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352986C - 织造用筘 - Google Patents

织造用筘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352986C
CN100352986C CNB2003101022688A CN200310102268A CN100352986C CN 100352986 C CN100352986 C CN 100352986C CN B2003101022688 A CNB2003101022688 A CN B2003101022688A CN 200310102268 A CN200310102268 A CN 200310102268A CN 100352986 C CN100352986 C CN 100352986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ed
recess
size
wire
pick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31010226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510185A (zh
Inventor
山本昭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sudakom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sudakoma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sudakoma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Tsudakoma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5101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51018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352986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352986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49/00Details or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looms of a particular type
    • D03D49/60Construction or operation of slay
    • D03D49/62Reeds mounted on slay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47/00Looms in which bulk supply of weft does not pass through shed, e.g. shuttleless looms, gripper shuttle looms, dummy shuttle looms
    • D03D47/27Drive or guide mechanisms for weft inserting
    • D03D47/277Guide mechanisms
    • D03D47/278Guide mechanisms for pneumatic loo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Loo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织造用筘,旨在提供一种使纬纱的传送状态稳定的织造用筘。其技术方案为,各筘片均具有引导纬纱用的凹部,为形成纬纱导引槽,凹部互相连通,位于投纬方向下游的筘片凹部的上下间尺寸比位于投纬方向下游与上游的中间部的凹部的上下间尺寸小,该种筘既可做单筘使用,也可做若干分筘中的至少一个使用。

Description

织造用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织机部件,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织机上的分筘或单筘的织造用筘。
背景技术
织机是反复进行以下操作来生产织物的:将若干经纱分成若干经纱群,各经纱群利用开口装置而上下运动从而形成经纱开口,在经纱开口,纬纱送入后,将纬纱用有若干个筘片的织造用筘进行打纬。
空气喷射式织机中,一般地,筘为使其凹部互相连通形成导引槽,而将若干筘片互相组合使用。这样的筘片可以以仅用一个的单筘形式,或若干个筘组合起来使用的分筘形式应用于织机上。
纬纱接收自若干个分喷嘴不断喷射出的压缩流体,同时在筘的导引槽内(上面与下面的中间)曲线传送。另外,如果是分筘,纬纱自位于投纬方向上游的分筘的投纬方向下游向位于投纬方向下游的分筘传出。此时,自上游的分筘传出的纬纱的传送方向在导引槽的上面与下面间会处于非常混乱的状态。
另外,因为上游侧的分筘与下游侧的分筘间留有配置回边装置等的间隔,这样纬纱的传送方向也容易变乱。
所以,必须使上游侧分筘的纬纱易于进入下游侧分筘的导引槽。作为其技术之一,是将导引槽的上下间尺寸向投纬方向上游侧变大的固定筘配置于相邻的分筘之间(例如:日本特开平2-269833号公报的第5图及第3页右上栏20行至第3页左下栏5行)。
可是,该技术是静止角小(在摇动范围两端的筘的静止时间短)的打纬方式,因为纬纱在移动的分筘与固定筘之间传送时,两筘的纬纱导引槽伴随分筘的移动而互相错开,所以易于引起投纬不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提出一种使纬纱的传送状态稳定的织造用筘。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织造用筘,其各筘片均具有引导纬纱用的凹部,为形成纬纱导引槽,凹部相互连通,位于投纬方向下游的筘片凹部的上限间尺寸比位于投纬方向下游与上游的中间部的凹部的上下间尺寸小。
所述位于投纬方向下游的各筘片凹部的上下间尺寸向位于中间部的筘片方向逐渐变大,最终接近位于中间部的筘片凹部的上下间尺寸。所述位于投纬方向下游的各筘片凹部的上下间尺寸向位于中间部的筘片方向阶梯状变大,最终接近位于中间部的筘片凹部的上下间尺寸。所述筘是作为单筘形成的。所述筘是作为若干个分筘中的至少一个形成的。配置于所述投纬方向的下游的分筘,接受上游交付的纬纱;配置于所述投纬方向上游的分筘,投纬方向上游端部的若干筘片凹欠部的上下尺寸大小向位于投纬方向上游端部和下游端部之间中间部的筘片方向逐渐减小,最终接近位于中间部的筘片凹部的上下间尺寸。所述位于投纬方向下游的筘片配置于织幅范围的外侧。
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使纬纱的传送状态稳定,防止投纬不良,使纬纱高效率传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织造用筘的一个实施例。
图2是图1所示的织造用筘位于中间位置的筘片的侧面图。
图3是图1所示的织造用筘的筘片中,位于投纬方向上游侧的筘片的一个实施例的侧面图。
图4是图1所示的织造用筘的筘片中,位于投纬方向上游侧的筘片的一个实施例的正面图。
图5是图1所示的织造用筘的筘片中,位于投纬方向下游侧的筘片的一个实施例的侧面图。
图6是图1所示的织造用筘的筘片中,位于投纬方向下游侧的筘片的一个实施例的正面图。
图7本发明织造用筘的其他实施例中,位于投纬方向下游侧的筘片的正面图。
图8是本发明织造用筘的其他实施例中,位于投纬方向下游侧的筘片的正面图。
图9是本发明织造用筘的其他实施例中,位于投纬方向下游侧的筘片的正面图。
图10是本发明织造用筘的另外一些实施例中,位于投纬方向下游侧的筘片的正面图。
其中:10为织造用筘;12、14、16、62、64、66为分筘;18为纬纱;20为投纬喷嘴;22为筘片;24为凹部;26为导引槽;28为上游导引槽部的范围;30为下游导引槽部的范围;32为中间导引槽部的范围;34为筘片的前端部;36为筘片的前缘部;38为筘片的后缘部;40为筘片的突出部;42为凹部的上下面;44为凹部的底部;46为上部的接头;48为下部的接头;50、52为侧部的接头;54、56为上部及下部接头的槽;58空间;60衬垫(螺旋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至图3所示,织造用筘10由若干个分筘构成,也就是说,将第1幅分筘12、第2幅分筘14及第3幅(最终幅)分筘16在投纬方向(左右方向)上间隔地呈一列地配置于空气喷射式织机上。
请参阅图1,纬纱18和压缩流体一起自投纬喷嘴20喷出,投纬到经纱开口。在本实施例中压缩流体选用压缩空气,当然也可用其他压缩流体。
各分筘12、14、16分别沿投纬方向间隔平行地配置有若干个筘片22,同时,利用各筘片22的凹部24形成纬纱18的导引槽26。
导引槽26分为上游导引槽部、下游导引槽部及中间导引槽部。上游导引槽部是位于投纬方向上游的范围28内的筘片22的凹部24形成的;下游导引槽部是位于投纬方向下游的范围30内的筘片22的凹部24形成的;中间导引槽部是位于投纬方向下游与位于投纬方向上游之间的中间部的范围32内的筘片22的凹部24形成的。
如图2所示,各分筘12、14、16的筘片22是上下方向长且略有一定厚度的带板状。各筘片22的上端部34及下端部34有圆倒角。各筘片22具有位于织口侧的前缘部36及位于织口反侧的后缘部38。
各筘片22在前缘部36的略中央位置有突出部40,该突出部40具有凹部24。
各凹部24由上下面42、42及底部(底面)44组成,有圆倒角,呈“コ”字状。上下面42、42间的距离表示凹部24的上下间尺寸L。
底部44在前后方向上大概处于前缘部36的延长线上。各筘片22的后缘部38经过筘片22的上下方向的全部,呈直线状(即平坦)。
图3至图6所示为分筘14。分筘16具有与分筘14形状略相同的导引槽26。分筘12除后述的导引槽26的形状以外,具有与分筘14、16同样形状的导引槽26。
以下,参照表示分筘14的图3及图6,说明分筘12、14及16。
分筘12、14及16包括若干筘片22、固定筘片22的上端部34及下端部34的上部及下部接头(安装元件)46及48、分别连接上部及下部接头46及48的左右侧部的接头(结合元件)50及52。各导引槽26使其对应的各筘片22的凹部24分别在各分筘12、14、16中连通。
分筘12、14、16的各筘片22,于投纬方向上并列排列,将其上端部34及下端部34分别插入有“コ”字状截面的上部及下部接头46及48的槽54及56中,使其厚度方向为投纬方向,且各凹部24整列地形成导引槽26。
各分筘12、14、16中,形成范围28的上游导引槽部及范围30的下游导引槽部的各筘片22为形成导引槽26,插入槽54及56中,其凹部24的上下间尺寸L较大的为投纬方向上游侧,凹部24的上下间尺寸L较小的为投纬方向下游侧。
不过,形成范围32的中间导引槽部的各筘片22的凹部24的上下间尺寸L相同。
形成范围28的导引槽26的各筘片22凹部24的上下间尺寸L向位于范围32的各筘片22凹部24方向是逐渐减小的。形成范围30的导引槽26的各筘片22凹部24的上下间尺寸L向位于范围32的各筘片22凹部24方向是逐渐增大的。
换言之,为了使形成范围28及30的导引槽26的各筘片22凹部24的上下间尺寸L,在最靠近范围32处与位于范围32的各筘片22凹部24的上下间尺寸L最接近,相应地,位于对应的分筘12、14、16的端部的筘片22凹部24的上下间尺寸L被变小及变大。
也就是说,范围28的位于投纬侧的凹部24的上下间尺寸比位于范围32的凹部24的上下间尺寸大,范围30的位于投纬反侧的凹部24的上下间尺寸比位于范围32的凹部24的上下间尺寸小。
这样,形成分筘12、14、16的导引槽26的筘片22的凹部24的上下间尺寸L沿投纬侧向投纬反侧,首先是在投纬侧逐渐减小,然后沿投纬方向中途为定值,最后再次逐渐减小。这样,导引槽26的宽方向(上下方向)上的两面在范围28及30内呈锥形。
相邻筘片22间的空间58于上下方向留有间隔,利用配置于各分筘12、14、16上的一对衬垫60,使经纱通过。在图示中,衬垫60是可压缩或反弹的螺旋弹簧。螺旋弹簧60的各环状部位于相邻的筘片22间,从而相邻的筘片22间形成一定的空间58。
分筘12、14、16,其各筘片22安装至上下部接头46、48,将起主要作用的侧部接头50及52分别插入上下部接头46、48的投纬侧及投纬反侧,将侧部接头50及52利用铆钉、螺丝钉、粘结剂等安装至上下接头46、48,进行组装。
各侧部接头50、52是利用比筘片22稍厚的带状板材将其两端部向厚度方向弯曲成“コ”字状形成的,同时为了不堵塞位于端部的筘片22的凹部24,而将其安装至上部及下部接头46及48。例如:侧部接头50、52可分别有与位于投纬侧及投纬反侧的筘片22的自后缘部38到凹部24的尺寸大约相同的宽度。
形成如前述组装后的织造用筘10的分筘12、14、16,其导引槽26位于经纱存在的区域,同时导引槽26互相连通,为了与织布的织口相对,在下部接头48处安装有一列有臂(未图示)的筘座(未图示)。
因为各分筘12、14的导引槽26的上下间尺寸L从投纬侧向投纬反侧逐渐减小,所以纬纱18的传送状态稳定,供给位于下游侧的分筘14、16及捕捉器的纬纱18的传送状态也稳定。
在范围30的下游导引槽部,位于投纬方向最下游处的筘片22的凹部24的上下间尺寸L最小,所以自分筘12、14传出的纬纱18的上下方向的散乱小。这样,供给配置于下游的分筘14、16的纬纱18的传送状态稳定。
图2至图4关于分筘14进行了说明,分筘12、16也与分筘14一样具有同样形状的导引槽26。
分筘12、14、16均可有上述形状,但也可为其他的形状,例如图7至10所示的形状。
请参照图7,为分筘62,形成范围30的下游导引槽部的各筘片22凹部24的上下间尺寸L比形成范围32的中间导引槽部的各筘片22凹部24的上下间尺寸L小,且是定值。
请参照图8,为分筘64,形成范围30的下游导引槽部的若干筘片22凹部24的上下间尺寸L由象图6所示范围30的下游导引槽部那样逐渐减小的范围与象图7所示范围30的下游导引槽部那样固定的范围组成。
请参照图9,为分筘66,形成范围30的下游导引槽部的筘片22凹部24的上下间尺寸L是逐渐减小的阶梯状(阶梯状逐渐减小)。
请参阅图10,形成范围30的下游导引槽部的各筘片22,其后缘部38侧的凹部24的上下间尺寸A比前缘部36侧的凹部24的上下间尺寸B大。
因此,可降低流经范围30的下游导引槽部的压缩流体自范围30的下游导引槽部的开口部扩散的量。这样,可使纬纱18高效率地传送。
自图10的投纬方向看,导引槽的形状可以是圆形(C字状),也可以在范围30内不配置筘片,而作为导引元件形成一个物体。
分筘12、14及16中的任一个均可作为单筘使用。
织机的投纬侧有在左侧、在右侧及在左右两侧的。上述实施例均是指从左侧投纬的织机,也就是左侧是投纬方向上游的织机。
可是,如果是从右侧投纬的织机,也就是右侧是投纬方向上游的织机的话,形成分筘的导引槽26的筘片22的凹部24的上下间尺寸L就自投纬侧(右侧)向投纬反侧(左侧)逐渐减小,在投纬方向(自右向左)中途是定值,然后再次逐渐减小。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只要不脱离主旨,可做多种变更,如图2所示。

Claims (7)

1、一种织造用筘,其各筘片均具有引导纬纱用的凹部,为形成纬纱引导槽,凹部互相连通,其特征在于:位于投纬方向下游的筘片凹部的上下间尺寸比位于投纬方向下游与上游的中间部的凹部的上下间尺寸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织造用筘,其特征在于:所述位于投纬方向下游的各筘片凹部的上下间尺寸向位于中间部的筘片方向逐渐变大,最终接近位于中间部的筘片凹部的上下间尺寸。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织造用口,其特征在于:所述位于投纬方向下游的各筘片凹部的上下间尺寸向位于中间部的筘片方向阶梯状变大,最终接近位于中间部的筘片凹部的上下间尺寸。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织造用筘,其特征在于:所述筘是作为单筘形成的。
5、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织造用筘,其特征在于:所述筘是作为若干个分筘中的至少一个形成的。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织造用筘,其特征在于:配置于所述投纬方向的下游的分筘,接受上游交付的纬纱;配置于所述投纬方向上游的分筘,投纬方向上游端部的若干筘片凹欠部的上下尺寸大小向位于投纬方向上游端部和下游端部之间中间部的筘片方向逐渐减小,最终接近位于中间部的筘片凹部的上下间尺寸。
7、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织造用筘,其特征在于:所述位于投纬方向下游的筘片配置于织幅范围的外侧。
CNB2003101022688A 2002-12-20 2003-10-30 织造用筘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52986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2369196A JP2004197280A (ja) 2002-12-20 2002-12-20 製織用筬
JP2002369196 2002-12-2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10185A CN1510185A (zh) 2004-07-07
CN100352986C true CN100352986C (zh) 2007-12-05

Family

ID=323763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310102268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52986C (zh) 2002-12-20 2003-10-30 织造用筘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EP (1) EP1431434A3 (zh)
JP (1) JP2004197280A (zh)
CN (1) CN100352986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913435B1 (fr) * 2007-03-07 2009-12-04 Schonherr Textilmaschb Gmbh Peigne de metier a tisser, metier a tisser comprenant un tel peigne et procede de fabrication d'un tel peigne.
CN102453999A (zh) * 2010-10-18 2012-05-16 苏州市红玫瑰针织制衣有限公司 织机开口装置
CN106929988A (zh) * 2017-03-13 2017-07-07 青岛海福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用于喷气织机的筘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268454A (ja) * 1995-12-08 1997-10-14 Lindauer Dornier Gmbh 空気ノズル式織機のおさ
CN1326021A (zh) * 2000-05-30 2001-12-12 津田驹工业株式会社 分割筘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269833A (ja) * 1989-04-10 1990-11-05 Nissan Motor Co Ltd 空気噴射式織機の緯入れ装置
JPH04194056A (ja) * 1990-11-26 1992-07-14 Asahi Chem Ind Co Ltd エアージェットルームにおける製織方法
DE4424271C1 (de) * 1994-07-09 1995-06-29 Dornier Gmbh Lindauer Luftwebmaschinen mit Kantenniederhalter
JPH10204753A (ja) * 1997-01-13 1998-08-04 Toyota Autom Loom Works Ltd エアジェットルームにおける緯入れ装置
JP3866374B2 (ja) * 1997-05-16 2007-01-10 高山リード株式会社 空気噴射織機の筬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WO2000061846A1 (fr) * 1999-04-07 2000-10-19 Takayama Reed Co., Ltd. Peigne pour metier a jet d'air et metier a tisser a jet d'air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268454A (ja) * 1995-12-08 1997-10-14 Lindauer Dornier Gmbh 空気ノズル式織機のおさ
US5782271A (en) * 1995-12-08 1998-07-21 Lindauer Dornier Gesellschaft Mbh Multi-section reed for air jet loom
CN1326021A (zh) * 2000-05-30 2001-12-12 津田驹工业株式会社 分割筘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4197280A (ja) 2004-07-15
EP1431434A3 (en) 2005-01-19
CN1510185A (zh) 2004-07-07
EP1431434A2 (en) 2004-06-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922349B (zh) 喷气织机中的纬线张力赋予装置
CN105986351B (zh) 空气喷射织机中用于控制纬纱插入的方法和纬纱插入装置
CN100352986C (zh) 织造用筘
CN101076626B (zh) 用于纱线喷气交缠的高效装置及相应方法
EP0184435B1 (en) Multi-nozzle weft insertion device for fluid jet shuttleless-loom
US4552188A (en) Weft inserting device
CN102534954B (zh) 用于喷气织机的异形筘
US4125133A (en) Air jet loom with improved air guiding comb
CN101876119B (zh) 用于喷射织机的探纬器
US4936353A (en) Weft catching aspirator with mechanical brake
US4440198A (en) Apparatus for guiding weft yarns in a jet loom
US6109309A (en) Compressed air distributor block arrangement in an air jet loom weft insertion device
CS195638B1 (en) Active confuser lamella for pneumatic weaving looms
CN200985412Y (zh) 喷气织机的织筘
US6968865B2 (en) Reed for weaving
JP7311297B2 (ja) 空気噴射式織機のサブノズル
US4433705A (en) Picking channel for a jet loom
CN1328432C (zh) 空气喷射式织机用筘
US4532965A (en) Weft yarn picking channel
CN111058159B (zh) 空气喷射式织机的副喷嘴
GB2097828A (en) Weft inserting channel in jet weaving machines
CN111926445B (zh) 空气喷射式织机用的副喷嘴
CN209816399U (zh) 一种用于具有筘座的喷气织机的引纬系统
CN111197195B (zh) 喷气式织机
JP3866374B2 (ja) 空気噴射織機の筬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1205

Termination date: 2009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