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397247C - 电子照相装置、处理盒以及电子照相感光体单元 - Google Patents

电子照相装置、处理盒以及电子照相感光体单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397247C
CN100397247C CNB2003801048205A CN200380104820A CN100397247C CN 100397247 C CN100397247 C CN 100397247C CN B2003801048205 A CNB2003801048205 A CN B2003801048205A CN 200380104820 A CN200380104820 A CN 200380104820A CN 100397247 C CN100397247 C CN 100397247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phtography photosensor
unit
point
color
im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38010482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720486A (zh
Inventor
藤井淳史
田中正人
东隆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7204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2048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397247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397247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2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involving the combination of more than one step according to groups G03G13/02 - G03G13/20
    • G03G15/32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involving the combination of more than one step according to groups G03G13/02 - G03G13/20 in which the charge pattern is formed dotwise, e.g. by a thermal head
    • G03G15/32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involving the combination of more than one step according to groups G03G13/02 - G03G13/20 in which the charge pattern is formed dotwise, e.g. by a thermal head by application of light, e.g. using a LED array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exposing, i.e. imagewise exposure by optically projecting the original image on a photoconductive recording material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exposing, i.e. imagewise exposure by optically projecting the original image on a photoconductive recording material
    • G03G15/04036Details of illuminating systems, e.g. lamps, reflectors
    • G03G15/04045Details of illuminating systems, e.g. lamps, reflectors for exposing image information provided otherwise than by directly projecting the original image onto the photoconductive recording material, e.g. digital copiers
    • G03G15/04072Details of illuminating systems, e.g. lamps, reflectors for exposing image information provided otherwise than by directly projecting the original image onto the photoconductive recording material, e.g. digital copiers by laser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75Details relating to xerographic drum, band or plate, e.g. replacing, testing
    • G03G15/751Details relating to xerographic drum, band or plate, e.g. replacing, testing relating to drum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0953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s
    • G03G2215/00962Electrographic apparatus defined by th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4Arrangements for exposing and producing an image
    • G03G2215/0402Exposure devices
    • G03G2215/0404Laser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4Arrangements for exposing and producing an image
    • G03G2215/0402Exposure devices
    • G03G2215/0407Light-emitting array or panel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 Exposure Or Original Feeding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Col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一种电子照相装置,使用激发波长处于380~450nm范围内的激光器来缩小束点的点径,可以实现超高析像度、超高图像质量的图像输出。该电子照相装置包括:电子照相感光体单元,其具有在圆筒状支撑体上具有感光层的电子照相感光体、以及嵌合在该电子照相感光体端部的镶嵌部件;具有激发波长处于380~450nm范围内的激光器的曝光单元,由从该激光器照射的激光束形成于该电子照相感光体表面的束点的点径(Di[μm])在40μm以下,该电子照相感光体单元的圆筒振摆(De[μm])在该束点的点径(Di[μm])的1.5倍以下。

Description

电子照相装置、处理盒以及电子照相感光体单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子照相装置、处理盒以及电子照相感光体单元。
背景技术
以外,在图像形成装置中采用电子照相方式、热转印方式、喷墨方式等各种方式。其中,采用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即所谓的电子照相装置与采用其他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相比,在快速、高图像质量、安静性方面具有优势。
另外,不仅单色的电子照相装置,多色(彩色)的电子照相装置(彩色电子照相装置)也在普及。
在彩色电子照相装置上有各种方式,例如普遍公知的方式有中间转印方式、在线(in-line)方式和多重转印方式等,其中,中间转印方式是利用1个电子照相感光体顺次逐色进行曝光、显影,把各种颜色的色调剂图像顺次一次转印在中间转印体(中间转印鼓、中间转印带等)上,然后将其一并二次转印在转印材料上,由此形成彩色图像;在线方式是在串联配置的各种颜色用图像形成部(具有电子照相感光体、带电单元、曝光单元、显影单元、转印单元等)中,分别形成各种颜色的色调剂图像,把它们顺序转印在经由转印材料输送部件(转印材料输送带等)顺序输送到各图像形成部的转印材料上,由此形成彩色图像;而多重转印方式利则是用1个电子照相感光体顺次逐色进行曝光、显影,把各种颜色的色调剂图像顺次转印到由转印材料载置部件(转印鼓等)所载置的转印材料(纸等)上,由此形成彩色图像。
可是,近年来因对于电子照相装置的超高析像度化、超高图像质量化的需要的增高,已进行了各种研究探索。在各种研究中,电子照相感光体和用于在该电子照相感光体表面形成静电潜像的曝光单元的关系成为图像形成的基础,所以被认为是特别重要的因素。例如,在日本专利第3254838号公报(专利文献1)中,记载着在使用激光束作为曝光光(图像曝光光)的系统中,该激光束的写入间距与圆筒状的电子照相感光体(感光鼓)的整体振摆(deflection)的关系。
但是,无论激光束的写入间距多么细小,如果不缩小利用激光束形成于电子照相感光体表面的束点(beam spot)的点径(束点直径),则不能获得超高析像度、超高图像质量的图像。
利用从以往就用作电子照相装置的曝光光源的、激发波长在780nm附近的激光器(近红外区域半导体激光器)照射的激光束,在电子照相感光体的表面形成的束点的点径为100μm左右,即使进行各种光学部件的改进,其限度也在50~80μm左右。
另外,即使通过光学部件的改进来缩小束点的点径,也难以获得轮廓鲜明的束点,这一点根据下述算式(1)所示的激光束的衍射界限就可得知。下述算式(1)表示束点的点径(D)的下限与激光束的波长(λ)成比例(NA表示透镜的数值孔径)。
D=1.22λ/NA......(1)
因此,近年来考虑把在DVD等上已实用化的激发波长较短的激光器(蓝色半导体激光)用作电子照相装置的曝光光源(日本专利特开平9-240051号公报(专利文献2)等)。
作为曝光光,在使用激发波长处于380~450nm范围内的激光器时,在维持束点的轮廓鲜明度的状态下,可以相当地缩小束点的点径(40μm以下),所以能够实现超高析像度化,非常有利于超高图像质量化。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3254833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平9-240051号公报
一般,在圆筒状电子照相感光体的两端嵌合用于驱动该电子照相感光体在电子照相装置内旋转的部件。作为被嵌合在电子照相感光体两端的部件(镶嵌部件),可以列举作为驱动部件的齿轮和作为轴承部件的法兰等。
在使用激发波长在380~450nm范围的激光器来缩小束点的点径(40μm以下)的电子照相装置中,对于在电子照相感光体两端嵌合了镶嵌部件的、所谓电子照相感光体单元则要求非常高的精度。
如果电子照相感光体单元的精度较差,则电子照相感光体和曝光单元的距离(成像距离)的变化量变大,所以在照射激光束时,很难在电子照相感光体表面准确形成束点,容易产生图像的不光滑(中间调图像的不均匀性、粗糙感)。
进而,如果电子照相感光体单元的精度较差,则在显影时电子照相感光体和显影部件(显影辊和显影筒等)的间隙或卡紧压力的变化量增大,所以容易产生因显影不均造成的图像不光滑(中间调图像的不均匀性、粗糙感),而在输出彩色图像时则容易产生彩色边纹。并且,在转印时,由于电子照相感光体与转印材料或转印纸的位置精度不够,所以在输出彩色图像时则容易产生彩色边纹。
但是,并没有为了解决这些课题而着眼于电子照相感光体单元的精度的现有技术。也就是,即使是使用激发波长在380~450nm范围的激光器来缩小束点的点径的电子照相装置,其现状也是在实现超高析像度、超高图像质量的图像输出方面尚不充分。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使用激发波长在380~450nm范围的激光器来缩小束点的点径的电子照相装置中,解决了上述课题、并且可以输出超高析像度、超高图像质量的图像的电子照相装置,而且提供在该电子照相装置中使用的处理盒和电子照相感光体单元。
本发明者们为了解决上述课题,经过认真研究结果发现,在使用激发波长处于380~450nm范围内的激光器使束点的点径缩小后的电子照相装置中,作为电子照相感光体单元的精度,其圆筒振摆与上述课题的关系最密切,容易影响超高析像度、超高图像质量的图像输出。
并且,本发明者们发现,只有在电子照相感光体单元的圆筒振摆(cylindrical deflection)相对束点的点径处于一定关系的情况下,才能够输出超高析像度、超高图像质量的图像。
即,本发明的电子照相装置,包括:电子照相感光体单元,其包括具有圆筒状支撑体以及在该圆筒状支撑体上设置的感光层的电子照相感光体、以及嵌合在该电子照相感光体端部的、用于对该电子照相感光体在电子照相装置内旋转驱动的镶嵌部件;和具有激发波长处于380~450nm范围内的激光器的曝光单元,由从该激光器照射的激光束形成于该电子照相感光体表面的束点的点径(Di[μm])在40μm以下,其特征在于,该电子照相感光体单元的圆筒振摆(De[μm])在该束点的点径(Di[μm])的0.68倍以下,该束点的点径是主扫描方向点径和副扫描方向点径的平均值。
并且,本发明的处理盒,包括电子照相感光体单元,其包括具有圆筒状支撑体以及在该圆筒状支撑体上设置的感光层的电子照相感光体、以及嵌合在该电子照相感光体端部的、用于对该电子照相感光体在电子照相装置内旋转驱动的镶嵌部件,该处理盒可在电子照相装置上自由插拔,该电子照相装置包括具有激发波长处于380~450nm范围内的激光器的曝光单元,由从该激光器照射的激光束形成于该电子照相感光体表面的束点的点径(Di[μm])在40μm以下,其特征在于,该电子照相感光体单元的圆筒振摆(De[μm])在该束点的点径(Di[μm])的0.68倍以下,该束点的点径是主扫描方向点径和副扫描方向点径的平均值。
并且,本发明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单元,包括:具有圆筒状支撑体以及在该圆筒状支撑体上设置的感光层的电子照相感光体;以及嵌合在该电子照相感光体端部的、用于对该电子照相感光体在电子照相装置内旋转驱动的镶嵌部件,该电子照相感光体单元用于电子照相装置中,该电子照相装置包括具有激发波长处于380~450nm范围内的激光器的曝光单元,由从该激光器照射的激光束形成于该电子照相感光体表面的束点的点径(Di[μm])在40μm以下,其特征在于,该电子照相感光体单元的圆筒振摆(De[μm])在该束点的点径(Di[μm])的0.68倍以下,该束点的点径是主扫描方向点径和副扫描方向点径的平均值。
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一种在使用激发波长处于380~450nm范围内的激光器来缩小束点的点径的电子照相装置中,能够输出超高析像度、超高图像质量的图像的电子照相装置,并且可以提供在该电子照相装置中使用的处理盒和电子照相感光体单元。
附图说明
图1是说明束点的点径(Di[μm])的测定方法的图。
图2是表示圆筒振摆测定机的概略结构的图。
图3A、3B、3C是表示感光层的结构的图。
图4是表示具有处理盒的电子照相装置的概略结构的一例图。
图5是表示中间转印方式的彩色电子照相装置的概略结构的一例图。
图6是表示在线方式的彩色电子照相装置的概略结构的一例图。
图7是表示多重转印方式的彩色电子照相装置的概略结构的一例图。
图8是表示在实施例1~5中使用的全彩色电子照相装置的概略结构的图。
图9是表示在实施例6、7中使用的全彩色电子照相装置的概略结构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详细说明本发明。
首先,使用图1说明本发明的束点的点径(Di[μm])的测定方法。
在本发明中,束点的点径利用在把峰值强度设为A时强度减少为A×1/e2之前的部分表示。另外,强度分布有高斯分布、劳伦兹分布等。
并且,束点的点径测定是在长度方向八等分图像形成区域的9个点进行的,把9个点的平均值设为束点的点径(Di[μm])。
并且,一般束点形状多为图1所示椭圆形。因此,各测定点的束点的点径为主扫描方向(长度方向)点径D1和副扫描方向(圆周方向)点径D2的平均值。
并且,在本发明中,束点的主扫描方向点径D1和副扫描方向点径D2的测定,均使用Melles Griot(メレスグリオ株式会社)制造的光束测定器进行。
在本发明中,按以上所述测定的束点的点径(Di[μm])必须小于等于40μm。
下面,使用图2说明本发明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单元的圆筒振摆(De[μm])的测定方法。图2是表示圆筒振摆测定机的概略结构的图。
在图2中,使作为被测量物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单元201在滑动基座207上向箭头方向移动,并且利用驱动侧承受夹具205和从动侧承受夹具206固定。利用设置在电子照相感光体单元201上方的激光光203,测定超高精度制造的基准量规202和电子照相感光体单元201的距离。
基准量规202和电子照相感光体单元201的长度方向距离的测定,通过使借助线性导向器(未图示)设置在平台(未图示)上的基座204自身在箭头方向移动来进行。基准量规202和电子照相感光体单元201的圆周方向距离的测定,通过使电子照相感光体单元201借助旋转装置208在箭头方向旋转来进行。长度方向和圆周方向的距离均在将激光器固定的状态下进行测定。
并且,电子照相感光体单元的圆筒振摆的测定是如下进行的,测定在长度方向八等分图像形成区域的9个点和在圆周方向以45度刻度进行八等分的8个点,合计测定72个点,把72个点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差作为电子照相感光体单元的圆筒振摆(De[μm])。该值利用数据处理装置(未图示)算出。
另外,驱动侧承受夹具205和从动侧承受夹具206,只要分别具有适合于嵌合在电子照相感光体两端的镶嵌部件(作为驱动部件的齿轮和作为轴承部件的法兰等)的形状即可。
如上所述测定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单元的圆筒振摆(De[μm]),如果在如上所述测定的束点的点径(Di[μm])的1.5倍以下(De/Di≤1.5),则电子照相感光体和曝光单元的距离(成像距离)的变化量减小,所以在照射激光束时,能够在电子照相感光体表面准确形成束点。
另外,在显影时,由于电子照相感光体和显影部件(显影辊和显影筒等)的间隙或卡紧压力的变化量减小,所以不易产生因显影不均造成的图像的不光滑(中间调图像的不均匀性、粗糙感),并且在输出彩色图像时不易产生彩色边纹。另外在转印时,由于电子照相感光体与转印材料或转印纸的位置精度良好,所以在输出彩色图像时不易产生彩色边纹。
因此,能够实现超高析像度、超高图像质量的图像输出。
并且,优选电子照相感光体单元的圆筒振摆(De[μm])在束点的点径(Di[μm])的1.0倍以下(De/Di≤1.0),更优选0.5倍以下(De/Di≤0.5)。
作为减小电子照相感光体单元的圆筒振摆(De[μm])的方法,可以列举提高电子照相感光体的精度的方法,例如减小电子照相感光体单元的圆筒振摆。还可以列举提高电子照相感光体与镶嵌部件的粘接部的精度、提高镶嵌部件相对驱动轴的精度等的方法。
作为提高电子照相感光体的精度的方法,可以列举提高电子照相感光体的圆筒状支撑体的精度的方法,例如减小电子照相感光体单元的圆筒状支撑体的圆筒振摆。具体讲,可以列举加厚圆筒状支撑体的壁厚、或切削圆筒状支撑体的两端内部、或切削圆筒状支撑体的表面等的方法。
作为提高电子照相感光体与镶嵌部件的粘接部的精度的方法,可以列举切削圆筒状支撑体的两端内部、或缩小镶嵌部件的粘接部分的公差或使用利用车刀同时切削加工内外径的镶嵌部件(法兰)等方法。
作为提高镶嵌部件相对驱动轴的精度的方法,可以列举提高镶嵌部件与驱动轴的同轴度的方法等。
另外,电子照相感光体的圆筒振摆和圆筒状支撑体的圆筒振摆的测定,根据上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单元的圆筒振摆的测定方法,只要能够把电子照相感光体和圆筒状支撑体作为被测量物,也可以代替电子照相感光体单元201。此时,驱动侧承受夹具205和从动侧承受夹具206,只要分别具有适合于电子照相感光体两端和圆筒状支撑体两端的形状即可。
以下,说明在本发明中使用的电子照相感光体的结构。
如上所述,在本发明中使用的电子照相感光体是在圆筒状支撑体上具有感光层的电子照相感光体。以下,把圆筒状支撑体略称为支撑体。
感光层可以是同一层中含有电荷输送物质和电荷产生物质的单层型感光层(图3A),也可以是含有电荷产生物质的电荷产生层与含有电荷输送物质的电荷输送层相分离的叠层型(功能分离式)感光层,但从电子照相特性方面考虑优选叠层型感光层。在叠层型感光层中具有从支撑体侧按照电荷产生层、电荷输送层的顺序层叠的顺层型感光层(图3B),和从支撑体侧按照电荷输送层、电荷产生层的顺序层叠的逆层型感光层(图3C),但从电子照相特性方面考虑优选顺层型感光层。
另外图3A、3B、3C中,301表示支撑体,302表示感光层,303表示电荷产生层,304表示电荷输送层。
作为支撑体只要具有导电性即可,例如,可以使用铝、铝合金、铜、锌、不锈钢、钒、钼、铬、钛、镍、铟、金、白金等金属(合金)制支撑体。并且,也可以使用具有对这些金属进行真空蒸镀形成被膜的层的上述金属(合金)制支撑体,塑料制支撑体(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丙烯树脂等)。还可以使用同时被覆了碳黑、银颗粒等导电性粒子与合适的粘接树脂的上述金属制支撑体或上述塑料制支撑体,在塑料和纸中同时浸渍了上述导电性粒子与合适的粘接树脂的支撑体,含有导电性粘接树脂的塑料等。
并且,作为支撑体,为了抑制电子照相感光体单元的圆筒振摆,如上所述优选支撑体自身的圆筒振摆较小的支撑体。
在支撑体上,也可以设置以防止因激光束等的散射造成的干涉条纹和保护支撑体受损为目的的导电层。导电层可以通过在粘接树脂中分散金属颗粒、金属氧化物颗粒等的导电性粒子来形成。导电层的膜厚优选在1μm以上,更优选5μm以上,特别优选10μm以上,另一方面,优选在40μm以下,更优选30μm以下。
并且,也可以在支撑体或导电层与感光层(电荷产生层、电荷输送层)之间设置具有屏蔽功能和粘接功能的中间层。中间层是为了改进感光层的粘接性、改进涂覆性、改进来自支撑体的电荷注入性、保护感光层不受电气破坏等而形成的。中间层可以使用聚乙烯醇、聚氧化乙烯、乙基纤维素、甲基纤维素、酪素、聚酰胺、胶、明胶等材料。中间层的膜厚优选0.05~5μm,特别优选0.2~3.0μm。
作为在本发明使用的电子照相感光体中使用的电荷产生物质,优选在波长380~450nm范围具有吸收性、并且具有获得超高析像度、超高图像质量的全彩色图像所需要的灵敏度的物质,优选金属酞青染料、非金属酞青染料等的酞花青颜料,或单偶氮、双偶氮、三偶氮等偶氮颜料中的一种或者混合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并且,也可以使用吡喃鎓染料、硫吡喃鎓染料、薁鎓染料、硫代花青苷染料、喹啉并花青苷染料等阳离子染料,或角鲨鎓盐染料,或蒽酮颜料、二苯并芘醌颜料、皮蒽酮颜料等多环苯醌颜料,靛颜料,喹吖啶颜料,二萘嵌苯颜料等。
在感光层是叠层型感光层时,作为在电荷产生层使用从粘接树脂,例如,可以列举聚乙烯醇缩丁醛、聚乙烯苄叉、多芳化树脂、聚碳酸酯、聚酯、苯氧基树脂、纤维素树脂、丙烯树脂、聚氨酯等。这些树脂可以具有置换基,作为置换基优选卤原子、烷基、烷氧基、硝基、氰基、三氟甲基等。这些置换基可以独立或混合使用,或者作为共聚体可以使用一种或两种以上。并且,粘接树脂的使用量优选小于电荷产生层总质量的80质量%,更优选小于60质量%。
电荷产生层可以通过涂覆同时分散电荷产生物质和粘接树脂与溶剂得到的电荷产生层用涂覆液并干燥而形成。作为分散方法,可以列举使用均化器、超声波、球磨机、砂磨机、粘土干式粉碎机、轧式磨碎机等的方法。电荷产生物质与粘接树脂的比率优选1∶0.1~1∶4(质量比)的范围,特别优选1∶0.3~1∶4(质量比)的范围。
在电荷产生层用涂覆液中使用的溶剂是根据使用的粘接树脂和电荷产生物质的溶解性和分散稳定性选择的,例如,可以列举四氢呋喃、1,4-二恶烷、1,2-乙缩醛等醚类;环己酮、丁酮、戊酮等酮类;N,N-二甲替甲酰胺等氨络物;醋酸甲酯、醋酸乙酯等酯类;甲苯、二甲苯、氯苯等芳香族;甲醇、乙醇、2-丙醇等醇类;氯仿、二氯甲烷、二氯乙烯、四氯化碳、三氯乙烯等脂肪族卤化碳化氢等。
在涂覆电荷产生层用涂覆液时,例如,可以使用浸渍涂覆法、喷射涂覆法、旋转涂覆法、滚涂法、Meyer(マイヤ一)棒涂法、编织涂覆法等涂覆方法。
并且,电荷产生层的膜厚优选小于5μm,特别优选0.1~2μm。
并且,根据需要可以在电荷产生层中添加各种激活剂、防氧化剂、紫外线吸收剂、可塑剂、增粘剂等。
作为在本发明使用的电子照相感光体中使用的电荷输送物质,例如,可以列举2,4,7-三硝基氟润滑脂、2,4,5,7-四硝基氟润滑脂、四氯对醌、四氰基对醌二甲烷等电子吸引性物质,和将这些电子吸引性物质高分子化的物质等电子输送物质;或者,芘、蒽等多环芳香族化合物;咔唑化合物、吲哚化合物、恶唑化合物、噻唑化合物、噁二唑化合物、吡唑化合物、吡唑啉化合物、噻二唑化合物、三唑化合物等杂环化合物;腙化合物;苯乙烯化合物;联苯胺化合物;三芳基甲烷化合物;三苯胺化合物等空穴输送物质。这些物质可以独立使用也可以混合两种或两种以上使用。
在感光层是叠层型感光层时,作为在电荷输送层中使用的粘接树脂,例如,可以列举丙稀树脂、多苯化树脂、聚碳酸酯、聚酯、聚苯乙烯、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聚丙稀酰胺、聚酰胺等。这些物质可以独立使用或混合使用,或者作为共聚体使用一种或两种以上。
并且,也可以使用兼备在主链或侧链具有从上述电荷输送物质感应的基团的高分子(例如聚-N-乙烯基咔唑、聚乙烯蒽等)等的电荷输送物质和粘接树脂的功能的光导电性树脂。
电荷输送层可以通过涂覆把电荷输送物质和粘接树脂溶解在溶剂中得到的电荷输送层用涂覆液并干燥而形成。电荷输送物质和粘接树脂的比率优选2∶1~1∶2(质量比)的范围。
作为在电荷输送层用涂覆液中使用的溶剂,可以使用四氢呋喃、甲缩醛等醚类;丙酮、丁酮等酮类;醋酸甲酯、醋酸乙酯等酯类;甲苯、二甲苯等芳香族碳化氢;氯苯、氯仿、四氯化碳等利用卤原子置换的碳化氢等。
在涂覆电荷输送层用涂覆液时,例如,可以使用浸渍涂覆法、喷射涂覆法、旋转涂覆法、滚涂法、Meyer棒涂法、编织涂覆法等涂覆方法。
并且,电荷输送层的膜厚优选5~40μm,更优选5~30μm,特别优选5~20μm。
并且,根据需要可以在电荷输送层中添加防氧化剂、紫外线吸收剂、可塑剂、填充料等。
在感光层是顺层型时,优选选择相对使用的激光束波长的透过性较强的电荷输送物质和粘接树脂。
在感光层是单层型时,该单层型感光层通过涂覆将上述电荷产生物质和上述电荷输送物质与上述粘接树脂和上述溶剂一起分散得到的单层型感光层涂覆液并干燥而形成。
并且,以保护该感光层不受外部机械力量和外部化学力量等影响为目的,而且以提高转印性和清洁性为目的,可以在感光层上设置保护层。
保护层可以通过涂覆利用有机溶剂溶解下述树脂得到的保护层用涂覆液并干燥而形成,所述树脂包括聚乙烯醇缩丁醛、聚酯、聚碳酸酯、聚酰胺、聚亚酰胺、多芳化树脂、聚氨酯、丁苯共聚物、苯乙烯酸聚合物、丙稀腈聚合物等。
并且,为了使保护层具有电荷输送能,也可以利用各种交联反应使具有电荷输送能的单体材料或高分子式的电荷输送物质固化来形成保护层。作为使其固化的反应,可以列举游离基聚合、离子聚合、热聚合、光聚合、放射线聚合(电子线聚合)、等离子CVD法、光CVD法等。
另外,也可以使保护层中含有导电性粒子或紫外线吸收剂、及耐磨性改良剂等。作为导电性粒子,例如优选氧化锡颗粒等的金属氧化物。作为耐磨性改良剂优选氟系列树脂微粉末、氧化铝、二氧化硅等。
并且,根据需要可以在保护层中添加导电性粒子、紫外线吸收剂、耐磨性改良剂等。作为导电性粒子,例如优选氧化锡颗粒等的金属氧化物颗粒。作为耐磨性改良剂,优选含有氟原子的树脂微粒、氧化铝、二氧化硅等。
保护层的膜厚优选0.5~20μm,更优选1~10μm。
在本发明中,所说电子照相感光体的表面层,如果是图3A所示层结构(单层型)指单层型感光层,如果是图3B所示层结构(顺层型)指电荷输送层,如果是图3C所示层结构(逆层型)指电荷产生层。并且,在这些层上设置保护层的情况下,该保护层成为电子照相感光体的表面层。
下面,说明在本发明使用的显影剂。
显影剂大致分为由色调剂和载体构成的两成分显影剂、和仅由色调剂构成的单成分显影剂。另外,根据有无磁性,可以大致分为磁性显影剂和非磁性显影剂。
在本发明使用的显影剂中包含的色调剂优选具有特定的粒度分布。即,如果粒径小于5μm的色调剂不足17个数%,则消耗量增加。另外,如果体积平均粒径(Dv[μm])在8μm以上、重量平均粒径(D4[μm])在9μm以上,则呈现100μm以下的点析像性降低的趋势,该趋势在20~40μm的点析像性中更加明显。此时,即使想通过其他显影条件的苛刻设计来进行显影,也容易产生线条变粗和色调剂飞散,并且色调剂的消耗量增大等,难以获得稳定的显影性能。另一方面,如果粒径小于5μm的色调剂超过90个数%,则难以获得稳定的显影性能,产生图像浓度降低等弊端。另外,为了提高析像力,色调剂优选3.0μm≤Dv≤6.0μm  、3.5μm≤D4≤6.5μm,更优选3.2μm≤Dv≤5.8μm、3.6μm≤D4≤6.3μm。
作为色调剂中使用的粘接树脂,例如可以列举聚乙烯、乙烯-丙稀酸酯共聚体、乙烯-异丁烯酸酯共聚体、乙烯-丁二烯共聚体等乙烯单体聚合体或乙烯共聚体,聚酯树脂,环氧树脂,石油系列树脂等。
基于提高定影时从定影部件的离模性、提高定影性方面的考虑,优选色调剂中还含有蜡。作为蜡,可以列举石蜡及其衍生物,微晶石蜡及其衍生物,聚烯石蜡及其衍生物,巴西棕榈腊及其衍生物等。作为衍生物,可以列举氧化物,与乙烯系列单体的嵌段共聚体,接枝聚合改性物等。另外,也可以使用长链乙醇,长链脂肪酸,酸酰胺化合物,酯化合物,酮化合物,固化蓖麻油及其衍生物,植物腊,动物腊,矿物质腊,石油膏等。
作为色调剂中使用的着色剂,可以使用各种无机颜料、有机染料、有机颜料,例如,可以列举碳黑、苯胺黑、乙炔黑、苯酚黄、汉撒黄、色淀红、茜素色淀、氧化铁、铜酞花青蓝、阴丹士林蓝等。着色剂和粘接树脂的比率优选0.5∶100~20∶100(质量比)的范围。
并且,色调剂也可以含有磁性体。作为磁性体,可以列举含有铁、钴、镍、铜、镁、锰、铝、硅等元素的磁性金属氧化物。其中,优选以四氧化三铁、γ-氧化铁等的磁性氧化铁为主成分的磁性金属氧化物。
并且,以控制色调剂带电为目的,也可以使色调剂含有水溶对氮苯黑、四级铵盐、水扬酸金属络合物、水扬酸金属盐、水扬酸衍生物的金属络合物、水扬酸、乙酰丙酮等。
并且,色调剂的结构优选色调剂颗粒中外添了无机微粉体的结构。通过在色调剂颗粒中外添无机微粉体,可以提高显影效率、静电潜像的再现性和转印效率,减少影像模糊。作为无机微粉体,例如,可以列举胶态硅石、氧化钛、氧化铁、氧化铝、氧化镁、钛酸钙、钛酸钡、钛酸锶、钛酸镁、氧化铈、氧化锆等的微粉体。这些微粉体可以独立使用,或者混合一种或两种以上使用。其中,优选像二氧化钛、氧化铝、二氧化硅那样的氧化物或多氧化物微粉体。
并且,色调剂颗粒中外添的无机微粉体优选进行憎水化处理。特别优选微粉体利用硅烷耦合剂或硅油进行表面处理。作为憎水化处理方法,可以列举与无机微粉体反应或者利用能够物理吸附在无机微粉体上的硅烷耦合剂、钛耦合剂等有机金属化合物处理的方法;在利用硅烷耦合剂处理后或者在利用硅烷耦合剂处理的同时,利用类似硅油的有机硅化合物处理的方法。在憎水化处理中的无机微粉体的使用量,优选为色调剂颗粒的0.01~8质量%,更优选0.1~5质量%,最优选0.2~3质量%。
并且,色调剂颗粒中外添的无机微粉体,优选利用BET法测定的通过氮吸附形成的比表面积为30m2/g以上,更优选在50~400m2/g范围。
色调剂也可以在不造成实质不良影响的范围内添加其他添加剂。例如,可以列举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粉末、硬脂氧化锌粉末、聚氟化乙烯叉粉末等的润滑剂粉末,氧化铈粉末、碳化硅粉末、钛酸锶粉末等的研磨剂,氧化钛粉末、氧化铝粉末等的流动性赋予剂,防胶化剂,碳黑粉末、氧化锌粉末、氧化锡粉末等的导电性赋予剂,极性与色调剂相反的有机微粒、无机微粒等的显影性提高剂等。
在制造色调剂时可以采用公知方法。例如,利用亨舍尔(ヘンシエル)混和器、球磨机等混和器,将粘接树脂、腊、金属盐或金属络合物、着色剂、及必要的磁性体、带电控制剂和其他添加剂充分混合,然后使用加热辊、捏合机、挤压机等热搅拌机进行熔融搅拌,并使各种树脂相互熔融,在这样得到的产物中分散或溶解金属盐或金属络合物、着色剂、磁性体等,在冷却固化后,进行严格的粉碎、分级,即可获得色调剂。在分级工序中,从生产效率上考虑,优选使用多分割分级机。
另外,也可以利用下述方法制造色调剂,即,使聚合性单体、着色剂等悬浮在水系列溶媒中进行聚合,把利用制造色调剂颗粒的方法、乳化聚合方法等得到的聚合体微粒直接分散在水系列介质中,使其与着色剂一起会合熔融。
并且,如果是两成分显影剂,作为具有磁性的载体,例如,可以列举磁性铁氧体、磁铁矿、铁等的粉末,并利用丙稀树脂、硅树脂、氟树脂等树脂涂覆了这些粉末的物质。
作为本发明的电子照相装置的显影方式,优选使用了显影剂和电子照相感光体表面接触的两成分显影剂的磁刷显影方式等的接触显影方式,并且优选反转显影方式。
图4表示具有处理盒的电子照相装置的概略结构的一例。
在图4中,1表示圆筒状电子照相感光体,其被驱动着以轴2为中心在箭头方向以规定的圆周速度旋转。在电子照相感光体1的两端嵌合着用于驱动电子照相感光体1旋转的镶嵌部件(驱动部件及/或轴承部件)(未图示),利用电子照相感光体1和镶嵌部件构成电子照相感光体单元。
被驱动着旋转的电子照相感光体1的表面,通过带电单元(一次带电单元)3均匀地带上正或负的规定电位,然后接受从缝隙曝光或激光束扫描曝光等曝光单元(未图示)输出的曝光光(图像曝光光)4。这样,在电子照相感光体1的表面顺序形成对应目标图像的静电潜像。
在电子照相感光体1的表面形成的静电潜像,通过显影单元5的显影剂中包含的色调剂被显影,形成色调剂图像(显影像,以下相同)。然后,在电子照相感光体1的表面形成并承载的色调剂图像,通过来自转印单元(转印辊)6的转印偏置被顺序转印到转印材料(纸等)P上,该转印材料P与电子照相感光体1的旋转同步地被从转印材料供给单元(未图示)取出,并输送到电子照相感光体1和转印单元6之间(抵接部)。
接受了色调剂图像的转印的转印材料P从电子照相感光体1的表面分离,并被导入定影单元8接受图像定影,由此作为图像形成物(打印、复印)被打印输出到装置外部。
转印有色调剂图像的电子照相感光体1的表面,通过清洁单元(清洁刮片)7被去除转印残留的显影剂(色调剂),形成清洁的表面,然后通过来自前曝光单元(未图示)的前曝光光进行除电处理,之后反复用于图像形成。另外,如图4所示,在带电单元3是使用带电辊等的接触带电单元时,未必一定需要前曝光。
把上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单元、带电单元3、显影单元5、转印单元6和清洁单元7等构成要素中的多个收纳在容器中,并接合为一体构成处理盒,使该处理盒相对复印机或激光打印机等的电子照相装置主体可以自由插拔。在图4中,一体地支撑电子照相感光体单元、带电单元3、显影单元5和清洁单元7并形成盒体,并使用电子照相装置主体的导轨等引导单元10将盒体自由插拔地安装在电子照相装置主体上,形成处理盒9。
另外,由于在电子照相感光体单元的精度较差时产生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和曝光单元的距离(成像距离)的变化量增大,在照射激光束时,难以在电子照相感光体的表面准确形成束点,并且,由于在显影时电子照相感光体和显影部件(显影辊和显影筒等)的间隙或卡紧压力的变化量增大,容易产生因显影不均造成的图像的不光滑(中间调图像的不均匀性、粗糙感),以上技术课题是整个电子照相装置的技术课题,特别是彩色电子照相装置,如果电子照相感光体单元的精度较差,还会产生以下彩色特有的技术课题,即,在显影时由于电子照相感光体和显影部件(显影辊和显影筒等)的间隙或卡紧压力的变化量增大,容易产生因显影不均造成的彩色边纹,并且在转印时,由于电子照相感光体和转印部件或转印纸的位置精度不够,容易产生彩色边纹,本发明在电子照相装置是彩色电子照相装置时,其效果发挥得更加明显。
以下,作为彩色电子照相装置的一例,说明中间转印方式的彩色电子照相装置、在线方式的彩色电子照相装置、及多重转印方式的彩色电子照相装置。另外,在以下说明中,列举了4颜色(黄色、深红色、青绿色、黑色)的示例,但本发明中的“彩色”不限于4颜色(所谓全彩色),可以是多种颜色即两种或两种颜色以上。
图5表示中间转印方式的彩色电子照相装置的概略结构的一例。中间转印方式的转印单元主要由一次转印部件、中间转印体和二次转印部件构成。
在图5中,1表示圆筒状电子照相感光体,其被驱动着以轴2为中心在箭头方向以规定的圆周速度旋转。在电子照相感光体1的两端嵌合着用于驱动电子照相感光体1旋转的镶嵌部件(驱动部件及/或轴承部件)(未图示),利用电子照相感光体1和镶嵌部件构成电子照相感光体单元。
被驱动着旋转的电子照相感光体1的表面,通过带电单元(一次带电单元)3均匀地带上正或负的规定电位,然后接受从缝隙曝光或激光束扫描曝光等曝光单元(未图示)输出的曝光光(图像曝光光)4。此时的曝光光是对应目标彩色图像的第1颜色成分像(例如黄色成分像)的曝光光。这样,在电子照相感光体1的表面顺序形成对应目标彩色图像的第1颜色成分像的第1颜色成分静电潜像(黄色成分静电潜像)。
由张紧辊12和二次转印对置辊13架设着的中间转印体(中间转印带)11,被驱动着在箭头方向以与电子照相感光体1大致相同的圆周速度(例如相对于电子照相感光体1的圆周速度的97~103%)旋转。
在电子照相感光体1的表面形成的第1颜色成分静电潜像,通过第1颜色用显影单元(黄色成分显影单元)5Y的显影剂中包含的第1颜色色调剂(黄色色调剂)被显影,形成第1颜色色调剂图像(黄色色调剂图像)。然后,在电子照相感光体1的表面形成并承载的第1颜色色调剂图像,通过来自一次转印部件6p的一次转印偏置被顺次一次转印在中间转印体11的表面上,该中间转印体11通过电子照相感光体1和一次转印部件(一次转印辊)6p之间。
转印有第1颜色色调剂图像的电子照相感光体1的表面,通过清洁单元7被去除一次转印残留的显影剂(色调剂),形成清洁的表面,然后用于下一颜色的图像形成。
第2颜色色调剂图像(深红色色调剂图像)、第3颜色色调剂图像(青绿色色调剂图像)、第4颜色色调剂图像(黑色色调剂图像),也和第1颜色色调剂图像相同地形成于电子照相感光体1的表面,并被顺序转印在中间转印体11的表面。这样,在中间转印体11的表面形成对应目标彩色图像的合成色调剂图像。在第1颜色~第4颜色的一次转印期间,二次转印部件(二次转印辊)6s、电荷赋予单元(电荷赋予辊)7r从中间转印体11的表面离开。
在中间转印体11的表面形成的合成色调剂图像,通过来自二次转印部件6s的二次转印偏置被顺序转印到转印材料(纸等)P上,该转印材料P与中间转印体11的旋转同步地被从转印材料供给单元(未图示)取出,并输送到二次转印对置辊13、中间转印体11和二次转印部件6s之间(抵接部)。
接受了合成色调剂图像的转印的转印材料P从中间转印体11的表面分离,并被导入定影单元8接受图像定影,由此作为彩色图像形成物(打印、复印)被打印输出到装置外部。
电荷赋予单元7r抵接转印有合成色调剂图像的中间转印体11的表面。电荷赋予单元7r向中间转印体11表面的二次转印残留显影剂(色调剂)赋予极性和一次转印时相反的电荷。被赋予了极性和一次转印时相反的电荷的二次转印残留显影剂(色调剂),在电子照相感光体1和中间转印体11的抵接部及其附近,被静电转印在电子照相感光体1的表面上。这样,转印有合成色调剂图像的中间转印体11的表面,被去除转印残留显影剂(色调剂),形成清洁的表面。转印在电子照相感光体1的表面上的二次转印残留显影剂(色调剂),和电子照相感光体1表面上的一次转印残留显影剂(色调剂)一起被清洁单元7去除。从中间转印体11向电子照相感光体1的二次转印残留显影剂(色调剂)的转印,可以与一次转印同时进行,所以不会产生生产效率的降低。
另外,也可以对通过清洁单元7去除转印残留显影剂(色调剂)后的电子照相感光体1的表面,利用来自前曝光单元的前曝光光进行除电处理,但如图5所示,在带电单元3是使用带电辊等的接触带电单元时,未必一定需要前曝光光。
图6表示在线方式的彩色电子照相装置的概略结构的一例。在线方式的转印单元主要由转印材料输送部件和转印部件构成。
在图6中,1Y、1M、1C、1K表示圆筒状电子照相感光体(第1颜色~第4颜色用电子照相感光体),分别被驱动着以轴2Y、2M、2C、2K为中心在箭头方向以规定的圆周速度旋转。在电子照相感光体1Y、1M、1C、1K的两端嵌合着用于驱动电子照相感光体1Y、1M、1C、1K旋转的镶嵌部件(驱动部件及/或轴承部件)(未图示),利用电子照相感光体1Y和镶嵌部件构成第1颜色用电子照相感光体电子照相感光体单元,利用电子照相感光体1M和镶嵌部件构成第2颜色用电子照相感光体电子照相感光体单元,利用电子照相感光体1C和镶嵌部件构成第3颜色用电子照相感光体电子照相感光体单元,利用电子照相感光体1K和镶嵌部件构成第4颜色用电子照相感光体电子照相感光体单元。
被驱动着旋转的第1颜色用电子照相感光体1Y的表面,通过第1颜色用带电单元(第1颜色用一次带电单元)3Y均匀地带上正或负的规定电位,然后接受从缝隙曝光或激光束扫描曝光等曝光单元(未图示)输出的曝光光(图像曝光光)4Y。曝光光4Y是对应目标彩色图像的第1颜色成分像(例如黄色成分像)的曝光光。这样,在第1颜色用电子照相感光体1Y的表面顺序形成对应目标彩色图像的第1颜色成分像的第1颜色成分静电潜像(黄色成分静电潜像)。
由张紧辊12架设着的转印材料输送部件(转印材料输送带)14,被驱动着在箭头方向以与第1颜色~第4颜色用电子照相感光体1Y、1M、1C、1K大致相同的圆周速度(例如第1颜色~第4颜色用电子照相感光体1Y、1M、1C、1K的圆周速度的97~103%的速度)旋转。并且,从转印材料供给单元(未图示)输送的转印材料(纸等)P被静电承载(吸附)于转印材料输送部件14上,并且被顺序输送到第1颜色~第4颜色用电子照相感光体1Y、1M、1C、1K和转印材料输送部件之间(抵接部)。
在第1颜色用电子照相感光体1Y的表面形成的第1颜色成分静电潜像,通过第1颜色用显影单元5Y的显影剂中包含的第1颜色色调剂(黄色色调剂)被显影,形成第1颜色色调剂图像(黄色色调剂图像)。然后,在第1颜色用电子照相感光体1Y的表面形成并承载的第1颜色色调剂图像,通过来自第1颜色用转印部件(第1颜色用转印辊)6Y的转印偏置被顺次转印到由转印材料输送部件14承载的转印材料P上,该转印材料输送部件14通过第1颜色用电子照相感光体1Y和第1颜色用转印部件6Y之间。
转印有第1颜色色调剂图像的第1颜色用电子照相感光体1Y的表面,通过第1颜色用清洁单元(第1颜色用清洁刮片)7Y被去除转印残留的显影剂(色调剂),形成清洁的表面,然后反复用于第1颜色色调剂图像的形成。
把第1颜色用电子照相感光体1Y、第1颜色用带电单元3Y、第1颜色用曝光单元、第1颜色用显影单元5Y、第1颜色用转印部件6Y统称为第1颜色用图像形成部。
具有第2颜色用电子照相感光体1M、第2颜色用带电单元3M、第2颜色用曝光单元、第2颜色用显影单元5M、第2颜色用转印部件6M的第2颜色用图像形成部,具有第3颜色用电子照相感光体1C、第3颜色用带电单元3C、第3颜色用曝光单元、第3颜色用显影单元5C、第3颜色用转印部件6C的第3颜色用图像形成部,以及具有第4颜色用电子照相感光体1K、第4颜色用带电单元3K、第4颜色用曝光单元、第4颜色用显影单元5K、第4颜色用转印部件6K的第4颜色用图像形成部的动作,与第1颜色用图像形成部的动作相同,在由转印材料输送部件14承载着、并且转印有第1颜色色调剂图像的转印材料P上,顺序转印第2颜色色调剂图像(深红色色调剂图像)、第3颜色色调剂图像(青绿色色调剂图像)、第4颜色色调剂图像(黑色色调剂图像)。这样,在由转印材料输送部件14承载的转印材料P上形成对应目标彩色图像的合成色调剂图像。
形成有合成色调剂图像的转印材料P从转印材料输送部件14的表面分离,并被导入定影单元8接受图像定影,由此作为彩色图像形成物(打印、复印)被打印输出到装置外部。
并且,也可以对通过第1颜色~第4颜色用清洁单元7Y、7M、7C、7K去除转印残留显影剂(色调剂)后的第1颜色~第4颜色用电子照相感光体1Y、1M、1C、1K的表面,利用来自前曝光单元的前曝光光进行除电处理,但如图6所示,在第1颜色~第4颜色用带电单元3Y、3M、3C、3K是使用带电辊等的接触带电单元时,未必一定需要前曝光光。
另外,图6中,15是用于使转印材料吸附在转印材料输送部件上的吸附辊,16是用于使转印材料从转印材料输送部件进行分离的分离带电器。
图7表示多重转印方式的彩色电子照相装置的概略结构的一例。多重转印方式的转印单元主要由转印材料载置部件和转印带电器构成。
在图7中,1表示圆筒状电子照相感光体,其被驱动着以轴2为中心在箭头方向以规定的圆周速度旋转。在电子照相感光体1的两端嵌合着用于驱动电子照相感光体1旋转的镶嵌部件(驱动部件及/或轴承部件)(未图示),利用电子照相感光体1和镶嵌部件构成电子照相感光体单元。
被驱动着旋转的电子照相感光体1的表面,通过带电单元(一次带电单元)3均匀地带上正或负的规定电位,然后接受从缝隙曝光或激光束扫描曝光等曝光单元(未图示)输出的曝光光(图像曝光光)4。此时的曝光光是对应目标彩色图像的第1颜色成分像(例如黄色成分像)的曝光光。这样,在电子照相感光体1的表面顺序形成对应目标彩色图像的第1颜色成分像的第1颜色成分静电潜像(黄色成分静电潜像)。
转印材料载置部件(转印鼓)17被驱动着在箭头方向以与电子照相感光体1大致相同的圆周速度(例如电子照相感光体1的圆周速度的97~103%的速度)旋转。并且,从转印材料供给单元(未图示)输送的转印材料(纸等)P被静电承载(吸附)于转印材料载置部件17上,并被输送到电子照相感光体1和转印材料载置部件之间(抵接部)。
在电子照相感光体1的表面形成的第1颜色成分静电潜像,通过第1颜色用显影单元(黄色成分显影单元)5Y的显影剂中包含的第1颜色色调剂(黄色色调剂)被显影,形成第1颜色色调剂图像(黄色色调剂图像)。然后,在电子照相感光体1的表面形成并承载的第1颜色色调剂图像,通过来自转印带电器6co的转印偏置被转印到由转印材料载置部件17承载的转印材料P上,该转印材料P通过电子照相感光体1和转印带电器6co之间。
转印有第1颜色色调剂图像的电子照相感光体1的表面,通过清洁单元7被去除转印残留的显影剂(色调剂),形成清洁的表面,然后用于下一颜色的图像形成。
第2颜色色调剂图像(深红色色调剂图像)、第3颜色色调剂图像(青绿色色调剂图像)、第4颜色色调剂图像(黑色色调剂图像),也和第1颜色色调剂图像相同地形成于电子照相感光体1的表面,并且在由转印材料载置部件17承载的、转印有第1颜色色调剂图像的转印材料P上,顺序转印第2颜色色调剂图像(深红色色调剂图像)、第3颜色色调剂图像(青绿色色调剂图像)、第4颜色色调剂图像(黑色色调剂图像)。这样,在由转印材料载置部件17承载的转印材料P上形成对应目标彩色图像的合成色调剂图像。
形成有合成色调剂图像的转印材料P,从转印材料载置部件17的表面分离,并被导入定影单元8接受图像定影,由此作为彩色图像形成物(打印、复印)被打印输出到装置外部。
另外,也可以对通过清洁单元7去除转印残留显影剂(色调剂)后的电子照相感光体1的表面,利用来自前曝光单元的前曝光光进行除电处理,但如图7所示,在带电单元3是使用带电辊等的接触带电单元时,未必一定需要前曝光光。
另外,图7中,15a是用于使转印材料吸附在转印材料输送部件上的吸附辊,15b是用于使转印材料吸附在转印材料输送部件上的吸附带电器,16是用于使转印材料从转印材料输送部件进行分离的分离带电器。
并且,在图5~图7所示结构的彩色电子照相装置中,与图4所示结构的电子照相装置相同,把电子照相感光体单元、带电单元、显影单元、转印单元和清洁单元等构成要素中的多个收纳在容器中,并接合为一体构成处理盒,使该处理盒相对复印机或激光打印机等的电子照相装置主体可以自由插拔。
实施例
以下,列举具体实施例更详细地说明本发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另外,实施例中的“份”表示“质量份”。
(实施例1)
图8表示在本实施例中使用的全彩色电子照相装置的概略结构。
图8所示结构的全彩色电子照相装置的上部具有数字全彩色图像读出部,下部具有数字全彩色图像打印部。
在读出部,把原稿830放置在原稿玻璃台831上,利用曝光灯832进行曝光扫描,利用透镜833把来自原稿830的反射光像聚光在全彩色传感器834上,获得全彩色分解图像信号。全彩色分解图像信号经过放大电路(未图示),在视频处理单元(未图示)实施处理,然后发送给打印部。
在打印部,801表示电子照相感光体(后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被承载着在箭头方向自由旋转。在电子照相感光体801的周围设有:前曝光灯811(利用滤色器把12个熔丝灯剪断成为6个串联×2个并列,并且小于550nm,前曝光单元);电晕带电器802(带电单元);激光曝光光学系统803(安装有激发波长为405nm、输出为5mW的日亚化学工业(株)制GaN系列芯片,曝光单元);电位传感器812;黄色显影器804y、青绿色显影器804c、深红色显影器804m和黑色显影器804k(显影单元);电子照相感光体表面的光量检测器813;转印单元;清洁器806(清洁单元)。显影器804y、804c、804m和804k分别具有显影筒。
在激光曝光光学系统803,来自读出部的图像信号在激光输出部(未图示)被转换为图像扫描曝光的光信号,所转换的激光束在多面反射镜803a被反射,并通过透镜803b和反射镜803c投影于电子照相感光体801的表面。写入间距被设定为600dpi,点径被设定为32μm(主扫描方向点径为28μm,副扫描方向点径为36μm)。
在打印部形成图像时,使电子照相感光体801在箭头方向旋转,利用电晕带电器802使经由前曝光灯811除电后的电子照相感光体801同样带负电,对每种分解颜色照射光像800E,在电子照相感光体801的表面形成静电潜像。
然后,使规定的显影器动作,使电子照相感光体801表面的静电潜像显影,在电子照相感光体801的表面形成使用两成分显影剂(使用阴性色调剂)的显影像。显影器根据偏心凸轮824y、824c、824m、824Bk的动作,按照每种分解颜色择一地接近电子照相感光体801。
另外,把电子照相感光体801表面的显影像,转印在从收纳了纸(转印材料)的转印材料盒807经过输送系统和转印单元供给于和电子照相感光体801相对的位置的纸上。
转印单元具有:转印鼓805a、转印带电器805b、与用于静电吸附纸的吸附带电器805c相对的吸附辊805g、内侧带电器805d、外侧带电器805e。被支撑着通过驱动而旋转的转印鼓805a,在其圆周面开口区域具有一体地铺设成圆筒状的转印材料载置片805f。转印材料载置片805f使用衍生物质片即聚碳酸酯胶片。
使转印鼓805a旋转,随之,电子照相感光体801表面的显影像通过转印带电器805b被转印在由转印鼓805a的转印材料载置片805f承载的纸上。
这样,在由转印鼓805a的转印材料载置片805f承载的纸上转印期望数量的颜色图像,形成全彩色图像。
在形成全彩色图像的情况下,结束4颜色的显影像的转印,使纸借助分离爪808a、分离顶起滚轮808b和分离带电器805h的作用从转印鼓805a分离,并通过热辊定影器809排出到接收盒810中。
另一方面,转印后的电子照相感光体801通过清洁器806清理残留在表面的显影剂,然后再次供图像形成工序使用。
在纸的两面形成图像时,在热辊定影器809被排出后,马上驱动输送路径切换导向器819,经过输送纵路径820被暂且导入反转路径821a,然后通过反转辊821b的反转,以被送入时的后端为前头,在被送入方向的反方向被退出,并收纳于中间接收盒822。然后,再次通过上述的图像形成工序,在另一面形成图像。
并且,为了防止粉体飞散附着在转印鼓805a的转印材料载置片805f上以及油附着在纸上等,借助毛皮刷814和通过转印材料载置片805f与毛皮刷814相对的备用刷815、和除油辊816及通过转印材料载置片805f与除油辊816相对的备用刷817的作用,进行清理。这种清理在图像形成前或图像形成后进行,并且在产生塞纸时随时进行。
并且,以所期望的定时使偏心凸轮825动作,使与转印鼓805a为一体的凸轮推杆805i动作,由此形成可以任意设定转印材料载置片805f和电子照相感光体801的间隙的结构。例如,在待机时或切断电源时,增大转印鼓805a和电子照相感光体801的间隔。
在本实施例中使用的电子照相感光体按照以下步骤制造。
把圆筒振摆为10μm、长度360mm、直径180mm、10点平均粗糙度Rzjis为0.4μm的切削铝气缸(古河电气工业(株)制)作为支撑体。
另外,在本发明中,10点平均粗糙度Rzjis的测定是在以下条件下进行的,即,根据JIS B0601(2001),使用Surfcorder SE-3500((株)小坂研究所制),设裁切尺寸为0.8mm、测定长度为8mm。
然后,把50份利用含有10%氧化铵的氧化锡被覆的带电性氧化钛颗粒、25份酚醛树脂、20份甲基溶纤素、5份甲醇、以及0.002份硅油(聚二甲基硅氧烷-聚氧化烯共聚体、数平均分子量为3000),在使用了直径1mm的玻璃束的砂磨机装置中分散2小时,调制得到导电层用涂覆液。
把该导电层用涂覆液浸渍涂覆在支撑体上,在140℃下干燥30分钟,形成膜厚15μm的导电层。
然后,在260份甲醇/40份丁醇的混合溶媒中,溶解30份甲氧基甲基化尼龙树脂(数平均分子量为32000)、以及10份乙醇可溶性共聚尼龙树脂(数平均分子量为29000),调制得到中间层用涂覆液。
把该中间层用涂覆液浸渍涂覆在导电层上并干燥,形成膜厚1μm的中间层。
然后,把10份在CuKa特性X线衍射的布拉格角(2θ±0.2°)为7.5°、9.9°、16.3°、18.6°、25.1°、28.3°时具有较强的峰值的结晶形羟基镓酞菁、5份聚乙烯醇缩丁醛(商品名:S-LEC BX-1,积水化学工业(株)制)、以及250份环己酮,在使用了直径1mm的玻璃束的砂磨机装置中分散3小时,然后添加250份醋酸乙基,调制得到电荷产生层用涂覆液。
把该电荷产生层用涂覆液浸渍涂覆在中间层上,在100℃下干燥10分钟,形成膜厚0.25μm的电荷产生层。
然后,在70份一氯苯中,溶解7份具有下述组合式所示结构的电荷输送物质(A)、
Figure C20038010482000291
以及10份聚碳酸酯树脂(商品名:ユ一ピロン(IUPILON)Z-400,三菱瓦斯化学(株)制),调制得到电荷输送层用涂覆液。
把该电荷输送层用涂覆液浸渍涂覆在电荷产生层上,在110℃下干燥1小时,形成膜厚13μm的电荷输送层。
这样,制造了电荷输送层为表面层的圆筒状电子照相感光体。
然后,在所制造的电子照相感光体的两端嵌合旋转驱动用的法兰,形成电子照相感光体单元。该电子照相感光体单元的圆筒振摆(De)为15μm。
把该电子照相感光体单元安装在图8所示结构的全彩色电子照相装置上,进行全彩色图像输出,通过目视评价所输出的全彩色图像。另外,设定为暗部电位(带电电位)为-700V,明部电位为-200V,显影配置为-500V。
评价结果如表1所示。表1中,图像的不光滑(中间调图像的不均匀性、粗糙感)和彩色边纹的评价基准如下,
AA:没有
A:几乎没有
B:有但不明显
C:有
D:明显
E:非常明显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中,把支撑体变更为圆筒振摆为19μm、长度360mm、直径180mm、10点平均粗糙度Rzjis为0.5μm的切削铝气缸(古河电气工业(株)制),除此以外和实施例1相同,制造了电子照相感光体,在所制造的电子照相感光体的两端嵌合旋转驱动用的法兰,形成电子照相感光体单元。该电子照相感光体单元的圆筒振摆(De)为27μm。
与实施例1相同,把该电子照相感光体单元安装在图8所示结构的全彩色电子照相装置上,进行全彩色图像输出,通过目视评价所输出的全彩色图像。评价结果如表1所示。
(实施例3)
在实施例1中,把支撑体变更为圆筒振摆为31μm、长度360mm、直径180mm、10点平均粗糙度Rzjis为0.5μm的切削铝气缸(古河电气工业(株)制),除此以外和实施例1相同,形成了电子照相感光体的电荷产生层。
然后,在60份一氯苯中,溶解6份具有下述组合式所示结构的电荷输送物质(A)、
Figure C20038010482000301
1份具有下述组合式所示结构的电荷输送物质(B)、
以及10份聚碳酸酯树脂(商品名:ユ一ピロンZ-200,三菱瓦斯化学(株)制),调制得到电荷输送层(第1电荷输送层)用涂覆液。
把该电荷输送层(第1电荷输送层)用涂覆液浸渍涂覆在电荷产生层上,在110℃下干燥1小时,形成膜厚10μm的电荷输送层(第1电荷输送层)。
然后,利用超高压分散机分散混合3份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树脂颗粒(商品名:ルブロン(Lublon)L-2,大金工业(株)制)、6份聚碳酸酯树脂(商品名:ユ一ピロンZ-800),0.24份梳齿式氟系列接枝共聚物(商品名:GF300,东亚合成化学工业(株)制)、120份一氯苯、80份甲缩醛。然后,溶解3份具有下述组合式所示结构的电荷输送物质(A),
Figure C20038010482000312
调制得到保护层(第2电荷输送层)用涂覆液。
把该保护层(第2电荷输送层)用涂覆液喷射涂覆在电荷输送层(第1电荷输送层)上,在80℃下干燥10分钟,然后在120℃下干燥50分钟,之后使用研磨片(包装带,研磨颗粒为氧化铝,研磨粒径为#3000,富士写真胶片(株)制)将表面研磨1分钟,形成膜厚为3μm、10点平均粗糙度Rzjis为0.7μm的保护层(第2电荷输送层)。
这样,制造了保护层(第2电荷输送层)为表面层的圆筒状电子照相感光体。
然后,在所制造的电子照相感光体的两端嵌合旋转驱动用的法兰,形成电子照相感光体单元。该电子照相感光体单元的圆筒振摆(De)为40μm。
与实施例1相同,把该电子照相感光体单元安装在图8所示结构的全彩色电子照相装置上,进行全彩色图像输出,通过目视评价所输出的全彩色图像。评价结果如表1所示。
(实施例4)
在实施例2中,把在电荷产生层中使用的羟基镓酞菁变更为具有下述组合式所示结构的偶氮颜料,
Figure C20038010482000321
除此以外和实施例2相同,制造了电子照相感光体,在所制造的电子照相感光体的两端嵌合旋转驱动用的法兰,形成电子照相感光体单元。该电子照相感光体单元的圆筒振摆(De)为28μm。
与实施例2相同,把该电子照相感光体单元安装在图8所示结构的全彩色电子照相装置上,进行全彩色图像输出,通过目视评价所输出的全彩色图像。评价结果如表1所示。
(比较例1)
在实施例1中,把支撑体变更为圆筒振摆为50μm、长度360mm、直径180mm、10点平均粗糙度Rzjis为0.6μm的切削铝气缸(古河电气工业(株)制),除此以外和实施例1相同,制造了电子照相感光体,在所制造的电子照相感光体的两端嵌合旋转驱动用的法兰,形成电子照相感光体单元。该电子照相感光体单元的圆筒振摆(De)为60μm。
与实施例1相同,把该电子照相感光体单元安装在图8所示结构的全彩色电子照相装置上,进行全彩色图像输出,通过目视评价所输出的全彩色图像。评价结果如表1所示。
(比较例2)
在实施例1中,把支撑体变更为圆筒振摆为70μm、长度360mm、直径180mm、10点平均粗糙度Rzjis为0.2μm的切削铝气缸(古河电气工业(株)制),除此以外和实施例1相同,制造了电子照相感光体,在所制造的电子照相感光体的两端嵌合旋转驱动用的法兰,形成电子照相感光体单元。该电子照相感光体单元的圆筒振摆(De)为90μm。
与实施例1相同,把该电子照相感光体单元安装在图8所示结构的全彩色电子照相装置上,进行全彩色图像输出,通过目视评价所输出的全彩色图像。评价结果如表1所示。
(比较例3)
在实施例3中,把点径设定为25μm(主扫描方向点径为22μm,副扫描方向点径为28μm),除此以外和实施例3相同,制造了电子照相感光体和电子照相感光体单元,并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如表1所示。
(实施例5)
在比较例3中,把电子照相感光体和电子照相感光体单元变更为按实施例2制造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和电子照相感光体单元,进行了和比较例3相同的评价。评价结果如表1所示。
(比较例4)
在实施例3中,把评价使用的全彩色电子照相装置的激光曝光光学系统803所安装的GaN系列芯片变更为AlGaInP系列芯片(激发波长670nm),并且把点径设定为60μm(主扫描方向点径为55μm,副扫描方向点径为65μm),除此以外和实施例3同样制造电子照相感光体和电子照相感光体单元,并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如表1所示。
(实施例6)
在实施例1中,把支撑体变更为圆筒振摆为15μm、长度360mm、直径30mm、10点平均粗糙度Rzjis为0.8μm的切削铝气缸(古河电气工业(株)制),除此以外和实施例1相同,制造了电子照相感光体,在所制造的电子照相感光体的两端嵌合旋转驱动用的法兰,形成电子照相感光体单元。该电子照相感光体单元的圆筒振摆(De)为21μm。
把该电子照相感光体单元安装在图9所示结构的全彩色电子照相装置(在线方式)上,进行全彩色图像输出,与实施例1相同,通过目视评价所输出的全彩色图像。评价结果如表1所示。
另外,图9所示结构的全彩色电子照相装置的激光曝光光学系统,安装了激发波长为405nm、输出为5mW的日亚化学工业(株)制GaN系列芯片。并且,写入间距为400dpi,点径为31μm(主扫描方向点径为28μm,副扫描方向点径为34μm)。
并且,图9中,901表示电子照相感光体,902表示电晕带电器,903a表示多面反射镜,903c表示反射镜,904c、904y、904m、904Bk表示显影器,905表示转印材料输送带,950表示转印带电器,907表示转印材料盒,909表示定影器。
(实施例7)
在实施例6中,把电荷输送层(第1电荷输送层)的膜厚变更为10μm,除此以外和实施例6相同形成至电荷输送层(第1电荷输送层)。
然后,利用超高压分散机分散36份具有下述组合式所示结构的电荷输送物质(C)、
Figure C20038010482000341
4份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树脂颗粒(商品名:ルブロンL-2,大金工业(株)制)、以及60份n-丙醇,调制得到保护层(第2电荷输送层)用涂覆液。
把该保护层(第2电荷输送层)用涂覆液浸渍涂覆在电荷输送层(第1电荷输送层)上,然后,在氮气中,在加速电压为150kV、线量为1.5Mrad的条件下照射电子线,之后在电子照相感光体的温度达到120℃的条件下进行3分钟加热处理(此时的氧气浓度为20ppm),然后在大气中110℃下,对电子照相感光体进行1小时后处理,形成膜厚为5μm的保护层(第2电荷输送层)。
这样,制造了保护层(第2电荷输送层)为表面层的圆筒状电子照相感光体。
然后,在所制造的电子照相感光体的两端嵌合旋转驱动用的法兰,形成电子照相感光体单元。该电子照相感光体单元的圆筒振摆(De)为26μm。
对该电子照相感光体单元进行了与实施例6相同的评价。评价结果如表1所示。
(比较例5)
在实施例6中,把评价使用的全彩色电子照相装置的激光曝光光学系统所安装的GaN系列芯片变更为GaAlAs系列芯片(激发波长780nm),并且把点径设定为56μm(主扫描方向点径为48μm,副扫描方向点径为64μm),除此以外和实施例6相同,制造了电子照相感光体和电子照相感光体单元,并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如表1所示。
(比较例6)
在比较例5中,把评价使用的全彩色电子照相装置的写入间距设定为600dpi,除此以外和比较例5相同,制造了电子照相感光体和电子照相感光体单元,并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Figure C20038010482000361
这样,根据本发明,在使用激发波长处于380~450nm范围内的激光,并且减小束点的点径的电子照相装置中,能够提供可以实现超高析像度、超高图像质量的图像输出的电子照相装置,并且,可以提供该电子照相装置中使用的处理盒和电子照相感光体单元。

Claims (9)

1.一种具有电子照相感光体单元和曝光单元的电子照相装置,其中,所述电子照相感光体单元包括具有圆筒状支撑体以及在该圆筒状支撑体上设置的感光层的电子照相感光体以及被嵌合到该电子照相感光体之端部的、用于对该电子照相感光体在电子照相装置内旋转驱动的镶嵌部件,所述曝光单元具有激发波长处于380~450nm范围内的激光器,由从该激光器照射的激光束形成在该电子照相感光体表面的束点的点径Di小于等于40μm,其中,上述点径Di的单位是μm,上述电子照相装置的特征在于:
该电子照相感光体单元的圆筒振摆De小于等于该束点的点径Di的0.68倍,该束点的点径是主扫描方向点径和副扫描方向点径的平均值,其中,上述圆筒振摆De的单位是μm。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照相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镶嵌部件是驱动部件或者轴承部件。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照相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子照相感光体单元的圆筒振摆De小于等于所述束点的点径Di的0.5倍,其中,上述点径Di和圆筒振摆De的单位是μm。
4.一种具有电子照相感光体单元的处理盒,其中,所述电子照相感光体单元包括具有圆筒状支撑体以及在该圆筒状支撑体上设置的感光层的电子照相感光体以及被嵌合到该电子照相感光体之端部的、用于对该电子照相感光体在电子照相装置内旋转驱动的镶嵌部件,上述处理盒可自由拆装于电子照相装置,所述电子照相装置包括具有激发波长处于380~450nm范围内的激光器的曝光单元,由从该激光器照射的激光束形成在该电子照相感光体表面的束点的点径Di小于等于40μm,其中,上述点径Di的单位是μm,上述处理盒的特征在于:
该电子照相感光体单元的圆筒振摆De小于等于该束点的点径Di的0.68倍,该束点的点径是主扫描方向点径和副扫描方向点径的平均值,其中,上述圆筒振摆De的单位是μm。
5.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镶嵌部件是驱动部件或者轴承部件。
6.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子照相感光体单元的圆筒振摆De小于等于所述束点的点径Di的0.5倍,其中,上述点径Di和圆筒振摆De的单位是μm。
7.一种包括具有圆筒状支撑体以及在该圆筒状支撑体上设置的感光层的电子照相感光体以及被嵌合到该电子照相感光体之端部的、用于对该电子照相感光体在电子照相装置内旋转驱动的镶嵌部件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单元,其中,该电子照相感光体单元被用于电子照相装置,所述电子照相装置包括具有激发波长处于380~450nm范围内的激光器的曝光单元,由从该激光器照射的激光束形成在该电子照相感光体表面的束点的点径Di小于等于40μm,其中,上述点径Di的单位是μm,上述电子照相感光体单元的特征在于:
该电子照相感光体单元的圆筒振摆De小于等于该束点的点径Di的0.68倍,该束点的点径是主扫描方向点径和副扫描方向点径的平均值,其中,上述圆筒振摆De的单位是μm。
8.按照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镶嵌部件是驱动部件或者轴承部件。
9.按照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子照相感光体单元的圆筒振摆De小于等于所述束点的点径Di的0.5倍,其中,上述点径Di和圆筒振摆De的单位是μm。
CNB2003801048205A 2002-12-02 2003-12-02 电子照相装置、处理盒以及电子照相感光体单元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97247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349401/2002 2002-12-02
JP2002349401 2002-12-0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20486A CN1720486A (zh) 2006-01-11
CN100397247C true CN100397247C (zh) 2008-06-25

Family

ID=324630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380104820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97247C (zh) 2002-12-02 2003-12-02 电子照相装置、处理盒以及电子照相感光体单元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7071962B2 (zh)
EP (1) EP1569043B1 (zh)
KR (1) KR100624061B1 (zh)
CN (1) CN100397247C (zh)
AU (1) AU2003284533A1 (zh)
WO (1) WO2004051381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30139A (zh) * 2021-05-31 2021-06-25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 一种新型晶体及紧凑型成像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625683B2 (en) * 2005-07-01 2009-12-01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Image forming method, a processing cartridge and an image forming method using the same
US8052271B2 (en) * 2006-12-08 2011-11-0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Coating liquid, ink jet recording method and ink jet recording apparatus
JP5777392B2 (ja) 2010-06-02 2015-09-0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電子写真装置、ならびに、電子写真感光体の製造方法
JP6576101B2 (ja) 2015-05-26 2019-09-1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剤容器、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KR20180032327A (ko) * 2016-09-22 2018-03-30 에스프린팅솔루션 주식회사 전자 종이, 화상형성장치 및 인쇄 제어 방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20025483A1 (en) * 2000-03-24 2002-02-28 Ricoh Company, Ltd. Electrophotographic photoconductor, image form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process cartridge using the photoconductor, and long-chain alkyl group containing bisphenol compound and polymer made therefrom
JP2002062762A (ja) * 2000-08-22 2002-02-28 Canon Inc 電子写真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055663A (en) * 1988-06-28 1991-10-08 Asahi Kogaku Kogyo Kabushiki Kaisha Optical scanning system and method for adjusting thereof
DE69103545T2 (de) 1990-02-17 1995-01-12 Canon Kk Arbeitseinheit und Bilderzeugungsgerät mit einer solchen Einheit.
US5623328A (en) 1990-04-27 1997-04-22 Canon Kabushiki Kaisha Process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system on which process cartridge is mountable
US5828928A (en) 1990-04-27 1998-10-27 Canon Kabushiki Kaisha Process cartridge mountable in an image forming system and a method for assembling a cleaning device
EP0453963B1 (en) 1990-04-27 1997-08-27 Canon Kabushiki Kaisha Process cartridge detachably mountable to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DE69130380T2 (de) 1990-07-13 1999-05-12 Canon Kk Arbeitseinheit und Bilderzeugungsgerät mit einer solchen Einheit
US5218405A (en) * 1992-06-29 1993-06-08 Xerox Corporation Photoreceptor drum runout control apparatus
JP3254833B2 (ja) * 1993-07-12 2002-02-12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複数の感光体ドラムを備えた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JPH09240051A (ja) 1996-03-08 1997-09-16 Dainippon Ink & Chem Inc 電子写真装置
JP2000227736A (ja) * 1999-02-08 2000-08-15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US6465143B2 (en) 2000-01-31 2002-10-15 Canon Kabushiki Kaisha Electrophotographic photosensitive member, process cartridge and electrophotographic apparatus
JP2002091043A (ja) * 2000-09-11 2002-03-27 Ricoh Co Ltd 電子写真感光体、それを有する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装置
JP2002169318A (ja) 2000-12-04 2002-06-14 Ricoh Co Ltd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電子写真装置及び電子写真方法
JP4387779B2 (ja) 2002-12-02 2009-12-2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20025483A1 (en) * 2000-03-24 2002-02-28 Ricoh Company, Ltd. Electrophotographic photoconductor, image form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process cartridge using the photoconductor, and long-chain alkyl group containing bisphenol compound and polymer made therefrom
JP2002062762A (ja) * 2000-08-22 2002-02-28 Canon Inc 電子写真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30139A (zh) * 2021-05-31 2021-06-25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 一种新型晶体及紧凑型成像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04051381A1 (ja) 2004-06-17
AU2003284533A1 (en) 2004-06-23
US20040207716A1 (en) 2004-10-21
EP1569043B1 (en) 2013-08-07
EP1569043A4 (en) 2009-11-25
CN1720486A (zh) 2006-01-11
EP1569043A1 (en) 2005-08-31
KR100624061B1 (ko) 2006-09-15
US7071962B2 (en) 2006-07-04
KR20050085245A (ko) 2005-08-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384014B2 (ja) 電子写真感光体、及びそれを用いた電子写真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KR100237814B1 (ko) 정전하상 현상용 토너 및 화상 형성 방법
CN100461012C (zh) 电子照相装置
CN100397247C (zh) 电子照相装置、处理盒以及电子照相感光体单元
US20030053821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13097300A (ja)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7718330B2 (en) Image forming method and a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09186672A (ja) 電子写真感光体及びそれを搭載する画像形成装置
JP4387779B2 (ja) 電子写真装置
JP5300321B2 (ja) モノアゾ顔料、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電子写真装置
JP2692829B2 (ja) 多色画像形成方法
JP3162569B2 (ja) 画像形成方法
US5116702A (en) Electrophotographic light-sensitive material comprising a charge generating layer and a charge transfer layer
JPH0337675A (ja) 画像形成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JPH0337672A (ja) 画像形成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JP2010261740A (ja) 有機化合物の評価方法、電子写真感光体、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S63106757A (ja) 像形成方法及び感光体
JPH01246554A (ja) 画像形成方法
JP2005309311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0347463A (ja) トナー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2002006547A (ja) 画像形成方法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138136A (ja) ビスアゾ顔料、ビスアゾ顔料を有する電子写真感光体、並びに電子写真感光体を有する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装置
JPH0337670A (ja) 画像形成方法
JPS58150967A (ja) 電子写真用現像剤
JPS58149061A (ja) 電子写真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625

Termination date: 2019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