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017404A - 一種訊息傳輸方法、設備及存儲媒介 - Google Patents
一種訊息傳輸方法、設備及存儲媒介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202017404A TW202017404A TW108132869A TW108132869A TW202017404A TW 202017404 A TW202017404 A TW 202017404A TW 108132869 A TW108132869 A TW 108132869A TW 108132869 A TW108132869 A TW 108132869A TW 202017404 A TW202017404 A TW 202017404A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message
- terminal device
- indication message
- channel
- indication
- Prior art date
Links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9
- 239000011159 matrix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3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1
- 238000011144 upstream manufactur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8
- 101000741965 Homo sapiens Inactive tyrosine-protein kinase PRAG1 Protein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9
- 102100038659 Inactive tyrosine-protein kinase PRAG1 Human gen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9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38000004080 punch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7
- 238000012790 confirm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5291 magne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3468 resource allo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726 management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855 network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1 CQI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413 cellular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795 chemical substances by applica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294 ferromagne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977 initi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737 period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1690 polydopami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228 spectru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607—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 H04L1/1671—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the supervisory signal being transmitted together with control inform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3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 H04W4/4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for vehicles, e.g. vehicle-to-pedestrians [V2P]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17—Feedback system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56—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56—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 H04B7/0486—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taking channel rank into account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7—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for beam form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21—Feedback content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21—Feedback content
- H04B7/0626—Channel coefficients, e.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CSI]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21—Feedback content
- H04B7/0632—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e.g. 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 [CQI]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36—Feedback format
- H04B7/0639—Using selective indices, e.g. of a codebook, e.g. pre-distortion matrix index [PMI] or for beam selec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1/0026—Transmission of channel quality indic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1896—ARQ related signal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2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using signal quality detector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14—Three-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23—Time-frequency-spac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04L5/0055—Physical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ACK/NACK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04L5/0057—Physical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CQI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278—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using buffer status repor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06—TPC algorithms
- H04W52/14—Separate analysis of uplink or downlink
- H04W52/143—Downlink power control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30—TPC using constraints in the total amount of available transmission power
- H04W52/36—TPC using constraints in the total amount of available transmission power with a discrete range or set of values, e.g. step size, ramping or offsets
- H04W52/365—Power headroom report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1—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up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the network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 H04W72/542—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using measured or perceived quality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0—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16—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 H04W92/18—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between terminal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Of Errors In Transmission (AREA)
- Measuring Pulse, Heart Rate, Blood Pressure Or Blood Flow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 Piezo-Electric Or Mechanical Vibrators, Or Delay Or Filter Circuit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訊息傳輸方法,包括:第一終端設備向網路設備發送第一指示訊息,所述第一指示訊息攜帶第一訊息,所述第一訊息包括以下至少一種:確認/不確認訊息;波束索引訊息;通道品質指示訊息;通道狀態指示訊息;預編碼矩陣指示訊息;秩指示訊息;功率指示訊息。本發明還公開了另一種訊息傳輸方法、第一終端設備、網路設備及存儲媒介。
Description
本發明涉及無線通訊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訊息傳輸方法、設備及存儲媒介。
第五代(5th Generation,5G)新無線(New Radio,NR)系統的車輛到其他設備(Vehicle to Everything,V2X)中,需要支援自動駕駛;因此,對車輛之間的資料交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更好的輸送量、更低的延遲、更高的可靠性、更大的覆蓋範圍、更靈活的資源配置。
在NR V2X中,發送側行鏈路數據的傳輸資源可以是由網路分配的,在側行鏈路單播通訊中,當側行鏈路數據的發送端向接收端發送側行鏈路數據時,側行鏈路數據接收端需要向資料發送端發送回饋訊息,資料發送端需要將該回饋訊息發送至網路設備,以使網路設備能夠基於該回饋訊息進行傳輸參數配置或分配資源。但是,資料發送端如何將回饋訊息發送至網路設備,目前尚無有效解決方案。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一種訊息傳輸方法、設備及存儲媒介,資料發送端能夠將資料接收端發送的回饋訊息發送至網路設備。
第一方面,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一種訊息傳輸方法,包括:第一終端設備向網路設備發送第一指示訊息,所述第一指示訊息攜帶第一訊息,所述第一訊息包括以下至少一種:
確認/不確認訊息;波束索引訊息;通道品質指示訊息;通道狀態指示訊息;預編碼矩陣指示訊息;秩指示訊息;功率指示訊息;
其中,所述確認/不確認訊息用於指示所述第一終端設備向第二終端設備發送的側行資料是否被所述第二終端設備正確接收;所述波束索引訊息用於指示所述第一終端設備向所述第二終端設備發送側行資料使用的波束;所述通道品質指示訊息用於指示所述第一終端設備和所述第二終端設備之間的通道品質;所述通道狀態指示訊息用於指示所述第一終端設備和所述第二終端設備之間的通道狀態;所述預編碼矩陣指示訊息用於指示所述第一終端設備向所述第二終端設備發送側行資料使用的預編碼訊息;所述秩指示訊息用於指示所述第一終端設備向所述第二終端設備發送側行資料使用的秩訊息;所述功率指示訊息用於指示提高或降低功率,或用於指示功率餘量訊息。
在一實施例中,所述第一終端設備向網路設備發送第一指示訊息,包括:所述第一終端設備向所述網路設備發送上行無線資源控制訊號,所述上行無線資源控制訊號承載所述第一訊息。
在一實施例中,所述第一終端設備向網路設備發送第一指示訊息,包括:所述第一終端設備向網路設備發送調度請求,所述調度請求攜帶所述第一指示訊息。
在一實施例中,所述第一終端設備向網路設備發送第一指示訊息,包括:所述第一終端設備向網路設備發送緩衝狀態報告,所述緩衝狀態報告攜帶所述第一指示訊息。
第二方面,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一種訊息傳輸方法,包括:網路設備接收第一終端設備發送的第一指示訊息,所述第一指示訊息攜帶第一訊息,所述第一訊息用於所述網路設備進行傳輸參數配置或分配資源;所述第一訊息包括以下至少一種:
確認/不確認訊息;波束索引訊息;通道品質指示訊息;通道狀態指示訊息;預編碼矩陣指示訊息;秩指示訊息;功率指示訊息;
其中,所述確認/不確認訊息用於指示所述第一終端設備向第二終端設備發送的側行資料是否被所述第二終端設備正確接收;所述波束索引訊息用於指示所述第一終端設備向所述第二終端設備發送側行資料使用的波束;所述通道品質指示訊息用於指示所述第一終端設備和所述第二終端設備之間的通道品質;所述通道狀態指示訊息用於指示所述第一終端設備和所述第二終端設備之間的通道狀態;所述預編碼矩陣指示訊息用於指示所述第一終端設備向所述第二終端設備發送側行資料使用的預編碼訊息;所述秩指示訊息用於指示所述第一終端設備向所述第二終端設備發送側行資料使用的秩訊息;所述功率指示訊息用於指示提高或降低功率,或用於指示功率餘量訊息。
在一實施例中,所述網路設備接收第一指示訊息,包括:所述網路設備接收第一終端設備發送的上行控制通道,所述上行控制通道中攜帶所述第一指示訊息。
在一實施例中,所述方法還包括:所述網路設備向所述第一終端設備發送下行控制訊息,所述下行控制訊息攜帶第二指示訊息,所述第二指示訊息用於確定所述上行控制通道的傳輸資源。
在一實施例中,所述下行控制訊息用於為所述第一終端設備分配側行鏈路傳輸資源。
在一實施例中,所述網路設備接收第一指示訊息,包括:所述網路設備接收第一終端設備發送的上行資料通道,所述上行資料通道中攜帶所述第一指示訊息。
在一實施例中,所述第一指示訊息透過對所述上行資料通道打孔的方式,承載在所述上行資料通道上。
在一實施例中,所述第一指示訊息透過速率匹配的方式承載在所述上行資料通道上。
在一實施例中,所述網路設備接收第一指示訊息,包括:所述網路設備接收第一終端設備發送的上行無線資源控制訊號,所述上行無線資源控制訊號承載所述第一訊息。
在一實施例中,所述網路設備接收第一指示訊息,包括:所述網路設備接收第一終端設備發送的調度請求,所述調度請求攜帶所述第一指示訊息。
在一實施例中,所述網路設備接收第一指示訊息,包括:所述網路設備接收第一終端設備發送的緩衝狀態報告,所述緩衝狀態報告攜帶所述第一指示訊息。
在一實施例中,所述第一指示訊息還包括以下至少一種:所述第二終端設備的標識訊息;組標識訊息;第一標識訊息;其中,所述組標識訊息是所述第一終端所在的組的標識訊息,所述第一標識訊息是所述第一終端和所述第二終端進行單播通訊的鏈路標識訊息。
在一實施例中,所述第一指示訊息還包括以下至少一種:參考信號接收功率RSRP;參考信號接收品質RSRQ;接收信號強度指示RSSI;干擾指示訊息;路損訊息。
第三方面,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一種第一終端設備,所述第一終端設備包括:
第一發送單元,配置為向網路設備發送第一指示訊息,所述第一指示訊息攜帶第一訊息,所述第一訊息包括以下至少一種:
確認/不確認訊息;波束索引訊息;通道品質指示訊息;通道狀態指示訊息;預編碼矩陣指示訊息;秩指示訊息;功率指示訊息;
其中,所述確認/不確認訊息用於指示所述第一終端設備向第二終端設備發送的側行資料是否被所述第二終端設備正確接收;所述波束索引訊息用於指示所述第一終端設備向所述第二終端設備發送側行資料使用的波束;所述通道品質指示訊息用於指示所述第一終端設備和所述第二終端設備之間的通道品質;所述通道狀態指示訊息用於指示所述第一終端設備和所述第二終端設備之間的通道狀態;所述預編碼矩陣指示訊息用於指示所述第一終端設備向所述第二終端設備發送側行資料使用的預編碼訊息;所述秩指示訊息用於指示所述第一終端設備向所述第二終端設備發送側行資料使用的秩訊息;所述功率指示訊息用於指示提高或降低功率,或用於指示功率餘量訊息。
在一實施例中,所述第一發送單元,配置為向所述網路設備發送上行控制通道,所述上行控制通道中攜帶所述第一指示訊息。
在一實施例中,所述第一終端設備還包括:第一接收單元,配置為接收下行控制訊息,所述下行控制訊息攜帶第二指示訊息,所述第二指示訊息用於確定所述上行控制通道的傳輸資源。
在一實施例中,所述第一發送單元,配置為向所述網路設備發送上行資料通道,所述上行資料通道中攜帶所述第一指示訊息。
在一實施例中,所述第一指示訊息還包括以下至少一種:參考信號接收功率RSRP;參考信號接收品質RSRQ;接收信號強度指示RSSI;干擾指示訊息;路損訊息。
第四方面,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一種網路設備,所述網路設備包括:
第四接收單元,配置為接收第一終端設備發送的第一指示訊息,所述第一指示訊息攜帶第一訊息,所述第一訊息用於所述網路設備進行傳輸參數配置或分配資源;所述第一訊息包括以下至少一種:
確認/不確認訊息;波束索引訊息;通道品質指示訊息;通道狀態指示訊息;預編碼矩陣指示訊息;秩指示訊息;功率指示訊息;
其中,所述確認/不確認訊息用於指示所述第一終端設備向第二終端設備發送的側行資料是否被所述第二終端設備正確接收;所述波束索引訊息用於指示所述第一終端設備向所述第二終端設備發送側行資料使用的波束;所述通道品質指示訊息用於指示所述第一終端設備和所述第二終端設備之間的通道品質;所述通道狀態指示訊息用於指示所述第一終端設備和所述第二終端設備之間的通道狀態;所述預編碼矩陣指示訊息用於指示所述第一終端設備向所述第二終端設備發送側行資料使用的預編碼訊息;所述秩指示訊息用於指示所述第一終端設備向所述第二終端設備發送側行資料使用的秩訊息;所述功率指示訊息用於指示提高或降低功率,或用於指示功率餘量訊息。
在一實施例中,所述第四接收單元,配置為接收第一終端設備發送的上行控制通道,所述上行控制通道中攜帶所述第一指示訊息。
在一實施例中,所述網路設備還包括第二發送單元,配置為向所述第一終端設備發送下行控制訊息,所述下行控制訊息攜帶第二指示訊息,所述第二指示訊息用於確定所述上行控制通道的傳輸資源。
在一實施例中,所述下行控制訊息用於為所述第一終端設備分配側行鏈路傳輸資源。
在一實施例中,所述網路設備接收第一指示訊息,包括:所述網路設備接收第一終端設備發送的上行資料通道,所述上行資料通道中攜帶所述第一指示訊息。
在一實施例中,所述第一指示訊息透過對所述上行資料通道打孔的方式,承載在所述上行資料通道上。
在一實施例中,所述第一指示訊息透過速率匹配的方式承載在所述上行資料通道上。
在一實施例中,所述第四接收單元,配置為接收第一終端設備發送的上行無線資源控制訊號,所述上行無線資源控制訊號承載所述第一訊息。
在一實施例中,所述第四接收單元,配置為接收第一終端設備發送的調度請求,所述調度請求攜帶所述第一指示訊息。
在一實施例中,所述第四接收單元,配置為接收第一終端設備發送的緩衝狀態報告,所述緩衝狀態報告攜帶所述第一指示訊息。
在一實施例中,所述第一指示訊息還包括以下至少一種:所述第二終端設備的標識訊息;組標識訊息;第一標識訊息;其中,所述組標識訊息是所述第一終端所在的組的標識訊息,所述第一標識訊息是所述第一終端和所述第二終端進行單播通訊的鏈路標識訊息。
在一實施例中,所述第一指示訊息還包括以下至少一種:參考信號接收功率RSRP;參考信號接收品質RSRQ;接收信號強度指示RSSI;干擾指示訊息;路損訊息。
第五方面,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一種終端設備,包括:處理器和用於存儲能夠在處理器上運行的電腦程式的記憶體,其中,所述處理器用於運行所述電腦程式時,執行上述第一終端設備執行的訊息回饋方法的步驟。
第六方面,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一種網路設備,包括:處理器和用於存儲能夠在處理器上運行的電腦程式的記憶體,其中,所述處理器用於運行所述電腦程式時,執行上述網路設備執行的訊息回饋方法的步驟。
第七方面,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一種存儲媒介,存儲有可執行程式,所述可執行程式被處理器執行時,實現上述第一終端設備執行的訊息回饋方法。
第八方面,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一種存儲媒介,存儲有可執行程式,所述可執行程式被處理器執行時,實現上述網路設備執行的訊息回饋方法。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訊息回饋方法、設備及存儲媒介,第一終端設備向網路設備發送第一指示訊息,並且所述第一指示訊息中攜帶有第一訊息,所述第一訊息為針對第一終端設備與第二終端設備之間進行傳輸的側行資料的回饋訊息。如此,實現了在NR V2X中,資料發送端將針對側行資料的回饋訊息發送至網路設備,使得所述網路設備能夠根據所述第一訊息進行資源調度或傳輸參數配置。
為了能夠更加詳盡地瞭解本發明實施例的特點和技術內容,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實施例的實現進行詳細闡述,所附附圖僅供參考說明之用,並非用來限定本發明實施例。
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訊息傳輸的方法可以應用於各種通訊系統,例如:全球移動通訊(Global System of Mobile communication,GSM)系統、分碼多重存取(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系統、寬頻分碼多重存取(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WCDMA)系統、通用封包無線服務(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GPRS)、長期演進(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統、LTE頻分雙工(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FDD)系統、LTE時分雙工(Time Division Duplex,TDD)、通用移動電信系統(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UMTS)、全球微波連接互通(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WiMAX)通訊系統或5G系統等。
示例性的,本申請實施例應用的通訊系統100如圖1所示。該通訊系統100可以包括網路設備110,網路設備110可以是與終端設備120(或稱為通訊終端、終端)通訊的設備。網路設備110可以為特定的地理區域提供通訊覆蓋,並且可以與位於該覆蓋區域內的終端設備進行通訊。可選地,該網路設備110可以是GSM系統或CDMA系統中的基地收發站(Base Transceiver Station,BTS),也可以是WCDMA系統中的節點B(NodeB,NB),還可以是LTE系統中的演進型節點B(Evolutional Node B,eNB或eNodeB),還可以是新無線系統中的基地台gNB,或者是雲端無線存取網路(Cloud Radio Access Network,CRAN)中的無線控制器,或者該網路設備可以為移動交換中心、中繼站、存取點、車載設備、可穿戴設備、集線器、交換機、橋接器、路由器、5G網路中的網路側設備或者未來演進的公用地移動式網路(Public Land Mobile Network,PLMN)中的網路設備等。
該通訊系統100還包括位於網路設備110覆蓋範圍內的至少一個終端設備120。作為在此使用的“終端設備”包括但不限於經由有線線路連接,如經由公共交換電話網絡(Public Switched Telephone Networks,PSTN)、數位用戶線路路(Digital Subscriber Line,DSL)、數位電纜、直接電纜連線;和/或另一資料連接/網路;和/或經由無線介面,如,針對行動網路、無線局域網(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WLAN)、諸如DVB-H 網路的數位電視網路、衛星網路、AM-FM廣播發送器;和/或另一終端設備的被設置成接收/發送通訊信號的裝置;和/或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IoT)設備。被設置成透過無線介面通訊的終端設備可以被稱為“無線通訊終端”、“無線終端”或“移動終端”。移動終端的示例包括但不限於衛星或行動電話;可以組合蜂巢式無線電電話與資料處理、傳真以及資料通信能力的個人通訊系統( Personal Communications System,PCS)終端;可以包括無線電電話、尋呼機、網際網路/內聯網存取、Web流覽器、記事簿、日曆以及/或全球定位系統(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接收器的PDA;以及常規膝上型和/或掌上型接收器或包括無線電電話收發器的其它電子裝置。終端設備可以指存取終端、使用者設備(User Equipment,UE)、使用者單元、使用者站、移動站、移動台、遠方站、遠端終端機、移動設備、使用者終端、終端、無線通訊設備、使用者代理或使用者裝置。存取終端可以是行動電話、無線電話、會話啟動協議(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SIP)電話、無線局部迴路(Wireless Local Loop,WLL)站、個人數位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具有無線通訊功能的手持設備、計算設備或連接到無線數據機的其它處理設備、車載設備、可穿戴設備、5G網路中的終端設備或者未來演進的PLMN中的終端設備等。
可選地,終端設備120之間可以進行終端直連(Device to Device,D2D)通訊。
可選地,5G系統或5G網路還可以稱為新無線(New Radio,NR)系統或NR網路。
圖1示例性地示出了一個網路設備和兩個終端設備,可選地,該通訊系統100可以包括多個網路設備並且每個網路設備的覆蓋範圍內可以包括其它數量的終端設備,本申請實施例對此不做限定。
可選地,該通訊系統100還可以包括網路控制器、移動管理實體等其他網路實體,本申請實施例對此不作限定。
應理解,本申請實施例中網路/系統中具有通訊功能的設備可稱為通訊設備。以圖1示出的通訊系統100為例,通訊設備可包括具有通訊功能的網路設備110和終端設備120,網路設備110和終端設備120可以為上文所述的具體設備,此處不再贅述;通訊設備還可包括通訊系統100中的其他設備,例如網路控制器、移動管理實體等其他網路實體,本申請實施例中對此不做限定。
在對本發明實施例進行詳細描述之前,首先對車聯網系統進行簡要說明。
車聯網系統是基於終端到終端(Device to Device,D2D)通訊的一種側行鏈路(Side Link,SL)傳輸技術,與傳統的LTE系統中通訊資料透過基地台接收或者發送的方式不同,車聯網系統中通訊資料採用終端到終端直接通訊的方式,因此具有更高的頻譜效率以及更低的傳輸延遲。
在3GPP Rel-14中對V2X進行了標準化,定義了兩種傳輸模式:模式3和模式4。
針對模式3,資料傳輸的流程,如圖2所示,車載終端的側行鏈路傳輸資源是由基地台分配的,車載終端根據基地台分配的資源在側行鏈路上進行資料的發送;基地台可以為終端分配單次傳輸的資源,也可以為終端分配半靜態傳輸的資源。
針對模式4,資料傳輸的流程,如圖3所示,車載終端採用偵聽(sensing)和預留(reservation)的傳輸方式。車載終端在資源池中透過偵聽的方式獲取可用的傳輸資源集合,終端從該集合中隨機選取一個資源進行側行鏈路數據的傳輸。由於車聯網系統中的業務具有週期性特徵,因此終端通常採用半靜態傳輸的方式,即終端選取一個傳輸資源後,就會在多個傳輸週期中持續的使用該資源,從而降低資源重選以及資源衝突的概率。終端會在本次傳輸的控制訊息中攜帶預留下次傳輸資源的訊息,從而使得其他終端可以透過檢測該使用者的控制訊息判斷這塊資源是否被該用戶預留和使用,達到降低資源衝突的目的。
在NR-V2X中,需要支援自動駕駛,因此對車輛之間資料交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更高的輸送量、更低的延遲、更高的可靠性、更大的覆蓋範圍、更靈活的資源配置等。
在NR-V2X中,還需要支援多種傳輸方式,如單播(unicast)、組播(groupcast)、廣播(broadcast)。在單播傳輸時需要資料接收終端設備向資料發送終端設備發送的回饋訊息,如確認/不確認(ACK/NACK)訊息、通道品質指示(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CQI)訊息等,資料發送終端設備根據資料接收終端設備的回饋訊息可以調整調製與編碼策略(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MCS)等級以及判斷是否需要進行重傳等。
在NR-V2X中,側行鏈路的傳輸資源可以是由網路設備分配的;在側行鏈路上,資料接收終端設備向資料發送終端設備發送了回饋訊息,回饋訊息包括:ACK/NACK、CQI、通道狀態訊息(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CSI)、功率調整訊息等,發送終端設備需要將所述回饋訊息發送給網路設備,從而輔助網路設備的資源調度以及傳輸參數配置。網路設備根據資料發送終端設備回饋的訊息,判斷側行鏈路上的資料是否被資料接收終端設備正確接收,從而為資料發送終端設備分配資源用於新資料傳輸或者重傳,或者,資料發送終端設備將CSI/CQI等訊息發送給網路設備,輔助網路設備進行傳輸參數配置,例如,配置側行鏈路使用的MCS等。但是,資料發送終端設備如何將回饋訊息發送給網路設備,目前尚無有效解決方案。
基於上述問題,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應用於終端設備的訊息傳輸方法的可選處理流程,如圖4所示,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S201,第一終端設備向網路設備發送第一指示訊息。
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第一指示訊息攜帶第一訊息,所述第一訊息至少包括下述中的至少一種:
1)ACK/NACK訊息,用於指示所述第一終端設備向第二終端設備發送的側行資料是否被所述第二終端設備正確接收;
2)波束索引訊息,用於指示所述第一終端設備向所述第二終端設備發送側行資料使用的波束;
3)CQI訊息,用於指示所述第一終端設備和所述第二終端設備之間的通道品質;
4)CSI訊息,用於指示所述第一終端設備和所述第二終端設備之間的通道狀態;
5)預編碼矩陣指示(Precoding Matrix Indicator,PMI)訊息,用於指示所述第一終端設備向所述第二終端設備發送側行資料使用的預編碼訊息;
6)秩指示訊息,用於指示所述第一終端設備向所述第二終端設備發送側行資料使用的秩訊息;
7)功率指示訊息,用於指示提高或降低功率,或用於指示功率餘量訊息;
8)候選資源集合,所述候選資源集合是所述第一終端設備在側行鏈路上透過偵聽獲得的可用傳輸資源集合。舉例來說,網路設備為第一終端設備在第一資源池中分配側行鏈路傳輸資源,在網路設備為所述第一終端設備分配傳輸資源之前,所述第一終端設備在所述第一資源池中透過偵聽的方式確定所述候選資源集合,所述候選資源集合中的每一個資源都是可以用於所述第一終端設備傳輸側行鏈路數據的傳輸資源;例如,所述候選資源集合是在一個資源選擇窗內的能量最低的N個傳輸資源構成的集合。所述第一終端設備將所述候選資源集合發送給網路設備,以輔助網路設備的資源調度。
所述第一終端設備向網路設備發送第一指示訊息的具體實現方式至少包括:
所述第一終端設備向所述網路設備發送上行控制通道,所述上行控制通道中攜帶所述第一指示訊息。或者,所述第一終端設備向所述網路設備發送上行資料通道,所述上行資料通道中攜帶所述第一指示訊息。或者,所述第一終端設備向所述網路設備發送上行無線資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訊號,所述RRC訊號承載所述第一訊息。或者,所述第一終端設備向網路設備發送調度請求(Scheduling Request,SR),所述SR攜帶所述第一指示訊息。或者,所述第一終端設備向網路設備發送緩衝狀態報告(Buffer Status Report,BSR),所述BSR攜帶所述第一指示訊息。
在所述第一指示訊息由所述第一終端設備透過發送上行控制通道發送至所述網路設備時,可以透過實體上傳控制通道(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PUCCH)承載所述第一指示訊息;並且,不同的PUCCH格式可以傳輸的訊息的位元數目不同;因此,針對第一指示訊息包括的不同內容,可以採用相應的PUCCH格式來承載。
舉例來說,如果所述第一指示訊息包括的位元數小於或等於2位元,可以透過第一PUCCH格式承載所述第一指示訊息;如果所述第一指示訊息包括的位元數大於2位元時,可以透過第二PUCCH格式承載所述第一指示訊息。
可選的,在所述第一指示訊息由所述第一終端設備透過發送上行控制通道發送至所述網路設備時,所述第一終端設備還接收所述網路設備發送的下行控制訊息(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DCI),所述下行控制訊息用於為所述第一終端設備分配側行鏈路傳輸資源;所述下行控制訊息攜帶第二指示訊息,所述第二指示訊息用於確定所述上行控制通道的傳輸資源。
舉例來說,網路設備向第一終端設備發送配置訊息,所述配置訊息用於配置PUCCH的傳輸資源集合。網路設備透過DCI為第一終端設備分配側行鏈路的傳輸資源,在該DCI中可以攜帶第二指示訊息,所述第二指示訊息用於結合上述配置訊息確定PUCCH的傳輸資源。具體的,例如,所述第二指示訊息包括一個索引訊息,用於在網路配置的多個PUCCH傳輸資源中確定一個傳輸資源。或者所述第二指示訊息用於指示PUCCH與該DCI的時間間隔,進一步的,可以指示PUCCH的頻域資源,因此可以確定傳輸回饋訊息用的PUCCH的傳輸資源。
上面以配置訊息用於配置PUCCH的傳輸資源集合為例進行說明,在具體實施時,配置訊息還可以用於配置PUSCH的傳輸資源集合。具體的,網路設備透過DCI為第一終端設備分配側行鏈路的傳輸資源,在該DCI中可以攜帶第二指示訊息,所述第二指示訊息用於結合上述配置訊息確定PUSCH的傳輸資源。具體的,例如,所述第二指示訊息包括一個索引訊息,用於在網路配置的多個PUSCH傳輸資源中確定一個傳輸資源。或者所述第二指示訊息用於指示PUSCH與該DCI的時間間隔,進一步的,可以指示PUSCH的頻域資源,因此可以確定傳輸回饋訊息用的PUSCH的傳輸資源。
可選的,在所述第一指示訊息由所述第一終端設備透過發送上行資料通道發送至所述網路設備時,所述第一指示訊息透過對所述上行資料通道打孔(puncturing)的方式,承載在所述上行資料通道上。以所述第一指示訊息包括ACK/NACK訊息為例,可以對需要發送至網路設備的ACK/NACK訊息進行編碼,編碼後的位元對PUSCH通道的資源進行打孔;即用ACK/NACK編碼後的符號替代PUSCH的資料符號。
舉個例子,在LTE系統中,PUSCH的幀結構為在子幀中的第4個和第11個時域符號用於傳輸解調參考信號(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DMRS),除第4個和第11個時域符號以外的其他時域符號可以用於傳輸PUSCH。如果網路為第一終端設備分配的用於傳輸PUSCH的頻域資源為4個實體資源區塊(physical resource block,PRB),該第一終端設備首先將PUSCH的資料映射到除了DMRS符號之外的所有傳輸資源上,然後利用ACK/NACK編碼後的符號替換PUSCH的資料符號,即利用ACK/NACK符號對PUSCH資料進行打孔。例如,將編碼後的ACK/NACK符號替換掉第一個DMRS時域符號的下一個符號(即第5個時域符號)上的PUSCH資料。
可選的,在所述第一指示訊息由所述第一終端設備透過發送上行資料通道發送至所述網路設備時,所述第一指示訊息透過速率匹配的方式承載在所述上行資料通道上。
舉例來說,終端設備根據參數配置(如MCS等)確定待回饋的訊息所佔用的資源數量,將編碼後的回饋訊息映射到相應的傳輸資源上,將PUSCH的資料和參考信號映射到其他資源上。其中,PUSCH的資料能夠使用的資源是網路分配的傳輸資源去除回饋訊息佔用的資源以及導頻信號等佔用的資源之後,所剩餘的傳輸資源。
可選的,在所述第一指示訊息由所述第一終端設備透過發送SR發送至所述網路設備時,以第一指示訊息為ACK/NACK訊息為例,網路設備為第一終端設備配置兩套SR的資源,如果第一終端設備在第一套SR的資源上發送SR,則表示第一終端設備發送的是ACK訊息;如果第一終端設備在第二套SR的資源上發送SR,則表示第一終端設備發送的是NACK訊息。透過上述實施方式,第一終端設備能夠隱式的向網路設備發送ACK訊息或NACK訊息。
可選的,所述第一指示訊息還包括以下至少一種:
所述第二終端設備的標識訊息;
組標識訊息;
第一標識訊息;
其中,所述組標識訊息是所述第一終端所在的組的標識訊息,所述第一標識訊息是所述第一終端和所述第二終端進行單播通訊的鏈路標識訊息。
可選地,所述第一指示訊息還包括以下至少一種:
參考信號接收功率(Reference Signal Received Power,RSRP);參考信號接收品質(Reference Signal Received Quality,RSRQ);接收信號強度指示(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or,RSSI);干擾指示訊息;路損訊息。
應理解,上述方案中的RSRP是側行鏈路RSRP,RSRQ是側行鏈路RSRQ,RSSI是側行鏈路RSSI,干擾指示訊息用於指示側行鏈路的干擾,路損訊息表示所述第一終端和所述第二終端之間的側行鏈路的路損。
在又一實施例中,第一終端設備在執行步驟S201之前,所述方法還包括:
步驟S200,第一終端設備接收第二終端設備發送的第一側行通道,所述第一側行通道攜帶第一指示訊息。
其中,所述第一側行通道可以是用於傳輸實體側行控制通道(Physical Sidelink Control Channel,PSCCH)、實體側行共用通道(Physical Sidelink Shared Channel,PSSCH)、或者側行回饋通道等。
舉例來說,第二終端設備接收到第一終端設備發送的側行鏈路數據,向所述第一終端設備發送回饋訊息,如,ACK/NACK訊息,或者CSI/CQI訊息等。
可選地,第二終端設備接收第一終端設備發送的側行通道或測量信號,獲得第一指示訊息中的CSI、CQI、RI、PMI等訊息,或者第二終端設備透過測量得到第一指示訊息包括的RSRP、RSRQ、RSSI、路損訊息、干擾訊息等訊息。第二終端設備將透過上述兩種方式中的任意一種或兩種獲得的第一指示訊息承載在所述第一側行通道中,並且發送給第一終端設備,第一終端設備再將第一指示訊息發送給網路設備。
在另一實施例中,第一終端設備在執行步驟S201之前,所述方法還包括:
步驟S200’,第一終端設備接收所述第二終端設備發送的第二側行通道和/或測量信號,所述第一終端設備根據所述第二側行通道和/或測量信號獲得所述第一指示訊息。
其中,所述第二側行通道可以是PSCCH、或者PSSCH、或者側行回饋通道、或者實體側行發現通道(Physical Sidelink Discovery Channel,PSDCH)、或者參考信號;所述參考信號可以是通道狀態指示參考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Reference Signal,CSI-RS、或者偵聽參考信號(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SRS)等。
所述測量信號至少包括下述至少之一:解調參考信號(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DMRS)、通道狀態指示參考信號(Channel State Indicator Reference Signal,CSI-RS)、偵聽參考信號(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相位跟蹤參考信號(Phase Tracking Reference Signal,PT-RS)
在具體實施時,所述第一終端設備根據所述第二終端設備發送的第二側行通道和/或測量信號,獲得第一指示訊息中的CSI、CQI、RI、PMI等訊息;或者所述第一終端設備根據所述第二終端設備發送的第二側行通道和/或測量信號,獲得所述第一指示訊息包括的RSRP、RSRQ、RSSI、路損訊息、干擾訊息等訊息。所述第一終端設備將獲得的第一指示訊息發送給網路設備,用於網路設備進行有效、合理的資源調度。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應用於網路設備的訊息傳輸方法的可選處理流程,如圖5所示,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S301,網路設備接收第一終端設備發送的第一指示訊息。
在具體實施時,網路設備接收第一終端設備發送的第一指示訊息的具體實現方式至少包括:
所述網路設備接收第一終端設備發送的上行控制通道,所述上行控制通道中攜帶所述第一指示訊息。或者,所述網路設備接收第一終端設備發送的上行資料通道,所述上行資料通道中攜帶所述第一指示訊息。或者,所述網路設備接收第一終端設備發送的上RRC訊號,所述上行RRC訊號承載所述第一訊息。或者,所述網路設備接收第一終端設備發送的SR,所述SR攜帶所述第一指示訊息。或者,所述網路設備接收第一終端設備發送的BSR,所述BSR攜帶所述第一指示訊息。
這裡,針對所述第一指示訊息的相關說明,與步驟S201中針對所述第一指示訊息的相關說明相同;網路設備獲取第一指示訊息的方式,與步驟S201中第一終端設備發送第一指示訊息的方式相同,這裡不再贅述。
需要說明的是,本發明實施例中,所述第一終端設備可以是車聯網系統中進行資料傳輸時的資料發送端;所述第二終端設備可以是車聯網系統中進行資料傳輸時的資料接收端。
本發明實施例還提供一種應用於通訊系統的訊息回饋方法,所述通訊系統包括第一終端設備、第二終端設備和網路設備;其中,所述第一終端設備為車聯網系統中的資料發送端,所述第二終端設備為車聯網系統中的資料接收端。所述方法包括:
步驟1,第二終端設備向第一終端設備發送第一指示訊息。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二終端設備向第一終端設備發送第一側行通道,所述第一側行通道攜帶所述第一指示訊息。
在另一些實施例中,第二終端設備向第一終端設備發送第二側行通道,所述第一終端設備根據所述第二側行通道獲得所述第一指示訊息。
這裡,所述第一側行通道和所述第二側行通道可以是PSCCH、PSSCH或者側行回饋通道等。
步驟2,第一終端設備向網路設備發送所述第一指示訊息。
步驟3,網路設備接收第一指示訊息。
本發明實施例中,網路設備根據接收到的第一指示訊息進行傳輸參數配置或分配資源。
本發明實施例還提供一種第一終端設備,所述第一終端設備的組成結構,如圖6所示,包括:
第一發送單元401,配置為向網路設備發送第一指示訊息。
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第一訊息至少包括下述中的至少一種:
1)ACK/NACK訊息,用於指示所述第一終端設備向第二終端設備發送的側行資料是否被所述第二終端設備正確接收;
2)波束索引訊息,用於指示所述第一終端設備向所述第二終端設備發送側行資料使用的波束;
3)CQI訊息,用於指示所述第一終端設備和所述第二終端設備之間的通道品質;
4)CSI訊息,用於指示所述第一終端設備和所述第二終端設備之間的通道狀態;
5)PMI訊息,用於指示所述第一終端設備向所述第二終端設備發送側行資料使用的預編碼訊息;
6)秩指示訊息,用於指示所述第一終端設備向所述第二終端設備發送側行資料使用的秩訊息;
7)功率指示訊息,用於指示提高或降低功率,或用於指示功率餘量訊息;
8)候選資源集合,所述候選資源集合是所述第一終端設備在側行鏈路上透過偵聽獲得的可用傳輸資源集合。舉例來說,網路設備為第一終端設備在第一資源池中分配側行鏈路傳輸資源,在網路設備為所述第一終端設備分配傳輸資源之前,所述第一終端設備在所述第一資源池中透過偵聽的方式確定所述候選資源集合,所述候選資源集合中的每一個資源都是可以用於所述第一終端設備傳輸側行鏈路數據的傳輸資源;例如,所述候選資源集合是在一個資源選擇窗內的能量最低的N個傳輸資源構成的集合。所述第一終端設備將所述候選資源集合發送給網路設備,以輔助網路設備的資源調度。
可選的,所述第一指示訊息還包括以下至少一種:
所述第二終端設備的標識訊息;組標識訊息;第一標識訊息。其中,所述組標識訊息是所述第一終端所在的組的標識訊息,所述第一標識訊息是所述第一終端和所述第二終端進行單播通訊的鏈路標識訊息。
可選地,所述第一指示訊息還包括以下至少一種:RSRP、RSRQ、RSSI、干擾指示訊息和路損訊息。
在一實施例中,所述第一發送單元401,配置為向所述網路設備發送上行控制通道,所述上行控制通道中攜帶所述第一指示訊息。
此時,所述第一終端設備還包括:第一接收單元402,配置為接收下行控制訊息,所述下行控制訊息攜帶第二指示訊息,所述第二指示訊息用於確定所述上行控制通道的傳輸資源;所述下行控制訊息用於為所述第一終端設備分配側行鏈路傳輸資源。
在一實施例中,所述第一發送單元401,配置為向所述網路設備發送上行資料通道,所述上行資料通道中攜帶所述第一指示訊息。
其中,所述第一指示訊息透過對所述上行資料通道打孔的方式,承載在所述上行資料通道上。或者,所述第一指示訊息透過速率匹配的方式承載在所述上行資料通道上。
在一實施例中,所述第一發送單元401,配置為向所述網路設備發送上行無線資源控制訊號,所述上行無線資源控制訊號承載所述第一訊息。
在一實施例中,所述第一發送單元401,配置為向網路設備發送調度請求,所述調度請求攜帶所述第一指示訊息。
在一實施例中,所述第一發送單元401,配置為向網路設備發送緩衝狀態報告,所述緩衝狀態報告攜帶所述第一指示訊息。
在一實施例中,所述第一終端設備還包括:第二接收單元403,配置為接收所述第二終端設備發送的第一側行通道,所述第一側行通道攜帶所述第一指示訊息。
在一實施例中,所述第一終端設備還包括:第三接收單元404,配置為接收所述第二終端設備發送的第二側行通道和/或測量信號,所述第一終端設備根據所述第二側行通道和/或測量信號獲得所述第一指示訊息。
其中,所述第一側行通道和所述第二側行通道可以是PSCCH、PSSCH或者側行回饋通道等。
本發明實施例還提供一種網路設備,所述網路設備的組成結構,如圖7所示,包括:
第四接收單元501,配置為接收第一終端設備發送的第一指示訊息,所述第一指示訊息攜帶第一訊息,所述第一訊息用於所述網路設備進行傳輸參數配置或分配資源;
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第一訊息至少包括下述中的至少一種:
1)ACK/NACK訊息,用於指示所述第一終端設備向第二終端設備發送的側行資料是否被所述第二終端設備正確接收;
2)波束索引訊息,用於指示所述第一終端設備向所述第二終端設備發送側行資料使用的波束;
3)CQI訊息,用於指示所述第一終端設備和所述第二終端設備之間的通道品質;
4)CSI訊息,用於指示所述第一終端設備和所述第二終端設備之間的通道狀態;
5)PMI訊息,用於指示所述第一終端設備向所述第二終端設備發送側行資料使用的預編碼訊息;
6)秩指示訊息,用於指示所述第一終端設備向所述第二終端設備發送側行資料使用的秩訊息;
7)功率指示訊息,用於指示提高或降低功率或用於指示功率餘量訊息;
8)候選資源集合,所述候選資源集合是所述第一終端設備在側行鏈路上透過偵聽獲得的可用傳輸資源集合。舉例來說,網路設備為第一終端設備在第一資源池中分配側行鏈路傳輸資源,在網路設備為所述第一終端設備分配傳輸資源之前,所述第一終端設備在所述第一資源池中透過偵聽的方式確定所述候選資源集合,所述候選資源集合中的每一個資源都是可以用於所述第一終端設備傳輸側行鏈路數據的傳輸資源;例如,所述候選資源集合是在一個資源選擇窗內的能量最低的N個傳輸資源構成的集合。所述第一終端設備將所述候選資源集合發送給網路設備,以輔助網路設備的資源調度。
可選的,所述第一指示訊息還包括以下至少一種:
所述第二終端設備的標識訊息;組標識訊息;第一標識訊息。
其中,所述組標識訊息是所述第一終端所在的組的標識訊息,所述第一標識訊息是所述第一終端和所述第二終端進行單播通訊的鏈路標識訊息。
可選地,所述第一指示訊息還包括以下至少一種:
RSRP、RSRQ、RSSI、干擾指示訊息和路損訊息。
在一實施例中,所述第四接收單元501,配置為接收第一終端設備發送的上行控制通道,所述上行控制通道中攜帶所述第一指示訊息。
此時,所述網路設備還包括:第二發送單元502,配置為向所述第一終端設備發送下行控制訊息,所述下行控制訊息攜帶第二指示訊息,所述第二指示訊息用於確定所述上行控制通道的傳輸資源。所述下行控制訊息用於為所述第一終端設備分配側行鏈路傳輸資源。
在一實施例中,所述第四接收單元501,配置為接收第一終端設備發送的上行資料通道,所述上行資料通道中攜帶所述第一指示訊息。
其中,所述第一指示訊息透過對所述上行資料通道打孔的方式,承載在所述上行資料通道上。或者所述第一指示訊息透過速率匹配的方式承載在所述上行資料通道上。
在一實施例中,所述第四接收單元501,配置為接收第一終端設備發送的上行無線資源控制訊號,所述上行無線資源控制訊號承載所述第一訊息。
在一實施例中,所述第四接收單元501,配置為接收第一終端設備發送的SR,所述SR攜帶所述第一指示訊息。
在一實施例中,所述第四接收單元501,配置為接收第一終端設備發送的BSR,所述BSR攜帶所述第一指示訊息。
本發明上述實施例中,第一訊息均為針對第一終端設備與第二終端設備之間進行傳輸的側行資料的回饋訊息,透過第二終端設備將回饋訊息發送給第一終端設備,第一終端設備再將回饋訊息發送給網路設備,實現了在NR V2X中,資料發送端將針對側行資料的回饋訊息發送至網路設備,使得網路設備能夠根據回饋訊息進行資源調度或傳輸參數配置
本發明實施例還提供一種終端設備,包括處理器和用於存儲能夠在處理器上運行的電腦程式的記憶體,其中,所述處理器用於運行所述電腦程式時,執行上述第一終端設備執行的訊息回饋方法的步驟。
本發明實施例還提供一種網路設備,包括處理器和用於存儲能夠在處理器上運行的電腦程式的記憶體,其中,所述處理器用於運行所述電腦程式時,執行上述網路設備執行的訊息回饋方法的步驟。
圖8是本發明實施例的電子設備(網路設備或第一終端設備)的硬體組成結構示意圖,電子設備700包括:至少一個處理器701、記憶體702和至少一個網路介面704。電子設備700中的各個元件透過匯流排系統705耦合在一起。可理解,匯流排系統705用於實現這些元件之間的連接通訊。匯流排系統705除包括資料匯流排之外,還包括電源匯流排、控制匯流排和狀態信號匯流排。但是為了清楚說明起見,在圖8中將各種匯流排都標為匯流排系統705。
可以理解,記憶體702可以是揮發性記憶體或非揮發性記憶體,也可包括揮發性和非揮發性記憶體兩者。其中,非揮發性記憶體可以是ROM、可程式設計唯讀記憶體(PROM,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可擦除可程式設計唯讀記憶體(EPROM,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電可擦除可程式設計唯讀記憶體(EEPROM,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磁性隨機存取記憶體(FRAM,ferromagnetic random access memory)、快閃記憶體(Flash Memory)、磁表面記憶體、光碟、或唯讀光碟(CD-ROM,Compact Disc Read-Only Memory);磁表面記憶體可以是磁碟記憶體或磁帶記憶體。揮發性記憶體可以是隨機存取記憶體(RAM,Random Access Memory),其用作外部快取記憶體。透過示例性但不是限制性說明,許多形式的RAM可用,例如靜態隨機存取記憶體(SRAM,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同步靜態隨機存取記憶體(SSRAM,Synchronous 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DRAM,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同步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SDRAM,Synchronous 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雙倍數據速率同步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DDRSDRAM,Double Data Rate Synchronous 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增強型同步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ESDRAM,Enhanced Synchronous 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同步連接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SLDRAM,SyncLink 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直接記憶體匯流排隨機存取記憶體(DRRAM,Direct Rambus Random Access Memory)。本發明實施例描述的記憶體702旨在包括但不限於這些和任意其它適合類型的記憶體。
本發明實施例中的記憶體702用於存儲各種類型的資料以支援電子設備700的操作。這些資料的示例包括:用於在電子設備700上操作的任何電腦程式,如應用程式7022。實現本發明實施例方法的程式可以包含在應用程式7022中。
上述本發明實施例揭示的方法可以應用於處理器701中,或者由處理器701實現。處理器701可能是一種積體電路晶片,具有信號的處理能力。在實現過程中,上述方法的各步驟可以透過處理器701中的硬體的集成邏輯電路或者軟體形式的指令完成。上述的處理器701可以是通用處理器、數位訊號處理器(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or),或者其他可程式設計邏輯器件、離散閘或者電晶體邏輯器件、分立硬體元件等。處理器701可以實現或者執行本發明實施例中的公開的各方法、步驟及邏輯框圖。通用處理器可以是微處理器或者任何常規的處理器等。結合本發明實施例所公開的方法的步驟,可以直接體現為硬體解碼處理器執行完成,或者用解碼處理器中的硬體及軟體模組組合執行完成。軟體模組可以位於存儲媒介中,該存儲媒介位於記憶體702,處理器701讀取記憶體702中的訊息,結合其硬體完成前述方法的步驟。
在示例性實施例中,電子設備700可以被一個或多個應用專用積體電路(ASIC,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DSP、可程式設計邏輯器件(PLD,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複雜可程式設計邏輯器件(CPLD,Complex 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FPGA、通用處理器、控制器、MCU、MPU、或其他電子元件實現,用於執行前述方法。
本申請實施例還提供了一種電腦可讀存儲媒介,用於存儲電腦程式。
可選的,該電腦可讀存儲媒介可應用於本申請實施例中的網路設備,並且該電腦程式使得電腦執行本申請實施例的各個方法中由網路設備實現的相應流程,為了簡潔,在此不再贅述。
可選地,該電腦可讀存儲媒介可應用於本申請實施例中的終端設備,並且該電腦程式使得電腦執行本申請實施例的各個方法中由終端設備實現的相應流程,為了簡潔,在此不再贅述。
應理解,在上述實施例中,“/”表示“或者”的意思;舉例來說,A/B表示A或者B。
本發明是參照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方法、設備(系統)、和電腦程式產品的流程圖和/或方框圖來描述的。應理解可由電腦程式指令實現流程圖和/或方框圖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圖和/或方框圖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結合。可提供這些電腦程式指令到通用電腦、專用電腦、嵌入式處理機或其他可程式設計資料處理設備的處理器以產生一個機器,使得透過電腦或其他可程式設計資料處理設備的處理器執行的指令產生用於實現在流程圖一個流程或多個流程和/或方框圖一個方框或多個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裝置。
這些電腦程式指令也可存儲在能引導電腦或其他可程式設計資料處理設備以特定方式工作的電腦可讀記憶體中,使得存儲在該電腦可讀記憶體中的指令產生包括指令裝置的製造品,該指令裝置實現在流程圖一個流程或多個流程和/或方框圖一個方框或多個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這些電腦程式指令也可裝載到電腦或其他可程式設計資料處理設備上,使得在電腦或其他可程式設計設備上執行一系列操作步驟以產生電腦實現的處理,從而在電腦或其他可程式設計設備上執行的指令提供用於實現在流程圖一個流程或多個流程和/或方框圖一個方框或多個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驟。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並非用於限定本發明的保護範圍,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範圍之內。
100:通訊系統
110:網路設備
120:終端設備
S201:步驟
S301:步驟
401:第一發送單元
402:第一接收單元
403:第二接收單元
404:第三接收單元
501:第四接收單元
502:第二發送單元
700:電子設備
701:處理器
702:記憶體
7022:應用程式
704:網路介面
705:匯流排系統
圖1為本發明實施例通訊系統的組成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針對模式3的資料傳輸的處理流程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針對模式4的資料傳輸的處理流程示意圖;
圖4為本發明實施例應用於第一終端設備的訊息傳輸方法的可選處理流程示意圖;
圖5為本發明實施例應用於網路設備的訊息傳輸方法的可選處理流程示意圖;
圖6為本發明實施例第一終端設備的組成結構示意圖;
圖7為本發明實施例網路設備的組成結構示意圖;
圖8為本發明實施例電子設備的硬體組成結構示意圖。
S201:步驟
Claims (21)
- 一種訊息傳輸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第一終端設備向網路設備發送第一指示訊息,所述第一指示訊息攜帶第一訊息,所述第一訊息包括以下至少一種: 確認/不確認ACK/NACK訊息; 波束索引訊息; 通道品質指示CQI訊息; 通道狀態指示CSI訊息; 預編碼矩陣指示PMI訊息; 秩指示訊息; 功率指示訊息; 其中,所述ACK/NACK訊息用於指示所述第一終端設備向第二終端設備發送的側行資料是否被所述第二終端設備正確接收;所述波束索引訊息用於指示所述第一終端設備向所述第二終端設備發送側行資料使用的波束;所述CQI訊息用於指示所述第一終端設備和所述第二終端設備之間的通道品質;所述CSI訊息用於指示所述第一終端設備和所述第二終端設備之間的通道狀態;所述PMI訊息用於指示所述第一終端設備向所述第二終端設備發送側行資料使用的預編碼訊息;所述秩指示訊息用於指示所述第一終端設備向所述第二終端設備發送側行資料使用的秩訊息;所述功率指示訊息用於指示提高或降低功率,或用於指示功率餘量訊息。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終端設備向網路設備發送第一指示訊息,包括: 所述第一終端設備向所述網路設備發送上行控制通道,所述上行控制通道中攜帶所述第一指示訊息。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方法,所述方法還包括: 所述第一終端設備接收下行控制訊息,所述下行控制訊息攜帶第二指示訊息,所述第二指示訊息用於確定所述上行控制通道的傳輸資源。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下行控制訊息用於為所述第一終端設備分配側行鏈路傳輸資源。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終端設備向網路設備發送第一指示訊息,包括: 所述第一終端設備向所述網路設備發送上行資料通道,所述上行資料通道中攜帶所述第一指示訊息。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指示訊息透過對所述上行資料通道打孔的方式,承載在所述上行資料通道上。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指示訊息透過速率匹配的方式承載在所述上行資料通道上。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7項任一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指示訊息還包括以下至少一種: 所述第二終端設備的標識訊息; 組標識訊息; 第一標識訊息; 其中,所述組標識訊息是所述第一終端所在的組的標識訊息,所述第一標識訊息是所述第一終端和所述第二終端進行單播通訊的鏈路標識訊息。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7項任一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指示訊息還包括以下至少一種: 參考信號接收功率RSRP; 參考信號接收品質RSRQ; 接收信號強度指示RSSI; 干擾指示訊息; 路損訊息。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7項任一項所述的方法,所述方法還包括: 所述第一終端設備接收所述第二終端設備發送的第一側行通道,所述第一側行通道攜帶所述第一指示訊息。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7項任一項所述的方法,所述方法還包括: 所述第一終端設備接收所述第二終端設備發送的第二側行通道和/或測量信號,所述第一終端設備根據所述第二側行通道和/或測量信號獲得所述第一指示訊息。
- 一種第一終端設備,所述第一終端設備包括: 第一發送單元,配置為向網路設備發送第一指示訊息,所述第一指示訊息攜帶第一訊息,所述第一訊息包括以下至少一種: 確認/不確認ACK/NACK訊息; 波束索引訊息; 通道品質指示CQI訊息; 通道狀態指示CSI訊息; 預編碼矩陣指示PMI訊息; 秩指示訊息; 功率指示訊息; 其中,所述確認/不確認ACK/NACK訊息用於指示所述第一終端設備向第二終端設備發送的側行資料是否被所述第二終端設備正確接收;所述波束索引訊息用於指示所述第一終端設備向所述第二終端設備發送側行資料使用的波束;所述CQI訊息用於指示所述第一終端設備和所述第二終端設備之間的通道品質;所述CSI訊息用於指示所述第一終端設備和所述第二終端設備之間的通道狀態;所述PMI指示訊息用於指示所述第一終端設備向所述第二終端設備發送側行資料使用的預編碼訊息;所述秩指示訊息用於指示所述第一終端設備向所述第二終端設備發送側行資料使用的秩訊息;所述功率指示訊息用於指示提高或降低功率,或用於指示功率餘量訊息。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的第一終端設備,其中,所述第一發送單元,配置為向所述網路設備發送上行控制通道,所述上行控制通道中攜帶所述第一指示訊息。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的第一終端設備,其中,所述第一終端設備還包括: 第一接收單元,配置為接收下行控制訊息,所述下行控制訊息攜帶第二指示訊息,所述第二指示訊息用於確定所述上行控制通道的傳輸資源。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的第一終端設備,其中,所述第一發送單元,配置為向所述網路設備發送上行資料通道,所述上行資料通道中攜帶所述第一指示訊息。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的第一終端設備,其中,所述第一發送單元,配置為向所述網路設備發送上行無線資源控制訊號,所述上行無線資源控制訊號承載所述第一訊息。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的第一終端設備,其中,所述第一發送單元,配置為向網路設備發送調度請求,所述調度請求攜帶所述第一指示訊息。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的第一終端設備,其中,所述第一發送單元,配置為向網路設備發送緩衝狀態報告,所述緩衝狀態報告攜帶所述第一指示訊息。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2至18項任一項所述的第一終端設備,所述第一終端設備還包括: 第二接收單元,配置為接收所述第二終端設備發送的第一側行通道,所述第一側行通道攜帶所述第一指示訊息。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2至18項任一項所述的第一終端設備,所述第一終端設備還包括: 第三接收單元,配置為接收所述第二終端設備發送的第二側行通道和/或測量信號,所述第一終端設備根據所述第二側行通道和/或測量信號獲得所述第一指示訊息。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2至18項任一項所述的第一終端設備,其中,所述第一指示訊息還包括以下至少一種: 所述第二終端設備的標識訊息; 組標識訊息; 第一標識訊息; 其中,所述組標識訊息是所述第一終端所在的組的標識訊息,所述第一標識訊息是所述第一終端和所述第二終端進行單播通訊的鏈路標識訊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WOPCT/CN2018/106046 | 2018-09-17 | ||
PCT/CN2018/106046 WO2020056559A1 (zh) | 2018-09-17 | 2018-09-17 |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
WOPCT/CN2018/111516 | 2018-10-23 | ||
PCT/CN2018/111516 WO2020056842A1 (zh) | 2018-09-17 | 2018-10-23 |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2017404A true TW202017404A (zh) | 2020-05-01 |
TWI827673B TWI827673B (zh) | 2024-01-01 |
Family
ID=698867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8132869A TWI827673B (zh) | 2018-09-17 | 2019-09-11 | 一種訊息傳輸方法及設備 |
Country Status (10)
Country | Link |
---|---|
US (2) | US11626942B2 (zh) |
EP (2) | EP3836444B1 (zh) |
JP (2) | JP7232903B2 (zh) |
KR (1) | KR102566227B1 (zh) |
CN (2) | CN112640338A (zh) |
AU (1) | AU2018442433B2 (zh) |
ES (1) | ES2934408T3 (zh) |
FI (1) | FI3836444T3 (zh) |
TW (1) | TWI827673B (zh) |
WO (2) | WO2020056559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2434749B1 (ko) * | 2017-03-22 | 2022-08-22 |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파워 헤드룸 정보의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
JP7241773B2 (ja) * | 2018-12-27 | 2023-03-17 |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 端末、システム、及びフィードバック方法 |
US11825427B2 (en) * | 2021-08-20 | 2023-11-21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Techniques for performing physical layer security during full-duplex communications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90175187A1 (en) * | 2008-01-07 | 2009-07-09 | Kristina Jersenius | Method and Arrangement for Triggering Power Headroom Report Transmissions in a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
CN101854233B (zh) * | 2009-04-03 | 2013-01-23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一种信道质量指示信息的处理方法及设备 |
CN102271031B (zh) * | 2011-08-09 | 2018-02-06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信道信息反馈的方法和系统 |
KR102037322B1 (ko) * | 2012-01-30 | 2019-11-26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D2d 통신을 지원하는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d2d 전송 데이터에 대한 피드백 정보를 전송 및 수신하는 방법과 이를 위한 장치 |
EP2866366B1 (en) * | 2012-04-26 | 2021-11-17 |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 Device to device communication method using partial device control |
WO2013171152A1 (en) * | 2012-05-18 | 2013-11-21 | Telefonica, S.A. | A method and a system for csi reporting in lte networks according to the mobility of the user equipment |
US9503837B2 (en) * | 2012-10-08 | 2016-11-22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HARQ proces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WO2016022841A1 (en) | 2014-08-08 | 2016-02-11 | Kyocera Corporation | Device-to-device (d2d) channel management with network-assisted reference signal transmission |
CN105471544B (zh) * | 2014-08-08 | 2020-03-31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信道质量/状态指示信息处理方法、装置、终端及基站 |
US20170347394A1 (en) | 2014-11-14 | 2017-11-30 | Ntt Docomo, Inc. | User equipment, feedback control method, and retransmission control method |
US9769847B2 (en) * | 2015-04-19 | 2017-09-19 | Alcatel Lucent |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preventing collision among uplink control messages for LC-MTC devices |
WO2017026970A1 (en) * | 2015-08-12 | 2017-02-16 | Intel Corporation | Methods to enable high data rate relay operation using d2d air-interface |
JP6763229B2 (ja) | 2016-08-08 | 2020-09-30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通信装置、通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US11445483B2 (en) * | 2017-08-01 | 2022-09-13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Uplink control channel resource definition and mapping to user equipment |
US10863447B2 (en) * | 2018-07-11 | 2020-12-08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ulti-antenna transmission in vehicle to vehicle communication |
-
2018
- 2018-09-17 WO PCT/CN2018/106046 patent/WO2020056559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8-10-23 WO PCT/CN2018/111516 patent/WO2020056842A1/zh unknown
- 2018-10-23 KR KR1020217008203A patent/KR102566227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8-10-23 FI FIEP18933792.6T patent/FI3836444T3/fi active
- 2018-10-23 EP EP18933792.6A patent/EP3836444B1/en active Active
- 2018-10-23 CN CN201880096824.XA patent/CN112640338A/zh active Pending
- 2018-10-23 ES ES18933792T patent/ES2934408T3/es active Active
- 2018-10-23 JP JP2021513212A patent/JP7232903B2/ja active Active
- 2018-10-23 AU AU2018442433A patent/AU2018442433B2/en active Active
- 2018-10-23 EP EP22198833.0A patent/EP4135235A1/en active Pending
- 2018-10-23 CN CN202110417598.4A patent/CN113115259B/zh active Active
-
2019
- 2019-09-11 TW TW108132869A patent/TWI827673B/zh active
-
2021
- 2021-03-09 US US17/196,996 patent/US11626942B2/en active Active
-
2023
- 2023-02-07 US US18/165,768 patent/US11991010B2/en active Active
- 2023-02-17 JP JP2023023792A patent/JP2023058691A/ja active Pendi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AU2018442433A1 (en) | 2021-04-08 |
TWI827673B (zh) | 2024-01-01 |
ES2934408T3 (es) | 2023-02-21 |
US11626942B2 (en) | 2023-04-11 |
EP3836444B1 (en) | 2022-11-30 |
JP2022500906A (ja) | 2022-01-04 |
FI3836444T3 (fi) | 2023-01-13 |
US11991010B2 (en) | 2024-05-21 |
JP2023058691A (ja) | 2023-04-25 |
EP3836444A1 (en) | 2021-06-16 |
US20210203456A1 (en) | 2021-07-01 |
WO2020056559A1 (zh) | 2020-03-26 |
CN113115259B (zh) | 2022-11-29 |
AU2018442433B2 (en) | 2022-07-21 |
US20230188274A1 (en) | 2023-06-15 |
EP3836444A4 (en) | 2021-10-27 |
KR20210047324A (ko) | 2021-04-29 |
KR102566227B1 (ko) | 2023-08-11 |
WO2020056842A1 (zh) | 2020-03-26 |
EP4135235A1 (en) | 2023-02-15 |
CN113115259A (zh) | 2021-07-13 |
JP7232903B2 (ja) | 2023-03-03 |
CN112640338A (zh) | 2021-04-0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7525526B2 (ja) | サイドリンクデータの伝送方法、端末デバイス及びネットワークデバイス | |
JP7228054B2 (ja) | フィードバック情報送信方法及び装置 | |
EP3920446A1 (en) |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terminal device, and network device | |
TWI829760B (zh) | 用於側行鏈路的通信方法和設備 | |
US11991010B2 (en) |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 |
TWI829756B (zh) | 一種通訊方法、終端設備和網路設備 | |
WO2020143062A1 (zh) | 无线通信方法和终端 | |
JPWO2021008056A5 (zh) | ||
WO2020156394A1 (zh) | 一种反馈方法及装置 | |
WO2020029558A1 (zh) | 反馈信息的方法、终端、芯片和存储介质 | |
WO2018082648A1 (en) | Grouping of serving cells with shortened 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s | |
WO2020077642A1 (zh) | 一种连接配置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 |
WO2020155183A1 (zh) | 无线通信方法、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 | |
WO2020220317A1 (zh) | 一种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的传输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16998122A (zh) |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