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405487C - 盘记录和/或复制设备 - Google Patents

盘记录和/或复制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405487C
CN100405487C CNB200510069663XA CN200510069663A CN100405487C CN 100405487 C CN100405487 C CN 100405487C CN B200510069663X A CNB200510069663X A CN B200510069663XA CN 200510069663 A CN200510069663 A CN 200510069663A CN 100405487 C CN100405487 C CN 100405487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y salver
valve
retainer
construction element
lock constru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510069663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707656A (zh
Inventor
山田恭弘
栗田和仁
松田干宪
森川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7076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0765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05487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05487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3/00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Accessories, e.g. contain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operation with the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apparatus ; Intermediate medium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ir manufacture
    • G11B23/02Containers; Storing means both adapted to cooperate with the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means
    • G11B23/03Containers for flat record carriers
    • G11B23/0301Details
    • G11B23/0308Shutter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17/00Guiding 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ally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or of supports therefor
    • G11B17/02Details
    • G11B17/04Feeding or guiding single record carrier to or from transducer unit
    • G11B17/041Feeding or guiding single record carrier to or from transducer unit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scs contained within cartridges
    • G11B17/044Indirect insertion, i.e. with external loading means
    • G11B17/046Indirect insertion, i.e. with external loading means with pivoting loading means

Landscapes

  • Feeding And Guiding Record Carriers (AREA)

Abstract

一种记录和/或复制设备,包括:一底盘;一设置于底盘上的记录和/或复制装置,用于在盘盒上进行记录和/或复制;一用于保持盘盒的盘盒保持架,盘盒保持架受支撑而可相对于底盘在盘盒插入/拉出位置与记录/复制位置之间移动;一设置成可相对于底盘沿盘盒的插入和拉出的方向移动的弹出控制杆;一用于将弹出控制杆沿盘盒的弹出方向偏压的偏压部;一安装至盘盒保持架一侧面上的活门解锁构件;以及一活门解锁构件移动限制部,其设置于底盘上并且在盘盒保持架位于记录/复制位置时可被操作着以限制活门闭锁解锁构件沿离开所述一侧面的方向移动。

Description

盘记录和/或复制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盘记录和/或复制设备,其中,盘盒在弹出时可防止在其自身的作用力下从盘盒保持架上滑脱。
背景技术
图35示出的是一种业已公知的盘记录和/或复制设备,其中,片簧制成的活门解锁构件116被设置成位于用于保持插入其中的盘盒1的盘盒保持架102的一个侧面102c的外表面上的状态。活门解锁构件116的末端设有一突出部117。如图36所示,当插入盘盒1时,突出部117由盘盒1的侧面推动,而活门解锁构件116远离盘盒保持架102的一个侧面102c移动,如图37所示,当盘盒1插入至预定位置时,活门移动限制构件5由突出部117按压操纵,从而将活门构件4打开。在插入盘盒1时,又如图36所示,当盘盒1由偏压构件沿弹出方向偏压时,突出部117由盘盒1的侧面推动,而活门解锁构件116远离开磁带盒保持架102的一个侧面102c移动,从而可将盘盒弹出。在这种盘记录和/或复制装置中,已被偏压构件推动的盘盒1可在弹出时因其自身的作用力而从盘盒保持架102上脱出。
鉴于上述情况,人们已经开发出一种具有防止盘盒脱出的装置的盘记录和/或复制设备。例如,在已经公知的一种设备中,经引导而平行于盘盒插入方向移动的牵引板是横穿盘盒插入路径而进行设置的,被插入的盘盒与牵引板接触,用于弹性装入盘盒的凹槽部的安装保持构件设置于牵引板的两侧上,盘盒由安装保持构件相对于牵引板保持,而牵引板在弹出时由挡块挡在预定位置处(例如,参见日本专利公开号No.2001-189043(0056至0068段等等))
在日本专利公开号No.2001-189043中描述的盘盒防滑脱装置的问题在于由于使用了牵引板、安装保持构件、挡块、手柄构件等,从而导致构成零件数量多、结构复杂且成本增加。
发明内容
人们需要一种利用上述开门解锁构件能够安全防止盘盒滑脱的盘记录和/或复制设备,该设备结构简单且不会引起盘盒浮置的问题。
本发明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记录和/或复制设备,包括:一底盘;一设置于底盘上的记录和/或复制装置,用于在盘盒上进行记录和/或复制;一用于保持盘盒的盘盒保持架,盘盒保持架受支撑而可相对于底盘在盘盒插入/拉出位置与记录/复制位置之间移动;一设置成可相当于底盘沿盘盒的插入和拉出的方向移动的弹出控制杆;一用于沿盘盒的排出方向偏压弹出控制杆的偏压部;一安装至盘盒保持架一侧面上的活门解锁构件;以及一活门解锁构件移动限制部,其设置于底盘上并且在盘盒保持架位于记录/复制位置时可被操作着来限制活门解锁构件沿离开所述一侧面的方向移动。
优选地,在该记录和/或复制设备中,当盘盒保持架移动至插入/拉出位置时,活门解锁构件移动至一位置,在该位置处活门解锁构件移动限制部对朝远离一侧面的方向的移动的限制被取消。
优选地,在记录和/或复制设备中,盘盒保持架被设置成可相对于底盘转动,并且在当盘盒保持架由记录/复制位置转动至插入/拉出位置处的过程中,活门解锁构件移动限制部限制活门解锁构件朝远离一侧面的方向移动。
优选地,记录和/或复制设备还包括一用于沿由盘盒保持架保持的盘盒的排出方向偏压弹出控制杆的偏压部,其中,当盘盒保持架由记录/复制位置移动至插入/拉出位置时,弹出控制杆通过偏压部的偏压力沿排出方向移动,而由盘盒保持架保持的盘盒则被弹出控制杆排出。
优选地,在记录和/或复制设备中,活门解锁构件的末端设有一配置成伸入盘盒保持架内部的突出部,而当盘盒保持架位于记录/复制位置时,活门解锁构件移动限制部限制活门解锁构件的突出部进入在盘盒保持架内的位置。
优选地,在记录和/或复制设备中,设置一开口部,并且当将具有一用于开启和关闭开口部的活门构件的盘盒插入盘盒保持架中时,突出部受盘盒的侧面的作用而沿相对于盘盒保持架的向外的方向移动,之后配合到形成于盘盒侧面中的开口部内,从而取消盘盒的活门闭锁。
附图简要说明
图1为盘记录和/或复制设备的透视图;
图2为由后面所示的盘记录和/或复制设备的平面图;
图3为盘记录和/或复制设备的分解透视图;
图4为解锁装置的透视图;
图5为示出了解锁装置安装状态的剖面图;
图6A为示出了弹出控制杆的操纵部的侧面与解锁装置的倾斜面部接触的状态的侧视图,图6B为示出这种状态的俯视图,图6C为示出这种状态的透视图;
图7A为示出了弹性件部分已经弹回并且接合部与弹出控制杆的操纵部的底面接合的状态的侧视图,图7B为示出这种状态的俯视图,图7C为示出这种状态的透视图;
图8A为示出了弹出控制杆的操纵部由接合部提起且弹出控制杆锁定装置对弹出控制杆取消锁定的状态的侧视图,图8B为示出这种状态的俯视图,图8C为示出这种状态的透视图;
图9为盘盒(活门关闭)的透视图;
图10为由后面所示的盘盒(活门关闭)的透视图;
图11为由后面所示的盘盒(活门关闭)的透视图;
图12为示出了活门锁定状态的平面图;
图13为示出了活门解锁状态的主要部分的平面图;
图14为示出了活门安装之前的状态的分解透视图;
图15为示出了活门移动限制构件安装至活门上的状态的透视图;
图16为活门安装状态的剖面图;
图17为无活门的盘盒的透视图;
图18为示出了主轴电动机安装阶段的剖面图;
图19为示出了螺纹电动机安装阶段的剖面图;
图20为示出了盘盒保持架设置于盘盒插入/拉出位置状态下的侧视图;
图21为示出了弹出控制杆被推动之前的状态的平面图;
图22为示出了弹出控制杆被推动之后的状态的平面图;
图23为电子设备的透视图;
图24为从后面所示的电子设备的透视图;
图25为盖子部开启状态下的透视图;
图26A为示出了活门解锁构件的功能的侧视图,图26B为示出这种功能的平面图;
图27A为示出了活门解锁构件的功能的侧视图,图27B为示出这种功能的平面图;
图28A为示出了活门解锁构件的功能的侧视图,图28B为示出这种功能的平面图;
图29A为示出了活门解锁构件的功能的侧视图,图29B为示出这种功能的平面图;
图30为盘盒保持架处于记录/复制位置状态下的侧视图;
图31A为盘盒保持架已从记录/复制位置转动预定角度的状态下的侧视图,图31B为示出这种状态的平面图;
图32A为取消了对盘盒保持架的约束的状态下的侧视图,图32B为示出这种状态的平面图;
图33A、33B、和33C为活门解锁构件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的侧视图;
图34A为另一具体实施方式中的活门解锁构件移动限制部的侧视图,图34B为其平面图;
图35为相关技术的实施例的平面图;
图36为相关技术的实施例的平面图;以及
图37为相关技术的实施例的平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发明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的盘记录和/或复制设备进行描述,描述顺序为:(1)系统的整体和基本部件的一般构造,(2)盘盒的构造,(3)盘盒保持架的构造,(4)底盘的构造,(5)记录和/或复制装置的构造,(6)弹出控制杆的构造,(7)偏压装置和弹出控制杆锁定装置的构造,(8)解锁装置的构造,(9)其他部分的构造,以及(10)功能。
(1)系统的整体和基本部件的一般构造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盘记录和/或复制设备的透视图,图2为由后面所示的平面图,以及图3为分解透视图。该盘记录和/或复制设备101包括:一用于保持插入其中的盘盒1的盘盒保持架102,一支承着盘盒保持架102可在盘盒插入/拉出位置与记录/复制位置之间移动的底盘103,一设置于底盘103上以在盘盒1上进行记录和/或复制的记录和/或复制装置104,一设置于底盘103上的弹出控制杆105,以便能够沿盘盒1的插入/拉出方向旋转运动(下文仅称为转动)并且可朝向和远离底盘103移动以便通过被插入到盘盒保持架102中的盘盒1的推动而转动,一在弹出控制杆105上施加沿盘盒弹出方向的转动力以及朝向底盘103的偏压力的偏压装置106,一将通过盘盒1的插入已被转动的弹出控制杆105锁定至底盘103上的弹出控制杆锁定装置107,以及一解锁装置108,用于当盘盒保持架102由记录/复制位置转动至盘盒插入/拉出位置时取消弹出控制杆锁定装置107对弹出控制杆105的锁定。
如图3所示,片簧制成的活门(shutter)解锁构件116被安装成叠置于盘盒保持架102的第二侧板102c的外表面上的状态。活门解锁构件116的末端设有在平面图中大致呈V形的突出部117。突出部117通过设置于盘盒保持架102的第二侧板102c上的开口部118进入盘盒保持架102。
如图30和31所示,活门解锁构件117的外侧设有一活门解锁构件移动限制部241,在盘盒保持架102从记录/复制位置至盘盒插入/拉出位置的移动至中间点之前、以及在盘盒保持架102从盘盒插入/拉出位置至记录/复制位置的反向移动至中间点之前,该限制部用于限制(阻止)活门解锁构件116朝远离盘盒保持架102的第二侧板102c的方向移动。活门解锁构件移动限制部241安装在底盘103上,如图32所示,当盘盒保持架102进一步朝盘盒插入/拉出位置转动时,活门解锁构件移动限制部241对活门解锁构件116的约束被取消,从而允许活门解锁构件116远离盘盒保持架102的第二侧板102c移动。顺便提及,活门解锁构件116具有一弯曲部116a,并且该弯曲部116a将活门解锁构件116的末端侧按压在盘盒保持架102的第二侧板102c上,从而在活门解锁构件116的末端部上设置的突出部117上施加所谓的预压力。当活门解锁构件移动限制部241对弯曲部116a的约束被取消时,活门解锁构件116移离盘盒保持架102的第二侧板102c。
图33示出了活门解锁构件116在靠近弯曲部116a处设有向下延伸的延伸部116b的情况。利用该延伸部116b,活门解锁构件116的解锁位置可更靠近盘盒的插入/拉出位置。
(2)盘盒的构造
图9为从上半部侧面所示的盘盒1的透视图,图10为从下半部侧面所示的盘盒1的透视图,而图11为通过滑动活门构件而将记录和/或复制开口部开启的状态下的盘盒1的透视图。
盘盒1包括:一圆盘形记录介质2;一盘盒体3,其将圆盘形记录介质2可旋转地容纳于一圆盘容纳部内,并设有一使得圆盘形记录介质2的一部分面向外部的记录和/或复制开口部34;一活门构件4,其被安装至盘盒体3上,以便可在关闭记录和/或复制开口部34的位置与开启记录和/或复制开口部34的位置之间移动;一活门移动限制构件5(参见图14),其通过在活门构件4位于记录和/或复制开口部34的关闭位置处时与设置于盘盒体3中的一移动限制部3e接合而限制活门构件4沿记录和/或复制开口部34的开启方向移动;一偏压构件6,其将活门移动限制构件5沿与设置于盘盒体3中的移动限制部3e接合的方向偏压;以及一防变形部7,用于防止偏压构件6因外力而变形。
偏压构件6具有一从活门构件4的一侧伸出的延伸件6a,以及一弹性位移件6c,其通过用一设置于延伸件6a的末端部处的后折部6b进行后折而叠置于延伸件6a的内侧上而形成。
防变形构件7布置于偏压构件6末端部的背面,并由背面支承偏压构件6,从而防止偏压构件6因外力而变形。
如图12所示,在活门构件4正关闭记录和/或复制开口部34的情况下,偏压构件6通过弹性位移件6c的末端部而推动设置于活门移动限制构件5的一端侧上的推动部57,以便使活门移动限制构件5围绕安装轴8顺时针转动,其中,一设置于活门移动限制构件5的另一端侧上的接合部58所设置的位置使得可与设置于盘盒体3中的移动限制部3e接合。当在此状态下试图将活门构件4朝记录和/或复制开口部34的开启方向移动时,设置于活门移动限制构件5的另一端侧上的接合部58与设置于盘盒体中的移动限制部3e接合,以防止活门构件4移动。如图13所示,当逆着弹性位移件6c的偏压力而将推动部57推到设置于盘盒保持架102(下文将描述)的第二侧板102c处的活门解锁构件116的突出部117上时,活门移动限制构件5绕安装轴8逆时针转动,以将接合部58释放至可与移动限制部3e接合的位置,从而允许活门构件4沿记录和/或复制开口部34的开启方向移动。
下面将详细描述圆盘形记录介质2、盘盒体3、活门构件4、活门移动限制构件5、偏压构件6、以及防变形构件7。
如图9所示,圆盘形记录介质2具有一附着于上面记录有游戏软件或类似物等的光盘21的中心部上的夹持盘毂(chucking hub)22。光盘21形成一约50mm的小孔径。夹持盘毂22由被磁铁吸引的不锈钢一类的磁性金属形成。
盘盒体3具有上下半部31、32,上下半部31、32的周壁31a、32a彼此相邻接。如图12所示,用于形成盘容纳部的弧形肋31b、32b设置于周壁31a、32a的内侧。
如图11所示,盘盒体3的正面3a(用于插入下文将描述的盘记录和/或复制设备中的插入段的侧面上的侧面)形成一曲率半径约等于光盘21的曲率半径的弧形面,与正面3a相连的左右面(以下称为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3b、3c形成彼此平行的平面,而与正面3a相对的背面3d形成一逐渐弯曲成与第一和第二侧面3b、3c相连的曲面。
下半部32的中心部设有一驱动开口部33,圆盘形记录介质2的夹持盘毂22通过该开口部朝向外部。此外,圆盘形记录介质2的光盘21的信息记录表面通过其而面向外部的记录和/或复制开口部34设置于自驱动开口部33的附近至第二侧面3c的范围内。
圆盘形记录介质2的夹持盘毂22通过驱动开口部33被磁性地卡到盘记录和/或复制设备101的盘台170上。除此之外,信息通过盘记录和/或复制设备101的光学拾波器152经记录和/或复制开口部34在圆盘形记录介质2的光盘21上进行记录和/或复制。
在从下半部32的外表面32c至第二侧面3c的周壁的范围内设有一凹槽形台阶状部分(以下称为第一空心部)35。第一空心部35是用于安装活门构件4(下文将描述),并且不会造成活门构件4从下半部32的外表面32b和第二侧面3c突出,更具体而言,是用于在与下半部的外表面32c和第二侧面3c的侧面上的周壁的外表面齐平的状态下安装活门构件4,以及用于限制活门构件4的移动范围。
驱动开口部33侧面的第一空心部35的端部为比第一空心部35深的第二空心部36。设置于下文将描述的活门构件4的端口开启/关闭部的末端处的后折部44a被插入第二空心部36内。第二空心部36的后折部4a的上侧面由安装至下半部32的活门导板37关闭。此外,活门导板37防止后折部44a在端口开启/关闭部44的末端处折起。顺便说一下,活门导板37也在与下半部32的外表面齐平的状态下被安装至下半部32上。
如图14所示,上半部31在第二侧面3c的侧面上的周壁31a上设有一沿活门构件4的移动方向延伸的导槽38。此外,在第二侧面3c的侧面上取消了下半部32的周壁32a,因而在下半部32与上半部31的第二侧面3c的侧面上的周壁31a之间形成一活门构件引导开口部39。
此外,在盘盒体3的第二侧面3c至正面3a的范围内形成一与活门构件引导开口部39相连的活门解锁构件导入槽40。另外,盘盒体3的另一侧面、即第一侧面3b设有一功能膨胀槽(function expansion groove)41。此外,如图11所示,正面3a的侧面上的下半部32的外表面设有一对定位孔42、43。
如图14所示,活门构件4包括:一启闭记录和/或复制开口部34的板状端口开启/关闭部44;一安装部45,用于将端口开启/关闭部44在叠置于下半部32的第一空心部35的状态下安装至盘盒体3上,以便端口开启/关闭部44可在记录和/或复制开口部34的开启位置与记录和/或复制开口部34的关闭位置之间移动。
安装部45包括通过大致垂直地弯曲端口开启/关闭部44的一端侧而形成的第一移动导向件46,以及通过沿端口开启/关闭部44的同一方向大致垂直地弯曲第一移动导向件46的末端部而形成的第二移动导向件47。
在第一移动导向件46的中心部设有一推动操作开口部48,下文将描述的活门移动限制构件5的推动部57与其相对。第一移动导向件46在沿活门移动方向的两端部以及沿盘盒体3的厚度方向的大致中心部设有大致与第二移动导向装置47平行的第三和第四移动导向装置49。在第三和第四移动导向件49、50的末端部设有沿远离端口开启/关闭部44的方向延伸的防脱片51a、51b。另外,在第四移动导向件50的底面上设有一用于转动安装活门移动限制构件5的突起状杆部52。此外,在安装部45相对侧上的端口开启/关闭部44的端部设有一防卷折叠部44a。活门构件4是通过弯曲一坯制成预定形状的金属板而形成的。
如图16所示,活门构件4通过如下方法而被滑动安装至盘盒体3的第二侧面3c的侧面上,其中,第二移动导向件47在第一移动导向件46放置于盘盒体3的第二侧面3c中的活门解锁构件导向槽40内的状态下被插入设置于上半部31的导向槽38内,第三和第四移动导向件49、50通过活门构件导向开口部39而被插入盘盒体3内,在第三移动导向件49末端处设置的防脱件51a与设置于上半部31的周壁31a的底面的槽32e接合,而在第四移动导向件50末端处设置的防脱件51b与上半部31的周壁31a的内表面32f接合。
如图10所示,当活门构件4滑动至盘盒体3的正面3a的侧面时,活门构件4的端口开启/关闭部44将记录和/或复制开口部34关闭。另外,如图11所示,当活门构件4滑动至盘盒体3的正面3a的侧面时,记录和/或复制开口部34被打开。
如图14和15所示,活门移动限制构件5包括一在中心部设有一支承孔55的平板状主体部56,一在主体部56的一端部设置的推动部57,以及在主体部56的另一端部设置的接合部58,而主体部56在推动部57的侧面的端部处设有一防转动突出部59。推动部57和接合部58通过沿相同的方向大致垂直地弯曲主体部56的一端部和另一端部而形成。活门移动限制构件5是通过弯曲一坯制成预定形状的金属板而形成的。
活门移动限制构件5通过如下方法被转动安装至第四移动导向件50上,其中,在活门构件的第四移动导向件50上设置的突起状杆部52被插入支承孔55中。如图11所示,当转动活门移动限制构件5直至防转动突出部59紧靠活门构件4的第一移动导向件46的内表面上时,推动部56面向设置于活门构件4的第一移动导向件46的中心部中的推动操作开口部48,而如图12所示,接合部58可与盘盒体3中设置的移动限制部3e接合,从而防止活门主体4移动。
如上所述,偏压构件6包括从活门构件4的一侧延伸出的延伸件6a,以及通过经在延伸件6a的末端部处设置的后折部6b进行后折而形成的弹性位移件6c(参见图14)。
延伸件6a被弯成当活门构件4安装至盘盒体3上时通过活门构件引导开口部39进入盘盒体3内的程度。弹性位移件6c在弯成落在延伸件6c的内表面上的状态下被后折,而其末端部推动在活门移动限制构件5的一端侧上所设置的推动部57,从而使得推动部57面向在活门构件4的第一移动导向件46的中心部中设置的推动操作开口部48。延伸件6a使得可通过增加弹性位移件6c的长度而调整偏压构件6的弹簧常数。
顺便说一下,图17示出了盘盒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在此具体实施方式中,盘盒1A具有一未设置活门构件4的所谓无活门构件。其他的构造与具有活门构件4的盘盒1的构造大致相同,因此略去对其的描述。
(3)盘盒保持架的构造
如图3所示,盘盒保持架102包括:一大致为正方形的上板(顶板)102a;通过大致垂直地向下弯曲上板102a的左右侧面部分而形成的左、右侧板(以下称为第一、第二压模侧板);一通过大致垂直于内部的方式对第一和第二侧板102b、102c进行弯曲而形成的左-右对盘盒支承部102d、102e,用于支承插入的盘盒1的底面的左右两侧部;以及通过向下弯曲盘盒支承部102d、102e的前缘而形成的接收表面部102f、102g。上板102a、第一和第二侧板102b、102c、左-右对盘盒支承部102d、102e等等限定出盘盒1的一插入端口102k以及与插入部102k相连的一容纳部。另外,安装有一桥接板(bridge plate)102m,以便在靠近插入端口102k的位置处桥接左-右对盘盒支承部102d、102e。桥接板102m用于加强该对盘盒支承部102d、102e以防其容易变形,以及防止盘盒1从该对盘盒支承部102d、102e之间冲出来。
上板102a的中心部设有一坯制而成的六角形开口部111。该开口部111用于减轻盘盒保持架102的重量。
在开口部111的左右两侧面部处设置左-右对第一和第二片簧112、113。第一和第二片簧112、113被弯曲成可进入容纳部102k内,并推动插入容纳部102k内的盘盒1的上表面,以将盘盒1推到盘盒支承部102d、102e上。另外,在开口部111的前端侧设有一第三和第四左-右对片簧114、115。第三和第四片簧114、115被弯向上板102a的上侧,以使得盘盒保持架102顺利插入、装入或类似操作至电子装置的盘盒保持架容纳部内。第一至第四片簧112至115是通过坯制盘盒1的上板102a的局部而形成的。
在盘盒保持架102的第二片簧113与第二侧板102c之间以及在插入盘盒保持架102的盘盒的弧形正面3a与盘盒保持架102的第二侧板102c之间的间隙部内形成一凹槽形解锁装置安装部102h,该间隙部是所谓的死隙。如图5所示,在面向解锁装置安装部102h的盘盒保持架102的第二侧板102c上设有两个圆柱形凸台状突出物102n。解锁装置108通过如下方法被安装至由插入盘盒保持架162的盘盒以及盘盒体3的弧形正面3a和侧面3c限定的大致为三角形的死隙,其中,凸台状突出物102n被插入在安装部108a中设置的突出物装配孔108g内,叠合部108b被叠置于解锁装置安装部102h的上表面上,弹性件部108d和弹出控制杆操纵部底座被插入盘盒保持架102内,而凸台状突出物102n的末端部的直径则通过堵头被扩大。
另外,如图3所示,活门解锁构件116由一片簧材料形成,并且与解锁装置108的安装部108a类似,其纵向的一端部侧通过在盘盒保持架102的第二侧板102c上设置的凸台状突出物102n而固定至盘盒保持架102的第二侧板102c上。活门解锁构件116沿盘盒保持架102的第二侧板102c延伸至盘盒插入端口102k附近,并且其突出部117通过在盘盒保持架102的第二侧板102c中设置的切口部118而进入盘盒保持架102内。
如上所述,活门解锁构件116具有弯曲部116,并通过弯曲部116被压在盘盒保持架102的第二侧板102c上以承受一预压力,而其末端部的突出部117则被插入在第二侧板102c中设置的切口部118内。
如图13所示,在盘盒1完全容纳于盘盒保持架102中的状态下,活门解锁构件116的末端处的突出部117推动活门移动限制构件5的操作部57以解开活门构件4。
盘盒保持架102的左-右对盘盒支承部102d、102e设有一对定位孔119,而在下文将要描述的底盘103上设置的定位销120则插入该对定位孔119内。
另外,在盘盒保持架102的第一和第二侧板102b、102c的与盘盒插入端口相对的侧面的端部上设有支承孔121、122,用于将盘盒保持架102可转动地安装至下文将描述的底盘103上。
(4)底盘的构造
底盘103由一金属板形成大致为四角形的形状。在底盘103的四个角部设有阻尼安装部131,橡胶制成的阻尼器132被安装在阻尼安装部131上。在底盘103的左右侧面部的一端侧上设有用于转动安装盘盒保持架102的一对支承部135、136,在支承部135、136的内表面上设置的杆137被插入盘盒保持架102的支承孔121、122中,从而盘盒保持架102被支承着以便可在盘盒插入/拉出位置与记录/复制位置之间转动。
如图3所示,在底盘103的一侧部设有一侧板133,该侧板随着盘盒保持架102而移动至记录/复制位置而位于盘盒保持架102的第一侧板102b的外侧,以防盘盒保持架102摆动。在盘盒保持架102的第二板102c的外侧,形成与侧板133平行的活门解锁移动限制部241,以便与侧板133配套。
(5)记录和/或复制装置的构造
如图3所示,记录和/或复制装置104包括:一用于旋转盘盒1的圆盘形记录介质2的主轴马达151,一用于记录和/或复制圆盘形记录介质2的信息的光学拾波器152,以及一用于驱动光学拾波器152的螺纹马达153。
如图18所示,主轴马达151包括:一外部模制于底盘103上设置的主轴马达定子基板形式孔(以下称为第一定子基板形式孔)141上的合成树脂定子基板161,一整体模制于定子基板161的上表面上的管状支承部161a,附着于支承部161a的内边上的支承件162,一通过插入其中心孔163中的管状支承部161a而安装在定子基板161上的布线板164,一附着于管状支承部161a外周部上的铁芯线圈165,以及一通过插入支承件162中的中心旋转轴166的末端而转动安装的转子组件167。一与铁芯线圈165配套的转子磁铁168附着于转子组件167的内周边上,而一用于通过卡盘磁铁169而磁性地卡住圆盘形记录介质2的中心22的盘台170被安装在转子组件167的上表面上。
如图3所示,光学拾波器152包括一物镜驱动器171,以及一使得物镜驱动器171沿圆盘形记录介质2的径向移动的保持架172。
保持架172包括第一支承部173和第二支承部174。丝杆175附着于第一支承部173上。另外,引导部176附着于第二支承部174上。
丝杆174由底盘103下面的一对支承件177转动支承。此外,引导部176通过外部模制而与底盘整体成形。
蜗轮181被安装至丝杆175的一端部上。如图2所示,蜗轮181与通过杆182而转动安装至底盘103的底面上的第三齿轮183接合。
在第三齿轮183的下端部设有一直径大于第三齿轮183并与第三齿轮183同轴的第二齿轮184。第二齿轮184由螺纹马达153通过下文将描述的第一齿轮185转动驱动。
如图19所示,螺纹马达153包括:一在底盘103上设置的螺纹马达定子基板形成孔142(以下称为第二定子基板形成孔),一整体模制于定子基板191的上表面上的管状支承部191a,附着于支承部191a的内边上的轴承192,一通过插入其中心孔163中的管状支承部191a安装在定子基板191上的布线板194,一安装于管状支承部191a外周部上的铁芯线圈195,以及一通过插入轴承192中的中心旋转轴196的末端而转动安装的转子组件197。一与铁芯线圈195配套的转子磁铁198安装于转子组件167的内周面上,而第一齿轮195安装在转子组件167的底面上。
如图2所示,当通过螺纹马达153经第一齿轮185、第二齿轮184、第三齿轮183以及蜗轮181转动丝杆175时,保持架172在拾波器配置孔143内移动,同时由引导部176引导着使物镜驱动171沿圆盘形记录介质2的径向移动。
(6)弹出控制杆的构造
将盘盒1插入时,弹出控制杆105由盘盒体3的正面3a推动成逆着如下所述的偏压装置106的偏压力而转动,并且被下文描述的弹出控制杆锁定装置107锁定成不能转回来。完成记录和/或复制之后,上述解锁装置108将弹出控制杆锁定装置107对弹出控制杆105的锁定予以取消,从而弹出控制杆105在偏压装置106的偏压力作用下转回来,以将盘盒1从盘盒保持架102中排出。
如图3所示,弹出控制杆105包括:一放置于底盘103上表面上的大致呈V形的平板状主要部分105a;一设置于平板状主要部分105a一端侧上的推动部105c,二者之间具有一由盘盒体3的正面3a推动的支臂部105b;一设置于平板状主要部分105a另一端侧上的支承孔105d;以及一与推动部105c大致对称设置的操作部105e,二者之间具有支承孔105d,并由解锁装置108的弹出控制杆操作部105d解锁操作。
弹出控制杆105被安装至底盘103的上表面以便可通过杆105f转动,插入盘盒保持架102内的盘盒1的盘盒体3的正面3a的中心部与推动部105c邻接。此外,弹出控制杆105被安装至底盘103的上表面,以便平板状主要部分105a可通过杆105f提升至弹出控制杆锁定装置107取消锁定的位置。
弹出控制杆105按上述方式进行配置。如图20所示,当盘盒1在盘盒插入/拉出位置(盘盒保持架102相对于底盘103以预定倾斜角θ倾斜的状态下)处被插入盘盒保持架102时,推动部105c将如图21所示由盘盒体3的正面3a推动成逆着偏压装置105(如下所述)的偏压力转动,并且如图22所示,当盘盒1完全容纳于盘盒保持架102中时,弹出控制杆锁定装置107(如下所述)与推动部105e的外表面105j接合,从而弹出控制杆105被锁定成不能转回来,结果,即使盘盒保持架102被转回记录/复制位置,盘盒保持架102也被保持成不能转回的状态。如图8所示,当盘盒保持架102在记录和/或复制完成之后从记录/复制位置转动至盘盒插入/拉出位置时,解锁装置108将弹出控制杆锁定装置107对弹出控制杆105的锁定予以取消。因此,弹出控制杆105在偏压装置105的偏压力的作用下转回来,从而将盘盒1从盘盒保持架102中排出。
(7)偏压装置和弹出控制杆锁定装置的构造
偏压装置105在弹出控制杆105上沿盘盒弹出方向施加一转动力,并朝底盘103施加一用于牵引弹出控制杆105的偏压力。
如图6至8所示,由螺旋弹簧组成的偏压装置被置于底盘103的下面。偏压装置106的一端侧被锁定至设置于底盘103上的第一弹簧锁定部201上,而另一端侧则被锁定至设置于弹出控制杆105上的第二弹簧锁定部202上。第二弹簧锁定部202通过设置于底盘103上的切孔部203而伸出至底盘103的下面。
当弹出控制杆105逆着偏压装置106而转动至盘盒1完全容纳于盘盒保持架102的位置时,弹出控制杆锁定装置107与弹出控制杆105的平板状主要部分105a的外表面105j接合,以便将弹出控制杆105锁定在不能转回的状态。
弹出控制杆锁定装置107是通过在底盘103的上表面上设置一突起状伸出部而形成的。弹出控制杆锁定装置107被构造成当弹出控制杆105的平板状主要部分105a逆着偏压装置106的偏压力而从底盘103升起时与外表面105j脱离。与弹出控制杆锁定装置107脱离的弹出控制杆105由依靠在弹出控制杆锁定装置107上的平板状主要部分105a而转动,从而将盘盒1从盘盒保持架102上弹出。解锁装置108用于将弹出控制杆105的平板状主要部分105a的外表面105j逆着偏压装置106的偏压力从底盘103提起来。
(8)解锁装置的构造
解锁装置108是利用片簧材料并独立于盘盒保持架102形成的,其被安装在盘盒保持架102上。
如图1、4和5所示,解锁装置108包括:一固定安装(附着)至盘盒保持架102的侧面上的安装部(连接部)108a;一叠合部108b,其在被弯曲成与安装部108a大致垂直并且叠加至通过在盘盒保持架102的上表面102a上形成凹槽而形成的解锁装置安装部102h的上表面上的状态下与安装部108a相连;一弹性件部105c,其在被弯曲成与叠合部108b成锐角θ1(约80°)的状态下与叠合部108b相连,并且通过设置于盘盒保持架102的上表面102a上的切口部102i而进入盘盒保持架102且延伸至底盘103的侧面;以及一弹出控制杆操作部负载物,其在被弯曲成与弹性件部105c成一钝角θ2(约160°)的状态下与弹性件部108c相连。
弹出控制杆操作部108d包括:一倾斜面部108e,其由上述弹出控制杆105的操作部105e的侧面105m推动以弯曲弹性件部108c;以及一接合部108f,其在操作部105e的侧面105m对倾斜面部108e取消推动并且弹性件部108c移回时与操作部105e的底面105n接合。
如图5所示,弹性件部186c被压在设置于解锁装置安装部102h的底面上的弹性件定位部102j上从而被大致垂直地弯曲并提供所谓的预压力,并且该弹性件部被定位至预定位置。解锁装置108是通过弯曲一坯制成预定形状的弹簧板材料而形成的。
如图6所示,弹出控制杆操作部108d在将盘盒保持架102由盘盒插入/拉出位置移动至记录/复制位置的过程中利用由弹出控制杆105的操作部105e的侧面105m推动的倾斜面部108e而沿脱离方向(箭头A方向)移动。当盘盒保持架102移动至盘盒记录/复制位置时,操作部105e的侧面105m取消对倾斜面部108e的推动,从而弹性件部108c被移动返回,即被弹性返回,并且如图7所示,接合部105f与操作部105e的底面105n接合。
在记录和/或复制完成之后将盘盒保持架102从从盘盒插入/拉出位置移动至记录/复制位置时,弹出控制杆105通过弹出控制杆105的操作部105e的底面105n被提升,以从底盘103的上表面提升,如图8所示,从而弹出控制杆锁定装置107取消对弹出控制杆105的锁定,并且弹出控制杆105由偏压装置106的偏压力转动以便将盘盒1从盘盒保持架102中推出。
解锁装置108被布置于作为由插入盘盒保持架102的盘盒1的盘盒体3的弧形正面3a、盘盒保持架102的一侧面和正面所限定的大致为三角形死隙的空间中。此外,盘盒保持架102被转动安装至底盘103上,并且在盘盒保持架102从盘盒插入/拉出位置旋转运动至记录/复制位置时取消弹出控制杆锁定装置107对弹出控制杆105的锁定。
(9)其他实施方式和其他构造
图33示出了另一实施方式。在该实施方式中,在弯曲部116a与活门解锁构件116的伸出部117之间设置有一延伸至底盘103侧面的延伸部116b。利用该延伸部116b可延迟活门解锁构件移动限制部241解开活门解锁构件116的时间。活门解锁构件移动限制部241可设有延伸至活门解锁构件116侧面的延伸部,而不是在活门解锁构件116中设置弯曲部116a。
图34示出了另外的实施方式。在该实施方式中,在与活门解锁构件116的伸出部117相对的位置处设有活门解锁构件移动限制部241,从而可安全防止活门解锁构件116的脱离移动。此外,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已经示出了弹出控制杆105的转动实施例,但是弹出控制杆105也可直线移动。
图23至25示出了一种电子设备301,例如游戏机,其上安装有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的记录和/或复制设备101。如图23所示,电子设备301的形状为水平细长扁平形,液晶显示器一类的显示部303布置于电子设备301的壳体302的正面302a的侧面的中心部,以及若干控制键304布置于两侧部。此外,如图24所示,为了开启和关闭的目的而能够转动的盖子部305设置于电子设备301的外壳302的背侧302a的中心部。此外,如图25所示,盘记录和/或复制设备101的盘盒保持架102被安装至盖子部305上,而盘记录和/或复制设备101的底盘103被安装至外壳302的侧面上,以便当盖子部305被打开时,盘盒保持架102也被转动以移动至盘盒插入/拉出位置。
(10)功能
下面将描述盘记录和/或复制设备101的功能。
当电子设备301的盖子部305被打开时,盘盒保持架102也随着盖子部305转动以移动至盘盒插入/拉出位置。如图26A和26B所示,盘盒1在盘盒插入/拉出位置被插入盘盒保持架102内。在此情况下,活门解锁构件116末端的伸出部117与活门构件4的第一移动引导片49的外表面滑动接触,并且在盘盒1的盘盒体3的第二侧面3c上施加一侧压力。
当盘盒1被插入盘盒保持架102一预定量时,活门解锁构件116的伸出部117被装入设置于第一导向件49上的推动操作开口部48内,以便推动盘盒1的活门移动限制构件5的推动部57,从而解开活门构件4,以及如图27A和27B所示,在盘盒保持架102的第二侧板102c的内表面上设置的防活门移动伸出部63靠近活门构件4的一端部以防止活门构件4移动。
当盘盒1被进一步插入时,仅盘盒体3被插入盘盒保持架102而活门构件4被停止,从而如图28A和28B所示,盘盒1的记录和/或复制开口部34被逐渐打开,弹出控制杆105被推动并转动,而偏压力逐渐积聚在偏压装置106中。
如图29A和29B所示,当盘盒1完全容纳于盘盒保持架102中时,弹出控制杆105被弹出控制杆锁定装置107锁定成不能转回。
然后,盘盒保持架102由盘盒插入/拉出位置移动至记录/复制位置,并执行记录和/或复制操作。在将盘盒保持架102由盘盒插入/拉出位置移动至记录/复制位置时,弹出控制杆105的操作部105e的侧面105m与解锁装置108的倾斜面部108e接触,以使得弹性件部108c沿所示脱离方向弯曲。之后,当将倾斜面部108e的一端部移动至弹出控制杆105的操作部105e的位置时,倾斜面部108e与弹出控制杆105的操作部105e的侧面105m之间取消接触,而接合部108f与弹出控制杆105的操作部105e的底面105n接合。
如图8所示,当盘盒保持架102在盘盒1完成记录和/或复制后被移动至盘盒插入/拉出位置时,弹出控制杆105的操作部105e的底面105n由接合部105f提起,而弹出控制杆锁定装置107取消对弹出控制杆105的锁定。然后,盘盒1被逐渐推出盘盒保持架102;在这种情况下,如图30和31所示,在盘盒保持架102从记录/复制位置朝盘盒插入/拉出位置转动预定角度θ1之前,活门解锁构件116远离盘盒保持架102的第二侧板102c的移动受活门解锁构件移动限制部241限制,从而伸出部117已进入盘盒1的状态得以保持。结果,在盘盒1的弹出运动中施加了所谓的制动,而盘盒1被阻止飞出盘盒保持架102。然后,如图32所示,当盘盒保持架102进一步转动时,活门解锁构件移动限制部241对活门解锁构件116的约束被解除,以使该构件按脱离方式移动,从而导致伸出部117从盘盒1中出来。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根据所要求保护的内容或其等效物的范围内的方案要求以及其他因素,可能存在各种变更、组合、子组合或备择方案。

Claims (6)

1.一种记录和/或复制设备,包括:
一底盘;
一设置于所述底盘上以在一盘盒上执行记录和/或复制的记录和/或复制部;
一用于保持所述盘盒的盘盒保持架,所述盘盒保持架受支撑而可相对于所述底盘在盘盒插入/拉出位置与记录/复制位置之间移动;
一设置成可相对于所述底盘沿所述盘盒的插入和拉出方向移动的弹出控制杆;
一用于沿盘盒排出方向对所述弹出控制杆进行偏压的偏压部;
一安装至所述盘盒保持架的一侧面上的活门解锁构件;以及
一活门解锁构件移动限制部,其设置于所述底盘上并且当所述盘盒保持架位于所述记录/复制位置时可操作以限制所述活门解锁构件沿离开所述一侧面的方向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和/或复制设备,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盘盒保持架移动至所述插入/拉出位置时,所述活门解锁构件被移动至一位置,在该位置处所述活门解锁构件移动限制部对朝远离所述一侧面的方向的移动的限制被取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和/或复制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盘盒保持架被设置成可相对于所述底盘转动,以及
在当所述盘盒保持架由所述记录/复制位置转动至所述插入/拉出位置处的过程中,所述活门解锁构件移动限制部对所述活门解锁构件沿远离所述一侧面的方向的移动进行限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和/或复制设备,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一用于沿排出由所述盘盒保持架保持的所述盘盒的方向对所述弹出控制杆进行偏压的偏压部,其中,
当所述盘盒保持架由所述记录/复制位置移动至所述插入/拉出位置时,所述弹出控制杆通过所述偏压部的偏压力沿所述排出方向移动,而由所述盘盒保持架保持的所述盘盒由所述弹出控制杆排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和/或复制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活门解锁构件的末端设有一配置成伸入所述盘盒保持架内部的突出部,以及
当所述盘盒保持架位于所述记录/复制位置时,所述活门解锁构件移动限制部限制所述活门解锁构件的所述突出部进入在所述盘盒保持架内的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记录和/或复制设备,其特征在于,
设有一开口部,并且当将具有一用于开启和关闭所述开口部的活门构件的所述盘盒插入所述盘盒保持架中时,所述突出部受所述盘盒的侧面的作用而沿相对于所述盘盒保持架的向外的方向移动,之后配合到形成于所述盘盒一侧面中的所述开口部内,从而取消所述盘盒的活门闭锁。
CNB200510069663XA 2004-05-10 2005-05-10 盘记录和/或复制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05487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139624 2004-05-10
JP2004139624A JP4168971B2 (ja) 2004-05-10 2004-05-10 ディスク記録及び/又は再生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07656A CN1707656A (zh) 2005-12-14
CN100405487C true CN100405487C (zh) 2008-07-23

Family

ID=352408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510069663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05487C (zh) 2004-05-10 2005-05-10 盘记录和/或复制设备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7533394B2 (zh)
JP (1) JP4168971B2 (zh)
CN (1) CN100405487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322288A (ja) 2004-05-07 2005-11-17 Sony Corp ディスク記録及び/又は再生装置
JP4280867B2 (ja) * 2004-05-10 2009-06-17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記録及び/又は再生装置
JP4168971B2 (ja) 2004-05-10 2008-10-22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記録及び/又は再生装置
JP4207887B2 (ja) * 2004-12-10 2009-01-14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記録及び/又は再生装置
JP2008130217A (ja) * 2006-11-27 2008-06-05 Sony Corp スレッドモータおよび再生装置
KR101286637B1 (ko) * 2010-12-30 2013-07-22 도시바삼성스토리지테크놀러지코리아 주식회사 광 디스크 트레이 및 이를 적용하는 광 디스크 드라이브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2326A (zh) * 1996-04-17 1998-02-04 船井电机株式会社 自动换盘器
US6091584A (en) * 1994-12-28 2000-07-18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Recording medium with a band attached to both sides of a shutter for opening/closing the shutter
CN1344408A (zh) * 1999-03-19 2002-04-10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用于盘的信号记录或再现的装置以及用于所述装置的盒式盘装载和卸载的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533681B2 (ja) * 1993-09-20 2004-05-31 ソニー株式会社 カートリッジのイジェクト機構
JP3525459B2 (ja) 1993-09-20 2004-05-10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カートリッジのイジェクト機構
JP3799704B2 (ja) 1996-01-19 2006-07-19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記録及び/又は再生装置
JP3490218B2 (ja) 1996-05-14 2004-01-26 任天堂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カートリッジ
CN1174406C (zh) * 1998-07-02 2004-11-03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盘装置
JP2003045111A (ja) 2001-07-31 2003-02-14 Sanyo Electric Co Ltd カートリッジを収納する装置
JP4423945B2 (ja) 2003-09-09 2010-03-03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カートリッジ
JP2005196900A (ja) 2004-01-08 2005-07-21 Sony Corp ディスクカートリッジ
JP2005222671A (ja) 2004-01-08 2005-08-18 Sony Corp ディスクカートリッジ
JP4363246B2 (ja) 2004-05-07 2009-11-11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カートリッジ
JP2005322288A (ja) 2004-05-07 2005-11-17 Sony Corp ディスク記録及び/又は再生装置
JP4075851B2 (ja) 2004-05-10 2008-04-16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記録及び/又は再生装置
JP4168971B2 (ja) 2004-05-10 2008-10-22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記録及び/又は再生装置
JP4280867B2 (ja) 2004-05-10 2009-06-17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記録及び/又は再生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91584A (en) * 1994-12-28 2000-07-18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Recording medium with a band attached to both sides of a shutter for opening/closing the shutter
CN1172326A (zh) * 1996-04-17 1998-02-04 船井电机株式会社 自动换盘器
CN1344408A (zh) * 1999-03-19 2002-04-10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用于盘的信号记录或再现的装置以及用于所述装置的盒式盘装载和卸载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4168971B2 (ja) 2008-10-22
JP2005322316A (ja) 2005-11-17
CN1707656A (zh) 2005-12-14
US7533394B2 (en) 2009-05-12
US20050251817A1 (en) 2005-11-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05487C (zh) 盘记录和/或复制设备
CN100429712C (zh) 盘记录和/或复制设备
CN100426402C (zh) 盘记录和/或复制设备
EP1517303B1 (en) Single lever type actuator latch system of disk drive
US7777984B2 (en) Cartridge holder apparatus and magnetic recording/reproduction apparatus including same
JPH04243049A (ja) ディスク装置
US6233110B1 (en) Disc driving device with rotational velocity control
US6813144B2 (en) Apparatus where media having different configurations are installed
US6392839B2 (en) Door structure of a recording and/or reproducing apparatus
US6353513B1 (en) Tape cartridge
US7185347B2 (en) Shutter device
US20050080993A1 (en) Device to prevent cartridge incorrect insertion, a cartridge auto-changer, and a cartridge automatic control device with an auto-changer
JPH05325296A (ja) 光磁気ディスク記録再生装置
JP2005322318A (ja) ディスク記録及び/又は再生装置
JP4264402B2 (ja) 記録媒体装着装置
CN101461004B (zh) 盘装置
US7619851B2 (en) Cartridge holder with a cartridge height position locking mechanism accommodating tape cartridges of differing tape widths
JPH05334785A (ja) ディスクカートリッジ着脱装置
JPH0341313Y2 (zh)
JP2000021067A (ja) ディスク装置
JP3405343B2 (ja) 光磁気ディスク記録装置
JPH0563856B2 (zh)
JP4246686B2 (ja) ディスク挿入規制装置
JP2003022664A (ja) ディスクドライブ装置
JPH05325388A (ja) 光磁気ディスク記録再生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723

Termination date: 2010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