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138960U - 铣刀 - Google Patents

铣刀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138960U
CN207138960U CN201721137475.0U CN201721137475U CN207138960U CN 207138960 U CN207138960 U CN 207138960U CN 201721137475 U CN201721137475 U CN 201721137475U CN 207138960 U CN207138960 U CN 20713896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nd
machined surface
cutting edge
milling cutter
ang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137475.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静
曹国龙
张德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Xinyu Precision Too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Xinyu Precision Too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Xinyu Precision Tool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Xinyu Precision Too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137475.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138960U/zh
Priority to PCT/CN2017/101499 priority patent/WO2019047249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13896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13896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CMILLING
    • B23C5/00Milling-cutters
    • B23C5/02Milling-cutt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f the cutter
    • B23C5/10Shank-type cutters, i.e. with an integral shaf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illing Proces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钻削设备技术领域,提供一种铣刀,包括:刀柄和加工部,其中,所述加工部具有一轴芯,所述轴芯一端与所述刀柄连接,所述轴芯上设置有第一刃带、第二刃带和第三刃带,所述第一刃带、第二刃带和第三刃带均自所述轴芯与刀柄的连接处向所述轴芯末端绕设于所述轴芯的外侧面,并在所述轴芯末端对应形成三第一切削刃,所述三第一切削刃相互间的角度不相等。通过以上方式,使得所述第一刃带、第二刃带和第三刃带发生振动的时间间隔不同,使得第一刃带、第二刃带和第三刃带的振动会相互抵消掉一部分,从而使铣刀达到减振效果,进而提高铣刀的加工精度及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铣刀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钻削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铣刀。
背景技术
铣刀,是用于铣削加工的、具有一个或多个刀齿的旋转刀具。工作时各刀齿依次间歇地切去工件的余量。铣刀主要用于在铣床上加工平面、台阶、沟槽、成形表面和切断工件等。
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问题:现有的铣刀在加工精密的小型零部件时,由于振动幅度较大,导致铣刀的加工精度不高,容易造成误差,且影响铣刀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使用寿命长、加工精度高的铣刀。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铣刀,包括:刀柄和加工部,其中,加工部具有一轴芯,所述轴芯一端与所述刀柄连接,所述轴芯上设有第一刃带、第二刃带和第三刃带,所述第一刃带、第二刃带和第三刃带均自所述轴芯与刀柄的连接处向所述轴芯末端绕设于所述轴芯的外侧面,并在所述轴芯末端对应形成三第一切削刃,所述三第一切削刃相互间的角度不相等。
其中,所述三第一切削刃间相互的角度差异为3~5度。
其中,所述第一切削刃包括第一加工面、第二加工面和第三加工面,所述第一切削刃的刃口由所述第一加工面和所述第二加工面相交形成,并且所述第二加工面与所述第三加工面相接。
其中,所述第一加工面与第二加工面的夹角大于所述第一加工面与第三加工面的夹角。
其中,所述第二加工面和第三加工面的夹角为23度。
其中,所述第一刃带、第二刃带和第三刃带在所述加工部的中部均形成有第二切削刃;所述第二切削刃包括第四加工面、第五加工面和第六加工面,所述第二切削刃的刃口由所述第四加工面和第五加工面相交形成,并且所述第五加工面与所述第六加工面相接。
其中,所述第四加工面与第五加工面的夹角大于所述第四加工面与第六加工面的夹角,并且所述第五加工面和第六加工面的夹角小于所述第二加工面和第三加工面的夹角。
其中,所述第五加工面和第六加工面的夹角为13度。
其中,所述第一切削刃和第二切削刃均经过钝化处理。
其中,所述第一刃带、第二刃带及第三刃带的形状及大小不同。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刃带、第二刃带和第三刃带在轴芯末端形成的三第一切削刃,因其相互间的角度不相等,而可使铣刀在加工时,第一刃带、第二刃带和第三刃带发生振动的时间间隔不同,使得第一刃带、第二刃带和第三刃带的振动会相互抵消掉一部分,从而使铣刀达到减振效果,进而提高铣刀的加工精度及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中的图片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表示为类似的元件,除非有特别申明,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铣刀的结构示意立体图;
图2为图1中铣刀的第一切削刃的结构示意剖面图;
图3为图1中铣刀的第二切削刃的结构示意剖面图;
图4为图1中铣刀中加工部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详细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表述“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表述“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上”、“下”、“内”、“外”、“底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除非另有定义,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说明书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请参阅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铣刀的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铣刀100,包括刀柄10和加工部30,刀柄10的一端与连加工部30的一端连接。
具体的,刀柄10为圆柱体,铣刀100具有旋转轴线A,旋转轴线A与刀柄10的轴线重合。在使用铣刀100进行加工时,该铣刀100绕旋转轴线A进行旋转。
上述加工部30包括第一刃带31、第二刃带32、第三刃带33和轴芯34,第一刃带31、第二刃带32和第三刃带33均自所述轴芯34与刀柄10的连接处向所述轴芯34末端绕设于轴芯34上,并且每两条刃带之间均设置有容屑槽35。第一刃带31、第二刃带32和第三刃带33以及容屑槽35均由上述加工部30的一端延伸至另一端。所述轴芯34一端与所述刀柄10连接。
请参阅图2,并结合图1,上述第一刃带31、第二刃带32和第三刃带33位于上述加工部30末端的部分均具有第一切削刃301。所述第一切削刃301包括第一加工面303、第二加工面304和第三加工面305。第一切削刃301的刃口由第一加工面303和第二加工面304相交形成,并且第二加工面304还与第三加工面305相接。所述第一加工面303与第二加工面304的夹角为锐角,所述第一加工面303与第三加工面305的夹角也为锐角,并且所述第一加工面303与第二加工面304的夹角大于所述第一加工面303与第三加工面305的夹角。此种结构的好处是:所述第一加工面303与第二加工面304的夹角较大,可使得第一切削刃301在具有较锋利的刃口的同时,其刃口后方具有较大的厚度,使得第一切削刃301具有高的强度,可有效地防止在使用第一切削刃301加工时,第一切削刃301出现过度磨损或断裂的情况,从而延长第一切削刃301的使用寿命。第二加工面304和第三加工面305的夹角为10到16度之间。优选地,第二加工面304和第三加工面305的夹角为13度。
请参阅图3,并结合图1,上述第一刃带31、第二刃带32和第三刃带33位于上述加工部30中部的部分均具有第二切削刃302。所述第二切削刃302包括第四加工面306、第五加工面307和第六加工面308。第二切削刃302的刃口由第四加工面306和第五加工面307相交形成,并且第五加工面307还与第六加工面308相接。所述第四加工面306与第五加工面307的夹角为锐角,所述第四加工面306与第五加工面308的夹角也为锐角,并且所述第四加工面306与第五加工面307的夹角大于所述第四加工面306与第六加工面308的夹角。此种结构的好处是:所述第四加工面306与第五加工面307的夹角较大,可使得第二切削刃302在具有较锋利的刃口的同时,其刃口后方具有较大的厚度,使得第二切削刃302具有高的强度,可有效地防止在使用第二切削刃302加工时,第二切削刃302出现过度磨损或断裂的情况,从而延长第二切削刃302的使用寿命。第五加工面307和第六加工面308的夹角为20到26度之间。优选的,第五加工面307和第六加工面308的夹角为23度。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切削刃301和第二切削刃302均经过钝化处理,进而使得第一切削刃301的刃口和第二切削刃302的刃口光滑,减少了应力集中,有效地避免了崩刃现象,并使得工件的加工面更加光滑。
请参阅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铣刀加工部的剖面图。如图所示,第一刃带31、第二刃带32和第三刃带33的大小均不相等。第一刃带31与第二刃带32的夹角为α,第二刃带32与第三刃带33的夹角为β,第三刃带33与第一刃带31的夹角为θ。其中,α、β及θ不相等,且α、β及θ相互的差异优选为相差3~5度。所述第一刃带31与第二刃带32的夹角大于第二刃带32与第三刃带33的夹角,第二刃带32与第三刃带33的夹角大于第三刃带33与第一刃带31的夹角。在使用铣刀100对工件进行加工时,所述第一刃带31、第二刃带32和第三刃带33均与工件接触,并对工件进行刮削。在此过程中,所述第一刃带31、第二刃带32和第三刃带33均会发生振动,从而使整个铣刀100发生振动。若铣刀100振动的幅度过大,则会导致铣刀100的加工精度较低,使用寿命也不长。当第一刃带31与第二刃带32的夹角大于第二刃带32与第三刃带33的夹角,第二刃带32与第三刃带33的夹角大于第三刃带33与第一刃带31的夹角时,所述第一刃带31、第二刃带32和第三刃带33发生振动的时间间隔不同,使得第一刃带31、第二刃带32和第三刃带33的振动会相互抵消掉一部分,从而使铣刀100达到减振效果,进而提高铣刀100的加工精度。进一步的,由于物体的振动与它的质量、硬度和外形尺寸有关,当第一刃带31、第二刃带32和第三刃带33的大小不同(即,所述第一刃带31、第二刃带32和第三刃带33的外形尺寸不同)时,其振动频率也不相同,从而避免了共振的发生,也可使铣刀100进一步减振,进而提高铣刀的加工精度与使用寿命。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思路下,以上实施例或者不同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之间也可以进行组合,步骤可以以任意顺序实现,并存在如上所述的本实用新型的不同方面的许多其它变化,为了简明,它们没有在细节中提供;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铣刀,其特征在于,包括:
刀柄;
加工部,具有一轴芯,所述轴芯一端与所述刀柄连接,所述轴芯上设有第一刃带、第二刃带和第三刃带,所述第一刃带、第二刃带和第三刃带均自所述轴芯与刀柄的连接处向所述轴芯末端绕设于所述轴芯的外侧面,并在所述轴芯末端对应形成三第一切削刃,所述三第一切削刃相互间的角度不相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铣刀,其特征在于:所述三第一切削刃间相互的角度差异为3~5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铣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切削刃包括第一加工面、第二加工面和第三加工面,所述第一切削刃的刃口由所述第一加工面和所述第二加工面相交形成,并且所述第二加工面与所述第三加工面相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铣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工面与第二加工面的夹角大于所述第一加工面与第三加工面的夹角。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铣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加工面和第三加工面的夹角为23度。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铣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刃带、第二刃带和第三刃带在所述加工部的中部均形成有第二切削刃;所述第二切削刃包括第四加工面、第五加工面和第六加工面,所述第二切削刃的刃口由所述第四加工面和第五加工面相交形成,并且第五加工面与所述第六加工面相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铣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加工面与第五加工面的夹角大于所述第四加工面与第六加工面的夹角,并且所述第五加工面和第六加工面的夹角小于第二加工面和第三加工面的夹角。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铣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加工面和第六加工面的夹角为13度。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铣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切削刃和第二切削刃均经过钝化处理。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铣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刃带、第二刃带及第三刃带的形状及大小不同。
CN201721137475.0U 2017-09-06 2017-09-06 铣刀 Active CN20713896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137475.0U CN207138960U (zh) 2017-09-06 2017-09-06 铣刀
PCT/CN2017/101499 WO2019047249A1 (zh) 2017-09-06 2017-09-13 铣刀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137475.0U CN207138960U (zh) 2017-09-06 2017-09-06 铣刀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138960U true CN207138960U (zh) 2018-03-27

Family

ID=616777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137475.0U Active CN207138960U (zh) 2017-09-06 2017-09-06 铣刀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07138960U (zh)
WO (1) WO2019047249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405115Y (zh) * 2009-05-14 2010-02-17 深圳市航天精密刀具有限公司 采用不对称齿形结构的旋转刀具
CN201405114Y (zh) * 2009-05-20 2010-02-17 住研精密刀具(武汉)有限公司 不等螺旋角立铣刀
JP5352901B2 (ja) * 2009-07-14 2013-11-27 住友電工ハードメタル株式会社 防振エンドミル
CN102259208A (zh) * 2010-05-31 2011-11-30 贵州西南工具(集团)有限公司 防止立铣刀加工时产生共振的方法及不等分刀齿立铣刀
CN102009216A (zh) * 2010-12-14 2011-04-13 株洲钻石切削刀具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有色金属加工的立铣刀
CN102489764A (zh) * 2011-11-25 2012-06-13 株洲钻石切削刀具股份有限公司 不等螺旋角不等分度立铣刀
DE102013002730A1 (de) * 2013-02-16 2014-08-21 Hans-Jürgen Gittel Fräswerkzeug zum Schruppen und Schlichten von Werkstücken
CN204353552U (zh) * 2014-12-30 2015-05-27 东莞蒂宾精密五金有限公司 抛光四齿钨钢铣刀
CN205342040U (zh) * 2016-01-13 2016-06-29 江西杰浩硬质合金工具有限公司 一种铣刀
CN206104986U (zh) * 2016-10-10 2017-04-19 上海泰锋精密刀具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硬质合金铣刀
CN206185210U (zh) * 2016-10-10 2017-05-24 上海泰锋精密刀具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不等齿防震铣刀
CN106270702A (zh) * 2016-10-25 2017-01-04 哈尔滨理工大学 一种带有曲线刃的整体式硬质合金成型铣刀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9047249A1 (zh) 2019-03-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U2694390C2 (ru) Вращающийся режущий инструмент и двухсторонняя режущая пластина, содержащая вспомогательные задние поверхности переменной ширины, для него
CN103313814B (zh) 用于直角机加工的切削刀片及具有该切削刀片的铣刀
CN109070245A (zh) 带支架的铣刀
CN106457409A (zh) 切削工具和用于该切削工具的具有正好四个切削部分的切削镶刀
CN106794525B (zh) 切向切削刀片和包括该切削刀片的铣刀
CN207138960U (zh) 铣刀
CN204053052U (zh) 一种三刃成型刀
CN207103940U (zh) T型铣刀
CN208600830U (zh) 深孔加工铰刀
RU2018144946A (ru) Держатель инструмента, имеющий гнездо для приёма вставки с поверхностями для снятия напряжений
CN208178533U (zh) 铣刀
CN207138958U (zh) 端铣刀
CN206047185U (zh) 平面铣刀
CN107671341A (zh) 一种组合成型铣槽刀
CN205834328U (zh) 一种加工圆形槽的刀具
CN208600780U (zh) 倒角刀具
WO2019082317A1 (ja) エンドミル仕様設定方法、加工条件設定方法および加工方法
CN209792708U (zh) 一种铣削刀具
CN209664868U (zh) 一种阶梯轴铣扁夹具
CN208613913U (zh) 铰刀
CN209615750U (zh) 组合式超硬合金刀具
CN206047187U (zh) 一种圆弧成型刀具及一种加工设备
CN208600789U (zh) 端铣刀
CN208556829U (zh) 一种防振刀夹
CN207358238U (zh) 一种铣键槽用快速换刀工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