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2023104103A1 - 血流导向支架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血流导向支架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WO2023104103A1
WO2023104103A1 PCT/CN2022/137274 CN2022137274W WO2023104103A1 WO 2023104103 A1 WO2023104103 A1 WO 2023104103A1 CN 2022137274 W CN2022137274 W CN 2022137274W WO 2023104103 A1 WO2023104103 A1 WO 2023104103A1
Authority
WO
WIPO (PCT)
Prior art keywords
blood flow
flow guiding
braided
tubular body
wir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PCT/CN2022/137274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French (fr)
Inventor
张�杰
李晨雨
刘香东
Original Assignee
聚辉医疗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CN202111518898.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CN113995551A/zh
Priority claimed from CN202211530071.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CN115998500A/zh
Application filed by 聚辉医疗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聚辉医疗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WO2023104103A1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WO2023104103A1/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2/00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i.e. artificial substitutes or replacements for parts of the body; Appliances for connecting them with the body;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 A61F2/02Prostheses implantable into the body
    • A61F2/04Hollow or tubular parts of organs, e.g. bladders, tracheae, bronchi or bile ducts
    • A61F2/06Blood vesse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2/00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i.e. artificial substitutes or replacements for parts of the body; Appliances for connecting them with the body;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 A61F2/02Prostheses implantable into the body
    • A61F2/04Hollow or tubular parts of organs, e.g. bladders, tracheae, bronchi or bile ducts
    • A61F2/06Blood vessels
    • A61F2/07Stent-graf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2/00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i.e. artificial substitutes or replacements for parts of the body; Appliances for connecting them with the body;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 A61F2/95Instru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lacement or removal of stents or stent-grafts
    • A61F2/962Instru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lacement or removal of stents or stent-grafts having an outer sleeve
    • A61F2/966Instru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lacement or removal of stents or stent-grafts having an outer sleeve with relative longitudinal movement between outer sleeve and prosthesis, e.g. using a push rod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Cardiology (AREA)
  • Oral & Maxillofacial Surgery (AREA)
  • Transplantation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 (AREA)
  • Pulmonology (AREA)
  • Media Introduction/Drainage Providing Device (AREA)

Abstract

一种血流导向支架(100,100a,100b,100c,100d,100f),包括:管状主体(101,101a,101b,101c,101f),管状主体(101,101a,101b,101c,101f)由两根或两根以上的编织丝(110,110a,110d,110f)交错编织而成,管状主体(101,101a,101b,101c,101f)包括沿轴向相对设置的近端(103,103a,103b,103c,103d)和远端(105,105a,105b,105c),每一编织丝(110,110a,110d,110f)包括第一端(111,111a)和第二端(112,112a),第一端(111,111a)和第二端(112,112a)位于管状主体(101,101a,101b,101c,101f)的近端(103,103a,103b,103c,103d)和/或远端(105,105a,105b,105c),管状主体(101,101a,101b,101c,101f)靠近第一端(111,111a)和/或第二端(112,112a)的末端的编织丝(110,110a,110d,110f)的交叉点(117)被束缚。血流导向支架(100,100a,100b,100c,100d,100f)由于靠近第一端(111,111a)和/或第二端(112,112a)的末端的编织丝(110,110a,110d,110f)的交叉点(117)被束缚,可以降低编织好的编织丝(110,110a,110d,110f)散开的可能性,较大程度上避免血流导向支架(100,100a,100b,100c,100d,100f)出现变形或坍塌等问题,而且无需将两根编织丝(110,110a,110d,110f)对准,生产效率较高。还提供一种血流导向支架(100,100a,100b,100c,100d,100f)系统。

Description

血流导向支架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血流导向支架及系统。
背景技术
本部分提供的仅仅是与本公开相关的背景信息,其并不必然是现有技术。
颅内动脉瘤多为发生在颅内动脉管壁上的异常膨出,是造成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首位病因。而蛛网膜下腔出血是临床上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类型之一。动脉瘤治疗的手段主要有手术夹闭和介入治疗两种,临床试验发现,动脉瘤患者介入治疗的死亡率比手术治疗更低。
血流导向支架是近几年新兴的颅内动脉瘤治疗方法,其原理为重建动脉瘤处血管的正确路径,恢复血流方向,可以重塑颅内血管的血流方向,并逐渐使动脉瘤缩小直至消失,比起弹簧圈栓塞治疗,血流导向支架安全性较高,效果较好,适应性较广。
请参阅图1,现有技术的血流导向支架11一般是由多股金属丝编织而成,导致血流导向支架11的端部具有多个松散的丝头12。在微导管推送血流导向支架过程中,丝头11会对微导管内壁产生剐蹭现象,导致微导管内壁损伤,内膜可能随血流导向支架带入人体,而且丝头12容易扎近微导管内壁或血管内壁,导致血流导向支架11输送不畅。另外松散的编织丝会影响血流导向支架11结构稳定性,使血流导向支架11在血管中容易出现变形,管腔坍塌的问题。若在加工血流导向支架11时通过焊接等方式将松散的丝头两两封闭可改善血流导向支架11剐蹭、散开的情况,但由于丝头12数量较多,封闭时需要将两个丝头12对准,使得血流导向支架11的加工时长增加,同时也加大了血流导向支架11的生产工艺的复杂程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至少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之一。该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血流导向支架,该血流导向支架包括:管状主体,所述管状主体由两根或两根以上的编织丝交错编织而成,所述管状主体包括沿轴向相对设置的近端和远端,每一所述编织丝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位于所述管状主体的所述近端和/或远端,所述管状主体靠近所述第一端和/或所述第二端的末端的所述编织丝的交叉点被束缚。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血流导向支架,由于靠近第一端和/或第二端的末端的编织丝的交叉点被束缚,可以降低编织好的编织丝散开的可能性,较大程度上避免血流导向支架出现变形或坍塌等问题,而且无需将两根编织丝对准,生产效率较高。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血流导向支架,包括管状主体,所述管状主体由两根或两根以上的编织丝交错编织而成,所述管状主体包括沿其轴向相对设置的近端和远端,部分所述编织丝断开并构成至少一对相对设置的自由端。
根据本实施例的血流导向支架,由于部分编织丝被切断,因此管状主体的柔顺性得到增强,对于带有弯曲角度的血管,展开后的管状主体能够跟随血管而弯曲,管状主体的弯曲段能够与血管壁紧密贴合。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血流导向支架系统,所述输送器及上述任一所述的血流导向支架,所述输送器包括输送导丝、推送杆、显影弹簧线圈、第一显影件、第二显影件及弹性垫圈,所述输送导丝的远端与所述推送杆的近端连接,所述显影弹簧线圈、所述第一显影件、所述弹性垫圈及所述第二显影件从远端至所述近端依次套设在所述输送导丝上,所述血流导向支架套设于所述输送导丝,所述血流导向支架的近端至少部分超出所述弹性垫圈,超出所述弹性垫圈的部分覆盖在所述第二显影件上。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 不认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血流导向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血流导向支架系统在微导管内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的血流导向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在A处的放大图;
图5为本申请另一实施方式的血流导向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制作图3所示的血流导向支架的模棒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所示的模棒与编织机组装后与编织线连接过程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编织好的支架在模棒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2所示的输送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第二实施例中的血流导向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第三实施例中的血流导向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第四实施例中的血流导向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第五实施例中的血流导向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图13在B处的放大图;
图15为本申请第六实施例中的输送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申请第七实施例中的血流导向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图16所示的血流导向支架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申请又一实施方式的血流导向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9为图18所示的血流导向支架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20为本申请又一实施方式的血流导向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1为本申请又一实施方式的血流导向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2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锚定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3为图16所示的血流导向支架在血管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24为图16所示的血流导向支架在弯曲血管中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应理解的是,文中使用的术语仅出于描述特定示例实施方式的目的,而无意于进行限制。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地指出,否则如文中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以及“所述”也可以表示包括复数形式。术语“包括”、“包含”、“含有”以及“具有”是包含性的,并且因此指明所陈述的特征、步骤、操作、元件和/或部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存在或者添加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步骤、操作、元件、部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尽管可以在文中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多个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部段,但是,这些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部段不应被这些术语所限制。这些术语可以仅用来将一个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与另一区域、层或部段区分开。除非上下文明确地指出,否则诸如“第一”、“第二”之类的术语以及其它数字术语在文中使用时并不暗示顺序或者次序。因此,以下讨论的第一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在不脱离示例实施方式的教导的情况下可以被称作第二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
为了便于描述,可以在文中使用空间相对关系术语来描述如图中示出的一个元件或者特征相对于另一元件或者特征的关系,这些相对关系术语例如为“内部”、“外部”、“内侧”、“外侧”、“下面”、“下方”、“上面”、“上方”等。这种空间相对关系术语意于包括除图中描绘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者操作中装置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在图中的装置翻转,那么描述为“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下面”或者“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下方”的元件将随后定向为“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上面”或者“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上方”。因此,示例术语“在……下方”可以包括在上和在下的方位。装置可以另外定向(旋转90度或者在其它方向)并且文中使用的空间相对关系描述符相应地进行解释。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 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由「一数值至另一数值」表示的范围,是一种避免在说明书中一一列举该范围中的所有数值的概要性表示方式。因此,某一特定数值范围的记载,涵盖该数值范围内的任意数值以及由该数值范围内的任意数值界定出的较小数值范围,如同在说明书中明文写出该任意数值和该较小数值范围一样。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将使用时距离操作者近的一端称为“近端”,将距离操作者远的一端称为“远端”,并依据此原理定义血流导向支架的任一部件的“近端”和“远端”。“轴向”一般是指血流导向支架在被输送时的长度方向,“径向”一般是指血流导向支架的与其“轴向”垂直的方向,并依据此原理定义血流导向支架的任一部件的“轴向”和“径向”。
请参阅图2,本申请一实施例的血流导向支架系统10包括血流导向支架100及输送器200,输送器200用于将血流导向支架100输送至病变位置(如动脉瘤)处。
请参阅图3及图4,本申请一实施例的血流导向支架100包括管状主体101,管状主体101由两根或两根以上的编织丝110交错编织而成。管状主体101包括沿轴向相对设置的近端103和远端105,每一编织丝110包括第一端111和第二端112,第一端111和第二端112位于管状主体101的近端103和/或远端105。编织丝110的第一端111和第二端112的末端均设置有圆滑结构114,圆滑结构114的径向尺寸大于编织丝110的径向尺寸。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端111和第二端112分别为编织丝110的两个自由端,第一端111可以全部位于管状主体101的远端,第二端112可以全部位于管状主体101的近端;或者第一端111和第二端112均位于管状主体101的近端103或远端105。
上述血流导向支架100,通过在第一端111和第二端112的末端设置有圆滑结构114,可以防止血流导向支架100对微导管内壁产生剐蹭现象,减少微导管内壁的损伤;圆滑结构114还可以防止血流导向支架100的编织丝110的末端 扎进微导管内壁或者血管内壁,提高血流导向支架100输送的顺畅性;而且圆滑结构114还可以起到卡位作用,在一定程度上防止编织好的编织丝110散开,降低血流导向支架100在血管内出现变形、管腔坍塌等问题的可能性。
在一实施例中,血流导向支架100由16-96根编织丝110编织定型而成。在一实施例中,血流导向支架100由24根、36根、48根或64根编织丝110编织。在一实施例中,编织丝110的丝径为0.01mm-0.05mm。在一实施例中,编织丝110的丝径为0.02mm-0.03mm。在一实施例中,PPI在230-300之间(PPI为编织纬密,即1英寸支架的轴向长度内的目数)。在一实施例中,PPI在250-280之间。在一实施例中,热定型后的血流导向支架100的直径为1mm-10mm,长度为1mm-100mm。在一实施例中,热定型后的血流导向支架100的直径为2mm-7mm,长度为5mm-65mm。
在一实施例中,编织丝110包括内芯及包裹在内芯上的外层,内芯采用显影材料,例如,铂金及其合金、或钽等显影性较好的金属材料,外层采用弹性材料,例如钴镍合金、镍钛合金等。由于内芯采用可显影材料,可以使血流导向支架10能有效的在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下显影,能够可靠观测到血流导向支架100与血管的贴合情况。在一实施例中,内芯铂金占编织丝110的20%-50%。在一实施例中,内芯铂金占编织丝110的20%-35%。
在一实施例中,编织丝110的表面设置有涂层。在一实施例中,编织丝110靠近管状主体101的中心轴的表面(即与血流接触的表面)设置有肝素涂层,能够有效减少血流导向支架100的内表面血栓的发生,防止患者植入血流导向支架后出现血栓导致支架内狭窄的并发症。在一实施例中,编织丝110远离管状主体101中心轴的表面(与血管壁接触的表面)设置有磷酸胆碱涂层,可以加快内皮细胞的爬覆。
请继续参阅图3,第一端111和第二端112均位于管状主体101的近端103,远端105通过编织丝110的中部弯折形成圆弧状结构形成,圆弧状结构能够有效防止远端的编织丝110散开,降低血流导向支架100在血管中出现变形的概率。在一实施例中,圆弧状结构包括长圆弧状结构113和短圆弧状结构115,长圆弧状结构113和短圆弧状结构115间隔排列。由于长圆弧状结构113和短圆弧 状结构115间隔排列,在压缩过程中,长圆弧状结构113和短圆弧状结构115可以分在两个不同截面挤压,由此可以减小血流导向支架100在微导管内的压缩内,减小推送时的阻力。
需要说明的是,在一实施例中,第一端111和第二端112均位于管状主体101的远端105,近端103通过编织丝110的中部弯折形成圆弧状结构形成。
在一实施例中,编织丝110的中部弯折成圆弧状后从远端至近端形成两根基本平行的平行丝,然后再分别以一定的角度向两边延伸。在一实施例中,圆弧状的直径为0.32mm-0.36mm,长圆弧状结构113和短圆弧状结构115的圆弧状的直径基本相同,长圆弧状结构113的平行丝的长度大于短圆弧状结构115的平行丝的长度,长圆弧状结构113的长度(圆弧状与平行丝的长度之和)为0.5mm-1.5mm,短圆弧状结构115的长度(圆弧状与平行丝的长度之和)为0.2mm-0.8mm,平行丝以100°-145°的夹角向两边编织形成管状主体101,管状主体101的近端103形成多个编织丝末端(即第一端111和第二端112)。
在一实施例中,管状主体101采用24根编织丝110编织,24根编织丝110在中部弯折形成48根丝,其中12根编织丝110弯折形成长圆弧状结构113,12根编织丝110弯折形成短圆弧状结构115,长圆弧状结构113和短圆弧状结构115间隔排列,24根编织丝弯折后形成的48根丝螺旋1压2或1压1的方式编织,PPI在280,编织完成后48根丝的末端采用圆滑结构114,得到血流导向支架100。
在一实施例中,圆滑结构114为通过将第一端111和第二端112的编织丝110末端热熔形成圆球或类圆球结构。在一实施例中,圆滑结构114为通过胶水包裹第一端111和第二端112的编织丝110末端形成圆球或类圆球结构。在一实施例中,圆滑结构114也可以是显影金属热熔在编织丝的末端形成的圆球或类圆球结构。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类圆球结构”是指与圆球结构类似,但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圆球结构,如椭球形结构等。
在一实施例中,位于远端105的第一端111和第二端112的圆滑结构114的连线位于至少两个不同的圆周面上,即,位于远端105的所有圆滑结构114不在同一平面上,可以降低远端105在压缩后的截面面积,减小血流导向支架 100在微导管内的压缩力,减小推送时的阻力。
在一实施例中,圆滑结构114的径向尺寸为编织丝110的径向尺寸的1.1倍-2倍,可以起到卡位的作用,防止编织好的编织丝110散开,降低血流导向支架100在血管内出现变形、管腔坍塌等问题的可能性,而且对血流导向支架100的压缩直径影响较小,不会导致所需的微导管的尺寸的增加。
请继续参阅图3,近端103和远端105呈喇叭状。在一实施例中,近端103和远端105的直径大于管状主体101中间位置的直径。在一实施例中,管状主体101的中间位置大致呈圆柱形,近端103和远端105均呈喇叭状,近端103或远端105的边线与管状主体101的纵向中心轴之间的夹角为10°-45°。在一实施例中,近端103或远端105的边线与管状主体101的纵向中心轴之间的夹角为15°-30°。在一实施例中,近端103或远端105的轴向长度为0.1mm-2.5mm。在一实施例中,近端103或远端105的轴向长度为0.15mm-0.3mm。在一实施例中,近端103和远端105的直径比管状主体101中间位置的直径大0.2mm-2mm。在一实施例中,近端103和远端105的直径比管状主体101中间位置的直径大0.3mm-0.6mm。
请参阅图3及图4,在一实施例中,管状主体101靠近第一端111和第二端112的末端的编织丝110的交叉点被束缚,即交叉点位置的两根编织丝在交叉点的位置被束缚,可以降低编织好的编织丝110散开的可能性,较大程度上避免血流导向支架100出现变形或坍塌等问题。请继续参阅图3,距离圆滑结构114第二圈的交叉点117通过胶水或高分子材料固定住。请参阅图5,在一实施例中,也可以将距离圆滑结构114最近的一圈的编织网孔118用胶水或高分子薄膜材料填充,例如,用浸提的方式,将距离圆滑结构114最近的一圈的网孔用高分子薄膜材料填充。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将距离圆滑结构114的交叉点束缚,例如,用丝线束缚,或者用其中一条编织丝穿孔,另一编织丝穿过孔的方式束缚、或者通过焊接固定等。
在一实施例中,靠近圆滑结构114的编织丝110采用1压1的方式编织,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编织好的编织丝110散开,降低血流导向支架100出 现变形或者坍塌等问题的发生率。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将靠近圆滑结构114的交叉点选择性的固定,例如,在靠近圆滑结构114最近一圈或两圈的交叉点选择部分进行束缚,如径向相邻两个交叉点仅束缚其中一个。
本申请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血流导向支架100的制作过程,其包括如下步骤:
S11、制作编织模棒30。请参阅图6,模棒30包括第一锥形部分310、圆筒部分320及第二锥形部分330,圆筒部分320连接第一锥形部分310及第二锥形部分330。第一锥形部分310的轴向长度大于1mm,锥度为15°-45°,第一锥形部分310设置有挂杆311,挂杆311沿圆周方向设置高低两排,两排挂杆311的数量相等,高低挂杆311错开排列。在一实施例中,两排挂杆311之间的轴向距离为0.5mm-1.0mm。在一实施例中,每排的挂杆311的数量为12个。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编织模棒30是为了得到近端103及远端105均为喇叭状的血流导向支架100,如果只需要血流导向支架100的近端103或远端105中的一端呈喇叭状,可以选择无第一锥形部分310或第二锥形部分330的编织模棒,如果无需血流导向支架100的近端103或远端105呈喇叭状,可以选择不带第一锥形部分310及第二锥形部分330的编织模棒,挂杆311可设置在圆筒部分320。
S12、请一并参阅图7,将编织模棒310装配在编织机40的中央位置,并将编织丝110的中间位置挂在模棒30的挂杆311上,编织丝110的两端分别挂在编织机40的两个编织锭杆410上,同理将其他编织丝110分别挂在挂杆311及锭杆410上,所有锭杆410按照预设的路线在转盘420上运动,使编织模棒30上的编织丝110以螺旋1压1或者1压2的形式互相编织,在编织模棒310编织好的支架如图8所示。
S13、将编织好的支架及编织模棒310一同放入热处理炉进行热处理定型。在一实施例中,控制热处理的温度为500-900℃,使其保持预定型的形状。
S14、将编织好的支架的端部的丝末端进行圆滑处理。在一实施例中,采用热熔的工艺将编织丝110的末端形成圆球或类圆球结构。在一实施例中,通过 点胶的方式,用胶水包裹编织丝的末端形成圆球或类圆球结构。
请参阅图9,输送器200包括输送导丝210、推送杆220、显影弹簧线圈230、第一显影件240、第二显影件250及弹性垫圈260,推送杆220的远端与输送导丝210的近端连接,显影弹簧线圈230、第一显影件240、弹性垫圈260及第二显影件250从远端至近端依次套设在输送导丝210上。
在一实施例中,输送导丝210的直径从远端到近端逐渐增加,输送导丝210远端端部的直径为0.03mm-0.1mm,近端端部的直径为0.1mm-0.2mm。输送导丝210的材质为不锈钢或镍钛合金。
在一实施例中,显影弹簧线圈230固定于输送导丝210的最远端,即显影弹簧线圈230位于输送器200的最远端,以保证输送器200的远端在DSA下可见,从而帮助确定输送器200相对于周围血管的位置和运动方向。在一实施例中,显影弹簧线圈的近端通过焊接固定在输送导丝210上。在一实施例中,显影弹簧线圈230由金属丝线绕制而成,金属丝线的材质可以为铂、钨、金、银、钽、镍钛合金、钴铬合金、铂钨合金、铂铱合金等,所用的金属丝线在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下具有一定的显影性,金属丝线的丝径在0.01到0.1mm之间。在一实施例中,显影弹簧线圈230的直径在0.2-0.5mm之间。在一实施例中,显影弹簧线圈230的长度在5mm-30mm。在一实施例中,显影弹簧线圈230的长度在10-20mm。
弹性垫圈260套设在输送导丝210上,弹性垫圈260用于与血流导向支架100固定。在一实施例中,弹性垫圈260为双层结构,内层为高分子材质圆管,圆管的材质可以为聚丙烯、聚酰亚胺等,外层为硅胶、TPU(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或其他弹性高分子材料。在一实施例中,内层的内径为0.16mm-0.25mm,外径为0.3mm-0.4mm,外层的外径为0.40mm-0.60mm,外层的内径根据内层的外径而定,弹性垫圈260的长度为1mm-5mm,较优的,弹性垫圈260的长度为2mm-3.5mm。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弹性垫圈260的尺寸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计,与具体的输送导丝210匹配。
第一显影件240及第二显影件250位于输送导丝210的近端,第一显影件240位于弹性垫圈260的远端,第二显影件250位于弹性垫圈260的近端。具体 的,第一显影件240的近端与弹性垫圈260的远端抵靠,第二显影件250的远端与弹性垫圈260的近端抵靠。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显影件240的材质铂、钨、金、银、钽、镍钛合金、钴铬合金、铂钨合金、铂铱合金等。请参阅图8,第一显影件240的远端为锥体状,近端为圆柱状,可以防止输送器100在进出微导管时剐蹭微导管。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显影件240的圆柱体的外径与弹性垫圈260的外径基本相同,即,第一显影件116的外表面与垫圈115基本齐平。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显影件240的圆柱体的外径为0.3mm-0.5mm。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显影件240的锥体状的轴向长度为0.5mm-2mm,较优的,锥体状的轴向长度为1mm,锥体状远离圆柱状的一端的外径为0.2mm-0.3mm。
请参阅图9,第二显影件250呈圆柱状。在一实施例中,第二显影件250的内径为0.1mm-0.3mm,外径为0.3mm-0.6mm,较优的,外径为0.4mm-0.5mm。第二显影件250的材质与第一显影件240的材质相同。血流导向支架100与输送器200装载后,血流导向支架100的近端至少部分超出弹性垫圈260,超出弹性垫圈260的部分覆盖在第二显影件250,即,血流导向支架100的近端至少覆盖部分第二显影件250,通过第一显影件240及第二显影件250可以大致判断血流导向支架100是否相对输送器200发生移位。
请一并参阅图9,推送杆220的远端与输送导丝210的近端连接,推送杆220的外径大于输送导丝210的外径。在一实施例中,输送导丝210的近端插设于推送杆220的远端内,并通过焊接与推送杆220固定。在一实施例中,推送杆220的外径为0.4mm-0.6mm。推送杆220远端的硬度小于推送杆220近端的硬度。推送杆220的远端部分为海波管,具体的,推送杆220的远端部分可以通过镍钛合金或不锈钢金属管经激光雕刻螺旋形镂空槽形成。
请一并参阅图2、图3及图9,在使用过程中,将血流导向支架100穿过输送器200的输送导丝210,血流导向支架100的近端103至少部分覆盖第二显影件250,且不超出第二显影件250的近端,远端105覆盖在显影弹簧线圈230上,血流导向支架100与输送器200可预装在导入鞘(图未示),通过导入鞘一并推送至微导管50中。
在微导管50中输送血流导向支架100时,由于血流导向支架100的远端105 通过编织丝110弯折形成圆弧状结构,即,血流导向支架100的远端为封闭结构,可以防止血流导向支架100的远端105对微导管50的内壁造成损伤或刮坏内壁,而且可以防止血流导向支架100的远端105的编织丝110散开,造成血流导向支架100变形或管腔坍塌等情况。另外,当血流导向支架100释放位置不合适时,将血流导向支架100需要重新拉回微导管50时,由于血流导向支架100的近端103的编织丝110的末端采用圆滑结构114,可以有效防止血流导向支架100的近端103的编织丝110刮伤微导管50的内壁,圆滑结构114还可以防止血流导向支架100的编织丝110的末端扎进微导管内壁或者血管内壁,提高血流导向支架100输送的顺畅性。
请参阅图10,本申请第二实施例的血流导向支架系统与第一实施例的血流导向支架系统10的结构大体相同,不同之处主要在于:血流导向支架100a的编织丝110a的第一端111a位于管状主体101a的近端103a,编织丝110a的第二端112a位于管状主体101a的远端105a,第一端111a及第二端112a的末端均设置有圆滑结构114a。
在一实施例中,多个第一端111a的圆滑结构114a在近端的连线在不同的圆周面上,多个第二端112a的圆滑结构114a在远端的连线在不同的圆周面上,即第一端111a上的圆滑结构114a不在同一圆周面上,第二端112a的圆滑结构114a不在同一圆周面上,可以有效降低血流导向支架100a的压缩直径,降低推送阻力。
在一实施例中,只有远端105a靠近圆滑结构114a的交叉点被束缚。在一实施例中,只有近端103a靠近圆滑结构114a的交叉点被束缚。在一实施例中,近端103a和远端105a靠近圆滑结构114a的交叉点均被束缚。
在微导管50中输送血流导向支架100a时,由于血流导向支架100a的远端105通过编织丝110a设置有圆滑结构114a,可以防止血流导向支架100的远端105a对微导管50的内壁造成损伤或刮坏内壁,圆滑结构114a还可以防止血流导向支架100a的编织丝110a的末端扎进微导管内壁或者血管内壁,提高血流导向支架100a输送的顺畅性;而且圆滑结构114a还可以起到卡位作用,在一定程度上防止编织好的编织丝110a在释放时散开,可以防止血流导向支架100a 的远端105a的编织丝110a在释放时散开,造成血流导向支架100a变形或管腔坍塌等情况。另外,当血流导向支架100a释放位置不合适时,将血流导向支架100a需要重新拉回微导管50时,由于血流导向支架100a的近端103a的编织丝110a的末端采用圆滑结构114a,可以有效防止血流导向支架100a的近端103a的编织丝110a刮伤微导管50的内壁。
请参阅图11,本申请第三实施例的血流导向支架系统与第一实施例的血流导向支架系统10的结构大体相同,不同之处主要在于:血流导向支架100b的近端103b与远端105b的直径与管状主体101b的中间位置的直径一致。
请参阅图12,本申请第四实施例的血流导向支架系统与第二实施例的血流导向支架系统的结构大体相同,不同之处主要在于:血流导向支架100c的近端103c与远端105c的直径与管状主体101c的中间位置的直径一致。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血流导向支架还可以是只有一端为喇叭状,例如远端为喇叭状,或者近端为喇叭状。
请参阅图13及图14,本申请第五实施例的血流导向支架系统与实施例一的血流导向支架系统10的结构大体相同,不同之处主要在于:血流导向支架100d靠近圆滑结构114d的交叉点位置的两根编织丝110d,其中一根编织丝110d的端部弯折形成钩状结构119d,另一根编织丝110d穿过钩状结构119d,可以较好地防止相交的两根编织丝110d散开,进一步降低血流导向支架100d出现变形甚至管腔坍塌的发生率。在图示的实施例中,血流导向支架100d的近端103d的相交的两根编织丝110d中,其中一根编织丝110d的端部弯折形成钧状119d,另一根编织丝110d穿过钩状结构119d。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假设血流导向支架的两端均设置有圆滑结构,可以只在一端设置钧状结构,也可以在两端均设置有钩状结构。
请参阅图15,本申请第六实施例的血流导向支架系统与第一实施例的血流导向支架系统10基本相同,不同之处主要在于:输送器200e的输送导丝210e与推送杆220e为一体结构,一体结构可以减少焊点数量,提高结构稳定性,降低输送器200e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断裂的可能性。具体的,推送杆220e与输送导丝210e由同一根金属丝制成。输送导丝210e的结构、显影弹簧线圈、第一显影 件、第二显影件、弹性垫圈的结构与实施例一结构相同,在此不再赘述。推送杆220e为实心结构,包括近端部分221e及与近端部分221e连接的远端部分222e,近端部分221e呈圆柱状,即为等径金属丝,直径为0.35mm-0.55mm,远端部分222e的金属丝呈由近端至远端直径逐渐减小的锥体状,并在金属丝外套设有弹簧线圈223e,弹簧线圈223e的直径与远端部分222e最大处的直径匹配,弹簧线圈223的远端与远端部分222e的远端通过焊接固定,通过弹簧线圈223e以增加远端部分的柔顺性。在一实施例中,远端部分222e的轴向长度为20-50mm。
请参阅图16,本申请第7实施例的血流导向支架100f包括管状主体101f,管状主体101f是由两根或两根以上的编织丝110f交错编织而成,管状主体101f包括沿其轴向相对设置的近端和远端,部分编织丝110f切断并构成至少一对相对设置的自由端。
具体地,自由端是由部分编织丝切断所构成的,自由端的开设数量此处不作限制,一根编织丝110f可开设有多对自由端,或者一根编织丝110f仅开设有一对自由端皆可,编织丝110f的材料为镍钛材质或钴铬材质的金属丝或者显影包芯丝,由此编织丝110f编织而成的管状主体101f具有形状记忆,将血流导向支架从微导管脱出后其自身膨胀并展开。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编织丝110f是沿其延伸方向断开,断开后并不特意改变其本身的延伸方向。
参阅图23,将编织丝110f切断在切断处形成相对的自由端,将血流导向支架置于血管内并展开与血管壁贴合时,自由端能够凹陷在血管壁内,增加血流导向支架与血管壁的接触点,降低血流导向支架在血管内移位的可能性。
参阅图24,由于部分编织丝110f被切断,管状主体101f的柔顺性会增加,对于带有弯曲角度的血管,展开后的管状主体101f能够跟随血管而弯曲,管状主体101f能与血管弯曲段紧密贴合,进一步降低血流导向支架在血管内移位的可能性。
进一步的,自由端上设有锚定件119f,且所述锚定件119f的径向尺寸大于等于所述编织丝110f的径向尺寸。在图示的实施例中,每一个自由端上均设置有锚定件119f。当然,也可以是选择性地在特定的自由端设置锚定件119f。
管状主体101f采用编织丝110f在编织芯棒编织,编织芯棒的外型及尺寸根据具体管状主体101f形状而定,编织完成后放至加热炉热定型,定型完成后裁剪一段,裁剪的长度可根据实际手术情况而定,此处不做限制,最后用激光点焊机完成锚定件119f,或者通过胶水包裹编织丝的端部形成锚定件119f。
管状主体101f编织成型后的直径范围2-7mm,且编织管状主体101f的编织丝1的数量为32-72根,编织丝110f的直径选取范围为0.01-0.05mm,管状主体101f的PPI范围为230-300。较优的,编织管状主体101f的编织丝110f的数量为36根、48根或64根,编织丝110f的直径选取范围为0.02-0.03mm,管状主体101f的PPI范围为250-280。
参阅图22,锚定件119f优选为通过将编织丝110f的端部热熔形成圆球或类圆球结构;或者,锚定件119f为通过胶水包裹编织丝110f的端部形成圆球或类圆球结构;圆球或类圆球结构表面较为平滑,当血流导向支架展开后会贴紧血管壁,圆球或类圆球结构接触到血管壁后,圆球或类圆球结构能够凹陷在血管壁内,进而增加密网支架的贴壁性,使血流导向支架与血管壁紧密贴合,解决了现有血流导向支架展开后在颅内动脉管壁内移位的问题;另外,由于圆球或类圆球结构表面较为平滑,无尖锐的截面,不会造成尖锐截面刺入血管壁,进而不会造成破坏血管结构,增加了支架的使用安全性,不会造成术后二次损伤。但是锚定件的结构及形状不限如此,也可为圆柱形等。
进一步的,靠近近端的锚定件119f与编织丝110f的近端的距离大于1mm;和/或靠近远端的锚定件119f与编织丝110f的远端的距离大于1mm;距离应保持不要太近,以避免锚定件119f距离近端或远端太近,而导致编织丝110f脱离管状主体101f;沿着管状主体101f的轴向方向,相邻的锚定件119f之间的间距不应太短或太长,当相邻的锚定件119f之间的间距太短时,同时易导致编织丝110f脱离管状主体101f,而当相邻的锚定件119f之间的间距太长时,会影响锚定件119f的锚定性能和管状主体101f的柔顺性,进而使管状主体101f与血管壁的贴合紧密度受到影响;相邻的锚定件119f之间的间距优选为2mm-5mm。在本申请中,相邻的锚定件119f的间距是指在同一根编织丝110f相邻两对自由端之间的轴向距离。
自由端优选设为多对,每一编织丝110f上可均设置有至少一对自由端,也可只有其中一部分编织丝110f上设置有自由端,多对自由端可均匀设置或不均匀设置在编织丝110f均可,只要能够保证管状主体110f的锚定性能和柔顺性能即可。
参阅图16,管状主体101f包括多对自由端,多对自由端的锚定件119f沿垂直于管状主体101f的轴向而形成周向环状结构,周向环状结构的数量可为1个、2个或者3个及以上均可,当周向环状结构为1个时,多对锚定件119f构成1个周向环状结构,相比于多个周向环状结构,包括1个周向环状结构的管状主体101f的锚定性能和柔顺性能较差。
继续参阅图16,周向环状结构的数量为多个,且相邻周向环状结构沿管状主体101f的轴向间隔设置,通过多对锚定件119f构成的多个周向环状结构,管状主体101f与血管壁之间的支撑点数量增多,进一步增加了管状主体101f的锚定性能,以及进一步增加了管状主体101f的柔顺性能。
继续参阅图16和图17,周向环状结构的数量为多个时,任意两个周向环状结构上的锚定件119f数量均相同,并且沿着管状主体101f的轴向,任意两个周向环状结构上的锚定件119f相重合设置;同样的,此设置的管状主体101f与血管壁之间的支撑点数量增多,进一步增加了管状主体101f的锚定性能,以及进一步增加了管状主体101f的柔顺性能。
参阅图18,多对锚定件119f沿垂直于管状主体101f的轴向而形成周向环状结构,周向环状结构的数量可为1个、2个或者3个及以上均可,当周向环状结构为1个时,相比于多对锚定件119f构成的多个周向环状结构,包括1个周向环状结构的管状主体101的锚定性能和柔顺性能较差。
继续参阅图18,周向环状结构的数量为多个,且相邻周向环状结构沿管状主体101f的轴向间隔设置,将多对锚定件119f构成多个周向环状结构,管状主体101f与血管壁之间的支撑点数量增多,进一步增加了管状主体101f的锚定性能,以及进一步增加了管状主体101f的柔顺性能。
继续参阅图18和图19,周向环状结构的数量为多个时,任意两个周向环状结构上的锚定件119f数量均相同,并且沿着管状主体101f的轴向,相邻周向环 状结构上的锚定件119f相错开设置;与图16的结构相比,虽然锚定件119f的数量没有增加,但是增加了不同角度的锚定件119f,锚定件119f周向分布更为密集,管状主体101f在血管中周向锚定范围更广,增加锚定力,进而减小支架移位风险。
参阅图20,本实施例的管状主体101f在编织丝110f的近端和/或远端同样设有锚定件119f,锚定件119f的表面较为平滑,无尖锐的截面,不会造成尖锐截面刺入血管壁,进而不会造成破坏血管结构,增加了支架的使用安全性,不会造成术后二次损伤。
参阅图21,将编织丝110f设置为第一编织丝1101和第二编织丝1102,并且第一编织丝1101的直径大于第二编织丝1102的直径,部分第二编织丝1102断开并构成至少一对相对设置的自由端,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在第一编织丝1101上不切断形成自由端,换句话说,第一编织丝1101上不设断点;因此,由于第一编织丝1101的直径较大,并且不设断点,管状主体101f的径向支撑力得到增强,当将管状主体101f释放在血管内时,管状主体101f能够顺利在血管内的展开。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编织丝1101的直径为第二编织丝1102直径的两倍,并且第一编织丝1101均匀分配,以用于保证管状主体101f同时展开,避免管状主体101f的一侧出现无法展开或者展开较慢的问题,进而影响管状主体101f与血管壁的贴合程度;第一编织丝1101的数量优选为4-8根。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9)

  1. 一种血流导向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管状主体,所述管状主体由两根或两根以上的编织丝交错编织而成,所述管状主体包括沿轴向相对设置的近端和远端,每一所述编织丝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位于所述管状主体的所述近端和/或远端,所述管状主体靠近所述第一端和/或所述第二端的末端的所述编织丝的交叉点被束缚。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流导向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状主体距离所述第一端和/或所述第二端的末端的最近一圈或两圈的所述编织丝的交叉点通过胶水固定。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流导向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状主体距离所述第一端和/或所述第二端的末端最近一圈或两圈的编织网孔通过高分子材料填充。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流导向支架,其特征在于,靠近所述第一端和/或所述第二端的末端的所述编织丝的交叉点位置的两根所述编织丝,其中一根所述编织丝的端部弯折形成钩状结构,另一所述编织丝穿过所述钩状结构。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流导向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织丝的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的末端均设置有圆滑结构,所述圆滑结构的径向尺寸大于所述编织丝的径向尺寸。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血流导向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圆滑结构为通过将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的所述编织丝末端热熔形成圆球或类圆球结构,或者,所述圆滑结构为通过胶水包裹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的所述编织丝末端形成圆球或类圆球结构。
  7.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血流导向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及所述第二端均位于所述管状主体的所述近端,所述远端通过所述编织丝的中部弯折形成圆弧状结构形成。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血流导向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远端的多个圆弧状结构包括长圆弧状结构和短圆弧状结构,所述长圆弧状结构和所述短圆弧状结构间隔排列。
  9. 一种血流导向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管状主体,所述管状主体由两根或两根以上的编织丝交错编织而成,所述管状主体包括沿轴向相对设置的近端和远端,部分所述编织丝断开并构成至少一对相对设置的自由端。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血流导向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自由端上设置有锚定件,所述锚定件的径向尺寸大于等于所述编织丝的径向尺寸。
  11.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血流导向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状主体包括多对所述自由端,多对所述自由端的锚定件沿垂直于所述管状主体的轴向而形成周向环状结构。
  12.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血流导向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周向环状结构的数量为多个,且相邻所述周向环状结构沿所述管状主体的轴向间隔设置。
  13.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血流导向支架,其特征在于,任意两个所述周向环状结构上的所述锚定件数量均相同,沿着所述管状主体的轴向,任意两个所述周向环状结构上的所述锚定件相重合设置。
  14.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血流导向支架,其特征在于,任意两个所述周向环状结构上的所述锚定件数量均相同,沿着所述管状主体的轴向,相邻所述周向环状结构上的所述锚定件相错开设置。
  15.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密网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织丝的近端和/或远端设有所述锚定件。
  16. 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密网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锚定件为通过将所述编织丝的端部热熔形成圆球或类圆球结构;
    或者,所述锚定件为通过胶水包裹所述编织丝的端部形成圆球或类圆球结构。
  17.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密网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织丝包括第一编织丝和第二编织丝,且第一编织丝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编织丝的直径,部分所述第二编织丝断开并构成至少一对相对设置的所述自由端。
  18. 一种血流导向支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输送器及权利要求1~17任一所述的血流导向支架,所述输送器包括输送导丝、推送杆、显影弹簧线圈、第一显影件、第二显影件及弹性垫圈,所述输送导丝的远端与所述推送杆的近 端连接,所述显影弹簧线圈、所述第一显影件、所述弹性垫圈及所述第二显影件从远端至所述近端依次套设在所述输送导丝上,所述血流导向支架套设于所述输送导丝,所述血流导向支架的近端至少部分超出所述弹性垫圈,超出所述弹性垫圈的部分覆盖在所述第二显影件上。
  19. 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血流导向支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导丝和所述推送杆为一体结构。
PCT/CN2022/137274 2021-12-10 2022-12-07 血流导向支架及系统 WO2023104103A1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18898.8 2021-12-10
CN202111518898.8A CN113995551A (zh) 2021-12-10 2021-12-10 血流导向支架及系统
CN202211530071.3A CN115998500A (zh) 2022-11-30 2022-11-30 密网支架及输送系统
CN202211530071.3 2022-11-30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104103A1 true WO2023104103A1 (zh) 2023-06-15

Family

ID=867296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PCT/CN2022/137274 WO2023104103A1 (zh) 2021-12-10 2022-12-07 血流导向支架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WO (1) WO2023104103A1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62733A (zh) * 2013-10-08 2013-12-25 成都市新津事丰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血管支架
JP2014195559A (ja) * 2013-03-29 2014-10-16 日本ゼオン株式会社 消化管ステント
WO2017137577A1 (de) * 2016-02-12 2017-08-17 Innovations- Und Informationszentrum Scheiden Und Fügen E.V.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stents und stent
US20210045868A1 (en) * 2018-12-13 2021-02-18 Abbott Laboratories Stabilized fabric material for medical devices
CN113208791A (zh) * 2021-04-28 2021-08-06 聚辉医疗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输送器及血流导向支架系统
CN113995551A (zh) * 2021-12-10 2022-02-01 聚辉医疗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血流导向支架及系统
CN218247493U (zh) * 2021-12-10 2023-01-10 聚辉医疗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血流导向支架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4195559A (ja) * 2013-03-29 2014-10-16 日本ゼオン株式会社 消化管ステント
CN103462733A (zh) * 2013-10-08 2013-12-25 成都市新津事丰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血管支架
WO2017137577A1 (de) * 2016-02-12 2017-08-17 Innovations- Und Informationszentrum Scheiden Und Fügen E.V.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stents und stent
US20210045868A1 (en) * 2018-12-13 2021-02-18 Abbott Laboratories Stabilized fabric material for medical devices
CN113208791A (zh) * 2021-04-28 2021-08-06 聚辉医疗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输送器及血流导向支架系统
CN113995551A (zh) * 2021-12-10 2022-02-01 聚辉医疗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血流导向支架及系统
CN218247493U (zh) * 2021-12-10 2023-01-10 聚辉医疗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血流导向支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318224B1 (en) Stent delivery system, corresponding flow diversion device, and assembly method of flow diversion device
US7004962B2 (en) Neuroaneurysm occlusion and delivery device and method of using same
CN101808690B (zh) 具有被关节连接段分开的可重复扩展的容积段的编织阻塞装置
USRE46662E1 (en) Vascular occlusion device with an embolic mesh ribbon
EP2827784B1 (en) Occlusive devices
US6616617B1 (en) Vasoocclusive device for treatment of aneurysms
EP1720462B1 (en) Vaso-occlusive coils with non-overlapping sections
CN113995551A (zh) 血流导向支架及系统
US10456560B2 (en) Expandable tip medical devices and methods
US20150157331A1 (en) Vascular remodeling device
US20170245865A1 (en) Intralumenal Occlusion Devices Having Improved Properties
JP2007289719A (ja) 解剖学的に成型した血管閉塞デバイス
WO2020139544A2 (en) Shape adaptable multi-layered intra-saccular flow reduction device and methods of manufacturing same
CN218247493U (zh) 血流导向支架
JP2016533240A (ja) インプラントの導入および解放システム
CN116370007A (zh) 一种封堵器及系统
WO2023104103A1 (zh) 血流导向支架及系统
CN114848067A (zh) 输送导丝
CN113925653A (zh) 支架输送装置及系统
CN116473735B (zh) 血流导向支架系统
US10869673B2 (en) Embolic coil with kick-in tail
CN217310725U (zh) 输送器及血流导向支架系统
WO2022201226A1 (ja) 塞栓コイルおよびデリバリシステム
CN219354296U (zh) 密网支架及输送系统
CN116370008B (zh) 多节距编织支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121 Ep: the epo has been informed by wipo that ep was designated in this application

Ref document number: 22903524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EP

Kind code of ref document: A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