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2019047249A1 - 铣刀 - Google Patents

铣刀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WO2019047249A1
WO2019047249A1 PCT/CN2017/101499 CN2017101499W WO2019047249A1 WO 2019047249 A1 WO2019047249 A1 WO 2019047249A1 CN 2017101499 W CN2017101499 W CN 2017101499W WO 2019047249 A1 WO2019047249 A1 WO 2019047249A1
Authority
WO
WIPO (PCT)
Prior art keywords
land
processing surface
milling cutter
angle
cutting edg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PCT/CN2017/101499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French (fr)
Inventor
黄静
曹国龙
张德威
Original Assignee
深圳市鑫国钰精密工具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深圳市鑫国钰精密工具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深圳市鑫国钰精密工具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WO2019047249A1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WO2019047249A1/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CMILLING
    • B23C5/00Milling-cutters
    • B23C5/02Milling-cutt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f the cutter
    • B23C5/10Shank-type cutters, i.e. with an integral shaft

Abstract

一种铣刀(100),包括:刀柄(10)和加工部(30),其中,所述加工部(30)具有一轴芯(34),所述轴芯(34)一端与所述刀柄(10)连接,所述轴芯(34)上设置有第一刃带(31)、第二刃带(32)和第三刃带(33),所述第一刃带(31)、第二刃带(32)和第三刃带(33)均自所述轴芯(34)与刀柄(10)的连接处向所述轴芯(34)末端绕设于所述轴芯(34)的外侧面,并在所述轴芯(34)末端对应形成三第一切削刃(301),所述三第一切削刃(301)相互间的角度不相等。通过以上方式,使得所述第一刃带(31)、第二刃带(32)和第三刃带(33)发生振动的时间间隔不同,使得第一刃带(31)、第二刃带(32)和第三刃带(33)的振动会相互抵消掉一部分,从而使铣刀达到减振效果,进而提高铣刀的加工精度及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铣刀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钻削设备技术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銑刀。
背景技术
[0002] 銑刀, 是用于銑削加工的、 具有一个或多个刀齿的旋转刀具。 工作吋各刀齿依 次间歇地切去工件的余量。 銑刀主要用于在銑床上加工平面、 台阶、 沟槽、 成 形表面和切断工件等。
[0003] 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问题: 现有的銑刀在加工精密的小型零部件吋, 由于振 动幅度较大, 导致銑刀的加工精度不高, 容易造成误差, 且影响銑刀的使用寿 命。
技术问题
[0004] 本发明实施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使用寿命长、 加工精度高的銑刀。
问题的解决方案
技术解决方案
[0005]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0006] 一种銑刀, 包括: 刀柄和加工部, 其中, 加工部具有一轴芯, 所述轴芯一端与 所述刀柄连接, 所述轴芯上设有第一刃带、 第二刃带和第三刃带, 所述第一刃 带、 第二刃带和第三刃带均自所述轴芯与刀柄的连接处向所述轴芯末端绕设于 所述轴芯的外侧面, 并在所述轴芯末端对应形成三第一切削刃, 所述三第一切 削刃相互间的角度不相等。
[0007] 其中, 所述三第一切削刃间相互的角度差异为 3~5度。
[0008] 其中, 所述第一切削刃包括第一加工面、 第二加工面和第三加工面, 所述第一 切削刃的刃口由所述第一加工面和所述第二加工面相交形成, 并且所述第二加 工面与所述第三加工面相接。
[0009] 其中, 所述第一加工面与第二加工面的夹角大于所述第一加工面与第三加工面 的夹角。 [0010] 其中, 所述第二加工面和第三加工面的夹角为 23度。
[0011] 其中, 所述第一刃带、 第二刃带和第三刃带在所述加工部的中部均形成有第二 切削刃; 所述第二切削刃包括第四加工面、 第五加工面和第六加工面, 所述第 二切削刃的刃口由所述第四加工面和第五加工面相交形成, 并且所述第五加工 面与所述第六加工面相接。
[0012] 其中, 所述第四加工面与第五加工面的夹角大于所述第四加工面与第六加工面 的夹角, 并且所述第五加工面和第六加工面的夹角小于所述第二加工面和第三 加工面的夹角。
[0013] 其中, 所述第五加工面和第六加工面的夹角为 13度。
[0014] 其中, 所述第一切削刃和第二切削刃均经过钝化处理。
[0015] 其中, 所述第一刃带、 第二刃带及第三刃带的形状及大小不同。
发明的有益效果
有益效果
[0016]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 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刃带、 第二刃 带和第三刃带在轴芯末端形成的三第一切削刃, 因其相互间的角度不相等, 而 可使銑刀在加工吋, 第一刃带、 第二刃带和第三刃带发生振动的吋间间隔不同 , 使得第一刃带、 第二刃带和第三刃带的振动会相互抵消掉一部分, 从而使銑 刀达到减振效果, 进而提高銑刀的加工精度及使用寿命。
对附图的简要说明
附图说明
[0017]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中的图片进行示例性说明, 这些示例性 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 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表示为类 似的元件, 除非有特别申明, 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
[0018] 图 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銑刀的结构示意立体图;
[0019] 图 2为图 1中銑刀的第一切削刃的结构示意剖面图;
[0020] 图 3为图 1中銑刀的第二切削刃的结构示意剖面图;
[0021] 图 4为图 1中銑刀中加工部的剖面图。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0022]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发明进行更详细的 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 当元件被表述 "固定于"另一个元件, 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 元件上、 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 当一个元件被表述"连接"另 一个元件, 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 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 中的元件。 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上"、 "下"、 "内"、 "外"、 "底部 "等指示的方 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 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 简化描述, 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 以特定 的方位构造和操作, 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 术语"第一"、 "第 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 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23] 除非另有定义, 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 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 本说明书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 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 不是用于限制本发明。 本说明书 所使用的术语 "和 /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0024] 此外, 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 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0025] 请参阅图 1, 图 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銑刀的结构示意图。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 种銑刀 100, 包括刀柄 10和加工部 30, 刀柄 10的一端与连加工部 30的一端连接。
[0026] 具体的, 刀柄 10为圆柱体, 銑刀 100具有旋转轴线 A, 旋转轴线 A与刀柄 10的轴 线重合。 在使用銑刀 100进行加工吋, 该銑刀 100绕旋转轴线 A进行旋转。
[0027] 上述加工部 30包括第一刃带 31、 第二刃带 32、 第三刃带 33和轴芯 34, 第一刃带 31、 第二刃带 32和第三刃带 33均自所述轴芯 34与刀柄 10的连接处向所述轴芯 34 末端绕设于轴芯 34上, 并且每两条刃带之间均设置有容屑槽 35。 第一刃带 31、 第二刃带 32和第三刃带 33以及容屑槽 35均由上述加工部 30的一端延伸至另一端 。 所述轴芯 34—端与所述刀柄 10连接。
[0028] 请参阅图 2, 并结合图 1, 上述第一刃带 31、 第二刃带 32和第三刃带 33位于上述 加工部 30末端的部分均具有第一切削刃 301。 所述第一切削刃 301包括第一加工 面 303、 第二加工面 304和第三加工面 305。 第一切削刃 301的刃口由第一加工面 3 03和第二加工面 304相交形成, 并且第二加工面 304还与第三加工面 305相接。 所 述第一加工面 303与第二加工面 304的夹角为锐角, 所述第一加工面 303与第三加 工面 305的夹角也为锐角, 并且所述第一加工面 303与第二加工面 304的夹角大于 所述第一加工面 303与第三加工面 305的夹角。 此种结构的好处是: 所述第一加 工面 303与第二加工面 304的夹角较大, 可使得第一切削刃 301在具有较锋利的刃 口的同吋, 其刃口后方具有较大的厚度, 使得第一切削刃 301具有高的强度, 可 有效地防止在使用第一切削刃 301加工吋, 第一切削刃 301出现过度磨损或断裂 的情况, 从而延长第一切削刃 301的使用寿命。 第二加工面 304和第三加工面 305 的夹角为 10到 16度之间。 优选地, 第二加工面 304和第三加工面 305的夹角为 13 度。
[0029] 请参阅图 3, 并结合图 1, 上述第一刃带 31、 第二刃带 32和第三刃带 33位于上述 加工部 30中部的部分均具有第二切削刃 302。 所述第二切削刃 302包括第四加工 面 306、 第五加工面 307和第六加工面 308。 第二切削刃 302的刃口由第四加工面 3 06和第五加工面 307相交形成, 并且第五加工面 307还与第六加工面 308相接。 所 述第四加工面 306与第五加工面 307的夹角为锐角, 所述第四加工面 306与第五加 工面 308的夹角也为锐角, 并且所述第四加工面 306与第五加工面 307的夹角大于 所述第四加工面 306与第六加工面 308的夹角。 此种结构的好处是: 所述第四加 工面 306与第五加工面 307的夹角较大, 可使得第二切削刃 302在具有较锋利的刃 口的同吋, 其刃口后方具有较大的厚度, 使得第二切削刃 302具有高的强度, 可 有效地防止在使用第二切削刃 302加工吋, 第二切削刃 302出现过度磨损或断裂 的情况, 从而延长第二切削刃 302的使用寿命。 第五加工面 307和第六加工面 308 的夹角为 20到 26度之间。 优选的, 第五加工面 307和第六加工面 308的夹角为 23 度。
[0030] 在本实施例中, 所述第一切削刃 301和第二切削刃 302均经过钝化处理, 进而使 得第一切削刃 301的刃口和第二切削刃 302的刃口光滑, 减少了应力集中, 有效 地避免了崩刃现象, 并使得工件的加工面更加光滑。
[0031] 请参阅图 4, 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銑刀加工部的剖面图。 如图所示, 第一刃 带 31、 第二刃带 32和第三刃带 33的大小均不相等。 第一刃带 31与第二刃带 32的 夹角为《, 第二刃带 32与第三刃带 33的夹角为 β, 第三刃带 33与第一刃带 31的夹 角为 θ。 其中, α、 β及 Θ不相等, 且 α、 β及 Θ相互的差异优选为相差 3~5度。 所述 第一刃带 31与第二刃带 32的夹角大于第二刃带 32与第三刃带 33的夹角, 第二刃 带 32与第三刃带 33的夹角大于第三刃带 33与第一刃带 31的夹角。 在使用銑刀 100 对工件进行加工吋, 所述第一刃带 31、 第二刃带 32和第三刃带 33均与工件接触 , 并对工件进行刮削。 在此过程中, 所述第一刃带 31、 第二刃带 32和第三刃带 3 3均会发生振动, 从而使整个銑刀 100发生振动。 若銑刀 100振动的幅度过大, 则 会导致銑刀 100的加工精度较低, 使用寿命也不长。 当第一刃带 31与第二刃带 32 的夹角大于第二刃带 32与第三刃带 33的夹角, 第二刃带 32与第三刃带 33的夹角 大于第三刃带 33与第一刃带 31的夹角吋, 所述第一刃带 31、 第二刃带 32和第三 刃带 33发生振动的吋间间隔不同, 使得第一刃带 31、 第二刃带 32和第三刃带 33 的振动会相互抵消掉一部分, 从而使銑刀 100达到减振效果, 进而提高銑刀 100 的加工精度。 进一步的, 由于物体的振动与它的质量、 硬度和外形尺寸有关, 当第一刃带 31、 第二刃带 32和第三刃带 33的大小不同 (即, 所述第一刃带 31、 第二刃带 32和第三刃带 33的外形尺寸不同) 吋, 其振动频率也不相同, 从而避 免了共振的发生, 也可使銑刀 100进一步减振, 进而提高銑刀的加工精度与使用 寿命。
最后应说明的是: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而非对其限制; 在本发明的思路下, 以上实施例或者不同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之间也可以进行 组合, 步骤可以以任意顺序实现, 并存在如上所述的本发明的不同方面的许多 其它变化, 为了简明, 它们没有在细节中提供;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 进行了详细的说明,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 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 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 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 而 这些修改或者替换, 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 的范围。

Claims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 1] 一种銑刀, 其特征在于, 包括:
刀柄;
加工部, 具有一轴芯, 所述轴芯一端与所述刀柄连接, 所述轴芯上设 有第一刃带、 第二刃带和第三刃带, 所述第一刃带、 第二刃带和第三 刃带均自所述轴芯与刀柄的连接处向所述轴芯末端绕设于所述轴芯的 外侧面, 并在所述轴芯末端对应形成三第一切削刃, 所述三第一切削 刃相互间的角度不相等。
[权利要求 2] 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銑刀,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三第一切削刃间相互 的角度差异为 3~5度。
[权利要求 3] 根据权利要求 2所述的銑刀,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切削刃包括第一 加工面、 第二加工面和第三加工面, 所述第一切削刃的刃口由所述第 一加工面和所述第二加工面相交形成, 并且所述第二加工面与所述第 三加工面相接。
[权利要求 4] 根据权利要求 3所述的銑刀,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加工面与第二加 工面的夹角大于所述第一加工面与第三加工面的夹角。
[权利要求 5] 根据权利要求 4所述的銑刀,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加工面和第三加 工面的夹角为 23度。
[权利要求 6] 根据权利要求 4所述的銑刀,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刃带、 第二刃带 和第三刃带在所述加工部的中部均形成有第二切削刃; 所述第二切削 刃包括第四加工面、 第五加工面和第六加工面, 所述第二切削刃的刃 口由所述第四加工面和第五加工面相交形成, 并且第五加工面与所述 第六加工面相接。
[权利要求 7] 根据权利要求 6所述的銑刀,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四加工面与第五加 工面的夹角大于所述第四加工面与第六加工面的夹角, 并且所述第五 加工面和第六加工面的夹角小于第二加工面和第三加工面的夹角。
[权利要求 8] 根据权利要求 7所述的銑刀,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五加工面和第六加 工面的夹角为 13度。
[权利要求 9] 根据权利要求 6所述的銑刀,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切削刃和第二切 削刃均经过钝化处理。
[权利要求 10] 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銑刀,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刃带、 第二刃带 及第三刃带的形状及大小不同。
PCT/CN2017/101499 2017-09-06 2017-09-13 铣刀 WO2019047249A1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137475.0U CN207138960U (zh) 2017-09-06 2017-09-06 铣刀
CN201721137475.0 2017-09-06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9047249A1 true WO2019047249A1 (zh) 2019-03-14

Family

ID=616777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PCT/CN2017/101499 WO2019047249A1 (zh) 2017-09-06 2017-09-13 铣刀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07138960U (zh)
WO (1) WO2019047249A1 (zh)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405115Y (zh) * 2009-05-14 2010-02-17 深圳市航天精密刀具有限公司 采用不对称齿形结构的旋转刀具
CN201405114Y (zh) * 2009-05-20 2010-02-17 住研精密刀具(武汉)有限公司 不等螺旋角立铣刀
JP2011020193A (ja) * 2009-07-14 2011-02-03 Sumitomo Electric Hardmetal Corp 防振エンドミル
CN102009216A (zh) * 2010-12-14 2011-04-13 株洲钻石切削刀具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有色金属加工的立铣刀
CN102259208A (zh) * 2010-05-31 2011-11-30 贵州西南工具(集团)有限公司 防止立铣刀加工时产生共振的方法及不等分刀齿立铣刀
CN102489764A (zh) * 2011-11-25 2012-06-13 株洲钻石切削刀具股份有限公司 不等螺旋角不等分度立铣刀
DE102013002730A1 (de) * 2013-02-16 2014-08-21 Hans-Jürgen Gittel Fräswerkzeug zum Schruppen und Schlichten von Werkstücken
CN204353552U (zh) * 2014-12-30 2015-05-27 东莞蒂宾精密五金有限公司 抛光四齿钨钢铣刀
CN205342040U (zh) * 2016-01-13 2016-06-29 江西杰浩硬质合金工具有限公司 一种铣刀
CN106270702A (zh) * 2016-10-25 2017-01-04 哈尔滨理工大学 一种带有曲线刃的整体式硬质合金成型铣刀
CN206104986U (zh) * 2016-10-10 2017-04-19 上海泰锋精密刀具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硬质合金铣刀
CN206185210U (zh) * 2016-10-10 2017-05-24 上海泰锋精密刀具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不等齿防震铣刀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405115Y (zh) * 2009-05-14 2010-02-17 深圳市航天精密刀具有限公司 采用不对称齿形结构的旋转刀具
CN201405114Y (zh) * 2009-05-20 2010-02-17 住研精密刀具(武汉)有限公司 不等螺旋角立铣刀
JP2011020193A (ja) * 2009-07-14 2011-02-03 Sumitomo Electric Hardmetal Corp 防振エンドミル
CN102259208A (zh) * 2010-05-31 2011-11-30 贵州西南工具(集团)有限公司 防止立铣刀加工时产生共振的方法及不等分刀齿立铣刀
CN102009216A (zh) * 2010-12-14 2011-04-13 株洲钻石切削刀具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有色金属加工的立铣刀
CN102489764A (zh) * 2011-11-25 2012-06-13 株洲钻石切削刀具股份有限公司 不等螺旋角不等分度立铣刀
DE102013002730A1 (de) * 2013-02-16 2014-08-21 Hans-Jürgen Gittel Fräswerkzeug zum Schruppen und Schlichten von Werkstücken
CN204353552U (zh) * 2014-12-30 2015-05-27 东莞蒂宾精密五金有限公司 抛光四齿钨钢铣刀
CN205342040U (zh) * 2016-01-13 2016-06-29 江西杰浩硬质合金工具有限公司 一种铣刀
CN206104986U (zh) * 2016-10-10 2017-04-19 上海泰锋精密刀具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硬质合金铣刀
CN206185210U (zh) * 2016-10-10 2017-05-24 上海泰锋精密刀具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不等齿防震铣刀
CN106270702A (zh) * 2016-10-25 2017-01-04 哈尔滨理工大学 一种带有曲线刃的整体式硬质合金成型铣刀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138960U (zh) 2018-03-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690417B2 (ja) 直角加工用切削インサート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るミリングカッター
JP5204927B2 (ja) インサートおよび切削工具、並びにそれらを用いた切削加工物の製造方法
WO2012046556A1 (ja) 切削インサートおよび切削工具、並びにそれらを用いた切削加工物の製造方法
WO2013099954A1 (ja) ラジアスエンドミル
TWI732001B (zh) 用於前及後倒角之旋轉銑刀
JP2015521958A (ja) 回転切削工具およびその可逆性切削インサート
JP5556957B2 (ja) 切削インサートおよび切削工具
JP2017528329A (ja) 回転切削工具及び回転切削工具用の可変幅の副逃げ面を有するリバーシブル切削インサート
TW201008681A (en) Milling cutter and cutting insert therefor
CN109382530A (zh) 切削刀片以及切削工具
JP5749400B2 (ja) ドリル工具
JP2014231115A (ja) エンドミル
JPWO2018092351A1 (ja) 切削工具および切削加工方法
KR102250976B1 (ko) 응력 릴리프 표면들을 가진 인서트 수용 포켓을 포함하는 공구 홀더 및 이러한 공구 홀더의 제작 방법
JP5914446B2 (ja) 切削工具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ワークの加工方法
WO2019047249A1 (zh) 铣刀
JP2002239825A (ja) 面取り具
JP2004174684A (ja) スローアウェイエンドミルの製造方法
WO2013080838A1 (ja) 切削インサートおよび切削工具、並びにそれを用いた切削加工物の製造方法
JP2006263841A (ja) 軸方向送り刃先交換式工具
JP7373161B2 (ja) 穴加工方法および中ぐり工具
JP2018126814A (ja) 切削刃、切削工具、スラブの手入れ方法及び鋳片の製造方法
GB2456357A (en) Router cutter with first and second oppositely angled cutting edges
JP4707787B2 (ja) 丸型スローアウェイチップの装着構造及び装着方法
JP2004195699A (ja) 穴加工用複合工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121 Ep: the epo has been informed by wipo that ep was designated in this application

Ref document number: 17924641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EP

Kind code of ref document: A1

NENP Non-entry into the national phase

Ref country code: DE

32PN Ep: public notification in the ep bulletin as address of the adressee cannot be established

Free format text: NOTING OF LOSS OF RIGHTS PURSUANT TO RULE 112(1) EPC (EPO FORM 1205 DATED 16.09.20)

122 Ep: pct application non-entry in european phase

Ref document number: 17924641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EP

Kind code of ref document: A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