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2022170458A1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WO2022170458A1
WO2022170458A1 PCT/CN2021/076180 CN2021076180W WO2022170458A1 WO 2022170458 A1 WO2022170458 A1 WO 2022170458A1 CN 2021076180 W CN2021076180 W CN 2021076180W WO 2022170458 A1 WO2022170458 A1 WO 2022170458A1
Authority
WO
WIPO (PCT)
Prior art keywords
touch
wire
sub
lead
display pane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PCT/CN2021/076180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French (fr)
Inventor
方飞
王铸
石领
杨波
Original Assignee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成都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成都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PCT/CN2021/076180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WO2022170458A1/zh
Priority to US18/258,007 priority patent/US20240053855A1/en
Priority to CN202180000216.6A priority patent/CN115210879A/zh
Priority to CN202180002335.5A priority patent/CN115210881A/zh
Priority to PCT/CN2021/114954 priority patent/WO2022170754A1/zh
Priority to US17/757,208 priority patent/US20230350516A1/en
Publication of WO2022170458A1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WO2022170458A1/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06F3/04164Connections between sensors and controllers, e.g. routing lines between electrodes and connection pad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2Digitisers structurally integrated in a displa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3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 single layer of sensing electrod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6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 grid-like structure of electrodes in at least two directions, e.g. using row and column electrod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31Interconnections, e.g. wiring lines or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40OLEDs integrated with touch scree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07Shielding in digitiser, i.e. guard or shielding arrangements, mostly for capacitive touchscreens, e.g. driven shields, driven ground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7Passivation; Containers; Encapsulations
    • H10K59/873Encapsulations

Definitions

  • the display panel provided by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resent disclosure includes: a display area and a peripheral area located on at least one side of the display area;
  • the plurality of the data leads in the display panel are divided into a plurality of data lead groups; the data lead groups include a plurality of the data leads Leads; at least part of the touch lead group and the data lead group are alternately distributed;
  • At least one shielded wire is located on the base substrate in the peripheral area; the orthographic projection of the shielded wire on the base substrate is located at the orthographic projection of the touch wire on the base substrate and the orthographic projection of the data leads on the base substrate.
  • the touch leads include: a first lead part and a second lead part;
  • the second sub-shielded wire and the third sub-shielded wire are coupled through a second via hole, and the second via hole penetrates the insulating layer between the second sub-shielded wire and the third sub-shielded wire , the second via hole is located in the second fan-out area.
  • the fourth sub-shielded wire is located on the side of the third sub-shielded wire close to the base substrate;
  • the plurality of shielded wires in the display panel further include: a plurality of suspended touch leads;
  • the first end and the second end of the touch shielding wire are located in the first peripheral area, and the touch shielding wire passes through the second peripheral area, the third peripheral area and the fourth peripheral area, And the touch shielding wire surrounds each of the touch electrodes in the display panel.
  • Fig. 2 is the enlarged schematic diagram of peripheral area C in Fig. 1;
  • Fig. 4 is the enlarged schematic diagram at the dashed-line frame Q2 in Fig. 3;
  • FIG. 11 is another schematic cross-sectional view of FIG. 4 at the dotted line L3;
  • the above-mentioned display panel provided by the embodiment of the present disclosure may further include: an encapsulation layer 16 located on the side of the second electrode 152 away from the base substrate 10 , and an encapsulation layer 16 located on the side of the encapsulation layer 16 away from the substrate
  • FIG. 10 is another schematic cross-sectional view at the dotted line L3 in FIG. 4 .
  • the shielding line 14 may further include: the fourth sub-shielded wire 144;
  • the orthographic projections of the first data leads 13 a on the base substrate 10 are alternately distributed with the orthographic projections of the second data leads 13 b on the base substrate 10 .
  • FIG. 12 is another schematic cross-sectional view at the dotted line L3 in FIG. 4 .
  • the above-mentioned fourth sub-shielded wire 144 and the first data lead 13a are arranged in the same layer; and, the fourth sub-shielded wire 144 and the second data
  • the leads 13b are arranged on the same layer, that is to say, some of the fourth sub-shielded wires 144 of the plurality of fourth sub-shielded wires 144 are arranged on the same layer as the first data leads 13a, and the other part of the fourth sub-shielded wires 144 are arranged with the second data leads 13b same layer settings;
  • FIG. 14 is a schematic cross-sectional view of FIG. 3 at the dotted frame Q4. As shown in FIGS. 3 and 14, in the above-mentioned display panel provided by the embodiment of the present disclosure, the shielding wire 14 is located between the touch lead group 12M and the data lead group 13M in the gap.
  • the first touch shielding line 211 may include: a first sub-touch shielding line 2111 and at least two second sub-touch shielding lines line 2112;
  • the first touch shielding wire 211 has at least two first ends 211a and at least two second ends 211b, thereby facilitating coupling with pins of other components.
  • a fixed signal such as a ground signal
  • a touch signal can be applied to the second touch shielding wire 212 to achieve better shielding effect.
  • an embodiment of the present disclosure also provides a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any of the above-mentioned display panels, and the display device can be applied to any mobile phone, tablet computer, TV, monitor, notebook computer, digital photo frame, navigator, etc. Products or parts with display capabilities. Since the principle of solving the problem of the display device is similar to that of the above-mentioned display panel,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display device can refer to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above-mentioned display panel, and the repetition will not be repeated.

Abstract

一种显示面板,包括:衬底基板(10);多个触控电极(11),至少部分位于显示区域(A)内的衬底基板(10)之上;多条触控引线(12),位于衬底基板(10)之上;触控引线(12)的一端与触控电极(11)耦接,另一端位于周边区域(C),显示面板中的多条触控引线(12)分为多个触控引线组(12 M),每个触控引线组(12 M)包括多个触控引线(12);多条数据引线(13),位于周边区域(C)的衬底基板(10)之上,显示面板中的多条数据引线(13)分为多个数据引线组(13M),每个数据引线组(13M)包括多个数据引线(13);触控引线组(12 M)与数据引线组(13M)交替分布;至少一条屏蔽线(14),位于周边区域(C)的衬底基板(10)之上;屏蔽线(14)在衬底基板(10)上的正投影位于触控引线(12)在衬底基板(10)上的正投影与数据引线(13)在衬底基板(10)上的正投影之间,缓解触控信号与数据信号的相互干扰。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

Description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指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具有自发光、反应快、视角广、亮度高、色彩艳、轻薄等优点。OLED显示器采用触控与显示驱动器集成(Touch Display Driver Integration,TDDI)芯片时,触控引线与数据引线同时引入TDDI芯片,由于OLED显示器中的触控引线的数量较多,触控引线与数据引线之间的耦合电容,会造成触控信号与数据信号相互干扰。
发明内容
本公开实施提供的显示面板,其中,包括:显示区域及位于所述显示区域至少一侧的周边区域;
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
衬底基板;
多个触控电极,至少部分位于所述显示区域内的所述衬底基板之上;
多条触控引线,位于所述衬底基板之上;所述触控引线的一端与所述触控电极耦接,另一端位于所述周边区域;所述显示面板中的多条所述触控引线分为多个触控引线组;所述触控引线组包括多个所述触控引线;
多条数据引线,位于所述周边区域的所述衬底基板之上;所述显示面板中的多条所述数据引线分为多个数据引线组;所述数据引线组包括多个所述数据引线;至少部分所述触控引线组与所述数据引线组交替分布;
至少一条屏蔽线,位于所述周边区域的所述衬底基板之上;所述屏蔽线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触控引线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 与所述数据引线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之间。
可选地,在本公开实施例中,所述周边区域包括:第一扇出区域,位于所述第一扇出区域远离所述显示区域一侧的第二扇出区域,以及位于所述第一扇出区域与所述第二扇出区域之间的弯折区域;
所述屏蔽线位于所述第一扇出区域、所述弯折区域及所述第二扇出区域中的至少一个区域。
可选地,在本公开实施例中,还包括:多个第一电极,位于所述第一电极背离所述衬底基板一侧的第二电极,以及位于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之间的发光层;
所述屏蔽线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二电极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具有交叠区域,且与所述触控电极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互不交叠。
可选地,在本公开实施例中,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二电极背离所述衬底基板一侧的封装层;
所述屏蔽线包括:第一子屏蔽线和第二子屏蔽线;
所述第一子屏蔽线位于所述封装层背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
所述第二子屏蔽线位于所述第一电极靠近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
所述第一子屏蔽线的第一端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二电极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的范围内,所述第一子屏蔽线的第二端位于所述第一扇出区域;所述第二子屏蔽线位于所述第一扇出区域、所述弯折区域及所述第二扇出区域;
所述第一子屏蔽线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子屏蔽线通过第一过孔耦接,所述第一过孔贯穿所述第一子屏蔽线与所述第二子屏蔽线之间的绝缘层。
可选地,在本公开实施例中,所述触控引线包括:第一引线部和第二引线部;
所述第一引线部位于所述封装层背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
所述第二引线部位于所述第一电极靠近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
所述第一引线部的第一端与所述触控电极耦接,第二端位于所述第一扇出区域;所述第二引线部位于所述第一扇出区域、所述弯折区域及所述第二扇出区域;
所述第一引线部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引线部通过第一通孔耦接,所述第一通孔贯穿所述第一引线部与所述第二引线部之间的绝缘层;
所述第二子屏蔽线与所述第二引线部位于同一膜层。
可选地,在本公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子屏蔽线包括:第一导线,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导线靠近所述衬底基板一侧的第二导线;所述第一导线与所述第二导线通过第二通孔耦接,所述第二通孔贯穿所述第一导线与所述第二导线之间的绝缘层;
所述第一引线部包括:第一引线,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引线靠近衬底基板一侧的第二引线;所述第一引线与所述第二引线通过第三通孔耦接,所述第三通孔贯穿所述第一引线与所述第二引线之间的绝缘层;
所述第一导线与所述第一引线位于同一膜层,所述第二导线与所述第二引线位于同一膜层。
可选地,在本公开实施例中,所述屏蔽线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二扇出区域的第三子屏蔽线;
所述第三子屏蔽线位于所述第二子屏蔽线靠近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
所述第二子屏蔽线与所述第三子屏蔽线通过第二过孔耦接,所述第二过孔贯穿所述第二子屏蔽线与所述第三子屏蔽线之间的绝缘层,所述第二过孔位于所述第二扇出区域内。
可选地,在本公开实施例中,所述屏蔽线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二扇出区域的第四子屏蔽线;
所述第四子屏蔽线位于所述第三子屏蔽线靠近所述衬底基板一侧;
所述第三子屏蔽线与所述第四子屏蔽线通过第三过孔耦接;所述第三过孔贯穿所述第三子屏蔽线与所述第四子屏蔽线之间的绝缘层。
可选地,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在所述周边区域中,所述显示面板中的多 个所述数据引线分为:位于第一金属层的多个第一数据引线,以及位于第二金属层的多个第二数据引线;所述第二金属层位于所述第一金属层靠近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
所述第一数据引线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二数据引线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交替分布。
可选地,在本公开实施例中,所述第四子屏蔽线与所述第一数据引线、所述第二数据引线中的至少之一同层设置。
可选地,在本公开实施例中,所述屏蔽线位于所述触控引线组与所述数据引线组之间的间隙中。
可选地,在本公开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多条所述屏蔽线;所述显示面板中的多条所述屏蔽线包括:多条接地线;
在相邻的所述触控引线组与所述数据引线组之间的间隙中,设有至少一条所述接地线。
可选地,在本公开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中的多条所述屏蔽线还包括:多条悬空触控引线;
在相邻的所述触控引线组与所述数据引线组之间的间隙中,设有至少一条所述悬空触控引线,且所述悬空触控引线位于所述接地线与该触控引线组之间。
可选地,在本公开实施例中,还包括:位于所述衬底基板之上的触控屏蔽线;
所述周边区域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周边区域、第二周边区域,以及相对设置的第三周边区域、第四周边区域;所述屏蔽线位于所述第一周边区域;
所述触控屏蔽线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位于所述第一周边区域,所述触控屏蔽线经过所述第二周边区域、所述第三周边区域及所述第四周边区域,且所述触控屏蔽线围绕所述显示面板中的各所述触控电极。
可选地,在本公开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中的所述触控屏蔽线包括:第一触控屏蔽线及第二触控屏蔽线;
所述第二触控屏蔽线位于所述第一触控屏蔽线靠近所述触控电极的一侧。
可选地,在本公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触控屏蔽线包括:第一子触控屏蔽线,以及至少两个第二子触控屏蔽线;
所述第一子触控屏蔽线位于所述第二周边区域、所述第三周边区域及所述第四周边区域;所述第二子触控屏蔽线与所述第一子触控屏蔽线耦接,且所述第二子触控屏蔽线位于所述第一周边区域。
可选地,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二周边区域、所述第三周边区域及所述第四周边区域内,所述第一触控屏蔽线的线宽大于所述第二触控屏蔽线的线宽。
相应地,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其中,包括:上述任一显示面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周边区域C的放大示意图;
图3为图2中虚线框Q1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4为图3中虚线框Q2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5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另一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在显示区域内的截面示意图;
图7为图4在虚线L1处的截面示意;
图8为图4在虚线L2处的截面示意图;
图9为图4在虚线L3处的截面示意图;
图10为图4在虚线L3处的另一截面示意图;
图11为图4在虚线L3处的另一截面示意图;
图12为图4在虚线L3处的另一截面示意图;
图13为图3中虚线框Q3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14为图3在虚线框Q4处的截面示意图;
图15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另一平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针对OLED显示器中触控信号与数据信号相互干扰的问题,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地说明。附图中各膜层的厚度和形状不反映真实比例,目的只是示意说明本公开内容。
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可以包括:显示区域A,及位于显示区域A至少一侧的周边区域C。图2为图1中周边区域C的放大示意图,图3为图2中虚线框Q1处的放大示意图,结合图1至图3所示,上述周边区域C可以包括:第一扇出区域F1,位于第一扇出区域F1远离显示区域A一侧的第二扇出区域F2,以及位于第一扇出区域F1与第二扇出区域F2之间的弯折区域B。
图4为图3中虚线框Q2处的放大示意图,图5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另一平面结构示意图,结合图3至图5,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还可以包括:
衬底基板10;
多个触控电极11,至少部分位于显示区域A内的衬底基板10之上。在具体实施时,显示面板中的大部分触控电极11位于显示区域A内部,为了保证显示区域A边缘位置处的触控效果,在边缘位置处可能存在一些触控电极11超出了显示区域A的边缘,当然,在一些对触控效果要求较低的显示面板中,各触控电极11也可以均位于显示区域A内部,此处不做限定。
多条触控引线12,位于衬底基板10之上;触控引线12的一端与触控电极11耦接,另一端位于周边区域C;显示面板中的多条触控引线12分为多个触控引线组12M,触控引线组12M包括多个触控引线12;
多条数据引线13,位于周边区域C的衬底基板10之上;显示面板中的 多条数据引线13分为多个数据引线组13M;数据引线组13M包括多个数据引线13;显示面板中的至少部分触控引线组12M与数据引线组13M交替分布;
至少一条屏蔽线14,位于周边区域C的衬底基板10之上;屏蔽线14在衬底基板10上的正投影,位于触控引线12在衬底基板10上的正投影与数据引线13在衬底基板10上的正投影之间。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通过设置至少一条屏蔽线,且屏蔽线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位于触控引线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与数据引线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之间,能够屏蔽触控引线产生的电场,避免触控引线与数据引线之间形成耦合电容,从而缓解触控信号与数据信号之间的相互干扰,进而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和触控效果。
在实际应用中,屏蔽线可以设置为与触控引线位于同一膜层,或者,屏蔽线可以设置为与数据引线位于同一膜层,或者,屏蔽线位于触控引线与数据引线之间的膜层。由于触控引线产生的电场是辐射状的,通过这样设置屏蔽线,能够有效屏蔽触控引线产生的电场,缓解触控信号与数据信号之间的相互干扰。
图5中以触控电极11为自电容电极为例进行示意,在具体实施时,触控电极11也可以为互电容电极,此处不做限定。如图5所示,显示面板中的至少部分触控电极11分布于显示区域A内,通过设置触控引线12来传输触控信号。
如图2和图3所示,触控引线的一端与显示区域内的触控电极耦接,另一端经过第一扇出区域F1、弯折区域B、第二扇出区域F2后,与集成驱动芯片IC耦接。其中,该集成驱动芯片IC可以为触控与显示驱动器集成(Touch Display Driver Integration,TDDI)芯片。图2中以触控引线与集成驱动芯片IC耦接为例进行示意,在具体实施时,触控引线也可以通过柔性电路板与驱动芯片耦接,此处不对触控引线的连接方式进行限定。
继续参照图2和图3,显示面板在显示区域A内设有呈阵列排布的多个 子像素,并且,显示区域A内设有多条数据线,数据线通常与一列子像素耦接。数据线与触控引线的延伸方向一致。数据线与数据引线耦接,数据引线经过第一扇出区域F1、弯折区域B、第二扇出区域F2后,与集成驱动芯片IC耦接。在第一扇出区域F1、弯折区域B及第二扇出区域F2内,触控引线及数据引线成组分布,即显示面板中的多条触控引线分为多个触控引线组12M,多条数据引线分为多个数据引线组13M,这样,便于将触控信号和数据信号引出。
在周边区域C内靠近显示区域A的部分区域中,由于布线空间的限制,在垂直于衬底基板10的方向上,可能存在部分触控引线组12M与数据引线组13M存在交叠,因而,本公开实施例中,显示面板中的至少部分触控引线组12M与数据引线组13M交替分布,当然,在布线空间足够大的情况下,显示面板中各触控引线组12M与各数据引线组13M均可以交替分布,此处不做限定。
此外,可以将屏蔽线设置为位于第一扇出区域、弯折区域及第二扇出区域中的至少一个区域。继续参照图2和图3,由于集成驱动芯片IC的尺寸较小,为了将多条触控引线和多条数据引线耦接至集成驱动芯片IC的位置处,第一扇出区域F1和第二扇出区域F2均设置为靠近显示区域A的侧边的宽度较大,远离显示区域A的侧边的宽度较小的扇形状。并且,至少在第二扇出区域F2内,在触控引线和数据引线中设置一段朝向集成驱动芯片IC倾斜的斜线段。在第一扇出区域F1、弯折区域B及第二扇出区域F2中,相邻的触控引线与数据引线的距离较近,因而,在第一扇出区域F1、弯折区域B及第二扇出区域F2中的至少一个区域中设置屏蔽线,可以有效屏蔽触控引线与数据引线之间形成的耦合电容,大幅降低触控信号与数据信号之间的相互干扰。
如图2所示,为了向显示区域A内的子像素提供电源信号,上述显示面板还可以包括:位于非显示区域内的高电平电源电压信号线VDD,以及低电平电源电压信号线VSS。并且,高电平电源电压信号线VDD,以及低电平电源电压信号线VSS与柔性电路板FPC耦接。
结合图2和图3,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面板中,通过设置第一扇出区域F1、弯折区域B及第二扇出区域F2,在显示面板制作完成后,可以将显示面板在弯折区域B的位置处进行弯折,以将显示面板的第二扇出区域F2弯折至显示面板背离显示面的一侧,使第二扇出区域F2中的触控引线和数据引线等信号线,在显示区域背离显示面的一侧与集成驱动芯片IC耦接,从而大幅减小了显示面板的边框区域。
在实际应用中,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面板中,如图4所示,屏蔽线14位于第一扇出区域F1、弯折区域B及第二扇出区域F2;
屏蔽线14的形状可以与位于第一扇出区域F1、弯折区域B及第二扇出区域F2内的数据引线13的形状一致。
由于在第一扇出区域F1、弯折区域B及第二扇出区域F2中,相邻的触控引线12与数据引线13的距离较近,因而,将屏蔽线14设置在第一扇出区域F1、弯折区域B及第二扇出区域F2内,可以更有效屏蔽触控引线12与数据引线13之间形成的耦合电容,大幅降低触控信号与数据信号之间的相互干扰。并且,将屏蔽线14的形状设置为与位于第一扇出区域F1、弯折区域B及第二扇出区域F2内的数据引线13的形状一致,可以充分利用触控引线12与数据引线13之间的布线空间,使屏蔽线14长度较长,保证屏蔽线14具有较好的屏蔽效果。
图6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在显示区域内的截面示意图,如图6所示,本公开实施例中的上述显示面板,还可以包括:多个第一电极151,位于第一电极151背离衬底基板10一侧的第二电极152,以及位于第一电极151与第二电极152之间的发光层153;其中,第二电极152可以为整面设置。在第一电极151所在膜层与发光层153之间还可以设置像素界定层17,像素界定层17用于界定各子像素的区域,即图中像素界定层17的开口所在的位置对应一个子像素。
此外,为了驱动各子像素发光,上述显示面板还可以包括:薄膜晶体管TFT及电容结构等部件,其中,薄膜晶体管TFT可以包括:有源层Ac、输入 端S、输出端D,以及栅极Ga1,薄膜晶体管TFT的输出端D通过导电连接部LB与第一电极151耦接,栅极Ga1与第三电极Ga2构成电容结构。为了使不同膜层的导电部件相互绝缘,上述显示面板还可以包括:位于有源层Ac与栅极Ga1之间的第一栅极绝缘层GI1,位于栅极Ga1与第三电极Ga2之间的第二栅极绝缘层GI2,位于第三电极Ga2与输入端S之间的层间绝缘层ILD,位于输入端S与导电连接部LB之间的第一平坦层PLN1,以及位于导电连接部LB与第一电极111之间的第二平坦层PLN2。
结合图4至图6,本公开实施例中,屏蔽线14在衬底基板10上的正投影,与第二电极152在衬底基板10上的正投影具有交叠区域,从图4可以看出,在第二电极152所覆盖的区域中靠近第一扇出区域F1的边缘处,触控引线12与数据引线13之间仍具有一定的空间,因而,将屏蔽线14延伸至第二电极152所覆盖的区域,可以进一步增大屏蔽线14的屏蔽效果。此外,如图5所示,屏蔽线14在衬底基板10上的正投影,与触控电极11在衬底基板10上的正投影互不交叠。从而可以防止屏蔽线14与触控电极11发生短接,而影响触控电极11的触控效果。
在具体实施时,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面板中,如图6所示,还可以包括:位于第二电极152背离衬底基板10一侧的封装层16,位于封装层16背离衬底基板10一侧的触控电极层TP,以及位于封装层16与触控电极层TP之间的触控阻挡层18。其中,封装层16可以包括:层叠设置的有机膜层162和无机膜层161,其中,无机膜层161可以起到阻隔水汽和氧气的作用,有机膜层162可以位于相邻的两层无机膜层161之间,可以起到释放应力及平坦化的作用。本公开实施例中的触控电极位于触控电极层TP内。
图7为图4中虚线L1处的截面示意图,结合图4、图6和图7,上述屏蔽线14可以包括:第一子屏蔽线141和第二子屏蔽线142;
所述第一子屏蔽线141位于所述封装层16背离所述衬底基板10的一侧;
所述第二子屏蔽线142位于所述第一电极151靠近所述衬底基板10的一侧;
所述第一子屏蔽线141的第一端在所述衬底基板10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二电极152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的范围内,所述第一子屏蔽线141的第二端位于所述第一扇出区域F1;所述第二子屏蔽线142位于所述第一扇出区域F1、所述弯折区域B及所述第二扇出区域F2;
所述第一子屏蔽线141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子屏蔽线142通过第一过孔U1耦接,所述第一过孔U1贯穿所述第一子屏蔽线141与所述第二子屏蔽线142之间的绝缘层。
由于第二电极152一般整面设置,为了避免触控信号被第二电极152屏蔽,将触控电极层TP设置在封装层16背离衬底基板10的一侧,因而,为了有效缓解触控引线12与数据引线13的相互干扰,将第一子屏蔽线141设置在所述封装层16背离所述衬底基板10的一侧。并且,为了避免显示面板在弯折区域B处弯折时,屏蔽线14在弯折区域B处断裂,本公开实施例中,将屏蔽线14设置为第一子屏蔽线141和第二子屏蔽线142,所述第二子屏蔽线142位于所述第一电极151靠近所述衬底基板10的一侧,所述第一子屏蔽线141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子屏蔽线142通过位于第一扇出区域F1内的第一过孔U1耦接,从而,将第一子屏蔽线141在第一扇出区域F1换层至第二子屏蔽线142,使屏蔽线14在弯折区域B弯折时受到的应力较小,因而,屏蔽线14不容易在弯折区域B处断裂。
在具体实施时,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面板中,结合图4、图6和图7,触控引线12可以包括:第一引线部12a和第二引线部12b;
第一引线部12a位于封装层16背离衬底基板10的一侧,即第一引线部12a位于触控电极层TP内,此外,触控电极层TP内还设有触控电极。
第二引线部12b位于第一电极151靠近衬底基板10的一侧;
第一引线部12a的第一端与触控电极耦接,第二端位于第一扇出区域F1;第二引线部12b位于第一扇出区域F1、弯折区域B、第二扇出区域F2;
第一引线部12a的第二端与第二引线部12b通过第一通孔V1耦接,第一通孔V1贯穿第一引线部12a与第二引线部12b之间的绝缘层;
第二子屏蔽线142与第二引线部12b位于同一膜层。
在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域内通常设有整面设置的第二电极152,为了避免触控信号被第二电极152屏蔽,将触控电极层TP设置在封装层16背离衬底基板10的一侧。为了避免显示面板在弯折区域B处弯折时,触控引线12在弯折区域B处断裂,本公开实施例中,将触控引线12设置为包括第一引线部12a和第二引线部12b,第一引线部12a的一端与触控电极层TP中的触控电极耦接,另一端延伸至第一扇出区域F1中,并通过第一通孔V1与第二引线部12b耦接,以将触控引线12在第一扇出区域F1中换层至第二引线部12b,使触控引线12在弯折区域B弯折时受到的应力较小,因而,触控引线12不容易在弯折区域B处断裂。
此外,第二子屏蔽线142与第二引线部12b位于同一膜层,在制作过程中,可以将第二子屏蔽线142与第二引线部12b采用同一次构图工艺制作,可以节约制作成本。并且,第二引线部12b可以与显示区域内的导电连接部LB位于同一膜层,因而,可以将导电连接部LB、第二子屏蔽线142与第二引线部12b采用同一次构图工艺制作,进一步减少制作成本。
图8为图4中虚线L2处的截面示意图,如图8所示,上述第一子屏蔽线141包括:第一导线1411,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导线1411靠近衬底基板10一侧的第二导线1412;所述第一导线1411与所述第二导线1412通过第二通孔V2耦接,所述第二通孔V2贯穿所述第一导线1411与所述第二导线1412之间的绝缘层19;
所述第一引线部12a包括:第一引线12a1,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引线12a1靠近衬底基板10一侧的第二引线12a2;所述第一引线12a1与所述第二引线12a2通过第三通孔V3耦接,所述第三通孔V3贯穿所述第一引线12a1与所述第二引线12a2之间的绝缘层19;
所述第一导线1411与所述第一引线12a1位于同一膜层,所述第二导线与所述第二引线位于同一膜层。
在具体实施时,触控电极层中的触控电极也可以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 子触控电极和第二子触控电极,且第一子触控电极和第二子触控电极通过通孔相互耦接,在制作过程中,可以将第一子触控电极、第一导线、第一引线采用同一构图工艺,将第二子触控电极、第二导线及第二引线采用同一构图工艺制作,减小制作成本。
可选地,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面板中,图9为图4在虚线L3处的截面示意图,如图4和图9所示,上述屏蔽线14还可以包括:位于第二扇出区域F2的第三子屏蔽线143;
第三子屏蔽线143位于第二子屏蔽线142靠近衬底基板10的一侧;
第二子屏蔽线142与第三子屏蔽线143通过第二过孔U2耦接;第二过孔U2贯穿第二子屏蔽线142与第三子屏蔽线143之间的绝缘层;第二过孔U2位于第二扇出区域F2内。
由于触控引线产生的电场是辐射状的,采样层叠设置的双层走线作为屏蔽线14,第二子屏蔽线142和第三子屏蔽线143同时起到屏蔽作用,可以增大屏蔽线14的屏蔽性能,使屏蔽线14能够屏蔽的范围更大,进一步降低触控信号与数据信号之间的相互干扰。并且,第二子屏蔽线142与第三子屏蔽线143通过第二过孔U2耦接,相比于两个分立设置的子屏蔽线,能够起到更好的屏蔽效果。此外,将第二过孔U2设置在弯折区域B以外的区域,可以防止显示面板在弯折区域B进行弯折时出现断裂等不良。
图10为图4在虚线L3处的另一截面示意图,如图4和图10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面板中,屏蔽线14还可以包括:位于第二扇出区域F2的第四子屏蔽线144;
第四子屏蔽线144位于第三子屏蔽线143靠近衬底基板10的一侧;
第三子屏蔽线143与第四子屏蔽线144通过第三过孔U3耦接;第三过孔U3贯穿第三子屏蔽线143与第四子屏蔽线144之间的绝缘层。
由于触控引线产生的电场是辐射状的,在第三子屏蔽线143靠近衬底基板10的一侧设置第四子屏蔽线144,并且,第四子屏蔽线144与第三子屏蔽线143通过第三过孔U3耦接,使第二子屏蔽线142、第三子屏蔽线143及第 四子屏蔽线144同时起到屏蔽作用,进一步增大了屏蔽线14的屏蔽性能,从而,进一步降低控制信号与数据信号之间的相互干扰。
应该说明的是,本公开实施例的附图中,以第二子屏蔽线142通过一个第二过孔U2与第三子屏蔽线143耦接为例进行示意,在具体实施时,为了增强第二子屏蔽线142与第三子屏蔽线143的导通性能,第二子屏蔽线142也可以通过更多个第二过孔U2与第三子屏蔽线143耦接。同理,第三子屏蔽线143也可以通过更多个第三过孔U3与第四子屏蔽线144耦接。
可选地,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面板中,如图10所示,在周边区域中,显示面板中的多个数据引线可以分为:位于第一金属层的多个第一数据引线13a,以及位于第二金属层的多个第二数据引线13b;第二金属层位于第一金属层靠近衬底基板的一侧;
第一数据引线13a在衬底基板10上的正投影,与第二数据引线13b在衬底基板10上的正投影交替分布。
本公开实施例中,将位于周边区域中的多个数据引线分为多个第一数据引线13a和多个第二数据引线13b,且第一数据引线13a与第二数据引线13b位于不同的金属层,第一数据引线13a与第二数据引线13b交替分布,这样,相邻的数据引线位于不同的金属层,可以防止相邻的数据引线发生相互干扰,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并且,可以减小布线的整体宽度,有利于窄边框设计。结合图6和图10,上述第一金属层可以为第三电极Ga2所在的膜层,即第一数据引线13a可以与第三电极Ga2位于同一膜层,上述第二金属层可以为栅极Ga1所在的膜层,即第二数据引线13b可以与栅极Ga1位于同一膜层。在制作过程中,可以将第一数据引线13a与第三电极Ga2采用同一次构图工艺制作,可以将第二数据引线13b与栅极Ga1采用同一次构图工艺制作,从而节省制作成本。
此外,数据引线与显示区域内的数据线耦接,显示区域内的数据线可以与薄膜晶体管TFT的输入端S位于同一膜层,在制作过程中,可以将薄膜晶体管TFT的输入端S、输出端D及数据线采用同一次构图工艺制作,节约制 作成本。
在具体实施时,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面板中,如图10所示,上述第四子屏蔽线144可以与第一数据引线13a同层设置;或者,
图11为图4在虚线L3处的另一截面示意图,如图11所示,上述第四子屏蔽线144可以与第二数据引线13b同层设置;或者,
图12为图4在虚线L3处的另一截面示意图,如图12所示,上述第四子屏蔽线144与第一数据引线13a同层设置;和,第四子屏蔽线144与第二数据引线13b同层设置,也就是说,多个第四子屏蔽线144中的一部分第四子屏蔽线144与第一数据引线13a同层设置,另一部分第四子屏蔽线144与第二数据引线13b同层设置;
综上,采用上述三种方式设置第四子屏蔽线144,可以将第四子屏蔽线144与第一数据引线13a或第二数据引线13b采用同一次构图工艺制作,可以节省制作成本。
图13为图3中虚线框Q3处的放大示意图,如图3和图13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面板中,还可以包括:与第三子屏蔽线143同层设置的位于第二扇出区域F2内的测试信号线20;
测试信号线20的延伸方向与第三子屏蔽线143的延伸方向相互交叉;
第三子屏蔽线143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与测试信号线20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互不交叠。
这样,可以避免第三子屏蔽线143与测试信号线20交叉,避免影响测试信号线20的测试效果。
图14为图3在虚线框Q4处的截面示意图,如图3和图14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面板中,屏蔽线14位于触控引线组12M与数据引线组13M之间的间隙中。
显示面板中的多条触控引线及多条数据引线成组分布,因而,将屏蔽线14设置在触控引线组12M与数据引线组13M之间的间隙中,可以有效屏蔽触控引线与数据引线之间的耦合电容,使触控信号与数据信号之间的相互干 扰较小。
可选地,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面板中,继续参照图14,显示面板包括多条屏蔽线,显示面板中的多条屏蔽线可以包括:多条接地线14b,在相邻的触控引线组12M与数据引线组13M之间的间隙中,设有至少一条接地线14b。在驱动过程中,可以向接电线14b中施加固定电位信号,例如接地信号,以使悬空触控引线14a和接地线14b的屏蔽效果更好。
此外,上述显示面板中的多条屏蔽线还可以包括:多条悬空触控引线14a,在相邻的触控引线组12M与数据引线组13M之间的间隙中,设有至少一条悬空触控引线14a,且悬空触控引线14a位于接地线14b与该触控引线组12M之间。在实际驱动过程中,可以向悬空触控引线14a中施加触控信号,例如,向悬空触控引线14a中施加的触控信号可以与触控引线12中的信号相同,因而,将悬空触控引线14a设置在触控引线组12M的两侧,便于向该触控引线组12M中的各触控引线12及悬空触控引线14a同时施加触控信号。
本公开实施例中,在图14中,以在相邻的触控引线组12M与数据引线组13M之间的间隙中,设置一条悬空触控引线14a及三条接电线14b为例进行示意,此处不对悬空触控引线14a和接地线14b的数量进行限定,在具体实施时,可以根据相邻的触控引线组12M与数据引线组13M之间的间隙的大小,来合理设置悬空触控引线14a与接地线14b的数量。
图15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另一平面结构示意图,如图15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面板,还可以包括:位于所述衬底基板10之上的触控屏蔽线(如图15中的211或212所示);
所述周边区域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周边区域C1、第二周边区域C2,以及相对设置的第三周边区域C3、第四周边区域C4;所述屏蔽线14位于所述第一周边区域C1;
所述触控屏蔽线211(或212)的第一端211a(或212a)和第二端211b(或212b)位于所述第一周边区域C1,所述触控屏蔽线211(或212)经过所述第二周边区域C2、所述第三周边区域C3及所述第四周边区域C4,且所 述触控屏蔽线211(或212)围绕所述显示面板中的各所述触控电极11。
这样,通过设置围绕显示面板中的各触控电极11的触控屏蔽线211(或212),可以屏蔽外界干扰对触控电极11的影响,提高显示面板的触控效果。
在具体实施时,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面板中,继续参照图15,显示面板中的触控屏蔽线包括:第一触控屏蔽线211及第二触控屏蔽线212;第二触控屏蔽线212位于第一触控屏蔽线211靠近触控电极11的一侧。本公开实施例中,通过设置两个触控屏蔽线,即第一触控屏蔽线211和第二触控屏蔽线212,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向第一触控屏蔽线211和第二触控屏蔽线212施加不同的信号,从而提高屏蔽效果,进一步屏蔽外界干扰对触控电极11的影响。
可选地,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面板中,如图15所示,第一触控屏蔽线211可以包括:第一子触控屏蔽线2111,以及至少两个第二子触控屏蔽线2112;
第一子触控屏蔽线2111位于第二周边区域C2、第三周边区域C3及第四周边区域C4;第二子触控屏蔽线2112与第一子触控屏蔽线2111耦接,且第二子触控屏蔽线2112位于第一周边区域C1。
也就是说,第一触控屏蔽线211在第二周边区域C2、第三周边区域C3及第四周边区域C4中为一根信号线(即第一子触控屏蔽线2111),第一触控屏蔽线211延伸至第一周边区域C1后分为至少两根信号线(即第二子触控屏蔽线2112),图15中以第一触控屏蔽线211包括三个第二子触控屏蔽线2112为例进行示意,在具体实施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
这样,第一触控屏蔽线211具有至少两个第一端211a及至少两个第二端211b,从而,便于与其他部件的引脚进行耦接。在驱动过程中,可以向第一触控屏蔽线211施加固定信号,例如接地信号,可以向第二触控屏蔽线212施加触控信号,以便起到较好的屏蔽效果。
在实际应用中,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面板中,如图15所示,在第二周边区域C2、第三周边区域C3及第四周边区域C4内,第一触控屏蔽线 211的线宽大于第二触控屏蔽线212的线宽。也就是说,距离触控电极11较远的触控屏蔽线的线宽较大,这样设置,可以使触控屏蔽线对外界干扰的屏蔽效果更好,使显示面板的触控效果更好。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任一显示面板,该显示装置可以应用于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机、显示器、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框、导航仪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产品或部件。由于该显示装置解决问题的原理与上述显示面板相似,因此该显示装置的实施可以参见上述显示面板的实施,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还可以包括:集成驱动芯片;
显示面板中的各触控引线、各数据引线以及各屏蔽线与集成驱动芯片耦接;
显示面板在弯折区域处弯折,显示面板的第二扇出区域及集成驱动芯片位于显示面板背离显示面的一侧。
在具体实施时,将显示面板制作完成后,可以将显示面板在弯折区域的位置处进行弯折,以将显示面板的第二扇出区域弯折至显示面板背离显示面的一侧,使第二扇出区域中的触控引线和数据引线等信号线,在显示区域背离显示面的一侧与集成驱动芯片耦接,从而大幅减小了显示面板的边框区域。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通过设置至少一条屏蔽线,且屏蔽线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位于触控引线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与数据引线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之间,能够屏蔽触控引线产生的电场,避免触控引线与数据引线之间形成耦合电容,从而缓解触控信号与数据信号之间的相互干扰,进而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和触控效果。
尽管已描述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公开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公开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公开实施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公开实施例的这些修改和变 型属于本公开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公开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8)

  1. 一种显示面板,其中,包括:显示区域及位于所述显示区域至少一侧的周边区域;
    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
    衬底基板;
    多个触控电极,至少部分位于所述显示区域内的所述衬底基板之上;
    多条触控引线,位于所述衬底基板之上;所述触控引线的一端与所述触控电极耦接,另一端位于所述周边区域;所述显示面板中的多条所述触控引线分为多个触控引线组;所述触控引线组包括多个所述触控引线;
    多条数据引线,位于所述周边区域的所述衬底基板之上;所述显示面板中的多条所述数据引线分为多个数据引线组;所述数据引线组包括多个所述数据引线;至少部分所述触控引线组与所述数据引线组交替分布;
    至少一条屏蔽线,位于所述周边区域的所述衬底基板之上;所述屏蔽线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触控引线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数据引线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之间。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周边区域包括:第一扇出区域,位于所述第一扇出区域远离所述显示区域一侧的第二扇出区域,以及位于所述第一扇出区域与所述第二扇出区域之间的弯折区域;
    所述屏蔽线位于所述第一扇出区域、所述弯折区域及所述第二扇出区域中的至少一个区域。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还包括:多个第一电极,位于所述第一电极背离所述衬底基板一侧的第二电极,以及位于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之间的发光层;
    所述屏蔽线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二电极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具有交叠区域,且与所述触控电极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互不交叠。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二电极背离所述衬底基板一侧的封装层;
    所述屏蔽线包括:第一子屏蔽线和第二子屏蔽线;
    所述第一子屏蔽线位于所述封装层背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
    所述第二子屏蔽线位于所述第一电极靠近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
    所述第一子屏蔽线的第一端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二电极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的范围内,所述第一子屏蔽线的第二端位于所述第一扇出区域;所述第二子屏蔽线位于所述第一扇出区域、所述弯折区域及所述第二扇出区域;
    所述第一子屏蔽线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子屏蔽线通过第一过孔耦接,所述第一过孔贯穿所述第一子屏蔽线与所述第二子屏蔽线之间的绝缘层。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触控引线包括:第一引线部和第二引线部;
    所述第一引线部位于所述封装层背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
    所述第二引线部位于所述第一电极靠近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
    所述第一引线部的第一端与所述触控电极耦接,第二端位于所述第一扇出区域;所述第二引线部位于所述第一扇出区域、所述弯折区域及所述第二扇出区域;
    所述第一引线部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引线部通过第一通孔耦接,所述第一通孔贯穿所述第一引线部与所述第二引线部之间的绝缘层;
    所述第二子屏蔽线与所述第二引线部位于同一膜层。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第一子屏蔽线包括:第一导线,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导线靠近所述衬底基板一侧的第二导线;所述第一导线与所述第二导线通过第二通孔耦接,所述第二通孔贯穿所述第一导线与所述第二导线之间的绝缘层;
    所述第一引线部包括:第一引线,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引线靠近衬底基板一侧的第二引线;所述第一引线与所述第二引线通过第三通孔耦接,所述第 三通孔贯穿所述第一引线与所述第二引线之间的绝缘层;
    所述第一导线与所述第一引线位于同一膜层,所述第二导线与所述第二引线位于同一膜层。
  7.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屏蔽线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二扇出区域的第三子屏蔽线;
    所述第三子屏蔽线位于所述第二子屏蔽线靠近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
    所述第二子屏蔽线与所述第三子屏蔽线通过第二过孔耦接,所述第二过孔贯穿所述第二子屏蔽线与所述第三子屏蔽线之间的绝缘层,所述第二过孔位于所述第二扇出区域内。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屏蔽线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二扇出区域的第四子屏蔽线;
    所述第四子屏蔽线位于所述第三子屏蔽线靠近所述衬底基板一侧;
    所述第三子屏蔽线与所述第四子屏蔽线通过第三过孔耦接;所述第三过孔贯穿所述第三子屏蔽线与所述第四子屏蔽线之间的绝缘层。
  9.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在所述周边区域中,所述显示面板中的多个所述数据引线分为:位于第一金属层的多个第一数据引线,以及位于第二金属层的多个第二数据引线;所述第二金属层位于所述第一金属层靠近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
    所述第一数据引线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二数据引线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交替分布。
  10.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第四子屏蔽线与所述第一数据引线、所述第二数据引线中的至少之一同层设置。
  11. 如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屏蔽线位于所述触控引线组与所述数据引线组之间的间隙中。
  12. 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多条所述屏蔽线;所述显示面板中的多条所述屏蔽线包括:多条接地线;
    在相邻的所述触控引线组与所述数据引线组之间的间隙中,设有至少一 条所述接地线。
  13. 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显示面板中的多条所述屏蔽线还包括:多条悬空触控引线;
    在相邻的所述触控引线组与所述数据引线组之间的间隙中,设有至少一条所述悬空触控引线,且所述悬空触控引线位于所述接地线与该触控引线组之间。
  14. 如权利要求1~13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还包括:位于所述衬底基板之上的触控屏蔽线;
    所述周边区域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周边区域、第二周边区域,以及相对设置的第三周边区域、第四周边区域;所述屏蔽线位于所述第一周边区域;
    所述触控屏蔽线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位于所述第一周边区域,所述触控屏蔽线经过所述第二周边区域、所述第三周边区域及所述第四周边区域,且所述触控屏蔽线围绕所述显示面板中的各所述触控电极。
  15. 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显示面板中的所述触控屏蔽线包括:第一触控屏蔽线及第二触控屏蔽线;
    所述第二触控屏蔽线位于所述第一触控屏蔽线靠近所述触控电极的一侧。
  16. 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第一触控屏蔽线包括:第一子触控屏蔽线,以及至少两个第二子触控屏蔽线;
    所述第一子触控屏蔽线位于所述第二周边区域、所述第三周边区域及所述第四周边区域;所述第二子触控屏蔽线与所述第一子触控屏蔽线耦接,且所述第二子触控屏蔽线位于所述第一周边区域。
  17. 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在所述第二周边区域、所述第三周边区域及所述第四周边区域内,所述第一触控屏蔽线的线宽大于所述第二触控屏蔽线的线宽。
  18. 一种显示装置,其中,包括:如权利要求1~17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PCT/CN2021/076180 2021-02-09 2021-02-09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WO2022170458A1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21/076180 WO2022170458A1 (zh) 2021-02-09 2021-02-09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18/258,007 US20240053855A1 (en) 2021-02-09 2021-02-09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N202180000216.6A CN115210879A (zh) 2021-02-09 2021-02-09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202180002335.5A CN115210881A (zh) 2021-02-09 2021-08-27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CT/CN2021/114954 WO2022170754A1 (zh) 2021-02-09 2021-08-27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17/757,208 US20230350516A1 (en) 2021-02-09 2021-08-27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apparatus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21/076180 WO2022170458A1 (zh) 2021-02-09 2021-02-09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2170458A1 true WO2022170458A1 (zh) 2022-08-18

Family

ID=82837487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PCT/CN2021/076180 WO2022170458A1 (zh) 2021-02-09 2021-02-09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CT/CN2021/114954 WO2022170754A1 (zh) 2021-02-09 2021-08-27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PCT/CN2021/114954 WO2022170754A1 (zh) 2021-02-09 2021-08-27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2) US20240053855A1 (zh)
CN (2) CN115210879A (zh)
WO (2) WO2022170458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394201A (zh) * 2022-08-29 2022-11-2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50145808A1 (en) * 2013-11-28 2015-05-28 Samsung Display Co., Ltd.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ouch sensor
CN104866126A (zh) * 2014-02-25 2015-08-26 宸鸿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触控式面板
CN105652498A (zh) * 2016-03-22 2016-06-08 上海中航光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阵列基板、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CN107479283A (zh) * 2017-08-30 2017-12-15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9856874A (zh) * 2019-02-28 2019-06-07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2198983A (zh) * 2020-09-29 2021-01-0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基板及显示装置
CN112768495A (zh) * 2021-01-06 2021-05-0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519022A (zh) * 2013-11-04 2015-05-16 Wintek Corp 觸控面板
CN105824448A (zh) * 2015-01-09 2016-08-03 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
CN106527816B (zh) * 2016-12-01 2019-03-2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基板及其制备方法、触控显示装置
KR20200066499A (ko) * 2018-11-30 2020-06-10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110244873B (zh) * 2019-06-05 2022-10-04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US11550414B2 (en) * 2020-12-30 2023-01-10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Touch display screen and touch display device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50145808A1 (en) * 2013-11-28 2015-05-28 Samsung Display Co., Ltd.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ouch sensor
CN104866126A (zh) * 2014-02-25 2015-08-26 宸鸿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触控式面板
CN105652498A (zh) * 2016-03-22 2016-06-08 上海中航光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阵列基板、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CN107479283A (zh) * 2017-08-30 2017-12-15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9856874A (zh) * 2019-02-28 2019-06-07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2198983A (zh) * 2020-09-29 2021-01-0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基板及显示装置
CN112768495A (zh) * 2021-01-06 2021-05-0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显示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394201A (zh) * 2022-08-29 2022-11-2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5394201B (zh) * 2022-08-29 2023-11-1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WO2024046040A1 (zh) * 2022-08-29 2024-03-0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210881A (zh) 2022-10-18
CN115210879A (zh) 2022-10-18
US20230350516A1 (en) 2023-11-02
US20240053855A1 (en) 2024-02-15
WO2022170754A1 (zh) 2022-08-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9227806A1 (zh) Tft阵列基板及液晶显示面板
CN106325608B (zh) 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CN107340623B (zh)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8490708B (zh) 阵列基板及显示面板
US20160291430A1 (en) Array substrat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WO2019037529A1 (zh)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20210365153A1 (en) Touch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N109991788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WO2021218437A1 (zh) 显示基板及显示装置
US9798405B2 (en) Touch display panel structure, method for forming the same, and touch display device
TWI657360B (zh) 觸控面板及觸控顯示裝置
WO2020238722A1 (zh) 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
US11862646B2 (en) Display substrate,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touch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panel
WO2022141518A1 (zh) 触控显示屏、触控显示装置
CN103926760A (zh) 像素结构及像素阵列基板
US20220310719A1 (en) Flexible display panel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20240045541A1 (en) Display panel,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for fabricating the display panel
WO2022170458A1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8535925B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US20190302555A1 (en) Array substrate and display panel
US11387310B2 (en) Array substrate with connection portion connecting power bus and power line and display panel
WO2021072781A1 (zh) 显示面板
WO2020237731A1 (zh) 阵列基板及其制作方法与显示装置
US10423258B2 (en) In-cell touch screen
WO2023108694A1 (zh) 显示面板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121 Ep: the epo has been informed by wipo that ep was designated in this application

Ref document number: 21925139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EP

Kind code of ref document: A1

WWE Wipo information: entry into national phase

Ref document number: 18258007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US

NENP Non-entry into the national phase

Ref country code: DE

32PN Ep: public notification in the ep bulletin as address of the adressee cannot be established

Free format text: NOTING OF LOSS OF RIGHTS PURSUANT TO RULE 112(1) EPC (EPO FORM 1205A DATED 24.11.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