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347782C - 盘状记录媒体及盘驱动装置 - Google Patents

盘状记录媒体及盘驱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347782C
CN100347782C CNB998017337A CN99801733A CN100347782C CN 100347782 C CN100347782 C CN 100347782C CN B998017337 A CNB998017337 A CN B998017337A CN 99801733 A CN99801733 A CN 99801733A CN 100347782 C CN100347782 C CN 100347782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disc
recording medium
shaped recording
dis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9980173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483201A (zh
Inventor
山田孝
小岛直人
高桥和夫
间宫敏夫
冈田勘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4832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48320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347782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347782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5/00Recording by magnetisation or demagnetisation of a record carrier; Reproducing by magnetic mean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5/48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head supports relative to record carriers ; arrangements of heads, e.g. for scanning the record carrier to increase the relative speed
    • G11B5/58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head supports relative to record carriers ; arrangements of heads, e.g. for scanning the record carrier to increase the relative speed with provision for moving the head for the purpose of maintaining alignment of the head relative to the record carrier during transducing operation, e.g. to compensate for surface irregularities of the latter or for track following
    • G11B5/60Fluid-dynamic spacing of heads from record-carriers
    • G11B5/6005Specially adapted for spacing from a rotating disc using a fluid cushion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17/00Guiding 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ally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or of supports therefor
    • G11B17/02Detail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17/00Guiding 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ally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or of supports therefor
    • G11B17/02Details
    • G11B17/038Centering or locking of a plurality of discs in a single cartridge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220/00Record carriers by type
    • G11B2220/20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 G11B2220/25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in that the disc is based on a specific recording technology
    • G11B2220/2508Magnetic disc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5/00Recording by magnetisation or demagnetisation of a record carrier; Reproducing by magnetic mean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5/40Protective measures on heads, e.g. against excessive temperature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5/00Recording by magnetisation or demagnetisation of a record carrier; Reproducing by magnetic mean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5/48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head supports relative to record carriers ; arrangements of heads, e.g. for scanning the record carrier to increase the relative speed
    • G11B5/58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head supports relative to record carriers ; arrangements of heads, e.g. for scanning the record carrier to increase the relative speed with provision for moving the head for the purpose of maintaining alignment of the head relative to the record carrier during transducing operation, e.g. to compensate for surface irregularities of the latter or for track following
    • G11B5/596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head supports relative to record carriers ; arrangements of heads, e.g. for scanning the record carrier to increase the relative speed with provision for moving the head for the purpose of maintaining alignment of the head relative to the record carrier during transducing operation, e.g. to compensate for surface irregularities of the latter or for track following for track following on disks
    • G11B5/59627Aligning for runout, eccentricity or offset compensation

Landscapes

  • Holding Or Fastening Of Disk On Rotational Shaft (AREA)
  • Magnetic Record Carriers (AREA)

Abstract

在旋转状态下,对设有信号记录区的面进行记录及/或再生用的磁头以相隔规定的间隔呈向上浮起的状态,进行信息信号的记录及/或再生的盘状记录媒体,利用夹紧机构夹持与平面性良好的盘状记录媒体上形成了信号记录区的相对的各面呈同一平面、且距离中心孔的外周至少为0.1mm的外周侧,所以能防止盘状记录媒体旋转时的偏心,能防止记录及/或再生磁头和盘状记录媒体冲撞。

Description

盘状记录媒体及盘驱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合成树脂成形的基板构成的、记录及/或再生用的磁头在形成了信号记录区的面上以相距规定的间隔向上浮起的状态,进行信息信号的记录及/或再生的盘状记录媒体,特别是涉及在中心部备有对盘旋转驱动机构进行夹紧用的夹紧机构的盘状记录媒体及使用该盘状记录媒体的盘驱动装置。
技术背景
迄今,作为个人计算机等信息处理装置中安装的作为存储装置使用的盘状记录媒体,通常使用具有用玻璃或铝等金属等形成的基板的磁盘。这样安装该磁盘:通过将设置在中心部的夹紧机构夹持在盘旋转驱动机构的旋转部上,与旋转部呈一体地旋转。磁头滑座被安置在可以弹性位移的支撑臂的前端,通过支撑在该磁头滑座上的磁头,对与盘旋转驱动机构的旋转部呈一体地旋转驱动的磁盘进行信息信号的记录及/或再生。对被旋转驱动的磁盘进行信息信号的记录及/或再生时,该磁头在形成了信号记录区的面上以相隔规定的间隙呈向上浮起的状态,对设置在信号记录区中的记录道进行扫描。
可是,对这种磁盘进行扫描的磁头从磁盘的形成了信号记录区的面向上浮起微小的量,对磁盘的信号记录区进行扫描。另外,磁头相对于磁盘向上浮起的量需要保持一定,以便使加在磁盘上的磁场强度一定、以及使对磁盘的信号记录区进行扫描并检测的信息信号的磁场强度一定。另外,为了防止磁头碰撞被旋转驱动的磁盘,使其免受损伤,也需要保持一定的向上浮起的量。
因此需要将磁盘夹紧在盘旋转驱动机构上,以便高精度地保持水平状态,需要使将磁盘夹紧在盘旋转驱动机构上用的夹紧机构和磁盘高精度地保持水平状态,在能获得这样的状态下进行安装。
另外,为了用向上浮起的磁头正确地扫描记录道,在将磁盘夹紧在盘旋转驱动装置上进行旋转驱动时,必须不发生偏心地进行旋转驱动。为了防止旋转时发生偏心,要将夹紧机构夹持在沿磁盘的转轴方向和磁盘的径向不偏移的中心孔周围,安装在磁盘上。
在作为个人计算机等信息处理装置的记录媒体使用的磁盘的情况下,为了降低生产成本,还为了能高密度地记录信息信号,广泛地提供了一种采用合成树脂成形的基板的磁盘,以代替采用玻璃或铝等金属的磁盘。使用合成树脂制的基板的磁盘与光盘一样,使用模子进行注射模塑成形,能形成伺服信号用的坑等的坑串,所以与使用玻璃或铝等的磁盘相比,能廉价地大量地制造高密度化的磁盘。另一方面,由于这种磁盘使用合成树脂制的基板,所以与用玻璃或铝形成的磁盘相比,刚性低。另外,使用合成树脂制的基板的磁盘在日照环境下,由于温度的变化而膨胀或收缩,容易变形。另外,由于该磁盘是采用注射模塑成形法制成的,所以冷却时发生热收缩,在内周端或外周端形成突起,盘面的平面性恶化。
如果将使用由刚性大的玻璃或铝等金属制成的基板的磁盘上用的夹紧机构直接用于使用合成树脂制的基板的磁盘上,则会产生以下问题。第一,使用合成树脂制的基板的磁盘由于其刚性比使用玻璃或铝等金属制成的基板的磁盘的刚性低,所以如果由夹紧机构将大的负载加在转轴方向上,则在局部地方会沿厚度方向发生变形或弯曲。
另外,使用合成树脂制的基板的磁盘在制造基板时,在所设置的中心孔的内周侧发生微小的突起。在用夹紧机构夹持形成了该突起的部分的情况下,由于对磁盘施加偏载,安装夹紧机构后平面性恶化。
另外,使用合成树脂制的基板的磁盘由于环境温度变化而发生膨胀或收缩。这时,由于夹紧机构和磁盘的接触部分膨胀或收缩,所以发生偏移,使得磁盘变形。
这样,使用合成树脂制的基板的磁盘即使高精度地安装夹紧机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使得加紧位置发生偏移,平面性恶化。
特别是高密度地记录信息信号的磁盘在进行信息信号的记录或再生时,由于与磁头非常接近,所以如果磁盘的平面性恶化,则会与磁头碰撞。
发明的公开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保持着由合成树脂材料制成的盘状记录媒体的高精度的平面性安装夹紧机构,而且即使在夹紧机构安装后也能保持平面性的盘状记录媒体、以及使用该盘状记录媒体的盘驱动装置。
另外,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能高精度地保持盘状记录媒体的平面性夹紧的夹紧机构、以及使用该夹紧机构的盘驱动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所提出的本发明是这样一种盘状记录媒体,即它是用合成树脂制成的,在中心部分有形成了中心孔的基板,至少在一面上设有信号记录区,记录及/或再生用的磁头以相隔规定的间隔呈向上浮起的状态,对处于旋转状态下的设有信号记录区的面进行信息信号的记录及/或再生,该盘状记录媒体备有夹紧机构,该夹紧机构有:配置在盘状记录媒体的一面,支撑中心孔周围的一面的支撑构件;以及配置在盘状记录媒体的另一面,支撑中心孔周围的另一面的按压支撑构件。该夹紧机构与盘状记录媒体上形成了信号记录区的相对的各面呈同一平面,它夹持着中心孔的外周至少达0.1mm以上的外侧区域被安装在盘状记录媒体上。
另外,本发明的盘状记录媒体在构成夹紧机构的按压支撑构件的接触部分和盘状记录媒体之间,配置着缓和按压支撑构件的集中负荷的集中负荷缓和构件。
另外,夹紧机构在盘状记录媒体上位于支撑构件和按压支撑构件之间,有配置在盘状记录媒体的中心孔上的中间构件,在该中间构件和中心孔之间形成间隙,用来当盘状记录媒体收缩、中心孔直径缩小时,防止上述中间构件对中心孔的干扰。
本发明的盘驱动装置备有:用合成树脂制成,在中心部分有形成了中心孔的基板,至少在一面上设有信号记录区的盘状记录媒体;夹紧机构,该夹紧机构有支撑构件和按压支撑构件,上述支撑构件在中心部分形成的轴部穿插在中心孔中配置在盘状记录媒体的一面上,支撑着中心孔周围的一面,上述按压支撑构件配置在盘状记录媒体的另一面上,支撑中心孔周围的另一面;与安装了盘状记录媒体上的夹紧机构呈一体地安装,使盘状记录媒体旋转的盘旋转操作机构;以及在盘状记录媒体旋转的状态下,以相隔规定的间隔呈向上浮起的状态,对设有信号记录区的面进行记录及/或再生的记录及/或再生磁头。该盘驱动装置的夹紧机构与盘状记录媒体上形成了信号记录区的相对的各面呈同一平面,它夹持着中心孔的外周至少达0.1mm以上的外侧区域被安装在盘状记录媒体上。
本发明的其他目的、以及采用本发明所能获得的具体的优点,从对以下的实施例的说明中能进一步了解。
附图的简单说明
图1是应用本发明的磁盘装置的透视图。
图2是表示磁头对磁盘进行记录或再生的状态的剖面图。
图3是磁盘的透视图。
图4是制造应用本发明的磁盘的模具装置的剖面图。
图5是表示呈熔融状态的合成树脂被注入上述模具装置中的状态的剖面图。
图6是表示固定模具和可动模具呈分离状态的模具装置的剖面图。
图7是表示利用推出构件将硬化的盘基板的内周部推出的状态的模具装置的剖面图。
图8是表示模式地表示磁盘的剖面图。
图9是说明在磁盘上形成的突起用的剖面图。
图10是磁盘装置的侧视图。
图11是表示磁盘被安装在盘毂座机构上的状态的剖面图。
图12是表示磁盘被安装在盘毂座机构上的状态的剖面图。
图13是按压支撑构件的透视图。
图14是说明按压支撑构件上的插孔用的图。
图15是说明按压支撑构件呈弹性形变状态用的图。
图16是按压支撑构件的平面图。
图17是表示按压支撑构件的另一例的平面图。
图18是表示按压支撑构件的另一例的平面图。
图19是表示按压支撑构件的另一例的平面图。
图20是说明磁盘呈偏心状态用的平面图。
图21是安装了偏心防止构件的磁盘装置的剖面图。
图22是说明非对称地形成了上下面的磁盘用的剖面图。
图23是配置了缓和磁盘上的负荷集中用的负荷集中缓和构件的磁盘装置的剖面图。
图24是应用本发明的磁盘盒、以及装填该磁盘盒的记录再生装置的透视图。
图25是该磁盘盒的分解透视图。
图26是说明使磁盘旋转的旋转操作机构的剖面图。
图27是表示磁盘盒被安装在旋转操作机构中的状态的剖面图。
实施发明用的最佳形态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
在以下的说明中,将本发明应用于磁盘,以使用该磁盘的盘驱动装置为例进行说明。
以下说明使用本发明的磁盘3的盘驱动装置,该盘驱动装置被安装在个人计算机等信息处理装置内部,或者作为信息处理装置的外部存储装置使用。
如图1所示,该盘驱动装置1备有由铝合金等金属板构成的底座2。在该底座2上备有:记录由计算机处理的处理信息或计算机执行的程序信息等的信息信号,由主轴电动机4旋转的多个磁盘3;以及在磁盘3上进行信息信号的记录、或进行磁盘3上记录的信息信号的再生的磁头装置5。这样的盘驱动装置1如果由构成盘旋转驱动机构的主轴电动机4沿图1中的箭头R1的方向旋转磁盘3,则沿磁盘3的径向旋转操作磁头装置5,进行信息信号的记录或再生。
这里用的磁头装置5在由能进行弹性位移的板簧构成的磁头支撑臂5a的前端,备有呈一体地设置了磁头元件5b的磁头滑座5c。该磁头装置5如果被旋转驱动的磁盘3的形成了信号记录区的面相对,则在磁盘3和磁头滑座5c之间发生的气流E的作用下,如图2所示,磁头滑座5c从磁头3向上浮起。由于磁头滑座5c向上浮起,所以磁头元件5b不接触磁盘3,相对于形成了信号记录区的面呈向上浮起一定距离D1的状态,对信号记录区进行扫描。
如图3所示,应用本发明的磁盘3这样构成:在外径为2.5英寸的使合成树脂成形而形成的基板10的一面或两面上形成由磁性层构成的信号记录层。该磁盘3在中心部形成中心孔11,用来插入与主轴电动机4的驱动轴呈一体旋转的夹紧机构21的轴部22。该中心孔11形成得比构成与主轴电动机4的驱动轴呈一体旋转的夹紧机构21的轴部22的直径稍大一些。
可是,构成该磁盘3的合成树脂制的盘基板10是用图4所示的注射模塑成形装置201成形的。如图4所示,使盘基板10成形用的注射模塑成形装置201有使盘基板10的一面成形用的固定模具203、使盘基板10的另一面成形用的可动模具204、以及使盘基板10的外周侧面成形用的外周模具205。固定模具203、可动模具204、以及外周模具205在合模状态下,构成填充合成树脂的空腔206。
该注射模塑成形装置201备有直浇口208、以及浇道套209,上述直浇口208备有在固定模具203一侧成为合成树脂的路径的嘴207。另外,该注射模塑成形装置201还备有在可动模具204一侧在盘基板10上形成中心孔11的冲孔构件210、以及取出硬化的盘基板10的推出构件211。
在利用这样构成的注射模塑成形装置201使盘基板10成形时,首先,将固定模具203一侧和可动模具204一侧打开,通过驱动可动模具204一侧,使固定模具203和可动模具204呈合模状态。在该状态下,固定模具203、可动模具204、以及外周模具205构成填充合成树脂的空腔206。
其次,如图5所示,从嘴207注入高温的熔融状态的合成树脂。这时,将空气从固定模具203和直浇口208的间隙注入空腔206内,使空腔206内达到规定的压力。这样,通过将空气注入空腔206内,达到规定的压力,利用在固定模具203及可动模具204构成的面一侧形成的平坦的面,能高精度地形成平坦化的信号记录区形成面。
其次,利用冲孔构件210形成熔融状态的盘基板10的中心孔11。这时,冲孔构件210冲入浇道套209中,所以在冲孔构件210和浇道套209之间产生摩擦。为了通过更换零件来对付该摩擦,所以将浇道套209配置在直浇口208和固定模具203之间。
其次,通过使填充在空腔206内的合成树脂冷却,而使填充在空腔206内的合成树脂硬化,此后,如图6所示,通过驱动可动模具204离开固定模具203,打开注射模塑成形装置201,如图7所示,利用推出构件211,将硬化了的盘基板10的内周部推出,制成盘基板10。这时,为了形成中心孔11,利用推出构件211进行冲孔的部分作为冲孔下脚料212从盘基板10分离。
如图8所示,利用上述的注射模塑成形装置201成形的盘基板10在中心部有设有中心孔11的薄壁部12,以及设置在薄壁部12的外周侧、设有信息信号的记录区的基板本体13。薄壁部12是注射模塑成形装置201的推出构件接触的区域。另外,如图8所示,基板本体13设有记录信息信号的信号记录区14,在内周侧与信号记录区14相连接地设有非信号记录区,在该非信号记录区设有由夹紧机构21支撑的平坦的夹紧部15。夹紧部15与信号记录区14构成同一平面,这里,被夹紧在夹紧机构21上。另外,由夹紧机构21支撑的夹紧部15设置在靠近磁盘3的中心孔11的周缘0.1mm以上的外周侧,例如沿着离开中心孔11的周缘0.25mm的位置至离开0.8mm的位置形成。而且,该夹紧部15的剖面形状形成得上下对称。另外,该夹紧部15的表面经过研磨等,形成为平滑的面,以便盘基板10由于温度变化而伸缩时,夹紧机构21能平滑地滑动。例如,该夹紧部15的表面粗糙度RMAX为0.4微米以下,或最大值为4微米以下。
可是,使中心部有中心孔11的盘基板10成形的注射模塑成形装置201的模具装置如图4所示,在固定模具203的中心部设有推出构件211,用于穿通在空腔206内进退的中心孔11,另外,推出构件211相对于空腔206进退地配置着,以便包围该推出构件211。如果这样的可动构件设置在固定模具203上,则固定模具203的成形面的全部表面不能高精度地平坦化。即,在使用金属成形的固定模具203及推出构件211的加工精度方面,不能使推出构件211的前端面与固定模具203的成形面高精度地连续起来。特别是在用不同的材料形成推出构件211和固定模具203的情况下,在推出构件211的前端面和固定模具203的成形面的边界部分会发生微小的台阶。
另外,在使中心部有中心孔11的盘基板10成形的注射模塑成形装置201的模具装置中,为了形成中心孔11会将合成树脂注射到被冲孔的部分上。这是因为在空腔206中射出的合成树脂的射出压力不容易发生变化的部分使盘基板10成形,具有能将射出压力容易变化的部分除去的优点。因此,将备有嘴207的直浇口208配置在形成由可动模具204成形的盘基板10的中心孔11的中心部。为了将该直浇口208安装在可动模具204上,需要使用浇道套209。如果设置该浇道套209,则不能使可动模具204的成形面的全部表面高精度地平坦化。与将推出构件211设置在固定模具203上的情况相同,在使用金属成形的可动模具204和浇道套209的加工精度方面,不能使浇道套209的前端面与可动模具204的成形面高精度地连续起来。特别是在用不同的材料形成浇道套209和可动模具204的情况下,在浇道套209的前端面和可动模具204的成形面的边界部分会发生微小的台阶。
如果利用由这样的固定模具203和可动模具204构成的模具装置使盘基板10成形,则如图8及图9所示,在由推出构件211及浇道套209成形的薄壁部12和设有由固定模具203及可动模具204的成形面成形的信息信号的记录区的基板本体13的边界部分会形成微小的突起18a。
另外,如图8及图9所示,在中心孔11的周围及基板本体13的外围一侧也会发生同样的微小突起18b、18c。
可是,为了在薄壁部12和基板本体13的边界部分不致发生微小突起18a,推出构件211及浇道套209虽然形成得其直径的大小位于不会影响设置信号记录区14的基板本体13的成形的区域,但不能使推出构件211的前端面和固定模具203的成形面的边界部分及浇道套209的前端面和可动模具204的成形面的边界部分位于距离中心孔11的周边0.1mm以内的范围。即,如图8所示,在薄壁部12和基板本体13的边界部分,至少在从中心孔11算起的0.1mm以内的区域L1中发生微小突起18a。如图8及图9所示,由于发生这样的微小突起18a,所以盘基板10的内周侧在设有基板本体13的信号记录区14的面上不能高精度地连续地形成平坦的面。
因此,在本发明中,如图8所示,由夹紧机构21支撑的夹紧部15被设置在设有基板本体13的信号记录区14的面上、距离不能高精度地连续地形成平坦的面的中心孔11的周边0.1mm以上的外周侧部分。这里,夹紧部15被设置在沿着离开中心孔11的周缘0.25mm的位置至离开0.8mm的位置的范围内。
这样,由夹紧机构21支撑的夹紧部15能与形成基板本体13的信号记录区14的面一起设置在高精度地连续的同一个平面上,所以即使安装夹紧机构21后,也能保持盘面的平面性。
这里,如图10及图11所示,多个磁盘3通过夹紧机构21支撑在主轴电动机4的驱动轴4a上,与驱动轴4a呈一体地旋转。如图10及图11所示,将磁盘3安装在主轴电动机4的驱动轴4a上的夹紧机构21有与主轴电动机4的驱动轴4a呈一体地旋转的构成盘支撑构件的轴部22。该轴部22的外径形成得比中心孔11的直径稍小一些。即,如图12所示,在轴部22的外周面和中心孔11的侧面之间形成间隙C1。由于用合成树脂形成磁盘3,所以由于温度变化而收缩,在中心孔11的直径收缩到最小时,该间隙C1也能防止中心孔11的侧面和轴部22的外周面干扰,能防止磁盘3弯曲。
具体地说,能如下算出间隙C1。另外,以下以磁盘3的外径为2.5英寸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
首先,假定中心孔11的直径=轴部22的外径,从初始温度t0到温度t变化时的伸长差(λd-λh)能用式1表示。
λd-λh=L·(αd-αh)·(t-t0)  …式1
式中,
L:中心孔11的直径=轴部22的外径=25mm
αd(中心孔的伸长):磁盘3的线胀系数=7×e-5[1/℃]
αh(轴部22的外径):轴部22的线胀系数=2.3×e-5[1/℃]
这里,假定温度范围为+5℃~+55℃时,与常温(+20℃)的伸长差能由上式1算出。[温度从+20℃→+5℃变化]
λd-λh=L·(αd-αh)·(5-20)
       =-0.018                …式2
另外,[-]表示中心孔11的侧面受轴部22干扰。
[温度从+20℃→+55℃变化]
λd-λh=L·(αd-αh)·(55-20)
       =-0.041                …式3
另外,[+]表示形成间隙C1
这里,常温时的轴部22的公差例如为φ25-0.02/-0.045mm,磁盘3的内径的公差为φ25+0.05/0。
因此,常温时的最大/最小的间隙C1为Min=0.02,Max=0.095。
考虑这些公差,温度变化为+5℃~+55℃时的最大/最小的间隙C1如下。
[+5℃时的最小间隙C1]
Min=+0.02-0.018=0.002mm
[+55℃时的最大间隙C1]
Max=+0.095+0.041=+0.136mm
因此,在该具体例的情况下,将+5℃时的间隙C1确保为0.002mm,能防止中心孔11的侧面和轴部22的外周面接触。
另外,如图10至图12所示,夹紧机构21有与轴部22呈一体形成的、与轴部22一起构成盘支撑构件的盘支撑部23,该轴部22在中心孔11的周边支撑着最下面的磁盘3。如图11及图12所示,盘支撑部23在轴部22的主轴电动机4一侧的基端侧形成法兰状。而且,盘支撑部23在内周侧相对于磁盘3的薄壁部12及夹紧部15设有切口部24。即,如图12所示,切口部24在夹紧部15和切口部24与夹紧部15相对的面之间形成间隙C1。切口部24利用该间隙C1,在盘基板成形时使盘基板冷却时,在盘基板的内周端生成的突起18a、18b不致接触盘支撑部23。
而且,在盘支撑部23上,在该切口部24的外周侧设有利用磁盘3的夹紧部15支撑磁盘3的支撑部25。即,磁盘3这样被支撑在支撑部25上:利用离开基板本体13的内周端规定距离的位置、即利用在基板本体13的内周端上无突起18、基板本体13的面呈平坦面的夹紧部15支撑在支撑部25上。因此,最下面的磁盘3被相对于底座2平行地支撑着。具体地说,如图12所示,切口部24相对于夹紧部15的面和夹紧部15之间的间隙C2为0.02mm以上,支撑部25从基板本体13的内周端至支撑磁盘3的位置的距离11为0.1mm以上。
另外,如图10至图12所示,夹紧机构21有相距规定的间隔分别支撑磁盘3的隔离子26。隔离子26呈环状。隔离子26的内径形成得与轴部22的外径大致相等,嵌合在轴部22上配置。隔离子26具有这样的厚度,即该厚度能使磁盘3之间所形成的间隔能使磁头装置5进入磁盘3之间。隔离子26在两面的内周端侧设有与磁盘3的薄壁部12及夹紧部15相对的切口部27。即,切口部27与上述的切口部24一样,在夹紧部15和切口部27与夹紧部15相对的面之间形成间隙C2。切口部27利用该间隙C2,在盘基板成形时使盘基板冷却时,在盘基板的内周端生成的突起18a、18b不致接触盘支撑部23。
另外,在隔离子26上、在上面侧的切口部27的外周侧设有支撑部28,用来在磁盘3的夹紧部15上支撑磁盘3。另外,在隔离子26上、在下面侧的切口部27的外周侧设有第二支撑部29,用来与第一支撑部28一起夹持磁盘3的夹紧部15。第一及第二支撑部28、29这样形成:在离开基板本体13的内周端规定距离的位置、即在基板本体13的内周端上无突起18a、18b、基板本体13的面呈平坦面的位置能夹持夹紧部15。另外,在最上面的磁盘3和最下面的磁盘3之间的磁盘3由隔离子26的第一及第二支撑部28、29夹持着夹紧部15而被支撑着。
另外,即使在隔离子26上,切口部27与夹紧部15相对的面和夹紧部15之间的间隙C2也在0.02mm以上,支撑部28a、28b从基板本体13的内周端至支撑磁盘3的位置的距离l1为0.1mm以上。另外,与夹紧部15接触的第一及第二支撑部28、29的表面采用研磨等方法形成平滑的面,以便盘基板10由于温度变化而伸缩时能顺利地滑动。例如,该夹紧部15的表面粗糙度RMAX为0.4微米以下,或最大值为4微米以下。另外,也可以涂敷涂料,以便盘基板10能相对于第一及第二支撑部28、29顺利地滑动。例如作为涂料,可以使用润滑性、耐摩性好的氟或聚四氟乙烯。
另外,如图10、图11及图13所示,夹紧机构21有按压支撑构件31,用来沿盘支撑部23的方向按压最上面的磁盘3。如图13所示,按压支撑构件31是将金属板等板状构件冲切成环状形成的,其大小能将磁盘3的中心孔11关闭,能用外周侧按压夹紧部15。在该按压支撑构件31上、且在中心部设有定位用的开口部32,另外,沿旋转方向等间隔地设有多个定位孔33。按压支撑构件31的开口部32嵌合在轴部22的前端面上设置的定位用的突部22a上,通过将图中未示出的设置在轴部22的前端面上的定位用的突起配合在定位用的孔33上,能将按压支撑构件31配置在轴部22的前端面上。
另外,如图11所示,按压支撑构件31由沿着与径向正交的方向进行弹性位移的板簧材料构成,在外周侧与磁盘3相对的面上设有按压磁盘3的按压部34。按压部34在按压支撑构件31与磁盘3相对的面上形成得其剖面大致呈圆弧状。另外,按压部34被安装在轴部22上时,被设置在与隔离子26的支撑部28b相对的位置。因此,按压部34相对于磁盘3的夹紧部15呈点接触状态,能容易地沿磁盘3的径向滑动,能防止与夹紧部15的接触部发生偏移时而产生的与磁盘3的拉脱,能良好地保持磁盘3的表面性。
如图16所示,按压部34在用固定螺钉35安装在轴部22上时,在磁盘3的夹紧部15上形成多个负荷集中部40,该负荷集中部40沿盘支撑部23的方向按压磁盘3。另外,将在后文详细说明该负荷集中部40。
另外,如同11所示,按压部34与夹紧部15的接触面呈圆滑的面,与夹紧部15接触的面Rmax在0.4微米以下。该按压部34的接触面是通过研磨形成的。因此,当按压支撑构件31被安装在轴部22上时,按压部34容易使磁盘3沿径向滑动,与夹紧部15的接触部发生偏移时能防止与磁盘3的拉脱。另外,由于磁盘3是由合成树脂制的盘基板10形成的,所以虽然随着温度的变化而伸缩,但伸缩时按压部34相对于夹紧部15容易滑动,与夹紧部15的接触部发生偏移时能防止磁盘3的平面性的恶化。
另外,按压部34的表面光洁度、即按压部34的表面上微小的凹凸的高低差的最大值为4微米以下,也可以与夹紧部15容易地滑动。另外,按压部34的接触面的表面上可以采用涂料,特别是润滑性、耐摩性好的涂料,例如涂敷氟或聚四氟乙烯,也容易与夹紧部15滑动。
另外,如图13所示,在按压支撑构件31上设有通孔36,用来形成将磁盘3按压在按压部34上的负荷集中部40。如图13所示,沿着按压支撑构件31的旋转方向、与按压支撑构件31的中心O相距一定的距离、等间隔地设置多个通孔36。具体地说,通孔36大致呈圆弧状的长孔。而且,如图14所示,通孔36这样形成:按压支撑构件31的中心O和通孔36的两端的连线构成角α(360/2N)°(N为固定螺钉25的个数)。即,图13所示的通孔36总共形成3个,α为60°。因此,在按压部34上等间隔地产生负荷集中部40。
另外,如图13所示,在通孔36上设有利用固定螺钉35压接在轴部22的前端面上的压接部38。压接部38在通孔36的内周侧侧缘中央、在内周侧上形成切口,将按压支撑构件31固定在轴部22上用的固定螺钉35穿过这里。而且,压接部38利用固定螺钉35的头部35a被按压压接在轴部22的前端面上。另外,如图11所示,在轴部22的前端面上对应于压接部38形成螺丝孔37。螺钉35穿过压接部38、拧在螺丝孔37中,从而将按压支撑构件31固定在轴部22上。这时,由于压接部38被设置在通孔36的内周侧侧缘上,所以固定螺钉35的头部35a不与外周侧侧缘接触。另外,固定螺钉35被拧在螺丝孔37中,以便将均等的负荷加在压接部38上。
另外,如图13所示,在按压支撑构件31上、在各通孔36之间设有将压接部38上的负荷传递给按压部34的负荷传递部39。通过利用固定螺钉35的头部35a按压压接部38,负荷传递部39以按压部34为支点进行弹性位移,以便向磁盘3一侧弯曲,将压接部38上的负荷传递给按压部34。这时,如图15所示,负荷传递部39通过向磁盘3一侧弹性位移,按压部34从按压支撑构件31的内周侧移动到外周侧。而且,如图16所示,在按压部34上、在通孔36的两端附近形成按压磁盘3的负荷集中的负荷集中部40。在通孔36的两端附近以均等的负荷在6个地方形成负荷集中部40,而且,在按压部34的圆周上等间隔地形成。即,负荷集中部40被设定为将按压支撑构件31固定在轴部22上的固定螺钉35的个数以上,这里设为固定螺钉35的2倍。因此,负荷被分散,使得一个负荷集中部40上的负荷变小。另外,由于在压接部38的外周侧设有通孔36,使得压接部38和按压部34的长度变长,所以能减小负荷集中部40上的负荷。另外,图16中的负荷集中部40随着颜色的变浓,表明负荷变大。
这样的夹紧机构21如图11及图12所示,首先,使轴部22穿过最下面的磁盘3的中心孔11,将磁盘3支撑在盘支撑部23上。其次,将隔离子26嵌合在轴部22上,再使轴部22穿过下一个磁盘3的中心孔11,将其安装在该隔离子26上,支撑该磁盘3。即,最下面的磁盘3的夹紧部15的下面由盘支撑部23的支撑部25支撑,夹紧部15的上面与隔离子26的支撑部29接触,通过用支撑部25和支撑部29夹持夹紧部15,支撑着最下面的磁盘3。另外,配置在最上面的磁盘和最下面的磁盘3之间的磁盘3,通过用配置在该磁盘3的上下的隔离子26的支撑部28和支撑部29进行夹持,支撑着该中间的磁盘3。另外,最上面的磁盘3的夹紧部15的下面一侧由隔离子26的支撑部28支撑,用按压支撑构件31的按压部34和支撑部28进行夹持,支撑着最上面的磁盘3。
因此,通过用固定螺钉35将按压支撑构件31紧固在轴部22上,支撑着这些磁盘3。即,通过将按压支撑构件31安装在轴部22上、按压部34沿隔离子26和盘支撑部23的方向按压,将多个磁盘3支撑在夹紧机构21上。
具体地说,如图11所示,使固定螺钉35穿过按压部38并拧在螺丝孔37中,将按压支撑构件31安装在轴部22的前端面上。这时,如图11所示,固定螺钉35的头部35a以均等的负荷将压接部38压接在轴部22的前端面上。于是,图13中的负荷传递部39通过用固定螺钉35的头部35a按压压接部38,以按压部34为支点进行弹性位移,以便向磁盘3一侧弯曲,将压接部38上的负荷传递给按压部34。这时,如图15所示,负荷传递部39通过弹性位移,按压部34从按压支撑构件31的内周侧移动到外周侧。而且,如图16所示,在按压部34上、在通孔36的两端附近均等地形成负荷集中部40。
如图16所示,由于在压接部38的外周侧设有通孔36,使得压接部38和按压部34的长度变长,所以能减小负荷集中部40上的负荷。另外,总共在6个地方设有负荷集中部40,1比2地形成压接部38,使负荷分散。因此,磁盘3被按压在按压部34上,无局部变形。
另外,按压支撑构件31与驱动轴4a的轴向平行地按压磁盘3。具体地说,按压支撑构件31按压磁盘3的总按压力如下设定。即,假设总按压力为F,磁盘3和隔离子26的总重量为W,盘驱动装置1非工作时的耐冲击加速度为G,磁盘3和按压支撑构件31的摩擦系数为μ,磁盘3上下面的摩擦系数为2μ,则
W×G≤F<W×G/2μ
即,总按压力F设定为非工作时轴向的耐冲击值以上。另外,W×G/2μ表示磁盘3的径向偏移。因此,设定总按压力F比径向偏移所需要的力小。因此,即使在磁盘3由于温度变化而伸缩的情况下,夹紧机构21也能使磁盘3圆滑地滑动,能防止由于磁盘的拉脱而造成的平面性的恶化。因此,夹紧机构21允许磁盘3沿径向偏移,用后文所述的偏心防止构件或72等防止磁盘3的偏心。
另外,上述的按压支撑构件31能如下构成。另外,与上述的按压支撑构件31相同的部分标以相同的符号,其详细说明从略。即,如图17所示,如上所述,该按压支撑构件41在中心部设有定位用的开口部32,另外,沿旋转方向等间隔地设有多个定位孔33。另外,在按压支撑构件41的外周侧、且在与磁盘3相对的一侧设有按压磁盘3的按压部34。
在按压支撑构件41上设有形成将磁盘3按压在按压部34上的负荷集中部45用的通孔42。沿按压支撑构件41的旋转方向、离开按压支撑构件41的中心O一定距离、等间隔地设置多个通孔42。具体地说,通孔42大致呈圆弧状的长孔,图14所示的角α大致为45°,总共形成4个。
另外,用固定螺钉35穿过通孔42向内周侧突出,设置压接在轴部22的前端面上的压接部43。压接部43在通孔42的内周侧侧缘中央、在内周侧形成切口,固定螺钉35穿过这里,将按压支撑构件41固定在周部22上。而且,利用固定螺钉35的头部35a按压压接部43,将其压接在轴部22的前端面上。固定螺钉35穿过压接部43拧在螺丝孔37中,将按压支撑构件41固定在轴部22上。这时,由于压接部43设置在通孔42的内周侧侧缘上,所以固定螺钉35的头部35a不接触外周侧侧缘。
另外,在按压支撑构件41上、在各通孔42之间,设有将压接部43上的负荷传递给按压部34的负荷传递部44。通过利用固定螺钉35的头部35a按压压接部43,负荷传递部44以按压部34为支点进行弹性位移,以便向磁盘3一侧弯曲,将压接部43上的负荷传递给按压部34。这时,通过负荷传递部44向磁盘3一侧弹性位移,按压部34从按压支撑构件41的内周侧移动到外周侧。而且,在按压部34上、在通孔42的两端附近形成按压磁盘3的负荷集中的负荷集中部45。
在按压部34的圆周上等间隔地设有该负荷集中部45。而且,在各通孔42的两端附近,在8个地方形成负荷集中部45。即,将按压支撑构件31设定为固定在轴部22上的固定螺钉35的个数的2倍。因此,集中负荷被分散,使得每一个负荷集中部45上的负荷变小。另外,由于在压接部43的外周侧设有通孔42,使得压接部43和按压部34的长度变长,所以能减小负荷集中部45上的负荷。因此,按压部34不改变总按压力,能减小各个负荷集中部45上的集中负荷的值,能防止磁盘3在局部变形。
另外,还能如下构成按压支撑构件31。该按压支撑构件46的特征在于另外设置通孔和压接部。另外,与上述的按压支撑构件31相同的部分标以相同的符号,其详细说明从略。如图18所示,如上所述,该按压支撑构件46在中心部设有定位用的开口部32,另外,沿旋转方向等间隔地设有多个定位孔33。另外,在按压支撑构件41的外周侧、且在与磁盘3相对的一侧设有按压磁盘3的按压部34。
在按压支撑构件46上设有使固定构件35穿过的通孔47,上述固定构件35用来将按压支撑构件46固定在轴部22的前端面上。沿着按压支撑构件41的旋转方向、与按压支撑构件46的中心O相距一定的距离、等间隔地形成通孔47。通孔47的外周侧形成得比固定螺钉35的头部35a大,在内周侧设有由固定螺钉35压接在轴部22的前端面上的压接部48。压接部48在通孔47的内周侧侧缘中央、在内周侧形成切口,固定螺钉35穿过这里,将按压支撑构件46固定在周部22上。而且,利用固定螺钉35的头部35a按压压接部48,将其压接在轴部22的前端面上。固定螺钉35穿过压接部48拧在螺丝孔37中,将按压支撑构件46固定在轴部22上。这时,由于压接部48设置在通孔47的内周侧侧缘上,所以固定螺钉35的头部35a不接触外周侧侧缘。
另外,按压支撑构件46在设有压接部48的通孔47的外周侧上,设有将磁盘3按压在按压部34上的负荷集中部用的通孔49。在通孔47的外周侧、离开按压支撑构件46的中心O一定距离、沿旋转方向等间隔地形成通孔49。通孔49由大致呈圆弧状的长孔构成,从通孔47的外周侧附近向两个方向形成,覆盖着通孔47形成通孔47附近的一端部49a,形成得比另一端部49b细。而且,从通孔47向两侧形成的长孔作为一对通孔49,沿旋转方向等间隔地形成这些长孔。
另外,在各通孔49之间设有将压接部48上的负荷传递给按压部34的负荷传递部50a、50b。从通孔49的一端部49a形成的负荷传递部50a形成得细,由与一端部47a相反一侧的通孔49的另一端部49b形成的负荷传递部50b形成得比负荷传递部50a粗。因此,负荷传递部50a、50b能使所形成的负荷集中部51上的集中负荷均等。
通过利用固定螺钉35的头部35a按压压接部48,负荷传递部50a、50b以按压部34为支点进行弹性位移,以便向磁盘3一侧弯曲,将压接部48上的负荷传递给按压部34。这时,通过负荷传递部50a、50b向磁盘3一侧弹性位移,按压部34从按压支撑构件46的内周侧移动到外周侧。而且,在按压部34上、在通孔49的两端附近形成按压磁盘3的负荷集中的负荷集中部51。在通孔49的两端附近,在按压部34的圆周上负荷均等地在6个地方形成负荷集中部51。即,将按压支撑构件46设定为固定在轴部22上的固定螺钉35的个数的2倍。因此,负荷被分散,能使得每一个负荷集中部51上的负荷变小。另外,由于在压接部48的外周侧设有通孔49,使得压接部48和按压部34的长度变长,所以能减小各负荷集中部52上的集中的负荷,按压部34能防止磁盘3沿厚度方向在局部变形,其结果,能防止磁盘3的平面性恶化。
另外,还能如下构成按压支撑构件31。另外,与上述的按压支撑构件31相同的部分标以相同的符号,其详细说明从略。如图19所示,如上所述,该按压支撑构件53在中心部设有定位用的开口部32,另外,沿旋转方向等间隔地设有多个定位孔33。另外,在按压支撑构件53的外周侧、且在与磁盘3相对的一侧设有按压磁盘3的按压部34。
按压支撑构件53设有第一通孔54,用来形成将磁盘3按压在按压部34上的负荷集中部。沿着按压支撑构件53的旋转方向、与按压支撑构件31的中心O相距一定的距离、等间隔地设有3个第一通孔54。
而且,第一通孔54的外周侧形成得比固定螺钉35的头部35a大,在内周侧突出地设有由固定螺钉35压接在轴部22的前端面上的压接部55。压接部55在第一通孔54的内周侧侧缘中央、在内周侧形成切口,固定螺钉35穿过这里,将按压支撑构件53固定在周部22上。而且,利用固定螺钉35的头部35a按压压接部55,将其压接在轴部22的前端面上。固定螺钉35穿过压接部55拧在螺丝孔37中,将按压支撑构件53固定在轴部22上。这时,由于压接部55设置在第一通孔54的内周侧侧缘上,所以固定螺钉35的头部35a不接触外周侧侧缘。
另外,在第一通孔54之间设有第二通孔56,用来形成将磁盘3按压在按压部34上的负荷集中部。在图19中,在第一通孔54之间设有4个第二通孔56。而且,在按压支撑构件53上,在第一通孔54和第二通孔56之间、以及在第二通孔56之间设有将压接部55上的负荷传递给按压部34的负荷传递部57。这里,这样形成负荷传递部57:沿着朝向与第一通孔54的中间,间隔C4变大,另外,形成从按压支撑构件53的外周侧到第一通孔54及第二通孔56的外周侧侧缘的间隔C5沿着朝向通孔57间的中间变大。通过利用固定螺钉35的头部35a按压压接部55,负荷传递部57以按压部34为支点进行弹性位移,以便向磁盘3一侧弯曲,将压接部55上的负荷传递给按压部34。这时,通过负荷传递部57向磁盘3一侧弹性位移,按压部34从按压支撑构件31的内周侧移动到外周侧。而且,在按压部34上、在第一通孔54和第二通孔56的两端附近形成按压磁盘3的负荷集中的负荷集中部58。
在第一通孔54及第二通孔56的两端附近负荷均等地在6个地方形成负荷集中部58。另外,这样形成负荷传递部58:沿着朝向与第一通孔54的中间,间隔C4变大,另外,形成从按压支撑构件53的外周侧到第一通孔54及第二通孔56的外周侧侧缘的间隔C5沿着朝向通孔57间的中间变大。另外,总共在15个地方形成负荷集中部58,设为压接部55的3倍,所以负荷被等间隔地分散在按压部34的圆周上,负荷集中部58上的负荷变小。另外,负荷集中部58由于在压接部55的外周侧设有第一通孔54和第二通孔56,使得压接部55和按压部34的长度变长,所以能减小负荷集中部58上的负荷。因此,按压部34不改变加在磁盘3上的总按压力,而减小各个负荷集中的间隔,所以能防止磁盘3沿厚度方向在局部变形,其结果,夹紧后也能防止磁盘3的平面性恶化。
另外,以上作为按压支撑构件31的应用例,虽然说明了按压支撑构件41、46、53,但不限于此。例如,关于上述的按压支撑构件31、41、46、53,虽然说明了沿旋转方向等间隔地形成压接部38、43、48、55的情况,但按压支撑构件的压接部至少沿旋转方向分散地形成即可。另外,通孔也可以至少沿旋转方向分散地形成。在非等间隔地形成通孔及/或压接部的情况下,通过适当地变更负荷传递部的形状,使负荷集中部的负荷均等且等间隔即可。
如图1所示,对安装了这样的夹紧机构21的磁盘3进行信息信号的记录或再生的磁头装置5备有:支撑磁头滑座5c的转动臂63,在上述磁头滑座5c的前端呈一体地安装着磁头元件5b;以及对转动臂63进行转动操作的音圈电动机64。
转动臂63的中间部分被支撑在竖立在底座2上的支轴65上,以支轴65为中心,沿图1中的箭头R2的方向转动。而且,如图2所示,磁头滑座5c通过连接在转动臂63上的板簧等磁头支撑臂5a安装在转动臂63上。该磁头支撑臂5a能沿接近或远离磁盘3的信号记录区14的方向进行弹性位移。
音圈电动机64由安装在转动臂63的基端侧的驱动线圈66、以及与驱动线圈66相对地配置在底座2上的磁铁67构成。音圈电动机64利用供给驱动线圈66的驱动电流和磁铁67的磁场的作用,使转动臂63以支轴65为中心沿着图1中的箭头R2的方向转动。
通过转动操作转动臂63,使安装在转动臂63的前端侧的磁头滑座5c沿磁盘3的内外周侧移动,安装在磁头滑座5c上的磁头元件5b对磁盘3的信号记录区14进行扫描,进行信息信号的记录或再生。这时,如果该磁头装置5朝向被旋转驱动的磁盘3上形成了信号记录区14的面,利用在磁盘3和磁头滑座5c之间发生的气流E的作用,如图2所示,磁头滑座5c从磁头3向上浮起。由于磁头滑座5c向上浮起,所以磁头元件5b不接触磁盘3,相对于形成了信号记录区14的面呈向上浮起一定距离D1的状态,对信号记录区进行扫描。
这时,由于盘驱动装置1驱动主轴电动机4,主轴电动机4发热,磁盘3周围的环境温度上升。另外,如果主轴电动机4停止,则磁盘3周围的环境温度下降。这样当磁盘3周围的环境温度变化时,由于磁盘3是由合成树脂材料形成的,所以沿径向膨胀、收缩。在这样的情况下,如图12所示,磁盘3由于在夹紧机构21的轴部22的外周面和中心11之间形成间隙C1,所以即使中心孔11的直径收缩,也能防止轴部22的外周面和中心11的侧面接触。
另外,夹紧机构21由于在夹紧部15和切口部24与夹紧部15相对的面之间形成间隙C2,所以能防止盘支撑部23或隔离子26和突起18a、18b干扰,另外,由于相隔规定的间隔l1支撑着磁盘3,所以能防止突起18和支撑部25、28、29干扰。
另外,按压支撑构件31沿驱动轴4a的轴线方向按压磁盘3,设定该按压力比磁盘3的径向偏移力小。另外,按压支撑构件31的按压部34的断面大致呈圆弧状,另外,圆滑地形成与磁盘3的接触面。另外,在按压支撑构件31的按压部34上形成的负荷集中部40上的负荷变小。因此,即使磁盘3由于温度变化而收缩时,也能圆滑地收缩,能防止磁盘3沿厚度方向变形,即使沿图1中的R1的方向旋转时盘面振摆。
另外,以上关于盘驱动装置1虽然说明了使用多个磁盘3的情况,但本发明也可以使用一个磁盘3。在此情况下,也可以用与主轴电动机4的驱动轴4a呈一体旋转的轴部上形成的盘支撑部23和按压支撑构件31夹持磁盘3支撑着磁盘3的夹紧机构21。
另外,上述的盘驱动装置1也可以如下构成。即,如图20所示,磁盘3由于温度变化而收缩、膨胀。因此,磁盘的中心O1和轴部22的中心O2的旋转中心偏移,致使磁盘3产生偏心。因此,如图21所示,盘驱动装置71的特征在于在夹紧机构21上配置防止磁盘3偏心的偏心防止构件72。另外,与上述的盘驱动装置1相同的构件,标以相同的符号,其详细说明从略。
如图21所示,金属板等弹簧构件进行冲切,形成偏心防止构件72,安装在隔离子26的内周面上。如图21所示,在隔离子26的内周面上设有与轴部22嵌合用的嵌合突部73。而且,偏心防止构件72安装在该嵌合突部73上。对金属板等能进行弹性位移的弹簧构件进行冲切,形成偏心防止构件72。而且,在偏心防止构件72的中心部设有将偏心防止构件72安装在嵌合突部73上用的安装孔74。这样安装偏心防止构件72:将嵌合突部73嵌合在安装孔74中,利用粘接剂等固定在隔离子26的内周面上。
另外,偏心防止构件72设有沿着磁盘3的外周方向按压磁盘3的中心孔11的侧面的按压部75。按压部75被设置在相对的端部上,以便能同时按压上下相邻的两个磁盘3。而且,按压部75沿着磁盘3的外周方向按压磁盘3的中心孔11的侧面。
在沿着均等的外周方向能按压磁盘3的中心孔11的位置安装了多个这样的偏心防止构件72。例如,在与轴部22互相正交的中心线上互相相对地设有4个偏心防止构件72。
由于偏心防止构件72沿着外周方向均等地按压磁盘3的中心孔11的侧壁,所以这样的盘驱动装置71能机械地防止安装在夹紧机构21上的磁盘3的偏心。
如图2所示,也可以形成盘驱动装置1的最上面的磁盘。即,磁盘76的特征在于非对称地形成上下面。该磁盘76形成得使上面侧的夹紧部77比基板本体13的信号记录区14低一段。而且,按压磁盘3的按压支撑构件31的按压部34与该夹紧部77接触。另外,该磁盘76在使用多个磁盘时,除了能使用最上面的磁盘以外,磁盘也能用于一个盘驱动装置中。
另外,上述的盘驱动装置1能如图23所示构成。该磁盘81在最上面的磁盘3和按压支撑构件31之间存在缓和按压磁盘3的各个集中负荷的集中负荷缓和构件82。
如图23所示,该集中负荷缓和构件82呈环状,其内径与轴部22的外径大致相同,被嵌合配置在轴部22上。另外,集中负荷缓和构件82在与最上面的磁盘3相对的面的内周侧设有切口部83。该切口部83在夹紧部15和切口部83与夹紧部15相对的面之间形成间隙C3。切口部83利用该间隙C3,在盘基板成形时使盘基板冷却时,在盘基板的内周端生成的突起18a、18b不致接触集中负荷缓和构件82。另外,该间隙C3例如为0.02mm以上。另外,集中负荷缓和构件82在切口部83的外周侧设有与磁盘3的夹紧部15接触的接触部84。该接触部84的接触面呈圆滑的面,例如RMAX为0.4微米以下。因此,由于温度变化,磁盘3沿径向伸缩时,接触部84容易沿夹紧部15滑动,能防止与夹紧部15接触的地方偏移时的拉脱引起的磁盘3的平面性的恶化。另外,由于磁盘3是由合成树脂制成的,所以虽然随着温度的变化而伸缩,但伸缩时按压部84能使磁盘3相对于轴安装部15圆滑地滑动,能防止由拉脱引起的磁盘3的平面性的恶化。
另外,接触部84的表面光洁度、即表面上微小的凹凸的高低差的最大值为4微米以下,也可以与夹紧部15容易地滑动。另外,接触部84的接触面的表面上可以涂敷涂料,例如润滑性、耐摩性好的涂料,例如涂敷氟或聚四氟乙烯,也容易与夹紧部15滑动。
如果将这样的缓和负荷集中的集中负荷缓和构件82夹在磁盘3和按压支撑构件31之间来安装按压支撑构件31,则在按压支撑构件31上形成负荷集中部40,集中负荷缓和构件82能分散负荷集中部40上的各个按压力。因此,集中负荷缓和构件82能减小加在磁盘3上的集中负荷值,能降低磁盘3沿厚度方向的局部变形。另外,由于集中负荷缓和构件82与磁盘3接触的接触部84的接触面呈圆滑的面,所以磁盘3由于温度变化而伸缩时,能防止由拉脱引起的磁盘3的平面性的恶化。
其次,参照图24至图27说明应用本发明的磁盘盒101。如图24及图25所示,该磁盘盒101备有将上下一对半部分102、103扣合结合起来的磁盘盒本体104,记录信息信号的磁盘105被收容在该磁盘盒本体104中。
磁盘105在例如合成树脂制的盘基板上形成磁性层。另外,在磁盘105的中心部形成中心孔106,用来安装使磁盘105与记录再生装置一侧的盘旋转操作机构153呈一体地旋转用的夹紧机构111。另外,磁盘105有与上述的磁盘3相同的结构,所以标以相同的符号,其详细说明从略。
而且,如图25及图26所示,安装在磁盘105的中心孔106上的夹紧机构111有支撑在磁盘105的中心孔106的周边上的盘支撑构件112。盘支撑构件112是对金属板等能被磁力吸引的板状构件进行冲切形成的,其大小能关闭中心孔106。在该盘支撑构件112的中心形成驱动轴插孔113,用来穿插对磁盘105进行旋转操作的旋转操作机构153的驱动轴。另外,在盘支撑构件112上、在与磁盘105的中心孔106的周边部分相对的位置形成切口部114,用来使在中心孔106的端部形成的突起18退出。即,切口部114在磁盘105的夹紧部15和切口部114与夹紧部15相对的面之间形成间隙C6,利用该间隙C6,在盘基板成形时使盘基板冷却时,在盘基板的内周端生成的突起18a、18b不致接触盘支撑构件112、中心板116或按压支撑构件121。另外,该磁盘105的夹紧部15和切口部114与夹紧部15相对的面的间隙C6例如为0.02mm以上。
另外,在盘支撑部112上,在该切口部114的外周侧设有利用磁盘105的夹紧部15支撑磁盘105的支撑部115。即,磁盘105这样被支撑在支撑部115上:利用离开基板本体13的内周端规定距离的位置、即利用在基板本体13的内周端上无突起18、基板本体13的面呈平坦面的夹紧部15支撑在支撑部115上。因此,磁盘105被相对于盘支撑构件112平行地支撑着。例如支撑部115在从突起18a至外周侧相距0.1mm以上的位置支撑磁盘105。
如图26所示,在这样的盘支撑构件112上利用焊接等方法安装中间构件116。中间构件116与盘支撑构件112一样,也是对金属板冲切形成的,使其外径比中心孔106稍小一些。另外,在中间构件116的中心部与设置在盘支撑构件112上的驱动轴插孔113对应地设有与旋转操作机构153的驱动轴配合的配合孔117。
中间构件116与中心孔106进行动配合,在中心孔106的侧壁和中间构件116的外周面之间形成间隙C7。由于温度变化致使中心孔106收缩时,该间隙C7能防止中心孔106的侧面和中间构件116的外周面干扰。因此,当中心孔106的侧面和中间构件116的外周面接触时,能防止磁盘105弯曲。
另外,如图25及图26所示,夹紧机构111有按压支撑构件121,用来沿盘支撑构件112的方向按磁盘105。如图25所示,按压支撑构件121是将金属板等板状构件冲切成环状形成的,其大小能将中心孔106关闭,能用外周侧按压夹紧部15。在该按压支撑构件121上、且在中心部设有定位用的开口部122,另外,沿旋转方向等间隔地设有多个定位孔123。按压支撑构件121嵌合在构成配合孔117的圆筒部上,虽然图中未示出,但通过将中间构件116上的定位用的突起配合在定位孔123中,能配置在磁盘105的中心孔106的上面一侧的周边上。
另外,按压支撑构件121由沿着与径向正交的方向进行弹性位移的板簧构成,在外周侧与磁盘105相对的面上设有按压磁盘105的按压部124。按压部124在按压支撑构件121与磁盘105相对的面上形成得其剖面大致呈圆弧状。另外,按压部124被安装在盘支撑构件112上时,被设置在与盘支撑构件112相对的位置。因此,按压部124相对于磁盘105的夹紧部15呈点接触状态,能容易地沿磁盘105的径向滑动,与夹紧部15的接触部发生偏移时能防止磁盘105的表面性恶化。
按压部124在用固定螺钉125安装在盘支撑构件112上时,在磁盘105的夹紧部15上形成多个沿盘支撑构件112的方向按压磁盘105的负荷集中部130。另外,将在后文详细说明该负荷集中部130。
另外,按压部124与夹紧部15的接触面呈圆滑的面,例如Rmax在0.4微米以下。按压部124的接触面是通过研磨形成的。因此,当按压支撑构件121被安装在盘支撑构件112上时,按压部124容易使磁盘105沿径向滑动,与夹紧部15的接触部发生偏移时能防止与磁盘105的平面性恶化。另外,由于磁盘105是由合成树脂制的盘基板10形成的,所以虽然随着温度的变化而伸缩,但伸缩时按压部124相对于夹紧部15容易滑动,与夹紧部15的接触部发生偏移时能防止磁盘105的平面性的恶化。
另外,按压部124的表面光洁度、即按压部124的表面上微小的凹凸的高低差的最大值为4微米以下,也可以与夹紧部15容易地滑动。另外,按压部124的接触面的表面上也可以涂敷涂料,特别是涂敷润滑性、耐摩性好的涂料,例如氟或聚四氟乙烯,也容易与夹紧部15滑动。
另外,在按压支撑构件121上设有通孔126,用来形成将磁盘105按压在按压部124上的负荷集中部。具体地说,沿着按压支撑构件121的旋转方向、与按压支撑构件121的中心相距一定的距离、等间隔地设置多个通孔126。具体地说,通孔126大致呈圆弧状的长孔。而且,通孔126这样形成:按压支撑构件121的中心和通孔126的两端的连线构成角的α为(360/2N)°(N为固定螺钉25的个数)。即,图14所示的通孔36总共形成3个,α为60°。
另外,在通孔126上设有利用固定螺钉125压接在盘支撑构件112上的压接部127。压接部127在通孔126的内周侧侧缘中央、在内周侧上形成切口,将按压支撑构件121固定在盘支撑构件112上用的固定螺钉125穿过这里。而且,压接部127利用固定螺钉125的头部125a进行按压,而被压接在盘支撑构件112上。另外,在盘支撑构件112上对应于压接部127形成图中未示出的螺丝孔。固定螺钉125穿过压接部127、拧在螺丝孔中,从而将按压支撑构件121固定在盘支撑构件112上。这时,由于压接部127被设置在通孔126的内周侧侧缘上,所以固定螺钉125的头部125a不与外周侧侧缘接触。
另外,在按压支撑构件121上、在各通孔126之间设有将压接部127上的负荷传递给按压部124的负荷传递部129。通过利用固定螺钉125的头部125a按压压接部127,负荷传递部129以按压部124为支点进行弹性位移,以便向磁盘105一侧弯曲,将压接部127上的负荷传递给按压部124。这时,负荷传递部39通过向磁盘105一侧弹性位移,按压部124从按压支撑构件121的内周侧移动到外周侧。而且,在按压部124上、在通孔126的两端附近形成按压磁盘105的负荷集中的负荷集中部130。
在通孔126的两端附近以均等的负荷在6个地方形成负荷集中部130。即,被设定为将按压支撑构件121固定在盘支撑构件112上的固定螺钉125的个数的2倍。因此,负荷被分散,能使每一个负荷集中部130上的负荷变小。另外,由于在压接部127的外周侧设有通孔126,使得压接部127和按压部124的长度变长,所以能减小负荷集中部130上的负荷。
这样的夹紧机构111的中间构件116被动配合在磁盘105的中心孔106中,支撑部115用夹紧部15的下面支撑磁盘105,将按压支撑构件121配置在磁盘105的上面一侧的夹紧部15上,用固定螺钉125加以固定,夹持支撑着磁盘105。这时,固定螺钉125的头部125a将压接部127压接在盘支撑构件112上。于是,负荷传递部129通过用固定螺钉125的头部125a按压压接部127,以按压部124为支点进行弹性位移,以便向磁盘105一侧弯曲,将压接部127上的负荷传递给按压部124。这时,负荷传递部129通过弹性位移,按压部124从按压支撑构件121的内周侧移动到外周侧。而且,在按压部124上、在通孔126的两端附近均等地形成负荷集中部130。由于在压接部127的外周侧设有通孔126,压接部127和按压部124的长度变长,所以负荷集中部130上的负荷变小,能防止磁盘105沿厚度方向的局部变形。
安装了这样的夹紧机构111的磁盘105能旋转地被收容在磁盘盒本体104中,构成磁盘盒本体104的上半部分102和下半部分103如图26及图27所示,由成形性良好的具有足够的机械强度的合成树脂材料形成。另外在上半部分102的里面大致中央部分设有与配合孔117配合、限制磁盘105的位置的位置限制突起102a。另外,在上半部分102和下半部分103相对的里面上设有收容被收容在磁盘盒本体104中的盘105的隔壁131。隔壁131由分别竖直地设置在上半部分102和下半部分103的周围的周壁102a、103a构成,上半部分102和下半部分103利用小螺钉107等互相扣合地结合起来构成磁盘盒本体104时,在其内部构成能使磁盘105旋转地收容着的盘收容部132,能防止来自外界的物品的混入。
在下半部分3的中心部设有使夹紧机构111朝外的中央开口部133。使记录再生装置一侧的磁盘105旋转的旋转操作机构153从该中央开口部133进入。另外,上半部分102和下半部分103结合时,在磁盘盒本体104中、在成为插入记录再生装置的插入端的前面的竖直的周壁102a、103a上形成对磁盘105进行信息信号的记录或再生的磁头装置进入的记录再生用的开口部134。而且,利用能沿磁盘盒本体4的前面部分移动安装的挡板构件136将开口部134关闭。另外,在上半部分102和下半部分103的前面一侧形成使关闭开口部134的挡板构件136移动的挡板移动部135。
如图24及图25所示,组装在挡板移动部135中的挡板构件136的断面大致呈日文コ字形。该挡板构件136备有一对导板136a;以及连接一对导板136a,同时将开口部134关闭的挡板部136b。在挡板部136b的一端设有引导挡板构件136移动的导片137。该挡板导片137配合在被设置在磁盘盒本体104的前面的导槽137a中。另外,挡板构件136被弹簧138推向将开口部134关闭的方向。弹簧138的一端配合在磁盘盒本体104的前面,另一端配合在挡板构件136上,挡板构件136被沿着图24及图25中的箭头D1的方向施加弹力。只有在向记录再生装置151中进行装填时,这样的挡板构件136才将开口部134打开,在不向记录再生装置151中进行装填的非工作时,能防止尘埃等异物进入盘收容部132内。
另外,在磁盘盒本体104中,在与安装了挡板构件136的前面相对的背面一侧,设有防止错误地擦除记录在磁盘105上的信息信号的误记录防止机构139。如图25所示,误记录防止机构139有防止误记录的误记录防止构件141。误记录防止构件141能移动地被收容在设置在下半部分103的背面侧的收容部142中。在收容部142上设有操作孔144,该操作孔144具有作为检测不可记录的状态的检测孔的功能,同时能移动操作误记录防止构件141。在呈不可记录的状态时,这样的误记录防止机构139位于关闭检测孔144的位置。这时,记录再生装置一侧的检测机构检测到检测孔144被关闭,能防止误记录。而且,在将信息信号记录在磁盘105上的情况下,误记录防止构件141被移动操作,以便打开检测孔144。然后,检测机构检测到检测孔144被打开,允许进行信息信号的记录。
因此,如图24所示,进行这样的磁盘盒101的记录再生的记录再生装置151备有构成装置本体的框体152,磁盘盒101被安装在框体152内,在磁盘盒本体104内配置着旋转操作机构153,用来对能旋转地被收容在磁盘盒本体104内的磁盘105进行旋转操作。而且,在框体152的前面一侧设有插入取出口154,用于进行记录再生装置中安装的磁盘盒101的插入取出。另外,从框体152导出与外部装置连接用的外部连接软线155。
如图26所示,旋转操作磁盘105的记录再生装置一侧的旋转操作机构153有盘台156,用来能旋转地将磁盘105支撑在夹紧机构111上。该盘台156在中心处有穿过盘支撑构件112的驱动轴插孔113、配合在中间构件116的配合孔117中的驱动轴157,在该驱动轴157的外周侧设有支撑磁盘105的盘座部158。而且,在盘座部158的内周侧配置着环状磁铁159,用来以驱动轴157为中心产生均匀的磁场,以便用磁力吸引夹紧机构111的盘支撑构件112。而且,如果磁盘盒101被安装在记录再生装置内的旋转操作机构153中,则旋转操作机构153通过磁铁159用磁力吸引夹紧机构111的盘支撑构件112,进行电磁吸引并夹紧,以可旋转的状态支撑磁盘105。
这样的盘台156利用使盘台156旋转的驱动部161而旋转。如图26所示,该驱动部161有:在盘台156的外周端垂直向下设置的转子部162;配置在转子部162的内表面上、产生磁场的磁铁163;以及与磁铁163相对配置在定子165上的驱动线圈164。如果向驱动线圈164供给驱动电流,则这样的驱动部161利用供给驱动线圈164的驱动电流和磁铁163的磁场的作用,使盘台156与转子部162一起旋转。
这里,如下设定旋转操作机构153对磁盘105的吸引力和总按压力的关系。即,旋转操作机构153吸引磁盘105,假设进行电磁吸引的吸引力为M,按压支撑构件121按压磁盘105的总按压力为F,则有M<F。因此,当磁盘105被旋转操作机构153吸引时,即使在施加冲击的情况下,也能解除对磁盘105的吸引,能防止磁盘105相对于夹紧机构111偏移。而且,在磁盘105被安装在旋转操作机构153中时,即使由于冲击等而脱离了吸引,也不会对记录再生装置的工作产生不良影响。
这样的磁盘盒101在未被装入记录再生装置151中而不使用时,挡板构件136处于关闭开口部134的位置,防止尘埃从开口部134进入。而且,如图24及图27所示,磁盘盒101将安装了挡板构件136的前面作为插入端,从插入取出口154插入框体152内时,利用对记录再生装置151一侧的挡板构件136进行移动操作的挡板开放机构,使挡板构件136朝向与磁盘盒101被插入记录再生装置的方向正交的图19中的箭头D1的方向移动,将开口部134打开。这时,驱动轴157插入盘支撑构件112的驱动轴插孔113中,配合在中间构件116的配合孔117中,利用配置在盘台156上的磁铁159,进行电磁吸引,磁盘盒101处于能与盘台156呈一体旋转的状态。于是,磁盘盒本体104内记录再生装置151一侧的构成记录再生机构的磁头从开口部134进入磁盘盒101。然后,磁头对被旋转操作的磁盘105进行信息信号的记录或再生。
这时,磁盘105的环境温度、即不使用时的温度和被安装在记录再生装置151中的温度之差大,即保障温度范围大。因此,磁盘105的环境温度变化时,磁盘105由于是用合成树脂形成的,所以沿径向膨胀、收缩。在此情况下,如图21所示,磁盘105由于在在中心孔106的侧壁和中间构件116的外周面之间形成间隙C7,所以即使中心孔106的直径收缩时,也能防止中心孔106的侧壁和中间构件116的外周面接触。
另外,夹紧机构111在磁盘105的夹紧部15和切口部114与夹紧部15相对的面之间形成间隙C6,另外,由于相隔规定的间隔支撑磁盘105,所以能防止突起18a、18b对盘支撑构件112、中间构件116及按压支撑构件121干扰。
另外,按压支撑构件121沿着与磁盘105的盘面正交的方向按压磁盘105。另外按压支撑构件121的按压部124的端面大致呈圆弧状,另外,与磁盘105的接触面呈圆滑的面。另外,在按压支撑构件121的按压部124的圆周上等间隔地形成的负荷集中部130使得负荷变小。因此,磁盘105即使由于温度变化而收缩时,也能圆滑地收缩,能防止由于拉脱造成的磁盘105的平面性的恶化,即使磁盘105旋转时也能防止盘面振摆。
另外,以上虽然说明了磁盘盒本体104内收容一个磁盘105的情况,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也可以收容多个磁盘。在此情况下,在盘支撑构件112上设置穿过中心孔106的轴部,该轴部穿过多个磁盘105,在各磁盘105之间夹着隔离子,以便形成能使磁头装置进入的程度的规定间隔即可。
另外,如上述图21所示,磁盘盒101也可以将防止磁盘105偏心的偏心防止构件72设置在夹紧机构111上。在此情况下,还可以在旋转操作机构一侧进行偏心修正用伺服控制。另外,磁盘105的上下面也可以非对称地形成,如上述图17所示,在上面一侧形成夹紧部77,使其比基板本体13的信号记录区14低一些。
另外,磁盘盒101如上述图23所示,也可以在磁盘105和按压支撑构件121之间形成使按压磁盘105的集中负荷缓和的集中负荷缓和构件82。因此,在使按压支撑构件121按压磁盘105的按压力缓和时,能使分散负荷的集中,能将同样大小的按压力加在磁盘105的表面上。
工业上利用的可能性
本发明是一种盘状记录媒体,在旋转状态下对设有信号记录区的面进行记录及/或再生用的磁头以相距规定的间隔向上浮起的状态,进行信息信号的记录及/或再生,利用夹紧机构,与平面性好的盘状记录媒体上形成信号记录区的相对的各面呈同一平面,夹持着中心孔外周至少0.1mm的外周侧,所以旋转时能防止偏心,能防止记录及/或再生磁头和盘状记录媒体冲撞。

Claims (10)

1.一种盘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备有:
有用合成树脂制成,在中心部分形成了中心孔的基板,至少在一面上设有信号记录区的盘状记录媒体;
夹紧机构,该夹紧机构有支撑构件和按压支撑构件,上述支撑构件在中心部分形成的轴部穿插在上述中心孔中配置在上述盘状记录媒体的一面上,支撑着上述中心孔周围的一面,上述按压支撑构件配置在上述盘状记录媒体的另一面上,支撑上述中心孔周围的另一面;
与上述盘状记录媒体上安装的上述夹紧机构呈一体地安装,使上述盘状记录媒体旋转的盘旋转操作机构;以及
在上述盘状记录媒体旋转的状态下,以相隔规定的间隔呈向上浮起的状态,对设有信号记录区的面进行记录及/或再生的记录及/或再生磁头,
上述夹紧机构与上述盘状记录媒体上形成了信号记录区的相对的各面呈同一平面,它夹持着上述中心孔的外周至少达0.1mm以上的外侧区域、并被安装在上述盘状记录媒体上,
在上述按压支撑构件上形成沿外周侧按压上述盘状记录媒体的另一面的按压部,该按压部大致呈圆弧状隆起,
在上述轴部和上述中心孔之间形成间隙,用来当上述盘状记录媒体收缩、上述中心孔直径缩小时,防止上述轴部对上述中心孔干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防止上述盘状记录媒体偏心的偏心防止构件介于上述中心孔和上述轴部之间安装在底座上,能沿上述盘状记录媒体的外周方向均等地按压上述中心孔的侧面。
3.一种盘状记录媒体的夹紧机构,其特征在于,备有:
配置在盘状记录媒体的一面上,支撑在上述盘状记录媒体中心部形成的上述中心孔周围的一面的支撑构件,以及配置在上述盘状记录媒体的另一面上,支撑上述中心孔周围的另一面的按压支撑构件,
上述支撑构件和上述按压支撑构件与上述盘状记录媒体上形成了信号记录区的相对的各面呈同一平面,夹持着上述盘状记录媒体的上述中心孔的外周至少达0.1mm以上的外侧区域,
上述夹紧机构夹持上述盘状记录媒体的各面的同一位置,
在上述支撑构件上,在其中心部形成穿过上述盘状记录媒体的中心孔的轴部,在上述轴部和上述中心孔之间形成间隙,用来当上述盘状记录媒体收缩、上述中心孔直径缩小时,防止上述轴部对上述中心孔干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盘状记录媒体的夹紧机构,其特征在于:
上述盘状记录媒体以使盘面互相平行的状态重叠多个配置在上述轴部上,在相邻的盘状记录媒体之间配置穿过上述轴部、相隔规定的间隔支撑上述盘状记录媒体的隔离子,上述支撑构件支撑最下面的上述盘状记录媒体的一个侧面,上述按压支撑构件支撑最上面的上述盘状记录媒体的另一个侧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盘状记录媒体的夹紧机构,其特征在于:
假设上述按压支撑构件按压上述盘状记录媒体的总压力为F,上述盘状记录媒体的总重量为W,不工作时的耐冲击加速度为G,上述盘状记录媒体和上述按压支撑构件之间的摩擦系数为μ,上述盘状记录媒体的上下面的摩擦系数为2μ,则有以下关系
W×G≤F<W×G/2μ。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盘状记录媒体的夹紧机构,其特征在于:
上述夹紧机构还在上述支撑构件和上述按压支撑构件之间,有配置在上述盘状记录媒体的中心孔上的中间构件,在上述中间构件和上述中心孔之间形成间隙,用来当上述盘状记录媒体收缩、上述中心孔直径缩小时,防止上述中间构件对上述中心孔干扰。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盘状记录媒体的夹紧机构,其特征在于:
假设上述按压支撑构件按压上述盘状记录媒体的总压力为F,使上述盘状记录媒体旋转的盘旋转操作机构吸引上述盘状记录媒体的吸引力为M,则有以下关系:
M<F。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盘状记录媒体的夹紧机构,其特征在于:
上述按压支撑构件有:设置在外周侧、按压上述盘状记录媒体的按压部;沿旋转方向分散设置、利用固定在上述支撑构件上的固定构件,将上述按压支撑构件压接在上述支撑构件上的压接部;靠近上述压接部、在外周侧沿旋转方向分散设置的多个通孔;以及设置在上述通孔之间,利用上述固定构件压接上述压接部,以上述压接部为支点进行弹性位移,将上述压接部上的负荷传递给上述按压部的负荷传递部,
当上述压接部被压接在上述支撑构件上时,在上述按压部上、在上述通孔的两端附近均等地形成按压上述盘状记录媒体的负荷集中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盘状记录媒体的夹紧机构,其特征在于:
沿旋转方向等间隔地设有上述压接部。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盘状记录媒体的夹紧机构,其特征在于:
上述通孔大致呈圆弧状的长孔,上述压接部设置在上述通孔的内周侧侧缘中央。
CNB998017337A 1998-07-31 1999-07-30 盘状记录媒体及盘驱动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47782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18365/98 1998-07-31
JP218366/98 1998-07-31
JP21836698 1998-07-31
JP218365/1998 1998-07-31
JP21836598 1998-07-31
JP218366/1998 1998-07-3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483201A CN1483201A (zh) 2004-03-17
CN100347782C true CN100347782C (zh) 2007-11-07

Family

ID=265225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99801733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47782C (zh) 1998-07-31 1999-07-30 盘状记录媒体及盘驱动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6462903B1 (zh)
JP (1) JP4239410B2 (zh)
KR (1) KR100634269B1 (zh)
CN (1) CN100347782C (zh)
WO (1) WO200000718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782805B1 (ko) * 2001-07-10 2007-12-0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편심 제어를 위한 광디스크 제조 방법
US7016147B2 (en) * 2001-12-13 2006-03-21 Seagate Technology Llc Disk clamp balancing in a disc stack assembly
KR100459700B1 (ko) * 2002-02-15 2004-12-0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하드 디스크 드라이브의 디스크 클램프
JP2003338101A (ja) * 2002-05-16 2003-11-28 Internatl Business Mach Corp <Ibm> ディスク・ドライブ装置およびクランプ
KR100468754B1 (ko) * 2002-07-19 2005-01-2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하드 디스크 드라이브의 디스크 클램프
US7209320B1 (en) 2004-01-16 2007-04-24 Excelstor Technology, Inc. Offset angle disc clamp
JP4024217B2 (ja) * 2004-02-16 2007-12-19 株式会社日立グローバルストレージテクノロジーズ 磁気ディスク装置
US20070133124A1 (en) * 2005-12-08 2007-06-1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Disk clamp and hard disk drive including the same
KR100829923B1 (ko) * 2006-08-30 2008-05-16 세메스 주식회사 스핀헤드 및 이를 이용하는 기판처리방법
US8305708B2 (en) * 2011-03-22 2012-11-06 Western Digital Technologies, Inc. Disk drive having a disk clamp with openings directly radially outboard of fasteners
US9361929B2 (en) * 2012-04-12 2016-06-07 Intri-Plex Technologies, Inc. Debris reducing disk clamp for disk drives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49022A (en) * 1895-10-29 Territory
JPS63164862U (zh) * 1987-04-14 1988-10-27
US5490022A (en) * 1992-10-07 1996-02-06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Data storage apparatus and disk fixing method for preventing the deformation of disks by regulating where the storage apparatus is fixed to the disk
WO1997043100A1 (fr) * 1996-05-10 1997-11-20 Sony Corporation Moule pour la production d'un substrat en forme de disque, procede de production d'un tel moule et d'un tel substrat en forme de disque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144669U (ja) * 1982-03-20 1983-09-29 日立マクセル株式会社 デイスクカ−トリツジ
US5317225A (en) * 1990-12-29 1994-05-31 Nippon Densan Corporation Spindle motor and disk clamp mechanism used therein
WO1995005660A1 (en) 1993-08-13 1995-02-23 Seagate Technology, Inc. Disc clamp and spacer
US5486961A (en) * 1994-08-30 1996-01-23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Resilient compliant clamp for data storage disk drives
JP2856700B2 (ja) * 1995-09-27 1999-02-10 インターナショナル・ビジネス・マシーンズ・コーポレイション デイスク装置
JPH1166787A (ja) 1997-06-14 1999-03-09 Hitachi Maxell Ltd 情報記録媒体及びこれを備えた情報記録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49022A (en) * 1895-10-29 Territory
JPS63164862U (zh) * 1987-04-14 1988-10-27
US5490022A (en) * 1992-10-07 1996-02-06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Data storage apparatus and disk fixing method for preventing the deformation of disks by regulating where the storage apparatus is fixed to the disk
WO1997043100A1 (fr) * 1996-05-10 1997-11-20 Sony Corporation Moule pour la production d'un substrat en forme de disque, procede de production d'un tel moule et d'un tel substrat en forme de disqu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4239410B2 (ja) 2009-03-18
KR100634269B1 (ko) 2006-10-16
CN1483201A (zh) 2004-03-17
WO2000007189A1 (fr) 2000-02-10
US6462903B1 (en) 2002-10-08
KR20010030764A (ko) 2001-04-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347782C (zh) 盘状记录媒体及盘驱动装置
CN1254824C (zh) 磁盘装置和磁头支撑机构
CN1170287C (zh) 磁带盒
CN1215466C (zh) 转子总成及由其构成的信息记录/再现装置
CN1278333C (zh) 磁盘装置
CN1305071C (zh) 磁带盒
CN1282291C (zh) 流体轴承电机和具备它的盘装置
CN1877703A (zh) 磁盘媒体和标线片以及磁记录再生装置
CN101226759A (zh) 具有夹持装置的马达与包括该马达的盘驱动设备
CN1227652C (zh) 磁复制方法及磁复制装置
CN1195313A (zh) 盘基板成形用金属模具及其制造方法以及盘基板
CN1085375C (zh) 记录媒体的装载装置及记录和/或再生装置
CN1253857C (zh) 磁复制装置
CN1992019A (zh) 盘驱动器
US7394617B2 (en) Removable disk pack hub and clamp for media servowriter
CN101051494A (zh) 盘装置
CN1365493A (zh) 圆盘形记录介质及其生产方法
CN101057279A (zh) 光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再现方法及信息记录再现装置
CN1184617C (zh) 磁盘装置
US8352975B2 (en) Chucking device with a cone including a sliding portion, brushless motor using the same, and disk drive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US20120005698A1 (en) Turntable for motor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CN101038748A (zh) 用于固定盘的装置及其方法
CN1841508A (zh) 磁头堆叠组件、其制造方法及具有该组件的磁盘驱动器
CN1392553A (zh) 盘夹持机构以及具有盘夹持机构的盘驱动装置
CN1229244A (zh) 记录和/或再现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1107

Termination date: 2009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