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342998C - 制造齿条-齿轮式转向装置中的齿条导承基体的方法和齿条导承 - Google Patents

制造齿条-齿轮式转向装置中的齿条导承基体的方法和齿条导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342998C
CN100342998C CNB2003801089421A CN200380108942A CN100342998C CN 100342998 C CN100342998 C CN 100342998C CN B2003801089421 A CNB2003801089421 A CN B2003801089421A CN 200380108942 A CN200380108942 A CN 200380108942A CN 100342998 C CN100342998 C CN 100342998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ck guide
cylindrical
pair
plane
matrix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38010894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738691A (zh
Inventor
山元和宏
广濑雅彦
西村克利
志村雅生
久住美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iles Industry Co Ltd
JTEKT Corp
Original Assignee
Oiles Industry Co Ltd
JTEKT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iles Industry Co Ltd, JTEKT Corp filed Critical Oiles Industr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7386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3869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342998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342998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5/00Elements with teeth or friction surfaces for conveying motion; Worms, pulleys or sheaves for gearing mechanisms
    • F16H55/02Toothed members; Worms
    • F16H55/26Racks
    • F16H55/28Special devices for taking up backlash
    • F16H55/283Special devices for taking up backlash using pressure yok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DCASTING OF METALS; CASTING OF OTHER SUBSTANCES BY THE SAME PROCESSES OR DEVICES
    • B22D17/00Pressure die casting or injection die casting, i.e. casting in which the metal is forced into a mould under high pressu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DCASTING OF METALS; CASTING OF OTHER SUBSTANCES BY THE SAME PROCESSES OR DEVICES
    • B22D17/00Pressure die casting or injection die casting, i.e. casting in which the metal is forced into a mould under high pressure
    • B22D17/20Accessories: Details
    • B22D17/22Dies; Die plates; Die supports; Cooling equipment for dies; Accessories for loosening and ejecting castings from di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3/00Steering gears
    • B62D3/02Steering gears mechanical
    • B62D3/12Steering gears mechanical of rack-and-pinion type
    • B62D3/123Steering gears mechanical of rack-and-pinion type characterised by pressure yok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74/00Machine element or mechanism
    • Y10T74/19Gearing
    • Y10T74/19642Directly cooperating gears
    • Y10T74/1967Rack and pin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 Molds, Cores,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s Thereof (AREA)

Abstract

一种齿条导承(G),它包括:一齿条导承基体(50),它在其外周表面上具有一对半圆柱形表面(54)和位于所述一对半圆柱形表面(54)之间的一对平面(55),它具有位于所述一对半圆柱形表面(54)和平面(55)内侧的一个轴向端部侧上的一凹形凹进表面,并具有位于所述一对半圆柱形表面(54)和平面(55)内侧的另一轴向端部侧上的一圆柱形表面(52);以及固定于所述齿条导承基体(50)的一滑动件(60)。

Description

制造齿条—齿轮式转向装置中的齿条导承基体的方法和齿条导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齿条—齿轮式转向装置。
背景技术
齿条—齿轮式转向装置一般包括一壳体、由该壳体可转动地支承的一小齿轮、在其上形成有与该小齿轮啮合的齿条齿的一齿条、设置在壳体内以可滑动地支承齿条的一齿条导承以及用于将该齿条导承压向齿条的一弹簧。
在这样一种齿条一齿轮式转向装置中,可滑动地支承齿条的齿条导承使用铁基烧结金属或合成树脂。不过,在齿条导承用铁基烧结金属制成的情况下,尽管它具有抵抗来自齿条的冲击荷载的足够的机械强度,但由于滑动的摩擦阻力很大,以致在可控性方面仍存在问题,所以转向系统的效率降低。与此同时,对于由合成树脂的简单基底形成的齿条导承,尽管它相反地能减少滑动的摩擦阻力,但除了别的问题之外,还存在以下的问题:它抵抗冲击荷载的机械强度差。它由于诸如脱模后的收缩之类的原因会发生尺寸变化,并难于以高尺寸精度进行模制并在模制后保持保持尺寸精度。此外,在它设置在壳体中之后,它受到转向装置温度上升影响,发生热膨胀和收缩,这会导致热变形和蠕变,致使其难于平滑地滑动支承齿条。
在用合成树脂简单基底形成的齿条导承中,人们已经提出了这样的技术:在合成树脂制成的主体中夹物模压或内嵌一由芯骨构成的加强材料,这特别是为了提高抵抗冲击荷载的机械强度(在JP-UM-B-59-8932和JP-UM-A-58-139275揭示)。不过,采用这些技术,由于合成树脂的脱模后收缩而带来的尺寸精度问题,以及归因于转向机构的温度上升而引起的诸如热膨胀、收缩、热变形以及蠕变(塑性流动)的问题,也仍然没有得到解决。
作为克服上述问题的齿条导承,人们已经提出了这样的齿条导承:设有用合成树脂制成的一滑动件,它在其滑动支承齿条的滑动表面上具有自润滑特性和耐磨性,或者设有用多层材料支承的一滑动件,所述多层材料为三层结构,包括一薄钢板、一体地沉积在该薄钢板上的一金属烧结层、以及浸渍和覆层在该烧结层上的一合成树脂层,上述的滑动件再与一齿条导承基体结合,所述齿条导承基体用诸如烧结金属之类的金属或含有增强填料的合成树脂制成(在JP-A-50-102027、JP-UM-B-1-27495以及JP-UM-B-2-46452揭示)。
与前述的齿条导承相比,通过组合滑动件和齿条导承基体来形成的上述齿条导承具有机械强度增强且滑动摩擦阻力减小的优点。
在具有上述优点、通过组合滑动件和齿条导承基体而形成的齿条导承中,特别是齿条导承基体使用铝或铝合金的情况中,在其制造中已出现了一个问题。亦即,在齿条导承基体用铝或铝合金制成的情况下,一般采用压铸工艺。根据这种压铸工艺,铝或铝合金的熔化金属从一浇口(gate)穿过流道沟槽(runner channel),并强制使其进入形成为齿条导承基体形状的一型腔。不过,在此时,不可避免地要在流道沟槽与型腔之间的接合处以及在型腔和一溢流井之间的接合处形成流道。然后,在切断这些流道时,就形成齿条导承基体。
附带地,由于圆形横截面的齿条导承与在其中设置齿条导承的齿条—齿轮式转向装置的圆柱形壳体之间的间隙设定成为1至20μm,即使在前述的流道切断之后,在齿条导承基体的外周表面上不可避免地会存在如浇口切割残余物的凸伸部分。因此,在齿条导承基体在其外周表面上留有凸伸部分的情况下,就产生这样一个问题:除非对基体的整个外周表面进行机加工,不然就无法将齿条导承设置在圆柱形的壳体中。由于需要对整个表面进行机加工,这就构成了导致成本增加的一个因素。使用锌或锌合金作为熔化金属也存在相同的情况。
发明内容
已经鉴于上述的问题而设计出本发明,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造用铝或锌、或者铝合金或锌合金制成的齿条导承基体的方法,这种方法无需在由齿条导承基体和滑动件构成的齿条导承中对齿条导承基体的外周表面进行任何的机加工,并且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使用通过该方法获得的齿条导承基体的齿条导承。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制造齿条导承中的齿条导承基体的方法,所述齿条导承包括用于齿条—齿轮式转向装置中的一齿条导承基体和固定于齿条导承基体的一滑动件,该方法的特点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在一模子中形成具有一对半圆柱形凸面和各位于所述一对半圆柱形凸面之间的一对平面的一型腔,该型腔具有位于所述一对半圆柱形凸面和平面内侧的一个轴向端部侧上的一凹进表面,并具有位于所述一对半圆柱形凸面和平面内侧的另一轴向端部侧上的一圆柱形表面;形成分别用于使型腔能在一个平面处与一浇口连通和在另一平面处与一溢流井连通的诸流道沟槽;通过强制使铝或锌、或者铝合金或锌合金的熔化金属从浇口进入型腔来压铸齿条导承基体;以及,切断由相应的平面所形成并一体地连接于齿条导承基体的平面的流道。
根据第一方面的制造齿条导承基体的方法,在压铸的齿条导承基体的外周表面上形成有一对平面,而除了这些平面之外的外周表面形成为圆柱形表面。因此,当在没有从半圆柱形表面所限定的一虚线圆凸伸出来的位置处切断一体连接于相应平面的流道时,流道的切割残余物不从半圆柱形表面所限定的虚线圆凸伸出来。因此,即使设置在齿条导承的外周表面与其中设齿条导承基体的圆柱形壳体的内周表面之间的间隙极其小,约为1至20μm,也无需对齿条导承基体的整个外周表面进行机加工。由于能如压铸件那样地处置齿条导承基体,就可以明显地减少机加工齿条导承基体的整个外周表面所要求的成本。结果就是使齿条导承的制造成本降低。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的制造齿条导承基体的方法的特点在于:在根据第一方面的制造方法中,型腔的凹进表面为圆弧形。
根据第二方面的制造方法,可以制造出具有圆弧形凹进表面的齿条导承基体。结果,当对应于这样一凹进表面的一圆弧形滑动件固定于该圆弧形凹进表面时,就可借助于该滑动件滑动支承一具有圆形截面形状的齿条。
根据本发明第三方法的制造齿条导承基体的方法的特点在于:可以制造这样一种齿条导承基体,它的凹进表面包括一对相互相对的平面和分别从所述一对平面一体地延伸的一对倾斜表面。结果,当对应于这样的平面和倾斜表面的一滑动件固定于所述一对平面和所述一对倾斜表面时,就可借助于该滑动件滑动支承一具有具有倾斜表面的齿条。
根据本发明第四方面的制造齿条导承基体的方法的特点在于:在根据第一和第三方面中的任一方面的制造方法中,型腔形成为还设有一小直径的圆柱形表面,所述小直径的圆柱形表面在一端处连接于位于所述一对半圆柱形凸面和平面内侧的、凹进表面的一底部中心,且其直径小于圆柱形表面的直径。根据本发明第五方面的制造齿条导承基体的方法的特点在于:在根据第四方法的制造方法中,型腔形成为还设有一环形表面,该环形表面在其内周端连接至小直径圆柱形表面的另一端,且在其外周端连接至圆柱形表面的一个端部。
根据这些第四和第五方面的制造方法,可以制造出在凹进表面的底部中心中有一孔的齿条导承基体。结果,通过使用具有配合在这样一个孔中的凸伸部分的一滑动件,就可将滑动件可靠地固定于凹进表面。所要形成的孔可以是一通孔或者是带有一底部的孔。
根据本发明第六方面的制造齿条导承基体的方法的特点在于:在根据第一至第五方面中任一方面的制造方法中,型腔形成为具有连接于凹进表面的底部的相应端部并彼此相对的一对平面。
根据第六方面的制造方法,已从一个平面侧注入的熔化的铝或锌或者铝合金或锌合金(下面称为“铝或类似材料”)的剩余部分可从与所述一个平面相对的另一平面侧排出,以使熔化金属能均匀地注入型腔。结果,可以防止出现孔隙、表面缺陷以及类似的问题。此外,由于在所制造出的基体中,一对平面连接于凹进表面底部的相应端部并彼此朝向相反,这与一对平面连接至凹进表面的顶点部分的情况不同,所以可提供一种齿条—齿轮式转向装置的圆柱形壳体能平滑地引导其运动的齿条导承。
根据本发明第七方面的制造齿条导承基体的方法的特点在于:型腔形成为具有彼此连通的至少一排半圆环形凹进部分,它们设置在所述一对半圆柱形凸面和所述一对平面中的相应的面上。根据本发明第八方面的制造齿条导承基体的方法的特点在于:型腔形成为具有彼此连通的至少两排半圆环形凹进部分,它们设置在所述一对半圆柱形凸面和所述一对平面中的相应的面上。
根据本发明第九方面的制造齿条导承基体的方法的特点在于:半圆环形凹进部分设置在所述一对半圆柱形凸面和所述一对平面中的相应的面上,且位于沿轴向从凹进表面朝向圆柱形表面一侧偏置的位置处。
根据第七、第八或第九方面的制造方法,可以制造出在包括所述一对半圆柱形表面和所述一对平面的外周表面中具有一环形凹槽的齿条导承基体。结果,通过将一弹性垫圈装配在这样的环形凹槽中,就可以在齿条导承基体与其中装配齿条导承基体的圆柱形壳体之间产生由该弹性垫圈来保持的间隙。因此,可以防止所谓的“类似成分金属”的现象,这种现象可能会在类似金属的金属彼此滑动接触时出现在齿条导承基体与圆柱形壳体的两个构件之间。此外,可以克服齿条导承朝向齿条的运动因摩擦阻力的增加而受阻以及伴随这种“类似成分金属”现象而产生粘附磨损的问题。因此,可以使齿条导承能相对齿条平滑地移动。较佳的是,如在根据第八方面的制造方法中,通过形成具有至少两排半圆环形凹进部分的型腔来制造在外周表面中具有两排环形凹槽的齿条导承基体,并且,通过在这两排环形凹槽中分别装配上弹性垫圈,除了上述的优点之外,还可以防止齿条导承基体在圆柱形壳体中发生摆动。
根据本发明第十方面的制造齿条导承基体的方法的特点在于:形成流道沟槽,用于使型腔能在所述一个平面的、相对轴向被半圆环形凹进部分隔开的多个部分中与浇口连通,以及使型腔能在另一平面中、在相对轴向被半圆环形凹进部分隔开的多个部分处与溢流井连通。
根据第十方面的制造方法,铝或类似材料的熔化金属能均匀地注入型腔,从而可防止出现孔隙、表面缺陷以及类似问题。
根据本发明第十一方面的制造齿条导承基体的方法的特点在于:型腔形成为具有窄宽度的凸出部分,所述凸出部分分别沿着在凹进表面的两侧上的边缘部分、从凹进表面的底部附近延伸至凹进表面的最高表面。
根据第十一方面的制造方法,可以制造处具有分别沿着在凹进表面的两侧上的边缘部分、从凹进表面的底部附近延伸至凹进表面的最高表面的窄宽度的凸出部分。结果,在滑动件设置在凹进表面上的情况下,可防止滑动件发生变形,并可将滑动件可靠地保持在凹进表面上。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一种齿条导承包括:一齿条导承基体,它在其外周表面上具有一对半圆柱形表面和位于所述一对半圆柱形表面之间的一对平面,它具有位于所述一对半圆柱形表面和平面内侧的一个轴向端部侧上的一凹进表面,并具有位于所述一对半圆柱形表面和平面内侧的另一轴向端部侧上的一圆柱形表面;以及固定于齿条导承基体的一滑动件。
根据第一方面的齿条导承,齿条导承在其外周表面上具有一对半圆柱形表面和一对平面。结果,可以提供这样一种齿条导承,不管在所述一对平面处的浇口切割残余物或类似物如何,齿条—齿轮式转向装置的圆柱形尔壳体都可平滑地引导齿条导承的运动。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的齿条导承,在根据第一方面的齿条导承中,齿条导承基体的凹进表面具有圆弧形。根据本发明第三方面的齿条导承,在根据第一方面的齿条导承中,齿条导承基体的凹进表面包括分别从所述一对平面一体地延伸的一对相互相对的平面和一对倾斜表面。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在根据第一至第三方面中任一方面的齿条导承中,齿条导承基体在凹进表面的底部中心处设有一孔,且滑动件有可装配在齿条导承基体的该孔中的一凸伸部分。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在根据第三方面的齿条导承中,所述孔由一通孔或带有一底部的孔构成。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面,在根据第一至第五方面中任一方面的齿条导承中,所述一对平面表面连接于凹进表面底部的相应端部,并设置成彼此朝向相反。
较佳的是,如根据本发明第七方面的齿条导承中,齿条导承基体在包括所述一对半圆柱形表面和所述一对平面的外周表面中具有至少一条环形凹槽。更佳的是,如本发明第八方面的齿条导承中,齿条导承基体在包括所述一对半圆柱形表面和所述一对平面的外周表面中具有至少两条环形凹槽。根据本发明第七或第八方面的齿条导承,如同根据本发明第九方面的齿条导承那样,还包括装配在环形凹槽中的一弹性垫圈,且使弹性垫圈部分地从外周表面凸伸到外面。
当有弹性垫圈装配在设置在齿条导承基体中的环形凹槽中时,就可以在齿条导承基体与圆柱形壳体之间产生由该弹性垫圈来保持的间隙。因此,如上所述,可以克服齿条导承朝向齿条的运动因摩擦阻力的增加而受阻以及伴随这种“类似成分金属”现象而产生粘附磨损的问题。因此,可以使齿条导承能相对齿条平滑地移动。此外,即使车轮的振动被传递到齿条导承,也可防止齿条导承相对圆柱形壳体发出咔嗒声。因此可以防止齿条导承基体相对圆柱形壳体的内周表面发出敲打的声音。此外,即使在转向车轮的转向过程中对齿条齿已施加有沿垂直于运动方向的一方向作用的力,仍然可以防止齿条导承的垂直的运动,亦即跳动。
根据本发明第十方面的齿条导承,齿条导承基体具有窄宽度的凸出部分,所述凸出部分分别沿着在凹进表面的两侧上的边缘部分、从凹进表面的底部附近延伸至凹进表面的最高表面。
根据第十方面的齿条导承,在滑动件设置在凹进表面上的情况下,可通过窄宽度的凸出部分来防止滑动件发生变形,并可有利地将滑动件可靠地保持在凹进表面上。
根据本发明,在压铸齿条导承基体的外周表面上形成一对平面,而除了这些平面之外的外周表面形成为圆柱形表面。因此,当在没有从半圆柱形表面所限定的一虚线圆凸伸出来的位置处切断一体连接于相应平面的流道时,流道的切割残余物不从半圆柱形表面所限定的虚线圆凸伸出来。因此,即使设置在齿条导承的外周表面与其中设齿条导承基体的圆柱形壳体的内周表面之间的间隙成极其小,约为1至20μm,也无需对齿条导承基体的整个外周表面进行机加工。由于能如压铸件那样地处置齿条导承基体,就可以明显地减少机加工齿条导承基体的整个外周表面所要求的成本。结果就是使齿条导承的制造成本降低。
下面将参照示于附图中的较佳实施例对实现本发明的方式进行更加详细的描述。应予注意的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这些实施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制造方法中的一下半模的平面图;
图2是本发明的制造方法中的一上半模的平面图;
图3是本发明的制造方法中的一模子的剖面图;
图4是沿着图3中的线IV-IV在箭头方向所见的剖面图;
图5是示出形成在模子中的一中空部分的剖面图;
图6是示出形成在模子中的中空部分的剖面图;
图7是示出在压铸后的一齿条导承基体的立体图;
图8是沿着图9中的线VIII-VIII、如箭头方向所见的一齿条导承的剖面图;
图9是图8所示齿条导承的平面图;
图10是示出一齿条—齿轮式转向装置的剖面图;
图11是示出形成在模子中的中空部分的剖面图;
图12是示出形成在模子中的中空部分的剖面图;
图13是沿着图4中所示的线XIII-XIII、如箭头方向所见的齿条导承的剖面图;
图14是图13中所示齿条导承的平面图;
图15是在本发明的制造方法中的另一下半模的平面图;
图16是在本发明的制造方法中的另一上半模的平面图;
图17是在本发明的制造方法中的另一模子的剖面图;
图18是沿着图17所示的线XVIII-XVIII在箭头方向所见的剖面图;
图19是示出形成在图17所示的模子中的中空部分的剖面图;
图20是示出形成在图17所示的模子中的中空部分的剖面图;
图21是示出在压铸后的另一齿条导承基体的立体图;
图22是另一齿条导承的剖面图;以及
图23是再一齿条导承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至6中,一模子1由分成两半的一下半模1a和一上半模1b形成。如图1所示,下半模1a包括:一半圆柱形凹面3a,该凹面3a用以形成一形成在一个表面2a中的半圆柱形凹形部分,并且该凹形部分敞开在上半模1a的一个端面15a中;一半圆柱形凹面5a,该凹面5a的直径通过一环形台阶部分4a而相对半圆柱形凹面3a减小,并且该凹面5a形成一中间部分的半圆柱形凹形部分;在半圆柱形凹面5a的两边缘处以彼此面对面的关系形成的平面6a和7a;一矩形横截面的凹进沟槽9a,它的一端与平面6a连通,另一端则与构成溢流井的一凹进部8a连通;一矩形横截面的凹进沟槽11a,它的一端与平面7a连通,另一端则与构成浇口的一凹进部10a连通;以及一半圆柱形凹面13a,该凹面13a用以形成一半圆柱形凹形部分,该凹形部分的直径通过一环形台阶部分12a而相对半圆柱形凹面5a增大,并敞开在下半模1a的另一端面16a中。
如图2所示,上半模1b包括:一半圆柱形凹面3b,该凹面3b用以形成一形成在一个表面2b中的半圆柱形凹形部分,并且该凹形部分敞开在上半模1b的一个端面15b中;一半圆柱形凹面5b,该凹面5b的直径通过一环形台阶部分4b而相对半圆柱形凹面3b减小,并且该凹面5b形成一中间部分的半圆柱形凹形部分;在半圆柱形凹面5b的两边缘处以彼此面对面的关系形成的平面6b和7b;一矩形横截面的凹进沟槽9b,它的一端与平面6b连通,另一端则与构成溢流井的一凹进部8b连通;一矩形横截面的凹进沟槽11b,它的一端与平面7b连通,另一端则与构成浇口的一凹进部10b连通;以及一半圆柱形凹面13b,该凹面13b用以形成一半圆柱形凹形部分,该凹形部分的直径通过一环形台阶部分12b而相对半圆柱形凹面5b增大,并敞开在上半模1b的另一端面16b中。
当上半模1b的一个表面2b叠置在下半模1a的一个表面2a上时,在模子1中形成如下所述的部分,如图3和4中具体所示:一圆柱形中空部分3c,它敞开在由端面15a和15b形成的一个端面15c中,并被半圆柱形凹面3a和3b包围;一基本呈圆柱形的中空部分5c,它的直径通过由环形台阶部分4a和4b形成的一环形台阶部分4c而减小,该中空部分5c与圆柱形中空部分3c连通,并被半圆柱形凹面5a和5b以及平面6a、7a和6b、7b包围;一圆柱形中空部分13c,它的直径通过由环形台阶部分12a和12b形成的一环形台阶部分12c而增大,该中空部分13c与基本呈圆柱形的中空部分5c连通,敞开在由端面16a和16b形成的另一端面16c中,并被半圆柱形凹面13a和13b包围;一矩形截面的中空部分9c,它的一端在所述一个平面6a和6b处与基本呈圆柱形的中空部分5c连通,另一端则与构成溢流井并由凹进部8a和8b形成的一中空部分8c连通,中空部分9c由凹进沟槽9a和9b形成;以及一矩形截面的中空部分11c,它的一端在另一平面7a和7b处与基本呈圆柱形的中空部分5c连通,另一端则与构成浇口并由凹进部10a和10b形成的一中空部分10c连通,中空部分11c由凹进沟槽11a和11b形成。
如图5和6中具体所示,一动模20插入在模子1的圆柱形中空部分3c中。动模20具有与圆柱形中空部分3c形状互补的一圆柱形部分21、一圆弧形凸伸部分26以及一体地形成在圆弧形凸伸部分26的中心部分上的一圆柱形凸伸部分27。圆弧形凸伸部分26一体地形成在圆柱形部分21的一个端面上,并围绕其周缘留有一平面部分22,并且该圆弧形凸伸部分26的外表面形成为绕垂直于圆柱形部分21的轴线L的一轴线1的一圆弧形凸形凸伸表面23。圆弧形凸伸部分26的两个端面分别具有圆柱形表面24和平面25,这些表面的形状与半圆柱形凹面5a和5b以及平面6a、6b和7a、7b的形状互补。动模20插入成:平面部分22邻靠在模子1的环形台阶部分4c上,并且圆弧形凸伸部分26位于基本呈圆柱形的中空部分5c中。
如图5和6中具体所示,一动模30插入在模子1的圆柱形中空部分13c中。动模30具有与圆柱形中空部分13c形状互补的一圆柱形部分31、一体地形成在圆柱形部分31的一个端面上并围绕其周缘留有一环形平面部分32的一圆柱形凸伸部分33、以及一体地形成在该圆柱形凸伸部分33的一端面的中心部分上并留有一环形平面部分35的一圆柱形凸伸部分34。动模30插入成平面部分32邻靠在模子1的环形台阶部分12c上,圆柱形凸伸部分34邻靠在圆柱形凸伸部分27的一端面上,并且圆柱形凸伸部分33位于基本呈圆柱形的中空部分5c中。
借助于由下半模1a和上半模1b构成的模子1以及动模20和动模30在模子1中形成一型腔40。型腔40设有以下部分:一对半圆柱形凸面44(对应于半圆柱形凹面5a和5b的部分);一对平面45(对应于平面6a、7a和6b、7b的部分),各平面45位于所述一对半圆柱形凸面44之间,并彼此相对;一圆弧形凹形凹进表面41(对应于凸形凸伸表面23),它位于所述一对半圆柱形凸面44和平面45内侧的一个轴向端部侧上;以及一圆柱形表面42(对应于圆柱形部分33的外周圆柱形表面),它位于所述一对半圆柱形凸面44和平面45内侧的另一轴向端部侧上。型腔40还设有:一圆柱形表面43(对应于圆柱形凸伸部分27和34的外周圆柱形表面),该圆柱形表面43在其一个端部处连接至在另一轴向端部侧上的凹形凹进表面41的底部中心,位于所述一对半圆柱形凹面44和平面45内侧,并且其直径小于半圆柱形表面42的直径;以及一环形表面46(对应于平面部分35),该环形表面46在其内周端连接至小直径的圆柱形表面43的另一端,并在其外周端连接至圆柱形表面42的一个端部,所述一对相互相对的平面45连接至凹形凹进表面41底部的相应端部。此外,在模子1中形成有:矩形截面的中空部分11c,该中空部分11c的一端与型腔40连通,另一端则与构成浇口的中空部分10c连通,中空部分11c形成使中可部分10c能在一个平面45处与型腔40连通的一流道沟槽;以及矩形截面的中空部分9c,该中空部分9c的一端与型腔40连通,另一端则与构成溢流井的中空部分8c连通,中空部分9c形成使中空部分8c能在另一平面45处与型腔40连通的一流道沟槽。
此外,强制使诸如铝之类的熔化金属穿过用作浇口的中空部分10c进入型腔40,以进行压铸。
图7示出了在压铸后从模子1中脱模出的一齿条导承基体50。齿条导承基体50在其外周表面上有一对半圆柱形表面54和各位于该对半圆柱形表面54之间的一对平面55。齿条导承基体50还具有:一圆弧形凹形凹进表面51,它位于所述一对半圆柱形表面54和平面55内侧的一个轴向端部侧上;一圆柱形表面52(参见图8),它位于所述一对半圆柱形表面54和平面55内侧的另一轴向端部侧上;以及一圆孔53,它位于凹形凹进表面51的底部中心处。一对流道56一体地连接于相应的平面55,平面55连接于凹形凹进表面51的相应端部,并设置成彼此朝向相反。
在齿条—齿轮式转向装置中所用的齿条导承基体50形成为,一体地连接于由平面6a、7a和6b、7b形成的平面55的所述一对流道56沿着平面55、在不从由半圆柱形表面54在外周表面处所限定的一虚线圆57(参见图9)凸伸出来的位置处被切断。
齿条导承基体50的在平面55处的流道56切割残余物没有从半圆柱形表面54在外周表面处所限定的虚线圆57凸伸出来。因此,即使在外周表面处的半圆柱形表面54与其中设置齿条导承基体50的、齿条—齿轮式转向装置的一圆柱形壳体的内周表面之间设置一1至20μm的很小的间隙,也无需单独地去除流道56的切割残余物以及对齿条导承基体50的整个外周表面进行机加工。由于可如压铸件那样地处置齿条导承基体50,就可以明显地减少机加工齿条导承基体50的整个外周表面所要求的成本。结果是,这允许齿条导承的制造成本降低。
如图8和9所示,在凹形凹进表面51上安置一滑动件60,该滑动件60具有与凹形凹进表面51形状互补的一圆弧形凹形凹进表面61和用作在凹形凹进表面61的背面上的凸伸部分的一接合部分62,且滑动件60设置成接合凸部62装配在形成在齿条导承基体50的凹形凹进表面51的中心中的孔53中。这样就形成滑动件60固定于齿条导承基体50的一齿条导承G。
作为滑动件60,可以合适地使用诸如聚缩醛树脂或聚酰胺树脂之类的合成树脂,或者包括一薄钢板、沉积在薄钢板上并与之一体地形成的一多孔金属烧结层、以及浸渍和覆层在该多孔金属烧结层上的一合成树脂层的多层材料。
在如图10所示的齿条—齿轮式转向装置70中,该齿条导承G容纳在一圆柱形壳体71中,以可滑动地支承一齿条74,齿条74上形成有用于啮合可转动地支承在圆柱形壳体71中的一小齿轮72。此时,在齿条导承G中,即使在齿条导承基体50的外周表面处的半圆柱形表面54与圆柱形壳体71的内周表面75之间的间隙很小(大约为1至20μm),在齿条导承基体50的平面55处的流道56的切割残余物也不会从半圆柱形表面45所限定的虚线圆57凸伸出来。因此,当设置在圆柱形壳体71中的齿条导承G的圆柱形表面52中的一弹簧76将齿条导承G压向齿条74一侧以使齿条导承G移动时,齿条导承G可平滑地进行移动,而无需单独地去除流道56的切割残余物。
图11至14示出了根据另一实施例的制造齿条导承基体的方法。在该制造齿条导承基体的方法中,也可以照样使用在上述制造齿条导承基体50的方法中所使用的、包括下半模1a和上半模1b的模子1。因此,对模子1使用相同的标号来进行描述。
当上半模1b的所述一个表面2b叠置在下半模1a的所述一个表面2a时,在模子1中以与上述(参见图3)相同的方式形成圆柱形中空部分3c、基本呈圆柱形的中空部分5c、圆柱形中空部分13c、中空部分9c以及中空部分11c。
如图11和12所示,一动模80插入在圆柱形中空部分3c中。动模80具有:与圆柱形中空部分3c的形状互补的一圆柱形部分81;一倾斜的凸伸部分84;一矩形截面的凸伸部分85,它一体地形成在倾斜凸伸部分84上;以及一圆柱形凸伸部分88,它一体地形成在该凸伸部分85的一中心部分上。倾斜凸伸部分84一体地形成在圆柱形部分81的一个端面上,并围绕其周缘留有一平面部分82,并具有一对相互反向地倾斜的表面83,该对表面83从平面部分82沿着圆柱形部分81的轴线L的方向会聚。倾斜凸伸部分84和凸伸部分85的两端面分别形成为圆柱形表面86和平面87,这些表面与形成模子1的基本呈圆柱形的中空部分5c的半圆柱形凹面5a和5b和平面6a、6b和7a、7b形状互补。动模80插入成:平面部分82邻靠在模子1的环形代台阶分4c上,并且倾斜凸伸部分84和凸伸部分95位于基本呈圆柱形的中空部分5c中。
如图11和12所示,一动模90插入在圆柱形中空部分13c中。动模90具有:与圆柱形中空部分13c的形状互补的一圆柱形部分91;一圆柱形凸伸93,它一体地形成在圆柱形部分91的一个端面上,并围绕其周缘留有一环形平面部分92;以及一圆柱形凸伸部分94,它一体地形成在该圆柱形凸伸部分93的一端面的中心部分上,并留有一环形平面部分95;动模90插入成:平面部分92邻靠在模子1的环形台阶部分12c上,圆柱形凸伸部分94邻靠在圆柱形凸伸部88的一端面上,并且圆柱形凸伸部分93位于基本呈圆柱形的中空部分5c中。
借助于由下半模1a和上半模1b构成的模子1以及动模80和动模90在模子1中形成一型腔100。型腔100设有以下部分:一对半圆柱形凸面107(对应于半圆柱形凹面5a和5b的部分);一对平面108(对应于平面6a、7a和6b、7b的部分),各平面108位于所述一对半圆柱形凸面107之间,并彼此相对;一凹进表面111,它包括位于所述一对半圆柱形凸面107和平面108内侧的一个轴向端部侧上并彼此朝向相反的一对平面102(对应于凸伸部分85的侧表面)、分别从所述一对平面102一体地延伸的一对倾斜表面101(对应于倾斜表面83)和从所述一对平面表面102连续的一水平表面103(对应于凸伸部分85的下表面);以及一圆柱形表面104(对应于圆柱形部分93的外周圆柱形表面),它位于所述一对半圆柱形凹面107和平面108内侧的另一轴向端部侧上。型腔100还设有:一圆柱形表面106(对应于圆柱形凸伸部分88和94的外周圆柱形表面),该圆柱形表面106在其一个端部处连接至在另一轴向端部侧上的凹进表面111的底部中心,位于所述一对半圆柱形凹面107和平面108内侧,并且其直径小于半圆柱形表面104的直径;以及一环形表面105(对应于平面部分95),该环形表面105在其内周端连接至小直径的圆柱形表面106的另一端,并在其外周端连接至圆柱形表面104的一端,所述一对相互相对的平面108连接至凹进表面111底部的相应端部。在模子1中还形成有:矩形截面的中空部分11c,该中空部分11c的一端与型腔100连通,另一端则与构成浇口的中空部分10c连通,中空部分11c形成使中可部分10c能在一个平面108处与型腔100连通的一流道沟槽;以及矩形截面的中空部分9c,该中空部分9c的一端与型腔100连通,另一端则与构成溢流井的中空部分8c连通,中空部分9c形成使中空部分8c能在另一平面108处与型腔100连通的一流道沟槽。
此外,强制使诸如铝之类的熔化金属穿过用作浇口的中空部分10c进入型腔100,以进行压铸。
在压铸后从模子1中脱模出一齿条导承基体200时,以与上述实施例中的齿条导承基体50相同的方式,流道56在外周表面处一体地连接于彼此朝向相反的一对平面207。这些流道56沿着平面207、在不从由一对半圆柱形表面206在外周表面处所限定的一虚线圆109凸伸出来的位置处被切断,藉此来形成齿条导承基体200。
如图13和14所示,用铝或类似材料这样地形成的齿条导承基体200在其外周表面上有一对半圆柱形表面206和各位于所述一对半圆柱形表面206之间的所述一对平面207。齿条导承基体200还设有:一凹进表面204,它包括位于所述一对半圆柱形表面206和平面207内侧的一个轴向端部侧上并彼此相对的一对平面202、分别从所述一对平面202一体地延伸并彼此相对的一对倾斜表面201以及从所述一对平面202一体地延伸的一水平表面203。此外,齿条导承基体200设有一圆柱形表面205,该圆柱形表面205位于所述一对半圆柱形表面206与平面207之间内侧的另一轴向端部上,基体200设有位于凹进表面204的底部中心中的一圆孔208。所述一对平面207连接于凹进表面204的底部的相应端部,并设置成彼此朝向相反。
在凹形凹进表面204上安置一滑动件300,该滑动件300具有一对相互反向地倾斜的表面部分301、从相应的倾斜表面部分301连续的一对垂直表面部分302、从相应的垂直表面部分302连续的一水平表面部分303以及用作一体地形成在水平表面部分303背面上的凸伸部分的一接合部分304,且滑动件300设置成在水平表面部分303的背面上的接合凸部304装配在形成在齿条导承基体200的水平表面部分303的中心中的孔208中。这样就由齿条导承基体200和滑动件300形成齿条导承G。
作为滑动件300,以与上述实施例相同的方式,可以合适地使用诸如聚缩醛树脂或聚酰胺树脂之类的合成树脂,或者包括一薄钢板、沉积在薄钢板上并与之一体地形成的一多孔金属烧结层、以及浸渍和覆层在该多孔金属烧结层上的一合成树脂层的多层材料。
在图13和14所示的齿条导承G中同样地,即使在齿条导承G的外周表面处的半圆柱形表面206与圆柱形壳体71的内周表面75之间设置的很小的间隙为1至20μm时,在齿条导承基体200的所述一对平面207处的流道切割残余物也不会从半圆柱形表面206所限定的虚线圆109凸伸出来。因此,当设置在圆柱形壳体71中的齿条导承G的圆柱形表面205中的弹簧76将齿条导承G压向齿条74一侧以使齿条导承G移动时,齿条导承G可平滑地进行移动,而无需单独地去除流道的切割残余物。
此外,在齿条导承G中,也可以通过所述一对平面207与圆柱形壳体71之间的间隙来形成通道,其结果是这些通道可如所需要地用作空气通道或用于润滑脂或类似物的润滑剂通道。
图15至20示出根据再一实施例的制造齿条导承基体的方法。在图15至20中,一模子401由分成两半的一下半模401a和一上半模401b来形成。如图15所示,下半模401a包括:一半圆柱形凹面403a,该凹面3a用以形成一形成在一个表面402a中的半圆柱形凹形部分,并且该凹形部分敞开在一个端面415a中;一半圆柱形凹面405a,该凹面405a的直径通过一环形台阶部分404a而相对半圆柱形凹面403a减小,并且该凹面405a形成一中间部分的半圆柱形凹形部分;在半圆柱形凹面405a的两边缘处以彼此面对面的关系形成的平面406a和407a;三条矩形横截面的凹进沟槽409a,各凹进沟槽的一端与平面406a连通,另一端则与构成溢流井的一凹进部408a连通;一矩形横截面的凹进沟槽411a,它具有三条分支沟槽414a,并且它的一端通过三条分支沟槽414a与平面407a连通,另一端则与构成浇口的一凹进部410a连通;以及一半圆柱形凹面413a,该凹面413a用以形成一半圆柱形凹形部分,该凹形部分的直径通过一环形台阶部分412a而相对半圆柱形凹面405a增大,并敞开在另一端面416a中。在半圆柱形凹面405a和平面406a和407a上设有两排相互平行的半圆环形凸部501a和502a。凹进沟槽409a在平面406a的、相对轴向由凸部501a和502a隔开的相应部分处敞开。凹进沟槽411a的分支沟槽414a在平面407a的、相对轴向由凸部501a和502a隔开的相应部分处敞开。
如图16所示,上半模401b包括:一半圆柱形凹面403b,该凹面3b用以形成一形成在一个表面402b中的半圆柱形凹形部分,并且该凹形部分敞开在一个端面415b中;一半圆柱形凹面405b,该凹面405b的直径通过一环形台阶部分404b而相对半圆柱形凹面403b减小,并且该凹面405b形成一中间部分的半圆柱形凹形部分;在半圆柱形凹面405b的两边缘处以彼此面对面的关系形成的平面406b和407b;三条矩形横截面的凹进沟槽409b,各凹进沟槽的一端与平面406b连通,另一端则与构成溢流井的一凹进部408b连通;一矩形横截面的凹进沟槽411b,它具有三条分支沟槽414b,它的一端通过三条分支沟槽414b与平面407b连通,另一端则与构成浇口的一凹进部410b连通;以及一半圆柱形凹面413b,该凹面413b用以形成一半圆柱形凹形部分,该凹形部分的直径通过一环形台阶部分412b而相对半圆柱形凹面405b增大,并敞开在另一端面416b中。在半圆柱形凹面405b和平面406b和407b上设有两排相互平行的半圆环形凸部501b和502b。凹进沟槽409b在平面406b的、相对轴向由凸部501b和502b隔开的相应部分处敞开。凹进沟槽411b的分支沟槽414b在平面407b的、相对轴向由凸部501b和502b隔开的相应部分处敞开。
当上半模401b的一个表面402b叠置在下半模401a的一个表面402a上时,在模子401中形成如下所述的部分,如图17和18中具体所示:一圆柱形中空部分403c,它敞开在由端面415a和415b形成的一个端面415c中,并被半圆柱形凹面403a和403b包围;一基本呈圆柱形的中空部分405c,它的直径通过由环形台阶部分404a和404b形成的一环形台阶部分404c而减小,该中空部分405c与圆柱形中空部分403c连通,并被半圆柱形凹面405a和405b以及平面406a、407a和406b、407b包围;一圆柱形中空部分413c,它的直径通过由环形台阶部分412a和412b形成的一环形台阶部分412c而增大,该中空部分413c与基本呈圆柱形的中空部分405c连通,敞开在由端面416a和416b形成的另一端面416c中,并被半圆柱形凹面413a和413b包围;三个矩形截面的中空部分409c,各中空部分409c的一端在所述一个平面406a和406b处与基本呈圆柱形的中空部分405c连通,另一端则与构成溢流井并由凹进部408a和408b形成的一中空部分408c连通,中空部分409c由三条凹进沟槽409a和谢绝凹进沟槽409b形成;以及一矩形截面的中空部分411c,它具有由三条分支沟槽414a和三条分支沟槽414b形成的三个中空分支部分417c,它的一端在另一平面407a和407b处与基本呈圆柱形的中空部分405c连通,另一端则与构成浇口并由凹进部410a和410b形成的一中空部分410c连通,中空部分411c由凹进沟槽411a和411b形成。此外,在基本呈圆柱形的中空部分405c中,由凸部501a和凸部510b形成一直径减小的圆柱形中空部分503c,以及由凸部502a和凸部502b形成一直径减小的中空部分504c。
如图19和20中具体所示,一动模420插入在模子401的圆柱形中空部分403c中。动模420具有与圆柱形中空部分403c形状互补的一圆柱形部分421、一圆弧形凸伸部分426以及一体地形成在圆弧形凸伸部分426的中心部分上的一圆柱形凸伸部分427。圆弧形凸伸部分426一体地形成在圆柱形部分421的一个端面上,并围绕其周缘留有一平面部分422,并且该圆弧形凸伸部分426的外表面形成为绕垂直于圆柱形部分421的轴线L的一轴线1的一圆弧形凸形凸伸表面423。圆弧形凸伸部分426的两个端面分别具有圆柱形表面424和平面425,这些表面的形状与半圆柱形凹面405a和405b以及平面406a、406b和407a、407b的形状互补。动模420还具有一对(在两侧上两对)窄宽度的凹进部分428和429,这些凹进部分分别在圆弧形凸伸部分426的凸形凸伸表面423沿着如沿轴线1方向所见的两侧上的边缘部分、从凸形凸伸表面423的底部附近延伸至凸形凸伸表面423的最高表面。动模420插入成:平面部分422邻靠在模子401的环形台阶部分404c上,并且圆弧形凸伸部分426位于基本呈圆柱形的中空部分405c中。
如图19和20中具体所示,一动模430插入在模子401的圆柱形中空部分413c中。动模430具有与圆柱形中空部分413c形状互补的一圆柱形部分431、一体地形成在圆柱形凸伸部分431的一个端面上并围绕其周缘留有一环形平面部分432的一圆柱形凸伸部分433、以及一体地形成在该圆柱形凸伸部分433的一端面的中心部分上并留有一环形平面部分435的一圆柱形凸伸部分434。动模430插入成平面部分432邻靠在模子401的环形台阶部分412c上,圆柱形凸伸部分434邻靠在圆柱形凸伸部分427的一端面上,并且圆柱形凸伸部分433位于基本呈圆柱形的中空部分405c中。
借助于由下半模401a和上半模401b构成的模子401以及动模420和动模430在模子401中形成一型腔440。型腔440设有以下部分:一对半圆柱形凸面444(对应于半圆柱形凹面405a和405b的部分);一对平面445(对应于平面406a、407a和406b、407b的部分),各平面445位于所述一对半圆柱形凸面444之间,并彼此相对;一圆弧形凹形凹进表面441(对应于凸形凸伸表面423),它位于所述一对半圆柱形凸面444和平面445内侧的一个轴向端部侧上;以及一圆柱形表面442(对应于圆柱形部分433的外周圆柱形表面),它位于所述一对半圆柱形凸面444和平面445内侧的另一轴向端部侧上。型腔440还设有:一圆柱形表面443(对应于圆柱形凸伸部分427和434的外周圆柱形表面),该圆柱形表面443在其一个端部处连接至在另一轴向端部侧上的凹形凹进表面441的底部中心,位于所述一对半圆柱形凹面444和平面445内侧,并且其直径小于半圆柱形表面442的直径;以及一环形表面446(对应于平面部分435),该环形表面446在其内周端连接至小直径的圆柱形表面443的另一端,并在其外周端连接至圆柱形表面442的一个端部;两排半圆环形凹进部分511和512(对应于凸部501a和凸部501b以及凸部502a和502b),它们分别设置在所述一对半圆柱形凹面444和所述一对平面445中沿着轴向从凹形凹进表面441朝向圆柱形表面442侧偏置的位置处,并彼此连通;以及窄宽度的凸出部分513和514(对应于凹进部分428和429),它们分别沿着在凹形凹进表面441的两侧上的边缘部分、从凹形凹进表面441的底部附近延伸至凹形凹进表面441的最高表面,所述相互相对的一对平面445连接至凹形凹进表面441底部的相应端部。此外,在模子401中形成有:矩形截面的中空部分411c,该中空部分411c的一端通过构成用于与型腔440连通的流道沟槽的三个中空分支部分417c与型腔440连通,另一端则与中空部分410c连通,中空部分411c形成使中可部分410c能在一个平面445处与型腔440连通的一流道沟槽;以及三个矩形截面的中空部分409c,各中空部分409c的一端与型腔440连通,另一端则与构成溢流井的中空部分408c连通,中空部分409c形成使中空部分408c能在另一平面445处与型腔440连通的流道沟槽。构成流道沟槽的中空部分411c的三个分支中空部分417c使型腔440能在一个平面445上、在相对轴向被半圆环形凹进部分511和512隔开的多个(在本例子中为三个)部分处与中空部分410c连通。与此同时,构成流道沟槽的、矩形截面的三个分支中空部分使型腔440能在另一平面445上、在相对轴向被半圆环形凹进部分511和512隔开的多个(在本例子中为三个)部分处与中空部分408c连通。
此外,强制使诸如铝之类的熔化金属穿过用作浇口的中空部分410c进入型腔40,以进行压铸。
图21示出了在压铸后从模子401中脱模出的一齿条导承基体450。本例子的齿条导承基体450在其外周表面上有一对半圆柱形表面454和各位于该对半圆柱形表面454之间的一对平面455。齿条导承基体50还具有:一圆弧形凹形凹进表面451,它位于所述一对半圆柱形表面454和平面455内侧的一个轴向端部侧上;一圆柱形表面452(参见图22),它位于所述一对半圆柱形表面454和平面455内侧的另一轴向端部侧上;以及一圆孔453(在本例子中为一通孔),它位于凹形凹进表面451的底部中心处。还有,齿条导承基体450在由所述一对半圆柱形表面454和所述一对平面455所形成的一外周表面520中具有两条相互平行的环形凹槽521和522,齿条导承基体450还有窄宽度的凸出部分523和524,它们分别沿着在凹形凹进表面451的两侧上的边缘部分、从凹形凹进表面451的底部附近延伸至凹形凹进表面451的最高表面。此外,各具有三叉部分458的一对流道456分别连接于平面部分455,而平面部分455又连接于凹形凹进表面451的底部的相应端部、并设置成彼此朝向相反。
在齿条—齿轮式转向装置中所用的齿条导承基体450形成为,一体地连接于由平面455的所述一对流道56的三叉部分458沿着平面455、在不从由半圆柱形表面454在外周表面处520所限定的一虚线圆57凸伸出来的位置处被切断。
齿条导承基体450的在平面455处的流道456的三叉部分458的切割残余物没有从半圆柱形表面454在外周表面520处所限定的虚线圆57凸伸出来。因此,即使在齿条导承基体450的外周表面520处的半圆柱形表面454与其中设置齿条导承基体450的、齿条—齿轮式转向装置的一圆柱形壳体71的内周表面之间设置一1至20μm的很小的间隙,也无需单独地去除流道456的相应三叉部分的切割残余物以及对齿条导承基体450的整个外周表面520进行机加工。由于可如压铸件那样地处置齿条导承基体450,就可以明显地减少机加工齿条导承基体450的整个外周表面所要求的成本。结果,就允许齿条导承的制造成本降低。
如图22所示,以与上述相同的方式,在齿条导承基体450的凹形凹进表面451上安置一滑动件60,且使接合凸部62装配在形成在齿条导承基体450的凹形凹进表面451的中心中的孔453中,并由凸伸部分523和524定位,从而就滑动件60固定于齿条导承基体450。与此同时,形成齿条导承G,其中弹性垫圈525和526分别装配在环形凹槽521和522中,以使其从外周表面520部分地凸伸到外面。
以与上述相同的方式,图22所示的齿条导承G容纳在如图10所示的齿条—齿轮式转向装置70的圆柱形壳体71中。在装配了弹性垫圈525和526的齿条导承G中,弹性垫圈525和526、而非外周表面520与圆柱形壳体71的内周表面75滑动地接触,并能在外周表面520和内周表面75之间产生一必需和足够的空隙,从而不会导致齿条导承G中发生摆动运动。这样就可防止一种所谓的“类似成分金属”的现象,这种现象可能会发生在齿条导承基体450与圆柱形壳体71两个构件之间。此外,可以克服齿条导承G朝向齿条的运动因摩擦阻力的增加而受阻以及伴随“类似成分金属”现象而产生粘附磨损的问题。因此,可以使齿条导承G能相对齿条74平滑地移动。此外,即使车轮的振动被传递到齿条导承G,也可防止齿条导承G相对圆柱形壳体71发出咔嗒声。因此,可以防止齿条导承基体450相对圆柱形壳体71的内周表面75发出敲打的声音。此外,即使在转向车轮的转向过程中对齿条齿73已施加有沿垂直于运动方向的一方向作用的力,仍然可以防止齿条导承G的垂直的运动,亦即跳动。
尽管在前面的描述中,孔53和453由彼此邻靠的圆柱形凸伸部分27或427与圆柱形凸伸部分33和433形成为通孔,但如图23所示,孔453也可形成为其底部被一底壁部分531封闭的孔,这可借助于不彼此邻靠的圆柱形凸伸部分427和圆柱形凸伸部分433来实现。

Claims (21)

1.一种制造齿条导承中的齿条导承基体的方法,所述齿条导承包括用于齿条-齿轮式转向装置中的一齿条导承基体和固定于齿条导承基体的一滑动件,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一模子中形成具有一对半圆柱形凸面和各位于所述一对半圆柱形凸面之间的一对平面的一型腔,该型腔具有位于所述一对半圆柱形凸面和平面内侧的一个轴向端部侧上的一凹进表面,并具有位于所述一对半圆柱形凸面和平面内侧的另一轴向端部侧上的一圆柱形表面;
形成分别用于使所述型腔能在一个平面处与一浇口连通和在另一平面处与一溢流井连通的诸流道沟槽;
通过强制使铝或锌、或者铝合金或锌合金的熔化金属从浇口进入型腔来压铸所述齿条导承基体;以及,
切断由相应的平面所形成并一体地连接于所述齿条导承基体的平面的流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造齿条导承基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凹进表面具有圆弧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造齿条导承基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型腔的凹进表面包括一对相互相对的平面和分别从所述一对平面一体延伸的一对倾斜表面。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制造齿条导承基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型腔形成为还设有一小直径的圆柱形表面,所述小直径的圆柱形表面在一端处连接于位于所述一对半圆柱形凸面和平面内侧的、凹进表面的一底部中心,且其直径小于圆柱形表面的直径。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造齿条导承基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型腔形成为还设有一环形表面,该环形表面在其内周端连接至小直径圆柱形表面的另一端,且在其外周端连接至圆柱形表面的一个端部。
6.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制造齿条导承基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型腔形成为具有连接于凹进表面的底部的相应端部并彼此相对的一对平面。
7.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制造齿条导承基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型腔形成为具有彼此连通的至少一排半圆环形凹进部分,它们设置在所述一对半圆柱形凸面和所述一对平面中的相应的面上。
8.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制造齿条导承基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型腔形成为具有彼此连通的至少两排半圆环形凹进部分,它们设置在所述一对半圆柱形凸面和所述一对平面中的相应的面上。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造齿条导承基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型腔形成为具有设置在所述一对半圆柱形凸面和所述一对平面中的相应的面上、且位于沿轴向从凹进表面朝向圆柱形表面一侧偏置的位置处的半圆环形凹进部分。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造齿条导承基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形成流道沟槽,用于使所述型腔能在所述一个平面的、相对轴向被半圆环形凹进部分隔开的多个部分中与浇口连通,并使型腔能在另一平面中、在相对轴向被半圆环形凹进部分隔开的多个部分处与溢流井连通。
11.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制造齿条导承基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型腔形成为具有窄宽度的凸出部分,所述凸出部分分别沿着在凹进表面的两侧上的边缘部分、从凹进表面的底部附近延伸至凹进表面的最高表面。
12.一种齿条导承,它包括:
一齿条导承基体,它在其外周表面上具有一对半圆柱形表面和位于所述一对半圆柱形表面之间的一对平面,它具有位于所述一对半圆柱形表面和平面内侧的一个轴向端部侧上的一凹进表面,并具有位于所述一对半圆柱形表面和平面内侧的另一轴向端部侧上的一圆柱形表面;以及
固定于所述齿条导承基体的一滑动件。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齿条导承,其特征在于,所述凹进表面具有圆弧形。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齿条导承,其特征在于,所述齿条导承基体的凹进表面包括一对相互相对的平面和分别从所述一对平面一体延伸的一对倾斜表面。
15.如权利要求12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齿条导承,其特征在于,所述齿条导承基体在凹进表面的底部中心处设有一孔,且所述滑动件具有可装配在所述齿条导承基体的该孔中的一凸伸部分。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齿条导承,其特征在于,所述孔由一通孔或带有一底部的孔构成。
17.如权利要求12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齿条导承,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对平面表面连接于凹进表面底部的相应端部、并设置成彼此朝向相反。
18.如权利要求12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齿条导承,其特征在于,所述齿条导承基体在包括所述一对半圆柱形表面和所述一对平面的外周表面中具有至少一条环形凹槽。
19.如权利要求12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齿条导承,其特征在于,所述齿条导承基体在包括所述一对半圆柱形表面和所述一对平面的外周表面中具有至少两条环形凹槽。
20.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齿条导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装配在环形凹槽中的一弹性垫圈,且使弹性垫圈部分地从外周表面凸伸到外面。
21.如权利要求12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齿条导承,其特征在于,所述齿条导承基体具有窄宽度的凸出部分,所述凸出部分分别沿着在凹进表面的两侧上的边缘部分、从凹进表面的底部附近延伸至凹进表面的最高表面。
CNB2003801089421A 2002-11-18 2003-11-18 制造齿条-齿轮式转向装置中的齿条导承基体的方法和齿条导承 Expired - Lifetime CN100342998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2334287 2002-11-18
JP334287/2002 2002-11-1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38691A CN1738691A (zh) 2006-02-22
CN100342998C true CN100342998C (zh) 2007-10-17

Family

ID=323217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3801089421A Expired - Lifetime CN100342998C (zh) 2002-11-18 2003-11-18 制造齿条-齿轮式转向装置中的齿条导承基体的方法和齿条导承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7275456B2 (zh)
EP (1) EP1577035B1 (zh)
JP (1) JP4356612B2 (zh)
KR (1) KR20050063809A (zh)
CN (1) CN100342998C (zh)
DE (1) DE60333788D1 (zh)
WO (1) WO200404579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306531B2 (ja) 2004-04-30 2009-08-05 株式会社ジェイテクト ラックピニオン式舵取装置におけるラックガイド基体の製造方法及びラックガイド
JP4525291B2 (ja) * 2004-10-19 2010-08-18 オイレス工業株式会社 ラックガイド及びそれを具備したラックピニオン式舵取装置
JP4631535B2 (ja) 2005-05-18 2011-02-16 株式会社ジェイテクト ラックガイド及びこのラックガイドを具備したラックピニオン式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4367432B2 (ja) * 2006-04-24 2009-11-18 オイレス工業株式会社 ラックピニオン式舵取装置
JP5516889B2 (ja) * 2010-11-24 2014-06-11 三菱自動車工業株式会社 ラックアンドピニオン式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US10427707B2 (en) * 2015-07-16 2019-10-01 Honda Motor Co., Ltd. Dual-pinion electric power steering device
CN105179648B (zh) * 2015-09-16 2018-11-09 骅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侧靠式拉条动力启动装置及该装置的底座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239245A (ja) * 1993-02-16 1994-08-30 Koyo Seiko Co Ltd ラックピニオン式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H07323850A (ja) * 1994-05-31 1995-12-12 Oiles Ind Co Ltd ラックピニオン式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H08133099A (ja) * 1994-11-08 1996-05-28 Oiles Ind Co Ltd ラックピニオン式ステアリング装置用ラックガイド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0142428A (ja) * 1998-11-06 2000-05-23 Koyo Seiko Co Ltd ラックピニオン式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US6178843B1 (en) * 1997-09-26 2001-01-30 Daido Metal Company Ltd Rack guide in rack and pinion type steering system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4422551C1 (de) * 1994-06-28 1995-07-27 Daimler Benz Ag Durch Servomotor unterstützte Zahnstangenlenkung
JP3366785B2 (ja) * 1995-09-19 2003-01-14 光洋精工株式会社 ラックの支持装置
US6076417A (en) * 1997-02-25 2000-06-20 Trw Inc. Rack guide having linear inner walls for supporting a rack
JPH11268657A (ja) * 1998-03-23 1999-10-05 Toyoda Mach Works Ltd ラックガイド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GB9922483D0 (en) * 1999-09-23 1999-11-24 Delphi Tech Inc Rack and pinion steering system
DE10014336A1 (de) * 2000-03-24 2001-10-11 Mercedes Benz Lenkungen Gmbh Zahnstangenlenkung mit ummanteltem Druckstück
US6539821B2 (en) * 2001-03-09 2003-04-01 Trw Inc. Rack and pinion steering gear with low friction yoke assembly
KR20030081806A (ko) * 2002-04-13 2003-10-22 주식회사 만도 차량용 스티어링 시스템의 랙바 지지장치
US6619420B1 (en) * 2002-04-16 2003-09-16 Trw Inc. Rack and pinion steering gear with hydraulic yoke assembly
JP2005047301A (ja) 2003-07-29 2005-02-24 Nsk Ltd 車両用ラックアンドピニオン式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239245A (ja) * 1993-02-16 1994-08-30 Koyo Seiko Co Ltd ラックピニオン式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H07323850A (ja) * 1994-05-31 1995-12-12 Oiles Ind Co Ltd ラックピニオン式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H08133099A (ja) * 1994-11-08 1996-05-28 Oiles Ind Co Ltd ラックピニオン式ステアリング装置用ラックガイド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6178843B1 (en) * 1997-09-26 2001-01-30 Daido Metal Company Ltd Rack guide in rack and pinion type steering system
JP2000142428A (ja) * 1998-11-06 2000-05-23 Koyo Seiko Co Ltd ラックピニオン式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04045790A8 (ja) 2005-07-21
CN1738691A (zh) 2006-02-22
EP1577035B1 (en) 2010-08-11
DE60333788D1 (de) 2010-09-23
JPWO2004045790A1 (ja) 2006-03-16
JP4356612B2 (ja) 2009-11-04
WO2004045790A1 (ja) 2004-06-03
EP1577035A4 (en) 2007-01-10
US7275456B2 (en) 2007-10-02
US20060042849A1 (en) 2006-03-02
KR20050063809A (ko) 2005-06-28
EP1577035A1 (en) 2005-09-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461375B1 (ko) 스티어링 요크
CN100350174C (zh) 滚珠丝杠的循环部件及其滚珠丝杠
CN100342998C (zh) 制造齿条-齿轮式转向装置中的齿条导承基体的方法和齿条导承
CN1950160A (zh) 制造齿条和小齿轮型操纵装置和齿条引导件中的齿条引导件基体的方法
WO2014002307A1 (ja) 金属板又は金属棒の端部分割方法及び該端部分割方法によって製造される金属部品とその接合方法
CN1690398A (zh) 气缸体及其制造方法
JP2010230027A (ja) クランクシャフト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853848A (zh) 制造装备有一系列整体式叶片的转子的半加工产品的加工方法
CN1834485A (zh) 高强度弹性金属塑料轴瓦及生产方法
CN100373061C (zh) 拼合式连杆
CN1597241A (zh) 具有仿生非光滑表面的模具
CN85109278A (zh) 带有塑性变形联接的球和轴的接头
JP4476099B2 (ja) ブロー成型用金型の製造方法
CN101028682A (zh) 有底圆柱活塞和制造有底圆柱活塞的方法
CN1905960A (zh) 用于内型面的反挤压工艺
CN113453579B (zh) 用于制造鞋的鞋楦
JP5757845B2 (ja) スライドコアガイドユニット用の組み付け体およびスライドコアガイドユニット
JP5577557B2 (ja) 成形用ダイ
JPWO2004045790A6 (ja) ラックピニオン式舵取装置におけるラックガイド基体の製造方法及びラックガイド
KR20200064713A (ko) 아우터링 형상을 가지는 프리폼 벌크 금형 및 이를 이용한 오일펌프 아우터링 제조 방법
CN1651795A (zh) 复合材料螺旋弹簧的制造方法
CN1853049A (zh) 导向元件、导向元件的应用和用于制造导向元件的方法
CN1079715C (zh) 摆板式压缩机承接板的制造方法
WO2015091520A2 (en) Method of producing a raceway ring, inner ring or outer ring, and raceway ring
JP5521141B2 (ja) ボールジョイント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1017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