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429581C - 再循环方法和用于该再循环方法的再循环系统 - Google Patents

再循环方法和用于该再循环方法的再循环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429581C
CN100429581C CNB2004100595719A CN200410059571A CN100429581C CN 100429581 C CN100429581 C CN 100429581C CN B2004100595719 A CNB2004100595719 A CN B2004100595719A CN 200410059571 A CN200410059571 A CN 200410059571A CN 100429581 C CN100429581 C CN 100429581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veloper
branch
toner
processing
recyc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41005957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550936A (zh
Inventor
森井良浩
相马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ico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ico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icoh Co Ltd filed Critical Ricoh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5509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55093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29581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29581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94Reconditioning of the developer unit, i.e. reusing or recycling parts of the unit, e.g. resealing of the unit before refilling with tone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00Metal working
    • Y10T29/49Method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e
    • Y10T29/49751Scrap recovering or utilizing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leaning In Electrography (AREA)
  • Developing Agents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 Control Or Security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 Forming Counted Batches (AREA)

Abstract

一种再循环系统,该再循环系统在通过生产再循环纸而进行传统再循环时,再循环用于纸张上图像的调色剂,由此使该系统更有利于环境保护。该再循环系统包括显影剂去除分部,具有信息处理功能和通信功能,用于去除附着于在市场上使用的纸张上的显影剂,并存放该去除的显影剂;以及显影剂处理分部,具有信息处理功能和通信功能,对存放在该显影剂去除分部中的显影剂进行再循环处理。该显影剂去除分部根据存放的显影剂量,判定是否需要对显影剂进行再循环处理,并在判定需要进行再循环时,将再循环处理请求信息发送给该显影剂处理分部。该显影剂处理分部在接收了来自显影剂去除分部的再循环处理请求信息后,执行对显影剂的再循环处理。

Description

再循环方法和用于该再循环方法的再循环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再循环方法,用于从例如市场上的废成像装置、废纸张等的产品中回收显影剂,还涉及一种用于该再循环方法的再循环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对环境问题越来越重视,制造商和其它公司已经根据有效利用资源、减少浪费、降低成本等观点而开始回收并再循环其产品。再循环方法通常分为以下几种。
1)私人再使用:
一种再循环处理方法,其中使用产品的使用者再使用产品的一部分,也就是组成部分或类似物。例如,使用作为一种成像装置的复印机的使用者,通过用显影剂重新充满容纳显影剂的容器即调色剂瓶而再使用该容器的情况对应于该方法。在这种情况下,再使用了待再循环的容器,因此没有降低容器的价值。因此,私人再使用可以称为一种使环境载荷降低效果达到最大并使再循环成本达到最小的处理方法。
2)产品再使用:
一种再循环处理方法,其中对使用后的从市场上回收的产品如复印机(下文称之为“回收产品”)进行预定的再生处理,以便使回收的产品作为“再生产品”使用。在该处理方法的情况下,由于直接再利用了产品的大部分组分,因此环境载荷降低效果显著提高。
3)组分再使用:
一种再循环处理方法,其中从回收的产品取得组分或单元并将其再使用为新产品中的组分或单元。该方法具有高环境载荷降低效果,因为能够不进行制造处理,来提供通过对处理施加相当大量的能量而最初制造的组分或单元。
4)材料再循环:
一种再循环处理方法,其中将回收的产品破碎成单元材料,通过某些处理由其获得待使用的再生材料。该方法包括闭环材料再循环方法和开环材料再循环方法,该闭环材料再循环方法能够使产品的材料用在获得该材料的产品所属的领域中,而开环材料再循环方法是使产品的材料用在不同于获得该材料的产品所属的领域的领域中。
5)减少原材料:
一种再循环处理方法,其中回收的产品破碎成材料并进行分级等,对材料实施该方法以最终获得待再使用的原材料。该方法实现零浪费再循环。
6)能量回收:
一种处理方法,其中例如回收产品中使用的易燃材料如塑料有效地用作燃烧的热能。
在上述处理方法中,就降低环境载荷的效果来说,“1)私人再使用”是最好的。其它方法的择优次序依次为2)、3)、......、6)。因此,实际促进制造商再循环的重点在于,如何通过更高等级的处理方法来保持该再循环。
但是实际上,可以通过更高级的处理方法进行非永久性连续处理,如上述“1)私人再使用”的处理方法。即,在一定时间周期后必须放弃该处理方法。这是因为,产品本身的功能在一定时期后会退化而不能在市场上或供使用者使用,且失去了使用该处理方法而再循环该产品的经济价值。
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已经执行通过更高级处理方法如“1)私人再使用”进行的再循环,则实施处理方法“2)”和其它次要方法之一。通过次要处理方法而执行再循环一定时期。当该再循环对象退化时,替换另一种次要处理方法。再循环就是这样进行的。在再循环中,仅通过上述方法“1)至6)”中的一种进行处理是不够的;必须执行所有这些处理方法。
而且实际上,处理方法“1)至6)”通常必须彼此并行进行,这是因为:处理处理即上述处理方法“1)至6)”之一根据产品(如复印机)的种类而改变;并且即使再循环限于一种产品,再循环处理的阶段也根据产品中的组分/单元而改变。
涉及该问题的再循环处理方法是公知的,如在日本专利公开号为2000-181958中提出了该方法。在该提出的传统再循环方法中,由原材料阶段至处理阶段的处理精确地定义为,利用再循环零件而故意生产再循环产品的材料流。
可以说办公室机器如打印机、复印机和传真机是为其促进基于上述方法的再循环的产品实例。但是在这样的办公室机器的情况下,废物包括供应品如消耗品。该供应品的典型实例是包括调色剂和吸收剂的显影剂、其上形成有图像的废纸张。因此,在这样的机器的再循环中,考虑如何再循环这样的供应品以及机器主体是非常重要的。
再循环作为供应品的显影剂的处理方法是已知的,例如公开在日本专利公开号2001-3063中。根据公开的该传统再循环方法,由于注意到调色剂和吸收剂为细微粒子的情况,因此在铁制品中有效地利用废调色剂和废吸收剂。特别是,使用混合器使废调色剂和废吸收剂混合在待烧结的原材料中,并通过烧结设备对该待烧结的混合材料进行烧结,由此使得混合在烧结原材料中的废调色剂和废吸收剂中的铁粉作为铁原料得以有效利用。而且,废调色剂中的部分树脂燃烧而作为粉末焦炭的替代物得以有效利用。由于在将废调色剂和废吸收剂混合在待烧结的原材料中后对其进行烧结,因此可以容易地处理它们而不分散。
对用作供应品的纸张进行再循环处理的方法包括再循环纸的生产。由于写在废纸张上的文档通常是机密文档,因此预先通过切碎或溶解和凝固来处理废纸张,处理过的纸再生成新纸张、卫生纸等。该处理方法对应于如上所述被分类的再循环方法中的上述“4)材料再循环”处理方法。但是由于采用再循环纸,因此目前存在纸品质问题,基本原因是,附着在所收集废纸上的调色剂导致的再循环纸的纸质量污染。在对纸的质量要求很高的情况下,该问题显得尤为严重。
另一方面,已经提出了再循环废纸而不形成普通再循环纸的再循环设备。该再循环设备以这样的方式进行工作,即,向废纸张施加预定化学溶液,纸张中的纤维由此膨胀而降低了调色剂的粘结强度,并使调色剂受热时与分离件保持压力接触,由此使其转移到分离件上而得以去除。据说该处理比普通纸再循环更有利之处在于,从废纸张上去除了图像,从而能回收纸张为具有与原始高质量纸张相同的质量的纸张。
采用该再循环设备(还称之为“调色剂去除设备”)的再循环处理方法基本对应于上述“2)产品再使用”处理方法。而且根据上述再循环处理方法的分类,据说通过调色剂去除设备进行的再循环比用于形成普通再循环纸的处理更有利。
采用该调色剂去除设备进行的再循环处理包括几种不同的实施形式。在第一种实施形式中,使用者拥有他/她的调色剂去除设备,并在必要时由他/她自行进行再生处理。该形式的上述再循环处理方法被认为是对应上述“1)私人再使用”处理方法。然而,由于再生处理自行发生,所以其实际上对应于根据该分类的上述“2)产品再使用”处理方法。
在第二实施形式中,具有调色剂去除设备的组织或个人进行再生处理。例如,日本专利公开号2002-109021中公开了该形式的再循环。下面将参照附图说明该形式。该形式中的再循环据说是一种极为有利的再循环处理方法。
日本专利公开号2001-3063中披露的上述再循环方法是一种有效环境保护手段。但是,如果制造者执行该方法作为再循环处理的核心,即作为主要处理方法,则存在执行该方法的持续性问题。该问题在于:在环境保护活动中如何发现合适的经济体制。即,在商业活动中,期望降低环境保护活动所需的成本的同时,进行该环境保护活动。也就是说,期望环境保护活动和利益获取活动都要基于共同的出发点,且环境保护活动本身就是公司利益的来源。而且作为环境保护活动领域的组成部分的再循环领域也是同样的。实施要予以支付,即以与获得利益相同的方式,的再循环处理,比实施要进行反向支付的再循环处理更可取。但是,根据日本专利公开号2001-3063中公开的再循环处理方法,实施的再循环处理是反向支付的,即以这样的形式:调色剂/吸收剂供应方向使用调色剂或吸收剂的处理方支付费用。
从再循环处理的技术角度看,偏爱这种方式的原因为以下几点。首先,在日本专利公开号2001-3063中公开的上述再循环处理方法中,由包含为调色剂中主要组分的树脂(粘结剂树脂)所附加的技术价值不够高。调色剂中的树脂组分被用作焦炭的替代物。但是在炼铁中,仅使用一部分树脂组分,而大部分树脂组分被排气设备气化和处理。此外,在烧结步骤中废调色剂和废吸收剂的混合比限于0.5%或低于0.5%。这是因为,调色剂树脂组分根据调色剂的种类而变化,且这种变化影响烧结矿石的还原条件等。在吸收剂中含有涂料。该涂料还影响也原条件或烧结矿石等。这也是限制混合比的原因。
其次,如果显影剂处理成铁原料、则不能说调色剂和吸收剂是有效的原材料,这是因为,由于烧结材料上述混合比限制为0.5%或低于0.5%而使由此生产的铁量不够大。而且调色剂包括含有铁和不含铁的部分。即使在这些含铁的部分中,离子铁含量为50%或更低,这是很不利的。因此,在用作铁原材料的情况下,效率进一步降低。
为此,显影剂用作待烧结原材料的功效很低,因此显影剂的经济附加值很低。也就是说,显影剂不能称为实施烧结处理所必须和有用的材料。
另一方面,在日本专利公开号2002-109021中公开的上述再循环处理方法还存在尚未解决的问题。该问题是,没有提出处理作为办公室机器另一供应品的调色剂的方法。也就是说,关于该再循环处理方法,仅提到在从废纸张分离调色剂时结束的处理。如果通过掩埋,简单的烧结或者其它一些类似的方式来处置分离的调色剂,则从环境保护的观点看,该处理方法不能说是合理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实现稳定再循环活动的再循环方法,该再循环活动进行这样的再循环,使得包含各种含铁调色剂的调色剂和各种吸收剂的任何显影剂具有附加经济价值。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再循环系统,其中对过去用过的纸张进行纸再循环处理以及对用于形成废纸张上图像的调色剂进行再循环处理,由此更有利于保护环境。
根据本发明,从市场上用过的产品中回收显影剂并对其进行处理的再循环方法包括:从市场上回收废显影剂的显影剂回收步骤,和使在该显影剂回收步骤中回收的显影剂可再次在市场上使用的显影剂再生步骤。
一种对市场上用过的废纸张进行处理的再循环系统,包括:显影剂去除分部,具有信息处理功能和通信功能,去除附着于废纸张上的显影剂,并容纳去除的显影剂;以及显影剂处理分部,具有信息处理功能和通信功能,对容纳在显影剂去除分部中的显影剂进行再循环处理。该显影剂去除分部根据容纳的显影剂量,判定是否需要对显影剂进行再循环处理,并在判定需要进行再循环时将再循环处理请求信息发送给显影剂处理分部。该显影剂处理分部在接收了来自显影剂去除分部的再循环处理请求信息后,执行对显影剂的再循环处理。
附图说明
通过下面参照附图进行的详细说明,可以更清楚理解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其中:
图1是示出了作为由原材料阶段至处理阶段的材料流的传统再循环系统的例子的原理图;
图2是示出了另一传统再循环系统的原理图;
图3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再循环方法的原理图;
图4是示出了图3所示再循环方法的从属原理图;
图5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调色剂再生处理的例子的流程图;
图6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其中混合有新调色剂的调色剂再生处理的例子的流程图;
图7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其中再使用背离标准的调色剂的调色剂再生处理的例子的流程图;
图8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其中混合有新调色剂的调色剂再生处理的另一形式的流程图;
图9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其中混合有新调色剂的调色剂再生处理的另一形式的流程图;
图10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七实施例的两种组分显影剂回收和再生的原理图;
图11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七实施例的两种组分显影剂回收和再生的从属原理图;
图12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八实施例的两种组分显影剂回收和再生的具体处理的流程图;
图13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九实施例的在再循环中心实施再循环处理的情况下的再循环原理图;
图14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九实施例使用的再循环系统和方法的原理图;
图15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九实施例在回收中心和再循环中心执行回收处理的情况下的再循环原理图;
图16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十实施例的再循环方法原理图,该再循环方法基于由显影剂再生处理至显影剂回收处理的信号;
图17是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十实施例的执行显影剂回收处理和显影剂再生处理的系统的示意图;
图18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十实施例的通过输出装置产生的输出的例子的示意图,该输出作为回收显影剂验收质量参考信息;
图19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十一实施例的再循环方法原理图,该再循环方法基于由显影剂再生处理至显影剂回收处理的信号;
图20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十一实施例的通过输出装置产生的输出的例子的示意图,该输出作为回收显影剂验收量信息;
图21是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十二实施例的再循环系统的示意图,其中执行基于来自显影剂回收处理的信号的再循环信息管理;
图22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十三实施例的再循环系统的基本原理图;
图23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十四实施例再循环系统的从属原理图;
图24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十四实施例的调色剂去除装置的例子的整体结构的示意图;
图25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十五实施例的再循环系统的基本原理图,其中,显影剂次存放分部设置在显影剂去除分部内;
图26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十六实施例的再循环系统的基本原理图,其中,回收中心设置为显影剂去除分部;
图27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十七实施例的将回收的调色剂用于烧结的再循环系统的基本原理图;
图28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十八实施例的将回收的调色剂使用于造粒/成形的再循环系统的基本原理图;
图29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十九实施例的再循环系统的原理图;
图30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十九实施例的调色剂再生处理的另一形式流程图,该处理再使用背离标准的调色剂。
具体实施方式
在说明本发明之前,将参照附图描述现有技术。
图1示意性示出了日本专利公开号2000-181958中公开的再循环系统。也就是这样的原理:精确形成表示由原材料阶段至处理阶段的处理的材料流,并采用再循环零件按计划生产再循环产品。
图2示意性示出了日本专利公开号2000-109021中公开的再循环系统。在该系统中,如图所示,服务器113管理对废纸张进行再循环的再循环系统。设置在消费者位置的再循环箱111收集废纸张并通过网络将收集的信息发送到服务器113。调色剂去除装置112安装在移动回收卫星(处理车辆)上。服务器113根据再循环箱111中的收集信息确定再循环处理,并命令回收卫星完成再循环处理。该回收卫星回收再循环箱111中的记录介质,并采用调色剂去除装置112来进行回收处理,并再销售回收的介质。
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
第一实施例
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施例的再循环方法的原理。在该再循环方法中,在显影剂回收处理A1中从市场上回收显影剂。在该显影剂回收处理A1中,通过显影剂回收分部1将显影剂回收为回收显影剂T1。如果从其中回收显影剂T1的产品是电子照相成像装置,则回收的显影剂T1对应于回收使用后的装置时,残留在产品中,即装置中的调色剂或吸收剂,或作为从装置主体单独回收的供应品而收集的调色剂或吸收剂。收集的回收显影剂T1被输送到显影剂再生处理A2,由显影剂再生分部2再生,此后在市场上作为再生显影剂T2再次使用。
由显影剂回收分部1和显影剂再生分部2完成的显影剂回收处理A1和显影剂再生处理A2可以在一个工厂中作为单独的处理来执行。但是,考虑到显影剂回收广泛地分布于市场上,从自然分布效率的观点看,期望分别在不同的基地提供显影剂回收分部1和显影剂再生分部2,并单独完成显影剂回收处理A1和显影剂再生处理A2。不必仅在一个基地完成每个处理。例如,可以将回收的显影剂T1从执行显影剂回收处理A1的多个地方输送到用于显影剂再生处理A2的特定地方。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在多个基地中的每个基地提供显影剂回收分部1,而在一个基地提供显影剂再生分部2。
由于完全利用回收的显影剂T1作为再生显影剂T2,因此可以完全利用再循环后显影剂的基本功能。因此,可以实现完全利用,而不存在如日本专利公开号2001-3063中公开的上述技术所存在的降低功效的问题。为此,可以基本实现功能的完全利用,而与调色剂(铁型、塑料型等)的类型无关。
第二实施例
图4示出了本实施例在待回收显影剂为调色剂的情况下的再循环方法实例。如图4所示,在调色剂回收处理B1中回收的回收调色剂T3在调色剂再生处理B2中再生为再生调色剂T4。在这种情况下,在调色剂回收处理B1中通过调色剂回收装置3回收调色剂,并在调色剂再生处理B2中通过调色剂再生装置4再生调色剂。
图5示出了根据图4所示再循环方法的调色剂再生处理B2的再生调色剂处理。在下述步骤中执行该再生处理。在步骤3-1中,验收(回收)待回收的调色剂T3。在步骤3-2中进行验收检查。作为该验收检查,预先根据验收标准进行检查。例如通过期望的检查方式进行是否包含灰尘或类似物的检查。在步骤3-3中,进行预分级。执行该步骤的目的是,去除一部分回收的调色剂T3,回收的调色剂T3由于在市场上的磨损(磨蚀)而使其价值小于预定值;或者去除回收的调色剂T3中包含的灰尘或类似物。通过公知的手段如通用的风力分级完成该分级。
在步骤3-4中,将回收的调色剂T3包装在容器中。在步骤3-5中,进行检查以核对已包装调色剂中的组分,并进行运输检查以核对包装量。在步骤3-6中,将包装在容器中并通过运输检查核对过的调色剂作为再生调色剂T4(产品)运输到市场上去。
步骤3-2、3-3和3-5不是绝对必要的条件。根据条件如调色剂种类改变,如果必要的话,可以在调色剂再生处理中穿插这些步骤。在说明以下其它实施例和附图时,将不重复描述或解释步骤3-2、3-3和3-5。但是,假定涉及需要这些步骤的条件,再循环步骤在细节上基本与参照图5所述的步骤相同,只是回收的目的改变。
第三实施例
在上述第二实施例中,仅在调色剂再生步骤中使用回收的调色剂T3。但是在该实施例中,可以在再生调色剂中混合新生产的调色剂(下文称“新调色剂”)T5。根据调色剂的特性设定新调色剂T5的混合比(等于或高于0%并低于100%)。图6示出了调色剂再生处理B3,其中在图5所示处理中步骤3-4之前加入混合新调色剂T5的步骤3-a。在步骤3-a中,回收的调色剂T3和在调色剂工厂生产的新调色剂T5相混合。
可以去除该步骤3-a(混合),而可以在步骤3-4(包装)中混合并包装回收的调色剂T3和新调色剂T5。但是,考虑到容器中回收的调色剂T3和新调色剂T5在包装后的均匀性,期望在步骤3-a中,预先通过混合装置如混合器使回收的调色剂T3和新调色剂T5混合。该处理可以作为选择,使得去除步骤3-a(混合),并通过使容器振动而使混合和包装后的容器(未示出)中的回收调色剂T3和新调色剂T5的均匀性得到提高。
第四实施例
图7示出了在调色剂再循环情况下的另一种调色剂再生处理B4。即,在本实施例中的调色剂再生处理B4中,在步骤4-1中验收回收的调色剂T3;在步骤4-2中进行揉搓;在步骤4-3中研磨成粉;在步骤4-4中通过风力分级装置等进行分级,以便仅选择出大小合乎要求的微粒;在步骤4-5中进行包装;和在步骤4-6进行运输。这些步骤与生产新调色剂T5的传统技术粉碎处理中的步骤基本相同。但是,在新生产的调色剂的情况下,在步骤4-2中揉搓调色剂原材料,而在本实施例中揉搓回收的调色剂T3。
本实施例的特征如下所述。在第二和第三实施例中,磨损的结果是使一部分回收调色剂T3的尺寸小于标准尺寸,在分级步骤中,去除这部分回收调色剂T3。在该实施例中,再次揉搓回收调色剂T3,因此,不需要丢弃不均匀的部分,而且可以将调色剂再次均匀的制成要求的尺寸。而且在本实施例中,可以在步骤4-4中进行分级。但是,在揉搓下一批(步骤4-2)之前,可以在作为本实施例中步骤4-7的再填充步骤中,再填充在步骤4-4去除的调色剂,由此实现调色剂的完全利用。
第五实施例
图8示出了在调色剂再循环情况下的另一调色剂再生处理B5。即,本实施例中的调色剂再生处理B5是调色剂再生处理B4的应用实例。图8中由步骤4-1至步骤4-6的内容与图7中所示的相同,因此不重复相应描述。本实施例的特征在于与步骤4-1至4-6并行执行下述步骤。即在步骤5-a中进行新原材料(新调色剂T5)的揉搓;在步骤5-b中重新进行揉搓;在步骤5-c中重新进行粉碎;和在步骤5-d中重新进行调色剂分级。这些步骤5-a至5-d是根据传统粉碎处理生产新调色剂的步骤。但是在本实施例中,根据再生调色剂的特性有选择地进行步骤5-a至5-d。
特别是,有以下四种选择方式:(流程图中由附图标记51所指的)一种情况,其中在步骤5-a中进行原材料(新调色剂T5)的揉搓后,在步骤4-2的揉搓中,使用步骤5-a中揉搓的新调色剂T5;(流程图中由附图标记52所指的)一种情况,其中在步骤5-b中进行新调色剂T5的揉搓后,在步骤4-3的粉碎中,使用步骤5-b中揉搓的新调色剂T5;(流程图中由附图标记53所指的)一种情况,其中在步骤5-c中重新进行新调色剂T5的粉碎后,在步骤4-4的分级中,使用步骤5-c中粉碎的新调色剂T5;和(流程图中由附图标记54所指的)一种情况,其中在步骤5-d中进行新调色剂T5的分级后,在步骤4-5的包装中,使用步骤5-d中分级的新调色剂T5。
通过这些步骤,将新调色剂T5按要求混合于回收的调色剂T3中。在流程图中由附图标记51-54所示的每个流程中,可以设置使回收的调色剂部分和新调色剂部分混合的混合步骤(未示),并且可以在混合步骤中通过使用混合器或类似物来进行混合。在以下对其它实施例的描述中,不再重复描述关于回收的调色剂部分和新调色剂部分的混合器或类似物。但是,在与本实施例或第三实施例相同的条件下,进行相应的混合。
第六实施例
图9示出了在调色剂再循环情况下的另一种调色剂再生处理B6。即,在本实施例的调色剂再生处理B6中,由聚合实现有效利用,在调色剂生产中聚合是一种公知技术。在调色剂再生处理B6中,在步骤6-1中验收回收的调色剂;在步骤6-2中进行溶解;在步骤6-3中进行聚合;在步骤6-4中进行分级;在步骤6-5中进行包装;和在步骤6-6中进行运输。与这些步骤并行,通过使用新调色剂材料进行下述步骤。
在步骤6-a中混合新原材料;在步骤6-b中重新进行溶解和揉搓;在步骤6-c中重新进行聚合;和在步骤6-d中重新进行调色剂分级。根据再生调色剂的特性按照要求有选择地进行步骤6-a至6-d。在有些情况下,可不执行步骤6-a至6-d,而仅执行步骤6-1至6-6。
特别是,可以从以下四种方式中选择:(流程图中由附图标记61所指的)一种情况,其中在步骤6-a中进行原材料(新调色剂T5)的揉搓后,在步骤6-1中,将原材料混合在已验收过的回收调色剂中,然后进行到溶解回收调色剂T3的步骤6-2;(在流程图中由附图标记62所指的)一种情况,其中在步骤6-b中重新进行新调色剂T5的溶解后,使在步骤6-2溶解后的回收调色剂T3与新调色剂T5混合,并然后进行到用于聚合的步骤6-3;(流程图中由附图标记63所指的)一种情况,其中在步骤6-c中重新进行新调色剂T5的聚合后,使在步骤6-3中聚合后的回收调色剂T3与新调色剂T5混合,并然后进行到用于分级的步骤6-4;和(流程图中由附图标记64所指的)一种情况,其中在步骤6-d中重新进行新调色剂T5的分级后,使在步骤6-4中分级后的回收调色剂T3与新调色剂T5混合,并然后进行到包装的步骤6-5。通过执行将不均匀部分填充到溶解步骤即步骤6-2中的再生批量中的步骤,来有效利用在步骤6-4和6-d中去除的不均匀部分,在流程图中由附图标记65和66表示这些填充步骤。
第七实施例
图10示出了根据本实施例的再循环方法实例,其中待回收显影剂是混合了调色剂和吸收剂的双组分显影剂。在该方法中,在双组分显影剂再生处理A4中,再生在双组分显影剂回收处理A3中回收的回收双组分显影剂T6。在双组分显影剂回收处理A3中,通过双组分显影剂回收装置5回收该双组分显影剂T6。在该双组分显影剂再生处理A4中,通过双组分显影剂再生装置6进行再生处理以便获得再生的双组分显影剂T7。
图11示出了在双组分显影剂再生处理A4中再生双组分显影剂的步骤。参照图11,在步骤8-1中验收双组分显影剂T6;在步骤8-2中进行包装;并在步骤8-3中进行运输。在步骤8-2的包装中,可以混合新生产的调色剂T5或新生产的吸收剂T8。可以根据双组分显影剂T6的特性而设定调色剂或吸收剂的混合比例(等于或高于0%并低于100%)。
第八实施例
图12示出了根据本实施例的再循环方法,其中待回收的显影剂是混合了调色剂和吸收剂的双组分显影剂。如图12所示,在步骤9-1中验收回收的双组分显影剂T6;在步骤9-2中进行分离;在步骤9-3和9-4中进行已分离材料的再生;在步骤9-5中进行混合和包装;以及在步骤9-6中进行运输。本实施例的特征在于,采用公知的风力分级手段或类似手段通过步骤9-2的分离将已回收的双组分显影剂T6分成调色剂和吸收剂,分离后的调色剂和吸收剂分别在步骤9-3和9-4中再生,并且在步骤9-5中将调色剂和吸收剂再次混合并进行包装。在分离之后仅为调色剂的情况下,可以采用上述第二至第五实施例中的步骤进行再生处理。
第九实施例
图13示出了根据本实施例的再循环方法,其中在第一实施例中显影剂回收分部1是再循环中心121。在本实施例的方法中,在再循环中心121收集废显影剂。该废显影剂包括第二至第八实施例中的回收调色剂T3和回收双组分显影剂T6。
在该再循环中心121,收集了各种废物品、废产品主要单元、废供应品等,以及显影剂。该再循环中心121的主要作用是,使收集的物品解体和分离。特别是,在该再循环中心121,在图14所示的系统中进行有关物品的分解和分离,各种物品中包括调色剂的显影剂被收集起来而与其它物品分离。
如图14所示,在该再循环中心121,通过通信装置(未示)使对象信息154、预分拣信息151和152、材料分离信息153、后分拣信息155和再循环处理信息157在再循环装置150、待再循环的对象100、预分拣处理110、材料分离处理120、后分拣处理130和再循环处理处理140之间进行交换。
在预分拣处理110中,包括多个对象A、B......的待再循环对象100被分拣成多个预分拣组100a至100d;在材料分离处理120中,基于一种材料接一种材料而对每个组中的对象进行分离。在后分拣处理130中,针对不同再循环处理而分拣在材料分离处理120中分离的材料,以便形成后分拣组131a至131c,将后分拣组131a至131c分别供应到再循环处理处理140,以便进行与材料对应的处理1、2、3。这样,在该再循环中心121,通过将显影剂处理成待分拣的一种材料而回收该显影剂。
对于这些处理,提供向其输入有关待再循环对象的信息的通信分部(communication section)和一组公知的CPU、RAM、ROM,用于准备:根据分解/分离操作条件分拣待再循环对象的第一分拣条件、根据一种接一种材料进行分拣的第二分拣条件、以及根据随后进行的再循环处理种类进行分拣的第三分拣条件。第一分拣条件、第二分拣条件和第三分拣条件由通信分部发送到进行分拣操作的地方。
在图13所示的系统中,仅再循环中心121回收显影剂。作为选择,如图15所示,可以通过显影剂回收分部122进行显影剂回收处理,显影剂回收分部122由从市场上回收显影剂的回收中心101和分离显影剂的再循环中心121组合而成。而且在图15所示的该系统中,以上参照图14所述的回收中心121的工作处理可以共同进行。
第十实施例
本实施例将描述为在上述每个实施例中顺利进行再循环处理所用的信息通信的各种装置的实例。图16示出了满足质量条件的信息通信的实例。为了在显影剂再生处理A2中的显影剂再生分部2生产出高质量的再生显影剂,显影剂回收处理A1中的显影剂回收分部1要求一定的质量条件。最好,从显影剂再生处理A2中的显影剂再生分部2向显影剂回收处理A1中的显影剂回收分部1传达关于这样条件的信息,而作为回收显影剂验收质量参考信息13a。在该回收显影剂验收质量参考信息13a中,关于每种不同显影剂和每种不同调色剂单独给出必需的标准。信息本身是共同发送的。例如,可允许的杂质量对应于回收显影剂验收质量参考信息13a的内容。
图17表示传送该回收显影剂验收质量参考信息13a的方法实例。如图17所示,通信系统141包括个人电脑142和143,其作为显影剂回收处理A1和显影剂再生处理A2的通信装置,并具有通信功能。具有通信功能的便携式信息终端可以替代个人电脑142和143。这些个人电脑或便携式信息终端连接到网络144,如因特网或LAN,以便能够彼此进行通信。因此,能够很容易通过公知手段将回收显影剂验收质量参考信息13a从显影剂再生处理A2传送给显影剂回收处理A1。
图18中的表格14a显示了回收显影剂验收质量参考信息13a作为待发送的信息实例。在显影剂再生处理A2中,在例如个人电脑143上准备好表格14a,并通过网络144进行发送。在显影剂回收处理A1中在个人电脑142的屏幕上检查表格14a。
可以提及信息通信的另一实例,其中将打印机145和146作为输出装置连接到个人电脑上,以在记录介质如纸张上打印通过网络144相互传递的信息,因而可核对该信息。例如,在回收显影剂验收质量参考信息13a的情况下,通过网络144传输的表格14a可以在显影剂回收处理A1中预先通过打印机145输出到纸张上,并在打印纸张上核对该信息。除了打印机之外,也可将输出装置例如传真机连接到网络144上,以便接收信息并将表格14a输出到纸张上。
第十一实施例
图19示出了顺利进行再循环的信息通信的另一实例。本实施例中的实例是用于根据生产计划进行生产的信息通信实例。为了在显影剂再生处理A2中生产期望量的再生显影剂T2,需要期望量的回收显影剂T1。可以从显影剂再生处理A2向显影剂回收处理A1传送关于该需要量的信息,作为回收显影剂验收量信息15a。例如,待使用的显影剂量按月发送。
图20中的表格15b示出了作为该信息通信形式的实例的回收显影剂验收量信息15a。在显影剂再生处理A2中,在个人电脑143(见图17)上准备好表格15b,并通过网络144传送。在显影剂回收处理A1中,在个人电脑142上核对表格15b的内容。在表格15b中,例如按月输入待购买的调色剂量,如图20所示。另外,回收显影剂附有识别码,例如商品代码151,并且也可以按月附上批号152,由此便于管理。可以在个人电脑142和143上进行该信息的管理。
第十二实施例
图21示出了使再循环执行状态(关于该状态的信息)便于掌握的结构的实例。如图21所示,在该实施例中,在显影剂回收处理A1中,通过信息处理器如个人电脑142,管理关于显影剂处理的信息,包括关于发送给显影剂再生处理A2的显影剂信息,而作为再循环执行信息16a。特别是,再循环执行信息16a包括:关于回收的显影剂T1的种类和量的数据,该回收的显影剂T1是在显影剂回收处理A1中回收的;关于供应给显影剂再生处理A2的一部分回收显影剂T1的种类和量的数据(对应表格15b中的数据);以及关于再循环处理的种类(根据材料再循环的分级或类似情况)/量的数据,该数据是在不同于显影剂再生处理A2中处理的处理中对显影剂进行处理的情况下的处理装置的细节。该调色剂再循环执行信息16a还包括:从上述多种数据计算的再循环比率数据、材料再循环执行比率数据、能量回收执行比率数据等,根据上述类型的数据进行计算。可以在个人计算机142和143上进行这些类型数据的计算。
为了存储和管理数据,可以进一步提供再循环信息管理处理A7。如果提供再循环信息管理处理A7,即使在分布多个显影剂回收处理A1的情况下,也可以在再循环信息管理处理A7中共同地管理这些信息。
尽管已经描述了假定显影剂为单一调色剂或具有调色剂和吸收剂的双组分显影剂的实施例,但是显影剂的种类并不限于此。不必说,用于印刷机和喷墨打印机的各种油墨中的任一种可以视为待回收和再循环的对象。尽管在上述每个实施例中,显影剂如调色剂主要视为待再循环的对象,但是作为盛放显影剂的产品的容器如调色剂瓶或盒也被视为待再循环的对象。
第十三实施例
下述每一实施例中视为待再循环对象的纸张限于这样的纸张,其是在成像设备如复印机、传真机或激光打印机中通过使用调色剂作为显影剂而在其上形成有图像(字符、图形等)的那些纸张。通过一种不是调色剂的材料而在其上形成图像的纸张不包括在那些通过显影剂在其上形成图像并根据本发明再循环的纸张中。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2所示,通过设置为显影剂去除分部的调色剂去除分部C1从办公室使用的纸张(下文中称作为“废纸张P1”)中去除调色剂。在去除了调色剂之后,获得废纸张P1作为再循环纸,并通过再次在办公室中使用而进行再循环。另一方面,在调色剂去除分部C1中临时存放一定量的去除的调色剂(下文称“回收调色剂C3”)。随后,从调色剂去除分部C1向设置为显影剂处理分部的调色剂处理分部D1发送调色剂再循环处理请求信息200,并将调色剂输送到调色剂处理分部D1。在调色剂处理分部D1中使调色剂经受再循环处理。
为了传递调色剂再循环处理请求信息200,调色剂去除分部C1和调色剂处理分部D1各自具有作为信息处理装置和通信装置的个人电脑,或在调色剂去除分部C1和调色剂处理分部D1的每个中使用的装置可以合并板式计算机(未示出)。在本实施例中,设置个人电脑210和211,如图所示。因此,为了存储关于调色剂再循环处理请求信息200的数据,可以有效利用设置在个人电脑210和211的硬盘或类似物和板式计算机的内存。调色剂去除分部C1和调色剂处理分部D1连接网络144。例如,可将图17中所示的网络兼容打印机145和146连接到网络144上而作为网络打印机,并起在纸张上输出各种类型数据的输出装置的作用。
在不使用个人电脑210和211或板式计算机作为信息处理和通信装置的情况下,可使用公知的传真机(未示出)在纸张上存储数据。
第十四实施例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3所示,调色剂去除设备300设置为对应调色剂去除分部C1的显影剂去除设备。图24示出了调色剂去除设备300的结构。如图24所示,该调色剂去除设备300具有送纸分部301、溶液供应和应用分部302、分离分部303、调色剂存放分部304、分离溶液箱305、操作分部306、修正(finishing)分部307和具有分离构件309的排纸分部308。
下面描述调色剂去除设备300的操作。当在办公室E1产生废纸张P1时,首先在送纸分部301设置该废纸张P1。该送纸分部301一张接一张地将废纸张P1输送到设备内。另一方面,由分离溶液箱305向溶液供应和应用分部302供应预定化学溶液(分离溶液)。在溶液供应和应用分部302中,从分离溶液箱305供应的分离溶液应用在废纸张P1上。由此使纸纤维膨胀,从而降低调色剂的粘结强度。在分离分部303中,调色剂在受热的同时压靠在分离构件309上。由此将调色剂转移到分离构件309上。即,此时,从废纸张P1上分离调色剂。
在调色剂存放分部304中,转移给分离构件309的调色剂被除去而容纳在该设备的存放部(未示出)中。在修正分部307中,去除纸张中的湿气和纸张的卷曲。在排纸分部308中,储存去除湿气和卷曲后的纸张P2。通过操作分部306,输入设备操作指令并显示操作信息。该结构使其可以通过从馈送的废纸张P1上去除在纸张上形成图像的调色剂而获得可以重新使用的再循环纸张P2。
在本实施例中,调色剂去除设备300是可以移动的。特别是,调色剂去除设备300可以与作为移动或运输装置的机动车辆构造成为一体,或者安装在机动车辆上。但是,在这种情况下,调色剂去除设备300不光为使用废纸张P1和再循环纸张P2的办公室E1方所特有,而且为使废纸张P1再循环的公司或个人(纸再循环者)所有。在这种情况下,当废纸张P1堆积起来时,通过电话、传真机或其它手段如利用计算机的电子邮件,从办公室E1发出回收请求。根据该回收请求,调色剂去除设备300移动到相应的办公室E1,而进行上述的纸张再循环处理。
平常,纸再循环者与多个办公室E1进行业务联系。在这种情况下,纸再循环者可以同时接收来自多个办公室E1的请求。在这样的活动中,调色剂去除设备300可以从一个办公室E1移动到另一个办公室,以进行纸再循环处理。
调色剂存放量测量传感器以及信息处理和通信板(均未示出)合并在调色剂去除设备300中。调色剂存放量测量传感器设置在调色剂存放分部304中。调色剂存放量测量传感器测量由调色剂去除设备300积累的调色剂量,并将测量结果发送给信息处理和通信板。信息处理和通信板比较调色剂去除设备300预先输入的存放限值和来自传感器的输出(当前存放量)。当当前存放值接近该限值时,信息处理和通信板发送调色剂再循环处理请求信息200。同时,操作分部306显示接近该存放界限的信息。
在发送调色剂再循环处理请求信息200后,调色剂去除设备300移向调色剂处理分部D1。在进行移动后,从调色剂去除设备300的调色剂存放分部304中取出调色剂,并在调色剂处理分部D1中进行再循环处理。
第十五实施例
本实施例是在很大范围内安排有第十四实施例的情况下,用于提高运输效率的配置实例。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5所示,调色剂次存放分部F1提供为显影剂次存放分部。当一个调色剂去除设备300收集的调色剂量接近调色剂存放界限时,该设备向调色剂次存放分部F1发送存放请求信息201,以请求该分部存放设备中的调色剂。在发送信息后,调色剂去除设备300将自行移动到调色剂次存放分部F1。调色剂次存放分部F1接着存放由调色剂去除设备300收集的调色剂。调色剂次存放分部F1收到来自多个调色剂去除设备300的类似存放请求信息201,这些设备位于调色剂次存放分部F1附近。因此,在调色剂次存放分部F1中存放了大量调色剂。
当存放在调色剂次存放分部F1中的调色剂量接近存放限值时,调色剂次存放分部F1向调色剂处理分部D1发送调色剂再循环处理请求信息200,以便请求其处理调色剂,并且将回收的调色剂T3输送到调色剂处理分部D1。从巡回效率的观点出发,期望每个调色剂去除设备200以小卡车或类似车辆的形式由一个办公室E1向另一办公室巡回活动。但是,如果每个调色剂去除设备300很小,则其调色剂存放量减小。
但是,在本实施例中,如果调色剂暂时收集在调色剂次存放分部F1并且如果通过利用大型卡车或类似车辆将调色剂由调色剂次存放分部F1输送到调色剂处理分部D1,则运输效率则会得到提高。但在这种情况下,重要的是将调色剂次存放分部F1设置在距离每个调色剂去除设备300足够近,或者距离每个调色剂去除设备300至少比距离调色剂处理分部D1更近。
第十六实施例
如图26所示,本实施例是图25所示调色剂去除设备300属于每个办公室E1并放置在该办公室E1中的配置实例。在调色剂去除设备300设置在每个办公室E1中的情况下,其不能像上述实施例中那样进行自行移动。因此,当调色剂去除设备300中的调色剂量增加时,需要服务人员去办公室E1回收调色剂。特别是,调色剂去除设备300收集的调色剂量接近调色剂存放限时,向回收中心121发送存放请求信息201,以便请求回收中心121存放设备中的调色剂。该回收中心121接收存放请求信息201,然后通过利用运输装置如卡车并使该运输装置移向放置调色剂去除设备300的办公室E1而回收该调色剂。在回收时,还可回收其它办公室废产品(复印机等)和废供应品(废调色剂、废盒等)。在多个办公室E1中安装调色剂去除设备300的情况下,以巡回方式从发送存放请求信息201的办公室E1中进行回收。
以上述方式收集的调色剂暂时存放在回收中心121。该回收中心121存放来自所有办公室E1的调色剂,这些办公室位于回收中心121附近,并在其中安装有调色剂去除设备300。因此,大量调色剂存放在回收中心121内。
当存放在回收中心121中的调色剂量接近存放界限时,回收中心121向调色剂处理分部D1发送调色剂再循环处理请求信息200,并通过利用大型卡车或类似设备将调色剂输送到调色剂处理分部D1。此时由回收中心121向调色剂处理分部D1供应的调色剂可包括作为废供应品回收的调色剂以及通过调色剂去除设备300从废纸张P1分离的调色剂。
当调色剂从回收中心121运送到调色剂处理分部D1时,处理管理的批号可以附在待发送的这些批上,由此实现在调色剂再循环处理中的质量管理、处理量管理等。可以通过利用标签打印机、条码打印机或类似设备方便地附加批号。此外,在回收中心121中,可以进行下述实施例中处理的执行管理。例如,可以参考上述批号和调色剂处理分部D1中的处理细节,而计算关于材料再循环率、原材料再生率和能量回收率的数据,由此实现数据管理。为了实现这样的数据管理,在回收中心121可以提供具有通信功能的个人电脑212作为数据处理装置。该个人电脑212与网络144连接,以能够与调色剂处理分部D1中的个人电脑211进行通信。每个调色剂去除设备300也连接到网络144上,以能够与连接到网络144的其它终端装置进行通信。
第十七实施例
下面参照图27描述根据本实施例的在调色剂处理分部D1中进行再循环处理的具体实例。图27示出了有效利用铁制品并将材料排入烧结分部G1以便在炼钢生产处理中进行烧结处理的方法的实例。在本例中,由日本专利公开号2001-3063中描述的废调色剂处理方法和设备实现该有效利用。特别是,在特殊用途混合器中将回收的调色剂T3混合到含铁矿石和粉末焦炭的钢材料501中。通过用作烧结分部G1的烧结机,而烧结混合有调色剂的钢材料501。因此,混合于钢材料501的调色剂中的铁组分被作为铁资源得到有效利用。而且,使调色剂中的部分树脂燃烧,从而使其作为铁矿石还原剂,即粉末焦炭的替换物,而得到有效利用。在烧结分部G1中烧结后,将烧结的钢材料502输送到炼铁厂中的鼓风炉(未示出)用于生铁制造。
第十八实施例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8所示,由调色剂去除分部C1收集的回收调色剂T3作为原材料与通过精炼铝制成的铝灰或铝箔601或类似物一起使用,以便在造粒/成形处理的造粒/成形分部H1中造粒/成形,由此制造作为炼生铁的亚原材料的炼钢熔剂602。以此制得的炼钢熔剂602输送到炼钢工。
在造粒/成形分部H1中,回收调色剂T3起炼钢熔剂602的粘结剂作用。在用作粘结剂时,由于调色剂不与铝金属或作为含铝化合物的氮化铝起反应,因此该调色剂不会降低炼钢熔剂602的质量。而且,调色剂具有很高的可成形性,即使在钢制造处理中被添加在熔融生铁或熔融钢中,它也不会象传统用作粘结剂的焦油或沥青那样使工作环境恶化。
此外,考虑到生产成本,该调色剂适合作为粘结剂使用。特别是,在造粒/成形分部H1中造粒/成形时,包括回收调色剂T3的待造粒或成形的对象,受到摩擦压缩,不可避免地产生热量。作为调色剂主要组分的粘结剂树脂具有适当的软化点,以在这样的条件下具有良好固定特性,即良好热熔性和低粘性。因此,不需要提供另外的加热装置。为此,显然最好使用回收的调色剂T3。此外,调色剂呈细粒状,且相对总体积具有很大的表面积,因此具有很大的摩擦表面,使得摩擦压力效率很高,并且提高了导热性和可流动性。因此进一步提高了加热效率。
通过在造粒/成形分部H1中造粒/成形而被用作炼钢熔剂602的造粒或成形材料可以呈任何形式,例如根据用途呈粒状、球状或饼状。可能的成形方法大致分成湿式(造球机和低压团块机)和干式(高压团块机和旋转冲压机)(均未示出)。但是,为了避免作为炼钢熔剂602主要组分的铝金属或氮化铝与水发生反应的有害影响,最好使用干式成形机。此外,使用高压团块机时的生产率高于使用旋转冲压机时的生产率。当生产率很高时,能够控制生产成本。因此在实际操作中,最好使用高压团块机。实际上,在普通操作中的高压团块机的碾压力为10至20Ton/cm2,并且即使不提供特殊的加热装置,碾模温度也会升高到60至80℃。因此,如果回收的调色剂T3的熔点约为60℃,且如果在成形时利用成形加热,通常可以省略成形后的加热。
第十九实施例
图29示出了本实施例的实现再循环方法的系统实例。该系统的特征在于,在调色剂去除分部C1中进行调色剂回收处理B1,并在执行调色剂再生处理B2的调色剂再生分部J1中,通过使用回收的调色剂T3作为原材料而生产再生调色剂T4,使在调色剂去除分部C1中收集的回收调色剂T3得以在市场上再次使用。在本实施例中,充分利用了再循环回收调色剂T3作为再生调色剂T4。因此,充分利用了再循环后调色剂的基本功能。
图30示出了在调色剂再生分部J1中进行的调色剂再生处理B7。在该调色剂再生处理B7中,完成下述步骤。首先,在步骤28-1中,验收回收调色剂T3。在步骤28-2中,进行验收检查。在该步骤中,按照预先设定的验收标准进行检查。例如,通过期望的检查装置进行是否包含灰尘或类似物的检查。在步骤28-3中,通过使用揉搓机如加载磨粉机(未示出)进行揉搓。在步骤28-4中,采用公知的粉碎机如锤磨机或喷射磨,进行粉碎,以再次将揉搓调色剂制成细粒状。步骤28-4可以具有几个粗粉碎和细粉碎阶段。在步骤28-5中,进行分级,以便选择仅具有要求尺寸的微粒。去除尺寸在规定范围之外的已粉碎调色剂的微粒。通过常用手段如气力分级实现分级。尺寸很大的非一致性微粒返回到步骤28-4,而受到再次粉碎。尺寸较小的非一致性微粒返回到步骤28-3受到揉搓,从而达到完全利用。
在步骤28-6中,将分级调色剂包装在容器内。在步骤28-7中,进行核对包装调色剂中组分的检查和核对包装量等的运输检查。在步骤28-8中,运输该调色剂。这些步骤基本上与生产新调色剂的传统技术粉碎处理相同。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无论使用哪种调色剂和哪种吸收剂,废显影剂均在市场上再次作为显影剂而得到完全利用。显影剂基本功能的完全利用而由此提高了功能性和有效性,这与传统技术烧结处理的用途不同。不浪费显影剂的任何部分,并能够提高回收显影剂的经济附加值,而使回收显影剂很有价值,因此实现了可持续的再循环活动。
(2)可以掌握显影剂再生处理中要求的质量特性和生产计划。因此,可以平稳进行调色剂再循环,而不会出现质量投诉和库存过剩。
(3)考虑到实体分配效率,需要在远处进行显影剂回收处理和显影剂再生处理。即使在远处进行这些处理,也能够快速而准确地传递必要信息。此外,必要时,可以存储和查阅这些信息。
(4)可以掌握和管理环境保护信息,以便实现平稳的调色剂再循环。
(5)调色剂处理分部如去除调色剂的调色剂去除设备和能够进行调色剂再循环处理的调色剂再生分部的每一个提供有信息处理和通信装置,以便实现关于调色剂再生的调色剂再生和通信识别。由此实现了用于纸张上图像的调色剂的再循环,同时实现了通过生产再循环纸而进行的传统再循环,因此更有力地使环境得到保护。
在本发明公开内容的教导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背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作出各种修改。

Claims (16)

1.一种对在市场上用过的废纸张进行处理的再循环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显影剂去除分部,具有信息处理功能和通信功能,去除附着于废纸张上的显影剂,并存放所去除的显影剂;以及
显影剂处理分部,具有信息处理功能和通信功能,对存放在所述显影剂去除分部中的所述显影剂进行再循环处理,
其中所述显影剂去除分部根据存放的显影剂量,判定是否需要对显影剂进行再循环处理,并在判定需要进行再循环时将再循环处理请求信息发送给所述显影剂处理分部,并且所述显影剂处理分部在接收了来自所述显影剂去除分部的再循环处理请求信息后,执行对该显影剂的再循环处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显影剂去除分部包括显影剂去除设备,所述显影剂去除设备具有:信息处理装置,处理各种信息;通信装置,发送由所述信息处理装置处理的结果;显影剂去除装置,从废纸张上去除所述显影剂;和显影剂存放装置,存放所去除的显影剂。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显影剂去除设备是可移动的,并且在所述显影剂去除设备已经发送所述再循环处理请求信息后,所述显影剂去除设备自行移动以将所存放的显影剂输送到所述显影剂处理分部。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通信装置的每一个包括能通过网络进行通信的部件和传真机的至少之一。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还包括数据存储装置和输出装置,所述存储装置存储由每个分部接收或发送的信息,所述输出装置输出至少存储在所述数据存储装置中的数据。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显影剂去除分部包括显影剂去除设备和显影剂次存放分部,所述显影剂去除设备具有:信息处理装置,处理各种信息;通信装置,发送所述信息处理装置处理的结果;显影剂去除装置,从废纸张上去除所述显影剂;以及显影剂存放装置,存放所述去除的显影剂;所述显影剂次存放分部具有信息处理和通信功能,并且实现存放在所述显影剂去除设备的所述显影剂的二次存放,
其中所述显影剂去除设备根据存放在所述显影剂存放装置中的显影剂量,判定是否需要二次存放,并在判定需要进行二次存放时,将存放请求信息发送给所述显影剂次存放分部,并且
其中所述次存放分部在接收所述存放请求信息后,存放已存放在所述显影剂去除设备中的所述显影剂,根据通过二次存放而存放的显影剂量而判定是否需要再循环处理所述显影剂,并当判定需要进行再循环处理时,将再循环处理请求信息发送给所述显影剂处理分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显影剂去除设备是可移动的,并且在所述显影剂去除设备已经发送所述存放请求信息后,所述显影剂去除设备自行移动以将存放在所述显影剂存放装置中的所述显影剂输送到所述显影剂次存放分部。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显影剂次存放分部包括可移动回收装置,并在所述显影剂去除设备发送所述存放请求信息后,通过使用所述回收装置而回收存放在所述显影剂去除设备中的所述显影剂。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显影剂次存放分部包括回收废产品和供应品的回收中心,并且所述回收装置包括运输装置,所述运输装置根据来自所述回收中心的请求,移动并回收来自所述显影剂去除设备的显影剂,且在临时储存显影剂之后,将显影剂传输给所述显影剂处理分部。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回收中心具有识别功能,用于将识别号码贴在待供应给所述显影剂处理分部的显影剂的供应单元基体上。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回收中心包括处理细节判定分部、数据检测分部和再循环信息管理分部,所述处理细节判定分部判定在所述显影剂处理分部进行的所述再循环处理对应于以下哪一个处理项目:材料再循环、原材料再生和能量回收;所述数据检测分部检测供应量数据,所述供应量数据涉及供应给所述显影剂处理分部的所述显影剂量;所述再循环信息管理分部对于供应给所述显影剂处理分部的显影剂进行的再循环处理中的每个处理项目,根据由所述数据检测分部检测的供应量数据和由所述处理细节判定分部判定的处理细节,而计算再循环率。
12.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系统,其中每个所述通信装置包括能通过网络进行通信的部件和传真机的至少一个。
13.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系统,还包括数据存储装置和输出装置,所述数据存储装置存储由每个分部接收或发送的信息,所述输出装置输出至少存储在所述数据存储装置中的数据。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显影剂处理分部包括烧结分部,该烧结分部将所述回收显影剂混合在待烧结的原材料中,并烧结所述原材料。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显影剂处理分部包括造粒/成形分部,其通过混合回收显影剂和包括金属粉末的材料而进行造粒或成形。
1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显影剂处理分部包括显影剂再生分部,所述显影剂再生分部处理所述回收显影剂,以便使回收的显影剂可再次在市场上使用。
CNB2004100595719A 2003-03-19 2004-03-19 再循环方法和用于该再循环方法的再循环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29581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076188/2003 2003-03-19
JP2003076188A JP2004286854A (ja) 2003-03-19 2003-03-19 リサイクル方法及びリサイクルシステム
JP076188/03 2003-03-1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50936A CN1550936A (zh) 2004-12-01
CN100429581C true CN100429581C (zh) 2008-10-29

Family

ID=328666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410059571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29581C (zh) 2003-03-19 2004-03-19 再循环方法和用于该再循环方法的再循环系统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040250398A1 (zh)
EP (1) EP1467262A3 (zh)
JP (1) JP2004286854A (zh)
CN (1) CN100429581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608311B2 (ja) * 2004-12-27 2011-01-12 株式会社リコー 熱転写リボンリサイクルシステム
JP5064674B2 (ja) * 2005-01-27 2012-10-31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リサイクル方法
JP4762670B2 (ja) 2005-10-21 2011-08-31 株式会社リコー 現像剤利用白金リサイクル方法
JP4964471B2 (ja) * 2006-01-30 2012-06-27 株式会社リコー 被記録材の繰り返し使用方法
JP2007286254A (ja) * 2006-04-14 2007-11-01 Casio Electronics Co Ltd 電子写真用ブラックトナー
US20090232526A1 (en) * 2008-03-17 2009-09-17 Ricoh Company, Ltd. Developer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ation apparatus
JP2010020233A (ja) * 2008-07-14 2010-01-28 Ricoh Co Ltd トナー収容器のリサイクル方法
JP2010204498A (ja) * 2009-03-04 2010-09-16 Ricoh Co Ltd リサイクルシステム、及び、リサイクルボックス
US8246754B2 (en) * 2009-09-25 2012-08-21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Process for removing ink from printed substrate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115A (zh) * 1990-03-30 1991-12-18 佳能株式会社 静电显像用调色剂的制造方法及其装置
US5344738A (en) * 1993-06-25 1994-09-06 Xerox Corporation Process of making toner compositions
CN2187319Y (zh) * 1994-01-25 1995-01-11 施庆澜 废旧复印墨粉再生机
CN1098518A (zh) * 1993-01-11 1995-02-08 佳能株式会社 静电图象显象用的调色剂的生产
CN1168989A (zh) * 1995-09-19 1997-12-31 富士通株式会社 电摄影成像设备
JP2001003063A (ja) * 1999-06-23 2001-01-09 Nkk Corp 廃トナー処理方法および装置
JP2002109021A (ja) * 2000-09-28 2002-04-12 Ricoh Co Ltd 記録媒体のリサイクルシステム
JP2002273989A (ja) * 2000-10-20 2002-09-25 Seiko Epson Corp 消耗品の提供方法及びシステム
US6529788B1 (en) * 1998-12-15 2003-03-04 Ricoh Company, Ltd. Recycling system and recycling method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261519A (ja) * 1994-03-23 1995-10-13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US6000784A (en) * 1997-03-11 1999-12-14 Ricoh Company, Ltd. Structure and method for mounting an ink jet head
US6224709B1 (en) * 1998-01-27 2001-05-01 Ricoh Company, Ltd. Method for assembling parts
US6217684B1 (en) * 1998-01-27 2001-04-17 Ricoh Company,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ssembling parts
KR100402219B1 (ko) * 1999-10-06 2003-10-22 캐논 가부시끼가이샤 토너, 토너 제조 방법, 화상 형성 방법 및 장치 유니트
JP2001117336A (ja) * 1999-10-15 2001-04-27 Matsushita Graphic Communication Systems Inc 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US6472247B1 (en) * 2000-06-26 2002-10-29 Ricoh Company, Ltd. Solid-state imaging device and method of production of the same
JP4113326B2 (ja) * 2000-10-26 2008-07-09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レンズと固体撮像素子との固定構造及びその固定方法
CN1229962C (zh) * 2001-02-20 2005-11-30 株式会社理光 部件安装结构和部件安装装置
JP2003287958A (ja) * 2001-03-08 2003-10-10 Ricoh Co Ltd 回収トナー分級装置
JP2002336832A (ja) * 2001-05-14 2002-11-26 Ricoh Co Ltd リサイクル方法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115A (zh) * 1990-03-30 1991-12-18 佳能株式会社 静电显像用调色剂的制造方法及其装置
CN1098518A (zh) * 1993-01-11 1995-02-08 佳能株式会社 静电图象显象用的调色剂的生产
US5344738A (en) * 1993-06-25 1994-09-06 Xerox Corporation Process of making toner compositions
CN2187319Y (zh) * 1994-01-25 1995-01-11 施庆澜 废旧复印墨粉再生机
CN1168989A (zh) * 1995-09-19 1997-12-31 富士通株式会社 电摄影成像设备
US6529788B1 (en) * 1998-12-15 2003-03-04 Ricoh Company, Ltd. Recycling system and recycling method
JP2001003063A (ja) * 1999-06-23 2001-01-09 Nkk Corp 廃トナー処理方法および装置
JP2002109021A (ja) * 2000-09-28 2002-04-12 Ricoh Co Ltd 記録媒体のリサイクルシステム
JP2002273989A (ja) * 2000-10-20 2002-09-25 Seiko Epson Corp 消耗品の提供方法及びシステム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喷墨耗材的技术发展. 今日印刷,第1期. 2002
喷墨耗材的技术发展. 今日印刷,第1期. 2002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467262A3 (en) 2005-01-05
EP1467262A2 (en) 2004-10-13
JP2004286854A (ja) 2004-10-14
US20040250398A1 (en) 2004-12-16
CN1550936A (zh) 2004-1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Zorpas et al. Automotive industry challenges in meeting EU 2015 environmental standard
EP0829544B1 (en) Method for blowing synthetic resin into furnace and apparatus therefor
CN100429581C (zh) 再循环方法和用于该再循环方法的再循环系统
Caputo et al. RDF production plants: I Design and costs
CN101246349B (zh) 废弃墨粉的分类方法及分类后的再生利用方法
Isaacs et al. Economic consequences of increasing polymer content for the US automobile recycling infrastructure
EP3925712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waste diversion
Williams et al. An automotive bulk recycling planning model
Alwaeli End-of-life vehicles recovery and recycling and the route to comply with eu directive targets
CN100409934C (zh) 墨粉再循环方法
Reimer et al. Optimizing electronics end-of-life disposal costs
US20050172758A1 (en) Steel refining material for reductive steel refining and granulation method thereof
US20060000309A1 (en) Supply recycling system and valuable-metal recovering system
JP4047780B2 (ja) 機密古紙回収再生システム
Dieffenbach et al. Cost simulation of the automobile recycling infrastructure: The impact of plastics recovery
US7736827B2 (en) Developer recycling method
Hartt et al. Economics of recycling thermosets
Field et al. Automobile recycling: Environmental policymaking in a constrained marketplace
Mahoney et al. The automobile as a renewable resource
Mahoney et al. Effect of changing automobile materials on the junk car of the future
van Kasteren et al. Heavy metals in consumer electronics: a multidisciplinary appraoch
Isaacs et al. for the US Automobile Recycling Infrastructure
Mark et al. Recycling & Recovery Options for PU Seating Material: A Joint Study of ISOPA/Euro-Moulders
Rosendorfová et al. Waste management and recycling of tyres in Europe
Olson et al. Recycling cured phenolic material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1029

Termination date: 20180319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