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411916C - 轮胎盖结构 - Google Patents

轮胎盖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411916C
CN100411916C CNB2006100850872A CN200610085087A CN100411916C CN 100411916 C CN100411916 C CN 100411916C CN B2006100850872 A CNB2006100850872 A CN B2006100850872A CN 200610085087 A CN200610085087 A CN 200610085087A CN 100411916 C CN100411916 C CN 100411916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ire lid
spare tyre
tire
claw
next do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61008508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872591A (zh
Inventor
中村光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8725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7259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11916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11916C/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ires In General (AREA)
  • Vehicle Step Arrangements And Article Storag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易于取放备用轮胎的轮胎盖结构,该结构具有轮胎盖(23),其用于覆盖容纳在行李箱(12)下部中的备用轮胎的上方,并且,其一个边缘部(55)与在车内划分行李箱(12)的隔壁(15)接合,轮胎盖(23)在其一个边缘部(55)上具有突出的爪部(54),隔壁(15)具有在车内划分行李箱(12)的壁部(36)以及用来承接轮胎盖(23)的一个边缘部(55)的向行李箱侧(12)突出的支架部(37),同时,与爪部(54)接合的接合槽(50)以可使轮胎盖(23)转动并且可独自直立于支架部(37)的方式从壁部(36)向支架部(37)而形成。

Description

轮胎盖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轮胎盖结构,其通过轮胎盖覆盖容纳于行李箱下部的备用轮胎。
背景技术
作为与如下轮胎盖结构相关的技术,即通过轮胎盖以可开闭的方式覆盖容纳在行李箱下部的轮胎容纳部中的备用轮胎,例如在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开公报实开昭63-122147号)中公开了一种技术:轮胎盖通过轴以可转动的方式支承在容纳部上,该容纳部载置于备用轮胎上,或例如在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昭58-188763号)中所述,即通过铰链可转动地设置轮胎盖。
在上述专利文献1记载的结构中,在取放备用轮胎时,必须取出以覆盖整个备用轮胎的方式载置的容纳体及通过轴支承在其上的轮胎盖,因此,操作较繁重。
在上述专利文献2记载的结构中,在取放备用轮胎时,使轮胎盖以铰链为中心转动,但由于轮胎盖不能独自直立,因此,必须通过带体支承在后行李箱盖上,仍存在操作麻烦的问题。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易于进行备用轮胎取放的轮胎盖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技术方案1提供了一种轮胎盖结构,其具有轮胎盖(例如,实施方式中的轮胎盖23),其用于覆盖容纳在行李箱(例如,实施方式中的行李箱12)下部中的备用轮胎(例如,实施方式中的备用轮胎28)的上方,并且,其一个边缘部(例如,实施方式中的边缘部55)侧与在车内划分出所述行李箱的隔壁(例如,实施方式中的隔壁15)接合,其特征在于:所述轮胎盖在所述一个边缘部上具有突出的爪部(例如,实施方式中的爪部54),所述隔壁具有:在车内划分出所述行李箱的壁部(例如,实施方式中的壁部36),以及以承接所述轮胎盖的所述一个边缘部的方式向所述行李箱侧突出的支架部(例如,实施方式中的支架部37),与所述爪部接合的接合槽(例如,实施方式中的接合槽50)以可使所述轮胎盖转动且可独自直立于所述支架部的方式从所述壁部到所述支架部而形成。
如技术方案1所述的轮胎盖结构,本发明技术方案2的特征在于:在所述支架部的下方设有接触部(例如,实施方式中的突出边缘部46),在所述轮胎盖处于独自直立状态时,所述爪部能够接触于该接触部。
如技术方案1或2所述的轮胎盖结构,本发明技术方案3的特征在于:以在所述备用轮胎之上局部覆盖所述备用轮胎的方式,设置由所述轮胎盖开闭的容纳体(例如,实施方式中的容纳体65)。
根据本发明技术方案1,通过将从轮胎盖的一个边缘部突出的爪部与接合槽相接合,使轮胎盖可转动并且可独自直立于支架部,该支架部从用于划分车内行李箱的隔壁的壁部向行李箱侧突出形成,以使轮胎盖的一个边缘部能够承接在其上。因此,在取放备用轮胎时,可以使轮胎盖转动并使其独自直立,从而能够容易地对备用轮胎进行取放。另外,由于可以将轮胎盖的爪部接合在从隔壁的壁部到支架部形成的接合槽上,因此,借助简单且易于组装的结构就可使轮胎盖转动,并且能够降低成本,使取放操作变得简单。另外,由于轮胎盖的一个边缘部承接在支架部上,即使在独自直立的状态下,由于该支架部承接轮胎盖的一个边缘部,因此,能够抑制转动时的不稳定性。
根据本发明技术方案2,若轮胎盖处于独自直立状态,则通过轮胎盖的爪部接触支架部下方的接触部,来限制爪部与接合槽脱离。因此,能够防止轮胎盖的脱落。
根据本发明技术方案3,由于以覆盖备用轮胎之上一部分的方式设置有容纳体,该容纳体由轮胎盖23进行开闭,因此,能够将工具类物品存放在容纳体中。
附图说明
图1为采用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中的轮胎盖结构的车辆的后部透视图。
图2为沿图1中A-A线切剖的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轮胎盖结构的剖面图。
图3为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轮胎盖结构的接合槽以及爪部的透视图。
图4为沿图2的箭头X所视的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轮胎盖结构的轮胎盖和隔壁的结合状态的视图。
图5为沿图2的箭头Y所视的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轮胎盖结构的轮胎盖和隔壁的结合状态的视图。
图6为沿显示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轮胎盖结构的轮胎盖和隔壁的接合状态的图1中B-B线的剖面图,其显示了轮胎盖的关闭状态。
图7为沿显示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轮胎盖结构的轮胎盖和隔壁的接合状态的图1中B-B线的剖面图,其显示了轮胎盖的打开状态(独自直立状态)。
图8为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轮胎盖结构的漏气轮胎的安装状态的侧面剖视图。
[符号说明]
12:行李箱
15:隔壁
23:轮胎盖
28:备用轮胎
36:壁部
37:支架部
46:凸出边缘部(接触部)
50:接合槽
54:爪部
55:一个边缘部
65:容纳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中轮胎盖结构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为车辆11后部的视图,在该车辆11的后部设有行李箱12。该行李箱12的车宽方向的两侧部由一对箱体侧面部件14划定,该箱体侧面部件14向车宽方向外侧形成为凹状,该行李箱的车辆前后方向的前部由隔壁15划定,该隔壁15以使该箱体侧部件14的前部沿车宽方向彼此相连的方式垂直直立设置。即,隔壁15在车内将行李箱12划分出来。在隔壁15的车辆前后方向的前侧设有主要用于乘坐人员乘坐的乘坐室(未图示)。
这些箱体侧部件14的上部彼此间的部分以及后部彼此之间的部分形成行李箱开口部19,该行李箱开口部19通过箱体盖18进行开闭并使行李箱12通向车外。另外,这些箱体侧部件14的下部彼此之间的部分即较隔壁15靠后侧的部分,如图2所示,构成向底板20下方凹入的备用轮胎容纳部21的上部开口部22,轮胎盖23大致沿水平方向设置以封闭所述开口部22。
隔壁15竖立设置在备用轮胎容纳部21的沿车辆前后方向的中间部分的上部。此处,该车辆11为利用燃料电池的电力行驶的燃料电池车辆,在隔壁15沿车辆前后方向的前侧,即在备用轮胎容纳部21沿车辆前后方向的前半部分的上方设有氢罐26。
在备用轮胎容纳部21中,备用轮胎28在其车轮29中央的圆盘部30位于下侧的状态下被收纳,在备用轮胎容纳部21的底部且在隔壁15的下方位置处形成有固定部33,该固定部33旋合在蝶形螺栓型安装配件32上,且该蝶形螺栓型安装配件32插通备用轮胎28的圆盘部30的孔部31。通过使用旋合在所述固定部33上的安装配件32将备用轮胎28推压在备用轮胎容纳部21的底部,由此使备用轮胎28在备用轮胎容纳部21中定位。
隔壁15包括:在车内区分行李箱12的壁部36,从壁部36的下端边缘沿大致水平方向向行李箱12侧即后方突出的支架部37。壁部36包括:除其下端边缘部侧以外的,沿车辆宽度方向的状态大致呈垂直竖立设置的壁板部40,从该壁板部40的下端边缘部向前下方突出的倾斜板部41,从该倾斜板部41的前端边缘部向下方且与壁板部40平行突出的内侧板部42。在图1中仅显示一侧,如图1所示,壁板部40沿车宽方向的两侧部越靠外侧越朝向车辆前后方向的前侧位置略微倾斜。在壁板部40的该倾斜部分的下部形成有向车辆前后方向的后方略微突出的突出部43。
另外,在图3中仅显示一侧,如图3所示,支架部37具有:搁板部45,其从所述壁部36的内侧板部42的下端边缘部沿大致水平方向向行李箱12侧即后方突出;一对凸出边缘部(接触部)46,其从搁板部45的后端边缘部的车宽方向的两侧向下方突出。
在这些凸出边缘部46的各个上下方向中间部形成有沿车辆前后方向贯通的且在车宽方向上呈细长状的插入槽部48,在这些插入槽部48的相互接近侧,即其各个车宽方向的内侧形成有导引槽部49,所述导引槽部49从插入槽部48一直贯通到突出边缘部46的上部并通过搁板部45延伸至内侧板部42。相互联通的插入槽部48以及导引槽部49构成接合槽50,沿车宽方向设有一对该接合槽50,换句话说,这些接合槽50从壁部36的内侧板部42向搁板部45形成,并且,从搁板部45延伸至突出边缘部46。
轮胎盖23包括:图4以及图5所示的主板部53,其形成为板状并覆盖备用轮胎容纳部21的较隔壁15靠后侧的开口部22,一对爪部54,其从图5所示的主板部53的一个边缘部55突出形成,其与主板部53处于相同平面。在图3中仅显示一侧,如图3所示,一对爪部54分别包括:接合板部56,其从主板部53的一个边缘部55以相互平行并且沿相同方向的方式突出,爪板部57,其从该接合板部56的前端部沿彼此相反的方向突出,接合板部56的彼此相接近侧之间的间隔与一对接合槽50上的导引槽部49的彼此相接近侧之间的间隔大致相同,接合板部56的相互远离部分侧彼此间的间隔与导引槽部49的相互远离部分侧彼此间的间隔大致相同。另外,爪板部57的彼此相接近侧之间的间隔与一对接合槽50的插入槽部48的彼此相接近侧之间的间隔大致相同,爪板部57的相互分离侧彼此间的间隔与插入槽部48的相互分离侧彼此间的间隔大致相同。
因此,在使轮胎盖23与隔壁15接合时,如图3中箭头所示,将轮胎盖23的一对爪部54从后面插入到隔壁15的突出边缘部46的插入槽部48中之后,将一对爪部54中各个接合板部56沿一对接合槽50的各个导引槽部49向上方以及前方移动。也就是说,如图6所示,在爪板部57位于相对隔壁15的主板部53的相反侧的状态下,不能拔出爪部54,轮胎盖23在其一个边缘部55侧相对隔壁15处于接合状态。
并且,由于爪部54的接合板部56位于隔壁15的内侧板部42的导引槽部48的位置上,因此,在主板部53上,轮胎盖23覆盖在位于较备用轮胎容纳部21的隔壁15靠后侧的开口部22上,此时,轮胎盖23的一个边缘部55载置于搁板部45上,如图2所示,反向的边缘部58载置于后边缘部59上,该后边缘部59形成备用轮胎容纳部21的开口部22,在图1中仅显示一侧,如图1所示,两侧边缘部60载置于两箱体侧部件14下部的内缘部61上。这样,与通过搁板部45承接一个边缘部55同样的,被支承在开口部22边缘部上的轮胎盖23在这种状态下,覆盖在容纳于行李箱12下部的备用轮胎容纳部21中的备用轮胎28的上方。此外,在容纳于备用轮胎容纳部21中的备用轮胎28上载置有容纳体65,该容纳体65具有容纳凹部64,该容纳凹部64在其车辆前后方向的后部的上方具有开口部63,所述容纳体65的开口部63也由轮胎盖23封闭,该容纳体65具有能够覆盖备用轮胎28后半部分的尺寸。
在从容纳体65中取放物品或取放备用轮胎28时,提升轮胎盖23的后部。然后,如图6和图7所示,将轮胎盖23拉出到适当的位置随后以与隔壁15接合的爪部54侧为中心使其旋转,这时,在其主板部53中的上述一个边缘部55处于载置于较壁板部40向后方突出的搁板部45之上的状态。接下来,若轮胎盖23垂直立起,则下部的爪部54的爪板部57与突出边缘部46的在车辆前后方向的前表面相接触,由此来限制下部向后方的进一步移动。在该状态下,如图7所示,轮胎盖23处于独自直立的状态。在所述轮胎盖23转动时,爪部54被维持在被其爪板部57限制而不能从隔壁15拔出的状态下,接合板部56可在导引槽部49内适当移动。换句话说,接合槽50可以使轮胎盖23转动,并且以可使轮胎盖23独自直立于搁板部45的方式与爪部54接合。
在取放备用轮胎28的情况下,如上所述,在使轮胎盖23独自直立的状态下,通过适当装卸安装配件32,可以从位于较备用轮胎容纳部21的隔壁15靠后侧的开口部22对备用轮胎28进行取放。
另外,在将备用轮胎28从备用轮胎容纳部21取出之后,在更换漏气轮胎68时,如图8所示,由于漏气轮胎68比紧急用的备用轮胎28宽,因此,不能整体收纳在备用轮胎容纳部21中,因此,可在放置于备用轮胎容纳部21底部的状态下,使其直立地靠在呈打开状态的轮胎盖23以及隔壁15上。此时,将蝶形螺栓型安装配件69插入到漏气轮胎68的孔部70、形成于轮胎盖23上的贯通孔71以及形成于隔壁15上的贯通孔72中,并使其与设置在隔壁15内侧上的固定部73旋合,进而通过安装配件69将漏气轮胎68固定在隔壁15上。此外,由于漏气轮胎68因漏气状态而导致径差不同,因此,可以使用可吸收该径差的安装配件69。
如上述本实施方式的轮胎盖结构,通过将从轮胎盖23的一个边缘部55突出的爪部54与接合槽50相接合,使轮胎盖23可转动并且可独自直立于支架部37,该支架部37从用于划分车内行李箱12的隔壁15的壁部36向行李箱12侧突出形成,以使轮胎盖23的一个边缘部55能够承接在其上。因此,在取放备用轮胎28时,可以使轮胎盖23转动并使其独自直立,从而能够容易地对备用轮胎28进行取放。另外,由于可以将轮胎盖23的爪部54接合在从隔壁15的壁部36到支架部37形成的接合槽50上,因此,借助简单且易于组装的结构就可使轮胎盖23转动,并且能够降低成本。此外,根据需要,通过使爪部54在接合槽50的导引槽部49内移动并将其从插入槽部48中拔出,从而能够容易将轮胎盖23从隔壁15上拆除。另外,由于轮胎盖23的一个边缘部55承接在支架部37上,即使在独自直立的状态下,由于该支架部37承接轮胎盖的一个边缘部55,因此,能够抑制转动时的不稳定性。
另外,若使轮胎盖23处于独自直立状态,由于轮胎盖23的爪部54抵接在支架部37下方的突出边缘部46上,因此,爪部54不会与接合槽50分离。因此,能够防止轮胎盖23的脱落。
而且,由于以覆盖备用轮胎28之上一部分的方式设置有容纳体65,该容纳体65由轮胎盖23进行开闭,因此,能够将工具类物品存放在容纳体65中。
也可以不通过安装配件32,而通过容纳体65将备用轮胎28固定在备用轮胎容纳部21上。在这种情况下,在备用轮胎28偏离备用轮胎容纳部21的固定位置时,由于容纳体65的位置会偏离,轮胎盖23会浮起,因此,通过所述轮胎盖23的浮起,能够容易地检测出备用轮胎28的偏离。

Claims (3)

1. 一种轮胎盖结构,其具有轮胎盖(23),该轮胎盖覆盖在容纳于行李箱(12)下部的备用轮胎(28)的上方,并且,该轮胎盖的一个边缘部(55)侧与在车内划分出所述行李箱(12)的隔壁(15)接合,其特征在于:
所述轮胎盖(23)在所述一个边缘部(55)上具有突出的爪部(54),
所述隔壁(15)具有:在车内划分出所述行李箱(12)的壁部(36),以及以承接所述轮胎盖(23)的所述一个边缘部(55)的方式向所述行李箱(12)侧突出的支架部(37),与所述爪部(54)接合的接合槽(50)以可使所述轮胎盖(23)转动且可独自直立于所述支架部(37)的方式从所述壁部(36)到所述支架部(37)而形成。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盖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支架部(37)的下方设有接触部(46),在所述轮胎盖(23)处于独自直立状态时,所述爪部(54)能够接触于该接触部(46)。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轮胎盖结构,其特征在于:以在所述备用轮胎(28)之上局部覆盖所述备用轮胎(28)的方式,设置由所述轮胎盖(23)开闭的容纳体(65)。
CNB2006100850872A 2005-05-31 2006-05-31 轮胎盖结构 Active CN100411916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159308/2005 2005-05-31
JP2005159308A JP4202341B2 (ja) 2005-05-31 2005-05-31 タイヤリッド構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72591A CN1872591A (zh) 2006-12-06
CN100411916C true CN100411916C (zh) 2008-08-20

Family

ID=374832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6100850872A Active CN100411916C (zh) 2005-05-31 2006-05-31 轮胎盖结构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4202341B2 (zh)
CN (1) CN100411916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41897B (zh) * 2015-09-18 2019-04-05 本田技研工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汽车行李舱的盖板配合结构
DE102016225658A1 (de) * 2016-12-20 2018-06-21 Volkswagen Aktiengesellschaft Vorrichtung zur Halterung eines Gegenstandes an einer Innenverkleidung eines Fahrzeugs sowie Fahrzeug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188763A (ja) * 1982-04-27 1983-11-04 Nissan Motor Co Ltd スペアタイヤカバ−部の開閉構造
JPS63122147U (zh) * 1987-02-03 1988-08-09
JP2000108793A (ja) * 1998-10-02 2000-04-18 Suzuki Motor Corp 車両後部構造
CN2442914Y (zh) * 2000-09-20 2001-08-15 马云 汽车备胎存取装置
CN1599678A (zh) * 2001-12-04 2005-03-23 陶氏环球技术公司 复合式备胎存放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7178975A (en) * 1981-04-28 1982-11-04 Nissan Motor Co Ltd Construction of stocking part for spare tire
JPS6146264U (ja) * 1984-08-31 1986-03-27 池田物産株式会社 トランクル−ム構造
JP2585554Y2 (ja) * 1990-11-07 1998-11-18 三菱自動車工業株式会社 トランクフロアボード
JP2529984Y2 (ja) * 1992-04-18 1997-03-26 日産アルティア株式会社 小物支持ホルダ
JP3268188B2 (ja) * 1996-01-19 2002-03-25 スズキ株式会社 荷室構造
JP2000108792A (ja) * 1998-10-02 2000-04-18 Suzuki Motor Corp 車両後部構造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188763A (ja) * 1982-04-27 1983-11-04 Nissan Motor Co Ltd スペアタイヤカバ−部の開閉構造
JPS63122147U (zh) * 1987-02-03 1988-08-09
JP2000108793A (ja) * 1998-10-02 2000-04-18 Suzuki Motor Corp 車両後部構造
CN2442914Y (zh) * 2000-09-20 2001-08-15 马云 汽车备胎存取装置
CN1599678A (zh) * 2001-12-04 2005-03-23 陶氏环球技术公司 复合式备胎存放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4202341B2 (ja) 2008-12-24
CN1872591A (zh) 2006-12-06
JP2006335122A (ja) 2006-12-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848948B (zh) 搁物托板、具有搁物托板的载货管理系统及车辆
CN103158681B (zh) 用于电动车辆的电池的附接与拆卸装置
CN103029634B (zh) 用于车辆的储存装置
US20160362031A1 (en) Cup holder assemblies
CN201227973Y (zh) 行李舱组件
CN100411916C (zh) 轮胎盖结构
US20110031771A1 (en) Storage trunk in the front of a vehicle
US9694754B2 (en) Vehicle storage compartment assembly
CN101580020A (zh) 车用仪表板及车载设备安装方法
CN102529827A (zh) 车门装饰件
US9669746B2 (en) Vehicle storage compartment assembly
US20060231716A1 (en) Removable storage assembly for a motor vehicle
EP3756915A1 (fr) Semi-remorque ou remorque frigorifique de transport de marchandises munie d'un module de production d'électricité à pile à combustible
CN107914650B (zh) 具有集成的自行车架的机动车辆
CN105939933A (zh) 电池容纳装置及无人飞行器、电子装置
JP4734205B2 (ja) 車両用通信装置の取付構造
CN112888591B (zh) 移动体
CA2580689A1 (en) Truck box with reduced clearance cover and access for electrical cord passthrough
CN101468679B (zh) 机动两轮车的收纳箱结构
JP3802421B2 (ja) 飲料容器のためのホルダ
US20220063507A1 (en) Modules for cargo area of pickup truck
CN203864591U (zh) 车辆及其移动终端固定装置
CN202320111U (zh) 一种汽车用通用型挂物钩总成
CN203864592U (zh) 车辆及其移动终端固定装置
CN1123509C (zh) 存储盒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