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443993C - 彩色滤光片基板、液晶显示装置以及它们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彩色滤光片基板、液晶显示装置以及它们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443993C
CN100443993C CNB2006101732568A CN200610173256A CN100443993C CN 100443993 C CN100443993 C CN 100443993C CN B2006101732568 A CNB2006101732568 A CN B2006101732568A CN 200610173256 A CN200610173256 A CN 200610173256A CN 100443993 C CN100443993 C CN 100443993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wall part
color element
colored filter
liquid cryst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61017325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987595A (zh
Inventor
野中利行
山寺彰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9875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8759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43993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43993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09Filters, e.g. light shielding masks
    • G02F1/133514Colour filt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7Surface-induced orientation of the liquid crystal molecules, e.g. by alignment laye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7Surface-induced orientation of the liquid crystal molecules, e.g. by alignment layers
    • G02F1/133707Structures for producing distorted electric fields, e.g. bumps, protrusions, recesses, slits in pixel electrod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7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optical or magneto-optical effect, e.g. field-induced phase transition, orientation effect, guest-host interaction or dynamic scattering
    • G02F1/139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optical or magneto-optical effect, e.g. field-induced phase transition, orientation effect, guest-host interaction or dynamic scattering based on orientation effects in which the liquid crystal remains transparent
    • G02F1/139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optical or magneto-optical effect, e.g. field-induced phase transition, orientation effect, guest-host interaction or dynamic scattering based on orientation effects in which the liquid crystal remains transparent the birefringence of the liquid crystal being electrically controlled, e.g. ECB-, DAP-, HAN-, PI-LC cell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Optical Filter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减少颜色要素形成材料的浪费,颜色要素区域中具有均匀的颜色要素的彩色滤光片基板、液晶显示装置与电子机器、彩色滤光片基板的制造方法以及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彩色滤光片基板(10)具有:在基板(1)上区划多个颜色要素区域(2)的第1隔壁部(4)、将多个颜色要素区域(2)分别分割成多个区域的第2隔壁部(5)、通过液滴喷出法形成在多个颜色要素区域(2)中的多种颜色要素(3)、覆盖第1隔壁部(4)与第2隔壁部(5)以及颜色要素(3)的透明电极(6)、以及形成在透明电极(6)中的突起部分(7)。第2隔壁部(5)设置在突起部分(7)延伸的方向上。

Description

彩色滤光片基板、液晶显示装置以及它们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使用液滴喷出法形成颜色要素的彩色滤光片(colorfilter)基板、具有该彩色滤光片基板的液晶显示装置以及电子机器、彩色滤光片基板的制造方法与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作为液晶显示装置中所使用的彩色滤光片基板,公知的有相对介电常数(relative dielectric constant)为11以下,且导电率为3×10-12S/cm以上的电气特性的该突起部分(突起)形成在覆盖有着色层的共通透明电极上的彩色滤光片(专利文献1)。设有该突起部分的着色层,能够通过使用含有所期望的着色材料的感光性树脂的颜料分散法、以及印刷法、电喷涂法、复制法等形成。
另外,该突起部分能够使用树脂成分中含有导电性粉状体的负片型感光性树脂或正片型感光性树脂,通过光刻法形成。
具有这样的彩色滤光片的MVA(Multi-domain Vertical Alignment)模式的液晶显示装置,很难产生因液晶单元内的离子的偏向或取向膜与液晶的界面中的电荷的积蓄所引起的图像的余像(焼きつき)现象。
另外,基板上具有多种着色层(颜色要素)的彩色滤光片基板的制造方法,公知的有在基板上形成多个被隔壁部所包围的着色形成部(颜色要素区域),向该着色形成部喷出着色印墨之后,以给定的温度进行干燥并形成着色层的作为液滴喷出法的喷墨法(专利文献2)。
【专利文献1】特开2003-35905号公报页4、5
【专利文献2】特开2003-66222号公报页2、3
最近,MVA模式的液晶显示装置在彩色TV中采用,画面尺寸越来越大型化。因此所使用的彩色滤光片基板的尺寸也大型化,存在为了使用光刻法形成着色层或取向方向控制用突起部分,需要感光性树脂在基板中的涂布、曝光、显影、清洗等花费劳动较多的加工工序,以及对应大型基板的大型设备这一问题。
另外,上述以前的彩色滤光片中,所形成的着色层上,形成有取向方向控制用突起部分。因此存在突起部分下面的着色层实际上在显示中是无效的,导致形成着色层的材料被无效消费这一问题。
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考虑使用喷墨法形成着色层,但上述以往技术中,一旦液晶显示装置的像素尺寸增大,向与其对应的着色形成部喷出着色印墨的次数便增加,另外,很难让着色印墨遍布到像素的角部,引起所谓的“空白”现象。另外,还存在着色层的表面平坦性的确保变得困难这一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考虑到上述问题,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减少颜色要素形成材料的浪费,颜色要素区域中具有均匀的颜色要素的彩色滤光片基板、液晶显示装置与电子机器、彩色滤光片基板的制造方法以及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的彩色滤光片基板的特征在于,具有:在基板上用于区划多个颜色要素区域的第1隔壁部、在基板上用于将多个颜色要素区域分别分割成多个区域的第2隔壁部、形成在多个颜色要素区域中的多种颜色要素、覆盖第1隔壁部与第2隔壁部以及颜色要素的透明电极、以及形成在透明电极中的突起部分或开口部分;第2隔壁部设置在突起部分或开口部分延伸的方向上。
通过该构成,第2隔壁部将第1隔壁部所区划出的多个颜色要素区域分割为多个区域。因此,与没有设置第2隔壁部的情况相比,可以在分割颜色要素区域并且面积变得狭窄的多个区域的每一个中形成颜色要素,因此容易使所形成的颜色要素平坦化。特别是在大型的液晶显示装置中所使用的彩色滤光片基板中,对应显示像素的颜色要素区域的尺寸较大,即使通过第2隔壁部将颜色要素区域分割成多个区域,第2隔壁部给显示带来的影响也较少。另外,第2隔壁部设置在透明电极中所设置的突起部分或开口部分延伸的方向上。因此与在覆盖颜色要素的透明电极中设置取向方向控制用突起部分或开口部分的情况相比,不会在无助于显示的突起部分或开口部分的下方设置颜色要素。也即,能够减少颜色要素形成材料的浪费,提供一种颜色要素区域中具有均匀的颜色要素的彩色滤光片基板。
另外,上述颜色要素最好通过将含有颜色要素形成材料的功能液喷出到颜色要素区域中而形成。通过这样,颜色要素区域被第1隔壁部所区划,进而被第2隔壁部分割成多个区域,因此如果向所分割的面积变得狭窄的该多个区域的每一个喷出含有颜色要素形成材料的功能液,就能够让功能液遍布该多个区域的每一个中,形成具有均匀的膜厚与平坦性的颜色要素。也即,能够降低一部分中没有形成颜色要素的空白的不良,提供一种颜色要素区域中具有均匀的颜色要素的彩色滤光片基板。
另外,上述颜色要素最好具有与上述第1隔壁部以及上述第2隔壁部大致相等的膜厚。通过这样,由于颜色要素具有与第1隔壁部以及第2隔壁部大致相等的膜厚,因此如果形成覆盖基板表面并让液晶取向在大致垂直的方向上的取向膜,则第1隔壁部以及第2隔壁部与颜色要素之间的边界中,取向面中不会产生凹凸,从而能够以第2隔壁部为界,将颜色要素区域分割成多个取向方向被控制的区域。
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上述发明的彩色滤光片基板、具有与彩色滤光片基板的多个颜色要素区域相对应的多个像素电极的对置基板、以及被彩色滤光片基板与对置基板所夹持的液晶;在彩色滤光片基板与液晶相接触的表面,形成有让液晶的分子取向到大致垂直于表面的方向上的取向膜,在对置基板与液晶相接触的表面,形成有让液晶的分子取向到大致垂直于表面的方向上的取向膜。
通过该构成,具有能够减少颜色要素形成材料的浪费,颜色要素区域中具有均匀的颜色要素的彩色滤光片基板,因此能够提供一种具有高性价比,同时空白或颜色不均等显示不良较少的具有高显示品质的MVA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
另外特征在于,上述像素电极中,与第2隔壁部所分割的上述多个区域相对应的位置中,设有与第2隔壁部并行并向着彩色滤光片基板开口的开口部分。
液晶显示装置的视角特性,依赖于驱动时的液晶分子的取向状态。通过采用该构成,液晶分子一旦被加载驱动电压,便以位于第2隔壁部的上方的取向方向控制用突起部分或开口部分为界,向像素电极中所设置的开口部分的方向倒向。因此,设有像素电极的显示区域中,以第2隔壁部为界具有不同视角特性的多个取向方向控制区域,能够提供一种具有大视角的MVA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
本发明的电子机器的特征在于,安装有上述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通过这样,由于安装了具有高性价比,同时具有高显示品质的MVA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因此能够提供一种具有优秀的显示品质与价格竞争力的电子机器。
本发明的彩色滤光片基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在基板上形成第1隔壁部从而区划出多个颜色要素区域,同时在基板上形成第2隔壁部从而将多个颜色要素区域分别分割成多个区域的隔壁部形成工序;向多个颜色要素区域喷出含有不同颜色要素形成材料的多种功能液,从而形成多种颜色要素的颜色要素形成工序;形成透明电极将第1隔壁部与第2隔壁部以及颜色要素覆盖起来的电极形成工序;以及在透明电极中形成突起部分或开口部分的工序;隔壁部形成工序中,第2隔壁部形成在突起部分或开口部分延伸的方向上。
通过该方法,隔壁部形成工序中,形成第1隔壁部从而在基板上区划多个颜色要素区域,同时形成第2隔壁部将多个颜色要素区域分别分割成多个区域。颜色要素形成工序中,向分割为多个区域的颜色要素区域喷出含有不同颜色要素形成材料的多种功能液,形成多种颜色要素。因此,由于向被第2隔壁部所分割并且面积变得狭窄的该多个区域的每一个喷出功能液,形成颜色要素,因此能够在该多个区域的每一个中遍布功能液,形成均匀的颜色要素。另外,第2隔壁部设置在透明电极中所设置的突起部分或开口部分延伸的方向上。因此与在覆盖颜色要素的透明电极中形成取向方向控制用突起部分或开口部分的情况相比,不会在无助于显示的突起部分或开口部分的下方设置颜色要素。也即,能够减少颜色要素形成材料的浪费,降低空白等不良,高成品率制造出具有均匀的颜色要素的彩色滤光片基板。这样的彩色滤光片基板的制造方法,特别适用于在像素大小也即颜色要素区域的尺寸较大的MVA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中所使用的彩色滤光片基板的制造方法。
另外,上述颜色要素形成工序中,最好喷出功能液使得颜色要素相对第1隔壁部以及第2隔壁部形成大致相等的膜厚。通过这样,由于喷出功能液并形成的颜色要素与第1隔壁部以及第2隔壁部具有大致相同的膜厚,因此能够降低第1隔壁部以及第2隔壁部与颜色要素之间产生凹凸。如果在使用该方法所制造出的彩色滤光片基板的表面形成取向膜,就能够制造出很难产生因取向膜表面的凹凸引起取向混乱的彩色滤光片基板。
另外,上述发明中,最好还具有进行处理使得第1隔壁部与第2隔壁部的至少顶部侧的表面具有疏液性的疏液处理工序。
通过该方法,在疏液处理工序中,进行处理使得第1隔壁部与第2隔壁部的至少顶部侧的表面具有疏液性。因此,颜色要素形成工序中,即使功能液着落到第1隔壁部与第2隔壁部上,但由于实施了疏液处理,因此能够毫不浪费地将功能液容纳到颜色要素区域内。
另外,上述发明中,最好还具有进行处理使得基板的表面具有疏液性的疏液处理工序;以及进行处理使得与形成第1隔壁部的区域以及形成第2隔壁部的区域相对应的基板的疏液处理过的表面具有亲液性的亲液处理工序;隔壁部形成工序中,向亲液处理过的基板的表面喷出含有隔壁部形成材料的功能液,从而形成第1隔壁部与第2隔壁部。
通过该方法,疏液处理工序中预先对基板表面进行疏液处理,亲液处理工序中,对形成第1隔壁部以及第2隔壁部的区域进行亲液化处理。因此,如果在隔壁部形成工序中,喷出含有隔壁部形成材料的功能液,由于功能液在亲液处理过的基板表面湿润扩散,而不会在疏液处理过的表面湿润扩散,因此能够通过同一个工序形成区划出颜色要素区域的第1隔壁部与将颜色要素区域分割成多个区域的第2隔壁部。另外,与通过光刻法形成第1隔壁部以及第2隔壁部的情况相比,不需要光掩模,同时不需要曝光·显影·清洗等工序,因此能够通过更加简化的制造工序制造出彩色滤光片基板。
另外,最好还具有进行处理使得形成有上述第1隔壁部的基板的表面具有疏液性的疏液处理工序;以及进行处理使得与形成第2隔壁部的区域相对应的基板的疏液处理过的表面具有亲液性的亲液处理工序;形成第2隔壁部时,向亲液处理过的基板的表面喷出含有隔壁部形成材料的功能液,形成第2隔壁部。
通过该方法,隔壁部形成工序中,首先将第1隔壁部形成在基板表面之后进行疏液处理,形成第2隔壁部时,向亲液处理过的基板表面喷出功能液形成第2隔壁部。因此,分为形成第1隔壁部的工序与形成第2隔壁部的工序,例如如果通过光刻法形成第1隔壁部,就能够通过相当稳定的形状区划颜色要素区域。另外,第2隔壁部通过向亲液处理过的基板表面喷出功能液的方法形成,因此即使突起部分或开口部分的形成位置发生了变更,也不需要变更光掩模就能够对应。
另外,上述亲液处理工序中,最好至少对与形成第2隔壁部的区域相对应的基板的疏液处理过的表面照射光,从而赋予亲液性。通过这样,照射光来作为给疏液处理过的基板表面赋予亲液性的方法,因此能够迅速且高精度地让形成第2隔壁部的区域亲液化。
另外,最好在上述疏液处理工序中,在基板的表面形成具有疏液性的薄膜;颜色要素形成工序中,包含有至少将残存在颜色要素区域中的薄膜去除的工序。通过这样,由于颜色要素形成工序中包含有去除具有疏液性的薄膜的工序,因此将残存在颜色要素区域中的薄膜去除,在含有颜色要素形成材料的功能液着落时,能够更加容易湿润扩散。也即能够在颜色要素区域中遍布功能液,形成更加均匀的颜色要素。
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是一种具有:具有多种颜色要素的彩色滤光片基板;与具有多种颜色要素相对应的多个像素电极的对置基板;被彩色滤光片基板与对置基板所夹持的液晶;在彩色滤光片基板与液晶相接触的表面让液晶的分子取向到大致垂直于该表面的方向上的取向膜;以及在对置基板与液晶相接触的表面让液晶的分子取向到大致垂直于该表面的方向上的取向膜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上述发明的彩色滤光片基板的制造方法,制造彩色滤光片基板。
通过该方法,使用在取向方向控制用突起部分或开口部分延伸的方向相对应的位置上,形成将颜色要素区域分割成多个区域的第2隔壁部,能够减少颜色要素形成材料的浪费,并且能够形成均匀的颜色要素的彩色滤光片基板的制造方法,制造构成液晶显示装置的彩色滤光片基板。因此能够高成品率且低价制造出减少了颜色要素的空白或颜色不均等不良的MVA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实施方式1的彩色滤光片基板之构造的概要平面图。
图2为表示颜色要素区域的放大平面图。
图3为通过图2的A-A线截断的彩色滤光片基板的概要剖面图。
图4为表示实施方式1的彩色滤光片基板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
图5(a)~(e)为表示彩色滤光片基板的制造方法的概要剖面图。
图6为表示实施方式1的液晶显示装置之构造的概要剖面图。
图7为表示像素的放大平面图。
图8为表示实施方式2的彩色滤光片基板的颜色要素区域的放大平面图。
图9为通过图8的C-C线截断的彩色滤光片基板的概要剖面图。
图10为表示实施方式2的彩色滤光片基板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
图11(a)~(h)为表示彩色滤光片基板的制造方法的概要剖面图。
图12为表示实施方式2的液晶显示装置之构造的概要剖面图。
图13为表示像素的放大平面图。
图14为表示作为电子机器的大型液晶TV的概要立体图。
图15(a)~(f)为表示变形例的彩色滤光片基板的制造方法的概要剖面图。
图16(a)与(b)为表示变形例的颜色要素的配置的平面图。
图中:1-作为基板的玻璃基板,1a-作为基板的表面的玻璃基板的表面,2-颜色要素区域,3、3R、3G、3B-颜色要素,4-第1隔壁部,5-第2隔壁部,6-透明电极,7-突起部分,8-作为开口部分的狭缝,9、14、104-取向膜,10、30-彩色滤光片基板,12、102-像素电极,13、103-作为开口部分的狭缝,15-液晶,15a-液晶的分子,16、106-作为对置基板的元件基板,21-含有隔壁部形成材料的功能液,22-含有颜色要素形成材料的功能液,31-具有疏液性的薄膜,31a-疏液处理过的表面,31b-形成第1隔壁部的区域,31c-形成第2隔壁部的区域,100、110-液晶显示装置,200-大型液晶TV。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以设有垂直取向用取向膜的彩色滤光片基板,以及使用该彩色滤光片基板的MVA(Multi-domain Vertical Alignment)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为例进行说明。另外,说明中所使用的图,为了明确构成要素而适当放大或缩小显示。
(实施方式1)
<彩色滤光片基板>
图1为表示实施方式1的彩色滤光片基板之构造的概要平面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彩色滤光片基板10,在作为基板的透明玻璃基板1的表面中具有区划多个颜色要素区域2的第1隔壁部4。各个颜色要素区域2中形成有3色(R;红、G;绿、B;蓝)的颜色要素3。各个颜色要素3R、3G、3B将同色的颜色要素3排列成了直线状。也即,彩色滤光片基板10具有条纹(stripe)方式的颜色要素3。
图2为表示颜色要素区域的放大平面图。如图2所示,第1隔壁部4所区划出的颜色要素区域2中,具有将其进一步分割成多个区域的第2隔壁部5。第2隔壁部5的形状为ㄑ字状,设置为使得相邻的颜色要素区域2在X方向上延伸,同时在Y方向上重复。在颜色要素区域2的大约中央附近相交的第2隔壁部5的角度大约为90度。这种情况下,第2隔壁部5的宽度约为5~10μm,与第1隔壁部4一样通过感光性树脂等形成。第2隔壁部5,对应于覆盖第1隔壁部4、第2隔壁部5以及颜色要素3的透明电极6中所设置的取向方向控制用突起部分7所延伸的方向进行设置。另外,取向方向控制用突起部分7的配置,考虑到后述的液晶显示装置100(参照图6、图7)中所安装的偏光板的吸收轴或偏光轴的角度设定。另外,突起部分7以及与其相对应的第2隔壁部5的形状并不仅限于此,只要能够对应于颜色要素区域2的大小或纵横比,将颜色要素区域2区划为多个区域设置就可以。
颜色要素3通过向颜色要素区域2的分割过的多个区域的每一个,喷出含有不同颜色要素形成材料的3种(颜色)功能液并干燥而形成。这样的功能液可以使用公知的材料,例如可举出使用无机或有机颜料作为颜色要素形成材料,通过这样而被着色的丙稀酸(acryl)树脂或聚氨基甲酸乙酯(ポリウレタン)树脂等所构成的功能液。
图3为在图2的A-A线处截断的彩色滤光片基板的概要剖面图。如图3所示,颜色要素3形成为膜厚与第1隔壁部4以及第2隔壁部5的高度大致相同的约1.5~2.0μm。因此覆盖第1隔壁部4与第2隔壁部5以及颜色要素3的透明电极6,在颜色要素区域2中具有平坦性。另外,在覆盖第2隔壁部5的透明电极6的部位中设有突起部分7。突起部分7由感光性的丙稀酸类树脂等构成,宽度是与第2隔壁部5大致相等的约5~10μm。高度约为0.5~1μm。
透明电极6由ITO(Indium Tin Oxide)或IZO(Indium Zinc Oxide)等导电性材料构成,成膜为具有适度的电阻与透明性。膜厚约为0.1μm。
这样的彩色滤光片基板10,层积垂直取向用取向膜将突起部分7覆盖起来,用于后述的MVA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100(参照图6)。
<彩色滤光片的制造方法>
接下来根据图4与图5对本实施方式的彩色滤光片基板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图4为表示实施方式1的彩色滤光片基板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图5(a)~(e)为表示彩色滤光片基板的制造方法的概要剖面图。
如图4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彩色滤光片基板10的制造方法,具有在玻璃基板1上形成第1隔壁部4与第2隔壁部5的隔壁部形成工序(步骤S1),与进行处理使得第1隔壁部4以及第2隔壁部5的至少顶端侧的表面具有疏液性的表面处理工序(步骤S2)。另外还具有在通过第1隔壁部4所区划的多个颜色要素区域2中形成多种(3种)颜色要素3的颜色要素形成工序(步骤S3),以及形成透明电极6的电极形成工序(步骤S4)。进而还具有在透明电极6中形成突起部分7的工序(步骤S5)。
图4的步骤S1是隔壁部形成工序。步骤S1中,如图5(a)所示,形成第1隔壁部4区划多个颜色要素区域2,同时形成第2隔壁部5将多个颜色要素区域2分别分割成多个区域。这种情况下,第2隔壁部5形成为设置在后述的取向方向控制用突起部分7延伸的方向上。这样的第1隔壁部4与第2隔壁部5的形成方法,可以列举出首先将感光性酚醛(フエノ一ル)树脂等中混合有黑色颜料等遮光材料者,使用旋涂法、滚涂法等涂布在玻璃基板1上并进行干燥。并且可举出使用对应第1隔壁部4与第2隔壁部5的形状的光掩模进行曝光·显影的光刻法。第1隔壁部4与第2隔壁部5的高度(膜厚)约为1.5~2.0μm,具有遮光性。另外,第1隔壁部4与第2隔壁部5并不仅限于1层构造,还可以采用在具有遮光性的Cr、Al、Ni等金属材料所构成的下层中,层积有由有机材料所构成的上层的二层构造。通过这样,能够通过金属材料所构成的下层来可靠地遮光并防止光泄漏。之后进入步骤S2。
图4的步骤S2是表面处理工序。步骤S2中,进行处理使得含有有机材料的第1隔壁部4与第2隔壁部5的表面具有疏液性。处理方法可以列举出将氟类气体作为处理气体进行等离子处理的方法。通过这样,能够对有机材料的表面有选择地进行疏液处理。另外还可以组合将O2气体作为处理气体的等离子处理。通过这样,能够对无机材料所构成的玻璃基板1的表面有选择地进行亲液处理,使得后述的工序中所喷出的功能液容易在颜色要素区域2中浸润扩散。也即能够让功能液遍布颜色要素区域2而不会产生不均。另外,在所形成的第1隔壁部4与第2隔壁部5自身具有疏液性的情况下,不一定要进行赋予疏液性的处理。之后进入步骤S3。
图4的步骤S3是颜色要素形成工序。步骤S3中,将含有颜色要素形成材料的功能液22喷出到颜色要素区域2中并进行干燥,通过这样形成颜色要素3。另外,喷出功能液22使得所形成的颜色要素3的膜厚与第1隔壁部4以及第2隔壁部5的高度大致相同。这样的功能液22的喷出方法,如图5(b)所示,可以列举出使用具有设置了从喷嘴将功能液22作为液滴22a喷出的能量产生机构的液滴喷头20,以及能够在液滴喷头20与玻璃基板1对置的状态下相对移动的移动机构的液滴喷出装置(图示省略)的液滴喷出法。液滴喷出装置能够对应于需要量将功能液22喷出到给定位置,因此能够抑制功能液22的无效喷出。另外,能量产生机构可以列举出作为电气机械变换元件的压电元件或静电驱动器、以及作为电热变换元件的加热器等。这种情况下将含有3种颜色要素形成材料的3种功能液22分别填充到不同的液滴喷头20中,喷出到相应的颜色要素区域2中,形成3色的颜色要素3R、3G、3B。
如图5(c)所示,作为使得所喷出的功能液22干燥并固定颜色要素3的方法,可以使用光照等灯退火(lamp anneal)法,但最好使用将喷出过功能液22的玻璃基板1放置在处理室(chamber)内并在降压下进行干燥的降压干燥法。通过这样,能够让功能液22中的溶媒成分均匀蒸发,形成更加均匀的颜色要素3。另外,可以向各个颜色要素3喷出对应的功能液22并干燥,也可以将3种功能液22分别喷出之后一并干燥。之后进入步骤S4。
图4的步骤S4是电极形成工序。步骤S4中,如图5(d)所示,成膜透明电极6覆盖第1隔壁部4、第2隔壁部5、以及颜色要素3。成膜方法可以列举出将ITO或IZO作为靶子(target)的溅射法或蒸镀法。为了得到适度的导电性与透明性,将膜厚设为约0.1μm。之后进入步骤S5。
图4的步骤S5是突起部分形成工序。步骤S7中,如图5(e)所示,在透明电极6上形成控制液晶的取向方向的突起部分7。形成方法可以列举出涂布感光性的丙稀酸类树脂将透明电极6覆盖起来并进行干燥,使用对应突起部分7的形状的光掩模进行曝光·显影的光刻法。如前所述,突起部分7设为对应ㄑ字状的第2隔壁部5延伸。另外,突起部分7的剖面形状最好形成为顶端侧具有圆弧状的曲面或锥状的斜面。如果形成垂直取向用取向膜将这样的突起部分7覆盖起来,就能够以突起部分7为界使得液晶的分子在驱动时的倒向不同。
如果采用上述彩色滤光片基板10的制造方法,通过第2隔壁部5将多个颜色要素区域2分割成多个区域,并向分割后面积减少了的各个区域喷出功能液22,因此不需要多次就能够让功能液22遍布颜色要素区域2,形成均匀的颜色要素3。另外,由于在第2隔壁部5的上方延伸设置突起部分7,因此能够通过突起部分7来控制由第2隔壁部5所分割的区域的取向方向。进而,与不设置第2隔壁部5的情况相比,能够降低形成颜色要素3的功能液22的消耗。
<液晶显示装置>
接下来根据图6与图7对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进行说明。图6为表示实施方式1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构造的概要剖面图,图7为表示像素的放大平面图。详细的说,图6是在图7的B-B线处截断的概要剖面图。另外,图7是从彩色滤光片基板10侧所看到的像素的放大图。
如图6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100,具有上述彩色滤光片基板10,以及在透明基板11上形成有对应各色要素3的多个像素电极12的作为对置基板的元件基板16。另外,具有由彩色滤光片基板10与元件基板16所夹持的具有负的介电常数的液晶15。元件基板16中,设有作为给像素电极12加载驱动用电位的开关元件的TFT(Thin Film Transistor)元件17。另外,在彩色滤光片基板10与元件基板16的液晶15相接触的表面,分别设有让液晶15的分子15a取向为相对该表面大致垂直的方向的取向膜9、14。
这样的液晶显示装置100,用来识别从彩色滤光片基板10侧所显示的图像等信息,彩色滤光片基板10的表面与元件基板16的背面安装有偏光板(图示省略)。另外,元件基板16的背面侧安装了具有冷阴极管或LED等光源的照明装置(图示省略)进行照明。
如图6以及图7所示,液晶显示装置100具有显示用多个子像素SG,对应3色的颜色要素3R、3G、3B的3个子像素SG构成1个像素G。对应各个子像素SG的像素电极12中,在对应第2隔壁部5所分割的多个区域的位置中,设有与第2隔壁部5并行向彩色滤光片基板10开口的作为开口部分的狭缝(slit)13。
图6中示出了没有加载驱动电压的液晶显示装置100的状态。此时,突起部分7中所设置的液晶15的分子15a,取向在大致垂直于曲面状表面的方向上。如果给彩色滤光片基板10的透明电极6与元件基板16的像素电极12之间加载驱动电压,突起部分7与像素电极12之间,以及突起部分7以外的透明电极6与狭缝13之间,便会产生斜向的电场E。液晶15的分子15a倒向为垂直于电场E的方向。因此在以突起部分7与狭缝13为界加载了驱动电压时,形成了液晶15的分子15a倒向的方向不同的区域(Domain)。也即,被第2隔壁部5分割成多个并被控制取向方向的颜色要素区域2中,具有不同的视角依赖性,因此能够提供一种具有大视角的视角特性的液晶显示装置100。
<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100的制造方法,使用能够减少颜色要素形成材料的浪费,并且能够在颜色要素区域2中形成均匀的颜色要素3的彩色滤光片基板10的制造方法进行制造。因此能够降低颜色要素3的空白或颜色不均等不良,制造出成品率高的MVA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100。
另外,在透明基板11中形成像素电极12与TFT元件17,以及将它们电连接起来的布线等的方法,以及使用粘合剂等将彩色滤光片基板10与元件基板16在给定位置接合起来,并在该空隙中填充液晶15的方法,可以使用公知的方法。另外,在彩色滤光片基板10与元件基板16的液晶15相接触的面中形成垂直取向用取向膜9、14的方法,可以列举出在作为取向膜材料的可溶性聚酰亚胺、聚酰胺酸型聚酰亚胺、改性聚酰亚胺等有机化合物中添加溶媒调整粘度,通过偏移(offset)等印刷法、液滴喷出法等来形成的方法。
上述实施方式1的效果如下所述。
(1)上述实施方式1的彩色滤光片基板10,具有将第1隔壁部4所区划为多个的颜色要素区域2,分别分割为多个区域的第2隔壁部5。另外,第2隔壁部5设置在取向方向控制用突起部分7延伸的方向上。因此,与没有设置第2隔壁部5的情况相比,可以在被分割过并且面积变得狭窄的多个区域的每一个中形成颜色要素3,因此容易使所形成的颜色要素3平坦化。所以能够提供一种颜色要素区域2中具有均匀的颜色要素3的彩色滤光片基板10。进而,由于减少了形成颜色要素3的面积,因此能够降低颜色要素形成材料的无效消费。
(2)上述实施方式1的彩色滤光片基板10及其制造方法中,形成在多个颜色要素区域2中的3种(色)的颜色要素3R、3G、3B,喷出含有颜色要素形成材料的功能液22而形成。因此,由于向被第2隔壁部5所分割的面积变得狭窄的多个区域的每一个喷出功能液22,所以让功能液22遍布该多个区域的每一个中,能够形成具有均匀的膜厚与平坦性的颜色要素3。也即,能够降低功能液22没有普及到的空白或颜色不均。
(3)上述实施方式1的彩色滤光片基板10的制造方法中,表面处理工序(步骤S2)中,进行处理使得第1隔壁部4与第2隔壁部5的表面具有疏液性。另外,颜色要素形成工序(步骤S3)中,从液滴喷头20将含有不同颜色要素形成材料的多种功能液22作为液滴22a喷出到多个颜色要素区域2中并进行干燥,形成具有与第1隔壁部4与第2隔壁部5的高度大致相等的膜厚的各颜色要素3R、3G、3B。因此,由于即使功能液22着落到第1隔壁部4与第2隔壁部5的顶部侧的表面,但由于实施了疏液处理,因此能够毫不浪费地将功能液22容纳到颜色要素区域2内。进而,由于第2隔壁部5形成在取向方向控制用突起部分7延伸的方向上,因此与在覆盖颜色要素3的透明电极6的部位中形成突起部分7的情况相比,能够降低形成无助于显示的颜色要素3的颜色要素形成材料的浪费。也即,能够减少颜色要素形成材料的浪费,制造出具有均匀的各颜色要素3R、3G、3B的彩色滤光片基板10。
(4)上述实施方式1的液晶显示装置100,具有能够减少颜色要素形成材料的浪费,颜色要素区域2中具有均匀的颜色要素3的彩色滤光片基板10,因此能够提供一种具有高性价比,同时空白或颜色不均等显示不良较少的具有高显示品质的MVA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100。
(5)上述实施方式1的液晶显示装置100的制造方法,使用能够减少颜色要素形成材料的浪费,颜色要素区域2中能够形成均匀的颜色要素3的彩色滤光片基板10的制造方法,制造构成液晶显示装置100的彩色滤光片基板10。因此,能够降低颜色要素3的空白或颜色不均等不良,高成品率地制造出MVA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100。
(实施方式2)
<彩色滤光片基板>
根据实施方式2的彩色滤光片基板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彩色滤光片基板30,与上述实施方式1的彩色滤光片基板10一样,在透明玻璃基板1上具有区划多个颜色要素区域2的第1隔壁部4,以及形成在多个颜色要素区域2中的不同的颜色要素3R、3G、3B。另外,采用同色的颜色要素3排列成直线状的条纹方式。因此,以后的说明中,给共通的部分标注与上述实施方式1相同的符号进行说明。
图8为表示实施方式2的彩色滤光片基板的颜色要素区域的放大平面图。如图8所示,第1隔壁部4所区划出的颜色要素区域2中,具有将其进一步分割成多个区域的第2隔壁部5。第2隔壁部5的形状是与上述实施方式1相同的ㄑ字状。因此省略详细的说明。这种情况下,第2隔壁部5,对应于覆盖第1隔壁部4、第2隔壁部5以及颜色要素3的透明电极6中所设置的作为取向方向控制用开口部分的狭缝8所延伸的方向进行设置。另外,取向方向控制用狭缝8的配置,考虑到后述的液晶显示装置110(参照图12、图13)中所安装的偏光板的吸收轴或偏光轴的角度进行设定。另外,狭缝8以及与其相对应的第2隔壁部5的形状并不仅限于此,只要能够对应于颜色要素区域2的大小或纵横比,将颜色要素区域2区划为多个区域设置就可以。
图9为在图8的C-C线处截断的彩色滤光片基板的概要剖面图。如图9所示,颜色要素3形成为膜厚与第1隔壁部4以及第2隔壁部5的高度大致相同的约1.5~2.0μm。因此覆盖第1隔壁部4与第2隔壁部5以及颜色要素3的透明电极6,在颜色要素区域2中具有平坦性。另外,在覆盖第2隔壁部5的透明电极6的部位中设有狭缝8。狭缝8通过对透明电极6进行蚀刻而形成,宽度是与第2隔壁部5大致相等的约5~10μm。
这样的彩色滤光片基板30,层积垂直取向用取向膜将设有狭缝8的透明电极6的表面覆盖起来,用于后述的MVA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100(参照图12)。
<彩色滤光片基板的制造方法>
接下来根据图10与图11对本实施方式2的彩色滤光片基板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图10为表示实施方式2的彩色滤光片基板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图11(a)~(h)为表示彩色滤光片基板的制造方法的概要剖面图。
如图10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彩色滤光片基板30的制造方法,具有进行处理使得玻璃基板1的表面具有疏液性的疏液处理工序(步骤S11),以及进行处理使得与形成第1隔壁部4的区域以及形成第2隔壁部5的区域相对应的玻璃基板1的疏液处理过的表面具有亲液性的亲液处理工序(步骤S12)。并且具有在玻璃基板1上形成第1隔壁部4与第2隔壁部5的隔壁部形成工序(步骤S13)。另外还具有在多个颜色要素区域2中形成多种颜色要素3的颜色要素形成工序(步骤S14)。进而还具有形成透明电极6的电极形成工序(步骤S15),与在透明电极6中形成作为开口部分的狭缝8的开口部分形成工序(步骤S16)。
图10的步骤S11是疏液处理工序。步骤S11中,如图11(a)所示,在玻璃基板1的表面形成薄膜31并赋予疏液性。薄膜31的形成方法是使用作为具有疏液性的材料的FAS(氟代烷基硅烷)或HMDS(六甲基乙硅烷),形成几乎由单分子膜所构成的薄膜31。更为具体地说,可以采用在玻璃基板1的表面形成自组织化膜的方法等。
自组织化膜形成法中,在玻璃基板1的表面中,形成由有机分子膜等构成的自组织化膜。有机分子膜具有能够与玻璃基板1结合的功能基、在其相反侧对表面性进行改性(控制表面能量)的作为疏液基的功能基、以及将该功能基结合起来的碳的直链或部分分支的碳链,与玻璃基板1相结合并自组织化,形成分子膜例如单分子膜。
这里,自组织化膜是指使得由能够与玻璃基板1的基底层等的构成原子发生反应的结合性功能基及其以外的直链分子所构成的,通过直链分子的相互作用而具有极高的取向性的化合物进行取向所形成的膜。该自组织化膜让单分子进行取向而形成,因此能够使得膜厚非常薄,并且形成分子水平均匀的膜。也即,由于相同的分子位于膜的表面,因此能够让膜的表面具有均匀且优秀的疏液性。
作为上述的具有高取向性的化合物,例如通过使用氟代烷基硅烷(フルオロアルキルシラン),让各个化合物进行取向使得含氟烷基位于膜的表面,形成自组织化膜,让膜的表面具有均匀的疏液性。形成自组织化膜的化合物,能够例示出十七氟-1,1,2,2四氢癸基三乙氧基硅烷、十七氟-1,1,2,2四氢癸基三甲氧基硅烷、十七氟-1,1,2,2四氢癸基三氯硅烷、十三氟-1,1,2,2四氢辛基三乙氧基硅烷、十三氟-1,1,2,2四氢辛基三甲氧基硅烷、十三氟-1,1,2,2四氢辛基三氯硅烷、三氟丙基三甲氧基等氟代烷基硅烷(以下称作“FAS”)。这些化合物既可以单独使用,又可以将两种以上组合起来使用。另外,通过使用FAS,能够得到与玻璃基板1的密合性良好的疏液性。
FAS一般通过结构式RnSiX(4-n)表示。这里n为1以上3以下的整数,X为甲氧基、乙氧基、卤素原子等加水分解基。另外R为氟代烷基,在具有(CF3)(CF2)x(CH2)y(这里x表示0以上10以下的整数,y表示0以上4以下的整数)的构造,多个R或X与Si相结合的情况下,R或X可以分别均相同,也可以不同。由X表示的加水分解基通过加水分解形成硅烷醇(シラノ一ル),与玻璃基板1的基底的羟(ヒドロキシル)基进行反应,通过硅氧烷(シロキサン)结合与玻璃基板1相结合。另外,R由于表面具有(CF2)等氟基,因此将玻璃基板1的基底表面改性为不会湿润(表面能量低)的表面。
有机分子膜等所构成的自组织化膜,将上述原料化合物与玻璃基板1放入同一个密闭容器中,在室温下放置2~3日长度,通过这样形成在玻璃基板1上。另外,还可以通过将密闭容器全体保持100℃,通过3小时左右形成在玻璃基板1上。这是从气态开始的形成法,还可以从液态形成自组织化膜。例如,将玻璃基板1浸渍在含有原料化合物的溶液中,并进行清洗、干燥,通过这样在玻璃基板1上形成自组织化膜。另外,在形成自组织化膜之前,最好对玻璃基板1的表面照射紫外线,或通过溶媒清洗,实施玻璃基板1表面的前处理。之后进入步骤S12。
图10的步骤S12是亲液处理工序。步骤S12中,如图11(b)所示,对疏液处理过的表面31a照射光使其具有亲液性。被光照过的部位中,硅氧烷结合断裂,变为与羟基结合的状态,具有亲液性。这种情况下,照射范围如图11(c)所示,是形成第1隔壁部4的区域31b与形成第2隔壁部5的区域31c。
另外,所照射的光最好是具有不会引起发热的波长带域的激光,例如波长带域位于红外区(0.7~10μm)者就很适合。这样的激光光源例如可以使用Nd:YAG激光(1.064μm)、CO2激光(10.6μm)等。另外,通过具有这些激光光源与至少能够在X、Y方向移动的平台的激光照射装置,将玻璃基板1置载在平台上,照射激光从而绘制出区域31b、31c,进行亲液处理。
另外,对FAS等所构成的薄膜31进行亲液处理的方法,还可以采用通过掩模将亲液化区域31b、31c以外覆盖起来,照射UV(紫外光)的方法。之后进入步骤S13。
图10的步骤S13是隔壁部形成工序。步骤S13中,如图11(d)所示,使用能够将液体作为液滴从喷嘴喷出的液滴喷头20,喷出含有隔壁部形成材料的功能液21作为液体,形成第1隔壁部4与第2隔壁部5。
更为具体的说,顺次将液滴喷头20定位到与形成第1隔壁部4的区域31b以及形成第2隔壁部5的区域31c对置的位置上,将功能液21作为液滴21a喷出,使其着落并湿润扩散。之后再使其干燥,重复上述工序进行堆积,形成第1隔壁部4与第2隔壁部5。这种情况下,第1隔壁部4与第2隔壁部5的高度约为1.5μm。另外,功能液21可以使用含有酚醛类树脂等作为隔壁部形成材料的溶液。之后进入步骤S14。
图10的步骤S14是颜色要素形成工序。步骤S14中,首先如图11(e)所示,进行取出残存在形成有第1隔壁部4与第2隔壁部5的玻璃基板1上的薄膜31的工序。薄膜31是FAS等所构成的单分子膜,通过将玻璃基板1加热到大概300℃能够使其升华并去除。另外,还能够对去除后的玻璃基板1的表面1a实施亲液化。另外,除了加热以外的方法,还能够采用UV照射或O2等离子处理等。
接下来如图11(f)所示,从液滴喷头20将含有颜色要素形成材料的功能液22作为液滴22a,喷出到被第2隔壁部5所分割的颜色要素区域2的多个区域的每一个中并进行干燥,通过这样形成颜色要素3。另外,当然对应于形成不同颜色的各个颜色要素3R、3G、3B的各个颜色要素区域2,将含有不同颜色要素材料的3种功能液22顺次填充到液滴喷头20中并喷出。或者准备多个液滴喷头20,分别填充含有不同颜色要素材料的功能液22并喷出。
这种情况下,为了让干燥后的颜色要素3的膜厚与第1隔壁部4以及第2隔壁部5的高度(大约1.5μm)几乎相同,对每一个分割后的多个区域调整液滴22a的喷出次数并喷出。通过这样,能够让功能液22遍布各个颜色要素区域2,均匀形成不同的颜色要素3R、3G、3B。另外干燥方法与上述实施方式1的彩色滤光片基板10的制造方法中的步骤S3相同,因此省略详细的说明。之后进入步骤S15。
图10的步骤S15是电极形成工序。步骤S15中,如图11(g)所示,成膜由ITO或IZO等所构成的透明电极6,覆盖第1隔壁部4、第2隔壁部5、以及颜色要素3。成膜方法与上述实施方式1相同,因此省略说明。之后进入步骤S16。
图10的步骤S16是形成作为开口部分的狭缝8的工序。步骤S16中,如图11(h)所示,在覆盖第2隔壁部5的透明电极6的部位中形成狭缝8。形成方法可以列举出涂布光致抗蚀剂将透明电极6覆盖起来并进行干燥,使用具有对应ㄑ字状的第2隔壁部5的狭缝8的开口形状的光掩模进行曝光·显影·蚀刻的光刻法。所形成的狭缝8的宽度是与第2隔壁部5的宽度大概相等的5~10μm。形成这样的精细的狭缝8的方法,还可以采用先前在亲液处理工序(步骤S12)中所说明的给透明电极6照射激光并去除不需要的部分的方法。如果在透明电极6上形成垂直取向用取向膜将狭缝8覆盖起来,就能够以狭缝8为界使得液晶的分子在驱动时的倒向不同。
如果采用上述彩色滤光片基板30的制造方法,通过第2隔壁部2将多个颜色要素区域2分割成多个区域,并向分割后面积减少了的各个区域喷出功能液22,因此不需要多次就能够让功能液22遍布颜色要素区域2,形成均匀的颜色要素3。另外,由于第2隔壁部5设置在狭缝8延伸的方向上,因此能够通过狭缝8来控制由第2隔壁部5所分割的区域的取向方向。进而,与不设置第2隔壁部5的情况相比,能够降低形成颜色要素3的功能液22的消耗。
另外,与上述实施方式1的彩色滤光片基板10的制造方法相比,不使用光刻法而是通过液滴喷出法(喷墨法)形成第1隔壁部4与第2隔壁部5,因此能够简化曝光·显影等制造工序。
<液晶显示装置>
接下来根据图12与图13对实施方式2的液晶显示装置进行说明。图12为表示实施方式2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构造的概要剖面图,图13为表示像素的放大图。详细的说,图12是在图13的D-D线处截断的概要剖面图。另外,图13是从彩色滤光片基板30侧所看到的像素的放大图。
如图1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110,具有上述彩色滤光片基板30,以及在透明基板101上形成有对应各色要素3的多个像素电极102的作为对置基板的元件基板106。另外,具有由彩色滤光片基板30与元件基板106所夹持的具有负的介电常数的液晶15。元件基板106中,设有作为给像素电极102加载驱动用电位的开关元件的TFT元件107。另外,彩色滤光片基板30与元件基板106的液晶15相接触的表面中,分别设有让液晶15的分子15a取向为相对该表面大致垂直的方向的取向膜9、104。也即,液晶显示装置110,将上述实施方式1的液晶显示装置100的取向方向控制用突起部分7替换成了狭缝8。因此只对主要的构成进行说明,省略关于共通的构成的详细说明。
如图12以及图13所示,液晶显示装置110具有显示用多个子像素SG,对应3色的颜色要素3R、3G、3B的3个子像素SG构成1个像素G。对应各个子像素SG的像素电极102中,在对应第2隔壁部5所分割的多个区域的位置中,设有与第2隔壁部5并行向彩色滤光片基板30开口的作为开口部分的狭缝103。
图12中示出了没有加载驱动电压的液晶显示装置110的状态。此时,液晶15的分子15a,取向在大致垂直于覆盖彩色滤光片基板30与元件基板106的表面的取向膜9、104的方向上。如果给彩色滤光片基板30的透明电极6与元件基板106的像素电极12之间加载驱动电压,狭缝8与像素电极12之间,以及狭缝8以外的透明电极6与狭缝103之间,便会产生斜向的电场E。液晶15的分子15a倒向为垂直于电场E的方向。因此在以各狭缝8与狭缝103为界加载了驱动电压时,形成了液晶15的分子15a倒向的方向不同的区域(Domain)。也即,被第2隔壁部5分割成多个并被控制取向方向的颜色要素区域2中,具有不同的视角依赖性,因此能够提供一种具有大视角的视角特性的液晶显示装置110。
<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110的制造方法,使用能够减少颜色要素形成材料的浪费,并且能够在颜色要素区域2中形成均匀的颜色要素3,同时还简化了制造工序的彩色滤光片基板30的制造方法进行制造。因此具有高生产性,同时能够降低颜色要素3的空白或颜色不均等不良,高成品率制造出的MVA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110。
上述实施方式2的效果,能够起到与上述实施方式1的效果(1)、(2)相同的效果,同时还能够起到以下效果。
(1)上述实施方式2的彩色滤光片基板30的制造方法中,隔壁部形成工序(步骤S13)中,反复执行从液滴喷头20将含有隔壁部形成材料的功能液21作为液滴21a喷出到亲液化处理过的薄膜31的区域31b、31c中并进行干燥的过程,通过这样在玻璃基板1上形成第1隔壁部4与第2隔壁部5。之后,颜色要素形成工序(步骤S14)中,从液滴喷头20将含有不同颜色要素形成材料的多种功能液22作为液滴22a喷出到多个颜色要素区域2中并进行干燥,形成具有与第1隔壁部4以及第2隔壁部5的高度大致相同的膜厚的各色要素3R、3G、3B。因此与通过光刻法形成第1隔壁部4以及第2隔壁部5的情况相比,不需要曝光用掩模,同时能够简化曝光·显影等制造工序。也即,能够更有生产效率且减少颜色要素形成材料的浪费,制造出具有均匀的各颜色要素3R、3G、3B的彩色滤光片基板30。
(2)上述实施方式2的液晶显示装置110,具有能够减少颜色要素形成材料的浪费,颜色要素区域2中具有均匀的颜色要素3的彩色滤光片基板30,因此能够提供一种具有高性价比,同时空白或颜色不均等显示不良较少的具有高显示品质的MVA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110。
(3)上述实施方式2的液晶显示装置110的制造方法,使用能够减少颜色要素形成材料的浪费,颜色要素区域2中能够形成均匀的颜色要素3的彩色滤光片基板30的制造方法,制造构成液晶显示装置110的彩色滤光片基板30。因此,能够降低颜色要素3的空白或颜色不均等不良,高成品率地制造出MVA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110。
(实施方式3)
<电子机器>
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的作为电子机器的大型液晶TV进行说明。图14为表示大型液晶TV的概要立体图。如图14所示,大型液晶TV200在显示部201中安装有具有大视角的视角特性的上述实施方式1的液晶显示装置100或上述实施方式2的液晶显示装置110。
上述实施方式3的效果如下所述。
(1)液晶显示装置100与液晶显示装置110,能够减少空白或颜色不均等不良,并高成品率地制造,因此能够提供一种具有优秀的显示品质,同时性价比高的大型液晶TV200。
上述实施方式以外的变形例如下所述。
(变形例1)上述实施方式2的彩色滤光片基板30的制造方法中,形成第1隔壁部4的方法并不仅限于液滴喷出法(喷墨法)。图15(a)~(f)是表示变形例的彩色滤光片的制造方法的概要剖面图。例如该图(a)所示,在玻璃基板1中首先形成第1隔壁部4。这种情况下的形成方法是在玻璃基板1的表面涂布感光性树脂使其膜厚约为1.5~2.0μm并进行曝光·显影来形成。感光性树脂最好含有黑色颜料等具有遮光性。接下来,如该图(b)所示,在形成有第1隔壁部4的玻璃基板1的表面中形成疏液化的薄膜31。之后,如该图(c)所示,在疏液处理过表面31a的形成第2隔壁部5的区域31c中照射激光,使其亲液化。接下来,如该图(d)所示,从液滴喷头20将含有隔壁部形成材料的功能液21作为液滴21a喷出,形成第2隔壁部5。之后,如图(e)所示,通过加热等方法去除具有疏液性的薄膜31。之后如该图(f)所示,从液滴喷头20将含有颜色要素形成材料的功能液22作为液滴22a喷出到由第1隔壁部4与第2隔壁部5所分割的颜色要素区域2中,形成颜色要素3。进而与上述实施方式2一样,形成透明电极6将第1隔壁部4、第2隔壁部5、以及颜色要素3覆盖,对应于第2隔壁部5对透明电极6进行蚀刻,形成狭缝8。这样一来就能够通过稳定的形状来区划形成对应子像素SG的颜色要素区域2。另外,如果使用这样所制造出的彩色滤光片基板30构成或制造液晶显示装置110,由于所形成的第1隔壁部4具有遮光性,因此能够防止子像素SG间的漏光,进行更加清楚的图像显示。
(变形例2)上述实施方式1的彩色滤光片基板10以及上述实施方式2的彩色滤光片基板30中,第2隔壁部5的宽度与突起部分7以及狭缝8的宽度不一定要相等。例如,如果考虑到突起部分7或狭缝8的形成精度,让第2隔壁部5的宽度稍宽,就能够使得突起部分或狭缝8不会超出形成有第2隔壁部5的区域。
(变形例3)上述实施方式1的彩色滤光片基板10以及上述实施方式2的彩色滤光片基板30中,颜色要素3的构成并不仅限于此。例如设置成条纹状的3色的颜色要素3R、3G、3B的配置顺序可以不同。另外,图16(a)以及(b)是表示变形例的颜色要素的配置的平面图。如该图(a)所示,在同色的颜色要素3设置在斜向上的马赛克(mosaic)方式,或如该图(b)所示的不同颜色要素3设置在三角形的各个顶点中的三角形(delta)方式中也能够使用本发明。进而颜色要素3并不仅限于3色,还可以采用提高颜色再现性的增加了其他颜色的4色构成。
(变形例4)上述实施方式1的液晶显示装置100以及上述实施方式2的液晶显示装置110中,与像素电极12、102相连接的开关元件并不仅限于TFT元件17、107。例如还可以是TFD(Thin Film Diode)元件。另外,并不仅限于具有照明装置的透射型,在元件基板16、106的像素电极12、102的一部分中具有反射层的半透过反射型中也能够使用上述实施方式的彩色滤光片基板。
(变形例5)安装上述实施方式1的液晶显示装置100以及上述实施方式2的液晶显示装置110的电子机器,并不仅限于大型液晶TV200。例如还可以用作称作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s)的便携式信息机器或便携式终端机器、个人计算机、文字处理器、数码相机、车载监视器、监视器直视型数码摄像机、汽车导航装置、电子记事本、工作站、电视电话机、POS终端机等图像显示机构。

Claims (14)

1.一种彩色滤光片基板,其特征在于,具有:
在基板上用于区划多个颜色要素区域的第1隔壁部;
在基板上用于将上述多个颜色要素区域分别分割成多个区域的第2隔壁部;
形成在上述多个颜色要素区域中的多种颜色要素;
覆盖上述第1隔壁部与上述第2隔壁部以及上述颜色要素的透明电极;以及
形成在上述透明电极中的突起部分或开口部分;
上述第2隔壁部设置在上述突起部分或上述开口部分延伸的方向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彩色滤光片基板,其特征在于:
上述颜色要素通过将含有颜色要素形成材料的功能液喷出到上述颜色要素区域中而形成。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彩色滤光片基板,其特征在于:
上述颜色要素具有与上述第1隔壁部以及上述第2隔壁部大致相等的膜厚。
4.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
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彩色滤光片基板;
具有与上述彩色滤光片基板的多个颜色要素区域相对应的多个像素电极的对置基板;以及
被上述彩色滤光片基板和上述对置基板所夹持的液晶,
在上述彩色滤光片基板与上述液晶相接触的表面,设置有让上述液晶的分子取向到大致垂直于该表面的方向上的取向膜,
在上述对置基板与上述液晶相接触的表面,设置有让上述液晶的分子取向到大致垂直于该表面的方向上的取向膜。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像素电极中,在与由上述第2隔壁部所分割的上述多个区域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与上述第2隔壁部并行并向着上述彩色滤光片基板开口的开口部分。
6.一种电子机器,其特征在于,
安装有如权利要求4或5中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
7.一种彩色滤光片基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具有:
隔壁部形成工序,在基板上形成第1隔壁部以区划多个颜色要素区域,并且在基板上形成第2隔壁部以将上述多个颜色要素区域分别分割成多个区域;
颜色要素形成工序,向上述多个颜色要素区域喷出含有不同颜色要素形成材料的多种功能液,从而形成多种颜色要素;
电极形成工序,形成透明电极以将上述第1隔壁部与上述第2隔壁部以及上述颜色要素覆盖起来;以及
在上述透明电极中形成突起部分或开口部分的工序,
上述隔壁部形成工序中,上述第2隔壁部形成在上述突起部分或上述开口部分延伸的方向上。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彩色滤光片基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颜色要素形成工序中,喷出上述功能液使得上述颜色要素相对上述第1隔壁部以及上述第2隔壁部形成大致相等的膜厚。
9.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彩色滤光片基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进行处理使得上述第1隔壁部与上述第2隔壁部的至少顶部侧的表面具有疏液性的表面处理工序。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彩色滤光片基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
疏液处理工序,进行处理使得上述基板的表面具有疏液性;以及
亲液处理工序,进行处理使得与形成上述第1隔壁部的区域以及形成上述第2隔壁部的区域相对应的上述基板的疏液处理过的表面具有亲液性,
上述隔壁部形成工序中,向亲液处理过的上述基板的表面喷出含有隔壁部形成材料的功能液,形成上述第1隔壁部以及上述第2隔壁部。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彩色滤光片基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疏液处理工序,进行处理使得形成有上述第1隔壁部的上述基板的表面具有疏液性;以及
亲液处理工序,进行处理使得与形成上述第2隔壁部的区域相对应的上述基板的疏液处理过的表面具有亲液性,
形成上述第2隔壁部时,向亲液处理过的上述基板的表面喷出含有隔壁部形成材料的功能液,从而形成上述第2隔壁部。
12.如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彩色滤光片基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亲液处理工序中,至少对与形成上述第2隔壁部的区域相对应的上述基板的疏液处理过的表面照射光,从而赋予亲液性。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彩色滤光片基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疏液处理工序中,在上述基板的表面形成有具有疏液性的薄膜;
上述颜色要素形成工序中,包含有至少将残存在上述颜色要素区域中的上述薄膜去除的工序。
14.一种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上述液晶显示装置具有:具有多种颜色要素的彩色滤光片基板;具有与上述多种颜色要素相对应的多个像素电极的对置基板;被上述彩色滤光片基板和上述对置基板所夹持的液晶;在上述彩色滤光片基板与上述液晶相接触的表面让上述液晶的分子取向到大致垂直于该表面的方向上的取向膜;以及在上述对置基板与上述液晶相接触的表面让上述液晶的分子取向到大致垂直于该表面的方向上的取向膜,其特征在于:
使用如权利要求7~13中任一项所述的彩色滤光片基板的制造方法,制造上述彩色滤光片基板。
CNB2006101732568A 2005-12-19 2006-12-15 彩色滤光片基板、液晶显示装置以及它们的制造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43993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364471A JP4400558B2 (ja) 2005-12-19 2005-12-19 カラーフィルタ基板、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カラーフィルタ基板の製造方法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JP2005364471 2005-12-1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87595A CN1987595A (zh) 2007-06-27
CN100443993C true CN100443993C (zh) 2008-12-17

Family

ID=381729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610173256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43993C (zh) 2005-12-19 2006-12-15 彩色滤光片基板、液晶显示装置以及它们的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070139588A1 (zh)
JP (1) JP4400558B2 (zh)
KR (1) KR100841283B1 (zh)
CN (1) CN100443993C (zh)
TW (1) TW200724996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178532A (ja) * 2005-12-27 2007-07-12 Seiko Epson Corp カラーフィルタ基板の製造方法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US8729534B2 (en) * 2009-06-29 2014-05-20 Panasonic Corporation Organic EL display panel
KR101739585B1 (ko) 2009-11-04 2017-05-25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액정표시장치 및 그의 제조방법
JP6056163B2 (ja) * 2012-03-19 2017-01-11 株式会社リコー 隔壁付き基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カラーフィルター、並びに表示素子
CN103698931A (zh) * 2013-12-19 2014-04-02 合肥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彩膜基板、其制作方法、液晶显示屏及显示装置
JP6379569B2 (ja) * 2014-03-26 2018-08-29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カラーフィルタ、カラー反射型表示装置およびカラーフィルタの製造方法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400440B1 (en) * 1999-06-23 2002-06-04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Passiv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having pre-tilt control structure and light absorbent material at a center
JP2003035905A (ja) * 2001-07-24 2003-02-07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液晶ディスプレイおよび液晶ディスプレイ用のカラーフィルタとアレイ基板
JP2003066222A (ja) * 2001-08-29 2003-03-05 Seiko Epson Corp カラーフィルタの製造方法及びカラーフィルタ及び液晶装置並びに電子機器
US6930740B2 (en) * 1999-11-01 2005-08-1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having wide viewing angle
CN1719316A (zh) * 2004-07-07 2006-01-11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滤色片和其制造方法、电光学装置以及电子机器
WO2006008708A1 (en) * 2004-07-16 2006-01-26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Color filter and its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a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color filter
CN1782812A (zh) * 2004-11-30 2006-06-07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滤色片的形成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660384B1 (ko) * 1998-03-17 2006-12-21 세이코 엡슨 가부시키가이샤 표시장치의 제조방법
KR100504532B1 (ko) * 1999-12-28 2005-08-03 엘지.필립스 엘시디 주식회사 멀티도메인 액정표시소자
KR100480814B1 (ko) * 1999-12-31 2005-04-06 엘지.필립스 엘시디 주식회사 멀티도메인 액정표시소자
JP2001194521A (ja) * 2000-01-12 2001-07-19 Hitachi Ltd カラーフィルタ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このカラーフィルタを用いた液晶表示装置
KR100720093B1 (ko) * 2000-10-04 2007-05-1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액정 표시 장치
JP3794393B2 (ja) * 2003-03-13 2006-07-05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US7480022B2 (en) * 2003-12-10 2009-01-20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JP4595387B2 (ja) * 2004-05-27 2010-12-0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滴吐出装置、液滴吐出方法、カラーフィルタ基板の製造方法、電気光学装置の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400440B1 (en) * 1999-06-23 2002-06-04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Passiv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having pre-tilt control structure and light absorbent material at a center
US6930740B2 (en) * 1999-11-01 2005-08-1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having wide viewing angle
JP2003035905A (ja) * 2001-07-24 2003-02-07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液晶ディスプレイおよび液晶ディスプレイ用のカラーフィルタとアレイ基板
JP2003066222A (ja) * 2001-08-29 2003-03-05 Seiko Epson Corp カラーフィルタの製造方法及びカラーフィルタ及び液晶装置並びに電子機器
CN1719316A (zh) * 2004-07-07 2006-01-11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滤色片和其制造方法、电光学装置以及电子机器
WO2006008708A1 (en) * 2004-07-16 2006-01-26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Color filter and its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a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color filter
CN1782812A (zh) * 2004-11-30 2006-06-07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滤色片的形成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070065232A (ko) 2007-06-22
KR100841283B1 (ko) 2008-06-25
JP4400558B2 (ja) 2010-01-20
US20070139588A1 (en) 2007-06-21
CN1987595A (zh) 2007-06-27
TW200724996A (en) 2007-07-01
JP2007171237A (ja) 2007-07-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374932C (zh) 滤色片和其制造方法、电光学装置以及电子机器
CN100443993C (zh) 彩色滤光片基板、液晶显示装置以及它们的制造方法
CN100439945C (zh) 滤色片和其制造方法、电光学装置以及电子机器
CN100496978C (zh) 电光面板、电子仪器的制造方法及电光面板、电光装置和电子仪器
JP4592448B2 (ja) 表示装置用基板
CN100529877C (zh) 彩色滤光片及其制造方法
US20110211147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and fabricat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thereof
CN101398561B (zh) 彩色滤光片基板及其制造方法以及应用它的液晶显示面板
CN104698662A (zh) 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CN100399069C (zh) 制造彩色滤光片的方法
US9013665B2 (en) Display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KR101222953B1 (ko) 컬러필터 어레이 기판의 제조방법
CN100422819C (zh) 滤色器衬底及其制造方法、液晶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JPH10186123A (ja) カラーフィルタの製造方法及びカラーフィルタ
Lu et al. Fabricating high-resolution offset color-filter black matrix by integrating heterostructured substrate with inkjet printing
KR100628271B1 (ko) 이온빔 조사를 이용한 배향법
CN204479887U (zh) 显示装置
CN100483638C (zh) 围堰的形成方法、膜图案的形成方法、装置以及电子机器
US20060209107A1 (en) Liquid droplet spraying apparatus, method of forming a pixel pattern using the same and display substrate having the pixel pattern
KR20040051951A (ko) 액정표시패널 및 그 제조방법
KR20070019169A (ko) 컬러필터 기판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KR20060035769A (ko) 박막 패터닝 구조물 및 그 제조 방법, 박막 장치 및 그제조 방법,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20070042250A (ko) 칼라필터기판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JP2004294879A (ja) 表示体製造プロセスにおける成膜方法および表示体
KR20040018675A (ko) 액정표시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1217

Termination date: 2011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