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904098A - 一种触控装置和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触控装置和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904098A
CN115904098A CN202110997827.4A CN202110997827A CN115904098A CN 115904098 A CN115904098 A CN 115904098A CN 202110997827 A CN202110997827 A CN 202110997827A CN 115904098 A CN115904098 A CN 11590409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uch device
touch
support
mouse
suppor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99782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洋
别永超
王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or Devi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or Devi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or Devi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or Devi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997827.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904098A/zh
Publication of CN1159040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90409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一种触控装置和电子设备。触控装置包括:支撑部、鼠标按键和柔性触控层。其中,所述支撑部具有第一支撑面和第二支撑面,所述支撑部能够在触控板形态与鼠标形态之间切换,在所述触控板形态,所述第一支撑面与所述第二支撑面平齐且朝向同一侧;在所述鼠标形态,所述第一支撑面和所述第二支撑面之间在所述第二支撑面和所述第一支撑面所朝向一侧的角度大于180°;所述鼠标按键设于所述支撑部上,所述鼠标按键具有按压面;所述柔性触控层覆盖所述按压面、所述第一支撑面和所述第二支撑面。根据本申请的触控装置,可以方便用户的使用。

Description

一种触控装置和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终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触控装置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子设备中一般配置有触控板,通过对触控板的操控来实现对诸如笔记本电脑等电子设备的控制。然而,触控板的结构形态单一,某些使用场景,触控板工作效率低下,无法完全替代鼠标。而传统鼠标,作为一个独立配件,不方便携带。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触控装置和电子设备,该触控装置可与电子设备的主机分体设置,且分体后可以作为鼠标使用,可以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触控装置,包括:支撑部、鼠标按键和柔性触控层。其中,支撑部具有第一支撑面和第二支撑面,支撑部能够在触控板形态与鼠标形态之间切换,在触控板形态,第一支撑面与第二支撑面平齐且朝向同一侧;在鼠标形态,第一支撑面和第二支撑面之间在第二支撑面和第一支撑面所朝向一侧的角度大于180°;鼠标按键设于支撑部上,鼠标按键具有按压面。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触控装置,通过使得支撑部在触控板形态和鼠标形态之间切换,在鼠标形态,第一支撑面和第二支撑面在第一支撑面和第二支撑面所朝向一侧的角度α大于180°,在触控板形态,第一支撑面与第二支撑面平齐且朝向同一侧,这样,触控装置既可以作为触控板来使用,还可以作为鼠标来使用,增加了触控装置的功能,用户无需另外配置鼠标,解决了鼠标作为额外的配件,携带麻烦的问题,可以方便用户的使用。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柔性触控层覆盖按压面、第一支撑面和第二支撑面,按压面在柔性触控层的正投影位于第一支撑面在柔性触控层的正投影内。由于鼠标按键的按压面在柔性触控层的正投影位于第一支撑面在柔性触控层的正投影内,这样避免了将鼠标按键置于第一支撑面和第二支撑面的范围外而额外占用空间的问题,有利于实现触控装置结构的紧凑性。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支撑部包括:第一支撑体和第二支撑体。第一支撑体具有第一支撑面,第二支撑体具有第二支撑面,第二支撑体和第一支撑体可相对转动以在触控板形态和鼠标形态之间切换。通过设置第一支撑体和第二支撑体,并且通过第二支撑体和第一支撑体的相对转动,从而便于实现触控装置在触控板形态和鼠标形态之间的切换。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支撑体包括背壳和板体,背壳具有一侧敞开的容纳腔,板体封盖在背壳的敞开侧,板体的背离背壳的一侧表面为所述第一支撑面。这样设置,可以便于将触控装置的内部电子器件设置在容纳腔内。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支撑体通过转轴机构与第二支撑体可转动的相连。这样设置,可以实现第一支撑体与第二支撑体的相对转动。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转轴机构包括:滑片和转轴,滑片的一端通过转轴与第二支撑体可转动的连接,滑片的另一端与第一支撑体滑动连接。这样,利用转轴机构可实现第一支撑体和第二支撑体的相对转动。并且,触控装置在触控板形态和鼠标形态切换时,通过使得滑片与第一支撑体滑动连接,可以避免滑片对柔性触控层的拉扯,进而避免柔性触控层在弯折处被拉扯变形。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支撑体的朝向第二支撑体的侧壁具有滑动槽,滑片可伸入滑动槽内且在滑动槽的延伸方向上可滑动。这样设置,一方面可以利用滑动槽容纳滑片,有利于实现结构的紧凑性;另一方面,滑动槽还可以为滑片的移动进行导向,有利于保证滑片在滑动槽内的可靠滑动。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滑片和转轴相对固定连接,第二支撑体上设有枢转配合槽,枢转配合槽与转轴枢转配合。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转轴可以为阻尼转轴。这样,在用户使用触控装置的过程中,可保证触控装置维持在鼠标形态,方便用户使用。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鼠标按键为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设于第一支撑面和柔性触控层之间,压力传感器的邻近柔性触控层的表面限定出按压面。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触控装置还包括:振动反馈模块,振动反馈模块用于响应用户对按压面的按压操作,以驱动第一支撑面所在的壁板的与按压面相对的部分振动。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鼠标按键包括:按压部和按键开关;板体包括主连接板体和子连接板,子连接板位于主连接板体的远离第二支撑体的一侧,且与主连接板体相连,子连接板被构造成为悬臂以限定出按压部,按压部的朝向柔性触控层的表面为按压面;按键开关位于容纳腔内且与按压部相对,在用户按压按压部至与按键开关接触时,按键开关被触发。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鼠标按键为两个且分别为鼠标左键和鼠标右键,鼠标左键和鼠标右键的排布方向与第一支撑面和第二支撑面的排布方向垂直。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鼠标形态,柔性触控层包括第一区域,第一区域在第一支撑面的正投影位于鼠标左键在第一支撑面的正投影和鼠标右键在第一支撑面的正投影之间,第一区域用作鼠标翻页滚轮。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触控装置包括:第三支撑体,第三支撑体连接在第一支撑体和第二支撑体之间,第三支撑体具有第三支撑面,柔性触控层还覆盖第三支撑面,在触控板形态,第三支撑面位于第一支撑面和第二支撑面之间,且第三支撑面、第二支撑面与第一支撑面平齐且朝向同一侧,在鼠标形态,第三支撑面和第一支撑面之间在第三支撑面和第一支撑面所朝向一侧的角度大于180°,第三支撑面和第二支撑面之间在第三支撑面和第二支撑面所朝向一侧的角度大于180°。这样,在鼠标形态下,可以利用第一支撑体、第二支撑体和第三支撑体对用户手部进行可靠的支撑,并且可以提供较好的手感。在触控板形态,可以利于增大柔性触控层的面积,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触控板形态,第一支撑体的背离第一支撑面的表面、第二支撑体的背离第二支撑面的表面以及第三支撑体的背离第三支撑面的表面平齐。这样,在触控板形态下,触控装置放置于平面也不会翘起或晃动,方便用户的使用,同时还可以减小触控装置的厚度。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触控板形态下,触控装置的厚度不大于10毫米。这样,可以便于用户携带和收纳,避免了因触控装置的厚度较大带来的不方便携带和收纳的问题。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三支撑体包括:柔性支撑件和铰链机构,柔性支撑件连接在第一支撑体和第二支撑体之间,柔性支撑件具有第三支撑面;铰链机构包括主体部、第一滑舌和第二滑舌,主体部固定于柔性支撑件的背离第三支撑面的一侧,第一滑舌通过第一转轴与主体部可转动地相连,且与第一支撑体滑动连接,第二滑舌通过第二转轴与主体部可转动地相连,且与第二支撑体滑动连接。这样,一方面利用柔性支撑件与第一支撑体和第二支撑体的连接,可以实现第一支撑体和第二支撑体之间的相对转动;另一方面,利用主体部可以对柔性支撑件和柔性触控层的与该柔性支撑件相对的部分进行支撑,从而在触控板形态,保持柔性触控层的平整度。并且,触控装置在触控板形态和鼠标形态切换时,通过使得第一滑舌相对第一支撑体滑动,第一滑舌相对主体部可转动,第二滑舌相对第二支撑体滑动,第二滑舌相对主体部可转动,可以避免第一滑舌和第二滑舌对柔性触控层的拉扯,进而避免柔性触控层在弯折处被拉扯变形。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柔性支撑件与第一支撑面所在的壁板和第二支撑面所在的壁板可以连接为一体。由此,结构强度较高。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支撑体的朝向主体部的侧壁具有第一滑槽,第一滑舌伸入第一滑槽且在第一滑槽的延伸方向上可滑动。这样设置,一方面可以利用第一滑槽容纳第一滑舌,有利于实现结构的紧凑性;另一方面,第一滑槽还可以为第一滑舌的移动进行导向,有利于保证第一滑舌在第一滑槽内的可靠滑动。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支撑体的朝向主体部的侧壁具有第二滑槽,第二滑舌伸入第二滑槽且在第二滑槽的延伸方向上可滑动。这样设置,一方面可以利用第二滑槽容纳第二滑舌,有利于实现结构的紧凑性;另一方面,第二滑槽还可以为第二滑舌的移动进行导向,有利于保证第二滑舌在第二滑槽内的可靠滑动。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中的至少一个为阻尼转轴。这样,在用户使用触控装置的过程中,可保证触控装置维持在鼠标形态,方便用户使用。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触控装置还可以包括模式切换检测器件,模式切换检测器件用于检测触控装置当前的状态是触控板形态还是鼠标形态,从而便于控制触控装置进入触控板模式或者是鼠标模式。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触控装置包括:运动轨迹获取模块,运动轨迹获取模块用于获取鼠标形态下触控装置的运动轨迹。从而根据触控装置的运动轨迹控制电子设备的显示器的显示界面中光标的移动。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运动轨迹获取模块选自陀螺仪和加速度传感器中的至少之一。这样,运动轨迹获模块不仅可以获取二维平面内触控装置的运动轨迹,还可以获取三维空间内触控装置的运动轨迹,有利于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感。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运动轨迹获取模块包括:发光器件和光感器件,在鼠标形态,发光器件适于向承载触控装置的桌面投射光线,光感器件适于接收桌面反射的光线。由此,结构比较简单,成本低。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支撑体设有平台部,平台部形成有透光孔,在鼠标形态,平台部的朝向桌面的表面为平面,发光器件经过透光孔向承载触控装置的桌面投射光线,光感器件经过透光孔接收桌面反射的光线。由于平台部朝向桌面的表面为平面,这样平台部可与桌面贴合,桌面反射的光线可以较多的被光感器件接收,提高运动轨迹获取模块对触控装置的运动轨迹的可靠获取,避免因平台部与桌面不贴合而导致的光线外露、继而引发的运动轨迹获取模块对触控装置的运动轨迹获取不准确的问题。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发光器件和光感器件均位于容纳腔内,在由第一支撑面到与第一支撑面相背的方向上,背壳的远离第二支撑体的一侧侧壁的至少部分朝向靠近第一支撑体的内部的方向倾斜延伸,以限定出平台部,透光孔贯穿平台部。这样设置,不但结构简单,便于加工制造,而且成本较低。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平台部与第一支撑体的远离第二支撑体的一端转动相连,平台部具有容纳空间,发光器件和光感器件均设在容纳空间内,透光孔贯穿平台部的围设出容纳空间的壁板。这样,通过利用平台部与第一支撑体的转动连接,从而利于实现在鼠标形态下,平台部可与桌面的贴合,提高运动轨迹获取模块对触控装置的运动轨迹的可靠获取;并且,在触控板形态下,还有利于平台部、第一支撑体、第二支撑体以及第三支撑体可以呈平板状,保证触控装置与桌面的贴合,方便用户的使用。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触控装置包括:第一无线通信模块,触控装置适于通过第一无线通信模块与电子设备进行无线通信。从而实现触控装置与电子设备之间的信号交互,以便于触控装置对电子设备的显示器的显示界面中的光标的操控。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触控装置包括:受电线圈、交直流转换模块、充电控制模块和电池;其中,受电线圈适于感应电子设备提供的交变电磁场产生交流电信号,并向交直流转换模块传输交流电信号;交直流转换模块用于将交流电信号转换为直流电信号,并向充电控制模块传输直流电信号;充电控制模块,用于使用直流电信号为电池充电。从而实现触控装置的无线充电功能。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柔性触控层为一体式结构。这样设置,有利于保证触控装置的触控效果。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触控装置包括柔性的防护层,该防护层覆盖在柔性触控层的背离支撑部的表面上。通过设置该防护层,可以实现对柔性触控层的防护,避免了长期使用引起柔性触控层的损坏。
第二方面,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包括:显示器、主机和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的触控装置,触控装置与主机分体设置。
由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包括如上任一技术方案的触控装置,因此二者能够解决相同的技术问题,并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此外,在本申请的电子设备中,由于触控装置与主机分体设置,从而可以将触控装置与主机分开一定距离配合使用,提高了用户使用该触控装置的便利性。
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主机包括外壳,外壳具有容纳槽,容纳槽用于收纳触控装置。
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触控装置置于该容纳槽内时,触控装置的外端面不突出于外壳的外端。这样,可以至少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用户无意间触碰到该触控装置的触控面而引发的触控操作,而且还可以避免触控装置被其它的硬物碰触而损坏。
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主机包括第二无线通信模块,电子设备通过第二无线通信模块与触控装置进行无线通信。从而实现触控装置与电子设备之间的信号交互,以便于触控装置对显示器的显示界面中的光标的操控。
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主机包括供电模块、充电线圈和直交流电转换模块;供电模块用于为直交流电转换模块提供直流电信号;直交流电转换模块用于将直流电信号转换为交流电信号,并向充电线圈传输交流电信号,充电线圈响应于交流电信号产生交变电磁场,为触控装置充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电子设备的主机和触控装置的连接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的主机和触控装置的爆炸图;
图4为图2所示的主机和触控装置在A-A线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主机与触控装置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所示的触控装置与主机之间的充电连接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再一些实施例中的触控装置的示意图,其中,该触控装置处于鼠标形态;
图8为图7所示的触控装置在鼠标形态的爆炸图;
图9a为图7所示的触控装置的示意图,其中该触控装置处于触控板形态;
图9b为图7所示的触控装置中支撑部的剖视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又一些实施例的触控装置的爆炸图,其中,该触控装置处于鼠标形态;
图11为图10中所示的触控装置在E-E线处的局部剖面图;
图12为本申请其它一些实施例的触控装置的爆炸图,其中,该触控装置处于鼠标形态;
图13为图12中所示的触控装置在F-F线处的局部剖面图;
图14为本申请其它另一些实施例的触控装置的示意图,其中,该触控装置处于鼠标形态;
图15为图14所示的触控装置在鼠标形态的爆炸图;
图16为图14所示的触控装置的示意图,其中,该触控装置处于触控板形态;
图17为图14所示的触控装置在B-B线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其中,该触控装置处于鼠标形态;
图18为图14所示的触控装置在B-B线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其中,该触控装置处于触控板形态;
图19为本申请其它再一些实施例的触控装置的剖视示意图,其中,该触控装置处于鼠标形态;
图20a为图19所示的触控装置在C处圈示部分的放大图;
图20b为本申请其它再一些实施例的支撑部的俯视示意图,其中,该支撑部处于鼠标形态;
图21为本申请其它又一些实施例的触控装置的示意图,其中,触控装置处于鼠标形态;
图22为图21所示的触控装置在D处圈示部分的放大图;
图23为本申请其它又一些实施例的触控装置的爆炸图,其中,该触控装置处于鼠标形态。
附图标记:
100、电子设备;
10、显示器;
20、主机;21、外壳;211、C壳;21d、插入口;212、D壳;21a、第二避让口;21b、安装口;21c、容纳槽;22、中板;22a、第一避让口;22b、第三避让口;23、键盘;231、固定板;232、按键;24、主连接板;25、电源接口;26、电源模块;27、第二无线通信模块;28、充电线圈;29、直交流电转换模块;
30、触控装置;31、第一无线通信模块;32、电池;33、受电线圈;34、交直流转换模块;35、充电控制模块;36、支撑部;361、第一支撑体;3610、第一支撑面;3611、板体;36111、主连接板;36112、子连接板;3612、背壳;3613、第一滑槽;3614、滑动槽;362、第二支撑体;3621、第二支撑面;3622、第二滑槽;3623、枢转配合槽;363、第三支撑体;3631、柔性支撑件;3632、铰链机构;36321、主体部;363211、第一枢转槽;363212、第一枢转槽;36322、第一滑舌;36323、第二滑舌;36324、第一转轴;36325、第二转轴;37、鼠标按键;370、按压面;371、鼠标左键;371a、按压部;371b、按键开关;372、鼠标右键;38、柔性触控层;381、第一区域;382、其它区域;39、防护层;30a、电路板;30b、振动反馈模块;30c、运动轨迹获取模块;30c1、发光器件;30c2、光感器件;30d、平台部;30d2、透光孔;30e、模式切换检测器件;30f、转轴机构;30f1、滑片;30f2、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
本申请提供一种电子设备100,该电子设备100为具有触控装置的电子设备。具体的,该电子设备100包括但不限于笔记本电脑(notebook)、平板笔记本二合一电脑、平板电脑、膝上型电脑(laptop computer)、个人数码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个人计算机、台式分体电脑、台式一体机和车载设备等。
请参阅图1,图1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100的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0为笔记本电脑。具体的,电子设备100可以包括显示器10、主机20和触控装置30。
显示器10用于显示文字、图像、视频等。显示器10内的显示面板(panel)可以采用刚性显示面板,也可以采用柔性显示面板。具体的,该显示面板可以为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显示面板,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或主动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active-matrix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AMOLED)显示面板,迷你发光二极管(mini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显示面板,微型发光二极管(micro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显示面板,微型有机发光二极管(micro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显示面板,量子点发光二极管(quantum dot light emitting diodes,QLED)显示面板,或液晶显示面板(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
主机20与显示器10可转动地连接。主机20用于输入指令和数据,并根据输入的指令和数据,控制显示器10显示文字、图像和视频等。同时,主机20还可以用于播放语音或者音乐。
电子设备100能够在打开状态与闭合状态之间切换。当电子设备100处于打开状态时,显示器10与主机20之间呈大于0°的角度。当电子设备100处于闭合状态时,显示器10盖合于主机20上,且显示器10的显示面与主机20的键盘面相对。
为了方便下文各实施例的描述,针对主机20,建立XYZ坐标系。具体的,定义主机20与显示器10的转动轴线的延伸方向为X轴方向,主机20的厚度方向为Z轴方向,与X轴方向和Z轴方向均垂直的方向为Y轴方向。可以理解的是,主机20的坐标系设置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灵活设置,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请参阅图2和图3,图2为图1所示的电子设备100的主机20和触控装置30的连接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的主机20和触控装置30的爆炸图。在本实施例中,主机20包括外壳21、中板22、键盘23、主板24和电源模块26。
需要说明的是,图2和图3仅示意性的示出了主机20包括的一些部件,这些部件的实际形状、实际大小、实际位置和实际构造不受图2和图3以及下文各附图限定。
外壳21用于保护主机20的内部结构。外壳21可以为一个结构整体,也可以由多个部分装配形成。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外壳21包括C壳211和D壳212。C壳211与D壳212沿Z轴方向对合,以围成外壳21的内部容纳空间。示例性的,C壳211与D壳212可以通过卡接固定,也可以通过胶粘固定,或者还可以通过螺纹连接固定,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中板22位于外壳21的内部容纳空间内。在一些示例中,中板22固定于C壳211的内表面。示例性的,中板22通过胶粘、卡接、螺纹连接或铆接等方式固定于C壳211的内表面。在另一些示例中,中板22也可以固定于D壳212的内表面。具体的,中板22通过胶粘、卡接、螺纹连接或铆接等方式固定于D壳212的内表面。在其它实施例中,中板22在固定于C壳211的内表面的同时还与D壳212的内表面相连。具体的,中板22与C壳211的内表面之间通过胶粘、卡接、螺纹连接或铆接等方式连接,中板22与D壳212的内表面通过胶粘、卡接、螺纹连接或铆接等方式连接。中板22的材料包括但不限于塑胶、金属或塑胶与金属的结合。中板22用作主机20内电子元器件的支撑“骨架”。
键盘23用于输入指令和数据。键盘23包括固定板231以及连接于固定板231上的多个按键232。请一并参阅图3和图4,图4为图2所示的主机20和触控装置30在A-A线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其中“A-A线处”是指在A-A线及A-A线两端箭头所在的平面处,后文中对类似附图的说明应做相同理解,后文中不再赘述。固定板231固定于中板22上。中板22上设有第一避让口22a。C壳211上对应每个按键232的位置均设有第二避让口21a。按键232穿过第一避让口22a以及该按键232对应的第二避让口21a伸出至C壳211外。
主板24位于外壳21的内部容纳空间内。主板24通过直接或者间接的方式固定于该中板22上。主板24可以通过卡接固定于该中板22上,也可以通过胶粘固定于该中板22上,或者还可以通过螺纹连接固定于该中板22上,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主板24用于集成控制芯片。控制芯片例如可以为应用处理器(applicationprocessor,AP)、双倍数据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ouble data rate,DDR)以及通用存储器(universal flash storage,UFS)等。主板24与显示器10、电源模块26、键盘23和触控装置30等电子元器件均电连接,以实现不同的电子元器件之间的信号控制、数据信号处理以及数据信号存储等操作。
主板24可以为硬质电路板,也可以为柔性电路板,还可以为软硬结合电路板。例如,主板24可以采用FR-4介质板,也可以采用罗杰斯(Rogers)介质板,或者还可以采用FR-4和Rogers的混合介质板,等等。这里,FR-4是一种耐燃材料等级的代号,Rogers介质板为一种高频板。
请继续参阅图3,主板24上连接有电源接口25,外壳21上设有与该电源接口25正对的插入口21d。具体的,该插入口21d位于C壳211的沿X轴方向的一侧侧壁上。
电源接口25可以连接有线充电器(也称为电源适配器),接收有线充电器为电子设备100的充电输入。例如,上述的电源接口25可以是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USB)接口。
当然,本申请不限于此,在另一些示例中,该电子设备100可以支持无线充电。具体的,该电子设备100可以接收其他设备的无线充电输入。例如,该其他设备可以为电子设备100的无线充电底座;或者,该其他设备可以为其他支持无线充电的终端。进一步地,还可以利用该电子设备100为其它的设备进行无线充电。当然,可以理解的是,在其它实施例中,该电子设备100可以利用电源接口25接收有线充电器为电子设备100的充电输入,并且该电子设备100可以为其它的设备进行无线充电。
电源模块26设在外壳21的内部容纳空间内,电源模块26用于在电源接口25未接通有线充电器时,为电子设备100提供电量。电源模块26可以包括但不限于镍镉电池、镍氢电池、锂电池或其他类型的电池。并且,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电源模块26的数量可以为多个,也可以为一个。
电源模块26的形状包括但不限于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体,图3-图4仅给出了电源模块26为长方体的示例,这并不能认为是对本申请构成的特殊限制。
触控装置30具有触控功能,通过利用触控装置30的触控功能可以替代鼠标,从而控制显示器10的显示界面中光标的动作,以执行鼠标的“光标导航”、“选择”、“确认”等操作。
具体的,请继续参阅图3和图4,外壳21上设有安装口21b。具体的,该安装口21b可以设置在C壳211的顶壁且贯穿C壳的顶壁,触控装置30安装在外壳21内且位于安装口21b处,触控装置30的触控面由安装口21b露出。
具体的,触控装置30可以安装在上述的中板22上。触控装置30可以通过卡接固定于该中板22上,也可以通过胶粘固定于该中板22上,或者还可以通过螺纹连接固定于该中板22上。
示例性的,中板22上设有与安装口21b相对的第三避让口22b(请参阅图3),触控装置30嵌设在中板22的邻近D壳212的一侧,且该触控装置30穿过该第三避让口22b由安装口21b露出。这样,在拆卸该触控装置30时,必须先打开主机20的D壳212,将D壳212和C壳211分开后,逐层拆卸位于触控装置30的邻近D壳212一侧的各个部件后,再拆卸该触控装置30。也就是说,该触控装置30不可由主机20的外部直接拆卸下来,在用户使用该触控装置30对显示器10的显示界面中的光标进行控制时,该触控装置30必须是与主机20始终安装在一起的。这样在用户使用该电子设备100,并且利用触控装置30操控电子设备100时,用户必须近距离的对着显示器10,无法利用该触控装置30远距离控制电子设备100,不方便用户的使用。
为了解决该技术问题,请参阅图5,图5为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主机与触控装置的示意图。在该实施例中,触控装置30与主机20分体设置。这样,用户可将触控装置30拿离主机20,以便于触控装置30与主机20分开一定距离配合使用,以满足用户的不同的使用需求。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100,通过将触控装置30与主机20分体设置,从而可以将触控装置30与主机20分开一定距离配合使用,提高了用户使用该触控装置30的便利性。
由于触控装置30与该主机20可分离,这样在用户携带电子设备100时,存在触控装置30遗失的风险。
为了解决该技术问题,在一些示例中,请继续参阅图5,外壳21上形成有容纳槽21c,触控装置30收容于该容纳槽21c内。示例性的,C壳211的顶壁朝向靠近D壳212的方向凹入以形成容纳槽21c。当然,容纳槽21c的设置位置不限于此。例如,该容纳槽21c可以形成于D壳212上。又如,该容纳槽21c还可以位于显示器10上,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的设计需求设计该容纳槽21c的位置,对此不作具体限定。当然,可以理解的是,电子设备100中还可以不设置该容纳槽21c,这样,触控装置30可以不再收纳于主机20,从而可以避免对触控装置30的尺寸限制,有利于将触控装置30的尺寸设计的更大,方便用户的使用。
进一步地,当触控装置30收纳于该容纳槽21c内时,触控装置30的外端面不突出于外壳21的外端。具体的,该触控装置30沿z轴方向的厚度小于或等于容纳槽21c的深度,触控装置30的背离容纳槽21c的槽底壁的表面不突出于C壳211的顶面。这样用户在使用该电子设备100且无需使用该触控装置30时,不但可以便于用户在键盘23上的敲击操作,至少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用户无意间触碰到该触控装置30的触控面而引发的触控操作,而且还可以避免触控装置30被其它的硬物碰触而损坏。
由于触控装置30与主机20需要配合使用,为了实现触控装置30与主机20之间的信号交互。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触控装置30与主机20之间的信号交互可以采用无线的方式。
具体的,请继续参阅图5,触控装置30包括电路板30a和第一无线通信模块31。
电路板30a用于实现触控装置30内部的多种不同的电子元器件之间的电性连接,并且电路板30a用于对电子元器件进行信号控制、数据信号处理以及数据信号存储等操作。
电路板30a可以为硬质电路板,也可以为柔性电路板,还可以为软硬结合电路板。例如,电路板30a可以采用FR-4介质板,也可以采用罗杰斯(Rogers)介质板,还可以采用FR-4和Rogers的混合介质板,等等。这里,FR-4是一种耐燃材料等级的代号,Rogers介质板为一种高频板。
第一无线通信模块31设置在电路板30a上且与该电路板30a电连接。示例性的,该第一无线通信模块31可以焊接固定于该电路板30a上。可选地,该第一无线通信模块31可以为蓝牙、红外或wifi模块。
主机20可以包括第二无线通信模块27。第二无线通信模块27与主板24电连接。具体的,第二无线通信模块27可以通过焊接固定于主板24上。示例性的,第二无线通信模块27可以为蓝牙、红外或wifi模块。
第二无线通信模块27与第一无线通信模块31可以进行无线通信,从而实现触控装置30与电子设备100之间的信号交互,以便于触控装置30对显示器10的显示界面中的光标的操控。
当然,本申请不限于此,在另一些示例中,触控装置30与主机20之间的信号交互还可以采用有线的方式。具体的,主机20上设有信号接口(图未示出),触控装置30具有外接的信号线,该信号线的信号接口可以插入到主机20的信号接口内与主机20进行信号交互。其中,信号线的信号接口和主机20的信号接口均可以是通用串行总线接口。
对于与主机20分体且与主机20之间采用无线的方式进行通信的触控装置30来说,为了进一步地简化触控装置30与主机20之间的电连接关系,以便于用户将触控装置30拿离至任意位置与主机20进行配合使用,不采用主机20为触控装置30供电,而是使得该触控装置30支持无线充电。
具体的,请继续参阅图5,并且结合图6,图6为图5中所示的触控装置30与主机20之间的充电连接示意图。在该实施例中,触控装置30可以包括:受电线圈33、交直流转换模块34、充电控制模块35和电池32。受电线圈33、交直流转换模块34、充电控制模块35和电池32均与电路板30a电连接。
其中,受电线圈33可以接收主机20的无线充电输入。当然,本申请不限于此,受电线圈33还可以接收其他设备的无线充电输入。例如,该其他设备可以为触控装置30的无线充电底座;或者,该其它设备可以为其他支持无线充电的终端。受电线圈33为接收(Rx)线圈。交直流电转换模块34可以是Rx芯片。
主机20包括供电模块、充电线圈28和直交流电转换模块29。供电模块、充电线圈28和直交流电转换模块29均与主板24电连接。其中,供电模块可以是上述的电源接口25或电源模块26。充电线圈28可以为发射(Tx)线圈。直交流电转换模块29可以是Tx芯片。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主机20作为无线充电信号的发射端,触控装置30作为无线充电信号的接收端,主机20为触控装置30无线充电。具体而言,主机20的直交流电转换模块29可以接收电源接口25或电源模块26输入的直流电信号。直交流电转换模块29可以将该直流电信号转换为交流电信号,然后向充电线圈28输入该交流电信号。充电线圈28响应于该交流电信号,可以产生交变电磁场。
触控装置30的受电线圈33与主机20的充电线圈28进行耦合。受电线圈33(即Rx线圈)感应充电线圈28(即Tx线圈)发出的交变电磁场,可以产生交流电信号,并向交直流转换模块34输入该交流电信号。交直流转换模块34可以将该交流电信号整流成直流电信号,并向充电控制模块35输入该直流电信号。充电控制模块35可以根据该直流电信号为电池32充电。可选的,充电控制模块35和交直流转换模块34的功能可以集成在一个充电管理模块中实现。
当然,本申请不限于此,在另一些示例中,触控装置303还可以支持有线充电。例如,触控装置30可以包括充电接口(附图未示出)。该充电接口用于连接电源适配器或主机20为触控装置30有线充电。例如,上述的充电接口可以是通用串行总线接口。
虽然,将触控装置30与主机20分体设置,可以便于将触控装置30与主机20分离一定距离配合使用。然而,该触控装置30的使用形态,始终局限在平板形态,当用户利用该触控装置30替代鼠标使用的时候,该触控装置30的触控面始终为平面,不方便用户操作,用户的使用体验感较差。
为了解决该技术问题,请参阅图7和图8,图7为本申请再一些实施例中的触控装置30的示意图,其中,该触控装置30处于鼠标形态;图8为图7所示的触控装置30在鼠标形态的爆炸图。在该实施例中,触控装置30包括:支撑部36、鼠标按键37、柔性触控层38。
需要说明的是,图8仅示意性的示出了触控装置30包括的一些部件,这些部件的实际形状、实际大小、实际位置和实际构造不受图8以及下文各附图限定。
具体的,请参阅图8,支撑部36具有第一支撑面3610和第二支撑面3621。请继续参阅图8,并且结合图9a,图9a为图7所示的触控装置30的示意图,其中该触控装置30处于触控板形态。支撑部36能够在触控板形态(如图9a中所示的形态)和鼠标形态(如图7和图8中所示的形态)之间切换。在鼠标形态,第一支撑面3610和第二支撑面3621在第一支撑面3610和第二支撑面3621所朝向一侧的角度α大于180°。在触控板形态,第一支撑面3610与第二支撑面3621平齐且朝向同一侧。此处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支撑面3610与第二支撑面3621平齐且朝向同一侧”是指第一支撑面3610与第二支撑面3621的角度为180°。并且,除非另有说明,否则本文中所述的两个面平齐且朝向同一侧均是指两个面之间的角度为180°。
请继续参阅图8,鼠标按键37设置在支撑部36上,鼠标按键37具有按压面370。柔性触控层38覆盖按压面370、第一支撑面3610和第二支撑面3621。具体的,柔性触控层38可以通过胶粘固定于该按压面370、第一支撑面3610和第二支撑面3621。
可选的,按压面370在柔性触控层38的正投影位于第一支撑面3610在柔性触控层38的正投影内。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此处所述的“正投影”均是在触控板形态下,沿主机20的厚度方向(即Z轴方向)上的投影。当然,可以理解的是,按压面370在柔性触控层38的正投影还可位于第一支撑面3610在柔性触控层38的正投影外。
具体而言,由于柔性触控层38为柔性材质,当支撑部36在触控板形态和鼠标形态之间切换时,这样可以使得整个触控装置30在触控板形态和鼠标形态之间切换。当触控装置30处于触控板形态时,第一支撑面3610与第二支撑面3621平齐且朝向同一侧,支撑于该第一支撑面3610和第二支撑面3621的柔性触控层38也是呈平面状。此时触控装置30进入触控板模式,触控装置30的柔性触控层38的触控功能被启动。这样可以便于用户在平面状的柔性触控层38上进行触控操作。当触控装置30切换至处于鼠标形态时,此时第一支撑面3610和第二支撑面3621在第一支撑面3610和第二支撑面3621所朝向一侧的角度α大于180°,柔性触控层38的与第一支撑面3610对应的部分以及柔性触控层38的与第二支撑面3621对应的部分之间的角度也是大于180°。在该状态下,鼠标按键37的位置位于触控装置30的前部,此时触控装置30进入鼠标模式,鼠标按键37的功能被启动。这样在鼠标形态下,可以利用第一支撑面3610和第二支撑面3621对用户的手部进行可靠支撑,触控装置30的外形更加符合用户的使用需求。
因此,触控装置30既可以作为触控板来使用,还可以作为鼠标来使用,增加了触控装置30的功能,用户无需另外配置鼠标,解决了鼠标作为额外的配件,携带麻烦的问题,可以方便用户的使用。此外,由于按压面370在柔性触控层38的正投影位于第一支撑面3610在柔性触控层38的正投影内,这样避免了将鼠标按键37置于第一支撑面3610和第二支撑面3621的范围外而额外占用空间的问题,有利于实现触控装置30结构的紧凑性。
为了保证触控装置30的触控效果,在一些示例中,柔性触控层38可以为一体式的结构。当然,本申请不限于此,在其它的示例中,柔性触控层38还可以分成多个不同的部分。
可选的,柔性触控层38可以是由柔性膜片和设置于该柔性膜片上的线路层构成。其中,该柔性膜片可以为软性塑料、橡胶或硅胶。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请继续参阅图7和图8,支撑部36包括第一支撑体361和第二支撑体362,第一支撑体361具有第一支撑面3610,第二支撑体362具有第二支撑面3621,第二支撑体362和第一支撑体361可相对转动以在触控板形态和鼠标形态之间切换。通过设置第一支撑体361和第二支撑体362,并且通过第二支撑体362和第一支撑体361的相对转动,从而便于实现触控装置30在触控板形态和鼠标形态之间的切换。
第一支撑体361的材质包括但限于硬质塑料、金属或硬质塑料与金属的结合。第一支撑体361的形状包括但不限于长方体、圆柱体、或异形。
具体的,第一支撑体361和/或第二支撑体362的内部具有容纳腔,第一支撑体361和/或第二支撑体362可以用于保护触控装置30的内部结构。也就是说,可以利用第一支撑体361保护触控装置30的内部结构,这样触控装置30的诸如上述的电路板30a、第一无线通信模块31、受电线圈33、交直流转换模块34、充电控制模块35和电池32等电子元器件可以设置在第一支撑体361内部的容纳腔内。或者,可以利用第二支撑体362保护触控装置30的内部结构,这样触控装置30的诸如上述的电路板30a、第一无线通信模块31、受电线圈33、交直流转换模块34、充电控制模块35和电池32等电子元器件可以设置在第二支撑体362内部的容纳腔内。又或者,还可以分别利用第一支撑体361和第二支撑体362保护触控装置30的内部结构,这样触控装置30的其中一部分内部结构可以设置在第一支撑体361内部的容纳腔内,而其余的内部结构可以设置在第二支撑体362内部的容纳腔内。
第二支撑体362的材质和形状可以与第一支撑体361的相同。
请继续参阅图8和图9b,图9b为图7所示的触控装置30中支撑部36的剖视示意图。在该实施例中,第一支撑体361包括板体3611和背壳3612。背壳3612具有一侧敞开的容纳腔,板体3611封盖在背壳3612的敞开侧,板体3611的背离背壳3612的一侧表面为第一支撑面3610。板体3611和背壳3612可以通过卡接固定,也可以通过胶粘固定,或者还可以通过螺纹连接固定,在此不做具体限定。第二支撑体362的结构可与第一支撑体361的结构相同。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为了实现第一支撑体361和第二支撑体362的转动连接。请继续参阅图9b,触控装置30还可以包括转轴机构30f,也就是说,第一支撑体361通过转轴机构30f与第二支撑体362转动连接。
具体的,请参阅图9b,转轴机构30f包括:滑片30f2和转轴30f1,滑片30f2的一端通过转轴30f1与第二支撑体362可转动的连接,滑片30f2的另一端与第一支撑体361滑动连接。这样,利用转轴机构30f可实现第一支撑体361和第二支撑体362的相对转动。并且,触控装置30在触控板形态和鼠标形态切换时,通过使得滑片30f2与第一支撑体361滑动连接,可以避免滑片30f2对柔性触控层38的拉扯,进而避免柔性触控层38在弯折处被拉扯变形。可以理解的是,转轴机构30f的结构不限于此,转轴机构30f的结构还可以为其它的实现形式,只要转轴机构30f可以实现第一支撑体361和第二支撑体362的转动连接即可。
滑片30f2的材质包括但不限于塑料或金属。滑片30f2呈片状,滑片30f2的形状包括但不限于长方形、圆形、椭圆形或异形。
第一支撑体361的朝向第二支撑体362的侧壁具有滑动槽3614,例如,在上述的背壳3612上设置该滑动槽3614,滑片30f2伸入滑动槽3614且在滑动槽3614的延伸方向上可滑动。这样设置,一方面可以利用滑动槽3614容纳滑片30f2,有利于实现结构的紧凑性;另一方面,滑动槽3614还可以为滑片30f2的移动进行导向,有利于保证滑片30f2在滑动槽3614内的可靠滑动。
在一些具体示例中,请继续参阅图9b,滑片30f2和转轴30f1相对固定连接,第二支撑体362上设有枢转配合槽3623,枢转配合槽3623与转轴30f1枢转配合。当然,本申请不限于此,在其它的实施方式中,还可以将第二支撑体362与转轴30f1固定相连,在滑片30f2上设置枢转配合槽。通过转轴30f1与枢转配合槽3623的配合,从而实现滑片30f2与第二支撑体361的转动连接。
进一步地,滑片30f2和转轴30f1可以为一体成型件,通过将滑片30f2和转轴30f1设置成一体成型件,有利于提高滑片30f2和转轴30f1连接的可靠性,简化生产工艺,降低生产成本。当然,本申请不限于此,滑片30f2和转轴30f1还可以分体加工,并且通过焊接、胶粘、卡接或螺纹连接等方式连接在一起。
在用户使用触控装置30的过程中,为了保证触控装置30能够维持在鼠标形态,方便用户使用。在一些示例中,在转轴30f1的外周壁和枢转配合槽3623的内周壁之间设置阻尼颗粒。该阻尼颗粒包括但不限于橡胶颗粒、硅胶颗粒或泡沫颗粒。在另一些示例中,转轴30f1的周壁上设有凸块,枢转配合槽3623的内周壁上设有凹槽,在触控板形态时,凸块与凹槽脱离配合,在鼠标形态凸块卡入对应的凹槽。当然,本申请不限于此,在其它实施方式中,还可以不设置枢转配合槽3623,而是将转轴30f1设为阻尼转轴,该阻尼转轴分别与第二支撑体361和滑片30f2相连。
在上述的实施例的基础上,在鼠标形态下,为了便于用户对触控装置30的操作。请参阅图10,图10为本申请又一些实施例的触控装置的爆炸图,其中,该触控装置处于鼠标形态。在该实施例中,鼠标按键37为两个,且该两个鼠标按键37分别为鼠标左键371和鼠标右键372。该鼠标左键371和鼠标右键372均设置在该第一支撑体361上。在鼠标形态,第一支撑面3610和第二支撑面3621的排布方向为前后方向,并且第一支撑面3610位于第二支撑面3621的前侧,上述第一支撑面3610和第二支撑面3621的排布方向也可以称为纵向方向。鼠标左键371和鼠标右键372的排布方向与第一支撑面3610和第二支撑面3621的排布方向垂直(即“左右方向”),并且,鼠标左键371位于鼠标右键372的左侧,上述鼠标左键371和鼠标右键372的排布方向也可以称为横向方向。这样,在鼠标形态下,可以方便用户的使用。在一些示例中,鼠标左键371可以为机械式结构。具体而言,请参阅图11,图11为图10中所示的触控装置在E-E线处的局部剖面图。在该实施例中,鼠标左键371包括按压部371a和按键开关371b。其中,按压部371a可以由板体3611的一部分限定出。
为了实现用户在按压按压部371a时能够得到操作反馈,请继续参阅图11。其中,板体3611包括主连接板36111和子连接板36112。子连接板36112位于主连接板24的远离第二支撑体362的一侧,且子连接板36112的周壁的邻近主连接板24的一端与主连接板24相连,子连接板36112的周壁的其余部分均为自由端。这样,子连接板36112被构造成为悬臂,利用该悬臂可限定出鼠标左键371的按压部371a,按压部371a朝向柔性触控层38的表面即为按压面370。按键开关371b设置在第一支撑体361内部的容纳腔内且与按压部371a相对。
当用户从柔性触控层38所朝向的一侧按压柔性触控层38的与该按压部371a对应的位置时,施加在柔性触控层38的压力则会传递到该按压部371a,该按压部371a会朝向靠近按键开关371b的方向运动至与该按键开关371b接触,并且触发该按键开关371b,这样显示器10的显示界面中的光标可以响应于该按键开关371b的动作,从而方便用户的使用。当用户释放该按压部371a时,该按压部371a则会回弹复位,并且与按键开关371b断开接触,从而可以给予用户一操作反馈。
在另一些示例中,请参阅图12,图12为本申请其它一些实施例的触控装置的爆炸图,其中,该触控装置处于鼠标形态。在该实施例中,鼠标左键371为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设于第一支撑面3610和柔性触控层38之间,压力传感器的邻近柔性触控层38的一侧表面为按压面370。当用户从柔性触控层38所朝向的一侧按压柔性触控层38的与该压力传感器对应的位置时,施加在柔性触控层38的压力则会传递到该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可以感应到该压力并且产生压力信号,这样显示器10的显示界面中的光标可以响应于该压力信号,从而方便用户的使用。
可选地,该压力传感器可以为薄膜压力传感器。由于薄膜压力传感器的厚度比较小,当将该压力传感器置于第一支撑面3610与柔性触控层38之间时,可以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减小柔性触控层38的对应于该压力传感器的位置处的突出,有利于至少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柔性触控层38的平整性。
为了避免柔性触控层38的对应于该压力传感器的位置处的突出,第一支撑面3610的朝向柔性触控层38的表面可以形成有避让槽,压力传感器定位在该避让槽内。
可以理解的是,鼠标右键372可以与上述的鼠标左键372的结构形式相同。即,鼠标右键372可以是机械式结构,并且鼠标右键372的结构与鼠标左键371的结构相同。例如,上述的主连接板24可连接两个子连接板36112,按键开关371b为两个,两个子连接板36112与两个按键开关371b一一对应,一一对应的其中一个子连接板36112和按键开关371b构成鼠标左键371,一一对应的另一个子连接板36112和按键开关371b构成鼠标右键372。或者,鼠标右键372也可以是压力传感器。
不管是鼠标左键371还是鼠标右键372,对于压力传感器式的鼠标按键37来说,为了便于用户在触发该鼠标按键37时,能够给用户一反馈。请参阅图13,图13为图12中所示的触控装置在F-F线处的局部剖面图。在该实施例中,触控装置30还包括:振动反馈模块30b,振动反馈模块30b与电路板30a电连接,振动反馈模块30b用于响应用户对按压面370的按压操作,以驱动第一支撑面3610所在的板体3611的与按压面370相对的部分振动。具体的,该振动反馈模块30b可以设在第一支撑体361内部的容纳腔内,且与第一支撑面3610所在的板体3611相连。可选的,该振动反馈模块30b可以为线性马达。
进一步地,为了优化鼠标形态下,触控装置30充当鼠标使用的便携性,请继续参阅图12,并且结合图10,柔性触控层38包括第一区域381和第一区域381以外的其它区域382。其中,鼠标左键371和鼠标右键372在柔性触控层38的正投影位于其它区域382内,第一区域381位于鼠标左键371和鼠标右键372之间,第一区域381用作鼠标翻页滚轮。这样,在鼠标形态下,第一区域381的触控功能被启动且其它区域的触控功能被关闭,从而将第一区域381用作鼠标翻页滚轮,便于用户的使用。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4和图15,图14为本申请其它另一些实施例的触控装置的示意图,其中,该触控装置处于鼠标形态;图15为图14所示的触控装置在鼠标形态的爆炸图。在该实施例中,触控装置30还包括第三支撑体363,第三支撑体363连接在第一支撑体361和第二支撑体362之间。
第三支撑体363具有第三支撑面3630。柔性触控层38除了覆盖第一支撑面3610和第二支撑面3621以外,还覆盖第三支撑面3630。
请继续参阅图14和图15,在鼠标形态,第三支撑面3630和第一支撑面3610之间在第三支撑面3630和第一支撑面3610所朝向一侧的角度大于180°,第三支撑面3630和第二支撑面3621之间在第三支撑面3630和第二支撑面3621所朝向一侧的角度大于180°。这样,在鼠标形态下,可以利用第一支撑体361、第二支撑体362和第三支撑体363对用户手部进行可靠的支撑,并且可以提供较好的手感。
请参阅图16,图16为图14所示的触控装置的示意图,其中,该触控装置处于触控板形态。在触控板形态,第三支撑面3630位于第一支撑面3610和第二支撑面3621之间,且第三支撑面3630、第二支撑面3621与所述第一支撑面3610平齐且朝向同一侧。这样可以利于增大柔性触控层38的面积,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进一步地,请继续参阅图16,在触控板形态,第一支撑体361的背离第一支撑面3610的表面、第二支撑体362的背离第二支撑面3621的表面以及第三支撑体363的背离第三支撑面3630的表面平齐。这样,在触控板形态下,触控装置30放置于平面也不会翘起,方便用户的使用,同时还可以减小触控装置30的厚度。
具体的,在触控板形态下,触控装置30的厚度不大于10毫米。例如,该触控装置30的厚度为8mm、5mm、4.5mm或3mm等。这样,可以便于用户携带和收纳,避免了因触控装置30的厚度较大带来的不方便携带和收纳的问题。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请继续参阅图15和图16。第三支撑体363包括:柔性支撑件3631和铰链机构3632。
柔性支撑件3631连接在第一支撑体361和第二支撑体362之间,柔性支撑件3631具有上述的第三支撑面3630。在一些示例中,柔性支撑件3631与第一支撑面3610的板体3611和第二支撑面3621所在的壁板可以连接为一体。在另一些示例中,柔性支撑件3631与第一支撑面3610所在的板体3611之间以及柔性支撑件3631与第二支撑面3621所在的壁板之间还可以是通过胶粘、卡接或焊接等方式固定。其中,柔性支撑件3631的材质包括但不限于软性塑料、硅胶或橡胶等。
请继续参阅图15,铰链机构3632包括主体部36321、第一滑舌36322和第二滑舌36323。
其中,主体部36321固定于柔性支撑件3631的背离第三支撑面3630的一侧,以用于支撑柔性支撑件3631和与该柔性支撑件3631对应的柔性触控层38。在一些示例中,主体部36321可以通过胶粘与该柔性支撑件3631相连。主体部36321的材质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硬质塑料或金属等。
请参阅图17和图18,图17为图14所示的触控装置在B-B线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其中,该触控装置处于鼠标形态;图18为图14所示的触控装置在B-B线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其中,该触控装置处于触控板形态。在该实施例中,第一滑舌36322通过第一转轴36324与主体部36321可转动地相连,且第一滑舌36322与第一支撑体361滑动连接。通过使得第一滑舌36322相对第一支撑体361滑动,第一滑舌36322相对主体部36321可转动,这样可以避免第一滑舌36322的运动对柔性触控层38的拉扯,进而避免柔性触控层38在弯折处被拉扯变形。
第一滑舌36322的材质包括但不限于塑料或金属。第一滑舌36322呈片状,第一滑舌36322的形状包括但不限于长方形、圆形、椭圆形或异形。
第二滑舌36323通过第二转轴36325与主体部36321可转动地相连,且第二滑舌36323与第二支撑体362滑动连接。通过使得第二滑舌36323相对第二支撑体362滑动,第二滑舌36323相对主体部36321可转动,这样可以避免第二滑舌36323的运动对柔性触控层38的拉扯,进而避免柔性触控层38在弯折处被拉扯变形。
第二滑舌36323的材质包括但不限于塑料或金属。第二滑舌36323呈片状,第二滑舌36323的形状包括但不限于长方形、圆形、椭圆形或异形。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三支撑体363,一方面利用柔性支撑件3631与第一支撑体361和第二支撑体362的连接,可以实现第一支撑体361和第二支撑体362之间的相对转动;另一方面,利用主体部36321可以对柔性支撑件3631和柔性触控层38的与该柔性支撑件3631相对的部分进行支撑,从而在触控板形态,保持柔性触控层38的平整度。并且,触控装置30在触控板形态和鼠标形态切换时,通过使得第一滑舌36322相对第一支撑体361滑动,第一滑舌36322相对主体部36321可转动,第二滑舌36323相对第二支撑体362滑动,第二滑舌36323相对主体部36321可转动,可以避免第一滑舌36322和第二滑舌36323对柔性触控层38的拉扯,进而避免柔性触控层38在弯折处被拉扯变形。
在一些具体示例中,请继续参阅图17和图18,第一支撑体361的朝向主体部36321的侧壁具有第一滑槽3613,第一滑舌36322伸入第一滑槽3613且在第一滑槽3613的延伸方向上可滑动。这样设置,一方面可以利用第一滑槽3613容纳第一滑舌36322,有利于实现结构的紧凑性;另一方面,第一滑槽3613还可以为第一滑舌36322的移动进行导向,有利于保证第一滑舌36322在第一滑槽3613内的可靠滑动。
进一步地,请继续参阅图17和图18,第二支撑体362的朝向主体部36321的侧壁具有第二滑槽3622,第二滑舌36323伸入第二滑槽3622且在第二滑槽3622的延伸方向上可滑动。这样设置,一方面可以利用第二滑槽3622容纳第二滑舌36323,有利于实现结构的紧凑性;另一方面,第二滑槽3622还可以为第二滑舌36323的移动进行导向,有利于保证第二滑舌36323在第二滑槽3622内的可靠滑动。
在一些具体示例中,请继续参阅图17和图18,第一滑舌36322和第一转轴36324相连,主体部36321上设有第一枢转槽363211,第一枢转槽363211与第一转轴36324枢转配合。当然,本申请不限于此,在其它的实施方式中,还可以将主体部36321与第一转轴36324相连,在第一滑舌36322上设置第一枢转槽。通过第一转轴36324与第一枢转槽363211的配合,从而实现第一滑舌36322与主体部36321的转动连接。
进一步地,第一滑舌36322和第一转轴36324可以为一体成型件,通过将第一滑舌36322和第一转轴36324设置成一体成型件,有利于提高第一滑舌36322和第一转轴36324连接的可靠性,简化生产工艺,降低生产成本。
在一些具体示例中,请继续参阅图17和图18,第二滑舌36323和第二转轴36325相连,主体部36321上设有第二枢转槽363212,第二枢转槽363212与第二转轴36325枢转配合。当然,本申请不限于此,在其它的实施方式中,还可以将主体部36321与第二转轴36325相连,在第二滑舌36323上设置第二枢转槽。通过第二转轴36325与第二枢转槽363212的配合,从而实现第二滑舌36323与主体部36321的转动连接。
进一步地,第二滑舌36323和第二转轴36325可以为一体成型件,通过将第二滑舌36323和第二转轴36325设置成一体成型件,有利于提高第二滑舌36323和第二转轴36325连接的可靠性,简化生产工艺,降低生产成本。
在用户使用触控装置30的过程中,为了保证触控装置30能够维持在鼠标形态,方便用户使用。在一些示例中,在第一转轴36324的外周壁和第一枢转槽363211的内周壁之间以及第二转轴36325的外周壁和第二枢转槽363212的内周壁之间分别设置阻尼颗粒。该阻尼颗粒包括但不限于橡胶颗粒、硅胶颗粒或泡沫颗粒。在另一些示例中,第一转轴36324的周壁和第二转轴36325的周壁上分别设有定位凸块,第一枢转槽363211和第二枢转槽363212的内周壁上分别设有定位凹槽,在触控板形态时,定位凸块与定位凹槽脱离配合,在鼠标形态定位凸块卡入对应的定位凹槽。
当然,本申请不限于此,在其它实施方式中,还可以不设置第一枢转槽363211和第二枢转槽363212,而是将第一转轴36324设为阻尼转轴,该阻尼转轴分别与主体部36321和第一滑舌36322相连,并且将第二转轴36325设为阻尼转轴,该阻尼转轴分别与主体部36321和第二滑舌36323相连。
在上述的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请继续参阅图17,触控装置30还可以包括模式切换检测器件30e,该模式切换检测器件30e与电路板30a电连接,模式切换检测器件30e用于检测触控装置30当前的状态是触控板形态还是鼠标形态,从而便于控制触控装置30进入触控板模式或者是鼠标模式。
具体的,该模式切换检测器件30e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压力传感器或者位移传感器。示例性的,模式切换检测器件30e为压力传感器,该压力传感器可以设在上述的第一滑槽3613或第二滑槽3622内。进一步示例的,该压力传感器设在第一滑槽3613内,在触控板形态,第一滑舌36322抵触该压力传感器,在鼠标形态,该第一滑舌36322则与该压力传感器之间具有间隙。在另一些示例中,模式切换检测器件30e为位移传感器,例如霍尔式位移传感器,该霍尔式位移传感器可以通过检测第一滑舌36322相对第一滑槽3613的移动距离来判断触控装置30的切换状态,例如,在触控板形态,霍尔式位移传感器检测到第一滑舌36322相对第一滑槽3613的位移为0,在鼠标形态,霍尔式位移传感器检测到的第一滑舌36322相对第一滑槽3613的位移为非零预设值。
在上述的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请参阅图19和图20a,图19为本申请其它再一些实施例的触控装置的剖视示意图,其中,该触控装置处于鼠标形态;图20a为图19所示的触控装置在C处圈示部分的放大图。在该实施例中,触控装置30还包括运动轨迹获取模块30c,运动轨迹获取模块30c与电路板30a电连接,运动轨迹获取模块30c可以获取鼠标形态下触控装置30的运动轨迹,从而根据触控装置30的运动轨迹控制显示器10的显示界面中光标的移动。
在一些示例中,请继续参阅图20a,运动轨迹获取模块30c包括:发光器件30c1和光感器件30c2。在鼠标形态,发光器件30c1适于向承载触控装置30的桌面投射光线,光感器件30c2适于接收桌面反射的光线。具体而言,在鼠标形态,当触控装置30放置在桌面上时,发光器件30c1朝向桌面投射光线,桌面会对发光器件30c1投射的光线产生反射作用,并且桌面反射的光线可被光感器件30c2接收,该反射的光线可以在光感器件30c2中成像。这样,当触控装置30运动时,其运动轨迹便会被记录为一组高速拍摄的连贯图像,电路板30a上集成的图像分析芯片(DSP,即数字微处理器)可以对这些图像上特征点位置的变化进行分析,进而来判断触控装置30的移动方向和移动距离,从而完成显示器10的显示界面中光标的定位。由此,结构比较简单,成本低。
示例性的,发光器件30c1包括但不限于LED灯。光感器件30c2为图像传感器。
进一步地,请继续参阅图20a,第一支撑体361设有平台部30d,平台部30d形成有透光孔30d2,在鼠标形态,透光孔30d2朝向桌面,平台部30d朝向桌面的表面为平面,这样发光器件30c1可以经过透光孔30d2向承载触控装置30的桌面投射光线,由于平台部30d朝向桌面的表面为平面,这样平台部30d可与桌面贴合,桌面反射的光线可以较多的被光感器件30c2接收,提高运动轨迹获取模块30c对触控装置30的运动轨迹的可靠获取,避免因平台部30d与桌面不贴合而导致的光线外露、继而引发的运动轨迹获取模块30c对触控装置30的运动轨迹获取不准确的问题。
更进一步地,请继续参阅图20a,发光器件30c1和光感器件30c2均位于第一支撑体361内部的容纳腔内。在由第一支撑面3610到与第一支撑面3610相背的方向上,第一支撑体361(例如背壳3612)的远离第二支撑体362的一侧侧壁的至少部分朝向靠近第一支撑体361的内部的方向倾斜延伸以限定出该平台部30d。具体的,第一支撑体361的远离第二支撑体362的一侧侧壁的朝向靠近第一支撑体361的内部的方向倾斜延伸以限定出该平台部30d。透光孔30d2贯穿平台部30d。这样设置,不但结构简单,便于加工制造,而且成本较低。
当触控装置30收容于该容纳槽21c内时,为了便于容纳槽21c与触控装置30的适配,可以在容纳槽21c的槽壁的与该平台部30d对应的位置处设置避让斜面。
更进一步的,请继续参阅图20a,发光器件30c1和光感器件30c2可以在纵向方向上排布。当然,本申请不限于此,请参阅图20b,图20b为本申请其它再一些实施例的支撑部的俯视示意图,其中,该支撑部处于鼠标形态。在该实施例中,发光器件30c1和光感器件30c2沿着横向方向上排布。这样,有利于将透光孔30d2也设置成沿左右方向延伸,从而有利于减小平台部30d在纵向方向上的尺寸,更加利于触控装置30与容纳槽21c的适配。
当然,平台部30d的设置方式不限于此,在另一些具体示例中,请参阅图21和图22,图21为本申请其它又一些实施例的触控装置的示意图,其中,触控装置处于鼠标形态;图22为图21所示的触控装置在D处圈示部分的放大图。在该实施例中,平台部30d与第一支撑体361的远离第二支撑体362的一端转动相连,平台部30d具有容纳空间30d1,发光器件30c1和光感器件30c2均设在该容纳空间30d1内。透光孔30d2贯穿平台部30d的围设出容纳空间30d1的壁板。这样,通过利用平台部30d与第一支撑体361的转动连接,从而利于实现在鼠标形态下,平台部30d可与桌面的贴合,提高运动轨迹获取模块30c对触控装置30的运动轨迹的可靠获取;并且,在触控板形态下,还有利于平台部30d、第一支撑体361、第二支撑体362以及第三支撑体363可以呈平板状,保证触控装置30与桌面的贴合,方便用户的使用。
进一步地,在该实施例中,发光器件30c1和光感器件30c2可以在纵向方向上排布。当然,本申请不限于此,发光器件30c1和光感器件30c2还可以沿着横向方向排布。
在其它的实施例中,第一支撑体361上还可以不设置平台部30d,而是将发光器件30c1和光感器件30c2设在第一支撑体361的容纳腔内,并且在第一支撑体361的与第一支撑面3610相对的壁板上开设透光孔。在该实施例中,发光器件30c1可以设在光感器件30c2的远离第二支撑体362的一侧,或者,发光器件30c1可以设在光感器件30c2的邻近第二支撑体362的一侧。
可以理解的是,运动轨迹获取模块30c的结构形式不限于上述的发光器件30c1和光感器件30c2的组合,在其它的实施方式中,运动轨迹获取模块30c可以是陀螺仪、加速度传感器或者二者的结合。这样,运动轨迹获模块30c不仅可以获取二维平面内触控装置30的运动轨迹,运动轨迹获模块30c还可以获取三维空间内触控装置30的运动轨迹,有利于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感。
在上述的实施例的基础上,请参阅图23,图23为本申请其它又一些实施例的触控装置的爆炸图,其中,该触控装置处于鼠标形态。
在该实施例中,触控装置30包括柔性的防护层39,该防护层39覆盖在柔性触控层38的背离支撑部36的表面上。通过设置该防护层39,可以实现对柔性触控层38的防护,避免了长期使用引起柔性触控层38的损坏。
该防护层39的材质包括但不限于软性塑料或橡胶。防护层39可以通过胶粘固定于柔性触控层38。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25)

1.一种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撑部,所述支撑部具有第一支撑面和第二支撑面,所述支撑部能够在触控板形态与鼠标形态之间切换,在所述触控板形态,所述第一支撑面与所述第二支撑面平齐且朝向同一侧;在所述鼠标形态,所述第一支撑面和所述第二支撑面之间在所述第二支撑面和所述第一支撑面所朝向一侧的角度大于180°;
鼠标按键,所述鼠标按键设于所述支撑部上,所述鼠标按键具有按压面;
柔性触控层,所述柔性触控层覆盖所述按压面、所述第一支撑面和所述第二支撑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包括:
第一支撑体,所述第一支撑体包括背壳和板体,所述背壳具有一侧敞开的容纳腔,所述板体封盖在所述背壳的敞开侧,所述板体的背离所述背壳的一侧表面为所述第一支撑面;
第二支撑体,所述第二支撑体具有所述第二支撑面,所述第二支撑体和所述第一支撑体可相对转动,以在所述触控板形态和所述鼠标形态之间切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鼠标按键为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设于所述第一支撑面和所述柔性触控层之间,所述压力传感器的邻近所述柔性触控层的表面限定出所述按压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振动反馈模块,所述振动反馈模块用于响应用户对所述按压面的按压操作,以驱动所述板体的与所述按压面相对的部分振动。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鼠标按键包括:按压部和按键开关;
所述板体包括主连接板体和子连接板,所述子连接板位于所述主连接板体的远离所述第二支撑体的一侧,且与所述主连接板体相连,所述子连接板被构造成为悬臂以限定出所述按压部,所述按压部的朝向所述柔性触控层的表面为所述按压面;
所述按键开关位于所述容纳腔内且与所述按压部相对,在用户按压所述按压部至与所述按键开关接触时,所述按键开关被触发。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鼠标按键为两个且分别为鼠标左键和所述鼠标右键,所述鼠标左键和所述鼠标右键的排布方向与所述第一支撑面和所述第二支撑面的排布方向垂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鼠标形态,所述柔性触控层包括第一区域,所述第一区域在所述第一支撑面的正投影位于所述鼠标左键在所述第一支撑面的正投影和所述鼠标右键在所述第一支撑面的正投影之间,所述第一区域用作鼠标翻页滚轮。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转轴机构,所述转轴机构包括滑片和转轴,所述滑片的一端通过所述转轴与所述第二支撑体可转动的连接,所述滑片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体滑动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三支撑体,所述第三支撑体连接在所述第一支撑体和所述第二支撑体之间,所述第三支撑体具有第三支撑面,所述柔性触控层还覆盖所述第三支撑面,在所述触控板形态,所述第三支撑面位于所述第一支撑面和所述第二支撑面之间,且所述第三支撑面、所述第二支撑面与所述第一支撑面平齐且朝向同一侧,在所述鼠标形态,所述第三支撑面和所述第一支撑面之间在所述第三支撑面和所述第一支撑面所朝向一侧的角度大于180°,所述第三支撑面和所述第二支撑面之间在所述第三支撑面和所述第二支撑面所朝向一侧的角度大于180°。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支撑体包括:
柔性支撑件,所述柔性支撑件连接在所述第一支撑体和所述第二支撑体之间,所述柔性支撑件具有所述第三支撑面;
铰链机构,所述铰链机构包括主体部、第一滑舌和第二滑舌,所述主体部固定于所述柔性支撑件的背离所述第三支撑面的一侧,所述第一滑舌通过第一转轴与所述主体部可转动地相连,且与所述第一支撑体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滑舌通过第二转轴与所述主体部可转动地相连,且与所述第二支撑体滑动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体的朝向所述主体部的侧壁具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舌伸入所述第一滑槽且在所述第一滑槽的延伸方向上可滑动;
和/或,所述第二支撑体的朝向所述主体部的侧壁具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舌伸入所述第二滑槽且在所述第二滑槽的延伸方向上可滑动。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二转轴中的至少一个为阻尼转轴。
13.根据权利要求2-12中任一项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运动轨迹获取模块,所述运动轨迹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鼠标形态下所述触控装置的运动轨迹。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运动轨迹获取模块选自陀螺仪和加速度传感器中的至少之一。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运动轨迹获取模块包括:发光器件和光感器件,在所述鼠标形态,所述发光器件适于向承载所述触控装置的桌面投射光线,所述光感器件适于接收所述桌面反射的光线。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体设有平台部,所述平台部形成有透光孔,在所述鼠标形态,所述平台部的朝向所述桌面的表面为平面以与桌面贴合,所述发光器件经过所述透光孔向承载所述触控装置的桌面投射光线,所述光感器件经过所述透光孔接收所述桌面反射的光线。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器件和所述光感器件均位于所述容纳腔内,在由所述第一支撑面到与所述第一支撑面相背的方向上,所述背壳的远离所述第二支撑体的一侧侧壁的至少部分朝向靠近所述第一支撑体的内部的方向倾斜延伸,以限定出所述平台部,所述透光孔贯穿所述平台部。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台部与所述第一支撑体的远离所述第二支撑体的一端转动相连,所述平台部具有容纳空间,所述发光器件和所述光感器件均设在所述容纳空间内,所述透光孔贯穿所述平台部的围设出所述容纳空间的壁板。
19.根据权利要求1-18中任一项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无线通信模块,所述触控装置适于通过第一无线通信模块与电子设备进行无线通信。
20.根据权利要求1-19中任一项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受电线圈、交直流转换模块、充电控制模块和电池;
其中,所述受电线圈适于感应电子设备提供的交变电磁场产生交流电信号,并向所述交直流转换模块传输所述交流电信号;
所述交直流转换模块用于将所述交流电信号转换为直流电信号,并向所述充电控制模块传输所述直流电信号;
所述充电控制模块,用于使用所述直流电信号为所述电池充电。
21.根据权利要求1-20中任一项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触控层为一体式结构。
22.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显示器;
主机;
根据权利要求1-21中任一项所述的触控装置,所述触控装置与所述主机分体设置。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具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用于收纳所述触控装置。
24.根据权利要求22或2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包括第二无线通信模块,所述电子设备通过所述第二无线通信模块与所述触控装置进行无线通信。
25.根据权利要求22-2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包括供电模块、充电线圈和直交流电转换模块;
所述供电模块用于为所述直交流电转换模块提供直流电信号;
所述直交流电转换模块用于将所述直流电信号转换为交流电信号,并向所述充电线圈传输所述交流电信号,所述充电线圈响应于所述交流电信号产生交变电磁场,为所述触控装置充电。
CN202110997827.4A 2021-08-27 2021-08-27 一种触控装置和电子设备 Pending CN11590409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997827.4A CN115904098A (zh) 2021-08-27 2021-08-27 一种触控装置和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997827.4A CN115904098A (zh) 2021-08-27 2021-08-27 一种触控装置和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904098A true CN115904098A (zh) 2023-04-04

Family

ID=864844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997827.4A Pending CN115904098A (zh) 2021-08-27 2021-08-27 一种触控装置和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904098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270711A (zh) * 2023-08-28 2023-12-22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触控板模组及电子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270711A (zh) * 2023-08-28 2023-12-22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触控板模组及电子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705548B1 (en) Input devices and methods of operating same
KR102062435B1 (ko) 전자 장치용 커넥터 조립체
US8947863B2 (en) Electronic device
US20070132733A1 (en) Computer Apparatus with added functionality
US20060007151A1 (en) Computer Apparatus with added functionality
US20030221876A1 (en) Instrument-activated sub-surface computer buttons and system and method incorporating same
US20030223185A1 (en) Tablet computer keyboard and system and method incorporating same
EP1840703B1 (en) Operating body, information inputting device and information terminal device
JP2008233986A (ja) 接続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システム
US9331519B2 (en) Protecting device for electronic device
US20130027864A1 (en)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 detachable touch structure thereof
CN112911042A (zh) 支撑座
CN115904098A (zh) 一种触控装置和电子设备
US20090113104A1 (en) Input devices and methods of operating same
JP5286975B2 (ja) 電子機器
US8605340B2 (en) Scanner
EP3582086A1 (en) Input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JP2003272582A (ja) カード型バッテリ装置および同カード型バッテリ装置を用いた電子機器
US20140210720A1 (en) Mouse device
US7724519B2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JP2013142939A (ja) 入力受付ユニットおよび電子機器
CN109962995B (zh) 功能组件、电子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US8885846B2 (en) Electronic device
US20120243161A1 (en) Electronic device
KR100792512B1 (ko) 정보 입력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