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351117C - 换档杆装置 - Google Patents
换档杆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0351117C CN100351117C CNB2005100017215A CN200510001721A CN100351117C CN 100351117 C CN100351117 C CN 100351117C CN B2005100017215 A CNB2005100017215 A CN B2005100017215A CN 200510001721 A CN200510001721 A CN 200510001721A CN 100351117 C CN100351117 C CN 100351117C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necting pin
- bar assembly
- shift
- confined state
- lever apparatu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9/00—Control inputs to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F16H59/02—Selector apparatus
- F16H59/0278—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he selector lever, e.g. grip parts, mounting or manufacturing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74/00—Machine element or mechanism
- Y10T74/20—Control lever and linkage systems
- Y10T74/20012—Multiple controlled elements
- Y10T74/20018—Transmission contro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Devices For Change-Speed Gearing (AREA)
Abstract
包括由沿车辆横向设置的轴支撑的换档杆组件的换档杆装置,包括:连接销,该连接销包括被制成杆状并被插入到轴和换档杆组件中的杆部,以及从杆部一端径向向外地伸出并被制成与杆部一体的头部,该连接销在从换档杆组件和所述轴的一端沿着其轴线被插入到换档杆组件和轴中时得以临时装配,连接销在从临时装配状态围绕其轴线转动时变为正常装配,且连接销支撑着换档杆组件以使后者可沿着车辆横向在轴上枢转;防脱出机构,设在换档杆组件上,能与连接销接合,并通过与连接销接合来防止连接销从换档杆组件和轴中脱出,防脱出机构与所述换档杆组件形成为一体并用作通过在连接销处于正常装配状态中时抵接连接销的头部来防止连接销脱出的止动件。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在移动换档杆时改变档位的换档杆装置。
背景技术
一种用来使安装在车辆例如汽车上的变速器换档的换档杆装置例如在其下端处由与车辆的左右方向(横向)平行地布置的圆柱形轴支撑,从而可以沿着换档方向(即,车辆的前后方向)操作该装置。在日本专利申请公开(JP-A)NO.2001-30789中披露了由一轴支撑这种换档杆装置的下端的一个示例。
根据在JP-A NO.2001-30789中所披露的发明,在可以沿着换档方向转动的轴中设有定位销孔,并且在该定位销孔附近设置用于防止销从该定位销孔中脱出的保持构件。该保持构件从销的插入方向侧约束销头部。当将销插入到定位销孔中的该销可以使换档杆的下端与轴连接的位置时,保持构件从销的插入方向侧约束销头部,以便阻止该销沿着插入方向运动。因此,防止了该销从定位销孔中脱出。
但是,这种类型的换档杆装置具有这样的缺点,即,因为其装配所需的零部件数量增加,所以使该换档杆的下端与轴的装配变得麻烦。这个缺点尤其是在其中换档杆在被装入壳体中之后与轴装配的那种换档杆装置中十分显著。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情况,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减少零部件的数量并且可以方便地与轴装配在一起的换档杆装置。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在于提供了一种包括换档杆组件的换档杆装置,该换档杆组件由沿着车辆的横向设置的轴支撑,该换档杆组件可以沿着车辆的纵向和车辆的横向操作,该换档杆装置包括:连接销,该连接销包括:被制成杆的形状并且被插入到轴和换档杆组件中的杆部;以及从杆部的一端径向向外地伸出并且被制成与所述杆部成为一个整体的头部,该连接销在从所述换档杆组件的一端和所述轴沿着其轴线插入到该换档杆组件和轴中时得以临时装配,该连接销在从临时装配状态绕着其轴线转动时变为正常装配,并且该连接销支撑着换档杆组件以使后者可沿着车辆的横向在所述轴上枢转;以及防脱出机构,它设在所述换档杆组件上,从而能够与所述连接销接合,并且通过在所述连接销处于正常装配状态的同时与连接销接合来防止连接销从换档杆组件和轴中脱出,所述防脱出机构与所述换档杆组件被制成为一体并且用作用于通过在连接销处于正常装配状态中时抵接连接销的头部来防止连接销脱出的止动件。
根据具有上述结构的换档杆装置,当将换档杆组件与沿着车辆的左右方向(横向)设置的轴装配在一起时,首先将换档杆组件放置在将使换档杆组件在该处与轴装配的位置上。然后,沿着销自身的轴线方向将连接销穿过换档杆组件和轴,并且使之临时固定。
接着,通过使连接销从临时装配状态绕着销的轴线转动使连接销进入正常装配状态。结果,该换档杆组件由连接销支撑,从而可沿着车辆的左右方向在轴上转动。
在正常装配连接销的状态中,当连接销沿着与插入方向相反的方向(即,连接销从换档杆组件和轴中脱出的方向)运动时,连接销与设在换档杆组件中的防脱出机构接合并且被防止从换档杆组件和轴中脱出。
另外,在本发明中,为了将换档杆组件装配到轴上,只需在将连接销穿过换档杆组件和轴之后使连接销绕着其轴线转动就足够了。因此,本发明能够方便地将换档杆装置装配到轴上。
根据上述的换档杆装置,连接销包括被制成杆状的杆部。连接销的杆部被插入到换档杆组件和轴中,并且以可沿着车辆的左右方向在轴上枢转的方式支撑换档杆组件。另外,该连接销包括从杆部的一端沿着其径向向外伸出并且与杆部形成为一体的头部。如上所述,使连接销的头部绕着其轴线(即,绕着杆部的轴线)转动,以便从临时装配状态进入正常装配状态。
另外,将防脱出机构与换档杆组件制成一体。该防脱出机构在处于正常装配状态中的连接销朝着与插入方向相反的方向运动时通过抵接连接销的头部来防止连接销脱出。
如上所述,将防脱出机构与换档杆组件制成一体。因此,可以在没有任何用于限制连接销沿着其轴线方向运动的构件的情况下防止连接销脱出。因此,本发明可以减少用于装配该换档杆装置的零部件的数量。
在第一方面中,该换档杆装置还可以包括防反转构件,该构件在连接销从临时装配状态到正常装配状态时所采取的旋转路径中与换档杆组件成为一体,并且用来通过在处于正常装配状态中时抵接连接销而防止连接销从正常装配状态反向转动至临时装配状态。
根据上述的换档杆装置,一旦连接销已经进入正常装配状态,即使连接销倾向于从正常装配状态反向转动到临时装配状态(即,从正常装配状态返回到临时装配状态),连接销也抵接防反转构件(即,由它压下),并且被防止反向转动,该防反转构件在从临时装配状态到正常装配状态的旋转路径中与换档杆组件成为一体。由于保持了连接销的正常装配状态,而且连接销不会在无意中返回到临时装配状态并脱出,因此这是更优选的。
如上所述,使防反转构件与换档杆组件成为一体。因此,该连接销可在没有任何用于限制连接销绕着其轴线转动的构件的情况下保持正常装配状态。因此,本发明可以进一步减少用于装配换档杆装置的零部件的数量。
在第一方面中,换档杆装置可以进一步包括防振构件,该构件与换档杆组件制成一体并且使其从换档杆组件中伸出,用于在处于正常装配状态中时与连接销接触,而且该构件用来防止连接销在正常装配状态中沿着其轴向运动。
根据上述结构,当使连接销转动直到进入正常装配状态时,防止了连接销脱出。
此外,在其中将连接销设定到正常装配状态的情况中,通过防振构件防止连接销沿着其轴向运动,将该防振构件与换档杆组件制成一体并且使其从换档杆组件中伸出,以便与处于正常装配状态中的连接销相对应。由于在轴和换档杆组件被装配在一起时进一步防止了连接销沿着其轴向振动,因此,这是更优选的。
另外,当通过也采用上述的防反转构件将换档杆组件装配到轴上时,由于在连接销和防振构件之间所产生的摩擦力可抑制沿着围绕连接销的轴线的方向的振动,因此这是更优选的。
如上所述,将防振构件与换档杆组件制成一体。因此,可以在没有任何用于防止连接销振动的附加构件的情况下防止连接销的振动。因此,本发明可以进一步减少用于装配该换档杆装置的零部件的数量。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在于提供一种被安装在车辆上并且包括换档杆组件的换档杆装置,该换档杆组件由沿着车辆的横向设置的轴支撑,可以沿着车辆的纵向和横向操作该换档杆组件,该换档杆装置包括:两个相互间隔开并且彼此相对的立柱,其中一个立柱具有支承孔,而另一个立柱具有插入孔;包括杆部以及具有纵向侧面和横向侧面的头部的连接构件,该连接构件在使杆部穿过插入孔并且进入立柱的支承孔中时使换档杆组件与轴连接;与另一个立柱相对地设置的防脱出机构,该防脱出机构防止连接构件沿着其轴向运动;第一保持件,其一个端部以悬臂梁的构造被固定在另一个立柱上并且沿着车辆的垂直方向设置;以及第二保持件,它与第一保持件间隔开并且与另一个立柱为一整体地设置;其中,连接构件在沿着一个方向围绕杆部的轴线转动时进入正常装配状态,由此被从其中使连接构件从插入孔经由轴一直插入到支承孔的临时装配状态移出,从而使该换档杆组件以便以能够沿着车辆的横向转动的方式由该轴支撑。
在第二方面中,换档杆装置还可以包括接合凸起,该接合凸起被安装在防脱出机构上。
本发明的第三方面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装配根据本发明的换档杆装置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将换档杆组件如此布置,即,使轴位于两个立柱之间;通过将连接构件的杆部从在另一个立柱上的插入孔插入、穿过轴并且进入到在其中一个立柱上的支承孔中,使连接构件处于临时装配状态;以及使连接构件的头部沿着一个方向围绕其轴线从临时装配状态转动到正常装配状态,以将换档杆组件与轴装配在一起。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方案的换档杆装置中的换档杆组件下端的示意性透视图,示出了连接销的正常装配状态。
图2为换档杆组件的立柱的示意性主视图,该立柱接合并且保持着图1所示连接销的头部。
图3为图2所示换档杆组件的下端的示意性侧剖视图。
图4为从其底侧表示图3所示换档杆组件的剖视图,其中连接销的头部处于临时固定状态。
图5为图4所示换档杆组件的下端的示意性透视图,其中连接销的头部处于临时固定状态。
图6为从其底侧表示图1所示换档杆组件的剖视图,其中连接销的头部处于正常装配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方案的换档杆装置10。
在设置于换档杆装置10中的换档杆组件12的下端处形成基本上为板状的底壁40。底壁40的厚度方向对应于车辆的垂直方向。一对具有较厚厚度的基本上呈板状的立柱14、16彼此相对地从底壁40向下延伸。从与立柱14和16彼此相对的方向垂直的方向观察,底壁40和立柱14、16被一体地形成基本上为U形的形状。使在立柱14和立柱16之间限定的空间的尺寸(也就是垂直方向的尺寸以及立柱14和16彼此相对的方向的尺寸)例如适于对应着沿着车辆的左右方向(横向)设置的圆柱形轴36(参见图3,4和6)的尺寸,从而可以将轴36插入和设置在该空间之内。轴36设置有连接销插入孔36A,将该孔形成为可沿着轴的径向穿过该轴,用于在其中插入将在后面说明的连接销。以下,在本实施方案中,为了便于说明,使轴36沿着车辆的左右方向(横向)设置并可以围绕轴自身的轴线自由地旋转,使立柱14和16分别设置在车辆的前侧和后侧,并且该立柱14和16彼此相对的方向与车辆的前后方向(纵向)平行。
在图2中显示了从车辆的后侧看到的立柱16的主视图。该立柱16由具有一定弹性的树脂形成。如图2所示,立柱16的车辆前侧(也就是立柱16的立柱14侧)由内壁16A封闭。另外,在立柱16的车辆后侧(也就是与立柱14侧相对的侧面)上,作为防脱出机构的基本上为板状的止动件20、22在立柱16的车辆右侧端部和车辆左侧端部与该立柱16成一体地形成,并沿着垂直方向延伸。从车辆的后侧看,在止动件20、22之间形成沿着垂直方向延伸的基本上为矩形的切口18。
另外,在立柱16的车辆后侧处,在沿着车辆横向的中心的右侧上形成作为防反转构件的保持件24(即第一保持件),该保持件与止动件20以一定距离分开,且从切口18的上端向下延伸。保持件24的下端位于立柱16的沿垂直方向的大致为中央的部分中。保持件24的基底端部(即保持件24的上端)是与立柱16的上端形成为一体的固定端。此外,保持件24的远端部分(即保持件24的下端)是自由端。
如图3所示,如果从车辆的左侧看立柱14和16,在保持件24的车辆前侧处形成当销28转动时与连接销28(如后所述)的头部抵接的导向表面24A。该导向表面24A如此形成,即,使之主要与连接销28的头部32相比朝车辆后侧更深地凹陷。但是,在自然条件下,导向表面24A的下端与连接销28的头部32的外侧(也就是头部在车辆后侧处的端面)相比朝车辆前侧伸出得更远。需要指出的是,在本实施方案中,当从车辆的左右方向看时,导向表面24A以类似角形括号“<”的形状形成,它通过连接两个具有相对于车辆的垂直方向的倾角不同的斜面而形成。或者,导向表面24可以被制成类似一个具有朝着车辆后侧伸出的弯曲表面的凹槽的形状。
另外,在立柱16的车辆前侧(内壁16A侧)处,作为防振构件或者接合凸起的锥形支撑肋38一体地形成在立柱16的止动件22上,并朝着车辆前侧伸出(参见图2和4)。该支撑肋38被设置成与连接销28的头部32抵接,该连接销28处于其纵向与车辆的左右方向平行的状态(也就是将在后面说明的正常装配状态)。将支撑肋38做成使其轴线与车辆的前后方向平行。该支撑肋38的顶点被设置成比连接销28的头部32的外表面(也就是在车辆后侧上的表面)更朝向车辆的前侧。
此外,在立柱16的止动件22和内壁16A之间,与止动件22和内壁16A成一体地形成为长方体的保持件42(也就是第二保持件)(参见图2)。从车辆的后侧看,该保持件42被完全隐藏在止动件22的后侧(也就是止动件的车辆前侧)后面。保持件42的下端沿垂直方向被设置在与上述保持件24的下端(也就是自由端)基本上相同的位置上,并被设置在立柱16的沿垂直方向的大致中央处。保持件42的下端对应于连接销28的头部32的纵向端部,并且在头部32的纵向变得与车辆的左右方向平行的情况下,由头部32的纵向端部从下面抵接保持件42。因此,保持件42可限制头部32进行顺时针旋转(也就是,从车辆的后侧看,如后面所述的那样围绕连接销28的杆部30的轴线的顺时针旋转)。需要指出的是,在连接销28的头部32的纵向变得与车辆的左右方向平行时,保持件42可以适合于与连接销28的头部32的下端相对应。在这种情况下,将保持件42设置在头部32之下并处于止动件20和内壁16A之间,而且与止动件20和内壁16A成为一体地形成。
将连接销28设置在上述的立柱16处。用作连接构件的该连接销28包括杆状的杆部30和头部32,该头部从杆部30的一端沿着径向向外伸出并且以板状的形状与杆部30一体地成形。
杆部30除了其前端(即与头部32相对的端部)之外适合于具有与轴36的上述连接销插入孔36A对应的直径。将杆部30的直径做成稍小于连接销插入孔36A的直径。使杆部30穿过在立柱16的内壁16A中的插入孔16B插入,并且由内壁16A支撑,以便能够自由地转动。杆部30的前端被制成锥形,从而使该杆部的直径朝着前端连续地减小。该杆部30被如此设置,即,其轴线与车辆的前后方向(纵向)平行。因此,在其中也将杆部30以可转动的方式插入到轴36的连接销插入孔36A中的状态下,将杆部30的前端插入到立柱14的与内壁16A相对的侧面(车辆后侧)形成的支承孔14A中,并且使该前端在其中受到支撑以便能够自由地转动。结果,使设置在换档杆装置10中的换档杆组件12由连接销28支撑,以便可以沿着轴36的轴线在车辆的前后方向上枢转。因此,由于轴36可以绕着其轴线转动,所以换档杆组件可以沿着车辆的前后方向和左右方向枢转。
头部32的厚度方向与杆部30的轴线方向(即,车辆的前后方向)平行。从头部32的厚度方向(即,车辆的前后方向)看,该头部32被制成基本上为矩形的形状。该矩形沿着纵向的每一端都被制成略微向外伸出(例如,具有曲面)。从车辆的前后方向看,头部32的中心被设置成与杆部30共轴,并且在本实施方案中,在头部32的外部端(也就是对着杆部30的一端,即头部32的车辆后侧),在其中心位置(即,杆部轴线的位置)处形成具有六边形形状的扳手装配孔34,该孔与六角扳手的前端对应。
另外,在其中杆部30由在立柱14中形成的支承孔14A和在立柱16中形成的插入孔16B支撑的状态中,头部32适合于在由内壁16A、止动件20、22和保持件24形成的空间内转动。
当头部32的纵向与车辆的左右方向平行时,将头部32的沿其纵向的每一端构造成位于在止动件20和内壁16A以及止动件22和内壁16A之间的相应空间中。
在上述状态中,将支撑肋38构造成用相对较轻的力从止动件22的侧面(即,车辆后侧)压迫头部32的一个纵向端部的外端(也就是对着杆部30的端部,即头部32的车辆后侧)(参见图6)。
接下来,将对本发明的该实施方案的操作进行说明。
当将设在换档杆装置10处的换档杆组件12的下端与轴36装配起来时,首先将轴36插入并且放入到在换档杆组件12的立柱14和立柱16之间的空间中,而且使立柱16的插入孔16B和立柱14的支承孔14A相对于轴36的连接销插入孔36A的轴向位置(即,换档杆组件12的下端相对于轴36的装配位置)定位和对准。接着,在其中将连接销28的头部32的纵向设定为沿着垂直方向的状态中,从车辆后侧沿着其轴线将连接销28的杆部30插入到立柱16的插入孔16B和轴36的连接销插入孔36A中。另外,通过将杆部30的前端插入到立柱14的支承孔14A中而将连接销28临时固定。结果,使换档杆组件12的下端(即,换档杆组件12的立柱14和16)由连接销28支撑(参见图2至5)。这样,由连接销28将换档杆组件12的下端(即换档杆组件12的立柱14和16)临时固定到轴36上。
随后,从车辆后侧将六角扳手的前端插入到在连接销28的头部32中形成的扳手装配孔34中。当沿着从车辆后侧看的顺时针方向转动该六角扳手时,使连接销28(更具体地说,连接销28的头部32)从上述的临时装配状态(参见图1至3和图6)沿着顺时针方向绕着杆部30的轴线转动(在下面,这种转动将被简称为顺时针转动)。
在该情况中,连接销28的头部32的纵向端部的上端进入到在保持件24和内壁16A之间的空间中,抵靠保持件24的导向表面24A,并且在于导向表面24A上滑动的同时将保持件24压向与内壁16A相对的一侧(即,压向车辆的后侧)(参见图3)。由于保持件24由具有较小弹性的树脂形成,所以连接销28的头部32在进行上述转动的同时以保持部分24的上端为固定端地朝着车辆后侧推压保持件24。因此,该保持件24不会妨碍连接销28的头部32的顺时针转动。
这样,在连接销28的头部32沿着顺时针方向转动并且转动角度达到90°时,保持件24的导向表面24A不再抵靠着头部32。因此,不再将保持件24压向车辆的后侧。由此,该保持件24由于其自身的弹性作用返回到先前的位置(即,正常位置),在那里保持件24在此之前受到头部32挤压(连接销28的头部32的正常装配状态)。
在保持件24回到之前受头部32挤压的先前位置之后,即使头部32倾向于从该位置(处于正常装配状态中的位置)朝上述的临时装配状态位置反向旋转,即从车辆后侧看绕着杆部30的轴线逆时针转动,并且倾向于从上述正常装配状态位置返回到临时装配状态位置,由于保持件24的抵接部分24B的下端从上方抵靠着连接销28的头部32,所以防止了连接销28的头部32的反向旋转。因此,一旦将连接销28装配到换档杆组件12的下端(即,换档杆组件12的立柱14和16)上,则连接销28的头部32不会在无意中回到临时装配状态位置。
同时,当使头部32从临时装配状态位置沿着顺时针方向转动90°时,头部32的沿着纵向的另一个端部(即,在连接销28处于临时装配状态中时头部32的被设置在较低位置中的一个纵向端)抵靠着保持件42,由此限制了头部32的顺时针转动。
因此,通过保持件24和保持件42防止了头部32沿着顺时针方向或者逆时针方向转动。
因而,在通过使头部32从处于临时装配状态的位置沿着顺时针方向转动90°所建立的正常装配状态中,头部32的纵向变成与车辆的左右方向平行,并且将沿头部32纵向的端部分别定位在位于内壁16A和止动件20之间以及位于内壁16A和止动件22之间的空间中。因此,通过止动件20和22限制连接销28的头部32沿杆部30的轴线方向(即,沿着车辆的前后方向)运动。因此,可以防止连接销28从换档杆组件12中(更具体地说,从换档杆组件12的立柱14和16中)脱出。
另外,在使连接销28的头部32如上所述地从上述临时装配状态转动到正常装配状态时,从止动件22朝着车辆前侧伸出的支撑肋38的顶部(包括锥形的顶点部分)由连接销28的头部32的纵向端部的另一端压下。结果,由于支撑肋自身的弹性作用,支撑肋38从车辆后侧以相对较小的力抵靠着连接销28的头部32的外端,从而使该连接销28的头部32压靠在立柱16的内壁16A上(参见图6)。只要支撑肋38持续受到下压,就可保持上述的抵靠状态,并且防止连接销28沿着其轴线方向运动。因此,在其中将轴36和换档杆组件12的下端(换档杆组件的立柱14和16)装配起来的状态中,消除了连接销28沿着轴向的振动。
此外,由于在连接销28的头部32和支撑肋38之间产生的摩擦力,支撑肋38通过与上述的保持件24配合也可以抑制围绕连接销28的轴线的振动。
如上所述,在该换档杆装置10中,将止动件20和22与换档杆组件12的立柱16制成为一体。因此,在没有设置任何用于限制连接销28沿着其轴向运动的附加构件的情况下,就可以防止连接销28从换档杆组件12(更具体地说,从换档杆组件12的立柱14、16中脱出)和轴36中脱出。因此,可以减少用于将换档杆组件12装配到轴36上所使用的零部件的数量。
另外,在该换档杆装置10中,为了将换档杆组件12的下端(即,立柱14、16)装配到轴36上,只需将连接销28的杆部30插入到轴36的连接销插入孔36A、立柱16的插入孔16B和立柱14的支承孔14A中并且使头部32从临时装配状态转动至正常装配状态就足够了。因此,可以很容易地将换档杆组件12装配到轴36上。
而且,如上所述,将保持件24与换档杆组件12的立柱16制成为一体。因此,不仅可以限制连接销28绕着其轴线进行逆时针转动,而且可防止该连接销回到临时装配状态以及脱出,且不用设置任何用于限制连接销28绕着其轴线进行逆时针转动的附加构件。因此,可以进一步减少用于将换档杆组件12装配到轴36上所使用的零部件的数量。
另外,如上所述,将支撑肋38与换档杆组件12的立柱16的止动件22制成为一体。这使得能够防止连接销28振动,而且无需任何用于防止连接销28振动的附加构件。因此,可以进一步减少用于将换档杆组件12装配到轴36上的零部件的数量。
要指出的是,在上述实施方案中,适合于限制连接销28的头部32的每一纵向端部以免脱出。但是,只有一个纵向端部可以适于被保持以免脱出。即使头部32只有一个纵向端部适合于被保持成不脱出,也可以获得上述实施方案的操作和效果。另外,根据本发明该实施方案的连接销28的头部32的扳手装配孔34具有六边形的形状。但是,应该理解的是,扳手装配孔34的形状不限于六边形,并且可以采用其它任意的形状,例如十字形、矩形、星形或其它可采用的形状。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该实施方案的换档杆装置能够减少其零部件的数量,并且可以方便地装配到轴上。
Claims (18)
1.一种包括换档杆组件的换档杆装置,所述换档杆组件由沿着车辆的横向设置的轴支撑,可以沿着车辆的纵向和车辆的横向操作该换档杆组件,所述换档杆装置包括:
连接销,该连接销包括:被制成杆的形状并且被插入到轴和换档杆组件中的杆部;以及从杆部的一端径向向外地伸出并且被制成与所述杆部成为一个整体的头部,该连接销在从所述换档杆组件和所述轴的一端沿着其轴线被插入到所述换档杆组件和轴中时得以临时装配,所述连接销在从临时装配状态绕着其轴线转动时变成正常装配状态,并且该连接销支撑着换档杆组件以使后者可沿着车辆的横向在所述轴上枢转;以及
防脱出机构,该机构设在所述换档杆组件上,从而能够与所述连接销接合,并且通过在所述连接销处于正常装配状态的同时与连接销接合来防止连接销从换档杆组件和轴中脱出,
所述防脱出机构与所述换档杆组件被制成为一体并且用作用于通过在连接销处于正常装配状态中时抵接连接销的头部来防止连接销脱出的止动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档杆装置,还包括防反转构件,该构件在连接销从临时装配状态到正常装配状态时所采取的旋转路径中与换档杆组件成为一体,并且用来通过在处于正常装配状态中时抵接连接销而防止连接销从正常装配状态反向转动至临时装配状态。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档杆装置,包括多个防反转构件。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档杆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防反转构件中的每一个都包括一端部,所述端部以相互平行的关系设置。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档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防反转构件中的至少一个为与换档杆组件制成一体的悬臂梁型构件。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档杆装置,还包括防振构件,该构件与换档杆组件制成为一体并且从换档杆组件中伸出,以便在处于正常装配状态中时与连接销接触,并且该构件被用来防止连接销在处于正常装配状态时沿着其轴向运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换档杆装置,其特征在于,抵接着连接销的防振构件的至少一部分由弹性构件形成。
8.一种被安装在车辆上并且包括换档杆组件的换档杆装置,所述换档杆组件由沿着车辆的横向设置的轴支撑,可以沿着车辆的纵向和横向操作所述换档杆组件,所述换档杆装置包括:
两个相互间隔开并且彼此相对的第一和第二立柱,所述第一立柱具有支承孔,第二立柱具有插入孔;
包括杆部以及具有纵向侧面和横向侧面的头部的连接构件,该连接构件在使杆部穿过第二立柱的插入孔并且进入第一立柱的支承孔中时使换档杆组件与轴连接;
与第二立柱相对地设置的防脱出机构,该防脱出构件防止连接构件沿着其轴向运动;
第一保持件,其一个端部以悬臂梁的构造被固定在第二立柱上并且沿着车辆的垂直方向设置;以及
第二保持件,它与第一保持件间隔开并且可以与第二立柱为一整体的方式设置,
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构件在沿着一个方向围绕杆部的轴线转动时进入正常装配状态,由此被从其中使连接构件从插入孔经由轴一直插入到支承孔的临时装配状态移出,从而使该换档杆组件以能够沿着车辆的横向转动的方式由所述轴支撑。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换档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立柱和防脱出机构以相互间隔开的形式设置,以便限定一空间,并且将所述连接构件的头部设置在该空间内。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换档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保持件的自由端被布置成在处于正常装配状态中时与连接构件的头部接合,所述接合防止了连接构件围绕轴线沿另一个方向转动。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换档杆装置,其特征在于,将所述第一保持件和所述第二保持件按照这样的方式布置,即,所述第一保持件的自由端和所述第二保持件的端部相互平行。
12.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换档杆装置,其特征在于,将所述第一保持件设置在连接构件的路径中,以便在使该连接构件从临时装配状态转动到正常装配状态时抵接所述连接构件,并且所述第一保持件具有弹性以便在抵接时能够沿着车辆的纵向运动。
13.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换档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头部的侧面被制成弯曲的形状。
14.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换档杆装置,其特征在于,将所述第二保持件设置在这样的位置上,即,在该位置处所述第二保持件可以抵接所述连接构件,以便防止所述连接构件沿着所述一个方向进一步转动以及脱离正常装配状态。
15.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换档杆装置,还包括接合凸起,所述接合凸起被安装在所述防脱出机构上。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换档杆装置,其特征在于,将所述接合凸起设置在这样一个位置上,即,在该位置中所述接合凸起在所述连接构件处于正常装配状态时与头部接合,从而由所述接合凸起控制所述连接构件沿着其轴向的运动。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换档杆装置,其特征在于,与所述头部接合的接合凸起的至少一部分由弹性材料形成。
18.一种用于装配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换档杆装置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将换档杆组件如此布置,即,使轴位于两个立柱之间;
通过将所述连接构件的杆部从在第二立柱上的插入孔插入、穿过所述轴并且进入到在所述第一立柱的支承孔中,使连接构件处于临时装配状态;以及
使所述连接构件的头部沿着所述一个方向围绕其轴线从临时装配状态转动到正常装配状态,以将换档杆组件与轴装配在一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006807/2004 | 2004-01-14 | ||
JP2004006807A JP4450634B2 (ja) | 2004-01-14 | 2004-01-14 | シフトレバー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640711A CN1640711A (zh) | 2005-07-20 |
CN100351117C true CN100351117C (zh) | 2007-11-28 |
Family
ID=347921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200510001721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51117C (zh) | 2004-01-14 | 2005-01-14 | 换档杆装置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7617746B2 (zh) |
JP (1) | JP4450634B2 (zh) |
CN (1) | CN100351117C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6126910B2 (ja) * | 2013-05-24 | 2017-05-10 | 株式会社東海理化電機製作所 | シフト装置 |
JP5854568B2 (ja) * | 2013-09-03 | 2016-02-09 | サカエ理研工業株式会社 | シフトレバー装置 |
FR3085016B1 (fr) * | 2018-08-20 | 2020-08-21 | Psa Automobiles Sa | Module destine a etre assemble dans un habitacle d’un vehicule automobile vehicule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333580Y (zh) * | 1998-02-26 | 1999-08-18 | 山东省农业机械科学研究所 | 拖拉机变速操纵机构 |
CN1333145A (zh) * | 2000-07-13 | 2002-01-30 |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 手动变速器换档控制装置 |
CN1082154C (zh) * | 1994-12-13 | 2002-04-03 | 易通公司 | 一种组合式变齿轮变速器 |
JP2003011689A (ja) * | 2001-06-29 | 2003-01-15 | Fuji Heavy Ind Ltd | 車両用自動変速機の変速操作装置 |
EP1333196A2 (de) * | 2002-01-31 | 2003-08-06 | INA-Schaeffler KG | Lageranordnung zur schwenkbaren Lagerung eines Schalthebels |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630605U (zh) | 1979-08-16 | 1981-03-25 | ||
JP2594960Y2 (ja) * | 1993-01-29 | 1999-05-24 | 富士機工株式会社 | 自動変速機操作装置のチェック機構 |
DE4426207C5 (de) * | 1994-07-23 | 2008-08-28 |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 Wähleinrichtung für ein Automatikgetriebe eines Kraftfahrzeugs |
DE19853934B4 (de) * | 1998-11-23 | 2006-05-04 | ZF Lemförder Metallwaren AG | Schaltvorrichtung eines Kraftfahrzeuggetriebes |
JP2001001781A (ja) | 1999-06-23 | 2001-01-09 | Mannoh Co Ltd | シフト回転軸の固定機構 |
JP3592146B2 (ja) | 1999-07-26 | 2004-11-24 | 小島プレス工業株式会社 | シフトレバー装置 |
US6662678B2 (en) * | 2000-10-11 | 2003-12-16 | Kabushiki Kaisha Tokai Rika Denki Seisakusho | Shift device, shift device base, and shift lever support structure |
JP4041647B2 (ja) | 2000-10-11 | 2008-01-30 | 株式会社東海理化電機製作所 | シフトレバーの支持構造 |
-
2004
- 2004-01-14 JP JP2004006807A patent/JP4450634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5
- 2005-01-13 US US11/033,963 patent/US7617746B2/en active Active
- 2005-01-14 CN CNB2005100017215A patent/CN100351117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2154C (zh) * | 1994-12-13 | 2002-04-03 | 易通公司 | 一种组合式变齿轮变速器 |
CN2333580Y (zh) * | 1998-02-26 | 1999-08-18 | 山东省农业机械科学研究所 | 拖拉机变速操纵机构 |
CN1333145A (zh) * | 2000-07-13 | 2002-01-30 |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 手动变速器换档控制装置 |
JP2003011689A (ja) * | 2001-06-29 | 2003-01-15 | Fuji Heavy Ind Ltd | 車両用自動変速機の変速操作装置 |
EP1333196A2 (de) * | 2002-01-31 | 2003-08-06 | INA-Schaeffler KG | Lageranordnung zur schwenkbaren Lagerung eines Schalthebels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050160860A1 (en) | 2005-07-28 |
JP4450634B2 (ja) | 2010-04-14 |
JP2005199800A (ja) | 2005-07-28 |
US7617746B2 (en) | 2009-11-17 |
CN1640711A (zh) | 2005-07-2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522891A (zh) | 车辆用圆形无间隙调角器 | |
CN1289018C (zh) | 椅子的背靠装置 | |
CN1615237A (zh) | 转向装置 | |
CN100351117C (zh) | 换档杆装置 | |
CN1450947A (zh) | 顶部装填棘齿扳手 | |
CN1085770C (zh) | 铰链 | |
CN1323868C (zh) | 保险杠安装构造 | |
CN1767966A (zh) | 用于车座的调整系统 | |
CN1148278C (zh) | 棘轮扳手 | |
CN1523257A (zh) | 紧固件 | |
CN1625501A (zh) | 汽车转向柱的位置调节装置 | |
CN1765263A (zh) | 座椅斜靠装置 | |
CN1939770A (zh) | 车辆的杯座 | |
CN1718472A (zh) | 车辆的双折叠座椅 | |
CN1689902A (zh) | 变速齿轮传动机构及将其连接到自行车上的装置 | |
CN1490187A (zh) | 车辆动力源的支承结构 | |
CN1926363A (zh) | 致动力传递机构和跨骑式车辆 | |
CN1942334A (zh) | 变速杆装置 | |
CN1854565A (zh) | 变速杆装置 | |
CN1612832A (zh) | 螺钉供给装置 | |
CN1807929A (zh) | 传动装置用导向器 | |
CN1754034A (zh) | 门制动器 | |
CN1764009A (zh) | 用于在车辆主体上安装天线基座的结构 | |
CN101045446A (zh) | 转向锁定装置 | |
CN1845375A (zh) | 天线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9 |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