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2021134798A1 - 无线通信的方法和终端设备 - Google Patents

无线通信的方法和终端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WO2021134798A1
WO2021134798A1 PCT/CN2020/070336 CN2020070336W WO2021134798A1 WO 2021134798 A1 WO2021134798 A1 WO 2021134798A1 CN 2020070336 W CN2020070336 W CN 2020070336W WO 2021134798 A1 WO2021134798 A1 WO 2021134798A1
Authority
WO
WIPO (PCT)
Prior art keywords
feedback channel
side row
channel
resource pool
typ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PCT/CN2020/070336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French (fr)
Inventor
赵振山
卢前溪
林晖闵
Original Assignee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PCT/CN2020/070336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WO2021134798A1/zh
Priority to CN202080088768.2A priority patent/CN114830697A/zh
Priority to EP20910949.5A priority patent/EP4087291A4/en
Publication of WO2021134798A1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WO2021134798A1/zh
Priority to US17/852,237 priority patent/US20220330241A1/en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46Resources in time domain, e.g. slots or fram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H04L5/0094Indication of how sub-channels of the path are allocat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2Selection of wireless resources by user or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1/0026Transmission of channel quality ind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607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 H04L1/1671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the supervisory signal being transmitted together with control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3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 H04W4/4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for vehicles, e.g. vehicle-to-pedestrians [V2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0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16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 H04W92/18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between terminal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种无线通信的方法和终端设备,该方法包括:第一终端接收第二终端发送的侧行数据信道和/或侧行参考信号;所述第一终端确定第一侧行反馈信道的资源池配置和/或传输资源,其中,所述第一侧行反馈信道为第二类侧行反馈信道,所述第二类侧行反馈信道用于承载所述侧行数据信道的侧行反馈信息,和/或所述侧行参考信号的测量结果,所述第二类侧行反馈信道中承载的信息的比特数大于1;所述第一终端根据所述第一侧行反馈信道的资源池配置和/或传输资源,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所述第一侧行反馈信道。

Description

无线通信的方法和终端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通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无线通信的方法和终端设备。
背景技术
车联网系统是基于长期演进车辆到车辆(Long Term Evaluation Device to Device,LTE D2D)的一种侧行链路(Sidelink,SL)传输技术,与传统的LTE系统中通信数据通过基站接收或者发送的方式不同,车联网系统采用终端到终端直接通信的方式,因此,具有更高的频谱效率以及更低的传输时延。
在车联网系统中,为了提高传输可靠性,引入了侧行反馈信道,在侧行反馈激活的情况下,接收端终端可以向发送端终端发送侧行反馈信息,以便于发送端终端根据该侧行反馈信息确定是否进行重传。
目前,考虑车联网系统支持多载波侧行传输,每个载波上的物理侧行共享信道(Physical Sidelink Shared Channel,PSSCH)都需要对应的反馈信息,或者一个物理侧行共享信道(Physical Sidelink Shared Channel,PSSCH)支持多传输块(Transport Block,TB)的传输,每个TB都需要对应的反馈信息,此情况下,进行侧行反馈以提升侧行传输的可靠性是一项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无线通信的方法和终端设备,有利于提升侧行传输的可靠性。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无线通信的方法,包括:第一终端接收第二终端发送的侧行数据信道和/或侧行参考信号;所述第一终端确定第一侧行反馈信道的资源池配置和/或传输资源,其中,所述第一侧行反馈信道为第二类侧行反馈信道,所述第二类侧行反馈信道用于承载所述侧行数据信道的侧行反馈信息,和/或所述侧行参考信号的测量结果,所述第二类侧行反馈信道中承载的信息的比特数大于1;所述第一终端根据所述第一侧行反馈信道的资源池配置和/或传输资源,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所述第一侧行反馈信道。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无线通信的方法,包括:第一终端接收第二终端发送的至少一个侧行数据信道;所述第一终端在多种侧行反馈信道类型中确定传输所述至少一个侧行数据信道的侧行反馈信息的目标侧行反馈信道类型,其中,所述多种侧行反馈信道类型包括第一类侧行反馈信道和第二类侧行反馈信道,所述第一类侧行反馈信道用于承载1比特的侧行反馈信息,所述第二类侧行反馈信道用于承载K比特的侧行反馈信息,所述K为大于1的整数;所述第一终端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所述目标侧行反馈类型的侧行反馈信道。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用于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具体地,该终端设备包括用于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的单元。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用于执行上述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具体地,该终端设备包括用于执行上述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的单元。
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该终端设备包括: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该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用于调用并运行该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其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该终端设备包括: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该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用于调用并运行该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执行上述第二方面或其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七方面,提供了一种芯片,用于实现上述第一方面至第二方面中的任一方面或其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具体地,该芯片包括:处理器,用于从存储器中调用并运行计算机程序,使得安装有该芯片的设备执行如上述第一方面至第二方面中的任一方面或其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八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至第二方面中的任一方面或其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九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指令,该计算机程序指令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至第二方面中的任一方面或其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十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至第 二方面中的任一方面或其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第一终端可以接收第二终端发送的侧行数据信道和/或侧行参考信道,确定需要反馈多比特的反馈信息,进一步可以确定第二类侧行反馈信道的资源池配置,并根据该资源池配置确定承载多比特反馈信息的第一侧行反馈信道的传输资源,从而可以在该传输资源上向第二终端发送该第一侧行反馈信道,即多比特的反馈信息可以通过一个侧行反馈信道进行反馈,有利于降低反馈开销,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终端可以基于该侧行反馈信道确定是否进行数据的重传,提升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场景的示意性图。
图2是终端设备之间的几种通信方式的示意性图。
图3是承载1比特反馈信息的PSFCH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侧行反馈的一例示意图。
图5是PSFCH的传输资源和PSSCH的传输资源的一种对应关系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通信的方法的示意性图。
图7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类PSFCH所占用的时域符号的示意图。
图8是PSSCH的资源池配置和第二类PSFCH的资源池配置的一例示意性图。
图9是第二类PSFCH和第一类SPFCH所占用的时域符号的示意图。
图10是PSSCH的资源池配置和第二类PSFCH的资源池配置的另一例示意性图。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无线通信的方法的示意性图。
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的示意性框图。
图1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终端设备的示意性框图。
图14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设备的示意性框图。
图1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芯片的示意性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应用于端到端(Device to Device,D2D)通信系统,例如,基于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进行D2D通信的车联网系统,或者NR-V2X系统。与传统的LTE系统中终端之间的通信数据通过网络设备(例如,基站)接收或者发送的方式不同,车联网系统采用终端到终端直接通信的方式,因此具有更高的频谱效率以及更低的传输时延。
可选地,车联网系统基于的通信系统可以是全球移动通讯(Global System of Mobile communication,GSM)系统、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系统、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WCDMA)系统、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GPRS)、LTE系统、LTE频分双工(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FDD)系统、LTE时分双工(Time Division Duplex,TDD)、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UMTS)、全球互联微波接入(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WiMAX)通信系统、5G新无线(New Radio,NR)系统等。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网络设备可以是GSM系统或CDMA系统中的基站(Base Transceiver Station,BTS),也可以是WCDMA系统中的基站(NodeB,NB),还可以是LTE系统中的演进型基站(Evolutional Node B,eNB或eNodeB),或者是云无线接入网络(Cloud Radio Access Network,CRAN)中的无线控制器,或者该网络设备可以为移动交换中心、中继站、接入点、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集线器、交换机、网桥、路由器、NR网络中的网络侧设备(gNB)或者未来演进的公共陆地移动网络(Public Land Mobile Network,PLMN)中的网络设备等。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可以是能够实现D2D通信的终端设备。例如,可以是车载终端设备,也可以是LTE系统中的终端设备(LTE UE),NR网络中的终端设备(NR UE),或者未来演进的公用陆地移动通信网络(Public Land Mobile Network,PLMN)中的终端设备等,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定。
D2D通信技术可以应用于车对车(Vehicle to Vehicle,简称“V2V”)通信或车辆到其他设备(Vehicle to Everything,V2X)通信。在V2X通信中,X可以泛指任何具有无线接收和发送能力的设备,例如但不限于慢速移动的无线装置,快速移动的车载设备,或是具有无线发射接收能力的网络控制节点等。应理解,本发明实施例主要应用于V2X通信的场景,但也可以应用于任意其它D2D通信场景,本申 请实施例对此不做任何限定。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应用场景的示意图。图1示例性地示出了一个网络设备和两个终端设备,可选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无线通信系统可以包括多个网络设备并且每个网络设备的覆盖范围内可以包括其它数量的终端设备,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应理解,本文中术语“系统”和“网络”在本文中常被可互换使用。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上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可选地,该无线通信系统还可以包括移动管理实体(Mobile Management Entity,MME)、服务网关(Serving Gateway,S-GW)、分组数据网络网关(Packet Data Network Gateway,P-GW)等其他网络实体,或者,该无线通信系统还可以包括会话管理功能(Session Management Function,SMF)、统一数据管理(Unified Data Management,UDM),认证服务器功能(Authentication Server Function,AUSF)等其他网络实体,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在该车联网系统中,终端设备可以采用模式A和模式B进行通信。
具体地,终端设备121和终端设备122可以通过D2D通信模式进行通信,在进行D2D通信时,终端设备121和终端设备122通过D2D链路即侧行链路(SideLink,SL)直接进行通信。其中,在模式A中,终端设备的传输资源是由基站分配的,终端设备可以根据基站分配的资源在SL上进行数据的发送。基站可以为终端设备分配单次传输的资源,也可以为终端分配半静态传输的资源。在模式B中,终端设备在SL资源上自主选取传输资源。具体的,终端设备在资源池中通过侦听的方式获取可用的传输资源,或者终端设备从资源池中随机选取一个传输资源。
应理解,上述模式A和模式B只是示例性的说明两种传输模式,可以定义其他的传输模式。例如,在NR-V2X中引入了模式1和模式2,其中,模式1表示终端设备的侧行链路传输资源是由基站分配的,基站采用该模式A和模式1分配侧行链路传输资源的方式可以不同,例如,可以是一个采用动态调度的方式,另一个采用半静态调度的方式,或半静态加动态调度的方式等,模式2表示终端设备的侧行链路传输资源是终端选取的。
在基于新无线(New Radio,NR)的车辆到其他设备(Vehicle to Everything,V2X)系统(简称NR-V2X)中,可以支持多种传输方式:单播传输方式,接收端终端只有一个终端,如图2的(a)所示为UE1和UE2之间的单播传输;组播传输方式,接收端终端为一个通信组内的所有终端,或者是一定传输距离内的所有终端,如图2的(b)所示,UE1,UE2,UE3和UE4构成一个通信组,其中,UE1发送数据,则该通信组内的其他终端设备都是接收端终端;广播传输方式,其接收端可以是任一终端,如图2的(c)所示,UE1为发送端终端,其周围的其他终端都可以是接收端终端。
在NR-V2X系统中,为了提高传输可靠性,引入了侧行反馈信道,例如,物理侧行反馈信道(Physical Sidelink Feedback Channel,PSFCH)。对于单播传输,发送端终端向接收端终端发送侧行数据(包括PSCCH和PSSCH),接收端终端可以向发送端终端发送混合自动请求重传(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HARQ)侧行反馈信息,发送端终端可以根据接收端终端的侧行反馈信息判断是否需要进行重传,其中,HARQ侧行反馈信息可以承载在侧行反馈信道中。
其中,该PSFCH只承载1比特的侧行反馈信息,在时域上占用两个时域符号,其中,两个时域符号上承载相同的侧行反馈信息,一个时域符号上的数据是另一个时域符号上的数据的重复,例如,第二个时域符号用于承载侧行反馈信息,第一个符号上的数据是第二个符号上的数据的复制,该第一个符号用作自动增益控制(Automatic Gain Control,AGC)。该PSFCH在频域上占用一个物理资源块(Physical Resource Block,PRB)。图3是PSFCH和物理侧行共享信道(Physical Sidelink Shared Channel,PSSCH)/物理侧行控制信道(Physical Sidelink Control Channel,PSCCH)的结构的一种示例,具体地,图3中示例了一个时隙中PSFCH,PSCCH和PSSCH所占的时域符号的位置,其中,在一个时隙中,最后一个符号(即时域符号13)可以用作保护间隔(Guard Period,GP),倒数第二个符号(即时域符号12)用于PSFCH传输,倒数第三个符号上的数据和倒数第二个符号上的数据相同,用作AGC,倒数第四个符号也用作GP,该时隙中的第一个符号用作AGC,该第一个符号上的数据该时隙中的第二个符号上的数据相同,PSCCH占用3个时域符号,即时域符号1、2和3,时域符号1至9用于用于传输PSSCH,在时域符号1、2、3上,PSCCH和PSSCH占用不同的频域资源。
应理解,图3中所示例的PSCCH所占用的时域符号的数量和位置,PSFCH所占用的时域符号的位置仅为示例,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于此。
进一步地,为了降低PSFCH的开销,定义在每N个时隙中的一个时隙包括PSFCH传输资源,例如,N=1,2,4,其中,该N可以是预配置的或网络设备配置的,图4为N=4的示意图。其中, 时隙2,3,4,5中传输的PSSCH,其对应的侧行反馈信息在时隙7中传输,因此,可以将时隙{2,3,4,5}看做一个时隙集合,该时隙集合中传输的PSSCH,其对应的PSFCH可以在相同的时隙中传输。
在如下的情况下,需要反馈多个比特的反馈信息,现有的PSFCH的设计不能满足传输需求:
情况1:PSSCH支持多传输块(Transport Block,TB)的传输,因此PSFCH需要传输多个比特的反馈信息。例如支持4层或8层的PSSCH传输,对应2个TB块,每个TB都需要对应的反馈信息,因此PSFCH需要传输2个比特的反馈信息。
情况2:支持基于码块组(Code Block Group,CBG)的反馈,例如一个TB可以分为多个CBG,针对每个CBG需要有对应的反馈信息,则发送端发送一个TB时,接收端需要反馈该多个CBG中的每个CBG的反馈信息,需要多个比特。
情况3:当反馈信道的周期N大于1时,例如图5所示,发送端终端可以在多个时隙中向接收端终端发送PSSCH,例如,发送端终端在时隙0,时隙1和时隙2分别向接收端终端发送PSSCH,并且需要接收端终端发送每个PSSCH对应的反馈信息,则接收端终端需要在时隙5发送3比特的反馈信息。
情况4:支持HARQ反馈信息和信道状态信息(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CSI)同时反馈,则需要把HARQ反馈信息和CSI复用到一个侧行反馈信道中进行反馈,则需要多比特的反馈信息。
情况5:支持多载波的反馈,例如,若发送端终端在多个载波上发送PSSCH,每个PSSCH都需要对应的反馈信息,为了降低反馈资源的开销,需要把该多个载波上的反馈信息复用到一个侧行反馈信道中,因此,该侧行反馈信道需要承载多个比特的反馈信息。
有鉴于此,如何进行多比特反馈信息的反馈以提升数据传输的可靠性是一项亟需解决的问题。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通信的方法200的示意性流程图。该方法200可以由图1所示的通信系统中的终端设备执行,如图6所示,该方法200可以包括如下至少部分内容:
S210,第一终端接收第二终端发送的侧行数据信道和/或侧行参考信号;
S220,所述第一终端确定第一侧行反馈信道的资源池配置和/或传输资源,其中,所述第一侧行反馈信道为第二类侧行反馈信道,所述第二类侧行反馈信道用于承载所述侧行数据信道的侧行反馈信息,和/或所述侧行参考信号的测量结果,所述第二类侧行反馈信道中承载的信息的比特数大于1;
S230,所述第一终端根据所述第一侧行反馈信道的资源池配置和/或传输资源,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所述第一侧行反馈信道。
为便于区分和说明,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将用于承载1比特的反馈信息的侧行反馈信道记为第一类侧行反馈信道,将用于承载多比特的反馈信息的侧行反馈信道记为第二类侧行反馈信道。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类侧行反馈信道在时域上仅以时隙粒度为例进行说明,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类侧行反馈信道也可以采用其他时间单元为粒度设计,即第二类侧行反馈信道的时隙也可以替换为其他时间单元,类似地,在频域上仅以PRB为粒度为例进行说明,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类侧行信道也可以采用其他频域单元为粒度设计,为了简洁,这里不再赘述。
可选地,本申请实施例的侧行参考信号例如可以包括侧行同步信号(Sidelink Synchronization Signal,SLSS)、侧行同步信号块(Sidelink Synchronization Signal Block,S-SSB)、侧行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Sidelink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Reference Signal,SL CSI-RS)、解调参考信号(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DMRS),侧行主同步信号(Sidelink Primary Synchronization Signal,S-PSS)和侧行辅同步信号(Sidelink Secondary Synchronization Signal,S-SSS)等;侧行同步信号包括S-PSS和S-SSS;解调参考信号包括PSSCH-DMRS,PSCCH DMRS和PSBCH DMRS。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时域上,所述第二类侧行反馈信道占用一个时隙中的能够用于侧行传输的所有时域符号。
可选地,一个时隙中能够用于侧行传输的所有时域符号中的最后一个时域符号不用于传输所述第二类侧行反馈信道,例如,所述最后一个时域符号用作GP。
可选地,一个时隙中能够用于侧行传输的所有时域符号中的第一个时域符号不用于传输所述第二类侧行反馈信道,例如,该第一个时域符号用作AGC。
可选地,一个时隙中能够用于侧行传输的所有时域符号中的第一个时域符号上的数据是该时隙中用于侧行传输的第二个时域符号上的数据的复制或拷贝,即能够用于侧行传输的第一个时域符号和第二个时域符号上的数据相同。
图7是一种第二类侧行反馈信道的设计示例,其中,一个时隙中的最后一个时域符号(即符号13)用作GP,第一个时域符号(即时域符号0)用作AGC,第二个时域符号(即时域符号1)上的数据为第一个时域符号上的数据的复制。
可选地,在频域上,所述第二类侧行反馈信道占用M个PRB,其中,所述M为正整数,即所述第二类侧行反馈信道在频域上可以占用一个或多个PRB。
因此,在一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类侧行反馈信道在时域上可以占用一个时隙中的能够用于侧行传输的所有时域符号,并且在频域上占用一个或多个RPB。
在其他替代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类侧行反馈信道在时域上可以占用一个时隙中能够用于侧行传输的所有时域符号中的倒数第二个和倒数第三个时域符号,并且在频域上占用N个PRB,其中,所 述N为大于1的整数,即可以通过在频域上占用多个PRB时隙对多比特的反馈信息的传输。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可以适用于各种需要反馈多比特的反馈信息的场景。
作为一种示例场景,所述第一终端可以接收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的侧行数据信道,所述侧行数据信道的反馈需要多个比特。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对于所述第一终端接收的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的所述侧行数据信道的数量不作具体限定。
可选地,所述多个比特的反馈信息可以是对一个侧行数据信道中传输的多个TB的反馈(例如,前述的情况1),或者也可以是对侧行数据信道中的一个TB的多个CBG的反馈(例如,前述的情况2),或者也可以是对多个时隙中传输的侧行数据信道的反馈(例如,前述的情况3),或者也可以是对多个载波中传输的侧行数据信道的反馈(例如,前述的情况5)。
作为另一种示例场景,所述第一终端可以接收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的侧行参考信号,所述侧行参考信号的测量结果的反馈需要多个比特。
作为再一示例场景,所述第一终端可以接收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的侧行数据信道和侧行参考信号,所述侧行数据信道的反馈信息和所述侧行参考信号的测量结果的合并反馈需要多个比特,例如,前述的情况4。
本申请实施例以第一种示例场景的反馈为例进行说明,其他场景的实现方式类似,为了简洁,这里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为了反馈多个比特的反馈信息而引入的第二类侧行反馈信道可以对应相应的资源池配置,该资源池配置可以用于接收端终端即第一终端根据该资源池配置确定用于传输侧行反馈信道的传输资源,进一步在该传输资源上发送该侧行反馈信道。
以下,结合实施例,说明该第二类侧行反馈信道的资源池配置的确定方式。
实施例1: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根据侧行反馈信道的类型进行资源池配置,故第一类侧行反馈信道和第二类侧行反馈信道可以分别对应相应的资源池配置,第一侧行反馈信道用于承载多比特的反馈信息,即第一侧行反馈信道属于第二类侧行反馈信道,则该第一侧行反馈信道可以在第二类侧行反馈信道的资源池配置中确定传输该第一侧行反馈信道的传输资源,因此,第二类侧行反馈信道的资源池配置可以称为第一侧行反馈信道的资源池配置。
实施例1-1:所述第一终端可以根据预配置信息,网络设备的配置信息,或组头终端的配置信息确定所述第二类侧行反馈信道的资源池配置。
即所述第二类侧行反馈信道的资源池可以是预配置的,网络设备配置的,或者由组头终端配置的。
其中,该组头终端可以指组播通信的通信组内具有资源管理、资源分配、资源调度、资源协调等功能的终端,例如在车队编队行驶中的第一辆车或者是车队中间位置的车。该组头终端可以配置在该通信组内进行通信时,发送PSFCH所使用的资源池配置。
可选地,所述第二类侧行反馈信道的资源池配置可以用于确定所述第一侧行反馈信道资源池的频域资源,所述第一侧行反馈信道的资源池的时域资源,所述第一侧行反馈信道的频域资源和所述第一侧行反馈信道的时域资源中的至少一项,以便于所述第一终端根据上述信息确定所述第一侧行反馈信道的传输资源,从而进行所述第一侧行反馈信道的传输。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类侧行反馈信道的资源池配置具体用于确定以下中的至少一项:
1、所述第二类侧行反馈信道的资源池的频域起始位置;
作为一个示例,所述第二类侧行反馈信道的资源池的频域起始位置可以采用PRB的索引或子带索引指示。
2、所述第二类侧行反馈信道的资源池的频域资源大小;
作为一个示例,所述第二类侧行反馈信道的资源池的频域资源大小采用占用的PRB的个数或子带的个数指示,例如,一个PSFCH占据P个PRB,资源池中能够传输的PSFCH的个数为Q,则第二类侧行反馈信道资源池的频域资源大小为P*Q个PRB;又例如,如果子带的大小为P,即一个PSFCH占用一个子带,则资源池配置信息用于配置子带的个数Q,即可通过参数P和Q确定该资源池的频域资源的大小。
作为一种实现方式,可以通过第一比特位图确定所述第二类侧行反馈信道的资源池的频域资源,其中,所述第一比特位图中的每个比特对应一个PRB或一个子带,所述每个比特用于指示对应的PRB或子带是否为所述第二类侧行反馈信道的资源池的频域资源。例如,PRB的总数为K,该第一比特位图为K个比特,每个比特取值为1表示对应的PRB属于所述第二类侧行反馈信道的资源池的频域资源,则该第一比特位图中取值为1的比特数表示资源池所占的PRB数。
3、所述第二类侧行反馈信道占用的物理资源块PRB的个数L;
可选地,资源池配置信息用于指示一个第二类PSFCH信道在频域占用的PRB的个数L。
可选地,该参数L可以是针对每个资源池配置的,即不同的资源池可以配置不同的参数L。
4、所述第二类侧行反馈信道的资源池的时隙位置;
作为一种实现方式,可以通过第二比特位图确定所述第二类侧行反馈信道的资源池的时隙位置,其中,所述第二比特位图中的每个比特对应一个时隙,所述每个比特用于指示对应的时隙是否为可用于传输所述第二类侧行反馈信道的时隙位置。例如,时隙的总数为K,该第二比特位图为K个比特,每个比特取值为1表示对应的时隙为所述第二类侧行反馈信道的资源池的时隙,则该第二比特位图中取值为1比特对应的时隙位置表示资源池所占的时隙位置。又例如,第二比特位图包括K个比特,分 别对应K个时隙,该第二比特位图在一个直接帧号(Direct Frame Number,DFN)周期内周期性重复,用于指示在系统帧号周期内可用于该资源池的时隙信息,作为一个示例,一个DFN周期包括1024个无线帧,每个无线帧为10毫秒。
5、每个时隙中可用于传输所述第二类侧行反馈信道的起始时域符号;
6、每个时隙中可用于传输所述第二类侧行反馈信道的时域符号的个数或长度。
应理解,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侧行反馈信道的资源池配置可以直接包括上述信息中的至少一种,例如,所述资源池配置可以包括第二类侧行反馈信道的所占的时隙位置信息;或者,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侧行反馈信道的资源池配置也可以包括其他信息,用于确定上述信息中的至少一种,例如,所述资源池配置可以包括第二比特位图,根据所述第二比特位图可以确定能够用于传输第二类侧行反馈信道的时隙位置,本申请实施例对于所述资源池配置的具体内容不作限定。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网络设备分别配置PSSCH的资源池和第二类PSFCH的资源池,即该两个资源池的配置是相互独立的。如图8所示,配置的PSSCH的资源池中可用的时隙包括时隙0、时隙2、时隙4和时隙6,配置的第二类PSFCH的资源池中可用的时隙包括时隙0、时隙1、时隙3、时隙4、时隙5和时隙7。另外,网络设备也可以配置在每个可用于传输第二类PSFCH的时隙中能够传输所述第二类PSFCH的时域符号的位置和长度,第二类PSFCH的资源池的频域起始位置和长度,以及每个第二类PSFCH占用的PRB的个数等信息。
实施例1-2:根据所述侧行数据信道的资源池配置,确定对应的第一侧行反馈信道的资源池配置。
在本实施例中,侧行数据信道的资源池配置和对应的侧行反馈信道的资源池配置相关联,在侧行数据信道的资源池中发送的侧行数据信道,其对应的侧行反馈信道在该侧行反馈信道的资源池中传输。
可选地,所述第一侧行反馈信道的资源池所占的时隙和对应的侧行数据信道的资源池所占的时隙相同。例如,如图10所示,PSSCH的资源池中可用的时隙包括时隙0、时隙2、时隙4和时隙6,则可以确定第二类PSFCH的资源池中可用的时隙也包括时隙0、时隙2、时隙4和时隙6。
可选地,所述第一侧行反馈信道的资源池和对应的侧行数据信道的资源池是频分复用的,即第一侧行反馈信道的资源池和对应的侧行数据信道的资源池的频域资源不同。
可选地,若在一个时隙中包括用于传输所述第一类侧行反馈信道的时域符号,则用于传输所述第一侧行反馈信道的时域符号不包括所述用于传输第一类侧行反馈信道的时域符号。如图9所示,在一个时隙中时域符号11和12用于传输第一类PSFCH,则该时隙中的第二类PSFCH不占用该第11和12个时域符号,并且在第一类PSFCH之前的一个时域符号(即时域符号10)用作GP,因此该时域符号10也不用于第二类PSFCH传输。
可选地,所述第一侧行反馈信道的资源池的频域起始位置根据所述侧行数据信道或侧行控制信道的资源池的频域起始位置确定。
可选地,所述第一侧行反馈信道的资源池的频域资源大小根据所述侧行数据信道的资源池中的子带个数确定。
具体地,PSFCH的资源池和PSSCH的资源池具有对应关系,因此PSFCH的资源池中的参数可以根据PSSCH资源池的参数确定。
例如,如果PSSCH的资源池包括A个子带(sub-channel),一个子带包括多个连续的PRB,一个第二类PSFCH占用的PRB的个数P,如果一个第二类PSFCH信道只能承载一个终端的PSFCH,即不支持多终端的PSFCH进行码分复用,则在该第二类PSFCH的资源池包括的PRB个数大于等于A*P。
又例如,如果一个第二类PSFCH可以承载B个终端的PSFCH,例如,该B个终端的PSFCH可以通过码分复用的方式复用在一个PSFCH的频域资源内,则在该第二类PSFCH中包括的PRB个数大于等于ceil(A*P/B),其中ceil()表示向上取整。
可选地,所述第一侧行反馈信道占用的时隙位置由对应的侧行数据信道的时隙位置确定,作为一个示例,所述第一侧行反馈信道占用的时隙位置和对应的侧行数据信道的时隙位置具有固定偏移,例如,网络配置第一侧行反馈信道和对应的PSSCH的时隙偏移为S个时隙,则在时隙n接收到PSSCH,则其对应的第一侧行反馈信道在时隙n+S传输。。
可选地,在一个时隙中,用于传输所述第一侧行反馈信道的时域符号和所述一个时隙中传输的侧行数据信道的时域符号相同。例如,第一终端在一个时隙中接收到的PSSCH占用的时域符号为时域符号0至9,则可以确定在该时隙中传输的所述第一侧行反馈信道的时域符号也是时域符号0至9,应理解,PSSCH解码和生成反馈信息需要一定的处理时间,一个时隙中传输的第二类PSFCH不是该时隙中传输的PSSCH所对应的侧行反馈信道。
以上结合实施例1说明了第二类侧行反馈信道的资源池配置的确定方式,例如,可以是预配置的,网络设备配置的或者组头终端配置的,或者也可以是根据侧行数据信道的资源池配置确定的,其中,侧行数据信道的资源池和所述第二类侧行反馈信道之间的关联关系可以是预配置的,网络设备配置的,或者组头终端配置的,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以下,结合实施例2,说明第一侧行反馈信道的传输资源的确定方式。
应理解,在该实施例2中,该第一侧行反馈信道的传输资源根据第二类侧行反馈信道的资源池配置确定,其中,该第二类侧行反馈信道的资源池配置可以是根据前述的实施例1确定的,或者也可以是其他方式确定的,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即所述实施例1和实施例2可以单独实施,或者也 可以结合实施。
实施例2-1,所述第一终端根据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的第一侧行控制信息(Sidelink Control Information,SCI),在所述第一侧行反馈信道的资源池中确定所述第一侧行反馈信道的传输资源。
具体地,第二终端可以向第一终端发送PSSCH,与该PSSCH关联的SCI可以携带指示信息,用于所述第一终端确定传输侧行反馈信息的传输资源。
可选地,所述第一SCI可以为第二阶SCI,即SCI格式(format)0-2。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SCI包括第一指示信息和/或第二指示信息,其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确定所述第一侧行反馈信道的时隙位置,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确定所述第一侧行反馈信道的频域位置。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时隙偏移量,所述时隙偏移量为所述第一侧行反馈信道相对于所述第一SCI所在时隙或所述侧行数据信道所在时隙的时隙偏移量。因此,所述第一终端可以根据接收SCI或PSSCH的时隙结合该时隙偏移量确定传输第一侧行反馈信道的时隙。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时隙偏移量可以是基于逻辑时隙或者基于物理时隙计算的。其中,逻辑时隙是指根据一个资源池内所包括的时隙计算,物理时隙的计算与资源池无关,是按照物理时间计算的。
例如,在图7中,按照逻辑时隙计算,时隙0到时隙4之间的时隙偏移量是2个时隙;如果按照物理时隙计算,该时隙偏移量是4个时隙。如果在SCI中携带的时隙偏移量是按照物理时隙计算的,则用于传输第二类PSFCH的时隙是晚于时隙n+k后的第一个可用于传输第二类PSFCH的时隙,其中n表示SCI所在的时隙,k表示时隙偏移量。
作为一个示例,如果在时隙0收到SCI,该SCI携带的时隙偏移量是3个时隙,并且是按照物理时隙计算的,则传输第二类PSFCH的时隙是时隙4;如果是按照物理时隙计算的,则传输第二类PSFCH的时隙是时隙6。
作为另一实施例,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一个索引值,根据所述索引值确定所述第一侧行反馈信道和所述第一SCI或所述侧行数据信道的时隙偏移量,其中,索引值和时隙偏移量具有对应关系。
例如,网络设备可以给第一终端配置一个表格,即所述对应关系,表格是索引值和其对应的时隙偏移量的关系,通过SCI指示一个索引值,从而第一终端可以根据该SCI所指示的索引值确定对应的时隙偏移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一个索引值,所述一个索引值为所述第一侧行反馈信道的资源池中的多个频域位置中的目标频域位置的索引。
例如,在第二类PSFCH的资源池中,一个时隙上可用于传输第二类PSFCH的个数是C个,分别对应索引0、1、2…C-1,则在SCI中携带的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一个索引值c,c=0、1、2…C-1,根据该索引值即可确定第二类PSFCH的目标频域位置。
又例如,在第二类PSFCH的资源池中,包括D个PRB,分别对应索引0、1、2…D-1,则在SCI中携带的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一个索引值d,d=0、1、2…D-1,根据该索引值即可确定第二类PSFCH的频域位置。
实施例2-2:所述第一终端根据所述侧行数据信道的传输资源,在所述第一侧行反馈信道的资源池中确定所述第一侧行反馈信道的传输资源。
可选地,所述第一终端可以根据所述侧行数据信道或侧行控制信道的频域位置和时隙位置确定所述第一侧行反馈信道的传输资源。
例如,所述第一终端根据所述侧行数据信道的频域位置,确定所述第一侧行反馈信道的频域位置。
又例如,所述第一终端根据所述侧行数据信道的时隙位置,确定所述第一侧行反馈信道的时隙位置。
再例如,所述第一终端根据PSSCH的时域位置和频域位置,确定PSFCH的时域、频域和/或码域资源。
作为一个示例,所述第一终端可以根据所述侧行数据信道的时隙位置以及时隙间隔,确定所述第一侧行反馈信道的时隙位置,所述时隙间隔为传输所述第一侧行反馈信道的时隙相对于传输所述侧行数据信道或侧行控制信道的时隙的间隔。例如,时隙间隔为2。
可选地,该时隙间隔可以与该第一侧行反馈信道的资源池所在的载波或带宽部分(Bandwidth,BWP)的子载波间隔SCS相关,即不同的SCS可以对应相应的时隙间隔。例如,SCS=15kHz时,K=2,SCS=30kHz时,K=4。
可选地,所述时隙间隔是预配置,或网络设备配置的,或者组头终端配置的,例如,可以在所述第一侧行反馈信道的资源池配置信息中包括该时隙间隔。
作为另一示例,所述第一终端可以根据所述侧行数据信道的频域位置,以及第一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第一侧行反馈信道的频域位置,其中,所述第一对应关系是第一侧行反馈信道的资源池中的侧行反馈信道的频域位置和侧行数据信道的资源池中的侧行数据信道的频域位置的对应关系。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侧行数据信道的反馈信息可以为以下中的至少一种:
混合自动请求重传确认(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ACKnowledgement,HARQ-ACK);
信道质量指示(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CQI);
秩指示(Rank Indication,RI);
预编码矩阵指示(Precoding Matrix Indicator,PMI)。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侧行参考信号的测量结果可以包括用于确定波束的索引信息。
作为一个示例,所述用于确定波束的索引信息可以为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Reference Signal,CSI-RS)的索引信息。
具体地,发送端终端可以采用波束赋形(beamforming)的方式传输数据以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传输距离,接收端终端可以向发送端终端反馈最优的波束的索引信息。具体地,一个波束可以通过该波束对应的CSI-RS资源确定,因此向发送端终端反馈CSI-RS资源的索引信息,从而接收端终端可以根据该CSI-RS资源的索引信息确定发送端终端选择的最优的波束。
在一些场景中,在存在多种侧行反馈信道类型的情况下,例如,前述的第一类侧行反馈信道和第二类侧行反馈信道,如何进行反馈信道类型的选择也是一项亟需解决的问题。
因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另一种无线通信的方法,能够确定采用哪种类型的侧行反馈信道进行反馈,以提升系统性能。
图11是根据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的方法300的示意性流程图,该方法300可以由图1所示的通信系统中的终端设备执行,如图11所示,该方法300包括如下内容:
S310,第一终端接收第二终端发送的至少一个侧行数据信道;
S320,所述第一终端在多种侧行反馈信道类型中确定传输所述至少一个侧行数据信道的侧行反馈信息的目标侧行反馈信道类型,其中,所述多种侧行反馈信道类型包括第一类侧行反馈信道和第二类侧行反馈信道,所述第一类侧行反馈信道用于承载1比特的侧行反馈信息,所述第二类侧行反馈信道用于承载K比特的侧行反馈信息,所述K为大于1的整数。
应理解,所述多种侧行反馈信道类型可以包括第一类侧行反馈信道和第二类侧行反馈信道,或者也可以包括更多种侧行反馈信道类型,其中,该第一类侧行反馈信道类型和第二类侧行反馈信道类型的具体描述参考图6所示实施例的相关描述,为了简洁,这里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仅以确定至少一个侧行数据信道的侧行反馈信道类型为例进行说明,本申请实施例同样适用于所述第一终端接收第二终端的至少一个侧行参考信号,进一步确定该至少一个侧行参考信号的反馈信道类型的情况,或者也适用于第一终端接收第二终端的至少一个侧行数据信道和至少一个侧行参考信号,进一步确定该至少一个侧行数据信道和至少一个侧行参考信号的反馈信道类型的情况,具体实现方式类似,为了简洁,这里不作赘述。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一个侧行数据信道中的每个侧行数据信道都只需1比特的反馈信息,或者,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一个侧行数据信道可以是前述情况1-情况5中的侧行数据信道,即需要多个比特的反馈信息,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终端在接收到第二终端发送的至少一个侧行数据信道之后,可以确定该至少一个侧行数据信道对应的侧行反馈信道的类型,进一步可以基于该侧行反馈信道的类型,进行侧行反馈。例如,若确定采用第一类侧行反馈信道,所述终端设备可以发送至少一个第一类侧行反馈信道,以承载所述至少一个侧行数据信道中的每个侧行数据信道的侧行反馈信息,或者若确定采用所述第二类侧行反馈信道,所述终端设备可以发送一个第二类侧行反馈信道,承载所述至少一个侧行数据信道中的每个侧行数据信道的侧行反馈信息。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S320可以具体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根据待反馈信息的比特数,资源池配置和第一信息中的至少一项,确定所述目标侧行反馈信道类型,其中,所述第一信息用于指示用于传输侧行反馈信息的侧行反馈信道的类型。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终端可以将所述第一信息指示的侧行反馈信道的类型确定为所述目标侧行反馈信道类型。
可选地,所述第一信息是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给所述第一终端的;或者
所述第一信息是网络设备发送给所述第一终端的;或者
所述第一信息是组头终端发送给所述第一终端的。
可选地,所述第二终端通过侧行控制信息SCI或者PC5-RRC信令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所述第一信息。例如,所述第二终端可以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所述至少一个侧行数据信道时,在该侧行数据信道所关联的SCI中包括所述第一信息,指示侧行反馈所使用的目标侧行反馈信道类型;又例如,在该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建立连接时,该第一终端和该第二终端可以通过PC5-RRC信令交互配置信息,该第一信息可以承载在该配置信息中,用于指示PSFCH的类型,或者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也可以通过重配置PC5-RRC信令,更新PSFCH的类型。
可选地,所述网络设备通过广播消息或无线资源控制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信令发送所述第一信息。
具体地,在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在所述网络设备覆盖的小区内时,所述网络设备可以向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发送所述第一信息,例如,通过广播消息,例如系统信息块(System Information Block,SIB)或RRC信令指示PSFCH的类型。
可选地,所述组头终端通过SCI或者PC5-RRC信令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所述第一信息,或者在组播通信中,所述组头终端可以通知该通信组内的终端设备所采用的PSFCH的类型。
作为另一实施例,若待反馈信息的比特数为1比特,所述第一终端可以确定所述目标侧行反馈信道类型为第一类侧行反馈信道;或者若待反馈信息的比特数为多个比特,所述第一终端可以确定所述目标侧行反馈信道类型为第二类侧行反馈信道。
作为再一实施例,若所述至少一个侧行数据信道的资源池配置中只配置了与所述至少一个侧行数 据信道关联的第一类侧行反馈信道的传输资源,确定所述目标侧行反馈信道类型为第一类侧行反馈信道;或者,若所述至少一个侧行数据信道的资源池配置中配置了与所述至少一个侧行数据信道关联的第二类侧行反馈信道的传输资源,确定所述目标侧行反馈信道类型为第二类侧行反馈信道。
在确定采用第一类侧行反馈信道的情况下,若所述至少一个侧行数据信道的数量为一个,所述第一终端可以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一个所述第一类侧行反馈信道,用于承载所述一个侧行数据信道的反馈信息,或者,若所述至少一个侧行数据信道的数量为多个,所述第一终端可以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多个第一类侧行反馈信道,以承载所述多个侧行数据信道的反馈信息。
在确定采用所述第二类侧行反馈信道的情况下,所述终端设备可以将所述至少一个侧行数据信道的反馈信息承载在一个侧行反馈信道中进行反馈,有利于降低反馈开销。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侧行反馈信息包括以下中的至少一种:
混合自动请求重传确认HARQ-ACK;
信道质量指示CQI;
秩指示RI;
预编码矩阵指示PMI;
用于确定波束的索引信息。
上文结合图6至图11,详细描述了本申请的方法实施例,下文结合图12至图15,详细描述本申请的装置实施例,应理解,装置实施例与方法实施例相互对应,类似的描述可以参照方法实施例。
图12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终端设备400的示意性框图。如图12所示,该终端设备400包括:
通信模块410,用于接收第二终端发送的侧行数据信道和/或侧行参考信号;
确定模块420,用于确定第一侧行反馈信道的资源池配置和/或传输资源,其中,所述第一侧行反馈信道为第二类侧行反馈信道,所述第二类侧行反馈信道用于承载所述侧行数据信道的侧行反馈信息,和/或所述侧行参考信号的测量结果,所述第二类侧行反馈信道中承载的信息的比特数大于1;
所述通信模块410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侧行反馈信道的资源池配置和/或传输资源,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所述第一侧行反馈信道。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类侧行反馈信道在时域上占用一个时隙中的能够用于侧行传输的所有时域符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一个时隙中的能够用于侧行传输的所有时域符号中的最后一个时域符号不用于传输所述第二类侧行反馈信道。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类侧行反馈信道在频域上占用M个物理资源块PRB,其中,所述M为正整数。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确定模块420具体用于:
根据网络设备的配置信息或预配置信息,确定所述第一侧行反馈信道的资源池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侧行反馈信道的资源池配置用于确定以下中的至少一项:
所述第一侧行反馈信道的资源池的频域起始位置;
所述第一侧行反馈信道的资源池的频域资源大小;
所述第一侧行反馈信道占用的物理资源块PRB的个数;
所述第一侧行反馈信道的资源池的时隙位置;
每个时隙中可用于传输所述第一侧行反馈信道的起始时域符号;
每个时隙中可用于传输所述第一侧行反馈信道的时域符号的个数。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侧行反馈信道的资源池的频域起始位置采用PRB的索引或子带索引指示。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侧行反馈信道的资源池的频域资源大小采用占用的PRB的个数或子带的个数指示。
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第一比特位图确定所述第一侧行反馈信道的资源池的频域资源,其中,所述第一比特位图中的每个比特对应一个PRB或一个子带,所述每个比特用于指示对应的PRB或子带是否为所述第一侧行反馈信道的资源池的频域资源。
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第二比特位图确定所述第一侧行反馈信道的资源池的时隙位置,其中,所述第二比特位图中的每个比特对应一个时隙,所述每个比特用于指示对应的时隙是否为可用于传输所述第一侧行反馈信道的时隙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确定模块420还用于:
根据所述第一侧行反馈信道对应的侧行数据信道的资源池配置和/或第一类侧行反馈信道的资源池配置,确定所述第一侧行反馈信道的资源池配置,其中,所述第一类侧行反馈信道用于承载1比特的反馈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侧行反馈信道的资源池配置用于确定以下中的至少一项:
所述第一侧行反馈信道的资源池的频域起始位置;
所述第一侧行反馈信道的资源池的频域资源大小;
所述第一侧行反馈信道占用的物理资源块PRB的个数;
所述第一侧行反馈信道的资源池的时隙位置;
每个时隙中可用于传输所述第一侧行反馈信道的起始时域符号;
每个时隙中可用于传输所述第一侧行反馈信道的时域符号的个数。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侧行反馈信道的资源池所占的时隙和对应的侧行数据信道的资源池所占的时隙相同。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侧行反馈信道的资源池和对应的侧行数据信道的资源池是频分复用的。
在一些实施例中,若在一个时隙中包括用于传输所述第一类侧行反馈信道的时域符号,用于传输所述第一侧行反馈信道的时域符号不包括所述用于传输第一类侧行反馈信道的时域符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一个时隙中,用于传输所述第一侧行反馈信道的时域符号和所述一个时隙中传输的侧行数据信道的时域符号相同。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侧行反馈信道的资源池的频域资源大小根据所述侧行数据信道的资源池中的子带个数确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侧行反馈信道的资源池的频域起始位置根据所述侧行数据信道的资源池的频域起始位置确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确定模块420还用于:
根据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的第一SCI,在所述第一侧行反馈信道的资源池中确定所述第一侧行反馈信道的传输资源。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SCI包括第一指示信息和/或第二指示信息,其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确定所述第一侧行反馈信道的时隙位置,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确定所述第一侧行反馈信道的频域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时隙偏移量,所述时隙偏移量为所述第一侧行反馈信道相对于所述第一SCI所在时隙或所述侧行数据信道所在时隙的时隙偏移量;或者,
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一个索引值,根据所述索引值确定所述第一侧行反馈信道和所述第一SCI或所述侧行数据信道的时隙偏移量,其中,索引值和时隙偏移量具有对应关系。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一个索引值,所述一个索引值为所述第一侧行反馈信道的资源池中的多个频域位置中的目标频域位置的索引。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确定模块420还用于:
根据所述侧行数据信道的传输资源,在所述第一侧行反馈信道的资源池中确定所述第一侧行反馈信道的传输资源。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确定模块420还用于:
根据所述侧行数据信道的频域位置,确定所述第一侧行反馈信道的频域位置;和/或
根据所述侧行数据信道的时隙位置,确定所述第一侧行反馈信道的时隙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确定模块420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侧行数据信道的时隙位置以及时隙间隔,确定所述第一侧行反馈信道的时隙位置,所述时隙间隔为传输所述第一侧行反馈信道的时隙相对于传输所述侧行数据信道的时隙的间隔。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确定模块420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侧行数据信道的频域位置,以及第一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第一侧行反馈信道的频域位置,其中,所述第一对应关系是第一侧行反馈信道的资源池中的侧行反馈信道的频域位置和侧行数据信道的资源池中的侧行数据信道的频域位置的对应关系。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侧行反馈信息用于承载以下中的至少一种:
混合自动请求重传确认HARQ-ACK;
信道质量指示CQI;
秩指示RI;
预编码矩阵指示PMI;
用于确定波束的索引信息。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通信模块可以是通信接口或收发器,或者是通信芯片或者片上系统的输入输出接口。上述确定模块可以是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应理解,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终端设备400可对应于本申请方法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并且终端设备400中的各个单元的上述和其它操作和/或功能分别为了实现图6所示方法200中第一终端的相应流程,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图13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终端设备的示意性框图。图13的终端设备500包括:
通信模块510,用于接收第二终端发送的至少一个侧行数据信道;
确定模块520,用于在多种侧行反馈信道类型中确定传输所述至少一个侧行数据信道的侧行反馈信息的目标侧行反馈信道类型,其中,所述多种侧行反馈信道类型包括第一类侧行反馈信道和第二类侧行反馈信道,所述第一类侧行反馈信道用于承载1比特的侧行反馈信息,所述第二类侧行反馈信道用于承载K比特的侧行反馈信息,所述K为大于1的整数;
所述通信模块510还用于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所述目标侧行反馈类型的侧行反馈信道。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确定模块520还用于:
根据待反馈信息的比特数,资源池配置和第一信息中的至少一项,确定所述目标侧行反馈信道类型,其中,所述第一信息用于指示用于传输侧行反馈信息的侧行反馈信道的类型。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确定模块520具体用于:
将所述第一信息指示的侧行反馈信道的类型确定为所述目标侧行反馈信道类型。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信息是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给所述第一终端的;或者
所述第一信息是网络设备发送给所述第一终端的;或者
所述第一信息是组头终端发送给所述第一终端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终端通过侧行控制信息SCI或者PC5-RRC信令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所述第一信息;
所述网络设备通过广播消息或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发送所述第一信息;
所述组头终端通过SCI或者PC5-RRC信令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所述第一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确定模块520还用于:
若待反馈信息的比特数为1比特,确定所述目标侧行反馈信道类型为第一类侧行反馈信道;或者
若待反馈信息的比特数为多个比特,确定所述目标侧行反馈信道类型为第二类侧行反馈信道。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确定模块520还用于:
若所述至少一个侧行数据信道的资源池配置中只配置了与所述至少一个侧行数据信道关联的第一类侧行反馈信道的传输资源,确定所述目标侧行反馈信道类型为第一类侧行反馈信道;或者
若所述至少一个侧行数据信道的资源池配置中配置了与所述至少一个侧行数据信道关联的第二类侧行反馈信道的传输资源,确定所述目标侧行反馈信道类型为第二类侧行反馈信道。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类侧行反馈信道在时域上占用一个时隙中的能够用于侧行传输的所有时域符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一个时隙中的能够用于侧行传输的所有时域符号中的最后一个时域符号不用于传输所述第二类侧行反馈信道。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类侧行反馈信道在频域上占用M个物理资源块PRB,其中,所述M为正整数。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侧行反馈信息包括以下中的至少一种:
混合自动请求重传确认HARQ-ACK;
信道质量指示CQI;
秩指示RI;
预编码矩阵指示PMI;
用于确定波束的索引信息。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通信模块可以是通信接口或收发器,或者是通信芯片或者片上系统的输入输出接口。上述确定模块可以是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应理解,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网络设备500可对应于本申请方法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并且网络设备500中的各个单元的上述和其它操作和/或功能分别为了实现图11所示方法300中第一终端的相应流程,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图1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设备600示意性结构图。图14所示的通信设备600包括处理器610,处理器610可以从存储器中调用并运行计算机程序,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方法。
可选地,如图14所示,通信设备600还可以包括存储器620。其中,处理器610可以从存储器620中调用并运行计算机程序,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方法。
其中,存储器620可以是独立于处理器610的一个单独的器件,也可以集成在处理器610中。
可选地,如图14所示,通信设备600还可以包括收发器630,处理器610可以控制该收发器630与其他设备进行通信,具体地,可以向其他设备发送信息或数据,或接收其他设备发送的信息或数据。
其中,收发器630可以包括发射机和接收机。收发器630还可以进一步包括天线,天线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多个。
可选地,该通信设备600具体可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网络设备,并且该通信设备600可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各个方法中由网络设备实现的相应流程,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地,该通信设备600具体可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终端设备,并且该通信设备600可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各个方法中由移动终端/终端设备实现的相应流程,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图15是本申请实施例的芯片的示意性结构图。图15所示的芯片700包括处理器710,处理器710可以从存储器中调用并运行计算机程序,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方法。
可选地,如图15所示,芯片700还可以包括存储器720。其中,处理器710可以从存储器720中调用并运行计算机程序,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方法。
其中,存储器720可以是独立于处理器710的一个单独的器件,也可以集成在处理器710中。
可选地,该芯片700还可以包括输入接口730。其中,处理器710可以控制该输入接口730与其他设备或芯片进行通信,具体地,可以获取其他设备或芯片发送的信息或数据。
可选地,该芯片700还可以包括输出接口740。其中,处理器710可以控制该输出接口740与其他设备或芯片进行通信,具体地,可以向其他设备或芯片输出信息或数据。
可选地,该芯片可应用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网络设备,并且该芯片可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各个方法中由网络设备实现的相应流程,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地,该芯片可应用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移动终端/终端设备,并且该芯片可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各个方法中由移动终端/终端设备实现的相应流程,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提到的芯片还可以称为系统级芯片,系统芯片,芯片系统或片上系统芯片 等。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处理器可能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各步骤可以通过处理器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上述的处理器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本申请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译码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译码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软件模块可以位于随机存储器,闪存、只读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或者电可擦写可编程存储器、寄存器等本领域成熟的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位于存储器,处理器读取存储器中的信息,结合其硬件完成上述方法的步骤。
可以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存储器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或非易失性存储器,或可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两者。其中,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OM,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P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其用作外部高速缓存。通过示例性但不是限制性说明,许多形式的RAM可用,例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M,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M,DRAM)、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ronous DRAM,SDRAM)、双倍数据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ouble Data Rate SDRAM,DDR SDRAM)、增强型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Enhanced SDRAM,ESDRAM)、同步连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link DRAM,SLDRAM)和直接内存总线随机存取存储器(Direct Rambus RAM,DR RAM)。应注意,本文描述的系统和方法的存储器旨在包括但不限于这些和任意其它适合类型的存储器。
应理解,上述存储器为示例性但不是限制性说明,例如,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存储器还可以是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M,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M,DRAM)、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ronous DRAM,SDRAM)、双倍数据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ouble data rate SDRAM,DDR SDRAM)、增强型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enhanced SDRAM,ESDRAM)、同步连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 link DRAM,SLDRAM)以及直接内存总线随机存取存储器(Direct Rambus RAM,DR RAM)等等。也就是说,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存储器旨在包括但不限于这些和任意其它适合类型的存储器。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
可选的,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应用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网络设备,并且该计算机程序使得计算机执行本申请实施例的各个方法中由网络设备实现的相应流程,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地,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应用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移动终端/终端设备,并且该计算机程序使得计算机执行本申请实施例的各个方法中由移动终端/终端设备实现的相应流程,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指令。
可选的,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可应用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网络设备,并且该计算机程序指令使得计算机执行本申请实施例的各个方法中由网络设备实现的相应流程,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地,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可应用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移动终端/终端设备,并且该计算机程序指令使得计算机执行本申请实施例的各个方法中由移动终端/终端设备实现的相应流程,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
可选的,该计算机程序可应用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网络设备,当该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本申请实施例的各个方法中由网络设备实现的相应流程,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地,该计算机程序可应用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移动终端/终端设备,当该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本申请实施例的各个方法中由移动终端/终端设备实现的相应流程,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 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81)

  1. 一种无线通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终端接收第二终端发送的侧行数据信道和/或侧行参考信号;
    所述第一终端确定第一侧行反馈信道的资源池配置和/或传输资源,其中,所述第一侧行反馈信道为第二类侧行反馈信道,所述第二类侧行反馈信道用于承载所述侧行数据信道的侧行反馈信息,和/或所述侧行参考信号的测量结果,所述第二类侧行反馈信道中承载的信息的比特数大于1;
    所述第一终端根据所述第一侧行反馈信道的资源池配置和/或传输资源,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所述第一侧行反馈信道。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类侧行反馈信道在时域上占用一个时隙中的能够用于侧行传输的所有时域符号。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一个时隙中的能够用于侧行传输的所有时域符号中的最后一个时域符号不用于传输所述第二类侧行反馈信道。
  4. 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类侧行反馈信道在频域上占用M个物理资源块PRB,其中,所述M为正整数。
  5. 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终端确定第一侧行反馈信道的资源池配置和/或传输资源,包括:
    根据网络设备的配置信息或预配置信息,确定所述第一侧行反馈信道的资源池配置。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行反馈信道的资源池配置用于确定以下中的至少一项:
    所述第一侧行反馈信道的资源池的频域起始位置;
    所述第一侧行反馈信道的资源池的频域资源大小;
    所述第一侧行反馈信道占用的物理资源块PRB的个数;
    所述第一侧行反馈信道的资源池的时隙位置;
    每个时隙中可用于传输所述第一侧行反馈信道的起始时域符号;
    每个时隙中可用于传输所述第一侧行反馈信道的时域符号的个数。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行反馈信道的资源池的频域起始位置采用PRB的索引或子带索引指示。
  8. 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行反馈信道的资源池的频域资源大小采用占用的PRB的个数或子带的个数指示。
  9. 根据权利要求6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通过第一比特位图确定所述第一侧行反馈信道的资源池的频域资源,其中,所述第一比特位图中的每个比特对应一个PRB或一个子带,所述每个比特用于指示对应的PRB或子带是否为所述第一侧行反馈信道的资源池的频域资源。
  10. 根据权利要求6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通过第二比特位图确定所述第一侧行反馈信道的资源池的时隙位置,其中,所述第二比特位图中的每个比特对应一个时隙,所述每个比特用于指示对应的时隙是否为可用于传输所述第一侧行反馈信道的时隙位置。
  11. 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终端确定第一侧行反馈信道的资源池配置和/或传输资源,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侧行反馈信道对应的侧行数据信道的资源池配置和/或第一类侧行反馈信道的资源池配置,确定所述第一侧行反馈信道的资源池配置,其中,所述第一类侧行反馈信道用于承载1比特的反馈信息。
  12.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行反馈信道的资源池配置用于确定以下中的至少一项:
    所述第一侧行反馈信道的资源池的频域起始位置;
    所述第一侧行反馈信道的资源池的频域资源大小;
    所述第一侧行反馈信道占用的物理资源块PRB的个数;
    所述第一侧行反馈信道的资源池的时隙位置;
    每个时隙中可用于传输所述第一侧行反馈信道的起始时域符号;
    每个时隙中可用于传输所述第一侧行反馈信道的时域符号的个数。
  13.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行反馈信道的资源池所占的时隙和对应的侧行数据信道的资源池所占的时隙相同。
  14.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行反馈信道的资源池和对应的侧行数据信道的资源池是频分复用的。
  15. 根据权利要求1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在一个时隙中包括用于传输所述第一类侧行反馈信道的时域符号,用于传输所述第一侧行反馈信道的时域符号不包括所述用于传输第一类侧行反馈信道的时域符号。
  16. 根据权利要求12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一个时隙中,用于传输所述第一侧行反馈信道的时域符号和所述一个时隙中传输的侧行数据信道的时域符号相同。
  17. 根据权利要求12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行反馈信道的资源池 的频域资源大小根据所述侧行数据信道的资源池中的子带个数确定。
  18. 根据权利要求12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行反馈信道的资源池的频域起始位置根据所述侧行数据信道的资源池的频域起始位置确定。
  19. 根据权利要求1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终端确定第一侧行反馈信道的资源池配置和/或传输资源,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根据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的第一SCI,在所述第一侧行反馈信道的资源池中确定所述第一侧行反馈信道的传输资源。
  20. 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SCI包括第一指示信息和/或第二指示信息,其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确定所述第一侧行反馈信道的时隙位置,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确定所述第一侧行反馈信道的频域位置。
  21. 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时隙偏移量,所述时隙偏移量为所述第一侧行反馈信道相对于所述第一SCI所在时隙或所述侧行数据信道所在时隙的时隙偏移量;或者,
    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一个索引值,根据所述索引值确定所述第一侧行反馈信道和所述第一SCI或所述侧行数据信道的时隙偏移量,其中,索引值和时隙偏移量具有对应关系。
  22. 根据权利要求20或2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一个索引值,所述一个索引值为所述第一侧行反馈信道的资源池中的多个频域位置中的目标频域位置的索引。
  23. 根据权利要求1至2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终端确定第一侧行反馈信道的资源池配置和/或传输资源,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根据所述侧行数据信道的传输资源,在所述第一侧行反馈信道的资源池中确定所述第一侧行反馈信道的传输资源。
  24. 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终端根据所述侧行数据信道的传输资源,在所述第一侧行反馈信道的资源池中确定所述第一侧行反馈信道的传输资源,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根据所述侧行数据信道的频域位置,确定所述第一侧行反馈信道的频域位置;和/或
    所述第一终端根据所述侧行数据信道的时隙位置,确定所述第一侧行反馈信道的时隙位置。
  25. 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终端根据所述侧行数据信道的时隙位置,确定所述第一侧行反馈信道的时隙位置,包括:
    根据所述侧行数据信道的时隙位置以及时隙间隔,确定所述第一侧行反馈信道的时隙位置,所述时隙间隔为传输所述第一侧行反馈信道的时隙相对于传输所述侧行数据信道的时隙的间隔。
  26. 根据权利要求24或2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终端根据所述侧行数据信道的频域位置,确定所述第一侧行反馈信道的频域位置,包括:
    根据所述侧行数据信道的频域位置,以及第一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第一侧行反馈信道的频域位置,其中,所述第一对应关系是第一侧行反馈信道的资源池中的侧行反馈信道的频域位置和侧行数据信道的资源池中的侧行数据信道的频域位置的对应关系。
  27. 根据权利要求1至2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行反馈信息用于承载以下中的至少一种:
    混合自动请求重传确认HARQ-ACK;
    信道质量指示CQI;
    秩指示RI;
    预编码矩阵指示PMI;
    用于确定波束的索引信息。
  28. 一种无线通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终端接收第二终端发送的至少一个侧行数据信道;
    所述第一终端在多种侧行反馈信道类型中确定传输所述至少一个侧行数据信道的侧行反馈信息的目标侧行反馈信道类型,其中,所述多种侧行反馈信道类型包括第一类侧行反馈信道和第二类侧行反馈信道,所述第一类侧行反馈信道用于承载1比特的侧行反馈信息,所述第二类侧行反馈信道用于承载K比特的侧行反馈信息,所述K为大于1的整数;
    所述第一终端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所述目标侧行反馈类型的侧行反馈信道。
  29. 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终端在多种侧行反馈信道类型中确定传输所述至少一个侧行数据信道的侧行反馈信息的目标侧行反馈信道类型,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根据待反馈信息的比特数,资源池配置和第一信息中的至少一项,确定所述目标侧行反馈信道类型,其中,所述第一信息用于指示用于传输侧行反馈信息的侧行反馈信道的类型。
  30. 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终端根据待反馈信息的比特数,资源池配置和第一信息中的至少一项,确定所述目标侧行反馈信道类型,包括:
    将所述第一信息指示的侧行反馈信道的类型确定为所述目标侧行反馈信道类型。
  31. 根据权利要求29或3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息是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给所述 第一终端的;或者
    所述第一信息是网络设备发送给所述第一终端的;或者
    所述第一信息是组头终端发送给所述第一终端的。
  32. 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终端通过侧行控制信息SCI或者PC5-RRC信令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所述第一信息;
    所述网络设备通过广播消息或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发送所述第一信息;
    所述组头终端通过SCI或者PC5-RRC信令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所述第一信息。
  33. 根据权利要求28至3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终端根据待反馈信息的比特数,资源池配置和第一信息中的至少一项,确定所述目标侧行反馈信道类型,包括:
    若待反馈信息的比特数为1比特,确定所述目标侧行反馈信道类型为第一类侧行反馈信道;或者
    若待反馈信息的比特数为多个比特,确定所述目标侧行反馈信道类型为第二类侧行反馈信道。
  34. 根据权利要求28至3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终端根据待反馈信息的比特数,资源池配置和第一信息中的至少一项,确定所述目标侧行反馈信道类型,包括:
    若所述至少一个侧行数据信道的资源池配置中只配置了与所述至少一个侧行数据信道关联的第一类侧行反馈信道的传输资源,确定所述目标侧行反馈信道类型为第一类侧行反馈信道;或者
    若所述至少一个侧行数据信道的资源池配置中配置了与所述至少一个侧行数据信道关联的第二类侧行反馈信道的传输资源,确定所述目标侧行反馈信道类型为第二类侧行反馈信道。
  35. 根据权利要求28至3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类侧行反馈信道在时域上占用一个时隙中的能够用于侧行传输的所有时域符号。
  36. 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一个时隙中的能够用于侧行传输的所有时域符号中的最后一个时域符号不用于传输所述第二类侧行反馈信道。
  37. 根据权利要求28至3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类侧行反馈信道在频域上占用M个物理资源块PRB,其中,所述M为正整数。
  38. 根据权利要求28至3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侧行反馈信息包括以下中的至少一种:
    混合自动请求重传确认HARQ-ACK;
    信道质量指示CQI;
    秩指示RI;
    预编码矩阵指示PMI;
    用于确定波束的索引信息。
  39. 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通信模块,用于接收第二终端发送的侧行数据信道和/或侧行参考信号;
    确定模块,用于确定第一侧行反馈信道的资源池配置和/或传输资源,其中,所述第一侧行反馈信道为第二类侧行反馈信道,所述第二类侧行反馈信道用于承载所述侧行数据信道的侧行反馈信息,和/或所述侧行参考信号的测量结果,所述第二类侧行反馈信道中承载的信息的比特数大于1;
    所述通信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侧行反馈信道的资源池配置和/或传输资源,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所述第一侧行反馈信道。
  40. 根据权利要求39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类侧行反馈信道在时域上占用一个时隙中的能够用于侧行传输的所有时域符号。
  41. 根据权利要求40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一个时隙中的能够用于侧行传输的所有时域符号中的最后一个时域符号不用于传输所述第二类侧行反馈信道。
  42. 根据权利要求39至41中任一项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类侧行反馈信道在频域上占用M个物理资源块PRB,其中,所述M为正整数。
  43. 根据权利要求39至42中任一项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网络设备的配置信息或预配置信息,确定所述第一侧行反馈信道的资源池配置。
  44. 根据权利要求43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行反馈信道的资源池配置用于确定以下中的至少一项:
    所述第一侧行反馈信道的资源池的频域起始位置;
    所述第一侧行反馈信道的资源池的频域资源大小;
    所述第一侧行反馈信道占用的物理资源块PRB的个数;
    所述第一侧行反馈信道的资源池的时隙位置;
    每个时隙中可用于传输所述第一侧行反馈信道的起始时域符号;
    每个时隙中可用于传输所述第一侧行反馈信道的时域符号的个数。
  45. 根据权利要求44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行反馈信道的资源池的频域起始位置采用PRB的索引或子带索引指示。
  46. 根据权利要求44或45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行反馈信道的资源池的频域资源大小采用占用的PRB的个数或子带的个数指示。
  47. 根据权利要求44至46中任一项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
    通过第一比特位图确定所述第一侧行反馈信道的资源池的频域资源,其中,所述第一比特位图中的每个比特对应一个PRB或一个子带,所述每个比特用于指示对应的PRB或子带是否为所述第一侧行反馈信道的资源池的频域资源。
  48. 根据权利要求44至47中任一项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
    通过第二比特位图确定所述第一侧行反馈信道的资源池的时隙位置,其中,所述第二比特位图中的每个比特对应一个时隙,所述每个比特用于指示对应的时隙是否为可用于传输所述第一侧行反馈信道的时隙位置。
  49. 根据权利要求39至42中任一项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模块还用于:
    根据所述第一侧行反馈信道对应的侧行数据信道的资源池配置和/或第一类侧行反馈信道的资源池配置,确定所述第一侧行反馈信道的资源池配置,其中,所述第一类侧行反馈信道用于承载1比特的反馈信息。
  50. 根据权利要求49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行反馈信道的资源池配置用于确定以下中的至少一项:
    所述第一侧行反馈信道的资源池的频域起始位置;
    所述第一侧行反馈信道的资源池的频域资源大小;
    所述第一侧行反馈信道占用的物理资源块PRB的个数;
    所述第一侧行反馈信道的资源池的时隙位置;
    每个时隙中可用于传输所述第一侧行反馈信道的起始时域符号;
    每个时隙中可用于传输所述第一侧行反馈信道的时域符号的个数。
  51. 根据权利要求50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行反馈信道的资源池所占的时隙和对应的侧行数据信道的资源池所占的时隙相同。
  52. 根据权利要求50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行反馈信道的资源池和对应的侧行数据信道的资源池是频分复用的。
  53. 根据权利要求49至52中任一项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若在一个时隙中包括用于传输所述第一类侧行反馈信道的时域符号,用于传输所述第一侧行反馈信道的时域符号不包括所述用于传输第一类侧行反馈信道的时域符号。
  54. 根据权利要求50至53中任一项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在一个时隙中,用于传输所述第一侧行反馈信道的时域符号和所述一个时隙中传输的侧行数据信道的时域符号相同。
  55. 根据权利要求50至54中任一项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行反馈信道的资源池的频域资源大小根据所述侧行数据信道的资源池中的子带个数确定。
  56. 根据权利要求50至55中任一项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行反馈信道的资源池的频域起始位置根据所述侧行数据信道的资源池的频域起始位置确定。
  57. 根据权利要求39至56中任一项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模块还用于:
    根据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的第一SCI,在所述第一侧行反馈信道的资源池中确定所述第一侧行反馈信道的传输资源。
  58. 根据权利要求57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SCI包括第一指示信息和/或第二指示信息,其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确定所述第一侧行反馈信道的时隙位置,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确定所述第一侧行反馈信道的频域位置。
  59. 根据权利要求58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时隙偏移量,所述时隙偏移量为所述第一侧行反馈信道相对于所述第一SCI所在时隙或所述侧行数据信道所在时隙的时隙偏移量;或者,
    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一个索引值,根据所述索引值确定所述第一侧行反馈信道和所述第一SCI或所述侧行数据信道的时隙偏移量,其中,索引值和时隙偏移量具有对应关系。
  60. 根据权利要求58或59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一个索引值,所述一个索引值为所述第一侧行反馈信道的资源池中的多个频域位置中的目标频域位置的索引。
  61. 根据权利要求39至60中任一项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模块还用于:
    根据所述侧行数据信道的传输资源,在所述第一侧行反馈信道的资源池中确定所述第一侧行反馈信道的传输资源。
  62. 根据权利要求61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模块还用于:
    根据所述侧行数据信道的频域位置,确定所述第一侧行反馈信道的频域位置;和/或
    根据所述侧行数据信道的时隙位置,确定所述第一侧行反馈信道的时隙位置。
  63. 根据权利要求62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侧行数据信道的时隙位置以及时隙间隔,确定所述第一侧行反馈信道的时隙位置,所述时隙间隔为传输所述第一侧行反馈信道的时隙相对于传输所述侧行数据信道的时隙的间隔。
  64. 根据权利要求62或63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侧行数据信道的频域位置,以及第一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第一侧行反馈信道的频域位置,其中,所述第一对应关系是第一侧行反馈信道的资源池中的侧行反馈信道的频域位置和侧行数据信道的资源池中的侧行数据信道的频域位置的对应关系。
  65. 根据权利要求39至64中任一项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行反馈信息用于承载以下中的至少一种:
    混合自动请求重传确认HARQ-ACK;
    信道质量指示CQI;
    秩指示RI;
    预编码矩阵指示PMI;
    用于确定波束的索引信息。
  66. 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通信模块,用于接收第二终端发送的至少一个侧行数据信道;
    确定模块,用于在多种侧行反馈信道类型中确定传输所述至少一个侧行数据信道的侧行反馈信息的目标侧行反馈信道类型,其中,所述多种侧行反馈信道类型包括第一类侧行反馈信道和第二类侧行反馈信道,所述第一类侧行反馈信道用于承载1比特的侧行反馈信息,所述第二类侧行反馈信道用于承载K比特的侧行反馈信息,所述K为大于1的整数;
    所述通信模块还用于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所述目标侧行反馈类型的侧行反馈信道。
  67. 根据权利要求66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模块还用于:
    根据待反馈信息的比特数,资源池配置和第一信息中的至少一项,确定所述目标侧行反馈信道类型,其中,所述第一信息用于指示用于传输侧行反馈信息的侧行反馈信道的类型。
  68. 根据权利要求67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将所述第一信息指示的侧行反馈信道的类型确定为所述目标侧行反馈信道类型。
  69. 根据权利要求67或68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息是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给所述第一终端的;或者
    所述第一信息是网络设备发送给所述第一终端的;或者
    所述第一信息是组头终端发送给所述第一终端的。
  70. 根据权利要求69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终端通过侧行控制信息SCI或者PC5-RRC信令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所述第一信息;
    所述网络设备通过广播消息或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发送所述第一信息;
    所述组头终端通过SCI或者PC5-RRC信令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所述第一信息。
  71. 根据权利要求66至70中任一项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模块还用于:
    若待反馈信息的比特数为1比特,确定所述目标侧行反馈信道类型为第一类侧行反馈信道;或者
    若待反馈信息的比特数为多个比特,确定所述目标侧行反馈信道类型为第二类侧行反馈信道。
  72. 根据权利要求66至71中任一项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模块还用于:
    若所述至少一个侧行数据信道的资源池配置中只配置了与所述至少一个侧行数据信道关联的第一类侧行反馈信道的传输资源,确定所述目标侧行反馈信道类型为第一类侧行反馈信道;或者
    若所述至少一个侧行数据信道的资源池配置中配置了与所述至少一个侧行数据信道关联的第二类侧行反馈信道的传输资源,确定所述目标侧行反馈信道类型为第二类侧行反馈信道。
  73. 根据权利要求66至72中任一项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类侧行反馈信道在时域上占用一个时隙中的能够用于侧行传输的所有时域符号。
  74. 根据权利要求73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一个时隙中的能够用于侧行传输的所有时域符号中的最后一个时域符号不用于传输所述第二类侧行反馈信道。
  75. 根据权利要求66至74中任一项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类侧行反馈信道在频域上占用M个物理资源块PRB,其中,所述M为正整数。
  76. 根据权利要求66至75中任一项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侧行反馈信息包括以下中的至少一种:
    混合自动请求重传确认HARQ-ACK;
    信道质量指示CQI;
    秩指示RI;
    预编码矩阵指示PMI;
    用于确定波束的索引信息。
  77. 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该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用于调用并运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2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如权利要求28至3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78. 一种芯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用于从存储器中调用并运行计算机程序,使得安装有所述芯片的设备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2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如权利要求28至3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79.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使得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2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如权利要求28至3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80. 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特征在于,包括计算机程序指令,该计算机程序指令使得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2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如权利要求28至3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81. 一种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使得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2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如权利要求28至3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PCT/CN2020/070336 2020-01-03 2020-01-03 无线通信的方法和终端设备 WO2021134798A1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20/070336 WO2021134798A1 (zh) 2020-01-03 2020-01-03 无线通信的方法和终端设备
CN202080088768.2A CN114830697A (zh) 2020-01-03 2020-01-03 无线通信的方法和终端设备
EP20910949.5A EP4087291A4 (en) 2020-01-03 2020-01-03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TERMINAL EQUIPMENT
US17/852,237 US20220330241A1 (en) 2020-01-03 2022-06-28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terminal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20/070336 WO2021134798A1 (zh) 2020-01-03 2020-01-03 无线通信的方法和终端设备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US17/852,237 Continuation US20220330241A1 (en) 2020-01-03 2022-06-28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terminal device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1134798A1 true WO2021134798A1 (zh) 2021-07-08

Family

ID=766862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PCT/CN2020/070336 WO2021134798A1 (zh) 2020-01-03 2020-01-03 无线通信的方法和终端设备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330241A1 (zh)
EP (1) EP4087291A4 (zh)
CN (1) CN114830697A (zh)
WO (1) WO2021134798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97270A1 (zh) * 2022-04-14 2023-10-19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资源配置的方法及其装置
WO2024061069A1 (zh) * 2022-09-21 2024-03-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侧行链路通信的方法及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92431A (zh) * 2018-04-19 2019-10-2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边链路资源配置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7676886A (zh) * 2022-08-12 2024-03-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及装置
WO2024060117A1 (zh) * 2022-09-22 2024-03-28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的方法和终端设备
CN117880969A (zh) * 2022-09-30 2024-04-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程序产品
WO2024065707A1 (zh) * 2022-09-30 2024-04-0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侧行通信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及程序产品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14427A (zh) * 2019-04-23 2019-09-06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反馈信息的发送、接收方法、装置及介质
CN110311762A (zh) * 2019-07-16 2019-10-08 北京展讯高科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反馈信息传输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0545534A (zh) * 2019-09-29 2019-12-06 展讯半导体(南京)有限公司 辅链路通信的资源选择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14427A (zh) * 2019-04-23 2019-09-06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反馈信息的发送、接收方法、装置及介质
CN110311762A (zh) * 2019-07-16 2019-10-08 北京展讯高科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反馈信息传输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0545534A (zh) * 2019-09-29 2019-12-06 展讯半导体(南京)有限公司 辅链路通信的资源选择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APPLE: "On NR V2X Physical Layer Structure", 3GPP DRAFT; R1-1912810, 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 (3GPP), MOBILE COMPETENCE CENTRE ; 650, ROUTE DES LUCIOLES ; F-06921 SOPHIA-ANTIPOLIS CEDEX ; FRANCE, vol. RAN WG1, no. Reno, USA; 20191118 - 20191122, 9 November 2019 (2019-11-09), Mobile Competence Centre ; 650, route des Lucioles ; F-06921 Sophia-Antipolis Cedex ; France, XP051823610 *
INTEL CORPORATION: "Sidelink physical structure for NR V2X communication", 3GPP DRAFT; R1-1913255, 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 (3GPP), MOBILE COMPETENCE CENTRE ; 650, ROUTE DES LUCIOLES ; F-06921 SOPHIA-ANTIPOLIS CEDEX ; FRANCE, vol. RAN WG1, no. Reno, Nevada, USA; 20191118 - 20191122, 15 November 2019 (2019-11-15), Mobile Competence Centre ; 650, route des Lucioles ; F-06921 Sophia-Antipolis Cedex ; France, XP051825704 *
SAMSUNG: "On physical layer structures for NR V2X", 3GPP DRAFT; R1-1912458, 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 (3GPP), MOBILE COMPETENCE CENTRE ; 650, ROUTE DES LUCIOLES ; F-06921 SOPHIA-ANTIPOLIS CEDEX ; FRANCE, vol. RAN WG1, no. Reno, USA; 20191118 - 20191122, 9 November 2019 (2019-11-09), Mobile Competence Centre ; 650, route des Lucioles ; F-06921 Sophia-Antipolis Cedex ; France, XP051823428 *
See also references of EP4087291A4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97270A1 (zh) * 2022-04-14 2023-10-19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资源配置的方法及其装置
WO2024061069A1 (zh) * 2022-09-21 2024-03-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侧行链路通信的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4087291A1 (en) 2022-11-09
US20220330241A1 (en) 2022-10-13
EP4087291A4 (en) 2022-12-21
CN114830697A (zh) 2022-07-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1134798A1 (zh) 无线通信的方法和终端设备
WO2020143059A1 (zh) 侧行通信的方法和终端设备
CN114051278B (zh) 无线通信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WO2021232382A1 (zh) 侧行反馈资源配置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JP7412437B2 (ja) 情報伝送方法、端末デバイス及びネットワークデバイス
WO2020124353A1 (zh) 侧行通信的方法和终端设备
WO2020143065A1 (zh) 侧行通信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WO2021134796A1 (zh) 无线通信的方法和终端设备
WO2021008056A1 (zh) 用于传输侧行数据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JP2023179607A (ja) ハイブリッド自動再送要求harqフィードバック情報伝送方法および装置
WO2019091143A1 (zh) D2d通信中资源配置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TWI829760B (zh) 用於側行鏈路的通信方法和設備
CN116390228A (zh) 确定传输资源的方法和装置
WO2021217674A1 (zh) 侧行反馈方法和终端设备
WO2021012167A1 (zh) 一种资源处理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0243930A1 (zh) 数据传输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TW202019205A (zh) 一種資源配置方法及裝置、終端
CN114710839B (zh) 无线通信方法和终端设备
TW202017404A (zh) 一種訊息傳輸方法、設備及存儲媒介
US20220338174A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terminal device
JP2023159308A (ja) フィードバック情報の伝送方法及び端末デバイス
US20210258961A1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evice
WO2023060559A1 (zh) 无线通信的方法和终端设备
WO2023010996A1 (zh) 一种资源冲突指示方法、终端、装置及存储介质
WO2022150990A1 (zh) 一种无线通信的方法及装置、通信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121 Ep: the epo has been informed by wipo that ep was designated in this application

Ref document number: 20910949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EP

Kind code of ref document: A1

NENP Non-entry into the national phase

Ref country code: DE

ENP Entry into the national phase

Ref document number: 2020910949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EP

Effective date: 2022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