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2023078468A1 - 振动反馈装置及其控制方法、介质、装置、设备、车辆 - Google Patents

振动反馈装置及其控制方法、介质、装置、设备、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WO2023078468A1
WO2023078468A1 PCT/CN2022/136497 CN2022136497W WO2023078468A1 WO 2023078468 A1 WO2023078468 A1 WO 2023078468A1 CN 2022136497 W CN2022136497 W CN 2022136497W WO 2023078468 A1 WO2023078468 A1 WO 2023078468A1
Authority
WO
WIPO (PCT)
Prior art keywords
vibration feedback
operator
soft surface
magnetic
touch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PCT/CN2022/136497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French (fr)
Inventor
汤剑宏
Original Assignee
蔚来汽车科技(安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蔚来汽车科技(安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蔚来汽车科技(安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WO2023078468A1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WO2023078468A1/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16Input arrangements with force or tactile feedback as computer generated output to the use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6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electromagnetic means

Definitions

  • the difference in vibration feedback is reflected by factors including but not limited to the magnitude/direction of the force applied by the operator, the time period when the operator's behavior occurs/external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driving state of the vehicle.
  • the fifth aspect of the present invention provides a control device, which includes a control module configured to execute the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 vibration feedback device for a soft surface described in any one of the preceding items. It can be understood that the control device has all the technical effects of the control method for the soft surface vibration feedback device described in any one of the foregoing, and will not be repeated her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 Vibration Prevent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车辆的控制技术领域,本发明旨在解决针对车辆的软质表面的振动反馈机制所存在的如振动反馈感知强度不够,振动反馈的多样化和准确性有待进一步提升等技术问题。为此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软质表面的振动反馈装置及其控制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控制装置、车载设备、车辆。其中,软质表面配置有触控点,软质表面的振动反馈装置包括:第一磁性部件,其能够提供与操作者在触控点处实施触摸的行为相对应的磁性力;以及第二磁性部件,其能够至少在该磁性力的作用下使所述软质表面发生位移,以便:操作者能够在触控点处获得与其在触控点处实施触摸的行为相对应的振动反馈。通过这样的设置,能够谋求操作者获得准确的振动反馈。

Description

振动反馈装置及其控制方法、介质、装置、设备、车辆
本申请要求2021年11月08日提交的、发明名称为“振动反馈装置及其控制方法、介质、装置、设备、车辆”的中国专利申请CN202111313811.3的优先权,上述中国专利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本申请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的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软质表面的振动反馈装置及其控制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控制装置、车载设备、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人机交互技术的发展,目前的车辆上已经越来越广泛地配置有涉及各种功能的交互操作,如与行车相关的功能、与舱内的驾驶人和/或乘客的体验相关的功能等。其中一种交互操作的实现方式是:在车内配置有触控式交互面板,驾驶人、乘客等用户可以通过触摸的方式获得预期的交互结果。与传统的物理按键、旋钮等相比,当用户操作时触控式交互面板时,需要为之提供有效的反馈。在触控式交互面板具有硬质表面的情形下,如何为之提供有效的振动反馈已经趋于成熟,如其成熟程度可以被描述为基本实现了稳定量产。但是在触控式交互面板具有软质表面的情形下,由于软质表面具有吸收振动的属性,因此如何为之提供有效的振动反馈尚存提升空间。
如中国发明专利申请(CN113467620A)公开了一种面向可穿戴触觉力反馈的柔性触觉力复现装置,该装置包括阵列分布若干振动模块,若干振动模块外侧设置有水凝胶层,振动模块包括压电执行器、支撑柔性件、柔性基底、电磁执行器和电磁执行器开关,压电执行器与电源的正负电极相连接且在支撑柔性件的限制下进行周期性的上下振动,电磁执行器固定于压电执行器的上端面上,压电执行器的下端面固定于支撑柔性件上,支撑柔性件为框型结构,支撑柔性件底部与柔性基底固定连接,柔性基底底部设置电磁执行器开关。
可以看出,该文献中,振动模块中的水凝胶层模拟使用者的真实皮肤的柔软和韧性,通过压电执行器和加强执行机构的配合实现了增大了振动幅度范围,且通过改变压电执行器和电磁执行器开关的频率调节可控制振动的力度。这样一来,通过振动模块中压电执行器和加强执行机构的协作,便可实现对人体皮肤触感的模拟和复现。不过,该文献由于是面向可穿戴设备提出的,因此存在这样的技术问题:振动反馈感知强度不够,在准确地应对振动反馈的多样化的过程中存在可提升的空间;此外,通过压电执行器和加强执行机构的配合实现的振动反馈的准确性有待进一步提升。
相应地,本领域需要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至少一个技术问题,或者至少一定程度地解决上述至少一个技术问题,提出本发明。
技术方案
有鉴于此,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软质表面的振动反馈装置, 所述软质表面在面向操作者的一侧配置有至少一个触控点,该振动反馈装置包括:第一磁性部件,其能够提供与操作者在触控点处实施触摸的行为相对应的磁性力;以及第二磁性部件,其能够至少在该磁性力的作用下使所述软质表面发生位移,以便:操作者能够在触控点处获得与其在触控点处实施触摸的行为相对应的振动反馈。
通过这样的设置,能够谋求通过磁吸/斥力的形式实现有效的振动反馈。
需要说明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制定出磁性力与操作者在触控点处实施触摸的行为的对应关系的具体形式。如可以是:振动反馈的区别体现为包括但不限于与操作者施加的力的大小/方向、操作者的行为发生时所处的时间段/外界的环境状况/车辆的行驶状态等因素有关。
可以理解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置第一/第二磁性部件的具体结构形式、个数等,并在此基础上根据实际需求确定出通过第一磁性部件和第二磁性部件构造磁性力的具体方式。如可以是:第一磁性部件包括一个电磁铁,第二磁性部件包括多个电磁铁和/或永磁铁,通过改变构成第一/第二磁性部件的电磁铁的电流的方式,使得第一磁性部件和第二磁性部件构造出磁性力;等。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磁性部件,其能够至少在该磁性力的作用下使所述软质表面发生位移”中的至少应当理解为:使所述软质表面发生位移的直接部件为第二磁性部件,但是助力第二磁性部件的因素并不仅限于第一磁性部件产生的磁性力的作用。如可以是:除了该磁性力,还包括来自其他要素的磁性力;除了磁性力,还包括其他形式的力;等。对于上述振动反馈装置,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磁性部件包括弹性结构,以便所述第二磁性部件至少通过所述弹性结构产生形变 的方式使所述软质表面发生位移。
通过这样的设置,给出了第二磁性部件的一种具体形式。
可以理解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确定弹性结构的具体形式以及弹性结构在构成第二磁性部件中的占比等。如可以是:第二磁性部件全部为弹性结构,不同部位具有的弹性可以相同或者不同;第二磁性部件由刚性结构和弹性结构组合而成,通过二者具体的组合方式来确定弹性结构发挥其作用的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二磁性部件至少通过所述弹性结构产生形变的方式使所述软质表面发生位移”中的至少应当理解为:除了弹性结构发生形变的方式,在构造出最终的位移的因素中还可以包含其他的因素,如可以是:弹性结构包括多个,每个弹性结构内部发生形变,两个弹性结构之间可以发生相对位移;弹性结构配置有助力机构,位移是通过弹性结构的形变和助力机构的助力行为协作产生的;等。
对于上述振动反馈装置,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振动反馈装置包括支撑部分,所述支撑部分形成有预留空间,所述第一磁性部件的至少一部分能够容纳于该预留空间。
通过这样的设置,给出了支撑部分的一种具体的结构形式。
具体而言,基于这样的结构,给出了第一磁性部件和支撑部分的相对位置关系,结合第二磁性部件和支撑部分的相对位置,便可确定第一/第二磁性部件的大致设置方式。
对于上述振动反馈装置,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磁性部件以可活动的方式设置于所述支撑部分。
通过这样的设置,能够谋求第二磁性部件通过形变或者形变与其相对支撑部分的活动来使软质表面产生预期的位移。
可以理解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确定支撑部分的 具体结构形式、个数等,如支撑部分可以由一个部件或者多个部件构成等。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确定第二磁性部件相对支撑部分的活动方式等。如可以是:第二磁性部件以无约束的形式放置于支撑部分上;支撑部分配置有约束结构(如沉台、条形槽等),第二磁性部件在约束结构的干预下相对支撑部分活动;等。
对于上述振动反馈装置,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磁性部件为能够产生弹性变形的片状结构。
通过这样的设置,给出了第二磁性部件的一种具体的结构形式。
对于上述振动反馈装置,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振动反馈装置包括:电容触控膜,其设置于所述软质表面在背离操作者的一侧,所述电容触控膜用于采集操作者实施触摸行为时的电容值,以便基于操作者实施触摸行为期间的电容值的变化量识别出当前的行为操作者在触控点处实施触摸的行为;其中,所述电容触控膜至少与所述第一磁性部件信号连接,以便:在当前的行为为操作者在触控点处实施触摸的行为的情形下,至少使所述第一磁性部件提供与该行为匹配的磁性力。
通过这样的设置,能够谋求通过电容触控膜确定当前行为的可靠性,从而能够因此避免给出无效的振动反馈。
需要说明的是,“至少使所述第一磁性部件提供与该行为匹配的磁性力”中的至少应当理解为:除了使第一磁性部件提供设定形式的磁性力,还可以给出如使第二磁性部分发生活动等其他控制机制。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软质表面的振动反馈装置的控制方法,该控制方法包括:响应操作者在所述软质表面的触控点处实施触摸的行为,至少使第一磁性部件提供设定形式的磁性力;以便:至少在该磁性力的作用下,第二磁性部件至少通过产生形变的方式使所述软质表面发生能够使操作者获得振动反馈的位移;其中,操作者在触控点处实施触 摸的行为与至少所述磁性力具有预设的映射关系。
通过这样的设置,能够谋求操作者获得准确的振动反馈。
具体而言,通过第一/第二磁性部件协作的方式构造出对应于操作者在软质表面的触控点处实施触摸的行为的振动反馈。
需要说明的是,“至少在该磁性力的作用下,第二磁性部件至少通过产生形变的方式使所述软质表面发生能够使操作者获得振动反馈的位移”中的两个至少应当理解为:
1)第一个“至少”:使第二磁性部件产生形变的除了磁性力还可能包含如弹性片自身的运动等其他因素,如可以通过MCU控制弹性片是否转动以及如何转动的因素。此处的转动是一个基于控制的主动施加,相应地,“操作者在触控点处实施触摸的行为至少与所述磁性力具有预设的映射关系”中的至少应当理解为:操作者在触控点处实施触摸的行为与“所述磁性力以及弹性片是否转动以及如何转动”具有预设的映射关系;
2)第二个“至少”:在第一个至少的条件下,第二磁性部件除了产生形变还可能包含如使弹性片以设定的方式相对横向部分可活动等其他结果。仍以可活动为弹性片相对横向部分转动为例,此处的转动是一个基于磁性力等主动施加的结果。
可以理解的是,为了更为准确地表征当前操作者在触控点处实施触摸的行为,可以构造出更为详尽的映射关系的方式。基于此,便有望通过结构和映射关系等方面的制定获得更丰富的振动反馈形式。
对于上述控制方法,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软质表面的振动反馈装置包括支撑部分,所述第二磁性部件以可活动的方式设置于所述支撑部分,所述的“第二磁性部件至少通过产生形变的方式使所述软质表面发生能够使操作者获得振动反馈的位移”包括:第二磁性部件通过产 生形变的方式或者通过产生形变与相对支撑部分可活动相结合的方式使所述软质表面发生能够使操作者获得振动反馈的位移。
通过这样的设置,能够第二磁性部件通过内部变形和外部活动的方式来更好地支援于振动反馈的实现。
对于上述控制方法,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软质表面在背离操作者的一侧设置有电容触控膜,所述的“响应操作者在所述软质表面的触控点处实施触摸的行为,至少使第一磁性部件提供设定形式的磁性力”包括:获取电容触控膜采集的电容值;根据所述电容值的变化量,识别出当前的行为是否为操作者在触控点处实施触摸的行为;若是,至少使第一磁性部件提供设定形式的磁性力。
通过这样的设置,能够谋求避免发生提供无效的振动反馈的现象。对于上述控制方法,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磁性部分为弹性片。
通过这样的设置,给出了第二磁性部分的一种具体的形式。
对于上述控制方法,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部分形成有预留空间,所述第一磁性部件的至少一部分能够容纳于该预留空间。
通过这样的设置,给出了支撑部分的一种具体的结构形式。
本发明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存储介质适于存储多条程序代码,所述程序代码适于由处理器加载并运行以执行前述任一项所述的软质表面的振动反馈装置的控制方法。
可以理解的是,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具有前述任一项所述的软质表面的振动反馈装置的控制方法的所有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本发明实现其软质表面的振动反馈装置的控制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 该计算机程序在被处理器执行时,可实现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的步骤。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可以理解的是,该程序代码包括但不限于执行上述软质表面的振动反馈装置的控制方法的程序代码。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可以为源代码形式、对象代码形式、可执行文件或某些中间形式等。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包括:能够携带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的任何实体或装置、介质、U盘、移动硬盘、磁碟、光盘、计算机存储器、只读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电载波信号、电信信号以及软件分发介质等。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含的内容可以根据司法管辖区内立法和专利实践的要求进行适当的增减,例如在某些司法管辖区,根据立法和专利实践,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不包括电载波信号和电信信号。
本发明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控制装置,该控制装置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适于存储多条程序代码,所述程序代码适于由所述处理器加载并运行以执行前述任一项所述的软质表面的振动反馈装置的控制方法。
可以理解的是,该控制装置具有前述任一项所述的软质表面的振动反馈装置的控制方法的所有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该控制装置可以是包括各种电子设备形成的控制装置设备。
本发明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控制装置,该控制装置包括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被配置为执行前述任一项所述的软质表面的振动反馈装置的控制方法。可以理解的是,该控制装置具有前述任一项所述的软质表面的振动反馈装置的控制方法的所有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控制模块”可以包括硬件、软件或者两者的组合。一个模块可以包括硬件电路,各种合适的感应器,通信端口,存 储器,也可以包括软件部分,比如程序代码,也可以是软件和硬件的组合。处理器可以是中央处理器、微处理器、图像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或者其他任何合适的处理器。处理器具有数据和/或信号处理功能。处理器可以以软件方式实现、硬件方式实现或者二者结合方式实现。非暂时性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任何合适的可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比如磁碟、硬盘、光碟、闪存、只读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等等。
进一步,应该理解的是,由于控制模块的设定仅仅是为了说明对应于本发明的软质表面的振动反馈装置的控制方法的系统中的功能单元,因此控制模块对应的物理器件可以是处理器本身,或者处理器中软件的一部分,硬件的一部分,或者软件和硬件结合的一部分。因此,控制模块的数量为一个仅仅是示意性的。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控制模块进行适应性地拆分。对控制模块的具体拆分形式并不会导致技术方案偏离本发明的原理,因此,拆分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本发明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载设备,该车载设备配置有前述的控制装置。
可以理解的是,该车载设备具有前述任一项所述的软质表面的振动反馈装置的控制方法的所有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第七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该车辆配置有前述的控制装置或者车载设备。
可以理解的是,该车辆具有前述任一项所述的软质表面的振动反馈装置的控制方法的所有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并结合车辆来描述本发明的软质表面的振动反馈装置及其控制方法。附图中:
图1示出发明一种实施例的软质表面的振动反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一,图中以示意的方式示出了整体结构;
图2示出发明一种实施例的软质表面的振动反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二,图中以示例性的方式示出了第一磁性部件、第二磁性部件和支撑部分;以及
图3示出发明一种实施例的车辆的软质表面的振动反馈装置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附图标记列表
1、软质表面;11、触控点;2、电容触控膜;3、电磁铁;4、弹性片;41、主体部分、42、连接部分;43、镂空部分;44、透光区;5、支撑架;51、竖向部分;52、横向部分;53、翻边;54、预留空间;55、加强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的技术原理,并非旨在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例如,虽然本实施方式是结合车辆进行介绍的,但是这并非旨在于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在不偏离本发明原理的条件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将本发明应用于其他应用场景。例如,车辆的某一车载设备或者非车辆的其他应用场景等。此外,附图中的振动反馈装置具体构成方式只是一种示例性的结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形对其进行灵活地变更,如将弹性片变更为多个的组合、增加弹性片包含的波浪的个数等。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单数形式的术语“一个”、“这个”也可以包含复数形式。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另外,为了更好地说明本发明,在下文的具体实施方式中给出了众多的具体细节,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没有某些具体细节,本发明同样可以实施。在一些实例中,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电容触控膜的原理等未作详细描述,以便于凸显本发明的主旨。
参照图1和图2,图1示出发明一种实施例的软质表面的振动反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一,图2示出发明一种实施例的软质表面的振动反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二。如图1和图2所示,车辆上配置有可进行人机交互的界面,界面配置有触控功能的软质表面1(如皮革、织物等),软质表面在面向操作者的一侧(外表面)配置有多个触控点11,如不同的触控点通常对应的是不同的交互目的(功能)。当操作者需要进行相关功能的交互操作时,则需要首先在与该功能相对应的触控点处实施触摸的行为来触发该功能的实现进程。
软质表面1的下方设置电容触控膜2,电容触控膜2与车辆的MCU信号连接,电容触控膜的主要作用是:当操作者的手指触摸软质表面的触控点时,电容触控膜会采集到电容值并将电容值传输至MCU,当操作者实施触摸行为期间的电容值的变化量满足预设的范围(当行为属于操作者在触控点处实施触摸的行为时,电容值的变化量会有一个合理的范围限定)内的情形下,才允许振动反馈机制的启动,具体地,振动反馈机制的启动体现为基于MCU的控制,能够使第二磁性部件获得预期的磁性力。
在电容触控膜的下方设置有由一对磁性部件适配组成的磁性组件,以谋求基于该磁性组件将对应于“该功能相对应的触控点处实施触摸的行为”的原振动进行如放大等变更处理。这样一来,在将变更后的振动 回传至触控点之后,操作者便能够获得与其触控点处实施触摸的行为相对应的振动反馈。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每个触控点对应有一个磁性组件,三个磁性组件大致相同,且均包括作为第一磁性部件的电磁铁3和作为第二磁性部件的能够产生弹性变形的片状结构(下文称作弹性片4)。参照图2示出的示例,弹性片4的材质如可以是能够发生形变的金属片,其结构包括向上凸起的主体部分41以及设置于主体部分两端的连接部分42,主体部分41和两端的连接部分42之间具有衔接段(高度上过度的曲面或者斜面等)、衔接段上形成有镂空部分43以便促进形变的可实现性。如在本实施例中,镂空部分的呈现方式为将一个矩形区域变更为设置在矩形镂空内的两个条状结构。主体部分41上设置有透光区44,主要用于允许来自下方的光线通过该透光区到达触控点。其中,软质表面的下方对应有每个磁性组件设置有一个作为支撑单元的支撑架5,支撑架5包括竖向部分51和由竖向部分的顶端沿水平方向向外延伸的横向部分52,横向部分的外缘具有向上的翻边53,在组装好的状态下,软质表面抵接至翻边的上表面。在自然状态下,主体部分向上凸起的高度与对应于翻边的上表面的高度大致相同或者略低于对应于翻边的上表面的高度。其中,竖向部分的内部形成有预留空间54,电磁铁容纳于预留空间内。此外,竖向部分和横向部分之间还设置有加强筋55,以保证支撑架的强度。弹性片以跨度覆盖预留空间的方式骑驾于横向部分并能够在横向部分所在的平面内进行活动,弹性片的上表面至少在发生形变的情形下能够与软质表面抵接,从而能够将变更后的振动反馈至软质表面进而传达至操作者的手指处。
可以理解的是,弹性片、电磁铁以及作为二者的安装载体的支撑架均属于示例性的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其进行灵活 的变更,如可以是:将弹性片变更为波浪形的结构;将弹性片变更为相对支撑部分可活动的结构;伴随于第一和/或第二磁性部件的变更,对支撑部分也进行相应的调整;等。
此外,上述实施方式中提到的触控点、磁性组件、支撑部分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也只是一种示例性的描述,在不影响振动反馈的准确性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对其中的细节进行灵活的调整,如可以是:两个磁性组件共用一个第二磁性部分;三个支撑部分为合一设置的集成结构;等。
基于上述结构,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振动反馈装置的控制方法。参照图3,图3示出发明一种实施例的车辆的软质表面的振动反馈装置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3所示,控制方法主要包括如下步骤:
S301、获取电容触控膜采集的电容值(如有)。
S303、根据操作者实施触摸行为期间的电容值的变化量,识别出当前的行为是否为操作者在触控点处实施触摸(有效触摸)的行为。若是,则转入S305;若否,则转入S307。
需要说明的是,在包括但不限于“操作者在软质表面的触控点处实施触摸的行为”的现象发生时,操作者实施触摸行为期间的电容值的变化量会在一个可以预期的范围内。此时,MCU便可基于电容触控膜采集的电容值的变化量是否处于预设的范围,识别出当前的行为是否为操作者在触控点处实施触摸的行为。可以理解的是,预设的范围的确定可以参考已知的方式或者根据实际需求灵活调整。
S305、不启动振动反馈机制。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确定当前的行为不是操作者在触控点处实施触摸的行为下,除了不启动振动反馈机制,还可以通过提示音等形式给出如误触等类型的反馈信息。
S307、使MCU通过PWM形式为电磁铁提供瞬时电流,并因此制定出电磁铁能够提供的设定形式的磁性力,以便:在该磁性力的作用下,弹性片通过产生其在横向部分的活动以及自身产生形变的方式使软质表面产生能够使操作者获得振动反馈的位移。
其中,操作者在触控点处实施触摸的行为与磁性力具有预设的映射关系。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预设的映射关系为:电磁铁在获得瞬时电流之产生磁吸力,磁吸力对弹性片完成瞬时吸合。相应地,在与电磁铁适配的弹性片的最大变形量为1mm。基于电磁铁和弹性片的协作,在弹性片处会呈现出这样的姿态:当弹性片瞬时吸合时,带动与其贴合的软质表面向下运动0.5mm,5ms之后释放弹性片。由于软质材料的形变需要一定的响应时间,因此在5ms的时间内,软质表面的形变量会控制在50%以内。
这样一来,弹性片在磁吸力下的吸合过程起到了振动增幅的效果,因此能够得以提供足够大的振动加速度和振动行程,基于此,通过磁吸力的吸合、弹性片的运动和软质材料的变形之间的配合,操作者的手指便能够在触点处接收到对应于其所实施的触摸行为的振动反馈。
可以理解的是,在前述的预设的映射关系中,电磁铁的通电时长和瞬时电流的大小可以通过PWM的占空比进行灵活地调节,基于此,可以针对不同的触摸行为制定出不同的时间-电流曲线,不同的时间-电流曲线可以赋予弹性片不同的如运动行程、吸合时间等参数并基于此来控制弹性片振动的振幅以及软质表面的振动响应时间等。
此外,显然,磁性力除了磁吸力,还可以是磁斥力或者二者的组合方式等,示例性地,通过磁吸力和磁斥力组合,使弹性片获得预期的形变进程。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基于“一对弹性片和电磁铁”的结构和对应于“时间-电流”曲线的参数制定出的预设的映射关系只是一种示例性的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形对预设的关系进行更为合理、丰富的变更。如可以是:弹性片可以在横向部分内转动,电磁铁包括沿弹性片的周向斜向辐射的多个,此时可以通过对弹性片的是否转动以及如何转动、弹性片的变形、通电的电磁铁的个数以及各个电磁铁的通电参数等进行更详尽的限定,并因此构造出更有针对性的振动反馈形式。
基于此,便有望通过结构和映射关系等方面的制定获得更丰富的振动反馈形式。在此前提下,便可以支持与车辆对应的用户进行一定程度的自定义设置,从而谋求更好地满足智能座舱的用户体验。
可以看出,在发明的车辆的软质表面的振动反馈装置的控制方法中,基于弹性片和电磁铁的配合,针对操作者在软质表面的触控点处实施触摸的行为给出了准确的振动反馈。并且,可以针对不同的需求,通过映射关系中的细节进行调节从而获得更丰富的振动反馈形式。
需要指出的是,尽管上述实施例中将各个步骤按照特定的先后顺序进行了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为了实现本发明的效果,不同的步骤之间并非必须按照这样的顺序执行,其可以同时执行或以其他顺序执行,也可以增加、替换或者省略某些步骤,这些变化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等。如可以增加在车辆处于设定的工况下才允许针对操作者在触控点处实施触摸的行为提供与之相对应的振动反馈的限定等。
需要说明的是,尽管以上述具体方式所构成的控制方法作为示例进行了介绍,但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发明应不限于此。事实上,用户完全可根据以及实际应用场景等情形灵活地调整相关的步骤以及步 骤中的参数等要素,如可以将波浪形的弹性片变更为由两端的刚性支腿和支腿之间的弧形结构的弹性片组成的结构形式等。
至此,已经结合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发明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作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这些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6)

  1. 一种软质表面的振动反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软质表面在面向操作者的一侧配置有至少一个触控点,所述振动反馈装置包括:
    第一磁性部件,其能够提供与操作者在触控点处实施触摸的行为相对应的磁性力;以及
    第二磁性部件,其能够至少在该磁性力的作用下使所述软质表面发生位移,以便:
    操作者能够在触控点处获得与其在触控点处实施触摸的行为相对应的振动反馈。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动反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磁性部件包括弹性结构,以便所述第二磁性部件至少通过所述弹性结构产生形变的方式使所述软质表面发生位移。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振动反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反馈装置包括支撑部分,所述支撑部分形成有预留空间,所述第一磁性部件的至少一部分能够容纳于该预留空间。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振动反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磁性部件以可活动的方式设置于所述支撑部分。
  5. 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振动反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磁性部件为能够产生弹性变形的片状结构。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动反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反馈装置包括:
    电容触控膜,其设置于所述软质表面在背离操作者的一侧,所述电容触控膜用于采集操作者实施触摸行为时的电容值,以便基于操作者实施触摸行为期间的电容值的变化量识别出当前的行为操作者在触控点处实施触摸的行为;
    其中,所述电容触控膜至少与所述第一磁性部件信号连接,以便:
    在当前的行为为操作者在触控点处实施触摸的行为的情形下,至少使所述第一磁性部件提供与该行为匹配的磁性力。
  7. 一种软质表面的振动反馈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响应操作者在所述软质表面的触控点处实施触摸的行为,至少使第一磁性部件提供设定形式的磁性力;以便:
    至少在该磁性力的作用下,第二磁性部件至少通过产生形变的方式使所述软质表面发生能够使操作者获得振动反馈的位移;
    其中,操作者在触控点处实施触摸的行为至少与所述磁性力具有预设的映射关系。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软质表面的振动反馈装置包括支撑部分,所述第二磁性部件以可活动的方式设置于所述支撑部分,所述的“第二磁性部件至少通过产生形变的方式使所述软质表面发生能够使操作者获得振动反馈的位移”包括:
    第二磁性部件通过产生形变的方式或者通过产生形变与相对支撑部分可活动相结合的方式使所述软质表面发生能够使操作者获得振动反馈 的位移。
  9. 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软质表面在背离操作者的一侧设置有电容触控膜,所述的“响应操作者在所述软质表面的触控点处实施触摸的行为,至少使第一磁性部件提供设定形式的磁性力”包括:
    获取电容触控膜采集的电容值;
    根据所述电容值的变化量,识别出当前的行为是否为操作者在触控点处实施触摸的行为;
    若是,至少使第一磁性部件提供设定形式的磁性力。
  10.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磁性部分为弹性片。
  11.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分形成有预留空间,所述第一磁性部件的至少一部分能够容纳于该预留空间。
  12. 一种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控制装置包括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被配置为执行权利要求7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软质表面的振动反馈装置的控制方法。
  13.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该存储介质适于存储多条程序代码,所述程序代码适于由处理器加载并运行以执行权利要求7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软质表面的振动反馈装置的控制方法。
  14. 一种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控制装置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适于存储多条程序代码,所述程序代码适于由所述处理器加载并运行以执行权利要求7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软质表面的振动反馈装置的控制方法。
  15. 一种车载设备,其特征在于,该车载设备配置有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控制装置。
  16. 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该车辆配置有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控制装置;或者
    该车辆配置有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车载设备。
PCT/CN2022/136497 2021-11-08 2022-12-05 振动反馈装置及其控制方法、介质、装置、设备、车辆 WO2023078468A1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313811.3A CN114003130A (zh) 2021-11-08 2021-11-08 振动反馈装置及其控制方法、介质、装置、设备、车辆
CN202111313811.3 2021-11-08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078468A1 true WO2023078468A1 (zh) 2023-05-11

Family

ID=799280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PCT/CN2022/136497 WO2023078468A1 (zh) 2021-11-08 2022-12-05 振动反馈装置及其控制方法、介质、装置、设备、车辆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4003130A (zh)
WO (1) WO202307846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03130A (zh) * 2021-11-08 2022-02-01 蔚来汽车科技(安徽)有限公司 振动反馈装置及其控制方法、介质、装置、设备、车辆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4207846A (ja) * 2013-03-20 2014-10-30 東京パーツ工業株式会社 アクチュエータ
CN109682506A (zh) * 2019-01-31 2019-04-26 科世达(上海)机电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及其带有力感应和振动反馈的装饰件
CN109976529A (zh) * 2019-04-04 2019-07-05 上海科世达-华阳汽车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于汽车装饰面板的触摸震动装置
CN211046900U (zh) * 2019-12-16 2020-07-17 宁波华科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振动悬浮结构的汽车触觉反馈开关
CN111736735A (zh) * 2020-06-29 2020-10-02 重庆八菱汽车配件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隐藏式汽车触控面板
CN112394819A (zh) * 2020-12-03 2021-02-23 陈文辉 一种汽车内饰触摸按压且仅在按压区产生振动反馈的结构
CN114003130A (zh) * 2021-11-08 2022-02-01 蔚来汽车科技(安徽)有限公司 振动反馈装置及其控制方法、介质、装置、设备、车辆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4207846A (ja) * 2013-03-20 2014-10-30 東京パーツ工業株式会社 アクチュエータ
CN109682506A (zh) * 2019-01-31 2019-04-26 科世达(上海)机电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及其带有力感应和振动反馈的装饰件
CN109976529A (zh) * 2019-04-04 2019-07-05 上海科世达-华阳汽车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于汽车装饰面板的触摸震动装置
CN211046900U (zh) * 2019-12-16 2020-07-17 宁波华科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振动悬浮结构的汽车触觉反馈开关
CN111736735A (zh) * 2020-06-29 2020-10-02 重庆八菱汽车配件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隐藏式汽车触控面板
CN112394819A (zh) * 2020-12-03 2021-02-23 陈文辉 一种汽车内饰触摸按压且仅在按压区产生振动反馈的结构
CN114003130A (zh) * 2021-11-08 2022-02-01 蔚来汽车科技(安徽)有限公司 振动反馈装置及其控制方法、介质、装置、设备、车辆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003130A (zh) 2022-0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564727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 low profile haptic actuator
US20220113803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tecting and responding to touch inputs with haptic feedback
JP5352619B2 (ja) 操作入力装置
CN103885581B (zh) 触觉反馈装置
US9983672B2 (en) Electrostatic haptic actuator and user interface with an electrostatic haptic actuator
JP5507760B2 (ja) 電子機器
JP5421500B2 (ja) 電子機器
TWI591518B (zh) 前後關係觸覺反饋
CN103870060A (zh) 具有增加lra带宽的触觉系统
EP3436902A1 (en) Human-computer interface system
WO2023078468A1 (zh) 振动反馈装置及其控制方法、介质、装置、设备、车辆
JP2010086471A (ja) 操作感提供装置、および操作感フィードバック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US20130222339A1 (en) Electronic device
EP3096206A1 (en) Haptic effects based on predicted contact
KR102470759B1 (ko) 인간-컴퓨터 인터페이스 시스템
JP6143179B2 (ja) 操作入力装置
KR101391710B1 (ko) 햅틱피드백 제공모듈, 그 제공모듈을 이용한 햅틱 감성 피드백 제공장치, 그 제공장치가 부착된 휴대용 단말기, 그 제공장치가 부착된 방향제시장치 및 그 제공장치를 이용한 햅틱 감성 피드백 제공방법
US10656716B2 (en) Control device, input system, and control method
KR101183476B1 (ko) 전도성 클릭 버튼을 이용한 터치스크린 입력 장치, 전도성 클릭 버튼을 이용한 터치스크린 입력 장치가 포함된 전자기기 신호 입력 시스템 및 전도성 클릭 버튼을 이용한 터치스크린 입력 장치가 포함된 전자기기 신호 입력 방법
JP2017079034A (ja) 触覚出力装置
JP2014056337A (ja) 触覚提示装置
JP2019204272A (ja) 電子機器
WO2020044631A1 (ja) 操作装置及び振動発生装置
KR101061894B1 (ko) 소형 액츄에이터 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햅틱 피드백 방법
JP7274609B2 (ja) 操作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121 Ep: the epo has been informed by wipo that ep was designated in this application

Ref document number: 22889489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EP

Kind code of ref document: A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