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2024021085A1 - 端盖组件、电池组件、电池及用电设备 - Google Patents

端盖组件、电池组件、电池及用电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WO2024021085A1
WO2024021085A1 PCT/CN2022/109154 CN2022109154W WO2024021085A1 WO 2024021085 A1 WO2024021085 A1 WO 2024021085A1 CN 2022109154 W CN2022109154 W CN 2022109154W WO 2024021085 A1 WO2024021085 A1 WO 2024021085A1
Authority
WO
WIPO (PCT)
Prior art keywords
end cap
main body
insulating
along
end cov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PCT/CN2022/109154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French (fr)
Inventor
黄守君
陈新祥
林蹬华
杨有平
Original Assignee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PCT/CN2022/109154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WO2024021085A1/zh
Publication of WO2024021085A1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WO2024021085A1/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of a single cell or a single battery
    • H01M50/147Lids or covers
    • H01M50/166Lids or cov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s of assembling casings with lid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of a single cell or a single battery
    • H01M50/183Sealing members
    • H01M50/186Sealing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sposition of the sealing members
    • H01M50/188Sealing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sposition of the sealing members the sealing members being arranged between the lid and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04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43Terminals
    • H01M50/547Termin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sposition of the terminals on the cells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端盖组件、电池组件、电池及用电设备,属于电池技术领域。端盖组件,包括第一端盖、第二端盖、电极端子和采集件。第一端盖用于封闭第一壳体的开口。第二端盖用于封闭第二壳体的开口。电极端子包括穿过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的端子本体。采集件包括主体部和连接部,沿第一方向,主体部层叠设置于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之间,连接部连接于主体部并从主体部沿第一方向延伸,连接部连接于端子本体,以实现采集件与电极端子电连接。采集件的连接部从主体部沿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的层叠方向延伸,通过连接部与电极端子的端子本体连接,从而实现采集件与电极端子的稳定电连接,结构简单,具有很好的经济性。

Description

端盖组件、电池组件、电池及用电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端盖组件、电池组件、电池及用电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新能源技术的发展,电池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例如应用于手机、笔记本电脑、电瓶车、电动汽车、电动飞机、电动轮船、电动玩具汽车、电动玩具轮船、电动玩具飞机和电动工具等上。
在电池技术中,为监测电池单体的工作状况,需要在端盖组件中设置采集件,采集件连接于电极端子,以通过采集件来采集电池单体的电压、电流等信号。目前,如何保证采集件与电极端子稳定电连接是电池技术中一个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端盖组件、电池组件、电池及用电设备,能够实现采集件与电极端子的稳定电连接。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端盖组件,包括第一端盖、第二端盖、电极端子和采集件;第一端盖用于封闭第一壳体的开口;第二端盖用于封闭第二壳体的开口;电极端子包括穿过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的端子本体;采集件包括主体部和连接部,沿第一方向,主体部层叠设置于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之间,连接部连接于主体部并从主体部沿第一方向延伸,连接部连接于端子本体,以实现采集件与电极端子电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中,采集件的主体部层叠设置于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之间,采集件的连接部从主体部沿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的层叠方向延伸,通过连接部与电极端子的端子本体连接,从而实现采集件与电极端子的稳定电连接,结构简单,具有很好的经济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采集件设置有安装孔,安装孔沿第一方向贯穿主体部和连接部,端子本体穿设于安装孔内,安装孔的孔壁面与端子本体的外周面连接。这样,实现主体部和连接部均与端子本体连接,增大了采集件与电极端子的连接面积,一方面,进一步提升了采集件与电极端子电连接的稳定,另一方面,能够增大连接部与端子本体的过流面积,降低过流电阻。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端盖设置有第一引出孔,端子本体穿设于第一引出孔内;其中,沿第一方向,连接部至少部分延伸至第一引出孔内。这样,充分利用了第一引出孔的内部空间,减小连接部占用第一端盖与第二端盖之间的空间,使得端盖组件的整体结构更为紧凑。此外,采集件通过连接部与端子本体连接,且连接部至少部分延伸至第一引出孔内,可以将主体部做薄,减小第一端盖与第二端盖之间的距离,减小端盖组件在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的层叠方向上的尺寸,有利于提升电池的能量密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端盖组件还包括第一绝缘件,第一绝缘件包括第一绝缘部和第二绝缘部;沿第一方向,第一绝缘部至少部分设置于第一端盖和主体部之间,以绝缘隔离主体部和第一端盖;第二绝缘部连接于第一绝缘部并沿第一方向至少部分延伸至第一引出孔内,以绝缘隔离连接部和第一端盖。通过第一绝缘部能够实现主体部和第一端盖绝缘,通过第二绝缘部能够实现连接部与第一端盖绝缘。此外,由于连接部和第二绝缘部均延伸至第一引出孔内,第一端盖通过第二绝缘部对连接部起到侧向支撑作用,降低连接部侧向变形的风险。
在一些实施例中,端盖组件还包括第一密封件,第一密封件用于密封电极端子和第一端盖;沿第一方向,第二绝缘部背离第一绝缘部的一端抵靠于第一密封件。消除第二绝缘部与第一密封件之间的间隙,降低因第二绝缘部与第一密封件之间存在间隙而导致连接部与第一端盖搭接的风险。
在一些实施例中,沿第一方向,连接部背离主体部的一端抵靠于第一密封件。这样,能够 进一步降低连接部与第一端盖搭接的风险。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极端子还包括第一限位部,第一限位部连接于端子本体;第一密封件包括第一密封部和第二密封部,第二密封部连接于第一密封部;沿第一方向,第一密封部至少部分延伸至第一引出孔内,第二绝缘部背离第一绝缘部的一端以及连接部背离主体部的一端均抵靠于第一密封部,第一限位部位于第一端盖背离第二端盖的一侧,第二密封部至少部分设置于第一端盖和第一限位部之间。通过第二密封部实现第一限位部和第一端盖的密封,通过将第一密封部延伸至第一引出孔内,以与第一绝缘部和连接部抵靠,以降低连接部与第一端盖搭接的风险。此外,第一密封部延伸至第一引出孔内能够实现定位,能够实现第一密封件的快速安装。
在一些实施例中,沿第一方向,第一密封件具有面向主体部的第一面,第二绝缘部背离第一绝缘部的一端以及连接部背离主体部的一端均抵靠于第一面。第二绝缘部和连接部抵靠于第一密封件的同一面上,能够简化第一密封件的结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沿第一方向,第一密封件具有面向主体部的第一面和第二面,第二绝缘部背离第一绝缘部的一端抵靠于第一面,连接部背离主体部的一端抵靠于第二面;其中,第一面较第二面更靠近第二端盖;或,第二面较第一面更靠近第二端盖。这样,使得第二绝缘部与第一面的抵靠位置与连接部与第二面的抵靠位置错位,能够阻碍连接部上的毛刺与第一端盖搭接,降低短路风险。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端盖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第二区域围设于第一区域的周围;沿第一方向,第二区域的厚度小于第一区域的厚度,第一引出孔设置于第一区域内。第一引出孔设置于厚度较大的第一区域,保证了第一引出孔的深度,以容纳连接部更多的部分。第二区域的厚度小于第一区域的厚度,第二区域为第一端盖减薄的区域,减小了第一端盖的重量,能够有效降低生产成本。
在一些实施例中,沿第一方向,第二区域具有面向第二端盖的第一表面,第一区域局部沿面向第二端盖的方向凸出于第一表面。这样,增大了第一区域对连接部的侧向支撑面积,降低连接部侧向变形的风险。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区域包括沿面向第二端盖的方向凸出于第一表面的第一凸部;端盖组件还包括第一绝缘件,沿第一方向,第一绝缘件至少部分设置于第一端盖和主体部之间,以绝缘隔离主体部和第一端盖;其中,第一绝缘件设置有用于避让第一凸部的第一避让部。通过第一绝缘件能够实现第一端盖和采集件绝缘,第一绝缘件上的第一避让部能够避让第一凸部,使得第一绝缘件能够紧密抵靠于第二区域,使得端盖组件整体结构更为紧凑。
在一些实施例中,沿第一方向,第二区域具有背离第二端盖的第二表面,第一区域局部沿背离第二端盖的方向凸出于第二表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区域包括沿背离第二端盖的方向凸出于第二表面的第二凸部;端盖组件还包括第二绝缘件;电极端子还包括第一限位部,第一限位部连接于端子本体;沿第一方向,第一限位部位于第一端盖背离第二端盖的一侧,第二绝缘件至少部分设置于第一端盖和第一限位部之间,以绝缘隔离第一端盖和第一限位部;其中,第二绝缘件设置有用于避让第二凸部的第二避让部。通过第二绝缘件能够实现第一端盖和第一限位部绝缘,第二绝缘件上的第二避让部能够避让第二凸部,使得第二绝缘件能够紧密抵靠于第二区域,使得端盖组件整体结构更为紧凑。
在一些实施例中,端盖组件还包括第一绝缘件,沿第一方向,第一绝缘件至少部分设置于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之间,以绝缘隔离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其中,采集件嵌设于第一绝缘件内。通过第一绝缘件能够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绝缘,采集件嵌设于第一绝缘件内,一方面,第一绝缘件能够对采集件起到保护作用,实现采集件与第一端盖之间以及采集件与第二端盖之间绝缘;另一方面,能够减小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之间的距离,使得端盖组件整体结构更为紧凑。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极端子还包括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均连接于端子本体;沿第一方向,第一限位部位于第一端盖背离第二端盖的一侧,第二限位部位于第二端盖背离第一端盖的一侧,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用于配合限制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被限制在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之间,实现电极端子与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的安 装,使得电极端子、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具有更好的整体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端盖组件还包括第二绝缘件;沿第一方向,第二绝缘件至少部分设置于第一端盖和第一限位部之间,以绝缘隔离第一端盖和第一限位部。通过第二绝缘件能够实现第一端盖和第一限位部绝缘。
在一些实施例中,端盖还包括第三绝缘件;沿第一方向,第三绝缘件至少部分设置于第二端盖和第二限位部之间,以绝缘隔离第二端盖和第二限位部。通过第三绝缘件能够实现第二端盖与第二限位部绝缘。
在一些实施例中,主体部的厚度为D,满足:0.1mm≤D≤1.5mm。将主体部的厚度设置在合理范围内,使得连接部整体厚度较薄,减小第一端盖与第二端盖之间的距离,使得端盖组件的整体结构更加紧凑。
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部与主体部一体成型。这样,保证连接部与主体部的连接强度,实现连接部与主体部之间稳定过流。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组件,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和上述第一方面任意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端盖组件;第一壳体用于容纳第一电极组件;第二壳体用于容纳第二电极组件;第一端盖封闭第一壳体的开口,第二端盖封闭第二壳体的开口,电极端子用于实现第一电极组件和第二电极组件电连接。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包括上述第二方面任意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组件。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用电设备,包括上述第三方面任意一个实施例提供电池。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车辆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的爆炸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端盖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的采集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4所示的端盖组件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7为图6所示的第一密封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又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端盖组件的局部放大图;
图9为图8所示的第一密封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再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端盖组件的局部放大图;
图11为图10所示的第一密封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端盖组件的局部放大图;
图13为图12所示的第一端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其他实施例提供的端盖组件的局部放大图;
图15为图14所示的第一端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图5所示的采集件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标:1-第一壳体;2-第二壳体;3-第一电极组件;4-第二电极组件;5-端盖组件;51-第一端盖;511-第一引出孔;512-第一区域;5121-第一凸部;5122-第二凸部;513-第二区域;5131-第一表面;5132-第二表面;52-第二端盖;521-第二引出孔;53-电极端子;531-端子本体;5311-第一段;5312-第二段;5313-复合界面;532-第一限位部;533-第二限位部;54-采集件;541-主体部;5411-第三表面;5412-第四表面;542-连接部;5421-第一端面;543-安装孔;55-第一绝缘件;551-第一绝缘部;552-第二绝缘部;553-第一避让部;56-第二绝缘件;561-第二避让部;57-第三绝缘件;58-第一密封件;581-第一密封部;582-第二密封部;583-第一面;584-第二面;585-柱面;59-第二密封件;10-电池组件;10a-电池单体;20-箱体;201-第一部分;202-第二部分;100-电池;200-控制器;300-马达;1000-车辆;Z-第一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除非另有定义,本申请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申请中在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说明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或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或主次关系。
在本申请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附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本申请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申请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部件,并且为了简洁,在不同实施例中,省略对相同部件的详细说明。应理解,附图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各种部件的厚度、长宽等尺寸,以及集成装置的整体厚度、长宽等尺寸仅为示例性说明,而不应对本申请构成任何限定。
本申请中出现的“多个”指的是两个以上(包括两个)。
本申请中,电池单体可以包括锂离子二次电池、锂离子一次电池、锂硫电池、钠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或镁离子电池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并不限定。电池单体可呈圆柱体、扁平体、长方体或其它形状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也不限定。电池单体一般按封装的方式分成三种:柱形电池单体、方形电池单体和软包电池单体,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也不限定。
本申请的实施例所提到的电池是指包括一个或多个电池单体以提供更高的电压和容量的单一的物理模块。例如,本申请中所提到的电池可以包括电池模块或电池包等。电池一般包括用于封装一个或多个电池单体的箱体。箱体可以避免液体或其他异物影响电池单体的充电或放电。
电池单体包括电极组件和电解液,电极组件由正极片、负极片和隔离膜组成。电池单体主 要依靠金属离子在正极片和负极片之间移动来工作。正极片包括正极集流体和正极活性物质层,正极活性物质层涂覆于正极集流体的表面,未涂敷正极活性物质层的正极集流体凸出于已涂覆正极活性物质层的正极集流体,未涂敷正极活性物质层的正极集流体作为正极耳。以锂离子电池为例,正极集流体的材料可以为铝,正极活性物质可以为钴酸锂、磷酸铁锂、三元锂或锰酸锂等。负极片包括负极集流体和负极活性物质层,负极活性物质层涂覆于负极集流体的表面,未涂敷负极活性物质层的负极集流体凸出于已涂覆负极活性物质层的负极集流体,未涂敷负极活性物质层的负极集流体作为负极耳。负极集流体的材料可以为铜,负极活性物质可以为碳或硅等。为了保证通过大电流而不发生熔断,正极耳的数量为多个且层叠在一起,负极耳的数量为多个且层叠在一起。隔离膜的材质可以为PP(polypropylene,聚丙烯)或PE(polyethylene,聚乙烯)等。此外,电极组件可以是卷绕式结构,也可以是叠片式结构,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于此。
在电池中,为满足大电流或大电压需求,需要将箱体内的多个电池单体串联、并联或混联在一起。目前,一般通过汇流部件与两个电池单体的电极端子连接,来实现两个电池单体的电连接,汇流部件会占用箱体内部的一部分空间,箱体内部空间的利用率低,降低了电池的能量密度。
为增大对箱体内部空间的利用率,以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两个电池单体可以共用一个端盖组件,端盖组件中具有电极端子和两个端盖,电极端子安装于两个端盖,一个端盖用于封闭一个电池单体的壳体的开口,另一个端盖用于封闭另一个电池单体的壳体的开口,两个电池单体的电极组件均与电极端子连接,以实现两个电池单体的电连接。为监测电池单体的工作状况,需要在端盖组件中设置采集件,通过采集件与电极端子连接,以通过采集件采集电池单体的电压、电流等。
发明人注意到,在相关技术中,采集件为片状结构,通过采集件在长度方向上的端部抵靠于电极端子,从而实现采集件与电极端子,采集件与电极端子电连接稳定性较差,容易出现无法通过采集件采集电池单体的信息的情况。
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端盖组件,通过在采集件层叠布置于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之间的主体部上设置连接部,连接部从主体部沿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的层叠方向延伸,且连接部连接于电极端子的端子本体。
在这样的端盖组件中,采集件的主体部层叠设置于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之间,采集件的连接部从主体部沿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的层叠方向延伸,通过连接部与电极端子的端子本体连接,从而实现采集件与电极端子的稳定电连接,结构简单,具有很好的经济性。
本申请实施例描述的技术方案适用于电池以及使用电池的用电设备。
用电设备可以是车辆、手机、便携式设备、笔记本电脑、轮船、航天器、电动玩具和电动工具等等。车辆可以是燃油汽车、燃气汽车或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可以是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或增程式汽车等;航天器包括飞机、火箭、航天飞机和宇宙飞船等等;电动玩具包括固定式或移动式的电动玩具,例如,游戏机、电动汽车玩具、电动轮船玩具和电动飞机玩具等等;电动工具包括金属切削电动工具、研磨电动工具、装配电动工具和铁道用电动工具,例如,电钻、电动砂轮机、电动扳手、电动螺丝刀、电锤、冲击电钻、混凝土振动器和电刨等等。本申请实施例对上述用电设备不做特殊限制。
以下实施例为了方便说明,以用电设备为车辆为例进行说明。
请参照图1,图1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车辆1000的结构示意图。车辆1000的内部设置有电池100,电池100可以设置在车辆1000的底部或头部或尾部。电池100可以用于车辆1000的供电,例如,电池100可以作为车辆1000的操作电源。
车辆1000还可以包括控制器200和马达300,控制器200用来控制电池100为马达300供电,例如,用于车辆1000的启动、导航和行驶时的工作用电需求。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电池100不仅仅可以作为车辆1000的操作电源,还可以作为车辆1000的驱动电源,代替或部分地代替燃油或天然气为车辆1000提供驱动动力。
请参照图2,图2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电池100的爆炸图。电池100包括电池单体10a和箱体20,箱体20用于容纳电池单体10a。
其中,箱体20是容纳电池单体10a的部件,箱体20为电池单体10a提供容纳空间,箱体20可以采用多种结构。在一些实施例中,箱体20可以包括第一部分201和第二部分202,第一部分201与第二部分202相互盖合,以限定出用于容纳电池单体10a的容纳空间。第一部分201和第二部分202可以是多种形状,比如,长方体、圆柱体等。第一部分201可以是一侧开放的空心结构,第二部分202也可以是一侧开放的空心结构,第二部分202的开放侧盖合于第一部分201的开放侧,则形成具有容纳空间的箱体20。也可以是第一部分201为一侧开放的空心结构,第二部分202为板状结构,第二部分202盖合于第一部分201的开放侧,则形成具有容纳空间的箱体20。第一部分201与第二部分202可以通过密封元件来实现密封,密封元件可以是密封圈、密封胶等。
在电池100中,电池单体10a可以是多个,多个电池单体10a之间可串联或并联或混联,混联是指多个电池单体10a中既有串联又有并联。
请参照图3,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组件10的结构示意图。两个电池单体10a电连接可以形成电池组件10,比如,两个电池单体10a串联形成电池组件10。
电池组件10可以包括第一壳体1、第二壳体2、第一电极组件3、第二电极组件4和端盖组件5。
第一壳体1、第一电极组件3和端盖组件5可以形成一个电池单体10a,第二壳体2、第二电极组件4和端盖组件5可以形成另一个电池单体10a。可理解的,在电池组件10中,两个电池单体10a共用一个端盖组件5。
第一壳体1是用于容纳第一电极组件3的部件,第二壳体2是用于容纳第二电极组件4的部件,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可以是多种形状,比如,圆柱体、长方体等。
在电池组件10中,第一电极组件3是一个电池单体10a中发生电化学反应的部件,第二电极组件4是另一个电池单体10a中发生电化学反应的部件。第一电极组件3和第二电极组件4可以是卷绕式电极组件,也可以是叠片式电极组件。
端盖组件5是盖合于第一壳体1的开口和第二壳体2的开口,以将两个电池单体10a的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隔绝的部件。端盖组件5具有电极端子53,第一电极组件3和第二电极组件4通过电极端子53电连接。第一电极组件3和第二电极组件4均具有正极耳和负极耳,若第一电极组件3的正极耳与第二电极组件4的负极耳通过电极端子53连接,则实现两个电池单体10a串联。
以下结合附图对端盖组件5的具体结构进行详细阐述。
请参照图4和图5,图4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端盖组件5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所示的采集件54的结构示意图。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端盖组件5,包括第一端盖51、第二端盖52、电极端子53和采集件54。第一端盖51用于封闭第一壳体1的开口。第二端盖52用于封闭第二壳体2的开口。电极端子53包括穿过第一端盖51和第二端盖52的端子本体531。采集件54包括主体部541和连接部542,沿第一方向Z,主体部541层叠设置于第一端盖51和第二端盖52之间,连接部542连接于主体部541并从主体部541沿第一方向Z延伸,连接部542连接于端子本体531,以实现采集件54与电极端子53电连接。
第一端盖51是盖合于第一壳体1的开口,以将一个电池单体10a的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隔绝的部件;第二端盖52是盖合于第二壳体2的开口,以将另一个电池单体10a的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隔绝的部件。第一端盖51与第二端盖52的结构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电极端子53为实现两个电池单体10a电连接的部件,比如,通过电极端子53实现两个电池单体10a串联。端子本体531可以是穿过第一端盖51和第二端盖52的柱状结构。
采集件54可以是采集电池单体10a的电信号的部件,采集件54可以用来采集电压、电流等信号。采集件54可以是金属导体,比如,铜、铁、铝、钢、铝合金等。主体部541可以是设置在第一端盖51和第二端盖52之间的片状结构。连接部542凸出于主体部541,连接部542可以从主体部541向远离第二端盖52的方向延伸,连接部542也可以从主体部541向远离第一端盖51的方向延伸。连接部542与主体部541可以一体成型;连接部542与主体部541也可以分体设置并连 接在一起,比如,焊接。连接部542可以是多种结构,连接部542可以是沿第一方向Z延伸的板状结构、环形结构等。
连接部542可以连接于端子本体531的外周面,外周面为端子本体531与轴向平行的外表面。连接部542与端子本体531可以直接连接,可以是两者彼此仅保持接触,该接触为面接触,也可以是两者在保持接触的基础上固定连接,比如,焊接。连接部542与端子本体531也可以间接连接,比如,连接部542通过导电胶层粘接于端子本体531。
示例性的,端盖组件5还可以包括第一绝缘件55、第二绝缘件56和第三绝缘件57。沿第一方向Z,第一绝缘件55设置于第一端盖51和第二端盖52之间,第一绝缘件55用于绝缘隔离第一端盖51和第二端盖52;第二绝缘件56设置于第一端盖51背离第二端盖52的一侧,第二绝缘件56用于绝缘隔离第一端盖51和第一电极组件3;第三绝缘件57设置于第二端盖52背离第一端盖51的一侧,第三绝缘件57用于绝缘隔离第二端盖52和第二电极组件4。第一绝缘件55、第二绝缘件56和第三绝缘件57均为绝缘材质,比如,塑料、橡胶等。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方向Z为第一端盖51和第二端盖52的层叠方向,也是第一端盖51和第二端盖52的厚度方向。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采集件54的主体部541层叠设置于第一端盖51和第二端盖52之间,采集件54的连接部542从主体部541沿第一端盖51和第二端盖52的层叠方向延伸,通过连接部542与电极端子53的端子本体531连接,从而实现采集件54与电极端子53的稳定电连接,结构简单,具有很好的经济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继续参照图4和图5,采集件54设置有安装孔543,安装孔543沿第一方向Z贯穿主体部541和连接部542,端子本体531穿设于安装孔543内,安装孔543的孔壁面与端子本体531的外周面连接。
安装孔543可以是多种形状,比如,圆形孔、方形孔等。安装孔543的形状可以与端子本体531的形状相匹配,比如,端子本体531为圆柱状,安装孔543则可以是圆形孔。
安装孔543贯穿主体部541和连接部542,可理解的,安装孔543一部分位于主体部541内,另一部分位于连接部542内,安装孔543可以是直径沿其轴向未发生变化的等径孔。示例性的,如图5所示,沿第一方向Z,主体部541具有相对的第三表面5411和第四表面5412,连接部542凸设于第三表面5411,连接部542背离第三表面5411的一端形成第一端面5421,安装孔543贯穿第四表面5412和第一端面5421。
安装孔543的孔壁面与端子本体531的外周面可以直接连接,比如,安装孔543的孔壁面与端子本体531的外周面直接接触,示例性的,安装孔543的孔壁面与端子本体531的外周面形成过盈配合;安装孔543的孔壁面与端子本体531的外周面也可以间接连接,比如,两者通过导电胶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实现了主体部541和连接部542均与端子本体531连接,增大了采集件54与电极端子53的连接面积,一方面,进一步提升了采集件54与电极端子53电连接的稳定,另一方面,能够增大连接部542与端子本体531的过流面积,降低过流电阻。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照图6,图6为图4所示的端盖组件5处的局部放大图,第一端盖51设置有第一引出孔511,端子本体531穿设于第一引出孔511内。其中,沿第一方向Z,连接部542至少部分延伸至第一引出孔511内。
第一引出孔511为贯穿第一端盖51的内外表面的通孔,端子本体531可以是穿设于第一引出孔511内的柱状结构。连接部542可以全部延伸至第一引出孔511内,也可以部分延伸至第一引出孔511内。
第二端盖52设置有第二引出孔521,端子本体531穿设于第二引出孔521内。第二引出孔521为贯穿第二端盖52的内外表面的通孔。
在本实施例中,充分利用了第一引出孔511的内部空间,减小连接部542占用第一端盖 51与第二端盖52之间的空间,使得端盖组件5的整体结构更为紧凑。此外,采集件54通过连接部542与端子本体531连接,且连接部542至少部分延伸至第一引出孔511内,可以将主体部541做薄,减小第一端盖51与第二端盖52之间的距离,减小端盖组件5在第一端盖51和第二端盖52的层叠方向上的尺寸,有利于提升电池100的能量密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继续参照图6,端盖组件5还包括第一绝缘件55,第一绝缘件55包括第一绝缘部551和第二绝缘部552。沿第一方向Z,第一绝缘部551至少部分设置于第一端盖51和主体部541之间,以绝缘隔离主体部541和第一端盖51。第二绝缘部552连接于第一绝缘部551并沿第一方向Z至少部分延伸至第一引出孔511内,以绝缘隔离连接部542和第一端盖51。
第一绝缘部551起到分隔主体部541和第一端盖51的作用,以实现主体部541和第一端盖51绝缘。第二绝缘部552起到分隔连接部542和第一端盖51的作用,以实现连接部542和第一端盖51绝缘。第一绝缘部551和第二绝缘部552可以一体成型。
在第一绝缘件55绝缘隔离第一端盖51和第二端盖52的实施例中,采集件54可以嵌设于第一绝缘件55内,第一绝缘件55位于主体部541与第一端盖51之间的部分则可以是第一绝缘部551,第一绝缘件55位于连接部542与第一端盖51之间的部分则可以是第二绝缘部552。
在电极端子53穿设于采集件54的安装孔543内的实施例中,第二绝缘部552可以沿第一方向Z延伸至第一引出孔511内,并环绕于连接部542的周围,以实现连接部542和第一端盖51绝缘。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一绝缘部551能够实现主体部541和第一端盖51绝缘,通过第二绝缘部552能够实现连接部542与第一端盖51绝缘。此外,由于连接部542和第二绝缘部552均延伸至第一引出孔511内,第一端盖51通过第二绝缘部552对连接部542起到侧向支撑作用,降低连接部542侧向变形的风险。其中,侧向与第一方向Z垂直,侧向可以是端子本体531的径向。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继续参照图6,端盖组件5还包括第一密封件58,第一密封件58用于密封电极端子53和第一端盖51。沿第一方向Z,第二绝缘部552背离第一绝缘部551的一端抵靠于第一密封件58。
第一密封件58为密封电极端子53和第一端盖51的部件,通过第一密封件58能够降低第一壳体1内部的电解液通过第一引出孔511流出的风险。第一密封件58可以是套设于端子本体531的外侧的密封圈,第一密封件58可以部分位于第一引出孔511内,也可以完全位于第一引出孔511内。第一密封件58为绝缘材质,比如,橡胶。
第二绝缘部552背离第一绝缘部551的一端可以位于第一引出孔511内,以与第一密封件58位于第一引出孔511内的部分相抵;第二绝缘部552背离第一绝缘部551的一端也可以位于第一引出孔511外,以与第一密封件58位于第一引出孔511外的部分相抵。
由于第二绝缘部552背离第一绝缘部551抵靠于第一密封件58,消除第二绝缘部552与第一密封件58之间的间隙,降低因第二绝缘部552与第一密封件58之间存在间隙而导致连接部542与第一端盖51搭接的风险。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继续参照图6,端盖组件5还可以包括第二密封件59,第二密封件59用于密封电极端子53和第二端盖52。
第二密封件59为密封电极端子53和第二端盖52的部件,通过第二密封件59能够降低第二壳体2内部的电解液通过第二引出孔521流出的风险。第二密封件59可以是套设于端子本体531的外侧的密封圈,第二密封件59可以部分位于第二引出孔521内,也可以完全位于第二引出孔521内。第二密封件59为绝缘材质,比如,橡胶。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继续参照图6,沿第一方向Z,连接部542背离主体部541的一端抵靠于第一密封件58。
连接部542背离主体部541的一端可以位于第一引出孔511内,以与第一密封件58位于第一引出孔511内的部分相抵;连接部542背离主体部541的一端也可以位于第一引出孔511外, 以与第一密封件58位于第一引出孔511外的部分相抵。连接部542背离主体部541的一端和第二绝缘部552背离第一绝缘部551的一端可以抵靠于第一密封件58的同一平面,也可以分别抵靠于存在距离的两个平面。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连接部542背离主体部541的一端抵靠于第一密封件58,这种结构能够进一步降低连接部542与第一端盖51搭接的风险。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照图6和图7,图7为图6所示的第一密封件58的结构示意图。电极端子53还包括第一限位部532,第一限位部532连接于端子本体531。第一密封件58包括第一密封部581和第二密封部582,第二密封部582连接于第一密封部581。沿第一方向Z,第一密封部581至少部分延伸至第一引出孔511内,第二绝缘部552背离第一绝缘部551的一端以及连接部542背离主体部541的一端均抵靠于第一密封部581,第一限位部532位于第一端盖51背离第二端盖52的一侧,第二密封部582至少部分设置于第一端盖51和第一限位部532之间。
第一限位部532与端子本体531连接形成倒T形结构,第一限位部532起到限位作用,阻止电极端子53相对第一端盖51和第二端盖52向第一端盖51指向第二端盖52的方向窜动。第一限位部532可以是与端子本体531同轴设置的圆形板状结构,第一限位部532的直径大于端子本体531的直径。
第一密封部581和第二密封部582均可以环形结构,并同轴设置,第一密封部581和第二密封部582可以一体成型。第二密封部582可以被挤压在第一端盖51和第一限位部532之间,以实现第一限位部532和第一端盖51密封。第一密封部581延伸至第一引出孔511内,第一密封部581的内周面与端子本体531的外周面可以接触,也可以不接触,第一密封部581的外周面与第一引出孔511的孔壁面可以接触,也可以不接触。若第一密封部581的内周面与端子本体531的外周面接触,且第一密封部581的外周面与第一引出孔511的孔壁面接触,第一密封部581可以被挤压在端子本体531的外周面与第一引出孔511的孔壁面之间,第一密封部581也起到密封作用。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二密封部582实现第一限位部532和第一端盖51的密封,通过将第一密封部581延伸至第一引出孔511内,以与第一绝缘部551和连接部542抵靠,以降低连接部542与第一端盖51搭接的风险。此外,第一密封部581延伸至第一引出孔511内能够实现定位,能够实现第一密封件58的快速安装。
在一些实施例中,沿第一方向Z,第一密封件58具有面向主体部541的第一面583,第二绝缘部552背离第一绝缘部551的一端以及连接部542背离主体部541的一端均抵靠于第一面583。
示例性的,如图7所示,第一面583为第一密封部581沿第一方向Z背离第二密封部582的一端的端面。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绝缘部552和连接部542抵靠于第一密封件58的同一面上,能够简化第一密封件58的结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照图8-图11,图8为本申请又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端盖组件5的局部放大图;图9为图8所示的第一密封件58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申请再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端盖组件5的局部放大图;图11为图10所示的第一密封件58的结构示意图。沿第一方向Z,第一密封件58具有面向主体部541的第一面583和第二面584,第二绝缘部552背离第一绝缘部551的一端抵靠于第一面583,连接部542背离主体部541的一端抵靠于第二面584;其中,第一面583较第二面584更靠近第二端盖52;或,第二面584较第一面583更靠近第二端盖52。
第一面583和第二面584为第一密封件58沿第一方向Z存在距离的两个面,第一面583和第二面584均可以环形平面。示例性的,在图8和9中,第一面583为第一密封部581沿第一方向Z背离第二密封部582的一端的端面;在图10和图11中,第二面584为第一密封部581沿第一方向Z背离第二密封部582的一端的端面。
第一面583的内边缘与第二面584的外边缘通过柱面585连接。在图8中,柱面585可以与连接部542的外周面贴合,柱面585能够阻隔连接部542上的毛刺与第一端盖51搭接。在图10 中,第一密封件58的第一密封部581可以与第二绝缘部552的内周面贴合,第二绝缘部552能够隔离连接部542上的毛刺与第一端盖51搭接。
连接部542成型后,连接部542沿第一方向Z背离绝缘件的一端可能会形成毛刺,存在毛刺与第一端盖51搭接的风险。由于第二绝缘部552和连接部542分别抵靠于存在距离的第一面583和第二面584,使得第二绝缘部552与第一面583的抵靠位置与连接部542与第二面584的抵靠位置错位,能够阻碍连接部542上的毛刺与第一端盖51搭接,降低短路风险。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照图12-图15,图12为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端盖组件5的局部放大图;图13为图12所示的第一端盖51的结构示意图;图14为本申请其他实施例提供的端盖组件5的局部放大图;图15为图14所示的第一端盖51的结构示意图。第一端盖51包括第一区域512和第二区域513,第二区域513围设于第一区域512的周围。沿第一方向Z,第二区域513的厚度小于第一区域512的厚度,第一引出孔511设置于第一区域512内。
第一区域512为第一端盖51厚度较厚的部分,第二区域513为第一端盖51厚度较薄的部分。第一区域512的厚度即为第一区域512在第一方向Z上的尺寸,第二区域513的厚度即为第二区域513在第一方向Z上的尺寸。
第一区域512具有沿第一方向Z超出第一端盖51的表面的部分。第一区域512可以超出第一端盖51面向第二端盖52的表面,也可以超出第一端盖51背离第二端盖52的表面,也可以超出第一端盖51背离和面向第二端盖52的两表面。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引出孔511设置于厚度较大的第一区域512,保证了第一引出孔511的深度,以容纳连接部542更多的部分。第二区域513的厚度小于第一区域512的厚度,第二区域513为第一端盖51减薄的区域,减小了第一端盖51的重量,能够有效降低生产成本。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照图12和图13,沿第一方向Z,第二区域513具有面向第二端盖52的第一表面5131,第一区域512局部沿面向第二端盖52的方向凸出于第一表面5131。
示例性的,沿第一方向Z,第二区域513具有背离第二端盖52的第二表面5132,第二表面5132与第一表面5131之间的距离即为第二区域513的厚度。第一区域512面向第二端盖52的表面较第一表面5131更靠近于第二端盖52,第一区域512背离第二端盖52的表面与第二表面5132平齐。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区域512局部沿面向第二端盖52的方向凸出于第一表面5131,增大了第一区域512对连接部542的侧向支撑面积,降低连接部542与电极端子53连接后侧向变形的风险。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继续参照图12和图13,第一区域512包括沿面向第二端盖52的方向凸出于第一表面5131的第一凸部5121。端盖组件5还包括第一绝缘件55,沿第一方向Z,第一绝缘件55至少部分设置于第一端盖51和主体部541之间,以绝缘隔离主体部541和第一端盖51。其中,第一绝缘件55设置有用于避让第一凸部5121的第一避让部553。
第一凸部5121为第一区域512凸出于第一表面5131的部分,第一凸部5121可以是围绕第一引出孔511设置的环形凸台。第一避让部553用于避让第一凸部5121,第一避让部553可以是设置于第一绝缘件55的避让槽。
在第一绝缘件55的第一绝缘部551延伸至第一引出孔511内,且第一绝缘件55的第二绝缘部552至少部分设置于第一端盖51和第一限位部532之间起到绝缘作用的实施例中,第一避让部553设置于第二绝缘部552。
通过第一绝缘件55能够实现第一端盖51和采集件54绝缘,第一绝缘件55上的第一避让部553能够避让第一凸部5121,使得第一绝缘件55能够紧密抵靠于第二区域513,使得端盖组件5整体结构更为紧凑。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照图14和图15,沿第一方向Z,第二区域513具有背离第二端盖52的第二表面5132,第一区域512局部沿背离第二端盖52的方向凸出于第二表面5132。
示例性的,沿第一方向Z,第二区域513具有面向第二端盖52的第一表面5131,第一区域512面向第二端盖52的表面与第一表面5131平齐,第一区域512背离第二端盖52的表面较第二表面5132更远离第二端盖52。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继续参照图14和图15,第一区域512包括沿背离第二端盖52的方向凸出于第二表面5132的第二凸部5122。端盖组件5还包括第二绝缘件56。电极端子53还包括第一限位部532,第一限位部532连接于端子本体531。沿第一方向Z,第一限位部532位于第一端盖51背离第二端盖52的一侧,第二绝缘件56至少部分设置于第一端盖51和第一限位部532之间,以绝缘隔离第一端盖51和第一限位部532。其中,第二绝缘件56设置有用于避让第二凸部5122的第二避让部561。
第二凸部5122为第一区域512凸出于第二表面5132的部分,第二凸部5122可以是围绕第一引出孔511设置的环形凸台。第二避让部561用于避让凸台,第二避让部561可以是设置于第二绝缘件56的避让槽。
在第一限位部532与端盖通过第一密封件58密封的实施例中,第一密封件58的第二密封部582部分设置于第二凸台与第一限位部532之间,以密封第一端盖51和第一限位部532。
通过第二绝缘件56能够实现第一端盖51和第一限位部532绝缘,第二绝缘件56上的第二避让部561能够避让第二凸部5122,使得第二绝缘件56能够紧密抵靠于第二区域513,使得端盖组件5整体结构更为紧凑。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照图6、8、10、12和14,端盖组件5还包括第一绝缘件55,沿第一方向Z,第一绝缘件55至少部分设置于第一端盖51和第二端盖52之间,以绝缘隔离第一端盖51和第二端盖52。其中,采集件54嵌设于第一绝缘件55内。
第一绝缘件55为绝缘材质,第一绝缘件55起到分隔第一端盖51和第二端盖52的作用。在连接部542至少部分延伸至第一引出孔511内的实施例中,第一绝缘件55一部分位于第一端盖51和主体部541之间,实现第一端盖51和主体部541绝缘,第一绝缘件55一部分位于第二端盖52和主体部541之间,实现第二端盖52和主体部541绝缘,第一绝缘件55一部分延伸至第一引出孔511内,并位于连接部542和第一端盖51之间,实现连接部542与第一端盖51绝缘。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一绝缘件55能够第一端盖51和第二端盖52绝缘,采集件54嵌设于第一绝缘件55内,一方面,第一绝缘件55能够对采集件54起到保护作用,实现采集件54与第一端盖51之间以及采集件54与第二端盖52之间绝缘;另一方面,能够减小第一端盖51和第二端盖52之间的距离,使得端盖组件5整体结构更为紧凑。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极端子53还包括第一限位部532和第二限位部533,第一限位部532和第二限位部533均连接于端子本体531。沿第一方向Z,第一限位部532位于第一端盖51背离第二端盖52的一侧,第二限位部533位于第二端盖52背离第一端盖51的一侧,第一限位部532和第二限位部533用于配合限制第一端盖51和第二端盖52。
第一限位部532与端子本体531连接形成倒T形结构,第二限位部533与端子本体531连接形成T形结构,第一限位部532和第二限位部533均起到限位作用,阻止电极端子53相对第一端盖51和第二端盖52沿第一方向Z窜动。第一限位部532和第二限位部533均可以是与端子本体531同轴设置的圆形板状结构,第一限位部532的直径以及第二限位部533的直径均大于端子本体531的直径。
端子本体531可以包括材料不同的第一段5311和第二段5312,第一段5311与第二段5312同轴设置,第一段5311与第一限位部532连接,第二段5312与第二限位部533连接,沿第一方向Z,第一段5311远离第一限位部532的一端与第二段5312远离第二限位部533的一端连接,并在连接位置形成复合界面5313。第一段5311与第一限位部532可以一体成型,也可以焊接,第二段5312与第二限位部533可以一体成型,也可以焊接,第一段5311与第二段5312可以通过摩擦焊的方式连接在一起。示例性的,第一段5311与第一限位部532一体成型,第二段5312与第二限位部533插接配合并焊接。第一限位部532和第一段5311为铜材质,第二限位部533和第二段5312为铝材质。
需要说明的是,在端子本体531穿设于采集件54的安装孔543内的周围的实施例中,复合界面5313可以位于安装孔543内,采集件54对第一段5311和第二段5312的连接位置可以起到保护加强的作用。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复合界面5313也可以位于安装孔543外。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端盖51和第二端盖52被限制在第一限位部532和第二限位部533之间,实现电极端子53与第一端盖51和第二端盖52的安装,使得电极端子53、第一端盖51和第二端盖52具有更好的整体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端盖组件5还包括第二绝缘件56。沿第一方向Z,第二绝缘件56至少部分设置于第一端盖51和第一限位部532之间,以绝缘隔离第一端盖51和第一限位部532。
示例性的,第二绝缘件56整体设置于第一端盖51背离第二端盖52的一侧,第二绝缘件56部分设置于第一端盖51和第一限位部532之间。沿第一方向Z,第二绝缘件56覆盖第一端盖51背离第二端盖52的表面未被第一限位部532覆盖的部分。这样,通过第二绝缘件56既实现了第一端盖51和第一限位部532绝缘,又实现了第一端盖51与第一电极组件3绝缘。
在一些实施例中,端盖还包括第三绝缘件57。沿第一方向Z,第三绝缘件57至少部分设置于第二端盖52和第二限位部533之间,以绝缘隔离第二端盖52和第二限位部533。通过第三绝缘件57能够实现第二端盖52与第二限位部533绝缘。
示例性的,第三绝缘件57整体设置于第二端盖52背离第一端盖51的一侧,第三绝缘件57部分设置于第二端盖52和第二限位部533之间。沿第一方向Z,第三绝缘件57覆盖第二端盖52背离第一端盖51的表面未被第二限位部533覆盖的部分。这样,通过第三绝缘件57既实现了第二端盖52和第二限位部533绝缘,又实现了第二端盖52和第二电极组件4绝缘。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照图16,图16为图5所示的采集件54处的局部放大图。主体部541的厚度为D,满足:0.1mm≤D≤1.5mm。
D可以是0.1~0.5mm之间的任意值,比如0.1mm、0.2mm、0.3mm、0.4mm、0.5mm、0.6mm、0.7mm、0.8mm、0.9mm、1mm、1.1mm、1.2mm、1.3mm、1.4mm、1.5mm等。
主体部541的厚度即为第三表面5411与第四表面5412在第一方向Z上的距离。
将主体部541的厚度设置在合理范围内,使得连接部542整体厚度较薄,减小第一端盖51与第二端盖52之间的距离,使得端盖组件5的整体结构更加紧凑。
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部542与主体部541一体成型。
连接部542与主体部541可以通过冲压、浇铸成型等方式实现一体成型。
在本实施例中,连接部542与主体部541一体成型,保证连接部542与主体部541的连接强度,实现连接部542与主体部541之间稳定过流。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组件10,包括第一壳体1、第二壳体2和上述第一方面任意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端盖组件5。第一壳体1用于容纳第一电极组件3;第二壳体2用于容纳第二电极组件4。第一端盖51封闭第一壳体1的开口,第二端盖52封闭第二壳体2的开口,电极端子53用于实现第一电极组件3和第二电极组件4电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100,包括上述任意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组件10。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用电设备,包括上述任意一个实施例提供电池100。
此外,请参照图4-图6,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端盖组件5,包括第一端盖51、第二端盖52、电极端子53、采集件54、第一绝缘件55、第二绝缘件56和第三绝缘件57,第二绝缘件56、第一端盖51、第一绝缘件55、第二端盖52和第三绝缘件57沿第一方向Z层叠。沿第一方向Z,第一绝缘件55设置于第一端盖51和第二端盖52之间,第二绝缘件56设置于第一端盖51背离第二端盖52的一侧,第三绝缘件57设置于第二端盖52背离第一端盖51的一侧。采集件54嵌设于第一绝缘件55内,使得采集件54位于第一端盖51和第二端盖52之间。电极端子53包括端子本体531、第一限位部532和第二限位部533,第一限位部532和第二限位部533连接于端子本体 531,沿第一方向Z,第一限位部532位于第一端盖51背离第二端盖52的一侧,第二限位部533位于第二端盖52背离第一端盖51的一侧,端子本体531依次穿过第二绝缘件56、第一端盖51、第一绝缘件55、第二端盖52和第三绝缘件57,第一限位部532和第二限位部533配合限制第二绝缘件56、第一端盖51、第一绝缘件55、第二端盖52和第三绝缘件57。其中,第一端盖51设置有第一引出孔511,端子本体531穿设于第一引出孔511内。采集件54包括主体部541和连接部542,沿第一方向Z,主体部541位于第一端盖51和第二端盖52之间,连接部542连接于主体部541并从主体部541沿第一方向Z延伸至第一引出孔511内。采集件54设置有安装孔543,安装孔543沿第一方向Z贯穿主体部541和连接部542,端子本体531穿设于安装孔543内,安装孔543的孔壁面与端子本体531的外周面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3)

  1. 一种端盖组件,包括:
    第一端盖,用于封闭第一壳体的开口;
    第二端盖,用于封闭第二壳体的开口;
    电极端子,包括穿过所述第一端盖和所述第二端盖的端子本体;
    采集件,包括主体部和连接部,沿第一方向,所述主体部层叠设置于所述第一端盖和所述第二端盖之间,所述连接部连接于所述主体部并从所述主体部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所述连接部连接于所述端子本体,以实现采集件与电极端子电连接。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盖组件,其中,所述采集件设置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沿所述第一方向贯穿所述主体部和所述连接部,所述端子本体穿设于所述安装孔内,所述安装孔的孔壁面与所述端子本体的外周面连接。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端盖组件,其中,所述第一端盖设置有第一引出孔,所述端子本体穿设于所述第一引出孔内;
    其中,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连接部至少部分延伸至所述第一引出孔内。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端盖组件,其中,所述端盖组件还包括第一绝缘件,所述第一绝缘件包括第一绝缘部和第二绝缘部;
    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一绝缘部至少部分设置于第一端盖和所述主体部之间,以绝缘隔离所述主体部和所述第一端盖;
    所述第二绝缘部连接于所述第一绝缘部并沿所述第一方向至少部分延伸至所述第一引出孔内,以绝缘隔离所述连接部和所述第一端盖。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端盖组件,其中,所述端盖组件还包括第一密封件,所述第一密封件用于密封所述电极端子和所述第一端盖;
    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绝缘部背离所述第一绝缘部的一端抵靠于所述第一密封件。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端盖组件,其中,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连接部背离所述主体部的一端抵靠于所述第一密封件。
  7. 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端盖组件,其中,所述电极端子还包括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连接于所述端子本体;
    所述第一密封件包括第一密封部和第二密封部,所述第二密封部连接于所述第一密封部;
    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一密封部至少部分延伸至所述第一引出孔内,所述第二绝缘部背离所述第一绝缘部的一端以及所述连接部背离所述主体部的一端均抵靠于所述第一密封部,所述第一限位部位于所述第一端盖背离所述第二端盖的一侧,所述第二密封部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第一端盖和所述第一限位部之间。
  8. 根据权利要求5-7任一项所述的端盖组件,其中,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一密封件具有面向所述主体部的第一面,所述第二绝缘部背离所述第一绝缘部的一端以及所述连接部背离所述主体部的一端均抵靠于所述第一面。
  9. 根据权利要求5-7任一项所述的端盖组件,其中,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一密封件具有面向所述主体部的第一面和第二面,所述第二绝缘部背离所述第一绝缘部的一端抵靠于所述第一面,所述连接部背离所述主体部的一端抵靠于所述第二面;
    其中,所述第一面较所述第二面更靠近所述第二端盖;或,所述第二面较所述第一面更靠近所述第二端盖。
  10. 根据权利要求3-9任一项所述的端盖组件,其中,所述第一端盖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第二区域围设于所述第一区域的周围;
    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区域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一区域的厚度,所述第一引出孔设置于所述第一区域内。
  11.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端盖组件,其中,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区域具有面向所述第二端盖的第一表面,所述第一区域局部沿面向所述第二端盖的方向凸出于所述第一表面。
  12.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端盖组件,其中,所述第一区域包括沿面向所述第二端盖的方向凸出于所述第一表面的第一凸部;
    所述端盖组件还包括第一绝缘件,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一绝缘件至少部分设置于第一端盖和所述主体部之间,以绝缘隔离所述主体部和所述第一端盖;
    其中,第一绝缘件设置有用于避让所述第一凸部的第一避让部。
  13. 根据权利要求10-12任一项所述的端盖组件,其中,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区域具有背离所述第二端盖的第二表面,所述第一区域局部沿背离所述第二端盖的方向凸出于所述第二表面。
  14. 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端盖组件,其中,所述第一区域包括沿背离所述第二端盖的方向凸出于所述第二表面的第二凸部;
    所述端盖组件还包括第二绝缘件,所述电极端子还包括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连接于所述端子本体;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一限位部位于所述第一端盖背离所述第二端盖的一侧,所述第二绝缘件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第一端盖和所述第一限位部之间,以绝缘隔离所述第一端盖和所述第一限位部;
    其中,第二绝缘件设置有用于避让所述第二凸部的第二避让部。
  15. 根据权利要求1-14任一项所述的端盖组件,其中,所述端盖组件还包括第一绝缘件,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一绝缘件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第一端盖和所述第二端盖之间,以绝缘隔离所述第一端盖和所述第二端盖;
    其中,所述采集件嵌设于所述第一绝缘件内。
  16. 根据权利要求1-15任一项所述的端盖组件,其中,所述电极端子还包括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均连接于所述端子本体;
    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一限位部位于所述第一端盖背离所述第二端盖的一侧,所述第二限位部位于所述第二端盖背离所述第一端盖的一侧,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第二限位部用于配合限制所述第一端盖和所述第二端盖。
  17. 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端盖组件,其中,所述端盖组件还包括第二绝缘件;
    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绝缘件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第一端盖和所述第一限位部之间,以绝缘隔离所述第一端盖和所述第一限位部。
  18. 根据权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端盖组件,其中,所述端盖还包括第三绝缘件;
    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三绝缘件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第二端盖和所述第二限位部之间,以绝缘隔离所述第二端盖和所述第二限位部。
  19. 根据权利要求1-18任一项所述的端盖组件,其中,所述主体部的厚度为D,满足:0.1mm≤D≤1.5mm。
  20. 根据权利要求1-19任一项所述的端盖组件,其中,所述连接部与所述主体部一体成型。
  21. 一种电池组件,包括:
    第一壳体,用于容纳第一电极组件;
    第二壳体,用于容纳第二电极组件;
    如权利要求1-20任一项所述的端盖组件,所述第一端盖封闭所述第一壳体的开口,所述第二端盖封闭所述第二壳体的开口,所述电极端子用于实现所述第一电极组件和所述第二电极组件电连接。
  22. 一种电池,包括:
    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电池组件。
  23. 一种用电设备,包括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电池。
PCT/CN2022/109154 2022-07-29 2022-07-29 端盖组件、电池组件、电池及用电设备 WO2024021085A1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22/109154 WO2024021085A1 (zh) 2022-07-29 2022-07-29 端盖组件、电池组件、电池及用电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22/109154 WO2024021085A1 (zh) 2022-07-29 2022-07-29 端盖组件、电池组件、电池及用电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4021085A1 true WO2024021085A1 (zh) 2024-02-01

Family

ID=897050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PCT/CN2022/109154 WO2024021085A1 (zh) 2022-07-29 2022-07-29 端盖组件、电池组件、电池及用电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WO (1) WO2024021085A1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331907A (ja) * 2002-05-09 2003-11-2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密閉型二次電池
CN207021335U (zh) * 2017-07-31 2018-02-16 惠州市蓝微新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包的采集端子
CN111341985A (zh) * 2020-03-10 2020-06-26 江苏奥特帕斯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盖板以及包含该电池盖板的电池系统
CN112838324A (zh) * 2019-11-22 2021-05-25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电池模组、电池包及汽车
CN112838325A (zh) * 2019-11-22 2021-05-25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电池模组、电池包和电动车
CN113054330A (zh) * 2019-12-26 2021-06-29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模组和具有其的动力电池包、电动汽车
CN215527830U (zh) * 2021-05-20 2022-01-14 天能新能源(湖州)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331907A (ja) * 2002-05-09 2003-11-2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密閉型二次電池
CN207021335U (zh) * 2017-07-31 2018-02-16 惠州市蓝微新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包的采集端子
CN112838324A (zh) * 2019-11-22 2021-05-25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电池模组、电池包及汽车
CN112838325A (zh) * 2019-11-22 2021-05-25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电池模组、电池包和电动车
CN113054330A (zh) * 2019-12-26 2021-06-29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模组和具有其的动力电池包、电动汽车
CN111341985A (zh) * 2020-03-10 2020-06-26 江苏奥特帕斯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盖板以及包含该电池盖板的电池系统
CN215527830U (zh) * 2021-05-20 2022-01-14 天能新能源(湖州)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3092757A1 (zh) 电池单体及其制造方法和制造设备、电池以及用电设备
CN216054941U (zh) 电池单体、电池以及用电设备
WO2023174266A1 (zh) 壳体、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设备
WO2024027034A1 (zh) 端盖组件、电池单体、电池以及用电装置
CN218351639U (zh) 端盖组件、电池组件、电池及用电设备
CN216213945U (zh) 电池单体、电池和用电装置
US20240128604A1 (en) Battery cell, battery, electrical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device for battery cell
WO2023280232A1 (zh) 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CN216085074U (zh) 端盖组件、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设备
US20240055705A1 (en) Battery cell, battery, power consum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nufacturing battery cell
WO2023216829A1 (zh) 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WO2023246152A1 (zh) 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WO2023185327A1 (zh) 端盖、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设备
US20230223669A1 (en) Battery cell, battery, electrical device, and method and device for manufacturing battery cell
CN218602681U (zh) 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设备
WO2023065186A1 (zh) 电池单体、电池、用电设备、电池单体的制备方法及装置
WO2024021085A1 (zh) 端盖组件、电池组件、电池及用电设备
WO2024016351A1 (zh) 端盖组件、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设备
WO2024045058A1 (zh) 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设备
WO2023206451A1 (zh) 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设备
WO2024031660A1 (zh) 端盖组件、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设备
WO2024016487A1 (zh) 电池单体、电池以及用电装置
WO2024077630A1 (zh) 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设备
WO2024040384A1 (zh) 电池单体、电池以及用电装置
WO2023225903A1 (zh) 电池单体、电池以及用电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121 Ep: the epo has been informed by wipo that ep was designated in this application

Ref document number: 22952532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EP

Kind code of ref document: A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