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420253C - 控制来话呼叫通知的移动终端设备和方法 - Google Patents

控制来话呼叫通知的移动终端设备和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420253C
CN100420253C CNB021411328A CN02141132A CN100420253C CN 100420253 C CN100420253 C CN 100420253C CN B021411328 A CNB021411328 A CN B021411328A CN 02141132 A CN02141132 A CN 02141132A CN 100420253 C CN100420253 C CN 100420253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osition
mobile terminal
terminal device
voice
phonetic ele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0214113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396751A (zh
Inventor
西村康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novo Innovations Co ltd Hong Kong
Original Assignee
NE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EC Corp filed Critical NE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3967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9675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20253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20253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9/00Current supply arrangements for telephone systems
    • H04M19/02Current supply arrangements for telephone systems providing ringing current or supervisory tones, e.g. dialling tone or busy tone
    • H04M19/04Current supply arrangements for telephone systems providing ringing current or supervisory tones, e.g. dialling tone or busy tone the ringing-current being generated at the substations
    • H04M19/042Current supply arrangements for telephone systems providing ringing current or supervisory tones, e.g. dialling tone or busy tone the ringing-current being generated at the substations with variable loudness of the ringing tone, e.g. variable envelope or amplitude of ring signal
    • H04M19/044Current supply arrangements for telephone systems providing ringing current or supervisory tones, e.g. dialling tone or busy tone the ringing-current being generated at the substations with variable loudness of the ringing tone, e.g. variable envelope or amplitude of ring signal according to the level of ambient nois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9/00Current supply arrangements for telephone systems
    • H04M19/02Current supply arrangements for telephone systems providing ringing current or supervisory tones, e.g. dialling tone or busy tone
    • H04M19/04Current supply arrangements for telephone systems providing ringing current or supervisory tones, e.g. dialling tone or busy tone the ringing-current being generated at the substations
    • H04M19/047Vibrating means for incoming cal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9/00Current supply arrangements for telephone systems
    • H04M19/02Current supply arrangements for telephone systems providing ringing current or supervisory tones, e.g. dialling tone or busy tone
    • H04M19/04Current supply arrangements for telephone systems providing ringing current or supervisory tones, e.g. dialling tone or busy tone the ringing-current being generated at the substations
    • H04M19/048Arrangements providing optical indication of the incoming call, e.g. flasher circui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当有来话呼叫时,移动终端设备利用麦克风检测周围声音。一个滤波器将所检测的声音分离成为语音成分和非语音成分。一个分析部件分析语音成分和非语音成分中的哪个是占优势的成分。一个判定部件根据语音成分和非语音成分中的哪个是占优势的成分以及该占优势成分的音量来选择振铃音发生部件、振动器或发光部件。所选择的振铃音发生部件、振动器或发光部件通知用户来话呼叫。

Description

控制来话呼叫通知的移动终端设备和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一种诸如便携式电话或PHS的移动终端设备的来话呼叫方法。
背景技术
在与便携式电话的移动通信中,用户通常携带一个电源打开模式中的移动终端并且可以在任意时间发起或者接收呼叫。但是,根据用户所处于的位置或场合,有可能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即发出振铃音可能会打扰附近的其他人。
最近的移动终端设备具有称作非振铃模式的接收模式。非振铃模式这种接收模式用于振铃音会打扰他人的情况,如在电影院或者火车中,或者在会议期间,并且在接收到呼叫时,这种模式不产生振铃音。在许多情况中,非振铃模式通过由一个振动器代替产生振铃音来通知用户来话呼叫。
在进行呼叫以及发送和接收电子邮件时,一些移动终端设备产生键操作确认音。但是,如果设置了非振铃模式,则在大多数情况中,这种键操作确认音不会产生。
通常,由用户通过一个键操作来手工设置非振铃音模式。不过,在应当设置非振铃模式的情况下,用户可能忘记该设置或者用户可能忘记取消非振铃模式。因此,在一个安静的地方可能会发出振铃音,而由于没有振铃音的产生,则又可能使得一个来话呼叫未通知给用户。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发明了一些用于自动设置和取消非振铃模式的方法。
一种常规的自动设置和取消非振铃模式的方法是将用于设置和取消非振铃模式的基站ID存储到移动终端设备中。根据该方法,已经存储了用于设置和取消的基站ID的移动终端设备在进入具有用户设置非振铃模式的恰当的基站ID的基站区域时,自动进入非振铃模式。一旦移动终端进入具有用于取消非振铃模式的基站ID的基站区域,则当它离开该区域时将自动进入标准接收模式。
另一种自动设置和取消非振铃模式的方法是测量周围噪音并且根据测量值来自动调整振铃音音量或音品(timbre)。
基于基站ID的自动设置和取消非振铃模式的方法只能逐个基站地设置和取消,并且只对于由一个单独基站为其覆盖的区域小的PHS才有效。在PDC类型便携式电话系统中,其中由基站覆盖的区域大,则难以进行非振铃模式的设置和取消。
根据周围噪音的测量值来自动调整振铃音音量或音品的方法根据音量来自动设置和取消非振铃模式,而不管周围的情况。因此,有可能在实际上不需要非振铃模式时也会设置非振铃模式,或者在应当设置非振铃模式时却没有设置非振铃模式。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问题而设计了本发明。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自动选择充分反映周围情况的恰当振铃装置的移动终端设备。
本发明的便携式终端设备包括多个用于通知用户一个来话呼叫的通知装置、用于检测周围声音的检测装置、用于将周围声音分离成为话音频段中的第一成分和话音频段以外频段的第二成分的分离装置以及用于根据第一成分和第二成分而控制通知装置的控制装置。所述移动终端设备还包括用于根据第一成分和第二成分音量之间的关系来确定这两种成分之一是占优势的成分的分析装置。所述移动终端设备还包括用于根据第一成分和第二成分中哪个成分占优势以及占优势的音量来选择多个通知装置中的至少一个的选择装置。第一成分是语音成分而第二成分是非语音成分。多个通知装置包括一个音振铃装置、一个振动装置以及一个发光装置。当语音成分是占优势的成分并且超过第一阈值时,选择装置选择振铃装置,而当语音成分是占优势的成分并且小于或等于第一阈值时,选择装置选择振动装置,并且当非语音成分是占优势的成分且超过第二阈值时,选择装置选择振动装置和音振铃装置,当非语音成分是占优势的成分并且小于或等于第二阈值时,选择装置选择音振铃装置。当语音成分占优势并且小于或等于第一阈值时,选择装置既选择振动装置又选择发光装置。当语音成分是占优势的成分并且超过大于第一阈值的第三阈值时,并且当噪音成分是占优势的成分且超过大于第二阈值的第四阈值时,选择装置可以将振动装置、音振铃装置和发光装置一起选择。通过至少一次获得语音成分和非语音成分音量的峰值并且将语音成分的峰值最大值与非语音成分的峰值的最大值相比较,分析装置确定语音成分和非语音成分中的哪个是占优势的成分。可替代地,通过至少一次获得语音成分和非语音成分的音量峰值并且将语音成分的峰值的平均值与非语音成分的峰值的平均值比较,分析装置可以确定语音成分和非语音成分中的哪个是占优势的成分。同样,分析装置还可以预先确定非语音成分的频段,并且通过至少一次获得语音成分和非语音成分音量的积分值,并且将语音成分的积分值的最大值和非语音成分的积分值的最大值相比较,来确定语音成分和非语音成分中的哪个是占优势的成分。可替代地,分析装置可以预先确定非语音成分的频段,并且通过至少一次获得语音成分和非语音成分音量的积分值,并且将语音成分的积分值的均值和非语音成分的积分值的均值相比较,来确定语音成分和非语音成分中的哪个是占优势的成分。分析装置优选地通过使用一个相关函数来确定语音成分和非语音成分中的哪个是占优势的成分。分析装置根据占优势成分的音量来改变音振铃装置的音量。分析装置根据占优势成分的音量来改变音振铃装置的音品。分析装置周期地更新语音成分和非语音成分中的哪个是占优势的成分。在执行位置注册时,分析装置更新语音成分和非语音成分中的哪个是占优势的成分。
用于一种移动终端设备的本发明的来话呼叫振铃方法包括:检测周围声音;将周围声音分离成为话音频段中的第一成分和话音频段之外频段中的第二成分;根据第一成分和第二成分来确定如何通知用户一个来话呼叫;接收来话呼叫并且根据所述如何通知用户的确定来通知用户该来话呼叫。用于一种移动终端设备的来话呼叫振铃方法还包括:根据第一成分和第二成分音量之间的关系来确定这两个成分中的哪个是占优势的成分,并且根据第一成分和第二成分中的哪个是占优势的成分以及占优势成分的音量来控制通知步骤。第一成分是语音成分,而第二成分是非语音成分。通知步骤是音振铃、振动和发光中的至少一个。
本发明的便携式终端设备包括:通知用户一个来话呼叫的多个通知部分、检测周围声音的检测器、将周围声音分离成分话音频段中的第一成分和话音频段之外频段中的第二成分的分离器以及根据第一成分和第二成分来控制通知装置的控制器。所述移动终端设备还包括:根据第一成分和第二成分的音量之间的关系来确定这两个成分中的哪个是占优势成分的分析器;以及根据第一成分和第二成分中的哪个是占优势成分来选择多个通知部分中的至少一个的选择器。第一成分是语音成分,而第二成分是非语音成分。多个通知部分包括音振铃部分、振动器和发光部分。当语音成分是占优势的成分并且超过第一阈值时,选择器选择振动器,当语音成分是占优势的成分并且小于或等于第一阈值时,选择器选择振动器,当非语音成分是占优势的成分并且超过第二阈值时,选择器选择振动器和音振铃部分,并且当非语音成分是占优势的成分并且小于或等于第二阈值时,选择器选择音振铃部分。当语音成分是占优势的成分并且小于或等于第一阈值时,选择器将振动器和发光部分一起选择。当语音成分是占优势的成分并且超过大于第一阈值的第三阈值时,并且当噪音成分是占优势的成分并且超过大于第二阈值的第四阈值时,选择器可以将振动器、音振铃部分和发光部分一起选择。通过至少一次获得语音成分和非语音成分音量的峰值,并且将语音成分的峰值最大值与非语音成分的峰值最大值相比较,分析器来确定语音成分和非语音成分中的哪个是占优势的成分。通过至少一次获得语音成分和非语音成分的音量峰值并且将语音成分的峰值的平均值与非语音成分的峰值的平均值比较,分析装置可以确定语音成分和非语音成分中的哪个占优势。同样,分析装置还可以预先确定非语音成分的频段,并且通过至少一次获得语音成分和非语音成分音量的积分值,并且将语音成分的积分值的最大值和非语音成分的积分值的最大值相比较,来确定语音成分和非语音成分中的哪个是占优势的成分。可替代地,分析装置可以预先确定非语音成分的频段,并且通过至少一次获得语音成分和非语音成分音量的积分值,并且将语音成分的积分值的均值和非语音成分的积分值的均值相比较,来确定语音成分和非语音成分中的哪个是占优势的成分。分析装置优选地通过使用一个相关函数来确定语音成分和非语音成分中的哪个是占优势的成分。此外,分析器根据占优势成分的音量来改变音振铃部分的音量。同样,分析器根据占优势成分的音量来改变音振铃装置的音品。分析器周期地更新语音成分和非语音成分中的哪个是占优势的成分。在执行位置注册时,分析器更新语音成分和非语音成分中的哪个是占优势的成分。
一种移动终端设备包括:通知用户一个来话呼叫的多个通知部分、检测周围声音的检测器、将周围声音分离成分话音频段中的第一成分和话音频段之外频段中的第二成分的信号处理器以及根据第一成分和第二成分来控制通知部分的控制器。信号处理器根据第一成分和第二成分的音量之间的关系来确定这两个成分中的哪个是占优势成分,并且控制器根据第一成分和第二成分中的哪个是占优势成分以及该占优势成分的音量来选择多个通知部分中的至少一个。多个通知部分包括音振铃部分、振动器和发光部分。当语音成分是占优势的成分并且超过第一阈值时,控制器选择振动器;当语音成分是占优势的成分并且小于或等于第一阈值时,控制器选择振动器;当非语音成分是占优势的成分并且超过第二阈值时,控制器选择振动器和音振铃部分;并且当非语音成分是占优势的成分并且小于或等于第二阈值时,控制器选择音振铃部分。当语音成分是占优势的成分并且小于或等于第一阈值时,控制器将振动器和发光部分一起选择。可替代地,当语音成分是占优势的成分并且超过大于第一阈值的第三阈值时,并且当噪音成分是占优势的成分并且超过大于第二阈值的第四阈值时,控制器选择振动器、音振铃部分和发光部分。通过至少一次获得语音成分和非语音成分音量的峰值,并且将语音成分的峰值最大值与非语音成分的峰值最大值相比较,信号处理器来确定语音成分和非语音成分中的哪个是占优势的成分。可替代地,通过至少一次获得语音成分和非语音成分的音量峰值并且将语音成分的峰值的平均值与非语音成分的峰值的平均值比较,信号处理器可以确定语音成分和非语音成分中的哪个是占优势的成分。可替代地,信号处理器还可以预先确定非语音成分的频段,并且通过至少一次获得语音成分和非语音成分音量的积分值,并且将语音成分的积分值的最大值和非语音成分的积分值的最大值相比较,来确定语音成分和非语音成分中的哪个占优势。在一个替代实施例中,信号处理器可以预先确定非语音成分的频段,并且通过至少一次获得语音成分和非语音成分音量的积分值,并且将语音成分的积分值的均值和非语音成分的积分值的均值相比较,来确定语音成分和非语音成分中的哪个是占优势的成分。信号处理器通过使用一个相关函数来确定语音成分和非语音成分中的哪个是占优势的成分,并且信号处理器根据占优势成分的音量来改变音振铃部分的音量。同样,信号处理器根据占优势成分的音量来改变音振铃部分的音品。信号处理器周期地更新语音成分和非语音成分中的哪个是占优势的成分。最后,在执行位置注册时,信号处理器更新语音成分和非语音成分中的哪个是占优势的成分。
根据本发明,由于周围声音被分离成为语音成分和非语音成分,所以通过对它们进行比较来确定占优势的成分,并且根据占优势的成分及其音量来选择最佳来话呼叫振铃装置,因此,就可能考虑到区别于噪声的人声而估计周围情况,并且选择充分反映周围情况的来话呼叫振铃装置。这样,用户就不会因为忘记非振铃方式已被设置而打扰他人或者不会错过一个来话呼叫了。
此外,当在演讲场合中,语音成分是占优势的成分并且其音量高时,选择振动;而且当在会议中,语音成分是占优势的成分并且其音量不象演讲场合中那样高时,也选择振动;当在噪音场合中,非语音成分是占优势的成分并且其音量高时,选择振动和振铃音;并且当在日常生活环境,非语音成分是占优势的成分并且其音量低时,选择振铃音。因此,就可能充分地根据周围情况来分离地使用振铃音和振动。
因此,当周围声音太大以至于用户无法听到振铃音时,来话呼叫将被使用所有来话呼叫振铃装置进行通知,以便用户能够即使在严重噪音的地点也知道一个来话呼叫。
此外,语音成分和非语音成分的峰值的最大值被互相比较,以便语音成分和非语音成分音量的改变不会引起选择中的变化,并且周围情况可以被充分地反映在来话呼叫振铃装置的选择上。
可替代地,语音成分和非语音成分的峰值的均值被互相比较,以便语音成分和非语音成分音量中的改变不会导致选择中的变化,并且周围情况可以被充分地反映在来话呼叫振铃装置的选择上。
可替代地,语音成分和非语音成分音量的积分值的最大值被互相比较,以便语音成分和非语音成分音量中的改变不会导致选择中的变化,并且周围情况可以被充分地反映在来话呼叫振铃装置的选择上。
因为通过利用一个系数的调整可以将语音成分与非语音成分充分地比较,所以就可能选择恰当的来话呼叫振铃装置。
可能通过使用一个相关函数来分析语音成分和非语音成分中的哪个是占优势的成分,所以周围情况可以被充分地反映在来话呼叫振铃装置的选择上。
可能通过在相对安静的情况中用低音量振铃音的提醒来通知用户一个来话呼叫,以减小对于用户本身或周围其他人的刺激,并且可能通过在相对嘈杂的情况中,用高音量振铃音的提醒来通知用户一个来话呼叫。
因为语音成分和非语音成分中的哪个是占优势的成分被周期更新,所以就能够选择反映周围情况中的变化的最佳振铃装置。
由于语音成分和非语音成分中的哪个是占优势成分被在周围情况中可能发生变化而进行位置注册时更新,所以就可能迅速反映周围情况中的变化。
附图说明
通过以下连同附图的详细描述,可以使得本发明的这些以及其它方面、特征和优点显而易见,在附图中:
图1是表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移动终端设备的结构框图;
图2是表示振铃音发生部件11的结构框图;
图3是表示用于根据分析部件6的分析结果而选择来话呼叫振铃装置所设置的条件的表格;
图4表示噪音成分音量和振铃音音量之间关系的一个例子;
图5是说明移动终端设备在确定来话呼叫装置时的操作流程图;
图6是表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其它设置条件的表格;
图7表示噪音成分音量和振铃音音量之间关系的另一个例子;
图8是表示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移动终端设备的结构框图;
图9是表示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移动终端设备的结构框图;并且
图10是表示振铃部件41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参考附图来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
在大多数情况中,用户总是携带一个移动终端设备,并且在各种周围情况中,用户都要找到该设备。这些周围情况例如包括:人声相对大但是其它噪音很少的情况(例如演讲场合),其中人声不是很大的场合(例如会议),其中有人声但是话音和噪音都小的场合(如在图书馆中),其中有车辆引擎声音的街道上,其中有大量噪音的情况(如在火车中),其中有一些噪音但是没有高噪音等级的情况,以及其中噪音大到用户无法听到振铃音的情况。
在其中噪音很大但却又不希望产生振铃音的情况下,通常这是在火车中通过广播而被要求禁止使用便携式电话的情况。因此,如果一个人意欲设置非振铃模式,则较少可能会忘记设置它。作为对照,在安静环境或噪音小于人声的环境中,通过标牌要求禁止使用便携式电话或者禁用振铃音,并且用户可能未察觉标牌并且忘记设置非振铃模式。
本发明预测周围情况并且考虑人声音量与其它声音音量以及周围环境音量的等级关系来选择最佳来话呼叫振铃方法。
下面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
图1是表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移动终端设备的结构框图。
参见图1,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移动终端包括一个振铃音发生部件11、一个振动器12、一个发光部分13、一个麦克风14、一个滤波器部件15、一个分析部件16和一个判定部件17。
振铃音发生部件11在接收到一个呼叫时产生一个振铃音。用户可以选择是否产生一个振铃音。用户还可以事先设置振铃音的音量。振动器12通过振动来通知用户一个来话呼叫。发光部件13通过发光来通知用户一个来话呼叫。发光部件13通过例如一个LED的发光或闪光或者通过在移动终端设备上提供的按钮的背后照明,或者显示屏上显示颜色的改变来通知来话呼叫。麦克风14检测到周围声音并且将它们转换成为电信号。
滤波器部件15将麦克风14接收的周围声音的信号分离成为人声频率成分和其它声音(后文称作噪音)频率成分。下文中,人声频率成分被称作语音成分,而噪音频率成分被称作噪音成分。这里,具有话音频段0.3到3.4kHz的成分是语音成分,而其它频段的成分是噪音成分。分析部件16通过利用预定方法比较滤波器部件15获得的语音成分音量和噪音成分音量来分析周围情况。例如,通过语音成分和噪音成分中的哪个是占优势成分以及占优势成分是否超过一个预定阈值来确定周围情况。判定部件17根据分析部件16的分析结果来选择来话呼叫振铃装置之一,并且控制振铃音发生部件11、振动器12和发光部件13。
下面来描述振铃音发生部件11的结构。
图2是表示振铃音发生部件11的结构框图。参见图2,振铃音发生部件11具有一个振铃音信号发生部件21、放大器22和扬声器23。
振铃音信号发生部件21响应于来自判定部件17的指示而为一个来话呼叫产生一个信号,如振铃音或来话呼叫旋律。放大器22通过由判定部件17所指示的一个放大速率来放大振铃音信号。扬声器23通过由振铃音信号发生部件21产生和由放大器22放大的来话呼叫信号而产生振铃音。
下面描述在分析部件16和判定部件17中选择来话呼叫振铃装置的条件。
图3是表示根据分析部件16的分析结果而为选择来话呼叫振铃装置设置的条件。分析部件16分析周围情况对应于图3中的哪个。在图3中,如果占优势成分音量高,则作为占优势成分的语音成分或噪音成分超过一个话音阈值或噪音阈值。同样,如果占优势成分的音量低,则意味着作为占优势成分的语音成分或噪音成分等于或小于话音阈值或噪音阈值。
参见图3,当语音成分是占优势成分并且占优势的语音成分超过一个预定话音阈值时,判定部件17选择利用振动的呼叫通知。当语音成分是占优势的成分并且占优势的由于成分等于或小于话音阈值时,判定部件17选择利用振动的呼叫通知。当噪音成分是占优势的成分并且占优势的噪音成分超过一个预定噪音阈值时,判定部件17选择利用振动和振铃音的呼叫通知。当噪音成分是占优势的成分并且占优势的噪音成分等于或小于一个预定噪音阈值时,判定部件17选择利用振铃音的呼叫通知。
判定语音成分和噪音成分中的哪个是占优势的成分的一个方法的例子是多次周期地测量语音成分和噪音成分的峰值,将它们的最大值互相比较并且将较大的一个作为占优势的。并且最大值还与话音阈值和噪音阈值相比较。
为了在互相比较最大值时,充分比较语音成分和噪音成分,可以通过将语音成分和噪音成分之一或者二者都乘以一个预定系数来进行比较。例如,系数被以这样一种方式确定,即在会议或演讲中,语音成分变为占优势,而在大街上或者在日常生活环境中,噪音成分变得占优势。系数是可以由用户选择的。这能够保证利用匹配用户生活环境的系数来正确判定占优势成分。
话音阈值和噪音阈值都是预定阈值。例如,话音阈值被设置在演讲时扬声器中的话音和日常对话中的话音之间的一个能够它们互相区分的值。例如,噪音阈值被设置为它们之间的一个能够区分用户是否能够听见振铃音的一个值。话音阈值和噪音阈值是可以由用户设置的。这能够保证基于匹配用户的日常环境的阈值的正确判定。在选择利用振铃音的呼叫通知时,用户还可以选择振铃音的音量。
图4是表示噪音成分音量和振铃音音量之间关系的一个例子的图。
参见图4,当噪音成分音量等于或低于一个预定阈值A时,判定部件17不产生一个振铃音。当噪音成分音量高于阈值A并且等于或低于一个预定音量B(B>A)时,判定部件17产生一个具有根据噪音成分音量的音量的振铃音。当噪音成分音量是阈值A时,振铃音具有最小振铃音音量C。当周围噪音的音量是音量B时,振铃音具有最大振铃音音量D。当周围噪音音量高于音量B时,判定部件17产生具有最大振铃音音量D的振铃音。
阈值A和音量B、C和D是可以由用户设置的。当噪音成分音量等于或低于预定阈值A时,判定部件17可以产生一个具有最小振铃音音量C的振铃音。
下面来描述移动终端设备的操作。
移动终端设备利用分析部件16来分析周围情况,而不管是否有来话呼叫。如果此时有一个来话呼叫,则移动终端设备促使判定部件17根据分析结果来判定选择哪个来话呼叫振铃装置。如果有来话呼叫,则移动终端设备促使判定部件17通过使用来话呼叫振铃装置来立即通知用户来话呼叫。
下面描述当分析周围情况和判定来话呼叫振铃装置时,移动终端设备的操作。
图5是表示在判定来话呼叫振铃装置时,移动终端设备的操作。参见图5,在S101,移动终端设备将一个用于对连续测量的数量计数的计数器初始化为零。在S102,移动终端设备测量语音成分和噪音成分的峰值并且将计数器加1。在S103,移动终端设备判定连续测量的数量是否达到值n。值n是用于消除由语音成分和噪音成分音量中的变化所引起的判定中的变化所执行测量的次数。
当连续测量的数量没有达到n时,在S104,移动终端设备启动一个作为连续测量循环的定时器的短定时器,并且等待定时器超时。当短定时器超时时,移动终端设备返回S102的处理。
当连续测量的数量达到n时,在S105,移动终端设备提取语音成分和噪音成分的峰值中最大的一些,并且通过利用一个预定方法比较它们来分析周围情况。因此,移动终端设备判定语音成分和噪音成分中的哪个是占优势的成分或者占优势的频率成分是否超过其相应的阈值。
在S106,移动终端设备根据S105中的分析结果来判定选择哪个来话呼叫振铃装置。在S107,移动终端设备启动一个用于判定来话呼叫振铃装置的循环的长定时器,并且等待该定时器超时。在S108,移动终端设备在长定时器超时时,总是监视位置注册的执行。当长定时器超时或者位置注册被执行时,移动终端设备返回到S101的处理。
注意,例如短定时器是大约几秒到几十秒的定时器,而长定时器是大约几分钟到几十分钟的定时器。
在所示的实施例中,尽管分析部件16和判定部件17根据图3所示的设置的条件操作,但是其它条件也可以被设置。在周围声音大到使得用户无法听到振铃音时,可以用振动、振铃音和发光这三者来通知用户来话呼叫。在这种情况下,第一和第二话音阈值和第一和第二噪音阈值被提供。假设第二话音阈值大于第一话音阈值,并且第二噪音阈值大于第一噪音阈值。并且当根据语音成分音量和噪音成分音量分析周围情况时,分析部件16判定语音成分和噪音成分中的哪个是占优势的成分并且将占优势成分的峰值与第一和第二话音或噪音阈值相比较。第一话音阈值和第一噪音阈值与图3例子中所使用的话音阈值相同。第二话音阈值和第二噪音阈值是能够区别周围声音大到足以使用户无法听见振铃音的阈值。
因此,移动终端设备在滤波器部件14中将周围声音分离成为语音成分和噪音成分,在分析部件15中分析它们的等级与它们中占优势的一个的等级之间的关系,并且在判定部件17中,根据分析结果来判定振铃音发生部件11、振动器12和发光部件13中的至少一个最佳的,以便执行适合于根据周围声音可预测的情况的来话呼叫振铃,并且用户将不会忘记非振铃模式的设置而打扰周围的人或者将不会错过一个来话呼叫。
此外,移动终端设备可以通过在一个相对安静情况中用一个低音量振铃音提醒来通知用户来话呼叫,并且通过在相对嘈杂情况中用一个高音量振铃音提醒来通知用户来话呼叫。
图6是表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其它设置的条件的表。在图6中,非常高的占优势成分的音量意味着作为占优势成分的语音成分或噪音成分超过第二话音阈值或噪音阈值。同样,高的占优势成分的音量意味着作为占优势成分的语音成分或噪音成分超过第一话音阈值或噪音阈值并且等于或小于第二话音阈值或噪音阈值。低的占优势成分的音量意味着作为占优势成分的语音成分或噪音成分等于或小于第一话音阈值或噪音阈值。
参见图6,当语音成分是占优势的成分并且占优势的语音成分超过第二话音阈值时,判定部件17选择利用振动、振铃音和发光的呼叫通知。当语音成分是占优势的成分并且占优势的语音成分超过第一话音阈值但是等于或小于第二话音阈值时,判定部件17选择利用振动的呼叫通知。当语音成分是占优势的成分并且占优势的成分等于或小于第一话音阈值时,判定部件17选择利用振动和发光的呼叫通知。
当噪音成分是占优势的成分并且占优势的噪音成分超过第二噪音阈值时,判定部件17选择利用振动、振铃音和发光的呼叫通知。当噪音成分是占优势的成分并且占优势的噪音成分超过第一阈值但是等于或小于第二噪音阈值时,判定部件17选择利用振动和振铃音的呼叫通知。当噪音成分是占优势的成分并且占优势的噪音成分等于或小于第一噪音阈值时,判定部件17选择利用振铃音的呼叫通知。
因此,当周围声音大到足以使用户无法听见振铃音时,移动终端设备执行利用振动和发光与振铃音一起的呼叫通知,以便用户能够即使在严重噪声的情况下也能够对于来话呼叫作出响应。
在所示实施例中,尽管当噪音成分的音量大于阈值A并且等于或低于预定音量时,判定部件17产生一个具有对应于噪音成分的音量的一个音量的振铃音,但是也可能有其它情况。
图7是表示在噪音成分音量和振铃音音量之间的关系的另一个例子的图。在图7的例子中,阈值E1和E2还被提供在其中噪音成分音量高于阈值A并且等于或低于音量B的范围中。当噪音成分的音量高于阈值A并且等于或低于阈值E1时,判定部件17将振铃音的音量设置为最小振铃音音量C。当噪音成分的音量高于阈值E1并且等于或低于阈值E2时,判定部件17将振铃音设置为音量F1。当噪音成分的音量高于阈值E2并且等于或低于音量B时,判定部件17将振铃音设置为音量F2。阈值E1和E2与音量F1和F2可以由用户设置。
尽管移动终端设备根据周围噪音的音量调整振铃音的音量,但是不仅振铃音的音量而且振铃音的音品包括旋律也因此可以被调整。振铃音的音品可以单独被调整。
这可以保证选择更有效的振铃音,如在相对安静的情况中利用令人愉悦的旋律通知来话呼叫,或者在相对嘈杂的情况中利用可能吸引用户注意力的音品来通知来话呼叫。
在所示实施例中,尽管在测量的多次中利用互相比较最大值来确定语音成分和噪音成分中的哪个是占优势的成分,但是也可以使用其它方法。例如,测量多次的峰值的均值可以被互相比较,并且较大的一个可以设置为占优势的。此外,噪音成分的频段可以被设置为占优势的频段,并且语音成分的积分值被与噪音成分的积分值比较。占优势的成分还可以被利用一个相关函数来确定。
参考附图来描述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
图8是表示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移动终端设备的结构框图。
参见图8,移动终端设备具有一个振铃音发生部件11、一个振动器12、一个发光部件13、一个麦克风14、一个信号处理部件31和一个判定部件17。振铃音发生部件11、振动器12、发光部件13、麦克风14和判定部件17与图1中所示的相同。
信号处理部件31是一个执行诸如数据压缩的数字信号处理的DSP(数字信号处理器),并且通过分析由麦克风14接收的周围声音信号来获取频率分配。此外,从来自频率分配的话音频段中的峰值和其它频段中的峰值,信号处理部件31发现语音成分和噪音成分中的哪个是占优势的成分。信号处理部件31还发现占优势成分的峰值是否超过一个预定阈值。这里,信号处理部件31分析图3中所示的设置的条件中的哪个被匹配并且判定部件17根据分析结果选择来话呼叫振铃装置。
信号处理装置31可以分析图6所示的设置的条件的哪个被匹配并且判定部件17可以根据分析结果来选择来话呼叫振铃装置。信号处理部件31可以从整个频段上的音量判定周围声音大到足以使得用户无法听见振铃音。在这种情况下,用于与整个音量比较的阈值被代替图6中所使用的第二话音阈值和第二噪音阈值而使用。
因此,图8中的移动终端设备处理周围声音的信号并且在信号处理部件31中分析语音成分和噪音成分的等级与它们中占优势的一个的等级之间的关系。移动终端设备在判定部件17中根据分析结果来确定振铃音发生部件11、振动器12和发光部件13中的至少一个最佳的。这样,就可以执行适合于从周围声音可预测的情况的来话呼叫振铃,并且用户将不会忘记非振铃模式的设置而打扰周围的其他人或者将不会错过一个来话呼叫。
由于信号处理部件31能够共享移动终端设备已经具有的一个DSP,所以不需要添加一个用于实现其功能的DSP。同样,它不会妨碍移动终端设备尺寸和重量的减少,并且不会将成本提高得这么多。
下面参考附图来描述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
图9是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移动终端设备的结果框图。参见图9,移动终端设备具有一个振铃音发生/振动器部件41、一个发光部件13、一个麦克风14、一个滤波器15、一个分析部件16和一个判定部件17。发光部件13、麦克风14、滤波器15、分析部件16和判定部件17与图1所示的移动终端设备的那些相同。
振铃部件41具有图1中的振铃音发生部件11和振动器12的功能。
图10是表示振铃部件41的结构框图。参见图10,振铃部件41具有一个振铃音信号发生部件21、放大器22和振动器集成扬声器51。振铃音信号发生部件21和放大器22与图2中的那些相同。振动器集成扬声器51具有振动器和扬声器的功能。当大约100Hz的低频信号被输入时,振动器集成扬声器51产生振动,并且当被提供一个话音频段中的信号时,振动器集成扬声器51产生一个音。
显然,根据以上教导,可能有本发明的大量修改和变化。因此,应当理解,在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本发明也可以实现于除了这里明确规定之外的情况中。

Claims (48)

1. 一种移动终端设备,包括:
用于通知用户来话呼叫的多个通知装置;
用于检测周围声音的检测装置;
用于将周围声音分离成为话音频段中的第一成分和所述话音频段以外的频段中的第二成分的分离装置;
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成分和所述第二成分音量之间的关系来判定它们中的一个是占优势的成分的分析装置;以及
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成分和所述第二成分中的哪个是占优势的成分以及占优势成分的音量来选择所述多个通知装置中的至少一个的判定装置。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设备,其中所述第一成分是语音成分,而所述第二成分是非语音成分。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终端设备,其中所述多个通知装置包括音振铃装置、振动装置或发光装置中的至少一个。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动终端设备,其中当所述语音成分是占优势的成分并且超过第一阈值时,所述判定装置选择所述振动装置,当所述语音成分是占优势的成分并且等于或小于所述第一阈值时,所述判定装置选择所述振动装置,当所述非语音成分是占优势的成分并且超过第二阈值时,所述判定装置选择所述振动装置和所述音振铃装置,并且当所述非语音成分是占优势的成分并且等于或小于所述第二阈值时,所述判定装置选择所述音振铃装置。
5.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动终端设备,其中当所述语音成分是占优势的成分并且等于或小于第一阈值时,所述判定装置选择所述振动装置和所述发光装置。
6.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移动终端设备,其中当所述语音成分是占优势的成分并且超过大于所述第一阈值的第三阈值时,并且当所述非语音成分是占优势的成分并且超过大于所述第二阈值的第四阈值时,所述判定装置选择所述振动装置、所述音振铃装置和所述发光装置。
7.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终端设备,其中通过至少一次获取所述语音成分和所述非语音成分音量的峰值,并且将所述语音成分的所述峰值的最大值与所述非语音成分的所述峰值的最大值比较,所述分析装置确定所述语音成分和所述非语音成分中的哪个是占优势的成分。
8.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终端设备,其中通过至少一次获取所述语音成分和所述非语音成分音量的峰值,并且将所述语音成分的所述峰值的均值与所述非语音成分的所述峰值的均值比较,所述分析装置确定所述语音成分和所述非语音成分中的哪个是占优势的成分。
9.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终端设备,其中所述分析装置预先确定所述非语音成分的频段,并且通过至少一次获取所述语音成分和所述非语音成分音量的积分值,并且将所述语音成分的所述积分值的最大值与所述非语音成分的所述积分值的最大值比较,所述分析装置确定所述语音成分和所述非语音成分中的哪个是占优势的成分。
10.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终端设备,其中所述分析装置预先确定所述非语音成分的频段,并且通过至少一次获取所述语音成分和所述非语音成分音量的积分值,并且将所述语音成分的所述积分值的均值与所述非语音成分的所述积分值的均值比较,所述分析装置确定所述语音成分和所述非语音成分中的哪个是占优势的成分。
11.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终端设备,其中所述分析装置通过使用一个相关函数来确定所述语音成分和所述非语音成分中的哪个是占优势的成分。
12.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动终端设备,其中所述分析装置根据占优势成分的音量来改变所述音振铃装置的音量。
13.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动终端设备,其中所述分析装置根据占优势成分的音量来改变所述音振铃装置的音品。
14.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终端设备,其中所述分析装置周期地更新所述语音成分和所述非语音成分中的哪个是占优势的成分。
15.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终端设备,其中在执行位置注册时,所述分析装置更新所述语音成分和所述非语音成分中的哪个是占优势的成分。
1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设备,其中所述检测装置包括一个麦克风。
1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设备,其中所述分离装置包括一个滤波器。
18.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动终端设备,其中所述音振铃装置包括一个振铃音信号发生器和一个扬声器。
19. 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移动终端设备,其中所述音振铃装置还包括一个放大器。
20.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动终端设备,其中所述振动装置包括一个振动器。
21.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动终端设备,其中所述发光装置包括一个发光二极管。
22.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动终端设备,其中所述发光装置包括一个背后照明。
23.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动终端设备,其中所述发光装置包括一个改变颜色的显示面板。
2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设备,其中所述分离装置和判定装置是在一个数字信号处理器中。
25. 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移动终端设备,其中:
所述数字信号处理器根据所述第一成分和所述第二成分的音量之间的关系来确定所述第一成分和所述第二成分中的一个是占优势的成分;以及
所述判定装置根据所述第一成分和所述第二成分中的哪个是占优势的成分以及所述占优势成分的音量来选择所述多个通知装置的至少一个。
26. 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移动终端设备,其中所述第一成分是语音成分,而所述第二成分是非语音成分。
27. 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移动终端设备,其中所述多个通知装置包括音振铃装置、振动器或发光装置。
28. 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移动终端设备,其中当所述语音成分是占优势的成分并且超过第一阈值时,所述判定装置选择所述振动器,当所述语音成分是占优势的成分并且等于或小于所述第一阈值时,所述判定装置选择振动器,当所述非语音成分是占优势的成分并且超过第二阈值时,所述判定装置选择所述振动器和所述音振铃装置,并且当所述非语音成分是占优势的成分并且等于或小于所述第二阈值时,所述判定装置选择所述音振铃装置。
29. 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移动终端设备,其中当所述语音成分是占优势的成分并且等于或小于第一阈值时,所述判定装置选择所述振动器和所述发光装置。
30. 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移动终端设备,其中当所述语音成分是占优势的成分并且超过大于所述第一阈值的第三阈值时,并且当所述非语音成分是占优势的成分并且超过大于所述第二阈值的第四阈值时,所述判定装置选择所述振动器、所述音振铃装置和所述发光装置。
31. 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移动终端设备,其中通过至少一次获取所述语音成分和所述非语音成分音量的峰值,并且将所述语音成分的所述峰值的最大值与所述非语音成分的所述峰值的最大值比较,所述数字信号处理器确定所述语音成分和所述非语音成分中的哪个是占优势的成分。
32. 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移动终端设备,其中通过至少一次获取所述语音成分和所述非语音成分音量的峰值,并且将所述语音成分的所述峰值的均值与所述非语音成分的所述峰值的均值比较,所述数字信号处理器确定所述语音成分和所述非语音成分中的哪个是占优势的成分。
33. 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移动终端设备,其中所述信号处理器预先确定所述非语音成分的频段,并且通过至少一次获取所述语音成分和所述非语音成分音量的积分值,并且将所述语音成分的所述积分值的最大值与所述非语音成分的所述积分值的最大值比较,所述数字信号处理器确定所述语音成分和所述非语音成分中的哪个是占优势的成分。
34. 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移动终端设备,其中所述数字信号处理器预先确定所述非语音成分的频段,并且通过至少一次获取所述语音成分和所述非语音成分音量的积分值,并且将所述语音成分的所述积分值的均值与所述非语音成分的所述积分值的均值比较,所述数字信号处理器确定所述语音成分和所述非语音成分中的哪个是占优势的成分。
35. 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移动终端设备,其中所述数字信号处理器通过使用一个相关函数来确定所述语音成分和所述非语音成分中的哪个是占优势的成分。
36. 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移动终端设备,其中所述数字信号处理器根据占优势成分的音量来改变所述音振铃装置的音量。
37. 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移动终端设备,其中所述数字信号处理器根据占优势成分的音量来改变所述音振铃装置的音品。
38. 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移动终端设备,其中所述数字信号处理器周期地更新所述语音成分和所述非语音成分中的哪个是占优势的成分。
39. 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移动终端设备,其中执行位置注册时,所述数字信号处理器更新所述语音成分和所述非语音成分中的哪个是占优势的成分。
40. 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移动终端设备,其中所述检测装置包括一个麦克风。
41. 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移动终端设备,其中所述音振铃装置包括一个振铃音信号发生器和一个扬声器。
42. 如权利要求41所述的移动终端设备,其中所述音振铃装置还包括一个放大器。
43. 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移动终端设备,其中所述发光装置包括一个发光二极管。
44. 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移动终端设备,其中所述发光装置包括一个背后照明。
45. 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移动终端设备,其中所述发光装置包括一个改变颜色的显示面板。
46. 一种用于移动终端设备的来话呼叫振铃方法,包括:
检测周围声音;
将所述周围声音分离成为话音频段中的第一成分和所述话音频段之外的频段中的第二成分;
根据所述第一成分和所述第二成分来确定如何通知用户来话呼叫;
接收所述来话呼叫;
根据所述用户通知的确定来通知用户所述来话呼叫;
根据所述第一成分和所述第二成分音量之间的关系来确定它们中的一个是占优势的成分;以及
根据所述第一成分和所述第二成分中的哪个是占优势的成分以及所述占优势成分的音量来控制所述用户通知。
47. 如权利要求46所述的用于移动终端设备的来话呼叫振铃方法,其中所述第一成分是语音成分,而所述第二成分是非语音成分。
48. 如权利要求46所述的用于移动终端设备的来话呼叫振铃方法,其中所述用户通知是振铃音、振动和发光中的至少一个。
CNB021411328A 2001-07-06 2002-07-05 控制来话呼叫通知的移动终端设备和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20253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6218/01 2001-07-06
JP2001206218A JP4200348B2 (ja) 2001-07-06 2001-07-06 移動体端末及びその着信鳴動方法
JP206218/2001 2001-07-0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396751A CN1396751A (zh) 2003-02-12
CN100420253C true CN100420253C (zh) 2008-09-17

Family

ID=190423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2141132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20253C (zh) 2001-07-06 2002-07-05 控制来话呼叫通知的移动终端设备和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7024229B2 (zh)
JP (1) JP4200348B2 (zh)
CN (1) CN100420253C (zh)
GB (1) GB2379138B (zh)
HK (1) HK105340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050796B2 (en) * 2002-01-25 2006-05-23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auditory response of wireless devices
JP2003224626A (ja) 2002-01-30 2003-08-08 Nec Saitama Ltd 携帯電話機、該携帯電話機で用いられる着信通知制御方法、及び着信通知制御プログラム
US9558475B2 (en) 2002-05-06 2017-01-31 Avaya Inc. Location based to-do list reminders
US7142664B2 (en) * 2002-05-06 2006-11-28 Avaya Technology Corp. Intelligent multimode message alerts
US7706516B2 (en) * 2002-10-02 2010-04-27 Avaya Inc. Intelligent handling of message refusal
US20040127198A1 (en) * 2002-12-30 2004-07-01 Roskind James A. Automatically changing a mobile device configuration based on environmental condition
US20040127197A1 (en) * 2002-12-30 2004-07-01 Roskind James A. Automatically changing a mobile device configuration
US20050107129A1 (en) * 2003-11-13 2005-05-19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Environment-aware call annunciator
US7496352B2 (en) * 2004-03-02 2009-02-24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Environmentally driven phone behavior
JP2005269024A (ja) * 2004-03-17 2005-09-29 Toshiba Corp 携帯電話、及び携帯電話の振動制御方法
US7392066B2 (en) * 2004-06-17 2008-06-24 Ixi Mobile (R&D), Ltd. Volume control system and method for a mobile communication device
US7343150B2 (en) * 2004-06-30 2008-03-11 Avaya Technology Corp. Log-based ringtones
US7308253B2 (en) * 2004-06-30 2007-12-11 Avaya Technology Corp. Log-based ringtone service
JP3971424B2 (ja) * 2005-01-05 2007-09-05 株式会社エクシング データ配信システム
DE112005003333T5 (de) * 2005-01-27 2007-12-13 Fujitsu Ltd. Elektronische Vorrichtung, Anrufmeldesteuerverfahren und Anrufmeldesteuerprogramm
US7599719B2 (en) * 2005-02-14 2009-10-06 John D. Patton Telephone and telephone accessory signal generator and methods and devices using the same
WO2006092746A1 (en) * 2005-03-01 2006-09-08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Handheld device with improved vibration unit control.
GB0512503D0 (en) 2005-06-18 2005-07-27 Jkid Ltd A portable device
KR100700585B1 (ko) * 2005-07-19 2007-03-2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 단말기의 착신호 알림 장치 및 그 방법
TWI263435B (en) * 2005-07-29 2006-10-01 Inventec Appliances Corp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with automatic ring adjustment
RU2411595C2 (ru) * 2005-08-02 2011-02-10 Конинклейке Филипс Электроникс Н.В. Улучшение разборчивости речи в мобильном коммуникационном устройстве путем управления работой вибратора в зависимости от фонового шума
US20070032259A1 (en) * 2005-08-05 2007-02-08 George Gounaris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voice amplitude feedback in a communications device
DE102005049796B4 (de) * 2005-10-18 2011-06-16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 L.P., Houston Mobiles Kommunikationsendgerät mit akustischer Bewegungssteuerung
JP4715455B2 (ja) * 2005-11-08 2011-07-06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携帯端末、マナーモード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07172199A (ja) * 2005-12-21 2007-07-05 Nec Corp キータッチ確認装置及び携帯型情報装置
JP4903451B2 (ja) * 2006-02-17 2012-03-28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携帯移動端末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US8195095B2 (en) * 2006-05-19 2012-06-05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Mitigating audible acknowledgement volume in a vehicle security system
US20080075271A1 (en) * 2006-09-08 2008-03-27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Configurable phone option to increase or decrease ring tone volumes
KR101327445B1 (ko) * 2006-09-15 2013-11-1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자동 착신 알림 전환 모드를 수행하는 이동통신 단말기 및그 방법
US7567165B2 (en) 2006-10-27 2009-07-28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Methods, device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s for providing ambient noise sensitive alerting
US7865205B1 (en) * 2007-03-01 2011-01-04 Sprint Spectrum L.P. Method and system for managing push-to-talk modes
CN101094469A (zh) * 2007-07-17 2007-12-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提示信息的生成方法和装置
JP5256883B2 (ja) * 2008-06-26 2013-08-07 富士通モバイル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通信機器
JP5263943B2 (ja) * 2008-09-11 2013-08-14 日本電気通信システム株式会社 情報端末、音出力処理方法、振動処理方法、発光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US8270621B2 (en) * 2009-02-11 2012-09-18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Automatic generation of audible alert according to ambient sound
US8558677B2 (en) 2009-03-26 2013-10-15 Gary Stephen Shuster Tactile alerting mechanism for portable communications device
JP2010258687A (ja) * 2009-04-23 2010-11-11 Fujitsu Ltd 無線通信装置
CN101888609A (zh) * 2009-05-13 2010-11-1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用户终端振铃模式的系统及方法
JP2011101097A (ja) * 2009-11-04 2011-05-19 Fujitsu Ltd 無線通信装置、イベント発生通知用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及びイベント発生通知方法
JP2012039492A (ja) * 2010-08-10 2012-02-23 Nakayo Telecommun Inc 周囲音適応型着信通知機能を有する電話装置
KR101327112B1 (ko) * 2010-08-23 2013-11-07 주식회사 팬택 주변 소리 정보를 이용하여 다양한 사용자 인터페이스를 제공하는 단말기 및 그 제어방법
US9686396B2 (en) * 2011-08-12 2017-06-20 Google Technology Holdings LL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edia property of characteristic control in a media system
US20130070928A1 (en) * 2011-09-21 2013-03-21 Daniel P. W. Ellis Methods, systems, and media for mobile audio event recognition
US9384272B2 (en) 2011-10-05 2016-07-05 The Trustees Of Columbia University In The City Of New York Methods, systems, and media for identifying similar songs using jumpcodes
US9706321B2 (en) 2011-12-22 2017-07-11 Blackberry Limited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modifiable output parameter
MX361886B (es) 2012-05-08 2018-12-18 Nicox Ophthalmics Inc Preparaciones de agentes terapéuticos hidrófobos, métodos de elaboración y uso de los mismos.
CN103458108A (zh) * 2013-08-16 2013-12-18 西安理工大学 用于智能手机的来电提醒模式控制方法
WO2015135748A1 (en) * 2014-03-11 2015-09-17 Sony Corporation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situation-adequate notifications
CN103945062B (zh) 2014-04-16 2017-01-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户终端的音量调节方法、装置及终端
US9390599B2 (en) 2014-05-19 2016-07-12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Noise-sensitive alert presentation
US9936480B2 (en) * 2016-06-20 2018-04-03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Adaptive call notification
US10503159B2 (en) * 2017-09-20 2019-12-10 Plantronics, Inc. Dynamic model-based ringer profiles
CN109639904B (zh) * 2019-01-25 2021-02-02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手机模式调整方法、系统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09672787A (zh) * 2019-02-18 2019-04-23 重庆蓝岸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设备智能提醒方法
JP2022144667A (ja) * 2021-03-19 2022-10-03 株式会社チカク プログラム、情報処理方法、及び情報処理装置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00639A (zh) * 1997-03-18 1998-12-02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具有多种通信功能的无线电通信装置
CN1258178A (zh) * 1998-12-18 2000-06-28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设置移动电话的信号接收环境的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816577B2 (en) * 2001-06-01 2004-11-09 James D. Logan Cellular telephone with audio recording subsystem
US5844983A (en) 1997-07-10 1998-12-01 Ericsson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a telephone ring signal
AU2288099A (en) 1999-01-25 2000-08-07 Maxon Systems Inc. (London) Ltd. Alert signal unit for an electronic device to compensate for the influence of anenvironment
JP4167785B2 (ja) * 2000-01-07 2008-10-22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携帯電話機
GB2358553B (en) 2000-01-21 2002-04-10 Motorola Ltd Generation of alert signals in radio transceivers
US6954657B2 (en) * 2000-06-30 2005-10-11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having intelligent alerting system
US20020076033A1 (en) * 2000-12-14 2002-06-20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Intelligent telephone ringer control and method
US6751485B2 (en) * 2001-06-28 2004-06-15 Nokia Corporation Sounding alert for recent calls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00639A (zh) * 1997-03-18 1998-12-02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具有多种通信功能的无线电通信装置
CN1258178A (zh) * 1998-12-18 2000-06-28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设置移动电话的信号接收环境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GB2379138A (en) 2003-02-26
CN1396751A (zh) 2003-02-12
HK1053400A1 (en) 2003-10-17
GB0215635D0 (en) 2002-08-14
US20030008687A1 (en) 2003-01-09
US7024229B2 (en) 2006-04-04
JP2003023474A (ja) 2003-01-24
GB2379138B (en) 2003-09-10
JP4200348B2 (ja) 2008-12-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20253C (zh) 控制来话呼叫通知的移动终端设备和方法
US20060153358A1 (en) Adaptive notification of an incoming call in a mobile phone
US7136482B2 (en) Progressive alert indications in a communication device
AU739449B2 (en) Portable terminal device for automatically controlling transmitting voice level and calling sound level
US6993349B2 (en) Smart ringer
KR20010014327A (ko) 전화 울림신호를 제어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US20030013495A1 (en) Adaptive audible alert volume control
EP0507482A2 (en) Telephone ring generator with automatic volume control according to the ambient noise level
US20070192067A1 (en) Apparatus for Automatically Selecting Ring and Vibration Mode of a Mobile Communication Device
US20050168333A1 (en) Automatic adjustments of audio alert characteristics of an alert device using ambient noise levels
US20020076033A1 (en) Intelligent telephone ringer control and method
US6907277B1 (en) Voice-based phone alert signal
CN108172237A (zh) 语音通话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移动终端
US20020006207A1 (en) Portable device and method of providing user with information on operation of portable device
CN110004659B (zh) 衣物处理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N103037068A (zh) 自动切换振铃模式的方法及其电子装置
WO2000043963A1 (en) Alert signal unit for an electronic device to compensate for the influence of an environment
JPS6184931A (ja) 無線個人呼出用受信機
KR101983595B1 (ko) 진동 알림 장치 및 진동 알림 장치 제어 방법
KR19990020285A (ko) 키폰전화기에서 착신음 가변방법
KR101155764B1 (ko) 고성 통화 억제기능을 갖는 단말기
KR100329145B1 (ko) 호출음시간자동변경방법
KR20010008937A (ko) 호출음 출력레벨 자동조절 및 호출방식 자동전환방법
JPH0414347A (ja) 電話機の呼出音鳴動装置
KR20040082209A (ko) 컬러 진동모드 장치 및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GR

Ref document number: 1053400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LENOVO INNOVATION CO., LTD. (HONGKONG)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NEC CORP.

Effective date: 20141126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TO: HONG KONG, CHINA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41126

Address after: Hongkong, China

Patentee after: LENOVO INNOVATIONS Co.,Ltd.(HONG KONG)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NEC Corp.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917

Termination date: 20180705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