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998500A - 密网支架及输送系统 - Google Patents

密网支架及输送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998500A
CN115998500A CN202211530071.3A CN202211530071A CN115998500A CN 115998500 A CN115998500 A CN 115998500A CN 202211530071 A CN202211530071 A CN 202211530071A CN 115998500 A CN115998500 A CN 11599850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raided
tubular body
dense mesh
braided wire
mesh st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53007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晨雨
张�杰
刘香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uhui Medical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uhui Medical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uhui Medical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Juhui Medical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530071.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998500A/zh
Priority to PCT/CN2022/137274 priority patent/WO2023104103A1/zh
Publication of CN1159985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99850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dia Introduction/Drainage Providing Device (AREA)
  • Prosthe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设备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密网支架及输送系统,其中密网支架包括管状主体,所述管状主体由两根或两根以上的编织丝交错编织而成,所述管状主体包括沿其轴向相对设置的近端和远端,部分所述编织丝断开并构成至少一对相对设置的自由端,所述自由端上设有锚定件,且所述锚定件的径向尺寸大于等于所述编织丝的径向尺寸。根据本发明提供的密网支架及输送系统,很好地解决了现有密网支架展开后在颅内动脉管壁内移位的问题。

Description

密网支架及输送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设备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密网支架及输送系统。
背景技术
本部分提供的仅仅是与本公开相关的背景信息,其并不必然是现有技术。
颅内动脉瘤多为发生在颅内动脉管壁上的异常膨出,是造成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首位病因。而蛛网膜下腔出血是临床上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类型之一。动脉瘤治疗的手段主要有手术夹闭和介入治疗两种,临床试验发现,动脉瘤患者介入治疗的死亡率比手术治疗更低。
密网支架是近几年新兴的颅内动脉瘤治疗方法,其原理为重建动脉瘤处血管的正确路径,恢复血流方向,可以重塑颅内血管的血流方向,并逐渐使动脉瘤缩小直至消失,比起弹簧圈栓塞治疗,密网支架安全性较高,效果较好,对于宽大型和巨大型动脉瘤,有明显的治疗优势。
密网支架释放在颅内动脉管后,密网支架释放展开并与颅内动脉管壁相贴合,但是现有密网支架易受血流冲击等因素影响而在颅内动脉管壁内移位的问题时有发生,特别是带有弯曲角度的颅内动脉管,密网支架更易在颅内动脉管壁内移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至少解决现有密网支架展开后在颅内动脉管壁内移位的问题。该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密网支架,包括管状主体,所述管状主体由两根或两根以上的编织丝交错编织而成,所述管状主体包括沿其轴向相对设置的近端和远端,部分所述编织丝断开并构成至少一对相对设置的自由端,所述自由端上设有锚定件,且所述锚定件的径向尺寸大于等于所述编织丝的径向尺寸。
根据本发明提出的密网支架,将编织丝切断并在切断形成的相对自由端上设有锚定件,因此,将密网支架置于血管内并展开与血管壁相贴合时,锚定件能够凹陷在血管壁内,进而增加密网支架的贴壁性,使密网支架与血管壁紧密贴合;另外,由于部分编织丝被切断,因此管状主体的柔顺性得到增强,对于带有弯曲角度的血管,展开后的管状主体能够跟随血管而弯曲,管状主体的弯曲段能够与血管壁紧密贴合。
综上,根据本发明提出的密网支架能够跟血管壁紧密贴合,即使密网支架受到血流冲击等因素影响,密网支架也不会在血管内移位,很好地解决了现有密网支架展开后在颅内动脉管壁内移位的问题。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密网支架,还可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管状主体包括多对所述自由端,多对所述自由端的所述锚定件沿垂直于所述管状主体的轴向而形成周向环状结构。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周向环状结构的数量为多个,且相邻所述周向环状结构沿所述管状主体的轴向间隔设置。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任意两个所述周向环状结构上的所述锚定件数量均相同,沿着所述管状主体的轴向,任意两个所述周向环状结构上的所述锚定件相重合设置。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任意两个所述周向环状结构上的所述锚定件数量均相同,沿着所述管状主体的轴向,相邻所述周向环状结构上的所述锚定件相错开设置。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编织丝的近端和/或远端设有所述锚定件。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锚定件为通过将所述编织丝的端部热熔形成圆球或类圆球结构;
或者,所述锚定件为通过胶水包裹所述编织丝的端部形成圆球或类圆球结构。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编织丝包括第一编织丝和第二编织丝,且所述第一编织丝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编织丝的直径,部分所述第二编织丝断开并构成至少一对相对设置的自由端。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靠近近端的所述锚定件与所述编织丝的近端的距离大于1mm;
和/或靠近远端的所述锚定件与所述编织丝的远端的距离大于1mm。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输送系统,包括如上任一项所述的密网支架,还包括输送组件,所述密网支架设于所述输送组件,所述输送组件用于输送所述密网支架到达病变位置。
根据本发明的密网支架和本发明的输送系统具有相同的优势,此处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密网支架的主视图;
图2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密网支架的侧视图;
图3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中密网支架的主视图;
图4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中密网支架的侧视图;
图5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中密网支架的主视图;
图6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中密网支架的主视图;
图7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方式中锚定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密网支架安装状态下的第一结构示意图
图9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密网支架安装状态下的第二结构示意图;
图10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方式中输送系统的主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为输送系统;
10为管状主体,20为输送组件,201为装载导管,202为输送导丝,203为微导管;
1为编织丝,11为第一编织丝,12为第二编织丝,2为锚定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应理解的是,文中使用的术语仅出于描述特定示例实施方式的目的,而无意于进行限制。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地指出,否则如文中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以及“所述”也可以表示包括复数形式。术语“包括”、“包含”、“含有”以及“具有”是包含性的,并且因此指明所陈述的特征、步骤、操作、元件和/或部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存在或者添加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步骤、操作、元件、部件、和/或它们的组合。文中描述的方法步骤、过程、以及操作不解释为必须要求它们以所描述或说明的特定顺序执行,除非明确指出执行顺序。还应当理解,可以使用另外或者替代的步骤。
尽管可以在文中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多个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部段,但是,这些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部段不应被这些术语所限制。这些术语可以仅用来将一个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与另一区域、层或部段区分开。除非上下文明确地指出,否则诸如“第一”、“第二”之类的术语以及其它数字术语在文中使用时并不暗示顺序或者次序。因此,以下讨论的第一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在不脱离示例实施方式的教导的情况下可以被称作第二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
为了便于描述,可以在文中使用空间相对关系术语来描述如图中示出的一个元件或者特征相对于另一元件或者特征的关系,这些相对关系术语例如为“内部”、“外部”、“内侧”、“外侧”、“下面”、“下方”、“上面”、“上方”等。这种空间相对关系术语意于包括除图中描绘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者操作中装置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在图中的装置翻转,那么描述为“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下面”或者“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下方”的元件将随后定向为“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上面”或者“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上方”。因此,示例术语“在……下方”可以包括在上和在下的方位。装置可以另外定向(旋转90度或者在其它方向)并且文中使用的空间相对关系描述符相应地进行解释。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由「一数值至另一数值」表示的范围,是一种避免在说明书中一一列举该范围中的所有数值的概要性表示方式。因此,某一特定数值范围的记载,涵盖该数值范围内的任意数值以及由该数值范围内的任意数值界定出的较小数值范围,如同在说明书中明文写出该任意数值和该较小数值范围一样。
在本申请中,将使用时距离操作者近的一端称为“近端”,将距离操作者远的一端称为“远端”,并依据此原理定义密网支架的任一部件的“近端”和“远端”。“轴向”一般是指密网支架在被输送时的长度方向,“径向”一般是指密网支架的与其“轴向”垂直的方向,并依据此原理定义密网支架的任一部件的“轴向”和“径向”。
请参阅图10所示,本申请的输送系统100包括密网支架及输送组件20,输送组件20用于将密网支架输送至病变位置(如动脉瘤处)。
具体地,输送组件20包括装载导管201、输送导丝202以及微导管203,输送组件20的输送过程为:(1)首先将密网支架束缚在输送导丝202上,并将密网支架装载于装载导管201内,此时密网支架处于压缩状态;(2)将微导管203输送至病变位置(如动脉瘤处);(3)将装载管201连接至微导管203的近端,然后向远端推送输送导丝202,将密网支架从装载管201推送至微导管203内(4)继续向远端推送输送导丝202,到达至目标位置后,使密网支架从微导管203脱出后展开,并与血管壁相抵接;(5)向近端撤回微导管203以及输送导丝202。
具体地,密网支架包括管状主体10,管状主体10是由两根或两根以上的编织丝1交错编织而成,管状主体10包括沿其轴向相对设置的近端和远端,部分编织丝1断开并构成至少一对相对设置的自由端,自由端上设有锚定件2,且所述锚定件2的径向尺寸大于等于所述编织丝1的径向尺寸。在图示的实施例中,每一个自由端上均设置有锚定件2。当然,也可以是选择性地在特定的自由端设置锚定件2。
根据本发明提出的密网支架,具体参阅图8所示,将编织丝1切断并在切断形成的相对自由端上设有锚定件2,因此,将密网支架置于血管内并展开与血管壁相贴合时,锚定件2能够凹陷在血管壁内,进而增加密网支架的贴壁性,使密网支架与血管壁紧密贴合。
另外,具体参阅图9所示,由于部分编织丝1被切断,因此管状主体10的柔顺性得到增强,对于带有弯曲角度的血管,展开后的管状主体10能够跟随血管而弯曲,管状主体10的弯曲段能够与血管壁紧密贴合,并且由于管状主体10的弯曲段与血管壁紧密贴合,不会影响到血流导向。
具体地,自由端是由部分编织丝切断所构成的,自由端的开设数量此处不作限制,一根编织丝1可开设有多对自由端,或者一根编织丝1仅开设有一对自由端皆可,编织丝1的材料为镍钛材质或钴铬材质的金属丝或者显影包芯丝,由此编织丝1编织而成的管状主体10具有形状记忆,将密网支架从微导管203脱出后其自身膨胀并展开。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编织丝是沿其延伸方向断开,断开后并不特意改变其本身的延伸方向。
管状主体10采用编织丝1在编织芯棒编织,编织芯棒的外型及尺寸根据具体管状主体10形状而定,编织完成后放至加热炉热定型,定型完成后裁剪一段,裁剪的长度可根据实际手术情况而定,此处不做限制,最后用激光点焊机完成锚定件2,或者通过胶水包裹编织丝的端部形成锚定件2。
管状主体10编织成型后的直径范围2-7mm,且编织管状主体10的编织丝1的数量为32-72根,编织丝1的直径选取范围为0.01-0.05mm,管状主体10的PPI(PPI为编织纬密,即1英寸管状主体10的轴向长度内的目数)范围为230-300。较优的,编织管状主体10的编织丝1的数量为36根、48根或64根,编织丝1的直径选取范围为0.02-0.03mm,管状主体10的PPI范围为250-280。
参阅图7所示,锚定件2优选为通过将编织丝1的端部热熔形成圆球或类圆球结构;或者,锚定件2为通过胶水包裹编织丝1的端部形成圆球或类圆球结构;圆球或类圆球结构表面较为平滑,当密网支架展开后会贴紧血管壁,圆球或类圆球结构接触到血管壁后,圆球或类圆球结构能够凹陷在血管壁内,进而增加密网支架的贴壁性,使密网支架与血管壁紧密贴合,解决了现有密网支架展开后在颅内动脉管壁内移位的问题;另外,由于圆球或类圆球结构表面较为平滑,无尖锐的截面,不会造成尖锐截面刺入血管壁,进而不会造成破坏血管结构,增加了支架的使用安全性,不会造成术后二次损伤。但是锚定件的结构及形状不限如此,也可为圆柱形等。
进一步的,参阅图1、图3、图5以及图6所示,靠近近端的锚定件2与编织丝1的近端的距离大于1mm;和/或靠近远端的锚定件2与编织丝1的远端的距离大于1mm;距离应保持不要太近,以避免锚定件2距离近端或远端太近,而导致编织丝1脱离管状主体10;同时继续参阅图1、图3、图以及图6所示,沿着管状主体10的轴向方向,相邻的锚定件2之间的间距不应太短或太长,当相邻的锚定件2之间的间距太短时,同时易导致编织丝1脱离管状主体10,而当相邻的锚定件2之间的间距太长时,会影响锚定件2的锚定性能和管状主体10的柔顺性,进而使管状主体10与血管壁的贴合紧密度受到影响;相邻的锚定件2之间的间距优选为2mm-5mm。在本申请中,相邻的锚定件的间距是指在同一根编织丝相邻两对自由端之间的轴向距离。
自由端优选设为多对,每一编织丝1上可均设置有至少一对自由端,也可只有其中一部分编织丝1上设置有自由端,多对自由端可均匀设置或不均匀设置在编织丝1均可,只要能够保证管状主体10的锚定性能和柔顺性能即可,下面实施例优选为多个锚定件2之间的布置方式而形成的多个实施例。
实施例1
参阅图1所示,管状主体10包括多对自由端,多对自由端的锚定件2沿垂直于管状主体10的轴向而形成周向环状结构,周向环状结构的数量可为1个、2个或者3个及以上均可,当周向环状结构为1个时,多对锚定件2构成1个周向环状结构,相比于多个周向环状结构,包括1个周向环状结构的管状主体10的锚定性能和柔顺性能较差。
继续参阅图1所示,优选的,周向环状结构的数量为多个,且相邻周向环状结构沿管状主体10的轴向间隔设置,通过多对锚定件2构成的多个周向环状结构,管状主体10与血管壁之间的支撑点数量增多,进一步增加了管状主体10的锚定性能,以及进一步增加了管状主体10的柔顺性能。
继续参阅图1和图2所示,周向环状结构的数量为多个时,任意两个周向环状结构上的锚定件2数量均相同,并且沿着管状主体10的轴向,任意两个周向环状结构上的锚定件2相重合设置;同样的,此设置的管状主体10与血管壁之间的支撑点数量增多,进一步增加了管状主体10的锚定性能,以及进一步增加了管状主体10的柔顺性能。
实施例2
在实施例2中,对于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结构,给予相同的符号,省略相同的说明,实施例2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做出了改进:
参阅图3所示,多对锚定件2沿垂直于管状主体10的轴向而形成周向环状结构,周向环状结构的数量可为1个、2个或者3个及以上均可,当周向环状结构为1个时,相比于多对锚定件2构成的多个周向环状结构,包括1个周向环状结构的管状主体10的锚定性能和柔顺性能较差。
继续参阅图3所示,优选的,周向环状结构的数量为多个,且相邻周向环状结构沿管状主体10的轴向间隔设置,将多对锚定件2构成多个周向环状结构,管状主体10与血管壁之间的支撑点数量增多,进一步增加了管状主体10的锚定性能,以及进一步增加了管状主体10的柔顺性能。
继续参阅图3和图4所示,周向环状结构的数量为多个时,任意两个周向环状结构上的锚定件2数量均相同,并且沿着管状主体10的轴向,相邻周向环状结构上的锚定件2相错开设置;实施例2中的管状主体10相比较与实施例1中的管状主体10,虽然锚定件2的数量没有增加,但是增加了不同角度的锚定件2,锚定件2周向分布更为密集,管状主体10在血管中周向锚定范围更广,增加锚定力,进而减小支架移位风险。
实施例3
在实施例3中,对于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结构,给予相同的符号,省略相同的说明,实施例3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做出了改进:
现有的管状主体10均是用剪裁形式截断,从而导致管状主体10两端的编织丝1形成断面,造成编织丝1两端较尖锐,而当管状主体10植入到血管后,管状主体10在释放后会紧贴血管壁,当两端较尖锐的末端接触到血管壁后,会导致尖锐截面部分刺入血管壁,破坏血管结构,造成血管内层损伤的风险。
因此,参阅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管状主体10在编织丝1的近端和/或远端同样设有锚定件2,锚定件2的表面较为平滑,无尖锐的截面,不会造成尖锐截面刺入血管壁,进而不会造成破坏血管结构,增加了支架的使用安全性,不会造成术后二次损伤。
实施例4
在实施例4中,对于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结构,给予相同的符号,省略相同的说明,实施例4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做出了改进:
由于将部分编织丝1切断后,会影响管状主体10的径向支撑力,当将管状主体10释放在血管内时,会影响管状主体10自身沿其径向的膨胀能力,进而导致管状主体10在血管内的展开。
参阅图6所示,将编织丝1设置为第一编织丝11和第二编织丝12,并且第一编织丝11的直径大于第二编织丝12的直径,部分第二编织丝12断开并构成至少一对相对设置的自由端,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在第一编织丝11上不切断形成自由端,换句话说,第一编织丝11上不设断点;因此,由于第一编织丝11的直径较大,并且不设断点,管状主体10的径向支撑力得到增强,当将管状主体10释放在血管内时,管状主体10能够顺利在血管内的展开。
优选的,第一编织丝11的直径为第二编织丝12直径的两倍,并且第一编织丝11均匀分配,以用于保证管状主体10同时展开,避免管状主体10的一侧出现无法展开或者展开较慢的问题,进而影响管状主体10与血管壁的贴合程度;第一编织丝11的数量优选为4-8根。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输送系统100,包括如上任一项所述的密网支架,还包括输送组件20,密网支架设于输送组件20,输送组件20用于输送密网支架到达病变位置。
根据本发明的密网支架和本发明的输送系统100具有相同的优势,此处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密网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管状主体,所述管状主体由两根或两根以上的编织丝交错编织而成,所述管状主体包括沿其轴向相对设置的近端和远端,部分所述编织丝断开并构成至少一对相对设置的自由端,所述自由端上设有锚定件,且所述锚定件的径向尺寸大于等于所述编织丝的径向尺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网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状主体包括多对所述自由端,多对所述自由端的所述锚定件沿垂直于所述管状主体的轴向而形成周向环状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密网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周向环状结构的数量为多个,且相邻所述周向环状结构沿所述管状主体的轴向间隔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密网支架,其特征在于,任意两个所述周向环状结构上的所述锚定件数量均相同,沿着所述管状主体的轴向,任意两个所述周向环状结构上的所述锚定件相重合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密网支架,其特征在于,任意两个所述周向环状结构上的所述锚定件数量均相同,沿着所述管状主体的轴向,相邻所述周向环状结构上的所述锚定件相错开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网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织丝的近端和/或远端设有所述锚定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密网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锚定件为通过将所述编织丝的端部热熔形成圆球或类圆球结构;
或者,所述锚定件为通过胶水包裹所述编织丝的端部形成圆球或类圆球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网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织丝包括第一编织丝和第二编织丝,且所述第一编织丝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编织丝的直径,部分所述第二编织丝断开并构成至少一对相对设置的自由端。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网支架,其特征在于,靠近近端的所述锚定件与所述编织丝的近端的距离大于1mm;
和/或靠近远端的所述锚定件与所述编织丝的远端的距离大于1mm。
10.一种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密网支架,还包括输送组件,所述密网支架设于所述输送组件,所述输送组件用于输送所述密网支架到达病变位置。
CN202211530071.3A 2021-12-10 2022-11-30 密网支架及输送系统 Pending CN11599850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530071.3A CN115998500A (zh) 2022-11-30 2022-11-30 密网支架及输送系统
PCT/CN2022/137274 WO2023104103A1 (zh) 2021-12-10 2022-12-07 血流导向支架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530071.3A CN115998500A (zh) 2022-11-30 2022-11-30 密网支架及输送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998500A true CN115998500A (zh) 2023-04-25

Family

ID=860324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530071.3A Pending CN115998500A (zh) 2021-12-10 2022-11-30 密网支架及输送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998500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564819B2 (en) Stent and stent delivery device
EP3448270B1 (en) Devices for the treatment of vascular aneurysms
CN110269729B (zh) 支架
US10238393B2 (en) Multiple layer filamentary devices for treatment of vascular defects
US9034026B2 (en) Implant for influencing blood flow
US20200000477A1 (en) Embolization Plug
US9078658B2 (en) Filamentary devices for treatment of vascular defects
KR101845115B1 (ko) 스텐트
US20160242893A1 (en) Stent And Filter
JP2020006242A (ja) 血管障害の治療装置及び方法
US20120310319A1 (en) Stent
US20120283768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he treatment of large and giant vascular defects
US20180221030A1 (en)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Treatment of Endovascular and Non-Endovascular Defects in Humans Using Tandem Embolization Devices
US20180317933A1 (en)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Treatment of Endovascular and Non-Endovascular Defects in Humans
CN219354296U (zh) 密网支架及输送系统
CN115998500A (zh) 密网支架及输送系统
CN212547268U (zh) 一种血流导向型血管支架
CN218356464U (zh) 血流导向装置
CN116236331B (zh) 支架编织结构及编织支架
CN113951964A (zh) 栓塞弹簧圈和弹簧圈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