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350528C - 可动接点体组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可动接点体组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0350528C CN100350528C CNB2005100923722A CN200510092372A CN100350528C CN 100350528 C CN100350528 C CN 100350528C CN B2005100923722 A CNB2005100923722 A CN B2005100923722A CN 200510092372 A CN200510092372 A CN 200510092372A CN 100350528 C CN100350528 C CN 100350528C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ovable contact
- contact unit
- hoop
- bonded
- separato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anufacture Of Switches (AREA)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Abstract
一种可动接点体组,其用于对面板开关的生产线提供可动接点体,其中,在载运薄膜(第二隔离件)(40)上以规定间隙粘接多个可动接点体(20)的上面。在可动接点体的下面粘接第一隔离件(30)。第一隔离件(30)由于防止可动接点(2)露出,使得可动接点(2)不会受到污染。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对各种电子设备的面板开关的生产线提供可动接点体的可动接点体组的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图16表示现有的可动接点体组。在可挠性的绝缘片1的孔1A中收纳拱顶状(ド一ム状)可动接点2。具有粘接层3A的小边片带3粘接在绝缘片1的上面和可动接点2的拱顶的顶点,将各可动接点2定位。其上粘附两面粘接带4,从而形成可动接点体。可动接点体的上面和下面分别粘接在载运薄膜即带状的保护薄膜5和6上。多个可动接点体沿保护薄膜5和6以规定间隙配置,从而形成可动接点体组。面板开关的生产线上,可动接点体从保护薄膜5和6上分别剥离,如图17所示,介由两面粘接带4粘附在面板7上。之后,将面板7安装在电子设备内的配线基板10上,与固定接点11组合构成面板开关。
但是自可动接点体从保护薄膜5和6剥离后到安装到配线基板10上的期间,可动接点2的下面成不被保护薄膜6覆盖而露出的状态。因此,必须进行步骤内控制,使可动接点体向下一步骤输送时可动接点2上没有异物粘附等。本发明解决上述问题。另外,本发明的在先技术文献信息是日本专利申请特开2003-151393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可动接点体组的制造方法,其具有如下步骤:第一步骤:对由可挠性绝缘基材构成的第一箍部件,以规定间隙将可动接点保持在各可动接点体的作为主体部的部位,同时介由中间粘接层将第二箍部件的上面粘合在所述第一箍部件的下面,在该状态下,对所述第一以及第二箍部件将作为所述主体部的部位的外周的一部分实施局部冲切加工,而成为第一半成品;第二步骤:由箍状的两面粘接带用的原材,维持箍状状态的同时,对应于所述各可动接点体的作为主体部的部位的配置间隙,形成为作为上方粘接部的部位,而成为第二半成品;第三步骤:使所述第二半成品的作为上方粘接部的部位的下面侧的粘接部分露出,形成所述上方粘接部的形状,使其露出的下面侧的粘接部分对应并粘接在所述第一半成品的作为可动接点体的部位的上面,而成为第三半成品;第四步骤:在所述第三半成品中,对所述可动接点体的作为主体部的部位的未冲切加工的所述外周的残余部分进行冲切加工,使所述第一半成品的不要部分切断分离,由所述第一以及第二箍部件形成为带所述第一隔离件的可动接点体,同时粘接在所述可动接点体的上面的所述上方粘接部粘接在作为第二隔离件的所述两面粘接带用的原材的箍状维持的部分。
在第一方面的可动接点体组的制造方法的基础上,在第一步骤中,对第一以及第二箍部件,连同作为可动接点体的主体部的部位,将作为把手部分的部位的外周的一部分实施局部冲切加工,同时,对所述作为把手部分的部位实施将所述第一箍部件的一部分除去的半切加工,而成为第一半成品;在第四步骤中,连同所述可动接点体的作为主体部的部位,对未冲切加工的所述作为把手部分的部位的外周的残余部分也实施冲切加工,使所述第一半成品的不需要部分切断分离,形成为所述可动接点体和所述把手部分以并列设置状态配置的带第一隔离件的可动接点体。
另外,在第一方面的可动接点体组的制造方法的基础上,所述第二箍部件由上面粘接在中间粘接层的片部件和该中间粘接层构成,如此在第一步骤中,第一箍部件和片部件在由所述中间粘接层粘合的状态下形成与可动接点的配置位置对应的孔部后,将所述可动接点以收容状态配置在所述孔部内,利用从所述第一箍部件的上面侧配置的小边片带对所述可动接点定位保持。
另外,在第一方面的可动接点体组的制造方法的基础上,在第二步骤中,作为箍状的两面粘接带用的原材使用在箍状的中芯的上面以及下面分别具有第一以及第二粘接层,并且利用在其各粘接层粘接第三以及第四箍部件的状态的五层的结构,由所述原材,以与可动接点体的作为主体部的部位相同的间隙将所述第一粘接层、中芯以及第二粘接层,加工成相当于上方粘接部的形状而成为第二半成品;作为第三步骤,对所述第二半成品的所述第三箍部件,把相当于所述上方粘接部的以外的所述第一粘接层、中芯、第二粘接层以及第四箍部件剥离,在所述第三箍部件上粘接所述上方粘接部,并且,以使所述上方粘接部的下面侧粘接部露出的状态,接着将露出的所述上方粘接部的下面侧粘接部与所述第一半成品的可动接点体的作为主体部的部位的上面重合并粘接,而成为第三半成品。
另外,本发明提供一种可动接点体组,其通过上述方面中任一方面所述的制造方法而制得,具有:载运薄膜;多个可动接点体,其以规定间隙粘接在所述载运薄膜上,所述可动接点体以上面粘接在所述载运薄膜上;隔离件,其粘接在所述可动接点体的下面,其中,所述隔离件分别粘接在各自的所述可动接点体的下面。上述隔离件防止上述可动接点体的可动接点露出,防止可动接点污染。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可动接点体组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可动接点体组的制造方法的说明图;
图3是本发明可动接点体组的制造方法的说明图;
图4是本发明可动接点体组的制造方法的说明图;
图5是本发明可动接点体组的制造方法的说明图;
图6是本发明可动接点体组的制造方法的说明图;
图7是本发明可动接点体组的制造方法的说明图;
图8是本发明可动接点体组的制造方法的说明图;
图9是本发明可动接点体组的制造方法的说明图;
图10是本发明可动接点体组的制造方法的说明图;
图11是本发明可动接点体组的制造方法的说明图;
图12是本发明可动接点体组的制造方法的说明图;
图13是说明可动接点体的使用实例的立体图;
图14是说明可动接点体的使用实例的立体图;
图15是使用可动接点体形成的面板开关的剖面图;
图16是现有的可动接点体组的分解立体图;
图17是说明现有的可动接点体的使用方法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详细内容。对与现有技术结构相同的部分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其详细说明。各附图中,为便于判断,放大表示厚度方向的尺寸。
(实施例)
图1是本发明的可动接点体组的分解立体图。多个可动接点体20以规定间隙保持在载运薄膜即带状的第二隔离件40的下面侧。
可动接点体20的绝缘片25将可动接点2保持在规定位置。绝缘片25的上面粘附两面粘接带50,绝缘片25的下面侧粘附另设的第一隔离件30。
面板开关的生产线中,可动接点体20以保持粘附两面粘接带50和第一隔离件30的状态从第二隔离件40剥离。由于粘附着第一隔离件30,所以可动接点2的下面不会形成露出的状态。可动接点体20介由两面粘接带50的上面粘接部分而粘附在电子设备的面板上(参照图17)。之后,剥离第一隔离件30,与现有的情况一样,将面板安装在电子设备内的配线基板10上,与固定接点11组合构成面板开关(参照图15)。
另外如图所示,可动接点体20具有在侧面突出的把手部分。可利用该把手部分来提高操作效率。
(制造方法)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图1的可动接点体组的制造方法。
如图所示,可动接点体20由绝缘片25的下面的粘接层25A粘接保持第一隔离件30。第一隔离件30是介由粘接剂30C粘合上方隔离件30A和下方隔离件30B而成的。
制造方法的第一步骤,如图2所示,准备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构成的带状的可挠性绝缘基材21、其下面的粘接层22、隔离件23粘合而成的第一箍件。
然后,如图3所示,对所述的箍件,在两侧部分冲切加工出导引孔(パイロツト穴)24A,并通过冲切加工形成孔24B。然后,在其下面粘接上面具有粘接层34A的带状的聚对苯二甲酸制的片34的第二箍件。如图所示,导引孔24A维持贯通状态,而孔24B由辅助片34构成带底的结构。
接着如图4所示,孔24B内收容拱顶状的可动接点2。具有粘接层3A小边片带3粘接在绝缘片25的上面和可动接点2的拱顶的顶点,使各可动接点2定位。
进而,如图5所示,保留栈部35A而多处冲切孔35,形成可动接点体20的外形和把手部分36的突起。同时,在把手部分36上形成仅可挠性绝缘基材21和粘接层22切断的深度的半切部37。至该状态所加工成的称为第一半成品。
接着,作为第二步骤,说明以箍状态制造绝缘片25的上面的两面粘接带50的步骤。如图6所示,准备由上面以及下面分别具有第一以及第二粘接层42以及43的箍状的中芯41、粘接在粘接层42上的第三箍部件45、粘接在粘接层43上的第四箍部件46构成的五层的原材47。对该五层的原材47,如图7所示,在两端部分形成导向孔47A。另外,形成比孔24B大的漏孔47B。
接着,对原材47,如图8所示,沿两面粘接带50的外形的一部分自上方实施半切加工。由此,形成箍部件45·粘接层42·中芯41·粘接层43被切断的半切部48A。
进而,对原材47,如图9所示,沿两面粘接带50的外形的残部自下方实施半切加工。由此,形成粘接层42·中芯41·粘接层43·箍部件46被切断的半切部48B。
另外,自所述下方半切加工时,也在两侧部分自下方进行半切加工。由此,与第二半切部48B同样,形成粘接层42·中芯41·粘接层43·箍部件46被切断的半切部48C。
在自所述上下的二次半切加工中,粘接层42·中芯41·粘接层43切断形成两面粘接带50的外形并且箍部件45、46完成未切断的第二半成品。
接着,说明进行所述第一以及第二半成品的组合的第三步骤。
首先,进行除去所述第二半成品的不需要部分的作业。即,如图10所示,第三半切部48C-48C之间的不需要部分即粘接层42·中芯41·粘接层43·箍部件46自箍部件45一体剥离。这时,形成有导向孔47A的两端部维持在五层的状态,另外,以两面粘接带50的外形切断形成的粘接层42·中芯41·粘接层43的三层在箍部件45侧作为两面粘接带50保留。另外,为使以所述两面粘接带50的外形切断形成的部分可靠地保留在箍部件45侧,将粘接层43和箍部件46之间的粘接力设定得低于其他部分之间的粘接力即可。然后,如图11所示,第二半成品的不需要部分剥离后的结构、与所示第一半成品重合,形成第三半成品。
最后,作为第四步骤,如图12所示,所示第三半成品上设置外形用孔51,切断栈部35A(图5)。并且,形成具有把手部分36的可动接点体20。这时,第一箍部件(图2)的粘接层22和隔离件23分别成为图1的粘接层25A和上方隔离件30A。另外,第二箍部件(图3)的聚对苯二甲酸制的片34成为图1的下方隔离件30B。
接着,说明所述结构的可动接点体组的使用实例。
生产线上,如图13所示,自可动接点体组一个个剥离可动接点体20,介由两面粘接带50粘附在面板7等上。
本发明中,可动接点2的下面侧由隔离件30覆盖,不需要对所有可动接点2进行保护。并且,如图14所示,剥离隔离件30将其安装在电子设备的配线基板10上。另外,隔离件30的剥离是把持着把手部分36而进行的,则提高操作效率。
Claims (6)
1.一种可动接点体组的制造方法,其具有如下步骤:
第一步骤:对由可挠性绝缘基材构成的第一箍部件,以规定间隙将可动接点保持在各可动接点体的作为主体部的部位,同时介由中间粘接层将第二箍部件的上面粘合在所述第一箍部件的下面,在该状态下,对所述第一以及第二箍部件将作为所述主体部的部位的外周的一部分实施局部冲切加工,而成为第一半成品;
第二步骤:由箍状的两面粘接带用的原材,维持箍状状态的同时,对应于所述各可动接点体的作为主体部的部位的配置间隙,形成为作为上方粘接部的部位,而成为第二半成品;
第三步骤:使所述第二半成品的作为上方粘接部的部位的下面侧的粘接部分露出,形成所述上方粘接部的形状,使其露出的下面侧的粘接部分对应并粘接在所述第一半成品的作为可动接点体的部位的上面,而成为第三半成品;
第四步骤:在所述第三半成品中,对所述可动接点体的作为主体部的部位的未冲切加工的所述外周的残余部分进行冲切加工,使所述第一半成品的不要部分切断分离,由所述第一以及第二箍部件形成为带第一隔离件的可动接点体,同时粘接在所述可动接点体的上面的所述上方粘接部粘接在作为第二隔离件的所述两面粘接带用的原材的箍状维持的部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动接点体组的制造方法,其中,在第一步骤中,对第一以及第二箍部件,连同作为可动接点体的主体部的部位,将作为把手部分的部位的外周的一部分实施局部冲切加工,同时,对所述作为把手部分的部位实施将所述第一箍部件的一部分除去的半切加工,而成为第一半成品;在第四步骤中,连同所述可动接点体的作为主体部的部位,对未冲切加工的所述作为把手部分的部位的外周的残余部分也实施冲切加工,使所述第一半成品的不需要部分切断分离,形成为所述可动接点体和所述把手部分以并列设置状态配置的带第一隔离件的可动接点体。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动接点体组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第二箍部件由上面粘接在中间粘接层的片部件和该中间粘接层构成,如此在第一步骤中,第一箍部件和片部件在由所述中间粘接层粘合的状态下形成与可动接点的配置位置对应的孔部后,将所述可动接点以收容状态配置在所述孔部内,利用从所述第一箍部件的上面侧配置的小边片带对所述可动接点定位保持。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动接点体组的制造方法,其中,在第二步骤中,箍状的两面粘接带用的原材是在箍状的中芯的上面以及下面分别具有第一以及第二粘接层、并且利用在其各粘接层粘接第三以及第四箍部件的状态的五层的结构,由所述原材,以与可动接点体的作为主体部的部位相同的间隙将所述第一粘接层、中芯以及第二粘接层,加工成相当于上方粘接部的形状而成为第二半成品;作为第三步骤,对所述第二半成品的所述第三箍部件,把相当于所述上方粘接部的以外的所述第一粘接层、中芯、第二粘接层以及第四箍部件剥离,在所述第三箍部件上粘接所述上方粘接部,并且,以使所述上方粘接部的下面侧粘接部露出的状态,接着将露出的所述上方粘接部的下面侧粘接部与所述第一半成品的可动接点体的作为主体部的部位的上面重合并粘接,而成为第三半成品。
5.一种可动接点体组,其通过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制造方法而制得,具有:载运薄膜;多个可动接点体,其以规定间隙粘接在所述载运薄膜上,所述可动接点体以上面粘接在所述载运薄膜上;隔离件,其粘接在所述可动接点体的下面,其中,所述隔离件分别粘接在各自的所述可动接点体的下面。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动接点体组,其中,所述可动接点体具有在侧面突出的把手部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4248050A JP4466284B2 (ja) | 2004-08-27 | 2004-08-27 | 可動接点体連の製造方法 |
JP248050/04 | 2004-08-27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747089A CN1747089A (zh) | 2006-03-15 |
CN100350528C true CN100350528C (zh) | 2007-11-21 |
Family
ID=361125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200510092372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50528C (zh) | 2004-08-27 | 2005-08-29 | 可动接点体组及其制造方法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4466284B2 (zh) |
CN (1) | CN100350528C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9245909A (ja) * | 2008-04-01 | 2009-10-22 | Omron Corp | キー照明スイッチモジュール及び導光シート |
JP2015038809A (ja) * | 2011-02-01 | 2015-02-26 | 株式会社マルサン・ネーム | シート部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10255592A (ja) * | 1997-03-07 | 1998-09-25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パネルスイッチ用可動接点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US5845766A (en) * | 1997-04-17 | 1998-12-08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 Movable contact element for panel switch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panel switch with movable contact element |
JPH11288641A (ja) * | 1998-04-03 | 1999-10-19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可動接点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CN1314688A (zh) * | 2000-03-16 | 2001-09-26 | 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 | 带板簧的片以及采用该带板簧的片的开关装置 |
CN1420511A (zh) * | 2001-11-15 | 2003-05-28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活动触点体和使用它的面板开关及装有该面板开关的电子设备 |
-
2004
- 2004-08-27 JP JP2004248050A patent/JP4466284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5
- 2005-08-29 CN CNB2005100923722A patent/CN100350528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10255592A (ja) * | 1997-03-07 | 1998-09-25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パネルスイッチ用可動接点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US5845766A (en) * | 1997-04-17 | 1998-12-08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 Movable contact element for panel switch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panel switch with movable contact element |
JPH11288641A (ja) * | 1998-04-03 | 1999-10-19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可動接点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CN1314688A (zh) * | 2000-03-16 | 2001-09-26 | 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 | 带板簧的片以及采用该带板簧的片的开关装置 |
CN1420511A (zh) * | 2001-11-15 | 2003-05-28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活动触点体和使用它的面板开关及装有该面板开关的电子设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4466284B2 (ja) | 2010-05-26 |
JP2006066251A (ja) | 2006-03-09 |
CN1747089A (zh) | 2006-03-1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744021A (zh) | 触摸屏及其制造方法 | |
CN1235249C (zh) | 照明式键盘开关 | |
CN1515013A (zh) | 金属拱形片薄膜、其制造方法以及金属拱形片系统 | |
CN1227751C (zh) | 有机电致发光显示板及其封装方法 | |
EP2294642B1 (de) |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organischen elektronischen bauelements | |
CN100350528C (zh) | 可动接点体组及其制造方法 | |
CN1204444C (zh) | 改进的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 | |
US6797211B1 (en) | Mechanical patterning of a device layer | |
CN1815650A (zh) | 可动接点体及使用该可动接点体的面板开关 | |
CN101064223A (zh) | 按钮开关以及用于制作该按钮开关的带触点弹簧片 | |
CN101064277A (zh) | 显示设备模块和制造该模块的方法 | |
WO2015025834A1 (ja) | フレキシブル配線基材と配線基板及び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とicカード | |
CN1374674A (zh) | 容易剥离的带接点板的薄片和使用该薄片的开关装置 | |
CN1776885A (zh) | 电子部件及其制造方法 | |
US10658602B2 (en) | Organic EL element production method and organic EL element having conductive member on external connection area of first electrode | |
US6936354B2 (en) | Systems for conversion of water into hydrogen and sorption of hydrogen in electronic devices | |
CN1526176A (zh) | 电池组 | |
CN100341085C (zh) | 可动接点体 | |
CN1661786A (zh) | 用于半导体封装的引线框和制造该半导体封装的方法 | |
WO2017191194A2 (de) |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eines organischen optoelektronischen bauelements und organisches optoelektronisches bauelement | |
CN101419872B (zh) | 带突起的可动接点体的制造方法 | |
CN109641128A (zh) | 弹性神经电极及其制造方法 | |
JP3627512B2 (ja) | 可撓性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外部リードの接続方法 | |
WO2017061380A1 (ja) | 有機電子素子の製造方法、及び、有機電子素子 | |
CN101044584A (zh) | 从成品el板制作定制灯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1121 Termination date: 20150829 |
|
EXPY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