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2020133900A1 - 移动终端 - Google Patents

移动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WO2020133900A1
WO2020133900A1 PCT/CN2019/088885 CN2019088885W WO2020133900A1 WO 2020133900 A1 WO2020133900 A1 WO 2020133900A1 CN 2019088885 W CN2019088885 W CN 2019088885W WO 2020133900 A1 WO2020133900 A1 WO 2020133900A1
Authority
WO
WIPO (PCT)
Prior art keywords
host
slave
mobile terminal
circuit board
wireless transceiv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PCT/CN2019/088885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French (fr)
Inventor
余厚晖
黄茂昭
Original Assignee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CN201980071726.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956178B/zh
Publication of WO2020133900A1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WO2020133900A1/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包括主机端及子机端,所述子机端能够可拆卸安装于所述主机端,所述主机端包括壳体、键盘及电路板,所述键盘包括操作板及连接于所述操作板的柔性电路板,所述操作板安装于所述壳体的外表面,所述电路板设于所述壳体的内部,所述壳体设有第一通孔,所述柔性电路板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并连接于所述电路板。所述移动终端用户体验性较佳。

Description

移动终端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种移动终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终端技术的日趋发展,人们希望手机能够实现轻薄化设置,以方便使用及携带。为了能够实现手机轻薄化设置,传统手机被设置成两部分,一部分用于信号的收发,另一部分用于图像的显示。然而,由于传统手机被分成两部分,使得移动终端的功能单一,无法满足用户的需求。
申请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包括主机端及子机端,所述子机端能够可拆卸安装于所述主机端,所述主机端包括壳体、键盘及电路板,所述键盘包括操作板及连接于所述操作板的柔性电路板,所述操作板安装于所述壳体的外表面,所述电路板设于所述壳体的内部,所述壳体设有第一通孔,所述柔性电路板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并连接于所述电路板。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所述主机端的壳体上安装所述键盘,以使用户能够通过触摸所述键盘,以使所述键盘产生触控信号,并通过触控信号控制所述主机端,从而提高所述移动终端的用户体验性。此外,相较于将柔性电路板连接于所述主机端的外部,本实施例通过在所述壳体上设置所述第一通孔,再将所述柔性电路板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一通孔连接于所述电路板,使得一方面所述键盘与所述主机端通电连接,另一方面避免所述柔性电路板暴露在所述主机端的外部,从而保证所述柔性电路板的可靠性以及避免在所述主机端的外部排布导线,从而简化所述主机端的结构。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如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在一种使用状态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移动终端中的主机端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移动终端中的子机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所示的主机端在A-A线处的一种实施方式的部分剖面示意图;
图5是图1所示移动终端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硬件结构框图;
图6是图5所示移动终端在一种工作状态下的硬件结构框图;
图7是图5所示移动终端在另一种工作状态下的硬件结构框图;
图8是图5所示移动终端在再一种工作状态下的硬件结构框图;
图9是图5所示移动终端在再一种工作状态下的硬件结构框图;
图10是图1所示移动终端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硬件结构框图;
图11是图1所示移动终端的再一种实施方式的硬件结构框图;
图12是图2所示的主机端在A-A线处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部分剖面示意图;
图13是图2所示的主机端在A-A线处的再一种实施方式的部分剖面示意图;
图14是图1所示移动终端中的主机端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图14所示主机端的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图1所示的移动终端在另一种使用状态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图2所示的主机端在A-A线处的再一种实施方式的部分剖面示意图;
图18是图1所示的移动终端在再一种使用状态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19是图1所示的移动终端在再一种使用状态中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进行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至图3,附图1为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100。移动终端100包括主机端10及子机端20。可选的,子机端20能够与主机端10通信连接。子机端20能够可拆卸安装于主机端10。可以理解的是,子机端20能够直接放置于主机端10上,或者子机端20能够通过紧固件固定在主机端10上,或者子机端20滑动连接或转动连接于主机端10上。具体的本实施例不作限定。
再者,如图2及如图4所示,主机端10包括壳体11、键盘12及电路板13。可以理解的是, 键盘12可以为具有按键的键盘,也可以为触控键盘。键盘12包括操作板121及连接于操作板121的柔性电路板122。可以理解的是,当操作板121通电时,用户能够通过触摸操作板121,以使操作板121产生触控信号。操作板121安装于壳体11的外表面14。电路板13设于壳体11的内部。壳体11设有第一通孔111。柔性电路板122的一端穿过第一通孔111并连接于电路板13。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主机端10的壳体11上安装键盘12,以使用户能够通过触摸键盘12,以使键盘12产生触控信号,并通过触控信号控制主机端10,从而提高移动终端100的用户体验性。此外,相较于将柔性电路板122连接于主机端10的外部,本实施例通过在壳体11上设置第一通孔111,再将柔性电路板122的一端穿过第一通孔111连接于电路板13,使得一方面键盘12与主机端10通电连接,另一方面避免柔性电路板122暴露在主机端10的外部,从而保证柔性电路板122的可靠性以及避免在主机端10的外部排布导线,从而简化主机端10的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主机端10与子机端20的通信关系具有多种设置方式,:
实施方式一,如图5所示,主机端10包括无线调制解调模块、主机主控制器、主机无线收发模块;子机端20包括子机键盘、子机显示器、子机主控制器及与主机无线收发模块通信连接的子机无线收发模块;
如图6所示,在移动终端100的第一种工作状态下,子机键盘输出的控制命令,在子机主控制器的控制下,经子机无线收发模块调制后,发给主机无线收发模块,主机无线收发模块接收,并在主机主控制器控制下,经无线调制解调模块调制后,发送到空中;
如图7所示,来自空中的控制信号,经过主机主控制器,由主机无线收发模块调制后发给子机端20,子机无线收发模块接收后,经子机主控制器在子机显示器中显示。
进一步的,主机无线通信模块与子机无线通信模块均为蓝牙模块或均为wifi模块。可以理解的是,蓝牙是一种无线技术标准,可实现固定设备、移动终端100和楼宇个人域网之间的短距离数据交换。蓝牙的波段为2400–2483.5MHz(包括防护频带)。这是全球范围内无需取得执照(但并非无管制的)的工业、科学和医疗用(ISM)波段的2.4GHz短距离无线电频段。
实施方式二,如图5所示,主机端包括无线调制解调模块、主机主控制器、主机无线收发模块,子机端20包括子机主控制器、子机话筒、子机听筒、能够与主机无线收发模块通信的子机无线收发模块、子机音频编码器及子机音频解码器;
如图8所示,在工作状态下,来自子机话筒的音频信号,经子机音频编码器编码后传输到子机主控制器中,经子机主控制器控制下,被子机无线收发模块发送出去,由主机无线收发模块接收后,在主机主控制器的控制下,传送到无线调制解调模块,经无线调制解调模块调制后发送到空中;
如图9所示,来自空中的信号,经无线调制解调模块解调后传送到主机主控制器中,在主机主控制器的控制下,传送到主机无线收发模块中,经主机无线收发模块调制后,发送到子机端20中,子机无线收发模块解调出的音频信号,在子机主控制器控制下,经子机音频解码器解码后,由子机听筒输出。
可以理解的是,这里的子机音频编码器,可以是单独的硬件单元,也可以集成在话筒中,也可以集成在子机主控制器中,就其功能而言可以是兼具有音频解码功能的音频编解码器。
这里的子机音频解码器可以是单独的硬件单元,也可以集成在听筒中,也可以集成在子机主控制器中,就其功能而言可以是兼具有音频编码功能的音频编解码器。
实施方式三,如图10所示,主机端包括无线调制解调模块、主机主控制器、主机无线收发模块;子机端20包括子机主控制器、与主机无线收发模块能够通信的子机无线收发模块,子机端20能够通过主机端10接入通信网络。
实施方式四,如图11所示,主机端10包括主机第一无线通信模块、主机主控制器、主机第二无线通信模块;子机包括子机主控制器、子机无线通信模块,子机无线通信模块能够与主机第一无线通信模块通信进行通信,主机第二无线通信模块能够与基站通信。
在本实施例中,柔性电路板122与电路板13的连接关系具有多种设置:
实施方式一,如图4所示,柔性电路板122部分贴合于壳体11的内侧面112,并绕过电路板13的周侧延伸至电路板13远离操作板121的表面。可选的,柔性电路板122的一面通过粘胶粘接于壳体11的内侧面112,既可以保证柔性电路板122与壳体11的连接稳定性,又可以使得壳体11的内部更加的紧凑。柔性电路板122部分设于电路板13的周侧,以有效地利用电路板13与壳体11之间的空间,从而提高主机端10的空间利用率。此外,由于电路板13无需额外开设避让空间以用于收纳部分柔性电路板122,使得电路板13的结构更加牢固及可靠。
实施方式二,与实施方式一大部分相同的技术内容不再赘述:如图12所示,电路板13具有相背设置的第一连接面131及第二连接面132。第一连接面131为电路板13朝向键盘12的表面。第二连接面132用于连接与主机端10相关的功能器件,例如,主机主控制器或通信模块等。穿过所述第一通孔111的所述柔性电路板122连接于第一连接面131。此时,柔性电路板122直接连接于电路板13朝向键盘12的表面,从而一方面减小柔性电路板122的长度,以使壳体11的内部更加的简洁,另一方面有效地利用电路板13的第一连接面131,即提高电路板13的空间利用率。
实施方式三,与实施方式二大部分相同的技术内容不再赘述:如图13所示,所述电路板13设有第二通孔133。所述柔性电路板122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二通孔133延伸至所述电路板13远离所述键盘12的表面,即柔性电路板122连接于第二连接面132。可选的,第二通孔133与第一通孔111正对设置。柔性电路板122的一端依次穿过第一通孔111与第二通孔133连接 于电路板13。本实施方式中,柔性电路板122的长度较短,从而使得主机端10的内部更加的简洁。
在本实施例中,请再次参考图2及图4,壳体11的外表面14包括相背设置的第一面141及第二面142。可以理解的是,子机端20能够可拆卸安装于第一面141或者第二面142。第一面141凹设有安装槽143。第一通孔111位于安装槽143内。操作板121安装于安装槽143,并覆盖第一通孔111。可以理解的是,安装槽143的大小与操作板121的大小大致相同,即当操作板121安装于安装槽143时,操作板121大致可以占满安装槽143。此外,当子机端20安装于第一面141时,子机端20能够完全覆盖操作板121,此时,操作板121位于子机端20与壳体11之间,从而保证在不使用键盘12时,能够通过子机端20保护键盘12,以避免键盘12受到外力的损害。
进一步的,如图4所示,主机端10包括密封件19。密封件19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泡棉。例如,密封件19还可以为TPU软胶。密封件19设于安装槽143的底壁与操作板121之间,且密封件19围绕第一通孔111的周缘设置。可以理解的是,密封件19的一面通过粘胶粘接于第一通孔111的周缘,再将操作板121挤压向密封件19,此时,主机端10外部的灰尘或者水渍不会通过第一通孔111进入壳体11的内部,从而保证主机端10的可靠性。在其他实施例中,密封件19的两面可均设有粘胶,一面粘接于第一通孔111的周缘,另一面粘接于操作板121,以保证操作板121与壳体11的密封性。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第一面141为曲面。第一面141的中部向第二面142的方向凹陷,以形成第一凹槽144。子机端20可拆卸安装于第一凹槽144内。可以理解的是,当子机端20可拆卸地安装于第一凹槽144内时,子机端20能够部分或全部收容于第一凹槽144内。此时,层叠状态下的主机端10与子机端20的厚度将显著降低。
进一步的,请参考附图1至图4,当子机端20可拆卸安装于第一凹槽144内时,子机端20的侧面21抵持于第一凹槽144的槽侧壁1441。可以理解的是,子机端20包括相背设置的显示面22及背面23。侧面21连接在显示面22与背面23之间。显示面22用于实现显示图像。此时,子机端20大致占满第一凹槽144,从而显著提高主机端10的空间利用率。此外,当子机端20的侧面21抵持于第一凹槽144的槽侧壁1441时,一方面,第一凹槽144的槽侧壁1441对子机端20具有抵持力,从而避免子机端20从主机端10中脱落,进而降低损坏移动终端100的风险,另一方面,保证移动终端100的外观一致性,即避免移动终端100的外表面存在过于明显的缝隙,影响移动终端100的美观。进一步的,子机端20的背面23抵持于第一凹槽144的底壁。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4及图15所示,主机端10包括支架15。第一面141凹设有支架槽145。安装槽143位于支架槽145所包围的区域内。支架15转动连接于支架槽145,以相对第一面141转出或转入支架槽145。可以理解的是,结合附图16所示,当支架15转出支架槽145时,子机端20能够侧立放置在主机端10上,且子机端20的显示面22与主机端10的第一面141呈角度 设置,即子机端20的背面23贴设于支架15上,从而实现子机端20与主机端10的侧立组合使用,此时,用户的双手能够得到解放,以解决用户在观看视频时需要用手把持或通过外部工具对其进行侧立支撑,造成使用不便的问题。再者,用户可以直接通过触摸键盘12,以通过主机端10与子机端20的通信连接,以使子机端20能够显示内容。例如:用户可以在键盘12上输入游戏操作指令,并通过子机端20的显示面22显示图像,从而显著地提高移动终端100的用户体验性。
在本实施例中,请再次参考图15,支架15包括支撑部151及第一转动部152。第一转动部152连接于支撑部151的一端。第一转动部152转动连接于支架槽145的一端壁,以使支撑部151转入或转出支架槽145。可以理解的是,支撑部151可以为杆状结构,也可以为板状结构。具体的,当支架15为杆状结构时,支撑部151包括第一支臂1511及第二支臂1512。第一支臂1511与第二支臂1512呈夹角设置。可选的,第一支臂1511与第二支臂1512大致垂直。第一转动部152连接在第一支臂1511的端部。
再者,可选的,第一转动部152可通过转轴转动连接于支架槽145的一端壁。具体的,支架槽145的一端壁设置有第一转动槽。转轴的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一转动部152上。转轴的另一端转动连接在第一转动槽的槽壁上。
进一步的,请再次参考图15,支撑部151还可以包括第三支臂1513及第二转动部153。第三支臂1513与第一支臂1511相对设置,且连接于第二支臂1512远离第一支臂1511的一端。第二转动部153设置在第三支臂1513远离第二支臂1512的一端。第二转动部153转动连接于支架槽145的另一端壁。具体的,第二转动部153与支架槽145的端壁的连接关系可参考第一转动部152与支架槽145的端壁的连接关系,这里不再赘述。此时,通过在支架15设置第二转动部153,以及将第二转动部153转动连接于支架槽145的另一端壁,从而进一步地保证当子机端20能够可拆卸地倚靠在支架15上时,子机端20不会从支架15上滑动,进而降低损坏移动终端100的风险。
在本实施例中,请再次参考图14并结合附图4,支架15相对第一面141转动第一角度a,且第一角度a大于90°时,键盘12与电路板13通电,即用户能够触摸键盘12,以使键盘12产生触控信号。可以理解的是,附图14中的标记a指的是支架15自支架槽145内转出支架槽145外的角度。标记a旁边的曲线箭头指的是转动方向,直线箭头指的是支架15的延伸方向。进一步的,结合附图14及图16,将子机端20放置于支架15,以使子机端20与主机端10侧立组合。此时,当键盘12产生触控信号时,通过子机端20与主机端10的通信连接,可以使键盘12产生的触控信号传递至主机端10,以使主机端10能够做出相应的反应。例如:通过在键盘12输入字母,此时,子机端20的显示面22能够相应显示该字母。当第一角度a小于或等于90°时,键盘12与电路板13断电,即键盘12不处于工作状态。
可选的,参考附图14及附图17,主机端10包括角度传感器16。角度传感器16设于壳体 11的内部。角度传感器16用于测量第一角度a的大小,并将测量结果发送至主机端10的主机主控制器101。可以理解的是,角度传感器16通电连接于电路板13,以使角度传感器16与主机主控制器101通电连接。当支架15转出支脚槽145时,角度传感器16开始工作,即角度传感器16开始测量第一角度a的大小,并将所测量的结果发送至主机主控制器101。当主机主控制器101接收第一角度a的信号并对第一角度a进行判断。当第一角度a大于90°时,主机主控制器101控制键盘12与电路板13通电。此时,用户能够触摸键盘12,以使键盘12产生触控信号。当第一角度a小于或等于90°时,主机主控制器101控制键盘12与电路板13断电,即键盘12处于未工作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8所示,主机端10设有第一端口17。子机端20设有第二端口24。当子机端20安装于支架15时,第一端口17与第二端口24连接,键盘12能够产生触控信号,触控信号经第一端口17及第二端口24传输至子机端20。可以理解的是,当子机端20安装于支架15时,主机端10可通过第一端口17与第二端口24向子机端20充电。当子机端20与主机端10通信连接时,主机端10可通过第一端口17与第二端口24向子机端20进行传输数据。第一端口17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USB)的连接端,第二端口24为USB接口。此时,用户通过子机端20的USB接口与主机端10的USB连接端配合,以实现主机端10对子机端20进行充电或者数据传输,从而方便用户使用。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9所示,主机端10设有第一磁吸件18。子机端20设有第二磁吸件25。可以理解的是,第一磁吸件18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磁铁。第二磁吸件25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铁片、钴片或镍片。当子机端20可拆卸安装于主机端10时,所述第一磁吸件18与第二磁吸件25相吸合。可以理解的是,当第一磁吸件18与第二磁吸件25相吸合时,子机端20的显示面22可以朝向主机端10,也可以背离主机端10。此外,子机端20可以正向安装于主机端10,即子机端20的顶部正对主机端10的顶部,也可以倒向安装于主机端10,即子机端20的顶部正对主机端10的底部。
以上是本申请的可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20)

  1. 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机端及子机端,所述子机端能够可拆卸安装于所述主机端,所述主机端包括壳体、键盘及电路板,所述键盘包括操作板及连接于所述操作板的柔性电路板,所述操作板安装于所述壳体的外表面,所述电路板设于所述壳体的内部,所述壳体设有第一通孔,所述柔性电路板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并连接于所述电路板。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电路板部分贴合于所述壳体的内侧面,并绕过所述电路板的周侧延伸至所述电路板远离所述操作板的表面。
  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外表面包括相背设置的第一面及第二面,所述第一面凹设有安装槽,所述第一通孔位于所述安装槽内,所述操作板安装于所述安装槽,并覆盖所述第一通孔。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端包括密封件,所述密封件设于所述安装槽的底壁与所述操作板之间,且所述密封件围绕所述第一通孔的周缘设置。
  5.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端包括支架,所述第一面凹设有支架槽,所述安装槽位于所述支架槽包围的区域内,所述支架转动连接于所述支架槽,以相对所述第一面转出或转入所述支架槽。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包括支撑部及第一转动部,所述第一转动部连接于所述支撑部的一端,所述第一转动部转动连接于所述支架槽的一端壁,以使所述支撑部转入或转出所述支架槽。
  7. 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相对所述第一面转动第一角度,且当所述第一角度大于90°时,所述键盘与所述电路板通电,当所述第一角度小于或等于90°时,所述键盘与所述电路板断电。
  8.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包括第一支臂及第二支臂,所述第一支臂与所述第二支臂呈夹角设置。
  9.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臂与所述第二支臂垂直连接。
  10.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部连接在所述第一支臂的端部。
  11.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包括第三支臂及第二转动部;所述第三支臂与所述第一支臂相对设置,且连接于第二支臂远离第一支臂的一端,所述第二转动部设置在所述第三支臂远离所述第二支臂的一端,所述第二转动部转动连接于所述支架槽的另一端壁。
  12.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端包括角度传感器,所述角度传感器设于所述壳体的内部,所述角度传感器与所述主机端的主机主控制器电连接,所述角度传感器用于测量所述第一角度的大小,并将测量结果发送至所述主机端的主机主控制器。
  13.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端设有第一端口,所述子机端设有第二端口,当所述子机端安装于所述支架时,所述第一端口与所述第二端口连接,所述键盘能够产生触控信号,所述触控信号经所述第一端口及所述第二端口传输至所述子机端。
  1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面为曲面,所述第一面的中部向所述第二面的方向凹陷,以形成第一凹槽,所述子机端可拆卸安装于所述第一凹槽内。
  15. 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子机端可拆卸安装于所述第一凹槽内时,所述子机端的侧面抵持于所述第一凹槽的槽侧壁。
  16. 如权利要求1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端设有第一磁吸件,所述子机端设有第二磁吸件,当所述子机端可拆卸安装于所述主机端时,所述第一磁吸件与所述第二磁吸件相吸合。
  17. 如权利要求1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端包括无线调制解调模块、主机主控制器、主机无线收发模块;所述子机端包括子机键盘、子机显示器、子机主控制器及与所述主机无线收发模块通信连接的子机无线收发模块;
    在所述移动终端的第一种工作状态下,所述子机键盘输出的控制命令,在所述子机主控制器的控制下,经所述子机无线收发模块调制后,发给所述主机无线收发模块,所述主机无线收发模块接收,并在所述主机主控制器控制下,经所述无线调制解调模块调制后,发送到空中;
    来自空中的控制信号,经过所述主机主控制器,由所述主机无线收发模块调制后发给所述子机端,所述子机无线收发模块接收后,经所述子机主控制器在所述子机显示器中显 示。
  18. 如权利要求1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端包括无线调制解调模块、主机主控制器、主机无线收发模块,所述子机端包括子机主控制器、子机话筒、子机听筒、能够与所述主机无线收发模块通信的子机无线收发模块、子机音频编码器及子机音频解码器;
    在工作状态下,来自所述子机话筒的音频信号,经所述子机音频编码器编码后传输到所述子机主控制器中,经所述子机主控制器控制下,被所述子机无线收发模块发送出去,由所述主机无线收发模块接收后,在所述主机主控制器的控制下,传送到所述无线调制解调模块,经所述无线调制解调模块调制后发送到空中;
    来自空中的信号,经所述无线调制解调模块解调后传送到所述主机主控制器中,在所述主机主控制器的控制下,传送到所述主机无线收发模块中,经所述主机无线收发模块调制后,发送到所述子机端中,所述子机无线收发模块解调出的音频信号,在所述子机主控制器控制下,经所述子机音频解码器解码后,由所述子机听筒输出。
  19. 如权利要求1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端包括无线调制解调模块、主机主控制器、主机无线收发模块;所述子机端包括子机主控制器、与所述主机无线收发模块能够通信的子机无线收发模块,所述子机端能够通过所述主机端接入通信网络。
  20. 如权利要求1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端包括主机第一无线通信模块、主机主控制器、主机第二无线通信模块;所述子机端包括子机主控制器、子机无线通信模块,所述子机无线通信模块能够与主机第一无线通信模块通信,所述主机第二无线通信模块能够与基站通信。
PCT/CN2019/088885 2018-12-29 2019-05-28 移动终端 WO2020133900A1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80071726.5A CN112956178B (zh) 2018-12-29 2019-05-28 移动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277850.2 2018-12-29
CN201822277850 2018-12-29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0133900A1 true WO2020133900A1 (zh) 2020-07-02

Family

ID=711259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PCT/CN2019/088885 WO2020133900A1 (zh) 2018-12-29 2019-05-28 移动终端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2956178B (zh)
WO (1) WO2020133900A1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378760Y (zh) * 1999-03-26 2000-05-17 刘伟 键盘可分离的便携电脑
CN2463881Y (zh) * 2001-02-13 2001-12-05 镇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可分离键盘的笔记型电脑
CN101610596A (zh) * 2008-06-16 2009-12-23 北京华旗数码技术实验室有限责任公司 分体式移动通讯装置
CN101945150A (zh) * 2009-07-07 2011-01-12 Lg电子株式会社 移动终端
US20140340829A1 (en) * 2013-05-17 2014-11-20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Electronic device
CN105700624A (zh) * 2014-11-28 2016-06-22 英业达科技有限公司 可分离式电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601172B1 (en) * 1997-12-29 2007-10-0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obile communication terminal with touch pad
CN1145334C (zh) * 2000-11-18 2004-04-07 深圳市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个人数字辅助机功能的分体式移动电话
CN203224815U (zh) * 2013-03-08 2013-10-02 赵亮 带有隐藏式键盘的电子设备
CN104166430A (zh) * 2013-05-20 2014-11-26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EP2813907B1 (en) * 2013-06-11 2018-08-01 LG Electronics, Inc. Watch type mobile terminal
CN104423491B (zh) * 2013-09-05 2017-09-12 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可连动插拔的旋转模块
CN204069581U (zh) * 2014-09-18 2014-12-31 吴家荣 一种控制面板
CN205389228U (zh) * 2016-02-16 2016-07-20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分体式移动终端
CN205755183U (zh) * 2016-05-19 2016-11-30 青岛海信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带指纹识别按键的移动终端
CN206369986U (zh) * 2016-12-01 2017-08-01 珠海市魅族科技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
CN107817882A (zh) * 2017-11-07 2018-03-20 重庆恒诺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调节便利的笔记本散热架
CN107979669B (zh) * 2017-12-12 2023-10-03 江苏凯尔生物识别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智能手机的触控指纹组件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378760Y (zh) * 1999-03-26 2000-05-17 刘伟 键盘可分离的便携电脑
CN2463881Y (zh) * 2001-02-13 2001-12-05 镇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可分离键盘的笔记型电脑
CN101610596A (zh) * 2008-06-16 2009-12-23 北京华旗数码技术实验室有限责任公司 分体式移动通讯装置
CN101945150A (zh) * 2009-07-07 2011-01-12 Lg电子株式会社 移动终端
US20140340829A1 (en) * 2013-05-17 2014-11-20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Electronic device
CN105700624A (zh) * 2014-11-28 2016-06-22 英业达科技有限公司 可分离式电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956178B (zh) 2023-07-04
CN112956178A (zh) 2021-06-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675469A1 (en) Mobile phone comprising master and slave portions
TWI397302B (zh) 可攜式電子裝置與行動通訊裝置的組合
WO2014190677A1 (zh) 具有显示屏的保护壳
CN111787456B (zh) 声道切换组件及电子设备
JP2009147761A (ja) 携帯端末
WO2019228164A1 (zh) 移动终端控制方法及移动终端
WO2020133900A1 (zh) 移动终端
US20110001889A1 (en) Personal computer
WO2020010947A1 (zh) 终端设备
WO2020133906A1 (zh) 移动终端
CN113261267B (zh) 移动终端及移动终端的控制方法
WO2020135008A1 (zh) 手机及其主机
US11343363B2 (en) Mobile terminal
WO2007048330A1 (fr) Controleur de jeu pour combine
CN115904098A (zh) 一种触控装置和电子设备
CN208721794U (zh) 一种手持式通信定位装置
WO2020134881A1 (zh) 手机及主机
CN112930675B (zh) 终端设备
KR100866239B1 (ko) 블루투스 외장형 모뎀 겸용 헤드셋 및 그 제어 방법
CN112956173B (zh) 移动终端
CN210924320U (zh) 一种拍摄模组可转动的平板电脑
WO2019206007A1 (zh) 移动终端
WO2020133485A1 (zh) 移动终端
CN110138910B (zh) 移动终端
KR100819277B1 (ko) 휴대용 무선 단말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121 Ep: the epo has been informed by wipo that ep was designated in this application

Ref document number: 19905905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EP

Kind code of ref document: A1

NENP Non-entry into the national phase

Ref country code: DE

122 Ep: pct application non-entry in european phase

Ref document number: 19905905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EP

Kind code of ref document: A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