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373176C - 光控制薄膜 - Google Patents

光控制薄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373176C
CN100373176C CNB038204355A CN03820435A CN100373176C CN 100373176 C CN100373176 C CN 100373176C CN B038204355 A CNB038204355 A CN B038204355A CN 03820435 A CN03820435 A CN 03820435A CN 100373176 C CN100373176 C CN 100373176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gree
control film
light
light control
convex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0382043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678927A (zh
Inventor
饵取英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imoto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imoto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imoto Co Ltd filed Critical Kimoto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6789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7892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373176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373176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2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 G02B5/0205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 G02B5/021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the diffusion taking place at the element's surface, e.g. by means of surface roughening or microprismatic structur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DPRODUCING PARTICULAR ARTICLES FROM PLASTICS OR FROM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 B29D11/00Producing optical elements, e.g. lenses or prisms
    • B29D11/0074Production of other optical ele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B29D11/00009- B29D11/0073
    • B29D11/00788Producing optical film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2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 G02B5/0273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zed by the use
    • G02B5/0278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zed by the use used in transmission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02Direct backlight
    • G02F1/133606Direct backlight including a specially adapted diffusing, scattering or light controlling membe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Ophthalmology & Optometry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AREA)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光控制薄膜,使得一个面上有凹凸图形的光控制薄膜的凹凸图形具备规定的条件,具有适度的漫射性,没有闪烁的问题。该光控制薄膜使用很少的光学薄膜就能够确实提高正面亮度。规定的条件是指,构成薄膜的材料的折射率作为n时,对于与薄膜的基准面垂直的任意的剖面,由凹凸图形划定的剖面端部的曲线(以下称为剖面曲线)的倾斜的绝对值的平均(θave(度))为(78-34n)及以上、(118-34n)度及以下,或者剖面曲线的倾斜的绝对值的平均以及上述剖面曲线的长度(L2)对由基准面和剖面的交叉部所划定的直线的长度(L1)的比(L2/L1),对于实质上所有的剖面,满足下式(3)或(4)。θave÷Lr×n2≥40(3) 50≤θave×Lr×n2≤135(4)

Description

光控制薄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晶显示器等的背面照明(バツクライト)等使用的光控制用的薄膜和使用了该薄膜的背面照明。
技术背景
作为液晶显示器等的背面照明,大多采用了在导光板的至少一端部配置了光源的边沿照明(エツジライト)型背面照明。边沿照明型背面照明具有能够减薄其自身厚度的优点,不过,由于光源位于端部,因而出射的光大量含有对正面倾斜很大的成分,难以得到高的正面亮度。以前的背面照明为了提高正面亮度,组合使用多个棱镜片等光学薄膜及光漫射薄膜,使出射光转向正面(例如特开平8-55507号公报,特开2000-352607号公报等)。
可是,这样组合而组装了多个光学薄膜的背面照明,除了对薄型化、低成本化产生妨碍以外,层叠了多个光学薄膜所引起的牛顿环的产生和薄膜彼此接触所造成的伤的产生也成了问题。
另一方面,作为用于控制出射光的方向的光控制薄膜,大多采用了棱镜片及透镜片,而这些光学薄膜一般是高价的,正在开发替换它的光控制薄膜,对于其表面形状及凹凸,提出了种种方案。例如,在特开平4-146401号公报中,作为与光漫射件组合使用的限制部件,提出了具有把大小锯齿状部分组合而成的不规则的凹凸形状的部件。还有,在特开平5-16015号公报中,提出了把多个半球形、圆锥形或棱镜状等规定形状的光学元件按规定的节距配置而成的光漫射片。
但是,含有棱镜片和透镜片的以前的光控制薄膜存在以下缺点:虽然能够根据以几何光学为基础的表面设计来增加从正面(与薄膜面直交的面)出射的光的比例,不过,由于有规律排列的凸部,因而干涉状图形容易出现,并且由此导致闪烁,变得不容易观看。为了消除这种缺点,就需要一并使用光漫射片等,由此就产生了上述薄膜层叠的问题及整体亮度降低的问题。
还有,像特开平4-146401号公报中记载的限制部件那样,把大小锯齿状部分组合起来,形成不规则的凹凸形状时,使亮度的提高和闪烁的降低等特性在薄膜面内均匀实现是不容易的。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控制薄膜,它能够单独或在使用少量光学薄膜的情况下,确实提高正面亮度,并具有适度的漫射性,而没有闪烁的问题。还有,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控制薄膜,它没有特性的偏差。
发明内容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者对于光控制薄膜的表面形状,对于凹凸形状、对薄膜面(基准面)的倾斜、凹凸的高度、节距等规定表面形状的种种要素进行了深刻研究,结果发现,适当控制对凹凸图形的薄膜面的倾斜,就能够使入射到薄膜的光有效地转向薄膜的正面方向(出射方向),用张数更少的光学薄膜就能够提高正面亮度。具体而言是发现了,如图1所示,在假想为与薄膜面(形成了凹凸图形的面的相反侧的面)垂直的任意方向的剖面100的情况下,当划定其剖面的端部的曲线(剖面曲线)101的倾斜(度)的绝对值的平均(θave)处在规定的范围时,就能够获得良好的正面亮度。还发现了,把剖面曲线101的倾斜(度)的绝对值的平均(θave)作为凹凸的倾斜的指标,把剖面曲线的长度(L2)对薄膜面和剖面的交叉部所决定的直线102的长度(L1)的比(Lr=L2/L1)作为凹凸的高度的指标来使用,就能够用表示与正面亮度的变化的相关关系的特定的关系式来表述,并且该值处在特定的范围时就能够获得良好的正面亮度,因而提出了本发明。
即,本发明的光控制薄膜是具有凹凸图形的光控制薄膜,其特征在于,上述凹凸图形中,对于与薄膜的基准面垂直的任意的剖面,由凹凸图形划定的剖面端部的曲线(以下称为剖面曲线)对上述基准面的倾斜的绝对值的平均(θave(度)),对于实质上所有的剖面,为20度及以上、75度及以下(以下对于凹凸图形的剖面曲线的倾斜,20≤θave≤75称为条件1)。
还有,本发明的光控制薄膜是具有由规定的折射率n的材料构成的凹凸图形层的光控制薄膜,其特征在于,上述凹凸图形中,对于与薄膜的基准面垂直的任意的剖面,由凹凸图形划定的剖面端部的曲线(以下称为剖面曲线)对上述基准面的倾斜的绝对值的平均(θave(度)),对于实质上所有的剖面,为(78-34n)度及以上、(118-34n)度及以下(以下对于凹凸图形的剖面曲线的倾斜,(78-34n)≤θave≤(118-34n)称为条件2)。
在本发明的光控制薄膜中,优选的是,如上所述定义的剖面曲线的倾斜的绝对值的平均,因包含剖面曲线的剖面的方向的不同而造成的差,在30度以内。
再有,本发明的光控制薄膜是具有凹凸图形的光控制薄膜,其特征在于,上述凹凸图形中,对于与薄膜的基准面垂直的任意的剖面,由凹凸图形划定的剖面端部的曲线(以下称为剖面曲线)的倾斜的绝对值的平均(θave(度))以及上述剖面曲线的长度(L2)对由上述基准面和剖面的交叉部所划定的直线的长度(L1)的比(L2/L1),对于实质上所有的剖面,满足下式(1)或(2)(以下对于凹凸图形的剖面曲线的倾斜,式(1)或(2)的条件称为条件3)。
θave÷Lr≥20            (1)
25≤θave×Lr≤60        (2)
还有,本发明的光控制薄膜是具有由规定的折射率n的材料构成的凹凸图形层的光控制薄膜,其特征在于,上述凹凸图形中,对于与薄膜的基准面垂直的任意的剖面,由凹凸图形划定的剖面端部的曲线(以下称为剖面曲线)对上述基准面的倾斜的绝对值的平均(θave(度))以及上述剖面曲线的长度(L2)对由上述基准面和剖面的交叉部所划定的直线的长度(L1)的比(Lr=L2/L1),对于实质上所有的剖面,满足下式(3)或(4)(以下对于凹凸图形的剖面曲线的倾斜,式(3)或(4)的条件称为条件4)。
θave÷Lr×n2≥40                 (3)
50≤θave×Lr×n2≤135            (4)
在本发明中,薄膜的基准面是指把薄膜看作概略平面时的那种平面,在形成本发明的光控制薄膜的凹凸图形的面的相反侧的面为平滑面的情况下,可以把该面看作基准面。还有,在相反侧的面不平滑而是凹凸面的情况下,可以把包含其不同的2方向的中心线的面看作基准面。
剖面曲线对这种基准面的倾斜,一般在用y=f(x)来表示剖面曲线时,可以作为用x对f(x)微分所得的f(x)来求出,其绝对值的平均(Sav),若把求出上述值的区间的长度作为L的话,就可以用下列的式(5)来表示。再有,用角度表示倾斜,该倾斜的绝对值的平均(θav)可以用下列的式(6)来表示。
S av = 1 L ∫ 0 L | f ′ ( x ) | dx - - - ( 5 )
θ av = 1 L ∫ 0 L | tan - 1 f ′ ( x ) | dx - - - ( 6 )
然而,作为产品设计有可能用这种函数,不过,对于实际的产品,用一般函数来表述剖面曲线是困难的,而且得到倾斜的绝对值的平均也是困难的。因此,本发明中把如下求出的值定义为剖面曲线的倾斜的绝对值。
首先采用表面形状测量装置从凹凸图形面上的任意点向任意方向测量剖面曲线。测量结果由在剖面方向在规定的间隔(Δd)的位置(d1、d2、d3…、dm)测量出的表面的高度数据(h(d1)、h(d2)、h(d3)…、h(dm))构成。例如图2所示,作为表示纵轴为凹凸图形的高度,横轴为剖面曲线的方向的曲线图的数据。用一个间隔切出的剖面曲线的部分(例如(a-b)、(c-d)),如果间隔足够短,就可以看作直线,其倾斜的绝对值θi(i=1,2,3…m)(单位为「度」可以用下式表示。
θi=tan-1{[h(di)-h(df-1)]/Δd}          (7)
对于用规定间隔(Δd)切出的剖面曲线的所有的部分求出上述倾斜的平均,将其作为倾斜的绝对值的平均θave。
θave = 1 / m Σ i = 1 m | θi | - - - ( 8 )
上述间隔(Δd)的长度是能够十分准确地反映剖面曲线中含有的凹凸图形的形状的程度的长度,具体是1.0μm以下的程度的间隔。另外,在求出具有凹凸图形的薄膜的剖面形状时,其精度随表面形状测量装置而不同。在本发明的光控制薄膜中,条件1和条件2适用于触针式的测量式的数值。对于条件3和条件4,可以认为通过对2个测量值进行运算可以排除测量装置的影响,所以不论测量装置如何都适用。
具有这种凹凸图形的本发明的光控制薄膜,能够使从凹凸图形的相反侧入射,从凹凸图形侧出射的光中的、正面的,特别是出射角0~30度的范围的成分增加,够得到与棱镜片同等或者高于它的正面亮度。而且具有适度的光漫射性,不会产生闪烁和干涉图形。
还有,本发明的光控制薄膜,其凹凸图形满足上述条件1~4中的任意一个,其特征在于,剖面曲线的倾斜的绝对值的平均(θave)随着剖面的方向从与上述光控制薄膜的基准面平行的第1方向转向与上述光控制薄膜的基准面平行、与上述第1方向直交的第2方向而逐渐增加。
该光控制薄膜按照背面照明的光源的较长方向和第1方向一致的方式,配置在了背面照明中时,就能够对背面照明的出射角依赖性随对光源的方向而不同这一点进行修正,获得均匀的亮度。
还有,本发明的光控制薄膜,其凹凸图形满足上述条件1~4中的任意一个,其特征在于,对剖面曲线的基准面的倾斜随着从薄膜的一端侧转向另一端侧而渐增或渐减。
该光控制薄膜按照使背面照明的光源侧成为薄膜的一端侧的方式配置了时,就能够对背面照明的出射角依赖性随对光源的距离而不同这一点进行修正,获得均匀的亮度。
本发明的背面照明装置采用了上述本发明的光控制薄膜,具体而言,具有在至少一端部配置了光源、以与上述一端部大致直交的面为出射面的导光板和配置在上述导光板的光出射面上的光控制薄膜,或者具有光控制薄膜和依次在光控制薄膜的光出射面侧的相反侧的光漫射件、光源。
按照本发明就能够提供正面亮度高,而且具有适度的光漫射性的光控制薄膜。还有,本发明的背面照明装置,因为使用了这种光控制薄膜,所以极大地减少了与其组合的其它部件,能够使背面照明装置的厚度更薄。还能够抑制薄膜间的接触所导致的干涉图形的产生,伤的产生等。
附图说明
图1是说明本发明的光控制薄膜的凹凸图形的图,图2是说明本发明的光控制薄膜的剖面曲线的图,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光控制薄膜的实施方式的剖面图,图4是表示用于对图形所造成的出射角特性的差异进行模拟的3维凸图形的一个例子的图,图5是表示3维模拟的结果的图,图6是表示3维模拟的结果的图,图7是表示3维模拟的结果的图,图8是表示3维模拟的结果的图,图9是表示背面照明的亮度测量位置的图,图10是表示测量位置或对光源的出射角测量方向不同时的出射角分布的图,(a)表示在薄膜中央、与光源平行的方向进行了测量的情况,(b)表示在薄膜中央、与光源直交的方向进行了测量的情况,(c)表示在与光源直交的方向、比薄膜中央靠近光源的位置进行了测量的情况。图11是说明对出射角分布的对光源的距离依赖性进行修正的光控制薄膜的剖面曲线的图,图12是说明对出射角分布的对光源的距离依赖性进行修正的光控制薄膜的剖面曲线的图,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光控制薄膜的凹凸图形的一个例子的透视图,图14是表示本发明的背面照明装置的一实施方式的图,图15是表示本发明的背面照明装置的其它实施方式的图,图16是表示实施例的光控制薄膜的亮度分布的图,图17是表示比较例的光控制薄膜的亮度分布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光控制薄膜及背面照明装置。另外,在本发明的说明所使用的附图中,各要素的尺寸(厚度,幅度,高度等)为了说明上的方便,根据需要而扩大或缩小了,不反映实际的光控制薄膜及背面照明装置的各要素的尺寸。
图3(a)~图3(c)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光控制薄膜10的实施方式的图。如图所示,本发明的光控制薄膜10在大致平面状的薄膜的一个面上形成了由微小的凹凸构成的凹凸图形,该凹凸图形的形状是有特征的。凹凸图形可以如(a)和(b)所示,在作为基材11的薄膜的一个面上形成了的层12上形成,也可以如(c)所示,只用形成了凹凸图形的层12来构成光控制薄膜。
本发明的光控制薄膜用于在从形成了凹凸图形的面的相反侧的面入射的光从凹凸图形出射时,对光的方向进行控制,使得出射光中的从正面转向规定的角度范围内的光的成分变得更多,由此提高正面亮度并给予能够防止闪烁的漫射性。形成了凹凸图形的面的相反侧的面,典型的是平滑面,但不限于平滑面。例如,可以进行粗糙化,形成规定的点状图形等。
以下说明用于控制上述光的方向的凹凸图形的条件。
条件1和条件2
本发明者,最初对规定长度的线段,假想由多个均匀的凸图形构成的剖面曲线,改变图形形状、高度、入射光的入射角等,对入射光与出射光的关系进行模拟,讨论了得到最适合的出射光的条件。此处,作为入射光和出射光,假想是在含有剖面曲线的面内从剖面曲线的一侧向另一侧行进的光,一侧的折射率为一般的丙烯类树脂的折射率1.5,另一侧作为空气来计算。还有,入射光的光分布做成具有与从实际的背面照明的导光板出射的光的分布(通过导光板中央、与光源直交的方向的光出射分布)相同的分布。
从这种模拟的结果可以看出,把对剖面曲线的线段的倾斜的平均(θave(度))设为20度及以上、75度及以下,就能够使对正面方向极大地倾斜了的光有效地转向正面方向,就能够提高正面亮度。该倾斜的平均(θave(度))优选的是25度及以上,更优选的是30度及以上,还有,优选的是60度及以下,更优选的是50度及以下,在这种情况下就能够得到特别良好的效果。
这种条件,实质上所有的剖面都需要满足。「实质上所有的剖面」是指,对于特定的光控制薄膜,对于多个剖面进行了观察时,在观察了的大部分剖面中满足即可,也包括存在不满足上述条件的1、2个剖面的情况。例如作为剖面,在光控制薄膜的端部取了剖面,由于凹凸图形数少,因而有不满足上述条件的情况也是可以的,不过,对于比较长的剖面曲线,如果满足上述条件,就认为满足本发明的条件。
在用于找到本发明的凹凸图形应该满足的条件的上述模拟中,假想凸图形的入射侧由折射率1.5的材质构成,不过,本发明的光控制薄膜的凹凸图形可以采用一般光学薄膜所使用的材料,其折射率不限于1.5。如果考虑折射率n,将其一般化,则倾斜的平均(θave(度))为(78-34n)度及以上、(118-34n)度及以下时就能够得到上述效果。
这样考虑构成凹凸图形的材料的折射率来设计凹凸图形的形状,就能够进一步提高正面方向的亮度。
条件3和条件4
条件3和条件4是根据3维的模拟结果而导出的。即,如图4所示,以xy平面为基准面,在与其直交的面上画出任意曲线401,使曲线401对z轴旋转,成为旋转体,本发明者对于由该旋转体构成的单一的凸图形,改变图形形状、高度、入射光的入射角等,对入射光与出射光的关系进行模拟,讨论了得到最适合的出射光的条件。并且,与从实际的背面照明的导光板出射的光的分布具有相同的分布的光从该凸图形的底面入射了时,根据计算求出了从凸图形侧出射的光的分布(出射角特性)。此处也是,凸图形内部的折射率n是作为一般的丙烯类树脂的折射率1.5来计算的。
图5是表示对于图4所示的形状的凸图形进行模拟的结果的出射光分布501的曲线图。图中,虚线是入射光分布502。此处,为了使得正面亮度良好且具有某种程度的光散射性,优选的是,在对正面(0度)±30度的范围内出射的光的成分多,且在对正面(0度)±30度的范围内出射的光的均匀度高。
其次,对于形成了多个凸图形的凹凸面,为了找到得到这种条件的出射光特性的条件,对于有多个上述凸图形的情况,对图形的形状和高度进行种种变更,对相应的出射光分布的变化进行了模拟。图6表示结果。图中,横轴为作为多个凸图形整体的曲线的倾斜的平均值(θave),纵轴出是出射光能量,第1组601是对z轴在6度的范围内的出射光(以下称为出射光6),第2组602是对z轴在18度的范围所含的出射光(以下称为出射光18),第3组603是对z轴在30度的范围所含的出射光(以下称为出射光30)。
从这种模拟的结果可以看出这种倾向:随着倾斜的平均值(θave)变大,出射光30的比例就会增加,不过,变大到某种程度后就会反过来减少。因此在研究了能够得到与出射光30的相关关系的凹凸形状的综合性指标后可以明白,如果采用倾斜的平均值(θave)和曲线的长度(L2)对曲线401的底的长度(L1)的比(Lr=L2/L1,以下称为曲线长度比)的商或积,就能够最很好地描述与出射光30的相关关系。
图7和图8是表示模拟的结果的图,图7表示横轴为倾斜的平均值(θave)除以曲线长度比(Lr)所得的值时的出射光能量的变化,图8表示横轴为倾斜的平均值(θave)乘以曲线长度比(Lr)所得的值时的出射光能量的变化。
从这些模拟的结果可以看出,曲线的倾斜的绝对值的平均值(θave)除以曲线长度比(Lr)所得的值(商)为20以上时,曲线的倾斜的绝对值的平均值(θave)乘以曲线长度比(Lr)所得的值(积)为25以上60以下时,出射角30度的范围的出射光能量就会大幅度增加。在薄膜面上形成了的凹凸图形可以看作多个凸图形的集合,因而上述关系可以适用于在薄膜面上形成了的凹凸图形,满足下面的条件(式(1)或(2)),就能够构成正面亮度高,且具有适度的漫射性的光控制薄膜。
θave÷Lr≥20         (1)
25≤θave×Lr≤60     (2)
式中,θave是与薄膜的基准面垂直的任意的剖面对凹凸图形划定的剖面曲线的基准面的倾斜的绝对值的平均(以下称为平均倾斜),Lr是由基准面和剖面的交叉部划定的直线的长度(L1)和剖面曲线的长度(L2)的比(L2/L1)。
另外,式(1)的平均值(θave)除以曲线长度比(Lr)所得的值,优选的是25以上,式(2)的平均值(θave)和曲线长度比(Lr)的积,更优选的是,下限是35以上,上限是50以下。
该条件3,实质上所有的剖面都需要满足。「实质上所有的剖面」是指,对于特定的光控制薄膜,对于多个剖面进行了观察时,在观察了的大部分剖面中满足即可,也包括存在不满足上述条件的1、2个剖面的情况。例如作为剖面,在光控制薄膜的端部取了剖面,由于凹凸图形数少,因而有不满足上述条件的情况也是可以的,不过,对于比较长的剖面曲线,如果满足上述条件,就认为满足本发明的条件。
还有,在上述3维模拟中,假想凸图形由折射率1.5的材质构成,不过,本发明的光控制薄膜的凹凸图形可以采用一般光学薄膜所使用的材料,其折射率不限于1.5。如果考虑折射率n,将上述式(1)、(2)一般化,就能够表示如下。
θave÷Lr×n2≥40        (3)
50≤θave×Lr×n2≤135   (4)
另外,式(3)的值更优选的是50以上,式(4)的值更优选的是下限为70以上,上限为115以下。这样考虑构成凹凸图形的材料的折射率来设计凹凸图形的形状,就能够进一步提高正面方向的亮度。
本发明的光控制薄膜设计得使其凹凸图形满足上述条件,从而能够成为正面亮度高、具有某种程度的漫射性的薄膜。具有这种特性的本发明的光控制薄膜,直接配置在例如边沿照明型背面照明装置的导光板上,或者夹介光漫射板等,配置在直射型(直下型)背面照明装置的光源上,用作控制其出射光的方向的薄膜。
追加的条件
再有,本发明的光控制薄膜,优选的是,考虑到与背面照明装置的光源的配置的关系,使凹凸图形的平均倾斜(θave)变化。与光源的关系,在把细长的光源配置在背面照明的一端或对着的两端的情况下,需要考虑对其较长方向的角度和与光源的距离。
对于对光源的较长方向的角度,一般在测量了背面照明的亮度的出射角依赖性的情况下,在大部分测量点,随着测量方向对光源的较长方向从平行方向转向垂直方向,对正面极大地倾斜了的出射角的亮度就会变大。例如图9所示,可以看到,对于把光源91、92配置在导光板90的平行的2端部的背面照明,在其中央部C点,在和光源91、92平行的方向(图中x方向),测量了出射角的亮度,如图10(a)所示,能在宽广的出射角的范围得到均匀的亮度,而在C点,在和光源91、92直交的方向,测量了出射角的亮度,如图10(b)所示,大出射角的亮度变大了。这种倾向,对边沿照明型背面照明是显著的,而直射型在光漫射件的与光源对应的部分也设置了点状图形等。
为了修正这种背面照明的出射角依赖性的差异,在本发明的光控制薄膜中,优选的是,使剖面曲线的平均倾斜随着剖面的方向从与光源平行的方向转向垂直的方向而增大。由此就能够使对正面极大地倾斜了的光进一步转向正面方向,就能够提高正面亮度。
用于修正该背面照明的出射角依赖性的差异的条件(以下称为条件5),优选的是,从薄膜的任意点向任意方向的假想的剖面上的剖面曲线都能够满足,而且不管哪个剖面方向,必须满足前述条件1~4中的任意一种。为了使凹凸图形满足上述条件1~4中的任意一种,且实质上所有的剖面曲线都满足使剖面曲线的平均倾斜按照对光源的较长方向的剖面的角度而渐增的这种条件5,只要使例如构成凹凸图形的单一的凸图形成为分别满足条件5的形状即可。即,例如图4所示的凸图形中,把与底面平行的剖面的形状做成不是真圆,而是从与光源的较长方向相同的方向(例如X轴方向)向着直交的方向(Y轴方向),直径变短的椭圆形,从而使该凸图形成为剖面曲线的倾斜与光源的关系具有各向异性的图形。
其次,在对光源的距离方面,测量了与光源方向垂直的方向(图9中,Y方向)的亮度的出射角依赖性之后发现,随着测量点与光源接近,对正面极大地倾斜了的出射角的亮度就会变大。例如,在比图9所示的导光板90的中心C靠近一方光源91的F点测量了的、在与光源91垂直的方向的出射角的亮度如图10(C)所示。为了修正这种依赖于对光源的距离的出射角依赖性,凹凸图形的倾斜面按照光源侧或光源的相反侧,使倾斜渐增或渐减。即,倾斜是光源侧时,使得随着与光源接近,倾斜变大;倾斜是光源的相反侧时,使得随着与光源接近,倾斜变小。与对光源的距离对应的倾斜的变化,不需要凹凸图形的邻接的凸部们全部满足,在剖面曲线以恰当的间隔分割了时,只要该分割了的区间中含有的凹凸图形的倾斜的平均满足上述条件即可。图11和图12表示这种情况。
图11表示在单侧(图中左侧)有光源的情况,此处把剖面曲线401分成了7个区间,同时把光源侧的倾斜α和光源的相反侧的倾斜β用虚线分开。就该剖面曲线的各区间中含有的凹凸图形而言,使得光源侧的倾斜α的倾斜的绝对值的平均随着与光源接近,即随着从区间7进入区间1而变大,光源的相反侧的倾斜β的倾斜的绝对值的平均反过来随着从区间7进入区间1而变小。这样,根据对光源的距离并根据是否为光源侧的倾斜而使倾斜变化,就能够在离光源近的点也使在正面方向出射的光的比例增多,结果就能够使亮度接近均匀。
图12表示在两侧有光源的情况,此处把剖面曲线401也分成了7个区间,同时把左光源侧的倾斜α和右光源侧的倾斜β用虚线分开。在这种情况下,使得各区间中含有的左光源侧的倾斜α的倾斜的绝对值的平均随着与左光源的距离缩短,即随着从区间7进入区间1而变大,各区间中含有的右光源侧的倾斜β的倾斜的绝对值的平均随着与右光源的距离缩短,即随着从区间1进入区间7而变大。在这种情况下也能够随着与光源接近而修正对正面极大地倾斜了的出射角的亮度变高的倾向,提高正面亮度,使其接近均匀。
以上对于本发明的光控制薄膜的凹凸图形,说明了用于按与光源的关系得到最适合的亮度的条件,不过,在这种情况下,也要求对于实质上所有的剖面,各个剖面曲线都满足上述条件1~4中的任意一种。
本发明的光控制薄膜,只要凹凸图形的剖面曲线满足上述条件,凸部的形状和配置没有特别的限定,不过,优选的是,凸部和凹部要随机配置。随机配置会使实质上所有的剖面满足上述条件变得更容易,还能够防止干涉图形的产生。各个凸部和凹部的形状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可以互相重叠配置,也可以重叠一部分或所有的凸部和凹部而配置。优选的是,凸部的高度、凹部的深度都为3~100μm的程度,凸部或凹部的配置密度为10个~20万个/mm2的程度。图13表示满足上述条件的典型的光控制薄膜的凹凸图形。
其次,说明用于制作具有上述凹凸图形的光控制薄膜的具体构成。
作为本发明的光控制薄膜的基材11和构成凹凸图形层12的材料,可以采用一般光学薄膜所用的材料。具体而言,对于基材11,只要是光透过性良好的材料就可以,没有特别的限制,可以使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对苯二酸丁酯(ポリプチレンテレフタレ—ト)、聚碳酸脂、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三乙酰纤维素、丙烯、多氯乙烯等塑料薄膜等。
作为构成凹凸图形层12的材料,是光透过性良好的材料即可,没有特别的限制,可以采用玻璃、高分子树脂等。作为玻璃,可以举出硅酸盐玻璃、磷酸盐玻璃、硼酸盐玻璃等氧化玻璃等。作为高分子树脂,可以举出聚酯类树脂、丙烯类树脂、丙烯氨甲酸酯类树脂、聚酯丙烯酸酯(ポリエステルァクリレ—ト)类树脂、聚氨酯丙烯酸酯(ポリウレタンァクリレ—ト)类树脂、环氧丙烯酸类树脂、氨甲酸酯类树脂、环氧类树脂、聚碳酸脂类树脂、纤维素类树脂、缩醛类树脂、乙烯树脂类树脂、聚乙烯类树脂、聚苯乙烯类树脂、聚丙烯类树脂、聚酰胺类树脂、聚酰亚胺类树脂、密胺类树脂、苯酚类树脂、硅酮类树脂、氟类树脂等热塑性树脂、热固化性树脂、电离放射线固化性树脂等。
这些材料中,从加工性、操作性的观点来看,高分子树脂很适宜,特别优选的是,采用折射率(JIS-K7142:1996)为1.3~1.7的程度的材料。作为形成凹凸图形的材料,如果采用折射率n在上述范围以外的材料,凹凸图形满足条件1或条件3的话,也能实现良好的亮度,不过,如果采用这种范围的材料的话,就能获得更高的亮度。特别是,按照材料的折射率,使凹凸图形满足条件2或条件4,就能进一步提高正面亮度。
在凹凸图形层12中,像一般光漫射性片一样,可以使之含有有机有孔玻璃珠(ビ—ズ)或无机颜料等光漫射剂,不过不是必须的。在本发明的光控制薄膜中,即使不含有光漫射剂也能发挥凹凸图形本身具有的光漫射效果。因此,也不会因光漫射剂而弄伤其他部件,或因光漫射剂剥落而产生垃圾。
作为凹凸图形层12的形成方法,可以采用例如,1)使用凹凸辊(エンボスロ—ル)的方法,2)蚀刻处理,3)模具成形,不过,从能再现性很好地制作具有规定的凹凸图形的光控制薄膜这一点来看,优选的是使用模具制作的方法。具体而言,可以这样来制作:制作由与凹凸图形对称的形状构成的模具,在该模具中灌入高分子树脂等构成凹凸图形的材料,使之固化之后,从模具中取出。在使用基材的情况下,可以这样来制作:在模具中灌入高分子树脂等,在其上叠合透明基材之后,使高分子树脂等固化,按透明基材从模具中取出。
作为在模具中形成与凹凸图形对称的形状的方法,没有限定,不过可以采用下面的方法。采用激光细微加工技术在平板上按配置密度例如为数千个/mm2使一个个凸部都满足式(1)的凹凸图形而形成,将其作为雄模具,再制作成形用的模具(雌模具)。还有,制作使凹凸图形的倾斜不同的多个种类的块,按规定的排列来排列这些块,作成制作1张光控制薄膜用的雄模具,将其作为雄模具,再制作成形用的模具(雌模具)。或者制作使分散有规定的粒子径的粒子的树脂进行固化、具有凹凸图形的树脂板,用表面测量装置测量这些凹凸图形的表面,选择符合上述条件的树脂板,将其作为雄模具,制作成形用的模具(雌模具)。
另外,由光控制薄膜的凹凸图形形成的面的相反侧的面可以是平滑的,也可以为了与导光板或树脂板接触时不使之产生牛顿环而进行微粗化处理,或者为了提高光透射率而进行防反射处理。
还有,为了得到良好的正面亮度,作为光控制薄膜的光学特性,薄膜混浊度最好为60%以上,优选的是70%以上。此处,薄膜混浊度是指JIS-K7136:2000中的薄膜混浊度的值,是根据薄膜混浊度(%)=[(T4/T2)-T3(T2/T1)]×100的式子求出的值(T1:入射光的光束,T2:透过了试验片的全光束,T3:在装置中漫射了的光束,T4:在装置和试验片中漫射了的光束)。
光控制薄膜整体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制,不过通常为20~300μm。
以上说明了的本发明的光控制薄膜,主要作为构成液晶显示器、灯饰招牌等的背面照明的一个部件来使用。
其次,说明本发明的背面照明。本发明的背面照明至少由光控制薄膜和光源构成。作为光控制薄膜,采用上述光控制薄膜。在背面照明中的光控制薄膜的方向没有特别限制,不过,优选的是,要使凹凸图形面成为光出射面侧来使用。背面照明优选的是采用所谓边沿照明型、直射型的构成。
边沿照明型背面照明由导光板、配置在导光板的至少一端的光源和配置在导光板的光出射面侧的光控制薄膜等构成。此处,光控制薄膜优选的是,要使凹凸图形面成为光出射面来使用。
导光板是把至少一个侧面作为光入射面,把与其大致直交的面作为光出射面而成形的大致平板状的部件,主要由从聚甲烯酸甲酯等高透明的树脂中选取的基体(マトリツクス)树脂构成。可以根据需要对基体树脂添加折射率不同的树脂粒子。导光板的各面也可以不是一样的平面,而是做成复杂的表面形状,也可以设置点状图形等漫射印刷。
光源配置在导光板的至少一端,主要采用冷阴极管。作为光源的形状,可以举出线状、L字状的等。
边沿照明型背面照明,除了上述光控制薄膜、导光板、光源以外,根据目的还可以有反射板、偏振光薄膜、电磁波屏蔽薄膜等。
图14表示本发明的边沿照明型背面照明的一实施方式。该背面照明140在导光板141的两侧有光源142,在导光板141的上侧放置了光控制薄膜143,凹凸图形为外侧。光源142除了与导光板141对着的部分,由光源反射器144覆盖,使光源的光高效率地入射到导光板141中。还有,在导光板141的下侧有放置在底盘145中的反射板146。由此使出射到该导光板141的出射侧的相反侧的光再次回到导光板141中,使来自导光板141的出射面的出射光增多。
直射型背面照明由光控制薄膜和在光控制薄膜的光出射面的相反侧的面上按顺序配置的光漫射件、光源等构成。此处,光控制薄膜优选的是,要使凹凸图形面成为光出射面来使用。
光漫射件用于消去光源的图形,除了乳白颜色的树脂板、在与光源对应的部分形成了点状图形的透明薄膜(照明帘)以外,可以单独或适当组合使用在透明基材上有凹凸的光漫射层的所谓光漫射薄膜等。
作为光源,主要使用冷阴极管。作为光源的形状,可以举出线状、L字状的等。直射型背面照明,除了上述光控制薄膜、光漫射件、光源以外,根据目的还可以有反射板、偏振光薄膜、电磁波屏蔽薄膜等。
图15表示本发明的直射型背面照明的一实施方式。如图所示,该背面照明150具有以下构造:在放置在底盘155中的反射板156上面配置了多个作为光源的光源152,在其之上,夹介光漫射件157放置了光控制薄膜153。
本发明的背面照明中,作为对从光源或导光板出射的光的方向进行控制的光控制薄膜,采用了有特定的凹凸图形的光控制薄膜,因而与以前的背面照明相比,能够大幅度提高正面亮度,而且不会产生像采用了棱镜片时那样的闪烁的问题和干涉图形。
实施例
以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实施例1~5]
采用激光细微加工技术制作5种形成了规定的凹凸图形的模具(1)~(5),(1)的模具中灌入了折射率1.40的硅酮树脂,(2)~(5)的模具中灌入了折射率1.50的紫外线固化型树脂。接着,使灌入了的树脂固化了之后,将其从模具中取出,就得到了23cm(与光源垂直的方向)×31cm(与光源平行的方向)的光控制薄膜(1)~(5)。
其次,用表面形状测量装置(SAS-2010SAU-II:明伸工机社)按照JIS B 0651测量了光控制薄膜(1)~(5)的凹凸图形面(光出射面)的表面形状。该表面形状测量装置的触针的形状是具有球状尖端的锥形,尖端的半径为2μm,锥形的锥形角度为60度。测量间隔为1.0μm。测量是在各光控制薄膜上的5个位置,分别按不同方向的剖面曲线算出了对光入射面的倾斜的绝对值的平均。如图9所示,薄膜上的5个位置是对光控制薄膜上的2个假想对角线进行了4等分的分割点(除了对角线的起点和终点以外的5点)A~E。还有,剖面曲线的方向以与光源9l、92平行的方向为起点(0度),到再次成为与光源平行的方向,逆时针旋转,按15度进行了测量(此处,因180度与0度为相同的测量线而省略)。表1~5按顺序表示对于光控制薄膜(1)~(5)所得的结果(单位是「度」)。
表1                                               数2
Figure C0382043500231
表3                                      表4
Figure C0382043500241
表5
A点 B点 C点 D点 E点
0度 25.5 25.5 26.5 25.5 25.5
15度 25.2 25.3 25.3 25.3 25.4
30度 25.4 25.4 25.4 25.5 25.5
45度 25.6 25.4 25.4 25.3 25.2
60度 25.2 25.1 25.3 25.2 25.3
75度 25.5 25.6 25.8 25.8 25.7
90度 25.6 25.3 24.9 24.9 25.0
105度 25.4 25.5 25.7 25.7 25.7
120度 25.6 25.6 25.4 25.2 25.1
135度 25.1 25.2 25.3 25.5 25.7
150度 25.6 25.2 25.3 25.3 25.4
165度 25.6 25.5 25.6 25.7 25.4
从表1~5可以看出,实施例的光控制薄膜在所有的测量点的所有的方向的剖面曲线中,倾斜的绝对值的平均为20度及以上、75度及以下。还有,从表1~3可以看出,光控制薄膜(1)~(3)随着剖面曲线的方向从与光源的方向平行的方向(0度,180度)转向垂直方向(90度),倾斜的绝对值的平均就会变大。
其次,把光控制薄膜(1)~(5)的A、C、E点的背面照明的光源(冷阴极管)的垂直方向(图9中的Y方向)的剖面曲线分别7等分,对于各剖面曲线,按分割了的间隔算出了剖面曲线的光源侧的倾斜面以及光源的相反侧的倾斜面对光入射面的倾斜的绝对值的平均。表6~10按顺序表示对于光控制薄膜(1)~(5)所得的结果(单位是「度」)。另外,测量结果分为以光源91为基准的情况和以光源92为基准的情况,分割了的区间随着从光源91到光源92,为区间1→区间7。
表6
A点 C点 E点
光源侧 光源的相反侧 光源侧 光源的相反侧 光源侧 光源的相反侧
以光源91为基准 区间1 57.1 42.7 57.0 42.8 57.4 42.7
区间2 56.0 48.5 56.0 48.7 56.2 48.6
区间3 54.1 52.4 54.4 52.8 54.4 52.7
区间4 53.3 53.3 53.7 53.6 53.4 53.5
区间5 52.6 54.4 52.5 54.1 52.2 54.0
区间6 48.6 56.0 48.4 55.8 48.2 55.3
区间7 42.8 57.5 42.5 56.9 42.4 56.5
以光源92为基准 区间1 42.7 57.1 42.8 57.0 42.7 57.4
区间2 48.5 56.0 48.7 56.0 48.6 56.2
区间3 52.4 54.1 52.8 54.4 52.7 54.4
区间4 53.3 53.3 53.6 53.7 53.5 53.4
区间5 54.4 52.6 54.1 52.5 54.0 52.2
区间6 56.0 48.6 55.8 48.4 55.3 48.2
区间7 57.5 42.8 56.9 42.5 56.5 42.4
表7
A点 C点 E点
光源侧 光源的相反侧 光源侧 光源的相反侧 光源侧 光源的相反侧
以光源91为基准 区间1 54.1 39.3 54.1 39.3 54.4 39.3
区间2 52.9 44.9 52.9 45.1 53.1 45.0
区间3 51. 4 48.6 51.4 49.1 51.7 48.9
区间4 50.5 50.4 50.9 50.7 50.7 50.7
区间5 48.8 51.6 48.7 51.4 48.4 51.2
区间6 44.9 53.1 44.8 52.8 44.5 52.3
区间7 39.5 54.4 39.1 54.0 38.9 53.6
以光源92为基准 区间1 39.3 54.1 39.3 54.1 39.3 54.4
区间2 44.9 52.9 45.1 52.9 45.0 53.1
区间3 48.6 51.4 49.1 51.4 48.9 51.7
区间4 50.4 50.5 50.7 50.9 50.7 50.7
区间5 51.6 48.8 51.4 48.7 51. 2 48.4
区间6 53.1 44.9 52.8 44.8 52.3 44.5
区间7 54.4 39.5 54.0 39.1 53.6 38.9
表8
A点 C点 E点
光源侧 光源的相反侧 光源侧 光源的相反侧 光源侧 光源的相反侧
以光源91为基准 区间1 52.5 52.6 52.4 52.4 52.6 52.7
区间2 52.8 52.8 52.4 52.3 52.4 52.4
区间3 52.9 52.6 52.6 52.4 52.4 52.4
区间4 52.5 52.4 52.6 52.3 52.0 52.2
区间5 52.5 52.5 52.6 52.3 52.1 52.2
区间6 62.3 52.1 52.7 52.7 52.2 52.0
区间7 52.1 52.2 52.7 53.1 52.1 52.3
以光源92为基准 区间1 52.6 52.5 52.4 52.4 52.7 52.6
区间2 52.8 52.8 52.3 52.4 52.4 52.4
区间3 52.6 52.9 52.4 52.6 52.4 52.4
区间4 52.4 52.5 52.3 52.6 52.2 52.0
区间5 52.5 52.5 52.3 52.6 52.2 52.1
区间6 52.1 52.3 52.7 52.7 52.0 52.2
区间7 52.2 52.1 53.1 52.7 52.3 52.1
表9
A点 C点 E点
光源侧 光源的相反侧 光源侧 光源的相反侧 光源侧 光源的相反侧
以光源91为基准 区间1 40.4 40.4 40.6 40.5 40.9 40.6
区间2 40.5 40.5 40.5 40.7 40.3 40.5
区间3 41.0 40.8 40.6 40.7 40.1 40.4
区间4 41.0 41.0 40.7 40.5 40.0 40.1
区间5 40.7 40.7 40.6 40.5 40.0 40.0
区间6 40.1 40.2 40.7 40.6 40.0 39.9
区间7 40.2 40.3 40.9 41.1 40.0 40.3
以光源92为基准 区间1 40.4 40.4 40.5 40.6 40.6 40.9
区间2 40.5 40.5 40.7 40.5 40.5 40.3
区间3 40.8 41.0 40.7 40.6 40.4 40.1
区间4 41.0 41.0 40.5 40.7 40.1 40.0
区间5 40.7 40.7 40.5 40.6 40.0 40.0
区间6 40.2 40.1 40.6 40.7 39.9 40.0
区间7 40.3 40.2 41.1 40.9 40.3 40.0
表10
A点 C点 E点
光源侧 光源的相反侧 光源侧 光源的相反侧 光源侧 光源的相反侧
以光源91为基准 区间1 25.5 25.5 25.3 25.3 25.5 25.6
区间2 25.5 25.5 25.3 25.3 25.7 25.4
区间3 25.5 25.5 25.4 25.4 25.4 25.3
区间4 25.5 25.6 25.4 25.4 25.4 25.4
区间5 25.5 25.5 25.4 25.3 25.3 25.4
区间6 25.2 25.3 25.4 25.4 25.2 25.3
区间7 25.2 25.3 25.5 25.4 25.2 25.2
以光源92为基准 区间1 25.5 25.5 25.3 25.3 25.6 25.5
区间2 25.5 25.5 25.3 25.3 25.4 25.7
区间3 25.5 25.5 26.4 25.4 25.3 26.4
区间4 25.6 25.5 25.4 25.4 25.4 25.4
区间5 25.5 25.5 25.3 25.4 25.4 25.3
区间6 25.3 25.2 25.4 25.4 25.3 25.2
区间7 25.3 25.2 25.4 25.5 25.2 25.2
从表6、7可以看出,光控制薄膜(1)、(2)在以光源91(图9)为基准的情况下,随着从区间7到区间1,光源91侧的倾斜面的倾斜的绝对值的平均就会变大,在以光源92为基准的情况下,随着从区间1到区间7,光源92侧的倾斜面的倾斜的绝对值的平均就会变大。
还有,用薄膜混浊度测量仪(HGM-2K:スガ試験機社)对实施例1~5的各光制薄膜进行了测量,结果,光控制薄膜(1)为91.3,光控制薄膜(2)为90.8,光控制薄膜(3)为90.1,光控制薄膜(4)为85.3,光控制薄膜(5)为82.1,全都满足为了得到良好的正面亮度所需要的光学特性。
其次,把光控制薄膜(1)~(5)组装到15英寸边沿照明型背面照明(冷阴极管上下各1灯)中,测量了正面亮度。即,按照光控制薄膜(1)~(5)的凹凸图形面成为光出射面的方式设置在导光板上,测量了在背面照明上的A~E点(参照图9)的光源(冷阴极管)的平行方向(图9的x方向)和垂直方向(图9的y方向)的各出射角度的亮度(1英寸=2.54cm)。表11~15按顺序表示对于光控制薄膜(1)~(5)所得的结果(单位是「cd/m2」)。
表11
A B C D E
平行方向X 左45度 1070 1080 1170 1070 1060
左30度 1310 1310 1410 1310 1320
0度 2750 2750 2960 2760 2770
右30度 1320 1330 1430 1310 1300
右45度 1080 1060 1170 1050 1070
垂直方向y 上45度 1150 1140 1260 1380 1390
上30度 1280 1270 1420 1620 1620
0度 2750 2750 2960 2760 2770
下30度 1610 1610 1410 1270 1270
下45度 1370 1380 1250 1150 1140
表12
A B C D E
平行方向x 左45度 1040 1060 1170 1050 1050
左30度 1290 1310 1400 1310 1300
0度 2720 2720 2930 2720 2700
右30度 1280 1290 1400 1290 1290
右45度 1050 1050 1180 1050 1050
垂直方向y 上45度 1130 1140 1230 1390 1370
上30度 1260 1250 1420 1630 1630
0度 2720 2720 2930 2720 2700
下30度 1630 1630 1420 1240 1250
下45度 1390 1370 1240 1150 1130
表13
A B C D E
平行方向x 左45度 1050 1040 1160 1040 1050
左30度 1270 1280 1360 1260 1270
0度 2630 2630 2900 2620 2620
右30度 1280 1270 1380 1280 1260
右45度 1040 1050 1150 1040 1030
垂直方向y 上45度 1110 1120 1220 1390 1370
上30度 1210 1220 1410 1650 1660
0度 2630 2630 2900 2620 2620
下30度 1660 1650 1420 1220 1220
下45度 1360 1370 1220 1110 1110
表14
A B C D E
平行方向x 左45度 1000 978 1490 992 987
左30度 1900 1880 2000 1900 1870
0度 2090 2100 2380 2100 2090
右30度 1890 1890 2010 1880 1900
右45度 992 1010 1480 993 1010
垂直方向y 上45度 1000 996 1170 1460 1460
上30度 1790 1810 2120 2570 2560
0度 2090 2100 2380 2100 2090
下30度 2570 2580 2120 1820 1810
下45度 1460 1450 1170 978 996
表15
A B C D E
平行方向x 左45度 996 975 1090 993 978
左30度 1670 1640 1850 1670 1650
0度 1810 1820 2030 1800 1820
右30度 1650 1660 1840 1630 1670
右45度 987 1000 1090 974 1000
垂直方向y 上45度 987 996 1200 1790 1810
上30度 1550 1560 2100 2770 2780
0度 1810 1820 2030 1800 1820
下30度 2780 2770 2090 1560 1560
下45度 1790 1800 1210 1000 995
从这些结果可以看出,把1张本实施例的光控制薄膜组装到背面照明中就能够获得良好的正面亮度。特别是光控制薄膜(1)~(3),随着剖面曲线的方向从与光源方向平行的方向(0度,180度)到垂直方向(90度),倾斜的绝对值的平均就会变大,因而组装了它们的背面照明就能够有效地使对光源的垂直方向的正面(0度)极大地倾斜了的光转向正面方向,就能够得到良好的正面亮度。即,对表11~13的数值和表14、15的数值进行比较的话,前者正面亮度高,而在垂直方向的上下30度、上下45度的亮度的值比起正面方向(0度)的亮度的值来,占的比例足够小,使光有效地转到了正面方向。
还有,对于随着与光源的距离缩短,光源侧的倾斜面的倾斜的绝对值的平均就会变大的光控制薄膜(1)、(2),在比薄膜中心(C点)靠近光源的位置的A、B、D、E点,也能够有效地使对光源的垂直方向的正面(0度)极大地倾斜了的光转到正面方向,能够得到良好的正面亮度(表11、12)。即,对表11、12的数值和表13~15的数值进行比较的话,前者中C点与A、B、D、E点的正面亮度的差小,还有,在A、B、D、E点的垂直方向,上30度和下30度的亮度的差以及上45度和下45度的亮度的差小,且与正面方向(0度)的亮度的值相比,占的比例足够小。可以看出,由此减少了出射光的位置所造成的偏光(片寄り)的影响,使光有效地转到了正面方向。
[实施例6~8]
采用激光细微加工技术制作3种形成了规定的凹凸图形的模具(6)~(8),其中的二个模具(6)和(7)中灌入了折射率1.50的紫外线固化型树脂,一个模具(8)中灌入了折射率1.40的硅酮树脂。接着,使灌入了的树脂固化了之后,将其从模具中取出,就得到了23cm×31cm的光控制薄膜(6)~(8)。
其次,用激光显微镜(VK-8500:キ—エンス社),使用50倍的物镜测量了光控制薄膜(6)~(8)的凹凸图形面(光出射面)。测量间隔为0.29μm。对所得的测量剖面曲线,用截止值2.5μm的低通滤波器求出剖面曲线,再算出对该剖面曲线的光入射面的倾斜的绝对值的平均(θave)。测量与实施例1~5相同,在各光控制薄膜上的5个位置,分别按不同方向的剖面曲线算出了对光入射面的倾斜的绝对值的平均。再测量各剖面曲线的长度(L2),算出对其剖面的底边的长度(L1)的比(Lr=L2/L1),求出倾斜的绝对值的平均(θave)和长度比(Lr)的积或商。
对于各光控制薄膜(6)~(8),在A~E这5点得到的结果按顺序表示在表16~18中。还有,表19表示A~E这5点的所有的结果(θave,Lr,θave/Lr,θave×Lr)的平均值。
还有,表19一并表示用薄膜混浊度测量仪(HGM-2K:スガ試験機社)对实施例6~8的各光制薄膜进行测量的结果。
表16
  A   B
  倾斜的平均   L2/L1   ÷   ×   倾斜的平均   L2/L1   ÷   ×
  0度   35.6   1.33   26.7   47.5   35.1   1.33   26.5   46.5
  15度   35.5   1.33   26.6   47.3   35.0   1.32   26.5   46.4
  30度   35.4   1.33     26.6   47.1   35.2   1.33   26.5   46.6
  45度   35.4   1.33   26.6   47.0   35.5   1.33   26.7   47.3
  60度   35.4   1.33   26.6   47.0   35.6   1.33   26.7   47.5
  75度   35.3   1.33   26.5   46.9   35.8   1.34   26.8   47.9
  90度   35.4   1.33   26.6   47.1   36.1   1.34   26.9   48.5
  105度   35.4   1.33   26.6   47.1   36.1   1.34   26.9   48.6
  120度   35.3   1.33   26.6   46.8   36.1   1.34   26.9   48.6
  135度   35.1   1.33   26.5   46.6   35.9   1.34   26.8   48.0
  150度   35.1   1.33   26.5   46.5   35.7   1.33   26.7   47.6
  165度   35.1   1.33   26.5   46.5   35.4   1.33   26.7   47.1
  C   D
  倾斜的平均   L2/L1   ÷   ×   倾斜的平均   L2/L1   ÷   ×
  0度   35.2   1.33   26.5   46.6   35.2   1.32   26.6   46.6
  15度   34.8   1.32   26.4   46.0   35.2   1.32   26.6   46.6
  30度   34.9   1.32   26.4   46.1   35.3   1.33   26.6   46.8
  45度   34.9   1.32   26.4   46.3   35.4   1.33   26.6   47.1
  60度   35.0   1.33   26.4   46.5   35.5   1.33   26.6   47.4
  75度   35.3   1.33   26.5   47.0   35.7   1.34   26.7   47.8
  90度   35.6   1.33   26.7   47.4   35.8   1.34   26.7   47.9
  105度   35.7   1.33   26.7   47.6   35.6   1.34   26.7   47.5
  120度   35.7   1.33   26.7   47.6   35.3   1.33   26.6   46.9
  135度   35.6   1.33   26.7   47.5   35.0   1.32   26.5   46.3
  150度   35.4   1.33   26.6   47.1   34.7   1.32   26.3   45.7
  165度   35.3   1.33   26.6   46.8   34.7   1.32   26.3   45.7
  E
  倾斜的平均   L2/L1   ÷   ×
  0度   34.5   1.32   26.2   45.5
  15度   34.7   1.32   26.3   45.9
  30度   35.0   1.33   26.4   46.5
  45度   35.3   1.33   26.6   47.0
  60度   35.7   1.33   26.8   47.7
  75度   36.0   1.34   26.9   48.2
  90度   36.1   1.34   26.9   48.3
  105度   36.1   1.34   26.9   48.3
  120度   36.0   1.34   26.9   48.2
  135度   36.0   1.34   26.9   48.3
  150度   35.9   1.34   26.8   48.1
  165度   35.8   1.34   26.8   47.8
表17
A B
倾斜的平均 L2/L1 × 倾斜的平均 L2/L1 ×
0度 27.7 1.18 23.5 32.7 27.4 1.1 8 23.3 32.2
15度 27.6 1.18 23.5 32.6 27.3 1.17 23.3 32.1
30度 27.6 1.18 23.4 32.5 27.4 1.18 23.3 32.2
45度 27.6 1.18 23.4 32.5 27.7 1.18 23.5 32.6
60度 27.6 1.18 23.4 32.5 27.7 1.18 23.5 32.7
75度 27.5 1.18 23.4 32.4 27.9 1.18 23.6 32.9
90度 27.6 1.18 23.4 32.5 28.1 1.18 23.8 33.3
105度 27.7 1.18 23.5 32.6 28.2 1.18 23.8 33.4
120度 27.5 1.18 23.4 32.4 28.2 1.18 23.8 33.4
135度 27.4 1.18 23.3 32.2 28.0 1.18 23.7 33.0
150度 27.4 1.18 23.3 32.2 27.8 1.18 23.6 32.8
165度 27.4 1.18 23.3 32.2 27.6 1.18 23.5 32.5
C D
倾斜的平均 L2/L1 × 倾斜的平均 L2/L1 ×
0度 27.4 1.17 23.3 32.2 27.4 1.17 23.3 32.2
15度 27.1 1.17 23.1 31.8 27.4 1.17 23.3 32.2
30度 27.2 1.17 23.2 31.9 27.5 1.18 23.4 32.3
45度 27.2 1.17 23.2 32.0 27.6 1.18 23.4 32.5
60度 27.3 1.18 23.2 32.1 27.7 1.18 23.5 32.7
75度 27.5 1.18 23.4 32.4 27.9 1.18 23.6 33.0
90度 27.7 1.18 23.5 32.7 27.9 1.18 23.6 33.0
105度 27.8 1.18 23.6 32.8 27.8 1.18 23.5 32.8
120度 27.8 1.18 23.6 32.8 27.5 1.18 23.4 32.4
135度 27.8 1.18 23.5 32.8 27.3 1.17 23.2 32.0
150度 27.6 1.18 23.4 32.5 27.0 1.17 23.1 31.6
165度 27.5 1.18 23.4 32.3 27.0 1.17 23.0 31.6
E
倾斜的平均 L2/L1 ×
0度 26.9 1.17 23.0 31.5
15度 27.1 1.17 23.1 31.8
30度 27.3 1.18 23.3 32.1
45度 27.6 1.18 23.4 32.5
60度 27.9 1.18 23.6 32.9
75度 28.1 1.18 23.8 33.2
90度 28.1 1.18 23.8 33.3
105度 28.1 1.18 23.8 33.2
120度 28.1 1.18 23.7 33.2
135度 28.1 1.18 23.7 33.2
150度 28.0 1.18 23.7 33.1
165度 27.9 1.18 23.6 32.9
表18
  A   B
  倾斜的平均   L2/L1   ÷   ×   倾斜的平均   L2/L1   ×
  0度   25.0   1.22   20.4   30.6   24.8   1.22   20.3   30.3
  15度   24.6   1.22   20.2   30.1   24.8   1.22   20.3   30.4
  30度   24.5   1.22   20.1   30.0   24.8   1.22   20.3   30.4
  45度   24.5   1.22   20.1   30.0   24.9   1.22   20.3   30.5
  60度   24.5   1.22   20.0   29.9   24.8   1.22   20.3   30.4
  75度   24.5   1.23   20.0   30.0   24.5   1.22   20.1   30.0
  90度   24.6   1.23   20.0   30.2   25.1   1.22   20.5   30.7
  105度   24.5   1.23   20.0   30.0   24.6   1.22   20.1   30.1
  120度   24.6   1.23   20.1   30.2   24.5   1.22   20.1   30.0
  135度   24.7   1.23   20.1   30.3   24.7   1.22   20.2   30.2
  150度   24.9   1.23   20.3   30.5   24.5   1.22   20.0   29.9
  165度   24.8   1.23   20.2   30.4   24.5   1.22   20.0   29.9
  C   D
  倾斜的平均  L2/L1   ÷   ×   倾斜的平均   L2/L1   ÷   ×
  0度   24.7   1.22   20.2   30.1   25.0   1.23   20.3   30.8
  15度   24.7   1.22   20.3   30.2   25.0   1.23   20.4   30.7
  30度   25.1   1.22   20.5   30.7   24.7   1.22   20.2   30.3
  45度   25.3   1.23   20.6   31.0   25.1   1.22   20.6   30.6
  60度   25.4   1.23   20.7   31.2   24.7   1.22   20.1   30.2
  75度   25.3   1.23   20.6   31.1   24.9   1.22   20.3   30.5
  90度   25.1   1.23   20.4   30.8   24.8   1.22   20.3   30.4
  105度   24.9   1.23   20.2   30.6   24.5   1.22   20.1   30.0
  120度   25.1   1.23   20.3   30.9   24.5   1.22   20.1   30.0
  135度   25.1   1.23   20.3   31.0   24.7   1.22   20.3   30.1
  150度   25.2   1.23   20.4   31.1   24.8   1.22   20.3   30.3
  165度   25.2   1.23   20.4   31.0   24.6   1.23   20.1   30.1
  E
  倾斜的平均   L2/L1   ÷   ×
  0度   25.1   1.23   20.4   30.8
  15度   25.3   1.23   20.5   31.1
  30度   25.3   1.23   20.5   31.1
  45度   25.2   1.23   20.4   31.1
  60度   25.3   1.23   20.5   31.3
  75度   25.2   1.23   20.5   31.1
  90度   25.3   1.23   20.5   31.1
  105度   25.3   1.23   20.5   31.1
  120度   25.4   1.23   20.6   31.3
  135度   25.4   1.23   20.6   31.2
  150度   25.4   1.23   20.6   31.2
  165度   25.2   1.23   20.5   30.8
表l9
混浊度(% av.slope Lratio θave/Lr θave*Lr
实施例6 93.4 35.4 1.33 26.6 47.1
实施例7 90.2 27.6 1.18 23.4 32.5
实施例8 83.2 24.9 1.23 20.3 30.5
如表16~18所示,对于光控制薄膜(6)~(8),在测量了的所有的点且在所有的方向,倾斜的绝对值的平均和长度比的变动少,作为薄膜整体,具有均匀的凹凸特性。还有,所有的实施例都得到了80%以上的薄膜混浊度。
其次,把光控制薄膜(6)~(8)组装到图14所示的边沿照明型背面照明中,测量了水平方向±45°,垂直方向±45°的亮度分布(出射角分布)。表20~表22表示在与表面形状的测量位置对应的5个位置A~E测量出的结果。另外,表中的数值(亮度)的单位为「cd/m2」。还有,图16表示在实施例1的背面照明的位置C处的左右方向和上下方向的亮度分布。
表20
A B C D E
平行方向x 左45度 977 960 1090 977 964
左30度 1860 1840 2010 1850 1830
0度 2110 2130 2310 2130 2120
右30度 1840 1860 2020 1850 1870
右45度 960 979 1090 969 983
垂直方向y 上45度 949 950 1140 1430 1420
上30度 1740 1730 2080 2540 2530
0度 2110 2130 2310 2130 2120
下30度 2530 2530 2060 1740 1750
下45度 1430 1430 1150 960 950
表21
 A  B  C  D  E
 平行方向×  左45度  1210  1210  1320  1190  1210
 左30度  1620  1620  1830  1610  1620
 0度  1840  1830  2120  1840  1840
 右30度  1620  1600  1850  1610  1610
 右45度  1220  1210  1330  1220  1200
 垂直方向y  上45度  1200  1210  1480  2380  2380
 上30度  1700  1710  2180  2850  2870
 0度  1840  1830  2120  1840  1840
 下30度  2860  2860  2210  1710  1710
 下45度  2380  2380  1460  1210  1210
表22
 A  B  C  D  E
 平行方向×  左45度  985  971  1070  970  961
 左30度  1650  1620  1830  1650  1630
 0度  1790  1790  2010  1790  1780
 右30度  1620  1640  1820  1630  1640
 右45度  961  986  1080  959  972
 垂直方向y  上45度  988  975  1200  1780  1790
 上30度  1560  1550  2070  2760  2750
 0度  1790  1790  2010  1790  1780
 下30度  2770  2750  2070  1540  1540
 下45度  1790  1790  1200  977  979
从图16表示的结果可以看出,本实施例的光控制薄膜,40度以内的亮度高,在正面方向能够得到与棱镜片同等或者高于它的高出射光。
[比较例1~4]
对于市售的棱镜片(比较例1)和光漫射性片(比较例2~比较例4),与实施例1~5相同,在薄膜的5点A~E测量凹凸图形面(光出射面)的表面形状,求出剖面曲线的倾斜的绝对值的平均(θave)。对于比较例1~4的各光控制薄膜,在A~E这5点得到的结果按顺序表示在表23~26中。
表23
 A  B
 倾斜的平均  L2/L1  ×  倾斜的平均  L2/L1  ×
 0度  0.2  1.00  0.2  0.2  0.4  1.00  0.4  0.4
 15度  11.4  1.03  11.1  11.7  11.8  1.03  11.5  12.2
 30度  22.5  1.12  20.1  25.2  22.8  1.13  20.2  25.8
 45度  32.0  1.23  26.0  39.4  31.7  1.22  26.0  38.7
 60度  38.9  1.32  29.5  51.3  38.6  1.32  29.2  51.0
 75度  43.3  1.38  31.4  59.8  43.7  1.39  31.4  60.7
 90度  44.7  1.41  31.7  63.0  45.0  1.41  31.9  63.5
 105度  43.4  1.39  31.2  60.3  43.7  1.40  31.2  61.2
 120度  39.0  1.31  29.8  51.1  39.3  1.32  29.8  51.9
 135度  32.1  1.22  26.3  39.2  31.5  1.21  26.0  38.1
 150度  22.8  1.13  20.2  25.8  22.4  1.12  20.0  25.1
 165度  11.2  1.03  10.9  11.5  11.3  1.04  10.9  11.8
 C  D
 倾斜的平均  L2/L1  ×  倾斜的平均  L2/L1  ×
 0度  0.2  1.00  0.2  0.2  0.3  1.00  0.3  0.3
 15度  11.7  1.03  11.4  12.1  11.5  1.03  11.2  11.8
 30度  22.2  1.12  19.8  24.9  22.3  1.13  19.7   25.2
 45度  32.2  1.22  26.4  39.3  31.6  1.21  26.1  38.2
 60度  39.2  1.33  29.5  52.1  38.6  1.32  29.2  51.0
 75度  43.3  1.39  31.2  60.2  43.8  1.40  31.3  61.3
 90度  45.1  1.42  31.8  64.0  44.7  1.41  31.7  63.0
 105度  43.5  1.39  31.3  60.5  43.5  1.39  31.3  60.5
 120度  38.7  1.32  29.3  51.1  38.5  1.31  29.4  50.4
 135度  31.4  1.20  26.2  37.7  31.3  1.22  25.7  38.2
 150度  22.9  1.13  20.3  25.9  22.1  1.11  19.9  24.5
 165度  11.5  1.03  11.2  11.8  11.5  1.03  11.2  11.8
 E
 倾斜的平均  L2/L1  ×
 0度  0.1  1.0D  0.1  0.1
 15度  12.0  1.02  11.8  12.2
 30度  22.0  1.12  1 9.6  24.6
 45度  31.6  1.22  25.9  38.6
 60度  39.3  1.33  29.5  52.3
 75度  43.3  1.39  31.2  60.2
 90度  44.6  1.41  31.6  62.9
 105度  43.7  1.39  31.4   60.7
 120度  39.2  1.32  29.7  51.7
 135度  31.9  1.23  25.9  39.2
 150度  22.2  1.12  19.8  24.9
 165度  11.7  1.03  11.4  12.1
表24
A B
倾斜的平均 L2/L1 × 倾斜的平均 L2/L1 ×
0度 13.3 1.05 12.7 13.9 12.7 1.04 12.2 13.2
15度 12.6 1.04 12.1 13.2 11.7 1.04 11.3 12.1
30度 13.2 1.04 12.6 13.7 11.7 1.04 11.3 12.2
45度 13.3 1.05 12.7 13.9 13.2 1.04 12.6 13.8
60度 12.8 1.05 12.2 13.4 12.8 1.04 12.2 13.4
75度 12.9 1.04 12.4 13.4 12.5 1.04 12.0 13.0
90度 12.6 1.04 12.1 13.1 13.2 1.05 12.6 13.8
105度 12.8 1.04 12.2 13.3 13.4 1.05 12.8 14.1
120度 12.2 1.04 11.7 12.7 12.0 1.04 11.6 12.5
135度 13.0 1.04 12.5 13.6 12.8 1.04 12.3 13.4
150度 12.4 1.04 12.0 12.9 13.1 1.05 12.5 13.7
165度 13.0 1.04 12.5 13.6 12.4 1.04 11.9 12.9
C D
倾斜的平均 L2/L1 × 倾斜的平均 L2/L1 ×
0度 12.6 1.04 12.1 13.1 12.2 1.04 11.7 12.6
15度 13.2 1.05 12.6 13.8 12.7 1.04 12.2 13.3
30度 12.7 1.04 12.2 13.2 13.3 1.05 12.7 13.9
45度 12.4 1.04 12.0 12.9 13.5 1.05 12.9 14.2
60度 13.3 1.04 12.7 13.9 13.0 1.04 12.5 13.6
75度 12.1 1.04 11.7 12.6 13.3 1.05 12.7 13.9
90度 13.2 1.05 12.6 13.8 12.5 1.04 12.0 13.1
105度 12.8 1.05 12.2 13.4 12.4 1.04 11.9 12.9
120度 13.1 1.04 12.6 13.7 12.4 1.04 11.9 12.9
135度 13.3 1.04 12.7 13.9 11.7 1.04 11.3 12.1
150度 13.2 1.05 12.7 13.8 11.8 1.04 11.4 12.3
165度 12.6 1.04 12.1 13.1 13.1 1.04 12.5 13.7
E
倾斜的平均 L2/L1 ×
0度 12.8 1.04 12.2 13.3
15度 13.0 1.04 12.4 13.5
30度 12.7 1.04 12.2 13.2
45度 12.7 1.04 12.2 13.3
60度 12.8 1.04 12.3 13.4
75度 12.2 1.04 11.7 12.7
90度 13.3 1.04 12.7 13.9
105度 13.1 1.05 12.5 13.7
120度 12.5 1.04 12.0 13.1
135度 12.4 1.04 12.0 12.9
150度 13.2 1.04 12.6 13.7
165度 13.3 1.04 12.7 13.9
表25
 A  B
 倾斜的平均  L2/L1  ×  倾斜的平均  L2/L1  ×
 0度  5.6  1.01  5.6  5.7  5.2  1.01  5.2  5.3
 15度  5.9  1.01  5.8  5.9  5.2  1.01  5.2  5.2
 30度     5.4  1.01  5.4  5.5  5.7  1.01  5.6  5.8
 45度  5.5  1.01  5.4  5.5  5.4  1.01  5.4  5.5
 60度  5.7  1.01  5.7  5.8  5.6  1.01  5.5  5.6
 75度  5.3  1.01  5.3  5.4  5.4  1.01  5.3  5.4
 90度  5.7  1.01  5.6  5.7  5.7  1.01  5.6  5.7
 105度  5.8  1.01  5.8  5.9  5.6  1.01  5.5  5.6
 120度  5.7  1.01  5.6  5.8  5.6  1.01  5.5  5.6
 135度  5.8  1.01  5.7  5.8  5.6  1.01  5.5  5.7
 150度  5.1  1.01  5.0  5.1  5.7  1.01  5.7  5.8
 165度  5.5  1.01  5.4  5.5  5.7  1.01  5.7  5.8
 C  D
 倾斜的平均  L2/L1  ×  倾斜的平均  L2/L1  ×
 0度  5.7  1.01  5.6  5.7  5.7  1.01  5.6  5.7
 15度  5.8  1.01  5.8  5.9  5.6  1.01  5.5  5.6
 30度  5.6  1.01  5.6  5.7  5.4  1.01  5.3  5.4
 45度  5.5  1.01  5.5  5.6  5.4  1.01  5.3  5.4
 60度  5.2  1.01  5.2  5.2  4.9  1.01  4.9  5.0
 75度  5.7  1.01  5.6  5.7  4.7  1.01  4.7  4.8
 90度  5.5  1.01  5.5  5.6  5.4  1.01  5.3  5.4
 105度  5.7  1.01  5.7  5.8  5.8  1.01  5.7  5.8
 120度  5.9  1.01  5.8  6.0  5.5  1.01  5.4  5.5
 135度  5.5  1.01  5.5  5.6  5.4  1.01  5.4  5.5
 150度  5.4  1.01  5.4  5.5  5.7  1.01  5.6  5.7
 165度  5.4  1.01  5.3  5.4  5.1  1.01  5.1  5.2
 E
 倾斜的平均  L2/L1  ×
 0度  5.3  1.01  5.3  5.4
 15度  5.6  1.01  5.5  5.7
 30度  5.2  1.01  5.1  5.2
 45度  5.5  1.01  5.5  5.6
 60度  5.5  1.01   5.5  5.6
 75度  5.8  1.01  5.7  5.8
 90度  5.4  1.01  5.3  5.4
 105度  5.2  1.01  5.1  5.2
 120度  5.4  1.01  5.3  5.4
 135度  5.1  1.01  5.0  5.1
 150度  5.8  1.01  5.7  5.8
 165度  5.1  1.01  5.1  5.1
表26
A B
顷斜的平均 L2/L1 × 顷斜的平均 L2/L1 ×
0度 19.5 1.10 17.8 21.5 19.8 1.10 18.0 21.7
15度 19.0 1.10 17.4 20.8 19.3 1.10 17.6 21.2
30度 19.2 1.10 17.5 21.0 19.3 1.10 17.6 21.2
45度 19.1 1.09 17.4 20.9 19.0 1.09 17.4 20.8
60度 19.8 1.10 18.0 21.8 19.7 1.10 17.9 21.7
75度 19.1 1.10 17.4 20.9 19.2 1.10 17.5 21.0
90度 19.5 1.10 17.8 21.5 19.4 1.10 17.7 21.3
105度 19.5 1.10 17.7 21.4 19.6 1.10 17.8 21.6
120度 19.1 1.09 17.4 20.9 19.8 1.10 18.0 21.7
135度 19.4 1.10 17.7 21.3 19.5 1.10 17.7 21.5
150度 19.5 1.10 17.7 21.4 18.9 1.09 17.3 20.7
165度 19.4 1.10 17.7 21.3 19.5 1.10 17.8 21.5
C D
嘲斜的平均 L2/L1 × 陨斜的平均 L2/L1 ×
0度 19.3 1.10 17.6 21.1 19.2 1.10 17.5 21.0
15度 19.2 1.10 17.5 21.0 19.9 1.10 18.1 22.0
30度 19.3 1.10 17.6 21.1 18.9 1.09 17.3 20.7
45度 19.4 1.10 17.7 21.4 19.5 1.10 17.7 21.4
60度 19.6 1.10 17.8 21.6 19.6 1.10 17.8 21.6
75度 19.4 1.10 17.7 21.4 19.7 1.10 17.9 21.7
90度 19.4 1.10 17.7 21.3 19.7 1.10 17.9 21.7
105度 19.4 1.10 17.7 21.4 19.3 1.10 17.7 21.2
120度 19.5 1.10 17.7 21.4 19.8 1.10 17.9 21.8
135度 19.4 1.10 17.7 21.3 19.6 1.10 17.8 21.5
150度 19.8 1.10 18.0 21.9 19.6 1.10 17.8 21.6
165度 19.5 1.10 17.7 21.4 19.5 1.10 17.8 21.5
E
倾斜的平均 L2/L1 ×
0度 20.3 1.11 18.3 22.5
15度 19.6 1.10 17.9 21.6
30度 19.3 1.10 17.7 21.2
45度 18.8 1.09 17.2 20.6
60度 19.0 1.09 17.4 20.8
75度 19.3 1.10 17.6 21.2
90度 19.4 1.10 17.6 21.3
105度 19.0 1.10 17.4 20.9
120度 20.3 1.11 18.4 22.4
135度 18.9 1.09 17.4 20.7
150度 19.0 1.09 17.4 20.8
165度 19.0 1.09 17.4 20.8
从表23~26可以看出,比较例的薄膜在所有的测量点的所有的方向,或是所有的测量点的一部分方向,倾斜的绝对值的平均不能成为20度及以上、75度及以下。
接着,与实施例1~3相同,把比较例1~4的光控制薄膜组装到15英寸边沿照明型背面照明(冷阴极管上下各1灯)中,将其设置在导光板上,使棱镜面或凹凸图形面成为光出射面,测量了水平方向±45°,垂直方向±45°的亮度分布(出射角分布)。与实施例1相同,表27~表30表示在5个位置A~E测量出的结果。还有,表31一并表示A~E这5点的所有的结果(θave,Lr,θave/Lr,θave×Lr)的平均值以及用薄膜混浊度测量仪(HGM-2K:スガ試験機社)测量出的薄膜混浊度值。另外,表中的数值(亮度)的单位是「cd/m2」。还有,图17表示在比较例1的背面照明的位置C的左右方向和上下方向的亮度分布。
表27
A B C D E
平行方向 左45度 2040 2030 2320 2050 1980
左30度 2170 2150 2480 2150 2090
0度 2080 2080 2380 2020 2030
右30度 2160 2160 2490 2100 2140
右45度 2020 2030 2310 1970 2060
垂直方向 上45度 115 111 144 145 153
上30度 1600 1610 2230 3240 3250
0度 2080 2080 2380 2040 2030
下30度 3280 3270 2210 1510 1510
下45度 159 156 152 121 117
表28
A B C D E
平行方向 左45度 1190 1140 1450 1190 1170
左30度 1210 1180 1450 1200 1190
0度 1140 1130 1350 1140 1130
右30度 1190 1200 1450 1200 1210
右45度 1150 1200 1450 1170 1200
垂直方向 上45度 1180 1170 1790 2600 2580
上30度 1150 1150 1660 1970 1960
0度 1140 1130 1350 1140 1130
下30度 1930 1940 1620 1090 1080
下45度 2570 2580 1740 1110 1120
表29
A B C D E
平行方向 左45度 1100 1050 1380 1110 1100
左30度 1060 1030 1290 1060 1050
0度 997 993 1190 980 986
右30度 1030 1020 1290 1060 1050
右45度 1060 1060 1370 1090 1120
垂直方向 上45度 1140 1130 1780 2590 2630
上30度 1020 1030 1520 1740 1750
0度 997 993 1190 980 986
下30度 1700 1680 1460 968 973
下45度 2510 2530 1700 1060 1040
表30
A B C D E
平行方向 左45度 1100 1080 1300 1120 1090
左30度 1440 1400 1700 1440 1410
0度 1480 1490 1720 1470 1480
右30度 1410 1440 1700 1420 1430
右45度 1080 1110 1300 1080 1120
垂直方向 上45度 1090 1080 1480 2020 2010
上30度 1370 1380 1920 2340 2350
0度 1480 1490 1720 1470 1480
下30度 2350 2340 1880 1310 1300
下45度 2000 2010 1480 1030 1050
表31
混浊度 av.slope Lratio θave/Lr θave*Lr
比较例l 91.8 28.4 1.21 23.4 34.6
比较例2 91.8 12.8 1.04 12.2 13.3
比较例3 56.0 5.5 1.01 5.4 5.5
比较例4 95.7 19.4 1.10 17.7 21.3
从表28~30的结果可以看出,背面照明中组装了以前的光漫射片时,与实施例的薄膜(表11~表15和表20~表22)相比,不能得到良好的正面亮度。
还有,从表27的结果可以看出,棱镜片由于凹凸的排列而导致亮度随方向的变化大,而本实施的薄膜则亮度比较均匀地分布,具有适度的光漫射性。再有,从图16和图17的结果可以看出,本实施例的光控制薄膜,40度以内的亮度高,在正面方向能够得到与棱镜片同等或者高于它的高出射光。
另外,把多张比较例中准备好的棱镜片和光漫射性进行适当组合,组装到背面照明中,就能够得到与实施例同等的正面亮度,当然,背面照明的厚度增加了,还有,成本也增加了。
从以上的实施例也可以看出,按照本发明,使得光控制薄膜的凹凸图形的倾斜和形状满足特定的关系,就能够提供正面亮度良好,具有适度的光漫射性的光控制薄膜。还有,把这种光控制薄膜组装到背面照明中,就能够用少量的光学薄膜提供正面亮度高,而且不会产生闪烁和干涉图形的背面照明。

Claims (13)

1.一种光控制薄膜,具有凹凸图形,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凸图形中,对于与薄膜的基准面垂直的任意的剖面,由凹凸图形划定的剖面端部的曲线对所述基准面的倾斜的绝对值的平均θave,对于实质上所有的剖面,为20度及以上、75度及以下。
2.一种光控制薄膜,具有由规定的折射率n的材料构成的凹凸图形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凸图形中,对于与薄膜的基准面垂直的任意的剖面,由凹凸图形划定的剖面端部的曲线对所述基准面的倾斜的绝对值的平均θave,对于实质上所有的剖面,为78-34n≤θave≤118-34n。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控制薄膜,包含所述剖面端部的曲线的剖面的方向的不同所造成的所述倾斜的绝对值的平均的差,在30度以内。
4.一种光控制薄膜,具有凹凸图形,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凸图形中,对于与薄膜的基准面垂直的任意的剖面,由凹凸图形划定的剖面端部的曲线对所述基准面的倾斜的绝对值的平均θave以及所述剖面端部的曲线的长度L2对由所述基准面和剖面的交叉部所划定的直线的长度L1的比Lr=L2/L1,对于实质上所有的剖面,满足下式(1)或(2),
θave÷Lr≥20         (1)
25≤θave×Lr≤60     (2)
5.一种光控制薄膜,具有由规定的折射率n的材料构成的凹凸图形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凸图形中,对于与薄膜的基准面垂直的任意的剖面,由凹凸图形划定的剖面端部的曲线对所述基准面的倾斜的绝对值的平均θave以及所述剖面端部的曲线的长度L2对由所述基准面和剖面的交叉部所划定的直线的长度L1的比Lr=L2/L1,对于实质上所有的剖面,满足下式(3)或(4),
θave÷Lr×n2≥40       (3)
50≤θave×Lr×n2≤135  (4)
6.如权利要求1、2、4、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光控制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剖面端部的曲线的倾斜的绝对值的平均θave随着剖面的方向从与所述光控制薄膜的基准面平行的第1方向转向与所述光控制薄膜的基准面平行、与所述第1方向直交的第2方向而逐渐增加。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控制薄膜,其特征在于,对所述剖面端部的曲线的基准面的倾斜随着从薄膜的一端侧转向另一端侧而渐增或渐减。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控制薄膜,其特征在于,在把所述光控制薄膜用于背面照明,对位于与所述背面照明的光源的较长方向大致直交的剖面上的剖面端部的曲线按一定的间隔进行分割,按所述分割成的间隔算出了该剖面端部的曲线的所述光源侧的倾斜面对所述基准面的倾斜的绝对值的平均时,该倾斜的绝对值的平均随着向光源靠近而变大。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控制薄膜,其特征在于,在把所述光控制薄膜用于背面照明,并且,对位于与所述背面照明的光源的较长方向大致直交的剖面上的剖面端部的曲线按一定的间隔进行分割,按所述分割成的间隔算出了该剖面端部的曲线的所述光源侧的倾斜面对所述基准面的倾斜的绝对值的平均时,该倾斜的绝对值的平均随着向光源靠近而变小。
10.一种背面照明装置,具有在至少一端部配置了光源、以与所述一端部大致直交的面为出射面的导光板和配置在所述导光板的光出射面上的光控制薄膜,所述光控制薄膜为权利要求1至5、7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光控制薄膜。
11.一种背面照明装置,具有在至少一端部配置了光源、以与所述一端部大致直交的面为出射面的导光板和配置在所述导光板的光出射面上的光控制薄膜,所述光控制薄膜为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控制薄膜。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背面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光控制薄膜配置成把与配置了光源的端部平行的方向作为第1方向。
13.一种背面照明装置,具有光控制薄膜和依次在光控制薄膜的光出射面侧的相反侧的光漫射件和光源,其特征在于,作为所述光控制薄膜,采用了权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光控制薄膜。
CNB038204355A 2002-08-30 2003-08-28 光控制薄膜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73176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7)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54144/2002 2002-08-30
JP2002254144 2002-08-30
JP2003049533 2003-02-26
JP49533/2003 2003-02-26
JP2003286160 2003-08-04
JP286160/2003 2003-08-04
PCT/JP2003/010927 WO2004021052A1 (ja) 2002-08-30 2003-08-28 光制御フィル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78927A CN1678927A (zh) 2005-10-05
CN100373176C true CN100373176C (zh) 2008-03-05

Family

ID=319821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3820435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73176C (zh) 2002-08-30 2003-08-28 光控制薄膜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3) US7320535B2 (zh)
JP (2) JP4440788B2 (zh)
KR (1) KR100937093B1 (zh)
CN (1) CN100373176C (zh)
TW (1) TWI269070B (zh)
WO (1) WO200402105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937093B1 (ko) * 2002-08-30 2010-01-21 키모토 컴파니 리미티드 광제어 필름
WO2004083951A1 (en) * 2003-03-18 2004-09-3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Reflective electrophoretic display device with improved contrast
CN100442085C (zh) * 2004-03-03 2008-12-10 木本股份有限公司 光控制薄膜及使用了它的背照光装置
CN100445775C (zh) * 2004-03-03 2008-12-24 木本股份有限公司 光控制薄膜及使用了它的背照光装置
KR20060015174A (ko) * 2004-08-13 2006-02-1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프리즘 시트 및 이를 구비한 액정표시장치
JP4771706B2 (ja) * 2005-01-26 2011-09-14 株式会社きもと 電飾看板用バックライト、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電飾看板
JP4311366B2 (ja) * 2005-03-28 2009-08-12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光源装置、表示装置、端末装置及び光学部材
KR101146534B1 (ko) * 2005-04-26 2012-05-2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광학 유닛, 이를 갖는 백라이트 어셈블리 및 이를 갖는표시 장치
KR100682875B1 (ko) * 2005-06-08 2007-02-15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다중 주기의 패턴을 갖는 도광판 및 이를 채용한디스플레이 소자용 조명장치
US7846356B2 (en) 2005-10-04 2010-12-07 Kimoto Co., Ltd. Method for producing surface convexes and concaves
KR101255292B1 (ko) * 2005-12-23 2013-04-15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액정 표시 장치
US7320823B2 (en) * 2006-02-14 2008-01-22 Kimoto Co., Ltd. Light diffusing body and a transmission type screen
KR101328818B1 (ko) 2006-03-30 2013-11-13 키모토 컴파니 리미티드 표면요철의 제작방법
TW200736754A (en) * 2006-03-31 2007-10-01 Gamma Optical Co Ltd Optical film for edge-type backlight module
JP4874009B2 (ja) * 2006-06-19 2012-02-08 シチズン電子株式会社 光拡散装置
KR100952144B1 (ko) * 2006-12-26 2010-04-09 한국생산기술연구원 경사 곡면이 형성된 마이크로 렌즈 및 그 제조방법, 그리고이를 이용한 도광판, 백라이트유닛 및 표시장치
JPWO2008117719A1 (ja) * 2007-03-26 2010-07-15 株式会社きもと 表面凹凸の作製方法
KR100817101B1 (ko) * 2007-04-04 2008-03-26 한국과학기술원 폴리머 또는 레지스트 패턴과 이를 이용한 몰드, 금속 박막패턴, 금속 패턴 및 이들의 형성 방법
JP5431320B2 (ja) * 2007-07-17 2014-03-05 クリー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内部光学機能を備えた光学素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1765792B (zh) * 2007-09-27 2014-12-31 木本股份有限公司 表面凹凸膜及光扩散性片
KR100949425B1 (ko) * 2007-11-14 2010-03-24 인더스트리얼 테크놀로지 리서치 인스티튜트 광학분산모듈
JP4613947B2 (ja) * 2007-12-07 2011-01-19 ソニー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色変換素子及び表示装置
US20100128351A1 (en) * 2008-11-21 2010-05-27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Curved sided cone structures for controlling gain and viewing angle in an optical film
JP5724171B2 (ja) * 2009-01-09 2015-05-27 ソニー株式会社 光学素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原盤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表示装置
US20110096403A1 (en) * 2009-10-22 2011-04-28 Lin Cheng Anti-glare optical modul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8425067B2 (en) * 2009-11-20 2013-04-23 Entire Technology Co., Ltd. Composite diffuser structure and backlight module
JP5625452B2 (ja) * 2010-04-01 2014-11-19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US20110241977A1 (en) * 2010-04-01 2011-10-06 Microsoft Corporation Enhanced viewing brightness for surface display
WO2013022606A1 (en) * 2011-08-05 2013-02-14 Rambus Inc. Lighting assembly with configurable illumination profile
TW201409096A (zh) * 2012-08-17 2014-03-01 財團法人車輛研究測試中心 模組化微結構導光裝置
WO2015095288A2 (en) * 2013-12-19 2015-06-25 Corning Incorporated Textured surfaces for display applications
KR101945661B1 (ko) * 2015-03-12 2019-02-07 주식회사 쿠라레 확산판
EP4307031A3 (en) 2016-11-30 2024-03-20 Molecular Imprints, Inc. Generating a virtual content display
US12092836B2 (en) * 2018-10-26 2024-09-17 Viavi Solutions Inc. Optical element and optical system
CN110173661B (zh) * 2019-06-27 2024-04-12 华域视觉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能控制光线分布的信号灯花纹、汽车信号灯及汽车
EP4398005A1 (en) * 2021-09-01 2024-07-10 Scivax Corporation Optical element and optical system device using same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289390A (ja) * 1993-04-06 1994-10-18 Sharp Corp 液晶表示装置
EP1122559A2 (en) * 2000-01-26 2001-08-08 Nakane Co., Ltd. Light-collective film
CN1321896A (zh) * 2000-04-26 2001-11-14 夏普株式会社 光学薄膜及其制造方法和装置
US20010046134A1 (en) * 2000-04-27 2001-11-29 Dai Nippon Printing Co., Ltd. Directional diffusing film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032899B2 (ja) 1990-10-09 2000-04-17 株式会社エンプラス 照明装置
JP3233669B2 (ja) 1991-12-25 2001-11-26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光拡散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JPH07198911A (ja) * 1994-01-05 1995-08-01 Sekisui Chem Co Ltd 面光源装置用光線制御シート
JP2742880B2 (ja) 1994-08-12 1998-04-22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面光源、それを用いた表示装置、及びそれらに用いる光拡散シート
JP3475797B2 (ja) * 1998-07-28 2003-12-08 松下電工株式会社 光拡散板の製造方法
JP3346539B2 (ja) * 1999-03-02 2002-11-18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フィルムレンズ及び面光源
JP2000352607A (ja) 1999-06-11 2000-12-19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光拡散フィルム、その製造方法、面光源及び表示装置
TW571121B (en) * 2000-08-01 2004-01-11 James Cowan Directional reflector, method for making directional reflector and method for obtaining white light using directional reflector having a reflective surface
US7017240B2 (en) * 2001-02-08 2006-03-28 The Glad Products Company Closure device
JP2003121619A (ja) 2001-10-19 2003-04-23 National Institute Of Advanced Industrial & Technology 光学素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6898012B2 (en) * 2002-05-16 2005-05-24 Eastman Kodak Company Light reflector with variable diffuse light reflection
US6846098B2 (en) * 2002-05-16 2005-01-25 Eastman Kodak Company Light diffuser with variable diffusion
KR100937093B1 (ko) * 2002-08-30 2010-01-21 키모토 컴파니 리미티드 광제어 필름
DE10351964B4 (de) * 2002-11-20 2008-01-17 Elotex Ag Mörtelformulierung und Verfahren zum Entfernen einer Schicht aus der abgebundenen Mörtelformulierung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289390A (ja) * 1993-04-06 1994-10-18 Sharp Corp 液晶表示装置
EP1122559A2 (en) * 2000-01-26 2001-08-08 Nakane Co., Ltd. Light-collective film
CN1321896A (zh) * 2000-04-26 2001-11-14 夏普株式会社 光学薄膜及其制造方法和装置
US20010046134A1 (en) * 2000-04-27 2001-11-29 Dai Nippon Printing Co., Ltd. Directional diffusing film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0009060A (ja) 2010-01-14
JPWO2004021052A1 (ja) 2005-12-22
US20050243561A1 (en) 2005-11-03
JP5209586B2 (ja) 2013-06-12
JP4440788B2 (ja) 2010-03-24
CN1678927A (zh) 2005-10-05
TW200409961A (en) 2004-06-16
KR100937093B1 (ko) 2010-01-21
US20080043489A1 (en) 2008-02-21
TWI269070B (en) 2006-12-21
WO2004021052A1 (ja) 2004-03-11
US7320535B2 (en) 2008-01-22
US20080007969A1 (en) 2008-01-10
KR20050058466A (ko) 2005-06-16
US7771091B2 (en) 2010-08-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373176C (zh) 光控制薄膜
US7481564B2 (en) Light control film and backlight unit using the same
US20160259115A1 (en) Prism sheet, surface light source device, image source unit,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8899768B2 (en) Luminance enhancement film having a substrate incorpo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or diffusion
US7699503B2 (en) Light control film and backlight unit using the same
CN109143428B (zh) 扩散片、背光、液晶显示设备、以及制造扩散片的方法
CN100501459C (zh) 液晶显示器,光学片的制造方法和光学片
WO2011074647A1 (ja) 光拡散性シート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バックライト
CN103185912A (zh) 微结构导光板及侧光式背光模组
JP2020504846A (ja) 水平面の視野向上のための転向フィルム及びレンズ状ディフューザを有する光制御フィルム
US9841541B2 (en) Luminance enhancement film having a substrate incorporation dispersed particles for diffusion
CN112198571A (zh) 一种光扩散结构及光扩散片
WO2023071594A1 (zh) 一种匀光膜及其制备方法
US11163102B2 (en) Backlight module and light guide plate thereof and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same
TWI494612B (zh) 具有包含分散粒子以供擴散之基材的增亮膜
JP4303538B2 (ja) 光制御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バックライト
CN100445775C (zh) 光控制薄膜及使用了它的背照光装置
TWI323791B (zh)
CN116068678A (zh) 一种匀光膜、一种新型复合匀光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6068682A (zh) 一种匀光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6068684A (zh) 一种匀光膜、一种三棱锥匀光膜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305

Termination date: 2016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