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442606C - 连接端子、连接端子组件和组装连接端子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连接端子、连接端子组件和组装连接端子的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0442606C CN100442606C CNB2006101100638A CN200610110063A CN100442606C CN 100442606 C CN100442606 C CN 100442606C CN B2006101100638 A CNB2006101100638 A CN B2006101100638A CN 200610110063 A CN200610110063 A CN 200610110063A CN 100442606 C CN100442606 C CN 100442606C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erminal
- guide body
- terminal board
- splicing ear
- hous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9—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 H01R13/631—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for engagement only
- H01R13/6315—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for engagement only allowing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coupling parts, e.g. floating connection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 Valves And Accessory Devices For Braking Systems (AREA)
- Connection Or Junction Boxes (AREA)
Abstract
一种连接端子,包括:外壳;壳体,其固定在外壳上;端子台,其安装在壳体内部,并且具有第一端子和引导体部分,第一端子和引导体部分从端子台的一端沿相同的方向彼此平行地伸出;连接元件,其面对着壳体,并具有:第二端子,第一端子与第二端子配合和连接,以形成电连接;凹陷部分,引导体部分与凹陷部分配合。端子台在被安装到壳体内部时至少在垂直于第一和第二端子之间的连接方向的方向上是可移动的。第一和第二端子是在引导体部分配合至凹陷部分之后彼此配合的。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接端子,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连接端子组件,该连接端子组件连接流体压力传感器和控制电路板。
背景技术
在连接流体压力传感器和控制电路板的连接端子内,具有一种连接端子(一种配合型连接端子),它通过将凸端子配合到凹端子而实现凸端子和凹端子之间的电接触。在该连接端子内,凸端子是轴向元件,它是用电导体,比如金属制成的,凸端子被插入并配合到凹端子中。因此,连接端子保证了电传导性。
通常,连接端子是不太大的,因此,凸端子的轴直径倾向于减小,或者凸端子的轴倾向于变细。另外,凸端子的轴长度相当长,以便凸端子插入和配合进入凹端子。因为这个原因,凸端子的强度倾向于变小,然后,如果在插入或配合时凸端子和凹端子之间的放置或定位不准确,可由于凸端子和凹端子的外壳之间的干涉而产生凸端子损坏或对凸端子的有害作用。因此,对于配合型连接端子而言,需要的是在插入或配合时准确地进行凸端子和凹端子之间的定位。换句话说,凸端子需要准确地插入和配合进入凹端子。
关于定位,在仅一个凸端子和一个凹端子彼此连接(这就是说,仅一对凸端子和凹端子彼此连接)的情况下,其定位是容易的,两个端子能够彼此准确地连接。另一方面,在这样一种情况下,等量的多个凸端子和凹端子设置在一个装置内,每个凸端子被固定在一个外壳上,并且每个凹端子被固定在另一个外壳上,随后两个外壳彼此连接,以使凸端子和凹端子电连接。在此种情况下,由于每个端子被固定在外壳上,每个凸端子需要在同时或一起连接至相应的凹端子。因此不可能一个接一个地连接凸端子和凹端子。由于这个原因,每个端子必须准确地定位在外壳上。然而,事实上,难以使多个凸端子和凹端子中的每个准确地放置或定位在外壳上。
尤其是,在用于制动装置或系统的一种流体压力传感器的情况下,需要在由铝压铸制成的外壳上设置和排列多个端子,以便检测在液压管路内设置的多个测量点处的流体压力,以及将它们输出至控制电路。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将这些端子固定在外壳上,孔(压力配合孔)形成在外壳上,端子被压力配合进入外壳上的压力配合孔。关于压力配合孔,它们是钻孔形成的,因此其形状变成圆形或环形。因为这个原因,可以使端子转动或拧入在压力配合孔。
为了避免端子的转动,在端子被压力配合进入压力配合孔之后,通过嵌塞压力配合孔将端子固定在外壳上。然而,由于该嵌塞,即使压力配合孔在嵌塞前是准确地定位在外壳上,该端子的位置可变得未对准或在嵌塞时可产生端子的位置偏移。为了克服这个缺点,压力配合孔可以通过铸造形成方形。然而,在这种情况下,存在工作流体可以由方形压力配合孔的角部泄漏的可能性,这是由于缺乏密封。因此,方形压力配合孔不适合于流体压力传感器,该传感器检测施加在压力配合孔内部的流体压力。
因此,虽然这里没有不同于形成圆形的压力配合孔以及在端子压力配合进入压力配合孔之后嵌塞该压力配合孔的方式,事实上,当固定端子至外壳时,由于压力配合孔的位置误差和在嵌塞时产生的端子的上述位置偏移,难以消除端子的真实位置从压力配合孔的目标固定位置的偏移。
如以上所述,对于制动装置和类似装置的端子,其中多个凸端子设置在一个元件上,以及相等数量的多个凹端子设置在另一个元件上,随后一个元件连接至另一个元件,以电连接凸端子和凹端子,端子的定位是重要的,因为多个凸端子和凹端子是同时地或全部一起彼此连接的。然而,如以上所述,非常困难的是多个凸端子和凹端子中的每个被准确地放置或定位,而没有未对准或端子的偏移。另外,即使定位准确进行,它会导致组件性能的变差。
对于上述的问题,已公布的专利申请,对应于US 6789415B1的PCT国际申请2002-542107的日文翻译文本(以下称为“JP2002-542107”),示出端子电连接的一种方式。在JP2002-542107中,配合型端子没有用于电接触部分。电连接是借助于弹簧接触销形成的,它使用弹簧力接触相对的接触面(这种类型的端子称为接触型端子)。通过这种接触方式(通过接触型端子),端子之间的准确定位变得不需要。
发明内容
然而,在JP2002-542107的端子的上述电接触中,端子的电接触仅通过弹簧形成,在此方式中,接触销的末端接触相对的接触面,或它的导电性仅取决于弹簧力。因为这个原因,为了保证电连接,需要增加接触部分的导电性。为此,接触部分或连接部分必须是镀金的,但是这样导致成本的增加。另一方面,当使用上述的配合型连接端子时,能够避免成本的增加,但是如以上所述,端子的定位变得很难,并且这样导致一个复杂的组装过程。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在于提供一种配合型连接端子,该连接端子保证容易进行各端子之间的定位,即使它是配合型连接端子,并且避免了成本的增加。
按照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一个连接端子包括:外壳;壳体,其固定在外壳上;端子台,其安装在壳体的内部,并且具有第一端子和引导体部分,该第一端子和引导体部分从端子台的一端沿相同方向彼此平行地伸出;连接元件,其面对着壳体,并且具有:第二端子,第一端子与其配合和连接,以形成电连接;凹陷部分,引导体部分与其配合;端子台在被安装在壳体内部时至少在垂直于第一和第二端子之间的连接方向的方向上是可移动的;第一和第二端子是在引导体部分配合到凹陷部分上之后彼此配合的。
按照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一种连接端子组件包括:第一外壳;多个第一组件,其设置在第一外壳上,每个第一组件具有固定在第一外壳上的壳体、安装在壳体内部的端子台;以及从端子台的一端沿相同方向彼此平行地伸出的第一端子引导体部分;第二外壳,其包括面对着壳体的连接元件;多个第二组件,其数量与第一组件相同,并被固定在连接元件上对应于第一组件的位置,以与第一组件结合,每个第二组件具有第二端子,第一端子与其配合和连接,以形成电连接,以及凹陷部分,引导体部分与其配合;当结合第一和第二组件时,端子台在壳体内部至少在垂直于第一和第二端子之间的连接方向的方向上是可移动的。
按照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一种组装连接端子的方法,该连接端子包括:第一外壳;多个第一组件,其设置在第一外壳上,每个第一组件具有固定在第一外壳上的壳体、安装在壳体内部的端子台;以及从端子台的一端沿相同方向彼此平行地伸出的第一端子和引导体部分;第二外壳,包括面对着壳体的连接元件;数量与第一组件相同的多个第二组件,其被固定在连接元件上对应于第一组件的位置,以与第一组件结合,每个第二组件具有第二端子,第一端子与其配合和连接,以便建立电连接,以及凹陷部分,引导体部分与其配合,并且当结合第一和第二组件时,端子台在壳体内部至少在垂直于第一和第二端子之间的连接方向的方向上是可移动的,该方法包括:将引导体部分配合进入凹陷部分;通过将引导体部分配合到凹陷部分内而把第一端子引导至对应于第二端子的位置;在引导第一端子之后将第一端子配合到第二端子上。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连接端子,其包括:
外壳;
壳体,其被固定在所述外壳上;
端子台,其被安装在所述壳体内部,并且具有第一端子和引导体部分,所述第一端子和所述引导体部分从所述端子台的一端沿相同的方向彼此平行地伸出;
连接元件,其面对着所述壳体,并且具有第二端子和凹陷部分,所述第一端子与所述第二端子配合和连接,以形成电连接,所述引导体部分与所述凹陷部分配合;
所述端子台在被安装在所述壳体内部时在三维方向上是可移动的;以及
所述第一和第二端子是在所述引导体部分配合到所述凹陷部分上之后彼此配合的。
优选地,所述第一端子和所述引导体部分被单独地设置在所述端子台上,所述第二端子和所述凹陷部分被单独地设置在所述连接元件上。
一种连接端子组件,其包括:
第一外壳;
多个第一组件,其设置在所述第一外壳上,其中每个组件具有:壳体,其固定在所述第一外壳上;端子台,其安装在所述壳体内部;第一端子;引导体部分;所述第一端子和所述引导体部分从所述端子台的一端沿相同的方向彼此平行地伸出;
第二外壳,其包括面对着所述壳体的连接元件;
多个第二组件,其数量与所述第一组件相同,其被固定在所述连接元件上对应于所述第一组件的位置,以与所述第一组件结合,每个第二组件具有第二端子和凹陷部分,所述第一端子与所述第二端子配合和连接,以形成电连接,所述引导体部分与所述凹陷部分配合;以及
当结合所述第一和第二组件时,所述端子台在所述壳体内部在三维方向上是可移动的。
优选地,在所述引导体部分配合到所述凹陷部分上之后,所述第一和第二端子彼此配合。
优选地,所述壳体具有限制所述端子台转动的转动限制器部分,以及
所述转动限制器部分将所述端子台在垂直于所述第一和第二端子之间的连接方向的平面上的移动限制在预定的允许限度内。
优选地,所述壳体具有限制所述端子台转动的转动限制器部分;以及
所述转动限制器部分将所述端子台在垂直于所述第一和第二端子之间的连接方向的平面上的移动限制在预定的允许限度内。
优选地,所述壳体具有限制所述端子台转动的转动限制器部分;以及
所述转动限制器部分将所述端子台在垂直于所述第一和第二端子之间的连接方向的平面上的移动限制在预定的允许限度内。
优选地,所述壳体还具有限制部分,该限制部分限制所述端子台在端子台安装方向上的移动;以及
所述限制部分将所述端子台在所述第一和第二端子之间的连接方向上的移动限制在预定的允许限度内。
优选地,所述壳体还具有限制部分,该限制部分限制所述端子台在端子台安装方向上的移动,以及
所述限制部分将所述端子台在所述第一和第二端子之间的连接方向上的移动限制在预定的允许限度内。
优选地,所述壳体还具有限制部分,该限制部分限制所述端子台在端子台安装方向上的移动,以及
所述限制部分将所述端子台在所述第一和第二端子之间的连接方向上的移动限制在预定的允许限度内。
优选地,所述引导体部分的顶端部分或所述凹陷部分的开口部分中的至少一个形成为锥形。
优选地,所述引导体部分的顶端部分被定位得高于所述第一端子的顶端部分。
优选地,所述第二端子被设置在端子插孔内部,该端子插孔接收所述第一端子;以及
所述端子插孔的开口部分被定位得高于所述凹陷部分的开口部分。
优选地,连接端子还包括:
支座,其被安装在所述壳体内部,用于支承所述端子台,所述支座限制所述端子台沿所述第一和第二端子之间的连接方向的向下移动;
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和第二端子是传输流体压力传感器的信号的端子;以及
所述流体压力传感器通过所述支座设置在所述端子台的相对侧面上。
优选地,所述第一端子被设置在所述第一端子能通过弹性变形抵靠在所述引导体部分上的位置。
优选地,所述引导体部分的顶端部分或所述凹陷部分的开口部分中的至少一个形成为锥形。
优选地,所述引导体部分的顶端部分或所述凹陷部分的开口部分中的至少一个形成为锥形。
优选地,所述引导体部分的顶端部分或所述凹陷部分的开口部分中的至少一个形成为锥形。
优选地,所述引导体部分的顶端部分被定位得高于所述第一端子的顶端部分。
一种组装连接端子的方法,该连接端子包括:第一外壳;多个第一组件,其设置在所述第一外壳上,其中每个第一组件具有固定在所述第一外壳上的壳体、安装在所述壳体的内部的端子台、第一端子和引导体部分,所述第一端子和所述引导体部分从所述端子台的一端沿相同方向彼此平行地伸出;第二外壳,其包括面对着所述壳体的连接元件;多个第二组件,其数量与所述第一组件相同,并被固定在所述连接元件上对应于所述第一组件的位置,以与所述第一组件结合,每个第二组件具有第二端子和凹陷部分,所述第一端子与所述第二端子配合和连接,以形成电连接,所述引导体部分与所述凹陷部分配合,并且当结合所述第一和第二组件时,所述端子台在所述壳体内部在三维方向上是可移动的,本方法包括:
将所述引导体部分配合到所述凹陷部分内;
通过将所述引导体部分配合到所述凹陷部分内而把所述第一端子引导到对应于所述第二端子的位置;以及
在引导所述第一端子之后,将所述第一端子配合到所述第二端子上。
结合附图从下面的说明中理解本发明的其它目的和特点。
附图说明
图1是使用按照本发明连接端子的制动装置的局部剖视图;
图2是按照实施例1凸连接器的透视图;
图3是按照实施例1凸连接器的主视图,是从z-轴正方向看到的;
图4是按照实施例1凸连接器的剖视图,是从y-z平面切取的;
图5是按照实施例1凸连接器的剖视图,是从x-z平面切取的;
图6是按照实施例1支座的透视图;
图7是按照实施例1端子引导体和凸连接器的前视图,是从z-轴正方向看到的;
图8是按照实施例1端子引导体和凸连接器的侧视图;
图9是一图,示出按照实施例1端子台在x-y平面上的平行运动;
图10是一图,示出按照实施例1端子台在x-y平面上的转动运动;
图11是一图,示出按照实施例1端子台在x-y-z空间内的三维运动;
图12是按照实施例1凹连接器的剖视图;
图13是按照实施例1凸连接器和凹连接器在连接器连接之前的剖视图;
图14是按照实施例1凸连接器和凹连接器在连接器连接之后的剖视图;
图15是一图,示出凸连接器的嵌塞过程;
图16是按照实施例1的ECU板的主视图,是在连接器连接之前从z-轴正方向看到的;
图17是按照实施例1液压管路外壳的主视图,是在凸连接器连接之前从z-轴正方向看到的;
图18是按照实施例1的ECU板的主视图,是在连接器连接之后从z-轴正方向看到的;
图19是ECU板的主视图,其中使用普通的配合型端子,是从z-轴正方向看到的;
图20是一个修改实例,其中在实施例1-1中,凸连接器和端子引导体的高度在z-轴方向上是相同的;
图21是一个修改实例,其中在实施例1-2中,凸连接器在z-轴方向上的高度高于端子引导体的高度;
图22是一个修改实例,其中在实施例1-3中,设置在凸连接器侧面的端子引导体也起到端子的作用;
图23是一个修改实例,其中在实施例1-4中,端子引导体部分设于凹连接器;
图24是一个修改实例,其中在实施例1-5中,端子引导体的位置不是在端子台的中心;
图25是按照实施例2的端子台的主视图,是从z-轴正方向看到的;
图26是按照实施例3的壳体的剖视图;
图27是按照实施例4的凸连接器的透视图;
图28是按照实施例4的凹连接器的透视图;
图29是按照实施例4的凸连接器的主视图,是从z-轴正方向看到的;
图30是按照实施例4的凸连接器的剖视图,是沿图29的直线XXX-XXX切取的;
图31是按照实施例4的端子台的主视图,是从z-轴正方向看到的;
图32是按照实施例5的凸连接器的透视图;
图33是按照实施例5的端子台的主视图,是从z-轴正方向看到的;
图34是按照实施例5的端子台的主视图,是从y-轴正方向看到的;
图35是按照实施例5的凹连接器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将在下面参见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各实施例。首先,将参见图1至19说明实施例1。图1是使用根据本发明的连接端子的制动装置的局部剖视图。该制动装置使用液压管路外壳1(第一外壳或简称外壳)、面对着液压管路外壳1的电控制单元(ECU)板2(连接元件)、凸连接器100(第一组件)以及凹连接器200(第二组件)。在图1内,由液压管路外壳1至ECU板2的方向(该方向是本发明内连接端子的连接方向)被限定为z-轴,垂直于z-轴和平行于图面的轴线被限定为x-轴,垂直于图面的方向被限定为y-轴。
液压管路外壳1是用铝压铸制成的。制动装置用的液压管路设于液压管路外壳1,另外,凸连接器100设置在液压管路外壳1上。凸连接器100具有凸端子110(第一端子)。凸端子110被设置为这样,即,使凸端子110可以相对于液压管路外壳1至少在平行于x-y平面的方向上移动。在该实施例1中,凸端子110被设置为这样,即,使凸端子110可以在三维方向内运动(这就是说,可得到平行的和转动的运动)。
在液压管路外壳1上,为了将凸连接器100固定至液压管路外壳1,形成与液压管路连通的压力配合孔11。压力配合孔11是使用钻孔形成的,它的形状是圆形或环形。凸连接器100的沿z-轴方向的下端部分(或负方向侧面端部)插入和压力配合到压力配合孔11中,随后压力配合孔11的开口被嵌塞。因此凸连接器100被固定在液压管路外壳1上。
在凸连接器100的下端部分设置流体压力传感器3,它探测或检测液压管路内的流体压力。在流体压力传感器3的沿z-轴方向的上端部分(或正方向侧部分)形成凸缘部分6。另外,如由图2内所见,在凸缘部分6的上端部分外形成锥形部分7。在嵌塞压力配合孔11时,用材料,比如液压管路外壳1的铝充填锥形部分7。因此,凸连接器100被固定在液压管路外壳1上,如以上所述。
关于ECU板2,它被安装或容纳在ECU外壳4内(第二外壳)。凹连接器200设于ECU板2。与凸连接器100相比,在其中凸端子110可以相对于液压管路外壳1移动,凹连接器200被完全地固定至ECU板2。
在此处,凸连接器100和凹连接器200是配合型连接器,凸连接器100的凸端子110(第一端子)被插入配合安装到凹连接器200中。在更详细地有关说明中,如图12所示,凸端子110与凹连接器200的凹端子210配合(第二端子),因此形成电接触或电连接。在本发明中,由于每个凸端子110和凹端子210是配合型端子(这就是说,如以上所述,凹连接器100的凸端子110被插入或配合安装到凹连接器200中,凸端子110与凹端子210配合),可以保证充分的导电性,即使没有增加导电性的措施。
因此,每个凸端子110和凹端子210是在相同的过程形成的用于普通的配合型连接器的一个端子,用于增加导电性的措施,比如镀金不是特别需要的。因此这样导致成本降低。
流体压力传感器3检测液压管路内的流体压力,检测到的流体压力(检测到的流体压力的信号)通过凸连接器100的凸端子110和凹连接器200的凹端子210输出或传送至ECU板2(ECU板2的控制电路或控制电路的基片)。在ECU板2内,制动控制是根据用于制动的最佳工作流体压力的压力信号而执行的。
关于凹端子210和凹连接器200,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即,如果凹连接器200移动或偏移,其中凹端子210被焊在ECU电控制元件板2上,这样在焊接的凹端子210与ECU板2的接触点上施加载荷,这不是优选的。因此在所示的实施例中,凹连接器200被固定在ECU板2上。然而,如果凹端子210的一种连接或接触方式不同于焊接连接和仅在凹端子210的接触点上施加小的载荷,凹连接器200可以被设置为这样,即,使凹连接器200可以在三维方向内相对于ECU电控制元件板2移动。
以下将说明凸连接器的细节。图2是凸连接器100的透视图,图3是凸连接器100的主视图,其是由z-轴的正方向看到的。凸连接器100具有流体压力传感器3、凸端子110、凸端子引导体120(或简称为端子引导体或引导体或引导体部分)、端子台130和壳体140。壳体140是一个圆筒元件,并且不能相对于液压管路外壳1运动,也就是说,壳体140被固定至液压管路外壳1。以具有预定的允许范围或限度的方式将端子台130安装或容纳在壳体140内,位于在壳体140的沿z-轴方向的上端部分(或正方向侧的端部)。随后,端子台130可以至少在平行于x-y平面的方向上(或至少在垂直于凸和凹端子110,210的连接方向的方向上)相对于壳体140运动。在该实施例1中,端子台130被安装在壳体140的上端部分,这样使端子台130可以在三维方向内运动(这就是说,可以是平行的和转动的运动)。在另一方面,在壳体140的沿z-轴方向的下端部分(或负方向侧的端部)设置圆柱形流体压力传感器3。如以上所述,凸缘部分6形成在流体压力传感器3的上部上,并且通过嵌塞固定至流体管路外壳1。
由图2内可见,凸端子110和凸端子引导体120在z-轴的正方向上从端子台130(或端子台130的一端)伸出或凸起。凸端子引导体120是一个引导元件,它的形状类似于片或板,它的横截面是矩形的,该矩形在y-轴方向上的侧面长度大于在x-轴方向上的侧面长度。另外,在端子引导体120的沿z-轴方向的上(或顶)端部分(或正方向侧的端部)形成为锥形。更详细地说,在端子引导体120的顶端部分处形成锥形部分121(锥形部分121的细节将在后面说明)。
凸端子110是与普通的配合型端子相同的导电金属元件。凸端子110的第一凸端子111设置在端子引导体120的沿x-轴方向的正侧面,而凸端子110的第二凸端子112和第三凸端子113设置在端子引导体120的沿x-轴方向的负侧面。更详细地说,凸端子110的沿z-轴方向的高度设置为低于端子引导体120的高度。借助这样的高度关系,在凸端子110的插入或配合时,端子引导体120的确能够先于凸端子110碰到或接触凹连接器200。
如由图2内所见,和如以上所述,凸端子110和端子引导体120是彼此分离的,它们每个从端子台130单独地凸起。凸端子110设置在一个位置,在该位置凸端子110能够借助弹性变形抵靠在端子引导体120上。如果从x-轴的正方向将外力施加在第一凸端子111上,第一凸端子111能够在弹性变形范围内抵靠在端子引导体120上,并且能够避免第一凸端子111的塑性变形。另外,关于第二和第三凸端子112,113,由于它们被在第二和第三凸端子112,113的x-轴方向的正方向侧的端子引导体120阻挡,来自x-轴的正方向的外力不能够直接地施加至第二和第三凸端子112,113。
以类似的方式,如果来自x-轴的负方向的外力施加至第二和第三凸端子112,113,它们能够在弹性变形的范围内抵靠在端子引导体120上,第一凸端子111没有受到来自x-轴的负方向的外力的作用。如以上所述,凸端子110(第一、第二和第三凸端子111,112,113)设置在一个位置,在此处凸端子110能够借助弹性变形抵靠在端子引导体120上,从而避免凸端子110遭受外力。这就是说,端子引导体120作为保护凸端子110的薄板。
图4是凸连接器100的剖视图,是沿着y-z平面截取的。图5是凸连接器100的剖视图,是沿着x-z平面截取的。图6是端子台130和支承或保持端子台130的支座150的透视图。流体压力传感器3对于支座150设置在端子台130的相对侧,流体压力传感器3和凸端子110通过导线5彼此连接。如图5内所示,导线5是挠性导线,从而允许端子台130在三维方向上运动,同时保持流体压力传感器3和凸端子110之间的电连接。
端子台130与它们制造成整体,并且具有盘形部分131和在盘形部分131上的凸起部分132,盘形部分131定位在它的z-轴方向上的下端(或负位置侧面端)。凸起部分132形成为基本上椭圆或卵形或长方形,它是沿着z-轴方向在端子台130的圆周相对的弧形处切出的,并且从具有盘形形状的盘形部分131凸起。
基本上是圆柱形的壳体140具有台阶或台阶部分141(限制器或限制部分,其限制端子台130的端子台安装方向上的移动),它在壳体140的沿z-轴方向的上端部分(或负方向侧的端部)。另外,壳体140具有圆柱形部分142和中空长孔部分143,圆柱形部分142定位得低于台阶部分141,中空长孔部分143定位在台阶部分141的上面。圆柱形部分142基本上是圆柱形。关于中空长孔部分143,它是长孔形,是以与端子台130的凸起部分132相同的方式沿着z-轴方向在壳体140的圆周相对的弧形处切出的。由于具有这样的形状,中空长孔部分143的开口部分145在z-轴的正方向上是开口的。这就是说,壳体140由台阶部分141、圆柱形部分142和中空长孔部分143组成,开口部分145的开口面积被台阶部分141限定或变窄。
关于在端子引导体120的上端部分形成的锥形部分121,它是由x-轴方向锥面123和y-轴方向锥面124组成的,前者的三角形表面在x-轴方向上倾斜,后面的三角形表面在y-轴方向上倾斜。如以上所述,由于端子引导体120的横截面是矩形的,它在y-轴方向上的侧面长度大于在x-轴方向上的侧面长度,y-轴方向锥面124的锥形部分(或三角形的长度)大于x-轴方向锥面123的锥形部分。借助在x和y方向上设置这些锥面123、124,即使当在插入或配合端子引导体120和凸端子110时凸连接器100在x-y平面上相对于凹连接器200偏移,凸连接器100和凹连接器200之间的连接(或端子引导体120和凸端子110插入凹连接器200)能够平稳地进行。
关于放置在端子台130下面的支座150,四个支座150被设置用来支承端子台130,以及限制在端子台130的沿z-轴负方向的移动。更详细地说,端子台130仅搁在或放在或设置在四个支座150的沿z-轴正方向的顶端上,并且在端子台130的沿z-轴负方向的移动被限制,但是在端子台130的z-轴的负方向以外的其它方向上的移动不受限制。在本实施例中,支座150的数量为四个。然而,如果支座150是能够支承端子台130和限制端子台130的沿z-轴方向的向下移动的一个元件,支座150的数量可以不限制为四个。
以下,将说明端子台130和壳体140的尺寸和端子台130的移动。图7是端子引导体120和凸连接器100的主视图,是从z-轴的正方向看到的,并且省略了凸端子110。图8是端子引导体120和凸连接器100的侧视图。在图8内,壳体140以剖视图示出。图9是示出端子台130在x-y平面上的平行运动的图。图10是示出端子台130在x-y平面上的转动运动的图。图11是示出在x-y-z空间内的三维运动(平行和转动运动)的图。
首先,关于端子台130和壳体140在x-y平面上的尺寸,凸起部分132的较小(或较短)轴的直径由“d1”表示,凸起部分132的较大(或较长)轴的直径由“d3”表示。在另一方面,中空长孔部分143内部的较小轴的直径由“d2”表示,中空长孔部分143内部的较大轴的直径由“d4”表示。在此处,上述尺寸之间的关系是d1<d2、d3<d4和d2<d3。根据d1<d2和d3<d4的关系,在端子台130的凸起部分132和壳体140的中空长孔部分143之间形成沿x-轴和y-轴的间隙或缝隙Δxd和Δyd。因此如在图9,10内所示,凸起部分132能够在一个预定的允许范围内在平行于x-y平面的方向上移动或在x-y平面上转动,同时插入在中空长孔部分143内。然而,关于凸起部分132的转动运动或移动,如在图10内所示,它被限制在预定的转动角或预定的允许范围内。这就是说,中空长孔部分143作为转动限制器作用,它将端子台130在平行于沿x-y平面方向(或在垂直于连接方向的平面上)的转动和移动限制在预定的允许范围内。
其次,关于z-轴方向和三维方向,如在图8内所示,端子台130的盘形部分131的直径“d3”设置为大于中空长孔部分143内部的较小轴的直径“d2”。另外,端子台130置在壳体140内部的支座150上,从而使盘形部分131和壳体140的台阶部分141之间产生间隙或缝隙Δz。因此端子台130能够在间隙Δz范围内在z-轴方向上移动。然而,因为d3>d2,盘形部分131被台阶部分141阻挡,因此端子台130沿z-轴正方向的移动被限制在间隙Δz内(或预定的允许界限内)。在另一方面,由于端子台130被壳体140内部的棍形支座150支承,端子台130不能沿z-轴的负方向移动。因此,除了上述在x-y平面上的移动,端子台130能够沿z-轴的正方向移动。这就是说,除了z-轴的负方向之外,端子台130能够在预定的允许范围内在三维方向上移动。换句话说,端子台130是以具有预定的允许界限的方式安装的,从而端子台130可以沿三维方向平行运动和转动运动。
以下,将说明凹连接器的细节。图12是凹连接器200的剖视图。凹连接器200具有端子外壳201。端子外壳201形成有沿z-轴方向的引导体插孔220(凹部)和端子插孔230。引导体插孔220和端子插孔230分别形成能够接收端子引导体120和凸端子110的尺寸。另外,在引导体插孔220沿z-轴负方向的开口部分(称为开口部分222)形成为锥形。更详细地说,在引导体插孔220的开口部分222处形成锥形表面或锥形面221。随后,引导体插孔220的开口部分222由锥形表面221很大地开口。在图12内可以看见,沿开口部分222的x-轴方向的宽度“a”设置为大于端子引导体120的宽度“b”(即a>b)。对于端子插孔230,凹端子210设置在端子插孔230内部。
接着,下面将说明连接器的连接。图13和14是连接前和连接后凸连接器100和凹连接器200的剖视图。在图13和14内,凸连接器100以侧视图示出。如以上所述,凸连接器100的端子台130设置为这样,使端子台130能够在三维方向上相对于壳体140在预定的允许限度内运动(即,可以三维运动)。在所示的实施例中,在如图13内所示的连接前,在一种情况下,其中凸连接器100的端子引导体120的中心轴线“L1”在x-轴方向上相对于凹连接器200的引导体插孔220的中心轴线“L2”偏移,如果它的偏移量(或宽度)Δx1在引导体插孔220的开口部分222的宽度“a”内,形成在端子引导体120的上端部分的锥形部分121的x-轴方向锥面123能够触碰或接触引导体插孔220的锥形表面221。此时,由于凸连接器100的端子台130能够相对于壳体140在三维方向上移动,端子引导体120能够被引导进入引导体插孔200或至引导体插孔220的中心(与此同时凸端子110也被引导至与凸端子210对应的一个位置)。这就是说,端子引导体120的中心轴线“L1”借助锥形表面221和端子引导体120的x-轴方向锥面123与引导体插孔220的中心轴线“L2”一致。随后,端子引导体120能够平稳地插入引导体插孔220。使用这种方式,可以精确地进行凸端子110和凹连接器200之间的定位,因此如图14内所示,凸端子110和凹端子210彼此相配合。
在本实施例中,对于端子引导体120在y-轴方向上的偏移,借助锥形部分121的y-轴方向锥面124,端子引导体120能够平稳地配合到或插入引导体插孔220中,即使当凸连接器100在y-轴方向上相对于凹连接器200偏移时。关于y-轴方向的偏移的更多细节,如以前所述,端子引导体120的横截面是矩形的,并且在y-轴方向锥面124的在y-轴方向上的锥形部分比在x-轴方向锥面123的x-轴方向上的锥形部分要长。因为这个原因,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其中凸连接器100在y-轴方向上相对于凹连接器200偏移Δy,如果它的偏移量Δy是在端子引导体120长侧面的宽度“A”的一半的范围内,即在1/2A之内(见图4),端子引导体120能够借助y-轴方向锥面124引导进入引导体插孔220。因此,关于在端子引导体120的y-轴方向上的偏移,该偏移被端子引导体120的y-轴方向锥面124校正,即使与x-轴方向上的偏移情况相反,在引导体插孔220的开口部分222处在y-轴方向上没有设置一个锥形表面。随后,凸连接器100和凹连接器200能够平稳地彼此连接。
此外,即使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其中端子引导体120在x-y平面上沿转动方向相对于引导体插孔220偏移,该转动偏移被x-轴和y-轴方向锥面123和124校正。这就是说,当x-轴和y-轴方向锥面123和124被引导时,能够三维运动的端子台130在x-y平面上转动,因此端子引导体120能够平稳地插入或配合进入引导体插孔220。
接着,说明将凸连接器100固定至液压管路壳体1的嵌塞。图15是示出凸连接器100的嵌塞过程的图。图15A和15B示出在嵌塞之前和在嵌塞之后的示意图。在此处,“L1”表示凸连接器100的中心轴线,“L3”表示凸连接器100的中心轴线的目标固定位置,“L4”表示嵌塞后凸连接器100的中心轴线的真实位置。嵌塞前,中心轴线“L1”与目标固定位置“L3”相一致,真实位置“L4”也与目标固定位置“L3”相一致。
如以前所述,压力配合孔11是借助在液压管道外壳1上钻孔形成的,并且与液压管道连通。另外,这个圆形压力配合孔11是由第一台阶部分12和第二台阶部分13形成的,流体压力传感器3压力配合进入第一台阶部分12,凸缘部分6压力配合进入第二台阶部分13。在嵌塞前,因为锥形部分7形成在凸缘部分6的上端部分,在凸缘部分6和第二台阶部分13的开口部分(称为开口部分13a)之间形成间隙或空间“d”。
在嵌塞过程中,第二台阶部分13的开口部分13a通过嵌塞而塑性变形,材料比如液压管路外壳1的铝填满间隙“d”。随后,凸缘部分6的周边或外圆周被固定,它在压力配合孔11内的转动必然消失。因此,孔以凸连接器100没有转动的方式将凸连接器100固定至液压管路外壳1,该圆形压力配合孔在避免工作流体泄漏方面比方形压力配合孔更有效。
然而,在嵌塞过程中,由于嵌塞引起第二台阶部分13的开口部分13a的塑性变形,凸连接器有可能在径向上移动或偏移。图15是一个实例,示出嵌塞后凸连接器100的偏移运动。图15示出沿y轴负方向的运动情况。在嵌塞后,凸连接器100的中心轴线“L1”在径向上偏移,由此,凸连接器100的中心轴线的真实位置“L4”从目标固定位置“L3”偏移Δy1。实际上,通过这样的方式,当将凸连接器100固定至液压管路外壳1时,难以消除目标固定位置“L3”和真实位置“L4”之前的偏移。
在本发明中,如在图12至14中所示,如果在嵌塞时出现的凸连接器100的偏移Δy1在端子引导体120的长侧面的宽度“A”的一半的范围内,即在1/2A内(见图4),由于端子台130能够移动,端子引导体120由y-轴方向锥面124引导进入引导体插孔220。这就是说,在嵌塞时发生的凸连接器100的偏移被吸收,从而达到精确的定位。
以下将予以说明在多个连接器连接到一起时的每对凸连接器和凹连接器的偏移校正。图16是ECU电控单元板2的主视图,是在凸连接器100连接前从z-轴的正方向看到的。图17是液压管路外壳1的主视图,是从z-轴的正方向看到的。图18是ECU板2的主视图,是在凸连接器100连接后从z-轴的负方向看到的。在图17和18内,斜线阴影区示出可移动区域“D”,凸连接器100的端子台130能够在其中移动。另外,为了便于说明,导线5等被省略。
在ECU外壳4的沿z-轴方向的下表面(或负方向侧的表面)上设置多个凹连接器200a-200e。并且,设置在凹连接器200a-200e内部的凹端子210a-210e通过焊连接分别与安装在ECU外壳4内的ECU电控单元板2电连接。另一方面,在液压管路外壳1沿z-轴方向的上表面(或正方向侧的表面)上设置相同数量的多个凸连接器100a-100e(多个凸连接器100a-100e,数量与凹连接器200a-200e一样多)。
每个凸连接器100a-100e和凹连接器200a-200e设置在相关的对应位置,在此处每对凸连接器和凹连接器能够连接。更详细地说,每对凸连接器100a-100e和凹连接器200a-200e被设置为这样,通过使液压管路外壳1接近ECU外壳4使全部凸连接器和凹连接器相互配合和连接。在此之后,凸连接器100a-100e和凹连接器200a-200e被共同称为凸连接器100和凹连接器200。
在组装时产生组装误差或未对准和偏移。这就是说,在将凹连接器200固定至ECU外壳4的过程期间和将凸连接器100固定至液压管路外壳1的过程期间,产生组装误差或未对准。除了组装误差之外,每个凸连接器100和凹连接器200本身具有尺寸或形状等的误差。因为这个原因,在x-y-z坐标系内的凸连接器100和凹连接器200的轴向位置不是彼此完全地配合,这样导致在三维方向上的微小偏移。
关于液压管路外壳1和ECU外壳4的组装,如果凸连接器100和凹连接器200的中心轴线“L1,L2”彼此偏移,或如果凸连接器100的端子引导体120在x-y平面上沿转动方向相对于凹连接器200的引导体插孔220偏移,凸连接器100和凹连接器200之间的连接是不可能的。然而,如以上所述,凸连接器100的端子台130能够相对于壳体140在三维方向上移动,并且也能相对于液压管路外壳1在三维方向上在可移动区域“D”内移动(因为壳体140被固定至液压管路外壳1)。因此,在设置多个凸连接器100和凹连接器200的情况下,即使如果成对的凸连接器100和凹连接器200之间的每个连接位置在连接之前在成对的凸连接器100和凹连接器200之间偏移,凸连接器100的凸端子110和端子引导体120移动,从而凸连接器100和凹连接器200的中心轴线“L1,L2”能够彼此配合。
因此,即使如果每对凸连接器100和凹连接器200之间的偏移量和方向与另一对凸连接器100和凹连接器200不同,如以上所述,端子引导体120能够平稳地插入凹连接器200的引导体插孔220。并且凸端子110能够插入端子插孔230,然后,凸端子110能够平稳地配合至凹端子210。
如以上所述,在实施例1中,凸连接器100的端子台130被设置为这样,使端子台130能够相对于壳体140在三维方向上在预定的允许限度内移动(即,可以平行和转动运动)。因此,考虑到每个元件本身具有的组装误差或未对准和尺寸或形状等的误差设定预定的间隙,即使凸连接器100和凹连接器200的中心轴线“L1,L2”由于误差等而彼此偏移,端子台130在可移动区域“D”内移动,随后该偏移能够被校正。借助这种方式,可以使设置在液压管路外壳1和ECU外壳4(ECU板2)的全部成对的凸连接器100和凹连接器200彼此同时地配合或连接。然后,通过将液压管路外壳1和ECU电子控制单元外壳4(或多个第一和第二组件,即凸连接器100和凹连接器200)结合而形成连接端子组件。
关于凹端子210和凹连接器200,在一种情况下,其中凹端子210被如以上所述地焊在ECU板2上,如果凹连接器200移动或偏移,这样在所焊的凹端子210与ECU板2的接触点上施加载荷,这不是优选的。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凹连接器200被固定至ECU板2。然而,只要凹端子210的连接或接触方式不同于焊接连接,并且仅将小载荷施加到凹端子210的接触点上,可以使凹连接器200设置为这样,使凹连接器200可以相对于ECU板2在三维方向向上运动。例如,凹端子210通过凹连接器200连接至ECU板2,该凹连接器200通过挠性导线可移动。
接着,将对比相关的技术来说明本实施例的效果。如以上所述,如果接触型端子或连接器像在JP2002-542107中的连接器那样使用,接触部分或连接部分必须镀金,以保证电连接,由此导致成本的增加。另一方面,当使用配合型端子时,可防止成本的增加。而如图19内所示,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其中普通的配合型端子仅被设置在液压管路外壳1和ECU板2上,难以同时连接多个凸连接器和凹连接器,这是由于每个元件或连接器本身具有尺寸或形状的误差或类似的。
然而,在实施例1中,凸端子110和端子引导体120沿相同方向从凸连接器100的端子台130彼此平行地伸出,端子台130被安装在壳体140内部,可得到端子台130在三维方向上的平行和转动运动。借助这样的设置,即使每对凸连接器100和凹连接器200之间存在未对准或位置偏移,这是由于每个元件本身具有组装误差和尺寸和形状的误差或类似的,端子引导体120能够通过端子台130的平行和转动运动平稳地插入引导体插孔220。然后,凸端子110能够确定地配合至凹端子210。
另外,即使由于每个元件本身具有组装误差和尺寸和形状等的误差而存在凸连接器100和凹连接器200的中心轴线“L1,L2”的偏移,借助能够平行和转动运动的端子台130能够校正此偏移,随后设置在液压管路外壳1和ECU外壳4(ECU板2)上的全部成对的凸连接器100和凹连接器200能够同时地彼此配合或连接。因此可以便于各端子(或各连接器)之间的连接组装,而不产生成本的增加。
除此之外,端子台130能够在三维方向上进行平行和转动运动。这样允许凸端子110和端子引导体120在z-轴方向上移动。因此,尽管在z-轴方向上有一个振动,该振动在每个元件上施加载荷,可以借助凸端子110和端子引导体120在z-轴方向上的移动防止载荷。因此能够避免由于随时间而老化引起的凸端子110的损坏。
关于锥形部分121和锥形表面221,在本实施例中,锥形部分121形成在端子引导体120的上端部分,锥形表面221形成在引导体插孔220的开口部分222。通过在端子引导体120或引导体插孔220中的至少一个上设置锥形部分或锥形表面(部分),端子台130能够容易地平行于x-y平面移动。这样,在端子台130在凸连接器100上移动期间,能够减小由端子引导体120和引导体插孔220之间的接触引起的载荷。
另外,关于凸连接器100和凹连接器200(或凸端子110和凹端子210)之间的连接,精确的定位首先是通过在连接前端子台130的平行移动将凸连接器100的端子引导体120配合或插入到凹连接器200的引导体插孔220中来实现。在此之后,凸端子110和凹端子210彼此配合和连接。因此,可减小施加在凸连接器100和凹连接器200之间的连接部分处的凸端子110上的载荷。
另外,凸端子110和端子引导体120是单独形成的,凸端子110被设置在这样一个位置,其中凸端子110能够借助弹性变形抵靠着在端子引导体120上。由此,即使将来自x-轴的正方向的外力施加在凸端子110上,凸端子110能够在弹性变形范围内抵靠在端子引导体120上,并且能够避免凸端子110的塑性变形。端子引导体120作为薄板,它保护凸端子110免受外力,并且可以避免凸端子110的塑性变形,即使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其中在凸端子110和其它元件之间产生干涉或无意的接触。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凸端子110的z-轴方向上的高度设定为低于端子引导体120的高度。因此,在凸端子110的插入或配合时,端子引导体120能够先于凸端子110碰到或接触凹连接器200。在连接时施加在凸端子110上的载荷能够进一步减小。
另外,凸端子110是连接端子,其连接流体压力传感器3和ECU板2,流体压力传感器3是通过支座150设置在凸连接器100的下端部分上,该支座支承其上设置凸端子110的端子台130。借助这样的设置,凸端子110能够独立于流体压力传感器3移动,这就是说,凸端子110的移动不会对流体压力传感器3施加影响。另外,在z-轴方向上的压力脉动被凸端子110的z-轴方向上的移动吸收,由此能够减少对凸连接器100的影响。
接着,下面将列举修改实施例或改进实例。将参见图20说明实施例1-1。如图20内所示,关于凸连接器100,凸连接器100在z-轴方向上的高度设定为等于端子引导体120的高度。在这种情况下,对于凹连接器200,端子插孔230的开口部分(称为开口部分231)被形成为这样,使开口部分231沿z-轴方向的位置相对于引导体插孔220的开口部分222的位置较高。这就是说,凹进或凹陷部分240形成在凹连接器200的下表面或底表面上,这样使端子插孔230通过凹陷部分240开口(或这样使端子插孔230在凹陷部分240的底表面上开口)。借助这样的设置,虽然凸端子110和端子引导体120的高度相等,但是端子引导体120能够先于凸端子110插入引导体插孔220。
将参见图21说明实施例1-2。如图21所示,端子引导体120沿z-轴方向的高度比实施例1-1中的要小。这就是说,凸端子110沿z-轴方向的高度设定为大于端子引导体120沿z-轴方向的高度。在这种情况下,端子插孔230的开口部分231设定为甚至比实施例1-1中的要高,因此端子引导体120能够先于凸端子110确实地插入引导体插孔220。
将参见图22说明实施例1-3。在实施例1-3中,凸连接器100的端子引导体120也用作端子(凸端子)。这就是说,端子引导体120用作端子引导体和端子。在这种情况下,端子引导体120是用导电元件或导电材料制成的。对于凹连接器200,凹端子210也设置在引导体插孔220内部。
将参见图23说明实施例1-4。在本实施例1-4中,端子引导体(称为引导体250)设于凹连接器200。在引导体250的下端部分上形成锥形部分251。此外,形成圆柱形元件260,以支承或保持凹端子210,这样使圆柱形元件260从凹连接器200伸出。对于凸连接器100,引导体插孔160形成在凸连接器100的上部分,以接收引导体250。另外,锥形表面161形成在引导体插孔160的开口处,以便可以平稳地引导引导体250。然后,引导体250平稳地插入引导体插孔160。因此,定位是在连接前实现的,凸端子110和凹端子210能够彼此配合。
将参见图24说明实施例1-5。在本实施例1-5中,端子引导体120设置在端子台130上,这样使端子引导体120不位于端子台130的中心。
在上述的实施例1-1至1-5中,得到与实施例1相同的效果。
下面,将参照图25说明实施例2。图25是端子台的主视图,是从z-轴的正方向看到的,并且凸端子110被省略。除凸起部分132的形状之外,实施例2在结构上与实施例1相似。在实施例1中,凸起部分132基本上形成为卵形或椭圆形,或长方形。另一方面,在实施例2中,凸起部分(称为凸起部分132′)基本上形成为圆形或环形。由于端子引导体120的横截面是矩形的,端子引导体120用于停止凸起部分132′的转动。因此凸起部分基本上是圆形的。在实施例2中也获得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效果。
下面,将参见图26说明实施例3。除壳体140内部的端子台130的安装之外,实施例3在结构上与实施例1相似。在实施例1中,端子台130被支座150支承,并且它在z-轴的负方向上的移动被支座150限制。同时端子台130沿z-轴的正方向的移动被壳体140的台阶部分141限制。另一方面,在实施例3中,保持部分146和147被设置在壳体140内部,位于壳体140的上端部分,以便在保持部分146和147之间安装端子台130。保持部分146和147从壳体140的内表面沿径向向内的方向延伸或伸出,然后在壳体140内部沿周边方向形成。端子台130安装在壳体140内部的保持部分146和147之间,并具有一定的或预定的空隙或间隙。这就是说,保持部分146和147没有完全地限制端子台130的移动,端子台130被安装为这样,使端子台130能够在三维方向上进行平行和转动运动。
关于允许端子台130移动的间隙,间隙量(或端子台130在三维方向上的移动量)设定为基本上是凸连接器100和凹连接器200之间的位置偏移量,该位置偏移量是由每个元件本身具有的尺寸和形状等的误差引起的。通过间隙的这种设置,可以改进凸连接器100和凹连接器200组装的操作性。如以上所述,在实施例3中获得与实施例1相同的效果。
下面,将参见图27至30说明实施例4。除端子引导体等之外,实施例4在结构上与实施例1相似。图27示出凸连接器100′(仅示出凸端子110′、引导体120′和端子台130′)的透视图。图28示出凹连接器200′的透视图。在图27和28中,引导体120′从端子台130′延伸的方向和引导体120′插入引导体插孔220′的方向是z-轴的正方向。平行于图面的方向是y-轴,垂直于图面的方向是x-轴。
在实施例4中,凸连接器100′的引导体120′被形成为圆柱形。凸端子110′也被形成为圆柱形。另外,凸端子110′逐渐变细至顶部的一点。如图27内所示,在端子台130′的周边上,转动限制器接收部分133′被设置作为一个防转机构。该转动限制器接收部分133′是通过由z-轴的正方向切除端子台130′的外周边的相对弧形而形成的,这样使转动限制器部分133′径向地向内和向下凹陷。
虽然防转机构的细节将在下文内说明,端子台130′的一定的转动量或更多转动量是借助转动限制器接收部分133′和设于壳体140′的转动限制器部分141′限制(见图29,30)。在此处,在本实施例中,两个转动限制器接收部分133′设置在沿x-轴方向的端子台130′的外周边上的圆周相对位置。然而,这些位置并不局限于上述的位置。另外,转动限制器接收部分133′的数量不局限于2,然而,必须设置至少一个转动限制器接收部分133′,以限制端子台130′的转动。
关于凹连接器200′,如图28所示,凹端子210′和能够接收引导体120′的引导体插孔220′设于凹连接器200′。在引导体插孔220′沿z-轴正方向的开口部分处形成锥形表面221′,这样便于凸连接器100′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插入引导体插孔220′。
关于防转机构,将在下面说明。图29示出凸连接器100′的主视图,是由z-轴的正方向看到的。图30是凸连接器100′的剖视图,是沿图29的直线XXX-XXX切取的。直线XXX-XXX平行于x-轴。在图29、30内,转动限制器部分141′形成在壳体140′的顶端部分,这样使转动限制器部分141′在直线XXX-XXX和壳体140′的外周边之间的交叉位置处在径向向内方向上凸起。另外,转动限制器部分141′的宽度“l1”设定为小于端子台130′的转动限制器接收部分133′的宽度“l2”(即l1<l2)。通过“l1<l2”的关系使端子台130′仅能够在一定的允许范围内转动或翻转。
关于端子台130′和壳体140′的组件,端子台130′从z-轴的负方向插入壳体140′,这样使转动限制器部分141′与端子台130′的转动限制器接收部分133′配合或接合,然后端子台130′被安装在壳体140′内部。如以上所述,由于转动限制器接收部分133′是径向向内和向下凹陷的,通过转动限制器部分141′和转动限制器接收部分133′之间的接合,转动限制器部分141′将端子台130′沿z-轴正方向的移动限制在预定的允许限度(这就是说,转动限制器部分141′作为限制器或限制部分,其将端子台130′沿z-轴正方向的移动限制在预定的允许限度)。这就是说,端子台130′在z-轴的正方向上仅能够在预定的允许限度内移动。此外,借助这种接合(或借助防转机构),转动限制器部分141′将端子台130′的转动运动或移动限制在一定的允许范围内。
另一方面,关于端子台130′沿z-轴负方向的移动,与实施例1中的方式相同,因为端子台130′由设置在壳体140′内部的支座150支承,端子台130′沿z-轴负方向的移动被支座150限制。这就是说,端子台130′沿z-轴正方向的移动被转动限制器部分141′限制在预定的允许限度内,并且沿z-轴负方向的移动被支座150限制。以这种方式,端子台130′被安装和支承在支座150和壳体140′内部的转动限制器部分141′之间,这样使端子台130′可相对于壳体140′在三维方向上在预定的允许范围内移动和转动。
同样在实施例4中,通过上述的设置,这就是说,通过端子台130′在三维方向上的平行和转动运动,在凸连接器100′和凹连接器200′之间的位置偏移能够被吸收,该位置偏移是由每个元件本身具有的尺寸或形状等误差引起的。因此,可以提高凸连接器100′和凹连接器200′的组件的操作性,并且获得与实施例1相同的效果。
接着,下面示出实施例4的修改实施例或改进实例。将参见图31说明实施例4-1。图31是端子台130′的主视图,是由z-轴正方向看到的。在本实施例中,引导体120′的顶端部分形成为锥形,仅一个转动限制器接收部分133′和一个转动限制器部分141′被设置作为防转机构。
接着,将参见图32至35说明实施例5。除凸端子和端子引导体之外,实施例5在结构上与实施例1相似。在实施例1中,凸端子110和端子引导体120是单独地形成的。然而,在实施例5中,凸端子110″被埋置或嵌入引导体120″(在引导体120″的表面中),随后凸端子110″和引导体120″(或引导体部分)彼此成为一体。
图32是凸连接器100的透视图。图33是端子台130的主视图,是由z-轴正方向看到的。图34是端子台130的主视图,是从y-轴正方向看到的。凸端子110″的第一端子111被埋置在引导体120″的沿x-轴方向的正方向侧面125内,这样使第一端子111的x-轴正方向侧面111a是露出或裸露的。相似地,凸端子110″的第二端子112和第三端子113被埋置在引导体120″的沿x-轴方向的负方向侧面126内,这样使x-轴负方向侧面112a和113a是露出或裸露的。
图35是凹连接器200的剖视图。由于凸端子110″和引导体120″彼此成为一体,凹端子210设置在凹连接器200的引导体插孔220″的内部。
在实施例5中,同样地,端子台130安装在壳体140内部,这样使端子台130可以在壳体140内部进行三维方向上的平行和转动运动,随后获得与实施例1相同的效果。此外,由于凸端子110″被埋置在引导体120″内,在连接或组装时在凸端子110″和其它元件之间不会产生干涉或无意的接触。因此能够显著地保护凸端子110″。
本申请基于先前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05-227546,其是2005年8月5日提交的。该日本专利申请No.2005-227546的全部内容在此引入以供参考。
虽然已参见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说明,但是本发明不局限于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以上所述实施例的修改和变化对于技术熟练人员可以根据上述的教导产生。本发明的范围参照以下的权利要求确定。
Claims (20)
1.一种连接端子,其包括:
外壳;
壳体,其被固定在所述外壳上;
端子台,其被安装在所述壳体内部,并且具有第一端子和引导体部分,所述第一端子和所述引导体部分从所述端子台的一端沿相同的方向彼此平行地伸出;
连接元件,其面对着所述壳体,并且具有第二端子和凹陷部分,所述第一端子与所述第二端子配合和连接,以形成电连接,所述引导体部分与所述凹陷部分配合;
所述端子台在被安装在所述壳体内部时在三维方向上是可移动的;以及
所述第一和第二端子是在所述引导体部分配合到所述凹陷部分上之后彼此配合的。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子和所述引导体部分被单独地设置在所述端子台上,所述第二端子和所述凹陷部分被单独地设置在所述连接元件上。
3.一种连接端子组件,其包括:
第一外壳;
多个第一组件,其设置在所述第一外壳上,其中每个组件具有:壳体,其固定在所述第一外壳上;端子台,其安装在所述壳体内部;第一端子;引导体部分;所述第一端子和所述引导体部分从所述端子台的一端沿相同的方向彼此平行地伸出;
第二外壳,其包括面对着所述壳体的连接元件;
多个第二组件,其数量与所述第一组件相同,其被固定在所述连接元件上对应于所述第一组件的位置,以与所述第一组件结合,每个第二组件具有第二端子和凹陷部分,所述第一端子与所述第二端子配合和连接,以形成电连接,所述引导体部分与所述凹陷部分配合;以及
当结合所述第一和第二组件时,所述端子台在所述壳体内部在三维方向上是可移动的。
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端子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引导体部分配合到所述凹陷部分上之后,所述第一和第二端子彼此配合。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具有限制所述端子台转动的转动限制器部分,以及
所述转动限制器部分将所述端子台在垂直于所述第一和第二端子之间的连接方向的平面上的移动限制在预定的允许限度内。
6.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具有限制所述端子台转动的转动限制器部分;以及
所述转动限制器部分将所述端子台在垂直于所述第一和第二端子之间的连接方向的平面上的移动限制在预定的允许限度内。
7.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端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具有限制所述端子台转动的转动限制器部分;以及
所述转动限制器部分将所述端子台在垂直于所述第一和第二端子之间的连接方向的平面上的移动限制在预定的允许限度内。
8.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还具有限制部分,该限制部分限制所述端子台在端子台安装方向上的移动;以及
所述限制部分将所述端子台在所述第一和第二端子之间的连接方向上的移动限制在预定的允许限度内。
9.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还具有限制部分,该限制部分限制所述端子台在端子台安装方向上的移动,以及
所述限制部分将所述端子台在所述第一和第二端子之间的连接方向上的移动限制在预定的允许限度内。
10.按照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接端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还具有限制部分,该限制部分限制所述端子台在端子台安装方向上的移动,以及
所述限制部分将所述端子台在所述第一和第二端子之间的连接方向上的移动限制在预定的允许限度内。
11.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体部分的顶端部分或所述凹陷部分的开口部分中的至少一个形成为锥形。
12.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体部分的顶端部分被定位得高于所述第一端子的顶端部分。
1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子被设置在端子插孔内部,该端子插孔接收所述第一端子;以及
所述端子插孔的开口部分被定位得高于所述凹陷部分的开口部分。
1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端子,还包括:
支座,其被安装在所述壳体内部,用于支承所述端子台,所述支座限制所述端子台沿所述第一和第二端子之间的连接方向的向下移动;
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和第二端子是传输流体压力传感器的信号的端子;以及
所述流体压力传感器通过所述支座设置在所述端子台的相对侧面上。
15.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子被设置在所述第一端子能通过弹性变形抵靠在所述引导体部分上的位置。
16.按照权利要求9所述的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体部分的顶端部分或所述凹陷部分的开口部分中的至少一个形成为锥形。
17.按照权利要求8所述的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体部分的顶端部分或所述凹陷部分的开口部分中的至少一个形成为锥形。
18.按照权利要求10所述的连接端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体部分的顶端部分或所述凹陷部分的开口部分中的至少一个形成为锥形。
19.按照权利要求16所述的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体部分的顶端部分被定位得高于所述第一端子的顶端部分。
20.一种组装连接端子的方法,该连接端子包括:第一外壳;多个第一组件,其设置在所述第一外壳上,其中每个第一组件具有固定在所述第一外壳上的壳体、安装在所述壳体的内部的端子台、第一端子和引导体部分,所述第一端子和所述引导体部分从所述端子台的一端沿相同方向彼此平行地伸出;第二外壳,其包括面对着所述壳体的连接元件;多个第二组件,其数量与所述第一组件相同,并被固定在所述连接元件上对应于所述第一组件的位置,以与所述第一组件结合,每个第二组件具有第二端子和凹陷部分,所述第一端子与所述第二端子配合和连接,以形成电连接,所述引导体部分与所述凹陷部分配合,并且当结合所述第一和第二组件时,所述端子台在所述壳体内部在三维方向上是可移动的,本方法包括:
将所述引导体部分配合到所述凹陷部分内;
通过将所述引导体部分配合到所述凹陷部分内而把所述第一端子引导到对应于所述第二端子的位置;以及
在引导所述第一端子之后,将所述第一端子配合到所述第二端子上。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5227546A JP2007042529A (ja) | 2005-08-05 | 2005-08-05 | 接続端子及び接続端子の組立体及び接続端子の組み付け方法 |
JP2005227546 | 2005-08-05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913245A CN1913245A (zh) | 2007-02-14 |
CN100442606C true CN100442606C (zh) | 2008-12-10 |
Family
ID=376697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200610110063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42606C (zh) | 2005-08-05 | 2006-08-04 | 连接端子、连接端子组件和组装连接端子的方法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7255583B2 (zh) |
JP (1) | JP2007042529A (zh) |
CN (1) | CN100442606C (zh) |
DE (1) | DE102006036090A1 (zh) |
FR (1) | FR2889627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186133B2 (ja) * | 2007-05-08 | 2013-04-17 | オリンパスメディカル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及び医療装置 |
DE102008064650A1 (de) * | 2008-05-06 | 2010-02-04 | Sauer Gmbh Lasertec | Messkopf, Messverfahren, Arbeitskopf, Laserbearbeitungsmaschine |
JP2012079452A (ja) * | 2010-09-30 | 2012-04-19 | Yamatake Corp | 電子機器保持用ソケットおよび火炎センサ |
JP5548088B2 (ja) * | 2010-09-30 | 2014-07-16 | アズビル株式会社 | 電子機器保持用ソケットおよび火炎センサ |
JP5711096B2 (ja) * | 2011-10-24 | 2015-04-30 | モレッ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ドMolex Incorporated | コネクタ |
US9297972B2 (en) | 2012-07-30 | 2016-03-29 | Glenair, Inc. | Advanced fiber-optic contact and method |
US9819107B2 (en) * | 2013-11-26 | 2017-11-14 | Glenair, Inc. | Advanced panel mount connector and method |
CN106410469B (zh) * | 2015-07-31 | 2018-10-12 | 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 连接器插座、连接器组件、电池汇流排组件及电池装置 |
CN107565277B (zh) * | 2017-07-31 | 2019-09-17 | 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Usb母接口及汽车 |
DE102017220142B4 (de) * | 2017-11-13 | 2024-07-18 | Robert Bosch Gmbh | Prüfeinrichtung für eine Steckverbindung, Steuergerät, Steuersystem |
FR3076097B1 (fr) * | 2017-12-21 | 2019-12-13 | Sagemcom Broadband Sas | Support de montage destine a faciliter une connexion d’au moins un connecteur libre sur un connecteur complementaire |
JP6965767B2 (ja) * | 2018-01-23 | 2021-11-10 |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 車載通信システム |
KR101923145B1 (ko) * | 2018-03-02 | 2019-02-20 | 이승용 | 이동 가능한 커넥터를 포함한 테스트 소켓 및 그 테스트 소켓을 포함한 테스트 장치 |
JP2019220311A (ja) * | 2018-06-19 | 2019-12-26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接続構造及び装置複合体 |
WO2020065949A1 (ja) * | 2018-09-28 | 2020-04-02 | 株式会社Fuji | ガイド付き安全扉 |
CN113948827B (zh) * | 2020-06-30 | 2023-07-14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电池、电池模组和电池包 |
US12013584B2 (en) * | 2021-12-02 | 2024-06-18 | Te Connectivity Solutions Gmbh | High-speed active contact |
CN217623203U (zh) * | 2022-06-28 | 2022-10-21 | 国创移动能源创新中心(江苏)有限公司 | 一种自动充电装置 |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820180A (en) * | 1988-06-09 | 1989-04-11 | Molex Incorporated | Floating panel mount for electrical connector |
US5228865A (en) * | 1992-03-31 | 1993-07-20 | The Whitaker Corporation | Float mount electrical connector |
US5437558A (en) * | 1993-02-01 | 1995-08-01 | Fujitsu Limited | Connector having skirt with holes to receive plug pins and alignment pin |
US5516303A (en) * | 1995-01-11 | 1996-05-14 | The Whitaker Corporation | Floating panel-mounted coaxial connector for use with stripline circuit boards |
US5631632A (en) * | 1995-08-31 | 1997-05-20 | Aisin Seiki Kabushiki Kaisha | Pressure monitoring system |
US5769652A (en) * | 1996-12-31 | 1998-06-23 | Applied Engineering Products, Inc. | Float mount coaxial connector |
CN1377105A (zh) * | 2001-03-27 | 2002-10-30 | 三美电机株式会社 | 电连接器 |
US6506069B2 (en) * | 2001-01-25 | 2003-01-14 | Kelsey-Hayes Company | Floating electrical connector for a pressure sensor |
CN2552186Y (zh) * | 2002-06-14 | 2003-05-21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19917941A1 (de) * | 1999-04-21 | 2000-10-26 | Bosch Gmbh Robert | Bremsgerät für Fahrzeugbremssysteme |
DE10318678A1 (de) * | 2003-04-24 | 2004-12-30 | Vega Grieshaber Kg | Sensor, insbesondere Druck-Sensor zur Befestigung an einem Behältnis |
JP2005257497A (ja) * | 2004-03-12 | 2005-09-22 | Denso Corp | センサ装置およびセンサ装置の接続構造 |
-
2005
- 2005-08-05 JP JP2005227546A patent/JP2007042529A/ja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06
- 2006-07-25 US US11/491,967 patent/US7255583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6-08-02 FR FR0653253A patent/FR2889627A1/fr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06-08-02 DE DE102006036090A patent/DE102006036090A1/de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06-08-04 CN CNB2006101100638A patent/CN100442606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820180A (en) * | 1988-06-09 | 1989-04-11 | Molex Incorporated | Floating panel mount for electrical connector |
US5228865A (en) * | 1992-03-31 | 1993-07-20 | The Whitaker Corporation | Float mount electrical connector |
US5437558A (en) * | 1993-02-01 | 1995-08-01 | Fujitsu Limited | Connector having skirt with holes to receive plug pins and alignment pin |
US5516303A (en) * | 1995-01-11 | 1996-05-14 | The Whitaker Corporation | Floating panel-mounted coaxial connector for use with stripline circuit boards |
US5631632A (en) * | 1995-08-31 | 1997-05-20 | Aisin Seiki Kabushiki Kaisha | Pressure monitoring system |
US5769652A (en) * | 1996-12-31 | 1998-06-23 | Applied Engineering Products, Inc. | Float mount coaxial connector |
US6506069B2 (en) * | 2001-01-25 | 2003-01-14 | Kelsey-Hayes Company | Floating electrical connector for a pressure sensor |
CN1377105A (zh) * | 2001-03-27 | 2002-10-30 | 三美电机株式会社 | 电连接器 |
CN2552186Y (zh) * | 2002-06-14 | 2003-05-21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070032113A1 (en) | 2007-02-08 |
US7255583B2 (en) | 2007-08-14 |
CN1913245A (zh) | 2007-02-14 |
FR2889627A1 (fr) | 2007-02-09 |
DE102006036090A1 (de) | 2007-02-15 |
JP2007042529A (ja) | 2007-02-1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0442606C (zh) | 连接端子、连接端子组件和组装连接端子的方法 | |
TWI706138B (zh) | 探針 | |
KR102233872B1 (ko) | 폼 팩터가 작은 압력 센서 | |
CN101849325A (zh) | 能够连接于印刷线路板的连接器 | |
US9490582B2 (en) | Insulation body of a plug-in connector | |
US9236696B2 (en) | Coaxial connector | |
KR102271503B1 (ko) | 신호 전송 커넥터 | |
CN103026560B (zh) | 连接器检验系统 | |
JP2013026145A (ja) | コネクタ及び半導体試験装置 | |
US6695650B2 (en) | Plug-type connector for simultaneously connecting several coaxial cables | |
US20190052031A1 (en) | Coaxial cable connector and coaxial connector device | |
KR101815011B1 (ko) | 포고 핀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전자 부품 테스트 장치 | |
KR101359716B1 (ko) | 하네스 회로검사용 홀더 | |
WO2021095484A1 (ja) | コネクタ装置 | |
CN212514676U (zh) | 连接器件以及电子设备 | |
US20210408733A1 (en) | Plug Connectors for a Plug Connector System, Plug Connector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a Plug Connector System | |
TWI745750B (zh) | 電性連接件及電性連接裝置 | |
US6726493B2 (en) | Method and structure for connecting and aligning electrical connections disposed on devices by fitting one device into an opening on another device | |
CN217404428U (zh) | 测试连接器及测试系统 | |
CN218770506U (zh) | 一种多插针的快速定位组装结构 | |
CN111555061B (zh) | 插头结构、插座结构以及接电组件 | |
CN221883775U (zh) | 一种高频电性检测组件 | |
CN220207690U (zh) | 测试插座 | |
CN214280395U (zh) | 一种同轴接插件压线套定位工装 | |
CN215728629U (zh) | 一种电路板工装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7 |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1210 Termination date: 201008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