-01-15 2007-05-24 Toyota Motor Corp 可変動弁機構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674452A (en) * 1985-05-29 1987-06-23 Mazda Motor Corporation Camshaft driving system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CN1173214A (zh) * 1994-11-23 1998-02-11 莫蒂夫控股有限公司 内燃机可变气门的升降装置
JP2001182505A (ja) * 1999-10-13 2001-07-06 Unisia Jecs Corp V型内燃機関の可変動弁装置
CN1114753C (zh) * 1999-12-28 2003-07-16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内燃机中的阀操作系统
US6497206B2 (en) * 2000-08-22 2002-12-24 Nissan Motor Co., Ltd. Engine with two cylinder banks each with a valve operating device enabling variation of valve timing and valve lift characteristic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34848B (zh) * 2016-12-21 2021-10-26 伊顿智能动力有限公司 使用直通轴摇杆臂进行的可变进气门关闭
US11959402B2 (en) 2016-12-21 2024-04-16 Eaton Intelligent Power Limited Variable intake valve closing using through axle rocker arm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4327645B2 (ja) 2009-09-09
CN1683754A (zh) 2005-10-19
US7258089B2 (en) 2007-08-21
JP2005299539A (ja) 2005-10-27
DE102005017069B4 (de) 2010-06-24
DE102005017069A1 (de) 2005-11-24
US20050279303A1 (en) 2005-12-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60631C (zh) 内燃机的可变气门装置
CN101413411B (zh) 内燃机的可变动阀装置
CN100455773C (zh) V型发动机的可变气门装置
EP1785598B1 (en) Variable valve gear
CN102061957B (zh) 用于内燃机的可变阀操作系统
JP2007198363A (ja) 可変動弁機構
CN103161543A (zh) 驱动装置、具有该驱动装置的内燃机和使用该内燃机的车辆
CN101233301B (zh) 内燃机的可变气门传动装置
CN100580229C (zh) 内燃机的可变气门传动装置
US7228829B1 (en) Continuously variable valve timing device
JP2005194986A (ja) 弁作動特性可変装置
CN100487228C (zh) 内燃机的可变气门装置
CN100443698C (zh) 内燃机的可变气门装置
JP2007205299A (ja) 内燃機関のシリンダヘッド
CN100443697C (zh) 内燃机的可变气门设备
JP2010159718A (ja) V型エンジン
JP2014234811A (ja) 内燃機関
JP4180013B2 (ja) 内燃機関の可変動弁装置
JP4180011B2 (ja) 内燃機関の可変動弁装置
JP4180012B2 (ja) 内燃機関の可変動弁装置
JPH06280528A (ja) 内燃機関の弁駆動装置
JP2004132257A (ja) 内燃機関の連続可変動弁装置
JP2007205277A (ja) 内燃機関の可変動弁機構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128

Termination date: 20190413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