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396972C - 一种用于车辆的自动变速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车辆的自动变速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0396972C CN100396972C CNB200510065919XA CN200510065919A CN100396972C CN 100396972 C CN100396972 C CN 100396972C CN B200510065919X A CNB200510065919X A CN B200510065919XA CN 200510065919 A CN200510065919 A CN 200510065919A CN 100396972 C CN100396972 C CN 100396972C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gear
- gear train
- countershaft
- clutch
- park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37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22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8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8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8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1
- 230000007935 neut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7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4888 barrier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446 fu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856 pack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0276457 Gadidae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676 impor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63/00—Control outputs from the control unit to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or to other devices than the final output mechanism
- F16H63/40—Control outputs from the control unit to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or to other devices than the final output mechanism comprising signals other than signals for actuating the final output mechanisms
- F16H63/48—Signals to a parking brake or parking lock; Control of parking locks or brakes being part of the transmission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3/00—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 F16H3/006—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power being selectively transmitted by either one of the parallel flow path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63/00—Control outputs from the control unit to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or to other devices than the final output mechanism
- F16H63/02—Final output mechanisms therefor; Actuating means for the final output mechanisms
- F16H63/30—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he final output mechanisms
- F16H63/34—Locking or disabling mechanisms
- F16H63/3416—Parking lock mechanisms or brakes in the transmission
- F16H63/3441—Parking locks engaging axially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61/00—Control functions within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Control of exclusively fluid gearing, friction gearing, gearings with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or other particular types of gearing
- F16H61/04—Smoothing ratio shift
- F16H2061/047—Smoothing ratio shift by preventing or solving a tooth butt situation upon engagement failure due to misalignment of teeth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74/00—Machine element or mechanism
- Y10T74/19—Gearing
- Y10T74/19219—Interchangeably locked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74/00—Machine element or mechanism
- Y10T74/19—Gearing
- Y10T74/19219—Interchangeably locked
- Y10T74/19242—Combined gear and clutch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74/00—Machine element or mechanism
- Y10T74/19—Gearing
- Y10T74/19219—Interchangeably locked
- Y10T74/19284—Meshing assisters
- Y10T74/19288—Double clutch and interposed transmission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74/00—Machine element or mechanism
- Y10T74/19—Gearing
- Y10T74/19219—Interchangeably locked
- Y10T74/19377—Slidable keys or clutches
- Y10T74/19386—Multiple clutch shafts
- Y10T74/194—Selectiv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e Of Transmissions (AREA)
- Gear-Shifting Mechanisms (AREA)
Abstract
一种自动变速器,包括变速器壳体、固定在该变速器壳体上的驻车齿轮以及啮合机构例如同步啮合机构,该驻车齿轮固定在经向壁上。该啮合机构包括连接套筒,用于当连接套筒沿轴向朝着驻车齿轮移动时与驻车齿轮啮合,并使得变速器输出部件不可旋转地保持在驻车锁定状态。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变速器的驻车机构,特别是涉及一种自动的手动变速器的驻车机构。
背景技术
实际上已经使用了使得驾驶员的手动操作自动化并用于普通手动变速器的啮合类型自动变速器。一个实例是双离合器类型的自动变速器,它包括将通过相应的自动离合器而与发动机连接的第一和第二输入轴。
美国专利No.5711409(特别是第12栏第32-50行,图10)(对应于JP8004788)示出了一种用于该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的驻车系统,其中,通过弹性部件施加在一个自动离合器的压力板上的按压力以及通过选择与该自动离合器相连的一个齿轮档速而获得用于驻车锁定的驻车功能。
发明内容
上述文献的驻车系统布置成沿离合器接合方向施加弹性部件的按压力,并供给超过该按压力的油压,以便释放设有弹性部件的第一离合器。因此,在车辆以通过没有弹性部件的第二自动离合器而获得的一个档速来运行操作的过程中,当由于液压系统或电子控制系统中的故障而使得变速器系统不能供给超过按压力的油压时,第一离合器与弹性部件接合,该弹性部件按压第一离合器以便进行接合,因此,第一和第二离合器同时接合,这样,齿轮机构可能由于同时与两种不同档速接合而损坏。
而且,当车辆保持停止且发动机工作时,如果第一自动离合器突然与弹性部件接合,车辆可能突然起动。
为了避免这样,可以提高液压系统和电子系统的耐久性和可靠性,或者添加附加驻车机构。不过,该措施将增加系统的复杂性、增加系统的尺寸或者增加成本。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简单、可靠和紧凑的驻车机构。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一种用于车辆的自动变速器包括:变速器壳体;至少一个离合器;输入部件,用于通过离合器来接收发动机的旋转;输出部件;齿轮系统,该齿轮系统包括多个齿轮组,这些齿轮组装入变速器壳体中,并用于形成从输入部件至输出部件传递运动的传动通路;选择系统,该选择系统包括多个啮合机构,以便通过改变齿轮系统的传动连接状态而提供一种齿轮档速,各啮合机构包括连接套筒,一个啮合机构是第一啮合机构;以及驻车齿轮,该驻车齿轮固定在变速器壳体上,并用于当连接套筒朝着驻车齿轮沿轴向移动时与第一啮合机构的连接套筒接合,以便使得输出部件处于驻车锁定状态。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双离合器啮合类型的自动变速器的框架图。
图2是表示图1的自动变速器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单离合器啮合类型的自动变速器的框架图。
图4是表示图1(或图2)的自动变速器的控制系统的方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和2表示了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双离合器、啮合类型的自动变速器。该自动变速器适用于前置发动机、后轮驱动的车辆(FR车辆)。
如图1所示,在发动机的曲轴2和装入变速器壳体1中的齿轮变速机构之间设有两个自动离合器C1和C2。在本例中,第一自动离合器C1用于奇数的齿轮档速(第一档速、第三档速、第五档速和倒档);而第二自动离合器C2用于偶数的齿轮档速(第二档速、第四档速、第六档速)。第一和第二离合器C1和C2通过扭转减振器3而与发动机曲轴2连接。在变速器壳体1中还设有油泵4,该油泵4总是通过扭转减振器4而由发动机驱动。从油泵4排出的工作油用于齿轮档速选择控制,该齿轮档速选择控制包括离合器C1和C2的接合和脱开控制。
在变速器壳体1中的齿轮变速机构包括第一输入轴5和第二输入轴6,发动机的旋转通过第一和第二离合器C1和C2而选择性地从扭转减振器4输入到该第一输入轴5和第二输入轴6。第二输入轴6为空心轴,而第一输入轴5通过布置在第一和第二输入轴5和6之间的环形空间中的前部轴承7和后部轴承8而同轴地布置在空心第二输入轴6中,并布置成允许两个输入轴彼此相对旋转。在本例中,前部和后部轴承7和8是滚针轴承。
第一和第二输入轴5和6通过形成于变速器壳体1的沿径向延伸的前壁(隔板壁)1a中的孔而朝着发动机伸向各前轴端。第一输入轴5的前轴端与第一离合器C1连接,而第二输入轴6的前轴端与第二离合器C2连接。在图1所示的实例中,第二离合器C2由第一离合器C1同轴地包围。前部轴承9将第二输入轴6的前端支承在变速器壳体1的前壁1a上。在本例中,前部轴承9是滚珠轴承。前部滚针轴承7位于前部滚珠轴承9附近。在图1中所示的实例中,前部滚针轴承7由在相同轴向位置的前部滚珠轴承9来包围。后部滚针轴承8位于第二输入轴6的后端,并沿轴向位于在前部滚珠轴承9和后部轴承10之间的位置处。第一输入轴5包括从第二输入轴6的后端凸出的后部轴部分,并穿过变速器壳体1的中间壁1b的孔而向后延伸至第一输入轴5的后轴端。后部轴承10将第一输入轴5的后部可旋转地支承在变速器壳体1的中间壁1b上。在本例中,后部轴承10为滚珠轴承。
输出轴11与第一输入轴5对齐,这样,输出轴11的前端同轴地对着第一输入轴5的后端,并通过轴承12和13而可旋转地支承在变速器壳体1的后壁1c上。在本例中,轴承12是锥形滚柱轴承,而轴承13是轴向轴承。而且,输出轴11通过轴承14而可旋转地支承在第一输入轴5的后端上,在本例中,该轴承14是滚针轴承。
副轴(counter shaft)15平行于同轴布置的第一和第二输入轴5和6以及输出轴11的公共轴线而延伸。副轴15分别通过轴承16、17和18(在本例中,它们是滚柱轴承)而可旋转地支承在变速器壳体1的前壁1a、中间壁1b和后壁1c上。副轴齿轮(counter gear)19位于副轴15的后端附近。副轴齿轮19可与副轴15作为一个单元而旋转。输出轴11的输出齿轮20与副轴15的副轴齿轮19啮合,这样,旋转从副轴齿轮19传递给输出齿轮20。副轴齿轮19和输出齿轮20共面地布置在假想公共径向平面上,第一输入轴5的轴线与该假想公共径向平面垂直。
在本例中,齿轮变速机构的齿轮系统包括第一和第二齿轮组。用于奇数档速(第一档速、第三档速、第五档速和倒档)的第一齿轮组布置在第一输入轴5的后部5a和副轴15之间。在本例中,第一档速齿轮组G1、倒档齿轮组GR、第三档速齿轮组G3和第五档速齿轮组G5以所述顺序从靠近发动机的前侧朝着后侧一个接一个地布置。第一档速齿轮组G1和倒档齿轮组GR沿轴向布置在第二输入轴6和变速器壳体1的中间壁1b之间。第三和第五档速齿轮组G3和G5沿轴向布置在变速器壳体1的中间壁1b和后壁1c之间。
第一档速齿轮组G1是互连的一对第一档速输入齿轮21(成一体地形成于第一输入轴5的后部5a上)和第一档速输出齿轮22(可旋转地安装在副轴15上)。倒档齿轮组GR是倒档输入齿轮23(成一体地形成于第一输入轴5的后部5a上)、倒档输出齿轮24(可旋转地安装在副轴15上)和倒档空转齿轮25的齿轮组,该倒档空转齿轮25可旋转地安装在由变速器壳体1的中间壁1b固定支承的轴25a上,且该倒档空转齿轮与齿轮23、24啮合,以便驱动地连接齿轮23和24,从而沿相反旋转方向传递旋转。第三档速齿轮组G3是互连的一对第三档速输入齿轮26(可旋转地安装在第一输入轴5的后部5a上)和第三档速输出齿轮27(固定安装在副轴15上)。第五档速齿轮组G5包括同步啮合机构或同步装置29,该同步啮合机构或同步装置29能够使得第一输入轴5的后部5a直接与输出轴11连接。
第一-倒档同步啮合机构或同步装置28布置在副轴15上并在第一档速输出齿轮22和倒档输出齿轮24之间。第一-倒档同步啮合机构28包括连接套筒28a,该连接套筒28a能够这样选择第一档速,即通过从图1中所示的空档位置向左滑动(如图1中所示),并与离合器齿轮28b接合,以便使第一档速输出齿轮22与副轴15驱动地连接。为了选择倒档档速,连接套筒28a从空档位置向右移动,并与离合器齿轮28c接合,以便使倒档输出齿轮24与副轴15驱动地连接。
第三-第五同步啮合机构或同步装置29布置在第一输入轴5的后部5a上并在第三档速输入齿轮26和输出齿轮20之间。第三-第五同步啮合机构29包括连接套筒29a,该连接套筒29a能够这样选择第三档速,即通过从图1中所示的空档位置向左滑动(如图1中所示),并与离合器齿轮29b接合,以便使第三档速输入齿轮26与第一输入轴5驱动地连接。为了选择第五档速,连接套筒29a向右移动,并与离合器齿轮29c接合,以便使第一输入轴5直接与输出齿轮20(输出轴11)驱动地连接。
用于偶数档速(第二档速、第四档速和第六档速)的第二齿轮组布置在空心第二输入轴6和副轴15之间。在本例中,第六档速齿轮组G6、第二档速齿轮组G2和第四档速齿轮组G4以所述顺序从靠近发动机的前侧朝着后侧一个接一个地布置。第六档速齿轮组G6沿变速器壳体1的前壁1a布置,并在空心第二输入轴6的前端附近,而第四齿轮组G4布置在第二输入轴6的后端附近。第二档速齿轮组G2同轴地布置在第六档速齿轮组G6和第四档速齿轮组G4之间,并在第二输入轴6的中部附近。第六档速齿轮组G6邻近沿径向延伸的前壁(径向壁)1a。
第六档速齿轮组G6是互连的一对第六档速输入齿轮30(成一体地形成于第二输入轴6上)和第六档速输出齿轮31(可旋转地安装在副轴15上)。第二档速齿轮组G2是互连的一对第二档速输入齿轮32(成一体地形成于第二输入轴6上)和第二档速输出齿轮33(可旋转地安装在副轴15上)。第四档速齿轮组G4是互连的一对第四档速输入齿轮34(成一体地形成于第二输入轴6上)和第四档速输出齿轮35(可旋转地安装在副轴15上)。
第六档速齿轮组G6、第二档速齿轮组G2和第四档速齿轮组G4以如图1所示的上述顺序布置,原因如下面所述。
在轴承跨距(span)方面要求将后部滚针轴承8布置在第二输入轴6的后端附近。而且,要求副轴15形成为锥形形状,该副轴15在沿轴向位于第二齿轮组(G2、G4和G6)和第一齿轮组(G1、G3、G5和GR)之间的副轴15的中部处或中部附近的直径最大,且该副轴15为锥形,这样,副轴15的直径或截面尺寸从中部朝着前端逐渐减小。考虑到这些要求,其结构这样确定,即输入齿轮30和34的外径选择为能够提供一个空间以用于容纳在第一和第二输入轴5和6之间的后部滚针轴承8;将用于在选定的输入齿轮30和34的档速中的最低档速(第四档速)的齿轮组布置在最远离发动机的最后侧位置;将用于在其余齿轮组(G6和G2)中的最高档速的齿轮组(G6)布置在最靠近发动机的最前侧位置;以及将最后一个齿轮组(G2)沿轴向布置在第四和第六齿轮组G4和G6之间。
驻车齿轮37c不可旋转地固定在变速器壳体1的前部径向壁1a上。驻车齿轮37c是通过沿周向环绕驻车齿轮37c中心而布置的多个螺栓41而固定在前壁1a上的环形部件。驻车齿轮37c与副轴15同轴。驻车齿轮37c对着最前侧齿轮组G6的输出齿轮31,该最前侧齿轮组G6布置在最靠近发动机的位置,在变速器壳体1的前壁1a附近。
用于第六档速和驻车锁定的驻车-第六同步啮合机构(或者同步装置)37安装在副轴15上,且沿轴向在驻车齿轮37c和第六档速输出齿轮31之间。该同步啮合机构37包括连接套筒37a,该连接套筒37a能够这样选择驻车锁定状态以便不可旋转地锁定副轴15,即通过从图1所示的空档位置向左滑动(如图1中所示),并与驻车齿轮37c接合,以便使驻车齿轮37c与副轴15连接。为了选择第六档速,使连接套筒37a向右移动,并与离合器齿轮37b接合,以便使第六档速输出齿轮31与副轴15驱动地连接。
第二-第四同步啮合机构或同步装置38布置在副轴15上并在第二输出齿轮33和第四输出齿轮35之间。第二-第四同步啮合机构38包括连接套筒38a,该连接套筒38a能够这样选择第二档速,即通过从空档位置向左滑动(如图1中所示),并与离合器齿轮38b接合,以便使第二档速输出齿轮33与副轴15驱动地连接。为了选择第四档速,使连接套筒38a向右移动,并与离合器齿轮38c接合,以便使第四档速输出齿轮35与副轴15驱动地连接。
在图1所示的实例中,通过改变齿轮系统的驱动连接状态来选择一种齿轮档速的选择系统包括多个啮合机构;且该啮合机构是同步啮合机构28、29、37和38。
这样构成的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双离合器啮合类型变速器以如下方式工作:
在空档(N)范围,第一和第二离合器C1和C2都进行接合,但是四个同步啮合机构28、29、38和39的所有连接套筒28a、29a、38a和39a都置于空档位置,从而并不传递扭矩。
为了选择D范围中的第一档速:使变速器系统脱开第一离合器C1;通过使同步啮合机构28的连接套筒28a向左移动而使得第一档速输出齿轮22与副轴15连接;然后使第一离合器C1进行接合。因此,发动机的旋转从第一离合器C1通过第一输入轴5、第一档速齿轮组G1、副轴15而传递给输出轴11,并获得第一档速。
当发动机的旋转以任意一个齿轮档速(包括第一档速)传递时,离合器C1和C2保持接合。各离合器C1和C2构成为这样,即,当不供给油压时离合器保持接合,而当供给油压时离合器保持脱开。与该结构相反,当离合器布置成通过供给油压而接合时,因为在车辆驾驶过程中几乎总是持续进行供油,因此燃料消耗将变坏。当用第一档速起动车辆时,第一离合器C1被控制成起动控制模式。
为了从第一档速向上换档成第二档速:变速器系统脱开第二离合器C2;通过使第二-第四同步啮合机构38的连接套筒38a向左移动而使得第二档速输出齿轮33与副轴15驱动地连接;然后通过脱开第一离合器C1并接合第二离合器C2来进行改变离合器的操作。在完成向上换档之后,变速器系统通过使第一-倒档同步啮合机构28的连接套筒28a返回空档位置而使第一档速输出齿轮22与副轴15脱开,并使第一离合器C1接合。因此,发动机的旋转从第二离合器C2通过第二输入轴6、第二档速齿轮组G2、副轴15和输出齿轮组(19、20)而传递给输出轴11,并获得第二档速。
为了从第二档速向上换档成第三档速:变速器系统脱开第一离合器C1;通过使第三-第五同步啮合机构29的连接套筒29a向左移动而使得第三档速输入齿轮26与第一输入轴5驱动地连接;然后通过脱开第二离合器C2并接合第一离合器C1来进行改变离合器的操作。在完成向上换档之后,变速器系统通过使第二-第四同步啮合机构38的连接套筒38a返回空档位置而使得第二档速输出齿轮33与副轴15脱开,并使第二离合器C2接合。因此,发动机的旋转从第一离合器C1通过第一输入轴5、第三档速齿轮组G3、副轴15和输出齿轮组(19、20)而传递给输出轴11,并获得第三档速。
为了从第三档速向上换档成第四档速:变速器系统脱开第二离合器C2;通过使第二-第四同步啮合机构38的连接套筒38a向右移动而使得第四档速输出齿轮与副轴15驱动地连接;然后通过脱开第一离合器C1并接合第二离合器C2来进行改变离合器的操作。在完成向上换档之后,变速器系统通过使第三-第五同步啮合机构29的连接套筒29a返回空档位置而使第三档速输出齿轮26与第一输入轴5脱开,并使第一离合器C1接合。因此,发动机的旋转从第二离合器C2通过第二输入轴6、第四档速齿轮组G4、副轴15和输出齿轮组(19、20)而传递给输出轴11,并获得第四档速。
为了从第四档速向上换档成第五档速:变速器系统脱开第一离合器C1;通过使第三-第五同步啮合机构29的连接套筒29a向右移动而使得第一输入轴5直接与输出轴11连接;然后通过脱开第二离合器C2并接合第一离合器C1来进行改变离合器的操作。在完成向上换档之后,变速器系统通过使第二-第四同步啮合机构38的连接套筒38a返回空档位置而使得第四档速输出齿轮35与副轴15脱开,然后使第二离合器C2接合。因此,发动机的旋转从第一离合器C1通过第一输入轴5和连接套筒29a而传递给输出轴11,并获得第五档速(速度比=1∶1)。
为了从第五档速向上换档成第六档速:变速器系统脱开第二离合器C2;通过使驻车-第六同步啮合机构37的连接套筒37a向右移动而使得第六档速输出齿轮31与副轴15驱动地连接;然后通过脱开第一离合器C1并接合第二离合器C2来进行改变离合器的操作。在完成向上换档之后,变速器系统通过使第三-第五同步啮合机构29的连接套筒29a返回空档位置而脱开第一输入轴5和输出轴11之间的直接连接,并使第一离合器C1接合。因此,发动机的旋转从第二离合器C2通过第二输入轴6、第六档速齿轮组G6、副轴15和输出齿轮组(19、20)而传递给输出轴11,并获得第六档速。
通过执行与向上换档操作相反的控制操作,变速器系统能够顺序执行从第六档速至第一档速的各个向下换档操作。
在用于倒档传动的倒档(R)范围中:变速器系统使得在空档(N)范围接合的第一离合器C1脱开;通过使第一-倒档同步啮合机构28的连接套筒28a向右移动而使得倒档输出齿轮24与副轴15驱动地连接;然后使第一离合器C1接合。因此,发动机的旋转从第一离合器C1通过第一输入轴5、倒档齿轮组GR、副轴15和输出齿轮组(19、20)而传递给输出轴11。倒档齿轮组GR使旋转方向反向,因此输出轴11的旋转方向反转。当使第一离合器C1接合以便以倒档档速起动车辆时,将第一离合器C1控制成起动控制模式。
在用于驻车的P范围中:变速器系统使得在N范围接合的第二离合器C2脱开;通过使驻车-第六同步啮合机构37的连接套筒37a向左移动而使得驻车齿轮37c与副轴15连接;然后使第二离合器C2接合。这时,变速器系统使得除了驻车-第六同步啮合机构37之外的所有同步啮合机构28、29和38的连接套筒28a、29a和38a都处于空档位置。因此,发动机的旋转不会从第一和第二离合器C1和C2传递给副轴15,且副轴15通过驻车齿轮37c而保持在不能旋转的静止状态。本例的驻车-第六啮合机构37是同步的接合机构,它能够使得与驻车齿轮37c的齿轮啮合同步,并实现平滑的接合操作,与其它换档操作类似。
根据第一实施例,啮合类型自动变速器包括:变速器壳体1;第一和第二离合器C1和C2;第一和第二输入轴5和6,该第一和第二输入轴5和6可旋转地支承在变速器壳体1中,并分别通过第一和第二离合器C1和C2而与发动机连接;输出轴11;齿轮系统,该齿轮系统包括多个齿轮组(G1~G4,G6,GR),这些齿轮组选择性地啮合于一个不同的连接状态中,用于提供向前的档速和至少一个倒档档速;以及选择系统,该选择系统包括啮合机构(28、29、37和38),各啮合机构有滑动离合器机构,以便使齿轮系统形成一个连接状态,并通过一个啮合机构以及第一和第二离合器C1和C2来实现各齿轮档速。而且一个啮合机构(在本例中为37)布置成与驻车齿轮37c啮合,以便形成驻车锁定状态,以便防止输出轴11旋转。
因此,在P范围中,啮合机构(37)选择驻车齿轮37c,并作为驻车锁定机构的一个部件,用于防止输出轴11旋转,从而防止通过差动齿轮而与输出轴11驱动连接的车轮旋转。与利用弹性部件的按压力的驻车锁定机构不同,利用具有滑动连接套筒的啮合机构(37)的这种驻车锁定机构用于形成驻车锁定,同时使得发动机以及第一和第二输入轴5和6不与副轴15进行机械连接。这种驻车锁定机构能够防止由于第一和第二离合器C1和C2同时接合而损坏齿轮系统,并防止车辆突然起动。而且,该驻车锁定机构能够只通过将驻车齿轮固定在变速器壳体上而形成,从而并不添加或改变液压系统和电子控制系统,不会使得系统和部件部分复杂,并不会增加成本。这种驻车锁定机构并不需要附加机构来驱动驻车机构,且并不会使变速器系统的尺寸增加。
根据第一实施例,由双离合器、啮合类型的自动变速器提供的齿轮档速的总数目为奇数。在所示实例中,自动变速器有六个向前档速和一个倒档档速,齿轮档速的总数目是七个。当总共七个档速中的四个档速通过由第一输入轴5驱动的齿轮而产生时,第二输入轴6将驱动用于剩下的三个档速的三个齿轮组。因此,只用于奇数齿轮组中的一个齿轮组(G6)的啮合机构(37)用于与驻车齿轮37c啮合。因此,该驻车机构只通过将驻车齿轮添加在具有奇数个总齿轮档速的现有技术的双离合器啮合类型自动变速器上而形成。通过只添加固定的驻车齿轮,该驻车机构利用滑动啮合机构,该滑动啮合机构最初只用于奇数个总齿轮档速中的一个档速,只利用了它的部分能力。
在图1所示的实例中,啮合机构37(该啮合机构37最初只用于第六档速齿轮组G6)布置在邻近变速器壳体1的前部径向壁1a的位置处,副轴15的轴线垂直于该前部径向壁1a;且驻车齿轮37c固定在该前部径向壁1a上,这样,该啮合机构37的连接套筒37a能够通过沿离开该相邻齿轮组(G6)朝着前部径向壁1a的方向滑动而与驻车齿轮37c接合。该驻车机构能够在不需要支承结构例如托架的情况下形成。也可选择不使用前部径向壁1a,而是使用中间或后部径向壁1b或1c作为固定驻车齿轮的驻车齿轮支承径向壁。这时,布置在支承壁和邻近该支承壁的一个齿轮组之间的一个啮合机构用于选择相邻齿轮组或驻车齿轮。
在图1的所示实例中,与驻车齿轮配对的相邻齿轮组是最高向前档速的齿轮组(G6),它的输入负载(扭矩)小于更低的档速。因此,可以减小啮合机构(37)的尺寸以及它的致动器的尺寸和功率,从而能够有利地减小自动变速器的尺寸和成本。
在图1的所示实例中,布置在驻车齿轮和一个齿轮组之间的啮合机构(37)是同步啮合机构或同步装置,在本例中,该同步啮合机构或同步装置是惯性锁定同步装置。因此,即使当进行朝着P范围移动的操作时连接套筒37a相对于驻车齿轮沿周向偏离,与驻车齿轮的齿轮啮合也能够平滑地进行。该同步啮合或同步机构能够使得驻车齿轮和连接套筒在没有齿轮噪音的情况下平滑地进行齿轮啮合。
如图4所示,可以选择添加齿轮啮合检测装置301,用于检测驻车齿轮37c和连接套筒37a的接合状态,特别是当用于驻车齿轮的啮合机构没有同步功能时。齿轮啮合检测装置301可以是机械接触类型开关,或者可以是光学传感器。在图1的实例中,齿轮啮合检测装置301用于检测连接套筒37a是否完全向左移动并正确地与驻车齿轮37c接合。齿轮啮合检测装置301与用于控制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的控制器或控制单元302连接,以便通过致动器303而实现自动换档控制(该致动器303例如是驱动系统的致动器)。当在驻车齿轮37c和连接套筒37a之间的齿轮啮合并不完全时,表示不正确的齿轮啮合的信号从啮合检测装置301发送给控制单元302。当输入不正确的齿轮啮合信号时,尽管选择P范围并使连接套筒37a朝着驻车齿轮37c向左移动的换档操作,控制单元302也使得连接套筒37a向右移动,且连接套筒37再次与用于选择第六档速齿轮组G6的离合器齿轮37b接合。因此,控制单元302使得连接套筒37a向右朝着驻车齿轮37c移动,并再次进行在驻车齿轮37c和连接套筒37a之间实现接合的操作。
因此,即使当连接套筒37a和驻车齿轮37c彼此并不处于用于齿轮啮合的正确周向位置时,变速器系统也能够再次与稍微旋转至用于齿轮啮合的正确姿势的连接套筒37a进行驻车锁定操作,从而能够可靠和牢固的实现驻车锁定,而不会有不希望的脱开。
图3表示了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单离合器啮合类型自动变速器。该自动变速器适用于前置发动机、后轮驱动的车辆(FR车辆)。在第二实施例中,自动变速器是单离合器类型,有单个自动离合器和单个输入轴,该输入轴用于通过该单个离合器而与发动机连接。
如图3所示,在发动机的曲轴2和装入变速器壳体1中的齿轮变速机构之间设有扭转减振器145和单个自动离合器C。致动器140自动地在接合和脱开之间控制该离合器C。本例的致动器140是液压致动器。如图3所示,离合器C包括飞轮141、离合器盘142、压力盘143和隔膜弹黄146。当将油压供给致动器140时,致动器140通过连杆144和隔膜弹簧146而使得压力盘143向右朝着齿轮机构运动。因此,离合器盘142并不受到按压力,因此离合器C脱开。当不向致动器140供油时,压力盘143通过隔膜弹簧146的弹性力而被推向飞轮141。因此,离合器盘142被夹持在飞轮141和压力盘143之间,从而使离合器C接合。
在变速器壳体1中的齿轮变速机构包括单个输入轴100,发动机的旋转从扭转减振器145通过离合器C而输入到该输入轴100。输入轴100穿过形成于变速器壳体1的沿径向延伸的前壁(隔板壁)1a中的孔而朝着发动机延伸至轴端。输入轴100的前轴端与离合器C连接。前部滚珠轴承9将输入轴100的前端部分支承在变速器壳体1的前壁1a上。输入轴100穿过在变速器壳体1的中间径向壁1b中的孔而向后延伸。后部滚珠轴承10将输入轴100的后部可旋转地支承在变速器壳体1的中间壁1b上。
输出轴111与输入轴100对齐,这样,输出轴111的前端同轴地对着输入轴100的后端,并通过轴向轴承113而可旋转地支承在变速器壳体1的后部径向壁1c上。而且,输出轴111通过滚针轴承114而可旋转地支承在输入轴100的后端上。副轴115与对齐的输入轴100和输出轴111平行地延伸。副轴115分别通过滚柱轴承16、17和18而可旋转地支承在变速器壳体1的前壁1a、中间壁1b和后壁1c上。副轴齿轮119位于副轴115的后端附近。副轴齿轮119可与副轴115作为一个单元而旋转。输出轴111的输出齿轮120与副轴115的副轴齿轮119啮合,这样,通过输出齿轮组的齿轮119和120而将旋转从副轴115传递给输出轴111。副轴齿轮119和输出齿轮120共面地布置在假想公共径向平面上,输入轴100的轴线与该假想公共径向平面垂直。
图3中所示的齿轮变速机构的齿轮系统包括第六档速齿轮组G6、第二档速齿轮组G2、第三档速齿轮组G3、第一档速齿轮组G1、倒档齿轮组GR、第四档速齿轮组G4和第五档速齿轮组G5,它们以上述顺序从左侧或发动机侧向右侧布置(如图3中所示)。第六档速齿轮组G6、第二档速齿轮组G2、第三档速齿轮组G3、第一档速齿轮组G1和倒档齿轮组GR同轴地布置在变速器壳体1的前壁1a和中间壁1b之间。第四档速齿轮组G4和第五档速齿轮组G5沿轴向布置在变速器壳体1的中间壁1b和后壁1c之间。
第六档速齿轮组G6是互连的一对第六档速输入齿轮130(成一体地形成于输入轴100上)和第六档速输出齿轮131(可旋转地安装在副轴115上)。第二档速齿轮组G2是互连的一对第二档速输入齿轮132(成一体地形成于输入轴100上)和第二档速输出齿轮133(可旋转地安装在副轴115上)。第三档速齿轮组G3是互连的一对第三档速输入齿轮134(成一体地形成于输入轴100上)和第三档速输出齿轮135(可旋转地安装在副轴115上)。倒档齿轮组GR是成一体地形成于输入轴100上的倒档输入齿轮123的齿轮组;倒档输出齿轮124可旋转地安装在副轴115上;以及倒档空转齿轮125,该倒档空转齿轮125可旋转地安装在由变速器壳体1的中间壁1b固定支承的轴125a上,且该倒档空转齿轮与齿轮123、124啮合,以便驱动地连接齿轮123和124,从而沿相反旋转方向传递旋转。
第六档速齿轮组G6位于前壁1a附近,且驻车齿轮137c通过环绕驻车齿轮137c的轴线布置成圆的多个螺栓而固定在变速器壳体的前壁1a上,与第一实施例相同。驻车齿轮137c为环形,并与副轴115同轴。前壁1a用作驻车齿轮支承径向壁,驻车齿轮137c固定在该驻车齿轮支承径向壁的壁表面上。
第一-倒档同步啮合机构或同步装置128布置在副轴115上并在第一档速输出齿轮122和倒档输出齿轮124之间。第一-倒档同步啮合机构128包括连接套筒128a,该连接套筒128a能够这样选择第一档速,即通过从图3中所示的空档位置向左滑动(如图3中所示),并与离合器齿轮128b接合,以便使第一档速输出齿轮122与副轴115驱动地连接。为了选择倒档档速,使连接套筒128a从空档位置向右移动,并与离合器齿轮128c接合,以便使倒档输出齿轮124与副轴115驱动地连接。
第二-第三同步啮合机构或同步装置138布置在副轴115上并在第二输出齿轮133和第三输出齿轮135之间。第二-第三同步啮合机构138包括连接套筒138a,该连接套筒138a能够这样选择第二档速,即通过从空档位置向左滑动(如图3中所示),并与离合器齿轮138b接合,以便使第二档速输出齿轮133与副轴115驱动地连接。为了选择第三档速,使连接套筒138a向右移动,并与离合器齿轮138c接合,以便使第三档速输出齿轮135与副轴115驱动地连接。
第四-第五同步啮合机构或同步装置129布置在输入轴100的后部上并在第四档速输入齿轮126和输出齿轮120之间。第四-第五同步啮合机构129包括连接套筒129a,该连接套筒129a能够这样选择第四档速,即通过从空档位置向左滑动(如图3中所示),并与离合器齿轮129b接合,以便使第四档速输出齿轮126与输入轴100驱动地连接。为了选择第五档速,使连接套筒129a向右移动,并与离合器齿轮129c接合,以便使输入轴100直接与输出齿轮120(输出轴11)驱动地连接。
用于第六档速和驻车锁定的驻车-第六同步啮合机构(或同步装置)137安装在副轴115上,并沿轴向在驻车齿轮137c和第六档速输出齿轮131之间。该同步啮合机构137包括连接套筒137a,该连接套筒137a能够这样选择驻车锁定状态以便不可旋转地锁定副轴115,即通过从图3中所示的空档位置向左滑动(如图3中所示),并与驻车齿轮137c接合,以便使驻车齿轮137与副轴115连接。为了选择第六档速,使连接套筒137a向右移动,并与离合器齿轮137b接合,以便使第六档速输出齿轮131与副轴115驱动地连接。
这样构成的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单离合器啮合类型变速器以如下方式工作:
在空档(N)范围,离合器C进行接合,但是四个同步啮合机构128、129、137和138的全部连接套筒128a、129a、137a和138a都置于空档位置,因此,变速器处于不能传递扭矩的空档状态。
为了选择D范围中的第一档速:变速器系统脱开离合器C;通过使同步啮合机构128的连接套筒128a向左移动而使得第一档速输出齿轮122与副轴115连接;然后使离合器C接合。因此,发动机的旋转从离合器C通过输入轴100、第一档速齿轮组G1、副轴115而传递给输出轴111,并获得第一档速。当用第一档速起动车辆时,将离合器C控制成起动控制模式。
为了从第一档速向上换档成第二档速:变速器系统脱开离合器C;通过使第一-倒档同步啮合机构128的连接套筒128a返回空档位置而使第一档速输出齿轮122与副轴115脱开;然后通过使第二-第三同步啮合机构138的连接套筒138a向左移动而使得第二档速输出齿轮133与副轴115驱动地连接;然后使离合器C接合。因此,发动机的旋转从离合器C通过输入轴100、第二档速齿轮组G2、副轴115和输出齿轮组119、120而传递给输出轴111,并获得第二档速。
为了从第二档速向上换档成第三档速:变速器系统脱开离合器C;通过使第二-第三同步啮合机构138的连接套筒138a向右移动而使得第三档速输出齿轮135与副轴115驱动地连接;并使离合器C接合。因此,发动机的旋转从离合器C通过输入轴100、第三档速齿轮组G3、副轴115和输出齿轮组119、120而传递给输出轴111,并获得第三档速。
为了从第三档速向上换档成第四档速:变速器系统脱开离合器C;通过使连接套筒138a返回空档位置而使第三档速输出齿轮135与副轴115脱开;然后通过使第四-第五同步啮合机构129的连接套筒129a向左移动而使得第四档速输入齿轮126与输入轴100驱动地连接;然后使离合器C接合。因此,发动机的旋转从离合器C通过输入轴100、第四档速齿轮组G4、副轴115和输出齿轮组119、120而传递给输出轴111,并获得第四档速。
为了从第四档速向上换档成第五档速:变速器系统脱开离合器C;通过使连接套筒129a移动至空档位置而使得第四档速输入齿轮126与输入轴100脱开;通过使连接套筒129a向右移动而使得输入轴100直接与输出轴111连接;然后使离合器C接合。因此,发动机的旋转从离合器C通过输入轴100和连接套筒129a而传递给输出轴111,并获得第五档速(速度比=1∶1)。
为了从第五档速向上换档成第六档速:变速器系统脱开离合器C;通过使连接套筒129a返回空档位置而脱开在输入轴100和输出轴111之间的直接连接;通过使驻车-第六同步啮合机构137的连接套筒137a向右移动而使得第六档速输出齿轮131与副轴115驱动地连接;然后使离合器C接合。因此,发动机的旋转从离合器C通过输入轴100、第六档速齿轮组G6、副轴115和输出齿轮组119、120而传递给输出轴111,并获得第六档速。通过执行与向上换档操作相反的控制操作,能够顺序地执行从第六档速至第一档速的各个向下的换档操作。
在用于倒档传动的R范围中:变速器系统使得在N范围内接合的离合器C脱开;通过使第一-倒档同步啮合机构128的连接套筒128a向右移动而使得倒档输出齿轮124与副轴115驱动地连接;然后使离合器C接合。因此,发动机的旋转从离合器C通过输入轴100、倒档齿轮组GR、副轴115和输出齿轮组119、120而传递给输出轴111。倒档齿轮组GR使旋转方向反转,输出轴111的旋转方向反转。当使离合器C接合以便以倒档档速起动车辆时,离合器C被控制成起动控制模式。
在用于驻车的P范围中:变速器系统通过使驻车-第六同步啮合机构137的连接套筒137a向左移动而使得驻车齿轮137c与副轴115连接。除了驻车-第六同步啮合机构137之外的全部同步啮合机构128、129和138的连接套筒128a、129a和138a都保持在空档位置。因此,发动机的旋转不会传递给车轮。副轴115通过与固定的驻车齿轮137c接合而固定在不能旋转的静止状态。本例的驻车-第六啮合机构137是同步啮合机构,它能够使得与驻车齿轮137c的齿轮啮合同步,并实现平滑的啮合操作。
在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上述结构的啮合类型自动变速器中,驻车齿轮(137c)固定在变速器壳体的驻车齿轮支承径向壁(1c)的朝后的壁表面上;一个啮合机构(137)布置在驻车齿轮和一个齿轮组(G6)之间,并用于通过使该啮合机构的连接套筒朝着驻车齿轮移动而使得副轴(115)与驻车齿轮啮合,以便实现驻车锁定,从而防止变速器输出轴(111)旋转。
因此,在P范围内,啮合机构(137)选择驻车齿轮(137c),并用作驻车锁定机构,用于防止输出轴(111)旋转,从而防止通过差动齿轮而与输出轴(111)驱动地连接的车轮旋转。与利用弹性部件的按压力的驻车锁定机构不同,利用具有滑动连接套筒的啮合机构(137)的这种驻车锁定机构用于形成驻车锁定,同时并不连接从发动机通过输入轴(100)至副轴(115)的传动通路。因此,这种驻车锁定机构能够防止由于离合器C接合而损坏齿轮系统,并防止车辆突然起动。而且,该驻车锁定机构能够只通过将驻车齿轮固定在变速器壳体上而形成,从而并不添加或改变液压系统和电子控制系统,不会使得系统和部件部分复杂,并不会增加成本。这种驻车锁定机构并不需要附加机构来驱动驻车机构,且并不会使变速器系统的尺寸增加。
所示实施例中使用的离合器是通常处于接合状态的类型的离合器,它在致动器不供给油压时进行接合,并在供给油压时脱开。不过,本发明并不局限于通常接合的类型。还可选择采用一个或多个常脱开型离合器,它也可以在不供给液压力时脱开,并在供给液压力时进行接合。
本申请基于在先日本专利申请No.2004-120463(申请日为2004年4月15日)和在先日本专利申请No.2005-036495(申请日为2005年2月14日)。因此,该日本专利申请No.2004-120463和No.2005-036495的整个内容被本文参引。
尽管上面已经参考本发明的特定实施例介绍了本发明,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上述教导能够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和改变。本发明的范围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来确定。
Claims (16)
1.一种用于车辆的自动变速器,该自动变速器包括:
变速器壳体;
离合器;
输入部件,用于通过该离合器来接收发动机的旋转;
输出部件;
齿轮系统,该齿轮系统包括多个齿轮组,这些齿轮组装入所述变速器壳体中,并用于形成从所述输入部件至所述输出部件传递运动的传动通路;
选择系统,该选择系统包括多个啮合机构,以便通过改变所述齿轮系统的传动连接状态而提供一种齿轮档速,各啮合机构包括一连接套筒,其中一个啮合机构是第一啮合机构;以及
驻车齿轮,该驻车齿轮固定在所述变速器壳体上,并用于在该连接套筒朝着所述驻车齿轮沿轴向移动时与第一啮合机构的所述连接套筒接合,以便使得所述输出部件处于驻车锁定状态;
其特征在于,变速器壳体包括径向壁,该径向壁将变速器壳体的内部划分为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离合器设置在第一空间中,齿轮系统的全部齿轮组设置在第二空间中,驻车齿轮位于第二空间中并且固定在该径向壁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变速器,其中:第一啮合机构沿轴向布置在所述驻车齿轮和一第一齿轮组之间,该第一齿轮组是齿轮系统的所述齿轮组中的一个齿轮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变速器,其中:当第一啮合机构的所述连接套筒沿轴向离开所述驻车齿轮时,第一啮合机构用于选择所述第一齿轮组作为所述传动通路的一部分。
4.根据权利要求2-3中任意一个所述的自动变速器,其中:变速器壳体包括一径向壁;所述第一齿轮组包括一个对着所述驻车齿轮的齿轮,并有与所述径向壁垂直的旋转轴线;所述驻车齿轮固定在该径向壁上;且所述驻车齿轮与同轴地越过第一啮合机构的所述连接套筒的第一齿轮组的齿轮面对。
5.根据权利要求2-3中任意一个所述的自动变速器,其中:第一齿轮组是用于选择在该自动变速器的齿轮档速中的最高向前齿轮档速的齿轮组。
6.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个所述的自动变速器,其中:包括第一啮合机构的各啮合机构是同步啮合机构。
7.根据权利要求2-3中任意一个所述的自动变速器,其中:除了第一啮合机构外的其它各啮合机构布置在除了第一齿轮组之外的两个所述齿轮组之间,这样,各齿轮组由所述啮合机构中唯一的一个啮合机构来选择。
8.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个所述的自动变速器,其中:该自动变速器还包括一副轴,该副轴被支承而在与一第一轴线平行的第二轴线上旋转,所述输入部件布置成在该第一轴线上旋转;且驻车齿轮与第一和第二轴线中的一个同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自动变速器,其中:所述驻车齿轮与所述副轴的第二轴线同轴。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动变速器,其中:所述径向壁形成于所述离合器和第一齿轮组之间;且所述输入部件是穿过所述径向壁延伸的输入轴。
11.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个所述的自动变速器,其中:所述离合器包括第一离合器和第二离合器;所述输入部件包括与第一离合器连接的第一输入轴以及与第二离合器连接的第二输入轴;所述齿轮系统包括用于从第一输入轴向所述输出部件传递运动的第一齿轮系统以及用于从第二输入轴向所述输出部件传递运动的第二齿轮系统;各齿轮组属于第一和第二齿轮系统中的一个。
12.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个所述的自动变速器,其中,该自动变速器还包括:
啮合检测装置,用于检测驻车齿轮与第一啮合机构的所述连接套筒的接合状态;以及
控制单元,用于当在车辆的驻车状态下由该啮合检测装置检测到所述驻车齿轮与连接套筒的不完全接合时使得第一啮合机构的连接套筒移动,以便与第一齿轮组接合,然后使第一啮合机构的连接套筒移动,以便与驻车齿轮接合。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变速器,其中,该自动变速器还包括副轴,输入部件包括平行于副轴延伸的输入轴,各齿轮组布置为传递输入轴与副轴之间的旋转,并且第一啮合机构安装在副轴上。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变速器,其中,该自动变速器还包括副轴,输入部件包括平行于副轴延伸的输入轴,各齿轮组布置为传递输入轴与副轴之间的旋转,副轴的一端可旋转地支承在该径向壁上。
15.一种用于车辆的自动变速器,该自动变速器包括:
变速器壳体,该变速器壳体包括一径向壁;
离合器;
输入轴,用于通过该离合器来接收发动机的旋转;
副轴;
输出部件;
齿轮系统,该齿轮系统包括多个齿轮组,这些齿轮组装入变速器壳体中,并用于在所述输入轴和副轴之间传递旋转并形成从所述输入轴至输出部件传递运动的传动通路,其中一个齿轮组是第一齿轮组,该第一齿轮组位于变速器壳体的所述径向壁附近,且该第一齿轮组包括固定安装在所述输入轴上的输入齿轮以及可旋转地安装在副轴上的输出齿轮;
选择系统,用于通过改变所述齿轮系统的传动连接状态而选择一个齿轮档速,该选择系统包括安装在所述副轴上的第一啮合机构,该第一啮合机构包括一连接套筒;以及
驻车齿轮,
其特征在于,该驻车齿轮固定在变速器壳体的所述径向壁上,第一啮合机构布置在所述驻车齿轮和第一齿轮组的输出齿轮之间,并用于当第一啮合机构的连接套筒沿副轴沿第一轴向方向离开所述驻车齿轮而移动时使得第一齿轮组的输出齿轮与副轴接合,并当第一啮合机构的连接套筒沿副轴沿第二轴向方向朝着驻车齿轮移动时使得副轴与驻车齿轮啮合。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自动变速器,其中,
第一齿轮组是用于选择在该自动变速器的齿轮档速中的最高向前齿轮档速的齿轮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4120463 | 2004-04-15 | ||
JP2004120463 | 2004-04-15 | ||
JP2005036495 | 2005-02-14 | ||
JP2005036495A JP2005325996A (ja) | 2004-04-15 | 2005-02-14 | 車両用噛合式自動変速機のパーキング機構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683811A CN1683811A (zh) | 2005-10-19 |
CN100396972C true CN100396972C (zh) | 2008-06-25 |
Family
ID=349348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200510065919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96972C (zh) | 2004-04-15 | 2005-04-15 | 一种用于车辆的自动变速器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7418883B2 (zh) |
EP (1) | EP1586797B1 (zh) |
JP (1) | JP2005325996A (zh) |
CN (1) | CN100396972C (zh) |
DE (1) | DE602005019647D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102005058946A1 (de) * | 2005-12-09 | 2007-07-05 | Zf Friedrichshafen Ag | Lagerung der Getriebewellen eines Doppelkupplungsgetriebes |
JP4821578B2 (ja) * | 2006-02-28 | 2011-11-24 |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 自動変速機 |
US7665376B2 (en) * | 2006-03-31 | 2010-02-23 | Magna Powertrain Usa, Inc. | Dual clutch powershift transmission |
JP4240129B2 (ja) * | 2007-03-28 | 2009-03-18 | 三菱自動車工業株式会社 | 車両用変速機 |
JP4968019B2 (ja) * | 2007-11-28 | 2012-07-04 |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 車両の駆動装置 |
GB2458790B (en) * | 2008-03-31 | 2012-09-19 | Gm Global Tech Operations Inc | Double-clutch transmission for vehicles |
EP2597339B1 (en) * | 2008-10-30 | 2020-09-02 | Yamaha Hatsudoki Kabushiki Kaisha | Shift mechanism, transmission and vehicle equipped therewith |
US20100175504A1 (en) * | 2009-01-13 | 2010-07-15 | George Atanasoski | Power multiplier |
JP5259468B2 (ja) * | 2009-03-24 | 2013-08-07 | アイシン・エーアイ株式会社 | 変速機及び変速機のシフト制御方法 |
US8528431B2 (en) * | 2009-04-28 | 2013-09-10 |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 Dual clutch transmission |
DE102009030010A1 (de) * | 2009-06-23 | 2010-12-30 | Magna Powertrain Ag & Co Kg | Wandlereinrichtung |
GB2471888A (en) * | 2009-07-17 | 2011-01-19 | Gm Global Tech Operations Inc | Park lock system |
KR20110017216A (ko) * | 2009-08-13 | 2011-02-21 | 류승범 | 자동차의 수동변속기용 입출력 샤프트의 진동흡수장치 |
GB201020092D0 (en) | 2010-11-26 | 2011-01-12 | Camcon Oil Ltd | Shaft locking assembly |
JP2012207687A (ja) * | 2011-03-29 | 2012-10-25 | Aisin Ai Co Ltd | 変速機 |
JP2013159159A (ja) * | 2012-02-02 | 2013-08-19 | Jatco Ltd | パーキングロック機構 |
DE102012021291B4 (de) * | 2012-10-30 | 2015-05-28 | Audi Ag | Schaltvorrichtung für ein Geschwindigkeits-Wechselgetriebe |
CN104006157B (zh) * | 2014-05-30 | 2016-08-31 |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汽车变速器驻车机构 |
JP6442905B2 (ja) * | 2014-08-05 | 2018-12-26 | スズキ株式会社 | 自動変速機 |
US10259308B2 (en) * | 2016-02-29 | 2019-04-16 |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 Axle assembly for hybrid electric vehicle |
DE102016210306B4 (de) | 2016-06-10 | 2024-02-15 |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 Hybridgetriebe für ein Fahrzeug, Verfahren sowie Fahrzeug mit dem Hybridgetriebe |
US10967848B2 (en) * | 2016-10-31 | 2021-04-06 |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operating a driveline of a hybrid vehicle powertrain |
DE102017204398A1 (de) | 2017-03-16 | 2018-09-20 | Zf Friedrichshafen Ag | Getriebe sowie Kraftfahrzeug |
DE102017110509A1 (de) * | 2017-05-15 | 2018-11-15 |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 Hybridgetriebe mit Parksperre sowie Fahrzeug mit dem Hybridgetriebe |
EP3467353A1 (en) * | 2017-10-04 | 2019-04-10 | Ningbo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 Development Co. Ltd. | A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 transmission |
CN110039992A (zh) * | 2018-01-15 | 2019-07-23 | 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 | 电桥驱动系统和交通工具 |
DE102018211113A1 (de) * | 2018-07-05 | 2020-01-09 | Zf Friedrichshafen Ag | Antriebseinheit für ein elektrisch angetriebenes Fahrzeug |
JP7346802B2 (ja) * | 2018-09-05 | 2023-09-20 | いすゞ自動車株式会社 | 自動変速機 |
CN109435929B (zh) * | 2018-10-08 | 2020-07-07 | 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 | 驻车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
CN110017373B (zh) * | 2019-05-16 | 2024-05-14 | 福州锐智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变速器的一控三式换挡装置 |
DE102020110610B4 (de) * | 2020-04-20 | 2022-08-11 | Audi Aktiengesellschaft |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s Doppelkupplungsgetriebes eines Kraftfahrzeugs sowie Kraftfahrzeug |
DE102020111757A1 (de) | 2020-04-30 | 2021-11-04 |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 Parksperre mit einer Synchronisiereinrichtung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711409A (en) * | 1994-06-20 | 1998-01-27 |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 Twin-clutch-type transmission |
CN1184739A (zh) * | 1997-12-25 | 1998-06-17 | 河北大学 | 一种超越式自动变速箱 |
US20020079190A1 (en) * | 2000-11-30 | 2002-06-27 | Hans Burger | Parking lock mechanism and a roller bearing outer race for same |
JP2002227999A (ja) * | 2001-01-29 | 2002-08-14 | Nissan Motor Co Ltd | 自動変速機のパークロック装置 |
US6463821B1 (en) * | 2001-06-29 | 2002-10-15 | Daimlerchrysler Corporation | Method of controlling a transmission having a dual clutch system |
JP2003185018A (ja) * | 2001-12-14 | 2003-07-03 | Exedy Corp | 自動変速機用ギアセレクタのアクチュエータ及びパーキング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883020A (en) * | 1952-10-02 | 1959-04-21 | Daimler Benz Ag | Shifting device for claw clutches |
US3301079A (en) * | 1964-09-15 | 1967-01-31 | Deere & Co | Vehicle transmission |
JPH0379860A (ja) * | 1989-08-19 | 1991-04-04 | Toyota Autom Loom Works Ltd | 変速機のギア切換用アクチュエータの故障検出方法 |
JP3462241B2 (ja) | 1993-11-22 | 2003-11-05 | 愛知機械工業株式会社 | パークロック装置付き手動変速機 |
FR2718685B1 (fr) | 1994-04-18 | 1996-07-19 | Peugeot | Transmission automatique pour véhicule automobile comportant des moyens de blocage de la transmission formant frein de parcage pour le véhicule. |
KR100500721B1 (ko) * | 1996-03-14 | 2005-11-25 | 루크 게트리에베시스템 게엠베하 | 차량및제어방법 |
DE19910576B4 (de) * | 1999-03-10 | 2009-08-20 | Volkswagen Ag | Parksperre für ein Schaltgetriebe |
JP2001082554A (ja) | 1999-09-08 | 2001-03-27 | Kyowa Gokin Kk | 自動車用変速機 |
JP2002039380A (ja) * | 2000-07-31 | 2002-02-06 | Aichi Mach Ind Co Ltd | パークロック装置 |
DE10111258A1 (de) | 2001-03-09 | 2002-09-12 | Daimler Chrysler Ag | Wechselgetriebe für ein Kraftfahrzeug |
JP5148792B2 (ja) | 2001-09-04 | 2013-02-20 |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 自動変速装置 |
DE10152185B4 (de) * | 2001-10-23 | 2006-11-23 | Daimlerchrysler Ag | Wellenkupplung |
JP3738740B2 (ja) * | 2002-03-19 | 2006-01-25 |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 ツインクラッチ式歯車変速機 |
DE102005015161B4 (de) * | 2004-04-22 | 2018-09-13 |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 Parksperranordnung für ein automatisiertes Getriebe |
-
2005
- 2005-02-14 JP JP2005036495A patent/JP2005325996A/ja active Pending
- 2005-04-06 US US11/099,482 patent/US7418883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5-04-07 DE DE602005019647T patent/DE602005019647D1/de active Active
- 2005-04-07 EP EP05007667A patent/EP1586797B1/en not_active Not-in-force
- 2005-04-15 CN CNB200510065919XA patent/CN100396972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711409A (en) * | 1994-06-20 | 1998-01-27 |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 Twin-clutch-type transmission |
CN1184739A (zh) * | 1997-12-25 | 1998-06-17 | 河北大学 | 一种超越式自动变速箱 |
US20020079190A1 (en) * | 2000-11-30 | 2002-06-27 | Hans Burger | Parking lock mechanism and a roller bearing outer race for same |
JP2002227999A (ja) * | 2001-01-29 | 2002-08-14 | Nissan Motor Co Ltd | 自動変速機のパークロック装置 |
US6463821B1 (en) * | 2001-06-29 | 2002-10-15 | Daimlerchrysler Corporation | Method of controlling a transmission having a dual clutch system |
JP2003185018A (ja) * | 2001-12-14 | 2003-07-03 | Exedy Corp | 自動変速機用ギアセレクタのアクチュエータ及びパーキング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05325996A (ja) | 2005-11-24 |
EP1586797B1 (en) | 2010-03-03 |
US20050229732A1 (en) | 2005-10-20 |
DE602005019647D1 (de) | 2010-04-15 |
CN1683811A (zh) | 2005-10-19 |
EP1586797A2 (en) | 2005-10-19 |
EP1586797A3 (en) | 2008-03-26 |
US7418883B2 (en) | 2008-09-0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0396972C (zh) | 一种用于车辆的自动变速器 | |
US11231090B2 (en) | Heavy duty transmission architecture | |
CN100430624C (zh) | 双离合器式手动变速器 | |
US5125282A (en) | Motor vehicle two countershaft transmission change-speed gearbox and method | |
EP1566569B1 (en) | A twin-clutch transmission to transmit a drive power | |
US8210063B2 (en) | Twin clutch type speed-change apparatus | |
CN100485216C (zh) | 双离合器传动装置 | |
EP1837553A2 (en) | Dual clutch transmission apparatus | |
CN102278429B (zh) | 齿轮传递的双离合器变速器 | |
CN1012205B (zh) | 机械变速器及其控制方法 | |
CN103620271B (zh) | 双离合式变速器的控制方法、双离合式变速器以及搭载该双离合式变速器的车辆 | |
CN101586642B (zh) | 一种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 | |
US20060174722A1 (en) | Twin clutch manual gearbox | |
CN101936388B (zh) | 采用双轴线链条的dct变速器 | |
JP2007271047A (ja) | 自動変速機のパーキングロック機構 | |
EP2481956A1 (en) | Shift device for vehicle | |
JP2008309332A (ja) | ツインクラッチ式変速機 | |
CN107429800B (zh) | 用于机动车的双离合变速器 | |
GB2069635A (en) | Rotary transmission | |
EP3580475A1 (en) | A gearbox for vehicles | |
EP1355086B1 (en) | Automatic transmission for vehicle | |
CN106838188B (zh) | 一种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传动装置 | |
CN106170643B (zh) | 用于机动车的变速器 | |
CN203516613U (zh) | 一种双离合自动变速器 | |
CN205190651U (zh) | 一种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7 |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625 Termination date: 201204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