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2021036690A1 - 食物处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食物处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WO2021036690A1
WO2021036690A1 PCT/CN2020/106506 CN2020106506W WO2021036690A1 WO 2021036690 A1 WO2021036690 A1 WO 2021036690A1 CN 2020106506 W CN2020106506 W CN 2020106506W WO 2021036690 A1 WO2021036690 A1 WO 2021036690A1
Authority
WO
WIPO (PCT)
Prior art keywords
assembly
stator
rotor assembly
rotating shaft
roto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PCT/CN2020/106506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French (fr)
Inventor
梁显堂
陈炜杰
王云峰
陈连城
刘锦泉
Original Assignee
广东美的生活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CN201910795358.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CN112421866A/zh
Priority claimed from CN201921400508.5U external-priority patent/CN210273723U/zh
Application filed by 广东美的生活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广东美的生活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WO2021036690A1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WO2021036690A1/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43/00Implements for preparing or holding food,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A47J43/04Machines for domestic use not covered elsewhere, e.g. for grinding, mixing, stirring, kneading, emulsifying, whipping or beating foodstuffs, e.g. power-driven
    • A47J43/046Machines for domestic use not covered elsewhere, e.g. for grinding, mixing, stirring, kneading, emulsifying, whipping or beating foodstuffs, e.g. power-driven with tools driven from the bottom side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6/00Machines with more than one rotor or stator

Definitions

  • the cup assembly further includes: a avoidance notch arranged on the cover; when the cup assembly is placed on the base, the stator assembly penetrates the avoidance notch and extends into the cover.
  • the stator core has stator teeth, and at least one stator winding is arranged on the stator teeth.
  • the stator windings of multiple stators can jointly generate a magnetic field when energized, so that the first rotor assembly and the second rotor assembly rotate under the action of the magnetic field.
  • the food processing device is any one of a blender, a wall breaker, a soybean milk maker, and a food processor.
  • the "food processing device” mentioned in this application can include any food processing device that can process food to which the technical solutions of this application can be applied, including but not limited to blenders, wall breakers, soymilk machines, and cooking machine.
  • first rotor assembly 30 and the second rotor assembly 40 are distributed in a horizontal direction, and the first rotor assembly 30 is located on the side of the second rotor assembly 40 close to the cup 202.
  • the mating surface of the stator assembly and the first rotor assembly 30 and the second rotor assembly 40 is a mating surface, and the mating surface surrounds part of the outer peripheral surface of the first rotor assembly 30 and the second rotor assembly 40, that is, The stator assembly does not completely surround the first rotor assembly 30, so that the first rotor assembly 30 and the second rotor assembly 40 can be separated from the first stator assembly in the radial direction thereof.
  • the first rotor assembly 30 and the second rotor assembly 40 may also be separated from the stator assembly in the axial direc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Food-Manufactur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食物处理装置,包括:底座,底座上设置有定子组件;杯体组件,杯体组件设置于底座上;第一转子组件,其上设有第一转轴,第一转子组件设置在杯体组件上,第一转子组件被配置为适于被定子组件所驱动;第二转子组件,其上设有第二转轴,第二转子组件设置在杯体组件上,第二转子组件被配置为适于被定子组件所驱动;其中,第一转轴与第二转轴同轴设置,且第一转轴套设于第二转轴的外侧,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上分别设有刀具组件。本申请提供的食物处理装置,位于第一转子组件和第二转子组件上的刀具组件相互独立,可实现第一转轴及第二转轴的同向转动和反向转动以及二者的转速差控制,提升粉碎效果和粉碎效率。

Description

食物处理装置
本申请要求于2019年08月23日提交到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号为“201910795358.0”、申请名称为“食物处理装置”,于2019年08月23日提交到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号为“201921400508.5”、申请名称为“食物处理装置”的中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本申请中。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食物处理装置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食物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食物处理装置的电机装在基座上,电机通过联轴器与杯体组件上的转轴进行联接,由于电机与转轴分体联接,电机轴与转轴必然会存在不同心,进而产生振动和噪音;同时,相关技术中一般采用单一的定子与转子配对形成电机,无法适应多变的负载工况条件,而通过增大电机的体积能够增大电机的负载,但是在低功况条件下,会导致电机功率过剩,材料浪费。
发明内容
本申请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出了一种食物处理装置。
有鉴于此,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出了一种食物处理装置,包括:底座,底座上设置有定子组件;杯体组件,杯体组件设置于底座上;第一转子组件,其上设有第一转轴,第一转子组件设置在杯体组件上,第一转子组件被配置为适于被定子组件所驱动;第二转子组件,其上设有第二转轴,第二转子组件设置在杯体组件上,第二转子组件被配置为适于被定子组件所驱动;其中,第一转轴与第二转轴同轴设置,且第一转轴套设于第二转轴的外侧,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上分别设有刀具组件。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食物处理装置包括底座和杯体组件。其中,底座上 设置有定子组件,杯体组件上设置有第一转子组件和第二转子组件,即,改变了相关技术中定子和转子的装配结构,使得定子组件和第一转子组件及第二转子组件分体设置,定子组件作为底座的子部件,第一转子组件和第二转子组件作为杯体组件的子部件。也就是说,将相关技术中的电机的组成部件进行了拆分,具有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的优点,并且,由于定子组件和第一转子组件及第二转子组件分体设置,简化了后续维修及维护定子组件、第一转子组件及第一转子组件的拆卸工艺,进而可降低拆卸难度及提升维修的效率。进一步地,第一转子组件上设有第一转轴,第二转子组件上设有第二转轴,第一转轴与第二转轴同轴设置且第一转轴套设于第二转轴的外侧,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上分别设有刀具组件,利用第一转子组件带动第一转轴和设置在其上的刀具组件转动,第二转子组件带动第二转轴和设置在其上的刀具组件转动,使得位于第一转子组件和第二转子组件上的刀具组件相互独立,可实现第一转轴及第二转轴的同向转动和反向转动,并实现对第一转轴及第二转轴的转速差控制,从而能够根据实际需求调整两个刀具组件的工作状态,进而提升食物处理装置的粉碎效果和粉碎效率,提升食材的品质和口感。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的食物处理装置,将电机的定子组件设置在食物处理装置的底座上,将第一转子组件和第二转子组件设置在食物处理装置的杯体组件上,也即食物处理装置的底座中无需安装整体电机,仅将电机的定子组件设置在底座中,使得底座的高度的降低,从而使得食物处理装置整体的高度得以降低。
另外,根据本申请上述的食物处理装置,还可以具有以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杯体组件包括杯体,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伸入杯体内部,刀具组件直接设置在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上。
在该技术方案中,定子组件和第一转子组件及第二转子组件分体设置,转子组件为杯体组件的子部件,因而可通过第一转子组件的第一转轴和第二转子组件的第二转轴与位于杯体内的刀具组件直接相连接,进而利用第一转子组件和第二转子组件直接带动刀具组件转动,具有运行噪声低、振动小的 优点(当然,虽然刀具组件与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直接连接的方案效果较优,但并不因此排除刀具组件通过其他装置与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相连接)。与相关技术中的装配结构相比,本申请的第一转子组件和第二转子组件直接驱动刀具组件转动,相比于相关技术中电机通过两个磁盘或者联轴器间接与刀具组件连接的方案,可降低整机的高度,也克服了相关技术中因两个磁盘之间的磁力吸附所造成的底座与杯体组件之间的不易拿取的不良体验。进一步地,刀具组件包括第一刀具和第二刀具,第一刀具设置在第一转轴上,第二刀具设置在第二转轴上。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由杯体的底壁伸入杯体内部;第一转子组件和第二转子组件沿竖直方向分布,第一转子组件位于第二转子组件的上方。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设定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由杯体的底壁伸入杯体内部,第一转子组件和第二转子组件沿竖直方向分布,第一转子组件位于第二转子组件的上方,第二转轴穿过第一转轴伸入到杯体内部,第二转轴位于第一转轴的上方,使得位于第一转轴上的刀具组件与第二转轴上的刀具组件间隔设置,在两个刀具组件之间形成的粉碎区,从而使得待粉碎食材在粉碎区中多次充分粉碎,进一步地提升粉碎效率和粉碎效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由杯体的侧壁伸入杯体内部;第一转子组件和第二转子组件沿水平方向分布,第一转子组件位于第二转子组件靠近杯体的一侧。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设定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从杯体的侧壁伸入杯体内部,使得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上的刀具组件的刀片能大致呈竖直状态或倾斜状态,从而在刀具组件转动过程中,无论是竖向切割食材还是倾斜切割食材,均会对食材产生左右方向的推拉力,使食材在左右方向上流动,而受杯体空间结构的限制,食材会与杯体的侧壁发生碰撞,相当于杯体的侧壁会给食材一个制约力,以制约食材的行程,会使食材在水平方向上无法形成空穴,而且也避免相关技术中刀具组件的刀片呈水平状态而在其上方形成空穴,从而有效降低杯体组件的工作噪音,降低食物处理装置的工作噪音。而且,通过使刀具组件的刀片大致呈竖直状态或倾斜状态,与相关技术中刀具组件的 刀片呈水平状态而无法直接用水冲洗刀具组件的刀片的背面相比,极大地方便刀具组件的清洗,便于用水直接冲刷刀具组件。进一步地,在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由杯体的侧壁伸入杯体内部的情况下,第一转子组件和第二转子组件沿水平方向分布,第一转子组件位于第二转子组件靠近杯体的一侧,第二转轴穿过第一转轴伸入到杯体内部,第二转轴位于第一转轴的上方,使得位于第一转轴上的刀具组件与第二转轴上的刀具组件间隔设置,在两个刀具组件之间形成的粉碎区,从而使得待粉碎食材在粉碎区中多次充分粉碎,进一步地提升粉碎效率和粉碎效果。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刀具组件可被配置为适于与转轴拆卸连接,从而方便更换刀具组件或在转轴上装配其他部件。另外,默认杯体的侧壁为杯体组件在工作状态时在周向分布的壁面。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杯体的内侧壁为平滑内侧壁。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设定杯体的内侧壁为平滑内侧壁,也即免除在杯体的内侧壁上设置扰流筋,可使杯体更轻便,而且便于清洗杯体。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第一转轴被构造为具有通孔的中空结构,第二转轴由通孔中伸出第一转轴。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将第一转轴设置为具有通孔的中空结构,并使得第二转轴位于第一转轴的通孔中并伸出第一转轴,能够避免第一转轴与第二转轴之间的结构干涉,以保证第一转轴与第二转轴的运转顺畅。
进一步地,可以设置第一转轴的内壁与第二转轴的外壁之间的距离在0.5mm至2mm之间,从而进一步保证第一转轴与第二转轴的运转顺畅,同时也保证了第一转轴与第二转轴均有足够有厚度和强度,保证产品的使用寿命。可以理解的是,第二转轴可以为空心结构或实心结构。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底座包括:杯体组件安装区,被配置为适于杯体组件可拆卸地置于底座上,定子组件位于杯体组件安装区的一侧。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底座上设置杯体组件安装区,定子组件位于杯体组件安装区的一侧,限定了底座与杯体组件装配后定子组件相对于杯体组件的设置位置,进而为后续定子组件驱动转子组件转动提供了有效的结构支撑。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定子组件具有与第一转子组件和第二转子组件相配合的配合面,配合面与第一转子组件的部分外周面和第二转子组件的部分外周面相对设置,以使第一转子组件和第二转子组件能够沿其径向和/或轴向方向与定子组件分离。
在该技术方案中,定子组件与第一转子组件和第二转子组件相配合的表面为配合面,配合面包围第一转子组件和第二转子组件的部分外周面,也即,定子组件不完全包围第一转子组件,使得第一转子组件和第二转子组件能够沿其径向方向与第一定子组分离。当然,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转子组件和第二转子组件也可以沿轴向方向与定子组件分离。具体地,由于配合面包围第一转子组件和第二转子组件的部分外周面,也即转子组件为非封闭结构,从而使得第一转子组件和第二转子组件能够脱离定子组件。
具体地,定子齿的端面所对应的定子组件的面构成定子组件的配合面。
可以理解的是,相比于相关技术中的定子组件,将定子组件设置为非封闭的结构,使得定子组件的重量变轻,进而实现了整体产品的轻量化,方便用户提取使用,且占用空间变小,也便于食物处理装置的收纳。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杯体组件包括:罩体,罩体中形成有转子安装区,第一转子组件和第二转子组件可转动的设置在转子安装区中。
在该技术方案中,罩体上设有转子安装区,即,间接限定了第一转子组件和第二转子组件的转动区域,为第一转子组件和第二转子组件的转动提供了可靠且充足的转动空间,故而保证了第一转子组件和第二转子组件运转的稳定性、安全性及可靠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杯体组件还包括:避让缺口,设置在罩体上;杯体组件置于底座上时,定子组件穿过避让缺口伸入罩体内。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罩体上设置避让缺口,以使杯体组件置于底座上时,定子组件穿过避让缺口伸入罩体内,进而使定子组件到达与第一转子组件和第二转子组件的配合区,避让缺口地设置为定子组件与第一转子组件及第二转子组件的配合提供了有效的结构支撑。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避让缺口位于转子安装区的外侧,杯体组件置于底座上时,定子组件穿过避让缺口并位于第一转子组件和第二转 子组件的外侧。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合理设置避让缺口的位置,使得避让缺口位于转子安装区的外侧,这样,当杯体组件与底座装配时,定子组件穿过避让缺口并位于第一转子组件和第二转子组件的外侧,即,避让缺口地设置限定了定子组件相对于第一转子组件和第二转子组件的装配位置,也就是说,避让缺口限定了定子组件在杯体组件内的移动路径,为定子组件驱动第一转子组件和第二转子组件转动提供了可靠且安全的结构保证。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定子组件包括第一定子组和第二定子组;第一定子组被配置为能够驱动第一转子组件转动;第二定子组被配置为能够驱动第二转子组件转动。
在该技术方案中,定子组件包括第一定子组和第二定子组,其中,第一定子组能够驱动第一转子组件转动,第二定子组能够驱动第二转子组件转动,通过第一定子组和第二定子组分别独立地驱动第一转子组件和第二转子组件转动,使得第一转子组件和第二转子组件能够以不同的转速和转向运动从而形成扰流,并能够根据实际需求调整两个刀具组件的工作状态,进而提升食物处理装置的粉碎效果和粉碎效率,提升食材的品质和口感。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定子组可以设置在第一转子组件的一侧,有利于第一定子组驱动第一转子组件进行转动,也即,在第一转子组件和第二转子组件沿竖直方向分布,第一转子组件位于第二转子组件的上方的情况下,相应地,第一定子组和第二定子组也沿竖直方向分布,第一定子组位于第二定子组的上方;或是在第一转子组件和第二转子组件沿水平方向分布,第一转子组件位于第二转子组件靠近杯体的一侧的情况下,第一定子组和第二定子组也沿水平方向分布,第一定子组位于第二定子组靠近杯体组件的一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第一定子组具有与第一转子组件相配合的配合面,配合面与第一转子组件的部分外周面相对设置,以使第一转子组件能够沿其径向和/或轴向方向与第一定子组分离;第二定子组具有与第二转子组件相配合的配合面,配合面与第二转子组件的部分外周面相对设置,以使第二转子组件能够沿其径向和/或轴向方向与第二定子组分离。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定子组上与第一转子组件相配合的表面为配合 面,配合面与第一转子组件的部分外周面相对设置,也即,第一定子组为非封闭的结构,其不完全包围第一转子组件的外周面,使得第一转子组件能够沿其径向方向与第一定子组分离。当然,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转子组件也可以沿轴向方向与第一定子组分离。具体地,由于配合面与第一转子组件的部分外周面相对设置,也即第一定子组为非封闭的结构,从而使得第一转子组件能够脱离第一定子组。可以理解的是,第二定子组和第二转子组件之间的配合与第一定子组和第二转子组件之间的配合相同,同样可以实现第二转子组件能够沿其径向和/或轴向方向与第二定子组分离,此处不再重复描述。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第一定子组包括至少一个定子,第二定子组包括至少一个定子;基于第一定子组和第二定子组中的定子数量为一个的情况,定子包括:定子包括定子铁芯、至少两个定子齿和至少两个定子绕组;基于第一定子组和第二定子组中的定子的数量为多个的情况,定子包括定子铁芯、至少一个定子齿和至少一个定子绕组。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定子组包括至少一个定子,第二定子组包括至少一个定子,基于第一定子组和第二定子组中的定子数量为一个的情况,定子包括定子铁芯和至少两个定子绕组,定子铁芯上具有定子齿,至少两个定子绕组分别设置在定子齿上,至少两个定子绕组可以在通电的情况下产生磁场,使得第一转子组件和第二转子组件在磁场的作用下转动。基于第一定子组和第二定子组中的定子数量为多个的情况,每个定子包括定子铁芯和至少一个定子绕组,定子铁芯上具有定子齿,至少一个定子绕组设置在定子齿上,多个定子的定子绕组可以在通电的情况下共同产生磁场,使得第一转子组件和第二转子组件在磁场的作用下转动。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定子齿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定子齿上的定子绕组依次通电且极性相同;或定子齿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定子齿上的定子绕组同时通电且极性不同,并且,两个定子齿上的定子绕组的磁极交替。
在该技术方案中,当设置第一定子组和第二定子组上分别包括两个定子齿时,存在两种驱动第一转子组件和第二转子组件的方案,其中一种为 两个定子齿上的定子绕组依次的进行通电,且两个定子绕组在通电时产生的极性相同,根据磁吸力原理,定子绕组产生的磁力作用于第一转子组件和第二转子组件上使其转动,两个定子绕组依次通电,使得两个定子绕组依次产生对第一转子组件和第二转子组件的作用力,从而驱动第一转子组件和第二转子组件连续转动;另一种为两个定子齿上的定子绕组同时通电,且两个定子绕组在通电时产生的极性不同,定子绕组产生的磁力作用于第一转子组件和第二转子组件上使其转动,并且,在通电控制第一转子组件和第二转子组件转动的过程中,两个定子绕组的极性交替发生变化,使得两个定子绕组依次产生不同极性的磁力,也即,两个定子绕组依次对第一转子组件和第二转子组件上的不同磁极产生作用力,从而驱动第一转子组件和第二转子组件连续转动。可以理解的是,在设置定子组件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工作需求来选择两种的定子绕组的设置方案,进一步加强了电机的定子组件设置的灵活性,提高了电机的适用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定子齿的数量大于等于3个,任意两个相邻的定子齿上的定子绕组的极性不同。
在该技术方案中,当定子齿的数量大于等于3个时,进一步地,对其中相邻的两个定子绕组一同通电,且使两个绕组的极性相反,使第一转子组件和第二转子组件受到一个切向方向的力,实现对第一转子组件和第二转子组件转动提供动力。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第一转子组件和第二转子组件分别包括转盘和磁性件,磁性件的磁极分布在转盘的周向上。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设定第一转子组件和第二转子组件分别包括转盘和磁性件,将磁性件的磁极周向分布在转盘上,免除了转子铁芯结构,减轻了第一转子组件和第二转子组件的重量,而且有利于第一转子组件和第二转子组件随杯体组件一起更容易地与底座分离。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磁性件的数量为一个,一个磁性件呈环状;或磁性件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磁性件围合形成环状。
在该技术方案中,磁性件可以设置为一个环状的整体结构;也可以设置为多个分体的磁性件,多个分体的磁性件围合形成环状。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定子绕组的数量为3N个,磁性件的磁极的数量为4M个;其中,N为正整数,M为正整数。
在该技术方案中,对定子绕组的数量进行了限定,即定子绕组的数量为3的整数倍,转盘中的磁性件的磁极的数量为4的整数倍,这种设置方式使得产生的磁场更稳定,使得定子组件能够与第一转子组件和第二转子组件更好的配合,从而使得产品的输出效率更高。
进一步地,磁性件为磁铁,将第一转子组件和第二转子组件中的磁性件设为磁铁,磁铁具有材料易得,生产成本低的优点,并且,实现了保证第一转子组件和第二转子组件在定子组件产生的磁场中可以持续受磁力影响旋转。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底座上设有水平延伸的滑道,杯体组件能够经滑道从底座上移出;或底座上设有竖向延伸的导向柱,杯体组件能够经导向柱从底座上移出。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底座上设置水平延伸的滑道,或竖直延伸的导向柱,有利于杯体组件沿滑道或导向柱移出底座或放置在底座上,有利于杯体组件稳定远离底座,也有利于杯体组件快速放置到位。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的竖直方向为铅垂方向。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多个刀具组件的刀片形状相同或不同,和/或多个刀具组件的刀片大小相同或不同,和/或每个刀具组件的刀片同与其连接的转轴的横截面之间存在夹角。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设定多个刀具组件的刀片形状完全相同或完全不同或不完全相同,设定多个刀具组件的刀片大小完全相同或完全不同或不完全相同,有利于对食材进行充分处理。进一步地,可根据需要将适当形状及大小的刀具组件设置在适当位置的转轴上,也可根据需要控制适当位置的转轴转动,而其余部分转轴不动。另外,通过设定每个刀具组件的刀片用与其连接的转轴的横截面之间存在夹角,也即刀片弯扭一定角度,而非平整的片状结构,有利于充分切割或搅拌食材。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食物处理装置为搅拌机、破壁机、豆浆机、料理机中的任一种。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所提及的“食物处理装置”可包含任何可应用本申请技术方案的能够对食物进行处理的食物处理装置,包括但不限于搅拌机、破壁机、豆浆机、料理机。
本申请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申请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示出了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食物处理装置的杯体组件与底座相分离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食物处理装置的一个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的食物处理装置的杯体组件与底座相分离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的食物处理装置的杯体组件与底座相分离的又一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申请的又一个实施例的食物处理装置的杯体组件与底座相分离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食物处理装置的第一定子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食物处理装置的定子铁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了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食物处理装置的第一转子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第一转子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示出了图9根据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第一转子组件在A-A处的剖面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10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食物处理装置,10底座,102杯体组件安装区,104滑道,106导向柱,20杯体组件,202杯体,204罩体,206避让缺口,30第一转子组件,302第一转轴,32磁性件,34转盘,40第二转子组件,402第二转轴,50第一定子组,60第二定子组,62定子铁芯,64定子齿,66定子绕组,70刀具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10描述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所述食物处理装置1。
实施例一
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的食物处理装置1,包括:底座10、杯体组件20及刀具组件70。
其中,底座10上设置有定子组件;杯体组件20设置于底座10上;第一转子组件30和第二转子组件40设置在杯体组件20上,且第一转子组件30和第二转子组件40能够被定子组件所驱动,其中,第一转子组件30上设有第一转轴302,第二转子组件40上设有第二转轴402,第一转轴302与第二转轴402同轴设置,且第一转轴302套设于第二转轴402的外侧,第一转轴302和第二转轴402上分别设有刀具组件70。
具体地,通过合理设置食物处理装置1的组成结构,使得底座10上设置有定子组件,杯体组件20上设置有第一转子组件30和第二转子组件40,即,改变了相关技术中定子和转子的装配结构,使得定子组件和第一转子组件30及第二转子组件40分体设置,定子组件作为底座10的子部件,第一转子组件30和第二转子组件40作为杯体组件20的子部件。也就是说,将相关技术中的电机的组成部件进行了拆分,具有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 的优点,并且,由于定子组件和第一转子组件30及第二转子组件40分体设置,简化了后续维修及维护定子组件、第一转子组件30及第一转子组件30的拆卸工艺,进而可降低拆卸难度及提升维修的效率。
进一步地,第一转子组件30上设有第一转轴302,第二转子组件40上设有第二转轴402,第一转轴302与第二转轴402同轴设置且第一转轴302套设于第二转轴402的外侧,第一转轴302和第二转轴402上分别设有刀具组件70,利用第一转子组件30带动第一转轴302和设置在其上的刀具组件70转动,第二转子组件40带动第二转轴402和设置在其上的刀具组件70转动,使得位于第一转子组件30和第二转子组件40上的刀具组件70相互独立,可实现第一转轴302及第二转轴402的同向转动和反向转动,并实现对第一转轴302及第二转轴402的转速差控制,从而能够根据实际需求调整两个刀具组件70的工作状态,进而提升食物处理装置1的粉碎效果和粉碎效率,提升食材的品质和口感。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的食物处理装置1,将电机的定子组件设置在食物处理装置1的底座10上,将第一转子组件30和第二转子组件40设置在食物处理装置1的杯体组件20上,也即食物处理装置1的底座10中无需安装整体电机,仅将电机的定子组件设置在底座10中,使得底座10的高度的降低,从而使得食物处理装置1整体的高度得以降低。
实施例二
如图1至图5所示,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的食物处理装置1,包括:底座10、杯体组件20及刀具组件70,杯体组件20包括杯体202,第一转轴302和第二转轴402伸入杯体202内部,刀具组件70直接设置在第一转轴302和第二转轴402上。
在该实施例中,定子组件和第一转子组件30及第二转子组件40分体设置,转子组件为杯体组件20的子部件。相关技术中,电机整体设置在基座上,电机驱动基座上的主动磁盘转动进而带动杯体202内的从动磁盘转动,以最终实现利用从动磁盘带动刀具转动的目的;或者电机通过联轴器连接杯体202内刀具,进而带动刀具转动。即,电机通过联轴器或两个磁盘与刀具进行间接连接,该结构设置使得电机的转轴与刀具的刀轴之间存在不同心的问题, 故而在产品使用时会产生振动和噪音。本申请通过设置第一转子组件30的第一转轴302和第二转子组件40的第二转轴402与位于杯体202内的刀具组件70直接相连接,进而利用第一转子组件30和第二转子组件40直接带动刀具组件70转动,具有运行噪声低、振动小的优点当然,虽然刀具组件70与第一转轴302和第二转轴402直接连接的方案效果较优,但并不因此排除刀具组件70通过其他装置与第一转轴302和第二转轴402相连接。与相关技术中的装配结构相比,本申请的第一转子组件30和第二转子组件40直接驱动刀具组件70转动,相比于相关技术中电机通过两个磁盘或者联轴器间接与刀具组件70连接的方案,可降低整机的高度,也克服了相关技术中因两个磁盘之间的磁力吸附所造成的底座10与杯体组件20之间的不易拿取的不良体验。进一步地,刀具组件70包括第一刀具和第二刀具,第一刀具设置在第一转轴302上,第二刀具设置在第二转轴402上。
实施例三
如图1至图4所示,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的食物处理装置1,包括:底座10、杯体组件20及刀具组件70,杯体组件20包括杯体202,第一转轴302和第二转轴402由杯体202底壁伸入杯体202内部。
进一步地,第一转子组件30和第二转子组件40沿竖直方向分布,第一转子组件30位于第二转子组件40的上方。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设定第一转轴302和第二转轴402由杯体202的底壁伸入杯体202内部,第一转子组件30和第二转子组件40沿竖直方向分布,第一转子组件30位于第二转子组件40的上方,第二转轴402穿过第一转轴302伸入到杯体202内部,第二转轴402位于第一转轴302的上方,使得位于第一转轴302上的刀具组件70与第二转轴402上的刀具组件70间隔设置,在两个刀具组件70之间形成的粉碎区,从而使得待粉碎食材在粉碎区中多次充分粉碎,进一步地提升粉碎效率和粉碎效果。
实施例四
如图5所示,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的食物处理装置1,包括:底座10、杯体组件20及刀具组件70,杯体组件20包括杯体202,第一转轴302和第二转轴402由杯体202侧壁伸入杯体202内部。
进一步地,第一转子组件30和第二转子组件40沿水平方向分布,第一转子组件30位于第二转子组件40靠近杯体202的一侧。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设定第一转轴302和第二转轴402从杯体202的侧壁伸入杯体202内部,使得第一转轴302和第二转轴402上的刀具组件70的刀片能大致呈竖直状态或倾斜状态,从而在刀具组件70转动过程中,无论是竖向切割食材还是倾斜切割食材,均会对食材产生左右方向的推拉力,使食材在左右方向上流动,而受杯体202空间结构的限制,食材会与杯体202的侧壁发生碰撞,相当于杯体202的侧壁会给食材一个制约力,以制约食材的行程,会使食材在水平方向上无法形成空穴,而且也避免相关技术中刀具组件70的刀片呈水平状态而在其上方形成空穴,从而有效降低杯体组件20的工作噪音,降低食物处理装置的工作噪音。而且,通过使刀具组件70的刀片大致呈竖直状态或倾斜状态,与相关技术中刀具组件70的刀片呈水平状态而无法直接用水冲洗刀具组件70的刀片的背面相比,极大地方便刀具组件70的清洗,便于用水直接冲刷刀具组件70。
进一步地,在第一转轴302和第二转轴402由杯体202的侧壁伸入杯体202内部的情况下,第一转子组件30和第二转子组件40沿水平方向分布,第一转子组件30位于第二转子组件40靠近杯体202的一侧,第二转轴402穿过第一转轴302伸入到杯体202内部,第二转轴402位于第一转轴302的上方,使得位于第一转轴302上的刀具组件70与第二转轴402上的刀具组件70间隔设置,在两个刀具组件70之间形成的粉碎区,从而使得待粉碎食材在粉碎区中多次充分粉碎,进一步地提升粉碎效率和粉碎效果。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刀具组件70可被配置为适于与转轴拆卸连接,从而方便更换刀具组件70或在转轴上装配其他部件。另外,默认杯体202的侧壁为杯体组件20在工作状态时在周向分布的壁面。
进一步地,杯体202的内侧壁为平滑内侧壁。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设定杯体202的内侧壁为平滑内侧壁,也即免除在杯体202的内侧壁上设置扰流筋,可使杯体202更轻便,而且便于清洗杯体202。
实施例五
如图1和图2所示,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进一步地,第一转轴302被构造为具有通孔的中空结构,第二转轴402由通孔中伸出第一转轴302。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将第一转轴302设置为具有通孔的中空结构,并使得第二转轴402位于第一转轴302的通孔中并伸出第一转轴302,能够避免第一转轴302与第二转轴402之间的结构干涉,以保证第一转轴302与第二转轴402的运转顺畅。
进一步地,可以设置第一转轴302的内壁与第二转轴402的外壁之间的距离在0.5mm至2mm之间,从而进一步保证第一转轴302与第二转轴402的运转顺畅,同时也保证了第一转轴302与第二转轴402均有足够有厚度和强度,保证产品的使用寿命。可以理解的是,第二转轴402可以为空心结构或实心结构。
实施例六
如图1至图5所示,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定子组件具有与第一转子组件30和第二转子组件40相配合的配合面,配合面与第一转子组件30的部分外周面和第二转子组件40的部分外周面相对设置,以使第一转子组件30和第二转子组件40能够沿其径向和/或轴向方向与定子组件分离。
在该实施例中,定子组件与第一转子组件30和第二转子组件40相配合的表面为配合面,配合面包围第一转子组件30和第二转子组件40的部分外周面,也即,定子组件不完全包围第一转子组件30,使得第一转子组件30和第二转子组件40能够沿其径向方向与第一定子组分离。当然,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转子组件30和第二转子组件40也可以沿轴向方向与定子组件分离。具体地,由于配合面包围第一转子组件30和第二转子组件40的部分外周面,也即转子组件为非封闭结构,从而使得第一转子组件30和第二转子组件40能够脱离定子组件。
具体地,定子齿64的端面所对应的定子组件的面构成定子组件的配合面。
可以理解的是,相比于相关技术中的定子组件,将定子组件设置为非 封闭的结构,使得定子组件的重量变轻,进而实现了整体产品的轻量化,方便用户提取使用,且占用空间变小,也便于食物处理装置1的收纳。
如图1、图3至图5所示,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的食物处理装置1,包括:底座10、杯体组件20及刀具组件70,底座10包括杯体组件安装区102,杯体组件20包括罩体204、转子安装区和避让缺口206。
具体地,杯体组件安装区102被配置为适于杯体组件20可拆卸地置于底座10上,定子组件位于杯体组件安装区102的一侧;转子安装区设置在罩体204上,第一转子组件30和第二转子组件40可转动的设置在转子安装区中,第一转子组件30和第二转子组件40在罩体204上的投影构造出转子安装区;避让缺口206设置在罩体204上,杯体组件20置于底座10上时,定子组件穿过避让缺口206伸入罩体204内。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在底座10上设置杯体组件安装区102,定子组件位于杯体组件安装区102的一侧,限定了底座10与杯体组件20装配后定子组件相对于杯体组件20的设置位置,进而为后续定子组件驱动转子组件转动提供了有效的结构支撑;进一步地,在罩体204上设置转子安装区,即,间接限定了第一转子组件30和第二转子组件40的转动区域,为第一转子组件30和第二转子组件40的转动提供了可靠且充足的转动空间,故而保证了第一转子组件30和第二转子组件40运转的稳定性、安全性及可靠性。
进一步地,通过在罩体204上设置避让缺口206,以使杯体组件20置于底座10上时,定子组件穿过避让缺口206伸入罩体204内,进而使定子组件到达与第一转子组件30和第二转子组件40的配合区,避让缺口206地设置为定子组件与第一转子组件30及第二转子组件40的配合提供了有效的结构支撑。
进一步地,避让缺口206位于转子安装区的外侧,杯体组件20置于底座10上时,定子组件穿过避让缺口206并位于第一转子组件30和第二转子组件40的外侧。通过合理设置避让缺口206的位置,使得避让缺口206位于转子安装区的外侧,这样,当杯体组件20与底座10装配时,定子组件穿过避让缺口206并位于第一转子组件30和第二转子组件40的外侧,即,避让缺口206地设置限定了定子组件相对于第一转子组件30和第二转子组件40的装配位 置,也就是说,避让缺口206限定了定子组件在杯体组件20内的移动路径,为定子组件驱动第一转子组件30和第二转子组件40转动提供了可靠且安全的结构保证。
实施例七
如图1至图5所示,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定子组件包括第一定子组50和第二定子组60;第一定子组50被配置为能够驱动第一转子组件30转动;第二定子组60被配置为能够驱动第二转子组件40转动。
在该实施例中,定子组件包括第一定子组50和第二定子组60,其中,第一定子组50能够驱动第一转子组件30转动,第二定子组60能够驱动第二转子组件40转动,通过第一定子组50和第二定子组60分别独立地驱动第一转子组件30和第二转子组件40转动,使得第一转子组件30和第二转子组件40能够以不同的转速和转向运动从而形成扰流,并能够根据实际需求调整两个刀具组件70的工作状态,进而提升食物处理装置1的粉碎效果和粉碎效率,提升食材的品质和口感。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定子组50可以设置在第一转子组件30的一侧,有利于第一定子组50驱动第一转子组件30进行转动,也即,在第一转子组件30和第二转子组件40沿竖直方向分布,第一转子组件30位于第二转子组件40的上方的情况下,相应地,第一定子组50和第二定子组60也沿竖直方向分布,第一定子组50位于第二定子组60的上方;或是在第一转子组件30和第二转子组件40沿水平方向分布,第一转子组件30位于第二转子组件40靠近杯体202的一侧的情况下,第一定子组50和第二定子组60也沿水平方向分布,第一定子组50位于第二定子组60靠近杯体组件20的一侧。
进一步地,第一定子组50上与第一转子组件30相配合的表面为配合面,配合面与第一转子组件30的部分外周面相对设置,也即,第一定子组50不完全包围第一转子组件30,使得第一转子组件30能够沿其径向方向与第一定子组50分离。当然,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转子组件30也可以沿轴向方向与第一定子组50分离。具体地,由于配合面与第一转子组件30的部分外周面相对设置,也即第一定子组50为非封闭结构,从而使得第一转子组件30能够脱离第一定子组50。可以理解的是,第二定子组60和第 二转子组件40之间的配合与第一定子组50和第二转子组件40之间的配合相同,同样可以实现第二转子组件40能够沿其径向和/或轴向方向与第二定子组60分离,此处不再重复描述。
进一步地,第一定子组50包括至少一个定子,第二定子组60包括至少一个定子,基于第一定子组50和第二定子组60中的定子数量为一个的情况,定子包括定子铁芯62和至少两个定子绕组66,定子铁芯62上具有定子齿64,至少两个定子绕组66分别设置在定子齿64上,至少两个定子绕组66可以在通电的情况下产生磁场,使得第一转子组件30和第二转子组件40在磁场的作用下转动。基于第一定子组50和第二定子组60中的定子数量为多个的情况,每个定子包括定子铁芯62和至少一个定子绕组66,定子铁芯62上具有定子齿64,至少一个定子绕组66设置在定子齿64上,多个定子的定子绕组66可以在通电的情况下共同产生磁场,使得第一转子组件30和第二转子组件40在磁场的作用下转动。
具体地,以第一定子组50和第一转子组件30为例进行如下说明,第二定子组60和第二转子组件40与其类似,不再进行重复说明:
进一步地,如图7所示,第一定子组50的至少两个定子齿64沿圆周方向呈等间距分布于定子铁芯62上。定子铁芯62上至少设置两个定子齿64,在存在两个以上定子齿64时,定子齿64沿圆周方向分布在定子铁芯62上且定子齿64之间为等距分布,第一定子组50部分包围第一转子组件30,为了使每个定子铁芯62发出磁场对第一转子组件30产生的磁力相同,将多个定子齿64沿圆周方向等间距的进行设置,使第一转子组件30在均匀的磁场力的作用下转动,从而减轻了第一转子组件30在转动过程中产生的振动,进而减小了电机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噪音,延长了电机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至少两个定子齿64靠近第一转子组件30的端面与第一转子组件30的旋转中心的距离均相等,保证了每个定子绕组66产生的磁场对第一转子组件30产生的磁力均相等。
进一步地,定子齿64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定子齿64上的定子绕组66依次通电且极性相同;或定子齿64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定子齿64上的定子绕组66同时通电且极性不同,并且,两个定子齿64上的定子绕组66的 磁极交替。
具体地,当设置定子组件中设置两个定子齿64时,存在两种驱动第一转子组件30的方案,其中一种为两个定子齿64上的定子绕组66依次的进行通电,且两个定子绕组66在通电时产生的极性相同,根据磁吸力原理,定子绕组66产生的磁力作用于第一转子组件30上使其转动,两个定子绕组66依次通电,使得两个定子绕组66依次产生对第一转子组件30的作用力,从而驱动第一转子组件30连续转动;另一种为两个定子齿64上的定子绕组66同时通电,且两个定子绕组66在通电时产生的极性不同,定子绕组66产生的磁力作用于第一转子组件30上使其转动,并且,在通电控制第一转子组件30转动的过程中,两个定子绕组66的极性交替发生变化,使得两个定子绕组66依次产生不同极性的磁力,也即,两个定子绕组66依次对第一转子组件30上的不同磁极产生作用力,从而驱动第一转子组件30连续转动。
可以理解的是,在设置定子组件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工作需求来选择两种的定子绕组66的设置方案,进一步加强了电机的定子组件设置的灵活性,提高了电机的适用性。
其中,第一种驱动方案以定子绕组66的通电极性为N极为例:具体地,当两个定子齿64上的定子绕组66依次的进行通电,且均为N极的情况下,第一个定子绕组66先通电产生N极的磁场,根据磁极异性相吸的原理,此时会对第一转子组件30中的磁性件32的S极产生吸引,将第一转子组件30中的磁性件32的S极吸引到第一个定子绕组66的位置,磁性件32的N极会经过第二个定子绕组66,第二个定子绕组66距离第一转子组件30中磁性件32的N极较近,此时对第一个定子绕组66断电,同时对第二个定子绕组66通电,第二个定子绕组66产生N极磁场,根据磁极同性相斥的原理,第二个定子绕组66产生的N极磁场会推动磁性件32的N极继续朝向第一个定子绕组66的方向运动,此时对第二个定子绕组66断电,对第一个定子绕组66通电,使第一个定子绕组66产生N极磁场推动靠近的磁性件32的N极继续运动,再对第二个定子绕组66通电,依此循环,使第一转子组件30不断旋转。
其中,第二种驱动方案为两个定子齿64上的定子绕组66同时通电且极性不同,并且,两个定子齿64上的定子绕组66的磁极交替。以下为具体说明:具体地,第一次通电时,第一个定子绕组66产生N极磁场,第二个定子绕组66产生S极磁场,同时对两个定子绕组66通电,第一个定子绕组66发出N极磁场,根据磁极异性相吸的原理,第一个定子绕组66吸引第一转子组件30的磁性件32的S极,第二个定子绕组66吸引第一转子组件30的磁性件32的N极,对第一转子组件30形成一个切向的作用力,此时对第一个定子绕组66和第二个定子绕组66的磁极进行切换,此时第一个定子绕组66产生S极磁场,第二个定子绕组66产生N极磁场,根据磁极同性相斥的原理,第一个定子绕组66和第二个定子绕组66会分别对磁性件32的S极和磁性件32的N极产生排斥力,使第一转子组件30继续转动,此时再对第一个定子绕组66和第二个定子绕组66的磁极进行切换,依此循环,使第一转子组件30不断旋转。
实施例八
如图6至图10所示,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定子齿64的数量大于等于3个,任意两个相邻的定子齿64上的定子绕组66的极性不同。
具体地,以第一定子组50和第一转子组件30为例进行如下说明,第二定子组60和第二转子组件40与其类似,不再进行重复说明:其中,当定子齿64的数量大于等于3个时,进一步地,对其中相邻的两个定子绕组66一同通电,且使两个绕组的极性相反,使第一转子组件30受到一个切向方向的力,实现对第一转子组件30转动提供动力。具体地,将定子齿64数量设置为三个时,开始对第一个定子绕组66和第二定子组60绕组通电,第一个定子绕组66产生N极磁场对转子中磁性件32的S极吸引,第二个定子绕组66产生S极磁场对转子中磁性件32的N极吸引,对转子形成一个切向的作用力,然后,对第二个定子绕组66和第三个定子绕组66通电,第二个定子绕组66产生N极磁场对转子中的磁性件32的N极排斥,第三个定子绕组66产生S极磁场对转子中的磁性件32的S极排斥,使转子继续转动,依此循环,使转子不断旋转。
进一步地,第一转子组件30和第二转子组件40分别包括转盘34和磁 性件32,磁性件32的磁极分布在转盘34的周向上,免除了转子铁芯结构,减轻了第一转子组件30和第二转子组件40的重量,而且有利于第一转子组件30和第二转子组件40随杯体组件20一起更容易地与底座10分离。
如图6至图10所示,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可选择地,磁性件32的数量为一个,一个磁性件32呈环状;或磁性件32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磁性件32围合形成环状。
具体地,磁性件32可以为多个磁铁沿着转盘34的周向均匀的分布在转盘34上,多个磁铁可以受到定子组件通电后产生的磁场影响,在磁场力的作用下带动转盘34进行旋转。
具体地,磁性件32可以设置为一个整体环形,沿着转盘34的周向分布,且整体式的磁性件32也具有多个磁极,整体式的磁性件32可以受到定子组件通电后产生的磁场影响,在磁场力的作用下带动转盘34进行旋转。
进一步地,定子绕组66的数量为3N个,磁性件32的磁极的数量为4M个;其中,N为正整数,M为正整数。
在该实施例中,对定子绕组66的数量进行了限定,即定子绕组66的数量为3的整数倍,转盘34中的磁性件32的磁极的数量为4的整数倍,这种设置方式使得产生的磁场更稳定,使得定子组件能够与第一转子组件30和第二转子组件40更好的配合,从而使得产品的输出效率更高。
具体地,在对电机运行平稳度需求较高时,可以将定子绕组66的数量设置为6个或者9个以及更多从而使电机中的磁极数增多,使电机的运行更加平稳。并且每个定子绕组66均是设置在定子齿64上,因此定子齿64的数量应与定子绕组66的数量设置相同。
如图8、图9和图10所示,进一步地,磁性件32为磁铁,将第一转子组件30和第二转子组件40中的磁性件32设为磁铁,磁铁具有材料易得,生产成本低的优点,并且,实现了保证第一转子组件30和第二转子组件40在定子组件产生的磁场中可以持续受磁力影响旋转。
实施例九
如图5所示,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底座10上设有水平延 伸的滑道104,杯体组件20能够经滑道104从底座10上移出。
如图3所示,进一步地,底座10上设有竖直延伸的导向柱106,杯体组件20能够经导向柱106从底座10上移出。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的竖直方向为铅垂方向。
如图1和图2所示,进一步地,多个刀具组件70的刀片形状相同或不同,和/或多个刀具组件70的刀片大小相同或不同,和/或每个刀具组件70的刀片同与其连接的转轴的横截面之间存在夹角。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设定多个刀具组件70的刀片形状完全相同或完全不同或不完全相同,设定多个刀具组件70的刀片大小完全相同或完全不同或不完全相同,有利于对食材进行充分处理。进一步地,可根据需要将适当形状及大小的刀具组件70设置在适当位置的转轴上,也可根据需要控制适当位置的转轴转动,而其余部分转轴不动。另外,通过设定每个刀具组件70的刀片用与其连接的转轴的横截面之间存在夹角,也即刀片弯扭一定角度,而非平整的片状结构,有利于充分切割或搅拌食材。
如图1至图5所示,进一步地,食物处理装置1为搅拌机、破壁机、豆浆机、料理机中的任一种。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所提及的“食物处理装置”可包含任何可应用本申请技术方案的能够对食物进行处理的食物处理装置,包括但不限于搅拌机、破壁机、豆浆机、料理机。
在本申请中,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 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0)

  1. 一种食物处理装置,其中,包括:
    底座,所述底座上设置有定子组件;
    杯体组件,所述杯体组件设置于所述底座上;
    第一转子组件,其上设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子组件设置在所述杯体组件上,所述第一转子组件被配置为适于被所述定子组件所驱动;
    第二转子组件,其上设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子组件设置在所述杯体组件上,所述第二转子组件被配置为适于被所述定子组件所驱动;
    其中,所述第一转轴与所述第二转轴同轴设置,且所述第一转轴套设于所述第二转轴的外侧,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二转轴上分别设有刀具组件。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物处理装置,其中,
    所述杯体组件包括杯体,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二转轴伸入所述杯体内部,所述刀具组件直接设置在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二转轴上。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食物处理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二转轴由所述杯体的底壁伸入所述杯体内部;
    所述第一转子组件和所述第二转子组件沿竖直方向分布,所述第一转子组件位于所述第二转子组件的上方。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食物处理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二转轴由所述杯体的侧壁伸入所述杯体内部;
    所述第一转子组件和所述第二转子组件沿水平方向分布,所述第一转子组件位于所述第二转子组件靠近所述杯体的一侧。
  5. 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食物处理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转轴被构造为具有通孔的中空结构,所述第二转轴由所述通孔中伸出所述第一转轴。
  6. 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食物处理装置,其中,所述底座包括:
    杯体组件安装区,被配置为适于所述杯体组件可拆卸地置于所述底座上,所述定子组件位于所述杯体组件安装区的一侧。
  7. 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食物处理装置,其中,
    所述定子组件具有与所述第一转子组件和所述第二转子组件相配合的配合面,所述配合面与所述第一转子组件的部分外周面和所述第二转子组件的部分外周面相对设置,以使所述第一转子组件和所述第二转子组件能够沿其径向和/或轴向方向与所述定子组件分离。
  8. 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食物处理装置,其中,所述杯体组件包括:
    罩体,所述罩体中形成有转子安装区,所述第一转子组件和所述第二转子组件可转动的设置在所述转子安装区中。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食物处理装置,其中,所述杯体组件还包括:
    避让缺口,设置在所述罩体上;
    所述杯体组件置于所述底座上时,所述定子组件穿过所述避让缺口伸入所述罩体内。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食物处理装置,其中,
    所述避让缺口位于所述转子安装区的外侧,所述杯体组件置于所述底座上时,所述定子组件穿过所述避让缺口并位于所述第一转子组件和所述第二转子组件的外侧。
  11. 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食物处理装置,其中,
    所述定子组件包括第一定子组和第二定子组;
    所述第一定子组被配置为能够驱动所述第一转子组件转动;
    所述第二定子组被配置为能够驱动所述第二转子组件转动。
  12.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食物处理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定子组具有与所述第一转子组件相配合的配合面,所述配合面与所述第一转子组件的部分外周面相对设置,以使所述第一转子组件能够沿其径向和/或轴向方向与所述第一定子组分离;
    所述第二定子组具有与所述第二转子组件相配合的配合面,所述配合面与所述第二转子组件的部分外周面相对设置,以使所述第二转子组件能够沿其径向和/或轴向方向与所述第二定子组分离。
  13.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食物处理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定子组包括至少一个定子,所述第二定子组包括至少一个定子;
    基于所述第一定子组和所述第二定子组中的定子数量为一个的情况,所述定子包括定子铁芯、至少两个所述定子齿和至少两个所述定子绕组;
    基于所述第一定子组和所述第二定子组中的定子的数量为多个的情况,所述定子包括定子铁芯、至少一个所述定子齿和至少一个所述定子绕组。
  14. 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食物处理装置,其中,
    所述定子齿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定子齿上的定子绕组依次通电且极性相同;或
    所述定子齿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定子齿上的定子绕组同时通电且极性不同,并且,两个所述定子齿上的定子绕组的磁极交替。
  15. 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食物处理装置,其中,
    所述定子齿的数量大于等于3个,任意两个相邻的所述定子齿上的所述定子绕组的极性不同。
  16. 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食物处理装置,其中,所述第一转子组件和所述第二转子组件分别包括:
    转盘和磁性件,所述磁性件的磁极分布在所述转盘的周向上。
  17. 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食物处理装置,其中,
    所述磁性件的数量为一个,一个所述磁性件呈环状;或
    所述磁性件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磁性件围合形成环状。
  18. 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食物处理装置,其中,
    所述定子绕组的数量为3N个,所述磁性件的磁极的数量为4M个;
    其中,N为正整数,M为正整数。
  19. 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食物处理装置,其中,
    所述底座上设有水平延伸的滑道,所述杯体组件能够经所述滑道从所述底座上移出;或
    所述底座上设有竖向延伸的导向柱,所述杯体组件能够经所述导向柱从所述底座上移出。
  20. 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食物处理装置,其中,
    多个所述刀具组件的刀片形状相同或不同;和/或
    多个所述刀具组件的刀片大小相同或不同;和/或
    每个所述刀具组件的刀片同与其连接的所述转轴的横截面之间存在夹角。
PCT/CN2020/106506 2019-08-23 2020-08-03 食物处理装置 WO2021036690A1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795358.0 2019-08-23
CN201910795358.0A CN112421866A (zh) 2019-08-23 2019-08-23 食物处理装置
CN201921400508.5U CN210273723U (zh) 2019-08-23 2019-08-23 食物处理装置
CN201921400508.5 2019-08-23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1036690A1 true WO2021036690A1 (zh) 2021-03-04

Family

ID=746833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PCT/CN2020/106506 WO2021036690A1 (zh) 2019-08-23 2020-08-03 食物处理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WO (1) WO2021036690A1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107434A2 (en) * 1999-12-10 2001-06-13 Nissan Motor Co., Ltd. Motor/generator
US20070090707A1 (en) * 2005-10-20 2007-04-26 Kabushiki Kaisha Toyota Chuo Kenkyusho Rotating electrical machine and hybrid drive unit provided with the same
CN203493486U (zh) * 2013-05-13 2014-03-26 杨绍良 搅拌器
CN105327639A (zh) * 2015-05-20 2016-02-17 江苏雷利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采用分体式直驱电机的搅拌机
CN208257636U (zh) * 2018-05-17 2018-12-18 林峭 一种双绕组双转子电机及双刀料理机
CN109245400A (zh) * 2018-09-28 2019-01-18 广东威灵电机制造有限公司 中间支架、固定支架、同轴双转子电机以及破壁料理机
CN208691035U (zh) * 2018-08-31 2019-04-02 佛山市欧一电器制造厂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破壁机的轴向分离式电机
CN210273723U (zh) * 2019-08-23 2020-04-07 广东美的生活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食物处理装置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107434A2 (en) * 1999-12-10 2001-06-13 Nissan Motor Co., Ltd. Motor/generator
US20070090707A1 (en) * 2005-10-20 2007-04-26 Kabushiki Kaisha Toyota Chuo Kenkyusho Rotating electrical machine and hybrid drive unit provided with the same
CN203493486U (zh) * 2013-05-13 2014-03-26 杨绍良 搅拌器
CN105327639A (zh) * 2015-05-20 2016-02-17 江苏雷利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采用分体式直驱电机的搅拌机
CN208257636U (zh) * 2018-05-17 2018-12-18 林峭 一种双绕组双转子电机及双刀料理机
CN208691035U (zh) * 2018-08-31 2019-04-02 佛山市欧一电器制造厂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破壁机的轴向分离式电机
CN109245400A (zh) * 2018-09-28 2019-01-18 广东威灵电机制造有限公司 中间支架、固定支架、同轴双转子电机以及破壁料理机
CN210273723U (zh) * 2019-08-23 2020-04-07 广东美的生活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食物处理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U2255641C2 (ru) Привод для вращения рабочего органа в способе и устройстве для обработки пищевых продуктов
US6336603B1 (en) Food processing apparatus including magnetic drive
AU2014100416A4 (en) Food processor
RU2001122575A (ru) Привод для вращения рабочего органа в способе и устройстве для обработки пищевых продуктов
PT1562461E (pt) Aparelho para o processamento de alimentos incluindo movimentação magnética
US11569719B2 (en) Direct drive electric motor having stator and magnet configurations for improved torque capability
CN204891677U (zh) 采用分体式直驱电机的搅拌机
CN210273723U (zh) 食物处理装置
KR20020039660A (ko) 자속의 수속현상을 이용한 전동기
CN112421819A (zh) 电机、电机组件、食物处理机、送风装置及家用电器
CN105327639A (zh) 采用分体式直驱电机的搅拌机
WO2021036690A1 (zh) 食物处理装置
JP6813853B2 (ja) 回転装置
CN112421866A (zh) 食物处理装置
CN208909929U (zh) 料理机
CN110664281A (zh) 料理机
WO2021036691A1 (zh) 电机、电机组件、食物处理机、送风装置及家用电器
CN211985157U (zh) 一种基于磁悬浮驱动的破碎装置
JP6319139B2 (ja) 電動モータ
CN210490643U (zh) 食物处理装置
CN112401688B (zh) 底座及食物处理机
WO2021036188A1 (zh) 电机、送风装置和家用电器
CN112421862A (zh) 底座及食物处理机
JPH09105395A (ja) 羽根体の回転駆動方法とその装置ならびに流体の運動エネルギの取り出し方法とその装置
CN210784077U (zh) 杯体组件及食物处理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121 Ep: the epo has been informed by wipo that ep was designated in this application

Ref document number: 20859435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EP

Kind code of ref document: A1

NENP Non-entry into the national phase

Ref country code: DE

122 Ep: pct application non-entry in european phase

Ref document number: 20859435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EP

Kind code of ref document: A1

32PN Ep: public notification in the ep bulletin as address of the adressee cannot be established

Free format text: NOTING OF LOSS OF RIGHTS PURSUANT TO RULE 112(1) EPC (EPO FORM 1205A DATED 29/09/2022)

122 Ep: pct application non-entry in european phase

Ref document number: 20859435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EP

Kind code of ref document: A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