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442085C - 光控制薄膜及使用了它的背照光装置 - Google Patents

光控制薄膜及使用了它的背照光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442085C
CN100442085C CNB2005800065081A CN200580006508A CN100442085C CN 100442085 C CN100442085 C CN 100442085C CN B2005800065081 A CNB2005800065081 A CN B2005800065081A CN 200580006508 A CN200580006508 A CN 200580006508A CN 100442085 C CN100442085 C CN 100442085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rol film
light control
light
fomale
ma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58000650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926449A (zh
Inventor
饵取英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imoto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imoto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imoto Co Ltd filed Critical Kimoto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9264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2644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42085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42085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以力求提高正面亮度,并且具备适当的光扩散性,无干涉图形和闪光问题的光控制薄膜。它是具有凹凸面的光控制薄膜(10),所述凹凸面构成为,就与薄膜的基准面垂直的任意断面而言,该断面曲线对基准面的倾斜的绝对值的平均(θave(度))大于等于20度小于等于75度,并且,实质上在所有断面曲线上满足断面曲线的偏斜度(JIS B0601∶2001)的绝对值小于等于1.2的条件。

Description

光控制薄膜及使用了它的背照光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使用于液晶显示器等的背照光装置的光控制薄膜及使用该光控制薄膜的背照光装置。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在液晶显示器等上,被使用的是侧边型或直下型背照光装置。由于侧边型背照光装置能使自身的厚度变薄,被使用于笔记本电脑等;而直下型背照光装置多用于大型液晶电视机。
这些以往的背照光装置,存在着从正面倾斜出射光的成分。特别是侧边型的背照光装置,从正面大幅度倾斜出射光的成分多,很难得到高度的正面亮度。
因此,以往的背照光装置,为了提高正面亮度,多枚组合使用散光板等光学薄膜和光扩散薄膜,将出射光正面直射。(例;特开平9-127314号公报(权利要求1,段落号0034)参照)。
散光板虽然能够根据几何光学为基础的表面设计来增加从正面(与薄膜面正交的面)出射的光的比例,但是,起因于有规则的排列的凸部,容易出现干涉状图形,并且,仅借此导致闪光,从而产生不容易视看的缺点。另外,因为使光过于集中于正面就不能扩大视野角度。
另一方面,单独使用扩散薄膜的情况下,虽然不发生所述问题,但是正面亮度就会不充分。
所以,如所述所示,散光板与光扩散薄膜被并用使用。但是,出现了借由扩散薄膜的使用降低由导光板提高了的正面亮度,另外,借由薄膜的层叠使各构件之间产生牛顿环及构件之间接触损伤等等问题。
[专利文献1]特开平9-12731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因此,本发明以提供靠单独或者与散光板并用的手段力求准确的正面亮度提高,同时具备适度光扩散性而不产生干涉状图形和闪光问题的光控制薄膜,及使用该光控制薄膜的背照光装置为目的。
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达成所述目的,本发明人关于光控制薄膜的表面形状,对规定凹凸形状,对薄膜面(基准面)的凹凸部分的长度或倾斜,凹凸的高度,间距等的表面形状的种种要素进行锐意研究,发现了对于凹凸面的薄膜面的倾斜与形状进行恰当的控制,将入射到薄膜上的光高效地从薄膜的正面方向(出射方向)出射的话,可以使正面亮度提高。
再具体而言,如图1所示,设定与薄膜面(形成凹凸面的面和其反面)垂直的任意方向的断面100的情况之下,将满足,划定其断面端部的曲线(断面曲线101)倾斜(度)绝对值的平均(θave)在特定范围(条件A1),或者由薄膜面与断面的交叉部决定的直线102的长(L1)与断面曲线101的长(L2)之比(Lr=L2/L1)在特定范围(条件A2)的任何一个条件,并且,还满足断面曲线的偏斜度(Skewness)PSK(JISB0601:2001)在特定范围(条件B1),或尖锐度Pku(JIS B0601:2001)在特定范围(条件B2)的时候,发现可以达成良好的正面亮度,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上述条件中A1,A2是决定薄膜上存在的凹凸倾斜程度的参数,条件B1,B2是决定凹凸形状的参数。具体而言,偏斜度Psk表示了凹凸高度的非对称性即偏斜度(高度方向的概率密度函数的非对称性尺度),例如在考虑一个凸形状的时候,不与中心线偏离的情况下Psk是0,据偏向中心线的哪一侧而符号不同,但是绝对值越大与中心线的偏离越大。另外尖锐度Pku是表示凹凸的尖度(概率密度函数的高度方向的尖锐度尺度),概率密度函数标准分布的形状尖锐度Pku是3,尖锐度Pku大于该标准的情况下会形成尖锐状,小于该标准的情况下会在凸部顶端形成破损状。本发明光控制薄膜,对于与这种倾斜和形状有关的条件,满足A1,A2中至少一方,并且满足B1,B2中的至少一方。
即,本发明光控制薄膜,具有凹凸面,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凹凸面,关于与基准面垂直的任意断面,依据凹凸面划定的断面端部的曲线(以下称为断面曲线),对与所述基准面的倾斜的绝对值的平均(θave(度))为大于等于20度小于等于75度,而且,在实质上所有的断面曲线上,满足所述断面曲线的偏斜度(JIS B0601:2001)的绝对值为小于等于1.2的条件(条件A1+条件B1)。
还有,本发明光控制薄膜是一种具有凹凸面的光控制薄膜,该凹凸面依据由特定折射率n的材料所形成的凹凸层而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凸面,对于与薄膜基准面垂直的断面,依据凹凸面划定的断面曲线(以下称为断面曲线)对所述基准面的倾斜的绝对值的平均(θave(度))为大于等于(36-10n)度,小于等于(86-10n)度,而且,在实质上所有的断面曲线上,满足所述断面曲线偏斜度(JIS B0601:2001)的绝对值为小于等于(n-0.4)的条件(条件A1’(给条件A1添加折射率n的条件)+条件B1)。
再有,本发明光控制薄膜为具有凹凸面的光控制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凸面,对于与薄膜基准面垂直的任意断面,依据凹凸面划定的断面端部曲线(以下称为断面曲线),对所述基准面的倾斜的绝对值的平均(θave(度))为大于等于20度小于等于75度,而且,在实质上所有的断面曲线上,满足所述断面曲线的尖锐度(JIS B0601:2001)为大于等于1.5小于等于5.0的条件(条件A1+条件B2)。
并且,本发明光控制薄膜是一种具有凹凸面的光控制薄膜,该凹凸面依据由特定折射率n的材料所形成的凹凸层而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凸面,就与薄膜的基准面垂直的任意断面而言,依据凹凸面划定的断面端部曲线(以下称为断面曲线),对所述基准面的倾斜的绝对值之平均(θave(度))为大于等于(36-10n)度,小于等于(86-10n)度,而且,在实质上所有的断面曲线上,满足所述断面曲线的尖锐度(JISB0601:2001)为大于等于1.5小于等于(10n-11)的条件(条件A1’+条件B2)。
另外,本发明光控制薄膜是具有凹凸面的光控制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凸面,就与薄膜的基准面垂直的任意断面而言,据所述基准面与断面的交叉部划定的直线长度(L1)与依据所述凹凸面划定的断面端部曲线(以下称为断面曲线)的长度(L2)之比(Lr=L2/L1)为1.1≤Lr≤1.8,而且,对实质上所有的断面,满足所述断面曲线的偏斜度(JIS B0601:2001)的绝对值为小于等于1.2的条件(条件A2+B1)。
还有,本发明光控制薄膜是由特定折射率n的材料构成凹凸层而形成的具有凹凸面的光控制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凸面,就与薄膜的基准面垂直的任意断面而言,依据所述基准面和断面交叉部划定的直线长度(L1),与依据所述凹凸面划定的断面端部曲线(以下称为断面曲线)的长度(L2)之比(Lr=L2/L1)为(1.9-0.5n)≤Lr≤1.8,而且,对实质上所有的断面,满足所述断面曲线的偏斜度(JIS B0601:2001)的绝对值是小于等于(n-0.4)的条件。(条件A2’(给A2’添加折射率)+条件B1)。
再有,本发明光控制薄膜为具有凹凸面的光控制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凸面,就与薄膜的基准面垂直的任意断面而言,据所述基准面与断面的交叉部而划定的直线长度(L1)与据所述凹凸面划定的断面端部曲线(以下称为断面曲线)长度(L2)之比(Lr=L2/L1)是1.1≤Lr≤1.8,并且,对实质上所有断面,满足所述断面曲线的尖锐度(JIS B0601:2001)大于等于1.0小于等于4.5的条件(条件A 2+条件B2)。
还有,本发明光控制薄膜是一种具有凹凸面的光控制薄膜,该凹凸面依据由特定折射率n的材料所形成的凹凸层而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凸面,就与薄膜的基准面垂直的任意断面而言,依据所述基准面和断面的交叉部而划定的直线长度(L1)与依据所述凹凸面划定的断面端部曲线(以下成为断面曲线)长度(L2)之比(Lr=L2/L1)为(1.9-0.5n)≤Lr≤1.8,而且,对实质上所有断面,满足所述断面曲线的尖锐度(JIS B0601:2001)大于等于1.0小于等于(10n-11.5)的条件(条件A2’+条件B2)。
在于本发明,所谓薄膜的基准面是指将薄膜视为概略平面时的平面,在本发明光控制薄膜的凹凸形成面与反对面是平滑的情况下,可以将该面看作基准面。还有,在反对侧之面不平滑而是为凹凸面的情况下,可以将包含不同2个方向中心线的面看作基准面。
对于这样的基准面的断面曲线长度(L2),一般来说将断面曲线用y=f(x)表示的时候,使用x把f(x)微分之后的f’(x),可以用下式(1)表示。
[式1]
L 2 = ∫ 0 L 1 1 + f ′ ( x ) 2 dx - - - ( 1 )
并且对于基准面的断面曲线的倾斜,一般来说可以用x微分断面曲线f(x)之后的f’(x)来求得,如果将所求所述值的区间长度设为L,那么其绝对值的平均(Sav),可用下式(2)来表示.并且角度表示此倾斜的倾斜的绝对值的平均(θav)可以用下式(3)来表示。
[式2]
S av = 1 L ∫ 0 L | f ′ ( x ) | dx - - - ( 2 )
[式3]
θ av = 1 L ∫ 0 L | tan - 1 f ′ ( x ) | dx - - - ( 3 )
作为制品设计来说使用这样的函数是可能的,但是对于实际的制品,用一般函数记述断面曲线是很困难的,因而得到长度(L2)和倾斜的绝对值的平均也很困难。从而,在本发明中如下所示将求得的值作为断面曲线的长度及倾斜的绝对值的平均值来定义。
首先,利用表面测定装置,测定从凹凸面上的任意点向着任意方向的断面曲线。测定结果为,由向断面方向,在特定间隔(Δd)的位置(d1,d2,d3,…,dm)所测定的表面高度的数据(h(d1),h(d2),h(d3),…,h(dm))而构成。例如,图2所示,就是把纵轴作为凹凸的高度,横轴作为断面曲线的方向的,作为图表来表现的数据。用一个间隔区分的断面曲线部分(例如(a-b),(cd)),若间隔足够短的话可以看作是直线,其长度λi(i=1,2,3,…,m-1)可用下式(4)表示。
[式4]
λ i = ( h ( d i ) - h ( d i + 1 ) ) 2 + Δ d 2 - - - ( 4 )
而且,如下式(5)所示,对于用特定间隔(Δd)区分的断面曲线的所有部分,合计所得到的长度作为L2。
[式5]
L 2 = Σ i = 1 m - 1 λ i - - - ( 5 )
再有,所述用一个间隔区分的断面曲线部分的倾斜的绝对值θi(i=1,2,3,…,m-1)(单位为「度」)可以下式(6)表示。
[式6]
θ i = tan - 1 ( h ( d i + 1 ) - h ( d i ) Δd ) - - - ( 6 )
而且,如下式(7)所示,对于由特定间隔(Δd)区分开的断面曲线的所有部分,将所得到的所述偏斜度的平均值作为倾斜的绝对值的平均θave
[式7]
θ ave = 1 m Σ i = 1 m | θ i | - - - ( 7 )
所述间隔(Δd)的长度是可以充分正确地反映包含在断面曲线中的凹凸面形状的程度的长度。具体来说是在1.0μm以下程度的间隔。
本发明的背照光装置,具备:至少在一端配置光源,将与所述一端大致正交的面作为光出射面的导光板,;以及配置于所述导光板的光出射面的光控制薄膜,其特征在于,作为所述光控制薄膜,使用了所述光控制薄膜。
还有,本发明背照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背照光装置的所述光控制薄膜和所述导光板之间使用散光板。
本发明的背照光装置,具备:光源;配置在所述光源一侧的光扩散板;以及配置在所述光扩散板的、所述光源以外的一侧的光控制薄膜,其特征在于,作为所述光控制薄膜,使用了所述光控制薄膜。
发明效果
本发明光控制薄膜,因具有特定形状的凹凸面,可以增加从凹凸面相反一侧入射而从凹凸面出射的光中的,正面,尤其是出射角在0~30度范围的成分,可以达到远远高于普通扩散薄膜的正面亮度。而且,同时具备适度的光扩散性,不会生成闪光或干涉状图形。
另外,由于使用特定的光控制薄膜,所以本发明背照光装置是正面亮度很高,而且具有适当的光扩散性,因此不会产生干涉状图形的背照光装置。并且,可以抑制由散光板和其他构件的接触而导致的散光板损伤的发生。
具体实施方式
接下来,将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光控制薄膜及背照光装置进行详细说明。然而,在本发明的说明中用的附图中,所示的各要素尺寸(厚度,宽度,高度等)是根据说明的需要而扩大或缩小,并不反映实际的光控制薄膜及背照光装置的各要素尺寸。
图3(a)~(c)是示意地表示本发明光控制薄膜实施方式的图。如图所示,本发明光控制薄膜是在基本上平面状的薄膜的一面上形成微细凹凸,而且在该凹凸形状上具有特征。凹凸如(a)和(b)所示,在作为基底材料的薄膜一侧之面所形成的层上形成也行,如(c)所示,只在凹凸所形成之层上构成光控制薄膜也可以。
本发明光控制薄膜,在从凹凸面所形成的面反对面的一侧入射的光从凹凸面出射的时候,控制光的方向,使从出射光中从正面向特定角度范围内的光的成分变得更多,由此提高正面亮度,同时,可以给与能防止闪光的光扩散性。凹凸形成面与反对面为典型的平滑面但不限定为平滑面。例如,可以钝化,也可以形成为特定的点状。
下面,关于为控制所述光方向的凹凸形状的条件进行说明。
在本发明中,如最初的图4-1所示,对于由旋转体构成的单一的凸部形(图4-2)状;该旋转体为,以x y平面为基准面,将在与其正交的面上画出的任意曲线针对z轴旋转,改变凸形形状,高度,入射光的入射角来对入射光与出射光的关系在3维空间内进行模拟实验,研究了能够得到最适合的出射光的条件。并且,与从实际背面照明装置的导光板出射的光有着相同分布的光从该凸部的底面入射时,根据计算求得了从凸部出射的光分布(出射角特性)。在此是将凸部的内部折射率n作为一般的丙烯基类树脂折射率1.5来计算的。
图5是表示对图4-2所示的形状的凸部进行模拟实验结果的出射光分布图。图中,实线表示出射光分布;虚线表示入射光分布。这里,为了使正面亮度良好且具备一定程度的光散射性,最理想的是从正面(0度)到±30度的范围内出射的光成分要多。
其次对于形成了多个凸部的凹凸面,为了找出能得到这种条件的出射光特性,对于存在多个所述凸部的系,将凸部的形状及高度进行种种改变之时的出射光分布变化做了模拟实验。
对断面曲线的倾斜的绝对值的平均(θave)与出射光能量的关系进行模拟试验之后的结果如图6所示。图中,横轴为断面曲线的倾斜的绝对值的平均(θave),纵轴为出射光能量,第一组601是对z轴在6度范围内的出射光(以下称为出射光6),第二组602是对z轴在18度范围内所含的出射光(以下称为出射光18)第三组603是对z轴在30度范围内所含的出射光(以下称为出射光30)。
从该模拟试验结果可以看出这种倾向:随着倾斜的绝对值的平均(θaye)的变大,出射光30的比例就会增加,不过大到一定程度后反而会减少。于是,研究了能得到与出射光30之间的相关之凹凸形状的综合性指标,结果了解到,对于在光控制薄膜凹凸面上呈现的断面曲线,采用JIS B0601:2001规定的偏斜度Psk或同JIS B0601:2001规定的尖锐度Pku时,能够最好地描述与出射光30的相关关系。
图7与图8为表示模拟实验结果的图,两图共同表示了在横轴上设定倾斜的绝对值的平均(θave)时的出射光的能量变化。
从这些模拟实验的结果可以了解到,断面曲线的倾斜的绝对值的平均(θave)大于等于20度小于等于70度的时候,出射角30度范围的出射光能量会大幅度增加,但是也会有即使在倾斜的绝对值的平均(θave)在此的范围内出射光30的比例不升高的情况。但是,只对断面曲线的偏斜度(Psk)的绝对值小于等于1.2的结果关注的话(图7「·」点604),了解到出射光30的比例一定很高。另外,只对断面曲线的尖锐度(Pku)的值大于等于1.5小于等于5.0的结果(图8「·」点605)注意的话,出射光30的比例也一定很高。
此断面曲线的倾斜的绝对值的平均(θaye(度))为大于等于20度小于等于70度,或最好为大于等于20度小于等于60度,更好为大于等于20度50度以下的时候,断面曲线偏斜度Psk的绝对值为小于等于1.2,最好为小于等于1.1的时候,另外断面曲线的尖锐度Pku为大于等于1.5小于等于5.0,更好为大于等于1.5小于等于4.5的时候,可以得到更加出色的效果。
还有,模拟断面曲线的长度比(Lr)与出射光能量的关系的实验结果如图9所示。图中,横轴为,对依据光控制薄膜基准面与断面交叉部而划定的直线长度的断面曲线长度之比(Lr),纵轴为,出射光能量,第一组901是对z轴在6度范围内的出射光(以下称为出射光6),第二组902是对z轴在18度范围内所含的出射光(以下称为出射光18)第三组903是对z轴在30度范围内所含的出射光(以下称为出射光30)。
从此模拟实验结果可以了解到,随着长度比(Lr)变大,出射光30的比例会增加,但是大到一定程度反而会有减少的倾向。于是研究了能得到与出射光30之间的相关之凹凸形状的综合性指标,结果知道了,对于在光控制薄膜凹凸面上呈现的断面曲线,在采用JIS B0601:2001规定的偏斜度Psk或同JIS B0601:2001规定的尖锐度Pku的时,能够最好地描述与出射光30的相关关系。
图10与图11为表示模拟实验结果的图,两图共同表示了在横轴上设定长度之比(Lr)时的出射光的能量变化。
从这些模拟实验的结果可以了解到,长度之比(Lr)大于等于1.1小于等于1.8的时候,出射角30度范围的出射光能量有大幅度增加的趋势,但是也会有即使长度比在该范围内,出射光30的比例不升高的情况。但是,只对断面曲线的偏斜度(Psk)的绝对值小于等于1.2的结果关注的话(图10·点904),了解到出射光30的比例一定很高。另外,还了解到只对断面曲线的尖锐度(Pku)的值大于等于1.0小于等于4.5的结果(图11「·」点905)注意的话,出射光30的比例也一定很高。
此长度之比(Lr)大于等于1.1小于等于1.8,最好为大于等于1.2小于等于1.7,或者更好为大于等于1.3小于等于1.6的时候,断面曲线偏斜度Psk的绝对值小于等于1.2,或最好为小于等于1.1的时候,另外断面曲线的尖锐度Pku大于等于1.0小于等于4.5,或最好为大于等于1.0小于等于4.0的情况下,可以得到更出色的结果。
上述条件,有必要对实质上所有断面要满足。所谓「实质上所有断面」是指对特定的光控制薄膜对多个断面观察时,满足于观察的几乎所有断面的话就可以;也包括含有不满足上述条件1,2的断面的情况。例如作为断面,在光控制薄膜的端部截取断面的话,为了减少凹凸也可能会不满足上述条件,不过,对于较长的断面曲线,若满足上述条件的话,则可以作为满足本发明的条件。
然而,在为找出本发明的凹凸面应满足的条件的所述模拟实验中,将凸部假设为由折射率为1.5的材质构成,本发明光控制薄膜的凹凸层就可以采用一般光学薄膜使用的材料,而且这折射率不限定为1.5。考虑折射率n一般化的情况下,断面曲线的倾斜的绝对值的平均(θave(度))为大于等于(36-10n)度小于等于(86-10n)度,断面曲线的偏斜度的绝对值为小于等于(n-0.4),断面曲线的尖锐度为大于等于1.5小于等于(10n-11)的时候,可以得到所述效果。另外,长度比(Lr)为大于等于(1.9-0.5n)小于等于1.8,断面曲线的偏斜度的绝对值为小于等于(n-0.4),断面曲线的尖锐度为大于等于1.0小于等于(10n-11.5)的时候,可以的到所述效果。
考虑这般构成凹凸层的材料之折射率,而设计凹凸面的形状,由此可以更进一步提高对正面方向的亮度。
本发明光控制薄膜,设计其凹凸面使之满足上述条件,由此可以使正面亮度升高并具有一定程度的扩散性。拥有这种特性的本发明光控制薄膜被作为控制出射光方向的薄膜使用。如,直接接于侧边型背照光装置的导光板,或通过光扩散材料等配置于直下型背照光装置的光源上。
本发明光控制薄膜,只要凹凸面断面曲线满足上述条件的范围,凸部的配置没有特别限定,凸部及凹部最好以无规则地被配置。借由无规则的配置,在实质的全部断面上很容易满足上述条件,并且可以防止发生干涉图形。每个凸部及凹部形状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可以相互重叠配置,还可以将一部分或全部的凸部及凹部重叠配置。最理想的是凸部的高度,凹部的深度全都在3~100μm程度,凸部或凹部的配置密度在10个~20万个/mm2程度。图12表示了满足上述条件的典型光控制薄膜的凹凸面。
其次,针对为制造具有所述凹凸面的光控制薄膜的具体构成进行说明。
作为构成本发明光控制薄膜10的基底材料11及凹凸层12的材料,可以用一般光学薄膜使用的材料。具体来说,基底材料11若光透性良好的材料的话,并没有特别的限制,可以使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聚碳酸酯,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三乙酰纤维素,丙烯基,聚氯乙烯等塑料薄膜。
作为构成凹凸层12的材料,如果光透性好的话并无特别限制,可以使用玻璃,高分子树脂等。作为玻璃而言,可以列出硅酸盐玻璃,磷酸盐玻璃,硼酸盐玻璃等氧化玻璃等。作为高分子树脂,可以举出聚脂类树脂,丙烯类树脂,丙烯氨基甲酸脂类树脂,聚脂丙烯酸脂类树脂,聚氨基甲酸脂丙烯酸脂类树脂,环氧丙烯酸类树脂,氨基甲酸脂类树脂,环氧类树脂,聚碳酸脂类树脂,纤维素类树脂,缩醛类树脂,聚乙烯类树脂,聚苯乙烯类树脂,聚丙烯类树脂,聚酰胺类树脂,聚酰亚胺类树脂,密胺类树脂,苯酚类树脂,硅酮类树脂,氟类树脂等热塑性树脂,热固化性树脂,电离放射线固化性树脂等。
在这些材料之中,从加工性,操作性的观点来看,高分子数脂很适合,特别优选的是,采用折射率(JIS K7142:1996)为1.3~1.7程度的材料。作为形成凹凸层的材料,即使采用折射率n在所述范围以外的材料,如果满足条件(A1 OR A2)和(B1 OR B2),也能实现良好的亮度。不过采用这种范围的材料的话,就能得到更高的亮度。特别是,根据材料的折射率,使凹凸面满足条件(A1’OR A2’)和(B1 ORB2),就能进一步提高正面亮度。
在凹凸层12中,像一般光扩散性薄板一样,可以使之含有有机有孔玻璃珠或无机颜料等光扩散剂,但不是必须条件。在本发明光控制薄膜中,即使不使之含有光扩散剂也能发挥凹凸面自身一定程度的光扩散效果。并且,也不会因光扩散剂损伤其他构件或因光扩散剂剥落而产生垃圾。
作为凹凸层12的形成方法,如,1)使用凹凸辊;2)蚀刻处理;3)模具成型的方法,不过从可以制造再现性好且具有特定凹凸层的光控制薄膜这一点来看,最好是使用模具成型法。具体来说可以这样制作:在制作与凹凸面互补形状模型并将构成高分子树脂等凹凸面的材料注入该模具内使之固化之后,再从模具中取出;在使用基底材料的情况下,将高分子树脂等注入模具中,在与透明基底材料重合之后,使高分子树脂等固化,再连同透明基底材料一起从模具中取出。
作为在模具中形成与凹凸面互补形状的方法,没有特别的限定,不过可以采用下面的方法。例如,采用激光精密加工技术,将特定形状的凸部在平板上按配置密度(如数千个/mm2)形成,并把它作为凸型制作成型用之型(凹型)。所谓的特定形状的凸部是指,将单一的凸部整体,用正确反映该形状的幅度(10μm以下)在等间隔上测定断面曲线,并且其平均值满足条件(A1 OR A2)AND(B1 OR B2)。或者,将使特定粒子直径的粒子分散的树脂固化且制作成具有凹凸层的树脂板,用表面测定装置测定这些凹凸层的表面,选择符合上述条件的树脂板,并将其作为凸型制作成型用之型(凹型)。
而且,与光控制薄膜的由凹凸层面所形成之面相反的面可以是平滑的,不过为了防止在与导光板或树脂板相接的时候产生牛顿环,可以实施微钝化处理,为提高光透过率还可以进行防反射处理。
还有,为了获得良好的正面辉度,作为光控制薄膜的光学特性,朦度在60%或60%以上,最好是大于等于70%。这里所说的朦度是指于JIS K7136:2000的朦度值,是从「朦度(%)=[(τ42)-τ321)]×100」式可求得的值。(τ1:入射光的光通量,τ2:穿透实验片的全光通量,τ3:在装置扩散的光通量,τ4:在装置及实验片扩散的光通量)。
光控制薄膜全体的厚度并没有特别的限制,但通常是在20~300μm的程度。
以上说明的本发明光控制薄膜主要是作为构成液晶显示器,电饰招牌等背照光装置的一个构件来使用。
其次,对本发明背照光装置做一下说明。本发明背照光装置至少是由光控制薄膜和光源构成。作为光控制薄膜,使用所述的光控制薄膜。在背照光装置中光控制薄膜的方向没有特别的限制,但最好是将凹凸面作为光出射面使用。背照光装置最好采用所谓的侧边型,直下型构成。
侧边型的背照光装置由导光板,在导光板的至少一端配置的光源和在导光板的光出射面配置的光控制薄膜等构成。在这里,光控制薄膜最好是将凹凸面用做光出射面。另外,最好在导光板与光控制薄膜之间使用散光板。这样的构成既可以优化正面亮度和视野角的平衡,还可以成为没有散光板特有的闪光问题的背照光装置。
导光板是由至少将一侧作为光入射面,将与之略垂直相交的面作为光出射面而形成的大致平板状构成,主要由从聚甲基丙烯酸甲脂等高透明的树脂选出的矩阵树脂形成。根据需要,也可以添加与矩阵树脂折射率不同的树脂粒子。导光板的各面也可以为不一样的平面,而且也可以具有复杂的表面形状或设计成点状等扩散印刷。
光源配置在导光板至少一侧,主要使用冷阴极荧光灯。作为光源形状而言可举出线状,L字状等。
侧边型的背照光装置除了所述的光控制薄膜,导光板,光源之外,应目的要求,还具备反射板,偏振光薄膜,电磁波遮护薄膜等等。
本发明侧边型背照光装置的一实施方式如图13所示。此背照光装置140的构成为,在导光板141两侧配置的光源142,且在导光板141上方载置以凹凸面为外侧的光控制薄膜143。为了更好地使来自光源的光入射到导光板141上,光源142除了与导光板141相对的部分,被光源反射器144覆盖。另外,在导光板141下方,具备被机芯145收纳的反射板146。因此与导光板141出射相反一侧的出射光被再度反射到导光板141,从而增加从导光板141出射面出射的出射光。
直下型背照光装置被按顺序配置于光控制薄膜和与光控制薄膜的光出射面相反的一面,由光扩散材料,光源等构成。这里所说的光控制薄膜最好将凹凸面作为光出射面使用。还有,在光扩散材料与光控制薄膜之间最好使用散光板。由此构成,使之具有良好的正面亮度,及视野角平衡的同时,还可以成为不产生散光板所特有的闪光问题的背照光装置。
光扩散材料是为了消除光源图形的装置,除了在与乳白色树脂板,光源对应部分形成的点状图形的透明薄膜(遮光板)之外,还可以适宜地单独或适合的组合使用在透明基底材料上有凹凸的光扩散层或光扩散薄膜等。
光源主要使用冷阴极荧光灯。就光源形状而言可以举出线状,L字状等形状。直下型背照光装置除了所述的光控制薄膜,光扩散材料,光源之外,根据目的,也可以配置反射板,偏振光薄膜,电磁波遮护薄膜等等。
图14表示了本发明直下型背照光装置的一实施方式。如图所示,此背照光装置150,其构成为,在被机芯155收纳的反射板156上配置多个光源152,并在其上面的光扩散材料157上载置了光控制薄膜153。
本发明背照光装置,作为控制从光源或导光板出射光方向的光控制薄膜,采用了具有特定凹凸面的光控制薄膜,从而可以比以往的背照光装置提高正面亮度,且减少像单独使用散光板时的闪光问题和构件受损的发生。
实施例
以下,以实施例对本发明做更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4]
用激光精密加工技术制作形成特定凹凸的4种类型模具(1)~(4),将折射率为1.50的紫外线固化型树脂注入(1)~(3)的模具内,将折射率为1.40的硅酮类树脂注入到(4)模具内。接着,在注入的树脂固化之后,从模具中取出,就得到了23cm(与光源成垂直方向)×31cm(与光源成平行方向)的光控制薄膜(1)~(4)(实施例1~4的光控制薄膜)。
接着,用表面形状测定装置(SAS-2010SAU-II:Meishin Koki Co.,Ltd.)按照JIS B0601:2001测定了光控制薄膜(1)~(4)的凹凸面(光出射面)的表面形状。此表面形状测定装置的触针形状为具有球状顶端的圆锥形,顶端半径为2μm,圆锥的锥形角度为60度,将测定间隔设为1.0μm。测定在各光控制薄膜上5点的任意方位置任意方向进行,关于得到的断面曲线算出了对于光入射面的倾斜的绝对值的平均(θave)。而且,从相同断面曲线求得了JIS B0601:2001规定的断面曲线的偏斜度(Psk)。表1表示了关于光控制薄膜(1)~(4)得到的结果(倾斜单位为「度」)。另外,图1表示了参照用浊度计(NDH2000:Nippon Denshoku Co.,LTD.)根据JIS K7136:2000标准测定的光控制薄膜(1)~(4)的朦度的结果。
[表1]
Figure C20058000650800221
从表1可知,实施例1~4的光控制薄膜,在所有的断面曲线上,倾斜的绝对值的平均大于等于20度小于等于75度。且,所有的断面曲线的偏斜度的绝对值为小于等于1.2。另外,实施例1~4的各光控制薄膜的朦度都大于等于70%,满足了为得到良好正面亮度的必要的光学特性。
其次,将光控制薄膜(1)~(4)安装到15英寸侧边型背照光装置(冷阴极荧光灯上下各1灯)上,测定了正面亮度。即,将光控制薄膜(1)~(4)的凹凸面作为光出射面设置在导光板上,测定了与位于背照光装置中心的光源(冷阴极荧光灯)成平行方向和垂直方向的出射角度的亮度(1英寸=2.54cm)。关于光控制薄膜(1)~(4)得到的结果如图2所示(单位「cd/m2」)。
[表2]
Figure C20058000650800231
从表2的结果可知,实施例1~4的光控制薄膜显示了,仅仅在背照光装置上安装1枚就可以提高出射角30度以内的亮度且获得对正面方向很高的出射光。
[实施例5~8]
采用激光精密加工技术制作形成特定凹凸的4种模具(5)~(8),将折射率为1.50的紫外线固化型树脂,折这率为1.40的硅酮类树脂分别注入到模具(5)~(7)和单一的模具(8)中。然后,在使注入的树脂固化之后,从模具中取出,就得到了23cm×31cm的光控制薄膜(5)~(8)(实施例5~8的光控制薄膜)。
接着,与实施例1~4同样按照JIS B0601:2001测定了光控制薄膜(5)~(8)的凹凸面(光出射面)的表面形状。测定在各光控制薄膜上5点的任意位置任意方向进行,关于得到的断面曲线算出了对于光入射面的倾斜的绝对值的平均(θaye)。而且,从相同断面曲线求得了JIS B0601:2001规定的断面曲线的尖锐度(Pku)。表3表示了关于光控制薄膜(5)~(8)得到的结果(倾斜单位为「度」)。另外,参照用浊度计(NDH2000:Nippon Denshoku Co.,LTD.)根据JISK7136:2000标准测定的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Figure C20058000650800251
如从表3可知,实施例的光控制薄膜,在所有的断面曲线上,倾斜的绝对值的平均值都大于等于20度小于等于75度。且,所有的断面曲线的尖锐度的绝对值都大于等于1.5小于等于5.0。另外,实施例5~8的各光控制薄膜的朦度都大于等于70%,满足了为得到良好正面亮度的必要的光学特性。
其次,将光控制薄膜(5)~(8)安装到15英寸侧边型背照光装置(冷阴极荧光灯上下各1灯)上,测定了正面亮度。即,将光控制薄膜(5)~(8)的凹凸面作为光出射面设置在导光板上,测定了与位于背照光装置中心的光源(冷阴极荧光灯)成平行方向和垂直方向的出射角度的亮度(1英寸=2.54c m)。关于光控制薄膜(5)~(8)得到的结果如图4所示(单位「cd/m2」)。
[表4]
Figure C20058000650800261
从表4的结果可知,实施例5~8的光控制薄膜显示了,仅仅在背照光装置上安装1枚就可以提高出射角30度以内的亮度且获得对正面方向很高的出射光。
[比較例1~3]
采用激光精密加工技术制作形成特定凹凸的3种模具(9)~(11),将折射率为1.50的紫外线固化型树脂注入到模具中。然后,使注入的树脂固化之后,再从模具中取出,就得到了23cm×31cm的光控制薄膜(9)~(11)(比较例1~3的光控制薄膜)。
接着,与实施例1~4同样按照JIS B0601:2001测定了光控制薄膜(9)~(11)的凹凸面(光出射面)的表面形状。关于得到的断面曲线,算出了对于光入射面的倾斜的绝对值的平均(θave)。而且,从相同断面曲线求得了JIS B0601:2001规定的断面曲线的偏斜度(PSK)。表5表示了关于光控制薄膜(9)~(11)得到的结果(倾斜单位为「度」)。
[表5]
Figure C20058000650800271
由表5可知,比较例1~3的光控制薄膜,在全部的断面曲线上,倾斜的绝对值的平均值大于等于20度小于等于75度。但同时,全体断面曲线的偏斜度的绝对值大于1.2。
其次,将光控制薄膜(9)~(11)安装到15英寸侧边型背照光装置(冷阴极荧光灯上下各1灯)上,测定了正面亮度。即,将光控制薄膜(9)~(11)的凹凸面作为光出射面设置在导光板上,测定了与位于背照光装置中心的光源(冷阴极荧光灯)成平行方向和垂直方向的出射角度的亮度(1英寸=2.54c m)。关于光控制薄膜(9)~(11)得到的结果如表6所示(单位「cd/m2」)。
[表6]
Figure C20058000650800281
从表6的结果可知,比较例1~3的光控制薄膜在安装到背照光装置上之后的正面亮度不够充分。
[比较例4~6]
采用激光精密加工技术制作形成特定凹凸的3种模具(12)~(14),将折射率为1.50的紫外线固化型树脂注入到模具中。然后,使注入的树脂固化之后,再从模具中取出,就得到了23cm×31cm的光控制薄膜(12)~(14)(比较例4~6的光控制薄膜)。
接着,与实施例同样按照JIS B0601:2001测定了光控制薄膜(12)~(14)的凹凸面(光出射面)的表面形状。关于得到的断面曲线,算出了对于光入射面的倾斜的绝对值的平均(θave)。而且,从相同断面曲线求得了JIS B0601:2001规定的断面曲线的尖锐度(Pku)。表7表示了关于光控制薄膜(12)~(14)得到的结果(倾斜单位为「度」)。
[表7]
Figure C20058000650800291
如由表7可知,比较例4~6的光控制薄膜,在全部的断面曲线上,倾斜的绝对值的平均值为大于等于20度小于等于75度。但同时,全体断面曲线的尖锐度的绝对值比1.5小或比5.0大。
其次,将光控制薄膜(12)~(14)安装到15英寸侧边型背照光装置(冷阴极荧光灯上下各1灯)上,测定了正面亮度。即,将光控制薄膜(12)~(14)的凹凸面作为光出射面设置在导光板上,测定了与位于背照光装置中心的光源(冷阴极荧光灯)成平行方向和垂直方向的出射角度的亮度(1英寸=2.54cm)。关于光控制薄膜(12)~(14)得到的结果如表8所示(单位「cd/m2」)。
[表8]
Figure C20058000650800301
从表8的结果可知,比较例4~6的光控制薄膜在安装到背照光装置上之后的正面亮度不够充分。
[比较例7~8]
关于对市售的光扩散性薄板(比较例7~8),与实施例同样测定光控制薄膜上的任意5点任意方向凹凸面(光出射面)的表面形状,求得断面曲线的倾斜的绝对值的平均(θave)。并且,从同一断面曲线求得断面曲线的偏斜度(Psk)和尖锐度(Pku)。结果如表9所示。
[表9]
Figure C20058000650800311
如表9所示可知,比较例7~8的光扩散性薄板对于全部测定点,倾斜的绝对值的平均值不是大于等于20度小于等于75度。
其次,将比较例7~8的光扩散性薄板安装到15英寸侧边型背照光装置(冷阴极荧光灯上下各1灯)上,测定了正面亮度。即,将比较例7~8光扩散性薄板的凹凸面作为光出射面设置在导光板上,测定了与位于背照光装置中心的光源(冷阴极荧光灯)成平行方向和垂直方向的出射角度的亮度(1英寸=2.54cm)。结果如表10所示。
[表10]
Figure C20058000650800321
从表10的结果可知,将以往的光扩散性薄板在安装到背照光装置上,没能得到良好的正面亮度。
[实施例9~12]
采用激光精密加工技术制作形成特定凹凸的4种模具(15)~(18),将折射率为1.50的紫外线固化型树脂注入到模具(15)~(17)中,将折射率为1.40的硅酮类树脂注入到模具(18)中。然后,使注入的树脂固化之后,再从模具中取出,就得到了23cm×31cm的光控制薄膜(15)~(18)(实施例9~12的光控制薄膜)。
接着,用表面形状测定装置(SAS-2010SAU-II:Meishin Koki Co.,Ltd.)按照JIS B0601:2001测定了光控制薄膜(15)~(18)的凹凸面(光出射面)的表面形状。此表面形状测定装置的触针形状为具有球状顶端的圆锥形,顶端半径为2μm,圆锥的锥形角度为60度,测定间隔为1.0μm。
测定在各光控制薄膜上5点的任意位置任意方向进行,关于得到的断面曲线测定了其长度(L2)。而且,从相同断面曲线求得了JISB0601:2001规定的断面曲线的偏斜度(Psk)。表11表示了关于光控制薄膜(15)~(18)得到的结果(倾斜单位为「度」)。另外,表11对照表示了用浊度计(NDH2000:Nippon Denshoku Co.,LTD.)根据JIS K7136:2000标准测定的结果。
[表11]
Figure C20058000650800331
从表11可知,实施例9~12的光控制薄膜,在所有的断面曲线上,长度之比(Lr)大于等于1.1度小于等于1.8度。且,所有的断面曲线的偏斜度的绝对值小于等于1.2。另外,实施例9~12的各光控制薄膜的朦度都大于等于70%,满足了为得到良好正面亮度所必要的光学特性。
其次,将光控制薄膜(15)~(18)安装到15英寸侧边型背照光装置(冷阴极荧光灯上下各1灯)上,测定了正面亮度。即,将光控制薄膜(15)~(18)的凹凸面作为光出射面设置在导光板上,测定了与位于背照光装置中心的光源(冷阴极荧光灯)成平行方向和垂直方向的出射角度的亮度(1英寸=2.54cm)。关于光控制薄膜(15)~(18)得到的结果如表12所示(单位「cd/m2」)。
[表12]
Figure C20058000650800341
从表12的结果可知,实施例9~12的光控制薄膜显示了,仅仅在背照光装置上安装1枚就可以提高出射角30度以内的亮度且获得对正面方向很高的出射光。
[实施例13~16]
采用激光精密加工技术制作形成特定凹凸的4种模具(19)~(22),将折射率为1.50的紫外线固化型树脂注入到模具(19)~(21)中,将折射率为1.40的硅酮类树脂注入到模具(22)中。然后,使注入的树脂固化之后,再从模具中取出,就得到了23cm×31cm的光控制薄膜(19)~(22)(实施例13~16的光控制薄膜)。
接着,与实施例1~4同样按照JIS B0601:2001测定了光控制薄膜(19)~(22)的凹凸面(光出射面)的表面形状。测定在各光控制薄膜上5点的任意位置任意方向进行,关于得到的断面曲线测定了其长度(L2),算出了与其断面的底边长度(L1)之比(Lr=L2/L1).而且,从相同断面曲线求得了JIS B0601:2001规定的断面曲线的尖锐度(Pku)。表13表示了关于光控制薄膜(19)~(22)得到的结果(倾斜单位为「度」)。另外,表13对照表示了用浊度计(NDH2000:NipponDenshoku Co.,LTD.)根据JIS K7136:2000标准测定光控制薄膜(19)~(22)的朦度的结果。
[表13]
Figure C20058000650800361
从表13可知,实施例的光控制薄膜,在所有的断面曲线上,长度之比(Lr)大于等于1.1小于等于1.8。且,所有的断面曲线的尖锐度的绝对值大于等于1.0小于等于4.5。另外,实施例13~16的各光控制薄膜的朦度都大于等于70%,满足了为得到良好正面亮度所必要的光学特性。
其次,将光控制薄膜(19)~(22)安装到15英寸侧边型背照光装置(冷阴极荧光灯上下各1灯)上,测定了正面亮度。即,将光控制薄膜(19)~(22)的凹凸面作为光出射面设置在导光板上,测定了与位于背照光装置中心的光源(冷阴极荧光灯)成平行方向和垂直方向的出射角度的亮度(1英寸=2.54cm)。关于光控制薄膜(19)~(22)得到的结果如表14所示(单位「cd/m2」)。
[表14]
从表14的结果可知,实施例13~16的光控制薄膜显示了,仅仅在背照光装置上安装1枚就可以提高出射角30度以内的亮度且获得对正面方向很高的出射光。
[比较例9~11]
采用激光精密加工技术制作形成特定凹凸的3种模具(23)~(25),将折射率为1.50的紫外线固化型树脂注入到模具中。然后,使注入的树脂固化之后,再从模具中取出,就得到了23cm×31cm的光控制薄膜(23)~(25)(实施例9~11的光控制薄膜)。
接着,与实施例1~4同样按照JIS B0601:2001测定了光控制薄膜(23)~(25)的凹凸面(光出射面)的表面形状。关于得到的断面曲线测定了其长度(L2),算出了与其断面的底边长度(L1)之比(Lr=L2/L1)。而且,从相同断面曲线求得了JIS B0601:2001规定的断面曲线的尖锐度(Pku)。表15表示了关于光控制薄膜(23)~(25)得到的结果(倾斜单位为「度」)。
[表15]
Figure C20058000650800381
如由表15可知,比较例9~11的光控制薄膜,在全部的断面曲线上,长度之比(Lr)大于等于1.1或小于等于1.8。但同时,全体断面曲线的偏斜度的绝对值比1.2大。
其次,将光控制薄膜(23)~(25)安装到15英寸侧边型背照光装置(冷阴极荧光灯上下各1灯)上,测定了正面亮度。即,将光控制薄膜(23)~(25)的凹凸面作为光出射面设置在导光板上,测定了与位于背照光装置中心的光源(冷阴极荧光灯)成平行方向和垂直方向的出射角度的亮度(1英寸=2.54cm)。关于光控制薄膜(23)~(25)得到的结果如表16所示(单位「cd/m2」)。
[表16]
Figure C20058000650800391
从表16的结果可知,比较例9~11的光控制薄膜在组装到背照光装置上时的正面亮度不够充分。
[比较例12~14]
采用激光精密加工技术制作形成特定凹凸的3种模具(26)~(28),将折射率为1.50的紫外线固化型树脂注入到模具中。然后,使注入的树脂固化之后,再从模具中取出,就得到了23cm×31cm的光控制薄膜(26)~(28)(比较例12~14的光控制薄膜)。
接着,与实施例同样按照JIS B0601:2001测定了光控制薄膜(26)~(28)的凹凸面(光出射面)的表面形状。关于得到的断面曲线测定了其长度(L2),算出了与其断面的底边长度(L1)之比(Lr=L2/L1)。而且,从相同断面曲线求得了JIS B0601:2001规定的断面曲线的尖锐度(Pku)。表17表示了关于光控制薄膜(26)~(28)得到的结果(倾斜单位为「度」)。
[表17]
Figure C20058000650800401
如由表17可知,比较例12~14的光控制薄膜,在全部的断面曲线上,长度之比(Lr)大于等于1.1小于等于1.8。但同时,全体断面曲线的偏斜度的绝对值小于10或大于45。
其次,将光控制薄膜(26)~(28)安装到15英寸侧边型背照光装置(冷阴极荧光灯上下各1灯)上,测定了正面亮度即,将光控制薄膜(26)~(28)的凹凸面作为光出射面设置在导光板上,测定了与位于背照光装置中心的光源(冷阴极荧光灯)成平行方向和垂直方向的出射角度的亮度(1英寸=2.54c m)。关于光控制薄膜(26)~(28)得到的结果如表18所示(单位「cd/m2」)。
[表18]
Figure C20058000650800411
从表18的结果可知,比较例12~14的光控制薄膜在组装到背照光装置上时的正面亮度不够充分。
[比较例15,16]
关于市售的光扩散性薄板(比较例15~16),与实施例同样测定光控制薄膜上的任意5点任意方向凹凸面(光出射面)的表面形状,关于测定的断面曲线测定了其长度(L2),算出了与其断面的底边长度(L1)之比(Lr=L2/L1)。而且,从相同断面曲线求得了断面曲线的偏斜度(Psk)与尖锐度(Pku)。表19表示了关于比较例15,16的光扩散性薄板得到的结果。
[表19]
Figure C20058000650800421
如由表19所知,比较例15,16的光扩散性薄板在于全部测定点,长度之比(Lr)不是大于等于1.1小于等于1.8。
其次,将比较例15,16的光扩散性薄板安装到15英寸侧边型背照光装置(冷阴极荧光灯上下各1灯)上,测定了正面亮度。即,将比较例15,16光扩散性薄板的凹凸面作为光出射面设置在导光板上,测定了与位于背照光装置中心的光源(冷阴极荧光灯)成平行方向和垂直方向的出射角度的亮度(1英寸=2.54cm)。结果如表20所示。
[表20]
Figure C20058000650800431
如由表20所示,将以往的扩散性薄板组装到背照光装置上时,没能得到良好的正面辉度。
如所述实施例所示,实施例的光控制薄膜是根据满足凹凸面的特定构成,优化正面亮度且具备适度的光扩散性的材料。另外,将这样的光控制薄膜组装到背照光装置上,可以使之成为正面亮度很高且没有闪光和干涉图形发生的背照光装置。
附图说明
[图1]说明本发明光控制薄膜凹凸面的图。
[图2]说明本发明光控制薄膜断面曲线的图。
[图3]表示本发明光控制薄膜实施方式的断面图。
[图4-1]为了对形状所导致的出射角特性的不同进行模拟而使用的3维凸部形状的断面图。
[图4-2]表示为了对形状所导致的出射角特性的不同进行模拟而使用的3维凸部形状的一例。
[图5]表示3维模拟的结果的图。
[图6]表示3维模拟的结果的图。
[图7]表示3维模拟的结果的图。
[图8]表示3维模拟的结果的图。
[图9]表示3维模拟的结果的图。
[图10]表示3维模拟的结果的图。
[图11]表示3维模拟的结果的图。
[图12]表示本发明光控制薄膜凹凸面一例的斜视图。
[图13]表示本发明背照光装置一实施方式的图。
[图14]表示本发明背照光装置一实施方式的图。

Claims (11)

1.一种光控制薄膜,具有凹凸面的光控制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凸面,就与所述光控制薄膜的基准面垂直的任意断面而言,依据凹凸面划定的断面端部曲线对所述基准面的倾斜的绝对值的平均θave大于等于20度小于等于75度,并且,实质上在所有断面端部曲线上满足所述断面端部曲线的偏斜度的绝对值小于等于1.2的条件。
2.一种光控制薄膜,具有由特定折射率n的材料所形成的凹凸层构成的凹凸面,所述特定折射率n为1.3~1.7,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凸面就与所述光控制薄膜的基准面垂直的任意断面而言,依凹凸面划定的断面端部曲线对所述基准面的倾斜的绝对值的平均θave大于等于36-10n度,小于等于86-10n度,并且,实质上在所有断面端部曲线上满足所述断面端部曲线偏斜度的绝对值小于等于n-0.4的条件。
3.一种光控制薄膜,具有凹凸面的光控制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凸面就与所述光控制薄膜的基准面垂直的任意断面而言,依据凹凸面划定的断面端部曲线对所述基准面倾斜的绝对值的平均θave大于等于20度小于等于75度,并且,实质上在所有断面端部曲线上满足所述断面端部曲线的尖锐度大于等于1.5小于等于5.0的条件。
4.一种光控制薄膜,具有由特定折射率n的材料所构成的凹凸层形成的凹凸面,所述特定折射率n为1.3~1.7,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凸面就与所述光控制薄膜的基准面垂直的任意断面而言,依凹凸面划定的断面端部曲线对所述基准面的倾斜的绝对值的平均θave大于等于36-10n度,小于等于86-10n度,并且,实质上在所有断面端部曲线上满足所述断面端部曲线的尖锐度大于等于1.5小于等于10n-11的条件。
5.一种光控制薄膜,具有凹凸面的光控制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凸面就与所述光控制薄膜的基准面垂直的任意断面而言,依据所述基准面与断面交叉部划定的直线长度L1与依据所述凹凸面划定的断面端部曲线的长度L2之比Lr=L2/L1为1.1≤Lr≤1.8,并且,实质上在所有断面端部曲线上满足所述断面端部曲线的偏斜度的绝对值小于等于1.2的条件。
6.一种光控制薄膜,具有由特定折射率n的材料所构成的凹凸层形成的凹凸面,所述特定折射率n为1.3~1.7,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凸面就与所述光控制薄膜的基准面垂直的任意断面而言,依所述基准面与断面交叉部划定的直线长度L1与依所述凹凸面划定的断面端部曲线的长度L2之比Lr=L2/L1为(1.9-0.5n)≤Lr≤1.8,并且,实质上在所有断面端部曲线上满足所述断面端部曲线偏斜度的绝对值小于等于在n-0.4的条件。
7.一种光控制薄膜,具有凹凸面的光控制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凸面就与所述光控制薄膜的基准面垂直的任意断面而言,依据所述基准面与断面交叉部划定的直线长度L1与依据所述凹凸面划定的断面端部曲线的长度L2之比Lr=L2/L1为1.1≤Lr≤1.8,并且,实质上在所有断面端部曲线上满足所述断面端部曲线尖锐度大于等于1.0小于等于4.5的条件。
8.一种光控制薄膜,具有由特定折射率n的材料所构成的凹凸层形成的凹凸面,所述特定折射率n为1.3~1.7,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凸面就与所述光控制薄膜的基准面垂直的任意断面而言,依所述基准面与断面交叉部划定的直线长度L1与依所述凹凸面划定的断面端部曲线的长度L2之比Lr=L2/L1为(1.9-0.5n)≤Lr≤1.8,并且,实质上在所有断面端部曲线上满足所述断面端部曲线尖锐度大于等于1.0小于等于10n-11.5的条件。
9.一种背照光装置,具备:至少在一端部配置了光源,把与所述一端部大体正交的面作为光出射面的导光板;以及配置在所述导光板的光出射面上的光控制薄膜,其特征在于,作为所述光控制薄膜,使用了权利要求1至8中任何1项所记载的光控制薄膜。
10.如权利要求9所记载的背照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光控制薄膜与所述导光板之间使用了散光板。
11.一种背照光装置,具备:光源;配置在所述光源一侧的散光板;以及配置在所述散光板的、所述光源以外的一侧的光控制薄膜,其特征在于,作为所述光控制薄膜使用了权利要求1至8中任何1项所记载的光控制薄膜。
CNB2005800065081A 2004-03-03 2005-03-02 光控制薄膜及使用了它的背照光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42085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059602/2004 2004-03-03
JP059603/2004 2004-03-03
JP2004059602 2004-03-0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26449A CN1926449A (zh) 2007-03-07
CN100442085C true CN100442085C (zh) 2008-12-10

Family

ID=378182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580006508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42085C (zh) 2004-03-03 2005-03-02 光控制薄膜及使用了它的背照光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0442085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905241B1 (ko) * 2007-04-13 2009-07-0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복수의 구조체를 포함하는 광학 필름 및 이를 포함하는백라이트 유닛
KR101696005B1 (ko) * 2009-12-17 2017-01-12 키모토 컴파니 리미티드 광확산성 시트 및 이를 사용한 백라이트
KR101696004B1 (ko) * 2009-12-17 2017-01-12 키모토 컴파니 리미티드 광확산성 시트 및 이를 사용한 백라이트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44405A (en) * 1994-08-12 1999-08-31 Dai Nippon Printing Co., Ltd. Flat light source using light-diffusing sheet with projections thereon
US5995288A (en) * 1997-04-22 1999-11-30 Dai Nippon Printing Co., Ltd. Optical sheet optical sheet lamination light source device, and light-transmissive type display apparatus
JP2000048613A (ja) * 1998-07-28 2000-02-18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光拡散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2260424A (ja) * 2001-03-02 2002-09-13 Mitsubishi Rayon Co Ltd 光拡散シート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映像表示素子、面光源装置
JP2002328209A (ja) * 2001-04-26 2002-11-15 Nippon Sheet Glass Co Ltd 光散乱反射基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4037520A (ja) * 2002-06-28 2004-02-05 Hitachi Chem Co Ltd 表面凹凸形成方法、それにより得られる光学フィルム及び拡散反射板並びに拡散反射板の製造方法
WO2004021052A1 (ja) * 2002-08-30 2004-03-11 Kimoto Co., Ltd. 光制御フィルム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44405A (en) * 1994-08-12 1999-08-31 Dai Nippon Printing Co., Ltd. Flat light source using light-diffusing sheet with projections thereon
US5995288A (en) * 1997-04-22 1999-11-30 Dai Nippon Printing Co., Ltd. Optical sheet optical sheet lamination light source device, and light-transmissive type display apparatus
JP2000048613A (ja) * 1998-07-28 2000-02-18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光拡散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2260424A (ja) * 2001-03-02 2002-09-13 Mitsubishi Rayon Co Ltd 光拡散シート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映像表示素子、面光源装置
JP2002328209A (ja) * 2001-04-26 2002-11-15 Nippon Sheet Glass Co Ltd 光散乱反射基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4037520A (ja) * 2002-06-28 2004-02-05 Hitachi Chem Co Ltd 表面凹凸形成方法、それにより得られる光学フィルム及び拡散反射板並びに拡散反射板の製造方法
WO2004021052A1 (ja) * 2002-08-30 2004-03-11 Kimoto Co., Ltd. 光制御フィル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26449A (zh) 2007-03-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09037C (zh) 光控制薄膜以及使用了它的背照光装置
US7481564B2 (en) Light control film and backlight unit using the same
KR100937093B1 (ko) 광제어 필름
KR100793536B1 (ko) 액정 표시 장치의 백라이트 유니트 및 백라이트 유니트의도광판 제조 방법
US7891856B2 (en) Optical film
CN101639201B (zh) 光学片及其制造方法
US20020030774A1 (en) Reflector providing particularly high reflectance in an intended viewing angle and reflection typ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same
JP5937357B2 (ja) 光拡散性シート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バックライト
JP2009539146A (ja) 可撓性の光導波路
CN101171533A (zh) 具有带修圆棱锥形结构的表面的光学薄膜
CN100442085C (zh) 光控制薄膜及使用了它的背照光装置
JP2008129588A (ja) 光学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TWI390251B (zh) Light control film and the use of its backlight device
CN101435892A (zh) 导光板以及背光源部
US10698138B2 (en) Graded diffuser
JP2008139868A (ja) 光学板
CN212229388U (zh) 导光板及使用其的背光模块
JP4191498B2 (ja) 光学素子、その製造方法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CN100445775C (zh) 光控制薄膜及使用了它的背照光装置
JP4303538B2 (ja) 光制御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バックライト
JP2008129589A (ja) 光学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00820773B1 (ko) 확산 시트, 이를 포함하는 백라이트 어셈블리 및 액정 표시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1210

Termination date: 2016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